第一篇: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问题及采取的应对策略1
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问题及采取的应对策
略
刘元德
(张掖市甘州区安阳中心学校)摘要: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从教育届的角度来讲,应该抓得几个方面:1.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关键是要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给学生家的感觉;2.充分发挥农村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监护作用。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新时期存在的一个新课题,需要我们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现实问题,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为广大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舒适优美的学习生活环境,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留守儿童问题对策
由于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农村富余劳动力越来越多,大批农村青壮年纷纷离开土地涌向城市,选择了进城务工的生存发展道路。这样就导致父母与子女长期分离,农村出现了大批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教育问题成了教育部门及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留守儿童的概念。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17周岁及以下的未成年人。全国妇联日前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多万,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28.29%。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务工,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家庭经济条件,为子女接受教育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和可能性。但是,从总体上看,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角色的长时间缺位,导致大量农村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亲情呵护与完整的家庭教育和监管,致使他们在学习、生活、情感、教育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2、亲情缺失是留守儿童存在的首要问题。
家庭成员经常性缺位导致的亲情关怀缺失,是留守儿童面临的最大无奈,也是留守儿童各种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据统计,这校学生中出现打架斗殴、偷鸡摸狗及流逃学的学生,多是留守儿童。这些学生的日常生活基本上是爷爷奶奶照顾的。由于过分溺爱和管教不当,导致儿童道德出轨。
3、心理问题给儿童带来挥之不去的烦恼。
由于很多儿童得不到父母的关爱,找不到倾诉的对象,他们由于长期的孤独和寂寞,得不到他人的细心照顾,内心常常现在出焦虑忧郁、多疑敏感、孤僻冷漠、自卑叛逆,他们常 1
常表现出行为怪异,不和群和悲观情绪。长期下去,这些儿童就会信心散失,行为失控,甚至走上不归路。
4、学习兴趣减低使之一蹶不振。
由于学生缺乏自制力,已经养成的好习惯会因父母的离开而逐渐丢失。于是作业做不完,不按时上学,学习成绩下滑,学习兴趣降低,引起一系列学习方面的问题,最后有些学习好的学生会逃学,上网成瘾,恶习有增无减,会毁了自己的一生。所以留守儿童的问题不是一个小问题,而是关系到一个人成长的大问题,一个国家兴衰成败的问题,小看不得。
5、道德意识淡薄。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在校外和周末的教育成了一种缺失,而这个时间正是学生接触社会闲散人员的最佳时机,而这些人往往成了学生粘染不良习气的主要渠道,有的会跟上做一些不三不四的事,还有的甚至染上吸烟、酗酒、打架、斗殴等不良嗜好,违法违纪现象较多,有些甚至走上了犯罪道路。
6、安全问题频出是农村儿童的又一个隐患。
由于学生太小,分辨是非的能力欠缺,往往善恶不分,不法分子会乘虚而入,好多儿童被欺骗、拐卖、猥亵,还有的触电、溺水,出现交通事故,这些问题都常常威胁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二、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从教育届的角度来讲,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关键是要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给学生家的感觉。
解决留守儿童的根本措施是结束留守。因此,留守儿童问题表现在农村,但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关键应该在学校。改善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条件,使学校成为留守儿童温暖的家。
(1)首先,改善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条件,是解决留守儿童诸多问题的现实可行的办法。
在农村,如果学校既发发挥了教书育人的作用,又充分给予学生家庭般的关爱,学生的好多问题会得到解决,如自卑、自闭和孤独心理会、克服。一是学校要把食堂办好,使学生吃得饱,还要吃得好,让学生能健康成长。二是学校要给学生配备兼职的爸爸或妈妈,使学生有倾诉的对象,并在学生有生活和学习方面的问题时,能便于解决。这个角色完全可以有老师兼职。一个老师可以是多个孩子的爸爸或妈妈。
(2)其次,充分利用网络优势,让学生可以见到自己的爹妈。
2我们可以让学生抽空在网络上视频聊天,这样可以使学生和家长沟通,倾诉自己的知心话,也可以使家长随时和学生交流,并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内心世界,以及满足学生学习生活方面的要求。
2.充分发挥农村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监护作用
随着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人数日益增多,给流入地城市的基础教育造成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许多大中型城市的中小学校已经不堪重负,因此就目前国家的经济实力与教育资源来说,让所有的农民工子女全部进入其父母的所在地城市读书是不太现实的。另外,由于农民工的个人、家庭原因,仍会有部分农民工子女坚守在农村。因此加强农村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及关爱应该成为当前农村教育的一个重点工作。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的相关信息。班主任要做好留守儿童的摸底工作,对班级的“留守儿童”情况展开细致的调查,主动联系,及时向其父母、监护人汇报留守儿童在校的学习表现等情况,达到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目的。
