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川省委办公厅上报信息范例
▲绵阳市北川县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共投入资金1.79亿元,新建567处人畜安全饮水工程,解决全县19万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
(北川县委)
▲凉山州加快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1)加快规划编制工作。争取将276个极度贫困村纳入国家乌蒙山片区扶贫规划和易地搬迁“十二五”规划,重点解决交通、住房、饮水、上学、就医等困难。(2)加快彝家新寨建设。全力推进“百乡千村”新村建设工程,完成334个彝家新寨建设任务,新启动建设彝家新寨234个。(3)加快发展支柱产业。重点发展马铃薯、苦荞、水果、经济林等特色优势产业,促进群众稳定增收。(4)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乡村公路通达工程,解决96个不通电村、744个用电困难村的用电问题,解决2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
(凉山州委办)
▲广安市着力建设现代畜牧业产业基地。依托广安区河西、邻水东槽等4个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核心示范园区,推广林下养殖、生态养殖、绿色种植等生产模式,推进生猪、家禽、草畜产业优质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养殖,努力形成一批与农业产业基地连片发展、整体推进的现代畜牧业产业基地集群。目前,已建成标准化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1054个,畜牧业基地乡镇30个。(广安市委办)
▲南充市做大做强传统丝绸纺织产业。以南部、西充、阆中、嘉陵、仪陇5个省级优质蚕茧基地县、50个市级优质蚕茧基地乡镇为重点,加快推进百万担蚕茧基地建设,大力培育基本养蚕户,推广普及养蚕技术和优良蚕桑品种,抓好桑园综合利用和蚕茧系列产品开发。力争到2015年,桑园面积稳定在100万亩,实现蚕茧、丝绸服装产值100亿元。
(南充市委办)
▲自贡市启动南岸科技新区建设。新区主要为自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提供科技研发、成果交易、项目推进等服务,今年计划投入4.3亿元实施起步区建设。(自贡市委办)
▲南充阆中市引进总投资32亿元炭材料产业基地项目。项目由新疆创越能源集团和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投资建设,拟建设2000吨通用级沥青炭纤维、360吨高性沥青炭纤维和输变电电缆复合材料等项目。预计2020年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50亿元,创利税15亿元。
(南充市委办、阆中市委)
▲攀枝花市加快旅游业发展。以创建中国阳光康养旅游城市为抓手,引进钢城集团、华西希望集团等企业投资300亿元,重点推进红格温泉、阿暑达花舞人间、普达康养、二滩国家森林公园、米易阳光运动、“两江四岸”亲水娱乐六大项目群建设,力争今年实现旅游总收入66亿元、增长31%。
(攀枝花市委办)
▲南充市集中开工总投资200亿元的化工产业系列项目。此次集中开工的11个项目位于南充化学工业园,由四川晟达化学新材料有限公司、台湾联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和友碱胺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2015年全面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30亿元以上,年利税总额40亿元以上。
(南充市委办)
▲广元市、巴中市扎实推进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工作。广元市:以北部山区和移民库区为扶贫攻坚重点,每个县(区)确定2个以上集中连片贫困区域先行规
划并启动实施,今年计划启动50个整村推进扶贫新村建设,减少农村贫困人口
6.5万人。巴中市:坚持“全域扶贫”理念,完成新一轮十年扶贫规划专项规划编制,组建扶贫开发融资公司,搭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强力推进“巴山新居”、乡村道路建设、产业扶贫、教育提高、公共服务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六大扶贫工程”。目前,已启动连片扶贫开发片区12个,建成中心村3个、聚居点51个、“巴山新居”1.53万户,完成实用技术培训8.9万人次,减少贫困人口4.1万人。
(省委常委办综合)
▲绵阳市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1)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全市共有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个、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15个、企业技术中心97个、孵化器和生产力促进中心22家。(2)紧抓科技金融结合试点城市机遇,加快科技投融资体系建设,今年以来开展银政企融资对接会2次,签订融资协议金额82.45亿元。(3)围绕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等重点产业,今年计划实施市级重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项,申报国家、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40项。(绵阳市委办)
▲成都市加快发展蜀绣产业促进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确定郫县安靖镇为蜀绣产业核心发展区,支持蜀绣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加强品牌建设、扩大经营规模;对吸纳本市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企业,给予一次性资金补贴;鼓励企业参与蜀绣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和在旅游窗口设置蜀绣专卖店;把蜀绣技能培训纳入专项培训就业行动计划。力争到2015年,培育具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5家,全市蜀绣及关联产业实现产值30亿元,带动就业人数8万人。
(成都市委办)
▲遂宁市射洪县加快发展锂电产业。依托上市公司天齐锂业,投资35.6亿元实施金属锂、研发中心等14个重点项目,着力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加快发展锂化合物、汽车动力电池等关联产业,力争到2015年锂电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利税20亿元。
(射洪县委)
▲阿坝州若尔盖县积极开展受援对接工作。(1)围绕民生改善、生态保护、基础设施等重点,科学编制受援规划和方案。(2)坚持“造血”与“输血”、“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相结合,抓好干部人才培训和交流,培育壮大畜产品加工、旅游等特色支柱产业。(3)主动加强与援建方的对接,2012年至2016年拟争取德阳市对口支援重点建设项目18个,今年计划先期启动实施13个。(若尔盖县委)
▲向家坝库区农村移民全面完成外迁工作。共有1886名库区农村移民外迁到条件较好的6个县(区)的17个乡镇安置点,发放移民安置补偿补助资金6000余万元,帮助其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
(宜宾市委办,屏山县委)
▲南充、宜宾市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南充市:按照“立足南充、面向成渝、辐射川陕甘”的总体思路,积极推进现代国际物流园、川东北粮食物流中心、嘉陵粮食物流园区、川北农产品批发市场等重点项目建设。目前,全市注册登记物流企业1433户,专业物流公司317家,建设各类商品交易市场585个,年成交额近190亿元。宜宾市:发展壮大大观楼、南岸东区、南岸西区、江北四大核心商圈,规划建设西南轻工博览城、川南五金机电汽配钢材城、川南建材城、川南粮油和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大型专业市场,扶持优势商贸企业发展,着力构建川滇黔
结合部商贸物流中心。力争到2015年,培育年销售额5亿元以上的商贸流通骨干企业各10户,现代物流业产值达150亿元。
(省委常委办综合)
