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染病工作信息上报制度
传染病工作信息上报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管理工作,做好传染病疫情报告,确保疫情数字及时、准确、完整,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广大人民身体健康,特规定如下:
1、传染病疫情报告范围:
甲类传染病2种,乙类传染病26种,丙类11种。
2、报告制度:
①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为责任疫情报告人。
②门诊医师发现传染病(包括疑似病人),应在门诊日志中认真填写,并填写传染卡在传染病登记册上登记,在门诊日志、病历上注明:“疫情已报”。
③住院患者如已确诊为疑似传染病,亦应填写传染卡,并应及时填写“转归订正”。
④传染卡的填写项目要求完整、清晰、字迹不得潦草。⑤甲类传染病电话报告,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报出,再补送传染病报告卡,并在未确诊前作疑似报告;乙类传染病于6小时内报出;丙类传染病于24小时内报出。
⑥每天由院感疾控科专职人员下到临床科室将传染病报告卡汇总、登记并及时按规定的时限上报区CDC。
⑦一人同时患有两种传染病时,应同时报两张传染病报告卡。迁延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未愈者,应每年报传染病报告卡一次。
院感疾控科2011年5月12日 医院发热腹泻预检分诊制度
1、医院设立感染性疾病科或传染病分诊点,具备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
2、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3、各科室的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按要求对病人进行发热腹泻的预检。预检为发热腹泻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4、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5、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6、不具备传染病救治能力的,应当及时将病人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诊疗,并将病历资料复印件转至相应的医疗机构。
北京市第六医院疾控科 2011年5月12日
第二篇:传染病上报制度
XX市中医医院
传染病、死因、慢病报告规定
2015年11月13日卫计局对我院2015年疾病监测进行了年终考核,考核结果很不理想,发现一门诊6月份漏报一例传染病,外二科9月份漏报一例死因卡。慢病卡门诊病人存在漏报现象。为此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传染病死因、慢病管理工作,做好各类疫情报告,确保疫情数字及时、准确、完整,不断提高疗质量。特规定如下:
1、疫情报告范围:
甲类传染病2种,乙类传染病24种,丙类传染病11种。
慢病报告范围:心梗、冠心病、心衰、脑出血/梗塞、糖尿病及肿瘤。
2、报告制度:
①门诊、住院医师发现传染病,应在门诊日志、住院病人登记册及电脑上病人疾病栏中认真填写。在门诊日志、住院病人登记册注明:“疫情已报”。并及时上报传染卡。
②患者如为疑似传染病,不需要上报传染卡。也不要在门诊日志、住院病人登记册中有所体现。慢病只报初诊病人,如电脑上显示为复诊病人的不需再上报。③各类卡的填写项目要求完整、清晰、字迹不得潦草。
④甲类传染病线电话报告,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报出,再补送传染病报告卡;乙类传染病于24小时内报出;丙类传染病于24小时内报出。死因卡上报时间为一周。慢病卡每月30日由各科室护士长和门诊主任将报告卡收集后交给预防保健科,再由预防保健科负责管理的人员汇总、登记并及时按规定的时限上报。
⑤各科室要有专人负责登记、送交。预防保健科应有专人签字登记。每月预防保健科将对各科室疾病监控进行自查,如出现死因及传染病漏报一例,扣科室负责人及当事人各200元。出现慢病漏报一例扣当事人50元。XX市中医医院
第三篇:传染病上报制度、突发事件上报制度
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制度
一、为了进一步加强我站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提高报告的效率和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全面做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传染病报告工作。根据我站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传染病疫情责任报告单位,医务人员为疫情责任报告人。
三、建立健全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本等相关登记并按照规范认真填写。
四、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按要求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在传染病登记簿上登记,乙、丙类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传真或者送至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接到后在4个小时内网络直报。甲类传染病必须立即电话报告社区中心和疾控中心。传染病报告卡应内容填写完整、准确、规范、字迹清楚。传染病报告卡保存3年。
五、报告病种:
1、法定传染病
(1)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
(3)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等、手足口病。
2、其他传染病
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例如:水痘、生殖器疱疹等。
3、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的疾病。
五、医务人员应定期参加传染病防治知识和相关法规的学习、培训。
六、配合社区服务中心、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辖区传染病流调、随访、疫点处理及密切接触者隔离等工作。
