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报信息
XXX乡的信访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维护社会政治稳定这个大局,深入落实信访工作制度,按照上级要求,结合本乡实际情况,通过强化领导,精心组织,总结经验教训,积极化解各类矛盾,展开信访稳控工作。
一、加强领导,将信访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
年初我乡成立了以党委书记XXX为组长,乡长XXX为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组员的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信访稳定工作专题会议,研究制定信访稳定工作的实施方案,使信访工作真正达到了目标具体化,工作任务明确化。在各届班子会上,把信访稳定工作作为会上的重要议程,重点研究安排部署信访稳控工作。对群众反映的矛盾大、纠纷多的问题,认真做好梳理分类,做到底子清、情况明,并研究有效的矛盾问题的解决措施和方法。
二、精心组织,做好信访信息排查工作。
每月排查一次安全、治安、信访隐患,建立乡、村两级社会稳定信息网络,各村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每30户一名信息员,各包村领导、包村干部定期入村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汇总后落实包案人、责任人和解决期限。
三、突出重点,积极调处化解不稳定因素。
由乡主要领导主持,综治成员单位、包村干部、必要时相关村书记参加,逐案听取汇报,督导进度,对重点案件进行集体会审,确保解决到位。
四、总结经验,落实案件的通报制度。
每月通报案件排查和解决情况,对相关人员进行奖惩,并吸取经验教训,堵塞工作漏洞。
第二篇:信息上报
学查改并行 即改则改见成效
羊流镇遵循边学边查边改的教育实践活动方针,在认真组织学习的基础上,广泛听取意见,找准突出问题,强化措施整改,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现在已查找出涉及“四风”方面的问题10条,整改7条。
活动一开始,羊流镇在党政班子成员和机关党员中开展了“六照六查”活动,照好镜子,深挖根源,切实把“四风”问题找得准、找得细、找得实,为明确整改任务奠定了基础。对照要求查方向。对照中央、省委、泰安、新泰市委的要求,查勤政实干务实精神好不好,思路举措是否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是否存在好大喜功、贪图虚名,只重形式、不求实效等形式主义问题。对照党章查信念。对照党章,查理想信念牢不牢、群众观点稳不稳,有没有高高在上、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等官僚主义问题。对照典型查差距。对照先进地区和兄弟单位,查创新精神强不强,工作劲头足不足,是否有甘于平庸、碌碌无为,墨守成规、不思进取等享乐主义问题。对照准则查底线。对照《廉政准则》,查廉政意识强不强、自身要求严不严,有没有为政不廉、铺张浪费、挥霍公款等奢靡之风问题,在服务窗口是否存在吃拿卡要等现象。对照期盼查不足。对照群众最期盼的事情,查是否有不想不愿与群众打交道、遇着问题和矛盾绕着走,只愿做锦上添花、不
1愿做雪中送炭等问题。对照案例查苗头。对照《平阳警钟》教育警示教育片中反映的干部腐化堕落问题,查有没有类似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警钟长鸣。通过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立意见箱、公开电话邮箱等方式,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438条。
“四改”方式抓整改,确保整改落实到位。对查摆出公务招待、会议精简、干部管理、民生实事等有关问题10个,确立7项立行立改事项,实行一个事项一套方案一个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思路。一是规范改。围绕规范公务行为,制定完善了《车辆管理规定》、《财务管理规定》、《印章使用管理规定》、《文印管理规定》等相关规定。为加强对镇、村干部的管理,制定完善了《农村工作量化考核管理办法》、《机关工作人员“双考双评”办法》,力求整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为解决“四风”问题提供了制度保证。二是立即改。对不同渠道反映的问题,第一时间查实整改。针对群众反映我镇部分村自来水吃水难这一问题,镇党委高度重视,立即着手进行了专题研究,目前,已与市供水中心对接,着手盘活苇池水库净水设备,整修、改建原有水网,确保群众吃水安全放心水。针对群众反映的牛石路路面较窄,车辆无法停靠秩序乱的问题,镇党委立即行动,对原有花坛、路面障碍进行了拆除,重新栽植了绿化树,铺设了行人砖,方便了行人出行车辆停靠,真正做到了立行立改。三是公开改。在整改
过程中,做到过程公开、措施公开、结果公开,通过公开形成倒逼机制,更好推动问题解决。针对群众反映普遍的社区供暖问题,镇党委在充分公开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已与港新燃气公司达成合作意向,目前已完成天然气管道的规划设计工作,下一步将在群众监督参与下,铺设燃气管道,解决好群众的安全用气问题。四是督促改。对基层和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分解落实,建立整改责任制,定期进行检查督促,确保整改落实到位。规划建设的官桥村至安乐村道路10.04公里,加快施工进度,聘请群众作为监督员,全程参与工程质量和进度的监督。目前已完成土地调整190亩,铺设路基4.8公里,新改建桥梁4座,完成了整个路基铺设任务。扎实推进当前重点工作。羊流镇成立了乡村文明行动、镇区社区建设、羊流河综合治理、村级公路网化建设、农业产业化、工业项目建设、文化产业建设、地质环境综合治理、长江新能源等10个指挥部,建立了责任包保、难点突破、调度督查、考核奖惩四项机制,实行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一线盯靠,全程服务,强推猛促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建设,做到了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第三篇:信息上报
