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和田的维吾尔》的教学设计
《和田的维吾尔》的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
1、读读记记“惊恐、恶劣、深邃、铺天盖地、迎风引吭、肃然起敬、形态各异、随风摇曳、美不胜收、载歌载舞、豁达乐观”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
3、积累语言,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独立阅读和交流探讨,感受和田的地域风情和维吾尔人的以苦为乐的民族风情。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我们新疆好地方》
2、导语:从大家专注的眼神,老师已经感受到了你们对新疆对维吾尔人浓厚的好奇心。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一个极富魅力的少数民族————维吾尔。
3、释题:你知道题目为什么是“和田的”维吾尔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接读课文,教师随机把学生出错的生字写在黑板上,正音。
2、说一说和田的维吾尔民族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学生自由交流
(三)、再读课文,交流感悟
1、浏览自学提示,看看给我们提出几个要求?
2、根据要求,默读课文,做批注。
3、全班交流汇报。教师随机点拨,把表达方法融入其中。
(四)、总结全文
过渡:豁达乐观的维吾尔人,它们热爱生活,能歌善舞,让我们痴迷,更让我们佩服,让我们带着敬佩和赞美之情再深情地读一读你喜欢的段落吧!
学生深情地读文。
(五)、迁移训练
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们这节课认识了豁达乐观的维吾尔人,下面我们再去认识一个火的民族。
2、出示阅读材料《火把节》
3、自由阅读,说说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有什么感受?
(六)、欣赏维吾尔歌舞,结束本课。
(七)、豪气乐观 板书设计
和田的维吾尔
热爱土地
天性爱美
能歌善舞
第二篇:《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
《和田的维吾尔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和田的维吾尔人》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组第四篇课文,本组课文围绕“中华民风民俗”这个专题,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本篇课文为自读课文,通过多方面的介绍新疆维吾尔人,反映其热爱生活、豁达乐观的精神品质。【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于课文中较难的词语能够通过查字典等方式进行初步了解。能够找出文中句段的中心。但是还没有对句段进行分解的能力,需要老师加以指导。【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撕扯、嘶着、激昂、抽象、韵味、扼杀、深邃、铺天盖地、迎风引吭、肃然起敬、随风摇曳、美不胜收、载歌载舞、豁达乐观”等词语。
2.通过文章重点词句的解析,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
3.积累语言,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通过对文章重点词句的解析,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
2.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方法。难点:
通过独立阅读和交流探讨,感受和田的地域风情和维吾尔人的热爱生活、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用具】 PPT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导入:“中国民风民俗”这一组课文的学习,让我们领略到广博的地域文化。老北京热闹喜庆的春节,西藏地区古朴的藏戏,别具一格的民居,都令我们耳目一新。今天,老师想带大家一起去祖国的西北走一走,去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2.(播歌曲片段)知道我们今天要去哪里吗?(新疆)对,我们要走进新疆的和田,走进和田的维吾尔。
3.谁来说说你对新疆维吾尔族人民的了解。(如能歌善舞、热情、漂亮等)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了解和田这个地方。(出示PPT)(新疆和田真是一个好地方,它有地毯之都、丝绸之乡、玉石之乡、瓜果之乡的美称呢!)其实,除了这些,维吾尔族还有着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和田的维吾尔人。(板书课题并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划出不熟悉的词语。思考:课文写了和田维吾尔人的哪些特点?用“——“画出最能概括维吾尔人特点的句子。然后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二)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全班齐读。
撕扯嘶着渺渺扼杀都帕韵味深邃妩媚绽放土馕坑抽象激昂香喷喷随风摇曳肃然起敬美不胜收铺天盖地豁达乐观迎风引吭载歌载舞
2.指名反馈:刚才的自读中,你们都画了哪些最能概括维吾尔人特点的语句呢?(学生反馈,教师适当指导感情朗读)“六年前的一个夜晚,我感受了和田维吾尔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
“和田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 “和田地处大漠边缘,那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扼杀维吾尔人爱美的天性。”
“维吾尔的姑娘小伙不单漂亮,能歌善舞也是出了名的。” “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3、你能在句子中找出概括性的四字词,说说这是________的维吾尔人吗?(相机板书:豪气乐观、热爱土地、天性爱美、能歌善舞、豁达乐观)
三、重点探究,品味赏析 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
1.和田维吾尔人的这些特点又具体体现在哪里呢?请用“≈”在课文中划出相关的句子。
2.在句子旁边用简单的一两句话写出自己的体会。然后与小组的成员交流从句子中体会到什么?
