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活动反思

2022-11-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教学活动反思》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活动反思》。

教学活动反思

教学活动反思1

在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中,为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培养乐于探索、善于合作的精神,教师常常会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组织幼儿自主探究的环节。因为,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促进同伴间的交流,让幼儿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相互协作的方法,还可以学会倾听、学会借鉴同伴的经验、学会取长补短,从而自主地建构知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不是任何教学内容都适宜采用合作的方式的,教师在采用合作的方式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结合一个大班科学案例来谈谈我的感受与体会。

一、活动背景

“看一看,分一分”是一个大班的科学活动,教师要求幼儿两人合作,将蓝色的刺球、蓝色的正方体积塑、蓝色的小长条积木、白色乒乓球、白色小塑料调羹、红色扭扭棒、红色塑料瓶盖、红酒瓶塞、回形针、铁垫片、玻璃弹珠、玻璃骰子、小铁球等14种操作材料按照颜色、形状或其他特征进行分类。

二、观察记录

在活动中,我的任务是观察一名叫豆豆的男孩子。当我顺着配班教师手指的方向寻找我的“目标”时,我看到了一个长得虎头虎脑的小男孩。这时,他也正抬头看着我。就在我俩眼神交汇的一刹那,他慌乱地转移了视线,望向了别处。看来,他是个容易害羞的孩子! 在教师介绍完操作要求之后,孩子们很快就进入操作阶段。只见,和豆豆合作的那个小伙伴几乎包揽了所有的操作任务,豆豆几次伸手想参与,都被他拒绝了。无奈之下,豆豆只好乖乖当起了观众。当看到小伙伴将蓝色刺球、白色乒乓球和红色瓶盖放在一起时,豆豆皱起眉思索片刻,同时抬眼瞟了同伴一眼,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最终忍不住小声地说:“这个球不能和乒乓球放在一起,它的身上有剌呢!”小伙伴听了他的话,不假思索地说:“可以的,它们都是圆的!”同伴这么一说,豆豆低下了头,身体向后靠了靠便不再说话了。不一会儿,盘中的材料就剩下两样了:一个透明的有机玻璃圆柱体,一个白色塑料勺子。小伙伴一边挠头一边自言自语道:“这两个没有地方放了。”看到同伴遇到了困难,豆豆身体向前靠了靠,指着有机玻璃圆柱体说:“这个应该和那个骰子放在一起。”小伙伴立刻打断他的话:“不可以的,骰子上面有彩色的点子,不能和它放在一起。”看到自己的想法又一次被同伴否定,豆豆再次选择了沉默。 看着这个胆小害羞的男孩一次次鼓起勇气表达着自己的想法,又一次次被同伴无情地否定的情形,我忍不住介人了:“豆豆,你能不能告诉我们,为什么骰子和圆柱可以放在一起呢?”豆豆面对我鼓励的眼神,用极其微弱的声音回答道:“嗯,它们都是透明的!”小伙伴不耐烦地辩解道:“可是骰子上有点子,圆柱上没有点子啊!”“因为骰子上有蓝色的圆点,所以你把它和蓝色积木放在了一起,你觉得这点它们是相同的,对吗?”小伙伴听了我的话点了点头。我接着又问:“这个圆柱和骰子是不是都是透明的?”“是啊!”“既然它们都是透明的,是不是也可以放在一起呢?”听我这么一说,小伙伴似乎恍然大悟:“噢,只要有一点相同就能放在一起啊!”于是,顺手将这两样材料放在了一起,随后又自顾自地摆弄起材料来……

三、我的思考

眼前的场景不禁让我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科学活动强调让幼儿亲历探究的过程,鼓励同伴间的合作与交流,是为了借助这样的形式让他们在操作中建构属于自己的科学经验,让他们在与同伴合作、交流中相互启发,补充和完善自己的经验。但是,是不是所有科学活动中的操作环节都适宜采用同伴合作的形式呢?就这个活动而言,我的看法是否定的。

首先,合作的方式不利于呈现每位幼儿分类的方法。 该活动的要求是按照颜色、形状或其他特征给一组材料分类。由于材料比较丰富,而且每个幼儿对材料特征的捕捉都带有个人的色彩,存在较大差异,他们势必会在合作过程中产生分歧,造成一部分幼儿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摆弄材料、划分分类的标准。 其次,合作的方式不利于性格内向的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 幼儿只有通过亲手摆弄材料,才能更加明确材料的不同特征。但由于采用了合作的方式,使得每个幼儿无法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操作,如果合作的伙伴个性很强,那弱势的一方就很难有按自己意愿摆弄材料进行分类的机会,这对于他们建构分类的经验是不利的。因此,教师应慎选合作的方式,在适宜合作、有分工合作可能的前提下安排合作的机会,真正实现合作的意义和价值。 那么,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我们该如何确立合作的形式,才既有利于幼儿获得经验,又能充分发挥合作的价值呢?