拟报送政务信息
采编时间:2012年2月1日
周口市交通局切实加强冬季农村公路施工管理 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针对冬季阴雨天气增多,对农村公路建设和工程质量带来影响的实际情况,该局下发了紧急通知,各县市区交通部门成立了农村公路冬季施工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冬季施工方案,防止盲目施工、强行施工发生。二是加强管理,科学指导。交通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在建项目不间断地循环检查,做到科学指导,提高效率,建停有序,确保质量。三是严格执行施工规范,确保在建工程质量。严格执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等有关施工规范,沥青路面不得在气温低于5℃以及雨天、路面潮湿的情况下施工;混凝土路面不得在摊铺现场连续5昼夜平均气温低于5℃,夜间最低气温低于-3℃或现场降雨的情况下施工。四是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及时整理路肩边坡。交通部门全面强化全面质量管理意识,对主体工程完工后,及时进行路肩培土、边沟疏通、内外边坡整理、河道清理等工作,做到文明施工,保护环境,工完场清,明确规定达不到要求的不组织验收。五是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于出现质量问题的路段,责令相关责任单位采取措施,限期整改;对未完工的道路、桥梁采取措施保通。不能立即整改的,在相应的危路险桥处设立警示标志标牌,确保群众出行安全。(周口市交通局)市交通运输局扎实推进政风行风民主评议工作 一是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各方密切配合,切实把行风评议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二是注重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多种手段,向社会广泛宣传交通运输法律法规、工作职能、建设成就、先进典型和便民利民惠民的政策措施,宣传报道评议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典型事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三是突出重点,着力抓好问题整改。对照评议内容认真做好自查自纠,切实解决本单位政风行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基层、群众反映的问题,逐条梳理,坚持边查边改,把落实整改措施、解决突出问题贯穿于评议工作的始终。四是扎实工作,力争取得满意效果。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管理服务对象、新闻媒体等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及时通报工作进展情况、整改落实情况,虚心听取意见,全力督促整改的力度。(市交通运输局)
市交通运输局采取措施做好春运的“收尾”工作 日前,临
近春运尾声,市交通运输局继续保持高度警惕,坚持做好“五个不放松”,全力做好春运的“收尾”工作。一组织领导不放松。二安全生产责任意识不放松。三安全监管力度不放松。四运力调度不放松。五文明优质服务不放松。(市交通运输局)
市交通运输局坚持“四项制度”促进安全生产管理常态化 一是安全生产定期检查制度,重点对在建工程安全管理、道路客运安全、从业人员安全资质、乡镇渡口和渡船安全监管、危化品运输监管、季节性安全措施落实等方面进行排查;二是安全隐患整改督办制度,对排查出的隐患进行梳理分类,挂牌督办,跟踪治理;三是安全生产例会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安全例会,分析研究安全生产形势,完善安全生产措施;四是安全奖惩制度,健全安全生产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对出现问题的相关部门和责任者进行处罚。
第四篇:信息上报工作总结
上半年信息报送工作汇报
2013年上半年共上报信息71条,根据信息内容经常上报的单位有9个:市委秘书科、市委信息科、市长效办、荥阳学习、荥阳手机报、荥阳网管办、荥阳信息办、荥阳政府信息科、荥阳组工信息。
根据上半年情况统计,整体报送的信息数量不多,质量也不高,导致信息的报送和采用率都不高。总结原因主要是在思想上对信息报送的重视程度不够,特别是对紧急信息的报送,在时间上比较滞后,影响信息的时效性,对信息的灵敏度不够,不能及时发现有价值和时效的信息。同时在信息写作上存在问题,经验的积累和写作能力上有待提高。
针对以上问题,2013年下半年我们将进一步改进和明确信息的报送要求、方式、内容和写作的规范性。紧紧围绕镇中心工作,高度重视紧急信息,及时发现具有特色和时效性的素材,同时根据采用单位的性质有针对性的对信息进行调整,在增加信息上报量的同时,也提高信息的采用率。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学习网上信息报送的相关知识,注重信息上报人员自身对于信息的发现和写作能力,同时在信息的采写过程中除了与加强横向学习,也要经常与各部门沟通交流,更多的发现素材,以及时反映镇各项工作情况,使信息报送工作得到改善。
在今后的信息报送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提高认识,及时开展好信息报送工作,确保信息报送率和采用率都得到很大提高,保证在年终考核中取得更好成绩。
第五篇:如何上报信息
如何上报信息 范文
经验类信息:
多头并举 破解难题
