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力推荐中共十七大报告诞生记(5篇模版)

时间:2019-05-14 09:21: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鼎力推荐中共十七大报告诞生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鼎力推荐中共十七大报告诞生记》。

第一篇:鼎力推荐中共十七大报告诞生记

1 1

中共十七大报告诞生记

新华网北京10月27日电(记者夏林、孙承斌、邹声文)

历史又一次向这里聚焦━━

2007年10月15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国关注、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隆重开幕。

主席台上,中国共产党党徽熠熠生辉;会场之中,2200多名代表心潮澎湃。

热烈的掌声中,胡锦涛同志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通过电视荧屏、无线电波、互联网络,这份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从会场传向全国、传向全世界,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

报告高屋建瓴地回答了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中国发展进步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对今后一个时期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要求、体现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意愿的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紧扣时代脉搏,确定报告主题。党的十七大报告起草工作自始至终都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直接领导下进行,胡锦涛总书记亲自担任报告起草组组长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2007年下半年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6年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成立党的十七大报告起草组,并确立了报告起草的指导原则━━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党领导人民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和新鲜经验,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持以战略性思维和前瞻性眼光规划我国改革发展的蓝图;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12月11日,中南海怀仁堂。党的十七大报告起草组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胡锦涛总书记担任起草组组长,刘云山、曾培炎同志担任起草组副组长。起草组的成员,有来自中央机关、国家部委、军队的负责同志,有地方的领导干部,有专家学者。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起草组成立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党的十七大报告起草工作的重大意义。他强调:“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起草出一篇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要求、体现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意愿的纲领性文件,对于党的十七大取得成功,对于指引党和人民事业继续向前发展,至关重要。”

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当前与长远相结合,努力把报告写成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文件,写成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文件,写成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的文件━━胡锦涛总书记对报告起草提出了明确要求。

━━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就是要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保持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努力推进理论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增强党和国家工作的开拓性和创造性。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研究问题,着力回答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提高报告的思想性和理论性,同时努力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研究提出一些重大政策和改革举措,增强报告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坚持当前与长远相结合,就是要坚持针对现阶段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围绕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出对策、措施、办法,以改进工作、完善制度,同时坚持进行前瞻性思维,分析未来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对今后5年以及到2020年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行全面规划,提出大政方针,作出战略部署。主题是报告的灵魂。对于党的十七大的主题,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一直在深入思考。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2007年3月2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起草组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强调:确定党的代表大会的主题,目的就是向党内外、国内外庄严宣示,在党的十七大之后,我们党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开拓奋进。

胡锦涛总书记就党的十七大报告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精辟的阐述。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党内外、国内外高度关注的焦点。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党的十七大鲜明地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可以充分表明我们党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定决心,可以充分反映全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思路关系成败。中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将遵循什么样的发展思路继续前行,这一问题举国关心、举世瞩目。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发展,必须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必须是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必须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这集中反映了现时代我们党关于发展的基本理念。

━━心态决定状态。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最要紧的是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的精神。这就要求全党同志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牢固树立艰苦奋斗、扎实奋斗、顽强奋斗、不懈奋斗的昂扬精神。

━━目标就是方向。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了新的期待。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情况,主动适应各族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进一步明确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从而更好地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事业推向前进。

高举一面伟大旗帜,坚持一条伟大道路,坚持一个科学理论体系,为报告起草工作指明了方向。

党中央对报告起草工作高度重视。在10个多月的起草过程中,胡锦涛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6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2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听取报告起草工作的情况报告,审议修改报告稿。胡锦涛总书记和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领导同志们都对报告起草和修改提出许多重要的指导性意见。

胡锦涛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起草组全体会议进行研究讨论,就报告的主题、框架、内容和起草工作原则等作出重要指示。他反复强调,要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高度,从总体上思考对报告稿进行修改、提炼、提高、完善,努力增强报告的思想性、理论性、前瞻性、指导性。要紧密联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以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研究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深入研究并提出解决影响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新思路新举措。特别是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不断充实和提高报告稿,为写出一个真正能够反映时代要求、体现改革精神、推进实际工作的好文件打下扎实基础。

主题、框架、初稿;调研、讨论、修改……在近10个月的时间里,起草组共召开10次全体会议、40多次工作班子会议,连同小组会议在内,各类会议总计100多次,对报告稿反复讨论、认真推敲、精心修改,先后正式改稿50多道……

从瑞雪飘飞到春暖花开,从炎炎夏日到金秋时节,起草组成员聚精会神、全力以赴投入起草工作,起草组驻地灯火常常是彻夜长明。

一次次讨论、一次次推敲、一次次修改……报告稿在反复研讨中不断完善。

广开言路、集中智慧、凝聚共识。党的十七大报告起草过程,是社会主义民主生动而具体的实践。充分吸取党内外各方面意见形成的这份历史性文献,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把起草过程变成广开言路、集中智慧、凝聚共识的过程,这是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起草工作的重要经验,也是党的十七大报告起草工作的鲜明特点。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也是党的十七大报告顺利起草的坚实基础。调查、起草,再调查、再起草,把调查研究工作贯穿起草工作始终,也是党的十七大报告起草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起草过程中,我们自始至终都要重视调研工作,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真正摸透实际情况,准确掌握群众意愿,不断提高对做好各项工作规律性的认识,特别是要注意总结好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和成功做法,加以概括提炼和系统化,并在报告中充分体现……”胡锦涛总书记对此反复强调。

2006年10月上旬,为了给党的十七大报告起草工作做准备,中央确定了20个重点课题,包括科学发展观理论问题研究、和谐社会理论问题研究、我国改革开放的主要成果和历史经验问题研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2020年总体目标和战略布局问题研究、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体制改革问题研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问题研究、加强党内民主建设问题研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问题研究等涉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大课题。中央组织了36个部门和单位进行研究,并把上述20个重大课题分解为62个具体课题进行专题调研,形成了62份调研报告。各课题组一共召开座谈会1523次,参加座谈会人员达20072人次,调研的广度和深度可见一斑。

这次调研结束后,胡锦涛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12次会议,听取有关课题组的汇报。12月15日,中共中央下发《关于对党的十七大报告议题征求意见的通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组织学习讨论,共反馈了124份书面报告。中共中央还委托中央统战部,就党的十七大报告议题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

在报告起草前,先就议题广泛征求意见,这是党的十七大报告起草过程中扩大党内民主、集中党内外智慧的一个创新做法。

12月19日至29日,在正式动手起草报告前,报告起草组分成7个小组,分赴13个省区市,就党的十七大报告议题进行实地调研,召开51次座谈会,广泛听取干部群众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

2007年4月下旬,在起草工作进行了相当一段时间之后,胡锦涛总书记指示,为了增强报告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还要就若干重大问题进一步进行调查研究,以深化认识。报告起草组再次就17个重大课题到14个中央和国家机关进行专题调研,与这些部门的负责同志或分管领导同志深入座谈,听取意见。

6月15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了报告稿。6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就党的十七大报告起草涉及的若干重大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

胡锦涛总书记的这次重要讲话被媒体称作“6·25讲话”,经新华社报道后引起海内外舆论高度关注,在党内外、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为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在这次重要讲话发表后,中央又及时征求了参加会议的各地区和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的意见,共收到书面材料83份。报告起草组认真研究这些意见,对报告稿再次进行修改,形成了党的十七大报告征求意见稿。

2007年7月11日,根据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决定,党的十七大报告征求意见稿下发各省区市、中央各部委、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军委总政治部、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及无党派人士和部分党内老同志征求意见。这次征求意见扩大了范围,各省区市、各部门和解放军总政治部统计征求意见人数共5560人,与党的十六大时相比增加了约2520人。党的十六大代表和新当选的党的十七大代表都参加了讨论。

7月27日,中南海高朋满座。胡锦涛总书记在这里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党的十七大报告征求意见稿,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座谈会上,党外人士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对征求意见稿提出有见地的修改意见……

北京,重庆,杭州。报告征求意见稿下发后,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7次座谈会,面对面地听取各省区市和军队各大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的意见和建议,体现了中央诚心实意听取意见、广泛吸纳各方面智慧的真诚态度。

在整个起草过程中,胡锦涛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近20次座谈会,分别听取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涓涓细流,汇聚成川。

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对报告征求意见稿共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2700多条,扣除重复意见为1957条。报告起草组对收到的所有意见都进行了认真梳理和研究,共吸收890条意见和建议,作了950处修改,其中包括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78条。

充分吸纳合理的意见和建议,报告稿在集中智慧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经过这次大范围的征求意见,报告稿作出了许多重要修改。

━━引言部分,增写了对大会主题的说明,强调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部分,增写了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全面提高开放水平等内容。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部分,增写了转变发展方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全社会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等内容。

━━经济建设部分,增写了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健全农业服务体系、发展乡镇企业、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加强国土规划、增强国有经济影响力、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完善国家规划体系等内容。政治建设部分,增写了提高参政议政实效、推进厂务公开、完善村务公开等内容。文化建设部分,增写了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等内容。社会建设部分,增写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就业观念教育、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等内容。

━━党的建设部分,增写了建设学习型政党,健全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格外关注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地方努力工作的干部,增强党员意识,加强进城务工人员中党的工作,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等内容。

……

8月30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了修改后的党的十七大报告稿。

9月17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听取了报告稿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的情况报告,讨论了报告稿,决定根据这次会议讨论的意见修改后,提请党的十六届七中全会讨论。会议强调,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对报告稿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要充分发扬民主,认真吸收和反映这些意见和建议,集中各方面智慧,努力起草出顺应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大会报告。

根据中央政治局的要求,起草组对报告进行了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10月9日,党的十六届七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认真讨论了报告稿,共提出239条意见。报告起草组据此对报告稿进行了认真修改。

10月12日,党的十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党的十七大报告稿,决定提请党的十七大审议。10月15日,在党的十七大开幕会上,散发着墨香的报告摆在了2200多名代表面前。代表们普遍认为,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回顾改革开放29年来的伟大历史进程,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阐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完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部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国防和军队建设、“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外交工作等方面的主要任务,确定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目标任务,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概括、新举措,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必将对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指导作用。

根据大会期间代表们的意见和建议,起草组又对报告进行了多处修改。许多建设性意见被吸收进报告最后的定稿之中。

在整个起草过程中,报告起草组通过多种形式,及时了解各种信息,倾听社会呼声,把握群众期待,感受时代脉搏的律动,起草工作与火热的社会实践紧紧相连,与人民群众息息相通。

一面伟大旗帜,一个思想体系,一个宏伟目标,一套战略部署。党的十七大报告通篇贯穿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这是一篇政治宣言,这是一份行动纲领。

党的十七大报告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科学判断发展阶段,顺应人民新期待,旗帜鲜明地回答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通篇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

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成为报告最突出的亮点之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报告开宗明义向全党、全国、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国共产党人将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理论主题和实践主题,也是我们党不断开拓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的前进旗帜。报告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充分表明了我们党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定决心,充分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对于全党全国人民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29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史,如大潮奔涌,汇聚于报告起草者的笔端。报告总结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深刻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科学总结新时期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创新成果,鲜明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党的十七大报告的又一突出亮点。

“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报告用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语言,表明了我们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坚定决心,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宣示,也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郑重承诺。

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报告全面深入地阐明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其中具有许多新思想、新论断、新表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是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报告紧扣时代要求、顺应人民期待,从5个方面提出了实现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

“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报告用充满激情的笔触,勾勒出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的辉煌前景━━

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一段段激动人心的新论述,一个个给人启迪的新判断,一条条惠及人民的新举措━━ “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从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就业到创业、从注重民生到扩大民主、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到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党的十七大代表在审议时说,报告的这些务实论述,不仅给人以新风扑面的感觉,更传递了深刻含义。报告蕴含的大量重要信息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这是一份高举旗帜的政治宣言,这是一个科学发展的行动纲领。蓝图鼓舞人心,目标催人奋进━━ 159年前,《共产党宣言》发表,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58年前,社会主义中国出现在世界的东方,作为20世纪的重大事件,改写了人类发展进程。

29年前,中国步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在我们党领导下开始了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从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乘风破浪、扬帆前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2007年10月,以党的十七大为标志,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始了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伟大进军。中国共产党正以愈加自信的姿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谱写美好生活新篇章。

第二篇:中共十七大报告(核心版)

中共十七大报告(核心版)

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全党同志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我们已经朝着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今后要继续努力奋斗,确保到二O二O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我们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O二O年比二OOO年翻两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落实,全社会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基层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三、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

(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等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鼓励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

(三)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提高扶贫开发水平。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改革集体林权制度。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四)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发展环保产业。加大节能环保投入,重点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加强荒漠化石漠化治理,促进生态修复。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贡献。

(五)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加强国土规划,按照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完善区域政策,调整经济布局。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重大项目布局要充分考虑支持中西部发展,鼓励东部地区带动和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帮助资源枯竭地区实现经济转型。更好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深入回答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培养造就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别是中青年理论家。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

(二)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要积极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坚持正确导向,弘扬社会正气。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着力丰富农村、偏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办好二OO八年奥运会、残奥会和二O一O年世博会。

(三)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四)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创作更多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设立国家荣誉制度,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五、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二)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四)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提高统筹层次,制定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加强基金监管,实现保值增值。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老龄工作。强化防灾减灾工作。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五)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发展妇幼卫生事业。

(六)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完善信访制度,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改革和加强城乡社区警务工作,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健全国家安全体制,高度警惕和坚决防范各种分裂、渗透、颠覆活动,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和谐社会要靠全社会共同建设。我们要紧紧依靠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第三篇:中共十七大报告全文英汉对照

十七大报告全文英汉对照 Report to the Seven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on Oct.15, 2007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二0二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全党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带领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Hold High the Great Banner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Strive for New Victories in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 Report to the Seven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on Oct.15, 2007 Hu Jintao Comrades, Now I would like to make a report to the Seven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PC)on behalf of the Sixteenth Central Committee.The Seventeenth Congress is one of vital importance being held at a crucial stage of China’s reform and development.The theme of the congress is to hold high the great banner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llow the guidance of Deng Xiaoping Theory and the important thought of Three Represents, thoroughly apply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continue to emancipate the mind, persist in reform and opening up, pursue development in a scientific way, promote social harmony, and strive for new victories in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The great banner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the banner guiding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in contemporary China and rallying the whole Party and the people of all ethnic groups in the country in our common endeavor.Emancipating the mind is a magic instrument for develop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reform and opening up provide a strong driving force for developing it, and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harmony are basic requirements for developing it.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 is a goal for the Party and the state to reach by 2020, and represents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the people of all ethnic groups.The world today is undergoing extensive and profound changes, and contemporary China is going through a wide-ranging and deep-going transformation.This brings us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ies as well as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with the formeroutweighing the latter.The whole Party must unswervingly hold high the great banner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lead the people in starting from this new historical point, grasping and making the most of the important period of strategic opportunities, staying realistic and pragmatic,forging ahead with determination, continuing to build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 and accelerat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and accomplishing the lofty mission bestowed by the times.一、过去五年的工作

十六大以来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十六大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作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决策。为贯彻十六大精神,中央召开七次全会,分别就深化机构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制定“十一五”规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和部署,提出并贯彻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推动党和国家工作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百分之十以上,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财政收入连年显著增加,物价基本稳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创新型国家建设进展良好,自主创新能力较大提高。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建设成效显著。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实现。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十五”计划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进展顺利。

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农村综合改革逐步深化,农业税、牧业税、特产税全部取消,支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国有企业和金融、财税、投资、价格、科技等领域改革取得重大进展。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市场体系不断健全,宏观调控继续改善,政府职能加快转变。进出口总额大幅增加,实施“走出去”战略迈出坚实步伐,开放型经济进入新阶段。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城乡居民收入较大增加,家庭财产普遍增多。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初步建立,贫困人口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居民消费结构优化,衣食住行用水平不断提高,享有的公共服务明显增强。

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步。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完善,基层民主活力增强。人权事业健康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切实贯彻。行政管理体制、司法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成效明显。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全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

社会建设全面展开。各级各类教育迅速发展,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就业规模日益扩大。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公共卫生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不断健全,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管理逐步完善,社会大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加速推进,裁减军队员额二十万任务顺利完成,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全面加强,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能力显著提高。

港澳工作和对台工作进一步加强。香港、澳门保持繁荣稳定,与内地经贸关系更加紧密。两岸政党交流成功开启,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达到新水平。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进展。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各项外交工作积极开展,同各国的交流合作广泛加强,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建设性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争取了良好国际环境。

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扎实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深入进行。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卓有成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重大成果。党内民主不断扩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干部教育培训取得重要进展,人才工作进一步加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组织制度创新不断深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成效明显。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与人民的期待还有不小差距,前进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突出的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思想道德建设有待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同新形势新任务不完全适应,对改革发展稳定一些重大实际问题的调查研究不够深入;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继续认真加以解决。