第一,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作的方式。 教师在选择幼儿操作的方式时,不要为了追求合作的形式而忽略合作的作用与价值,而应充分考虑形式是否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及教学目标的实现,并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宜的操作方式。 例如,在大班科学活动“看谁跳得高“中,由于需要对比出5种球的弹跳高度,因此一名幼儿独立操作便无法完成,它必须通过幼儿间的分工合作才能观察清楚,最终获得答案。像这样的教学内容,教师就应该选择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让幼儿完成操作。幼儿可以在小组合作中获得观察、比较的方法,以及同伴间相互协助完成任务的经验。

第二,根据性格差异安排合作的伙伴。 幼儿园里像豆豆这样性格的幼儿有不少,他们大都内向,不敢表达内心的想法,在合作过程中常常处于被动的地位。因此,教师在安排幼儿的座位时,可以将这样性格的幼儿安排在性格随和、不强势的同伴身边,为他们的平等交流与合作创造有利条件。除此之外,教师还要特别关注这些幼儿在合作过程中的表现,鼓励他们积极、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可以让他们先介绍想法,再请同伴介绍方法,借助这样的方式促进他们思考与表达,从而获得发展。 我想,只要教师不追求教学形式上的潮流,一切从实际效果出发,将眼光放在每个幼儿身上,关注他们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捕捉他们的需求并加以引导,就一定能够激发幼儿对学习科学的兴趣,促进他们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

教学活动反思2

秋天是一个万物生长成熟的季节,也是一个多彩的季节。到处瓜果飘香,树叶飘飞,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强烈,好想去发现和探索。我们班的主题是随着季节、气候等实际情况而定的。在进行语言活动《落叶》前,我利用户外散步的时候,引导孩子们俩观察树叶和落叶的区别,也可以请幼儿在看看、摸摸、闻闻等利用多种感官来感知落叶的特征。并请幼儿来说一说,落叶像什么?扩散尝试一下幼儿的思维,为完成目标3,尝试仿编做准备。

基于对大班散文诗《落叶》的了解和本班孩子的时期情况,我把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定位为:1.知道落叶是秋天典型的季节特征。2.欣赏散文诗,感受散文诗描写了秋天落叶飘飘的优美意境,想像落叶与小动物之间和谐共处的温馨画面。3.尝试根据散文诗的结构进行仿编。这首散文诗描绘的意境很美,虽然三问四比较短小,但充满着趣味性。而且每一句之间的句式很差不多,孩子们在边看P PT中的图片,边听老师讲述和提问。孩子们在老师的图片和句式中有所了解,也为孩子提供了一个想说、要说、敢说这样一个良好的语言氛围。为今后发展幼儿的与语言表达能力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在活动的流程中,设计的环节都是层层递进的方式,一步步引导幼儿欣赏和理解散文诗。我边出示图片边请幼儿猜测树叶落在哪里?接着在请幼儿猜想碰到了谁?把它当成什么?让孩子在图片中找出答案,并能用好听的语句大胆描述。了解了散文诗的句式后再请幼儿尝试仿编,大班的孩子他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想想仿编出了树叶落在草地上,小青虫爬过来,躺在下面,把它当做被子。树叶落在山坡上,小鸟飞过来,带回鸟窝,把它当成帽子。在仿编前,我请幼儿回忆了一下,大自然中有哪些常见的小动物?落叶还可以当成什么?这样的提问可以帮助梳理生活经验。孩子们一边仿编,教师用简笔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可以让幼儿学念。在活动中也存在了一些问题,比如说可以按照能力的强弱来进行仿编。如能力弱的孩子可以出示简单的画面,帮助幼儿仿编。能力强的孩子自己仿编,这样对每个孩子都有收获。

教学活动反思3

导语:鲜艳的花朵往往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小朋友自己动手做出各种各样的花朵,贴在幼儿园的墙上,一起来迎接六一儿童节的到来,通过本次幼儿园的手工制作教案加强了孩子们的创作精神,练习了孩子们的动手实践技能!

一、活动目标:

1、根据已有的经验,大胆想象启发,把制作出的花组合装饰,制成花环,花篮等。

2、引导利用彩泥,橡皮泥及各种辅助材料。塑造各种花。

二、活动准备:

1、各种花的图片,鲜花实物

2、(各种颜色的)彩泥、橡皮泥、塑料刀、牙签,剪刀。

3、玻璃瓶、双面胶、各种色纸,自制花篮。

三、活动过程:

1。材料导入:

A。出示制作所需的材料。

师:瞧!今天我们教师里来了这么多五颜六色的彩泥朋友!

B。欣赏完整的作品范例:

师:这些漂亮的花都是经过别的小朋友动脑筋和好朋友一起合作完成的很美丽吧!看看都是些什么花?你会用彩泥做些什么花那?

2。幼儿自主操作,教师指导帮助:

师:让我们找到好朋友一起合作来设计好看的泥塑花吧!

a。引导幼儿自己设计花瓣的形状,并利用花边剪刀、牙签、色纸等使花朵更立体,更漂亮

b。引导幼儿自主创新。选择材料制作不一样花型的花朵。

c。发挥同伴合作协商的精神。

四。欣赏评析:

师:我们来欣赏已作好的作品,注意哦!有个小任务,就是找出你自己最喜欢的花,要说出喜欢它的原因。(集体欣赏,引导幼儿自评互评。)师:我们来举手投票选出最喜欢的花吧!

总结:小宝宝们的想象力是我们所估量不到的,瞧,小朋友们捏的花朵多逼真啊,就像是从墙上生长出来的一样,成为了教室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六一儿童节带来了更多的色彩!