海盐县招商引资工作再上新台阶
海盐县紧紧围绕今年招商引资工作目标任务,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深入基层听取意见建议等形式,开展了一系列难题破解工作,推动了全县的招商引资工作再上新台阶。今年1-8月,全县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6家,增资项目9个, 增加合同外资3133.3万美元,同比增长2.06倍。合同利用外资14097.64万美元,同比增长2.31倍;实际利用外资6321.62万美元,同比增长41%。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两个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全县引进县外内资项目共计92项,目前已有68个项目开工,开工率74%,全部项目计划投资总额60亿元。1-8月实际到位县外内资7.7亿元,同比增加51.6%;其中计划总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项目有67家,项目当年实到县外内资7.0亿元;千万元以上项目数及投资额同比分别增长了55.8%和97.6%。1-8月县外内资项目新增注册资金25893元,同比增长309.9%。该县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宣传发动,营造浓厚氛围。召开“招商引资推进年”活动动员大会,县政府与各镇(区)签订了招商引资工作目标责任书。出刊了《海盐招商》8期,加强“海盐招商网”、“海盐县商务之窗”网站的管理,通过县电视台、《嘉兴日报》海盐时政版进行“招商引资推进年”系列报道。制作海盐招商宣传片,在第四次海盐(温台)投资说明会前,在温州电视台、乐清电视台、瑞安电视台连续6天进行播放。县开发区在《嘉兴日报》、“嘉兴在线”、“海盐门户网”、开发区网、《海盐招商报》等各类媒体推出宣传专题,制作招商引资宣传画册,实施区内外形象广告的制作,构成了全方位推介开发区的格局。
二、坚持科学招商,完善引资政策。印发了《关于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的若干意见》,制订了2007度招商引资工作考核办法。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单位,取消考核资格。明确了引资质量的加分办法,讲求项目的土地利用率,以新批项目平均注册资本计算,达到一定单位投资强度的予以加分,零土地招商按超基准标准加倍计分。同时,对引进重大项目、著名企业及优势产业项目,给予不同程度奖励。为了保障引进项目开工率和投产率,今年将实施“投入在先,优惠在后”办法,将项目享受优惠政策的时限后移到项目实现产出时。新增招商引资工作贡献奖和服务招商引资优胜奖,以进一步激发部门和个人主动参与招商引资工作的积极性。
三、健全工作机制,择优选资选项。针对长期以来招商引资工作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引进项目存活率仅54.2%的问题,调整完善引资策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一是建立项目评估机制。对2007年招商引资项目进行评估,评估内容有产业导向评估、土地利用率评估、投资者背景评估、环境影响评估、产业能耗评估等。凡不符合条件的项目,即使投资数额较大也挡在门槛之外。9月12日,对首批10个意向项目开展评估,7个项目顺利通过评估进入决策顺序,3个项目因环保等原因需进一步考察洽谈。二是建立项目决策机制。对通过评估的项目,组成决策小组进行决策,决策内容包括优惠政策、规划选址、用地规模等事项。通过项目决策机制,对项目的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三是建立项目推进机制。对通过决策的项目,在项目审批、开工、建设、投产等全过程实行“一站式”受理、全程式代理、一条龙服务,开通绿色通道,限时办结。海盐博得凯纺织机械有限公司一个2000万美元的机械制造项目,仅半个多月就完成了项目审批。四是建立项目督查机制。通过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同时通过加强项目资金的到位率、开工率、供地率、投产率的考核,有效夯实好项目。如在秦山码头建设中涉及码头建设、腹地开发、仓储用地等多个环节,通过全方位协调,目前已投入试运行。同时,县经济开发区建立了项目初审制,从产业导向、投资强度、税收、环保、投资规模等方面对项目进行评估,使招商工作做到流程化、制度化、规范化。建立外资到位促进机制,做好基础配套、劳动用工、安全生产等方面服务工作,促进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出效益。建立项目跟踪服务责任制,由专人全程跟踪联络,做好服务。建立项目推进顾问制度,聘请13名项目推进顾问,每季召开一次会议,通报项目引进和进展情况以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听取意见建议。
四、编制产业规划,明确招商重点。高起点编制《海盐县临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以“先进、开放、绿色、休闲”为主题,重点发展港口物流业、临港工业、休闲旅游业、滨海房产业这四大临港产业。根据《规划》,明确招商引资工作的重点是大力引进先进装备制造业、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新型建材、船舶修造等临港产业;通过引进嫁接,大力提升机械(紧固件)、造纸、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有选择、高起点承接和吸纳一批产业关联度高、上下游配套能力强的优势项目,加速形成临港工业走廊;加大三产招商力度,重点突出旅游、物流、商贸等现代服务业招商。深入各镇、各部门和企业,摸清可用土地、闲置厂房情况以及企业的招商意向,按照统一的格式,建立招商项目库。
