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实录 - 宝教信息网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实录
执教者:宝山区行知二中密青青
一、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小标题的含义及其作用,并从中找出它和文章主旨的关系;品读文中用来表现维吾尔人的优美准确的语言;体会作者对维吾尔人乐观豁达精神的由衷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理解小标题的内涵,品读文中用来表现维吾尔人的优美准确的语言。
2. 难点:把握小标题和文章主旨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说明:
新疆的和田地区和维吾尔少数民族对于我们常年生活在上海的学生在感性认识上存在着一定的空白,因此很有必要使用一些感性直观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很好地进入教学情境中。对于文中关键性的词句的品读、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解小标题的内涵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用小标题的方式来组织文章的众多材料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因此理解小标题的内涵与文章主旨的关系及其在材料组织上的作用是在教学中解决“长文短教”的有效突破点。
四、教学准备:
1. 维吾尔风情图片和民歌
2. 学生朗读课文两遍。
五、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品读、体悟、讨论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预备铃时间播放维吾尔风情图片和维吾尔民歌《我们新疆好地方》渲染气
氛,创设学习情境。)
师:从刚才大家观看大屏幕专注的眼神,老师已经感受到了你们对新疆地区、新疆的维吾尔人浓厚的好奇心,你们想不想看看真正意义上的维吾尔?
生:(齐声回答)想!
师:那么让我们赶快进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吧!请同学们把书本打开,翻到127页,《和田的维吾尔》。(ppt展示课题与沙漠背景)
二、初步感知::
师:民间流行一种说法:真正的维吾尔在南疆,南疆的维吾尔在喀什与和田。喀什有维吾尔城市,和田有维吾尔乡村。在工业化进程加剧的今天,浑身披满塔克拉玛干大漠沙尘的和田
维吾尔人给人展示的无疑是原装的“西域货”。你们同意这种说法么?
生:同意。
师:能不能说说你的理由?
生: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剧,维吾尔人的民族特色也在渐渐消失,只有在最边远的南疆农村和田地区,还保持着浓郁的西域特色和维吾尔民族风情!
师:说得很好。刚才这位同学提到了“西域特色”、“维吾尔风情”,这是和田的维吾尔人的标志!假如现在让我们为和田的维吾尔人设计一张有浓郁的西域特色,维吾尔风情的明信片,你将选择哪些事物作为背景呢?请同学们前后四人,互相讨论一下。
(学生热烈讨论,教师参与个别组讨论,有的同学拿起笔来画)
师:大家讨论得非常热烈,我看到这位同学已经拿起笔来画了,你来谈谈你的设计方案好么? 生1:我要以广漠无边的沙漠作为背景,然后画上一两株盛开在沙土之中的迎风挺立的野花。师:能不能说说你的设计意图?
生1:沙漠是和田的维吾尔人的生活环境,他们的生活离不开沙土,然而他们又像这野花一样乐观坚强!
师:(带头鼓掌)说得真棒!其他同学还有别的设想么?
生2:我想把维吾尔人载歌载舞的情景作为明信片的背景,因为维吾尔人能走路就能跳舞,会说话就会唱歌!
师:这位同学把文中的维吾尔谚语已经熟记在心了,真不错!还有人有别的创意么? 生3:我打算把像花一样漂亮,像谜一样神秘的维族姑娘作为背景。
师:这位男同学对维族姑娘果然是情有独钟啊,能说说你的理由么?(全班哄堂大笑)生3:这样能吸引更多人来和田旅游!(又一阵笑声)
师:大家的设计和老师的不谋而合(ppt展示教师设计的明信片)我们都捕捉到了沙土、花朵、谜、歌舞等事物,你们是在文章的什么地方很快发现这些事物的?
生全体:小标题。
师:谁能来为我们说说小标题的知识?
生4:行文中的小标题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横式结构与纵式结构。本文属于前者。它的作用是:1)便于将材料分门别类地组织,多角度展示材料,表达主题,使行文条理清楚。
2)吸引读者,在通读之前对全文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更加快速、准确地理解文章内容和写作意图。
师:说得很好,你在哪里找到这些知识的?
生4:课后的学习建议。
师:这位同学预习得非常到位!不仅熟读了课文连课后的学习建议也看得很仔细。刚才这位同学说小标题是对全文概括性的了解,那它必然具有简洁凝炼的特点。下面老师要求你们按照“和田的维吾尔人有着一样的”的句式来扩写标题。老师先拿第一个小标题的内容来给你们做一下示范。
三、研读文本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小标题中的这个“土”字。这里的“土”指的是那种土啊? 生全体:沙漠的尘土。
师:这些尘土和维吾尔人有什么联系么?
生5:维吾尔人每天都要清扫沙土,出门都要带防尘的面纱和花帽。
师:嗯,这是沙土给维吾尔人带来的麻烦,那沙土有没有给维吾尔人带来什么好处啊? 生6:文章第六第七节写道„„
师:你能不能为大家朗读一下这两段?
生6:(朗读)
师:维吾尔人的吃离不开沙土,穿也离不开沙土。可有一样和沙土有关的东西他们是不喜欢的,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生全体:沙尘暴。
师:在座的同学中有谁亲身经历过沙尘暴么?
生全体:没有。
师:对于我们这些生长在江南地区的人而言,沙尘暴的确难得一见,那大家想不想体验一下沙尘暴的威力?
生全体:想!
(播放沙尘暴视频录像)
师:沙尘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7:震撼,恐惧。
师:那维吾尔人面对沙尘暴时是怎样的呢?
生8:文中写道“忽闻一阵马车飞奔、铜铃叮咚,车上一汉子嘶着沙哑的嗓子在迎风引吭。马车远去,风中的歌声仍在夜空中渺渺回荡„„当时虽然我听不懂他在唱什么,但在这样可怕的夜中竟能听到这汉子如此热烈激昂的歌唱,真令我发现“新大陆”似的惊奇进而肃然起敬。”
师:哪位同学愿意来展现一下这位维族汉子特有的豪气和乐观,试着迎风引吭一下? 生9:(仰身做出驾马车抽动皮鞭的姿势)驾!
师:吼两声吧?热烈激昂一点!
生9:啊!„„(全班大笑)
师:看来他不知道该喊什么,大家来为他设计一句台词吧?
师:能不能引用高尔基在《海燕》这首诗中的一句诗啊?
生全体: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一些吧!
师:再有气势一点!
生全体: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一些吧!
师:很好,那这位同学你能不能稍作改动把这句话热烈激昂地嘶一遍啊!
生9:让沙尘暴来的更猛烈一些吧!
(师生全体为其出色的表现而鼓掌)
师:维吾尔人吃土馕,在沙土上晒衣服,对着沙尘暴迎风引吭给你们留下什么印象呢? 生10:我觉得他们很豪迈,很粗犷,非常热爱大自然。
师:能不能从文中圈划出表达这个意思的词句?旁边这位同学你来试一试好么?
生11:我找到了第三小节的“豪气与乐观”和最后一节的“热爱大漠,崇拜大地,眷恋沙土”。
师:由此我们已经可以完成第一个小标题的扩写:维吾尔人有着土一样的豪气、乐观、质朴、粗犷„„
师:接下来大家能不能按照刚才老师教大家的思路在下面三个小标题的内容中圈划一些词语,这些词语既可以形容小标题中“花”、“迷”、“歌”的特点,同时也能形容维吾尔人的特点呢?给大家三分钟时间来圈划这些词语,然后我们交流讨论。
(学生圈划词语,教师随机指导)
师:大家都放下了手中的笔,看来都已经胸有成竹了,这位同学你来扩写一下“花一样的维吾尔”这个标题。
生12:我在文中圈划了“美丽、幽香、情调、自信”这些词语,所以我将小标题扩写为:维吾尔人有着花一样的美丽、幽香、情调、自信。
师:大家说他扩写得好不好啊?
全体生:好!
师:我们为她鼓掌吧!
(掌声)
师:下面谁来扩写“谜一样的维吾尔”这个标题?
