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综合布线验收规范说明
综合布线验收规范说明
以下标准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7-2002)”。
一、线缆布放规范
1、缆线的布放应自然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接头等现象,不应受到外力的挤压和损伤;
2、缆线应贴有标签,应标明编号,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
3、缆线中间不允许有接头;
4、非屏蔽(屏蔽)4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4倍;
二、线缆终接
1、终接时,每对对绞线应保持扭绞状态;
2、对绞线在与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相连时,必须按色标和线对顺序进行卡接;在同一布线工程中两种连接方式不应混合使用(都按568B方式压接);
3、卡入跳线架连接块内的单根线缆色标应和线缆的色标相一致,大对数电缆按标准色谱的组合规定进行排序(主色:白、红、黑、黄、紫;副色:蓝、橙、绿、棕、灰);
4、端接于RJ45口的配线架的线序及排列方式按有关国际标准规定的两种端接标准之一(T568A或T568B)进行端接,但必须与信息插座模块的线序排列使用同一种标准(都按568B方式压接);
5、缆线终接处必须牢固,接触良好;
6、光纤熔接处应加以保护和固定,使用连接器以便于光纤的跳接;
7、缆线终接后,应有余量。交接间、设备间对绞电缆预留长度宜为0.5-1.0m;
三、机柜
1、机柜、机架安装完毕后,垂直偏差度应不大于3mm;
2、机柜、机架上的各种零件不得脱落或碰坏;
3、机柜、机架上设备的安装应牢固,不易晃动;
4、机柜内设备、线缆布置应整齐、平整,且预留一定的机柜空间;
四、面板
1、安装在墙体上,宜高出地面300mm;
2、安装在活动地板或地面上的信息插座,应固定在接线盒内;接线盒盖可开启,盖面应与地面齐平;
3、面板安装螺丝必须拧紧,不应产生松动现象;
五、提供竣工图纸
第二篇:综合布线系统检测验收规范
标准: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检测验收规范
1.本标准对综合布线系统传输性能的检测项目及指标的规定适用于100Ω非屏蔽双绞线电缆以及62.5/125μm多模光缆和8/125μm单模光缆。屏蔽双绞线电缆或其他线缆的检测参照执行。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的检测验收。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8401-1987光纤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测试方法
GBJ79-1985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
ECSC72:95建筑物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ISO/IEC11801:1995信息技术——用户大楼综合布线
ANSI/TIA/EIA-586-A:1995商用楼通信布线标准
ANSI/TIA/EIA-586-A-1:19974对100Ω布线传输延迟及延迟偏离技术要求
ANSI/TIA/EIA-586-A-2:1998商用楼通信布线标准补充文件
ANSI/TIA/EIA-586-A-3:1998捆绑和混合线缆的技术要求
ANSI/TIA/EIA-586-A-4:1999非屏蔽双绞布线系统的模块化快接跳线近端串扰测量方法和要求ANSI/TIA/EIA-586-A-5:19994对100Ω超五楼布线传输补充指南
ANSI/TIA/EIA-589-A:1998商用楼通信路由和空间标准
ANSI/TIA/EIA-606:1993商用楼通信设施管理标准
ANSI/TIA/EIA-607:1994商用楼通信接地和汇联要求
ANSI/TIA/EIATSB-67:1995非屏蔽双绞线电缆布线系统现场测试传输性能规范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综合布线系统
由通信电缆、光缆及各种连接硬件等构成的用以支持语音、数据、图象、视频通信的弱电布线系统。综合布线系统一般可划分为六个子系统(参见CESC72:95):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垂直布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管理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及建筑群布线子系统。