五、充实招商力量,增强队伍素质。针对招商信息不灵、招商网络不够健全等问题,加大专业招商队伍建设,明确要求县开发区和各镇都建立一个3至5人的专职招商工作小组。面向全省公开招聘县外经贸局(招商局)副局长,并在全社会公开招聘6名招商工作人员,恢复县招商局的工作职能。对全县八镇二区及有关部门的招商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通过公开招聘和培训,努力建立起一支敢于招商、善于招商、精于招商的专业队伍。
六、加快平台建设,提升区域形象。一是抓规划。多次与规划编制单位省交规院进行联系沟通,对海盐港区控制性详规和海盐县海河联运规划的编制进行商讨,争取早日完成。二是抓资金。加大融资力度,上半年县开发区完成贷款授信额度达13500万元。三是抓征迁。今年对大桥新区900户以上农户实施拆迁,目前首期125户农房已完成拆迁安置补偿签协工作。四是抓建设。同时在大桥新区和港区拉开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区道路、安置房、酒店、农贸市场等配套设施建设进程,加快港区东段围涂工程及钱塘港口码头、海河联运航线改造建设进程。截止目前,已完成建安费总投资1.75亿元。
七、创新招商手段,拓宽招商渠道。针对前几年招商形式比较单
一、方法不多、效果不明显的问题,积极创新招商手段,通过小分队招商、蹲点招商、产业招商、领导招商、节会招商、网上招商等形式,多策并举,促进了一批项目的签约和落地。一是继续开展小分队招商。组织招商小分队多次赴上海、天津、厦门等地敲门招商。二是利用南北湖旅游节,邀请客商来盐,向他们宣传海盐的投资环境,推出招商项目。三是积极参加“浙洽会”、“广州贸易投资洽谈会”等重大经贸活动,重点推出海盐临港产业、船舶制造、物流和旅游业等招商项目。四是举办投资说明会。在宁波举办了海盐临港产业和物流投资说明会,初步达成合作意向项目8个;在杭州举办第三产业投资说明会;在温州举行海盐(温州)投资说明会,签约4个项目,总投资5.7亿元,涉及工业用地275亩。五是组织企业参加相应的展览会、博览会,向外商宣传海盐的投资环境,推出海盐的招商项目。六是利用“海盐招商网”、“海盐县商务之窗”、“中国招商引资网”等网站发布招商项目信息,吸引大量客商来电来函咨询或来盐考察。
八、盘活闲置空闲土地,破解土地瓶颈。针对该县基本农田保护量大、工业用地紧张,土地瓶颈制约招商引资问题,通过建设用地复垦、盘活闲置空闲土地等方法,“腾笼换鸟”,为经济发展腾出更大的空间,并积极做好企业利润增资工作,促进零土地招商。今年上半年,复垦总面积139.47公顷,通过复垦已获取建设用地复耕指标133.9公顷。上半年全县投入收储金额4526.3万元,完成土地收储13宗,面积188.5736亩。同时,对21宗闲置土地主要采取政府无偿收回,敦促限期追加投资、限期开工和政府收储等方式进行处置,并共发出敦促建设通知书70多份(次)。截止目前,大连实德公司所属的5宗合计面积为35.6公顷的闲置土地,已报省政府批准,将依法对其进行无偿收回,收回土地部分已发布供地信息。嘉兴聚阳服装有限公司二期用地5.19公顷,已与企业签订了收(回)购国有土地使用权协议书,注销了原来的土地证书。其它闲置空闲土地在追加投资基础上都已先后动工建设。
注:浙江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外经贸信息》第163期“海盐努力破解招商引资工作难题 两项指标创历史新高”刊登海盐县招商引资工作的信息,全文如下:
今年以来,海盐县针对招商引资工作中存在的难题,开展了一系列难题破解工作,推动了全县的招商引资工作再上台阶。今年1-8月,该县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6家,合同利用外资14098万美元,同比增长2.31倍;实际利用外资6322万美元,同比增长41%,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两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其主要做法是:一是调整完善引资政策,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推进招商由引资向选资转变。二是针对招商力量、项目包装、产业规划等方面滞后的问题,采取切实措施加以改善。三是积极创新招商手段,促进项目的签约和落地。四是通过建设用地复垦、盘活闲置空闲土地等方法,为全县的经济发展腾出空间。
9月27日,钟山副省长就浙江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外经贸信息》第163期“海盐努力破解招商引资工作难题 两项指标创历史新高”作出批示:海盐县努力破解招商引资工作难题,推动全县招商引资工作的一些做法很好,值得其他地区借鉴。(县外经贸局 李伟光)
海盐县创建农业服务型合作社 积极探索建立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传统的小规模生产方式已严重制约了农业技术进步和现代农业发展。对此,海盐县积极探索建立新型农业服务体系,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创建农业服务型合作社,为农业生产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服务,取得了一定成效,相关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沿。该县植物保护站荣获全国农技推广先进集体,农机监理站获全国农机化工作先进集体。
一、坚持“两个不以”建社
