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的核心课程,这门课程既不是课外活动,也不是活动课程,而是通过教育交往为中心的活动,其强调的是学生的参与,重视的是学生的体验、感受,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教师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比其他任何课程都更强调学生对实际的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小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设置的必修课程,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综合实践活动必须体现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开放性、自主性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2001年被纳入新课程方案伊始就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担忧
1.李阳小学课堂教学管理有效性探析[期刊论文]-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8(02)
2.苏洁梅;罗显克崇左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调研报告[期刊论文]-南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7(04)
3.罗洁加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期刊论文]-北京教育 2007(1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6
5.该课题是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承担的“十一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分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与评价研究” .
6.问卷设计的问题较多,因篇幅所限,本文只能呈现一部分数据.
7.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2001.
8.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
9.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未正式颁布).
10.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1.田慧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反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92
1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与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3.李臣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4.马忠虎.家校合作.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8月
15.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上海: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9月
16.欧益生张建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践与研究.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6年10月
17.顾建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3月 18.田景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述评[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6
19.吴立峰.研究性学习的认识与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2006
20.何超纯,王旭飞.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J].课程改革研究,2006
第二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方式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方式研究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洲各国都非常中农是基础教育中的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展,特别是中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而我国在中小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上起步较晚,在教学方式上还不够全面和完善,这也是各方因素导致。为了提高基础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质量,本文主要对我国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方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方式;实施建议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渐发展,我国对中小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逐渐重视。综合实践课程新课改教学目的的重要发展,对学生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我国教育在传统教育观的影响下,对新开展的综合实践课程认识有一定不足而制约了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展。作为一门新学科,教师的教学方式在实践中需要有更多的创新。本文主要对综合实践课程的定义、特点进行整理,进而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方式进行分析,并分析当前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建议。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概述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定义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综合的学习活动,是学生的经验为基础,学生的[1]生活和社会实际有着密切的关系,体现综合应用知识的学习活动。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
1.整体性
整体性也被称为综合性,这是综合实践的基本特征。课本知识与生活是分不开的。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必须学会独处、学会与自然相处、与他人交流,学生的综合知识和能力比任何时候都更有价值。同时,学生的个性发展也是有过程的,只有在实践中通过理论运用不断的探索自我才能得到发展。综合实践课程设计考虑这一点来看,需要从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和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开始,构筑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的整体性和完整性。
2.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的实践性主要是指以下方面:①课程的主要学习方式是实践,实践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形式和载体;②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实践的智慧是活动课程的构成要素等分享和开发的重要资源;③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是实践活动的宗旨;④实践是评价课程的重要标准[2]。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要求从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构筑的课程的观念,形成“实践”为目的的新课程理念。
3.开放性