3.2.工作区
用户使用终端设备的地方。
3.3.工作区子系统
由终端设备到信息端口的连线组成。
3.4.水平布线子系统
由楼层配线架、信息端口以及其间的电缆、光缆等组成的布线系统。
3.5.垂直布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
由建筑物配线架以及连接建筑物配线架和各楼层配线架的电缆、光缆等组成的布线系统。
3.6.管理子系统
由交连、互连与I/O组成。
3.7.设备间子系统
由设备间电缆、连接器等硬件组成。
3.8.建筑群布线子系统
由建筑群配线架以及连接建筑群配线架和各建筑物配线架的电缆、光缆等组成的布线系统。
3.9.配线架
电缆、光缆及元件进行端接与连接的装置。
3.10.配线间
放置配线架和通信设备的空间。
3.11.转接点
因型号、规格不同或因布线环境的要求进行电缆、光缆转接的地方。
3.12.衰减
信号通过一段传输距离之后其幅度减小的程度,单位为分贝(dB)。
3.13.近端串扰
给定频率的信号从一对双绞线输入时在同一端的另一对双绞线上信号的感应程度,单位为分贝(dB)。
3.14.基本链路
水平布线子系统的一种测试模式(图1)。测试仪表始端线接在工作区的信号端口,末端线接在楼层配线架上。
3.15.信道
水平布线子系统的一种测试模式(图2)。测试仪表直接连接到工作区布线和设备电缆上。
3.16.特性阻抗
电缆无限长时该电缆所具有的阻抗。由导体尺寸、导体间的距离以及电缆绝缘材料特性等物理参数决定,单位为欧姆(Ω)。
3.17.远端串扰
给定频率的信号从一对双绞线输入时在另一端的另一对双绞线上信号的感应程度,单位为分贝(dB)。
3.18.等效远端串扰
远端串扰与受串扰线对衰减的差,单位为分贝(dB)。
3.19.传输延迟
电信号沿电缆长度传输时的时间延迟。
3.20.延迟偏离
各线对的传输延迟之差。
3.21.额定传输率
信号在电缆中传输速度与光速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
3.22.衰减串扰比
用分贝(dB)表示的近端串扰与用分贝(dB)表示的衰减的差值。
3.23.回波损耗
传输信号功率与电缆阻抗异常导致的反射信号功率的差值,单位为分贝(dB)。
3.24.综合近端串扰
综合近端串扰是指某线对受其他线对综合的近端串扰影响,用分贝(dB)表示。
3.25.综合等效远端串扰
综合等效远端串扰是指某线对受其他线对综合的等效远端串扰影响,用分贝(dB)表示。
3.26.综合衰减串扰比
综合衰减串扰比是指某线对的衰减与其他线对对其综合近端串扰之比,用分贝(dB)表示。
4.综合布线系统应用分类
4.1.A级:低频应用,支持A级应用的双绞线电缆布线传输频率必须达到100kHz。
4.2.B级:中比特率数据传输应用,支持B级应用的双绞线电缆布线传输频率必须达到1MHz。
4.3.C级:高比特率数据传输应用,支持C级应用的双绞线电缆布线传输频率必须达到16MHz,对应于3类布线子系统。
4.4.D级:甚高比特率数据传输应用,支持D级应用的双绞线电缆布线传输频率必须达到100MHz,对应于5类布线子系统。
4.5.E级:甚高比特率数据传输应用,支持E级应用的双绞线电缆布线传输频率必须达到250MHz,对应于6类布线子系统。
4.6.光纤级:高和甚高比特率数据传输应用,光纤布线传输频率必须达到10MHz以上。
5.综合布线系统基本要求
5.1.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所采用的线缆和连接硬件等必须符合CESC72:95、ISO/IEC11801:1995、ANSI/TIA/EIA-568-A:1998、ANSI/TIA/EIA-568-A-1:1997、ANSI/TIA/EIA-568-A-2:1998、ANSI/TIA/EIA-568-A-3:1998、ANSI/TIA/EIA-568-A-4:1999及ANSI/TIA/EIA-568-A-5:1999的规定。
5.2.通信路由及空间的设计可参照ANSI/TIA/EIA-569-A:1998执行。
5.3.综合布线用于通信及办公自动化时,每个工作区必须配置两个以上信息端口,其中至少有一个5类信息端口(5类布线子系统)。
5.4.综合布线在各配线区必须实行交叉连接(跳线)(I/O设备除外)。
5.5.水平布线子系统中,基本链路的长度必须小于或等于90m。线缆的类别必须与信息端口兼容。
5.6.垂直布线子系统可采用双绞线电缆或光缆。光缆长度必须小于或等于500m,用作高速信号传输的双绞线电缆物理长必须小于或等于90m。
5.7.水平布线子系统中,楼层面积很大的情况下可设两个以上水平布线子系统,某些规模较小的布线系统可不按楼层设置水平布线子系统或仅在楼层配线架进行垂直布线与水平布线的转接。垂直布线子系统中,楼层面积很大的情况下可采用多垂直布线子系统。