生13:我在文中圈划了“不可思议、耐看”这些词语,所以我将小标题扩写为:维吾尔人有着谜一样的不可思议,耐看。
师:看来大家已经驾轻就熟了,最后一个小标题谁来扩写?
生14:我在文中圈划了“潇洒、豁达乐观”这些词语,所以我将小标题扩写为:维吾尔人有着歌一样的潇洒、豁达乐观。
四、深化主旨:
师:刚才我们通过扩写小标题从四个方面来概括了和田维吾尔人的特点,下面哪位同学能不能只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和田维吾尔人的特点呢?
生15:生活在豁达乐观、载歌载舞之中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师: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句话中出现了一对反义词,是什么?
生全体:苦和甜。
师:这样使用矛盾么?
生16:不矛盾。因为和田维吾尔人的生活在沙土弥漫的自然环境中的确是苦的,然而他们凭着乐观豁达的精神,不仅战胜了恶劣的自然环境,更在这样的环境中,创造着美,用歌声和舞蹈来表现着美,所以,心里感觉是甜的,生活是美好的。
师:同学们想不想欣赏一段充满浓郁西部特色维吾尔风情的歌舞表演啊?
全体生:想!
(播放维吾尔歌舞视频录像)
五、布置作业:
师:在这载歌载舞的欢乐中,我们今天的这节语文课就要结束了,希望大家能带着维吾尔人一样的豪气与乐观去拥抱你们的生活!今天回家作业请大家完成一篇300字左右的随笔,题目是《维吾尔印象》。
六、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风俗世情”,要求学生要了解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感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地域文化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田的维吾尔》一文在这些方面能和很好地凸现这一落实“生命教育”的情感价值目标。因此我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就将情感价值目标明确地锁定为“了解新疆和田的地域特色和维吾尔人的风俗习惯,体会作者对维吾尔人
乐观豁达精神的由衷赞美之情。”
为了很好地达成这一教学目标,我在备课环节上花了很大的工夫。首先我把课型确定为多媒体课。为了让学生对和田维吾尔人“土”和“歌”的特点有一个更为直观强烈的印象,我在互联网上下载了沙尘暴和维族歌舞的视频资料,在教学实践中也证明了学生面对这样强烈的视觉冲击很准确地把握了和田维吾尔人“土”和“歌”的特点,并由此能感悟到和田人虽然生活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中,却仍然能保持豁达乐观的精神的可贵。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有效地创设了教学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填补了学生对新疆这一陌生的异域地区的感性认识的空白。在预备铃的时间我播放《咱们新疆好地方》的音乐渲染氛围,并且在大屏幕上循环播放一组反映新疆和田地区风土人情的照片,力求让学生走进教室就融入今天的教学情景。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我也运用体悟的方法,让学生表演维族汉子面对沙尘暴引吭高歌的情景,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维吾尔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很好地达成了生命教育的目的。最后,我通过随笔《维吾尔印象》让课上未畅所欲言的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做到了学生对文本理解的“一个都不能少”的结果,让每一个学生再次强化、升华对和田维吾尔人以苦为乐,苦中作乐的豁达乐观的精神的感悟。
应该说,这堂课我比较成功地完成了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的手段也比较丰富,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二篇:宝教[2008]71号 - 宝教信息网
宝教[2008]71号
关于赵群光等同志的任免职通知
各有关单位:
经研究决定:
赵群光同志任上海市淞浦中学副校长,不再担任上海市罗店中学副校长;
殷德兵同志不再担任上海市淞浦中学副校长; 许清同志任上海市吴淞初级中学副校长(挂职一年); 姚伟良同志任上海市行知初级中学副校长(试用期一年); 刘平同志任上海市虎林中学副校长,不再担任上海市行知初级中学副校长; 吴惠萍同志任上海市泗塘中学副校长(试用期一年); 张敏荣同志任上海市吴淞二中副校长; 赵海英同志任上海市宝山区托幼一学区副主任; 乔宝和同志不再担任上海市吴淞二中副校长; 胡淼新同志不再担任上海市吴淞二中副校长。特此通知
二○○八年四月二十八日
主题词:教育 人事 任免 通知
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局办公室 2008年4月28日印发 拟稿人:王志平核稿人:沈威
(共印15份)
第三篇: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15篇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1
《和田的维吾尔》是六年制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中的第9课。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感到自己在这以下两方面做得比较好。
一、抓住本文的重点句段进行学习,是我教学这篇文章的一大特点。如:画出能够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或精神的语句;最能集中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的是哪一句?
二、总结全文,体会写法。在课后让学生再次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中心句和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地域风情和民族风俗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本节课的遗憾之处是:
一、对本课字词的理解教师要适当的点拨。维吾尔族是个少数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和汉语有很大的区别。“馕、库乃其、巴扎、巴朗子、都帕、艾得来斯”等词语,学生不容易理解。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联系课文注释,联系插图,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
二、在时间的把握上,还做得不够好。既然是略读课文,有些地方教师还可以讲得更简练一些,体现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
相信,只要勤于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与成败,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提高教学艺术,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2
我特别喜欢这篇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散发着一种淡淡的幽香,给人人生的启迪与感悟。对这篇课文我有着自己的的见解,我认为这篇课不仅仅是介绍的维吾尔的一些风俗习惯,也是对维吾尔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的歌颂。因此,我决定我的教学从“热爱生活”入手去引导孩子们学习课文,让孩子们去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和维吾尔人的精神内涵!
初读课文的时候我出示了文中的四字词,帮助孩子们积累语言。同时也对一些读音容易错的字进行了校正,比如“馕”喜欢读成“LANG”,“深邃”两个字平舌和翘舌搅在一起,学生也容易读错。
接着让学生扫读课文,找出文中概括写维吾尔人特点的句子。学生轻而易举地找出了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我让学生仔细朗读这句话,思考,这句话写出了维吾尔的什么特点?我让孩子们抓住“总是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去理解,孩子们体会出了维吾尔人对生活的热爱。
然后让孩子们拿起笔,边读边批注,从文中的哪些句子或者哪些描写体会出维吾尔人对生活的热爱。孩子们的学习很专注。
交流的时候我们重点交流了维吾尔对土地的热爱这一部分的内容。首先,孩子们谈到了“维吾尔人对土地的热爱。”因此我问,“爱土地怎么就是爱生活呢?”孩子们的回答非常精彩:因为土地是维吾尔生存的基础,爱土地就是爱生活的家园,爱土地就是爱他们生活的环境,因此我觉得爱土地就是爱生活!接着,引导孩子们分析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述了维吾尔人对土地的热爱。最后我让孩子们思考,如果介绍家乡人的某个特点,你会抓住哪几个方面去描写?由于时间关系,没当堂让孩子们进行小练笔,只是作为课外作业,我觉得还是有点遗憾的。不过我觉得在这个环节的写作指导还是比较到位的,孩子们应该有收获的.。
小结的时候,我说:“孩子们,今天我们认识了维吾尔人,小伙子俊朗,姑娘漂亮,虽然他们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中,但是,却怀着对生活的热爱,积极向上地生活着。让我们怀着敬佩之情朗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孩子们,我们应该学习维吾尔积极的生活态度,热爱我们现在的生活,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让我们再次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我们对生活的热爱!