综合实践需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让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都能得到一定的满足,其课程的目标是开放的。全面的实践是针对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课程内容需要跟随学生生活的变化,因此课程内容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4.生成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安排是以学生的个性的整体变化为导向,所以生成性综合活动的基本属性是必然的。在全面的生成性的各种活动是基于有机的整体,而不是预定目标的简单装配,综合生成性中不排斥课程主题的规划和安排,生产性是相对而言的客观观点。随着活动课程的开展,学生能力的提升,课程主题、教学目标就需要不断的进行创新,提升学生的参与兴趣。
5.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个性、爱好,教师的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扮演的平等地位的课程参加者,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的学习实践活动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老师决定活动的 [1][2] 李树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核心素养与评价探析[J].全球教育展望,2016,(07):14-23.李致桦.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的个案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结果。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传统的教师角色,提出新的期待。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方式
(一)方法指导型
现在的综合实践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践过程中缺乏一定的专题讲座、方法指导。所以,综合实践活动中,老师指导学生怎么写总结报告,资料的收集和其他相关方面。在宏观方面,老师实践之前进行的指导就是方法指导型,主要是丰富学生的知识技能。方法论的指导也不是空洞的讲解,而要结合具体案例让学生掌握实际运用的方法。
(二)引导操作型
主要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老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进行观察,结合老师的操作演示进行操作引导,最后得出结论。在综合实行活动领域这方面主要是手工实践。
引导操作型的教师指导特点表现为[3]: 注意制作步骤的标准化,学生在教师示范的过程中,虽然有学生在经历和感觉的过程中,但要避免编程操作,缺乏创新。在学生操作之前,教师甚至有更快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为了提高活动的效率,但在探索过程中逐渐抹杀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提出问题,通过问题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收获实践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在实际操作中进行运用,培养学生的手工实践能力。
在教师的主导地位被削弱了,学生的积极性强化,有一定的主要地位,教师依然是活动的控制者,主导的活动过程。
(三)探究发现型
教师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然后围绕主题讨论,产生主题指南,然后根据老师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提出要求,在整个实践过程中老师要给予支持和鼓励,最后进行总结报告,老师最后进行补充。在指导过程中,学生作为活动主体,教师的指导任务是提供注意力和情感支持。
探究发现型的教师指导特点主要有:
教师指导有较低的结构化特征。教师们没有严格地设计指导方针,而是为学生们创造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让学生们去探索、发现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探究发现型的实践方法中,教师主要起到激励作用。在实践活动的主题确定时,老师对学生的主题选择给予充分的支持,在学生对主题进行活动策划遇到问题时,积极鼓励、引导,从侧面提出建议,丰富学生们的活动策划方案,以便实践活动更好的开展。当学生遇到挫折时,教师要积极的鼓励,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开放性目标。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和能力提升给予重视,要重视探索结果的合理性,更重视探求的过程,活动面临的具体问题是确定指导的程度。
三、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存在的问题
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整理,主要分为教师素质、学校对综合实践课程的管理和社会支持等方面,具体如下:
(一)教师实践活动素养待提升
教师是授课实施的主体,教师素质是授课课程实施效果的关键。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求课程教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特征、课程的目标,实施要求和评价方法是正确的认识和掌握。有较强的课程意 [3] 冯新瑞,田慧生.区域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策略[J].教育研究,2015,(11):69-75.识和能力去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有较强的计划、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能力。
然而,对于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中小学一般没有专门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综合实践活动课是由教官确定。部分学校将这一课程任务交给班主任,班主任认为这些课程增加自己教学负担。中小学校的老师在实践活动课程方面几乎没有系统的培训,导致教师在课程理论素养不高,研究指导人员数量不足,所以有很多教师不了解现有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实践内容活动课程的实现更不能掌握。一些教师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足够的经验才能达到有效的教学目的,而他们没有教育教材参考,因此在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设置上很难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一些综合实践活动已成为科技活动,“课程内容狭窄”的趋势已经出现。
[4]
(二)课程评价不科学
课程评价是课程的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上课的实施方向和品质。综合实践课程的评价有两种:一是学校的行政部门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课程的评价,评估内容较为肤浅和片面,没有对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有效开展进行实质化监督;第二,学校层面评价,主要是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点是过程和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两个维度目标。因此,在评价过程中,几乎所有的教师对学生实践行为评价指标没有具体的衡量,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也会存在主观性,导致课程评价的不公正,产生不了对课程实施的监督。
(三)学校实践保障待完善
课程实施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学校的管理制度保障紧密相关,学校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要
[5]求,建立相关的研修活动、活动经费、学生工作的指导等的管理制度,综合实践活动目标才能得到保证。
可是在中小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很多实践活动是难以实现的。一般来说,学校有严格的政治学习和学习系统,教学研究小组也进行定期的教学和研究活动,分析教学资料,学习教学方法,听讲座和评论。但是,在实践活动课程上没有相应的教学和研究活动,因为没有专门的课程标准和教材,没有专门的教师和教学和研究小组。教师在指导学生活动中最大的感觉是“麻烦”和“累”。如果一些学生选择有广泛的话题,有些人不了解老师,如果他们依赖个人的力量,很难对所有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