▲泸州市以“三化”建设为抓手构建惩防体系基本框架。(1)系统化构建基本框架。建立廉洁自律、权力制约、监督惩治、纠风治乱、改革创新五大系统,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两新”组织等4500个单位已构建惩防体系基本框架。(2)标准化管理廉政风险。实行全员参与、全域覆盖、全程规范查找廉政风险,由低到高设置三级、二级、一级岗位廉政风险等级,针对权力发生和运行特点进行前期、中期、后期全程动态防控。(3)常态化推进工作落实。市、县(区)设立预防腐败局具体抓惩防体系建设工作,成立3个督查组进行常态化督查、考核。1至5月,接待群众来信来访439件、立案85件,同比分别下降21%、10.5%。
(泸州市委办)
▲达州市依托成渝经济区发展配套产业。对接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依托两江新区保税港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着力在农产品供应、能源供给、汽摩配套、商贸物流、旅游休闲等方面形成比较优势。预计今年将引进重庆企业投资180亿元以上,在渝销售农产品16亿元。
(达州市委办)
▲自贡市加快发展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出台《自贡新兴产业及先进制造业发展推进工作方案》,推动通用机械装备向节能环保装备制造转型升级,形成以城市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大气污染治理、新能源及清洁能源四大门类为主导的节能环保装备产品。目前,全市拥有节能环保装备研发制造企业195家、配套协作企业100多家,预计今年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产业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利税75亿元,分别增长35%、39%。
(自贡市委办)
▲宜宾市南溪区创新党员发展退出机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1)严把党员“入口”关。对农村优秀青年、产业大户、致富能人进行动态管理,在培养考察和党员预备期按特长分配工作项目进行多岗挂职锻炼,培养期满后开展现实表现预审和入党答辩。目前,全区已有入党积极分子2231人,其中770人参加入党答辩、172人暂缓表决。(2)推行党员奉献积分制。将农村党员分为村“两委”干部及村民小组长中的党员、致富带头人中的党员、年龄在50周岁以下留守普通党员、年龄在50周岁以上留守普通党员、长期外出的流动党员五个层次,分类细化现实表现要求,每季度进行量化积分考核并公示。(3)清退不合格党员。年终积分低于60分的党员评定为不合格党员,由上级组织派人诫勉谈话,限期改正。连续2年被确定为不合格的党员,按程序劝退出党。
第二篇: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文件
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文件
川委办〔1995〕15号
★
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四川省文明单位建设
与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市、地、州、县委、各市、州、县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省级各部门:
《四川省文明单位建设与管理办法》,已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地、各部门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川委办〔1987〕19号文件同时作废。
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1995年3月6日 四川省文明单位建设与管理办法
创建文明单位活动,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重要内容,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促进“两个文明”建设有机结合,协调发展,把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落实到基层的有效形式和正确途径。为了推动创建文明单位活动在全社会广泛深入开展,加强对全省文明单位 建设的管理,充分发挥文明单位的示范、带动作用,特制定本办法:
一、建设总则
(一)文明单位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由地方党委、政府授予的综合性荣誉称号。
(二)文明单位分为省级、市(地、州)级、县(市、区)级,分别由同级党委、政府批准命名。
(三)我省境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街道、居民区、农村村镇,均属创建文明单位范围,都应通过自建或各类共建活动,争创文明单位。
(四)创建文明单位必须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培育“四有”新人为目标,坚持“重在建设、贵在坚持,注重实效”的原则,通过开展创建活动,提高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倡导社会主义新风尚,改善生产、工作和生活条件,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改革开展、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五)各级党委、政府应把创建文明单位,作为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两个文明”建设的基本任务之一,加强领导,广泛发动和组织群众参与创建活动,并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制定有效措施,保证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六)创建文明单位活动,在县以上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由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主管部门组织实施。有关部门要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做好工作。新闻单位要加强宣传报道。
二、评选条件
(一)文明单位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组织领导好。党委、政府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创建文明单位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分管领导和专(兼)职干部工作落实,有关方面齐抓共管,领导班子以“四好”要求为目标加强自身建设,团结协作,勇于改革,勤奋务实,廉洁自律,作风民主,群众信任;创建活动常年不断,措施有力,制度健全,任务落实,群众参与,实效明显。
2.思想建设好。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重在建设的方针,以培育“四有”职工队伍为目标,广泛深入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以及发扬艰苦创业精神为基本内容的教育活动,成效显著;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民主法制观念和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不断提高。
3.改革开发好。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认真执行“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坚持改革、开发、搞活,开拓进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成绩显著。
4.生产(工作)好。坚持经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按照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致力于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完成生产(工作)任务突出,生产(工作)安全、文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经济效益高,社会效果好,事业发展快。总的生产(工作)水平(效率)居当地(本系统)同类单位先进行列,生活明显改善和提高。
5.社会主义新风好。广泛开展“五讲四美”、树新风活动,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蚀,耸关系祥和;单位风气好,是非分明,纠正和抑制不正之风;治安秩序好,无重大刑事案件,其他案件和违纪现象逐步减少;认真落实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制,做到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经常化,无计划外生育现象;清洁卫生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净化、绿化、美化环境成效显著;积极参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类共建和社会公益事业活动。