(2)建设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室
留守儿童存在的许多心理问题,不是儿童自己可以解决的,而是需要心理老师的精心疏导才能得以化解。所以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使这些儿童有了心理上的问题,可以及时得到缓解,而不是小事积成大问题,有些事情的发生就在一念之间。所以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工作至关重要。也可以设立心理信箱,因为有些学生有了心理问题,处于羞涩或对老师的敬畏有些话不便面对面跟老师讲,尤其是一般不给他们上课的心理老师:还有些学生善于书面表达,而不善于口头表达,以信箱的形式,能把话说透、说全、说实,使老师可以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把疏导工作做到点子上。另外时间上也不受限制,保密性也强,学生乐于接受。
(3)建立导师制是一项做好留守儿童的好方法。
老师和学生结对子,对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老师要坚持给其做心理疏导工作,而不是一次两次的问题,而是要坚持负责到底。心理问题的解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需要老师的耐心、恒心和信心,准备打持久战,要认真观察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和症结,要号准脉,有劲使在刀刃上,要细水长流,要润物细无声,要潜移默化,不要指望一劳永逸。并把学生
3的疏导工作做一个系统的记载,以便为研究学生的教育问题积累现实的经验,举一反三,运用于以后的工作之中去,做研究型的老师。
(4)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充分发挥活动育人的功能。
建立一个活动室,定期开展工作,使学生在这个环境中得到更多的关爱。一是要添置一些适宜孩子们活动的室内器材,如跳棋、象棋、扑克、乒乓球台、家庭影院等,使他们能在闲暇有事可干,不觉无聊,生活充实,并且益于交往,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二是开展一些文艺节目,使学生有一个展现自我的人生平台,在自我价值实现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形成完整的人格魅力。如唱歌比赛、集体舞表演、各种棋类比赛等。三是节日开展亲子活动,请回家家长参加,让学生在亲人的陪同下,感受亲情,快乐成长。时间虽然短暂,可也能给孩子信心和力量。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新时期存在的一个新课题,需要我们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现实问题,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为广大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舒适优美的学习生活环境,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罗桂华.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高校讲坛,2008(17)
[2] 朱斯坤.留守儿童之痛[J].中国报道,2006(10)
[3] 李真.流动与融合[M].团结出版社,2005,42-57
[4] 史晖,王德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5] ,李鑫.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
第二篇: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应对的策略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应对的策略
水城县鸡场乡中心学校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一大批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在农村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的儿童群体——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在接受教育的状况怎样?存在哪些教育问题?应采取哪些策略?笔者在分管全乡德育工作的两年中,对这些问题深有感触。
一、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鸡场乡地处水城县南部,属六盘水市贫困乡之一。全乡总人口数为25885人,其中办有9所完小,1所点校,1所中学,共有学生4959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880人,占全乡儿童总数的17.75%。经调查统计,隔代监护的留守儿童有737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83.75%;亲友监护的留守儿童有143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16.25%;无人监护的有1人。
我乡从整体经济生活条件上看,富裕的留守儿童不多,父母在外面做生意经济收入较高的将子女托付给长辈、亲友或者是老师照顾,并定期寄给子女必要的生活费,所以这些留守儿童在衣、食、住、行方面不存在困难问题。这些儿童大多在乡中心小学、中学就读。生活条件一般的留守儿童占多数,父母在外面打工谋生,工资待遇稍好点的家庭将子女迁往外地借读,困难的家庭将子女留在老家就读,委托长辈、亲友照顾,子女基本上没什么零花钱,甚至衣、食、住、行都难以保障,他们大多都在村级完小、点校就读。
二、留守儿童呈现的主要问题
(一)、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心理、人格与智力的健康发展。由于父母常年外出务工,对孩子情感上的关怀和心理上的勾通孜孜甚少,使留守儿童缺少心理上的倾诉和寻求依靠的对象,在学习上缺乏一些正确的心理疏导以及帮助,所以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上欠缺主动性、自觉性,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习惯差。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留守儿童对学习缺乏热情,进取性、自觉性不强,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在学习上得过且过,所以学习成绩普遍较差。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学生在学校产生厌学情绪,学习缺乏积极性,不求上进,对留守儿童的种种行为问题,监护人、家长、学校等方面都感到控制难度太大。
当然,也有少数留守儿童有着许多同龄孩子较少具有的优秀品质。在没有父母的教育下,他们一边肩负起家庭的重担,一边勤奋学习,把对生活的艰辛转化
为学习的动力,在学习上积极主动,在生活中充满活力,各方面表现良好。这种情况虽然在留守儿童中所占比例较小,却也提示我们,对留守儿童来说,成长和生活条件是辨证的。如何将留守儿童的不利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是需要我们探讨的非常有意义的话题。
