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低年级的朗读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语文低年级的朗读教学方法1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读
教师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变“要我读”为“我要读”。教师如果能够带领学生进入情境,并与学生一起朗读、表演,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学习《棉花姑娘》一课指导学生朗读对话时,老师戴上燕子头饰扮演燕子,全班同学做棉花姑娘,“燕子”一边扇动着翅膀一边说:“生病的棉花姑娘们,别难受了,现在我这个捉虫能手飞来了!”学生听了马上进入了角色,赶紧用恳求的语气喊起来,“燕子,燕子,请您帮我捉捉害虫吧!”
二、体态语言辅助朗读,让学生愿读
体态语言作为辅助手段来丰富有声语言的表现力,使学生得到各种信息。在低年级的感情朗读训练中,体态语言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学《四季》一课时,学生提出喜欢读春天,于是纷纷试着读,当我发现有的学生边读边做出了草芽尖尖的动作时,就说:“这个小草芽不仅读出了高兴、自豪的语气,还加上了动作,好美呀!哪个小草芽还想读?”这时许多孩子都想边读边演,于是我顺水推舟地说:“小草芽们一起带动作美美地读一读吧!”此时此刻,所有的学生都站了起来,边读边和老师一起双手合掌做起了“草芽尖尖”往上钻的动作,又拍拍胸脯,竖起了拇指说:“我是春天。”这时的学生好像就成了小草芽,已经完全沉浸在快乐之中了,读书成了学生的一种美妙享受。
三、师生、生生赛读,让学生乐读
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比赛形式的朗读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想读、乐读,还能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以下两种比赛方式:
1、老师和学生的比赛
和老师比赛,学生往往很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常采用和学生比赛的方法。对于一些简单的内容,我往往故意输给学生,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提高朗读的兴趣。但有一定难度的内容,我却要一定赢学生,让他们从老师的朗读中受到启发。
2、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比赛
人都有一种强烈的自我展现和被别人欣赏的心理,学生也不例外。因此,在教学中,我常常让几个或者几组学生读相同一段课文,或者在课堂上举行朗读比赛,然后彼此之间指出对方的优点与不足,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心理,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其他学生的长处,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3、音乐配读,让学生喜读
音乐能使人在浓郁的气氛中得到感情的熏陶和哲理的领悟。针对小学语文不同类型的课文,我常常选择与课文内容感情基调相宜的音乐进行伴读,使学生的情感引起强烈的共鸣,收到良好的效果。如第四册《找春天》一课,文章内容蕴含着作者对春天的无限喜爱和赞美之情。为了指导这一课的朗读,我剪辑了一段旋律优美、节奏鲜明的.曲子。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先让学生听一遍音乐,引导学生边听边闭上眼睛想象春天的美景。接着,我启发学生说说应如何有感情地朗读这篇课文。学生受到了音乐的感染,情感有了强烈的共鸣,便纷纷回答:应用惊喜、赞美的语气读。接着,我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自由练读,然后指名读。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朗读兴趣,还激发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趣,提高了他们的朗读能力。
4、及时表扬,让学生爱读
在朗读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朗读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评价的能力。要用欣赏的眼光去评价别人,及时抓住别人的闪光点进行评价。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朗读评价十分重要。当学生读完后,我常常及时表扬,激励他们进步。
四、丰富活动,保持兴趣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让他们端端正正地坐着听课和高高兴兴地做游戏相比,自然是符合儿童天性的游戏、玩乐更有吸引力。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平时应用各种活动促使学生保持朗读兴趣。
浅谈小学语文低年级的朗读教学方法2
一、初读:读得对
初读,顾名思义就是初步地读。这是读好课文的基础阶段。初读是孩子初步感知教材,所以要求不能过高。初读最基本的就是能够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朗读基础训练,包括发音、正音、念词、咬字吐字、发声训练等。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发音、正音训练外,其余内容,特别是念词训练非常容易被忽视。“念词”训练就是训练孩子以词为单位进行朗读,而不是以字为单位进行朗读。许多孩子在朗读时,只会一字一顿地“念字”不会“念词”。我们应该在词语教学时有意让孩子多读词,并教给学生读词的方法,还要在朗读时教学生“连词读”。
二、细读:读得懂
如课说,初读课文侧重于读得正确,那么到了第二个阶段细读课文,则侧重于读懂课文。这个阶段主要是理解性的朗读,特别是要理解关键的词、句、段,从而在此基础上读懂全篇。在这个理解性朗读阶段,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紧抓字词是基础
字词是理解课文的基础,所以,在细读中首先要抓到就是字词的理解。学生对一个字、词的理解,同他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字词教学中,对于有些词应联系有关知识、生活经验来理解词义。比如在教学《秋天的雨》第二段时,就应该抓住“五彩缤纷”这个词来理解。这个词的意思是各种颜色繁多交错,非常好看。在教学时,可以启发学生想象各种花开时的景象,或者看到各色气球的样子,让他们描述一下,再相机出示词语。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理解了这个关键词,学生对全段的意思也就基本明了了。
