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母亲》读后感

2024-05-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发现母亲》读后感》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发现母亲》读后感》。

《发现母亲》读后感

《发现母亲》读后感1

参加了的幸福家庭读书会以后,认识了更多的一同读书的妈妈,大家一起谈共读的书目《发现母亲》,谈收获,谈体会,谈感悟,谈得最多的是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特别是家有青春期孩子的妈妈 ,大多数都很焦虑,不论孩子处在哪个状态之下,少有妈妈可以做到淡定喜乐。

孩子不学习且性格叛逆,妈妈当然是最焦虑了,爸爸埋怨妈妈不学习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没有慧心、不会教育孩子,让自己不能专心在外做事,让自己在优秀孩子的家长面前压力山大;孩子反感于妈妈不懂得自己,生活中控制自己太多;妈妈总是遗憾于当孩子小的时候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孩子大了,一筹莫展,不知道怎么做是最好的,正如手中的小鸟,捏得紧了怕捏死,捏得松了怕飞走,捏得松或紧的家庭,都有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向左还是向右,妈妈们困惑无解…… 孩子爱学习但性格敏感的孩子,妈妈的心情总是小心翼翼、提心吊胆的,生怕忽视了孩子身心任何的不适造成无法弥补的恶果,生怕一句话说得不合适、一件事做得不妥当,影响了孩子的心情和学习;孩子一句“我抑郁”,妈妈惶恐不安;孩子追问“我活着有什么意义”,妈妈到处问询……虽然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但初生牛犊不怕虎一般的孩子,有胆量拿青春赌明天,可是已经见过身边一些失败父母和孩子的痛苦,妈妈不敢赌,更是输不起......

孩子不学习但性格阳光的`孩子,妈妈担心在这样的社会体制下,孩子没有专攻的术业,该如何在社会上立足?孩子还有无可能闯出自己的一番事业?即便是孩子拥有良好的品德,但面对孩子找工作的种种不易,面对孩子创业的诸般压力,妈妈仍然是担心不已。在孩子最应该学习的年纪,没有让孩子爱上学习,似乎就是没有教育好孩子,似乎就是妈妈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

孩子爱学习且性格良好的孩子,妈妈担心孩子能不能考上一个理想的大学,能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能不能适应这个复杂的社会,能不能交到心仪的女朋友,能不能妥善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中年妈妈到底怎么了?看看那些各式各样的家庭教育培训班上80%以上中年妈妈的身影,看看那些咨询室中中年妈妈伤心的泪水,品品那些对中年妈妈嫌弃的戏称…中年妈妈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挽救自己,才能无愧于孩子,才能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现在的家庭教育,主张从父母做起,从妈妈做起,方向是不错的,但妈妈既要工作,还要做大量的家务,还要承担孩子学习的很多事务,还要承担单位和社会的“嫌弃”,这样的妈妈如何不焦虑?这样的妈妈如何优雅,如何智慧?中年的妈妈要懂得一点养生保健的常识,孝顺双方的父母,照顾日渐老去的亲人。中年的妈妈要学习一些工作上的新知识,否则老公嫌弃,单位的年轻人小瞧;中年的妈妈要学会化妆,打扮得体,否则被戏称为“黄脸婆”、“老女人”;中年的妈妈要学会成为厨房达人,否则,全家人的营养和健康责任谁来承担?中年的妈妈要为儿女带孩子,以前是一个,现在是两个,否则怎么实现优秀二孩子的目标?

中年妈妈承担的太多,中年妈妈太累太难,如何让妈妈优雅地教育孩子,社会上的每一个人,你准备好了吗?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身为孩子的你,每天给妈妈打一次电话,每星期为你的妈妈洗一次脚,每个月为妈妈做顿饭……身为丈夫的你,从现在开始,每次出门给妻子一个深情的拥抱,每次回家给妻子一个温暖的笑容,每次在外应酬给妻子一个甜甜的问候…让中年的妈妈不要那么累,让中年的妈妈即便是累但是快乐着……让快乐幸福的妈妈,有更多的机会提升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去照顾老人,有更多的精力去照顾孩子,如果是这样,全民的幸福,和谐的社会,强大的国家,有谁可以阻挡呢?

《发现母亲》读后感2

王东华老师的著作<<发现母亲>>一书,是我们校长推荐老师共读的一本书,刚开始领到这本书时,我想,我还不是一位母亲,看不看无所谓,于是就让它在家睡觉了。幼儿园说要考试就拿出来随便翻翻,殊不知越看越爱不释手,一页页看后,才发现我是如此幸运,在还不是母亲时能提前学习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母亲,让我在未来母亲生涯中不至于留下太多的遗憾。

这是一部能够引人共鸣共思共感共叹的书,阅读之后让人的心久难平静回味无穷的'书,因为教育与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息息相关,与国家的强盛兴衰密不可分。的确是一部天下人都应该共读之的书,而不仅仅是母亲。“江山是银,母亲是金。”母亲不光是生育孩子的生身之源,更是人格和品质塑造的第一老师。“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的母亲”,“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这两句话贯穿了全书的中心,是作者最有价值的发现。读完这本书,这两句话久久在我心中回响,作为教师同时又作为未来孩子的母亲,我深深地感到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

“我要做一个向伟大迈进的母亲!我要做一个向优秀看齐的教师!”这是我看完<<发现母亲>>一书的追求。

《发现母亲》读后感3

《发现母亲》是教育学家、社会心理学家王东华用十年的时间写出的一部教育女性如何成为优秀母亲的书。在这本书中,作者揭开了一个秘密:教育的成败不在学校和社会,而是家庭。家庭教育尤以母亲的教育素养论成败。作者认为,教育孩子是世界上最大最深的学问,尤其是在孩子生命最初的几年,他生命中最本质最重要的东西都是由母亲给予的,这种教育不仅影响着孩子自己的一生,而且同样以社会遗传的方式,也强烈地影响着更下一代的成长,没有哪一种教育比、母教的影响更为深远和永久。

“江山是银,母亲是金。”母亲不光是生育孩子的生身之源,更是人格和品质塑造的第一老师。作者提醒母亲:“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的母亲”,“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母亲是孩子的总设计师。他号召人们不仅要关心母亲,更要给为人之母营造做母亲的环境,让每一个母亲都成为孩子成材的推动摇篮之人。读罢这本书,作为教师同时又作为一个母亲,我深深地感到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

我们常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花朵,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可是这个未来跟我们的母亲是分不开的,这个花朵的开放离不开母亲的浇灌,早晨的太阳仍然需要母亲来托起!教育的艺术便是风筝线的艺术,即使远在天边,那风筝线还紧紧地握在母亲和教师的手里。只要稍微注意我们所熟悉的伟人和名人的成长经历,我们不难发现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有多重要。母亲最重要的责任是让自己成为一个教育家教育好孩子,如果每一位母亲都能做到不但把孩子养大,而且还能教育成材,那将是对社会做出的最伟大的贡献。