(二)、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问题。外出务工家长将子女的德育教育寄望于学校,而学校由于学生多、教学任务繁重,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与家长的沟通也难以实现,加之留守儿童与监护人的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采取纵容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管教,致使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人际关系冷漠,自我意识低下,纪律散漫,放任自流,难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行为,出现行为偏差,思想偏极。如不讲卫生、挑食挑穿、乱花钱,在家里不听监护人的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不服从管理,说谎骗人,小偷小摸,抽烟、喝酒、赌博、打架、骂人„„成为了“问题儿童”。
(三)、留守儿童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问题。家庭教育是启蒙教育,也是影响人一生的至关重要的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的变化、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独特的理解与认识,也产生了许多烦恼与冲突。这时,他们需要倾诉的渠道,也需要有人能够告诉他们怎样正确对待这些问题。父母在这方面应该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但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对心灵关怀的渴求和对感情交流的欲望不能得到满足,使得留守儿童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一些不良情绪长期得不到排解,于是便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性格缺陷的心理问题,甚至由此而引发的行为的偏差、价值扭曲引起重大的安全隐患。
(四)、留守儿童的外界诱惑问题。留守儿童的年龄刚好处在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过程中,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教育、管理而容易造成是非意识淡薄,分不清好坏。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更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与孩子交流沟通上存在困难,根本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现阶段,一些娱乐场所不能有效管理,而社会上一些不法娱乐场所为了牟取暴利,渗入不少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蚀内容,对缺少亲情关爱、性格孤僻、苦闷无聊的留守儿童具有腐蚀性和诱惑力,使一些留守儿童沉迷其中不能自拨。加上一些不法分子的引诱,有的走上了犯罪道路。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策略及建议
为切实解决我乡留守儿童存在的教育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参与。
(一)要发挥家庭教育的主导作用。在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方方面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言行举止往往是孩子学习模仿的对象,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应努力创造条件弥补家庭教育缺失对子女造成的不良影响,强化家长对子女成长的监护责任和教育责任,正确处理打工致富与子女的教育关系。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良好的亲情关系是一种无法代替的教育资源,父母可以通过打电话、写信的方式,多向老师和监护人了解孩子在学校、家里的学习、生活情况,多与孩子交流沟通,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使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防止其滋生消极的思想倾向。
(二)、要进一步加强学校教育管理机制。各中小学校是直接教育和管理留守儿童的实体,为了使我乡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上得到更多的关爱和呵护,我乡中心学校认真实施《鸡场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方案》,对我乡留守儿童做了以下主要工作:
1、实行留守儿童动态管理。完善了各学校留守儿童档案资料,创建了留守儿童档案联系卡制度,组织教师与留守儿童结对,并定期进行家访,及时掌握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情况等。
2、开辟留守儿童活动空间。展示留守儿童的活动资料,张贴其书画作品等,开通学校“亲情热线”,方便外出务工家长与子女联系;开通“师长热线”,方便外出务工家长与班主任联系;各学校已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辅导员,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上的帮助。
3、实行同帮、同学、同玩制度。各学校从高年级学生中发展学生辅导员,利用课余时间为低年级留守儿童辅导作业,交流谈心,开展活动等。
4、开展留守儿童帮扶活动。动员社会各界与留守儿童结对,中心校通过设立爱心基金、捐助学习用品、开展志愿服务等方式,为农村留守儿童争取经费支持,给予留守儿童物质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关爱。
5、推行寄宿制管理。请求上级有关部门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给予高度重视,给基层以项目财力支持,扩大寄宿制学校的覆盖面,并按照实际留宿的留守儿童数量,发放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让留守儿童集中到学校吃住。一是可以解决家中无人照顾的问题,二是方便学生向老师请教问题,提高留守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三是有利于同学之间的交流谈心,发展积极向上、开朗健康的性格和心理。四是可以排除留守儿童上学往返途中的安全隐患。五是容易唤起留守儿童的自信,激发学习热情,增强集体归属感。
(三)、加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力度。