5.8.建筑群布线子系统中,用作高速信号传输的双绞线电缆物理长度必须小于或等于90m。采用光缆布线时,多模光缆长度必须小于或等于1500m,单模光缆长度必须小于或等于2500m。
5.9.综合布线系统采用的屏蔽措施时必须有良好的接地,接地方法可参考GBJ79-1985、ANSI/TIA/EIA-607:1994执行。单独设置接地时接地电阻必须小于或等于4Ω,联合接地时接地电阻值必须小于或等于1Ω。对于屏蔽双绞线电缆布线必须保证整个布线系统的屏蔽层全程连续,任意两个接地点的电位差必须小于或等于1Vrms,否则应采用光缆或非屏蔽双绞线电缆布线。
5.10.综合布线系统与公共通信网的接口位置、必要的设备和所接的通信终端设备均应符合国家或地方通信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
5.11.综合布线系统的管理
5.11.1.综合布线系统的管理可参照ANSI/TIA/EIA-606:1993执行。
5.11.2.综合布线系统信息端口,各配线架双绞线电缆与配线连接三硬件交接处必须有清晰、永久的编号。信息端口与它在相应楼层配线架内交接处的编号必须一致,上一级配线架与下一级配线架内相应交接处的编号也必须一致。信息端口与电缆的类别也应标明。
5.11.3.不同区域的双绞线电缆配线架应根据不同用途标柱不同的色标。色标必须清晰、永久,便于区分。整个系统的色标必须一致。
5.11.4.光缆布线各配线架内光端口也必须编号。上下级配线架内相应端口的编号必须一致。光缆类别(多模或单模)也应标明。
5.11.5.当配线区位于楼层电信间时应对配线架和其他配线连接硬件采取防尘措施。
5.12.综合布线系统的文档
综合布线系统的文档指的是竣工文档。包括系统图、信息端口分布图、各配线架布局图、路由图以及传输性能自测报告等。
5.12.1.综合布线系统图
综合布线系统图反映整个布线系统的基本情况。
如光缆的数量、类别、路由、每根光缆的芯数;垂直双绞线电缆的数量、类别、路由;每楼层水平双绞线电缆的数量、类别、信息端口数;各配线架在建筑中的楼层位置、连接硬件的数量、类别;系统的接地位置和每楼层配线间的接地位置。
5.12.2.综合布线系统信息端口分布图
分布图反映每楼层信息端口在房间中的位置、类别及编号。不能使用的信息端口位置也应予以标出。
5.12.3.综合布线各配线架布局图
布局图反映各配线架双绞线电缆数量、类别;配线连接硬件的数量,类别;进出线位置、编号及色标;光缆布线各配线架内光端口的编号、连接硬件的数量、光纤的数量、类别。若已作跳线则应反映跳线的走向。
5.12.4.系统路由图
路由图反映路由的类型、接地情况、路由在楼层间楼层内的走向及其占用情况。
5.12.5.综合布线系统传输性能自测报告
自测报告应反映每个信息端口其水平布线电缆(信息点)、垂直电缆的每一对以及光缆布线的每芯光纤测试通过与否的情况。测试未通过的应在自测试报告中注明。
5.12.6.综合布线系统的文档资料必须按有关技术档案管理规定进行管理。
第三篇:综合布线验收标准(模版)
二、综合布线系统测试的项目
综合布线系统的测试可以分为三类:验证测试、鉴定测试和认证测试。对于测试仪器的选用基本上也是这三类,它们之间在功能上虽会有些重叠,但每类测试所使用的测试仪器各有其特定目的。
1、验证测试
验证测试是在施工过程中及验收之前,由施工者对所铺设的传输链路进行施工连通测试,测试重点检验传输链路连通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对施工后的链路参数进行预测,做到工程质量心中有数,以便验收顺利通过。例如每完成一个楼层后,对该水平线及信息插座进行测试。
验证测试仪器具有最基本的连通测试功能(如接线图测试),解决缆线连接是否正确,测试缆线及连接部件性能,包括开路、短路。有些测试仪器还有附加功能,测试缆线长度或对故障定位。验证测试仪器应在现场环境中随工使用,操作简便。
根据所使用的电缆测试仪(例如DSP40000)或用单端电缆测试仪(例如F620)进行随工测试及阶段施工情况测试,规范中指明了有基本链路和信道两种测试连接方法。
测试连接图可按基本链路测试连接方法连接,单端测试只连接测试仪主机,不需要接测试仪远端单元。
基本链路是指布线工程中固定链路部分,包括最长的90m水平电缆和在两端分别接有一个连接点。信道测试连接方式,用来测试端到端的链路,包括用户终端连接线在内的整体信道性能。
2、鉴定测试
鉴定测试仪不仅具有验证测试仪的那些功能,而且还要有所加强。鉴定测试仪最主要的一个能力就是判定被测试链路所能承载的网络信息量的大小。TIA-570-B标准中规定,链路鉴定通过测试链路来判定布线系统所能够支持的网络应用技术(例如100Base-Tx、火线等)。例如有两根链路但不知道它们的传输能力,链路A和链路B都通过了接线图验证测试;然而,鉴定测试会告诉您链路A最高只能支持10Base-T,链路B却能支持千兆以太网。鉴定测试仪能生成测试报告,可用于安装布线系统时文档备案和管理。这类测试仪有一个独特的能力就是可以诊断常见的可导致布线系统传输能力受限制的线缆故障,该功能远远超出了验证测试仪的基本连通性测试。
