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统计学》课程培训的感受
《统计学》课程集中培训的感受
我是一名普通青年教师,一直从事经济管理类课程的教学和研究。统计学是经济管理研究中所需要的一种重要工具,但我对统计学方面的知识掌握的比较粗浅,在数据处理方面也是现学现用。在进行课题研究过程中,更是感觉到统计学知识的欠缺,不能将调查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合理科学的分析,使课题不能得到顺利的进行。上学期开始,学院安排我讲授统计学的课程,在授课过程中,花了大量的时间备课,但感觉授课效果不是很好。
这一次,我非常有幸参加了全国高校网络培训课程,收获很多,在统计学知识体系的把握的深度上、内容贯穿上、具体问题情境设计上都有了新的认识。曾五一教授不愧是教学一线的资深老教师,在整个培训过程中,他都对知识点的把握,如何跟学生沟通,在教学中每个内容可能出现的具体问题,结合自己长期以来的教学经历给出一些好的建议。曾教授没有仅就教材内容进行教授,而是面向授课的群体,广大的受训教师有针对性的授课,从统计学课程的开始到结尾来了一次号脉,这些指点使我受益匪浅。总的来说,对我的启发如下:
统计学课程的讲授我将改变以往数理课程的公式推导模式进行,虽然有很多的非常优秀的教材,不乏经典教材,但是他们非常侧重于公式的推导,原理的证明,性质的解释,用这样的教材给非数学专业的经济管理类学生上课,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受不了,老师又累的够呛,又难于将教学内容应用于经济管理问题实际中去,我希望多参考一些案例教材,适当对每个知识点的讲授结合案例和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用于实际。
当然,也不能过多追求教学内容的案例化,出来知识点就旁征博引,海阔天空一番,本末倒置,一盘散沙,这样与统计学课程的宗旨背离了,好像是在讲科普知识,如何处理好这个矛盾问题,就要注意教材的选用、教学内容的科学设计、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理论知识为主线,案例素材作为辅料的这个一个主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理论的深度与现实应用的需要,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学数学的学生,学习统计学课程,侧重于做题复习再做题再提高的规律,但是对于经济管理类的学生来说,适当地例题、习题可以提高知识理解的深度,但是反复做题价值和意义并不大,不重视推导和公式的记忆,但是对于统计学方法的思想、设计和应用,对于概率论模型的设计、思想和应用显得比较重要,但是首先要讲清楚方法,适当拓展,考试和做题很难考出水平来,于是应该加大平时考核的比例,平时的考核包含多种形式,比如,小组讨论问题、小报告、都可以作为考核方式。学习了统计学课程后,应该学会如何应用。所以我认为应该开设实践课程,比如,开设《SPSS软件与应用》,对统计学方法,马上就可以采用软件操作实现,衔接的效果应该是十分好的,我们将在今后进行优化,不断借鉴、不断改进、不断适应,争取最大限度的发挥课程的积极性和效率性。
感谢全国高校网络培训中心,感谢曾教授的生动授课,含金量非常高。我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参加更多课程培训,使自己的知识层面有更大的拓展,使自己的授课水平和科研水平有更大的提高。
第二篇:在线研修《统计学导论》课程培训的感受
在线研修《统计学导论》课程培训的感受
我是一名普通青年教师,从本科一直到博士研究生一致就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对统计学方面的知识掌握的比较粗浅,在数据处理方面很对时候也是现学现用。走上讲台以后更是感觉到自己这方面知识的欠缺,不能将调查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合理科学的分析,如何提出自己适合的教学设计,优化教学内容更是非常吃力,经常出现一些矛盾的地方,或者在有些时候教学设计比较困顿和迷茫,因为不同的专业具有不同的特点,要求不一样,学习层次学习能力也不一样,说起来容易,可是教学过程中却又是另一种情形,平时请教了许多的同事,请教老教师,反复跟学生沟通,有很多地方仍然有些不足。