1、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构建社会呵护网络。村支两委应尽快做好留守儿童档案的建设工作,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的有关情况,针对各类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更切合实际地解决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问题。对于那些生活较困难和问题突出的留守儿童要特别关注,建立村帮扶中心,并组织干部到留守儿童家里慰问,切实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实际问题。要加强农村基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由村支两委负责,统筹村完小及点校学校教师、村妇联主任、退休老同志、共青团员等各方面的力量,给予留守儿童“一对一”的特别关怀,组织他们开展有益的集体活动,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2、要加强舆论宣传。特别要加大对《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强化外出务工家长对子女成长的监护责任和教育责任,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打工致富与子女教育的关系。
3、大力发展乡域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努力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致富的门路,以此减少外出务工现象。
4、净化社会环境。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监管整治,要彻底清理校园周边的一些不健康娱乐场所,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5、国家要进一步改革完善教育体制和户籍制度。允许务工流入地设立农民工子女学校并降低农民子女进城读书门槛,改革户籍制度,允许劳动力自由流动,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从制度上促进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
总之,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就是关注民族的未来。所以政府职能部门、社会各界组织、学校和家庭都应该携起手来对留守儿童进行关爱和帮助,并从物质、精神上给予积极的投入,使留守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为构建和谐社会和确保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的调查报告
摘要该文基于实践调查和 实证研究,深入分析 了当前留守儿童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从学校、家庭、社会 3个方面提出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存在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进城打工的人数在 不断增加。据统计,我国农民工人数约有 1.5亿,由于多种 因素的限制,有近2 1 3 0 0 万务工人员子女只能留守在家乡,这 些孩子被称为农村留守儿童。疏于父母在行为上的监管和道德成长上的正确引领,农村留守儿童很容易出现情绪、情感危机,道德观念模糊,品德行为不良,学习成绩差等问题。为此,笔者对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了应对策略。
1农村留守儿童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在户籍所在地交由父母单方、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监护、抚养或独立生活的l 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该文将留守儿童的年龄范围主要限定在义务教育阶段(6~1 6岁)。农村留守儿童的产是有其社会历史背景和现实原因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城乡壁垒是农村留守儿童跟随父母进城的主要障碍
由于城市教育资源的不足,学校不得不提高学生入学门槛,从而出现了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等及收费不平等现象。在这样的情形下,本不富裕的农民,只好把子女留置在较省钱的“后方”。
1、2 经济状况和职业特点是农村留守儿童进城的障碍
农民工在城市打工大部分在加工制造业、建筑业、采掘业及环卫、家政、餐饮等服务业中从业,这些行业的最大特点是不稳定和工时长,农民工很难为自己的小孩提供安定的就学环境。再加上农民工普遍收入不高,很难承受孩子在当地学习生活所须的基本费用。因此,大多数打工者只有把孩子留在较为安逸、安全的家乡。
2农村留守儿童的类型及其比例分配
根据看护方式的不同,农村留守儿童的类型主要有4种方式 :①自我管理型: 父母双方均在外打工,单独留守的儿童; ②单亲看护型: 父母一方外出并由其中另一方照顾的儿童; ③祖辈看护型: 父母双方都外出,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④亲戚看护型: 父母双方均外出,由父母的同辈亲戚照顾的儿童。根据对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沙河镇小学四年级2班的36名留守儿童的调查发现,自我管理型的留守儿童仅占0.76%,单亲看护型占32.58%,而单亲看护型多数由母亲照顾及祖辈看护型留守儿童占的比重最大,达到60.60%,亲戚看护的留守儿童占6.06%。
3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3、1 性格孤僻
祖辈型看护人多数为2 0世纪 3 0、4 0年代出生的人,他们观念陈旧,接受事物的能力不强,所以很难与留守儿童进行沟通。由亲戚看护的孩子常常会觉得自己寄人篱下,低人一等,与代管人容易产生心理隔阂。自我管理型的留守儿童的缺乏这个年龄的孩子应有的父爱和母爱甚至连一点父爱母爱的代替者——看护人都得不到,这对他们的心身状态的影响无疑是雪上加霜,容易引起他们的敏感、孤僻等特征。由调查问卷可知,有39.77%的留守儿有烦恼
时只是闷在心里不与别人交流,而仅有19.22%的留守儿童会告诉家人,长期的无助感导致孩子孤僻性格的形成。
3、2 心理自卑
一方面,学习上屡屡挫败导致孩子心理自卑。据调查,22.47%的看护者为文盲或半文盲,38.20%的看护者仅有小学文化水平。留守儿童看护者文化素质低,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法单调,精力不足,因此,看护人很难对儿童的学习进行辅导,所以儿童成绩难以提高。由调查问卷可知,仅有12.50%留守儿童成绩优秀,而非留守儿童则有28.03%,留守儿童成绩较差的有15.91%,非留守儿童为1.56%。可见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与非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存在较大差距。由于留守儿童长期在学习中遭遇挫折,加重了自卑心理。另一方面,安全感的缺乏导致孩子胆小自卑。调查发现,父母不在身边,有37.65%的留守儿童感到很无助,24.71%的留守儿童感到不如别人,安全感的缺乏让留守儿童焦虑不安,不敢积极地对外界事物进行探索,害怕与陌生人交流,长期的回避使留守儿童变得胆小自卑。
3、3 品德行为不良
许多留守儿童的父母对孩子的物质要求有求必应,试图用金来弥补孩子的亏欠。孩子因此养成了好逸恶劳、铺张浪费的恶习,有的深陷于玩电子游戏和上黄色网站之中而不能自拔。祖辈型看护人照顾孩子虽然说是尽心尽力,但是总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并容易产生“重养轻教”、“重满足轻管束”的倾向;而亲戚型看护人以“物质+放任”的方式,甚至很多人都是一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来养护。这 2种看护方式让孩子的行为变 得肆无忌惮,无法无天。从调查问卷可知,35.42%的留守儿童经常打架违纪,而非留守儿童当中,只有16.95%的孩子经常打架违纪。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存在较多的行为不良问题。