在第一个班级的上课的时候,我的教学时间分配的不太合理,没能在一个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在第二个班级教学的时候,我抓住了重点展开教学,教学效果比较好。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3
《和田的维吾尔》这篇文章是《风俗世情》单元中的一篇。文章以平实的语言文字叙述了新疆和田维吾尔人的一些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和生理特点,展示了维吾尔乡村淳朴的民风,赞颂了维吾尔人热爱沙漠、爱美好客、豁达乐观的精神品质,揭示了豁达乐观的人,总是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由于课前让学生进行了相关的课前准备,他们对维吾尔人的风俗习惯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教学中我适时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尽快地融入文章的氛围中,感受浓郁的西域风情,这一环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们不仅融入了文章,而且积极性也被激发了出来,能够完全投入地思考我提出的问题,在他们交流的同时,我又让他们讨论自己学到的感兴趣的内容,学生可以主动地感受文本,在富有表现力和具有地方色彩的词语上做深入讨论,学生们不仅抓住了关键词句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而且还发现了一些问题,经过共同的.思考,他们很好地得出正确的结论,理解到维吾尔人虽苦犹乐的精神风貌。
整节课的教学比较有条理,容量也比较大。通过同学的自学分析,最后回归到课文最后一段:“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还是甜的。”学生感受了和田维吾尔人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4
由于课文围绕“乡村”这一主题,向读者展示了维吾尔乡村浓郁的西域风情和和田的维吾尔人热爱生活、豁达乐观的精神。因此在教学中,我设立的教学目标是:第一、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词语的正确读音,在朗读中体会文字之美。第二、要求学生能通过品味文章的语言、尤其是品味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感受维吾尔乡村的风情,并且理解和田维吾尔的精神。
我想,我应在课堂中鼓励学生拓宽自己的思路,引导他们在掌握语言运用规范的基础上,更多地感受语言的魅力,从而形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且在相互合作与独立思考中提高综合学习的能力。
我运用音乐《我们新疆好地方》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尽快地融入文章的氛围中,感受浓郁的西域风情,这一环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们不仅融入了文章,而且积极性也被激发了出来,能够完全投入地思考我提出的问题,在他们交流的同时,我又以引导性的提问使学生主动地感受文本,在富有表现力和具有地方色彩的词语上做深入讨论,学生们不仅抓住了关键词句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而且还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一名学生发现文中用到很多具有强烈新疆地方色彩的词语如“都帕”、“艾得来斯”等,我便抓住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中有没有同样的词语或者句子,它们的作用是什么?经过共同的思考,他们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这些词句能够体现出强烈的西域色彩,让读者感到自己身处新疆。我再抓住这一结论引导他们思考我们在写作时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学生立刻领悟到:写作时可以运用特定的词表现特定的地点或人物。
又如在谈到“歌一样的维吾尔”时,学生们纷纷发表了自己对和田维吾尔的看法,认为他们是一群热情、好客而且快乐的人。但仅止于此的话,和田维吾尔的形象又过于单薄。于是,我便启发他们思考“歌”与和田的维吾尔的关系,有的学生从文字中获得了深刻的感知,她说,和田的维吾尔人本身就是一首歌,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歌舞已经成为了他们自身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就像那歌舞一样,热情奔放,没有悲怆。这是多出色的想法!在对她表示赞赏的同时,我又引发学生们继续思考:这样一个民族,在他们的载歌载舞中是否可以看到一种精神?有的学生在熟知课文的前提下,马上就联想到了前文提到过的一个汉子在刮着沙尘暴的夜里引吭高歌,这正体现了他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欢歌的性子,也体现出了他们的乐观精神。由此,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便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这样的师生共同交流中,我随时准备着抓住学生思想的火花,不断地为他们积累思想的结晶,也随时准备着将他们的思考引导向更深的层次。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掌握了课文中的基础知识,也掌握了课文的重点,并且通过课堂最后的归纳和总结进一步理清了自己的思路,也加深了对和田维吾尔的理解,最终达成了我的教学目标。
这一堂课,既提高了学生品味、鉴赏语言的能力,也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体验,使他们感受到和田维吾尔独特的西域风情,同时提升了他们的价值观,使他们懂得无论生活怎样,我们都要以一颗乐观的心去面对生活。同样,这堂课也使我得到启发:语文课就是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加强对文字的感知能力,而学生的感受是需要教师去培养的,他们如何思考也是需要教师去引导的,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方法激发他们的感受,培养他们思考的能力,使他们在不断地感受与思考中逐渐形成更为高雅的审美情趣、养成更为深刻的思考习惯,更积极地去探索身边的世界。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5
《和田的维吾尔》是一篇展示民族风情的略读课文。条理清楚,结构严谨,生动形象,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
为了让学生更充分地自主学习,课前,我对学生布置了具体的预习内容:
1、在地图上找到新疆和田的位置;
2、搜集维吾尔族的民风民俗的图片文字资料;
3、观看维吾尔族歌舞、搜集民间艺术图片;
4、去过新疆的同学带照片并准备讲新疆旅途见闻。
有了这些铺垫,课堂上,我把充足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潜心读文、合作学习,交流自己在课前预习中和课堂学习中的感悟,边读边画、用心体会。
果然,学生搜集的资料很丰富,地理气候、民族风情、饮食起居、歌舞艺术。课文条理清楚、结构完整,根据这些内容,我引领学生把这些资料融入课文的各个环节中交流。
本文不仅仅是介绍的维吾尔的一些风俗习惯,也是对维吾尔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的歌颂。我以“哪些描写体会出维吾尔人对生活的热爱”为线索,组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由于预习中有了充分地准备,学生积极性很高,有的歌、有的舞、有的吟诵小诗,有的分享旅途见闻……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6
《和田的维吾尔》一篇浅显易懂的课文,怎样上出语文味来?怎样更好地发挥学生自主性?我深思着。
在教学中,在导入读题后,学生通读课文找到中心句,全文都是表达这样一个中心的意思。“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用这一中心句牵起全文地学习。
课文是怎样写出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过了十分钟后,学生进行展示交流。“一个停电的晚上,环境恶劣,一个汉子还迎风引吭,体会到和田维吾尔人的`豪气与乐观,不由得惊奇而肃然起敬。”如果换作我们会怎样呢?联系自己来谈,在对比中体验更深了。难怪说,读中心句。这就是和田维吾尔人,继续交流展示。有趣的交流,有趣的朗读感受到和田维吾尔人甜甜的生活。在小结处,在过渡处,扣住中心句,朗读中心句,在读中一步步深化认识了和田人的特点,文章的表达方法也自然而然领悟到。
牵一句而启全篇学习真好。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7
一、成功之处
教学中,通过抓段和课文的中心句,重点词去理解,去品读,效果较好。如,在学生交流了自学情况后,我就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能够反映和田维吾尔人性格的语句。抓中心带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很快就了解了维吾尔人的特点是:豪气与乐观的维吾尔族,热爱土地的维吾尔族,爱美的维吾尔族,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对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进行了研究。我尝试通过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课始,我让同学们谈谈“自己通过预习了解到的新知识”,学生兴趣很浓厚,全体都参与了。在学习课文的重点(维吾尔人的`特点)时,我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方法,同学们在小组合作中,人人参与,或读,或讨论,或交流,气氛热烈。在最后的一个环节,我让学生写写自己想对这个民族说些什么话,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了,学生的发言精彩无比。
二、不足之处
遗憾是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让学生再次在读中品味和田的维吾尔族的独特风俗习惯。
三、改进措施
还有待于更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以便给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培养其各种能力。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8
第二单元课文围绕“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这一主题,向读者展示不同地方的民风民俗。如:老北京热闹的春节、古朴的的藏戏以及别具一格的民居等。《和田的维吾尔》一文,又向我们展示了维吾尔乡村浓郁的西域风情和和田的维吾尔人热爱生活、豁达乐观的精神。
一、预设教学目标及完成情况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中,我设立的学习目标是:第一、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词语的正确读音,在朗读中体会文字之美。第二、要求学生能通过品味文章的语言、尤其是品味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感受维吾尔乡村的风情,并且理解和田维吾尔的精神。因此,在教学中,我以“读”贯穿始终。
第一、初读,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时,我的要求很简单。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象课文介绍了维吾尔人的哪些特点。对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可以多读一读。在解决了字词的问题之后,我引导学生概括出和田维吾尔人的特点:豪气与乐观的维吾尔族,酷爱土地的维吾尔族,爱美的维吾尔族,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并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此处,并没有对朗读提出过高的要求,通顺即可。
第二、再读、品味重点词句
初读课文之后,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再读文本,品味重点词句。教学中,主要是在小组汇报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交流感悟之后,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悟。例如在感悟和田维吾尔人的豪气与乐观时,学生在充分理解感悟之后,我及时出示语句:忽闻一阵马车飞奔、铜铃丁冬,车上一个汉子嘶着沙哑的嗓子在迎风引吭。马车远去,风中的歌声仍在夜空中渺渺回荡?引导学生抓住“迎风引吭”和“渺渺回荡”两个词,读出维吾尔人的豪气乐观。在感受和田的`维吾尔人天性爱美这一特点时,我采用交流、直观感受、感情朗读的步骤展开教学。学生首先汇报重点词句,谈感受;之后,我出示了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都帕、挂毯、艾得来斯、美得让人不敢正视的和田维吾尔姑娘,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和田维吾尔人爱美,创造美,享受美的特点。从学生那睁得大大的眼睛和发自内心的赞叹中,我知道,一切已水到渠成,现在要做的就是让他们通过朗读抒发出内心最真切的感受。不负众望,学生入情入境、声情并茂的朗读已然把我们带到了那个美的地方!
