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推进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建议
推进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建议
推进企业精细化管理,是企业快速发展的动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们践行“用心做事,追求卓越”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工作体现。做为煤矿企业的电力先锋,我们要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改进,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借鉴,走出一条适合我们供电管理的道路。这是我们管理的重中之中,是要我们不断思考和去实践的。
内部市场化管理制度的建立与不断完善是我们管理模式的一次重大变革,通过管理机制的建立,绩效管理的制度和方法的推行,大多数职工已经认识到绩效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与此相伴的另外一个现象就是员工对绩效管理考核存在抵触或不信任。在思想观念上以及对绩效管理是否形式化、是否能真的取得实效,存在质疑。因此,进一步增进对绩效管理的认识和了解,并用科学的辩证的态度客观分析并总结绩效管理考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是我们能够越走越好,越走越远的最有效途径。
一、明确职责,构建系统化的组织构架
首先是组建适应企业发展的组织架构,界定清晰各部门的职责,做好各部门之间良好、有效的沟通,要做好这一点,必须不断提高各科室、部门主要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境界,要有大“我”的精神和境界。其次要把各个部门的职责真正细分到各个岗位、个人。同时要重在落实和实施,确保长期有效运行。设立严谨、明确的组织构架是我们开展行之有效的工作的前提和保障,是确保各部门能尽职尽责的组织保障,避免管理无序、扯
皮、推诿、内耗的现象的发生,在管理层,不能只在口头上强调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只是把工作随意布置给下属,各层级的管理人员也敷衍了事,没有感到真正绩效压力的情况下,通常也不会积极主动、高标准严要求的去完成工作。针对各个岗位来说,岗位职责是不同岗位的员工履行职责、开展工作的规范指引,不能只是“千岗一面”,大同小异,泛泛而谈,没有结合业务流程专业化、具体性描述岗位的工作权责,不能起到实实在在的岗位指导的作用,没有与工作实际紧密结合细化权责提炼出合理的、量化的考核指标。用于作为工作行为的指南,从实质上来避免岗位职责与绩效考评纯粹是“两张皮”,中看不中用的情况。
二、分级考核,环环相扣
我处依据供电生产、工程安装、维修的特点已初步形成了处对科室、科室对班组、班组对个人的分级考核体系,总体运行是平稳的,但是考核的力度、效果却有待进一步的提升。要依靠绩效管理办法,实现管理来 “创造绩效的人” 的目标。比如在班组对个人的考核中,我们可以更加细化,让班组员工个个身边有指标,人人头上有压力,将责任个人化,达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真正做到以事为本,通过责任的个人化,一是我们可以找到工作做得不好的责任,可以按照制度的规定对其进行教育、引导、或者处罚;二是工作做得好,也能找到责任人,可以按照规则、制度的规定对其进行奖励,进一步还可以把这位员工好的做法,总结、归纳、提升,作为亮点在班组、在全处内推广,可以通过评选“星级员工”、“成长之星”等方式为全员设立榜样,从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你争我赶的良好工作环境,最终实现企业的整体目标。
三、人才培养,推动精细化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让每个员工都成为管理者,最大程度的挖掘员工的潜力,在我们现有的职工的素质基础上,有的放矢的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强化员工培训,不同的工种可以选择不同的培训方式,不同的岗位可以选择不同的老师,广泛征集基层员工培训需求,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提供差异化的培训,提升、改善培训效果。在培训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运用多种手段,转变思路,变“填鸭式”强制培训为“点菜式”自主培训,从而提升我们整个队伍的素质,这会为我们的工作、管理注入更大的活力。培养员工读书学技术的兴趣,营造你追我赶、积极进取的浓厚学习氛围。
对于班组长来说,对自己更应该严标准、高要求,不仅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还要学会管理,对于班组绩效目标和绩效考核标准要做到心中有数,要学会在工作中做好上下级的沟通与辅导,通过自己不断学习提升、以点带面,从而带动整个团队的提升。最终实现管理来 “创造绩效的人” 的目标。
四、不断改进,持续提升
“不断改进,持续提升”是绩效管理的终极目标,或者说是绩效管理的追求。完整的绩效管理是指“绩效目标制定—实际绩效监控和指导—绩效评价—绩效改进这样一种良性循环过程,从而通过量的不断积累,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在摸索和改进中逐步建立适合本企业的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通过不断的进取、动态的调整,最终使企业的发展成果和员工共享,真正实现人企合一。
推进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建议
2011年9月
第二篇:浅析企业如何推进精细化管理
浅析企业如何推进精细化管理
谢秋芳