4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4、1教师要强化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引导
由于家庭教育与亲情呵护的双重缺失,学校教育对留守儿童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教师理所当然就成了孩子思想行为的主要教育者和引路人。建议采取以下措施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1)增进了解,密切沟通。首先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教师应该对本班的留守儿童情况展开仔细调查,了解留守儿童 的基本情况,留守儿童监护人情况,留守儿童家长外出务工去向及联系电话。其次要密切沟通交流:一方面通过师生沟通来解开留守儿童的心理困惑,抚慰孩子孤独的心灵;另 一方面通过安排写作文、周记,鼓励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等方式来帮助孩子表露心声。根据调查,当有烦心事时,有37.5%的留守儿童都选择与同学说。因此,教师还可以充分发挥同辈的支持作用,适当安排一些成绩优秀、乐于助人、表现突出的同学与留守儿童邻座,这样既可以给留守儿童树立学习榜样,施加正面影响,也可以在学习上及时有效地帮助留守儿童。
(2)通过实践活动,树立自信心。教师创造机会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对于一些自卑且学习成绩差的留守儿童,教师应该用敏锐的目光捕捉他们的闪光点,根据他们的特长因材施教,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对于一些成绩差但自理能力强的孩子,教师可委派他们作一些非学习上的事情,他们会觉得老师很信任他们,如安排他们午休值日,帮助收发作业本,管理班上的清洁卫生等。通过活动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3)加强学习指导,培养自学能力。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学习辅导。帮助留守儿童提高学习成绩,教师首先应该全面了解儿童的特点及学习基础,分析具体原因并选择有效的教育方法,帮助他们扫除学习障碍。有些留守儿童由于学习习惯不良,学习自觉性差而导致成绩一直不理想。对于这样的孩子教师应该长期对他们的学习进行督促,经常检查他们作业完成的情况,课堂上多让他们发言,从而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的学习紧迫感。培养留守儿童的自学能力。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安排预习来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强化自学能力。教师应该
明确提出预习目的和任务要求,并持之以恒地对留守儿童进行严格的要求和监督。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鼓励孩子通过阅读进行自我教育。教师可以在班上建立一个小小图书箱,用班费购买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也可以动员孩子捐书与同学们共享。
(4)培养良好品德,引导文明言行。要培养留守儿童 良好的品德。一方面教师应该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处处以身作则。通过自身文明言行和高尚品格来感染学生。另一方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一些 自强自立的优秀留守儿童代表做报告或开交流会,借助正面素材教育孩子积极进取,自立自强;通过反面案例给学生思想上敲警钟,让他们远离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和场所; 还可以通过请在外打工的家长代表做报告,使留守儿童能更加了解父母外出的动机和对他们的爱和期望。在规范留守儿童行为方面,教师要结合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具体实事教育学生不应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要让他们通过换位思考,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道理;还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 通过纪律约束其不良行为;教师可通过唤起学生的荣誉感和自尊感,如可以让自控力差的留守儿童担任班干部,采用赏识教育,让孩子在教师的赞誉中和同学的监督下增强责任意识和 自觉调控 自己的行为。
4、2 父母要强化责任意识,尽可能多地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对儿童的成长有着重大的影响,教育好孩子是做父母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增强责任意识,不应像甩包袱似的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学校和看护人。也要避免出于补偿心理对孩子过分迁就,要负责而理智地对待教育孩子的问题。不但要关心留守儿的物质需求,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需要,道德品质的形成,行为习惯的养成及心理的健康发展情况。
(1)借助多种联系方式,加强亲子互动。留守儿童对父母的情感处于一个矛盾的状态。一方面 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呵护,与父母生疏,产生了陌生感。另一方面他们又强烈地渴望着父母的关爱。根据调查发现,当留守儿童被问及是否想念自己的父母时,有50.59 %的人 回答经常想,有45.88%的人回答有时想。父母要经常通过打电话、写信、发短信等多种联系方式多与孩子沟通交流。父母应掌握谈话技巧,从孩子的兴趣爱好出发,引导他们说出心理话;要根据孩子的年龄,预测儿童可能面对的心理困惑和实际困难,通过写信来对孩子进行指导,让孩子体验到父母通过书信所传递的浓浓亲情。
(2)父母尽量多回家探视。有的外出打工父母之所以不回家是为了节约开支,他们常常舍不得把钱花在路费上。其实,回家看孩子对于联系亲子情感是弥足珍贵的,亲情需要呵护,教育需要投入,不应该把回家看孩子的路费看成是一种负担,而应该将其视为维持亲情关心孩子的最有价值 的投入。父母要利用在家的有限时间培养亲子情感,向老师、看护人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及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养成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引导孩子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4、3 优化社会环境,共助留守儿童健康发展