2013年下半年,我非常有幸参加教师发展在线的研修学习,收获很多,在统计学知识体系的把握的深度上、内容贯穿上、具体问题情境设计上都有了新的认识。
李勇教授不愧是教学一线的资深老教师,在整个培训过程中,他都对知识点的把握,如何跟学生沟通,在教学中每个内容可能出现的具体问题,结合自己长期以来的教学经历给出一些好的建议。李教授没有仅就教材内容进行教授,而是面向授课的群体,广大的受训教师有针对性的授课,从统计学课程的开始到结尾来了一次号脉,这些指点无疑是很强的见解的。同时呢,他也根据所在学校的学生的情况,不乏幽默生动的插入一些小的例子,这些例子我相信也是广大教师经常遇到的情况。在这里我也不能一一列举。总的来说,对我的启发如下:
统计学课程的讲授我将改变以往数理课程的公式推导模式进行,虽然有很多的非常优秀的教材,不乏经典教材,但是他们非常侧重于公式的推导,原理的证明,性质的解释,用这样的教材给非数学专业的医学类专业学生上课,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受不了,老师又累的够呛,又难于将教学内容应用于医学问题实际,我希望多参考一些案例教材,不仅仅是医学统计学,经济统计学,适当对每个知识点的讲授结合案例和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用于实际。这点也是我们医学院校的教材选用标准,教材不恰当,授课课件不一致都是需要避免的。
当然,也不能过多追求教学内容的案例化,出来知识点就旁征博引,海阔天空一番,本末倒置,一盘散沙,这样与统计学课程的宗旨背离了,好像是在将科普知识,如何处理好这个矛盾问题,就要注意教材的选用、教学内容的科学设计、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理论知识为主线,案例素材作为辅料的这个一个主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理论的深度与现实应用的需要,同时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中,我们考虑多媒体课件与黑板板书相结合的形式,我们学校几乎所有课程都采用了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但是,发现有些时候很难讲清楚一些理论性较强的东西,黑板板书就被派上用场了。传统的板书教具不可缺少。虽然多媒体技术用起来省力气、干净,对于推理性的东西还不适合,进度上学生也感觉老师讲得像行云流水一样,不能在感官上尝出滋味来。眼高手低,知识理解不深刻。甚至教师互动的时候都很困难。感受很多,这里我也不一一列举了。
课外作业、复习、考试出题和学习内容的辅导问题上,我最后说说,在理工科院校,学生学习统计学课程,侧重于做题复习再做题再提高的规律上,但是我要说,在我们医学院校失效了,做题只是一方面,适当地例题、习题可以提高知识理解的深度,但是医学生学习数理统计贵在领会与医学问题相结合的多环节多层面,理解熟悉的要求更加重要,反复做题价值和意义并不大,不重视推导和公式的记忆,但是对于统计学方法的思想、设计和应用,对于概率论模型的设计、思想和应用显得比较重要,但是首先要讲清楚方法,适当拓展,考试和做题很难考出水平来,于是我们尝试加大平时考核的比例,考试作为考核的一种形式占一定比例,平时的考核包含多种形式,可以步骤一个小组讨论的问题、作业本、小报告、课时表现都可以作为考核内容。课堂辅导,也加强学生对于统计学知识、思想、设计和应用的重心上来,同步做一些引导,解决他们学习的困惑,指引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方式,让他们入门课程,学习深入,发挥积极性。除此之外,引入统计学的一些小故事也是有必要的,鉴于他们学习了一些医学课程如医药学、临床知识、流行病学知识,选材注意范围。
一个比较好的举措是,我们的统计学基础课程上学期学习,下学期就开设《SPSS软件与应用》,对统计学方法,马上就可以采用软件操作实现,衔接的效果当然是十分好的,我们将在今后进行优化,不断借鉴、不断改进、不断适应,争取最大限度的发挥课程的积极性,效率第一,革新不停息。
当然,学习交流是一个很不错的方式,各家经验、诸子百家我们都要借鉴,博采众长,理工科院校的、医学类院校的好的做法我们都拿来。
很多好的想法,不说太多,感谢教师发展在线、感谢何教授的生动授课,他们讲得太好了,含金量太高了。以后这些资源共享于广大教师可不可以,现在时代呼吁知识信息化、资源网络化、教育人本化。虽然学校报销这笔费用,但是如能够免费共享的话更方便学习。我将学习贵网站的很多课程,多学,多借鉴。
以上是部分感受,当然还有很多……
谢谢!