精细化管理是企业分工的精细化己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企业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之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将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和作风贯彻到企业的每一个环节的一种管理模式。下面针对企业推进实施精细化管理作一浅显的分析。
一、转变观念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所在观念是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应有不同认知事物的观念,但是,由于传统思维定式,转变观念是一件非常难以实现的事,改变已经长期形成的固定思维模式是困难和痛苦的抉择,所以转变观念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所在。
1、领导干部观念的转变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必要前提。细节决定成败,精细化管理就是要从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负责的工作责任心去做好我们的每一项工作。要实现这一目标,企业的高管及中层领导就必须首先从思想认识上完全转变对企业管理的传统思维模式,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适应科学发展新形势需要的现代化管理理念。在贯彻精细化管理的理念中,领导干部是带头人,他们既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策划者,又是落实精细化管理的执行者和实施者。因此,在推进精细化管理的进程中,企业的各级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思想观念转变得快与慢、深与浅、是与否,不仅影响广大员工观念意识的转变和行为职责的运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
制约着精细化管理的成败结果和顺利推进。
2、其次,全体员工观念的转变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内在动力。在解决了领导干部观念转变的前提和基础上,全体员工观念转变则必然是落实精细化管理的真正动力。企业的各项管理是通过职能部门和全体员工去实施和运作体现的,因此,每一位员工既是精细化管理的对象,载体和参与者,同时也是精细化管理的主体和实施者。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也是全过程和全面的精细,只有每一个人都参与到精细化管理之中,精细化管理才能落到实处,才能发挥出成效。怎样让我们企业的每一位员工自觉地参与到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中来,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成为企业竞争力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关键是要用精细的理念引导员工实现观念的自觉转变。
二、创新观念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必然途径
精者,去粗也,不断提炼,不断总结,精心筛选,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准方案;细者,入微也,穷其根由,由粗及细,由表及里,从而找到事物内在的联系和规律。由此可见,“细”是精细化的必要过程,“精”是精细化的自然结果,然而要把精细化纳入我们企业管理过程的实践中并加以推进,观念的创新则是其必然之途径。因为精细化管理是以持续的自我改进为特征的,要自我改进就必须转变观念,不断创新,创新是管理的永恒主题,只有不断地更新观念,才能不断地创新工作思路并在创新中不断地否定自我,不断地取得了进步。观念的转变只能应对当前,观念的创新才能把握未来。
三、关注细节,精准要求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必然选择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精”。天下的难事都是从精准要求做起,天下的大事都是从小事开始,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效益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已经由细节决定。大量资源的投入,往往只能赚取百分之几的利润,而任何一个细节的失误,任何一项工序的不精确,就可能将这点利润完全吞噬掉。其实在现实中,细节同样以各种方式影响我们的工作质量。对于工作的细节和精准,企业没有理由不去重视。
局部细微的弱点都将最终导致全局的崩溃,所以我们的管理工作要体现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一企业本身特质,就必须注重细节,精益求精。作为一个企业,应该按照精心、精细、精品的要求各项管理工作,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半途而废的毛病,提倡凡事都应精细化,把小事做细、做精、做实。
作为一个企业,要树立精心安排,精确决定、精明管理、精打细算、细化目标、细分责任、细致工作、关注细节的观念,建立精细化的运作机制,完善精细化的管理制度,实施精细化的职能管理,才能推进实施精细化管理工作,为企业的品牌和效益提升而努力。
第三篇:零售企业如何推进精细化管理
零售企业如何推进精细化管理(上)
一、关于精细化管理的定义:
关于精细化管理已经有不少定义,有专家认为精细化管理是“五精四细”(即精华、精髓、精品、精通、精密,以及细分对象、细分职能和岗位、细化分解每一项具体工作、细化管理制度的各个落实环节等等),“精”可以理解为更好、更优,精益求精,“细”可以解释为更加具体,细针密缕,细大不捐,精细化管理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重细节、重过程、重基础、重具体、重落实、重质量、重效果,讲究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力争最佳。
也有专家认为精细化管理是精、准、细、严;又有专家认为精细化管理是管理者用来调整产品、服务和运营过程的技术方法,以专业化为前提,系统化为保证,数据化为标准,信息化为手段;还有专家认为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再有专家认为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它要求每一个管理者都要到位、尽职;更有专家认为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是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的手段,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
上述专家的种种定义或描述了精细化管理的结果、或提到精细化管理的方法、或总结了精细化管理的特征,或谈到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和技术,应该说都从某一个层面触摸到了精细化管理的部分实质,但它们都忽略了一点——这也是所有想了解精细化管理的人所迫切想知道的,那就是:“精细化管理与我何干、我如何去实现、我应该做什么”,我们在这些定义中似乎难以看到这些。所以,笔者斗胆在这里给精细化管理做一个定义:精细化管理是企业由目前现状通往更精确、更细微、更协同、从而更有竞争力的一个持续优化的管理推进过程,它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的管理科学和先进技术,在对效益与效率的不断评估权衡中实现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
由此可见,精细化管理是因企业而异的,是因企业的发展阶段而异的,但其追求数字化、精致、细微、协同的最基本的理念则是一而贯之的。
二、零售业在推进精细化管理中的八大误区
1、把精细化管理当神话,认为精细化管理高不可攀
步入这种误区的人常常认为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很高深的管理,我们目前的企业管理水平与之相去甚远,精细化管理是远水,企业眼前的问题是近渴,远水不解近渴也,所以还是束之高阁的好。持这种观点的人没有认识到精细化管理其实是一个过程,与我们的起点关系不大,只是不同的起点所采取的推进精细化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有所差异而已,比如对于信息系统已经很完善很现代的零售企业,它的精细化管理应该是如何推进精确营销,而对于那些信息系统还比较原始,管理手段还很粗放的零售企业而言,可能则需要推进品类管理和品类分析技术了,而此时的品类管理相对于这些企业的现状而言应该就是初步的精细化管理了,这就好比我们现在的企业相对于80年代的大多数国有企业而言,应该大多都处于精细化管理阶段了。
2、把精细化管理简单IT化,以为推精细化管理就是实现信息化,就是实现系统升级
固然信息化对于企业推进精细化管理起到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但过于迷恋IT系统和技术,而不重视IT背后的流程合理化和IT系统的实效性、以及IT系统的进步与企业人力资源同步的问题,那么即便花了巨资建设了似乎强大的IT系统,也会因为不会用(员工能力水平的局限)、不想用(员工观念的局限)、不能用(系统的开发与维护不到位及BUG太多无法顺利使用)、用不好(难以把系统运用得恰到好处)致使IT系统的成效大打折扣的。
3、把精细化管理俗化,以为精细化管理就是把事情做得更细一点、分析得更深入一点
有很多企业往往把分析做得再深入一点、工作做得再细致一点,就看成是在推进精细化管理了,这实在是一种误区。
持这种观点的人往往没有看到精细化管理与一般的粗放式管理的本质性的差别,固然精细化管理肯定是要比粗放式管理更深入更细致,但只是深入一点细致一点,是无法通达精细化管理的境界的,精细化管理还是要有一套科学的方法和先进的技术做支撑,逐步推进才能够实现的。相对于做得再深入一点、再细致一点而言,精细化管理的魅力在于它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要大大超越于这一初级的要求。
4、把精细化管理孤立化,常常在一个部门推进精细化管理,而其他的部门则原地踏步
造成这种现象是因为我们没有把推进精细化管理看成是协同一致的管理,而只是割裂其关系做孤立的研究,常常事倍功半,给那些抵制精细化管理的人以口实。
事实上,精细化管理由于协同效应的存在是存在明显的“木桶效应”的,即精细化管理的效果不是以企业实施该管理最好的部门的绩效来衡定的,却是以实施得最差的部门的水平来确定的,所以,尽管精细化管理并不是齐步走,但至少也要保证各部门之间基本是协调一致同处一个水平线的才行。所以,当领导的要重点关注两头,先进的和落后的。
5、把精细化管理形式化,追求流程的完美、表格的精细、文字表达的精致,却很少考虑执行得咋样
我也见到过一些零售企业,一谈起精细化管理就搞大量的流程、搞大量的表格、用很优美严谨的文字来装饰,还用很漂亮的文档进行装帧,表面看来似乎是很不错,但实际效果却可怜见,因为很少看到这些好的流程在这个企业落地、很少看到那些表格发挥应有的作用,在这样的企业,有流程不执行、有规章不遵守已成为家常便饭,大家都在拼命地做表面文章,一级糊弄一级,所谓的精细化管理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6、把精细化管理过于复杂化,以为精细化管理就是要做得很复杂才行
固然精细化管理相对于粗放式管理而言,肯定要复杂得多,但是如果我们对于这样一个度把握得不好的话,用大量复杂的流程来规范现有的业务运营,虽然很精致了,但是由于执行的人理解不了消化不了,执行的效率比原先低,差错率还有明显提升,这就表明此时的精细化管理的设计已经过于复杂化了,依照个人的经验,复杂与简单并没有绝对的标准,一切依照员工的业务水平和能力而定,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才对。