鉴定测试仪的功能介于验证测试仪和认证测试仪的功能之间。相比验证测试仪功能强大许多,他们的设计目的是操作者只需要较少的培训就可以判断布线系统是否可以“工作”?如果不
能“工作”原因是什么?但无论如何它们在功能上与认证测试仪都是无法相比的,也是不可能替代认证测试仪的。
3、认证测试
认证测试是线缆置信度测试中最严格的。认证测试仪在预设的频率范围内进行许多种测试,并将结果同TIA或ISO标准中的极限值相比较。这些测试结果可以判断链路是否满足某类或某级(例如超5类、6类、D级)的要求。此外,验证测试仪和鉴定测试仪通常是以通道模型进行测试,认证测试仪还可以测试永久链路模式。永久链路模型是综合布线时最常用的安装模式。另外,认证测试仪通常还支持光缆测试,提供先进的图形终端能力并提供内容更丰富的报告。一个重要的不同点是只有认证测试仪能提供一条链路是“通过”或“失败”判定能力。
认证测试的测试内容主要包括:
①对缆线传输信道包括布线系统工程的施工、安装操作、缆线及连接硬件质量等方面综合布线系统的整体指标,按标准所要求的各项参数、指标进行逐项测试和比较判断是否达到某类或某级(例如超五类、六类、D级)和国家或国际标准的要求。认证测试是缆线置信度测试中最严格的。
②认证测试分为基本测试项目和任选测试项目,对于五类线系统基本测试项目有:长度、接线图、衰减、近端串音损耗。任选项目有衰减对串扰比、环境噪声干扰强度、传播时延、回波损耗、特性阻抗、直流环路电阻等。这些内容根据工程的规模、用户的要求及测试的功能条件进行选择。
③六类以上布线系统测试内容应按照
ANSI/EIA/TIA-568B和ISO/IEC11801:2000+标准要求的测试内容进行测试。
④三类大对数电缆(垂直主干线)的测试内容,按照GB/T50312-2000中规定执行。⑤屏蔽布线系统的测试
应在现场进行对屏蔽电缆屏蔽层两端通导测试,检验屏蔽层连接性是否完好,全屏蔽的直流电阻应小于下式计算值:
R(D)=62.5/D
式中:R(D)——总屏蔽电阻(Ω/km)
D——总屏蔽外径(mm)
三、测试过程及结果的判定
1、测试模型
在进行布线链路测试时,应该按照线缆级别不同选择不同的链路模型。在测试三、四、五类双绞线缆时选择基本链路,在进行超五类、六类测试时,应按照永久链路模型进行。
・双绞线水平测试模型
(1)永久链路和基本链路
由TIA/EIA568-B重新对测试链路定义,在进行超五类、六类双绞线缆测试时,使用永久链路代替基本链路。在进行测试时,应选用永久链路测试模块,该模块和测试跳线合成一起,测试完后,测试仪能自动将测试跳线长度减掉,显示的是永久链路的实际长度。如图1所示。
(2)通道
由于测试时包括了用户的跳线在内,通道测试一般用于检测布线链路故障时使用。如图2所示。
・光缆布线测试模型
光缆布线系统安装完成之后需要对链路传输特性进行测试,其中最主要的几个测试项目是链路的衰减特性、连接器的插入损耗、回波损耗等。光纤网络的测试测量设备主要有光纤识别器、故障定位器以及光损耗测试设备。如图3所示。
通常,我们需要测量两个方向上的损耗,这是因为存在有向连接损耗或者说是由于光缆传输损耗的非对称性所致。这时,技术人员就必须相互交换设备并再进行另一个方向的测量。可是,当他们相隔十几层楼或是几十千米时该怎么办呢?很明显,如果这两个人每人都有一个光源和一个光功率计,那么他们就可以在两边同时测量了,如图所示,现在的用于认证测试的高级光缆测试套机是可以实现双向双波长的测试的。
2、测试结果评定判据
首先,进行检测前先要完成对测试仪主机、辅机充电工作;其次要熟悉布线现场和布线图,制订一个详细的检测方案;然后是测试仪触摸屏的校准;最后是测试仪校准。现场测试的每条链
路的测试数据报告是自动生成的,因此在每项工程测试前应首先对测试仪进行设置,将仪器的所有项目设置好后,将进行实际的现场检测,按预先设计好的检测方案,逐一地对每条链路进行。检测时由两个人分别持测试仪的主机和副机在链路的两边,将待测链路和测试仪连接好,按自动测试并等待完成,完成后保存测试结果。当天完成测试后,应及时将所有检测结果转存电脑,并对测试仪充电备用。
・个体合格判据
(1)对绞电缆布线,若某一链路有一项内容不合格则该链路判为不合格;
(2)光缆布线检测时,如果系统中有一条光纤链路光衰减值不合格,则该光纤链路判为不合格;
(3)允许未通过检测的信息点、线对、光纤链路经修复后复检。
・综合合格判据
(1)光缆布线检测时,如果系统中有一条光纤链路无法修复,则判为不合格;
(2)对绞电缆布线抽样检测时,被抽样检测点(线对)不合格比例不大于1%,则视为抽样检测通过;不合格点(线对)必须予以修复并复检;
(3)对缆布线全部检测时,如果有下面两种情况之一则判为不合格:
——无法修复的信息点数目超过信息点总数的1% ;
——不合格线对数目超过线对总数的1% ;