第三、三读课题、升华情感
在品读重点词句之后,学生对文章有了更深入和全面地理解,在总结的基础之上,我引导学生交畅所欲言:和田的维吾尔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豪气乐观、豁达乐观、爱美、享受美、热爱生活......课文所要表达的主题,显然学生已深深体会到了,此时我引导学生再读课题,这一次的读题不同于第一次的读,是学生理解的一种表露,是情感的升华,也是对文章的主题的深化。更体现了教学环节的完整性。
二、存在问题梳理情况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本课的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完美的地方。对学生的评价比较单一,不够及时,只注重了整体性评价。例如在学生的朗读评价方面,我的评价基本都是:你读得比较有感情、读得流畅等。没有真正体现出评价的价值。课堂是师生的一种交流。如何体现这种交流,关键在于倾听和评价。
三、优化预想情况
在以后的课堂中,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解决本节课评价方面的问题:
1、注重及时评价。学生总是渴望自己的回答能及时得到老师的回应,因此在学生回答后,我会根据学生的表达给出恰当而及时的评价。
2、以鼓励性评价为主。鼓励性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对于平时不经常发言的学生或是回答出错的同学,可以对他们积极回答问题的勇气给予肯定。让他们在今后的课堂上,敢于积极大胆的发言。
3、给予个性化评价。课堂上单一的评价不仅是没有意义的,反而会让学生觉得是老师对自己的一种敷衍,进而打消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抓住学生回答的亮点之处进行个性化评价,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真正得到了老师的肯定。相信,在以后的课堂上,只要我努力,坚持做到这几点,本节课上存在的问题一定会得到改善的。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我将在不断的反思中,自我检验和提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9
在这次的同课同构中,我讲的是《和田的维吾尔》。本单元围绕“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这一主题,向我们展示不同地方的民风民俗。如:老北京热闹的春节、古朴的藏戏以及别具一格的民居等,《和田的维吾尔》就向我们展示了和田的维吾尔人热爱生活、豁达乐观的精神。在讲这篇课文之前,我首先让学生作了预习,重点是读读课文,然后谈谈在预习中的收获,从而对和田维吾尔风情有个初步的了解。
为了检测学生对字词掌握情况,我从读音、字义等方面进行,结果忽视了略读课仅仅只有一节课的时间,因而在学习词语这一环节,我错误的估计了,本不应该用太长的时间,以至于后来的课文分析没有在预计的时间内完成,乱了手脚。从这节课看来,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都应在备课时做好充分的准备。也让我知道了,无论平时教学还是比赛,都不要打无准备之仗。
在学习后面内容的时候,抓住本文的重点句段即每段的中心句进行学习,是我设计这篇文章的一大特点。如:画出能够反应和田维吾尔人特点的.语句;最能集中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的是哪一句?先进行第一个模块:自学。先让学快速浏览课文,自己解决。再进行第二模块:交流讨论,在学生交流讨论后,要求学生抓中心带动学生激发学习的积极性。通过重点语句了解维吾尔人的特点是:豪气与乐观,热爱土地,爱美,能歌善舞。
整节课的时间安排,教学内容的处理,都不是很到位,我自己感觉不是很理想,这节课太让我找不到成就感了。我会继续反思,总结,学习,继续我对“语文”的思考,我相信,只要乐于反思,善于总结,勤于准备自己的课堂教学,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与成败,才能在教学之路上越走越宽,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提高教学艺术,实现自我价值,找到成就感。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10
【我的收获】
辛勤的耕耘总能得到收获。一个星期的设计、修改以及经历磨课的“痛苦”,今天在课堂上精彩的呈现让我收获自信,收获欣喜,也品尝到“语文”的原汁原味。
听课领导给予了这样的评价: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精心设计,并且做到一环扣一环。对于和田维吾尔人的几个特点能通过不同的方式呈现,让学生在浓厚的人文环境和独特的言语形式中领略这个民族的魅力。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让学生在最自在的课堂氛围中自由地阐述自己的想法。孩子们的个性在这节课中得到了尽情的张扬。
听课的老师也觉得这是一节非常有“语文味”却又不乏精彩的语文课,朴实、自然。学生很开心,有所学,也有悟。
我要感谢老师们对我的鼓励,并以此激励自己,坚持语文的本质,坚持自己的风格,真正把课堂还给“语文”。我更要感谢我的`学生,是他们给了我信心,给了我勇气,让我能在课堂中和他们一起享受“语文”的快乐!
【自我反思】
我喜欢得到别人的肯定,但我不会满足。我也会继续努力,继续我对“语文”的思考。
有句话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节课同样留下了一些遗憾:对朗读的处理,我还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特别是学生对作者用两个反问句和两个感叹号表达自己的惊叹这一句式,只是让学生个人读和齐读两种方式,因而学生还没有通过“读”完全体会到作者的惊叹。另外,我对学生发言的评价用语很精炼,但不够精彩。这也是我在平时教学中存在的最大缺点。
十年的语文教学,让我发自内心地爱上语文,爱上语文教学。我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因为我要和我的学生一起和语文“回家”。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11
《和田的维吾尔》是一篇反映维吾尔族风俗的文章,本文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与一体,语言生动形象,使用对比、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描写更细腻,结构上不仅首尾呼应,更是以中心句的形式为线索,脉络清晰,充分反映了和田维吾尔人对生活的热爱。
以下是我的教后反思:
一、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课前,我认真阅读了教学参考书并查看了一些关于本课的教学设计,制定出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其中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和田维吾尔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宗旨是想透过对语言文字的体会,让学生从思想意识上深化对维吾尔族人民族精神的认识。因此,我的设计是让学生在理清脉络之后,再去深读品悟重点句,围绕“和田的维吾尔是一个怎样的民族”开展学习活动。还有一重点是“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目的是让学生品读文中拟人、比喻句,感受这些手法使用的好处。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课堂上将听、说、读有机地结合起来,学语文、用语文,使学生学以致用。
二、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带着设计好的教学设计,我十分用心地组织了教学,然而教学中却出现了一些事先不曾料想的问题。回想整个教学过程,我发现自己在教学机智和教学策略上存在不足。
1、教学机智的发挥不充分。
在“整体感知,理清脉络”的板块上,我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能够反映和田维吾尔人性格或精神风貌的语句。最初的设想是让学生找出稳重的中心句,理清脉络,然而很多学生却找出了许多具体描写的句子,这也不能说不对啊!可就是这样让我有点不知所措,不仅延误了时间,使后来的教学有“走马观花”的嫌疑,也打消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没有了成就感(他们的回答没能得到老师的充分认可)。
下课后,我回想了那个问题的设计不够严密,没能给学生明确的方向。因此,后来在另两个班的教学中,我将问题设为“画出作者直接写出的反映和田维吾尔人性格或精神风貌的语句”,学生很快便有了满意的回答。在此基础上,再让大家读读这些中心句,概括出“维吾尔族是一个怎样的民族”,目标很快达成,后来的教学也就流畅自如了。
2、教学策略的选择不够恰当。
一堂课下来,全班举手发言的`就那么七、八个学生,课堂气氛活跃不起来,也曾试图改变这种状况,但仍然无济于事。细想之,是自己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没能培养好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平常的教学中,为了急于求成,在教学中没能注意这方面的训练,正所谓“习惯使之然”,一直以来如此,怎能要求学生有超常的发挥呢?