7、把精细化管理静态化
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从粗放到比较粗放、再到稍微精细、到比较精细、最后到很精细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走小步走快步要比走大步走慢步更容易成功,因为人们对走小步的适应能力要强很多,在每一次适应的基础上再往前推,自信心及部门间的协同程度都可以大大提高,所以,如何将精细化管理纳入一个持续优化的动态化过程是非常必要的。
8、把精细化管理竞赛化
通过以劳动竞赛的方式来推进精细化管理,在初始阶段对于提高大家的认识和提高大家参与精细化管理的积极性还是一个很不错的手段,但是一旦养成了一种依赖症,就会造成精细化管理的短期化,短期效应会很明显,每一次精细化管理推进的传承效果会很差,而如何处理好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是关系到精细化管理能否持续有效地推进的关键。
三、零售业推进精细化管理的路径和方法
从笔者前面对精细化的定义——精细化管理是企业由目前现状通往更精确、更细微、更协同、从而更有竞争力的一个持续优化的管理推进过程,它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的管理科学和先进技术,在对效益与效率的不断评估权衡中实现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
我们不难理解,精细化是一个过程,是一个持续的漫长的管理优化的推进过程,那么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如何来把握节奏呢,就像在马拉松赛跑中一样,我们如何来科学合理地分配自己的体能呢?显然采用“循序渐进、厚积薄发”的过程控制方式要比“激情四射、虎头蛇尾”更可取;在推进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利用先进的管理和技术,而在利用现代的管理科学和先进技术时,也存在是创新好呢还是消化继承好的选择,最佳的选择应该是兼顾传承与创新、步步为营;同时在推进精细化管理时还需要平衡部门之间、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这方面应该是平衡和谐、共同成长为佳。
1、循序渐进、厚积薄发
管理的优化其实是一件非常艰辛的工作,如果把管理的优化与打针吃药和保养健身做比方的话,打针吃药虽然能够迅速治好我们的病,但是充其量只是使身体恢复到正常状态而已,打针吃药是无法提升我们的体质的,要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必须靠保养健身,也就是靠饮食起居运动健身来调养,而这种调养的过程将是伴随一生的,所以我觉得,精细化管理的推进,也就是管理的优化,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更像是保养健身,而保养健身的最佳境界应该就是循序渐进、厚积薄发。
我常常看到一些企业在推进一项新技术新管理方法时,往往并不去仔细考虑企业目前的基础是什么,由目前的状态通达目标状态有多远,而是一厢情愿地头脑一热就一拥而上,一开始时激情四射、热情高涨,但没多久就发现事情远远没有想象的那样简单,要取得预期的效果竟然还有那么多的琐碎的事情要做,而这些琐碎事情的解决是无法立竿见影的,但是却耗费着大量的时间精力,一想到这里,原先急功近利的迫切愿望一下子消失了,工作的激情也象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没了底气,工作的热情迅速地从热8度降到了冷8度。
出现这种现象的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对于管理的优化不是抱定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心态,而是指望象打针吃药一样一蹴而就,殊不知,打针吃药是解决身体由机能紊乱状态转入正常状态的,而无法解决身体的健康状况由基本正常到良好再到优秀这样一个提升转变的,良好与优秀是关系到身体的活力与抗压力水平的,只有活力强、抗压力水平高,才能够代表一个人的身体水平棒。
同样的,对于一个企业也是如此,如果一个企业管理混乱,有流程没人执行,关键环节没流程乱执行的话,此时如同打针吃药一样,通过明确职责梳理流程,也许就能够使这个企业恢复到常态,但是,到了常态以后不等于这个企业抗击打能力就强,也许原先自己作为某个商圈的老大日子过得很滋润,突然来了一个大块头的竞争对手,一下子软肋尽现,毫无招架之力,这就属于身体虽然还正常但是抗击打能力差的。
对于企业的抗击打能力的提升,也就是企业的竞争能力的提升,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持续优化改进的过程。比如零售企业在推进精细化时,就需要从品类管理、品项管理、品客管理这样一个序列逐项推进,而且必须是每一个阶段都推进得很扎实,后面的推进才会看到真正的实效。
比如品类管理,它的核心目标其实就是帮助企业在商品管理时梳理工作重点和重心的,相对于以前的胡子眉毛一把抓,通过品类管理的推进,企业的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二八原则是品类管理的核心,所以,尽管品类管理包含了品类定位、商品采购、定单管理、商品促销、货架陈列等几个部分,但是它的最有价值的部分还是品类定位,即品类分析,难点是货架陈列与调整,如果能够将品类分析贯穿于商品采购、定单处理、促销效果监控等环节上,品类管理就可以比较好地摆脱象某些跨国公司这样的大供应商的控制,同时在实际的管理提升中也可以发挥较好的效果。
2、传承创新、步步为营
一提起创新,很多人就眼光放亮,而一提起传承,很多人就毫无兴致,觉得那是保守的表现,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过攀岩或者高难度的登山的话,我们会发现运动员们永远是固定3/4,伸出1/4去探索,然后逐渐登上顶峰的,这固定的3/4就相当于传承,而那伸出的1/4就相当于创新。
也许有人会问,我们的企业也没有所有的资源都花在创新上啊,投在创新上的资源还不到5%呢,那为什么大家还是感觉我们创新多传承少呢?