(4)检测或抽样检测的结论为合格,则系统检测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3、强电部分对智能化(弱电)布线的干扰和影响
整个小区内不只有弱电布线,还有强电布线,强电还包括:照明电和动力电。强电对弱电在一定范围内具有电磁干扰。弱电一般是指网络、电话、电视、监控、报警等一系列在低压环境下工作的子系统,它不是某一个或者某几个系统的组合,所以在进行布线方案设计的时候,要综合考虑、统筹安排。不仅弱电系统内部需要统筹考虑,强电和弱电系统之间也要一起考虑,同步协调进行,这样才不会造成顾此失彼。既要考虑它们之间可能造成的干扰,又要从整体上把握两条线路对建筑外观的影响。
强电布线和弱电布线如果靠的过近或者交叉布线,往往由于强电的电磁辐射和干扰,对弱电信号产生强干扰,致使弱电信号有较大噪音或信号失真。一般情况下,强电管线和弱电管线之间的距离不小于500mm。远离弱电的还应包括大功率用电设备如空调机、水泵、风机、电焊机、冰柜等。一般情况下,建议设置“井”状主干通道,并在交叉处预留弱电井。弱电井大小在1000mm×1000mm左右。
因此,我们要强调以下强电与弱电布线中的注意事项:
・强电和弱电的布线路径要避免紧挨着平行布线,弱电管线和强电管线平行布线间距应不小于500mm距离,如果实在条件不允许这样布线,可用专用屏蔽线以及用钢管来代替PVC管。
・强电、弱电的插座相隔距离应大于300mm。
・强电和弱电交叉布线时,交叉角应垂直。
4、综合布线失败的原因分析
凡是经过测试认定为不合格的综合布线系统,其失败的原因主要有:
・通常是由于使用不合格的线缆、插座引起的;
・线缆和插座,阻抗不匹配引起的回波损耗而不合格;
・面板连接不紧的配线或接头连接不规范引起的近端串扰过大;
・错误的连接;
・电缆的长度问题,如开路、短路、超长等。
5、对检测环境的要求
综合布线测试现场应无电焊、电钻和产生强磁干扰的设备作业,被测综合布线系统应该是无源网络,测试时应断开与之相连的有源、无源通信设备。综合布线测试现场的温度在20~30℃左右,湿度宜在30%~85%之间,由于衰减指标的测试受测试环境影响较大,因此当测试环境温度超出上述范围时,需要按相关规定测试标准进行修正。
6、综合布线系统测试中应注意的问题系统测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包括是否正确使用测试仪器和发现测试参数是否正常(通过或未通过)的原因及其故障排除。
(1)首先正确选择仪器,正确使用仪器。通过仪器可以迅速判定出开路、短路,查明故障,测试结果必须编号储存,测试仪器提供的报告是不可修改的文件,并打印存档。
(2)屏蔽对绞电缆测试。通常进行屏蔽电缆屏蔽层两端导通现场的测试,并结合全屏蔽直流电阻的要求,确保良好屏蔽。如果施工中未做到所有屏蔽接地点的可靠接地,不但不能发挥屏蔽作用,而且屏蔽可能造成更大的干扰。所以一般电缆系统多使用UTP系统。
(3)关于工程测试中,怎样把握超五类、六类、七类电缆系统的测试标准。虽然现场测试具体内容不包括在GB/T50312-2000之中,但它明确五类以上电缆系统现场测试具体内容不包括应在原五类布线测试项目基本上增测的几个项目,并明确了参照YD/T1013-1999《综合布线系统电气特性通用测试方法》所规定的内容和测试要求进行。
(4)大对数主干(垂直)电缆系统的测试内容。关于三类大对数电缆及超五类垂直干线电缆系统的测试内容和标准,应选择上述相应标准执行,注意区分测试结果及分析。100m以内五类布线的大对数主干电缆及所连接的配线模块可按布线系统的类别,以4对线为组进行长度、接线图、衰减的测试;对于近端串音,所测结果不得低于五类4对对绞电缆布线系统所规定的数值。
六类线新标准:
首先是对六类性能的测试频率最终确定为1-250MHZ频率;其次六类布线系统在200MHZ时综合衰减串扰比(PS-ACR)应该有较大的余量,它提供2倍于超五类的带宽,为了确保整个系统有良好的电磁兼容性,这个标准还同时对线缆和连接件的匹配提出了建议;六类与超五类的一个重要的不同点在于改善了在串扰以及回波损耗方面的性能,对于新一代的全双工的高速网络应用而言,优良的回波损耗性能是极重要的;在以前的布线测试中有基本链路(TIA),永久链路(ISO)和通道模型(TIA/ISO),在六类标准中取消了基本链路模型,从而两个标准在测试模型上达成了一致;
第四篇:综合布线施工规范
综合布线施工规范
1设备安装
1.1配线设备机架安装
1.机柜、机架安装应牢固,各种零件齐全,漆面完好,标志清晰;垂直偏差度不应大于3mm,底座水平偏差度不应大于2mm;安装位置与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
2.采用下走线方式,架底位置应与电缆上线孔相对应。接线端子各种标志应齐全。
3.机架上的各种零件不得脱落或碰坏。漆面如有脱落应予以补漆,各种标志完整清晰。
4.机架的安装应牢固,应按设计图的防振要求进行加固。
5.安装机架面板,架前应留有1.5m空间,机架背面离墙距离应大于0.8m,以便于安装和施工。