教学活动反思4

这次教学活动选自语言《小熊请客》。教学时,发现内容虽然有些简单,但孩子通过观看课件的形式,兴趣还是挺高的,在教学活动中,我先设计故事情景,同时用角色语言进行配音。然后让幼儿学习故事里小动物的礼貌、礼仪,培养孩子从小养成讲礼貌的好习惯。

在教学中,老师首先应该明确:准备教具材料目的是让幼儿观察画面, 根据画面所传达的信息来学故事,那么幼儿在听、看故事时应该在符合故事大意的基础上,来理解礼貌的好处。至于故事内容通过课件就可以了解。如何让孩子学会懂礼貌呢?这就需要老师适时引导、鼓励孩子能够自己说。

这个故事比较简单,很多重复的话,幼儿一学就会。应该让宝宝以角色的形式,把故事中的礼貌用语表演出来,这样就达到了教学目的。在做这些活动时,教师可以先选出几个胆大的孩子来模仿,当众教给他们如何表现更好些!托班孩子小,在选择角色时需要老师及时的指导,比如:有喜欢熊猫的都站起来学熊猫,然后让他们模仿小熊的语气去说话等。在我的教学准备中,事先安排了让幼儿动手操作,去给好朋友送食物,但由于我的紧张、疏忽造成了遗漏。

总的来说,十几分钟的课,既要突出重点又能充分发挥孩子积极主动性,是有些难度的,所以对教学活动中对教材和教学对象要掌握好,重难点和孩子的认知能力要做到心中有数。

教学活动反思5

现在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一个家庭基本上只有一个孩子,四个老人两个家长,一家六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养尊处优已经习以为常了,一个个都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说不得,打不得。家长们对孩子是这样捧在手里怕飞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有人说:勤母出懒女,惰师出勤徒。乍一听这句话有些好笑,但细细思考却也是不无道理。现在的孩子不够勤快,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父母太“勤快”了。比如孩子吃饭比较慢,父母在旁边干着急,求爷爷告奶奶,夸张一点的为了喂孩子吃几口饭从家门口一路追到几里外,这也是我们经常看到的一个场景。于是,时间一长,孩子每次吃饭就形成了习惯——慢慢吃,吃饭是游戏!孩子学穿衣服裤子,刚挣扎了几下,父母一心疼,穿什么呀!我来帮你,我来帮你!一来二去,孩子到头来也学不会穿衣服裤子,因此孩子的自理能力教育就这样给落下了。为了从小培养孩子在家庭中所缺少的自理能力教育,一课《系扣子》在我们班开展了《系扣子》的教学,以下是我通过这次活动的几点反思:在活动目标上,我制定了三点:

1、了解系扣子的要领,学习系扣子方法。

2、激发幼儿自己系扣子的愿望,培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3、通过活动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生活能力,让幼儿真正实现“学会生活”、“学会生存”,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地发展。

在活动过程中,我发现了几点优缺点:首先我先利用观看动画片激发幼儿兴趣,让小企鹅老师表演来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认识我们要像小企鹅老师一样,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这样才是好孩子。并在小结时表扬小企鹅老师使幼儿们产生一种共呜,我也要做好孩子。其次我之后请小企鹅老师来带领大家学习《系扣子》儿歌并有动作表演更加激发了幼儿们的学习兴趣,最后在表演示范和指导后,就让幼儿们去自己动手操作,自己系扣子,虽然有些孩子做的有点困难,但在老师的帮助下也做得很好,增强了幼儿们的信心,产生“我也会系扣子,我也是好孩子了”的心理,但是我觉得在实际操作中,不止是系扣子,也可以适当的多延伸一些,鼓励幼儿回家与家长玩亲子游戏“我教妈妈系扣子”。区域活动时,引导幼儿在“娃娃家”帮娃娃系扣子。在日常生活中,启发幼儿互相帮助系扣子。再比如帮助父母做一些家务等,这样不仅可以得到一个经验的提升,也可以增加难度,孩子会更加的感兴趣。

教学活动反思6

活动目标

1、感知浸染画色彩和图案的美,大胆感受和表现美。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2、能主动探索、学习浸染的基本方法,表现美丽的花手巾。

3、养成良好的操作和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活动目标,结合幼儿实际情况,我把教学重点放在“探索学习浸染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放在“探索多种的浸染的方法,浸染出不同图案的手绢。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各种颜色的水彩水和宣纸、示范画、手绢、调色盘等。

经验准备:有对角对边折纸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

在导入环节里,老师通过客人喜羊羊带来的魔术袋激趣,引吸幼儿注意,引入对浸染画的观 察。

二、观察浸染画,欣赏漂亮手巾绢

在这一环节中,老师通过游戏变魔术的方式出示示范画,然后进行色和

图的观察,发现手绢的美。同时通过激趣,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三、师幼共同探索浸染方法

1、在这个环节里,幼儿利用老师准备的材料,通过自主探索活动发现浸染手帕的方法,并通过交流获得基本经验,最后在老师的总结中获得基本方法。

2、探求更多浸染角度

这里老师通过情境提问,激励幼儿再次探索,讲述示范更多方法,获得更深层次的经验,获得更多的方法,突破难点。

3、让幼儿感知今天用的方法叫浸染。

四、幼儿浸染。

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先交代作画要求,再巡回指导幼儿动手浸染。幼儿主要通过已有经验,再次进行创作,老师通过适当的要求指导幼儿的活动,并进行个别指导,照顾不同层次的幼儿发展:①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学习折纸和浸染方法。②鼓励能力强的幼儿运用创造性折法和

选择不同颜色进行浸染,注意色彩的搭配。

五、展示欣赏

通过展示活动,欣赏幼儿作品,评价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幼儿获得成功体验和美的感受。