6.文化活动好。加强科技、教育、文化建设,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提高干部群众的科学、文化、业务、身体素质有规划、有措施、有实效,完成各项教育、培训任务成绩突出,经常开展群众性的读书、科技、演讲等开发智力活动和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娱、体育活动。
(二)文明村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抓发展经济、奔小康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贯彻改革、开发、搞活方针,广开致富门路,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广大干部群众的实际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积极兴办社会主义福利事业,受益面日益扩大,优抚“五保”、扶贫工作落实;总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治穷致富水平居本县(市、区)同类村先进行列。
2.抓思想建设,安定团结好。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干部群众,认真宣传和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党支部、村委会形成强有力的领导,领导班子团结好、党风正、荛实、廉洁奉公,群众信任;党政重视创建文明村活动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狠抓落实;广泛开展培育“四有”公民、党员“三带”、评选“三户”等创建活动,效果明显。充分发挥党团组织、民兵组织和其他群众组织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干部群众的社会主义思想觉悟明显提高。
3.抓科技文化,开发智力好。广泛开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知识、科技知识、法律常识的“三普及”教育和“讲精神文明、比科技致富、建科普村”活动效果明显;认真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成效显著;因地制宜兴建各种群众文化设施,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和移风易俗活动,宣传晚婚晚育效果好,计划生育达到国家要求。
4.抓综合治理,社会风气好。干部群众遵纪守法,遵守乡规民约好,无虐待妇女、儿童、老人的现象,基本刹住偷盗、赌博、乱砍滥伐、封建迷信等不法行为,清除吸毒、卖淫、拐卖女儿童乖社会丑恶现象,杜绝各类重大案件和人为的重大灾害事故,社会安定,风气良好。
5.抓服务质量,职业道德好。领导干部和办事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提高工作效率;村办企业、“窗口”服务行业制订并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和服务工作规范,纠正和抑制行业不正之风,提高服务质量取得显著成效。
6.抓环境建设,生活条件好。全村环境建设有规划,改善村容面貌和居住条件成效明显,街道、院落、村户环境卫生经常化、制度化,道路平整,饮食卫生符合《食品卫生法》;因地制宜“两管五改”(管水、管粪、改井、改灶、改厕所、改畜圈、改环境卫生)成效突出;防病治病措施落实,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三)按以上条件考核衡量不同等级的文明单位时应有所不同,对高一级的文明单位应当严一些。评选省级文明单位,应按以上两个条件考核验收。各市、地、州也可根据以上两个条件的要求,制定属于本地批准命名范围内的、更为符合不同等级和不同类型文明单位实际的评选条件。
三、命名办法(一)按各地制定的创建文明单位规划,开展自建或各类共建活动达到评选条件,以申报、推荐、考核、批准、命名等程序产生。
(二)省、市(地、州)、县(市、区)三级文明单位分别由同级党委、政府(行政公署)命名。省级文明单位,由市、州人民政府、地区行政公署推荐申报,省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办公室考核验收,省政府批准命名。
(三)文明单位实行升级制。即县(市、区)级文明单位升为市(地、州)级文明单位,市(地、州)级文明单位升为省级文明单位。凡已命名一年以上的市(地、州)级文明单位,在巩固提高质量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按本办法规定的程序办理升级手续。
(四)已命名两年以上的省级文明单位,在全省同类单位中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居领先地位,社会表率作用好的,经评选可命名为省级最佳文明单位。评选省级最佳文明单位的条件和办法,由省精神 建设活动办公室另行制定。
(五)军(警)民共建、工农共建和其他各类共建文明单位的命名,原则上命名共建所在单位,对参与共建的另一方或多方成绩显著的,可给予适当表彰。对参与共建作出突出贡献确需命名的军(警)一方,由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与军(警)一方的上级领导机关协商一致后,再按上述规定程序办理。
(六)凡参与共建的一方或多方因故撤离共建活动后,原共建所在单位应改为自建;已是文明单位的,还应呈报命名机关备案。
四、管理办法
(一)文明单位实行分级管理与委托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日常工作由同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办公室负责,有隶属关系的领导部门协办。省级文明单位由省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办公室主管,有隶属关系的省级领导部门协办,日常管理工作以所在地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办公室为主。
(二)文明单位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主要是通过建立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加强档案建设,搞好经常性的自查自评和创建活动等,落实创建规划,不断巩固提高质量和提高创建水平。
(三)各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主管部门和不隶属关系的领导主,都应加强对所属文明单位的工作指导。主要是通过建立和完善各种考核制度,搞好经常性的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和宣传典型等,推动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深入发展。
(四)省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办公室对各级文明单位均有直接进行调查指导、检查督促、表扬批评、建议命名机关给予奖励或处分的责任。
(五)对文明单位实行复查制度。凡已命名的各级文明单位,从命名的第二年起,都要在自查的基础上,由同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办公室组织进行复查。县(市、区)级和市(地、州)级文明单位原则上每年复查一次;省级文明单位原则上第两年由各市、地、州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办公室组织进行复查,省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办公室进行抽查。经过复查,对符合条件的发给复查合格证书,继续保持文明单位称号;对放松创建工作,质量水平下降或出现其他问题的,应视其情况分别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整改、撤销文明单位称号;限期整改无效的,亦应撤销文明单位称号,收回奖牌。凡不符合条件的,应撤销文明单位称号,收回奖牌。
(六)被撤销文明单位称号的单位,经过两年以上的创建并达到条件的,可以重新申报原有级别的文明单位。
(七)文明单位因改变单位名称、变动隶属关系,由省内甲地迁往乙地的,应及时向命名机关报告,经核实并办理有关手续后,可继续保持文明单位称号。(八)因故被撤销、分解、合并的单位,其文明单位称号自然消失,应交回奖牌。凡原是文明单位,因机构调整分为两个单位,其文明单位称号可分别继承,但必须通过验收后予以确认,凡机构合并的单位,也可继承被合并单位的文明单位称号,但亦须通过复查验收后予以确认。
五、奖励与处罚
(一)对验收合格的单位,由命名机关授予同级文明单位称号,颁发命名证书和奖牌。