第三篇:统计学课程论文
当今中国社会贫富差距问题研究
当今中国社会贫富差距问题研究
摘要: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城胜利召开,胡锦涛总书记在大会上高度肯定了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取得的巨大成就。然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社会成员间的收入差距也出现不断扩大。富者越富,穷者越穷。贫富差距过大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社会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努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要解决当前突出的社会问题,就必须深入社会最底层,关注农民关注农民工,关注需要关注的所有中国人。
关键词:中国社会
城镇
农村
差距 正文: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整体生活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城乡的消费水平分别达到小康和富裕水平,国民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贫富差距也在逐步扩大。了解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分析的前提是需正确认识贫富差距的概念。贫富差距是指由于各个社会成员所处的具体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地位和环境不同,而形成的实际占有社会财富的差距。它表现为一定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当今中国社会贫富差距问题研究
贫富差距包括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两部分。前者主要属于经济问题;后者用个人受教育的程度、科技水平和能力、思想文化修养、知识产权、社会知名度等来表示,通过一定时期各种社会关系诸如个人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健康状况等的综合反映,主要属于社会问题。我国的贫富差距是:穷者越来越穷,而富者越来越富。有人说,当下的中国,呈现出完全不同的两张面孔,仿佛两个完全不同的国度。富有的人用自己的财产抬高了城市的物价,房价,他们毫不吝啬的购买各种奢侈品,而不富有的人在这样的高物价的城市拼命地奋斗,赚钱,一辈子也说不定买不上房子。而更不用说那些生活在贫困地区的人了。
“在中国,财富的聚集程度很高,”波士顿咨询公司(北京)副总裁邓俊豪说,“不到0.5%的家庭拥有全国个人财富的60%以上。即使在这些富有的群体内部,也有大约70%的财富掌握在资产超过50万美元的家庭手中。”换句话说也就是平均社会60%的财富被不到一个家庭所掌握了。那么其他99.5%的家庭需要去分摊不到40%的社会财富,可想而知中国的贫富差距是多么的严重。来自网上的资料:据BCG的调研显示,中国富有群体的性质和欧美的富有群体差别非常大。首先,中国富有群体持有的现金水平很高,大约占他们全部财富的71%,而全球平均水平是34。6%。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富人正变得更加富有。又据《中国理财市场》报告中透露:中国富有人士的资产在未来几年将以13%左右的比例增长。当今中国社会贫富差距问题研究
贫富差距过大,容易引起部分社会成员心理失衡甚至利益冲突,强化人们的不公感,引起社会动荡。贫富差距成为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二、文献回顾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于1922年提出。它反映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数量界限,可以有效地预警两极分化的质变临界值,所以是衡量贫富差距的最可行方法。一般来说,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在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同时,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0.4-0.6为差距偏大,0.6以上为高度不平均。从衡量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来看,我国的收入差距从改革开放初期的0.20,迅速扩大到目前的0.53左右。据此,中国的贫富差距已经超过了国际警戒线。中国的基尼系数还在上升,与国际比较,已超过了发达国家,接近了中等收入国家。目前,中国的贫富悬殊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地区收入差距扩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区居民的收入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东部地区居民收入增长最快,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慢。近几年国家虽对开发西部加大了力度,但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我国西部与东部沿海地区的收入差距都呈扩大趋势。据国家统计局数字表明,2006年,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GDP总和不到人民币4万亿元,约占全国当今中国社会贫富差距问题研究