有些父母以为孩子上了学所有的责任都交给了学校和老师。当孩子在学校发生问题时,家长们理直气壮的指责学校老师的种种不尽职、不尽心。是的,学校老师难脱其责,可是家长难道就没有责任吗?目前我们国家的教育状况就是一个老师要面对几十个学生,老师的精力是不可能只集中在一个学生身上的。孩子进入学校并不是父母责任的结束,相反还要更加关注孩子的行为,家庭教育依然不可以放松。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完善结合才能让孩子更好的发展。

作者在书中还特别强调了一点:身教胜于言教,比身教更重要的是一个家庭的家风。我们每个人从不同的家庭中走出来,无不带着各自家庭的印记。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一个民族有传承的文化,一个家庭也有家庭所祟尚的价值观,在一个家庭中长大的孩子耳濡目染不知不觉中便打上了一个家庭的印记。我们经常与一些孩子的家长交流,交流中我们会发现孩子家长的行为带给孩子的影响是最明显的,有的家长表现的没有教养,他的孩子必然也是那种顽劣且不容易教化的孩子,我们都知道这并不是遗传,而是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耳濡目染。相反,一个有责任的家长,即使孩子身处非常不利的环境或者家庭遭遇重大变故,也能以一个家长的责任化解不利因素,使孩子在家长的`关爱中健康成长。

的确如此,我们的语文教学一直重视孩子的阅读,提倡孩子进行早期阅读。为了这个目标每个老师都想尽了办法,做出了很多的努力。推荐读物,讲故事比赛,悬疑激趣……各种阅读方法可谓琳琅满目。但是实际上总有一部分孩子很难爱上读书。仔细观察那些喜欢读书的孩子,他们大都生活在一个喜爱读书的家庭氛围中。在书香浸润的家庭中,孩子怎么会不喜欢读书呢?如果父母本身爱读书并且从小就注意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那么孩子喜爱读书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何须老师们这么苦口婆心?当家长为自己的孩子“不成器”而叹息抱怨的时候,请检查自己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都做了些什么。你可能给孩子买过漂亮的衣服,高级的玩具,带孩子吃过大餐,可是你对孩子进行过多少有益的教育?你可曾在孩子小时候为他声情并茂的读过《大灰狼》或《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你可曾在孩子问你“为什么会下雪?为什么天上有星星?”的时候给过孩子鼓励和慎重的回答,或者为此引导孩子查阅书籍?你可曾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告诉孩子爱读书,诚实,负责……?许多家长都没能做到这些。他们有太多的事:做家务,看电视,上网,等等,总之很忙,忙到没有时间陪孩子。孩子开始都很聪明,都有着强烈的学习愿望,但许多父母都没有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过孩子,也没有正确的引导孩子。有个孩子在作文中这样写道:“我妈妈的爱好是睡觉和打麻将……”试想这样的父母又怎么会教育出爱学习的孩子呢?

当然,我也从这本书中学到了教育方面的一些理论: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等必要条件,而智力的发展又能促进一个人对知识的掌握。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智力则是质的问题,知识是量的问题。学生的智力教育不在于获取知识的多少,而在于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尽管获取知识也是一种结果,但绝非是目的。

如果把知识和智力的理论运用到语文教学中,那就不只关注知识的积累多少,更要关注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是否发展了智力。举例来说,我在引导学生背诵精彩句段和古诗词时,往往我注重的是学生记住了多少古诗词。今天看来,如果记住了古诗词,不会运用,还不行,因此,重要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背诵古诗词的过程中,关注学生是否学会了积累和运用,这才是教育目的。为此,我再引导学生记忆和背诵古诗词时,应该创设多种情景,让学生表达已积累的古诗词,同时,还要学会运用已经背诵的古诗词来自己创作诗词。这样,就会使积累和创作相结合,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在语文教学中,还要建立一种发展学生智力的理念。学习生字,教学目的不光是记住生字词,更重要的是学会自己认字、解字、记字;理解课文内容,不光是要会读,还要在读的过程中去思考,联系生活实际,读出问题,读出自己。

在家中,我们是一个孩子的母亲;在学校,我们是多个孩子的“母亲”。我们必须规范自己的行为,给我们的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力争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幸福快乐的成长!

《发现母亲》读后感4

“上帝之所以先造出男人,并不是因为男人比女人优越,而是因为男人比女人好造——上帝先造出男人这个试验品后才造女人。当上帝把女人造出来后,上帝造人的任务也就完成了:他把这一任务交给了女人!母亲的工作正是上帝的工作!”这段话是《发现母亲》这本书的卷首语。我们都知道要开车,先要考驾照,很多行业都要先培训再上岗。但我们当中有多少人是在孩子出生之前就先学习怎样做父母呢?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开始,给他把尿、喂奶、止哭之类的琐事,已经让年轻的父母忙的焦头烂额,更不要说去实施自己的教育计划了。有句话说的是“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真是这样吗?想问一问大家,你对三岁之前的事能记起来多少?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人生的头三年是在组装大脑。开始,脑细胞纯粹是自然状态,因此不能发挥作用,婴儿出生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智力的发展,逐渐出现连接着细胞与细胞之间的桥梁一样的突触,只有众多的细胞互相拉起手来,才能处理外界的信息,表现出头脑的特有作用,这些脑细胞的连接,正好相当于0岁—3岁这一时期,半岁时,婴儿的脑重是出生时的两倍,三岁时可增加至成人的80%。3岁之前,宝宝的许多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性格都基本形成,这是因为有兴趣的神经通路会越来越发达,不用的会消退,由于脑的结构基本形成,以后的改变就少得多。所以,教育孩子的书不应该做了父母之后才去读,而应该读通读懂之后才去做父母。

我个人觉得优秀及成功的孩子必然拥有非同一般的气质和内在成功要素,同样在一群身体正常其潜质一样的孩子中为什么有的`孩子到后来变得非常优秀而有些却变得如此平庸!在一些成功的孩子及家长身上我希望能够提炼出其教育的精华所在,因为不管是特殊教育还是普通教育,他们成功的精髓都是一致的。以下是我对这方面内容的感悟和整理的一些他人的案例。

一、百善孝为先,明理的开始

中国人讲究孝道,在家庭中必须懂得孝敬父母,这是非常有道理的,因为懂得孝敬父母的孩子必然拥有一颗爱心,让孩子学会尊敬自己的父母及长辈,懂礼貌,这是一个人的安身立命的根本。做父母的要身体力行,让孩子在家庭人际交往中学到并体会到什么是爱,什么是关怀,在他成人后也必将善待他人,并受人尊重和爱戴,同时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和他一起工作,学习,孩子与他人的沟通协作能力也将会大大提高。