面对新形势,该县创新思路,将农业社会化服务由单纯服务农业为主向服务农业、农村、农民全方位拓展,将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体由农民向龙头企业、专业大户、集体经济组织、基层技术服务部门和农村能人等扩展,建立了多种经济成分、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1、不以农民为创建农业合作社的唯一主体。该县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不求固定模式,不搞一刀切,因地制宜培育发展农业合作社。目前,该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大户牵头、农户合伙兴办,集体经济组织牵头兴办,农业龙头企业牵头兴办,政府技术经济部门牵头兴办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了各自的技术、资金、服务、组织等优势,形成了多主体兴办合作社的良好格局。如该县农技综合服务部牵头兴办的友邦植保合作社于2006年9月成立,组成人员包括:直接从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植保农技人员、农资供应人员、防治作业人员和部分种粮大户等,总资产达1000多万元,拥有会员115个,机动喷雾机220台,固定机手110人;友邦测土施肥合作社于今年3月成立,组成人员包括:土肥技术人员、配方专用肥生产企业、农资供应人员、施肥作业人员、种粮大户、种植业生产合作社代表等,已拥有团体会员19个,个人会员81个,作业机具90台,农资批发企业1家,零售企业11家,总资产1000多万元。
2、不以产业为创建农业合作社的唯一领域。该县跳出农业发展农业,拓宽合作社服务领域,不仅依托优势主导产业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将服务本身作为合作社的主营业务。该县的农业服务型合作社,通过与农户建立有偿服务协议等多种合作形式,服务内容从单一服务向资金、物资、技术、信息、耕种、管理等多元化服务发展,并不断延伸服务链,最终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服务,进一步促进该县优势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如该县的久洋农机合作社于2005年5月成立,总资产达2500多万元,目前拥有112个社员、130台套各类农机、1家农机经销企业、1家农机配件供应部,已成为全省范围内拥有作业机械最多、规模最大、服务范围最广的农机合作社。该合作社积极探索水稻全程机械化服务模式,开展机耕机插、机械播种、机械植保、机械施肥、机械收割和烘干收储全程机械化服务,特别是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和中型拖拉机旱地耕作,明显减轻了病虫草害,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
二、创新“三种模式”办社
1、创新农机社会化服务模式。该县积极整合全县农机优质资源,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手段,投入多元、功能齐全、服务高效的农机社会化服务新机制,通过信息、技术、服务和利益的共享,使农机户作业时间大幅延长、作业量大幅增加、收入大幅提高,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该县久洋农机合作社的作业面积不断扩大,作业范围已遍布浙江、江苏、安徽等地,2006年赴江苏、安徽跨区作业创收180余万元;今年7月又赴绍兴、宁波等地联系到跨区作业1.3万亩。同时,该合作社还积极参与社会招标,拓展作业范围,已中标河道疏浚15公里、土地整理1200亩。
2、创新植保资源整合模式。为了进一步优化植保资源配置,该县成功组建了友邦植保合作社,把公益型病虫测报预警系统、连锁经营农资供应服务网络(合作社农资配送中心及各基层农资服务站)、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和专业户以及病虫灾害保险补偿机制进行有机整合,构建起功能完善、统一协调的新型植保服务体系。由该合作社统防统治的“农药减量增效工程示范区”,全面推广植保新农药、新技术、新药械“三新”技术,防治工效提高5.2倍,防治效果提高15%,农药成本下降22.3%,亩产达到623公斤,实现了农药减量控害增效目标。2007年,该合作社代治面积超过3万亩。在扩大服务面积的同时,合作社还引进了农业保险机制,成立了农业保险理赔评估专家组,制订农业灾害保险赔付条款,开展植保统防统治。
3、创新土肥技术推广模式。海盐县农技综合服务部充分利用农业技术推广系统在科学施肥技术转化、技术推广、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优势,牵头兴办友邦测土施肥合作社,开展“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全方位一条龙服务。该合作社农技人员负责测土,农业科研单位研制配方,定点肥料厂负责配制配方专用肥,友邦农资配送中心负责供肥,合作社作业队统一施肥作业,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真正落实到了田间地头。今年,该合作社试点开展了3000亩水稻全程统一(代理)施肥作业服务,试点区域技术到位率达100%,氮肥用量有望减少15%,每亩节本增收40元,成功实现化肥减量增效目标。此外,还首创机动喷雾器施肥作业技术,大幅度提高工效,降低劳动强度。
三、落实“两项机制”强社
1、落实“能人”治社机制。该县积极倡导由“能人”担当合作社理事长,充分发挥“能人”在技术、经营上的优势。如海盐县友邦植保合作社理事长是长期从事植保工作和肥药经营的专家,该社创造性地开展“代防代治、统防统治”植保社会化服务,并尝试以政府买服务的形式承担了全县60%的清除加拿大一枝黄花任务。同时,在全省首创“一地二主”承包种植新模式,承包农户的冬闲田种植一季冬小麦。2006年,该合作社承包的2580亩冬闲田全部种植小麦亩产500斤,总产645吨,收入13多万元。
2、落实“社社”联合机制。该县积极鼓励各合作社开展合作,把以“诚实守信、团结互助、健康向上”为主要内容的合作文化,融入合作社的制度设计之中,融入合作社的各项工作之中,从而更好地发挥了合作社的整体作用。该县建立了近600亩“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实验区”,由农机合作社、植保合作社、测土施肥合作社等多个服务型合作社进行联合作业。合作社在接管实验区农民托管的土地后,全程代理农民作业服务,做到统一品种布局,统一栽培管理、统一植保防治、统一机械施肥、统一机耕机收、统一品牌上市。同时,利用先进的农业机械,集成高产栽培、综合防治、平衡施肥、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等先进农业技术,按照现代农业的要求组织生产,实现了“经营理念产业化,生产技术标准化,栽培管理规范化,操作记录档案化,产品质量精品化”的目标。