GDP的17%; 而东部地区GDP达到2万亿元的省份就有3个,其中江苏省为21500亿元,山东省为22000亿元,广东省为25000亿元。从这一组数据不难发现东西部之间的差距的明显。二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近年来,由于农民收入增幅慢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幅,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呈持续扩大之势。中国社科院在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2008)》其中指出,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全方位扩大。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额差距增加了近12倍。三是行业收入差距增大。由于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如策的相关保护,从而导致行业垄断现象仍然存在。这些垄断性行业凭借垄断经营的特权及国家政府的特殊保护,与其他行业进行不公平竞争,从而取得高额垄断利润,使行业间差距不断扩大。
三、模型与估计框架
本文采用居民幸福感的计量模型来研究当今中国的贫富差距问题以及对这一差距的影响因素。现将该模型定义为:
Happiness=β0+β1income+β2eating+β3housing+θ 其中happiness表示居民的幸福感,income表示收入,eating表示吃,housing表示住。很明显β
1、β
2、β3分别表示收入、吃和住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比如说β1大于0就表示收入越多,则居民的幸福感越高。θ表示其他一系列影响因素,例如消费状况,精神生活享受,医疗教育卫生状况等。
四、数据统计描述 当今中国社会贫富差距问题研究
本文所有数据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当前,中国农民对生产资料、对土地的占有以集体所有的方式为主,这是一种双重的不完全的占有,其中农民所不能够染指的“产权”来自两个部分,一是确立这一制度的社会性的整体力量,集中性的代表了城市的利益,农村的行政体系总是依附于以城市为中心的特定行政区划的行政等级体系之中,来自城市的行政中心保留了对农村土地的权利并且可能高屋建瓴的对农民的土地施加行政性的作用,这既影响了农民对土地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预期,也直接导致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非市场性的城市权益积累进而带来耕地问题;二是集体所有制的混沌性产权在产权制度成本方面所损失的的部分,这些成本大多为乡村基层的效率低下、道德失控的行政性组织所消耗。从1990年—2010年中国农村居民家庭基本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个变化不仅仅体现在居民收入这个绝对数上,而是彰显在收入的结构里。当今中国社会贫富差距问题研究
党的16次代表大会,提出了在本世纪头20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方向。我国建设小康社会意味着全民共享、城乡共进,齐奔富裕之路。然而,在城市奔小康呈现兴旺发达的大好局面的同时,与之相陪衬的却是农民的收入水平低、提高速度缓慢,从而在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步履蹒跚的尴尬局面。农村的这种情况不能不引起人们的严重关注。下面的一些数据是对于这一状况的有力说明:
2002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2476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当今中国社会贫富差距问题研究
支配收入为7703元,前者仅相当于后者的32%;1997年至2002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每年实际增长仅3.8%,而同期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实际增长则达到8.6%, 前者仅相当于后者的44% ①;2002年与2001年相比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4.8%, 而同期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却增长13.4%,前者仅相当于后者的35.8% ②。
由此可见,农民不仅人均收入远远低于市民,而且其年平均增长率也远远低于市民。如果这种趋势继续发展下去而无良性转变,那么农民的收入水平不仅永远赶不上市民,而且还会进一步被远远抛在后面。
全面减轻农民的税费负担,乃是农民减负增收问题的重中之重。其理由非常简单:农民的收入水平大大低于市民而各种税费负担却大大高于市民,而且在就就业、社保等方面也不能与市民享有同等待遇,显然大大有失公平。
下表显示了中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从1990年到2010年的一个变化(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当今中国社会贫富差距问题研究
农民收入低、提高慢的基本根源何在?我认为主要有“三大根源”:
首先,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是农民收入低、提高慢的产业性根源。在农业中,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是相交织着的,这使得农业生产既可获得大自然的恩赐,又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大自然的约束。其具体表当今中国社会贫富差距问题研究
现主要是:农业生产周期长,使得其资金周转速度较慢;农业生产难以逃避种种自然灾害侵袭,生产风险相当大;农作物单位面积产品重量大、产值低,保存费用高、风险大;农产品的需求弹性小,变现风险大;农业“无效成本”高(“无效成本”指自然灾害成本,农药与化肥流失成本,农业机具露天、大面积运转成本与农机具季节性闲置成本等)无法回收。凡此种种都会使农业生产者处于艰难困苦的境地,古今中外无不如此,而现阶段我国尤为突出。例如,有资料显示:1985年至1992年,我国每百元粮食资金(按不变价格计算)生产的粮食由893公斤下降到570公斤,下降了36%;到1998年再下降到485公斤,比1985年下降了45.6%。③此种情况岂能不令人忧心忡忡!