总起来说,这五年,是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和人民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是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显著提高的五年,是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更加紧密的五年。实践充分证明,十六大和十六大以来中央作出的各项重大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五年来的成就,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我代表中共中央,向全国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爱国人士,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和台湾同胞以及广大侨胞,向一切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各国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I.The Work of the Past Five Years The five years since the Sixteenth Congress was an extraordinary period.In order to accomplish the arduous tasks of reform and development in a complicated and volatil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the Party led the people of all ethnic groups in holding high the great banner of Deng Xiaoping Theory and the important thought of Three Represents, overcoming difficulties and risks, creating a new situation in the caus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attaining a new realm in adapting Marxism to conditions in China.At its Sixteenth Congress the Party established the important thought of Three Represents as its guide and made the strategic decision to build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In order to implement the guiding principles of the congress, the Central Committee convened seven plenary sessions, at which it made decisions on and arrangements for major issues of overall significance such as deepening institutional restructuring, improving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strengthening the governance capability of the Party, drawing up the Eleventh Five-Year Plan(2006-10), and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and it formulated and applied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and other major strategic thoughts.All this helped the Party and the state score great new achievements.Economic strength increased substantially.The economy sustained steady and rapid growth.The GDP expanded by an annual average of over 10%.Economic performanc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national revenue rose markedly year by year, and prices were basically stable.Efforts to build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yielded solid results, and development among regions became more balanced.The endeavor to make China an innovative nation registered good progress, with considerable improvement in the country’s capacity for independent innovation.Notable achievements were scor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nfrastructure including energy, transpor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facilities and other key projects.Manned spaceflights were successfully conducted.Fresh progress was registered in energy, resources,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The Tenth Five-Year Plan(2001-05)was fulfilled successfully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eleventh is in smooth progress.Major breakthroughs were made in reform and opening up.Comprehensive reforms in rural areas gradually deepened;agricultural tax, livestock tax and taxes on special agricultural products were rescinded throughout the country;and policies were constantly strengthened to support and benefit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Significant headway was made in reform of the state assets management system, state-owned enterprises, banking, public finance, taxation, investment, pricing, and the system for manag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non-public sector of the economy grew stronger.A sound market system was being put in place,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continued to improve, and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was accelerated.The total volume of imports and exports increased sharply.Solid steps were taken in implementing the “go global” strategy, and the open economy entered a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Living standards improved significantly.Both urban and rural incomes increased considerably, and most families had more property than before.The system of subsistence allowances for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was basically in place, guaranteeing basic living conditions for the poor.Residents improved their consumption patterns, had increasingly better food, clothing, housing, transport and other daily necessities, and enjoyed markedly improved public services.Fresh progress was registered in improving democracy and the legal system.Political restructuring progressed steadily.Constant improvement was made in the system of people’s congresses, the system of multiparty cooperation and political consultation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PC and the system of regional ethnic autonomy.Primary-level democracy increased its vitality.The cause of human rights witnessed sound development.The patriotic united front grew stronger.A socialist law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as basically in place.The rule of law was effectively implemented as a fundamental principle.Reform of the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system and the judicial system continued to deepen.A new situation was created in cultural development.Efforts to establish the system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made steady headway and marked achievements were scored in the Project to Study and Develop Marxist Theory.Extensive efforts were made to raise ideological and ethical standards and the whole of society became more culturally advanced.Cultural restructuring made important progress, cultural programs and the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ed rapidly, and the people enjoyed a richer cultural life.Fresh progress was made in public fitness programs and competitive sports.Social development proceeded in an all-round way.Education of various kinds and at different levels developed rapidly.Free compulsory education was made available in all rural areas.More job opportunities were created.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was strengthened.The battle against SARS came to a great victory.The public health system and basic medical care constantly improved, contributing to better health of the people.Social management improved step by step.Social stability was ensured and the people lived and worked in peace and contentment.Historic achievements were scor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defense and the armed forces.The revolution in military affair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as accelerated.The armed forces were reduced by 200,000 troops.Efforts were intensified in all respects to make the armed forces more revolutionary, modernized and standardized, which notably increased their capacity to accomplish their historical missions at this new stage in the new century.Work related to Hong Kong, Macao and Taiwan affairs was intensified.Hong Kong and Macao maintained their prosperity and stability and developed 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with the mainland.Political parties on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s started communication, and cross-Straits visits as well as economic and cultural exchanges reached a new high.The Anti-Secession Law was enacted to resolutely safeguard China’s sovereignty and territorial integrity.Major progress was made in all-directional diplomacy.Pursuing an independent foreign policy of peace, China energetically carried out diplomatic activities, enhanced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with other countries in various fields and played a major constructive role in international affairs.This created a favorabl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for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The great new undertaking to build the Party made solid progress.Endeavors to strengthen the Party’s governance capability and vanguard nature were intensified.Efforts to make theoretical innovations and arm Party members with the achievements proved successful.The campaign to educate Party members to preserve their vanguard nature yielded substantial results.Intra-Party democracy continued to expand.Major headway was made in strengthening the Party’s leading bodies and the ranks of its cadres, and especially in educating and training cadres.Work in relation to talented personnel was strengthened.Efforts were stepped up to reform the cadre and personnel system and make innovations in the organizational system.Remarkable results were achieved in improving the Party’s style of work, upholding integrity and combating corruption.While recognizing our achievements, we must be well aware that they still fall short of the expectations of the people and that there are still quite a few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on our way forward.The outstanding ones include the following: Our economic growth is realized at an excessively high cost of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There remains an imbalance in development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mong regions, and between the economy and society.It has become more difficult to bring about a steady growth of agriculture and continued increase in farmers’ incomes.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affecting people’s immediate interests in areas such as employment, social security, income distribution, education, public health, housing, work safety,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and public order;and some low-income people lead a rather difficult life.More efforts are needed to promote ideological and ethical progress.The governance capability of the Party falls somewhat short of the need to deal with the new situation and tasks.In-depth investigations and studies have yet to be conducted on some major practical issues related to reform, development and stability.Some primary Party organizations are weak and lax.A small number of Party cadres are not honest and upright, their formalism and bureaucratism are quite conspicuous, and extravagance, waste, corruption and other undesirable behavior are still serious problems with them.We must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se problems and continue our efforts to solve them.To sum up, the past five years was a period in which substantial progress was made in reform, opening up and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During this period, China’s overall strength grew considerably and the people enjoyed more tangible benefits.China’s international standing and influence rose notably.The creativity, cohesion and combat effectiveness of the Party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whole Party and the people of all ethnic groups became more united.Facts have proved that the major policy decisions made by the Central Committee at and since the Sixteenth Congress are perfectly correct.Our achievements over the past five years are attributed to the concerted efforts of the whole Party and the people of all ethnic groups.On behalf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I wish to express our heartfelt thanks to the people of all ethnic groups, the democratic parties, people’s organizations and patriot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to our compatriots in the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s of Hong Kong and Macao and in Taiwan as well as overseas Chinese nationals, and to our foreign friends who care about and support China’s modernization drive!

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

我们即将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一九七八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面对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难局面,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吹响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创立邓小平理论,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上阔步前进。

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承、发展并成功推向二十一世纪的。从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受命于重大历史关头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在国内外政治**、经济风险等严峻考验面前,依靠党和人民,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开创全面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续引领改革开放的航船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

十六大以来,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精神,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当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我们党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推动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并丰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取得了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一百六十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全党同志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II.The Great Historical Course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We will soon be celebrating the 30th anniversary of the start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In 1978, the Party held the historic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Eleventh Central Committee, which ushered in the new historical period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Since then, the Chinese Communists and the Chinese people have, in an indomitable enterprising spirit and with their spectacular practice of innovation, composed a new epic recounting the Chinese nation’s ceaseless efforts to make progress and become stronger, and historic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visages of the Chinese people, socialist China and the CPC.Reform and opening up represent a great new revolution carried on by the people under the Party’s leadership in a new era to release and develop the productive forces, modernize the country, bring prosperity to the Chinese people and achiev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to promote the self-improv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ist system, inject new vitality into socialism, and build and develop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and to improve the building of the Party as it leads contemporary China in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preserve and enhance its vanguard nature, and ensure that it is always in the forefront of the times.We must never forget that the great cause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was conducted on a foundation laid by the Party’s first generation of central collective leadership with Comrade Mao Zedong at its core, which founded Mao Zedong Thought, led the whole Party and the people of all ethnic groups in establish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and scoring great achievements in our socialist r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 and gained invaluable experience in its painstaking exploration for laws governing socialist construction.The victory in the new-democratic revolution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basic system of socialism provided the fundamental political prerequisite and institutional basis for every inch of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in contemporary China.We must never forget that the great cause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was initiated by the Party’s second generation of central collective leadership with Comrade Deng Xiaoping at its core leading the whole Party and the people of all ethnic groups in the endeavor.In a precarious situation left by the “cultural revolution”(1966-76), the second generation of central collective leadership, persisting in emancipating the mind and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and displaying immense political and theoretical courage, made a scientific appraisal of Comrade Mao Zedong and Mao Zedong Thought, thoroughly repudiated the erroneous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aking class struggle as the key link,” and made the historic policy decision to shift the focus of the work of the Party and the state onto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troduce reform and opening up.It established the basic line for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sounded the clarion call of the times for taking our own road and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unded Deng Xiaoping Theory, and led the whole Party and the people of all ethnic groups in striding forward on the great journey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We must never forget that the great cause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was carried on, developed and successfully carried into the 21st century by the Party’s third generation of central collective leadership with Comrade Jiang Zemin at its core leading the whole Party and the people of all ethnic groups on this mission.From the Four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Thirteenth Central Committee through the Sixteenth Congress, the third generation of central collective leadership, which took over the helm at a critical historical juncture, held high the great banner of Deng Xiaoping Theory, pressed ahead with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kept up with the times.Relying on the Party and the people, it stood the severe tests of political turbulences and economic risks at home and abroad, safeguarded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itiated the new,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nd ushered in a new phase of all-round opening up;and it advanced the great new undertaking to build the Party, founded the important thought of Three Represents, and steered the ship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forward on the right course.Since the Sixteenth Congress, we have followed the guidance of Deng Xiaoping Theory and the important thought of Three Represents, kept up with new developments and changes in and outside China, grasped the strategic opportunities in this important period, promoted the truth-seeking, pragmatic and pioneering spirit and persisted in innovation in both theory and practice.We have worked hard to promot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harmony, improved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nd resolutely carried forward the great cause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Reform and opening up constitute the most salient feature of the new period.From the countryside to the cities and from the economic to other areas, the process of sweeping reform has unfolded with irresistible momentum.From the coastal areas to areas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and the borders, and from the eastern to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the door has been resolutely opened to the outside world.This great undertaking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never seen before in history, has greatly stimulated the enthusiasm of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Chinese people and brought about China’s historic transformation from a highly centralized planned economy to a robust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nd from a closed or semi-closed state to all-round opening up.Today socialist China is standing rock-firm in the East, oriented toward modernization, the world and the future.Rapid development represents the most remarkable achievement in the new period.The Party has been implementing the three-step strategy for modernization, leading the people in working hard to promote China’s sustained rapid development at a rate rarely seen in the world.China’s economy, once on the verge of collapse, has grown to rank as the fourth largest in the world, and its import and export volume, the third biggest.The Chinese people, once inadequately fed and clad, are leading a fairly comfortable life on the whole.The impoverished population in rural areas has dropped from more than 250 million to just over 20 million.The country’s achievements in political, cultur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have captured world attention.China’s development has not only enabled its people to move steadily toward prosperity and happiness, but also contributed substantially to the growth of the world economy and the progress of human civilization.Keeping up with the times is the most prominent hallmark of the new period.Adhering to the Marxist ideological line, the Party has been constantly seeking answers to major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questions such as what socialism is and how to build it, what kind of party we must build and how to build it, and what kind of development China should achieve and how to achieve it.The Party has been constantly adapting Marxism to conditions in China, and adhering to and enriching its own basic theory, line, program and experience.Socialism and Marxism have shown great vitality on Chinese soil, brought more benefits to the people, and enabled the Chinese nation to catch up with the trend of the times in great strides and see the bright future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Facts have incontrovertibly proved that the decision to begin reform and opening up is vital to the destiny of contemporary China, that reform and opening up are the only way of develop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rejuvenating the Chinese nation, that only socialism can save China and that only reform and opening up can develop China, socialism and Marxism.As a great new revolution, reform and opening up are not to be plain sailing or be accomplished overnight.Essentially they accord with the aspirations of the Party membership and the people and keep up with the trend of the times.The orientation and path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are entirely correct, and their merits and achievements can never be negated.To stop or reverse reform and opening up would only lead to a blind alley.In the historical course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Party has combined adhering to the basic tenets of Marxism with adapting it to Chinese conditions, upholding the Four Cardinal Principles with adhering to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policy, respecting the people’s pioneering initiative with strengthening the Party’s leadership, adhering to the basic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developing the market economy, effecting changes in the economic base with promoting reform of the superstructure, developing the productive forces with improving the cultural and ethical quality of the whole nation, raising efficiency with promoting social equity, pursuing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with taking part i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promoting reform and development with maintaining social stability, and advancing the great caus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ith making progress in the great new undertaking to build the Party.In this course the Party has gained invaluable experience in eliminating poverty, accelerating modernization, and consolidating and developing socialism in a large developing country of over one billion people.To sum up, the fundamental reason behind all our achievements and progress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policy was introduced is that we have blazed a path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established a system of theories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Essentially, to hold high the great banner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means to keep to this path and uphold this system.Taking the path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means we will,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PC and in light of China’s basic conditions, take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the central task, adhere to the Four Cardinal Principles and persevere in reform and opening up, release and develop the productive forces, consolidate and improve the socialist system, develop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socialist democracy, an advanced socialist culture and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and make China a prosperous, strong, democratic, culturally advanced and harmonious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The main reason this path is completely correct and can lead China to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is that we have adhered to the basic tenets of scientific socialism and in the meantime added to them distinct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light of China’s conditions and the features of the times.In contemporary China, to stay true to socialism means to keep to the path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heories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onstitute a system of scientific theories including Deng Xiaoping Theory, the important thought of Three Represents, and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and other major strategic thoughts.This system represents the Party’s adherence to and development of Marxism-Leninism and Mao Zedong Thought and embodies the wisdom and hard work of several generations of Chinese Communists leading the people in carrying out tireless explorations and practices.It is the latest achievement in adapting Marxism to Chinese conditions, the Party’s invaluable political and intellectual asset, and the common ideological foundation for the concerted endeavor of the people of all ethnic groups.It is an open system that keeps developing.Practices since the publication of the Communist Manifesto nearly 160 years ago have proved that only when Marxism is integrated with the conditions of a specific country, advances in step with the times and is tied to the destiny of the people can it demonstrate its strong vitality, creativity and appeal.In contemporary China, to stay true to Marxism means to adhere to the system of theories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here is no end to practice or innovation.All Party members must cherish the path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ystem of theories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hich the Party explored and created after going through all the hardships, keep to the path and uphold the system for a long time to come and constantly develop them.We must continue to emancipate our minds, seek truth from facts, keep up with the times, make bold changes and innovations, stay away from rigidity or stagnation, fear no risks, never be confused by any interference, broaden our path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ensure that the truth of Marxism of contemporary China shines even more brightly.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主要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这些情况表明,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全党同志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III.Thoroughly Applying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To continue to build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 and develop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t the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 we must follow the guidance of Deng Xiaoping Theory and the important thought of Three Represents and thoroughly apply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is a contin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mportant thoughts on development advanced by the previous three generations of central collective leadership of the CPC and a concentrated expression of the Marxist world outlook and methodology with regard to development.It is a scientific theory that is in the same line as Marxism-Leninism, Mao Zedong Thought, Deng Xiaoping Theory and the important thought of Three Represents and keeps up with the times.It is an important guiding principle for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a major strategic thought that we must uphold and apply in develop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In light of the basic reality that China is in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has been formulated to meet new requirements of development by analyzing China’s own practice and drawing on the experience of other countries in development.At this new stage in the new century, China’s development shows a series of new features which are mainly as follows: The economic strength has increased markedly, but the overall productivity remains low, the capacity for independent innovation is weak, and the longstanding structural problems and the extensive mode of growth are yet to be fundamentally addressed.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is basically in place, but there remain structural and institutional obstacles slowing down development, and further reform in difficult areas is confronted with deep-seated problems.A relatively comfortable standard of living has been achieved for the people as a whole, butthe trend of a growing gap in income distribution has not been thoroughly reversed, there are still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impoverished and low-income people in both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it has become more difficult to accommodate the interests of all sides.Efforts to balance development have yielded remarkable results, but the foundation of agriculture remains weak, the rural areas still lag behind in development, and we face an arduous task to narrow the urban-rural and interregional gaps in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balance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Socialist democracy has continued to develop and we have made steady progress in implementing the rule of law as a fundamental principle, but efforts to improve democracy and the legal system fall somewhat short of the need to expand people’s democracy and promot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olitical restructuring has to be deepened.Socialist culture is thriving as never before, but the people have growing cultural needs and have become more independent, selective, changeable and diverse in thinking, setting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n advanced socialist culture.Our society has become evidently more dynamic, but profound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structure of society, in the way society is organized and in the pattern of social interests, and many new issues have emerged in social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China is opening wider to the outside world, but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acute, pressure in the form of the economic and scientific dominance of developed countries will continue for a long time to come, both predictable and unpredictable risks are increasing, and the need to balance domestic development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is greater than ever.All this shows that through the unremitting efforts we have made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in 1949, particularly since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policy, China has scored achievements in development that have captured world attention, and experienced far-reaching changes in the productive forces and the relations of production, as well as in the economic base and the superstructure.However, the basic reality that China is still in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and will remain so for a long time to come has not changed, nor has Chinese society’s principal contradictionWe must regard development as the top priority of the Party in governing and rejuvenating the country.Development is of decisive significance for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 and speeding up socialist modernization.We must firmly commit ourselves to the central task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concentrate on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keep releasing and developing the productive forces.We must better implementthe strategy of rejuvenating the country through science and education, the strategy of strengthening the nation with trained personnel and the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We must grasp the law of development, make innovations in our thinking, transform the mode of development, crack hard issues and rais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to achieve sound and rapid development, so that we can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develop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We must strive for scientific development by putting people first and making it comprehensive, balanced and sustainable;we must strive for harmonious development by integrating all undertakings and promoting unity and amity among all members of society;and we must strive for peaceful development in the course of which China develops itself by safeguarding world peace and contributes to world peace by developing itself.We must pursue comprehensive, balanc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In accordance with the overall arrangements for the caus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e will promote all-round economic, political, cultur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coordinate all links and aspects of our modernization drive, and balance the relations of production with the productive forces and the superstructure with the economic base.We must adopt an enlightened approach to development that results in expanded production, a better life and sound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build a resource-conserving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 that coordinates growth rate with the economic structur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and harmonizes economic growth with the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 so that our people will live and work under sound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our economy and society will develop in a sustainable way.Promote balanced development to ensure sound and rapid economic growth.The development pattern will be significantly transformed.We will quadruple the per capita GDP of the year 2000 by 2020 through optimizing the economic structure and improving economic returns while reducing consumption of resources and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will be improved.We will greatly enhance our capacity for independent innovation, enabl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to contribute much more to economic growth and making China an innovative country.The ratio of consumption to GDP will increase steadily, and consumption, investment and export will be coordinated to boost economic growth.A mechanism for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for different regions to have balanced and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and a layout of development priority zones will be basically in place.Efforts to build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will make significant headway.The proportion of urban residents will notably increase.Promote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notably enhance the cultural and ethical quality of the whole nation.Socialist core values will prevail among the people, and fine ideological and ethical trends will be encouraged.A basic system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will cover the whole society, the cultural industry will account for much more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become more competitive internationally, and a more abundant supply of cultural products will be available to meet the people’s needs.-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programs and improve every aspect of the people’s well-being.The modern system of national education will be further improved, a basic system for lifelong education will be in place, the educational attainment of the whole nation will rise to a much higher level, and the training of innovative personnel will be improved markedly.Employment will be further expanded.A basic system of social security will cover both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so that everyone is assured of basic living standards.A reasonable and orderly pattern of income distribution will be basically in place, with middle-income people making up the majority and absolute poverty basically eliminated.Everyone will have access to basic medical and health services.The system of social management will be further improved.-Promote a conservation culture by basically forming an energy-and resource-efficient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structure of industries, pattern of growth and mode of consumption.We will have a large-scale circular economy and considerably increase the propor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The discharge of major pollutants will be brought under effective control and th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 will improve notably.Awareness of conservation will be firmly established in the whole of society.When the goal of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 is attained by 2020, China, a large developing socialist country with an ancient civilization, will have basically accomplished industrialization, with its overall strength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nd its domestic market ranking as one of the largest in the world.It will be a country whose people are better off and enjoy markedly improved quality of life and a good environment.Its citizens will have more extensive democratic rights, show higher ethical standards and look forward to greater cultural achievements.China will have better institutions in all areas and Chinese society will have greater vitality coupled with stability and unity.The country will be still more open and friendly to the outside world and make greater contributions to human civilization.The following five years will be a crucial period for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We must enhance our confidence and work hard to lay a more solid foundation for success in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of a higher level in all respects to the benefit of over one billion people.五、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