6.壁挂式机架底距地面宜为300~800mm。
1.2各类接线模块安装
1.模块设备应完整、安装就位、标志齐全;安装螺丝拧紧,面板应保持在一个水平面内。
2.8位模块应完整、安装就位、标志齐全;安装螺丝拧紧,面板应保持在一个水平面内。
1.3信息插座安装
1.安装在活动地板或地面上,应固定在接线盒内,接线盒盖应可开启,并应有防水、防尘、抗压功能。
2.安装在墙体上,宜高出地面300mm;如地面采用活动地板时,应加上活动地板内净高尺寸。信息插座应有标志,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3.信息插座底座的固定方法以施工现场条件而定,宜采用扩张螺钉、射钉等方式。
4.固定螺丝需拧紧,不应产生松动现象。
5.信息插座应有标签,以颜色、图形、文字表示所接终端设备类型。
1.4线缆终接
缆线终接前必须核对缆线标志,缆线终接处必须牢固,接触良好,缆线中间不允许有接头,缆线终接应符合设计和施工操作规程。
1.5系统测试
系统电气性能测试及光纤系统性能测试必须符合本规程和GB/T 50312—2003的规定以及系统设计要求。
2质量检测
2.1系统安装检测
I主控项目
1.缆线敷设和终接的检测应符合GB/T 50312—2000中第5.1.1、第6.0.2、第6.O.3条的规定,应对以下项目进行检测:
(1)缆线的弯曲半径。
(2)预埋线槽和暗管的敷设。
(3)电源线与综合布线系统缆线应分隔布放,缆线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4)建筑物内电、光缆暗管敷设及与其他管线之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5)对绞电缆芯线终接。
(6)光纤连接损耗值。
2.建筑群子系统采用架空、管道、直埋敷设电、光缆的检测要求应按照本地网通信线路工程验收的相关规定执行。
3.机柜、机架、配线架安装的检测,除应符合GB/T 50312—2000第4节的规定外,还
应符合以下要求:
(1)卡人配线架连接模块内的单根线缆色标应和线缆的色标相一致,大对数电缆按标准色谱的组合规定进行排序。
(2)端接于RJ45口的配线架的线序及排列方式按有关国际标准规定的两种端接标准(T568A或T568B)之一进行端接,但必须与信息插座模块的线序排列使用同一种标准。
4.信息插座安装在活动地板或地面上时,接线盒应严密防水、防尘。
Ⅱ一般项目
5.缆线终接应符合GB/T 50312—2000中第6.0.1条的规定。
6.各类跳线的终接应符合GB/T 50312—2000中第6.0.4条的规定。
7.机柜、机架、配线架安装,除应符合GB/T 50312—2000第4.0.1条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以下要求:
(1)机柜不应直接安装在活动地板上,应按设备的底平面尺寸制作底座,底座直接与地面固定,机柜固定在底座上,底座高度应与活动地板高度相同,然后铺设活动地板底座水平误差每米不应大于2mm。
(2)安装机架面板,架前应预留有800mm空间,机架背面离墙距离应大于600mm。
(3)背板式跳线架应经配套的金属背板及接线管理架安装在墙壁上,金属背板与墙壁应紧固。
(4)壁挂式机柜底面距地面不宜小于300mm。
(5)桥架或线槽应直接进入机架或机柜内。
(7)接线端子各种标志应齐全。
8.信息插座的安装要求应执行GB/T 50312—2000第4.0.3条的规定。
9.光缆芯线终端的连接盒面板应有标志。
2.2系统性能检测
1.综合布线系统性能检测应采用专用测试仪器对系统的各条链路进行检测,并对系统的信号传输技术指标及工程质量进行评定。
2.综合布线系统性能检测时,光纤布线应全部检测,检测对绞电缆布线链路时,以不低于10%的比例进行随机抽样检测,抽样点必须包括最远布线点。
3.系统性能检测合格判定应包括单项合格判定和综合合格判定。
(1)单项合格判定如下:
1)对绞电缆布线某一个信息端口及其水平布线电缆(信息点)按GB/T 50312—2000中附录B的指标要求,有一个项目不合格,则该信息点判为不合格;垂直布线电缆某线对按连通性、长度要求、衰减和串扰等进行检测,有一个项目不合格,则判该线对不合格。
2)光缆布线测试结果不满足GB/T 50312—2000中附录c的指标要求,则该光纤链路判为不合格。
3)允许未通过检测的信息点、线对、光纤链路经修复后复检。
(2)综合合格判定如下:
1)光缆布线检测时,如果系统中有一条光纤链路无法修复,则判为不合格。
2)对绞电缆布线抽样检测时,被抽样检测点(线对)不合格比例不大于l%,则视为抽样检测通过;不合格点(线对)必须予以修复并复验。被抽样检测点(线对)不合格比例大于1%,则视为一次抽样检测不通过,应进行加倍抽样;加倍抽样不合格比例不大于1%,则视为抽样检测通过。如果不合格比例仍大于l%,则视为抽样检测不通过,应进行全部检测,并按全部检测的要求进行判定。