二、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我们会发现,有些孩子很少让大人操心,即使不怎么管他,他都能自己去做该做的事情,而有些孩子,你即使打了,骂了,说了,依然我行我素,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这是因为孩子本身很多需要他自己做的事情被长辈代劳了,这导致了孩子行为能力的低下,对家人的依赖程度加强,造成了孩子在家无法满足他的需要时,易发脾气,而在外人面前则表现出不敢交流,没有安全感,封闭自己等不好的行为方式。

有些家长对孩子往往表现出强烈的保护意识,当孩子需要什么,当孩子想要得到什么,都会尽可能的满足孩子。总想着不要让孩子吃亏,让孩子得到他想要的一切,直到孩子在一次次满足中失去了他应该得到的锻炼机会,从而变成家里是霸王,在外却很胆小,而这样的孩子进入学校,则会容易产生没有安全感,无法尽快融入学校正常的教学及生活。有些家长则是坚持所有一切可能孩子自己能做到的事情一定让孩子独立去做,在不断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的过程中孩子在独自完成中收获了自信,为此孩子知道那些事情我能做,那些事情我可以做的更好,从而收获成功的快乐,并慢慢形成一种习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就是培养孩子在思想上的成熟,做事的条理性,这样孩子可以在自己主动安排自己的时间去做该做的事情,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如何增强孩子的自信和内心的勇气

一个有自信的孩子,其特点是敢于并善于与他人沟通,做事胆大心细。自信的获得应该来自多方面的培养,但是目前的教育体系一个学生获得自信更多来自他的学习以及成绩,因为这是中国应试教育的弊端,这是一个误区,优秀的孩子不一定从小看他的成绩来判断,而是着重挖掘他的潜质,而这些潜质就像我们平时播种耕耘一样,到了一定阶段自然会生根发芽,到一定阶段会促进孩子的成绩提高。

一位家长在他的日志上写他儿子喜欢吹单簧管,吹的还是不错的,结果第一次要登台表演,孩子心里蛮紧张的,经过多次练习,到表演的那一天,还是有些紧张,爸爸就告诉他:“这是一个心理的一道坎,你迈过去了,以后你都不会胆怯了。”另外还告诉孩子,爸爸就在台下听,你就当吹给爸爸听。结果那天表演很成功,从孩子开心的表情中感觉到他收获了自信。

所以自信是来自于孩子有勇气完成一件事,在不断完成他认为不可能做到的事后,自然会拥有一颗强大的心脏,而这颗心脏会时常告诉他:“你能做到!你一定行!”

四、劳动的意义

父母总是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为了这个家在外面工作如何如何辛苦,又要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照顾他的生活,反正你说了N多道理,他可能知道,但他无法完全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让孩子劳动起来,他才会明白劳有所获的道理。

一天读小学的儿子问他妈妈要五块钱,妈妈问他要钱干什么,他说天热要买冰棒吃,结果他妈妈没有给他,他气的不得了。后来爸爸问他,到底为什么这么生气,孩子说的理由让他感到意外,孩子说同学有时请他吃冷饮,次数多了,他自己都不好意思,所以想得到零花钱,来回请同学。爸爸觉得他的理由非常充分,便给了他五块钱,但又不想以后直接就给他钱,因为你给予他的,他可能会觉得理所当然,所以爸爸问孩子:“以后想得到零花钱吗?”,孩子点点头,爸爸接着说:“那我给你一个挣钱的机会怎么样?”,他听了很高兴,忙问是什么机会,爸爸便告诉他:“以后大人做饭,等大家吃完饭,你把碗筷洗了,厨房收拾干净,客厅地面打扫干净,按照这里最低工资标准乘以你劳动时间和八小时工作时间的比值,算下来每周给你六元”,从此以后家里饭后的家务劳动就交给了他,刚开始他做的挺好,但时间一长他就有些不那么仔细了,这时在扣他工钱的时候会跟他说:“如果爸爸妈妈在单位工作不仔细认真同样也会挣不到钱,老板也会扣工资的!”,甚至有一次他突然对爸爸说:“老板,今天能不能请病假?”,他举起一只手,原来有一点小擦伤,他碰到水有些痛,爸爸便告诉他,如果父母也因为这一点小毛病请假,我们同样在老板那里得不到任何报酬。慢慢的爸爸能感觉到孩子的变化,吃完饭他会很自觉的去做好他的工作,他明白了什么叫付出与得到,甚至他会有计划的花钱,因为他知道通过劳动得到的钱是不容易的。

《发现母亲》读后感5

最近电影《你好,李焕英》家喻户晓,讲述了女主贾晓玲(贾玲饰演)在经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痛之后,意外穿越时空回到1981年,见到年轻的父母,从而展开一段笑中带泪的亲情故事。由此让我联想到刚刚看过一本书《发现母亲》,这本书适合每一个人来读,准父母、未来的父母,曾经的父母等等。书中说“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母亲的素质决定着民族的未来和命运”,由此可见母亲是多么的伟大,母爱是多么的神圣。

夸美纽斯说:孩子从出生到六岁都应该由母亲来教育。儿童出生后头三年的发展,在其程度和重要性上,超过儿童整个一生中的任何阶段,甚至决定了他的一切。俗话说:多一个教师,就少一个警察;多一所学校,就少一座监狱;多一个合格的母亲,就少一个社会的败类。可见,母亲对于孩子来说的确太重要了,母亲教育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来说的确太重要了!

首先我们先谈一下母亲教育。伟大的母亲不仅要懂得对孩子进行早期智力教育,而且还要懂得如何与学校教育进行教育上的协调。因此,对于更多的母亲来说,当给孩子提供了最好的早期智力教育之后,就需要把孩子送进学校了,这并不意味着母亲智力教育方面的结束,相反却是一个新的知识教育时期的开始,在这个时期,母亲虽然不需要亲自授课、讲解,但是她却要为尚不懂得事理的孩子进行指导和协调,既是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的协调。比如孩子在校学习是多科并进的,由于对学科的兴趣不同,常常出现偏科、废科现象,这种学习上的不全面发展,学校老师只能在学习目的、学习方法上给予指导,但却不能完全控制学生对每一学科使用的时间比例,这就需要母亲在家庭自学时间上给予协调,并提供相应的学习条件。重视教育的母亲不应该轻视学校,而应该将它看成自己的助手,既是要母亲成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协调者。同时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家庭教育做保证,学校教育的效果将大打折扣,家庭不应是学校的简单复制品,这时真正的家庭配合应该是,冷静地帮助孩子分析自己的错误,启发孩子理解老师的心情。孩子是活的,教育也应该是活的,它应该同孩子一道成长。孩子成长的风筝线应该牢牢地捏在母亲的手里。