(二)对获得文明单位称号的,当年可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参照下列标准一次性发给在册职工奖金:省级文明单位按人均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发给奖金;市(地、州)级文明单位按人均月工资三分之二的标准发给奖金;县(市、区)给文明单位按人均半个月工资的标准发给奖金。奖金由单位自筹资金解决。
(三)获得文明单位称号的当年,还应给予在创建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领导干部、工作人员适当的精神和物质奖励,以资表彰,奖金来源同上。
(四)文明单位在巩固提高质量和提高创建水平方面成绩突出的,在复查合格当年,亦可比照本办法规定的奖励标准,一次性发给在册职工奖金。
(五)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撤销文明单位称号,收回奖牌:
1.领导班子不团结,或主要领导成员严重违法违纪受到处分的;
2.经营管理不善,经济亏损或服务水平明显下降,短期内无法改变的;
3.发生重大责任事故,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或严重人身伤亡的;
4.治安状况混乱,发生大案要案,使党、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 5.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出现计划外生育的; 6.申报时弄虚作假,骗取荣誉的;
7.发生其他重大问题,赞成严重损失和恶劣影响的。
(发至县团级)
第三篇:信息上报
拟报送政务信息
采编时间:2012年2月1日
周口市交通局切实加强冬季农村公路施工管理 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针对冬季阴雨天气增多,对农村公路建设和工程质量带来影响的实际情况,该局下发了紧急通知,各县市区交通部门成立了农村公路冬季施工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冬季施工方案,防止盲目施工、强行施工发生。二是加强管理,科学指导。交通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在建项目不间断地循环检查,做到科学指导,提高效率,建停有序,确保质量。三是严格执行施工规范,确保在建工程质量。严格执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等有关施工规范,沥青路面不得在气温低于5℃以及雨天、路面潮湿的情况下施工;混凝土路面不得在摊铺现场连续5昼夜平均气温低于5℃,夜间最低气温低于-3℃或现场降雨的情况下施工。四是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及时整理路肩边坡。交通部门全面强化全面质量管理意识,对主体工程完工后,及时进行路肩培土、边沟疏通、内外边坡整理、河道清理等工作,做到文明施工,保护环境,工完场清,明确规定达不到要求的不组织验收。五是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于出现质量问题的路段,责令相关责任单位采取措施,限期整改;对未完工的道路、桥梁采取措施保通。不能立即整改的,在相应的危路险桥处设立警示标志标牌,确保群众出行安全。(周口市交通局)市交通运输局扎实推进政风行风民主评议工作 一是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各方密切配合,切实把行风评议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二是注重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多种手段,向社会广泛宣传交通运输法律法规、工作职能、建设成就、先进典型和便民利民惠民的政策措施,宣传报道评议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典型事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三是突出重点,着力抓好问题整改。对照评议内容认真做好自查自纠,切实解决本单位政风行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基层、群众反映的问题,逐条梳理,坚持边查边改,把落实整改措施、解决突出问题贯穿于评议工作的始终。四是扎实工作,力争取得满意效果。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管理服务对象、新闻媒体等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及时通报工作进展情况、整改落实情况,虚心听取意见,全力督促整改的力度。(市交通运输局)
市交通运输局采取措施做好春运的“收尾”工作 日前,临
近春运尾声,市交通运输局继续保持高度警惕,坚持做好“五个不放松”,全力做好春运的“收尾”工作。一组织领导不放松。二安全生产责任意识不放松。三安全监管力度不放松。四运力调度不放松。五文明优质服务不放松。(市交通运输局)
市交通运输局坚持“四项制度”促进安全生产管理常态化 一是安全生产定期检查制度,重点对在建工程安全管理、道路客运安全、从业人员安全资质、乡镇渡口和渡船安全监管、危化品运输监管、季节性安全措施落实等方面进行排查;二是安全隐患整改督办制度,对排查出的隐患进行梳理分类,挂牌督办,跟踪治理;三是安全生产例会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安全例会,分析研究安全生产形势,完善安全生产措施;四是安全奖惩制度,健全安全生产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对出现问题的相关部门和责任者进行处罚。
第四篇:如何上报信息
如何上报信息 范文
经验类信息:
多头并举 破解难题
海盐县招商引资工作再上新台阶
海盐县紧紧围绕今年招商引资工作目标任务,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深入基层听取意见建议等形式,开展了一系列难题破解工作,推动了全县的招商引资工作再上新台阶。今年1-8月,全县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6家,增资项目9个, 增加合同外资3133.3万美元,同比增长2.06倍。合同利用外资14097.64万美元,同比增长2.31倍;实际利用外资6321.62万美元,同比增长41%。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两个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全县引进县外内资项目共计92项,目前已有68个项目开工,开工率74%,全部项目计划投资总额60亿元。1-8月实际到位县外内资7.7亿元,同比增加51.6%;其中计划总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项目有67家,项目当年实到县外内资7.0亿元;千万元以上项目数及投资额同比分别增长了55.8%和97.6%。1-8月县外内资项目新增注册资金25893元,同比增长309.9%。该县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宣传发动,营造浓厚氛围。召开“招商引资推进年”活动动员大会,县政府与各镇(区)签订了招商引资工作目标责任书。出刊了《海盐招商》8期,加强“海盐招商网”、“海盐县商务之窗”网站的管理,通过县电视台、《嘉兴日报》海盐时政版进行“招商引资推进年”系列报道。制作海盐招商宣传片,在第四次海盐(温台)投资说明会前,在温州电视台、乐清电视台、瑞安电视台连续6天进行播放。县开发区在《嘉兴日报》、“嘉兴在线”、“海盐门户网”、开发区网、《海盐招商报》等各类媒体推出宣传专题,制作招商引资宣传画册,实施区内外形象广告的制作,构成了全方位推介开发区的格局。
二、坚持科学招商,完善引资政策。印发了《关于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的若干意见》,制订了2007度招商引资工作考核办法。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单位,取消考核资格。明确了引资质量的加分办法,讲求项目的土地利用率,以新批项目平均注册资本计算,达到一定单位投资强度的予以加分,零土地招商按超基准标准加倍计分。同时,对引进重大项目、著名企业及优势产业项目,给予不同程度奖励。为了保障引进项目开工率和投产率,今年将实施“投入在先,优惠在后”办法,将项目享受优惠政策的时限后移到项目实现产出时。新增招商引资工作贡献奖和服务招商引资优胜奖,以进一步激发部门和个人主动参与招商引资工作的积极性。