2、理解句子是关键
朗读时,如果学生对所读的句子理解充分,语感往往会很好。低年级时,课文中的句子大都比较简单,在训练过程中,是要引导学生掌握理解句子意思的基本方法。基本方法是抓主干理解句子意思,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一个句子所包含的部分:“谁”或“什么”+“是谁(什么)”、“做什么”、“怎么样”。一般有以下几个基本句式:“谁(什么)是谁(什么)”、“谁(什么)怎么样”、“谁(什么)做什么”。到了高年级阶段就要理解复杂句了。复杂句的理解是在简单句的基础上。当学生经过了简单句的训练,对复杂句的理解自然要容易得多。
3、强化感知是升华
理解的更高层次是让学生去感知,通过感知来使学生体会出文章的意思,从而激起学生的情绪,加深他们的内心体验,最终在字里行间理解课文。要达到强化学生感知能力,加深学生内心体验的目的,我们可以在教学时创设情境。比如用音乐来渲染,用图片来再现,或者是让学生参与角色的扮演,或者提供情境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
三、美读:读得美
美读,是对朗读的更高要求,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是更高的要求。美读的要求是读出文章的情,读出文章的味,读出美感,使学生在加深理解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并把这种美感通过自己的朗读传递出去。要达到美读的要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指导学生学会把握朗读时语调、语速的变化技巧
指导学生一些朗读时的技巧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大有裨益。因为学生在朗读时常出现已经理解了意思但不能恰如其分地用语言把情感表达出来,因此教给学生一些朗读技巧,如停顿、轻重、语气等,使学生知道这些朗读技巧要如何随着表达的需要而变化,从而提高学生朗读的`表现力。一般,描写突然发生的变化、遇到危险的情况、以及着急、慌张的句子,常读得快些、急促些;表现高兴、兴奋、赞美的句子,读时音调要略高;描写优美景色的句子,要读得语气舒缓、柔和一点;表示悲痛、沮丧、伤心、后悔的语句要读得低沉缓慢一些。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想象,悟出文味、读出感情
要让学生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这个目的比较容易达到,但要读出课文中的感情就不是件很容易的事了。在朗读过程中,感情朗读是一种思想感情的熏陶,学生要能把这些文字转化为自己想象中的画面,读“山”便会有山之巍峨雄壮,读“海”便会有海之博大深邃。因此,要引导学生去感受,创设情境,制作课件,让他们进入“角色”,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自由朗读,从而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这样才能让学生缩短时空距离,将语言文字还原成语言形象,很好地激发情感。
浅谈小学语文低年级的朗读教学方法3
一、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格言出于爱因斯坦之口,直到今天我们还一直坚信着。因为兴趣是学生对某一事物认知的欲望,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探索,同学们对朗读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进行持久的学习,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将会大幅度的提高。因此,老师应该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学生朗读兴趣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听录音、听广播、听配乐朗诵等,让学生在美妙而富有感情的声音下感受到朗读那种独特的魅力,使学生喜欢甚至爱上朗读。
二、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
低年级的学生在进行朗读时,往往喜欢一个字一个节拍、拖长语调地唱读,这是因为他们识字少,朗读时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了音准上,就会忽略了词和词、句与句之间紧密的联系,也会忽略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所以在拼音教学阶段就要训练同学们做到按词停顿。比如在一年级的课本中就设计了许多儿歌,其节奏感较强,老师在做朗读示范时可以让学生跟着朗读并用笔在儿歌内容的停顿处做标记,示范后再让学生自己根据做好的标记朗读一到两遍。
教师在教学生学习课文时,应该在上课前让学生有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自己默读文章,再让他们听录音,体会文章的语调、情感,增强学生的语感。优美的文章播放过后应该趁热打铁,让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同时老师要强调学生在朗读时不要拖拉音调,要把握好语速,勿太快或太慢。“热身”后教师再针对各方面展开教学。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就能够基本掌握朗读文章的要点,再逐步地加强训练,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这将会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增强语感。
一些较偏远的山村,孩子们大都是使用方言进行交流和学习,对这一问题老师应该在课堂上给予纠正和帮助,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一定使用普通话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及相互讨论,教师也应该提倡学生课后使用普通话与同学或老师进行课外交流。让我们祖国的`花朵尽早的接受普通话、学习普通话、用普通话进行交流互动。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黄金时期”,在此阶段要是养成—些不好的习惯,此后就会很难改正。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朗读这一环节上就要多花点时间。