再者母亲的伟大之处时刻出现在我们身边,是很容易感觉到的,但是我们并不是每一次都会好好珍惜。我们好像总是很忙,忙着工作,忙着梦想,忙着交友,忙着各种事,却唯独没有忙着关心父母。我们总想再等一等,等到自己功成名就、等到自己实现梦想、等到自己有足够时间。但却从未想过,自己在奋力奔跑时,父母也在慢慢老去。父母总会说:你们好好工作,不用管我,我们很好。但是我们却忽略了,这个时候父母很需要我们的陪伴。然而无论什么时候母爱总是那么无私而且单纯,就像李焕英那句催泪的台词:“我希望我的女儿健健康康快乐的成长!”我想,所有的贾晓玲们终该明白:母亲的幸福很简单,没有太多的物质向往,更多的是一种美好祝愿。只要孩子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她就很幸福。哪怕她的孩子,只是一只平凡的丑小鸭。这就是母爱,无私无求,博大深沉的爱。

诗经中说:“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漫漫人生,如果说人是飘在天空中的一只风筝,那父母就是那根线;如果说人是浮在生命之海上的一叶扁舟,那父母就是那舵与桨。父母是我们人生的出发点,陪伴出生到成长,因此我们要时刻珍惜还来得及的时光,感恩父母,珍惜母爱!

《发现母亲》读后感6

十天左右的时间读完了七百多页、上下两册的《发现母亲》,《发现母亲》读后感——女人的名字是母亲之二。就自己的愚钝而言是无法将书所传达的知识和理念像海绵一样吸进脑子里,但是一种观念却闯进了我的心里,并且占据了我整个的心那就是——女人的名字是母亲。我首先应该是一个母亲,然后才是教师。我的母职应该是我生来的使命,是不容我冷漠的,小觑的女人使命与责任。

我回首自己十年的母亲岁月,我感到了自己的渎职,并且在心里痛悔,感到自己没有尽心去陪伴女儿的成长。至此,我并不敢承认自己是母亲,我仅仅是一个不合格的妈妈而已。无知的时候,虚掷时光,青春岁月就和愚昧一起袅袅远去;对工作的认真让自己常常忘记过问自己的孩子,半夜醒来想的是学生,我俨然是一个亲生的后母一般;孩子最关键的时光过去了,我读了此书才知道早教的重要,于痛中也感到无奈,“世隶耕”的家庭环境决定了我的目光有多远。但是还是深深感激我的父母——是他们的眼光和意志让我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我并不鄙视任何行业的人,对勤苦的中国农民总是怀着一种莫名的亲近感。但是作为农民的意识和我今天的思想或许还是有点差距的,只因为我父母的用他们的辛劳和努力为我竖起梯子,我才有机会在今天知道女人的名字是母亲。否则,我必定像我儿时的伙伴一样,嫁人、生子、抛家舍业外出打工,将孩子留在家里使他们像幼雀整日期盼外出捕食的母雀一样内心孤独、恐惧、荒芜。我读了王东华老师的《发现母亲》,更确信是我的父母在当时比别的家长开化才有了我和弟弟的今天,虽然父母的目标仅仅是为了让我们有个比他们好的饭碗,读后感《发现母亲》读后感——女人的名字是母亲之二》。我上了中师,弟弟上了大学,后来在农村算是有点学识的四叔和高中毕业的四婶紧随我父母其后,我叔叔家妹妹又考上本科,远房叔叔也受我们家影响,于是我的远房叔叔家两个妹妹也上了大学。可是,我的亲三叔二叔这两对斗字不识一升的人家,一直鄙视我父母让我们上学的做法,两家的四个孩子竟然无一人初中毕业。我父母又影响了我的邻居,他的儿子本科毕业,邻居家又影响了他弟弟家,他弟弟家女儿又上了本科。那些不重视孩子教育的父母,孩子照样是老鼠打洞。

更重要的是勤劳、坚韧、善良、孝敬的母亲,用她对待爷爷奶奶的行动,化育了我们姐弟,我们无一不孝敬自己的父母和公婆。面对妯娌对待婆婆的锱铢必较,我时常感到对自己的`惊奇,为何我就没有这么“精细的算盘”和“精明的眼光”,今天我才明白这是母亲的慧根、福祉、在庇佑我的心灵澄明安适。父母的大度和为家族的操劳,一样早就了我喜欢给婆家操心的性格。这或许就是王老师说的习育、化育吧。父母对孩子的人格的孕育主要就是用自己的言行举止作为最好的营养液,日复一日浸润其中,自然熏染。父母是红,孩子不会是黑,父母是黑,想让孩子红估计没那么容易。

读着王老师的书,想想自己的成长,我似乎更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去做一个母亲。时时体察孩子内心,给予孩子必要而及时的心灵关注、支持和温暖。母亲的双眼应该过目就能够读懂女儿心灵的无字书,母亲的心思应该就是吹遍每个角落的春风,细腻无痕而温暖。母亲的引导应该就是就是那春夜细雨,润物无声。女人只有懂得自己的第一要职是母亲,懂得今生可以舍弃金钱、名誉、地位,但不可以生而不育,才可能让我们的孩子成为最幸福的孩子,最快乐的孩子,才可能让我们的孩子尽可能朝着自己天赐的优势去自由的成长,才可能将我们自己创造的天才,培养成真正的天才。

《发现母亲》读后感7

《发现母亲》是教育学家、社会心理学家王东华老师殚精竭虑历练十年而成的一部母亲教育专著。在书的封面上除了书名和作者的名字外,还有这样两句话:“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的母亲”,“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这两句话贯穿了全书的中心,是作者最有价值的发现。这是一部能够引人共鸣共思共感共叹的书,阅读之后让我的心久难平静回味无穷的'书。

我也是一个努力想做到更好的母亲,阅读过后并仔细揣摩,我懂得了:做一个好母亲并不只是生下孩子给孩子喂饱这么简单,母亲不能只是用手把孩子捧起,更要用心把孩子捧起来。母亲喂给孩子的不仅仅是奶水,更应该用自己的精神素养喂养孩子幼小的心灵。因此母亲要有足够的自我认识,知道自己肩负的是怎样重要的使命。树苗是孩子,土地是母亲。小树苗只有扎根土地才能长大,小树苗能长多大多高取决于土地是否有足够的营养,沙漠里长不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个缺乏智慧、心灵贫乏的母亲是教育不出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的。

“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的母亲”,“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这两句话贯穿了全书的中心,是作者最有价值的发现。读罢这本书,这两句话久久在我心中回响,作为教师同时又作为一个未来的母亲,我深深地感到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

“我要做一个向伟大迈进的未来的母亲!我要做一个向优秀者齐的教师!”这是我读完《发现母亲》后心底发出的最强音。

《发现母亲》读后感8

母亲,当每个人见到这个词,内心都会有一种温暖的感觉,而我在读这本书时也是这样,心里暖暖的,不仅仅如此,我还一直怀着尊敬的感情,因为我是母亲独自带大道十二岁的,所以我对“母亲”一词感受更深刻。