三、健全工作机制,择优选资选项。针对长期以来招商引资工作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引进项目存活率仅54.2%的问题,调整完善引资策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一是建立项目评估机制。对2007年招商引资项目进行评估,评估内容有产业导向评估、土地利用率评估、投资者背景评估、环境影响评估、产业能耗评估等。凡不符合条件的项目,即使投资数额较大也挡在门槛之外。9月12日,对首批10个意向项目开展评估,7个项目顺利通过评估进入决策顺序,3个项目因环保等原因需进一步考察洽谈。二是建立项目决策机制。对通过评估的项目,组成决策小组进行决策,决策内容包括优惠政策、规划选址、用地规模等事项。通过项目决策机制,对项目的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三是建立项目推进机制。对通过决策的项目,在项目审批、开工、建设、投产等全过程实行“一站式”受理、全程式代理、一条龙服务,开通绿色通道,限时办结。海盐博得凯纺织机械有限公司一个2000万美元的机械制造项目,仅半个多月就完成了项目审批。四是建立项目督查机制。通过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同时通过加强项目资金的到位率、开工率、供地率、投产率的考核,有效夯实好项目。如在秦山码头建设中涉及码头建设、腹地开发、仓储用地等多个环节,通过全方位协调,目前已投入试运行。同时,县经济开发区建立了项目初审制,从产业导向、投资强度、税收、环保、投资规模等方面对项目进行评估,使招商工作做到流程化、制度化、规范化。建立外资到位促进机制,做好基础配套、劳动用工、安全生产等方面服务工作,促进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出效益。建立项目跟踪服务责任制,由专人全程跟踪联络,做好服务。建立项目推进顾问制度,聘请13名项目推进顾问,每季召开一次会议,通报项目引进和进展情况以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听取意见建议。
四、编制产业规划,明确招商重点。高起点编制《海盐县临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以“先进、开放、绿色、休闲”为主题,重点发展港口物流业、临港工业、休闲旅游业、滨海房产业这四大临港产业。根据《规划》,明确招商引资工作的重点是大力引进先进装备制造业、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新型建材、船舶修造等临港产业;通过引进嫁接,大力提升机械(紧固件)、造纸、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有选择、高起点承接和吸纳一批产业关联度高、上下游配套能力强的优势项目,加速形成临港工业走廊;加大三产招商力度,重点突出旅游、物流、商贸等现代服务业招商。深入各镇、各部门和企业,摸清可用土地、闲置厂房情况以及企业的招商意向,按照统一的格式,建立招商项目库。
五、充实招商力量,增强队伍素质。针对招商信息不灵、招商网络不够健全等问题,加大专业招商队伍建设,明确要求县开发区和各镇都建立一个3至5人的专职招商工作小组。面向全省公开招聘县外经贸局(招商局)副局长,并在全社会公开招聘6名招商工作人员,恢复县招商局的工作职能。对全县八镇二区及有关部门的招商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通过公开招聘和培训,努力建立起一支敢于招商、善于招商、精于招商的专业队伍。
六、加快平台建设,提升区域形象。一是抓规划。多次与规划编制单位省交规院进行联系沟通,对海盐港区控制性详规和海盐县海河联运规划的编制进行商讨,争取早日完成。二是抓资金。加大融资力度,上半年县开发区完成贷款授信额度达13500万元。三是抓征迁。今年对大桥新区900户以上农户实施拆迁,目前首期125户农房已完成拆迁安置补偿签协工作。四是抓建设。同时在大桥新区和港区拉开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区道路、安置房、酒店、农贸市场等配套设施建设进程,加快港区东段围涂工程及钱塘港口码头、海河联运航线改造建设进程。截止目前,已完成建安费总投资1.75亿元。
七、创新招商手段,拓宽招商渠道。针对前几年招商形式比较单
一、方法不多、效果不明显的问题,积极创新招商手段,通过小分队招商、蹲点招商、产业招商、领导招商、节会招商、网上招商等形式,多策并举,促进了一批项目的签约和落地。一是继续开展小分队招商。组织招商小分队多次赴上海、天津、厦门等地敲门招商。二是利用南北湖旅游节,邀请客商来盐,向他们宣传海盐的投资环境,推出招商项目。三是积极参加“浙洽会”、“广州贸易投资洽谈会”等重大经贸活动,重点推出海盐临港产业、船舶制造、物流和旅游业等招商项目。四是举办投资说明会。在宁波举办了海盐临港产业和物流投资说明会,初步达成合作意向项目8个;在杭州举办第三产业投资说明会;在温州举行海盐(温州)投资说明会,签约4个项目,总投资5.7亿元,涉及工业用地275亩。五是组织企业参加相应的展览会、博览会,向外商宣传海盐的投资环境,推出海盐的招商项目。六是利用“海盐招商网”、“海盐县商务之窗”、“中国招商引资网”等网站发布招商项目信息,吸引大量客商来电来函咨询或来盐考察。
八、盘活闲置空闲土地,破解土地瓶颈。针对该县基本农田保护量大、工业用地紧张,土地瓶颈制约招商引资问题,通过建设用地复垦、盘活闲置空闲土地等方法,“腾笼换鸟”,为经济发展腾出更大的空间,并积极做好企业利润增资工作,促进零土地招商。今年上半年,复垦总面积139.47公顷,通过复垦已获取建设用地复耕指标133.9公顷。上半年全县投入收储金额4526.3万元,完成土地收储13宗,面积188.5736亩。同时,对21宗闲置土地主要采取政府无偿收回,敦促限期追加投资、限期开工和政府收储等方式进行处置,并共发出敦促建设通知书70多份(次)。截止目前,大连实德公司所属的5宗合计面积为35.6公顷的闲置土地,已报省政府批准,将依法对其进行无偿收回,收回土地部分已发布供地信息。嘉兴聚阳服装有限公司二期用地5.19公顷,已与企业签订了收(回)购国有土地使用权协议书,注销了原来的土地证书。其它闲置空闲土地在追加投资基础上都已先后动工建设。
注:浙江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外经贸信息》第163期“海盐努力破解招商引资工作难题 两项指标创历史新高”刊登海盐县招商引资工作的信息,全文如下:
今年以来,海盐县针对招商引资工作中存在的难题,开展了一系列难题破解工作,推动了全县的招商引资工作再上台阶。今年1-8月,该县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6家,合同利用外资14098万美元,同比增长2.31倍;实际利用外资6322万美元,同比增长41%,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两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其主要做法是:一是调整完善引资政策,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推进招商由引资向选资转变。二是针对招商力量、项目包装、产业规划等方面滞后的问题,采取切实措施加以改善。三是积极创新招商手段,促进项目的签约和落地。四是通过建设用地复垦、盘活闲置空闲土地等方法,为全县的经济发展腾出空间。
9月27日,钟山副省长就浙江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外经贸信息》第163期“海盐努力破解招商引资工作难题 两项指标创历史新高”作出批示:海盐县努力破解招商引资工作难题,推动全县招商引资工作的一些做法很好,值得其他地区借鉴。(县外经贸局 李伟光)
海盐县创建农业服务型合作社 积极探索建立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传统的小规模生产方式已严重制约了农业技术进步和现代农业发展。对此,海盐县积极探索建立新型农业服务体系,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创建农业服务型合作社,为农业生产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服务,取得了一定成效,相关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沿。该县植物保护站荣获全国农技推广先进集体,农机监理站获全国农机化工作先进集体。
一、坚持“两个不以”建社
面对新形势,该县创新思路,将农业社会化服务由单纯服务农业为主向服务农业、农村、农民全方位拓展,将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体由农民向龙头企业、专业大户、集体经济组织、基层技术服务部门和农村能人等扩展,建立了多种经济成分、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1、不以农民为创建农业合作社的唯一主体。该县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不求固定模式,不搞一刀切,因地制宜培育发展农业合作社。目前,该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大户牵头、农户合伙兴办,集体经济组织牵头兴办,农业龙头企业牵头兴办,政府技术经济部门牵头兴办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了各自的技术、资金、服务、组织等优势,形成了多主体兴办合作社的良好格局。如该县农技综合服务部牵头兴办的友邦植保合作社于2006年9月成立,组成人员包括:直接从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植保农技人员、农资供应人员、防治作业人员和部分种粮大户等,总资产达1000多万元,拥有会员115个,机动喷雾机220台,固定机手110人;友邦测土施肥合作社于今年3月成立,组成人员包括:土肥技术人员、配方专用肥生产企业、农资供应人员、施肥作业人员、种粮大户、种植业生产合作社代表等,已拥有团体会员19个,个人会员81个,作业机具90台,农资批发企业1家,零售企业11家,总资产1000多万元。