(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等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鼓励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

(三)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提高扶贫开发水平。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改革集体林权制度。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四)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发展环保产业。加大节能环保投入,重点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加强荒漠化石漠化治理,促进生态修复。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贡献。

(五)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加强国土规划,按照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完善区域政策,调整经济布局。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重大项目布局要充分考虑支持中西部发展,鼓励东部地区带动和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帮助资源枯竭地区实现经济转型。更好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六)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加强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加快建设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推进公平准入,改善融资条件,破除体制障碍,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规范发展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七)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各类金融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提高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竞争力。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健全和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完善国家规划体系。发挥国家发展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八)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深化沿海开放,加快内地开放,提升沿边开放,实现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立足以质取胜,调整进出口结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积极开展国际能源资源互利合作。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强双边多边经贸合作。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注重防范国际经济风险。

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将进一步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彰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强大生机活力。V.Promoting Sound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To attain the objectives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it is essential to significantly 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pattern and improve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We need to vigorously push forward strategic economic restructuring and make greater efforts to improve China’s capacity for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s well as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and to enhanc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economy and it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We need to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laws governing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introduce institutions to give better play to the basic role of market forces in allocating resources, and form a system of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conducive to scientific development.1.Enhance China’s capacity for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nd make China an innovative country.This is the core of our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a crucial link in enhancing the overall national strength.We need to keep to the path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improve our capacity for independent innovation in all areas of modernization.We need to conscientiously implement the Outline of the National Program for Long-and Medium-Term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2006-20), increase spending on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nd make breakthroughs in key technologies vital to ou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We will speed up forming a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and support basic research, research in frontier technology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for public welfare.We will step up our efforts to establish a market-oriented system for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which enterprises play the leading role and which combines the efforts of enterprises,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es, and guide and support the concentration of factors of innovation in enterprises, thereby promoting the transl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dvances into practical productive forces.We will deepen reform of the system for manag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relevant resources, and improve the legal guarantee, policy system, incentive mechanism and market conditions to encourag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n production.We will implement the strategy for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We will make the best use of international resourc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e will continue to create conditions conducive to innovation, work to train world-class scientists and leaders i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raining innovative personnel in the frontline of production, inspire the creative wisdom of the whole society and bring forth large numbers of innovative personnel in all areas.2.Accelerat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upgrading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This is a pressing strategic task vital to the national economy as a whole.We must keep to the new path of industrial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pursue the policy of boosting domestic demand, particularly consumer demand, and propel three transitions in the mode of economic growth: the transition from relying mainly on investment and export to relying on a well coordinated combination of consumption, investment and export, the transition from secondary industry serving as the major driving force to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jointly driving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transition from relying heavily on increased consumption of material resources to relying mainly on advanc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mprovement in the quality of the workforce and innovation in management.We will develop amodern industrial system, integrate IT application with industrialization, push our large industries to grow stronger, invigorate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eliminate outdated production capacities.We will upgrade new-and high-technology industries and develop information, biotechnology, new materials, aerospace, marine and other industries.We will develop the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and raise the level of the service sector and its share in the economy.We will step up efforts to improve basic industries and infrastructure and accelerate development of a modern energy industry and a comprehensive transport system.We will ensure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products.We will encourage formation of internationally competitive conglomerates.3.Balance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and build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As resolution of issues concerning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has an overall impact on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 we must always make it a top priority in the work of the whole Party.We will strengthen the position of agriculture as the foundation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take a pat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set up a permanent mechanism of industry promoting agriculture and urban areas helping rural areas, and form a new pattern that integrate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We will continue to take developing modern agriculture and invigorating the rural economy as a primary task, strengthen infrastructure in rural areas, and improve the system of rural markets and that of services for agriculture.We will increase policy measures to support and benefit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strictly protect arable land, increase spending on agriculture, promote advances in agriculture-relat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improve overall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apacity to ensure food security for the nation.We will intensify efforts to prevent and control animal and plant epidemic disease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To increase farmers’ income, we will develop rural enterprises, expand county economies, and transfer rural labor out of farming through various channels.We will enhance poverty reduction through development.We will deepen the comprehensive rural reform, promote reform and innovation in the rural banking system, and reform the system of collective forest rights.We will uphold the basic system for rural operations, stabilize and improve land contract relations, improve the market for transferring land contract and management righ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and on a voluntary and compensatory basis, and develop various forms of appropriate large-scale operations where conditions permit.We will explore effective forms of collective economic operations, develop specialized farmers’ cooperatives, and support the industrialized oper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eading agribusinesses.We will train a new type of farmers who are educated and understand both agricultural techniques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and encourage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farmers to play the major role in building a new countryside.4.Improve energy, resources,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and enhance China’s capacit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dhering to the basic state policy of conserving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 is vital to the immediate interests of the people and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nation.We must give prominence to building a resource-conserving,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 in our strategy for industrial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and get every organization and family to act accordingly.We will improve laws and policies to promote energy, resources,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and speed up the formation of systems and mechanism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We will implement the responsibility system for conserving energy and reducing emissions.We willdevelop and extend advanced and appropriate technologies for conserving, substituting and recycling energy and resources and for controlling pollution, develop clean and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protect land and water resources and set up a scientific, rational system for using energy and resources more efficiently.We will develop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industries.We will increase spending o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with the focus on intensify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water, air and soil pollution and improving the living environment for both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We will improve water conservancy, forestry and grasslands, intensify efforts to bring desertification under control and prevent the spread of stony deserts, and promote restoration of the ecosystems.We will enhance our capacity to respond to climate change and make new contributions to protecting the global climate.5.Promote balanced development among regions and improve the pattern of land development.To narrow the gap in development among regions, we must work to ensure their equal access to basic public services and guide a rational flow of factors of production between regions.Following the general strategy for regional development, we will continue to carry out large-scale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region, rejuvenate northeast China and other old industrial bases in an all-round way, boos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entral region and support the eastern region in taking the lead in development.We will strengthen land planning, improve policies for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adjust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economic operation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 to form development priority zones.In compliance with the laws governing the market economy, we will work beyond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to form a number of close-knit economic rims and belts that will provide a strong impetus to the development of other areas.In locating major projects, we must give full consideration to supporting development of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and encourage the eastern region to help them develop.We will give more support to the development of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ethnic autonomous areas, border areas and poverty-stricken areas.We will help transform the economies of areas where natural resources are exhausted.We will have the special economic zones, the Pudong New Area in Shanghai and the Binhai New Area in Tianjin play a major role in reform, opening up and independent innovation.Taking a path of urban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e will promot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large, medium-sized and small cities and towns on the principle of balancing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ensuring rational distribution, saving land, providing a full range of functions and getting larger cities to help smaller ones.Focusing on increasing the overall carrying capacity of cities, we will form city clusters with mega cities as the core so that they can boost development in other areas and become new poles of economic growth.6.Improve the basic economic system and the modern market system.We need to uphold and improve the basic economic system in which public ownership is dominant and different economic sectors develop side by side, unwaveringly consolidate and develop the public sector of the economy, unswervingly encourage, support and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on-public sector, ensure equal protection of property rights, and create a new situation in which all economic sectors compete on an equal footing and reinforce each other.We will deepen the reform to introduce the corporate and shareholding systems in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mprove the modern corporate structure and optimize the distribution and structure of the state sector of the economy to enhance its dynamism, dominance and influence.We will deepen the reform of monopoly industries by introducing competition, and strengthen government regulation and public oversight of them.We will accelerate development ofa budget system for managing state capital and improve systems and regulations for managing all types of state assets.We will press ahead with the reform of collectively-owned enterprises and develop various forms of collective and cooperative economic operations.We will promote equitable market access, improve the financing environment and remove institutional barriers in order to promot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ly-owned businesses and private companies as well a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We will develop the economic sector of mixed ownership based on the modern system of property rights.We will accelerate the formation of a modern market system that is unified and open and that allows orderly competition, develop markets for factors of production, improve the pricing mechanism for factors of production and resources to reflect changes in market supply and demand, resource scarcities and environmental costs, regulate and develop industry associations and market-based intermediaries, and improve the social credibility system.7.Deepen fiscal, taxation and financial restructuring and improve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We will improve the public finance system as we work to ensure equal access to basic public services and establish development priority zones.We need to deepen reform of the budget system, tighten budgetary management and oversight, improve the system whereby both the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have financial resources proportionate to their duties and responsibilities, accelerat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unified, standardized and transparent system for transfer payments, enlarge the size and proportion of general transfer payments, and increase input in public services.We will improve fiscal systems at and below the provincial level to enhance the capacity of county and township governments to provide public services.We will adopt fiscal and taxation systems conducive to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nd set up sound compensation systems for use of resources and for damage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We will proceed with financial reforms to develop various types of financial markets and build a modern financial system that is inclusive of different forms of ownership and different ways of operation and that features a reasonable structure, complete functions, efficiency and security.We will make our banking, securities and insurance industries more competitive.We will improve the structure of the capital market and raise the proportion of direct financing through multiple channels.We will strengthen financial supervision and control, and forestall and defuse financial risks.We will improve the RMB exchange rate regime and gradually make the RMB convertible under capital accounts.We will deepen reform of the investment system and improve and strictly enforce market access rules.We will improve the state planning system.We will give play to the guiding role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plans, programs and industrial policies in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and combine the use of fiscal and monetary policies to improve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8.Expand opening up in scope and depth and improve our open economy.Adhering to the basic state policy of opening up, we will better integrate our “bring in” and “go global” strategies, expand the areas of opening up, optimize its structure, raise its quality, and turn our open economy into one in which domestic development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interact and Chinese businesses and their foreign counterparts engage in win-win cooperation, and one that features security and efficiency, in order to gain new advantages for China 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 amid economic globalization.We will deepen the opening up of coastal areas, accelerate that of inland areas and upgrade that of border areas, so that opening up at home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will promote each other.We will expedite transformation of the growth mode of foreign trade, stress quality, adjust the mix of imports and exports, promot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processing trade, and energetically develop service trade.We will make innovations in the way of using foreign capital, improve the structure of foreign investment utilized, and let the use of foreign capital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facilitating independent innovation,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balanced development among regions.We will make innovations in our way of overseas investment and cooperation, support domestic enterprises in carrying out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of R&D,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and accelerate the growth of Chines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Chinese brand names in the world market.We will vigorously carry out mutually beneficial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energy and resources.We will implement a strategy of free trade zones and expand bilateral and multilateral trade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We will adopt comprehensive measures to maintain a basic equilibrium in the balance of payments.We must guard against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isks.By ensuring sound and rapid growth of the economy, we will further enhance China’s economic strength, and enable our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to exhibit its great vitality.六、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

(一)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的联系,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加强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优化组成人员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提高参政议政实效;加强政协自身建设,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制定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原则上要公开听取意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二)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支持职工参与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

(三)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推进依法行政。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四)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对于增进团结、凝聚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更好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鼓励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认真贯彻党的侨务政策,支持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关心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与和平统一大业。

(五)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要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规范行政行为,加强行政执法部门建设,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规范垂直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关系。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减少行政层次,降低行政成本,着力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问题。统筹党委、政府和人大、政协机构设置,减少领导职数,严格控制编制。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六)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健全组织法制和程序规则,保证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加强民主监督,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