在读《发现母亲》时,更发现“母亲”是一种职责,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份职责。在书中,作者讲到:伟大人物的塑造都离不开伟大的母亲,母亲是孩子的总设计师;童年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举足轻重的位置,犹如树根与树;培养一个成功的孩子不仅仅是智力和知识的培训,还有意志、品德和气概。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

这些话语能够引人共鸣共感共叹的书,阅读之后让人的心久久难以平静、回味无穷的书,因为教育与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息息相关,与国家的强盛兴衰密不可分。

这本书从理论高度说明了母亲在“人口再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书中还列举了大量事实佐证了母亲在孩子一生中的不可替代。让我对母亲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和全面的了解,对母亲与子女之间的骨肉亲情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蒋介石母亲对他的心理支持让他直到其母去世多年仍影响深远,居里夫人成功教育孩子的典范让我感触颇深。书中还提出了许多观点,如:婴孩的一年等于十年,零岁教育、儿童智力能力发展递减法则、“气概”大小决定孩子一生、要重视儿童的“习”和“育”等等,都对我深有触动。认识到现在女儿与优秀孩子的差别,一部分是小时候我对孩子的教育与优秀家长就存在着差别造成的。同时也深深感到社会遗传、生理遗传及传统观念的可敬与可怕。

全书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阐述了母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所起的举足轻重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母亲的教育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在书中作者从古到今,从中国到世界旁征博引用许许多多的活生生的事例佐证了母亲的伟大和母教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当今社会重视教育的越来越多,许多父母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长大能龙凤,这样的愿望当然是好的,值得肯定的。但如何正确的教育孩子却不是每个家长能真正明白并真正做好的。这样的父母数量不在少数。一方面一厢愿的希望孩子才,一方面又不知如何去做。更有一些采取了极端不合孩子心理特征的强硬手段。近几年我们看到因为教育孩子而发生了多少悲剧,有对孩子打骂的,也有百依百顺的。不断报导的孩子自杀事件,孩子离家出走事件,他们本应是鲜艳的花朵,本应是父的希望和家的未来,本应在长大后承担起社会的责任和家庭的义务。可是却在生还没有起步时就惨

遭毁灭,如同航船还未起锚就己翻沉。家庭、学校、社会在孩子长的过程中都应该担负起责任,去教育孩子们,这也是孩子们应该得到的权利。

孩子教育的第一步更是关系重大,那就是孩子长的家庭和孩子的父母。每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都是无比圣洁的,心灵如雪一样纯净,面对这样的.孩子作为父母是否意识到了这一点,是否诚惶诚恐的想过你要拿什么给予你的孩子。你该为孩子做些什么,你要把孩子教育怎样一个。这绝不是给孩子最好的物质就可以做到的,更不是用很多的金钱可以买到的。

身教胜于言教,比身教更重要的是一个家庭的家风。我们每个人从不同的家庭中走出来,无不带着各自家庭的印记。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一个民族有传承的文化,一个家庭也有家庭应该崇尚的价值观,在一个家庭中长大的孩子耳濡目染不知不觉中便打上了一个家庭的印记。我们经常与一些孩子的家长交流,交流中我们会发现孩子家长的行为带给孩子的影响是最明显的,有的家长表现的没有教养,他的孩子必然也是那种顽皮的孩子,我们都知道这并不是遗传,而是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耳濡目染。相反,一个有责任的家长,即使孩子身处非常不利的环境或者家庭遭遇重大变故,也能以一个家长的责任化解不利因素,使孩子在家长的关爱中健康成长。

教育不应该在学校由教师开始,而应在家庭里由母亲开始。我记得福禄培尔曾说:“国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启发母亲——人类的教育者。”遗憾的是真正理解这一意义的人却很少。因此,做一个好的母亲,对养育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我们不是天才,但我们可以是天才的母亲。做到这一点,这就需要一个正确的教育方法,它没有一定的模式,但读了这本书后,我想只要鼓励孩子去相信自己,使他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力。同时用各种教育方法来教育他,防止他骄傲自满。尽管要花很大的工夫,但我想最终一定会获得圆满的成功。教育不应当只从智力上着眼,必须力求使受教育者变得更加敏锐、文明,更加宽容、仁慈。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唐宋时期女性的文化素质普遍较高,甚至高于现代。比如唐宋八大家中,几手每个人都有一位识书达礼的母亲,他们的成名与母亲从小的教育不无关系,欧阳修之母更被称为千古名母,欧母画获的故事流传至今。

而我们的社会对那些从事儿童工作的各种人员,如教师、医生、幼儿园的营养师等都要进行专心而严格的训练,可是对在孩子生活及成长中担负重要培养任务的人——母亲,却视而不见的没有给予任何专门的训练乃至最低程度上的提醒。而我们的老师们呢,很多干了一

辈子的老教师,荣获过无数的荣誉和证书,但是从来没有这种发现,准确的说他是个教授知识的优秀老师,而非真正的优秀教书,因为他们不懂得什么是教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简单的说是学习不足,如果说我们老师们经过专心而严格的训练的话,那也是在上大学时期,而工作之后所从事的都是教知识的学习和研究,而非真正的教育研究。

这让我想起了书中导论中美国著名母亲斯特娜夫人的一段话:中国是最早开设学校的国家,尽管如此,他们的文明落后了。这是由于他们没有认识到妇女教育的必要。过去,中国人认为妇女不应受教育,因此,中国大多数妇女是文盲,也不进行家庭教育。受不到母亲教育的国民决不能成为伟大的国民。

所以母亲不论事业多么辉煌都不应放弃母亲的责任,许多成功女性以孩子的不成才为代价而倍受人尊敬,其实这正是一个女人最大的失败。居里夫人的成功无人能比,但依然把女儿培养成了诺贝尔奖获得者。

有那位女性能比她的工作更忙,以至于不能照顾孩子。如果因为工作而放弃对孩子的教育是错误的选择,你的工作可以由更多的人去做,但孩子因此被毁掉的一生却是永远没有人能弥补的,对于母亲工作孩子应该兼顾,如果不行,应该毫不犹豫的选择孩子。生下孩子就要为孩子负责,也是为国家负责,把一个合格的人送进社会是比自己工作更重要的事。

做一个好母亲并不只是生下孩子给孩子喂饱这么简单,母亲不能只是用手把孩子捧起,更要用心把孩子捧起来。母亲喂给孩子的不仅仅是奶水更应该用自己的精神素养喂养孩子幼小的心灵。因此母亲要有足够的自我认识,知道自己肩负的是怎样重要的便命。