七、任何人员不得瞒报、漏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
XXXXX社区卫生服务站
2011年5月18日修订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制度
为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的质量和资料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事件危害扩散、蔓延,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根据本站试剂,特制定本制度。
一、事件的报告
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相关信息。
二、报告方式、时限和程序
服务站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报告,中心核实后立即向疾控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三、报告内容
(一)事件信息
信息报告主要内容包括:事件名称、事件类别、发生时间、地点、涉及的地域范围、人数、主要症状与体征、可能的原因、已经采取的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下步工作计划等。具体内容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二)事件发生、发展、控制过程信息
事件发生、发展、控制过程信息分为初次报告、进程报告、结案报告。
1、初次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名称、初步判定的事件类别和性质、发生地点、发生时间、发病人数、死亡人数、主要的临床症状、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报告单位、报告人员及通讯方式等。
2、进程报告
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臵进程、事件的诊断和原因或可能因素,势态评估、控制措施等内容。同时,对初次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进行补充和修正。
重大及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至少按日进行进程报告。
3、结案报告
事件结束后,应进行结案信息报告。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
XXXXX社区卫生服务站
2011年6月25日修订
请到sqws6636997@163.com下载密码:6636997
第四篇:信息上报制度
信息上报制度
为了规范信息上报工作,提高信息报送质量,及时准确地反映工作情况,特制定如下信息上报制度:
一、信息上报原则
1、及时性原则。重要信息早发现、早收集、早报送;
2、准确性原则。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符合实际,文字表述准确,用词严谨、分析恰当、数字精确;
3、实效性原则。以服务决策,推动落实,促进工作为原则,及时提供真实、有用的情况,坚决克服形式主义。
二、信息上报参考内容
1、围绕上级重要精神,汇报重点工作部署及贯彻落实情况;
2、股室的工作思路、工作进展情况、重要数据、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3、本股室的成功做法和经验以及积极、正面向上的先进事例。
5、在坚持上述信息必报的同时,鼓励报送包括调研报告、工作总结、汇报材料等在内的调研性信息。
三、信息上报具体制度
各股室每月的信息任务为2 篇,将书面版和电子版同时报至局办公室。办公室对其进行整理和筛选,将筛选后的信息送主管领导审批,并按领导批示,向领导小组以工作信息形式发布。每月信息数量超额完成的或质量优秀的股室全局通报表扬,没有完成的股室通报批评。
第五篇:安全生产工作信息上报制度
安全生产工作信息上报制度
为进一步促进我局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及时性和工作效能,切实解决监管工作中的情况不掌握、监管不及时、重点不明确、措施不到位、整改不全面等问题,根据我局工作分工,制定本制度。
一、工作信息有关内容
1、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计划(包括周、月计划、阶段、计划)、措施及工作职责分工。
2、职责内监管工作具体落实情况。
3、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情况报告(包括周、月计划、阶段、)。
4、分管领域安全生产工作情况。
5、重要工作情况(包括重点检查、督查,会议,工作部署,事故隐患查处,事故调查处理等)。
6、领导交办事项的具体落实情况。
二、工作信息上报程序
信息上报一般应按照逐级上报的程序进行,紧急情况或特殊情况下可以越级直接上报。
1、科室人员向科室负责人报告工作信息。
2、科室负责人向主管局长报告工作信息。
3、主管局长向局长报告工作信息。
4、办公室负责对工作信息定期汇总。
三、工作信息上报方法及要求
1、除正在进行中的一般性工作信息或临时性工作信息可以口头上报外,其它均应当采取书面形式上报。
2、上报情况要及时。注重时限性,对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计划、措施、工作职责分工和职责内监管工作落实情况,应按照局领导要求,及时上报;对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情况及分管领域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按照周、月、阶段、时间要求,进行汇总上报;对重要工作情况,必须要随时上报;对领导交办事项的具体落实情况,要按领导要求搞好上报。
3、上报情况要真实。上报情况中说明或反映的内容一定要符合实际,必须是上报人确实了解或亲自掌握的;尤其上报重要情况、重大问题,必须经过上报人调查、核实,真实有据。杜绝使用听说、可能、或许、好象、差不多等词语。
4、上报情况要全面。应按照各种上报的具体要求将工作或问题概况、时间、过程、进度、分析、结果或结论等一一详细说明,涉及数字或能够用数字的尽可能用数字说明,必要时应举出典型事例进行说明。
5、因上报不及时或不真实、不完整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由上报人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