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

时间:2019-05-14 09:58: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

第一篇:关于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

关于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

一、什么是问题生,其存在表现的特征及影响

普通中学的班级中总存在有一定数量品行、成绩较差的学生,在他们身上相对集中地凸显了不少问题,姑且简称之为“问题学生”。问题学生普遍表现为:

思想上缺少进取意识,得过且过,自卑又自尊,逆反心理重,自暴自弃。

纪律上自由散漫,日常行为习惯欠佳。

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缺少兴趣,听课思想不集中,作业不完成,学习成绩低。

问题学生为数不多,但由于他们跟不上班集体的整体要求,也不能完成学习任务,给班级管理、教学秩序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也给班主任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二、问题学生“问题”形成原因分析

问题学生“问题”不是天然生就的,它的形成与下列几个方面的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1、社会因素

虽然学生的大多时间是在学校和家庭中度过的,但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学生也是社会人,社会中存在的不良风气也会不时地影响到学生。比如追星求酷的娱乐世界,使学生不注重追求内在修养,而只求外在表现;网络上各种不良信息的冲击在考验着学生的意志力;虚拟游戏、不良漫画书则直接对学生思维方式造成影响;各类媒体传播的信息铺天盖地„„家庭无法有效地过滤掉这些不良信息,无法保证孩子获得一个相对健康的成长环境。

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中也总会有行为不良的少年。同龄人的思想、意识易于交流,通过他们,社会上的所谓江湖哥们义气,帮派意识、暴力解决问题的意识也渗入了校园的部分学生的头脑中。社会上违法违纪的现象以及社会解决这些问题的不力,被学生尽收眼底„„校园也无法将这些不良因素与学生完全隔离。如一学生从小学时就有与社会上有违法记录的少年来往的经历,直至上初中前还曾去探望那些被关押的哥们。因家境宽裕,多个手机,不少钱财都直接或间接地交给了他的这些所谓哥们,从此,他便与校外的不良少年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联系。三年来,在他身上发生的或与之有关的打架、斗殴等事件均与校外的不良少年有关。

2、家庭因素

问题学生种种问题的根源还在家庭教育,环境只是诱因,尤其是家庭残缺或特殊家庭造成的家庭教育残缺,更是问题生形成的渊源之一。以年级学生为例,问题学生均多出现在特殊状况的家庭之中,其“特殊”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父母在孩子年幼时离异,负责监护的家长又长期在外或忙于工作,老人负责监管孩子,形成隔代教育。老人要么过于溺爱,要么因缺少教育的方法而难以和孩子沟通,想管管不了。孩子一耍蛮,老人便妥协。由于父母与孩子平时缺少情感交流,父母偶尔教育也易使孩子抗拒,导致孩子不时的情绪异常。如一学生,每次老师与家长联系,总要绕一大弯:先和母亲谈问题,母亲再转述给外公外婆,最后通过两个老人教育孩子。于是乎,面对老人的教育,孩子置之不理,逼急了就扬言出走,后来果真出走过一两次。于是孩子的不良表现屡屡产生而不能有效地遏制。如不学习,违纪,与老师有矛盾;对同学任性恃强;意志薄弱,行为冲动而心理幼稚。

②父母家庭重组,后父后母在教育孩子上有顾忌,或教育意见不一致;或者子女是收养的,作为养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功利心和顾虑。对于自尊心强的孩子来说,往往会因为这种有别于其他一般家庭的关系而对家长心有芥蒂,心怀戒备,家长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投入更多的情感,更要在教育孩子上讲究技巧。这对家长们来说是一个较大的考验,少有家长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功。

③父母自身文化层次低,道德修养有所欠缺,缺少正确的教育方法导致学生问题的产生。如“棍棒型”的家庭教育。父亲离婚后独自带着孩子,没有接过原来母亲承担的教育孩子的工作,常常是打骂了事。每每得知孩子在校出现不好的事,便逼着孩子打电话给老师作“解释说明”。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便硬着头皮当着父亲的面对老师编造谎言,推卸责任,逃避父亲的暴力惩罚。如此几次,说谎便成习惯。

有的父母因自身的缺点,潜移默化影响到孩子。如一次班主任为解决两个学生的纷争,约来了双方家长,还没开始教育孩子,家长们却因一言不和,先吵了起来。这样身教之下的孩子又怎能学会与人友好相处呢?

有的父母双方均善良懦弱,以为孩子不需要严格管教,自然会好,对孩子一味地迁就,孩子行为上出现偏差也未能及早纠正,结果造成父母在孩子面前毫无威严,孩子在家在校飞扬跋扈。

④家境过于富裕,常使父母疏于对孩子进行理想前途的教育,不注意对孩子刻苦奋斗精神的培养;反将商场或官场上的一些不良习气带到了家中,使孩子受影响。父母仅以物质激励孩子,希望他因之而听自己的话,实现自己的目的,事实上物质是激励不出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的。物质在孩子身上的积聚,带来的是挥霍性的消费,带来的是品格的低下。有一学生,家庭富裕。姐姐早安排到国外去了,父亲对他这家中唯一的男孩宠爱有加,可惜成绩不理想。父亲许诺只要他读完初中就行,家中房子、车子什么都不缺,到时再作打算。父亲的慷慨并没有能换来孩子的努力,倒是因为有了钱财有了底气,与人相处总显得比较霸道,言行低俗。一次曾和另一男生在二楼女厕所下打赌,赌对方敢不敢上女厕的楼梯,每上一级就许诺对方些什么,吓坏了厕所内外的女生。虽是小小恶作剧,但折射出的是学生的人品。这样的教育结果,恐怕是这位父亲始料不及的。