小树苗只有扎根土地才能长大,树苗是孩子,土地是母亲,小树苗能长多大多高取决于土地是否有是够的营养,沙漠里长不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个缺乏智慧心灵贫乏的母亲是不能教育出一个聪明而具丰富精神素养的孩子的。今天的母亲在现在这样好的条件下如果还不能为孩子的成长负起责任那就是不能原谅的错误。

当然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亲也是必不可少的,父亲是房子,父亲是大树,为母亲和孩子撑起一片天,给母亲和孩子一个温馨可靠的家,让教育得以在家庭中顺利进行下去。虽然历史上有许多的名人都是由寡母一手教育长大,但没有父爱毕竟是人生的遗憾,如果有父亲的扶持他们也许会有更出色的成就。父爱母爱是不相同的,父亲的教育和母亲的教育也是不同的,父亲是孩子走向外面世界的桥梁和依靠,他的教育让孩子认识社会溶入社会,父亲以他的人生经历和不屈的奋斗

精神教育孩子引导孩子走进陌生的社会。从《傅雷家书》中可以看到,当傅聪长大成人走向社会之后,遇到的许多人生问题都得到了父亲很好的帮助,傅聪的成功与父亲有直接关系。父亲和母亲的良好合作能让孩子得到更完善的教育。

“江山是银,母亲是金。”母亲不仅仅是生育孩子的生身之源,更是人格和品质塑造的第一老师。人们不仅需要关心母亲,更要给为人之母营造做母亲的环境,让每一个母亲都成为孩子成材的推动摇篮之人。

《发现母亲》读后感9

作为一个8岁男孩的妈妈,在平时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常常会感到深深的无力感,作为老师的自己在教育自己孩子的过程中切实感受到了知识与经验的匮乏。如何与儿子相处,如何管教好孩子,常常困扰的我彻夜难眠。在一次宝鸡市教育学院举行的家庭教育大讲堂中,认识了畅占亭老师,他对孩子的教育深深触动了我的心,和他相比感觉作为母亲的自己在教育孩子上远远做的不足。

就在听他的讲座中听到了王东华教授,知道了《发现母亲》这本书,觉得他倡导的共读一本书的理念,让我受益很多,共读《发现母亲》让我有种想加入其中的冲动。但是我这个人做事比较拖拉,干事总是想想很冲动,结果没行动,很多事都只停留在了自己的大脑中,就这样事情被我一放就是一年多。

在这一年多中孩子的教育也是在威逼利诱与哄吓中进行,与孩子的关系时好时坏,孩子有时竟然会说我是个假妈妈。干工作也总打不起精神甚至时常会有应付想法,生活也感到没有意思,自己的整个世界都没有了目标。天哪,感觉自己怎么如同行尸走肉一般,往日的自信哪去了,往日的激情哪去了,自己怎么把日子过成了这样?

在这样浑浑噩噩的日子中只知道成天手里拿着手机,在那不停的刷屏,其实静下心来想想每天在手机上也没干什么正事,只是虚度了光阴,浪费了时间。内心的无力感渐渐蔓延,自己都开始讨厌自己这样的日子了。讨厌的生活,没有目标,没有斗志,没有精气神,生活陷入了一片混乱。干什么事什么事不成,报个驾校学驾照科目二考了两次都没过,我怎么这么笨,自己怎么这么差劲!

不能这样过,不能这样生活,内心一个声音向我发起了强烈的抗议,要给自己找些事做,让这无聊的生活变得充实。在又一次无聊的拿起手机在微信里打发时间乱翻时,朋友圈中畅占亭老师的分享引起了我的注意,“共读《发现母亲》”,“幸福家庭读书会”,一年前的记忆从脑海中跳了出来。对!读书!来!学习!让自己忙碌起来,让自己空虚的内心充实起来!

联系畅占亭老师,加入幸福家庭读书会,给自己找事干,让自己的生活丰富起来,立即行动!终于拿到了《发现母亲》这套书。兴奋回到了自己身边。在畅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录制了自己的第一段音频。读着共读宣言,感觉自己浑身充满了力量,“我要每天进步一点点”,对,我要每天进步一点点,我要让好事情发生在我身上,我要更加自信,我要更加充实!

读好了第一段录音,可自己却迟迟不敢发出去,发出去听了又撤回,总感觉对自己不满意,我的声音难听吗?大家会嘲笑我吗?不自信的心理又在作祟了。发送!不管了,迈出第一步!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第一个音频发出后受到了畅老师和群友们的认可,大家都觉得我的声音好听。看到大家发来的鲜花和鼓掌,我在心里为自己高兴,更坚定了读下去的信念。看到大家在群里发的音频,心中产生了在“喜马拉雅”里运用音频将《发现母亲》读完的计划。付诸行动,每天十分钟,再也不能拖拉下去了。选背景音乐,录制音频,发布,分享……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在喜马拉雅上发布了34条音频,朗读《发现母亲》成了一天中我最期待的事情。

渐渐的,我发现自己变了,心中有了目标,每天有了该干的事情,整个人也精神了。突然有一天,我在订阅的“王东华母亲教育”中听到了自己朗读的音频,当时的欣喜真让我激动,能得到认可我太开心了,这更让我坚定了读下去的'信念。在不久前的一天,我接到了王东华教授的助理安娜老师打来的电话,她竟然是来向我约音频的,还在电话里对我的朗读进行了肯定。

朗读《发现母亲》,让我又恢复了自信,做事情也有了斗志,而且就像共读宣言中说的那样,每天都有好事情发生在我的身上。这个暑假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拿到了梦寐以求的驾照。在我的影响下,儿子也比以前优秀了,我们母子之间的关系更融洽了,孩子变得越来越自觉了。我整个人也有了自信,生活中处处充满了阳光,现在的朗读与第一次相比,我都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从话语间感受到了那份自信、阳光与幸福。

坚定信念,不怕困难,迎接挑战,相信自己一定行,我用读书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我用读书改变了手机的功能,我要用声音来影响中国人读书,我要用共读让微信群里充满朗朗的读书声,坚定地做一名推动国人读书的快乐书童。

《发现母亲》读后感10

这个月我读了王东华著的《发现母亲》这本书。作者王东华:男,1963年6月生,安徽省芜湖市人。《发现母亲文库》主编,华东交通大学母亲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其致力于人类文化启蒙的教育专著研究,20xx年入选《中国青年》“可能影响21世纪中国的100位青年人物”。

著名作家莫言认为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讲述“母亲”从生理到心理的种种困惑,在王东华的叙述里,现实中许多我们认为很普通很正常的事原来都让人触目惊心,引人深思。

这本书从母亲的`角度对人类社会的一些核质问题进行了严肃而深入地思考,提出了一系列关乎整个人类命运的重大命题。其研究的体系化、前瞻性、深刻内蕴以及对世纪更迭人类文化的建设上,都会使本书在百年人文浪潮中具有卓越的启蒙地位。

女人的名字叫母亲,母亲能顶半边天。人类目前所强调的教育都是“显教育”,对于更本质更重要的“潜教育”却不加关注。道德、勇气、责任等不是通过教育者的“教”就能起作用,而是要通过教育者的“做”才能达到目的的。过往的教育学是“教”的教育学,以后的教育学将是“做”的教育学。这本书详尽的范例,细腻真情的说理,无不将读者领进一个崭新的母性境界。

读了这本书,我认识到作为一个教师同时又作为一个母亲,我深深的感到,我身上肩负的双重责任非常重大。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花朵,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孩子的未来跟母亲,跟老师都是分不开的。我们要重视“习育”—行为上的培育和“化育”—精神上的培育,从微乎其微,最司空见惯的事情入手,培养孩子最根深蒂固的习惯。用爱心与耐心去感化孩子的灵魂,使孩子茁壮成长!