(1)完善寄宿制学校管理。首先要联系实际认真制定执 行严格的管理制度。教师定时巡查,到寝室检查作息情况。实行值日生制度,让留守儿自己管理好自己的生活;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让留守学生互相监督,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同时,配备专职的指导老师,由指导老师与留守学生交朋友关心他们的饮食起居生理心理状况和行为给予 帮助和指导。其次通过多种联系方式如打电话、发短信、写信、上网等,定期向家长汇报学生的在校表现及近况;每周指定亲子谈心日,密切父母与孩子沟通交流;充分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时机开家长会,让家长深入了解孩子的成长情况。另外,学校可根据当地情况,在学校课程中适当开设一些常识课,增加农村留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卫生知识,指导他们掌握日常生活技能;还可以开设校本职业技能课,让农村留守儿童掌握基本的农业知识和技能或其他的非农技术,这有利于孩子未来的发展。
(2)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爱心行动。社会各界应组织志愿家教或成立结队帮扶小组来帮助
留守儿童;同时,动员社会力量创办农村儿童活动中心,开展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活动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引导;节假日企业也可为农民工及其孩子安排一些亲子活动,让念儿心切的农民工有机会享受到与孩子团聚的天伦之乐。结束语
以上就是我通过调查和访问得出的结论,这其中必定有跟大家意见相左的地方。解决留守儿童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让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给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能与其他孩子一样,在这个充满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现代教育学基础》
《现代教育学心理学》
第四篇: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探讨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探讨
政发学院09公共事业管理肖智伟
090107049
序言:观看了关于留守儿童的记录短片,我们可以了解到四川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基本情况。记录短片主要和我们介绍了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以及学校、社会和政府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和解决。对此,通过收集资料我想对留守儿童问题做出更加深入系统的分析和阐述。
一、“留守儿童”
对于“留守儿童”这个词大家并不陌生,也许很多人也曾有被赋予这样的称号。“留守儿童”就是指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老家,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
“留守儿童”这词的也是在近十几年才延伸出来的一个名词。主要是随着我国工业化和社会化的迅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物价水平的提高。所以更多的农村年轻的劳动力选择到城市打工,以求获取更多的经济收入,提高家庭的生活水平。于是将自己的子女交给爷爷奶奶或者其他亲人照顾,“留守儿童”才逐渐产生。这些年,随着进城打工的家庭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数量也越来越多,留守儿童问题也愈发严重。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调查显示,由于父母长期没有和子女在一起,部分留守儿童在生存发展中面临着突出问题:
一是生活问题,由于没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顾,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损害。更加严重的是父母外出打工,家庭没有了收入来源,儿童的生活问题都无法解决,生存受到了威胁。
就像短片中的那对姐弟,父亲不幸生亡,母亲为了偿还债务撇下了他们独自外出打工。照顾弟弟的重任就只能让14岁的姐姐扛,他们的生活都只能靠每个月政府提供的最低生活保障来维持,如果身染疾病的话,这个月的最低生活保障的无法实现了。其实这样的家庭还有很多,生活问题是留守儿童问题中最基本的问题。必须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
二是教育问题,因为父母在外打工,一些留守儿童农活、家务活增多,加上缺乏必要的监管、看护和鼓励,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有些还由于厌学等原因逃学辍学
就如学校老师提及的那样,他有遇到很多学生因为缺乏家庭的监督和教育。以至于他们沉迷于网络游戏。加上爷爷奶奶的溺爱和纵容,经常逃学。在很多地区,这样的事情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让人们担忧,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三是心理问题,由于亲情缺失,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一些留守儿童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留守学生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
视频中跟踪报道中的那个男孩,就是因为缺乏和家人的交流和沟通。导致他不想和同学,老师,爷爷奶奶的交流。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变得异常的孤僻。这样对轻少年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不利于他们的健康发展。对“留守儿童”心理的疏导和教育变得尤为重要了。
在此,我们着重讨论下“留守儿童”问题中的教育问题。
三、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因素
(一)社会因素
1、制度原因:农村基层人民政府部门的不重视以及城乡发展的不协调性。城乡发展不协调对农村基础教育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农村教育发展滞后、教育质量不高、教学环境差、教育资源匮乏等因素,都使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致使留守儿童辍学、失学、退学现象不断出现。
2、直接原因:农民家庭经济水平不高以及我国对农民外出打工的政策导向。
由于我国整个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致使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还比较低,家庭经济负担过重是造成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的主要因素。很多家庭都是因为在家的收入很低,想出去打工挣钱提高家庭的收入从而改善家庭经济状况。
(二)家庭因素