其次,人地比例失调,是我国农民收入低、提高慢的资源性根源。由于 50 年代在人口政策等方面的失误,造成人口过剩——尤其是农村人口过剩更加严重;与此同时我国土地资源相对不足,造成农村人地比、劳地比严重过高(即单位面积土地承载的人口和劳动力数量过大),从而人均、劳均的土地产品和农业收入难以提高。
第三,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高速发展经济、高速发展工业等城市产业而忽视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经济战略和相应的经济政策,是农民收入低、提高慢的政策性根源。其具体表现主要是:全面大力发展工业及为工业服务的的交通、建筑、采矿等等经济部门,而相对地轻视农业部门;国家充分提供面向城市、市民的公共产品,保障职工、市民基本生活、教育、医疗、养老等等方面的需要,而极少向农村、农民提供相应的公共产品,使得农民基本上只能自力更生;长期以来,国当今中国社会贫富差距问题研究
家通过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的形式,从农民手中提取了大量的纯收入,用于支持城市和工业建设;从信贷资金上来看,本来缺乏资金的农村却存在着资金流出,而资金富裕的城市却存在着资金流入;在农民收入低、提高慢的情况下,国家却依然坚持向农民征收农业税等,无异于雪上加霜。
五、实证结果及稳健性检验
——回归结果及其解释
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
是根据恩格尔定律而得出的比例数。十九世纪中叶,德国统计学家和经济学家恩格尔对比利时不同收入的家庭消费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了收入增加对消费需求支出构成的影响,提出了带有规律性的原理,由此被命名为恩格尔定律。其主要内容是指一个家庭收入越少,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在家庭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大。对一个国家而言,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费用所占比例就越大。当今中国社会贫富差距问题研究
下表显示了中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及恩格尔系数,描述了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2010年的变化情况(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在我国,住房是农村居民第一需求。居民房屋主要受当地的经济条件影响,居民房屋通常被作为反映当地经济情况的一项重要指标;当今中国社会贫富差距问题研究
另一方面,在遭受地震、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农村经济损失的大小与居民的住房情况密切相关。
下表显示了中国农村居民家庭住房情况:
当今中国社会贫富差距问题研究
以上回归结果说明:
1.家庭收入对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影响极大。其实,无论在古代中国还是在现代社会,只要中国还没有进入共产主义,金钱对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试想,在贫困的贵州山区,如果家庭没有足够支撑生活的收入,孩子就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老人就得不到良好的医疗保障,而整个家庭这台大机器也就无法运行!2.吃。并不是所有在意吃的人都是吃货,也许许多人并不知道甚至是无法想象,在今天的中国农村,依然有很多人吃不到米饭,得不到应有的营养补充。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吃,依然是中国农村居民衡量幸福与否的重要指标!
3.住。这个问题好像是今天的城乡居民所共同关心的最大的问题了。在中国广大农村,依然有许多人居住在类似茅草房、土墙房的屋子里,住房条件极差。这个年代,特别是我们90后,见证了城市一栋栋高楼大厦的拔地而起,也见证了农村住房大体上没有任何改变悲哀局面。所以,有人说:当有一天中国人也想美国人一样以居住在农村为骄傲,那中国就真的发展啦!