3、学校因素

①教育制度上存在的缺陷给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带来了不利因素。在义务教育实施、推行的过程中,学生更多地知道了自己的权利,也了解到学校在管理、惩戒学生方面的局限,学校制度不能对违纪和违法边缘的学生构成震慑。尤其他们之前轻易毕业或结业出去的问题学生口口相传自己的经历,使在校问题生自我约束的心理底线一降再降。苦口婆心的教育缺少了强制性规则的支持是苍白的,学生逐渐学会了钻空子。

另外,无论学生学习情况如何,持续九年,学校要求他们整齐划一地完成一年的学习又进入下一年,根本无法顾及学生学习能力等因素造成的学业问题,于是学生个人学业问题越积越多,学生自然越学越难。到八年级,有一小部分人已放松了学习,九年级这一群体大多放弃了学习。面对选拔性的中考,他们明显是落伍者,迫于父母的压力硬着头皮学,却总与学校的要求相去甚远,师生间易形成矛盾。

②学校教育评价相对单一,教育环境、教育手段的局限往往不利于学生发展更全面更具个性。对任何一所需要靠成绩求生存的学校来说,素质教育未免有些奢侈了,教师仍需要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应试教育上,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是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对教师,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仍以学业成绩为主。这种氛围,连我们刚入学的新生都能感受到。他们在文章中说:我们的学校四面教学楼环绕,中间一小块空地,犹如一个古罗马的竞技场,我们要在这里进行残酷的搏杀。无论学生还是老师都自然而然地把精力放在学习上。

由于学校客观条件上的局限,主观思想上的倾向,我们的“问题学生”本来有的“闪光点”也难以持续闪光,往往也就一闪而过,成为流星。如有两名学生体育运动上颇有天份,连续三年校田径运会拿第一,但只要运动会结束,他们又会重新被糟糕的学业包围,加之自身存在的思想、行为上的偏差,常违纪。他们要更多地面对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抱怨,家长的斥责,陷于“四面楚歌”之中。如果学生无法通过艺术、体育、阅读等活动来缓解学习、思想及生活的压力,无法宣泄情绪、净化感情,总有一天,那些自制力薄弱的学生会受不了积累起来的压力而迈入到寻求感官刺激的行为中去,更有部分学生会放弃学习,形成“只要不谈学习,干什么都高兴”的怪现象。

可以说问题学生问题的形成,与我们的教育机构、学校未能提供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多元化的教育手段有关。

③学校教育工作者自身的业务能力、个人修养、责任心、经验等方面必然有存在着局限性,而学生往往不能客观地看待他们的局限性。教师教育水平和学生的期望值不对等,使教师的工作效果不佳,尽心竭力的教育并不能获得他们的认同。相反,也许一句无心的气话都很可能引发问题学生问题的反弹。问题学生大多活跃精灵,花样百出,也有个别思维怪异、内向孤僻,狭隘敏感。这对教师的教育能力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中规中矩、四平八稳的教育方式他们不屑,思维敏锐、特立独行的教师他们则往往表现出明显的认同。只是普通中学校内,这类班主任的资源远远不足以应对数量相对较多的问题学生。我们的班主任勤勤恳恳,透支着体力、精力,继续在问题生的这种不认同中进行着缺少效果的教育,尽量让自己班上的问题生少出问题。

4、学生个人因素

初中生正处于一个生理、心理发生剧变的时期。他们眼界开阔,思维活跃,自主意识在增强。但同时他们的心智又是不成熟的,在各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下,问题的暴露也就很自然了。但归根到底,学生个人因素不是形成问题的关键,他们从根本上说只有先天气质性格上的差异,他们还需要从外界的熏陶、教育中获取自身成长的营养。他们中有的缺少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没有理想追求;他们对学习缺少兴趣,了无上进心;他们自控能力差,意志薄弱;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又霸道;他们没有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等等,这些个人因素又有哪些不与社会、家庭、学校的教育息息相关呢?

有一学生初中刚入学就表现出时间观念极淡薄,行为懒散。一了解情况才发现他小学五六年级时转到南宁来读书,而在南宁的家中要么没有人监督,要么叫不起,班主任每天打电话叫早,这样的情况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期直至毕业。看到家长流露出的对小学老师的感激和钦佩之情,让人不知道是该先批评学生还是家长亦或是那位小学老师。

总之,问题学生问题的形成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社会的影响、家庭教育的缺失和缺陷、学校教育的局限,加上孩子独特的个性气质都在对他们的成长发生着或小或大的影响,我们往往不知道孩子在成长的不同时段内,哪一个因素会起到更关键的作用,这也就增加了我们解决问题的难度。

三、问题学生问题解决办法的思考

问题学生为数虽少,影响却大。面对问题学生,我们如何解决问题?对于学校教育这教育机构而言,常规的做法是:

首先,提升班主任教育素养,摆正心态,善待问题学生;讲究方法,讲究教育艺术;常规管理常抓不懈。当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笑脸迎学生的到来,认真聆听学生的陈述,说服学生换位思考,引导学生正确的自我评价,教育学生承担责任等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点滴渗透。其次,加强各方面的联系,共同教育学生。