三、重视小学低年级的诗词朗诵。在朗诵中学会感悟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词文化丰富绚烂。学生学习诗词歌赋不仅能丰富自身的文化知识,还能陶冶情操,提高自身修养,这些都需要通过加强朗读获得。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心智还太不成熟,教学中没必要教授那些比较深奥、思想性较强的诗词,不要强行地给他们灌输太多难以理解的人文道理。朗读诗词可以让学生感受和体验美,培养同学们的文化素养。比如在教《赠汪伦》一诗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品味诗句的美,想到美丽的河流、花朵等。学习这首诗能让他们明白并体会到作者与友人之间浓厚的友谊,也让他们学会珍惜自己身边的朋友。古诗词幽美的意境如春雨般滋润着我们,让我们的心灵都能受到熏陶。
朗读教学并不是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也不是简单的解决“读书”的问题。领悟是朗读主要的目的,领悟最关键的是要有独到的见解,要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诗文的含义,这离不开老师的引导。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文是老师进行朗读教学的基本要求,要做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他们的思考能力,就要使用多媒体做教学辅助。从简单、外在开始慢慢地进行深入、复杂的学习,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进入知识的海洋,让他们的潜力得到开发,更要引导他们在朗读中产生更多的疑问并引发他们的思考。
浅谈小学语文低年级的朗读教学方法4
一、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浓厚朗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一切学习活动的开始,对于小学初级阶段的学生来说,过于复杂的教学方法,往往起不到关键性的作用,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这个时期学生对于图画、图形非常敏感,记忆速度也很快,那么教师通过使用各种丰富多彩的图片、图画,来丰富朗读教学内容,结合课文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容易被激发出来,进而主动跟随教师展开学习,朗读能力也会不断得到提升。
比如:《海底世界》一文的朗读教学,在教学之前,教师搜集各种各样鱼类、珊瑚、石头、贝壳等事物的图片,并结合课文将这些图片制作成多媒体动画,配上音乐,在教学中播放幻灯片,为学生营造一个奇幻美丽、色彩斑斓的教学情境,学生仿佛自己置身于“海底世界”中,思维一下子就会活跃起来,学习欲望也随之高涨,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教师带领学生开展朗读教学,效果势必会更好。
二、注重示范引导朗读,教会学生正确朗读方法
在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教师要注重示范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朗读习惯和正确的朗读方法,小学低年级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样才可以避免学生走弯路,更好的体验朗读的乐趣,提高朗读能力。
比如:小学生朗读时常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拖长音,还有拿腔拿调的情况。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必须要及时纠正,小学课文中有很多“儿歌”或者是“诗歌”,教师首先利用这部分内容,来教会学生有节奏、有韵律的进行阅读,开始的时候借助拍手来确定速度和轻重缓急。以儿歌“猜一猜”为例,教师在黑板上将儿歌的节奏划分好――“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在朗读的时候配合拍手的方法,效果会非常好。要保证充分的读书时间。
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成度。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时间哪儿挤?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读。让花俏形式的,没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位给读。
三、充分挖掘文章的美,帮助学生领会文章魅力
美的事物总是有吸引人的魅力使学生们发现美就会给他们积极朗读的动力,一篇出色的文章,凝聚了作者的思想、激情与灵感、因为作者的情感与思想,使文章独具魅力、它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情感与情操,对他们实现道德教育,读通课文,读懂语句并理解文章内容,低年级的学生年级小,但是他们也有对文章的独特想法和见解。
比如:课文《上天的蚂蚁》就反映了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在亲人的鼓励下,不断的努力,只要不气馁就一定能够完成自己的目标,人生总会遇到这样的挫折,成功不可能一墩而就,只是我们要懂得在别人的鼓励卜不停的努力,生活中的困顿与挫折,我们就会不断地战胜与克服。这样的话题是贴近学生生活的,并有指导意义,也易使学生在语文朗读中体会文章的魅力所在体味它的深刻内涵。扩大朗读训练面。 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
特别是低段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有时请学生配配画外音,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 每个班的学生都不是整齐划一的,其水平、能力都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朗读教学中也应体现层次性。复杂程度不同的语段要因“材”而读,对不同要求的朗读练习也应量“材”录用,对朗读的'评价也要因人而评,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同时,多为“丑小鸭”创造“登台亮相”的机会,要知道美丽的白天鹅也有“丑小鸭”的经历。