四、取得“三项成效”活社
1、为规模化经营打下基础。该县通过制度创新,创建农机、栽培、植保、土肥等作业服务类专业合作社,开展农业社会化统一作业服务,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的产业化水平,使农业的土地、劳力、信息、技术、资金、市场等生产要素得到了有效整合。同时,也解决了新农村建设中居民区与农业作业区空间布局的矛盾。
2、解决了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该县拓展办社领域,将农业技术部门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作业人员整合到合作社中,依托合作社这一平台,无缝连接了农技推广者和农技需求者,使农业科技直接运用到农业生产中,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同时,该县还充分发挥合作社的示范效应,带动周边农民主动学习、使用农业新技术,有效地促进了农技推广工作。
3、为农民转移提供了新的空间。该县创建的农业服务型合作社,为农民提供了专业化全程服务,不仅加快了农业科技进步、转变了农业增长方式、促进了农民增收,而且拓展了传统农业的产业化发展空间,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农业服务型合作社一方面能直接吸收部分有专业技术的农民,就地实现转移就业;另一方面,以其较低收费标准和较好作业效果的专业化服务,吸引更多农民将土地交由合作社打理,专心从事二、三产业,实现农业劳动力转移。
海盐县以“三个三”为抓手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
近年来,我县以贯彻实施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为主线,坚持教育、监督、制度并重,着力规范行政行为,扎实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强化工作保障,依法行政工作成效明显。在近年来的检查考核中,我县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市先进单位。2007年,我县被评为“全国政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主要做法是:
一、开展“三规范”行动,着力规范行政行为。
1、以约束自由裁量权为突破口,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是行政执法的主要内容和核心问题,是行政执法中最困惑、最敏感、最有争议的部分。我县自2007年5月起在交通、环保、质监、公安、工商等五个执法任务较重的单位开展自由裁量权试点工作。各试点单位对照行政执法依据,梳理并明确了自由裁量事项500余项,根据过罚相当和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有重点地制定了本单位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具体实施办法和裁量标准,对自由裁量权的适用范围、行使条件、裁量幅度和实施种类等,进行合理细化和分解,做出科学、准确、详尽的规定。同时,建立健全行政处罚申辩制度、执法监督检查制度、法制审核备案制度、重大复杂案件集体讨论制度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等一系列配套制度。通过半年时间的试点,较好地规范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赢得了行政相对人的信任和配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2、以推行行政审批“一审一核制”为切入点,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我县在第三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基础上,于2007年8月全面推行行政审批“一审一核制”和开展行政审批职能归并试点工作。各部门根据审批事项的不同情况,加大对行政审批科室(窗口)的授权,实现审批服务“三到位”。即充分授权到位,最短承诺时限到位,监督措施到位。在加大授权的同时,建立行政审批审查员和核准员制度,根据不同项目确定审查员和核准员的审查权限和核准权限,除特殊项目外,办理行政审批项目实行一级审查和一级核准,也就是实行“一审一核制”。建立统一对外的行政审批职能科室,实行“两集中”,即部门行政审批职能向一个科室(窗口)集中、一个科室(窗口)向发展中心集中,从而实现一个窗口对外办理行政审批。通过“一审一核制”的推行,最终确定审核合一项目67项,占11.69%,一审一核项目473项,占82.55%,集体会审项目33项,占5.76%,全部573个项目法定期限共11542日,承诺办理时间共5544日,提速率为51.97%。
3、以清理规范性文件为重点,规范抽象行政行为。建立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领导小组,并从相关部门抽调工作人员专门负责清理工作。对2000年以来的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梳理,对84件需要清理的规范性文件,通过网上公示、专家论证和管理对象座谈等环节,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进一步确认清理结果。经初步清理,建议应予保留35个,应予废止28个,已经失效1个,需要修改20个。经县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向社会公布。认真做好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工作。2007年共审核16件,提出意见建议30余条,上报市政府备案9件。
二、创新“三公开”载体,深入推进政务公开