六、延伸活动

把材料放到区域活动中,让有兴趣的孩子有空再尝试。

教学反思

教学要贴近生活,来源于生活,手绢是孩子们生活中很熟悉一样东西,经常用来做游戏,所以我选择了一个和手帕有关的活动内容,孩子们真的是非常喜欢和高兴。

我原来设计的教案引入比较老套,没有什么吸引力,同事们给了我很多的帮助。经过了多次的修改,最后以变魔术的形式引入,通过孩子们喜欢的小动物和变魔术的形式引入活动,形式新颖,较好地激发幼儿兴趣。并通过变魔术的形式出示示范画,白纸进,花纸出,让孩子们感到特别神奇,并将示范画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幼儿的面前,从多角度地感受美、发现美,激发幼儿表现美,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前期的情绪调动,幼儿在探索活动中很积极,很认真,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自由创造发挥,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想到的方法也很多,手绢的图案各种各样,色彩搭配鲜艳,整体效果非常的美,并乐于把自己的方法拿出与大家分享,相互借鉴学习,每个孩子浸染的方法都不只一种孩子们很有成就感,非常高兴。孩子在整个活动中参与都很积极,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操作习惯也比较好。虽然活动时时间有点超时,不过孩子们的兴趣却一丝未减。

教学活动反思7

本节课主要是想让孩子利用纸袋的特点来制作玩偶,为了引起幼儿兴趣,我制作了小猫、小狮子、小奶牛三个十分精致的玩偶来引导幼儿,并拿出其他形式的布袋玩偶来开拓幼儿视野,激发幼儿想象力,幼儿的活动积极性很高。

但是在活动中,我却发现,虽然教师一直引导孩子做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孩子的创作积极性很高,而且也基本可以独立完成自己的作品,但是做出的成品却千篇一律,都是老师以前教过的小兔子、小猫、小熊。我心中有一点失落,原来孩子对于小动物的具体形象还是很陌生的,在以后工作中,仍然要加强对孩子创造力的培养,同时也要引导孩子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点滴,并在实践活动中加强绘画基础。

另外,在今后的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孩子注意力,组织课堂时,尤其是环节之间,应使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身上后再进行,这样更加有利于活动秩序的组织和环节的进行。

教具准备十分精美,但是应再更多的体现一些废旧材料的再利用,可以吧废旧材料加入到孩子的制作准备材料当中,孩子在创作中使用,间接使孩子养成“变废为宝”的好习惯。最后在课堂结束时,应提醒孩子收拾好自己的物品,使孩子养成干净整洁的好习惯。

教学活动反思8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反思。综合实践课的特点是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自主性。综合活动实践课不是老师教给学生知识,而是从动手实践中增长知识。

本学期,我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得到很多启发。

一、真正实现小组合作、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合作伙伴组成合作小组,并让他们在小组内选择最想研究的子课题,在小组成员分配工作时,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在小组里承担的任务,给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了空间,这样做,使每个小组成员之间有了惺惺相惜的感觉,团队精神大大增强,为活动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活动中让学生自己甑别,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给学生较多的选择余地,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做到有所感受,有所发现,教学反思《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反思》。并引导他们在完成份内工作的前提下也去帮助别人、协助别人开展调查研究,使学生在活动中不再是坐享其成,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也逐步学会评价,学会求同,学会补充,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可谓“收获尽在过程中。”

二、注重探究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的能力。

在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的出发点是让学生走进生活、切实地进行调查研究,培养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孩子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求助、与别人的讨论等把问题解决,这样的探究对孩子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这一次实践活动孩子们确实在实践能力上有所突破。

我欣喜的看到,孩子们在研究中变得胆子大了,勇气足了,善于思考了,学会了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三、改变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让我明白了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不一味的惦记着“给”学生什么,而关注能为学生“做”什么,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性就是生成性。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学生的认识与体验也不断地加深,在评价时并不要求学生调查成果有多具体,而是以学生调查的热情高低、合作的是否默契、参与人数的多寡为评价依据。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基础;不断尝试,全面提高自己的“指导”艺术;不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成熟起来。

教学活动反思9

秋天来了,秋天来了,秋天在哪里?苹果成熟了,小声的说:“秋天在这里!”菊花开了,快乐的说:“秋天在这里!”稻子点点头,高兴的说:“秋天在这里!”

这个时候,我牵着孩子们的小手,一起去散步,走进秋天的怀抱,聆听秋天的声音,感受秋天的气息。在我引导孩子们去发现自然界的这些变化的时候,孩子们都觉得秋天很神奇,都迫不及待的问我:“秋天为什么会如此的神奇?秋天还有怎样的秘密?”我神秘的笑了笑,不给他们答案。我想让他们自己去发现。

当我带领着孩子们来到大树下,一看,哇!只见一片片金黄的树叶随着秋风轻轻的飘落下来。孩子们的眼里满是惊喜,情不自禁地做着叶子飘落下来的动作。孩子们捡起那些漂亮的叶子,都说要藏起来,并开心地讨论着保存好的方法。于是孩子们开始了吹画——美丽的树林。我为孩子们准备了黄色、红色、巧克力色等颜料,为了让每个孩子都充分体验吹画的乐趣和掌握吹画的技法,我采用了分组的形式。孩子们吹的时候,都发现了用力吹这个画很快就吹好了,不用力反而吹的慢。最后孩子们为树林添画上了丰收的果实。每个孩子都用心地将秋天留下来,都在为美丽的秋天惊呼。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既留下了秋天又学会了一种新的绘画方式。可有的孩子说我们捡的叶子都不好了,怎么办呢?孩子们讨论起来,最后决定把树叶画下来。首先将树叶浸在颜料里,再拿出来,印在纸上。一张清晰可见的树叶印在了纸上,孩子们都欢呼起来。孩子们对秋天有了更深的认识,越加喜欢秋天了。