多与学生沟通,常与课老师协调、勤与家长联系,取得共识。抓住教育的关键时机,及时教育,综合教育。如有名学生初一时就因一些小事打了班上一同学,情节严重,受到了记过处分,为了让双方能更好地相处过完这三年,也为了教育学生,班主任联系了年级组长、打人的学生及其家长一起到了被打孩子的家中家访。打人学生的家长带去了慰问品,表达了诚挚的歉意,被打学生的家长的怨气有所平息,反过来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学会与人相处。年级组长入情入理的分析教育让学生双方心服口服,以后的两年中,两人也没再发生重大冲突。

再次,年级重视、学校重视,在重大事件上,学校领导对学生,对不称职的家长进行高规格的教育。这样的教育,理论性、政策性较强,对家长教育孩子更具指导意义。

另外,学校在评价衡量教师和学生时是否应多用几把尺子?多一把尺子衡量教师,就多一批好教师,多一把尺子去衡量学生,就多一批好学生。

最后,我们呼唤少年教育专家们的指导。教育这一领域其工作的专业性应该是更鲜明的,它需要有科学的思想和方法,不能仅凭借着一拨又一拨的实践工作者埋头苦干,在繁琐沉重的工作中日复一日地摸索出个人“独门”经验,不能还停留在凭经验解决问题的层面上。

我们也呼唤社会有更多形式、功能多样的教育机构,让更多的学生全面发展;呼唤社会多提供健康的文化活动场所,让学生得到更广泛的艺术文化熏陶,使学生旺盛的精力得以宣泄,个性得以张扬。

我们也期盼着社会上能有起实质作用的家长学校,让每一个成年人在构筑家庭之时,也具备一个教育者的理念,在成为父母之时,自觉的为下一代担负起责任,使孩子问题的产生在更早的时候得到有效的遏制。让我们校园内的问题学生不再成为问题。

第二篇:浅谈城郊中学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城郊中学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及对策

黄兴中学黎国超

随着城市的迅速扩张,我校逐渐变为城郊初中。城郊中学的学生,受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二元文化的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与城市和边远乡村相比较,均有较大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出现了一些具有明显城郊地域特色的问题少年,青少年违法犯罪率明显高于其它乡镇.因此,城郊学校的德育工作面临许多问题与困惑。下面就城郊中学问题学生的成因及对策,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问题学生成因分析:

(一)家庭因素

1,征收户多。目前我镇很多农民已经征收,征收户一夜暴富之后,对子女的教育目标及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2,流动人口多。很多外县甚至外省的打工者将自己子女带入我镇就读中小学。

3、家庭气氛不和谐:一是随着离婚率的不断上升,给越来越多的孩子带来了不幸,严重破坏了儿童正常的生活环境,给他们造成的心理创伤难以愈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更有甚者,在学龄期就仇视社会,嫉妒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二是在经常发生冲突的家庭中,家庭冲突不仅会造成孩子的心理创伤,还会导致孩子在神经和心理上的某些病态。

4、居住环境的影响:地处城郊,大多数家庭出租房子给外来经商、打工人员居住,而这类人员良莠不齐、思想复杂,学生身处这样的确环境,极易受到影响。

5、城郊家长经商人员相对较多,一是孩子的管理在时间上不能保证,二是部分家长为弁取利益而不择手段,坑蒙拐骗,对孩子的心理及行为都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

6、城郊部分家长经商观念强于求学观念,对学生也有一定影响。

7,留守儿童多。很多家长外出打工,将未成年子女留在家由爷爷奶奶照看,由此产生了很多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二)学校因素

1、学习压力过大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中小学生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他们背负着父母的希望和老师的期望。由于素质教育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老师评价学生,社会衡量学校,理论上是全面发展,实质上是分数和升学率。为了追求升学率,教师加班加点,搞题海战术,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这种局面使学生疲于应付,心理极度紧张,从而影响学习效率,使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

2、教师方法失当

一些教师把学生考高分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忽视心理素质的教育和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和爱护,但个别教师缺乏理解、耐心和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使学生感到失望,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师生关系淡漠,这种以学生失败而告终的交往还会迁移、泛化到学生与他人的交往中,造成人际交往焦虑。

3、心理健康教育薄弱

尽管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工作已经做了20多年,但心理健康教育尚未真正进入中小学课堂,中小学普遍没有心理健康指导机构。

(三)社会因素

1、社会竞争加剧: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信息传播的瞬息万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竞争机制无处不在,就业压力不断增大,使得中小学生不得不体会到竞争的压力和生活的压力,导致他们对现实和前途充满迷茫和困惑,产生无所适从的心态。

2、社会不良行为的影响

在社会环境还没有达到净化的情况下,新旧体制的共存,法规制度的不完善,造成了腐败现象的滋生和不健康东西的泛滥;一部分人的社会道德水平滑落,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儿童,这些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

3、网吧及娱乐场所的影响:城郊学生进城方便,部分家长疏于管教,这些孩子便很容易沉迷于网吧和其它娱乐场所。

(四)、学生自身的原因

大部分问题学生在心理方面是不健全的,同时又在个别思维领域有着长足的发展;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方式,又在个别学生中起领袖作用;既对周围充满了敌视,又渴望被人理解和被人爱;离群又恋群,情绪冷淡又热烈,情感爆燥又平静如止水。这些都成为诱发问题学生的重要原因。