四、正确评价,激励学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要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评价”。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朗读时,不能用自己阅读文本形成的标准,即“应该读出这样的感情”“这样读才是美的”等,来衡量一个学生朗读“好”与“不好”。教师评价低年级学生的朗读时,要以鼓励为主,多发现闪光点,多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如:“读得很好,听得出你已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 “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 也可以请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给大家范读,让他体会当老师的成就感。但也不能一味地表扬学生,在学生确实读的不够好的时候,还是应该明确指出的。只不过形式上可以活泼一点,轻松一点。幽默的评价就能调节课堂气氛,能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中得以发展。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方法初探
朗读时重要的阅读基本功,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
朗读是以语言为桥梁,把好的文学作品利用标准的普通话表达出来,绘声绘色地传达给听众,能达到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境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可谓举足轻重。
朗读,有助于学生身临其境,准确、精细的理解课文。好的朗读、可以达到声情并茂,意味悠远的效果;可以摄人魂魄,耐人寻味;可以把人带到一幅幅优美的画卷中去,一首首动听的乐曲当中;可以让人领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亦可让人体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小学语文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学,使学生具有初步听说读写的能力。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一般来说,爱好朗读的学生口语发展比较快,说起话来条理清晰,自然流畅。
朗读,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较好的习作能力。朗读不仅有利于学生积累发展语言,而且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语音文字的感悟、朗读,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已把文中内容的写作技巧转化为自己的技巧,从模仿的内化到自创,能自然而然地“文思泉涌”“信手拈来”了。
朗读,也是培养语感的一种好方式。不断进行朗读训练,就可以增强对语音的感受能力。增强对语言规范的敏感性和鉴别力。如果这种预感形成了,只要听到不正确的语言或词不达意,生硬不通的句子,马上就会从接受角度感到不适,甚至加以排斥。
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抓好学生的朗读,从而达到上述效果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一、身体力行,让学生明白朗读的好处,激发学生良好的朗读欲望
经常看到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的读读这部分”,或“把×××语气读出来”,诸如此类的引导,而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读的是五花八门。因此,朗读的示范作用很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自己泛读课文,经过自己的精心准备,深入体会作品丰富的内涵后,教师为学生进行泛读,给学生树立一个爱读书,爱朗读的好榜样,学生会十分喜欢模仿老师的朗读语气、语调、表情、手势等。这样,学生有了模仿的对象,从而达到自己能声情并茂的进行朗读。如《再见了,亲人》中小金花跺着脚说:“妈妈,这仇我一定要报”!学生刚开始都读得快而高昂,像在喊口号。这时,我进行了泛读,一字一句读的缓慢而低沉,字字有声,声声有情,重音轻读,表达效果更加强烈,更富有感染力。然后,我让同学们用老师刚才的方法再读读,学生有了模仿,有了对比,此时,大家读的信心更强,读得更好,把小金花内心的沉痛完全表达出来了,因而学生们争先恐后的举手,展示自己的朗读。
二、创设情境,设计各具特色的朗读形式,合理加以运用
朗读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齐读、分角色读、配乐读、小组比赛读、表演读等。朗读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适当的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如教学《燕子》一课,我通过配乐朗读,让学生充分感受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感受小燕子的活泼机灵,矫健敏捷,从而让学生受到美的陶冶。又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在学完课文后,我跟学生说:“桂林山水秀丽,经常有中外来客慕名前来一睹它的风采。谁能做个出色地导游,为来宾介绍美丽的的桂林呢?”学生的情绪高涨,都想跃跃欲试,我顺势利导要想 做好导游,首先要把课文读好,读出感情来,读出桂林山水的美,这样在你介绍时才能生动精彩,吸引来宾,让人赞叹不已。这样,大大
激发了学生的读书欲望,连平时不爱读书的学生也有滋有味地朗读课文。
三、精炼连点,锤锤有声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等。但这些指导不可能课课皆有,次次具备。因此,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重点,锤锤敲打,锤锤有声。如朗读《草原》第一自然段的前两句,第一句要读的平直,第二句读到“使我总想高歌一曲”时要读的的升昂,从而表达作者“满心的愉快”。而朗读全文深刻的句子,要以曲折的语调来体会作者或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如《穷人》一课中“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揍我一顿也好!”朗读这段话时要停顿曲折,表达出来桑娜由犹豫不定到下定决心的思想变化,从而体会桑娜的美好心灵。
通过以上几种朗读的方式的指导,学生的朗读水平有了质的提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教学中,让我们用朗读去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和爱美的情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