秋天的天气变幻无常,我请幼儿观察天气的变化,天天注意天气预报,报告天气的气温,我就将他们纪录下来,再请幼儿数一数这个星期晴天、阴天、多云、下雨各有几天?预测一下明天天气是怎样的,想一想根据气候的变化自己该穿什么衣服?从中让孩子们不断了解天气的`变化,学会观察的技能,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为了让幼儿了解秋天的蔬菜,我请家长带幼儿到农贸市场上去看一看,认一认。回园后请幼儿说一说:秋天有哪些蔬菜?你喜欢吃什么蔬菜?你知道蔬菜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好处?孩子们都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趁此机会,我教育幼儿:小朋友多吃蔬菜,才能长的健康!少生病!同时也告诉幼儿蔬菜里有很多的营养,都是我们人体所需要的。孩子们听了,都直点头,都说以后要多吃蔬菜。

在这一系列活动中,不仅会让孩子发现秋天的秘密,还培养了幼儿的绘画技能、观察能力,更让幼儿明白了多吃蔬菜的好处,同时培养了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在秋天里,让孩子们尽情的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去发现、去探索大自然的无穷无尽的奥秘吧!

教学活动反思10

游戏棋是我班孩子近期非常热忠的一项游戏活动,现在我班孩子的游戏棋水平已经成长到了一个很高水平的阶段,最重要的是他们热爱玩游戏棋。而今天我组织的数学课正好和游戏棋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路线图。完成了本次活动,我认为成功之处有如下两点:

1.在认真分析了教案后,我对本活动作了一些调整,考虑到我班孩子的实际情况:要想照顾到每位孩子,而且时间可能会不够。而且还因为原教案中集体活动部分的教学似乎思路不是太清晰,反而容易使幼儿混淆。所以我直接了当地将幼儿操作活动提到了最前面的导入和开始部分,就针对幼儿操作卡上的题目组织教学。

2.实施本活动时能条理清晰、针对性强。例如开始部分在交代要求时我问孩子们:“你们知道玩游戏棋需要什么?”他们有玩游戏棋的经验,当然回答地出:“需要起点、终点、棋子和棋谱。”我把重点定位在棋谱上,棋谱就是今天我们要重点掌握的“线路图”,为了使孩子们更清楚地了解线路图的走向,我在黑板上画出了“←、→、↓、↑”四个不同方向的箭头,并告诉他们这些箭头就是路标,每走一步都要根据它的路标来走,才能从起点一直走到终点。

本次活动主要让幼儿操作的题目是三只小兔(黑兔、白兔、红兔)是起点,让幼儿根据提供的线路图分别找到它们最喜欢的食物(蘑菇、萝卜、青菜),而每一步都有它的方向,我重点提示幼儿一定要一步一步根据路线图来走。教学思路清晰、要求交代具体明确后,幼儿实施起来确实又快又准确。

在批改作业时,我发现了一些问题,还是有少数一部分幼儿没有掌握这个方法,很明显没有弄懂。我仔细观察了一下,这些没有弄懂的孩子就是平时不喜欢玩游戏棋的,别人玩的时候他们就看书或者玩别的。但今天他们没有弄懂我想应该是我的责任,我应该针对这部分孩子再组织一次教学,语速可以放慢些,或者还可以示范走一次小黑兔的路线,这样一来,他们一定会都弄明白的。可是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这么去做,这是我这次教学课的一大遗憾。

教学活动反思11

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努力使自己成为良好氛围的营造者、有效探讨的引导者、个性发展的支持者、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1、良好氛围的营造者

安全、愉快、宽松的外部氛围是建构积极有效互动的基本前提。如果幼儿不想、不能、不敢参与活动,与教师自由、愉快的交往,那么任何正面的教育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我们教师就应成为良好氛围的营造者。在活动中,运用游戏“猜猜猜”激发幼儿的参与欲望,又用生活情景再现,个体、小组、集体的问题讨论等形式引发幼儿学习热情,最后用我们来做“保健操”进一步强化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有效探讨的引导者

“支架学习”理论提倡:幼儿主体性的建构和发展需要教师的帮助,幼儿是以自身主动的学来积极建构自己这一建筑物。而教师的“教”则是建筑物不可缺少的“支架”。在本教学中,我是以“引”的方式带领幼儿完成探讨过程的。首先通过问题:“如果小虫飞进了你的耳朵,你会怎么办?”“玲玲可能会用什么办法取出积木?”再为后面“你觉得哪种方法是安全的?”获取安全的处理方法做了有效的铺垫。在隐性的引导中,使幼儿积极、主动进行探讨,体验学习的快乐。

3、个性发展的支持者

《纲要》中指出:“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在本次活动中,我抛出了问题:“你觉得哪种方法是安全的?”后,幼儿马上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当然有的意见是正确的,有的意见存在一定危险性。这时我没有马上否定幼儿的意见,而是鼓励其他幼儿大胆发表不同的看法,并说出自己的理由,最后加以梳理总结。在这里,我的观点是,倾听不同幼儿的声音,支持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

4、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在“沙子掉眼睛里了”的事件处理中,我与幼儿一起参与判断、辩论,充分感受师幼关系的平等和谐,也让幼儿在帮助、教导教师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幼儿探讨“哪种方法是安全的?”过程中,我们都发现有个别幼儿说理(如:医生是有丰富经验的、是专门给病人看病的……)比教师考虑的更全面,很值得我们去学习。确实,师幼互动是双向建构的过程,不仅幼儿在其中得到积极的影响和发展,教师也同样从中汲取经验与成长的养分,并在反思中逐步提高自己,达到自身主体的不断发展和提高,这正是我们每个教育者所期望的。