其实,创新的多寡绝不仅仅在于投入创新的资源的占比,比如我们国家的研发投入(R&D)占GDP的比重还不到2%,发达国家最多也不过5%,这部分的资源占比永远是不高的,而即便像华为这样的创新型企业,其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也只有10%左右,可见仅仅从投入的比重上来判断传承与创新的分量是不充分的,关键要看企业在实现了某项创新以后,其后花了多大的精力和代价来消化这些创新成果的,研究这个比例就很有价值了。
有些企业,创新投入与随后的消化吸收的比例为: 3
甚至 8 : 2,甚至还要更高,也就是当一项新技术、新软件、新设备采纳了以后,领导就不再过问了,不去问它使用的效果怎么样,有哪些地方制约其效果发挥的,通过哪些小的改进可以发挥更大功效的,新技术新软件引入以后现有流程有哪些不配套不适应的地方,这些传承性的工作往往是琐碎的,出不了什么亮点的,也是很难在工作汇报时引起高层领导的兴趣的,但是却是投入产出比最高的,实效最好的。
比如很多企业在引入品类管理以后,在引进新品的时候还是按照老的流程,从来不问问这个新品是不是属于重要的品类或者目标品类,该品类是否需要引进新品,引进的商品是否能够改进现有的子类商品的商品结构,是否该扩充的品类的商品都及时引进进来了,引进商品之前有没有进行过品类分析,如果进行过品类分析,分析结果是怎样的?这些本来应该随着品类管理的引入而改进的新流程统统没有被引入被消化吸收传承下去,还是按照老一套的流程来运作:供应商给的价格怎么样啊、通道费愿意出多少啊等等,把品类管理的精华丢到了九霄云外,这样的创新其实是价值不大的,企业象这样引入品类管理的实效就必然会大打折扣了。
还有,我们很多的软件系统引入以后为什么功效甚微,也是同样的道理,开发商卖出一套软件以后就不再考虑这套软件的使用效果如何了,最多是做一些被动的常态化维护工作,而主要精力就摆在下一家企业或者下一套软件的推销上了,而零售企业自身呢,也如同大功告成一般,除了抱怨一下软件不好使之外,很少去想:如何做些小改进,让软件更好用,是哪些因素制约着软件发挥作用,如何让软件发挥更大的功效等等,这些统统不在这些零售企业的考虑之列,这就是没有处理好创新与传承关系的典型特征。
中国移动在处理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方面做得就非常出色,尽管每过1年左右中国移动就会升级一次他们的经营分析系统的版本,但是他们在系统的应用推进上却是不遗余力的,通过系统的日常完善、立体化的培训、经分应用案例的交流、厂商资源的融合、经营分析师团队的培养打造等等手段实现了经分系统应用水平的快速提升,也正是因为这些在经分系统创新以后的传承消化吸收工作做得非常深入细致,中国移动的经营分析系统才在市场竞争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支撑作用。
3、平衡和谐、共同成长
一个企业要想持续地顺利地推进精细化管理,还要考虑如何在投入产出的效益上、把事情如何做快的效率上、不同部门之间配合协同上的平衡,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
精细化管理也是系统性管理,是需要整体配合才能够发挥很好的实效的,它的短板效应是很明显的,也就是精细化管理的成效不是依照某一个先进部门的高水准的精细化程度而定的,而往往是由企业内精细化程度最差的落后部门和环节而定的,如果我们细细地去体验一下,应该是不难得出这一结论的。
比如,如果某企业的商品管理部门已经做到非常精细化非常量化了,商品部内部的运作流程已经制定得相当科学规范了,而且也确实在规范地运作着,但是如果营运部门还处在比较粗放式的管理状态下,那么商品的展现力和商品的销售力就会大打折扣,商品部门煞费苦心做的一些设计安排就会效果甚微甚至毫无效果,此时,整体的商品管理的绩效自然就是由这个相对落后的营运部门这块短板来决定的了。
所以,要想持续性地推进精细化管理,做好部门之间的配合平衡,使得部门之间能够基本保持相互协同平衡的步伐就非常重要,这也就像一个人走路一样,一定要两条腿协同走路才会走得远,否则单独一只脚一直往前迈,另一支脚不动或步伐相对小很多,那么这个人就不可能走远了。此外企业投入产出的效益权衡、如何做快的效率权衡等等都是我们在推进企业的精细化管理中需要认真权衡的,只有做到平衡和谐,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才能够持续高效地推进。
第四篇:如何推进精细化管理
如何推进精细化管理
--学习曹希波工作总结动员讲话精神
在春节前夕,董事长曹希波在2011年工作总结暨2012年工作动员大会上做了重要的讲话,首先对去年企业在前所未有艰难条件下取得减亏增盈2.35亿元惊人成绩经验做出高度概括;其次提出了2012年主要经营目标;最后在科学分析和预测今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和企业面临突出问题基础上从九个方面对全年的工作重点进行了部署。