1、监护人的文化素质不高,普遍缺乏家庭教育的意识,从而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质量出现问题。同时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监护人由于年龄、文化、身体和精力等方面的综合因素,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2、监护人不能很好地监管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又一重要因素。由于父亲外出打工是当前留守儿童父母打工的主要模式,因此农村留守儿童以母亲在家的单亲监护为主。然而,男性外出加重了妇女的家务和劳动负担,从而使母亲忽视了对留守儿童心理和情感上需求的关注,加上自身文化素质较低,只能给予孩子生活上的照应,不能在学习上给予更多的帮助。这些在学习上缺少监管的留守儿童,其学习态度逐渐散漫、不端正,部分出现了迟到、逃学、违纪等不良现象。加上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上欠缺主动性、自觉性、学习习惯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留守儿童厌学情绪日趋严重,直接造成学生成绩不断下降,产生流失和辍学现象。
四、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策略
记录视频中,简短的记录了学校,当地政府以及社会面对“留守儿童”问题的一些应对措施和实践。学校方面老师在教学上注重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和学生进行沟通和心理的疏导,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当地政府则是建设“留守儿童之家”,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加的温暖,让他们体会到别人的关怀和照顾。用真诚和爱使他们健康的成长。最后在社会方面,就是大学生志愿者和他们一同玩乐,以游戏的方式打开他们的心扉。让他们参与到整个集体中来,大家一起互相交流。同时,给他们进行心理的辅导。关注和帮助他们,和他们叫朋友,让他们感受到大家的关心„„
当然,对“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解决在此是远远不够的。对此,收集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关爱留守儿童的各类社会宣传,使更多的人加入到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中来,使各界各类人士共同来探讨和研究,从而使农民工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得到切实的解决。
目前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关注不够,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引起社会的重视,加大媒体宣传,建立留守儿童教育的监控和研究机制,不断总结已有经验,并结合新出现的问题加强合作与交往开展联合研究,共同探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方法与途径。要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优势,利用宣传橱窗、标语画册、公益广告等宣传载体功能,精心组织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宣传教育。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关爱留守儿童、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进一步加强各级各类保护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改进和完善,从而使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在法律和政策层面得到切实的保障。
留守儿童有权和其他儿童一样享受同等的教育权、健康发展权、受保护权以及参与权。农村未成年人的父母因为现实条件的制约和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对子女的健康成长方面给予的关注非常不够,对自身负有的职责还很不明确。为了更好地保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必须通过立法从法律上对留守儿童的权利进行保护,明确农村未成年人家长在监护和教育子女方面的职责,提高他们监护教育子女的意识,规范他们的养育监护行为;同时,让委托监护人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切实保护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的权利。
(三)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
改革户籍制度的核心并不在于完全取消户籍管理制度,而是要逐步弱化乃至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从而保障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逐步实现以户籍制度改革为中心,拆除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制度壁垒,彻底打破维系多年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间的有序流动,给予农民工及其子弟以切实的市民待遇,可利用城市中小学生源减少的机遇,运用现有教育资源,适当鼓励、帮助民工将其子弟带到城市上学和生活,充分发挥家庭的难以取代的教育功能。
(四)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在附近地区就业的机会,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尽量减少留守儿童。
政府要适当调整宏观政策,从资金、人力资源等诸多方面大力扶持农村及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快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小城镇的投资环境,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在附近地区就业的机会。将农村劳动力就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改善小城镇的投资环境,增加农村就业机会,使部分农民能在本乡或本县打工,缩短务工农民回家周期。加强农村吸引外资力度,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尽量减少留守儿童。
第五篇: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初探
[关键词] 留守儿童 问题
[摘 要] 随着改革的深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越发引人关注,对他们我们应采取什么方式的应对方案,这值得我们思考,从笔者的研究中首先应弄清产生问题的原因,现存问题有哪些,然后针对问题结合中国的发展做到有的放矢。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初探
中国近三十年来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世界奇迹,耀眼光环的背后不可否认包含有数以亿计的农民工的辛酸与无奈。他们借改革开放的春风涌入了陌生的城市,怀着创造美好生活的梦想奋斗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有资料显示农民工对国家GDP增长的贡献约占20%-23%,例如广东省外来工对广东GDP增长贡献高达25%以上,可他们的工作环境可以用‘脏、累、险、重、苦、差’来形容概括。更令人深思的是他们的子女现已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社会现象,我们称之为‘留守儿童’。