六、结论与建议
造成贫富差距的原因总结
一、分配制度的改革加剧了贫富差距的扩大。当今中国社会贫富差距问题研究
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种分配制度克服了以往平均主义的弊端,能够从物质利益上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有利于发挥各种生产要素的作用,充分配置有限的资源,有利于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由于各类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按贡献进行分配,而其中资本这项要素总是得大头。这样,在劳动收入大体均等的情况下,收入差距主要因资本要素占有者财产性收入高低而拉大。
二、税收失调
个税最大的功能除了“增加财政收入”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调节贫富差距、平衡二次分配。因此,贫富收入差距扩大与个税制度失效有很大的关系。
三、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滞后
同经济增长的幅度相比,中国的社会保障、福利事业以及社会转移支付表现一种明显滞后的情形。在这种形势下,农民、城镇的失业人员及其家属最有可能成为贫困者,从而使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迅速拉大。
四、社会不公平、机会不均等加剧
不平等竞争表现在很多方面,最突出的是一些部门、行业甚至是一些个别的社会成员,通过垄断经营获得垄断利益或高额利润。垄断行业中的企业凭借对关键资源的独自拥有或政府赋予的排他性地生产某种产品的权利,在产品市场或者要素市场上具有独自决定价格的能力,它们可以不用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借助自身的垄断优势获得当今中国社会贫富差距问题研究
高额垄断利润。这些垄断利润的一部分或大部分会转化成为该行业在岗职工工资,从而导致垄断行业的工资水平高于其他行业。
五、非法暴富
我国已有富豪阶层出现,他们的人数不多,集中的财富占了全国居民的一半甚至一半以上。这些富人中相当部分是靠勤劳致富的,然而不少人主要是通过非法手段取得的。他们走私贩私、制假贩假、集资诈骗、偷税漏税,更有甚者,置党纪国法于不顾,以权谋私、做权钱交易,搞“腐败经济”,看看当前的腐败问题,很多都与经济金钱有关。而这些不正当手段得来的财富,必然加剧贫富差距。
解决方法建议
从当前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现状来看,虽说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尚未达到两极分化的程度,但如果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和问题,甚至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和安全,所以应采取相关措施缩小我国的贫富差距。
促进农村发展,努力增加农民收入。首先要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二要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推进城镇化。三要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加快推进全国农村税费制度改革试点,认真落实取消农业特产税、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的政策。四要协调城乡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把更多的财力等社会资源用于农村,以更好地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加收入创造条件。2.完善分配制度,加大再次分配的力度 当今中国社会贫富差距问题研究
在初次分配中,应该继续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原则,但在再次分配中,应该更加注重公平,通过加大再次分配的力度,来缩小初次分配造成的收入差别。通过有效地实施再分配,使人民群众都能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构建共同的社会利益基础,才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和谐,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完善税收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税收作为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的杠杆,是治理收入分配不公的重要手段。我国当前主要是应进一步完善税收结构,提高个人收入所得税的比例,防止高收入阶层的偷税、漏税行为,要从源头上对个人所得税进行征收和控制,对过高收入进行调节。要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相结合的基本养老和医疗制度,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农村医疗保险、社会保险制度,以促进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打破二元经济结构,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由于我国的贫富差距主要表现为城乡差距、东部与中西部差距,因而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中央转移资金向中西部落后地区的转移额度,尽快解决贫困地区的温饱问题。对西部地区实行更加优惠的开放政策,引导东、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和互补性经济技术合作,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步伐,从而缩小东、中、西部地区的贫富差距,推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当今中国社会贫富差距问题研究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加强法制建设。制度、体制设置的不合理,法制的不健全,是产生我国贫富差距过大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强制度建设,创造平等的竞争机会,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分重要。这就要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全国市场自由流动。特别是要打破或削弱行业的垄断,加大整顿凭借行业垄断和某些特殊条件获得的个人额外不合理收入,缩小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的收入差距。