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一定能够不断发展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VI.Unswervingly Developing Socialist Democracy People’s democracy is the lifeblood of socialism.The Party has been consistently pursuing the goal of developing socialist democracy.Since China began its reform and opening up, we have made vigorous yet steady efforts to promote political restructuring, and socialist democracy has demonstrated greater vitality in the country.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overall reform, political restructuring must be constantly deepened along with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o adapt to the growing enthusiasm of the people for participation in political affairs.We must keep to the path of political development under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integrate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the position of the people as masters of the country, and the rule of law.We must uphold and improve the system of people’s congresses, the system of multiparty cooperation and political consultation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PC, the system of regional ethnic autonomy, and the system of self-governance at the primary level of society.All this will promote continuous self-improv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 political system.In deepening political restructuring, we must keep to the correct political orientation.On the basis of ensuring the people’s position as masters of the country, we will expand socialist democracy, build a socialist country under the rule of law and develop socialist political civilization to enhance the vitality of the Party and the state and arouse the initiative of the people.We must uphold the Party’s role as the core of leadership in directing the overall situation and coordinating the efforts of all quarters, and improve its capacity for scientific, democratic and law-based governance to ensure that the Party leads the people in effectively governing the country.We must ensure that all power of the state belongs to the people, expand the citizens’ orderly participation in political affairs at each level and in every field, and mobilize and organize the people as extensively as possible to manage state and social affairs as well as economic and cultural program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We must uphold the rule of law as a fundamental principle and adopt the socialist concept of law-based governance to ensure that all work of the state is based on the law and that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citizens are safeguarded.We must maintain the features and advantages of the socialist political system and define institutions, standards and procedures for socialist democracy to provide political and legal guarantees of lasting stability for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1.Expand people’s democracy and ensure that they are masters of the country.The essence and core of socialist democracy are that the people are masters of the country.We need to improve institutions for democracy, diversify its forms and expand its channels, and we need to carry out democratic election, decision-making, administration and oversigh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to guarantee the people’s rights to be informed, to participate, to be heard, and to oversee.We must support people’s congresses in performing their functions pursuant to law and effectively turn the Party’s propositions into the will of the state through legal procedures.We must ensure that deputies to people’s congresses exercise their functions and power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and maintain close ties with the general public.We propose that both urban and rural areas gradually adopt the same ratio of deputies to the represented population in elections of deputies to people’s congresses.We must strengthen the institutions of standing committees of people’s congresses and improve their membership composition in terms of intellectual background and age.We will support the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CPPCC)in performing its functions centered on the two major themes of unity and democracy and improve the system of political consultation, democratic oversight, and participation in the deliberation and administration of state affairs.We will incorporate political consultation in decision-making procedures, improve democratic oversight and ensure that the CPPCC participates in the deliberation and administration of state affairs more effectively.The CPPCC is encouraged to improve itself and play its important role in coordinating relations, pooling strengths, making proposals and serving the overall interests of the country.We must ensure equality among all ethnic groups and guarantee the right of ethnic autonomous areas to exercise autonomy pursuant to law.To ensure scientific and democratic decision-making, we will improve the information and intellectual support for it, increase its transparency and expand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it.In principle, public hearings must be held for the formulation of laws, regulations and policies that bear closely on the interests of the public.We need to step up education about citizenship and establish socialist concepts of democracy, the rule of law, freedom, equality, equity and justice.We support trade unions,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women’s federations and other people’s organizations in functioning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and their respective charters, participating in social management and public services and helping protect the people’s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2.Develop primary-level democracy and ensure that the people enjoy democratic rights in a more extensive and practical way.The most effective and extensive way for the people to be masters of the country is that they directly exercise their democratic righ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to manage public affairs and public service programs at the primary level, practice self-management, self-service, self-education and self-oversight, and exercise democratic oversight over cadres.Such practices must be emphasized and promoted as the groundwork for developing socialist democracy.We need to improve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people’s self-governance at the primary level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primary Party organizations, expand the scope of self-governance, and improve the institution for democratic management, with a view to turning urban and rural neighborhoods into communities of social life that are well managed, supported by complete services, and filled with civility and harmony.We must rely wholeheartedly on the working class, improve the democratic management system in enterprises and public institutions with workers’ conferences as its basic form and increase transparency in factory affairs to support workers’ participation in management and to safeguard their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We need to deepen institutional reforms at the town and township level to strengthen government authorities there and improve the systems for transparency in government and village affairs to bring about effective connection and beneficial interaction between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and primary-level self-governance.We also encourage social organizations to help expand the participation by the public and report on their petitions to improve the self-governance capability of society.3.Comprehensively implement the rule of law as a fundamental principle and speed up the building of a socialist country under the rule of law.The rule of law constitutes the essential requirement of socialist democracy.We must persist in scientific and democratic legislation to improve the socialist law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We will strengthen the enforcement of the Constitution and laws, ensure that all citizens are equal before the law, and safeguard social equity and justice and the consistency, sanctity and authority of the socialist legal system.We need to carry out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We need to deepen the reform of the judiciary system, optimize the distribution of judicial functions and powers, standardize judicial practices, and build a fair, efficient and authoritative socialist judiciary system to ensure that courts and procuratorates exercise their respective powers independently and impartiall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We need to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judicial, procuratorial and public security personnel to ensure that law enforcement is strict, impartial and civilized.We need to step up the education campaign to increase public awareness of law, and promote the spirit of the rule of law, creating a social environment in which people study, abide by and apply laws of their own accord.We must respect and safeguard human rights, and ensure the equal right to participation and development for all members of societ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Party organizations at all levels and all Party members must act under the Constitution and laws on their own initiative and take the lead in upholding the authority of the Constitution and laws.4.Expand the patriotic united front and unite with all forces that can be united.Promoting harmony in relations between political parties, between ethnic groups, between religions, between social strata, and between our compatriots at home and overseas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enhancing unity and pooling strengths.Acting onthe principle of long-term coexistence, mutual oversight, sincerity, and sharing of both good and bad times, we will strengthen our cooperation with the democratic parties, support them and personages without party affiliation in better performing their functions of participation in the deliberation and administration of state affairs and democratic oversight, and select and recommend a greater number of outstanding non-CPC persons for leading positions.Keeping in mind the objective of all ethnic groups working together for common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we must guarantee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ethnic minorities, and strengthen and develop socialist ethnic relations based on equality, solidarity, mutual assistance and harmony.We will fully implement the Party’s basic principle for its work related to religious affairs and bring into play the positive role of religious personages and believers in promoting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We encourage members of emerging social strata to take an active part in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We will conscientiously follow the Party’s policy on overseas Chinese affairs and support overseas Chinese nationals, returned overseas Chinese and their relatives in caring about and participating in the modernization drive and the great cause of peaceful reunification of the motherland.5.Accelerate the reform of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 and build a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The administrative refor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efforts to deepen China’s overall reform.We must lose no time in working out a master plan for it, with the focus on changing functions, straightening out relations, optimizing the setup and raising efficiency, and bring about a system which matches powers with responsibilities, divides work in a rational way, fosters scientific decision-making, and ensures smooth enforcement and effective oversight.We need to improve the government responsibility system and the public service system, promote e-government and strengthen social management and public services.We will accelerate the separation of the functions of the government from those of enterprises, state assets management authorities, public institutions and market-based intermediaries, standardize administrative practices, strengthen administrative law-enforcement agencies, reduce the number of matters requiring administrative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and standardize such procedures, and reduce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in microeconomic operations.We will standardi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cal departments directly under central government organs and local governments.We will step up our efforts to streamline government organs, explore ways to establish greater departments with integrated functions, and improve the mechanism of coordination and collaboration between government departments.We will downsize and standardize various organs for deliberation and coordination and their working offices, cut down levels of administration, minimize its costs, and address the problems of overlapping organizations and functions and conflicting policies from different departments.We will give overall consideration to the setup of Party committees and governments as well as that of people’s congresses and CPPCC committees, reduce the number of their leading positions and strictly control their staffing.We will step up the restructuring of different categories of public institutions.6.Improve the mechanism of restraint and oversight and ensure that power entrusted by the people is always exercised in their interests.Power must be exercised in the sunshine to ensure that it is exercised correctly.We must have institutions to govern power, work and personnel, and establish a sound structure of power and a mechanism for its operation in which decision-making, enforcement and oversight powers check each other and function in coordination.We will improve organic laws and rules of procedure to ensure that state organs exercise their powers and perform their functions and responsibilities within their statutory jurisdiction and in accordance with legal procedures.We will improve the open administrative system in various areas and increase transparency in government work, thus enhancing the people’s trust in the government.We will focus on tightening oversight over leading cadres and especially principal ones, over the management and use of human, financial and material resources, and over key positions.We will improve the systems of inquiries, accountability, economic responsibility auditing, resignation and recall.We will implement the intra-Party oversight regulations, strengthen democratic oversight and give scope to the oversight role of public opinion, pooling forces of oversight from all sides to make it more effective.Democracy will keep developing along with the progress of socialism.In the historical course of develop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hinese Communists and the Chinese people will surely advance socialist democracy that is full of vitality.七、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深入回答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培养造就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别是中青年理论家。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

(二)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要积极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坚持正确导向,弘扬社会正气。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着力丰富农村、偏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办好二00八年奥运会、残奥会和二0一0年世博会。

(三)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四)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创作更多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设立国家荣誉制度,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VII.Promoting Vigorous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of Socialist Culture In the present era, culture has become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source of national cohesion and creativity and a factor of growing significance in the competition in overall national strength, and the Chinese people have an increasingly ardent desire for a richer cultural life.We must keep to the orientation of advanced socialist culture, bring about a new upsurge in socialist cultural development, stimulate the cultural creativity of the whole nation, and enhance culture as part of the soft power of our country to better guarantee the people’s basic cultural rights and interests, enrich the cultural life in Chinese society and inspire the enthusiasm of the people for progress.1.Build up the system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make socialist ideology more attractive and cohesive.The system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represents the essence of socialist ideology.We must consolidate the guiding position of Marxism, persistently arm the whole Party with and educate the people in the latest achievements in adapting Marxism to Chinese conditions, rally the people with our common ideal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spire the people with patriotism-centered national spirit and with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centering on reform and innovation, guide social ethos with the socialist maxims of honor and disgrace, and solidify the common ideological basis of the joint endeavor of the whole Party and the people of all ethnic groups.We will make every effort to carry out theoretical innovation and give Marxism of contemporary China distinct characters of practice,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of the times.We will publicize the theories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ake Marxism of contemporary China to the general public.We will carry on the Project to Study and Develop Marxist Theory to provide in-depth answers to major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questions and to bring up a group of Marxist theoreticians, especially young and middle-aged ones.We will incorporat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to all stages of n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entire process of cultural and ethical progress to make them the targets pursued by the people of their own accord.We will explore effective ways of letting the system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guide trends of thought and take the initiative in ideological work, respecting divergence and allowing diversity while effectively resisting the influence of erroneous and decadent ideas.We will develop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promoting innovation in academic disciplines, academic viewpoints and research methods.We encourage people working in these fields to serve as a think tank for the cause of the Party and the people, and we will introduce related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and distinguished scholars to the world arena.2.Foster a culture of harmony and cultivate civilized practices.A culture of harmony provides important intellectual support for the unity and progress of all our people.We must step up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ess, publishing, radio, film, television, literature and art, give correct guidance to the public and foster healthy social trends.We must balance cultural development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among different regions, focusing on enriching the cultural life in rural and remote areas and of rural migrant workers in cities.We will strengthen efforts to develop and manage Internet culture and foster a good cyber environment.We will promote patriotism, collectivism and socialist ideology.With the emphasis on enhancing people’s awareness of integrity, we will promote social ethics, professional codes of conduct, family virtues and individual morality, let paragons of virtue serve as role models for society, and guide people in conscientiously carrying out legal obligations and social and family responsibilities.We will strengthen and improve ou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paying attention to compassionate care an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nd correctly handling interpersonal relations.We will mobilize all sectors of society in doing a good job of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among young people and create a favorable environment for their healthy development.We will carry out intensive activities to promote cultural and ethical progress among the public, improve the system of voluntary public services, and encourage practices such as upholding gender equality, respecting the elderly, caring for the young, showing concern for and helping each other and coming to the rescue of others even at risk to oneself.We will promote the scientific spirit and spread scientific knowledge.We will launch extensive public fitness programs and ensure the success of the 2008 Olympic Games and the Paralympics in Beijing and the 2010 World Exposition in Shanghai.3.Promote Chinese culture and build the common spiritual home for the Chinese nation.Chinese culture has been an unfailing driving force for the Chinese nation to keep its unity and make progress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We must have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keep its essence and discard its dross to enable it to fit in with present-day society, stay in harmony with modern civilization, keep its national character and reflect changes of the times.We will further publicize the fine traditions of Chinese culture and use modern mean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exploit the rich resources of our national culture.We will explore and better protect the cultures of all ethnic groups,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protection of cultural relics an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do a good job collating ancient books and records.We will also strengthen international cultural exchanges to draw on the fine achievements of foreign cultures and enhance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culture worldwide.4.Stimulate cultural innovation and enhance the vitality of cultural development.The only way to invigorate culture is to promote innovation in its content and form, its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and its means of dissemination from the high starting point of our times and release and develop its productive forces.We must keep to the orientation of serving the people and socialism, upholdthe principle of letting a hundred flowers blossom and a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 contend, and maintain close contact with reality, life and the public.We must always give top priority to social benefits and try to ensure both good economic returns and social benefits.We must create more excellent, popular works that reflect the people’s principal position in the country and their real life.We must deepen cultural restructuring and improve the policies for supporting nonprofit cultural programs, developing the cultural industry and encouraging cultural innovation, so as to create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producing fine works, outstanding personnel and good results.We must continue to develop nonprofit cultural programs as the main approach to ensuring the basic cultural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people, increase spending on such programs, and build more cultural facilities in urban communities and rural areas.We must vigorously develop the cultural industry, launch major projects to lead the industry as a whole, speed up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bases and clusters of cultural industries with regional features, nurture key enterprises and strategic investors, create a thriving cultural market and enhance the industry’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We will use new and high technology to create new ways of producing cultural works, foster new forms of operation in the cultural industry and accelerat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dissemination system featuring fast communication and wide coverage.We will establish a national system of honors for outstanding cultural workers.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will definitely be accompanied by the thriving of Chinese culture.We will give full scope to the principal position of the people in cultural development, arouse the enthusiasm of cultural workers, promote vigorous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of culture more conscientiously and actively, and create cultural works in the great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o that the people will share in the benefits of cultural development.八、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二)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四)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提高统筹层次,制定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加强基金监管,实现保值增值。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老龄工作。强化防灾减灾工作。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五)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发展妇幼卫生事业。

(六)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完善信访制度,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改革和加强城乡社区警务工作,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健全国家安全体制,高度警惕和坚决防范各种分裂、渗透、颠覆活动,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谐社会要靠全社会共同建设。我们要紧紧依靠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VIII.Accelerating Social Development with the Focus on Improving People’s Livelihood

Social developmen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eople’s well-being.More importance must therefore be attached to social development on the basis of economic growth to ensure and improve people’s livelihood, carry out social restructuring, expand public services, improve social management and promote social equity and justice.We must do our best to ensure that all our people enjoy their rights to education, employment, medical and old-age care, and housing, so as to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1.Give priority to education and turn China into a country rich in human resources.Education is the cornerstone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and equal access to education provides an important underpinning for social equity.We must implement the Party’s educational policy to the letter, focus on educating students with top priority given to cultivating their moral integrity, improve their overall quality, modernize the educational system, and train socialist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who have all-round attainments in moral, intellectual, physical and aesthetic education.All this is designed to run education to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people.We will optimize the educational structure, promot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move faster toward universal access to senior secondary education, vigorously develop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We will also attach importance to pre-school education and care about special education.We will update our views on education and deepen reform in curricula, modes of instruction, the systems of examination and enrollment, and the system for evaluating educational quality.We will ease the study load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and improve their overall quality.We will continue to run education on a nonprofit basis, increase government spending on education, regulate the collection of education-related fees,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poverty-stricken and ethnic autonomous areas, improve the system of financial aid to students, and ensure that children from poor families and of rural migrant workers in cities enjoy equal access to compulsory education as other children.We will build up the ranks of teachers, with the emphasis 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in rural areas.We will encourage and regulate educational programs run by nongovernmental sectors.Distance learning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will be promoted to make ours a society in which every citizen is committed to learning and pursues lifelong learning.2.Implement a development strategy that promotes job creation and encourage entrepreneurship to create more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Employment is vital to people’s livelihood.We will continue to follow a proactive employment policy, strengthen government guidance,improve the market mechanism for employment, create more jobs and improve the employment structure.We will improve policies to encourage people to start businesses or find jobs on their own and promote a healthy attitude toward employment so that more people in the labor force will launch their own businesses.We will improve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for the labor force and intensify pre-employment training for surplus labor transferred from rural areas.We will establish a unified, standardized labor market and a mechanism that ensures equal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for both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We will improve employment assistance to the needy and make it a priority to help zero-employment families to have job opportunities.We will do our best to help college graduates find jobs.We will regulate and coordinate labor relations, improve and implement government policies concerning rural migrant workers in cities, and protect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every worker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3.Deepen reform of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increase the income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Equitable income distribution is an important indication of social equity.We will adhere to and improve the system whereby 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work remains the predominant mode and coexists with various other modes.We will improve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to allow factors of production such as labor, capi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rial expertise to have a rightful share according to their respective contribution.A proper balance will be struck between efficiency and equity in both primary distribution and redistribution, with particular emphasis on equity in redistribution.We will gradually increase the share of personal income in the distribution of national income, and raise that of work remuneration in primary distribution.Vigorous efforts will be made to raise the income of low-income groups, gradually increase poverty-alleviation aid and the minimum wage, and set up a mechanism of regular pay increases for enterprise employees anda mechanism for guaranteeing payment of their salaries.Conditions will be created to enable more citizens to have property income.We will protect lawful incomes, regulate excessively high incomes and ban illegal gains.We will increase transfer payments, intensify the regulation of incomes through taxation, break business monopolies, create equal opportunities, and overhaul income distribution practices with a view to gradually reversing the growing income disparity.4.Accelerat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ocial security system covering both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and guarantee their basic living conditions.Social security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of social stability.We will step up the building of a sound social security system that is based on social insurance, assistance and welfare, with basic old-age pension, basic medical care and subsistence allowances as its backbone, and supplemented by charity and commercial insurance.We will promote reform of basic old-age insurance systems in enterprises, Party and government organs and public institutions and explore ways to set up an old-age insurance system in rural areas.We will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basic medical insurance systems for urban workers and residents and a new type of cooperative medical care system in rural areas.We will improve the system of subsistence allowances for both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and gradually increase such allowances.We will improve the systems of unemployment, workers’ compensation and maternity insurances.We will upgrade management of social security funds to higher-level authorities and work out unified methods fortransferring social security accounts nationwide.We will provide more social security funds through various means and strengthen their oversight and management to maintain and increase their value.We will improve social assistance.We will do a good job providing special assistance to families of martyrs and servicemen and helping demobilized military personnel return to civilian life.We will promote programs for the disabled in a humanitarian spirit.We will develop more programs for the elderly.We will intensify our efforts in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We will improve the low-rent housing system and speed up resolution of the housing difficulties of low-income families in urban areas.5.Establish a basic medical and health care system and improve the health of the whole nation.Health provides the foundation for people’s all-round development and has a direct bearing on the happiness of each family.We must maintain the public welfare nature of public medical and health care services, always put disease prevention first, center on rural areas and attach equal importance t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We will separate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from medical