一,留守儿童现象产生的原因
所谓留守儿童一般认为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非户籍所在地(大多数为经济发达地区)而其孩子则因各种原因无法随行则继续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而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分析造成该情况的原因我们不难发现这种现象在中国的发生是必然的,是社会发展综合力量整合的必然结果。回顾中国的发展历史,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分水岭,在改革开放之前广大农民被户籍制度严格的束缚且各种生产要素受制于当时的体制很难自由流通,农民依然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民,再者国家的均衡发展战略使得城乡差别处于农民心里承受范围之内故背井离乡外出务工的意愿并不强烈,可改革开放后随着效率至上的战略实施各种差别进一步凸显与拉大极大的挑战与刺激了农民们的神经,与此同时国家进一步推动和释放各种生产要素并促使各要素在大区域的整合与自由流通,这样数以亿计的农民工群体自然就产生了,但问题是各大城市所接受的仅仅是‘农民工’而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接受和容纳了他们,这主要表现为他们受歧视和不公正待遇、收入低、工作生活条件恶劣、精神空虚、健康状况令人担忧、社会保险缺失、子女入学难等。他们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却无法享有对等的公民权利甚至于连起码的尊重也无法得到,他们呼之即来驱之则去。他们如人生之浮萍漂泊不定。究其根源城乡二元体制导致城市并未真正的接纳他们,这导致最严重的问题就是留守儿童问题。这极大的威胁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二,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及相关问题
留守儿童是中国特定发展阶段下的产物,他们目前一般的生活模式如何、问题何在,根据笔者据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家庭教育的普遍缺失
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是促使儿童健康成长的基石,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并非空穴来风。从调研的情况看绝大多数的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是其爷爷、奶奶或外婆,外公等祖辈,不可否认他们的自身素质普遍低下(有近62%监护人是文盲),他们能给予孩子的仅仅是保证身体的成长而无法丰富孩子的大脑。再者过分的溺爱也导致了孩子不良习俗的形成。至于少数寄养在他人屋下的孩子则大多过早的品尝了寄人篱下的滋味,这也造成了不少孩子的扭曲心理。
2、留守儿童心理偏差严重
留守儿童大多正处于1-15年龄阶段,这正是情感品质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可就是这阶段他们普遍享受不到父母的关爱,这必然导致孩子心理失衡。
3、学校的教育力度依然不够
留守儿童的教育已经是不能再回避且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对待他们不能采用简单的课堂说教,更多的需要老师更多的亲情关爱来弥补父母爱的缺陷,这需要老师正常的工作之外要追加更多的付出,比如说经常性的家访、和学生经常性的心灵交流与沟通。但据我调查绝大多数老师很难做到这些,不是说他们不愿奉献而是他们的确有自己的苦恼,就工资而言笔者认识一位工作近十年的教师他的工资甚至还比不上普通农民工,幸勤的付出换不来对等的回报自然造成了教师的心理失衡,再者现在我们基础教育采用的是校长负责制,某些学校可谓校长一人说了算,这样呢很容易导致家长制,再加上教育监管体系的种种弊端,一些学校毫几乎毫无无民主可言,所谓的教工代表会、工会形同虚设。教师的工作主观能动性受到极大的压制,教师也就毫无工作积极性可言,这对基础教育而言极其危险。
4、社会不良风气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在加剧
小平同志当初设计改革路线是指出要两手抓,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两手都要硬两手都要强。但事实是精神文明建设已经远滞后于物质文明建设,结果是失去了健康向上文化占领广大农村必然被低级庸俗的东西所控制,农村小曲艺团体以脱衣舞、裸体表演经常出没各个村落,流行于乡间,一些流氓团体横行乡间打架、酗酒斗殴更是不再话下。试想这样的环境对对留守儿童的影响会怎样?
5、留守儿童大多成‘问题儿童’
据调查留守儿童常见问题是:存在逆反心理、不诚实、自控能力差、小偷小摸、学习成绩普遍差等。这是由于各方面原因共同造就的。例如长辈的监管不力、教师的教育不当、外界不良环境的诱导等。
三,探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模式
从目前来看短时间内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依然不大现实,好在各方面力量已开始高度关注此问题,有的地方成立了专门针对留守儿童的全托制教育学校,有的学校配备了心理咨询师,这些都是有益的探索。但笔者认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是个系统问题应着眼大局立足长远。要全面理清问题产生的实质分清问题的轻重缓急有针对性的加以解
决。《一》、从目前来看,应立足实际搞好留守儿童的现实问题,从上我们不难看出解决当前问题的核心在教育,教育的核心在教师。所以应加大教育投入让教师安心从教乐于从教。其次应深化教育改革为教师创造一个宽松的教育环境,让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充分的发挥出来,一旦如此面对留守儿童,教师将会有更多的良方来应对。再者应组织相关的教育专家及心理专家积极调研从事相关研究,这样可以给广大教师提供专业的理论支持。这将有益于教师的有的放矢。对于此问题我们还应广泛的呼吁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家庭的积极配合。例如怀远县教育局与移动公司协议为下属各农村中小学配备倾情热线免费为留守儿童与其父母搭建连心桥。假如社会力量均能积极参与让留守儿童融入社会大爱之中,爱意定会融化留守儿童心中的坚冰,促进他们积极健康的成长。
《二》、从长远来看,应立足与根本来解决本质问题。留守儿童的产生是因为城市对他们的无情与冷漠是社会对农民工的非国民待遇,说道底是体制不顺造成的。如今改革已到攻坚阶段,任何举措都有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故国家对此采取慎重的态度是对的,但这不能作为不采取任何应对措施的冠冕堂皇的理由,国家的未来在儿童,若一个国家近以千万计的儿童不能健康成长,我们要GDP的高速增长又有何益。对此国家应组织专家系统的调研尽快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对此我的建议是:
1、取消户籍制度.2、开放大城市,建设大都市区,使农村人口向大城市及其附近的小城镇转移.3、集中发展中等城市,以吸纳流动的民工4国家推行适当的政策,鼓励农民成为经营型的民工,促进农民工快速融入城市
5、无差别对待农民工,农民工应得到和城市下岗工人同等的待遇.6力促教育公平,各城市中小学对农民工子女就近开放。
7、加快区域协调发展,平衡区域经济差别,努力消除城乡差别,彰显社会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