二、问题学生的教育对策:

(一)、学校教育:

1、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真假的能力。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时期,又身处于城郊这样一个较复杂的环境,怎样正确认识他面对的事物、环境,客观成为了他向好的还是坏的方面发展的支撑点。作为一名教师更多地应该加以引导,一是用事例正确引导他们,让他们正确看待他们所处的环境。二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给学生提供一些健康的积极向上的视频资料,给他们以正确教育。

2、教师要转变观念,宽容和理解问题学生。

“问题学生”不是一朝形成的,这就需要教育者的思想、观念要转型,从简单、粗暴、压制型教育转变为关心、理解、民主开放型教育,实现德育的真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直指危险所在,让其自我警醒,宽容比惩罚更有说服力,对这些屡教屡犯学生的教育要遵循“宽容的原则”和“公平的原则”。要理解学生犯错误是人生成长中的必修课,处理违纪事件时,要对事不对人,而对事做研究时,要对人不对事。对问题学生要公平,给他们平等的机会,尊重和肯定他们的权利与责任。

3、坚持赏识与惩罚教育并举。

任何学生都有优点,都有值得学习表扬的地方。问题学生平时听惯了老师责骂,看惯了老师不喜欢的目光,每天赞美他一点,他会心情更快乐,也会去感染别人。但是教育总离不开惩罚,用全班的力量来压倒他,迫使其就范。调查偶发事件时,要追其根,找其源,问其因,暖其心。看待“难教”学生要观察其细微进步,寻找难发现的优点。让他们明白和体味到班主任对其关爱之心。多给他们台阶,多给面子。

4、建立健全“问题学生”成长记录袋。

班主任在各科任老师的配合下,仔细了解并填写每一位“问题学生”的思想、行为、爱好、习惯、家庭背景、学习等情况,放进学生个人的成长记录袋,作到具体化、真实性和连续性。这样才能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变化过程,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和行为规范的教育。

5、建立健全家访、电访的长效机制。

针对 “问题学生”大多是家庭教育残缺的这一现象,我们相关的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要采取定时或不定时地进行家访、电访,并且要记录在学生的成长记录袋里,使监护人定期或不定期与学校和老师进行交流和沟通,相互了解学生的各种动态,深入了解学生所处的环境,了解他们的所存在的问题,做到对症下药,学生才会容易接受。如发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不对,还要帮助家长纠正方法,改正错误,以亲情、友情和爱心去关心和爱护孩子。

6、学校要开展心理咨询,助其健康成长

问题学生的问题表现各异,但究其根源是心理问题。学校要真正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课堂。同时,举办不同形式的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建立心理咨询辅导室,及时发现,诊断,干预,辅导,矫正学生的不良心态和心理障碍。

7,建立教师帮扶和心理辅导制度。

学校和年级对“问题学生”要确定帮扶老师,作到有专人跟踪,专人帮助和教育。“问题学生”的问题主要就出在心理上,所以也要确定心理辅导教师对这些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以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让他们能正常地融入到同学们当中,得到同学和班集体的关心和帮助,创设一个和谐的班集体。

(二)、家庭教育

1、开办家长学校,加强家长培训,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开办家长学校,旨在更新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指导可行教子方法:转变只重智育,忽视德育,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观念。以身作则,率先示范。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2、家长要重视对学生精神生活的引导。加强家庭精神文化的投入,了解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使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从中培养孩子的能力。

3、家长要尊重孩子。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作为家长,应该从感情上,心理上尊重孩子,不能把他当作私有“财产”,爱之则宠,恨之则打,使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影响,溺爱型和打骂型的教养方式可直接导致青少年心理疾病的发生。所以家长要尊重,理解孩子,和孩子进行思想交流多给以鼓励。

4、家长要经常和学校联系,取得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

家长要克服单纯依赖学校教育的思想,而且要积极参加学校对孩子的教育活动,如家长会,家长学校,座谈会等。对学校老师反映的意见,要正确对待,既不要袒护孩子,也不能拳棒相加。对孩子进行的教育内容要与学校一致,对孩子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进行理想教育,不能给孩子灌输不健康的内容,甚至对社会阴暗面当着孩子的面横加评论。

(三)、整治学校周边治安环境。

1、与当地派出所、村社建立三位一体的联防机制。在派出所、社区的配合下,对周边的网吧、娱乐场所、出租屋、流动小摊等进行调查、登记,与出租屋鉴定责任书,对网吧、娱乐场所进行整顿。并对经常在学校周边活动的社会不良分子进行暗中摸底,严厉打击,加强对学校周边的综合治理力度,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创造一个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2、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开展多种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在学校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邀请法制副校长参与制定学校法制教育规划与计划,协助学校开设法制教育课程;协助学校加强内部安全防范工作,消除安全隐患,开展创建安全校园、无毒学校等活动;定期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讲座,还可以采取个别谈心和集体讨论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让他们认识到遵纪守法的重要意义。

3、加大资金投入,建立系列德育教育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问题学生在活动中转移注意力,在活动中找到自我。活动组织者要随时捕捉问题学生的闪光点,寻求适时教育的切入点,感化、矫正其不良的习气。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或者一个德育工作者,我们心中必须时刻关注着问题学生,认真剖析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