此外,由于实践活动课程需要投入一定的费用,而在一般的教学中对这一块的投入预算较少,这就会制约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同时,也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使得综合实践课程被其他重要课程或不需要大量费用投入的课程所取代。
(四)社会支持度不足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内容、形式、活动场所和指导能力等,不只是在校园支持,社会各界资源支持[6]也是不可少的。但是,在中小学校实施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有很多困难。首先是父母。学生家长普遍缺乏实施的实践课程的理解,很多父母认为在高考面前其他的课程都是没有必要大量投入的。尽管小学生离高考有一段距离,但是家长们一贯以来的考试观念还没有得到改变。第二,小学生还没有足够的自保能力,在实践中容易受伤,因此家长对实践活动的安全性始终存在一定的担忧。
其次,是社会机构的支持。如果学生的实践课程选择在社区进行操作,就需要社区相关机构的配合,但是学生实践活动是没有利益的,也不存在社会推广等方面的问题,会被一些社会机构认为是学生们“瞎折腾”,往往敷衍了事,降低了实践课程的有效性。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的对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出现的问题,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针对性的改进:
(一)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参与意识
综合实践活动课新课程的亮点,反映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提升了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发 [4][5] 张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整合开发与实施的实践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5,(09):33-36.戴丽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选题渠道探究——学科课程的延伸[J].现代教育科学,2014,(10):79-80+48.[6] 孙宝玲,容翠.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现状与发展[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4,(03):35-39.展和实践能力。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制定从一定高度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让学校和老师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价值;学校从学校文化建设、学校运营的高度提出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教育整体计划;同时,希望家长和社会宣传,放弃教育功利主义思想和行为,在应试教育的价值观下理解综合实践课程的独特价值,得到各界的支持,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升各界参与意识。
(二)规范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制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新课程,由于自身实施的难度大,也不再学校期末考核中。仅仅依靠教师自发组织是达不到效果的。因此,在这门学科的开展上一定要有完善的课程管理制度,制度的完善需要政府和学校两方面结合,落到实处。
因此学校要建立完善的课程制度,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课程并列,加深教师对综合实践课程的认识,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制定学年计划,系统的培养教师能力,完善课程评价体系等,从学校层面讲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制度规范化,监督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三)完善教师队伍建设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执行重点是教师。而且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面临两大问题尚未解决:一是稳定的实践课程教师团队尚未形成体系;二是大多数老师有其各自的专业,但在实践活动课程上经验缺乏。因此,这就需要学校组件完善的教师团队,将教师力量进行综合考量,组建各班级、年级的带队教师;此外,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专业教师的比例。只有专业化的老师才能进一步的达到教学效果。对其他辅助教师要开展培训,提升他们在实践课程上的教学方式等。同时调动家长、社区等相关擅长人士,积极提出参考意见及对课程做出评价,使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更加丰富,具有专业性。
(四)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对鼓励综合实践课程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可以从三个层面出发,第一是教育部门加大对综合实践教学活动的评价奖励,对各学校间实践教学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估并给予奖励,激发学校的热情。第二,是学校层面。完善对课程、教师的评价体系,以便进一步的完善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第三是学生层面。学生是实践课程的主体,因此了解学生对实践课程内容主题、方式、效果、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评价,通过分数等进行客观了解,才能了解到综合实践课程在学生能力方面提升的效果。也便于教师教学策略的调整。
[7]总结
随着对基础教育中学生素质提升的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逐渐提升。但是我国的实践活动课程起步较晚,本文整理了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方式,主要有方法指导、引导操作、探究发现等,但由于在课程评价不科学、社会支持度、学校实践保障不完善导致实践活动课程开展未达到期望教学效果,因此要提高参与意识、规范实践课程管理制度、完善教师队伍等方面去进一步的完善。
参考文献
[1] 李树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核心素养与评价探析[J].全球教育展望,2016,(07):14-23.[2] 李致桦.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的个案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3] 冯新瑞,田慧生.区域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策略[J].教育研究,2015,(11):69-75.[4] 张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整合开发与实施的实践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5,(09):33-36.[5] 戴丽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选题渠道探究——学科课程的延伸[J].现代教育科 [7] 万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键能力的培养与表现性评价[J].课程.教材.教法,2014,(02):19-24.学,2014,(10):79-80+48.[6] 孙宝玲,容翠.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现状与发展[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4,(03):35-39.[7] 万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键能力的培养与表现性评价[J].课程.教材.教法,2014,(02):19-24.[8] 冯新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效果的调查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3,(01):54-61.[9] 叶蕾.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与途径[J].现代教育科学,2011,(04):147-148.[10] 卢妮娜.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及其对策[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104-107.