第四篇:中共十七大报告最新权威表述

中共十七大报告的新表述

1.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科学命题。党的十四大开始使用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法。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间的“的”字去掉,表明我党在理论上不再把“中国特色”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特征,而是作为本质属性。党的十六大,第一次使用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法,去掉“有”字,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初步形成。十七大报告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新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且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走5条中国特色具体道路,即“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经过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已经形成并且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框架越来越清晰,具体路径越来越明确。

2.进一步肯定改革开放——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十七大报告对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历史功绩进行了崭新的总结和评价。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报告关于改革开放的新评价有力回应了理论界关于改革开放的争论,为迎接改革开放30周年的到来做出了理论铺垫。

3.丰富统筹兼顾内容——中央和地方、三对利益、国内国际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党的文件的形式,首次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十七大报告在5个统筹的基础上,对统筹兼顾的内容进行了丰富和发展。指出“ 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4.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目标

1979年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小康”以及在20世纪末我国达到“小康社会”的构想;党的十五大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任务;十六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十七大报告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又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为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做出了精炼的概括。

5.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变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十七大报告以党的报告的形式,正式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过去的“转变

经济增长方式”,要求“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消除GDP崇拜,改变过去某些方面“有增长无发展”的情况,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6.治理腐败经验的新概括——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十七大报告提出“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党的十五大以前在反腐方面强调“标本兼治、侧重遏制”;十五大开始加大治本力度,强调“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十六大以来,形成了“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阳光”是治理腐败最好的武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对预防和惩治腐败基本经验的最新概括和形象总结。

7.首次出现“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和“软实力”

十七大报告中,首次出现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提法,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新举措的应用,势必扭转思想政治工作的灌输方式,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在十七大报告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表述形式也是首次出现,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政府已确立从国家层面推动发展文化软实力的重大战略。

8.民生愿景新描绘——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在历次党代会报告中,十七大报告首次用单独的部分对社会民生建设进行了系统论述。“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些词以前都没有出现过,实际上是对解决教育、就业、医疗、保障、住房等民生问题愿景的精炼概括和形象描绘。

9.有关分配制度的新提法——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

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此前我国收入分配的主要原则是: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十七大报告则明确提出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注重公平。关于效率和公平的关系,理论界向来有不同的表述,在党的报告中也有不同的表述。十四大报告提出“兼顾效率公平”;1993年,中央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文件中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十五大、十六大坚持了这个说法;2004 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在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同时,注重社会公平”。十七大报告关于效率和公平的新论述,有利于消除片面追求效率,忽视公平的认识和现象,从而进一步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常见名词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含义: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

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科学发展观核心——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坚持以人为本,同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

一、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转变城乡经济发展和经济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

二、统筹区域经济发展,开发西部资源、振兴东北部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率先发展

三、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四、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关注民生,解决民生问题

五、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立足国内经济发展,加大对外开放 政府改革

服务型政府的含义:

服务型政府,是一个能够公正、透明、高效地为公众和全社会提供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政府。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包括四个层面: 一是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理念。二是强化公共服务职能。三是形成有效制度安排。四是改进政府管理手段和行为方式。

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

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二、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政府行为;

三、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四、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权威解读十七大报告的十八个新亮点

《半月谈》2007年10月26日

胡锦涛总书记代表党的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十七大所作的报告,全面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行了创造性概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是新世纪新阶段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通览十七大报告,令人耳目一新、精神振奋的新提法、新表述、新举措有很多。为了帮助读者准确理解和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半月谈》记者采访了部分党内权威专家,解读十七大报告。

亮点之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专家认为,鲜明地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十七大报告的最大亮点。胡锦涛总书记的报告,坚定地回答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一事关全局的根本问题,它不仅为十七大确立了主基调,而且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十七大把党的指导思想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旗帜之下,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基本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蔡霞认为,这不仅是总结改革开放29年来的基本经验而得出的必然结论,也回答了党内关于这一问题的各种争论。蔡霞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同时又因中国国情的不同而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内涵是振兴民族,走向现代化。”蔡霞说,同样是为了实现现代化,中国走出了不同于西方的发展道路。中国的现代化是在全球化的外部环境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内部条件下进行的,是在尊重最广大人民利益基础上进行的共建共享的现代化,非常注重协调各种矛盾和冲突,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因此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代价和改革痛苦,赢得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支持。

亮点之二: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专家认为,十七大报告鲜明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作了全面系统阐述,这是对我们党29年来理论创新成果的总结和升华,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标志着我们党在思想理论上更加成熟。这一凝练概括,在党的指导理论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十七大报告还特别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蔡霞认为:“这一表述有为后世‘立规’的意味。未来在继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产生的思想理论成果,都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部分。”

亮点之三:对“改革开放”作出新的高度评价

十七大报告鲜明提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

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甄小英分析认为,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晰了改革开放的目的所包含的三层含义: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报告还对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以及改革开放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进行了新的总结和概括,前者是要坚持“十个结合”,后者是指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蔡霞认为,十七大报告用如此厚重的笔墨,对改革开放作出如此高度的评价,实际上是在通过实践来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对于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决定性作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被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总结改革开放,归根结底是以实践来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伟大正确。蔡霞说,高度评价“改革开放”,也向世界彰显了我们党推进改革开放的坚定决心。十七大报告鲜明地指出,“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亮点之四:全面系统阐述“科学发展观”

十七大报告用重要篇幅,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产生背景、精神实质,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新的要求。专家认为,党的十七大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科学发展的新时代。

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苏荣指出,科学发展观理论基础深厚、思想内涵丰富、内在逻辑严密、理论框架清晰,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的集中表述和高度概括,其中每一点都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思想内涵,构成了科学发展观最核心、最关键的内容。与此同时,胡锦涛同志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和论断,比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必须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等等。这些都进一步拓展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是科学发展观在社会主义建设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具体体现。

苏荣说,上述这些方面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多个领域,涵盖了新世纪党和国家建设的方方面面,构成了一个整体,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系统理论,是我们党对“三大规律”认识深化的基本标志。实践充分证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观为我们解决复杂的国际国内矛盾、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亮点之五:经济发展贯穿两条“红线”

中央党校经济部主任王东京认为,十七大报告第五部分“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总的来说贯穿了“两条红线”:一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主要强调“统筹兼顾”;二是“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强调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这“两条红线”在经济发展的各项举措中都有所体现,而最新颖的是关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的提法。王东京说,过去我们为了经济发展,一窝蜂地上项目、搞工业化,结果出现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现象。这实际上并不能从根本上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各地区如何协调发展、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的新思路,具体说来,就是“统筹兼顾”与“发挥市场机制”两条思路:一是“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过去国家对东部投入很大,现在要重点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二是“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王东京认为,这要遵从市场规律,有新思路、新举措,比如成立全国统一的工业用地占用指标拍卖中心,西部指标可以通过拍卖流转到东部,拍卖来的资金用来投资东部企业,西部不用占用耕地、破坏环境,实现异地办工业,分享工业化成果。

亮点之六:首次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人们注意到,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过去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一词语的变化折射出经济发展内涵的重大变化。

王东京认为,过去我们讲“增长方式”转变,是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而言,现在讲“发展方式”转变,内涵更加丰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从三个层次来理解:

第一,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第二,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过去我们理解新型工业化主要是信息化。其实,新型工业化不止信息化一条路,根据国际分工格局,美国的新型工业化主要是IT业,英国主要是金融服务业,日本主要是终端消费品生产领域,德国主要是制造业,都具有本国特色。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就业压力大,中国的新型工业化要根据国情走自己的路,不能简单模仿西方模式。中国走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主要特征应该是“三高两低”:高科技、高效益、高就业,低能耗、低污染。第三,提出“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过去提出扩大内需,主要靠投资拉动,现在继续提出扩大内需,重点已经转变,主要扩大消费需求。报告提出 “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这“三个转变”富有新意。

亮点之七:首次提出“人均GDP翻两番”

“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这一新目标特别鼓舞人心。专家认为,十七大报告在十五大、十六大所勾画蓝图的基础上,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使得这一宏伟目标更加丰富、更加完备。

甄小英认为,人均GDP反映的是国民的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平。新目标充分体现出党将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的战略部署,表明我们党对小康社会的认识有了深化和拓展,更加符合时代潮流,更加顺应民意。

甄小英分析说,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

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等一系列要求,为今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明了道路。

亮点之八:“生态文明”首次写入报告

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人们注意到,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又首次提出了“生态文明”理念。

中央党校研究室辛鸣博士认为,与十六大相比,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使得我们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容更加全面。蔡霞认为,把生态文明纳入到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之中,显示出中国共产党人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反映出我们党不只是想着创造当代的政绩,还要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着想。

中央党校哲学部主任庞元正认为,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具有广泛的党内民意基础,必将极大推动中国现代化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庞元正告诉记者,2006年底由他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科学发展观与当代中国文明建设研究”课题,对全国2000名县处级以上干部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全面发展的内涵应主要包括什么”一项问题下,选择“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五项内容的高达77%,远远高于其他组合。

亮点之九:“政治体制改革”增添新内容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以往的“制度化”、“规范化”的基础上,又增添了“程序化”的内容;扩大人民民主权利方面,增加了“表达权”的内容;将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在民主政治方面,十七大报告中让人眼前一亮的新举措有很多。

甄小英认为,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以前的提法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十七大报告则变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这一表述的变化反映了执政党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决心。政治体制改革应该如何深化?甄小英认为,十七大报告明确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一个方向、一个根本、一个目标,即: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以及保持社会稳定有序为目标。

甄小英指出,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深化了对人民民主的认识,把人民民主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明确提出要“扩大人民民主”。同时,民主政治制度内容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了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内容。这样,我国政治制度包括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还包括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民主的实现形式由此进一步丰富,把选举民主、协商民主、自治民主形式有机结合起来。

亮点之十:吹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角

文化部党组书记、副部长于幼军认为,十七大报告在文化方面的新亮点有三:一是首次在党的代表大会上向全党发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号召;二是首次明确把文化作为“国家软实

力”提出来;三是强调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

于幼军认为,这些新论断、新要求的提出,充分表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文化建设摆上了空前重要的位置;显示了我们党在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影响力的决心和信心;展示了我们党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勇于和善于吸收一切优秀的外来文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服务的开放心态和博大胸怀。

中央党校文史部副主任周熙明指出,如果说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灵魂,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则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灵魂。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多元社会文化中的主导地位,并将之贯穿于文化建设的全过程,最大限度地形成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亮点之十一:首次单列篇章阐述“民生问题”

十七大报告强调,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蔡霞说:“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人民的‘幸福安康’一词,让人感到特别的温暖。”她说,在党的大会报告中,过去我们一直是把民生问题作为经济建设问题的一部分来写的,单独列出来写还是第一次。这表明中国的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阶段,民生正成为我们党工作的重点。这是中国发展进步的一个标志,显示出我们党对现代化的认识更加深刻。亮点之十二:“初次分配”也要体现公平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级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十七大报告首次单列一章,对关系民生的社会建设进行专门阐述,许多提法都是在党的代表大会上第一次出现。

对于分配制度改革中的新举措,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认为,其用意在于遏制近年来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这显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党更加重视改善民生,努力实现社会公平。

对于财产性收入的新表述,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认为,这意味着老百姓的收入将不光来自工资,国家还将创造条件增加百姓的多元化收入。这有利于增加百姓财富,能使大多数人成为中等收入者。

亮点之十三:首次在党代会报告中写入“廉租房制度”

“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这是党代会报告中第一次专门提及住房保障制度,更是第一次谈到保障方式和保障对象。

专家认为,十七大报告在重点强调教育、医疗问题的同时,也将住房保障写入其中,体现了对民生的关注和对民意的尊重。同时,这一表述也表明,我国的住房保障制度已经有了重大调整。

建设部部长汪光焘说,党和政府倾注了很大的精力来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而健全廉租房制度,就是要从整个制度的层面逐步解决问题。据介绍,今

后廉租房的覆盖范围将逐步从解决最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逐步过渡到解决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建设部将采取措施保证各级政府、尤其是市县级政府抓好落实工作。

亮点之十四:正式纳入“和平协议”新提法

为了促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十七大报告首次在党的重要文件中郑重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这迅速成为外界关注的一个焦点。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孙升亮指出,此次十七大报告中正式纳入“和平协议”的提法,一方面显示出中共重信守诺、认真落实胡锦涛会见连战“新闻公报”、尊重台湾民众意愿的诚意,另一方面也表明正式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将会成为未来一个时期大陆方面在政治层面推进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目标。如果两岸能够在这个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就有可能逐步构建起“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

亮点之十五: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

十七大报告提出,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经济发展。这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首次被写入中共党代会报告。

海峡西岸经济区以福建为主体,面对台湾,邻近港澳,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西连内陆,是一个有独特优势、辐射集聚的经济区域。

2004年福建省提出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规划,计划通过10年~15年的努力,海峡西岸将形成规模产业群、港口群、城市群,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发达区域,成为服务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

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认为,建设海峡西区展示了祖国大陆对台湾的最大的努力和最大的诚意。海峡西岸经济区不仅会促进周边的浙江、广东等东部地区发展,从全国布局来看,对中部崛起和西部开发也有拉动作用。亮点之十六:全面阐述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中国人民将继续同各国人民一道,为实现人类的美好理想而不懈努力。”专家认为,十七大报告有关外交思想的论述,实际上是对十六大以来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创新的高度概括与总结,是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大宣示。

外交学院副院长郑启荣说:“十七大报告深刻而全面地阐述了中国与世界的相互关系,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也明确了中国外交的新方向。”

郑启荣指出,十七大报告中关于中国与世界关系的五个“相互”、十个“共同”特别引人注目。五个“相互”(“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相互借鉴”、“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十个“共同”(“共同分享”、“共同应对”、“共同心愿”、“共同繁荣”、“共同推进”、“共同推动”、“共同促进”、“共同维护”、“共同呵护”、“共同发展”),从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环保等多方面全面阐述了中国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深刻内涵。

郑启荣说,十六大以来,我国在发展同周边国家、世界主要大国、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以及开展多边外交、区域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和

谐世界”主张的提出,更是中国外交理论的一个重大发展。十七大报告对此向世界进一步昭示,表明了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方针和决心。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必将进一步加强,中国必将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社会共同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亮点之十七:党建突出强调“改革创新精神”

十七大报告在党的建设总的指导方针上明确提出了“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甄小英指出,十六大报告也提出,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但是这个要求是在“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部分提出来的。而十七大报告是将之作为党的建设总的指导方针提出来的。这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认识进一步深化,对领导这一改革创新事业的执政党建设规律认识进一步深化。这意味着,在党的建设中,今后将更加注重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以及体制机制和制度的创新。

十七大报告明确了党的建设的新的总体布局,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这个布局贯穿一条主线,形成了“五大建设”为内容的框架,使得中共自身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路径更加清晰完整。

甄小英强调,党的报告把反腐倡廉建设从作风建设单列出来,这意味着,我们党将把作风建设与反腐倡廉建设都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甄小英说,当前,在社会急剧转型过程中,作风问题、腐败问题对于一个长期执政的大党而言,已经形成了严峻的挑战。对此,报告以相当的篇幅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比如,报告提出,党的各级干部要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要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

亮点之十八:“党内民主”新举颇多

尊重党员主体地位;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选择一些县(市、区)试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发挥党的地方各级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推行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在发展党内民主方面,十七大报告的新提法、新措施很多。

甄小英认为,这些举措非常具体而且对于推进党内民主十分重要。比如,在全党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就意味着党代表将有任期的限制,同时,在闭会期间将继续履行党代表的职责和继续发挥党代表的作用。而突出发挥党的全委会的作用以及实行常委会向全委会定期报告工作、接受监督制度和票决制,则是把实践中一些成功的做法吸收进来。这样就进一步理顺了党内的权力运行机制,从而为党内民主的前进创造了更加完善的制度和技术条件。

学习胡锦涛“6 25”讲话喜迎党的十七大召开

2008/07/02

编者的话:6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科学分析了当前我国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全面阐述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深刻回答了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一系列

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奠定了重要的政治、思想和理论基础。为了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的精

神,本报约请无锡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陈尧明就读者关心的问题进行解答。

问:胡锦涛总书记为何要在这个时候发表重要讲话?