教学活动反思12

大班下学期音乐《柳树姑娘》是一首活泼轻快、优美动听的三拍子歌曲。作品以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风吹来,柳枝甩进池塘轻歌曼舞的这一景象,向人们展现一幅春意盎然的美丽图画。歌曲延续了幼儿对柳树的兴趣,用歌声来表达对柳树的喜好。结合已有经验,幼儿对柳树有了很深的感触,再进行歌曲的教学,幼儿就会有了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纲要为指导,在环节设置上,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把握:

1、紧紧围绕目标大胆创新。

在活动中,我大胆地把难点“掌握附点音符”放在第一环节,利用师生互动接唱的形式,既拉近了我和孩子们之间的距离,集中了孩子注意力。同时也让孩子们很轻松地掌握了附点音符,为下面感受、学唱埋下伏笔。在学唱歌曲时,我一改传统逐句教唱的形式,利用新颖的图谱,在看一看、说一说、听一听、唱一唱、拍一拍中反复感受诗意般的歌曲内容及旋律,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的参与者,这正符合了纲要中“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的目标及“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效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的指导精神。

2、转变理念,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你最喜欢哪一句?谁愿意来告诉大家?”“谁愿意来说一说”,对于孩子回答不否定,给他们创造一个宽松的氛围,让孩子充分发挥想象,畅所欲言,这正符合了纲要中“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3、注重面向全体,照顾个体差异。

比如在角色表演这一环节“我是柳树妈妈,谁愿意来当我的宝宝?”对孩子不做强制要求,照顾到个别性格内向的孩子。“请你为我们伴奏,你还有更重要的任务”,让孩子感觉到自己也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总之,我要求自己力争把纲要理念转化为实践,我知道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继续努力!

教学活动反思13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思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尤其强烈。”《数学课程标准》关注对学生数学探索能力的培养,认为数学学习不只是概念、法则、公式的掌握和熟练过程,更应该成为学生探索和思考的过程。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内心产生一种探究的欲望,自觉地、主动地探索问题,获取新知。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具体的做法。

1、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先“设疑”,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且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确定思维的方式,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学“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们可以设计一场别开生面的师生对抗赛。由学生任意报一些数,看谁能最快地说出它们能不能被2整除。尽管学生算得不慢,可老师更是脱口而出,学生在惊讶之余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老师如此神速,这里面肯定有奥秘?”使得学生带着渴求的心理去探求其中的规律。对于问题情境中所隐含的“问题”,教师不是简单地直接给出问题,而是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己去发现、去提出。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更贴近学生自己的思维实践,更能引发其探究。

2、《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活动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着观察、实践、模拟、推断等探索性和挑战性活动。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中去。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出示例题13-5=?后,我没有按例题提供的算法直接讲解,而是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积极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结果发现了多种算法。(1)用小棒摆,先摆13根小棒,拿去5根小棒,得出13-5=8;(2)把13分成10+3,10-5=5,5+3=8;(3)把5分成3和2,13-3=10,10-2=8;(4)想5+=13,答案是8。这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不仅大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自主探究都有所发现、创造,都有活动探索的体验,增强了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索精神。

3、合作交流是指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或班级集体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互相讨论分析,质疑问难,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控教学策略以引导学生更好、更深入地进行探究,同时还要使学生学会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监控和调节,特别是学会对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方法做适当的评价。例如,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时,首先复习长方形的特点;通过图形演示,明确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出示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让学生讨论怎样求它的周长,学生分组探究,探索出三种解决问题的方法:(1)按常规方法列出5+3+5+3=16(厘米);(2)由对边相等的特征,列出5×2+3×2=16(厘米);(3)把长方形的四条边分成相等的两组,列出(5+3)×2=16(厘米)的算式。学生又在教师的引导下继续思考探究:哪种方法最简便?通过比较、评价,将探究活动推向了较深层面。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地位得到尊重,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机会,在讨论中享有充分的发言权,并能通过倾听他人意见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将思维引向深入。这样一来,通过讨论使学生在更深层次上认识了所学内容,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调控能力、评价信息的能力和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能力都有积极的意义。

4、《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在强调学生解决问题的一个探索过程,让学生在探索中将实际问题用数学关系表示出来,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设计思考题,并鼓励学生在课外、在生活中发现、关注数学问题,主动地探究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最佳途径。例如,“六一”儿童节,同学们到公园去玩,公园的娱乐活动可多了!开火车2元/次,划船3元/次,坐飞机4元/次,碰碰车5元/次,骑马6元/次。如果给你20元钱,你打算怎么玩?由于学生本身的个性和每个学生的现实背景及思维方式的不同,会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他们有的独立思考,有的合作探究,得出了多种不同的答案。

1、五种项目都完,各玩一次,正好用玩20元钱。

2、玩其中的四个项目各一次,就可以有剩钱,另做打算。如,开火车(2元)+划船(3元)+坐飞机(4元)+碰碰车(5元)=14元,剩6元。

3、玩其中一种自己最喜欢的项目,多玩几遍,玩过瘾。如,单玩骑马:20÷6=3…2(元)。

4、玩两种或三种自己喜欢的项目,就更开心了,玩的方法也就更多了。如,开火车2次,划船3次,玩坐飞机1次:2×2+3×3+4=17(元),还剩3元。

这样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紧密相连,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探索,有效地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延伸到课外生活中去,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性,让学生在知识“消费”的过程中进行创新;同时,这种开放性的问题还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挥,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有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也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