2、不以产业为创建农业合作社的唯一领域。该县跳出农业发展农业,拓宽合作社服务领域,不仅依托优势主导产业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将服务本身作为合作社的主营业务。该县的农业服务型合作社,通过与农户建立有偿服务协议等多种合作形式,服务内容从单一服务向资金、物资、技术、信息、耕种、管理等多元化服务发展,并不断延伸服务链,最终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服务,进一步促进该县优势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如该县的久洋农机合作社于2005年5月成立,总资产达2500多万元,目前拥有112个社员、130台套各类农机、1家农机经销企业、1家农机配件供应部,已成为全省范围内拥有作业机械最多、规模最大、服务范围最广的农机合作社。该合作社积极探索水稻全程机械化服务模式,开展机耕机插、机械播种、机械植保、机械施肥、机械收割和烘干收储全程机械化服务,特别是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和中型拖拉机旱地耕作,明显减轻了病虫草害,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
二、创新“三种模式”办社
1、创新农机社会化服务模式。该县积极整合全县农机优质资源,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手段,投入多元、功能齐全、服务高效的农机社会化服务新机制,通过信息、技术、服务和利益的共享,使农机户作业时间大幅延长、作业量大幅增加、收入大幅提高,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该县久洋农机合作社的作业面积不断扩大,作业范围已遍布浙江、江苏、安徽等地,2006年赴江苏、安徽跨区作业创收180余万元;今年7月又赴绍兴、宁波等地联系到跨区作业1.3万亩。同时,该合作社还积极参与社会招标,拓展作业范围,已中标河道疏浚15公里、土地整理1200亩。
2、创新植保资源整合模式。为了进一步优化植保资源配置,该县成功组建了友邦植保合作社,把公益型病虫测报预警系统、连锁经营农资供应服务网络(合作社农资配送中心及各基层农资服务站)、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和专业户以及病虫灾害保险补偿机制进行有机整合,构建起功能完善、统一协调的新型植保服务体系。由该合作社统防统治的“农药减量增效工程示范区”,全面推广植保新农药、新技术、新药械“三新”技术,防治工效提高5.2倍,防治效果提高15%,农药成本下降22.3%,亩产达到623公斤,实现了农药减量控害增效目标。2007年,该合作社代治面积超过3万亩。在扩大服务面积的同时,合作社还引进了农业保险机制,成立了农业保险理赔评估专家组,制订农业灾害保险赔付条款,开展植保统防统治。
3、创新土肥技术推广模式。海盐县农技综合服务部充分利用农业技术推广系统在科学施肥技术转化、技术推广、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优势,牵头兴办友邦测土施肥合作社,开展“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全方位一条龙服务。该合作社农技人员负责测土,农业科研单位研制配方,定点肥料厂负责配制配方专用肥,友邦农资配送中心负责供肥,合作社作业队统一施肥作业,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真正落实到了田间地头。今年,该合作社试点开展了3000亩水稻全程统一(代理)施肥作业服务,试点区域技术到位率达100%,氮肥用量有望减少15%,每亩节本增收40元,成功实现化肥减量增效目标。此外,还首创机动喷雾器施肥作业技术,大幅度提高工效,降低劳动强度。
三、落实“两项机制”强社
1、落实“能人”治社机制。该县积极倡导由“能人”担当合作社理事长,充分发挥“能人”在技术、经营上的优势。如海盐县友邦植保合作社理事长是长期从事植保工作和肥药经营的专家,该社创造性地开展“代防代治、统防统治”植保社会化服务,并尝试以政府买服务的形式承担了全县60%的清除加拿大一枝黄花任务。同时,在全省首创“一地二主”承包种植新模式,承包农户的冬闲田种植一季冬小麦。2006年,该合作社承包的2580亩冬闲田全部种植小麦亩产500斤,总产645吨,收入13多万元。
2、落实“社社”联合机制。该县积极鼓励各合作社开展合作,把以“诚实守信、团结互助、健康向上”为主要内容的合作文化,融入合作社的制度设计之中,融入合作社的各项工作之中,从而更好地发挥了合作社的整体作用。该县建立了近600亩“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实验区”,由农机合作社、植保合作社、测土施肥合作社等多个服务型合作社进行联合作业。合作社在接管实验区农民托管的土地后,全程代理农民作业服务,做到统一品种布局,统一栽培管理、统一植保防治、统一机械施肥、统一机耕机收、统一品牌上市。同时,利用先进的农业机械,集成高产栽培、综合防治、平衡施肥、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等先进农业技术,按照现代农业的要求组织生产,实现了“经营理念产业化,生产技术标准化,栽培管理规范化,操作记录档案化,产品质量精品化”的目标。
四、取得“三项成效”活社
1、为规模化经营打下基础。该县通过制度创新,创建农机、栽培、植保、土肥等作业服务类专业合作社,开展农业社会化统一作业服务,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的产业化水平,使农业的土地、劳力、信息、技术、资金、市场等生产要素得到了有效整合。同时,也解决了新农村建设中居民区与农业作业区空间布局的矛盾。
2、解决了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该县拓展办社领域,将农业技术部门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作业人员整合到合作社中,依托合作社这一平台,无缝连接了农技推广者和农技需求者,使农业科技直接运用到农业生产中,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同时,该县还充分发挥合作社的示范效应,带动周边农民主动学习、使用农业新技术,有效地促进了农技推广工作。
3、为农民转移提供了新的空间。该县创建的农业服务型合作社,为农民提供了专业化全程服务,不仅加快了农业科技进步、转变了农业增长方式、促进了农民增收,而且拓展了传统农业的产业化发展空间,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农业服务型合作社一方面能直接吸收部分有专业技术的农民,就地实现转移就业;另一方面,以其较低收费标准和较好作业效果的专业化服务,吸引更多农民将土地交由合作社打理,专心从事二、三产业,实现农业劳动力转移。
海盐县以“三个三”为抓手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
近年来,我县以贯彻实施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为主线,坚持教育、监督、制度并重,着力规范行政行为,扎实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强化工作保障,依法行政工作成效明显。在近年来的检查考核中,我县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市先进单位。2007年,我县被评为“全国政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主要做法是:
一、开展“三规范”行动,着力规范行政行为。
1、以约束自由裁量权为突破口,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是行政执法的主要内容和核心问题,是行政执法中最困惑、最敏感、最有争议的部分。我县自2007年5月起在交通、环保、质监、公安、工商等五个执法任务较重的单位开展自由裁量权试点工作。各试点单位对照行政执法依据,梳理并明确了自由裁量事项500余项,根据过罚相当和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有重点地制定了本单位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具体实施办法和裁量标准,对自由裁量权的适用范围、行使条件、裁量幅度和实施种类等,进行合理细化和分解,做出科学、准确、详尽的规定。同时,建立健全行政处罚申辩制度、执法监督检查制度、法制审核备案制度、重大复杂案件集体讨论制度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等一系列配套制度。通过半年时间的试点,较好地规范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赢得了行政相对人的信任和配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2、以推行行政审批“一审一核制”为切入点,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我县在第三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基础上,于2007年8月全面推行行政审批“一审一核制”和开展行政审批职能归并试点工作。各部门根据审批事项的不同情况,加大对行政审批科室(窗口)的授权,实现审批服务“三到位”。即充分授权到位,最短承诺时限到位,监督措施到位。在加大授权的同时,建立行政审批审查员和核准员制度,根据不同项目确定审查员和核准员的审查权限和核准权限,除特殊项目外,办理行政审批项目实行一级审查和一级核准,也就是实行“一审一核制”。建立统一对外的行政审批职能科室,实行“两集中”,即部门行政审批职能向一个科室(窗口)集中、一个科室(窗口)向发展中心集中,从而实现一个窗口对外办理行政审批。通过“一审一核制”的推行,最终确定审核合一项目67项,占11.69%,一审一核项目473项,占82.55%,集体会审项目33项,占5.76%,全部573个项目法定期限共11542日,承诺办理时间共5544日,提速率为51.97%。