创造平等的教育和竞争机会。治贫的主要手段是教育,要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给低收入者提供更多的受教育机会,提高他们的生产能力。同时,打破生产要素流动壁垒,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打破城乡壁垒,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让他们更多地参与市场竞争,给予他们平等待遇,让其分享到更多经济增长的成果,这才真正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
上述是对中国现阶段存在地区收入差距现状以及原因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大的贫富差距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现阶段出现收入差距是在我们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必然要出现的,但有些差距是可以避免的。我们要理性看待贫富差距的两重性,客观分析引起贫富差距扩大的因素,区分正常因素与非正常因素。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体制的健全,中国的各项制度的建立,中国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农民负担的减当今中国社会贫富差距问题研究
轻,一定能够消除各种不正当收入,减少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以及行业差距,使中国社会实现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 刘志英《社会保障与贫富差距研究》中国劳动出版社
[2] 钟礼国《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原因》热点透视
[3] 贺益生《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特征及缓解对策》学习园地
[4] 李培林:社会蓝皮书———2007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2
[5] 魏凤娟: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06(12)[6] 华民;王晓慧;
改变贫富差距的政策选择[J].新财经 2010年08期
第四篇:统计学课程简介
《统计学》课程简介
统计学(statistics)是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一门学科。医学/卫生统计学(Medical/health statistics)是统计学与医学,特别是预防医学相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是预防医学、医学信息、临床、口腔、法医、影像、高护等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多年来医学科研能力与思维开发培养中受人亲睐的一门学科,在国内外医学界享有“科学与艺术”的盛誉。它主要以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卫生事业管理及医疗保险等领域研究资料所提供的信息,更好地指导我们开展疾病预防、控制与管理工作。现代统计已不仅仅是对观察、测定和记录情况作一些整理归纳,更重要的是提取信息,做出科学的推断与决策。怎样从这些资料中获取所需信息,帮助研究者从表现各自特征的数据中进行分析,并对其结果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与解释,正是卫生统计学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医学工作者客观、准确地评价研究管理工作所必备的技术。作为二十一世纪新型医学人才,学习卫生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有助于正确地进行医学研究设计,合理地选择统计方法,恰当地解释研究结果,以独特的统计思维方式,不断地调整我们对生物医学现象的认识,科学地揭示大量数据中所蕴藏的内在规律。1
第五篇:统计学课程心得体会
统计学课程的学习让我们了解了很多新的知识,下面一起去看看小编为你整理的统计学课程心得体会吧,希望大家喜欢!
统计学课程心得体会
1在两天的统计学实验学习中,加深了对统计数据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对Excel操作软件的应用。下面是我这次实验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统计学(statistics)一门收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科学,目的是探索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性。从定义中不难看出,统计学是一门针对数据而展开探求的科学。在实验中,对数据的筛选和处理就成为了比较重要的内容和要求了。同时对数据的分析也离不开相关软件的支持。因此,Eexcel软件的安装与运行则变成了首要任务。
实验过程中,对Excel软件的安装因要求具体而变的相对简单。虽然大多数计算机都已内存此软件,但在实验中通过具体的操作亦可以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接下来的重头戏就是对统计数据的输入与分析了。按Excel对输入数据的要求将数据正确输入的过程并不轻松,既要细心又要用心。不仅仅是仔细的输入一组数据就可以,还要考虑到整个数据模型的要求,合理而正确的分配和输入数据。因此,输入正确的数据也就成为了整个统计实验的基础。
数据的输入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分析的数据则是一点意义都没有。因此,统计数据的描述与分析也就成了关键的关键。对统计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均值的描述可以让我们对其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和大体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的概率分析,抽样分析,方差分析,回归问题以及时间序列分析等则更具体和深刻的向我们揭示了统计数据的内在规律性。在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中,Excel软件的数据处理功能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工具栏中的工具和数据功能对数据的处理是问题解决起来是事半功倍。