三、对“调整教学设计后再教”的反思
通过反思后,我又对教学设计进行了一下调整、修改,在另两个班进行了再教。两次再教,我始终本着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理念,以精准的问题引发大家主动学习,进而汇报交流,交流中先读,再谈体会,然后有感情地朗读,最后再全班齐读,将个体的发展与全体的学习积极性充分结合起来,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纯洁的事物都难免有瑕疵,再完美的教学也难以做到人人中意。然而,为了教育的长远发展,为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我们都应学会在“鸡蛋里挑骨头”,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12
在教学中我运用音乐《达坂城的姑娘》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尽快地融入文章的氛围中,感受浓郁的西域风情,这一环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们不仅融入了文章,而且积极性也被激发了出来,能够完全投入地思考我提出的'问题,在他们交流的同时,我又以引导性的提问使学生主动地感受文本,在富有表现力和具有地方色彩的词语上做深入讨论,学生们不仅抓住了关键词句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而且还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一名学生发现文中用到很多具有强烈新疆地方色彩的词语如“都帕”、“艾得来斯”等,我便抓住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中有没有同样的词语或者句子,它们的作用是什么?经过共同的思考,他们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这些词句能够体现出强烈的西域色彩,让读者感到自己身处新疆。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13
《和田的维吾尔》是略读课文。文章以平实的语言文字叙述了新疆和田维吾尔人的一些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展示了维吾尔乡村淳朴的民风,赞颂了维吾尔人热爱沙漠、爱美好客、豁达乐观的精神品质,揭示了豁达乐观的.人,即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抓住本文的重点句段进行学习,是我教学这篇文章的一大特点。如:画出能够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或精神的语句;最能集中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的是哪一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文,感受和田维吾尔人的风俗习惯及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最后又回归到课文最后一段:“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还是甜的。”感受和田维吾尔人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整节课的教学比较有条理,容量也比较大。
学生对课文理解得也比较透彻。 总结全文,体会写法。在教学中我主要侧重于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和写法指导,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进行写法指导。在课后让学生再次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中心句,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地域风情和民族风俗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从重点词语入手来理解句子。对一些词语的理解,指导学生运用了多种方法:联系课文注释,结合插图,联系上下文等方法。
遗憾的是,在时间的把握上,还做得不够,有些前松后紧。因为是略读课文,有些地方还可以讲得更简练一些。留给学生更充分的朗读时间,让学生再次在读中品味和田维吾尔族的独特风俗习惯。在朗读指导方面还应该进一步地加强。还有待于更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以便给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培养其各种能力。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14
在这次的同课同构中,我们六年级三位语文教师讲的是《和田的维吾尔》。本单元围绕“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这一主题,向我们展示不同地方的民风民俗。如:老北京热闹的春节、古朴的藏戏以及别具一格的民居等,《和田的维吾尔》就向我们展示了和田的维吾尔人热爱生活、豁达乐观的精神。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设立的教学目标是:第一、会读会写本课的词语。第二、要求学生能通过品味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感受维吾尔乡村的风情,理解和田维吾尔的`特点及作者表的的方法。为此,在讲这篇课文之前,我们首先让学生作了预习,重点是读读课文,然后谈谈在预习中的收获,从而对和田维吾尔风情有个初步的了解。
为了检测学生对字词掌握情况,我们从读音、字义等方面进行,结果忽视了略读课仅仅只有一节课的时间,因而在学习词语这一环节,我错误的估计了,本不应该用太长的时间,以至于后来的课文分析没有在预计的时间内完成,乱了手脚。从这节课看来,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都应在备课时做好充分的准备。也让我知道了,无论平时教学还是比赛,都不要打无准备之仗。
在学习后面内容的时候,抓住本文的重点句段即每段的中心句进行学习,是我们设计这篇文章的一大特点。如:画出能够反应和田维吾尔人特点的语句;最能集中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的是哪一句?先进行第一个模块:自学。先让学快速浏览课文,自己解决。再进行第二模块:交流讨论,在学生交流讨论后,要求学生抓中心带动学生激发学习的积极性。通过重点语句了解维吾尔人的特点是:豪气与乐观,热爱土地,爱美,能歌善舞。
然而,这两个环节学习的时候,给我留下了太多的遗憾,在展示点拔时,虽然学生已能熟练的通过表达方法来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但是我点拨过多,废话连篇,犯了一大过,怕学生找不到我所想说的话,怕说不到我的点子上,绕来绕去,对重点和难点处理的不是很理想。虽然我从郝老师的课堂上感觉到存在的问题——教学内容没按时完成,自己也及时做了调整(想借助维吾尔的豪气乐观、热爱土地这两特点从表达方法上让学生加以体会,并及时联系中心句好体会维吾尔人即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这句话的含义),但是,还是同样惘然,仍然没有按时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所以,因为以上的一些不成熟的一些做法,导致我在时间的把握上,还做得不够好。既然是略读课文,有些地方我还可以讲得更简练一些,体现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
整节课的时间安排,教学内容的处理,都不是很到位,我自己感觉不是很理想,这节课太让我找不到成就感了。我会继续反思,总结,学习,继续我对“语文”的思考,我相信,只要乐于反思,善于总结,勤于准备自己的课堂教学,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与成败,才能在教学之路上越走越宽,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提高教学艺术,实现自我价值,找到成就感。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15
《和田的维吾尔》这篇文章是《风俗世情》单元中的一篇,此文以平实的语言文字叙述了新疆和田维吾尔人的一些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和生理特点,展示了维吾尔乡村淳朴的民风,赞颂了维吾尔人热爱沙漠,爱美好客,豁达乐观的精神品质,揭示了一条哲理:豁达乐观的人,总是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这篇文章的风格不似《北京的胡同》的京腔京调,不似《上海的弄堂》充满了小资情调,更不同于《安塞腰鼓》的激越奔放,所以在教学设计中,这篇文章的风格基调虽不似那么明朗,但独特的'风格韵味却十足,虽然主要以理解课文中展示的维吾尔乡村风情,但更重要的是理解维吾尔人虽苦犹乐的精神风貌。
在教学设计中,我主要抓住“土”,“花”,“谜”,“歌”等特点,围绕文本,品味字里行间之所以用这几个字来概括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却体现出了预设与生成的差异,现反思如下:
一,问题再现,时间过长。为了检查学生课下预习的效果,我设置了“请针对课文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课堂上与大家交流,最好能自问自答,如果遇到不懂的问题,大家一起来交流。这虽然是师生基本在每节课上常用到的环节,但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无效问题”,并且花费了很多时间,这是今后教学中我要吸取的教训,应针对文本的不同确定教学设计中有些问题是否值得在课堂上交流。
二,文本挖掘,深度过浅。根据文章中和田维吾尔人的特点,“土”,“花”,“谜”,“歌”,每一部分都讲述了原汁原味的和田维吾尔人的特点,根据每种特点应深入挖掘维吾尔人这种虽苦犹乐的精神风貌,但由于前面问题分析时间过长,导致对文本挖掘过浅,所以显得整个课堂前松后紧,以至于删掉了拓展延伸的环节。所以,文章的重点面面俱到反而使得不知何处是重点,这是我今后在课堂教学中值得探索和推敲的重要一环。
