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是花园,有着鲜花的芬芳;家乡是森林,有着绿树的清凉;家乡是田野,有着收获的希望;家乡是雪景,有着冰晶的闪亮。
回忆过去,家家户户都为了不愁吃,小院里满是瓜果蔬菜。一年四季,只要能种点什么,小院里就会满满的,瞧去,各种颜色掺杂交错,杂乱无章。好拥挤、好杂乱的小院。现在,各家都不怎么种蔬菜了,而是种花。一年四季,鲜花不断。春天,月季、玫瑰等竞相开放。夏天花儿更加繁盛,五颜六色。秋天,本该百花凋零,菊花却傲骨怒放。冬天,瑞雪纷飞,梅花却在枝头绽放。一年四季,芬芳不断。香啊,花园般美丽的家乡。
再想以前,村里村外都光秃秃的,几乎没有树。到了夏天,在外边聊天的大人都顺着墙边坐,小孩们大都躲在屋里扇扇子。屋里像蒸笼,屋外像热锅。而现在,房前屋后,街道两旁,村里村外,都种上了绿化树,虽说不像森林那样茂密,但也绿树成荫。夏天,大人们在树下乘凉,小孩们在树下嬉戏。茂密的树叶,送来了阵阵清凉。爽啊,森林般清凉的家乡。
回首以往,田野里种满了庄稼,密密麻麻的,有玉米、水稻、花生等。那时人们的种植技术还不是很高,虽然辛勤努力了,但收获的却不十分理想。那用一滴滴汗水浇灌出的庄稼,好像有意跟人们作对似的。现在呢,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遍地都是绿色无公害作物,实现了机械化生产,省时又省力,农民的腰包越来越鼓,业余生活也丰富了。春天,水稻如碧绿的海洋,泛起阵阵波浪;秋天水稻垂下了头,大地一片金黄,真可谓是“春种满野皆碧绿,秋收遍地是黄金”。乐啊,田野般满是收获的家乡。
回首往事,垃圾拥有一片乐土——街道,任意呆在每个角落,有时还迎着风翩翩起舞,甚至在水里游泳,让人看了就想躲,真脏埃现在呢,垃圾都有了自己的归宿——垃圾场,街道整洁了,铺上了水泥路,成为了一个耀眼的亮点。净啊,冰晶般闪耀的家乡。
家乡在不断的变化。在我心中,家乡如妙龄少女,越变越好看,我从心眼里热爱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
安定区内官营中心小学五年级(1)班任佳星
我的家乡内官营,是一座美丽富庶的盆地式小镇,我家就坐落在镇子上一个小村庄里。我的爸爸、妈妈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乡人民世代靠种地为生。三十几年前,家乡人民几乎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生活,而如今,家乡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不信,请听我告诉你:
自改革的春风吹进家乡以来,家乡的面貌就开始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前,人们穿的衣服都是自己家里做的,只要保暖就行了,穿烂了打上补丁继续穿。孩子多的家庭,往往是一件衣服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而现在,人们的穿着却五花八门、各具特色,买衣服时都去品牌服装专卖店。阿姨、姑娘们更是时尚、讲究,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她们用的化妆品档次由几元、几十元上升到几百元,甚至是几千元。阿姨们还定期去美容店做皮肤护理。人们在饮食上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善,以前的粗茶淡饭,只求吃饱了就行,而现在人们不但吃饱了,而且吃得时尚、吃得健康,还要讲究营养搭配。每逢节假日,亲朋好友们就聚到一起,在酒店包一桌酒席美餐一顿,然后去KTV乐呵乐呵!
家乡以前的土屋如今都变成了窗明几净的砖瓦房,甚至是小洋楼,家家户户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大多家庭买了农用三轮车、小轿车、大卡车。以前坑坑洼洼,雨雪天泥泞不堪的石子小路如今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公路两旁的太阳能路灯像站岗的哨兵一样守卫着家乡。以前从未见过的双桥、半挂,到蔬菜成熟的季节也络绎不绝地穿梭在我们内官营镇的大街小巷。
近几年,由于家乡经济的飞速发展,家乡人民不再种小麦,胡麻等低产量的农作物,而种的是享誉全国各地的绿甘蓝“包包菜”和致富豆“马铃薯”。它们使家乡人民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巨变。现在,家乡人民的人均纯收入均由以前的几百元增加到了一万五千元,甚至两三万。在广阔的内官营镇上,一幢幢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一样拔地而起,名目繁多的商店、大型超市一个个都开起了张,里面的商品更是琳琅满目,不计其数,让人眼花缭乱!酒店、卡厅随处可见。每到逢集,整个宽阔的街道,行人摩肩接踵,车辆水泄不通。家乡人民也都步入了高科技信息时代,小孩子比大人知道的多,因为他们学会了用电脑来查阅知识、上网聊天、玩游戏。
最近,国家又开始向学校的学生提供营养补助餐,每人每天三元,学生们还享受着九年义务教育和“两免一补”的好政策,校园里的娱乐健身器材丰富多样、应有尽有,学校还设立了许的兴趣班。在距离内官营镇向南大约六、七公里的地方,正在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引洮工程,就连老外也被吸引到这项伟大的工程中来,18公里长的隧道已经全面竣工,那雄伟壮观的工程必将成为家乡的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朋友!再过若干年,我的家乡内官营会更加的灿烂辉煌!不信,请你到时候一定要来我的家乡做客,感受感受我们美丽的内
官营!到那时你肯定会不由自主地翘起大拇指!
指导教师:李红丽
【点评】:习作中,首先,小作者没有对家乡四季的景色作具体生动的描述,从而对家乡进行赞美,而是抓住改革开放三十年多来,家乡人民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巨大变化来赞美家乡,用铁的事实证实了改革开放这一伟大举措给家乡人民,乃至全中国带来的可喜巨变。小作者以小见大、以点带面,讴歌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好。其次,小作者采用了“今昔对比”的写法,突出地表现了“变之美”。最后,小作者还以与第二人称交流的方式叙写,增强了与读者的亲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