在深入学习集团曹希波董事长的讲话后,我倍受鼓舞,对公司2011年取得的骄人成绩感到欣喜,对2012年的经营目标充满了信心。在曹总的讲话中,强调今年要加大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力度,作为公司的企管部门,我深有体会,下面结合今年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的“精细化管理年”活动,谈谈自己对如何推进精细化管理的一点见解。
首先,我们要理解什么是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既是一种理念,它通过组织规则的细化,实用化,把精细化管理的基本方法与原则应用到岗位工作中,确保企业各项工作精确、协调、持续高效运行,以获取组织工作成效不断改善。它又是一种管理技术,在管理实施过程中通过灵活采用多种基本方法(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数据化、系统化),确保组织管理工作精准协调。它通过最优产品与优质服务,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其精髓是追求供、产、销流通成本最小化,企业利润最大化,核心是节约。“精”是指精益求精,“细”是指细节,总起来理解是:关注细节,科学量化,不断改进。
其次,要理解精细管理的意义,其本质意义就在于它是一种
对战略和目标分解细化和落实的过程,是让企业的战略规划能有效贯彻到每个环节并发挥作用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升企业整体执行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企业管理更重要的是以实现提高企业运营绩效为目的,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就是要向科学管理要效益、要能力。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企业有强大的执行能力和高超的运作水平,所有这些都依赖于精细化管理的强大支撑。
在理解了精细化管理的概念和意义后,再来谈一下如推进。一个企业在确立了建设“精细化管理”工程这一带有方向性的思路后,重要的是结合企业的现状,按照精细的思路,找准关键问题、薄弱环节,分阶段进行。每阶段完成一个体系,并实施运转、完善一个体系,并改进牵涉到的相关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按照“六精五细”的思路与方法,对企业管理进行精细化改造。
六精:培养企业精细精神、运用管理精髓、掌握技术精华、追求质量精品、精通营销之道、境遇财务核(预)算。
五细:细分市场和客户、细分企业组织职能和岗位、细化分解每一个战略目标、细化企业管理制度、细控成本。
作为企管部门,就是要针对今年的经营目标通过科学量化分解成更加细小的目标,并对目标责任人的完成情况作出考察,根据实际情况,对企业关键绩效指标要不断的完善。
精细化管理不是一场运动,而是永续精进的过程,是自上而下的积极引导和自下而上的自觉响应的常态管理模式,唯此,精细化管理
才具有把企业引向成功的可能
企管与计划处
第五篇:如何推进精细化管理
如何推进精细化管理,做到精准细实
一、细化过程管理,实行目标激励,以实现制度化、流程化、定量化为标志,以制度检查、考核为切入点,推进精细化管理。
二、精细化管理目标
精:做精,求精,追求最佳、最优。
准:准确、准时。
细:做细,具体是把工作做细,管理做细,流程管细。
实:落实,主要体现对管理要求、制度、责任的落实。
三、主要思路
精细化管理的本质意义就在于,它是一种对战略和目标分解细化和责任落实的过程,是让企业的战略规划能有效地贯彻到每个环节并发挥作用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升企业整体执行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决策保证
1、定位准确导入卓越绩效模式,是以提高组织经营绩效,实现组织可持续发展为目的,通过系统科学的管理理论,务实高效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进行管理改进,使组织从容应对挑战,进入更高的发展平台,建立持续改进和提升经营质量的优秀管理模式,加速实现公司未来的发展目标。利用卓越绩效模式梳理公司企业文化和战略,提出职能战略,构建公司战略绩效关键指标体系,指导完善公司的绩效评价指标。利用卓越绩效模式梳理公司企业文化和战略,使公司的愿景、使命和发展战略与业绩评价系统具备一致性,将战略转变为具体的目标和评测指标,以实现公司战略和绩效的有机结合,促进公司内部之间的相互协调与配合并聚焦于战略执行,进而驱动公司业绩和行为,提高效率,提出职能战略。
2、目标分解通过建立一条以“5年战略目标—3年经营规划—经营计划—月份计划—周计划—周督办”为主线的战略目标管理体系,根据战略目标分解出策略→
1根据策略分解出一系列方案→分解成 执行案→分解为分工表→分解为进度表→理事,落实到岗位上。将战 略发展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人。精细化管理的目标体系按管理的对象逐一分解量化为具体的数字、程序、责任,使每一项工作内容都能看得见、摸得着、说得准,每一个问题都有专人负责,确立每个人的工作目标。构建公司战略绩效关键指标体系,完善公司的绩效评价指标。