答:胡锦涛总书记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是在特定的时期(党的十七大召开前夕),在特殊的地方(中央党校,统一高层领导思想的地方),发表的特别重要的讲话(《人民日报》连续发表八篇评论员文章,十分罕见),为十七大的胜利召开作了政治、思想、理论上的准备。

回顾我党近年来的一贯做法,从1992年开始,在全国党代会召开前夕,有重大的理论突破,出台重大的改革决策,党的总书记都要到中央党校发表讲话。例如,十四大前(1992年“6 9”讲话)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十五大前(1997年“5 29”讲话)明确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并在所有制问题上有所突破;十六大前(2002年“5 31”讲话)明确建立“三个代表”思想体系,作为指导思想写入党章。如今,十七大召开前夕,“6 25”重要讲话中明确了社会主义道路问题,并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为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奠定了重要的政治、思想和理论基础。

问:胡锦涛总书记“6 25”讲话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这次讲话属于高层吹风性质,会议期间规定“三不纪律”:不记录、不录音、不传达。讲话的主要内容,通过新闻稿来组织学习宣传。

这次讲话十分重要,它表明我党在高层对治党治国的一些重大问题,达成了思想共识,为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铺平了道路。

这两年在我国社会上产生了两股思潮:一是在社会主义道路问题上要不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二是在改革开放问题上要不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其实质是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也是改革开放每个历史关头都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胡锦涛同志的“6 25”重要讲话,旗帜鲜明地、全面深刻地回答了这些问题,非常及时,非常重要,意义十分重大,主要体现为“三个一”:是一个统一全党思想,鼓舞全国人民,指明前进方向的讲话;是一个奏响十七大序曲、前奏的讲话;是一个带领全国人民迈向新征程的讲话。

问:“6 25”讲话为什么要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答:有人讲: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提法已有多年,邓小平同志早就讲过,我们也已学过,没有什么新意。对这个问题,我们要辩证地看。

首先,确实早在25年前,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以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不断得到深化和发展。直到党的十五大,明确邓小平理论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加以明确。

其次,应该看到,今天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很深的寓意。其深刻的寓意,我理解至少有三点:

第一,在思想上,与民主社会主义划清了界限。

在国际共运史上,民主社会主义也就是社会民主主义,社会民主党组成的第二国际,他们提倡通过“议会斗争”,不经过“暴力革命”,和平进入社会主义,也就是现在的北欧模式。一些同志认为,“第三国际”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弊端很多,“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要“把民主社会主义的旗帜举起来,成为团结全国人民振兴中华的治国纲领”。民主社会主义一是指导思想提倡多元化;二是提倡三权分立的多党制;三是仅仅把社会主义作为一种价值追求,否认其建立的历史必然性;四是全盘否定暴力革命的历史价值;五是全盘保留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些方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有区别的,我们必须坚持走自己的路。与此同时,并不妨碍我们借鉴和吸取民主社会主义一些有益的成分,如“提倡平等,注重权利,强调合作”等等。今年胡锦涛参加“八国首脑峰会”后访问瑞典,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这层意思。

第二,在理论上,突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揽地位。以前一般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并列的,在指导思想上是三个不同的阶段。现在我理解:一方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对小平理论、小平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另一方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充实和完善,是新的亮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它是一个常态,它是一个过程,它是一个伟大的工程,需要几代人乃至十几代人不断地努力奋斗,加以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并没有穷尽其理论,而需要后人不断与时俱进,不断理论创新,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不断作出新的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也就是其理论不断创新的过程。

第三,在实践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显著成就。

在这里我举两个案例来说明问题。

△有位美国记者认为现在世界上有“两个共识”:一是“华盛顿共识”:前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完全放弃其制度,彻底民主化,彻底自由化,彻底市场化,用美国模式进行彻底改造。十几年下来,用这套模式的国家都发展缓慢,越来越困难,越来越崩溃;二是北京共识(中国模式):在党的领导下,一步步市场化,一步步民主化,在发展中改造自己,最后取得成功。他认为“北京共识”比“华盛顿共识”更有生命力,有可能成为发展中国家和前社会主义国家学习的模式。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讲:“北京共识”就是:“社会主义+中华民族传统+国家调控市场+现代化技术和管理”。

△“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在香港回归十周年之际,“一国两制”的理论得到了检验。十年前,美国《财富》杂志刊登《香港之死》,十年后,美国《时代》周刊用25页篇幅探讨香港回归十年的变化,从“唱衰香港”到“看好香港”,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就。所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是我们的创造,是我们的宝贝,什么主义都不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我们有用。

问:“6 25”讲话提出“四个坚定不移”的根本性要求,意义何在?

答: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重要讲话中向全党提出的根本性要求。做到这“四个坚定不移”,对保持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的大局至关重要。

首先,“四个坚定不移”是新时期我党治国理论的基本方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科学

发展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四个坚定不移”反映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既坚持了从毛泽东、邓小平到江泽民老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治党治国理念,强调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同时还结合新时代、新形势,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更加突出科学发展和和谐社会执政理念,并把改革和发展的目标锁定在全面小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目标上来。这“四个坚定不移”既是继承,也是对新时期治党治国理念的发展,既结合中国国情,又符合世界潮流。

其次,“四个坚定不移”是有机的统一,具有内在逻辑联系。“解放思想”是思想前提,“改革开放”是既定国策,“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正确途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奋斗目标。“解放思想”不是“胡思乱想”,其中蕴含着“实事求是”、探索规律;“改革开放”必须立足中国的国情,消除一切阻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障碍。“不改革不行,乱改革也不行”,也必须“实事求是”,遵循规律。在改革中出现的某些问题和偏颇,如“上学难、看病难、买房难”等问题是不按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改革造成的。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积极推进改革才能解决。深化改革开放,要有利于“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业。

再次,“四个坚定不移”表明我党要矢志不移走自己的路。不管国际局势如何风云变幻,不管其他国家对中国崛起抱有什么样看法,不管前进道路上有什么艰难险阻,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坚定地走自己的路,这条路的中心是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对外表明:中国主要着眼于解决国内问题,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其发展和崛起,对世界是机遇,是共荣,而不是威胁。

对内表明: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问:科学发展观在党的创新理论中具有什么样的地位?

答: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这是我们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重要讲话的一个重要内容。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首先,在创新理论中科学发展观处在主导的地位。胡温新政以来,在理论创新上有“八大理论要点”。一是科学发展观,二是构建和谐社会,三是社会主义荣辱观,四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五是党的先进性建设,六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七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八是对外谋求和谐世界。在这八大理论要点中,科学发展观处于主导的地位。其次,科学发展观的表述更加全面,更加完整。四层意思: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还是硬道理;核心是以人为本,体现党中央民本主义的思想非常鲜明;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完整的表达;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再次,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新改革共识”。要求中国的改革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而不再是片面追求“效率优先”;要求改革的结果是“共同富裕”,而不再是“少数人先富”;要求改革更加明确“以人为本”的目标,而不再是盲目追求GDP的增长。标志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将成为十七大的最强音。

问:“6 25”讲话为什么要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答: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清醒认识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这是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中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

首先,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石。这个理论是为当代中国定性定位。性质是社会主义,位置是初级阶段,而且长期处于初级阶段,它是我们想问题、定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

其次,必须充分认清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小平概括:“人口多,耕地少,底子薄、差异大、经济发展不平衡。”必须认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我国基本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

再次,党员干部必须增强三大意识。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问:如何坚持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

答: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就是要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全面发展。

首先,社会和谐理念的提出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以前我们只强调“三大建设”,经济、政治和文化,现在认识到还有社会建设,是“四大建设”。四位一体,在现代化奋斗目标的旗帜上写上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八个大字,表明我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进一步完整,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其次,社会和谐理念的提出要求社会主义国家更要关注社会问题。因为你是把社会作为主义来做的,这是你的社会制度的性质决定的。要完善社会制度,健全社会组织,加强社会管理,提供社会服务,强调社会保障,提高社会福利。

再次,要注意把握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大建设”的重点。经济建设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关键要在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政治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三者统一,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目标完善和发展;文化建设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社会建设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在改善民生上。

问:怎样理解“6 25”讲话提出的关键是要抓好党的自身建设?

答:我们党要带领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关键是要抓好党的自身建设。

首先要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抓好党的自身建设。特别是各级领导都要做到“三个更加自觉”、“三个真”:更加自觉地坚持求真务实精神,更加自觉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加自觉的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其次,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把反腐倡廉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十六字方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在依法惩治腐败同时,做到“三个更加”: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

再次,面对艰巨的使命和繁重的任务向全党同志发出号召。要做到“四个一定”、“三个始终”: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一定要加强学习,勤奋工作;一定要加强团结,顾全大局。做到思想上始终清醒,政治上始终坚定,作风上始终务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中共十七大开幕式胡锦涛报告全文

中共十七大开幕 胡锦涛作报告(全文)胡锦涛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

胡锦涛:

同志们,现在,我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二零二零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全党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带领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

十六大以来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十六大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作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决策。为贯彻十六大精神,中央召开七次全会,分别就深化机构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制定“十一五”规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和部署,提出并贯彻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推动党和国家工作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百分之十以上,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财政收入连年显著增加,物价基本稳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创新型国家建设进展良好,自主创新能力较大提高。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建设成效显著。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实现。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十五”计划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进展顺利。

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农村综合改革逐步深化,农业税、牧业税、特产税全部取消,支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国有企业和金融、财税、投资、价格、科技等领域改革取得重大进展。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市场体系不断健全,宏观调控继续改善,政府职能加快转变,进出口总额大幅增长,实施走出去战略迈出坚实步伐,开放型经济进入新阶段。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城乡居民收入较大增加,家庭财产普遍增多,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初步建立,贫困人口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居民消费结构优化,衣食住行用水平不断提高,享有的公共服务明显增强。

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步。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完善,基层民主活力增强,人权事业健康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切实贯彻,行政管理体制、司法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成效明显,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全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

社会建设全面展开。各级各类教育迅速发展,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就业规模日益扩大。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公共卫生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不断健全,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管理逐步完善,社会大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加速推进,裁减军队员额二十万任务顺利完成,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全面加强,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能力显著提高。港澳工作和对台工作进一步加强。

香港、澳门保持繁荣稳定。对内地经贸关系更加紧密,两岸政党交流成功开启,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达到新水平。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进展。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各项外交工作积极开展,同各国的交流合作广泛加强,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建设性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争取了良好国际环境。

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扎实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深入进行。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卓有成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重大成果。党内民主不断扩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干部教育培训取得重要进展,人才工作进一步加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组织制度创新不断深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成效明显。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与人民的期待还有不小差距,前进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突出的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城乡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思想道德建设有待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同新形势新任务不完全适应,对改革发展稳定一些重大实际问题的调查研究不够深入;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继续认真加以解决。

总起来说,这五年,是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和人民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是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显著提高的五年,是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更加紧密的五年。实践充分证明,十六大和十六大以来中央作出的各项重大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五年来的成就,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我代表中共中央,向全国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爱国人士,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和台湾同胞以及广大侨胞,向一切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各国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

我们即将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一九七八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面对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难局面,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吹响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创立邓小平理论,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上阔步前进。

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承、发展并成功推向二十一世纪的。从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受命于重大历史关头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在国内外政治**、经济风险等严峻考验面前,依靠党和人民,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开创全面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续引领改革开放的航船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

十六大以来,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精神,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当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我们党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推动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并丰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取得了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一百六十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同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全党同志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主要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这些情况表明,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泛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全党同志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我们已经朝着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今后要继续努力奋斗,确保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我们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0二0年比二000年翻两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落实,全社会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基层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

五、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

(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

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使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等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鼓励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

(三)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提高扶贫开发水平。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改革集体林权制度。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四)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

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发展环保产业。加大节能环保投入,重点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促进生态修复。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贡献。

(五)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加强国土规划,按照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完善区域政策,调整经济布局。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重大项目布局要充分考虑支持中西部发展,鼓励东部地区带动和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帮助资源枯竭地区实现经济转型。更好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六)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加强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加强建设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推进公平准入,改善融资条件,破除体制障碍,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规范发展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七)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各类金融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提高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竞争力。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健全和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完善国家规划体系。发挥国家发展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八)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深化沿海开放,加快内地开放,提升沿边开放,实现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

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立足以质取胜,调整进出口结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积极开展国际能源资源互利合作。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强双边多边经贸合作。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注重防范国际经济风险。

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将进一步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彰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强大生机活力。

六、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

(一)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的联系,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加强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优化组成人员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

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提高参政议政实效;加强政协自身建设,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制定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原则上要公开听取意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二)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支持职工参与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

(三)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推进依法行政。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四)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对于增进团结、凝聚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更好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

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协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鼓励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支持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关心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与和平统一大业。

(五)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要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规范行政行为,加强行政执法部门建设,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规范垂直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关系。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减少行政层次,降低行政成本,着力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问题。统筹党委、政府和人大、政协机构设置,减少领导职数,严格控制编制。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六)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健全组织法制和程序规则,保证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加强民主监督,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一定能够不断发展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七、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深入回答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培养造就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别是中青年理论家。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

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

(二)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要积极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坚持正确导向,弘扬社会正气。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着力丰富农村、偏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民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办好二00八年奥运会、残奥会和二0一0年世博会。

(三)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富资源。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四)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创作更多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活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设立国家荣誉制度,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八、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重视学前教育。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二)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四)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

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提高统筹层次,制定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加强基金监管,实现保值增值。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老龄工作。强化防灾减灾工作。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五)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发展妇幼卫生事业。

(六)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完善信访制度,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

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改善和加强城乡社区警务工作,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健全国家安全体制,高度警惕和坚决防范各种分裂、渗透、颠覆活动,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和谐社会要靠全社会共同建设。我们要紧紧依靠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九、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全面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必须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力量。

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是统一的整体,必须全面加强、协调推进。要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深入进行军队历史使命、理想信念、战斗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弘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坚持科技强军,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加快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积极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加紧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切实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完善军事法规,加强科学管理。

适应世界军事发展新趋势和我国发展新要求,推进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军事组织、军事管理创新。调整改革军队体制编制和政策制度,逐步形成一整套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现代军队建设规律的科学的组织模式、制度安排和运作方式。

调整改革国防科技工业体制和武器装备采购体制,提高武器装备研制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质量效益。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坚持勤俭建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深入研究新的历史条件下建军治军特点规律和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繁荣和发展军事科学。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提高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建设质量。加强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建设,更好履行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使命。坚持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各级党组织、政府和人民群众要一如既往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军队要继续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

十、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日益丰富。“一国两制”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生命力。按照“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是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面临的重大课题。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按照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办事;全力支持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着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推进民主;鼓励香港、澳门各界人士在爱国爱港、爱国爱澳旗帜下和衷共济,促进社会和睦;加强内地与香港、澳门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积极支持香港、澳门开展对外交往,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预香港、澳门事务。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完全有智慧有能力管理好、建设好香港、澳门,香港、澳门已经并将继续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重要作用,伟大祖国永远是香港、澳门繁荣稳定的坚强后盾。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我们将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真诚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中国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两岸同胞理应携手维护好、建设好我们的共同家园。台湾任何政党,只要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流对话、协商谈判,什么问题都可以谈。我们郑重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十三亿大陆同胞和两千三百万台湾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凡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情,凡是对维护台海和平有利的事情,凡是对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有利的事情,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做好。我们理解、信赖、关心台湾同胞,将继续实施和充实惠及广大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依法保护台湾同胞的正当权益,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经济发展。两岸同胞要加强交往,促进经济文化交流拓展领域、提高层次,推动直接“三通”,使彼此感情更融洽、合作更深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努力。