第三篇:不良贷款形成原因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成因及化解对策探析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长期以来,农信社信贷资产质量低劣、不良贷款占比高,始终困扰着农村信用社,并已成为制约农村信用社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因素和扭亏为盈的最大障碍。如何有效化解不良贷款,切实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已成为当前农村信用社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本文试作如下浅析。

一、成因分析

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是多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形态深刻变迁直接或间接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的反映。因此,要站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高度,对不良贷款形成的可能原因进行历史和现实的客观分析,探索化解的思路和对策,有助于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预防和减少贷款风险。

本人认为,其原因主要为借款人的原因、信用社内部管理原因、其它原因等三大类。

(一)、信用社内部管理原因:

一是贷款风险识别、预测和筛选机制不健全。如对贷款的调查评估不是基于借款人的财务状况或贷款抵押品,而多是基于对借款人投资项目前景的预测,或者在借款人的资信程度及偿还能力产生质疑的情况下,发放贷款过分倚重第二还款来源(如抵押物);贷款用于投机性的“两高一剩”项目,如房地产开发项目;贷款的抵押率过高,或抵押品的变现能力很低;对异地贷款、多头贷款,假冒名贷款缺乏有效的监控;贷款已存在潜在风险时,没能及时采取果断措施;贷款已明显出现问题,因信贷人员责任意识不强,以致疏于催收或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清收,而使贷款造成损失等。

二是贷款管理机制设置不合理。如在贷前调查分析阶段,获得的贷款信息不完全,贷款项目评估质量不高。部分信贷人员缺乏必要的信用评估、财务分析知识和经验,发放贷款时调查不充分、信贷资料有缺陷、抵押物变现力差、不足值;在贷款的审批阶段,未严格把握贷款审批条件;贷款集中程度过高,过分集中于某一借款人、某一行业、某一种类贷款,贷款风险相对集中,贷款金额超过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而无力偿还,借款人产生“债多不愁”,以一种无所谓的无赖态度,使信用社处于被动尴尬局面;贷款发放后日常监督管理不力,存在“重放轻收轻管理”的现象;部分信用社由于人手较少,业务量大,只配备有1-2个信贷员,往往要负责十多个村,2000多笔业务,调查、发放、管理和清收一个都不能少,致使应接不暇,难以实现按操作规程执行等。

三是信贷人员素质的制约。信贷工作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贷款的质量,尤其是在管理体制不十分健全、贷款运作不规范、约束执行不力的情况下。信贷人员除了必须具备一定的金融理论、企业财务管理、法律制度等业务知识外,还必须具有诚实的品格和强烈的责任心。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当前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的数量有限,部分人员素质不高,难以进行贷款的科学决策和有效管理,违规放贷时有发生;在执行信贷政策方面,有的信贷人员随意性很大,存在“人情代替制度”现象。在风险的预测方面,有的信贷人员缺乏科学的理论知识,以主观感觉和经验代替制度。对于即将产生风险的贷款,不能拿出一套完整的防范措施和处置办法来,只是将希望寄托于借款人能扭转局面或轻信借款人的还款承诺,白白浪费和错过了清收不良贷款的有利时机。加之由于管理体制原因以及改革步伐相对滞后,部分信贷员“在其位而不谋其职”,因存在责任追究错位、权利与义务、风险与收益不对等等情况,致使工作主动性差,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四是自身经济利益的驱动。利益与风险并存,一些农村信用社盲目地追求高效益,一味地支持风险企业和风险项目,这种贷款配置本身就孕育着高风险。一旦政策或外部环境有变,往往造成贷款形成不良或损失。

(二)、借款人方面的原因:

一是借款人欺诈。借款人主要通过向信用社提供部分虚假信息以改善本企业(人)的资信状况,获得用于借款人生产经营活动的贷款。其特征有:

(1)借款人向信用社提供的信息部分虚假;

(2)提供虚假信息的主要用意在于提高其资信状况,期望获得信用社的充分信任;

(3)获得的贷款主要用于真实的生产环节。如果经营按计划进行,借款人也不愿意拖欠贷款而在信用社留下不良记录,即使出现其他情况时,借款人虽然无力归还贷款,但通常愿意与信用社合作。

更为严重的是借款人通过一切手段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主要用于借款人从事的主营业务以外的行业或挪用贷款而获取个人利益。其主要特征有:

(1)为了获得贷款,借款人不惜一切手段(包括违法手段);

(2)借款人对其从事的行业并不真正关心,甚至借款人根本没有正当主业,或者从事的行业的目的就是为了更方便地获取贷款;

(3)借款人获取贷款并不用于主要业务,而是以转移、投资、奢侈消费等方式,鲸吞贷款。这类欺诈行为主要以骗取信用社贷款为最终目的,且通常利用、拉拢或腐蚀信贷人员,因这种恶意欺诈希望而造成的不良贷款风险极大,收回的可能性很小。

二是借款企业(人)经营机制不健全,经营管理不善,缺乏市场观念、竞争意识、健全机制和发展能力,形成高负债、低效益、软约束、超分配的局面,致使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倒闭。给信用社贷款造成损失,形成不良贷款。