我任教的两个班级有着迥然不同的特点,有时,同一个版本的教案上不同的班级却会出现不同的效果,我认为,教案应根据班级的特点做适当的修改,不能一味的不知变通的去使用。因''班''而异,因人而异,这也是我这次上课得出的一个结论,每个班级的班风不同,环境不同,情感交流不同,所树立的人生目标也不尽相同,语言表达能力也不同,何不根据这些不同确定属于两个班级分别是和他们的教案呢?我会继续摸索,也会继续思考,因为这一节课其实就是对我整个这段时间教学的一个检验,我的教学出现了很多问题值得我去反思,去追寻,我会锲而不舍,开拓出属于我个人教学风格的那片新天地。
第四篇:《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1
本单元课文围绕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这一主题,向读者展示不同地方的民风民俗。如:老北京热闹的春节、古朴的的藏戏以及别具一格的民居等。《和田的维吾尔》一文,又向我们展示了维吾尔乡村浓郁的西域风情和和田的维吾尔人热爱生活、豁达乐观的精神。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中,我设立的教学目标是:第一、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词语的正确读音,在朗读中体会文字之美。第二、要求学生能通过品味文章的语言、尤其是品味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感受维吾尔乡村的风情,并且理解和田维吾尔的精神。为此,在教学中,在学习课文之前,我首先让学生充分作了预习,学生广泛收集资料,课前让他们谈谈在他们心目中的和田的样貌,从而对和田风情有个初步的了解。
教学中,通过抓中心句,重点词去理解,去品读,效果较好。如,在学生交流了自学情况后,就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能够反映和田维吾尔人性格或精神的语句。抓中心带动学习的积极性。了解了维吾尔人的特点是:豪气与乐观的维吾尔族,酷爱土地的维吾尔族,爱美的维吾尔族,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
这节课同样留下了一些遗憾:对朗读的'处理,我还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特别是学生对作者用两个反问句和两个感叹号表达自己的惊叹这一句式,只是让学生个人读和齐读两种方式,因而学生还没有通过“读”完全体会到作者的惊叹。另外,我对学生发言的评价用语很精炼,但不够精彩。这也是我在平时教学中存在的最大缺点。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2
《和田的维吾尔》这篇文章是《风俗世情》单元中的一篇。文章以平实的语言文字叙述了新疆和田维吾尔人的一些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和生理特点,展示了维吾尔乡村淳朴的民风,赞颂了维吾尔人热爱沙漠、爱美好客、豁达乐观的精神品质,揭示了豁达乐观的人,总是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由于课前让学生进行了相关的课前准备,他们对维吾尔人的风俗习惯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教学中我适时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尽快地融入文章的氛围中,感受浓郁的西域风情,这一环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们不仅融入了文章,而且积极性也被激发了出来,能够完全投入地思考我提出的问题,在他们交流的同时,我又让他们讨论自己学到的感兴趣的内容,学生可以主动地感受文本,在富有表现力和具有地方色彩的词语上做深入讨论,学生们不仅抓住了关键词句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而且还发现了一些问题,经过共同的思考,他们很好地得出正确的结论,理解到维吾尔人虽苦犹乐的精神风貌。
整节课的教学比较有条理,容量也比较大。通过同学的自学分析,最后回归到课文最后一段:“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还是甜的。”学生感受了和田维吾尔人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3
我特别喜欢这篇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散发着一种淡淡的幽香,给人人生的启迪与感悟。对这篇课文我有着自己的的见解,我认为这篇课不仅仅是介绍的维吾尔的一些风俗习惯,也是对维吾尔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的歌颂。因此,我决定我的教学从“热爱生活”入手去引导孩子们学习课文,让孩子们去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和维吾尔人的精神内涵!
初读课文的时候我出示了文中的四字词,帮助孩子们积累语言。同时也对一些读音容易错的字进行了校正,比如“馕”喜欢读成“LANG”,“深邃”两个字平舌和翘舌搅在一起,学生也容易读错。
接着让学生扫读课文,找出文中概括写维吾尔人特点的句子。学生轻而易举地找出了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我让学生仔细朗读这句话,思考,这句话写出了维吾尔的什么特点?我让孩子们抓住“总是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去理解,孩子们体会出了维吾尔人对生活的热爱。
然后让孩子们拿起笔,边读边批注,从文中的哪些句子或者哪些描写体会出维吾尔人对生活的热爱。孩子们的学习很专注。
交流的时候我们重点交流了维吾尔对土地的热爱这一部分的内容。首先,孩子们谈到了“维吾尔人对土地的热爱。”因此我问,“爱土地怎么就是爱生活呢?”孩子们的回答非常精彩:因为土地是维吾尔生存的基础,爱土地就是爱生活的家园,爱土地就是爱他们生活的环境,因此我觉得爱土地就是爱生活!接着,引导孩子们分析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述了维吾尔人对土地的热爱。最后我让孩子们思考,如果介绍家乡人的某个特点,你会抓住哪几个方面去描写?由于时间关系,没当堂让孩子们进行小练笔,只是作为课外作业,我觉得还是有点遗憾的。不过我觉得在这个环节的写作指导还是比较到位的,孩子们应该有收获的。
小结的时候,我说:“孩子们,今天我们认识了维吾尔人,小伙子俊朗,姑娘漂亮,虽然他们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中,但是,却怀着对生活的热爱,积极向上地生活着。让我们怀着敬佩之情朗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孩子们,我们应该学习维吾尔积极的生活态度,热爱我们现在的生活,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让我们再次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我们对生活的热爱!
在第一个班级的上课的时候,我的教学时间分配的不太合理,没能在一个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在第二个班级教学的时候,我抓住了重点展开教学,教学效果比较好。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4
《和田的维吾尔》是一篇反映维吾尔族风俗的文章,本文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与一体,语言生动形象,使用对比、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描写更细腻,结构上不仅首尾呼应,更是以中心句的形式为线索,脉络清晰,充分反映了和田维吾尔人对生活的热爱。
以下是我的教后反思:
一、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课前,我认真阅读了教学参考书并查看了一些关于本课的教学设计,制定出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其中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和田维吾尔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宗旨是想透过对语言文字的体会,让学生从思想意识上深化对维吾尔族人民族精神的认识。因此,我的设计是让学生在理清脉络之后,再去深读品悟重点句,围绕“和田的维吾尔是一个怎样的民族”开展学习活动。还有一重点是“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目的是让学生品读文中拟人、比喻句,感受这些手法使用的好处。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课堂上将听、说、读有机地结合起来,学语文、用语文,使学生学以致用。
二、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带着设计好的教学设计,我十分用心地组织了教学,然而教学中却出现了一些事先不曾料想的问题。回想整个教学过程,我发现自己在教学机智和教学策略上存在不足。
1、教学机智的发挥不充分。
在“整体感知,理清脉络”的板块上,我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能够反映和田维吾尔人性格或精神风貌的语句。最初的设想是让学生找出稳重的中心句,理清脉络,然而很多学生却找出了许多具体描写的句子,这也不能说不对啊!可就是这样让我有点不知所措,不仅延误了时间,使后来的教学有“走马观花”的嫌疑,也打消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没有了成就感(他们的'回答没能得到老师的充分认可)。
下课后,我回想了那个问题的设计不够严密,没能给学生明确的方向。因此,后来在另两个班的教学中,我将问题设为“画出作者直接写出的反映和田维吾尔人性格或精神风貌的语句”,学生很快便有了满意的回答。在此基础上,再让大家读读这些中心句,概括出“维吾尔族是一个怎样的民族”,目标很快达成,后来的教学也就流畅自如了。
2、教学策略的选择不够恰当。
一堂课下来,全班举手发言的就那么七、八个学生,课堂气氛活跃不起来,也曾试图改变这种状况,但仍然无济于事。细想之,是自己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没能培养好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平常的教学中,为了急于求成,在教学中没能注意这方面的训练,正所谓“习惯使之然”,一直以来如此,怎能要求学生有超常的发挥呢?