3、以清理规范性文件为重点,规范抽象行政行为。建立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领导小组,并从相关部门抽调工作人员专门负责清理工作。对2000年以来的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梳理,对84件需要清理的规范性文件,通过网上公示、专家论证和管理对象座谈等环节,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进一步确认清理结果。经初步清理,建议应予保留35个,应予废止28个,已经失效1个,需要修改20个。经县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向社会公布。认真做好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工作。2007年共审核16件,提出意见建议30余条,上报市政府备案9件。
二、创新“三公开”载体,深入推进政务公开
1、建设“网上办事大厅”,实行网络公开。以“中国海盐门户网站”为统一入口,积极建设各镇及部门网站协同联动的网上办事和政务服务大厅,在提供办事指南、表格下载、在线查询服务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在线咨询、在线申报和在线办理等服务功能。按照“门户网站前台受理,部门业务系统后台办理,门户网站办结反馈”的模式,开展“一站式”服务,力争2年内有50%以上的行政许可事项实现在线办理。对行政审批工作中涉及多个部门的事项,在统一的大厅栏目中“抄告相关”,形成统一的办事状态查询入口,并为县行政效能监察投诉中心提供统一的行政审批网上监管入口,真正方便服务市民,方便人民群众监督。
2、搭建“信息沟通平台”,实行电话公开。在拓展原114查号业务服务的基础上,搭建了一个公益性便民信息沟通平台——114号码百事通,凭借其公益性与便民性的定位、先进的服务功能以及综合信息服务的优势,建立起了政府与群众之间双向互动的绿色通道。该平台可以提供各级政府、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对外服务电话、监督电话以及投诉电话的查询和接转服务。同时,市民还可以咨询各职能部门的政策法规和办事指南。当转接电话占线或下班无人接听时,114信息平台便提供留言信箱,相关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听取留言后就会立即给予答复。
3、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实行专人公开。在全县47个部门和单位首批设立新闻发言人,经过专门培训后向社会公布。之后,将定期或不定期地通过举办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接受媒体采访、询问,以发布新闻公报、发表新闻谈话等形式,向新闻界发表有关信息和意见,并代表有关方面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从而营造权威、公开、透明政府的良好形象,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实施“三强化”工程,强化依法行政工作保障。
1、狠抓教育管理,强化队伍保障。以“千百十”活动为内容(即播放千期普法电视专题节目、深化百村民主法治建设、演出十场文艺节目),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促和谐工程”活动,增强执法人员依法办事能力和全体公民的法律素质。注重对执法人员的集中教育,组织开展《物权法》、《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学习。2007年,共组织专题培训138次,参加培训人员近40000人次。按照《浙江省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要求,坚决清退临时执法人员、不在编人员和未经过行政执法培训考核的人员。2007年对928名行政执法人员进行审核,予以换证886人,因培训不合格、换岗等原因不予换证的有42人,确保了执法人员的素质。
2、整合工作力量,强化监督保障。加强内部监督,每年组织开展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工作检查考核,积极探索信访复查(复核)与行政复议相结合的工作新机制,确保行政执法工作质量。加强人大监督,县政府就依法行政工作向县人大常委会作专题汇报,认真落实县人大提出的意见。加强群众监督。聘请了10名依法行政暨政务公开工作监督员,在县政府法制信息网设立执法投诉栏目,方便群众投拆、监督,切实提高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3、健全规章制度,强化制度保障。出台了《海盐县行政应诉工作规则》,明确规定对于每本单位第一起行政诉讼案件和特别重大的行政诉讼案件等五类案件,行政机关法定代表人应当出庭应诉,从而强化主要领导的法制观念,督促执法机关自觉接受监督,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完善依法行政工作考核制度,考核结果纳入县委、县政府对镇政府、部门的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促使各镇、各部门增强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心。先后制定了《海盐县政务公开办法》、《海盐县政府信息公开暂行规定》、《海盐县政务公开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试行)等规范性文件,对政务公开内容、政务公开形式、政务公开程序和时间、政务公开的监督以及政务公开的责任追究等都作出了明确规定,进一步规范、完善县政府及部门的政务公开工作。(县政府法制办)
动态类信息: 海盐县对企业污染物处理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该县于近日制定企业污染物处理人员持证上岗管理办法,对企业污染设施操作者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努力建立一支人员稳定、技术熟练、操作规范的企业污染物处理队伍。具体做法是:一是根据全县污染企业名录,确定培训对象;二是按行业及企业产生的污染物进行分类培训,聘请专业人员授课;三是根据培训和考核情况发放上岗证,并实行验证制度;四是加强对持证上岗的日常监督管理,提高企业污水达标排放率,促进全县污染物总量减排。(县环保局)
海盐诞生首张核电关联产业“通行证”近日,浙江嘉兴中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旗下的浙江中达特钢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了由中核集团秦山核电公司颁发的“合格承包商非核级证书”,成为海盐县首家获得非核级资格的核电关联产品合格供应商。(县应急办)
海盐县在全市率先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该县自2002年开展民间艺术资源普查工作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深入的挖掘和保护,先后有1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4个项目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个项目被列入省民间艺术试点项目,海盐县被命名为浙江省民间艺术(滚灯)之乡,1人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等。近日,“海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正式成立。中心将以更稳定的机构、稳固的投入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利用,为该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更上一个台阶打好坚实的基础。(县文化局)