三是借款人通过企业改制,将信用社的贷款“一改了之”。企业通过兼并、收购以及企业改制,有的企业盘活了资产、扭亏为盈,重新获得生机。与此同时,部分经营正常的企业,也借兼并、破产、重组、改制之机“逃债”、“废债”、“悬空”信用社债权。大量的信贷资产在企业改制中打了水飘,成了企业改制的牺牲品。

四是借款人遭受不可抗拒因素影响,致使贷款形成不良贷款。由于我国农业的基础较薄弱,农业耕作的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农民抗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较低,大多数地方存在靠天吃饭这种情形,这增加了涉农贷款收回的不确定性和贷款的风险性。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农作物减产,农业欠收,直接影响农民收入,影响贷款的归还。

(三)、其它方面的原因:

一是政策因素。由于宏观经济政策缺乏连续性,经济波动的频率高、幅度大,使信贷扩张和收缩的压力相当大,在宏观紧缩、经济调整时期,往往形成大量贷款沉淀。

二是行政干预因素。主要表现为地方政府压,地方财政挤,迫使农村信用社发放大量指使性政绩贷款、救济贷款、保稳定贷款,贷款行为行政化,信贷资金财政化,直接削弱了贷款产生经济效益的基础。据了解,各地政府及部门在农村信用社都不同程度存在借贷业务,部分政府借款虽已逾期多年,却不能落实债务,按期收回。

二、化解对策

1、实行贷款清收责任制,落实岗位清收。做到把清收指标落实到人,与工作业绩和经济利益挂钩,按月考核。

2、委托清收。动用各种社会关系,对非金融系统人员清收的贷款实行打包委托清收。

3、落实清收担保、抵押贷款。对有担保的不良贷款,要做好担保单位的工作,由其予以偿还。对抵押贷款要通过法律程序予以执行。

4、专项清收。对那些问题严重,欠款时间较长,收回难度大的大额不良贷款,可组织专门人员进行专项清收。

5、通过“拍卖”方式,盘活清收。通过拍卖公司,采取公平竞争,公开拍卖。

6、行使抵销权。若农村信用社与借款人之间互负有到期债务,该债务的标的物种类、品质相同,农村信用社可根据《合同法》第99条的规定,将自己的债务与对方的债务抵销,但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按照合同性质不得抵销的除外。农村信用社在主张抵销时应当通知对方,通知自到达对方时生效,抵销不得附条件或附期限。

7、行使代为权清收。当借款人无力履行债务,同时借款人享有的债权却怠于行使,致使农村信用社的到期债权不能实现的,农村信用社可以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合同法〉司法解释》第一部分第11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为行使债务人的债权。

8、行使撤销权清收。如发生债务人放弃到期债权,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等情况,致使农村信用社的到期债权不能实现的,农村信用社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以上行为。撤销权自农村信用社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

9、发挥地方政府部门的行政作用,借助行政力量清收。农村信用社要经常主动协调地方党政的关系,取得党政部门的关心、理解和支持。

10、适量注入信贷资金,“放水养鱼”盘活清收。对一些暂无还款能力,但信誉较好的客户,在考虑其还款计划的基础上,适量投入一些贷款,帮助其培植还款源,经营重新走上正轨,尽早归还贷款本息。

11、积极参与企业改制,跟踪落实陈欠旧贷。信用社要加强与有结欠贷款企业的联系,及时了解企业改制信息,及早介入企业改制,变更、落实债权债务关系。

12、依法提起诉讼,强制清收。对少数有偿还能力,而拒不归还贷款的“赖账户”、“钉子户”、“地痞户”,选准突破口,严厉进行打击,通过依法提起诉讼或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等法律手段,强制收回贷款本息。

第四篇:学困生形成原因

学困生形成原因

目前,很多学校都非常重视升学率,把升学率作为考核的很重要方面。因此,要想提高升学率,作为老师必须重视后进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使尽可能多的学生能够进一步提高数学成绩。同时,如果一个班后进生较多,教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主要原因可能在于,教师对他们重视不够,上课提问找优生,课后谈心找优生,课后对后进生没有很好的辅导,从而后进生觉得老师不喜欢他们,歧视他们,这样更加不会把数学学好。

这些学生往往不能很好的适应数学课堂教学,加上有些从小学开始一直是数学上的困难户,缺陷累积太多,积重难返。有些学生运算能力差,过度依赖计算器,运算速度太慢,粗枝大叶,不会找简便的方法,而运算能力在数学中十分重要,数学中的大多数题目是需要运算的,选择题、填空题中若是运算错误,则前功尽弃。有些学生不善于思考,思维不灵活,题目条件稍作变化就不会做,只习惯于生搬硬套。以及其他的缺乏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

社会生活占学生生存空间的很大一部分,部分学生在其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社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社会生活的负面效应,如不良的人际关系、文化环境、高消费的生活方式等,都对其产生重要的作用。

家庭教育方法不当,是后进生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一味溺爱、娇惯孩子、满足其物质生活,对思想品德教育重视不够,导致孩子物质消费超前,追求享受,学习缺乏动力,数学成绩下降。

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课前不预习,课上不认真听讲、记笔记。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问题、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若无其事。解题过程没有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总是漫不经心,避而不答。教师布置的作业,马虎应付,遇难不究,抄袭了事。其次,对学好数学信心不足,由于多次考试的失败,数学难度的增加,使得他们怕数学,怕做题目,这样造成恶性循环,当然成绩自然也就就提不高了。