三、对“调整教学设计后再教”的反思
通过反思后,我又对教学设计进行了一下调整、修改,在另两个班进行了再教。两次再教,我始终本着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理念,以精准的问题引发大家主动学习,进而汇报交流,交流中先读,再谈体会,然后有感情地朗读,最后再全班齐读,将个体的发展与全体的学习积极性充分结合起来,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纯洁的事物都难免有瑕疵,再完美的教学也难以做到人人中意。然而,为了教育的长远发展,为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我们都应学会在“鸡蛋里挑骨头”,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5
《和田的维吾尔》是一篇展示民族风情的略读课文。条理清楚,结构严谨,生动形象,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
为了让学生更充分地自主学习,课前,我对学生布置了具体的预习内容:
1、在地图上找到新疆和田的位置;
2、搜集维吾尔族的民风民俗的图片文字资料;
3、观看维吾尔族歌舞、搜集民间艺术图片;
4、去过新疆的同学带照片并准备讲新疆旅途见闻。
有了这些铺垫,课堂上,我把充足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潜心读文、合作学习,交流自己在课前预习中和课堂学习中的感悟,边读边画、用心体会。
果然,学生搜集的资料很丰富,地理气候、民族风情、饮食起居、歌舞艺术。课文条理清楚、结构完整,根据这些内容,我引领学生把这些资料融入课文的各个环节中交流。
本文不仅仅是介绍的维吾尔的一些风俗习惯,也是对维吾尔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的歌颂。我以“哪些描写体会出维吾尔人对生活的'热爱”为线索,组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由于预习中有了充分地准备,学生积极性很高,有的歌、有的舞、有的吟诵小诗,有的分享旅途见闻……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6
【我的收获】
辛勤的耕耘总能得到收获。一个星期的设计、修改以及经历磨课的“痛苦”,今天在课堂上精彩的呈现让我收获自信,收获欣喜,也品尝到“语文”的原汁原味。
听课领导给予了这样的评价: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精心设计,并且做到一环扣一环。对于和田维吾尔人的几个特点能通过不同的方式呈现,让学生在浓厚的人文环境和独特的言语形式中领略这个民族的魅力。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让学生在最自在的课堂氛围中自由地阐述自己的想法。孩子们的个性在这节课中得到了尽情的张扬。
听课的老师也觉得这是一节非常有“语文味”却又不乏精彩的语文课,朴实、自然。学生很开心,有所学,也有悟。
我要感谢老师们对我的鼓励,并以此激励自己,坚持语文的本质,坚持自己的风格,真正把课堂还给“语文”。我更要感谢我的.学生,是他们给了我信心,给了我勇气,让我能在课堂中和他们一起享受“语文”的快乐!
【自我反思】
我喜欢得到别人的肯定,但我不会满足。我也会继续努力,继续我对“语文”的思考。
有句话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节课同样留下了一些遗憾:对朗读的处理,我还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特别是学生对作者用两个反问句和两个感叹号表达自己的惊叹这一句式,只是让学生个人读和齐读两种方式,因而学生还没有通过“读”完全体会到作者的惊叹。另外,我对学生发言的评价用语很精炼,但不够精彩。这也是我在平时教学中存在的最大缺点。
十年的语文教学,让我发自内心地爱上语文,爱上语文教学。我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因为我要和我的学生一起和语文“回家”。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7
在教学中我运用音乐《达坂城的姑娘》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尽快地融入文章的氛围中,感受浓郁的西域风情,这一环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们不仅融入了文章,而且积极性也被激发了出来,能够完全投入地思考我提出的问题,在他们交流的同时,我又以引导性的提问使学生主动地感受文本,在富有表现力和具有地方色彩的词语上做深入讨论,学生们不仅抓住了关键词句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而且还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一名学生发现文中用到很多具有强烈新疆地方色彩的.词语如“都帕”、“艾得来斯”等,我便抓住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中有没有同样的词语或者句子,它们的作用是什么?经过共同的思考,他们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这些词句能够体现出强烈的西域色彩,让读者感到自己身处新疆。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8
一、成功之处
教学中,通过抓段和课文的中心句,重点词去理解,去品读,效果较好。如,在学生交流了自学情况后,我就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能够反映和田维吾尔人性格的语句。抓中心带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很快就了解了维吾尔人的特点是:豪气与乐观的维吾尔族,热爱土地的维吾尔族,爱美的维吾尔族,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对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进行了研究。我尝试通过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课始,我让同学们谈谈“自己通过预习了解到的新知识”,学生兴趣很浓厚,全体都参与了。在学习课文的重点(维吾尔人的特点)时,我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方法,同学们在小组合作中,人人参与,或读,或讨论,或交流,气氛热烈。在最后的'一个环节,我让学生写写自己想对这个民族说些什么话,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了,学生的发言精彩无比。
二、不足之处
遗憾是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让学生再次在读中品味和田的维吾尔族的独特风俗习惯。
三、改进措施
还有待于更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以便给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培养其各种能力。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9
《和田的维吾尔》是六年制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中的第9课。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感到自己在这以下两方面做得比较好。
一、基础知识落得比较实,课堂上我以检查预习的方式来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重点的读音、字形进行强调,并且落实到写,真正做到扎实了基础。
二、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让学生默读做批注的环节,我给学生留了大量的时间去读,让学生真正静下心来品读文本,用心去感悟,真正从读中有所得。
三、读写结合落实到位。总结全文,体会写法。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中心句和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地域风情和民族风俗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进行仿写,把学生领悟到的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四、扩展阅读,让学生课后再去搜集相关的信息,把语文课堂延伸到课外,扩大了学习的外延。
本节课的遗憾之处是:
一、对于方法的指导要做到重点突出,而我在本课中面面俱到,就显得冗长。
二、教师总结的话过多,当学生说得已经很到位的时候,就不用再总结了,显得教师放手不够。
三、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部分力度还不够。
四、在时间的把握上,还做得不够好。既然是略读课文,有些地方教师还可以讲得更简练一些,体现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
只有勤于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与成败,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提高教学艺术,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我会努力的。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10
《和田的维吾尔》一篇浅显易懂的课文,怎样上出语文味来?怎样更好地发挥学生自主性?我深思着。
在教学中,在导入读题后,学生通读课文找到中心句,全文都是表达这样一个中心的意思。“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用这一中心句牵起全文地学习。
课文是怎样写出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过了十分钟后,学生进行展示交流。“一个停电的晚上,环境恶劣,一个汉子还迎风引吭,体会到和田维吾尔人的`豪气与乐观,不由得惊奇而肃然起敬。”如果换作我们会怎样呢?联系自己来谈,在对比中体验更深了。难怪说,读中心句。这就是和田维吾尔人,继续交流展示。有趣的交流,有趣的朗读感受到和田维吾尔人甜甜的生活。在小结处,在过渡处,扣住中心句,朗读中心句,在读中一步步深化认识了和田人的特点,文章的表达方法也自然而然领悟到。
牵一句而启全篇学习真好。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11
由于课文围绕“乡村”这一主题,向读者展示了维吾尔乡村浓郁的西域风情和和田的维吾尔人热爱生活、豁达乐观的精神。因此在教学中,我设立的教学目标是:第一、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词语的正确读音,在朗读中体会文字之美。第二、要求学生能通过品味文章的语言、尤其是品味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感受维吾尔乡村的风情,并且理解和田维吾尔的精神。
我想,我应在课堂中鼓励学生拓宽自己的思路,引导他们在掌握语言运用规范的基础上,更多地感受语言的魅力,从而形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且在相互合作与独立思考中提高综合学习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学生展示小组共同制作的小报的环节,让他们谈谈在学习课文之前他们心目中的和田的样貌,从而对和田风情有个初步的了解。
我还运用音乐《达坂城的姑娘》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尽快地融入文章的氛围中,感受浓郁的西域风情,这一环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们不仅融入了文章,而且积极性也被激发了出来,能够完全投入地思考我提出的问题,结合他们小报中表现的部分提出自己在看过文章后对和田维吾尔的看法。在他们交流的同时,我又以引导性的提问使学生主动地感受文本,在富有表现力和具有地方色彩的词语上做深入讨论,学生们不仅抓住了关键词句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而且还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一名学生发现文中用到很多具有强烈新疆地方色彩的词语如“都帕”、“艾得来斯”等,我便抓住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中有没有同样的词语或者句子,它们的作用是什么?经过共同的思考,他们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这些词句能够体现出强烈的西域色彩,让读者感到自己身处新疆。我再抓住这一结论引导他们思考我们在写作时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学生立刻领悟到:写作时可以运用特定的词表现特定的`地点或人物。