总之,自主探究旨在将学习更多地看做独立获得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掌握探索、思考的方法,这种学习过程是有意义的学习过程,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因此,学生的探究活动应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教学时,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放手让学生去做,使学生学会在复杂的环境中运用探究科学的态度去认识、发现、创造,以适应未来终生学习的需要,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教学活动反思14

新课标要求当代教师敢于创新。勇于挑战自我,教师应该是引导者,以学生为主体,然而有时我觉得自己就过于依赖。我想,很多教师和我一样。教师进入教室就如同进入车间,严格按的程序组织教学。课堂提问时,教师循循善诱,极力把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轨迹”,遇到启而不发的学生,或语重心长的教诲一番,或弃置一旁,请出“高手”代替回答了事,以保证课堂教学进程顺畅,教学任务按时完成。

从表面上看,我们能够完成教学任务,实际上他完成的只是写在上的任务。其中,还有很多学生不能回答问题或未能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没能真正帮助学生达到各自目标。

这种教学方式以为本,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教师应相信学生的潜能存在,让其在自己选择的学习方式中得到发展。

教学活动反思15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让学生进行生动地创造。”在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时,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阅读需求,在尊重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我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作了一些尝试,下面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有一篇童话故事《这儿真好》。课文通过讲述了一只小熊找朋友的故事,让每个学生领悟到找朋友和种树之间的联系,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知道要爱护周围的一草一木,作一个环保小卫士。

针对小学生特点,如果只是让孩子读课文,未必能对课文有什么深刻的体会,于是我在教学中准备了许多的材料,有画有荒岛背景的画、有各种图片素材(如:小熊、各种小动物、树木等),同时也让学生自己准备了许多的素材,等上课时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和改造书上的荒岛。

上课时,当讲解完书上的内容,每个小朋友大概都能想象出来小岛的美丽景色之后,我提出要求:“请小朋友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背景画,每个同学都自己进行设计,动手来改造荒岛。老师这儿也有一些材料,如果有你需要的,就可以到这儿拿,把它贴在你的小岛上。如果你还想到什么新的东西,也可以用水彩笔画在图上,比一比,看看哪个小朋友的想象最丰富。”

了解了要求后,学生们开始安安静静的创作了。

可在我巡视的时候,突然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情,两个小朋友嘴里总是嘀嘀咕咕的,不知道再说些什么,我走到他们身边,仔细一听,原来他们两个小家伙正在讨论如何设计呢!

我问他们:“为什么要一起讨论呢?自己设计不好吗?”

其中的一个同学看着我说:“两个人设计出来的才能更漂亮呀,我想不到的他想到了,他想不到的我想到了,我们还是一起动手做,这个荒岛才能更美丽呀!”另一个也不住地点头,表示同意。

听到这里,我意识到原来小朋友们之间也是喜欢互相合作的,他们也认为互相交流、互相参谋、互相讨论后,得到的效果会更好。那何不如放手让小朋友们共同来创作呢,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呢!

于是,我重新提出了要求:“请小朋友们结合成小组,每一组都拿出一张荒岛的背景画,小组集体讨论,共同设计和改造小岛。老师这儿也有一些材料,如果有你们需要的,就可以到这儿拿,把它贴在你们组的小岛上。如果你还想到什么新的东西,也可以用水彩笔画在图上,比一比,看看哪组的想象最丰富。”

要求一改变,课堂气氛立即活跃了起来,学生们几个人为一组,热烈的讨论起来,有几个孩子还这儿指指,那儿指指,一副小小设计家的样子,真是的得意极了。讨论完后,他们立刻动起手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长还对自己的组员进行了分工:设计小树的,设计小花的,设计小动物的……每个学生都是那样积极、主动,跟刚才自己设计时气氛完全不同了。由此可见,只有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发表自己的意见,他们才会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才会愿意学习,才有可能取得成功,教学效果才能更好。

并且,孩子们在小组讨论探究过程中,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都获得不同的发展:既要懂得合理分工与相互合作的重要,也要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辨证地思考,还要学会理解和宽容,更重要的是通过总结和设计,使自己在探究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得到理性升华,深化了可持续发展意识。

当孩子们完成制作时,我又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如果你们这一组的设计完成了,就可以贴在黑板上,我们来评一评,看看哪一组的小岛最漂亮、最吸引人。”此时,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良性竞争,既能强化小组的结构,又能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更认真、更投入地参与学习活动中去。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乐中学。于是,各小组的同学都争先恐后地把设计好的图画贴在黑板上,准备评比。

等各小组贴好后,我又请学生自己选代表来介绍自己组的设计,然后,由全体学生共同来评价各组的作品。经过激烈的讨论,最终评出了:“最佳环境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合作奖”等几项大奖,并给获奖小组的成员颁发了“环保小卫士”的胸章,以示鼓励。获奖的小组兴高采烈,都说要把胸章保护好,坚持尽到“小卫士”的职责,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没获奖的小组也毫不气馁,纷纷表示要在以后的实际生活当中,把环境保护做得更好,争取早日当上“环保小卫士”。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参与的意识,并且对小组合作的成果,进行了及时地、准确地评价,孩子们的学习劲头更足了,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取得较好教学效果。