第三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复习资料
13-14-2 240#《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复习资料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由国家设置、()指导和()根据实际开发与实施的课程。
2、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内容领域包括:()、()、()和()四大领域。
3、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为核心,主要围绕三条线索进行,即:学生与()的关系、学生与()的关系、学生与()的关系。
4、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为特征的学习领域。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下列有关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性质表述正确的是()
A.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B.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C.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家庭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2、下列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三条主线的是()
A.学生与自我B.学生与他人社会
C.学生与家庭
D.学生与自然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
A.综合性
B.实践性 C.知识性
D.自主性
E.生成性
F.开放性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
B.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实践性课程 C.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 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校本课程
5.下列对综合实践活动基本理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促进学习方式变革 B.面向学生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发展空间 C.注重学生亲身体验,实现学生发展
D.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储备,推进学生知识结构发生变化
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选择不应该遵循的原则是()。
A.尊重每个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
B.反映学校所在地区特色
C.有利于体现教师的教学特色
D.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课题或问题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12分)
1、学校中哪些活动可以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领域结合开展?
2、小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交流、展示或总结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的基本方式有哪几种?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首先要确定活动的主题。请结合教学事例,论述活动主题的来源主要有哪些方面。
2、请结合教学事例,论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过程中如何发挥教师对学生的有效指导作用。
240#《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
13-14-2
五、分析回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1、王老师在<零花钱该怎样花>主题活动设计中,设计了以下活动目标
(1)、学会运用调查问卷的方法,了解同学们零花钱的使用情况。(2)、形成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会理财,合理使用零花钱。你认为该活动目标设计的是否全面,为什么?
2、“学生对主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倡导学生亲身体验,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持续、深入地探究,防止浅尝辄止。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加以有效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法。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应处理好学生自主活动与教师有效指导的关系。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你对这段话的理解是:
3、你对下面的说法有何看法? 有人说”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重过程,轻结果,也可以不要结果的课。所以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只关注活动过程,不必要考虑活动结果或成果如何。”根据你对综合活动课程的理解,对此有何看法?
参考资料:
一、填空
1)地方、学校; 2)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3)学生、自然、他人和社会、自我;
三、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13-14-2 还可以自由地将自己的发现、想法和研究结果进行交流和共享。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的实践,是学生的活动,教师在整个活动中则起着指导作用。但是,自主不等于自由。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不是放手完全由学生自己去选择、去实施,教师应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或引导;应该为学生的探究学习创造条件,提供帮助;指导学生选择课题,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法,与学生共同展开探究过程。可见,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因此,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既要突出学生主体这一核心理念,又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把教师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结合起来。
3、综合实践活动课强调过程的教育价值,可以说没有实践过程也就没有了这门课程的价值。学生们实践过程的本身就是一种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重视这一过程,而不能盲目的追求直观性、直接性的结论。
关注过程不等于不要结果,而应兼顾结果。因为任何教育活动都应追求一定的结果。但是,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相对于发挥过程的教育价值只能兼顾结果,而不能刻意追求结果,但也不能不要结果。
240#《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
第四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低碳生活 从我做起》教学案例
王庄镇中心小学 徐焕新
一、课题背景
进入新世纪,温室气体排放引起了全球的关注,“低碳生活”的概念也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意愿也越来越强烈。低碳经济成为了影响整个社会发展的主流,低碳生活延伸到了生活、工作、交通等各个领域。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当前全球环境恶化的严峻形势,理解低碳生活的相关知识,学会节能减排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初步分析和处理,学会利用处理的信息进行交流。
(2)学会合作、讨论、分析,科学决策,形成共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温室气体排放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形成关注人类生活环境的情怀,养成低碳生活的习惯,并将这一现代理念进行大众传播。
三、教具准备:课件、题板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群有趣的动物朋友,想看吗?(播放课件、音乐)
师:它们可爱吗,它们做了什么,让你们觉得可爱?它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二)了解天气变热的原因
师:现在天气为什么越来越热?教师板书现象:天气越来越热。教师指学生回答变热的原因。
师:(课件)科学家们认为,由于人类过量排放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水蒸气,这些气体会使我们身边的空气变得像厚厚的玻璃,罩住了地球,地球被扣在里面,散不了热,就像被关在温室里面,透不了气,就像发烧一样,所以现在的天气越来越热。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教师板书:温室效应。
(三)了解温室效应的影响
师:温室效应有哪些影响?请看一段短片。(播放课件、音乐)
师:这样下去,我们将走向世界末日,那么我们要不要救一救我们的地球?所以,我们要怎么做?