当前,“台独”分裂势力加紧进行分裂活动,严重危害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两岸同胞要共同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任何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我们必须由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共同决定。我们愿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海内外中华儿女紧密团结、共同奋斗,祖国完全统一就一定能够实现。

十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国际形势总体稳定。

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全球经济失衡加剧,南北差距拉大,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

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事关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我们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此,应该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恪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

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政府和人民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

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我们坚持把中国人民的利益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秉持公道,伸张正义。

我们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不干涉别国内部事务,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中国致力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推动国际和地区安全合作,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不搞军备竞赛,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军事威胁。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我们将继续以自己的发展促进地区和世界共同发展,扩大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在实现本国发展的同时兼顾对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关切。我们将继续按照通行的国际经贸规则,扩大市场准入,依法保护合作者权益。我们支持国际社会帮助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改善民生,缩小南北差距。我们支持完善国际贸易和金融体制,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通过磋商协作妥善处理经贸摩擦。中国决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

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我们将继续同发达国家加强战略对话,增进互信,深化合作,妥善处理分歧,推动相互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我们将继续贯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积极开展区域合作,共同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地区环境。

我们将继续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深化传统友谊,扩大务实合作,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要求和共同利益。我们将继续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承担相应国际义务,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我们将继续开展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的交流合作,加强人大、政协、军队、地方、民间团体对外交往,增进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中国人民将继续同各国人民一道,为实现人类的美好理想而不懈努力。

十二、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我们党已经成立八十六年,在全国执政五十八年,拥有七千多万党员,党的教育和管理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党领导的改革开放既给党注入巨大活力,也使党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新考验。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决定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紧迫。

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一)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党的理论创新引领各方面创新。要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进一步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

(二)继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着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必须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

要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改进领导班子思想作风,提高领导干部执政本领,改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健全领导体制,完善地方党委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后的工作机制,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以加强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影响和带动全党,使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时代要求和人民期待。

(三)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选择一些县(市、区)试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

完善党的地方各级全委会、常委会工作机制,发挥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严格实行民主集中制,健全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反对和防止个人或少数人专断。推行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建立健全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地方各级党委常委会向委员会全体会议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的制度。

改革党内选举制度,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推广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全党同志要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切实保证政令畅通。

(四)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差额选举办法。

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增强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监督。健全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回避、交流制度,完善公务员制度。健全干部双重管理体制。推进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完善适合国有企业特点的领导人员管理办法。

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提高年轻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政治素质。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格外关注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地方努力工作的干部,注意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各级党政领导机关。

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作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统筹抓好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级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新局面。

(五)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要靠千千万万高素质党员来体现。要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素质。

认真学习和遵守党章,增强党员意识,建立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拓宽党员服务群众渠道,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健全让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长效机制,使党员真正成为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先进分子。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加强进城务工人员中党的工作,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提高发展党员质量,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新社会组织等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

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在全国农村普遍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注重解决基层组织经费保障和活动场所等问题。

(六)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以求真务实作风推进各项工作,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加强调查研究,改进学风和文风,精简会议和文件,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反对弄虚作假。倡导勤俭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反对奢侈浪费。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深入开展党风党纪教育,积极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使领导干部自觉遵守党纪国法,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新风正气,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

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深化改革和创新体制,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健全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完善巡视制度。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对任何腐败分子,都必须依法严惩,决不姑息!

同志们!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为了完成这个历史使命,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无数革命先烈献出了宝贵生命。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继续承担好这个历史使命。

我们党正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抚今追昔,我们深感肩负的使命神圣而光荣。展望未来,我们对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充满信心。

全党同志必须清醒认识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需要继续奋斗十几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继续奋斗几十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则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要奋斗就会有困难有风险。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努力;一定要刻苦学习、埋头苦干,不断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一定要加强团结、顾全大局,自觉维护全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促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大团结,为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新的更大胜利提供强大力量。

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开拓奋进,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申论无敌套话!

套话只是起到润色作用,不能全用套话,那样会显得空洞无力,申论讲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要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措施,但是,完全写一些措施则会显得很粗糙,所以应该加些那些套话,那样显得有深度,使文章显得更老练,大家可以听听无论是中央领导和地方领导发表讲话不都是套话吗!好多报纸也是。所以套话只能在有实际可行的解决措施才能有效果的!1.领导重视,提高认识: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建立和完善引咎辞职制度建立健全领导问责制度把……纳入议事日程加强对问题的调查研究,从源头上理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增强……的意识倡导……的理念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要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的认识。舆论关注实行典型示范社会示范在全社会营造关于……良好的文化氛围 3.教育培训,提高素质

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广大领导干部,工作人员,人民群众的。。素质 4.健全政策法规,完善制度。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法律),做到有法可依,对。。进行严厉的制裁和出发,严重者追究刑事责任。激励制度 利益相关制度 分工制度 规则制度.惩罚制度

决策制度:包括社情民意反应制度,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决策的论证制和责任制。

5.组织协调,形成机制。

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应民意,广泛几种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科学决策机制 预防应急机智(编制应急预案,增加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和保障机制 组织机制,协调机制:包括派工作组,成立专门机构,增加人员等 建立完善各种监督机制] 形成信息反馈机制 组织专家制定。。领域的实施细则。6.增加投入,依靠科技。在。方面,大力增加财政投入 增加对。。的财政和贷款支持 依靠。技术,解决。问题 7.加强监督,全面落实。加强社会监督(群众监督),设立举报热线(举报信箱)媒体监督,或舆论监督 领导或上级监督

建立完善系统严格的评价,考核的指标体系 加大整顿力度

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严厉查处和惩处责任人

发现问题即使纠正,对顶风违纪的行为从严查处,绝不姑息。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强调制权)对于一切忽视。。违反。。的行为,要大胆揭露,公开曝光,把。。工作置于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之下。

十六大提出: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到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利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利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8.总结反思,借鉴经验。总结……的经验教训

借鉴国内外的各种先进经验。

必须注意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放矢,万能八条不是万能的,但没有万能八条示万万不能的。能用则用,如果不合适,也没有必要面面俱到。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关键时期,在社会变革,体制转变,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各种问题多发易发,社会不同团体间利益矛盾逐步凸现。因此我们更应该努力树立…………思想,通过各种手段解决…………问题。

新闻宣传部门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优势,通过开设专栏、制作专题节目,大力宣传.........方面的典型案例及相关.......措施,不断增强.......观念和.........能力,营造...............良好氛围。第一句总述:****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经济增长...),需要我们冷静面对、沉着解决。

第二句:造成*******的原因主要是****、****、****。第三句:这些问题将造成极大的危害,例如****、****。

第四句:这要求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应提高**效率,增强**意识,改变**思想,构建**机制,最终达到****。治理***,首先要完善立法,强化监管,加大惩处力度。要严格立法,进一步细化现有相关法律法规,建议在监管和惩罚力度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立法,避免出现*****监管法律上的真空。在现有监管体系下,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和配合,切实负起责任,提高监管水平,将*****审批、发布、监控整个链条一管到底,使******没有空子可钻。要加大惩罚力度,不仅使******违法收益小于违法成本,还要考虑对进行虚假宣传的媒体处以欺诈罪,改变目前以罚代刑的状况。

其次,要加强教育和引导,提高行业自律水平。要加强对广大****机构的诚信教育,使他们从*****的噩梦中觉醒,自觉认识到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不断加强行业自律。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通过教育和培训,使广大(新闻媒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审查(医疗广告)内容,发现违法内容及时向卫生、工商和药监部门举报。广告制作部门也要严格按照审批内容设计制作广告,自觉抵制制作虚假广告的请求。

要引进“引咎辞职”制度。这不是对“一把手”的苛刻,而是当代政治文明的惯例。从国内外的实践看,引咎辞职通常就是位居高层的官员,当自己所负责的机构发生了问题,虽然自己没有直接责任,但还是要提出辞职以示负责的一种惯例。当然,如果有证据表明“一把手”直接卷入了****问题,那就不是引咎辞职的问题了,而是要撤职查办直至追究刑事责任了。经验证明,我们从来都不缺少类似追究“把手责一任”这样严厉的规定,缺少的往往是把这些规定落到实在处的具体措施。这就使得这些规定往往成为花拳绣腿,实际作用大打折扣。人们常说,社会在转型,政府需再造。现代意义上的政府应该是有限政府、有效政府、服务政府、透明政府、责任政府等等。不管对政府的要求和目标如何定位,我们都可以看出,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应该讲效率,应该有责任意识,应该为人民服务。在政府具体行为的落实过程中,只有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一项制度有效执行的参照标杆,民意与政情才可能通过一些小小的平台实现无缝对接。从这个意义上讲,细节造就现代政府。正如交易成本经济学大师奥利弗·威廉姆森所言:“行动在于细节”。现代化需要现代政府,现代政府推进现代化。中国告别了“短缺经济”,但并不意味着告别了“短缺社会”,与现代化的经济社会相比,我们在许多供给上过剩的同时,却面临着许多“短缺”:短少信用、短少人才、缺少市场秩序等等。可对于转型时期的政府而言,缓解乃至消除社会“短缺”服务,为政府机关提速应该是其努力的最明确方向;而要实现这一切,就应该从******开始。

提高政府公信力 提高政府公信力就是要求政府部门认真接受群众、舆论和监察机关的监督,严格履行其对社会的承诺,做到执法公正、廉明。各级政府和公务员应当带头严格遵诺守信,廉洁公正和依法行政。

行政问责制 国务院印发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规定:“行政机关违法或者不当行使职权,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实现权力与责任的统一。依法做到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要赔偿。”非典危机过后,从中央到地方开始加快推进问责的制度化。《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以及2004年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等,都成为目前问责处分的主要依据。这标志着官员问责制正向制度化、法制化方向深入发展。

建设服务型政府 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是提高执政能力的根本目的。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把服务理念落实到政府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坚持以人为本,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使广大人民群众从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化解社会矛盾,调节收入分配,切实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一个国家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客观上承担了为工业化、城市化提供积累的任务;当工业化、城市化达到相当程度后,自身积累和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具备了反哺农业、支持农村的能力,这是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成功之道。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应当采取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相应措施,以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

资源开发利用补偿机制和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 首先,企业应依法履行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等义务。对不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将依法查处,责令限期整改、达标,并要求企业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补偿;逾期不能达标的,限产或关闭。其次,政府将监督、引导、鼓励资源开发利用企业在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方面加大研发、技改投入,采用先进适用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并改进管理措施。此外,政府将调整资源性产品与最终产品的比价关系,完善自然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投资责任制 主要针对政府投资而言。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家将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职能,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建立政府投资责任追究制度。在政府投资中,工程咨询、投资项目决策、设计、施工、监理等部门和单位,都应有相应的责任约束,对不遵守法律法规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和法律责任。

为政必修德,这是古今中外成功的为政者都普遍强调并身体力行的必修之课、必用之功、必行之道。这是由为政者的身份与责任决定的,由道德在“为政”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决定的。“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些朴实无华的话语,是我们党和政府强调为政之德的核心。

“和谐”是当前最热门的词汇之一。和谐是一种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人际间的联系,有物质利益的,有精神文化的,千姿百态,彼此交织,要使其和谐,道德建设是一条必经之路,为政之德无疑又是道德建设的关键环节。一枝一叶总关情,勿以善小而不为。

诚信形象。政府是社会最具公信力的组织,它对社会诚信系统建设具有根本的引导与示范作用。树立诚信的政府形象,首先要使政务公开,只有实行政务公开,才能使政府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只有实行政务公开,才能使政府在管理公共事物过程中保持中立和公正、维护公平竞争的秩序。并以此来营造一种“守信为荣,失信为耻,无信为忧”的社会环境。

服务形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随着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改革政府管理方式,构建服务型政府已成为实现行政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服务型政府借助市场、社会的力量管理国家。既节省了政府开支,又使政府真正实现由“划桨人”向“掌舵人”的转变,实现从部门利益向公共利益的转变,谋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是政府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时,要彻底根除官本位思想,树立以民为本的意识,由“为民做主”转变为“由民做主”,淡化为官思想,强化职业意识,做人民公仆。

责任形象。所谓责任政府,是指一种政治原则,以及建立在这种政治原则基础上的政府责任制度。政府把老百姓的利益看成是最高点,真正从公共利益出发,善于倾听民众的呼声,了解百姓的疾苦,及时解决公众的实际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对政府的信任感,增强政府的责任心,从而有效的推进政府工作,真正树立起“创新、务实、廉洁、高效”的新形象。

高效的法律制度,必须具备“热炉法则”的原则。这样的制度就像烧红的“热炉”,具有警告性---不能摸;必惩性---摸即伤人;即时性---摸着立时被烫伤;公平性---谁摸都一样。反观我们现在一些法律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则很难体现出法律制度应有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企业的犯规或违法行为得不到必然、及时和相当的惩罚,不仅不会使他们收敛所作所为,而且这还将成为一个样板,让更多的企业模仿,使犯规和违法行为越来越多。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应时时刻刻心忧人民、心装人民、情系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殚精竭虑地为群众谋利益,这既是党性要求,也是责任所在,更是群众所需。“一枝一叶总关情”。

这些腐败分子违反党性,疏于自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严重扭曲,走上了腐化堕落的不归之路,可谓罪有应得,咎由自取。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由于制度建设尚未充分到位,对党政官员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缺乏过硬的监督制约机制,客观上使得某些掌握一定权力的官员同时也享有了较多的“职务便利”,使得他们有可能、有时甚至轻而易举就能够为他人谋取非法利益。这样说并非要为腐败分子开脱,但一些明显属于权力滥用、权力异化的所谓“职务便利”,又的确为他们提供了某种腐败的“条件”,这恐怕是我们始料未及的,更是我们必须痛加反思的。中央领导同志最近一再强调,党的十五大以来反腐败斗争的实践也证明,通过从改革体制、机制、制度入手,从源头上防止权力的不正当运用,是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治本措施。只有加强制度建设,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我们才能从根本上制约官员的“职务便利”,克服少数人权力过分集中又缺乏内部监督,因而得以大搞暗箱*作的弊病,最大限度地杜绝他们个人违规批土地、批货款、批建设工程项目等以权谋私的“机会”。这是当前反腐倡廉工作的一个新方向,也是我们通过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步伐,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解决腐败问题的希望所在。

节约型社会的建设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培养现代公民意识的过程,反过来说,良好的公民意识,意味着公民对个人与社会和国家关系的准确定位,更意味着公民对国家对社会自觉的责任担当。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因此,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中国发展模式的理性选择。在不降低生活质量的前提下,积极参与节约型社会建设,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义务。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急剧变迁发展,带来了社会主流道德体系的相对滞后和规约失范,是产生社会诚信危机的历史原因。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每当社会发生大的变革、转型的时期,就会产生一定的思想混乱和沦理迷失,导致行为秩序混乱。当前的社会信用缺失现象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的伴生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生道德体系还没有能够马上建立起来,社会的变迁发展与道德规约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历史反差,形成了某种意义上的“道德历史真空”,造成人们的社会行为失范,从而产生了社会道德危机,诚信危机就是其中一个最基本的表现。所以说,诚信危机问题具有深厚的历史原因,是转型期社会道德问题的历史积淀程度必然爆发的结果之一。

公司社会责任指公司在谋取自身及其股东最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从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出发,为其他利害关系人履行某方面的社会义务。公司把对股东利益最大化作为自己的首要目标是无可厚非的。在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进程中,公司应对其他利害关系人承担适当的社会义务,这是公司社会责任的本质所在。公司为其他利害关系人应履行的社会义务主要包括:为消费者提供丰富、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广大消费者不同的需求,并维护消费者权益;重视对公司雇员劳动权的保护;同其他竞争者公平竞争并维护市场秩序;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社区关系,促进社区发展;关心和赞助慈善事业;促进市场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

就具体而言,企业的社会责任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企业对社会所造成影响的责任。企业在为社会生产某种产品或提供某项服务的同时,也在生产或提供一些社会所不需要的副产品,如噪音、高温、垃圾、有毒气体等。尽管这些副产品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无意出现的,但它们的确对社会产生了影响,污染了环境,恶化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企业理所当然地对此承担责任。第二类是企业对社会自身问题的责任。就当前而论,贫困和失业,社会的不公平,失控的人口增长,吸毒和犯罪等正困扰着越来越多的国家,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从理论上讲,这些社会问题的解决应属于政府的主要任务,但单靠政府的力量是无法解决这些为数众多、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的。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主要器官,不仅要创造经济价值,而且要创造社会价值,应同社会的其他组织一起设法解决共同面临的社会问题。反过来看,社会存在问题也必然会威胁到企业自身的发展。因而,努力解决社会问题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企业的另一项社会责任。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建章立制,弥补体制、机制以及法律法规等方面的诸多漏洞,还需要政府、企业、社会每一个成员切实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珍惜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份资源。