第五篇:后进生形成原因1

后进生的形成及其转化,虽说是老生常谈,但它仍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而且是一个绝对值得我们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所谓后进生,即是指在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组织纪律等诸方面或某方面存在着不足的学生,最主要表现为学习成绩差或组织纪律差。他们具备一个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他们又有别于某些遗传的或生理因素造成的智力落后、反应迟钝、神经质等等的学生,但又不是已经走上犯罪道路具有“反社会行为”的问题学生。可见,后进生具有其最显著的“双向性”特点,即虽落后但能进步。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也常常谈到一个令人尴尬的情况,即那些走出校园踏入社会后还记得老师、来看望老师的,甚至许多功成名就的就是当年我们常称之为“差生”的后进学生。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帮助他们,教育他们。

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后.小学升初中已无后顾之忧.但发扬学生因个体差异、教材内容的加深、教学要求的提高、学习方法的改变、外界因素的十扰等冈素.两极分化的现象甚为严重。加之农村家长盲目地送孩子进城读书致使优等乍不断减少,后进生队伍越来越庞大,这种现状令人担忧。所谓的后进生,是指在班上学习较差、进步较慢的学生,表现为:知识基础薄弱、学习方法不当、听讲不专心、接受能力差、缺乏上进心、作业靠抄袭、考试成绩差等。对于后进牛的转化.农村中学数学教师责无旁贷。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后进生的成因和转化等略谈几点认识。

一、农村中学数学教学中后进生的成因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后进生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我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1.家庭的因素。

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农村学校的学生大都来自农村知识层次较低的家庭,大部分家长的平均文化素质普遍要比城市的低.甚至有的家长处于文盲或半文盲状态.很难做到跟踪辅导孩子。甚至部分家长不配合学校教育,他们认为学生学习是老师的事,家长只管孩子生活,或因客观条件的限制只能一年四季忙于农活或外出打工来养家糊口。无心顾及A已孩子的学习.子女大部分由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大都溺爱,无原则地迁就,不注重孩子的学习成长过程,对他们的不良行为不制止、不教育,导致孩子教育失衡。另外,农村中(包括离异家庭、单亲家庭)的部分孩子缺乏家庭温暖,心理上造成了伤害.他们对学习和追求上进心方面都失去了信心和勇气.这些孩子知识基础差异大,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常不能认真、按时完成家庭作业.更谈不上及时复习、预习。这给农村中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另一类是父母管教严厉、过于束缚,不从子女的实际出发.期望值过高,一味施加压力,成绩不好便责罚。导致孩子认为学习是一种沉晕的负担,逐渐对学习失去信心.久而久之孩子对学习不再重视了,学与不学一个样;有的过于强调学习成绩的霞要性。强迫子女时时学习,使学生因缺少自由、课业繁重。逐渐产生厌学情绪而变为后进生。

2.教师的因素。

(1)教师专业水平低,教学状态欠佳。农村中学的部分教师自身素养不高,没有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精湛的争业知识.对于数学的学习强调死记硬背,不注莺学生的理解与方法引导:部分教师为进城从教做准备T.作,致使教学积极性不高.在此状态下.学生能有好的成绩吗?虽然教师不希望自己所带班级中出现后进生.但往往因自身的失误使学生感到学习枯燥无味,缺乏兴趣。因此.农村中学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充实自己.才能在三尺讲台上挥洒自如。满足学生的求知欲。(2)教学方法传统。部分教师不能冈材施教,备课、上课不能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缺少对需要帮助的学生的关注.问题讲解不能南浅入深、由易到难,缺少由已知到未知的不断深化的过程。课堂提问没有顾及后进生,提问时带有普遍性或提出要求过高的问题,总是止思维敏捷、发言积极的学生回答.一些学习效果不理想的学牛极少有机会发言。后进生的思维未能得到启发,不能及时反馈其学习情况,不能激发其学习兴趣,更未得到及时的辅导,造成恶性循环而沦为后进生。(3)对学生评价欠妥。有些老师面对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恨铁不成钢”,但往往适得其反。反而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导致这些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成绩越来越差。许多教师认为“差生”一无是处,其实在他们身卜也有很多闪光点,如劳动积极、乐与帮助同学等。后进生的自尊心强而脆弱,老师给他们温暖和力量.给他们信心和机会。发现、肯定他们的闪光点.可帮助克服其缺点和不足。古人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只要我们做到不体罚.不辱骂、不大声训斥、不冷落、不羞辱嘲笑、不随意当众批评后进生。在鼓励中.他们的闪光点就会发挥出来。

二、后进生的形成原因

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非正常分化,是初中教学中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也是教师为之操心的“差生”问题。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根本问题在于怎样才能使全体青少年有效地学会应掌握的技能与学科内容。因此,学校教育再也不能满足于少数“优等生”的良好发展,必须尽可能地找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良好发展的办法和途径。转化“后进生”是教师教学达标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师要了解“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掌握转化“后进生”的方法。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积累了一些经验,得出了以下的认识。

一、“后进生”是如何形成的 一 农村小学数学后进生成因分析 1.社会原因

有些社会因素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负面的影响。首先,社会的风气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其次,家庭成员的误导和责任感问题,认为读书不如打工,一切向“钱”看,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学生思想。