1、建设“网上办事大厅”,实行网络公开。以“中国海盐门户网站”为统一入口,积极建设各镇及部门网站协同联动的网上办事和政务服务大厅,在提供办事指南、表格下载、在线查询服务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在线咨询、在线申报和在线办理等服务功能。按照“门户网站前台受理,部门业务系统后台办理,门户网站办结反馈”的模式,开展“一站式”服务,力争2年内有50%以上的行政许可事项实现在线办理。对行政审批工作中涉及多个部门的事项,在统一的大厅栏目中“抄告相关”,形成统一的办事状态查询入口,并为县行政效能监察投诉中心提供统一的行政审批网上监管入口,真正方便服务市民,方便人民群众监督。
2、搭建“信息沟通平台”,实行电话公开。在拓展原114查号业务服务的基础上,搭建了一个公益性便民信息沟通平台——114号码百事通,凭借其公益性与便民性的定位、先进的服务功能以及综合信息服务的优势,建立起了政府与群众之间双向互动的绿色通道。该平台可以提供各级政府、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对外服务电话、监督电话以及投诉电话的查询和接转服务。同时,市民还可以咨询各职能部门的政策法规和办事指南。当转接电话占线或下班无人接听时,114信息平台便提供留言信箱,相关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听取留言后就会立即给予答复。
3、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实行专人公开。在全县47个部门和单位首批设立新闻发言人,经过专门培训后向社会公布。之后,将定期或不定期地通过举办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接受媒体采访、询问,以发布新闻公报、发表新闻谈话等形式,向新闻界发表有关信息和意见,并代表有关方面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从而营造权威、公开、透明政府的良好形象,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实施“三强化”工程,强化依法行政工作保障。
1、狠抓教育管理,强化队伍保障。以“千百十”活动为内容(即播放千期普法电视专题节目、深化百村民主法治建设、演出十场文艺节目),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促和谐工程”活动,增强执法人员依法办事能力和全体公民的法律素质。注重对执法人员的集中教育,组织开展《物权法》、《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学习。2007年,共组织专题培训138次,参加培训人员近40000人次。按照《浙江省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要求,坚决清退临时执法人员、不在编人员和未经过行政执法培训考核的人员。2007年对928名行政执法人员进行审核,予以换证886人,因培训不合格、换岗等原因不予换证的有42人,确保了执法人员的素质。
2、整合工作力量,强化监督保障。加强内部监督,每年组织开展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工作检查考核,积极探索信访复查(复核)与行政复议相结合的工作新机制,确保行政执法工作质量。加强人大监督,县政府就依法行政工作向县人大常委会作专题汇报,认真落实县人大提出的意见。加强群众监督。聘请了10名依法行政暨政务公开工作监督员,在县政府法制信息网设立执法投诉栏目,方便群众投拆、监督,切实提高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3、健全规章制度,强化制度保障。出台了《海盐县行政应诉工作规则》,明确规定对于每本单位第一起行政诉讼案件和特别重大的行政诉讼案件等五类案件,行政机关法定代表人应当出庭应诉,从而强化主要领导的法制观念,督促执法机关自觉接受监督,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完善依法行政工作考核制度,考核结果纳入县委、县政府对镇政府、部门的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促使各镇、各部门增强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心。先后制定了《海盐县政务公开办法》、《海盐县政府信息公开暂行规定》、《海盐县政务公开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试行)等规范性文件,对政务公开内容、政务公开形式、政务公开程序和时间、政务公开的监督以及政务公开的责任追究等都作出了明确规定,进一步规范、完善县政府及部门的政务公开工作。(县政府法制办)
动态类信息: 海盐县对企业污染物处理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该县于近日制定企业污染物处理人员持证上岗管理办法,对企业污染设施操作者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努力建立一支人员稳定、技术熟练、操作规范的企业污染物处理队伍。具体做法是:一是根据全县污染企业名录,确定培训对象;二是按行业及企业产生的污染物进行分类培训,聘请专业人员授课;三是根据培训和考核情况发放上岗证,并实行验证制度;四是加强对持证上岗的日常监督管理,提高企业污水达标排放率,促进全县污染物总量减排。(县环保局)
海盐诞生首张核电关联产业“通行证”近日,浙江嘉兴中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旗下的浙江中达特钢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了由中核集团秦山核电公司颁发的“合格承包商非核级证书”,成为海盐县首家获得非核级资格的核电关联产品合格供应商。(县应急办)