(二)规则基础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是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协同和高效运行。规则包括四个内容:流程、程序、岗位、制度。系统化:要全面,要使做的每件事、每个岗位要做的事都有规则。细化:按手册就能操作或者是经过简单的训练就可以上去,能做标准。用鱼刺图梳理流程、程序、岗位职责,使流程、程序、岗位职责系统化和细化,达到流程系统、程序具体、岗位明晰、制度约束、考核测评。
1、总结经验,梳理规则(流程、程序、岗位、制度)从班组抓起,通过开展班组建设、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员工操作法命名等方式,总结出经验,梳理成规则。
2、流程系统用鱼刺图梳理流程,优化流程,以信息化为手段,固化流程将管理流程纳入到制度管理中去,公司发布的每一项制度都要以流程图的形式明确规范出具体的流程。实现公司每一项主要职能,都有相应规范的流程,杜绝没有流程的现象。定期组织对现行的管理流程进行评价与清理,对存在的问题责成有关责任单位(部门)进行研究、整改,确保管理流程合理、精简、效能。建立信息化管理体系和网络,明确各部门信息化专项管理职责和信息化管理流程。分层次、分阶段开展信息化各专业系统的运行管理调研和持续改进工作。配合集团业务整合后信息化衔接及配合集团信息化项目推进落实工作。提高已建成的各子系统应用效果;适时完成与集团ERP业务管理的整合与并行;全面推进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着力做好各子系统的整合与综合管理;减少重复建设与投资,完善并优化原有系统功能进一步提升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
3、程序具体健全标准、定额,完善计量手段,实现可量化。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清理完善各类标准,明确工作目标、量化标准内容,提高可操作性。制定详细的定额标准,完善计量手段,满足量化标准和定额管理的需要。采取问计于员工的方法,本着系统化、细化的原则,重新确认操作岗位作业标准和管理岗位工作标准,需要修订的及时组织修订。确认可执行的,通过推行标准化作业认真执行。
4、岗位明晰首先,梳理适应企业发展的组织架构,根据河北钢铁集团整合工作安排和公司确定的机构设置,加强职责分配的研究,提出理顺建议,并按公司的决定,及时完成机构职责调整工作。其次,界定清晰各部门的职责,对公司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有关职能划分问题进行调研,了解有关部门、单位的意见,提出职责优化调整意见和建议,为公司决策提供参考。第三,把各部门的职责细分到各个岗位。将职责落实情况纳 入到公司基础管理工作考核中,按照贯标体系审核的方式,对职责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抽查与考核,确保职责到位;第四,岗位职责的确定:①相同岗位自己做(几个同岗位的人 坐一起研究)。②关联岗位监督做(后序岗位监督做)。③专业岗位指导做(人力资源部门提供格式、范本)。第五,用《岗位手册》细分梳理。
5、制度约束制度:通过激励和约束使岗位符合流程程序的方法。首先,通过清理制度、评价制度的有效性,重新确认制度。其次,僵化执行。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方法,确保有效运作,建立起 “制度僵化”的“刚性”管理环境。体现“僵化”管理的特点就是执行制度无“弹性”。为了强化精细化管理的制度僵化,制定责任连带追究制度,按“责任追究机制”追究直接责任、间接责任和连带责任,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执行力。第三,优化。在僵化基础上进行优化。第四,固化。经优化后固化企业将各业务流程控制作为全程精细化管理的切入点,再进行细化工作程序和标准,做到每项业务、每件事情的完成都要按照制度规定进行操作。在每项业务系统中制定出具体业务流程,例如,岗位固定、责任固定,以实现岗位、程序间的相互制约,按照“一个流程一个制度、一个岗位一套规定、一项任务一个手册”的要求,着力培育精细化管理的制度意