2.家庭原因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受教育的第一任老师。而对孩子的教育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的父母,在农村却因为家庭经济的需要和社会情况的影响不得不远离家乡,到外地去打工挣钱,这其中尤其严重的是在家庭教育中具有权威作用的父亲不在家,而孩子大多数不怕母亲,爷爷奶奶就更不用说了。

3.学校教育原因

农村小学由于受到教育方面的很多客观因素制约,与城里的学校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从而导致农村小学生源的质量要比城里学校差。

4.教师的原因

喜欢好学生是每个人都愿意做的事情,而成绩较差的后进生相对来说很难得到老师的厚爱与器重,造成师生之间的距离拉大。老师与后进生的交流偏少,谈话次数不够,在了解后进生的思想动态及情感需求上做得不够;有时甚至挫伤他们的自尊心。

5.学生自身的原因

以上只是后进生形成的外因,而作为事物发展的内因——学生自身的原因也不容忽视。后进生大多数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应有的学习态度;要么不看课外书,要么上课经常不认真听讲,要么作业态度不端正,有的甚至不做作业。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而升学竞争又越演越烈的今天,有一种现象令人不得不正视:校园中有这样一群学生,他们在“陪太子攻书”,为少数能升学的尖子学生伴读。这群学生,就是所谓的“后进生”(在师生心目中,他们一般就是指或顽皮,让老师头疼;或态度虽好而成绩却糟糕的角色,概而言之,一切与升学无缘的学生),他们事实上已被人在自觉不自觉中忽略,学校已对其不报任何希望,只要他们规矩一点,不影响他人学习,尤其不影响升学苗子的学习,那就谢天谢地了,至于墙上大幅标语“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那毕竟是“校训”是“墙画”,当不得真的!因此,有必要对后进生形成原因及转化策略进行认真的反思和探索。

一、后进生形成原因

以上只是将“后进生”成因作了大致的划分。在家庭、学校、学生自身三者中,我认为,家庭、学校原因是主要的,其中最主要的首推家庭原因。但是,作为教育者,我们在研究“后进生”时,应该也必须将着眼点放在学校教育 初中数学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初中数学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有各种各样的观点,较具代表性的有: 2.1 自然形成

初中数学后进生和优生是初中数学学习的两个极端,从大自然正态分布来讲属于正常现象,不足为奇,也不用改变。这种自然形成的观点,否决了人本教育的作用,是十分有害且可怕的。按照美国布卢姆的观点,大自然正态分布曲线并不是什么神圣不可改变的东西。

2.2 人本教育

人本教育观点夸大了人本教育的作用。这种观点把初中数学后进生形成原因归结为教育的不当或失误; 只承认教育的不当或失误影响个体的成长。其实,任何教育绝不可能是万能的,个体自身的智力、能力等都是有差别的,有些差别是现今人为无法改变的。

2.3 社会差距影响

初中数学后进生问题是当今社会发展问题,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差距、贫富的差距在学校的真实反映。这种观点把初中数学后进生置身于社会大环境下进行探究,不孤立地看待初中数学后进生问题,这是十分有益处的。但这种观点存在严重的片面性,它只注重了后进生形成的一个外因,却忽略了初中数学后进生形成的其它外因及内因。

后进生顾名思义是指在思想品德发展上距离教育目标较远,在思想行为上存在较多缺点,在学习上落后于一般同学的学生,这些学生虽人数不多,但影响却相当大,他们的存在将直接影响一个班的班风和学风。因此转化这些后进生很有必要,也责无旁贷。

下载关于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后进村形成的原因

    东发(2011)34号 中共东木镇委员会 关于“升级晋档、科学发展”后进村形成原因的报告 县委组织部: 按照《紫阳县村级“升级晋档、科学发展”工作考核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我镇“......

    后进生的形成原因

    “后进生”是指学习进步较慢,考试分数偏低或思想品德一时养成不良的学生个体。“后进生”的形成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后进生”的话题,是每一所学校都必须面对的话题......

    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

    一、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 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几十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形态深刻变迁直接或间接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的反映。对于农村信......

    不良贷款形成原因分析

    丰登信用社不良贷款形成原因及清收措施 受多种因素,我社不良贷款占比居高不下,尽管我社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清收不良贷款措施,也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但一些“ 玩疾”不良贷款仍然......

    湖泊分类及形成原因

    湖泊分类及形成原因: (一)构造湖 在高山高原、丘陵和平原的地表由于地壳运动发生断裂出现凹陷,凹陷的地方逐渐蓄水,形成湖泊,例如日月潭是玉山、阿里山是山间断陷盆地积水而变......

    长江三峡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旅游地理内容涵盖丰富,即包括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也包括旅游与交通。 我国旅游业一般按地理分区,共分为京津冀旅游区、东北旅游区、黄河中下游旅游区、西北、内蒙古旅......

    眼袋形成的原因

    眼袋的形成原因 李学英答:眼袋形成一部分跟遗传有关,再一个是因为年龄的增长皮肤松弛和肌肉松弛而引起眼袋。比如说有的人长期在电脑下面工作的,这样眼袋出现机会就比较多一些......

    好人主义形成的原因

    “好人主义”者对错误思想和行为容忍、纵容、用“和稀泥”来维系所谓的团结,不讲原则讲关系,不讲安全讲和气,致使违章违纪畅通无阻。“好人主义”看起来是对人“好”,其实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