《发现母亲》读后感11

“江山是银,母亲是金。”母亲不光是生育孩子的生身之源,更是人格和品质塑造的第一老师。在这本书中,作者不但号令人们关怀母亲,更要给为人之母营造做母亲的环境,让每一个母亲都成为孩子成材的推进摇篮之人。在这本书中,我深入认识到了作为母亲对于孩子的重要性。

当然,我也从这本书中学到了教育方面的一些理论。比如知识与智力的关系:智力同知识并不是完全不同的,知识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而智力是获得知识的`能力。比如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在老师讲解水的知识时,孩子们接受到的程度各不相同,有的认识快,理解快,记得牢,有的接受慢,理解浅,记得少,明显地表现出智力的差异。即使记住了,在实际中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大不一样,文彦博运用它去树洞取球,司马光运用它去砸缸救人,曹冲运用它去称象的重量。对水的认识属于知识,而控制和运用这种知识的能力才是智力。

知识和智力虽是不同的范围,但相互间有着不可分割的接洽:

控制知识是发展智力等必要条件,而智力的发展又能增进一个人对知识的控制。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智力则是质的问题,知识是量的问题。学生的智力教育不在于获取知识的多少,而在于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培育学生的思考习惯。尽管获取知识也是一种成果,但绝非是目的。

如果把知识和智力的理论运用到语文教学中,那就不只关注知识的积聚多少,更要关注学生在控制知识的同时是否发展了智力。举例来说,我在引导学生背诵精彩句段和古诗词时,往往我重视的是学生记住了多少古诗词。今天看来,如果记住了古诗词,不会运用,那等于储存了垃圾,因此,重要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背诵古诗词的过程中,关注学生是否学会了积聚和运用,这才是教育目的。为此,我在引导学生记忆和背诵古诗词时,应当创设多种情景,让学生表达已积聚的古诗词,同时,还要学会运用已经背诵的古诗词来自己创作诗词。这样,就会使积聚和创作相结合,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写作程度。

当然,明了了这个道理,在语文教学中,都要建立一种发展学生智力的理念。学习生字,教学目的不光是记住生字词,更重要的是学会自己认字、解字、记字;理解课文内容,不光是要会读,还要在读的过程中去思考,接洽生活实际,读出问题,读出自己。

只要心中有“高度”,学生也就必定能达到这个“高度”!

《发现母亲》读后感12

读了这本书,作为一个母婴顾问,一个母婴护理培训老师我深深地感到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皮肤传爱、哺乳连心、母子感通、子宫心理、宫外孕育、脂肤性格”。这一系列的育儿真谛需要我们去传播、、、

从小我就一直坚信我长大后会成为一个好的母亲,阅读过后并仔细揣摩,我懂得了:做一个好母亲并不只是生下孩子给孩子喂饱这么简单,母亲不能只是用手把孩子捧起,更要用心把孩子捧起来。母亲喂给孩子的不仅仅是奶水,更应该用自己的精神素养喂养孩子幼小的心灵。

小树苗只有扎根土地才能长大,树苗是孩子,土地是母亲,小树苗能长多大多高取决于土地是否有是够的营养,沙漠里长不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个缺乏智慧心灵贫乏的母亲是不能教育出一个聪明而具丰富精神素养的孩子的。没有母爱,孩子就像插在花瓶里的花,虽然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我很庆幸在我还未成为母亲之前能够理解“母亲”对孩子的重要意义。

母亲给了我们生命,教育我们成人,我们回报了她们什么?她们现在积累的只有白发、皱纹、驼下的背、、、

《发现母亲》读后感13

朋友推荐后,有时间就看看,有些感触。

书中的观点:我们应从小就修炼自己,才能对孩子有好的`影响;重要的是我们“做”了什么,而不是我们“教”了什么。所以我们会发现有些优秀的孩子的父母并没有刻意地去教什么,只是自己有很好的品行、很好的习惯。我们爱孩子,我们希望他(她)成才,希望他们快乐,希望他们健康,那么,我们自己就要先做到。

这一点说着容易做着难,但看你怎么想,既然自己都做不到,又凭什么要求孩子做到呢?所以,不要要求孩子达到完美,不要让孩子来实现你自己未实现的愿望,而让他们自己来决定该做什么。我们父母活好自己,也要让孩子有自由,也活好自己。

一点体会,愿父母们共勉之。

《发现母亲》读后感14

《发现母亲》这本书,在刚进入母婴中心时,就听曹主任说过,更清晰的记得她说过书中的两句经典“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的母亲”,“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但我却一直没有接触过它。

《发现母亲》是教育学家、社会心理学家王东华用十年的时间写出的一部关于母亲与教育的书籍。他提出:“女性的特点适合人口再生产,男性的特点适合物质再生产,人口再生产的重要性远远高于物质再生产。”“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母亲的作用要在90%以上。”“女人的名子叫母亲,母亲能顶半边天。”

母亲最重要的责任是让自己成为一个教育家,教育好孩子,如果每一位母亲都能做到不但把孩子养大,而且还能教育成材,那将是对社会做出的最伟大的贡献。如果母亲送给社会的是一个不合格的人那就会成为社会的负担。面对这样的结果做为母亲就不仅仅是对不起孩子了。

《发现母亲》读后感15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在我奶奶去世以后,我读过一篇读者文摘上的文章,最后一句话就是这个,我哭了好几天。刚看到了这句话还是很心酸。可能我的恋母对象是我的奶奶和姑姑吧。对有妈妈的孩子来说,妈妈就是精神支柱吧。我希望自己做好我儿子的精神支柱,努力成为儿子的骄傲,也让儿子成为自己和我的.骄傲。

在《发现母亲》第五章里面:教育,母亲是孩子的大老师。向“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发问:

“第一任老师”是最容易当的吗?

“第一任老师”是谁都可以胜任的吗?

“第一任老师”是有任期的吗?