海盐县将启动高能耗、高污染企业有序用电错避峰方案应对用电高峰近日,一方面我省气温骤降,用电负荷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供应嘉兴市范围内电力的二大电厂(嘉兴发电厂、秦山核电一期)均因发生故障停机检修,加上省际购电困难,导致嘉兴市供电紧急,全市电力缺口约20-30万千瓦,海盐县电力缺口约3.5万千瓦,1月17日嘉兴市五县二区均不同程度地实施了紧急拉限电措施。为稳定供用电秩序,确保居民生活用电,海盐县出台《有序用电紧急错避峰方案》,将实行高能耗、高污染企业错避峰,并已部署各镇(区)和相关企业做好随时启动有序用电应急预案的各项准备工作。(县经贸局)
问题类信息: 海盐县反映春蚕生产形势严峻 今年,该县共订春蚕种53238张,同比减少1360张。主要原因:一是蚕茧价格不明朗,影响到蚕农的养蚕积极性;二是桑树损毁较多。据统计,去冬今春以来,该县由于自然灾害、城镇建设和改种农田等原因毁桑647亩,占种桑总面积的36.5%。三是肥培管理较差,给春蚕生产叶种平衡带来直接影响。为此,该县多措并举,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努力确保全县蚕桑业的健康发展。一是通过电视、广播进行宣传,提高蚕农生产信心。二是加强现场指导,帮助蚕农开展生产。三是积极开展技术培训,重点组织村级培训,计划对饲养2张春种以上的大户轮训一遍。四是保质保量完成催青工作。五是与省农科院合作,开展新品种试验饲养和繁育推广。(县农经局)
海盐县反映当前城镇居民生活中四个问题值得关注 一是收支差距严重。2007年该县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385元,其中最低为9080元,最高为44999元,相差近4倍;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1981元,其中最低为7861元,最高为19478元,最高消费约为最低消费的2.5倍。二是物价上涨影响较大。2007年嘉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3.7%,其中食品类指数上升9.1%。该县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消费3911元,同比上升8.0%,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较上年下降1.02%。三是商品房价格不断上涨,许多家庭对不断上升的房价望而生畏,同时伴随住房贷款利率上调,也增加了家庭的还款压力,2007年该县人均归还住房贷款839元。四是低收入家庭生活状况有待改善。由于2007年工薪收入增长不快,20%低收入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上年仅增长0.5%,但因为社保、教育及食品支出等生活成本不可避免,加上物价上涨,其人均消费性支出增长了26.4%,居民生活压力较大。(县统计局)
海盐县反映建筑行业监督管理刻不容缓近日,该县对58家施工企业、10家监理企业进行了考核检查,内容包括市场行为、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等。考核中发现以下问题:一是施工企业管理网络有待进一步完善,特别是项目部一级、项目经理的到岗到位、专职安全员与质量员等的配备亟待改进;二是部分施工企业传达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滞后,上级开展的活动和出台的措施办法没有及时贯彻落实到项目部,文件收发归档混乱;三是部分外地施工、监理企业以低价承揽业务,施工过程中没有按规定配备管理人员,质量、安全投入严重不足,施工现场存在严重质量、安全事故隐患,甚至发生严重安全事故;四是部分外地监理企业总监、监理工程师到岗到位情况较差,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不力。经过考核检查,该县对11家不合格施工、监理企业及项目经理、监理分别作出了停工整改、停接业务、通报批评等警告处理;对存在严重安全事故隐患、发生安全事故、伪造安全生产许可证的3家公司作出了清退海盐县建设市场两年的处理,以维护建筑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县建设局)
海盐县反映大米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 据市场价格监测显示,4月下旬以来,该县大米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特别是本地晚粳米由于货源紧张,同比上涨10.34%,江苏晚粳米上涨8.15%。主要原因:一是受国际市场大米价格大幅上涨影响,各大米经销商惜售心理有所增强,对后市大米价格上涨预期心里加重,导致市场大米供应量减少,大米出厂价格提高。二是种粮成本提高,稻谷种植户有涨价需求。三是今年国家两次上调稻谷最低收购价格,对市场稻谷、大米价格形成支撑。四是前期东北交通运输紧张,造成北粮南运困难。(县粮食局)
第五篇:信息上报
学查改并行 即改则改见成效
羊流镇遵循边学边查边改的教育实践活动方针,在认真组织学习的基础上,广泛听取意见,找准突出问题,强化措施整改,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现在已查找出涉及“四风”方面的问题10条,整改7条。
活动一开始,羊流镇在党政班子成员和机关党员中开展了“六照六查”活动,照好镜子,深挖根源,切实把“四风”问题找得准、找得细、找得实,为明确整改任务奠定了基础。对照要求查方向。对照中央、省委、泰安、新泰市委的要求,查勤政实干务实精神好不好,思路举措是否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是否存在好大喜功、贪图虚名,只重形式、不求实效等形式主义问题。对照党章查信念。对照党章,查理想信念牢不牢、群众观点稳不稳,有没有高高在上、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等官僚主义问题。对照典型查差距。对照先进地区和兄弟单位,查创新精神强不强,工作劲头足不足,是否有甘于平庸、碌碌无为,墨守成规、不思进取等享乐主义问题。对照准则查底线。对照《廉政准则》,查廉政意识强不强、自身要求严不严,有没有为政不廉、铺张浪费、挥霍公款等奢靡之风问题,在服务窗口是否存在吃拿卡要等现象。对照期盼查不足。对照群众最期盼的事情,查是否有不想不愿与群众打交道、遇着问题和矛盾绕着走,只愿做锦上添花、不
1愿做雪中送炭等问题。对照案例查苗头。对照《平阳警钟》教育警示教育片中反映的干部腐化堕落问题,查有没有类似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警钟长鸣。通过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立意见箱、公开电话邮箱等方式,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438条。
“四改”方式抓整改,确保整改落实到位。对查摆出公务招待、会议精简、干部管理、民生实事等有关问题10个,确立7项立行立改事项,实行一个事项一套方案一个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思路。一是规范改。围绕规范公务行为,制定完善了《车辆管理规定》、《财务管理规定》、《印章使用管理规定》、《文印管理规定》等相关规定。为加强对镇、村干部的管理,制定完善了《农村工作量化考核管理办法》、《机关工作人员“双考双评”办法》,力求整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为解决“四风”问题提供了制度保证。二是立即改。对不同渠道反映的问题,第一时间查实整改。针对群众反映我镇部分村自来水吃水难这一问题,镇党委高度重视,立即着手进行了专题研究,目前,已与市供水中心对接,着手盘活苇池水库净水设备,整修、改建原有水网,确保群众吃水安全放心水。针对群众反映的牛石路路面较窄,车辆无法停靠秩序乱的问题,镇党委立即行动,对原有花坛、路面障碍进行了拆除,重新栽植了绿化树,铺设了行人砖,方便了行人出行车辆停靠,真正做到了立行立改。三是公开改。在整改
过程中,做到过程公开、措施公开、结果公开,通过公开形成倒逼机制,更好推动问题解决。针对群众反映普遍的社区供暖问题,镇党委在充分公开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已与港新燃气公司达成合作意向,目前已完成天然气管道的规划设计工作,下一步将在群众监督参与下,铺设燃气管道,解决好群众的安全用气问题。四是督促改。对基层和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分解落实,建立整改责任制,定期进行检查督促,确保整改落实到位。规划建设的官桥村至安乐村道路10.04公里,加快施工进度,聘请群众作为监督员,全程参与工程质量和进度的监督。目前已完成土地调整190亩,铺设路基4.8公里,新改建桥梁4座,完成了整个路基铺设任务。扎实推进当前重点工作。羊流镇成立了乡村文明行动、镇区社区建设、羊流河综合治理、村级公路网化建设、农业产业化、工业项目建设、文化产业建设、地质环境综合治理、长江新能源等10个指挥部,建立了责任包保、难点突破、调度督查、考核奖惩四项机制,实行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一线盯靠,全程服务,强推猛促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建设,做到了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