在本次教学中,我意识到,即使是低年级的小朋友,他们也喜欢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在合作小组中进行学习,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相互补充,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能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和竞赛;同学之间通过提供帮助而满足自己影响别人的需要,同时,又通过互相关心而满足归属的需要。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同学们在一起合作融洽,学习就变得更加愉快。

在我们以后的教学中,更应该把“合作活动”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让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展现的机会。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又促使学生从小“学会与人正常交往,学会与人共同生活”,为今后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还能较好地处理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竞争与合作、班级授课与小组学习、特长生和潜能生之间的关系,为现代教学论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对学生进行探究性思维的训练,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而不把教师的意见强加给学生。同时,加强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实施学科综合渗透,增强实践环节,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活动反思

2013年4月28日,我们几位新教师在陈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听取了实验中学王丹群老师《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吴月娟老师《分式》这两堂数学课。两堂课听下来应该来说收获颇多,也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想上好一堂数学课真的不简单。下面就这两堂课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听了王老师的课后,感觉到了不愧是名师上出来的课。整堂课,全班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高,回答问题十分积极,而且印象中在回答一道数学题时,班级同学更是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的趋势,特别是在上讲台动手操作由两块全等三角形纸板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时候,班级同学积极出谋划策,最后在不断的实践操作中得到了3种方法。我觉得王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肯定是非常注重学生这种动手操作的能力,从而来达到教学效果。很明显往往这样的教学方法我们新教师还是无法驾驭,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尽量的多试试看。

整堂课,王老师还时不时的让学生来述说概念,这样一个是可以巩固概念,第二也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更是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学生多说,教师尽量的去引导。那么我感觉我现在上课最大的问题就是经常自己在讲,学生听,其实这样一堂课下来自己讲的也累,学生听的效果也不好,哎„„就像师父说的要不断去改进啊!还有王老师讲题目前很注重学生的思考方向,其实方向,思路对了,这道题已经做出了一半,我记得王老师在讲题前经常会问学生为什么会这么想,为什么会用这种方法,这样想的理由是什么,有什么好处,那么我觉得这样的“为什么”问题多问问,多加一点追问,这道题目的价值就出来了。我现在上课就缺乏这种有效的引导和追问,自己讲的多,学生思考的空间不大,长此以往,学生可能就有一种依赖思想,会觉得反正老师还没等我思考完就会说,我思不思考作用不大。

王老师上课的语言也是我要努力去学习的。她的语言非常风趣,幽默,会把一个枯燥的知识点说的很有意思(顺势而上)。还有她上课的时候会经常下讲台,特别我记得有个学生回答不出来时她会走到其身边,用非常亲切的语气引导,这样一来我觉得那个学生也减轻了压力感,接下来就会顺着老师的思路去思考,从而也让这些学困生努力的向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去靠拢。总之王老师的课听下来感触真的非常深刻,我同时也学到了在数学的选题上要多思考,多斟酌,其实一堂数学课的题目不必多,要精,王老师充分运用原题来进行变式,一个知识点多重运用,实在是绝啊!!印象深刻的还很多,其中王老师的教学用具很丰富,全等三角形纸板,几何画板技术更是得心应手。这些统统都需要我去学。

吴月娟老师的课也有很多亮点,整堂课下来教学过程很清楚,知识点讲的也很到位,很有条理性,这点是我最需要去改善的。上课的教态很好,学生的主体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听完课后,我们又一起听取了王老师的评课,一些在概念教学上需要我们不断去完善和改进的地方,使我们受益匪浅。对我们今后的发展也提出了三点要求:上好数学课,做好数学题,写好论文。非常精辟!!!

下载教学活动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活动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园教学活动反思

    “我的家乡民族多”教育活动反思 班级:大班 执教:陈大青 一、活动名称与内容 社会——我的家乡民族多 二、活动时间与地点 2013年12月5日马关县幼儿园 三、活动目标 1、知道......

    大班教学活动反思

    大班教学活动反思 大班教学活动反思一:大班数学活动反思 大班数学中“口述应用题”是锻炼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努力贯彻逻辑思维训练的原则。并要......

    美术活动教学反思

    篇一:小班美术活动《彩蛋》教学反思前不久,我们教研组内进行的跟进式研讨活动,我执教了一个中班美术活动《瓶子的五彩衣》。本活动选自主题活动《红黄蓝绿》中的一个,活动目标......

    美术活动教学反思

    美术活动教学反思 美术活动教学反思1 园里组织里一次教研活动,我选了一节美术活动《勤劳的小蜜蜂》,虽然课前做好了准备,但由于紧张还是疏漏了个别环节。比如说我本打算在绘画......

    大班教学活动反思

    大班教学活动反思 大班教学活动反思1 本次活动的重点环节时在学习歌曲的基础上创编动作,在这一环节中不仅仅时让幼儿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更重要的时让幼儿体会向上的情绪和欢......

    教研活动教学反思

    辛苦 奋斗 快乐 ——教研活动教学反思 洛阳小学 唐传向 辛苦着,奋斗着,快乐着,是我上这节课最深切的感受。 从接到学校安排的任务开始,我一直在思考着、准备着、紧张着,这准备的......

    教学教学活动之反思

    数学活动《图形娃娃真有趣》之教学反思 2016年9月23日上午九时,在园领导的安排下,我以课题《图形娃娃真有趣》参加了园内组织的公开课观摩活动。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

    测量活动教学反思

    教学随笔 “测量活动”这一内容,教材呈现的是在教室里进行测量活动的一个情境。在教学时,可以通过让学生测量本班教室内的黑板和课桌等物体来进一步感受体会小数的意义。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