海盐县在全市率先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该县自2002年开展民间艺术资源普查工作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深入的挖掘和保护,先后有1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4个项目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个项目被列入省民间艺术试点项目,海盐县被命名为浙江省民间艺术(滚灯)之乡,1人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等。近日,“海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正式成立。中心将以更稳定的机构、稳固的投入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利用,为该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更上一个台阶打好坚实的基础。(县文化局)
海盐县将启动高能耗、高污染企业有序用电错避峰方案应对用电高峰近日,一方面我省气温骤降,用电负荷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供应嘉兴市范围内电力的二大电厂(嘉兴发电厂、秦山核电一期)均因发生故障停机检修,加上省际购电困难,导致嘉兴市供电紧急,全市电力缺口约20-30万千瓦,海盐县电力缺口约3.5万千瓦,1月17日嘉兴市五县二区均不同程度地实施了紧急拉限电措施。为稳定供用电秩序,确保居民生活用电,海盐县出台《有序用电紧急错避峰方案》,将实行高能耗、高污染企业错避峰,并已部署各镇(区)和相关企业做好随时启动有序用电应急预案的各项准备工作。(县经贸局)
问题类信息: 海盐县反映春蚕生产形势严峻 今年,该县共订春蚕种53238张,同比减少1360张。主要原因:一是蚕茧价格不明朗,影响到蚕农的养蚕积极性;二是桑树损毁较多。据统计,去冬今春以来,该县由于自然灾害、城镇建设和改种农田等原因毁桑647亩,占种桑总面积的36.5%。三是肥培管理较差,给春蚕生产叶种平衡带来直接影响。为此,该县多措并举,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努力确保全县蚕桑业的健康发展。一是通过电视、广播进行宣传,提高蚕农生产信心。二是加强现场指导,帮助蚕农开展生产。三是积极开展技术培训,重点组织村级培训,计划对饲养2张春种以上的大户轮训一遍。四是保质保量完成催青工作。五是与省农科院合作,开展新品种试验饲养和繁育推广。(县农经局)
海盐县反映当前城镇居民生活中四个问题值得关注 一是收支差距严重。2007年该县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385元,其中最低为9080元,最高为44999元,相差近4倍;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1981元,其中最低为7861元,最高为19478元,最高消费约为最低消费的2.5倍。二是物价上涨影响较大。2007年嘉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3.7%,其中食品类指数上升9.1%。该县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消费3911元,同比上升8.0%,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较上年下降1.02%。三是商品房价格不断上涨,许多家庭对不断上升的房价望而生畏,同时伴随住房贷款利率上调,也增加了家庭的还款压力,2007年该县人均归还住房贷款839元。四是低收入家庭生活状况有待改善。由于2007年工薪收入增长不快,20%低收入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上年仅增长0.5%,但因为社保、教育及食品支出等生活成本不可避免,加上物价上涨,其人均消费性支出增长了26.4%,居民生活压力较大。(县统计局)
海盐县反映建筑行业监督管理刻不容缓近日,该县对58家施工企业、10家监理企业进行了考核检查,内容包括市场行为、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等。考核中发现以下问题:一是施工企业管理网络有待进一步完善,特别是项目部一级、项目经理的到岗到位、专职安全员与质量员等的配备亟待改进;二是部分施工企业传达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滞后,上级开展的活动和出台的措施办法没有及时贯彻落实到项目部,文件收发归档混乱;三是部分外地施工、监理企业以低价承揽业务,施工过程中没有按规定配备管理人员,质量、安全投入严重不足,施工现场存在严重质量、安全事故隐患,甚至发生严重安全事故;四是部分外地监理企业总监、监理工程师到岗到位情况较差,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不力。经过考核检查,该县对11家不合格施工、监理企业及项目经理、监理分别作出了停工整改、停接业务、通报批评等警告处理;对存在严重安全事故隐患、发生安全事故、伪造安全生产许可证的3家公司作出了清退海盐县建设市场两年的处理,以维护建筑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县建设局)
海盐县反映大米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 据市场价格监测显示,4月下旬以来,该县大米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特别是本地晚粳米由于货源紧张,同比上涨10.34%,江苏晚粳米上涨8.15%。主要原因:一是受国际市场大米价格大幅上涨影响,各大米经销商惜售心理有所增强,对后市大米价格上涨预期心里加重,导致市场大米供应量减少,大米出厂价格提高。二是种粮成本提高,稻谷种植户有涨价需求。三是今年国家两次上调稻谷最低收购价格,对市场稻谷、大米价格形成支撑。四是前期东北交通运输紧张,造成北粮南运困难。(县粮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