3)对绞电缆布线全部检测时,如果有下面两种情况之一时则判为不合格;无法修复的信息点数目超过信息点总数的1%;不合格线对数目超过线对总数的l%。
4)全部检测或抽样检测的结论为合格,则系统检测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I主控项目
4.系统监测应包括工程电气性能检测和光纤特性检测,按GB/T 50312--2000第8.0.2条的规定执行。
Ⅱ一般项目
5.采用计算机进行综合布线系统管理和维护时,应按下列内容进行检测:
(1)中文平台、系统管理软件。
(2)显示所有硬件设备及其楼层平面图。
(3)显示干线子系统和配线子系统的元件位置。
(4)实时显示和登录各种硬件设施的工作状态。施工检验计划
3.1施工用缆线、设备器材
1.按批量检验,核对产品合格证和生产许可证及安全认证标志。
2.外观检查
包装完好,表面应光滑、平整,不得变形、断裂。缆线绝缘层完好无损,厚度均匀。
3.现场抽样检测
缆线绝缘层厚度和圆形线芯直径误差现场抽样检测应不大于标称直径的1%;缆线电气性能和阻燃性能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3.2金属钢管、线槽和吊架
检验方法:按GB/T 50312—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有关规定执行。
3.3系统电气性能检验
检验方法:依据国家相关标准,采用相关测试仪器,对水平双绞电缆链路、垂直大对数电缆链路、光缆链路必须进行全部测试。检验结果应符合系统设计要求。
4安全生产与现场文明施工
4.1现场文明施工要求
1.每天工作完毕,及时清理施工现场,收拾整理施工设备、工具和材料,对已安装完的设备、材料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2.爱护设备、材料,杜绝野蛮施工,最大限度节约原材料,降低施工成本。
3.未经允许不得改动其他方施工设备、工具、仪器、材料等。
4.2安全生产要求
1.施工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方能上岗操作。系统调试人员需参加主管部门的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2.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正确使用劳保用品,头戴安全帽,系好帽带,身着工作服,脚穿劳保鞋。高空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禁止向上或向下扔工具、器材,高空作业、危险施工必须双人操作。
3.施工现场必须配置安全保护设施,设置安全标记,严禁随意挪动和拆除。
4.库房应干燥、无腐蚀性气体存在,防止库房设备、器材变质、霉烂、损坏,性能指标下降,库房应配置灭火消防设备。
5成品保护
5.1线槽安装完毕,不得用硬物挤压碰撞。
5.2配电箱安装完毕后应注意箱门上锁,保护箱体不被污染。
5.3缆线接头不得露在接线盒外,防止接头受损。
5.4缆线的敷设和保护方式应符合GB/T 50312—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第5章中的有关规定。
6工程质量验收
6.1综合布线系统竣工验收应按照本规程第3.5节和GB/T 50312—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 37/T 267—2002《综合布线系统的测试与验收》和DBJ 14—S5—2004《山东省智能建筑工程建设标准》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6.2竣工验收文件除GB/T 50312—2000第8章要求的文件外,还应包括:
1.综合布线系统图。
2.综合布线系统信息端口分布图。
3.综合布线系统各配线区布局图。
4.信息端口与配线架端口位置的对应关系表。
5.综合布线系统平面布置图。
6.综合布线系统性能自检报告。
6.3综合布线系统安装分项工程质量应符合附表29 I、Ⅱ的规定。
综合布线系统性能检测分项工程质量应符合附表30 I、Ⅱ的规定。
7工程质量通病治理
7.1质量保证措施
1.严格执行国家计量法规,所有计量器具必须经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凡使用的计量单位全部采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局公布的法定计量单位,定期抽查计量器具使用情况。
2.进口设备要详细阅读说明书和有关资料,要掌握设备使用的有关规范和技术要求,有序进行操作。
3.加强原材料和设备的质量检查工作,一一检查,做好记录,严把质量关。