又如在谈到“歌一样的维吾尔”时,学生们纷纷发表了自己对和田维吾尔的看法,认为他们是一群热情、好客而且快乐的人。但仅止于此的话,和田维吾尔的形象又过于单薄。于是,我便启发他们思考“歌”与和田的维吾尔的关系,有的学生从文字中获得了深刻的感知,她说,和田的维吾尔人本身就是一首歌,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歌舞已经成为了他们自身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就像那歌舞一样,热情奔放,没有悲怆。这是多出色的想法!在对她表示赞赏的同时,我又引发学生们继续思考:这样一个民族,在他们的载歌载舞中是否可以看到一种精神?有的学生在熟知课文的前提下,马上就联想到了前文提到过的一个汉子在刮着沙尘暴的夜里引吭高歌,这正体现了他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欢歌的性子,也体现出了他们的乐观精神。由此,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便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这样的师生共同交流中,我随时准备着抓住学生思想的火花,不断地为他们积累思想的结晶,也随时准备着将他们的思考引导向更深的层次。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掌握了课文中的基础知识,也掌握了课文的重点,并且通过课堂最后的归纳和总结进一步理清了自己的思路,也加深了对和田维吾尔的理解,最终达成了我的教学目标。
这一堂课,既提高了学生品味、鉴赏语言的能力,也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体验,使他们感受到和田维吾尔独特的西域风情,同时提升了他们的价值观,使他们懂得无论生活怎样,我们都要以一颗乐观的心去面对生活。同样,这堂课也使我得到启发:语文课就是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加强对文字的感知能力,而学生的感受是需要教师去培养的,他们如何思考也是需要教师去引导的,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方法激发他们的感受,培养他们思考的能力,使他们在不断地感受与思考中逐渐形成更为高雅的审美情趣、养成更为深刻的思考习惯,更积极地去探索身边的世界。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12
《和田的维吾尔》是六年制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中的第9课。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感到自己在这以下两方面做得比较好。
一、抓住本文的`重点句段进行学习,是我教学这篇文章的一大特点。如:画出能够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或精神的语句;最能集中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的是哪一句?
二、总结全文,体会写法。在课后让学生再次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中心句和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地域风情和民族风俗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本节课的遗憾之处是:
一、对本课字词的理解教师要适当的点拨。维吾尔族是个少数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和汉语有很大的区别。“馕、库乃其、巴扎、巴朗子、都帕、艾得来斯”等词语,学生不容易理解。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联系课文注释,联系插图,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
二、在时间的把握上,还做得不够好。既然是略读课文,有些地方教师还可以讲得更简练一些,体现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
相信,只要勤于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与成败,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提高教学艺术,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13
在这次的同课同构中,我们六年级三位语文教师讲的是《和田的维吾尔人》。本单元围绕“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这一主题,向我们展示不同地方的民风民俗。如:老北京热闹的春节、古朴的藏戏以及别具一格的民居等,《和田的维吾尔人》就向我们展示了和田的维吾尔人热爱生活、豁达乐观的精神。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设立的教学目标是:第一、会读会写本课的词语。第二、要求学生能通过品味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感受维吾尔乡村的风情,理解和田维吾尔的特点及作者表的的方法。为此,在讲这篇课文之前,我们首先让学生作了预习,重点是读读课文,然后谈谈在预习中的收获,从而对和田维吾尔风情有个初步的了解。
为了检测学生对字词掌握情况,我们从读音、字义等方面进行,结果忽视了略读课仅仅只有一节课的时间,因而在学习词语这一环节,我错误的估计了,本不应该用太长的时间,以至于后来的课文分析没有在预计的时间内完成,乱了手脚。从这节课看来,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都应在备课时做好充分的准备。也让我知道了,无论平时教学还是比赛,都不要打无准备之仗。
在学习后面内容的时候,抓住本文的重点句段即每段的中心句进行学习,是我们设计这篇文章的一大特点。如:画出能够反应和田维吾尔人特点的语句;最能集中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的是哪一句?先进行第一个模块:自学。先让学快速浏览课文,自己解决。再进行第二模块:交流讨论,在学生交流讨论后,要求学生抓中心带动学生激发学习的积极性。通过重点语句了解维吾尔人的特点是:豪气与乐观,热爱土地,爱美,能歌善舞。
然而,这两个环节学习的时候,给我留下了太多的遗憾,在展示点拔时,虽然学生已能熟练的通过表达方法来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但是我点拨过多,废话连篇,犯了一大过,怕学生找不到我所想说的话,怕说不到我的点子上,绕来绕去,对重点和难点处理的不是很理想。虽然我从郝老师的课堂上感觉到存在的问题——教学内容没按时完成,自己也及时做了调整(想借助维吾尔的豪气乐观、热爱土地这两特点从表达方法上让学生加以体会,并及时联系中心句好体会维吾尔人即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这句话的含义),但是,还是同样惘然,仍然没有按时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所以,因为以上的一些不成熟的一些做法,导致我在时间的把握上,还做得不够好。既然是略读课文,有些地方我还可以讲得更简练一些,体现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
整节课的时间安排,教学内容的处理,都不是很到位,我自己感觉不是很理想,这节课太让我找不到成就感了。我会继续反思,总结,学习,继续我对“语文”的思考,我相信,只要乐于反思,善于总结,勤于准备自己的课堂教学,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与成败,才能在教学之路上越走越宽,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提高教学艺术,实现自我价值,找到成就感。
第五篇:《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
本单元课文围绕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这一主题,向读者展示不同地方的民风民俗。如:老北京热闹的春节、古朴的的藏戏以及别具一格的民居等。《和田的维吾尔》一文,又向我们展示了维吾尔乡村浓郁的西域风情和和田的维吾尔人热爱生活、豁达乐观的精神。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中,我设立的教学目标是:第一、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词语的正确读音,在朗读中体会文字之美。第二、要求学生能通过品味文章的语言、尤其是品味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感受维吾尔乡村的风情,并且理解和田维吾尔的精神。为此,在教学中,在学习课文之前,我首先让学生充分作了预习,学生广泛收集资料,课前让他们谈谈在他们心目中的和田的样貌,从而对和田风情有个初步的了解。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感到自己在这以下两方面做得比较好。
一、抓住本文的重点句段进行学习,是我教学这篇文章的一大特点。如:画出能够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或精神的语句;最能集中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的是哪一句?
二、总结全文,体会写法。在课后让学生再次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中心句和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地域风情和民族风俗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中,通过抓中心句,重点词去理解,去品读,效果较好。如,在学生交流了自学情况后,就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能够反映和田维吾尔人性格或精神的语句。抓中心带动学习的积极性。了解了维吾尔人的特点是:豪气与乐观的维吾尔族,酷爱土地的维吾尔族,爱美的维吾尔族,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
本节课的遗憾之处是:
一、对本课字词的理解教师要适当的点拨。维吾尔族是个少数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和汉语有很大的区别。“馕、库乃其、巴扎、巴朗子、都帕、艾得来斯”等词语,学生不容易理解。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联系课文注释,联系插图,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
二、在时间的把握上,还做得不够好。既然是略读课文,有些地方教师还可以讲得更简练一些,体现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
三、有句话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节课同样留下了一些遗憾:对朗读的处理,我还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特别是学生对作者用两个反问句和两个感叹号表达自己的惊叹这一句式,只是让学生个人读和齐读两种方式,因而学生还没有通过“读”完全体会到作者的惊叹。另外,我对学生发言的评价用语很简练,但不够精彩。这也是我在平时教学中存在的最大缺点。
我相信,只要勤于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与成败,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提高教学艺术,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