识和素质,实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反馈、项项有考核”的局面。对造成岗位失误失职的,按“责任责任和连带责任。2010年按照《规章制度管理办法》规定,积极组织各部门、单位对到期的制度进行修订或重新发布,以保证制度的时效性;根据公司机构职责的调整和管理的需要,督促有关责任部门及时修订相应的制度,确保制度的适用性;按照对应管理职责必须建立相应规章制度的原则,督促责任部门或单位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确保规章制度能够覆盖所有的管理职能,实现对管理职能的有效支撑。根据公司将生产经营类制度纳入体系管理和体系整合的需要,组织推进规章制度转换体系文件工作,能够纳入体系的制度尽快进行转换;不能纳入体系的在体系之外继续存在。根据流程化管理的需要,指导有关部门和单位在制修订有关制度时,以流程图形式明确规范出相应的流程。督促各部门和单位建立并及时更新在用规章制度目录,形成公司级,专业部室、分厂、追究机制”追究直接责任、间接科室(工段)四级管控体系,确保各项工作开展的制度依据健全。随时关注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和事故等情况,发现制度存在的问题,督促、指导责任部门及时进行修订完善。将规章制度落实情况纳入到公司基础管理工作考核中,引入贯标体系审核的思想,按照贯标体系审核的方式,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抽查与考核,以提升制度的执行力,杜绝有章不循,制度落实不到位,只有空架子现象。
6、考核测评(考核评价体系)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建立完善从公司、单位、工段、班组到个人的五级考核体系,逐级进行全方位评价,考核结果直接与单位、个人的工资收入挂钩,确保各项规章制度和规则要求落到实处。评价方法:按照精细化管理要求,应用体系方法,逐级组织管理内审。采取全方位评价,即:上级评、下属评、平级评、自评。“纵向评价” “横向评价” “点到面评价”首先,对公司自评。引用卓越绩效评价系统,对公司绩效自评。通过对关键绩效指标和企业绩效结果影响力的测评,实现组织持续改进,最大限度保证评价的客观、公正、全面。其次,对各部门各单位、工段、班组评价。应用体系管理评审方法,对
各部门各单位、工段、班组按照经济责任制,实行按月考核评价。第三,对岗位个人评价。依据标准、制度对岗位个人评价进行评价。
7、建立激励机制,调动职工积极性有了系统的、规范的、科学的制度和标准,制订了相应的《考核办法》,考核结果应用是最重要一个环节:奖罚分明,严肃认真,以考核促管理,以考核促执行,考核结果与员工奖励、任用挂钩,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
(三)、训练方法
1、意识养成(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精细化管理的丰富内涵,做到在思想上重视、认识上提高、行动上统一、工作上积极。公司组织系统学习精细化管理知识,聘请国家知名专家讲课。其次,购买光盘书籍,利用内网、报纸、板报等宣传工具,深入宣传精细化管理知识。使“精细化管理”的内容被各级领导和全员接受、认同,每一名员工都能够立足于本职工作,把精细化管理理念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中,从而获得管理成效。目前,最重要意识有三种:①规则意识。现在企业习惯是领导怎么说的,逐渐养成 规则是怎么写的,制度是怎么规定的。②服从意识。不找借口。③团队意识。
2、科学培训(开展全员培训,全面提升素质)公司依据《职工培训计划纲要》编制《职工培训计划和大学生需求计划》,开展全员培训,实施全面提升素质工程,为建设世界一流钒钛钢铁企业奠定人才基础。针对生产岗位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和“兼工作业”培训,旨在提高专业技能。对新入厂人员进行岗前适应性培训。按照岗位要求,使配备人员能够满足岗位需要。对管理人员进行制度培训,以便能够更好地落实制度。
3、传帮带组织继续推行师父带徒弟的方法。
四、精细化推进路线
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简单的事情——————〉流程化
流程化事情——————〉定量化
定量的事情——————〉信息化
五、精细化管理的8个基本方法
(1)细化。包括横向细化、纵向细化、衔接细化、责任细化。
(2)量化。量化是细化的深入,是更精确的细化。
(3)流程化。建立工作流程,不断地改进优化流程。
(4)标准化。以系统的标准为依据,防止粗放作业。
(5)协同化。强调各部门、各环节、各成员、各个工作单元之间要良好地衔接配合,协同运作,提高系统的整体效能。
(6)经济化。以尽量少的消耗去获取尽量多的产出效果。
(7)实证化。求真务实,做深入的调查研究,以获得准确的信息。
(8)精益化。不断优化,持续改进,精益求精
六、成立组织总结表彰
为把精细化管理持久地融入各项企业管理中,成立以总经理为组长、主管企管的副总、主管考核的副总为副组长的领导机构,并与绩效考核紧密结合,建立长效机制。公司制定精细化管理考核评比细则,每季度对各单位、部室的精细化管理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和评价考核,按体系内审的方法推进内部审核,在适当时间召开精细化管理工作总结表彰会,对实施精细化管理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进行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