学生回答:
PPT显示低碳——
师:低碳生活的概念
师:我们小学生可以怎么做?
教师总结:我们普通家庭日常生活其实都在源源不断地直接或间接地排放着二氧化碳气体。
只要我们坚持节约,养成习惯,就能救地球。
(四)确定课题,分组研究
师:给我们的活动起个名字吧!教师板书课题-------低碳生活 从我做起。师:同学们最想研究什么问题? 师:学生分组
课件出示要求:1,选出一名组长。2,共同填写题板。
3,小组汇报。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上台秀一秀。各小组展示
五、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为什么要低碳生活,提出了走进低碳生活这个主题,根据同学们的兴趣,分成了四个方面来研究。下一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好吗?下课。
第五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 2014.8
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刘举人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变化规律,全面、主动地发展。开展多种活动项目,丰富活动内容,使学生接触自然、社会,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通过活动使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组建机构
学校建立以戴广东校长为组长,李新颖、李井贺、任巨兴、贾艳学、冯桂荣、梁冬仙霍淑芝、冯津燕、王福俊教师为成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戴广东校长负责全面工作,李新颖、李井贺为业务指导,其余几位教师为主研教师。
三、队伍建设
1、在校教师均有承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责任和义务。学校要注重教师的培训与培养,不断调整教师的知识结构,建设一专多能型的教师队伍。各任课教师要积极利用学校、社会资源。
2、对教师们进行规范性,灵活性培训。规范性培训,就是把老师送到市级进行专题培训,充实理论,丰富内涵。
四、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
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
3、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分段目标
1、小学低年级目标(1-2年级)⑴、培养儿童愉快、美好的生活体验和积极的生活、学习态度。⑵、培养儿童参与探究活动的兴趣和初步能力。⑶、初步的责任感和行为规范。⑷、独立、安全生活的基本能力和技能。
2、小学中高年级目标(3-5年级)
⑴、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A、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B、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C、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D、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
⑵、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A、社会资源,并能有效利用。
B、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C、发展人际交往,养成合作品质,融入集体。
D、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⑶、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五、活动内容
内容包括四大领域,即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1、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各学科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因地制宜,要注意把文献资料和现实生活中“活”的资料结合起来,要注意从当代社会热点、焦点以及学生生活、未来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中选择设计。最主要的是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 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实践能力具有较大的帮助。农村小学可以组织学生考察身边的环境、帮助村里打扫街道、清理垃圾、帮孤寡老人干家务等活动。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爱护社会环境,关心村庄的发展。
3、劳动技术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以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
4、信息技术教育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 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六、活动形式
1、在校内开展。注重开发优势教学资源,学校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各具特长的教职员工以及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校园设施、场地和设备等。
2、在校外开展。一是发挥校外实践基地的作用。二是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开展实践活动。
七、经费投入
综合实践活动课,不象其它学科,它强调超越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向自然环境,向学生的生活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这就需要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拍照、摄像、购买资料、奖励师生等,都需要经费开支,我们学校将保证资金投入,确保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