“第一任老师”是可以推卸责任的吗?

“第一任老师”的职责仅仅限于“老师”吗?

“第一任老师”说不能状母亲职责之万一:母亲教的是自己的孩子,老师教的是别人的孩子──母亲是孩子的大老师。

我也会扪心自问,我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吗?人人都渴望自己的孩子成功,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愿以偿。每当这个时候,许多人说自己运气不好没有养个好孩子。但是真的是孩子不好吗?是不是我们自己不好,把孩子教成这样得呢?为人父母的问过自己吗?我们都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一个好习惯定终生。可是养成一个好习惯,这个习惯,是取决于孩子吗??还是取决于自己呢?在我看来,取决于父母。父母的好习惯,孩子会继承,比较容易坚持。

读《发现母亲》有感

《发现母亲》是教育学家、社会心理学家王东华用十年的时间写出的一部关于母亲与教育的书籍。

“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的母亲”,“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这两句话贯穿了全书的中心,是作者最有价值的发现。

这是一部能够引人共鸣共思共感共叹的书,阅读之后让人的心久难平静回味无穷的书,因为教育与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息息相关,与国家的强盛兴衰密不可分。的确是一部天下人都应该共读之的书。而不仅仅是母亲。

全书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阐述了母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所起的举足轻重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母亲的教育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在书中作者从古到今,从中国到世界旁征博引用许许多多的活生生的事例佐证了母亲的伟大和母教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阅读的过程就如同是在浏览一座关于女性关于教育的博物馆,作者像一名讲解员,深入细致的讲解女性作为母亲在教育方面对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所起到的作用。以及现代女性应该怎样肩负起对孩子教育的责任,同时也分析了现代教育中的一些问题。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作者经过认真考查发现在唐宋时期女性的文化素质普遍较高,甚至高于现代。比如唐宋八大家中,几手每个人都有一位识书达礼的母亲,他们的成名与母亲从小的教育不无关系,欧阳修之母更被称为千古名母,欧母画获的故事流传至今。

作为新中国的女性应该是极其幸运的,现在的女性普遍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但是母亲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的程度却并不是普遍的。许多女性在社会所承担的诸多角色中恰恰忽视了母亲的角色,接受过教育的母亲只是为了自身能在社会上和男性一拚高低,并不是为了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如此重要,它关系着国家的兴衰,作为社会中的男性应该尊重女性创造条件让女性的功能回归,让女性都成为出色的母亲,教育出优秀的孩子。

母亲不论事业多么辉煌都不应放弃母亲的责任,许多成功女性以孩子的不成才为代价而倍受人尊敬,其实这正是一个女人最大的失败。居里夫人的成功无人能比但依然把女儿培养成了诺贝尔奖获得者。

有那位女性能让她的工作更忙,以至于不能照顾孩子。如果因为工作而放弃对孩子的教育是最错误的选择,你的工作可以由更多的人去做,但孩子因此被毁掉的一生却是永远没有人能弥补的,对于母亲工作孩子应该兼顾,如果不行,应该毫不犹豫的选择孩子。即然生下孩子就要为孩子负责,也是为国家负责,把一个合格的人送进社会是比自己工作更重要的事。

做一个好母亲并不只是生下孩子给孩子喂饱这么简单,母亲不能只是用手把孩子捧起,更要用心把孩子捧起来。母亲喂给孩子的不仅仅是奶水更应该用自己的精神素养喂养孩子幼小的心灵。因此母亲要有足够的自我认识,知道自己肩负的是怎样重要的便命。

小树苗只有扎根土地才能长大,树苗是孩子,土地是母亲,小树苗能长多大多高取决于土地是否有是够的营养,沙漠里长不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个缺乏智慧心灵贫乏的母亲是不能教育出一个聪明而具丰富精神素养的孩子的。今天的母亲在现在这样好的条件下如果还不能为孩子的成长负起责任那就是不能原谅的错误。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亲也是必不可少的,父亲是房子,父亲是大树,为母亲和孩子撑起一片天,给母亲和孩子一个温馨可靠的家,让教育得以在家庭中顺利进行下去。虽然历史上有许多的名人都是由寡母一手教育长大,但没有父爱毕竟是人生的遗憾,如果有父亲的扶持他们也许会有更出色的成就。父爱母爱是不相同的,父亲的教育和母亲的教育也是不同的,父亲是孩子走向外面世界的桥梁和依靠,他的教育让孩子认识社会溶入社会,父亲以他的人生经历和不屈的奋斗精神教育孩子引导孩子走进陌生的社会。从《傅雷家书》中可以看到,当傅聪长大成人走向社会之后,遇到的许多人生问题都得到了父亲很好的帮助,傅聪的成功与父亲有直接关系。父亲和母亲的良好合作能让孩子得到更完善的教育。愿天下的父母都能成为合格的父母,教育出合格的人才,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下载《发现母亲》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发现母亲》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现母亲》读后感

    《发现母亲》读后感 《发现母亲》是教育学家、社会心理学家王东华用十年的时间写出的一部教育女性如何成为优秀母亲的书。是一本值得中国每个家庭必备之书。书中多处呼吁,教......

    《发现母亲》读后感

    做个合格的家长 ——《发现母亲》读后感 有的人看见这个题目会问:“做个合格的家长?难道我做得不够合格吗?我让孩子吃饱穿暖,还让孩子早日接受教育,参加了好多培训班,不让他输在‘......

    《发现母亲》读后感

    《发现母亲》读后感孩子最初认识的世界,学会的东西都是在家庭这个课堂由父母教会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孩子在父母的扶持下走出第一步,孩子在父母......

    发现母亲读后感

    发现母亲读后感 原以为这是一本早期教育方面的书,我从图书馆借来,想从中发现一些更适合我儿子的教育方法。但我错了,这是一本让我意外但惊喜的书,里面的观念是我闻所未闻的,但却......

    发现母亲读后感

    原以为这是一本早期教育方面的书,我从图书馆借来,想从中发现一些更适合我儿子的教育方法。但我错了,这是一本让我意外但惊喜的书,里面的观念是我闻所未闻的,但却又如此让我折服。......

    发现母亲读后感

    《发现母亲》读后感 一直以来,坚信“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每天我总喜欢在睡前读读书,看看报。任教后学校发了一本由教育学家、社会心理学家王东华写出的一部关于......

    发现母亲读后感

    《发现母亲》读后感并不是偶然才得知这本书的,很多人都向我推荐它。众望所归之下,我还是拜读了王东华的《发现母亲》。在书店封面上处,我看到了一行信心十足的话“你可以不是天......

    发现母亲读后感

    和孩子一起成长 ---读《发现母亲》有感 非常感谢机关二小的领导和老师们,给我们设置了妈妈课堂,还给我们推荐《发现母亲》这本书,这书是教育学家王东华教授,用十年时间写出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