通过实验过程的进行,对统计学的有关知识点的复习也与之同步。在将课本知识与实验过程相结合的过程中,实验步骤的操作也变的得心应手。也给了我们一个启发,在实验前应该先将所涉内容梳理一遍,带着问题和知识点去做实验可以让我们的实验过程不在那么枯燥无谓。同时在实验的同步中亦可以反馈自己的知识薄弱环节,实现自己的全面提高。本次实验是我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经历,其收获和意义可见一斑。首先,我可以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理论和实际是不可分的,在实践中我的知识得到了巩固,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受到了锻炼;其次,本次实验开阔了我的视野,使我对统计在现实中的运作有所了解,也对统计也有了进一步的掌握。
在实验过程中还有些其它方面也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知道统计工作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活动,要出一流成果,就必须要有专业的统计人才和认真严肃的工作态度。在实践的校对工作中,知道一丝不苟的真正内涵。
通过本次实验,不仅仅是掌握操作步骤完成实验任务而已,更重要的是在实验中验
证自己的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统计学的学习就是对数据的学习,而通过实验可以加强我们对统计数据的认知和运用,更好的学习统计学的知识。虽然实验时间很短暂,但对统计知识掌握的要求并没有因时间的短暂而减少,相反我们更得努力掌握和运用统计学的新知识,提高自己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促进统计学的新发展。以上就是我这次实验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对自己有所帮助。
统计学课程心得体会
2本人于20xxx年11月5日至7日在教育部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参加了为期三天的《统计学导论》精品课程培训,通过李勇教授详细的讲解该课程,作为该门课程的老师,我感觉收获颇丰。不论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还是课程建设中,都有很大的帮助。现将通过参加本次培训对统计学课程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首先:要更新理念,转变策略,适应现代社会对教学的要求
大学教学工作在于“教书育人”,主旨在于育人,但仍需以教学作为前提。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主旨和主线。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这个中心,实际教学工作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和方法。发挥课堂教学的调控和组织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李教授给大家讲述了在教学中要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及必要性,在继续学习和实际教学中运用自如;自觉加强中外文化修养,拓宽知识面。同时,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需要以及当地客观条件,积极地和有创造性地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只有在吃透课标、深钻教材、研究学生的前提下,才能做到精心备课,在教学中胸有成竹和有的放矢。
其次,恰当的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
首先应该思考的就是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水平,但是在运用这些现代教学方法的同时不能忽略传统的教学方法,正如李教授所说,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不能取代老师的作用,要根据课程的特点做到传统与现代教学方法相结合。再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采用其他教学方法,如互动式,教师引导学生讲;提问式;案例式;课内教学、课外辅导相结合;教师授课和师生研讨相结合;精读指定教材与泛读扩充性资料相结合等等,以便能够更好的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等综合能力。
再次,尽量结合经济管理的实际,设置一些应用性问题
根据经管类专业教学需要,我们可以在不同章节设置一些应用问题,可以将时下学生关心的经济数据与概率统计的知识相结合,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讲解假设检验问题时,以我国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为例,可以让学生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化对于我国进出口的影响,以及对于各行业对外贸易波动性的影响;又或者提出近期的物价、房地产等热门话题,让学生去预测政策变化对于某一经济指标的影响。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让学生去区分Z检验与t检验的差别,均值检验和方差检验的区别。为此可参考国家统计局网站、各地统计年鉴搜集相关数据,建立应用概率统计方向的题库。鼓励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并在学期末开设实验报告评讲课。
最后,明确了《统计学》精品课程的建设思路
通过浏览参观李勇教授建设的《统计学导论》精品课程网站和他对建设的国家级精品课程的讲解,对本人的统计学精品课程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相信经过本次培训,我校的统计学建设步伐将进一步加快,使广大学子受益。
总之,这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使我更加的清楚的是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如何培养新时代的人才,应该如何不断的努力学习、研究和探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来提高不断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科学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