7.2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接线盒损坏,盒子预埋过深、不平整及安装不牢固现象,应更换接线盒,重新埋设,安装平整、牢固。
2.缆线编号混乱,不统一,应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重新标识。
3.机柜、机架的垂直偏差度超出允许偏差,应及时纠正。
4.机柜、机架的接地导线截面积不符合要求、压接不牢,应按要求选线,并压接好,做明显接地标志。
5.机柜、机架、接线盒、面板等被砂浆或其他材料污染,应将其清理干净。
第五篇:综合布线验收测试标准
综合布线验收测试标准
通信介质的正确连接及良好的传输性能,是系统正常运转的基础,系统安装完毕后,必须对系统进行必要的测试,以确认传输介质的性能指标已达到了系统正常运转的要求。
TIA/EIA-568国际商业大楼通信线路标准对结构布线系统的缆线及连接器的传输给出了最低的电气性能指标要求。按照不同的传输速率对布线系统电气性能的不同需求,定义了3类、4类、超5类布线材料。其中TIA/EIA-568标准确定了传输线缆--双绞线的衰减,NEXT(Near End Crosstalk),特性阻抗及分布电容参数。对3类缆线,其测试数据传输速率最大为16MHz,而对超5类缆线,其测试指标达100MHz的传输速率。而TIA/EIA-568 TSB-40标准则定义了结构了布线系统中的连接器件的性能指标,这些指标是:衰减,NEXT和反射损耗。同样,3类连接器定义了其在最大16Mz传输速率的条件下的性能指标。而超5类的连接器则为100MHHz。
国脉公司的缆线测试将对承包的布线工程逐点地、全面地、可靠地测试,应用先进的测试设备,并提供完整的测试文档作为验收依据。
这一服务将帮助您评价缆线是否可以作为网络的传输媒介,并测试该缆线是否合乎网络规范,在网络系统安装之前进行测试,可以帮助避免周期性间断问题和运行质量下降的问题。
一、验收测试标准
★国际商业建筑物布线标准: TIA/EIA 568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讯行业标准通讯行业标准 YD/T926.2-1997 neq ISO/IEC11801:1995
二、验收测试项目
(1)双绞线测试项目
★接线图(Wire MAP)
接线图测试是用来检验在每个末端的线对进行安装连通性错误检查。在该电缆中,对八针连接器中的每针,接线图显示出:
——至远端的连通性
——任何两条或以上导线之间的短路
——交叉错接线对(Crossed Pairs)
——相邻线对串接(Split pairs)
——任何接线错误
——线缆长度
★ 长度
长度有物理长度与电气长度二种。所定义基本链路/通道的物理长度是两个端点之间的电缆物理长度总和。通过测量电缆物理长确定。电气长度由信号传输延迟导出,并依绞合的螺旋线(结构)和介质材料而定。基本链路的物理长度是94M。通道的最大物理长度是100M(含快速边线与快速连线)根据EIA/TIA568国际标准,RJ45头线对顺序为:
按1、2、3、4、5、6、7、8 顺序排列。
第一对线:第1根线(白绿色)与第2根线(绿色)
第二对线:第3根线(白橙色)与第6根线(橙色)
第三对线:第5根线(蓝色)与第6根线(白蓝色)
第四对线:第7根线(白棕色)与第8根线(棕色)
一般以太网的数据传输只使用双绞线的第1、2对线。
★衰减
链路的衰减不应超过下表所列的数值。衰减是在基本链路或通道中信号损耗的测量,由一条链路内所有线对的最坏情况下的衰减值为基准确定。现场测试仪报告衰减值和在不合格点上的频率,或对一个合格状态的在最大衰减值的频率。
★近端串音
近端串音的损耗应达到或超过下表的数值,近端串音是一个在UTP上布线链路内信号从一个线对耦合至另一个线对的度量。在某链子路的近端一个送入平衡信号的线对线对作为干扰对。同时在近端测量被干扰线对上所感应出的差动信号。现场测试仪对于合格条件,报告最坏状态下的Next边限值,其中衰减与近端串音是使用现场仪表,对已安装UTP布线系统链路的扫描/步进频率电压测量中得到的。
(2)双绞线测试参数
频率 MHZ 基本链路最大衰减(DB)(ATTENUATION)水平电缆长度:90M设备连线长度为4M温度20度 基本链路最小近端串音(DB)(NEXT)最坏对组合3类UTP 4类UTP 5类UTP 3类UTP 4类UTP 5类UTP3.2 2.2 2.1 40.1 54.7 606.1 4.3 4.0 30.7 45.1 51.88.8 6.0 5.7 25.9 40.2 47.110.0 6.8 6.3 24.3 38.6 45.513.2 8.8 8.2 21.0 35.3 42.39.9 9.2 33.7 40.710.3 39.1
31.25 11.5 37.6
62.5 16.7 32.7
21.6 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