发展循环经济要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原则,大力节能、节水、节材,减少资源消耗,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通过不断改进设计,使用清洁能源,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和设备,改善管理、提高质量、延长产品生命周期,减少、避免废物的产生,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的转变。

我国企业也要把目光放得更加长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生态型企业发展之路。这是因为,从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角度看,企业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能够赢得进一步发展的先机,赢得市场竞争的综合优势。从防范经营风险的角度看,有利于企业少走弯路、减少损失。特别是在环保方面,企业一旦造成污染,不但会面临越来越严厉的经济和法律制裁,而且必将极大地损害企业的声誉。从克服国际贸易中“绿色壁垒”的角度看,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在资源和能耗相对减少的基础上提高我国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由此可见,消除上述制约,把企业变成生态企业,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实现“自然资源-精细化生产模式-绿色产品-再生资源深加工-绿色产品”的循环,使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现在,虽然我们好不容易跳出了唯GDP论的时代,开始追求健康、绿色,但惯性思维,使我们还是愿意把资源优先划拨给那些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大城市。由于经济、文化、教育、医疗资源高度集中于大城市,大城市和小城市吸引力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形成了大都市人口负担过重,环境日趋恶化,小城市因为教育、卫生、文娱资源匮乏而越来越冷清的怪圈。

随着城市化浪潮,大量农民从逐渐被城市吞噬的农村中“挣脱”出来,流入城市成为劳动力。遗憾的是,尽管强劲的都市扩展足以转瞬间吞没农田与村庄,却未能让城乡落差消融于这种变迁之中。闯进都市的“乡下人”由于户籍、城市管理、从业制度等因素,依然处于从属地位,他们受到歧视和权利被侵犯的问题屡见不鲜。

为什么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但一部分人却不能或者很少分享到中国经济改革之成果?为什么会出现财富分配严重不公现象?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社会在转型的过程中,制度与规则徘徊在计划与市场之间时,相关利益者借助于这种徘徊把计划与市场缺陷揉合在一起,并将此推向极端。也就是说,我们现有的不少制度规则不仅暗含着或依赖着传统计划的阴影,同时又不是社会利益博弈之结果,这就使得以往不少制度规则的利益倾向性十分明显,甚至于只向少数人利益的倾斜。比如,近十年,先是银行业工作人员收益好、工资高,接下来是证券、电信、房地产、电力及煤炭等垄断行业,为什么会这样?政策的偏颇使然。

管理科学中有一个“木桶理论”,要增大木桶的容量,最有效的办法是加高桶壁上的短板。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一方面要加快推进城市化,转移农业劳动力和农村人口,提高农业的集约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要规划建设好农村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加快改善农村面貌,促进城乡同步发展。

中国的改革史,可谓一部中央与地方博弈分权的历史。计划经济的本质是中央集权,改革计划经济,当然要分权,可正如一些专家所言,我们分权实际上走的是“行政性分权”而非“经济性分权”或“市场取向的分权”,即分权是在中央与地方政府而非社会间进行的。这种行政性分权在短时期中的确有调动下级政府积极性的作用,但很快暴露出既损害计划经济所要求的政令统一,又促成“诸侯经济”和地方保护主义.“长城非一日之功,创新非片刻使然.”政府要从打造“服务型政府”为出发点,导航创新方向,维护创新环境,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人才,为实现社会各事业全面发展而不懈努力!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跳出唯GDP论的时代,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看到当前又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体制机制不完善,以及影响经济安全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

这种现象在我国各行业比较普遍,我们要辨证的看待,其中某某是表面原因,究其根源还是我们从制度设计与制度落实上存在问题.这也是我国现阶段不可避免的共性问题.要想真正解决,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由市委办公室牵头,联合工商民政税务等部门成立调查组,对事件原因深入调查分析,把结果及时呈报市委领导参考.并提出建设性解决办法.二市人大研究制定相关法律条文,建立健全有关法律体系.并确保监督落实.三 研究制定处理该问题的预案,形成某某长效机制.四 新闻宣传部门加大宣传力度,把全市干部群众思想统一到某某上来.相信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法律与行政手段及社会监督的共同努力,该类事件会得到圆满解决,经济与社会事业得到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对策分析针对这些内因外因有几条对策

第一条,解决领导的认识问题,提高认识把某某工作摆上议事日程,这一条在中国永远是实用的。

第二条,加强监管,定期监督和检查行政制度。

第三条,宣传教育,通过媒体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的某种意识。第四条,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第五条,解决机制问题,对机制进行改革。

第六条,有的问题要解决技术、资金和场所等实际问题。

现在我们需要的不是坐而论道的政治空谈,而是脚踏实地的创业精神;需要的不是袖手旁观、冷眼而视的观察员,而是身体力行、兢兢业业的实干家;需要的不是自暴自弃,而是发奋图强、卧薪尝胆的决心!

要引进“引咎辞职”制度。这不是对“一把手”的苛刻,而是当代政治文明的惯例。从国内外的实践看,引咎辞职通常就是位居高层的官员,当自己所负责的机构发生了问题,虽然自己没有直接责任,但还是要提出辞职以示负责的一种惯例。当然,如果有证据表明“一把手”直接卷入了****问题,那就不是引咎辞职的问题了,而是要撤职查办直至追究刑事责任了。经验证明,我们从来都不缺少类似追究“把手责一任”这样严厉的规定,缺少的往往是把这些规定落到实在处的具体措施。这就使得这些规定往往成为花拳绣腿,实际作用大打折扣。激励制度 ;利益相关制度 ;分工制度 ;规则制度;惩罚制度 ;统计制度和信息发布制度;制定更加严格的国家标准,建立落后强制淘汰制度,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和退出机制,建立评价体系;责任追究制;预警制度。

决策制度:包括社情民意反应制度,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决策的论证制和责任制。

我国。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其中存在的问题有:。意识薄弱,导致。较差。与。并存。服务意识薄弱。渠道不畅,办事效率不高

2007年《申论》考试热点综合扫描、套路总结归纳

第一大类:与十六大直接关联:

应特别注重以新提法为背景和以新观点为答案的题目。如:

1、关于党建、党性、党位、党的指导思想、确保党的先进性--“三个代表”“四个一定要,三个始终”。“为党注入新鲜血液”

2、“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提高执政水平和能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发展民营企业、私营经济、非公有制济、股份制、非劳动收入、效益与公平: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资、技、管、劳、知”的作用,“除少数必须独资的国企外,充分鼓励股份制” “激活市场经济中的各种生产要素”“让各种要素的作用迸发出来”“保护合法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注重效益,兼顾公平”……

4、关于政治文明--目标:坚持党的领导与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关系(工具)民(主体)法(轨道)。人类三个文明关系:物是基础;精是保证;政是重要方向;

5、工业化--四条新特点;为什么要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如何走好工业化道路;

6、泓扬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支柱;

7、全而建设小康: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学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 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因实;

8、就业问题:是民生之本;

9、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化转移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Ю:与这类相关的套路:

A:学科术语和十六大新观点结合--将十六大与知识点结合的简要术语背下来。

B:凡讲到:党的问题时都可用上;三个代表、四个一定要、三个始终。

C:凡讲到“政治文明”“民族精神”“三个代表作为指导思想”等与意识反作用有关的题都可考虑:意识能动作用、科学理论的能动作用、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的关系、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树立正确的三观。发扬集体主义精神、传承优良民族精神……。

D:凡讲到各“与时俱进”有关的题时都可考虑用上: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发展、创新精神、认识与实践的关系、认识在实践中的深化扩展推移……

第二大类: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西部开发、解决就业问题、入世之后、国企改革、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这类问题很可能会综合考,只是则重不同;

1.扩大内需、西部开发--为什么:(可从调整经济结构、社会主义本质、经济全球化、消费反作用、宏观调控、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角度作考虑)(可从联系;整体与局部关系、构成事物成份变化引起的质变等角度考虑)(可从党的性质宗旨地位、国家职能、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综、民族共同繁荣等角度去考虑)。如何:(按价值规律办事、加强宏观调控、增强经济效益、实施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实行对外开放等角度去考虑)(可从党的性质宗旨领导地位、国家职能、国家机构组织原则、综合国力、民族共同繁荣等角度去考虑)(……)

2.调整经济结构: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分配结构、劳动结构;技术结构(发展劳密产业,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3.解决就业问题:重要观点: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这一问题的举措:国家应做到--加强宏观调控,扩在就业门路,发展第三产业,完善社会就业服务体系。企业应做到--调整国有企业布局,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农村应做到:--发展城镇化;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化转移。个人应做到--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职业技能,转变就业观念;

4.入世之后:了解入世利弊、了解两垒--技术壁垒贸易壁垒、了解反侵销问题;明确世贸组织原则;

5.三农问题的有关知识点是重中之重,与热点结合,可以不变应万变;国企改革知识点也是重中之重,与热点相结合,可以不变应万变。

Ю:与这类相关的套路有:

凡做到这类题可以这样:将有关的学科术语一条一条对照材料、设问用上去。然后试试这些角度:“加强宏观调控,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以市场为导向,按价值规律办事,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调整经济结构,发挥比较优势”“认真学习世贸规则,用好用足其有利因素”“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市场、两种资源”“发展生态产品”“开发绿产品”……你试过之后会觉得好多问题都有可能用上这些角度,当然应根据题材的规定性取决。

第三大类:反恐、台湾、两制:

态度:我们对恐怖主义的态度;我们的对台政策;一国两制的新含义--世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属于中国;

第四大类:国际关系:

两类:

第一类:政治关系式--大国关系;大国行为;我们应对;局部冲突;

第二类:经济合作式--对外开放;经济合作;

Ю:与这类题目相关的套路:

一类是“政治关系式”,要么是评价“大国关系如何如何”,要么评价“超级大国如何如何”,要么评价“我国的态度如何如何”。这类题目,所用知识点无非是“国际关系决定因素”“外交政策决定因素”“当今世界主题”“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表现”“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联合国的宗旨与原则”“我国的外交政策及其基本点”……。

而且,只要是评“霸权主义”国家行为的,用上原理后一律可加上这样一系列帽子:他们干涉别国内政,侵犯别国主权,违背联合国宗旨与原则,破坏世界和平与发展,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凡是评价“我国的态度”的,用上原理后一律可加上这样一些词汇:我们决不干涉别国内政,决不侵犯别国主权,也决不允许别国侵犯我们的主权;我们遵守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努力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另一类是“经济合作式”,也就是“走出去”“引进来”之类的问题。这类问题,所用的知识点大多是这几个知识点的迁移:“对外开放必然性”“对外贸易意义”“经济全球化趋势”“入世的意义”“对外职能”……。当然也会用到“国际关系决定因素”“外交政策决定因素”“综合国力竞争实质”“外交政策基本点”……等。

最简明扼要的、用得最多的几句话是“为国家创设良好的国际环境、发展多边贸易与合作、维护国家利益、促进各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加强各国的交流与合作、维护国家的稳定、提高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作也贡献”

因此,只要我们学会提取公因式,合并同类项,学会异中求同,就会应对自如

《申论》答题诀窍(值得一看)

一、阅读材料

每读一段用铅笔在段尾概括段意或在段中划出本段要点,以便读完整篇材料回头看时,能快速对材料有整体把握。

二、归纳整理材料题(150字),有两种题型

(一)、概括主要内容

要概括出要点,表述有逻辑重心,重心最终要落实到我国政府的角度。

例如,2001年试题参考答案:

含PPA的药物被禁,成为全球热点,这缘起于……(材料中第一段)所作出的决定,各国态度不一,但都十分重视,相继采取了对策。我国政府立即采取措施停止使用,并由专家作出解释说明,帮助百姓解除疑虑。

(二)、概括主要问题

要抓住主要问题,次要问题一笔带过或不写。语言上要用判断性语气。格式上要先简要概括内容,然后说反映出的问题是什么。

例如,2000年试题参考答案:

这是一起因工厂超标导致居民健康受损的案例,此案因涉及各方面利益,一年多未能解决,反映了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提出了可持续发展不能损害百姓利益的问题。

三、解决问题的方案对策题(350字)

要弄清政府职能:协调、指导、调控、扶持。要强调依法办事并要落实。要注意行业部门运行机制规范合理性。对策以五条左右为宜。

例如,2000年试题参考答案:

第一,政府应依据环境保护法尽快制定实施细则,责成主管部门加大监督力度,对不合法的要限期整改。

第二,企业有特别严重问题的,对企业重新评估,发展好的扶持,不好的不予扶持。

第三,污染确实给居民带来危害的,要依法及时对厂长进行行政处理。

第四,政府协调各相关部门对环境污染进行综合治理,能搬的搬,不能搬的转产。

第五,加强环保执法力度,政府协调公安、司法、执法及环保等部门彻底落实。

第六,政府设立专门热线,对群众反馈有关问题及时解决。

例如,2002辽宁省题关于转变工作作风的参考答案:

第一,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各级党员干部心中牢固树立公仆意识,看政绩、找差距、我为百姓办实事。

第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从源头上减化工作程序,形成上下透明的行政渠道,杜绝无效检查评比。

第三,建立健全干部深入基层考察民情,反馈意见机制,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保证下基层时间,并定期总结汇报。

第四,建立干部岗位责任追究制度,对各级干部工作业绩定期考核,指标以群众满意为依据,对长期无实效无效率的干部坚决调离工作岗位。

第五,加强学习培训,提高干部科学行政能力和水平,用现代化办公手段把干部从繁琐中解放出来,培训出高素质、勤政务实的干部队伍。

四、近年出现的综合题型(500字)

归纳整理材料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案对策题混合在一起,常以报告、调查或情况反映的上行文公文形式出现,公文格式也占分数。

标题:(居中)关于解决……问题的报告

主送:(另起一行顶左格)XXX部门(或领导):

开头:(另起空两格)简要概述带有经验性、典型性工作内容和问题(相当于归纳整理材料题),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或提出如下建议):

正文:(另起空两格)第一、二、三……对策措施办法(相当于解决问题的方案对策题),大致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强思想意识和认识

2、加强硬件--科技含量

3、加强软件--科学管理

4、加强市民精神文明、法制教育

5、长远规划

结尾:(另起空两格)特此报告。

落款:(居中右)XXX部门或某负责人

(对上面)XXXX年X月X日

五、论文题(1200字)

标题:直接点出论点。

正文:以五段式为好

第一段提出问题:从材料出发,概述材料告诉我们什么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做,引出论点。(220字)

第二、三、四段分析解决问题:分别用首先、其次、第三引领每段,每段开头一句明确概括全段,三个段落从三个层面进行论证。论证方法多为举例子、引名人名言、对比、反证。举例和名言如平日积累少,可自编。(平均每段300字)

第五段结论:用由此可见或综上所述引领全段,强调观点是正确必要的,也可适当展望前景,如果这样将会怎样。(80字)

注意事项:

1、不要以第一人称“我”的口气写文章,忌出现“我认为”字样,要站在政府立场写。

2、第五段不要用“最后”来引领全段,不符合逻辑。

3、注意卷面的整洁,字迹工整正确,尽量少勾抹或插添。

4、要主题鲜明,态度严肃,语言明确,表述严谨。忌文采飞扬。

六、可能出现的内容

以下内容可到网上搜索下载: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及相关评述。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意见》及相关评述。

3、《行政许可法》及相关评述。

下载鼎力推荐中共十七大报告诞生记(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鼎力推荐中共十七大报告诞生记(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共十七大报告的新表述(推荐)

    中共十七大报告的新表述 [作者:钟君来源: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点击数:2052 更新时间:2007-11-6 十七大报告这些天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热点,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报告中出现了诸多......

    中共十七大报告权威表述(共5篇)

    中共十七大报告的新表述 1.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科学......

    中共十七大报告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论述

    中共十七大报告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论述 中共十七大报告的一大亮点是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论述。胡锦涛同志在十七报告中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

    十七大报告精神

    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咱老百姓解决看病难有盼头了。”在银川市第三人民医院附近的街道上,忙碌了半天的兴庆区环保局清洁工赵亮仁坐在台阶上短暂......

    十七大报告读后感

    学习十七大报告体会 专业 农业机械化工程 班级 四班 姓名 聂孟威 学号 1244005 学习十七大报告体会 在2007年10月15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

    《十七大报告》学习心得

    《十七大报告》学习心得 胡锦涛总书记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强调,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

    十七大报告学习心得

    学习十七大报告心得体会/r/n 王淑珍/r/n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胡锦涛同志的报告全面总结了我们党过去五年以及改......

    十七大报告心得体会

    十七大报告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使我深刻理解到报告中一些新观点、新思路、新思想和丰富内涵。从一大到十七大,我们党已经跨越了一个世纪,在征程的路上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