▲全班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理解,大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随机指导。
(1)豪气与乐观的维吾尔人
①忽闻一阵马车飞奔、铜铃丁冬,车上一个汉子嘶着沙哑的嗓子在迎风引吭。马车远去,风中的歌声仍在夜空中渺渺回荡„„从这两个句子中可以看出维吾尔人的豪气与乐观。黑夜里,从铺天盖地的沙尘暴中传来热烈激昂的歌声。这歌声体现了维吾尔人不畏惧黑暗与沙尘暴,以豪气与乐观超越了可怕的黑暗与自然。)②那是个停电的晚上,沙尘暴铺天盖地地撕扯着黑暗中的一切,我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听着。(这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沙尘暴的可怕,而我就害怕得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倾听,但维吾尔人却驾着马车迎风迎风引吭高歌。这样的对比中不由得让人对和田维吾尔民族的豪气与乐观肃然起敬。)
(2)热爱土地的维吾尔人
A、谁能想象那黄灿灿、香喷喷的烤肉是在土堡似的土馕坑里烤熟的!谁又能想到维吾尔人著名的日常食品——馕,也是在土馕坑里烤成的!(这两个反问句写出了维吾尔人十分热爱土地。)
师:谁来读读这两句反问句,感受一下维吾尔人对土地的热爱。(指名读)
师:是啊,“民以食为天”,维吾尔族人的吃几乎离不开土。看图片,认识烤肉、馕、“库乃其”这些美味,以及生产美味的馕坑。)
B.有些维吾尔老乡喜欢把洗过的衣服直接摊铺在沙漠上晾晒。远远望去,那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衣服,像一幅巨大的抽象画,给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这两句话写了维吾尔人把衣服铺在沙漠上晾晒。句子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铺在沙漠上晾晒的衣服比作一幅巨大的抽象画,进一步说明了维吾尔人对土地的热爱。)师:在寂静广阔而又单调的沙漠上,各色的衣服犹如巨幅抽象画。而能够在这样的背景下画出如此有创造力的画家,只能是热爱生活、热爱土地的维吾尔人。
C、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绝不亚于《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一文中的印第安人,请女同学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句子。(3)天性爱美的维吾尔人
A、花儿不仅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还盛开在维吾尔人的门框边、房梁顶、墙壁的挂毯上。(从这个句子可以看出有维吾尔人的地方就有盛开的花。)
B、巴扎的闹市里,那一顶顶鲜亮的绣花“都帕”,那一团团飘然而过的“艾得来斯”,犹如天幕上朵朵鲜艳的彩云,又似花园里一片片随风摇曳(yè)的花儿,真是美不胜收。(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巴扎的闹市里的“都帕”和“艾得来斯”比作天幕上朵朵鲜艳的彩云和花园里的花儿,真是美不胜收。)师:出示图片理解
巴扎、都帕、艾得来斯的词语。
师:同学们看下面两个句子,请男同学读句子1,女同学读句子2.。
1.巴扎的闹市里,那一顶顶鲜亮的绣花“都帕”,那一团团飘然而过的“艾得来斯”,犹如天幕上朵朵鲜艳的彩云,又似花园里一片片随风摇曳(yè)的花儿,真是美不胜收。2.巴扎的闹市里,那一顶顶鲜亮的绣花“都帕”,那一团团飘然而过的“艾得来斯”,真是美不胜收。
师:谁来说说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哪句好?这样写好在哪里?(句子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具体形象地写出了都帕、艾得来斯非常美丽,也说明了维吾尔人不仅喜欢美,还会创造美。你真会品读句子!)
C、维吾尔姑娘更是漂亮得叫人不敢正视。密密的眼帘,深邃的眼睛,妩媚的笑容,像花儿般缩放在风沙里。(这个句子也运用了打比方的修辞手法把维吾尔姑娘密密的眼帘,深邃的眼睛比作像花儿那么美。说明维吾尔姑娘像话一样美丽)师:爱花、种花、绣花,衣着如花,姑娘似花,维吾尔族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美丽地生活着,正像坚强的花朵,在最贫瘠的土地上仍然尽情地吐露芬芳。
还记得季羡林写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文章吧,跟德国人相比,维吾尔人爱花的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呀!(4)能歌善舞的维吾尔人
A“没有歌舞,维吾尔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经成了他们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种歌舞从来不受人员、场地和时间的限制,不论什么人,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想跳就跳。聚餐的目的不在于吃,而在于载歌载舞。(作者运用排比的句式写出了维吾尔人不受任何限制,想跳就跳;聚餐的目的不在于吃,而在于载歌载舞。多么热爱唱歌跳舞的维吾尔人啊!
(5)豁达乐观的维吾尔人
师: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第一自然段是什么关系?(体会前后照应的写法。)总结维吾尔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指名说句子意思:生活在沙漠中的和田维吾尔人,物质条件虽然很差,但是他们有豁达、乐观的品性;战胜了恶劣的自然环境,他们热爱生活,更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享受美。所以无论生活有多苦,他们仍感觉是甜的。)
四、回顾全篇,总结方法
(一)中心句;
师: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全文和每一个自然段都有中心句子,使文章脉络清晰,易于把握; • 中心句的特点:
• ①一般在段的开头的中心句起概括和总述作用。• ②一般在段的中间的中心句起承上启下作用 • ③一般在段的末尾的中心句起归纳和总结作
• ④起强调和增强印象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和结尾。
(二)前后照应 课文从分析介绍维吾尔人豪气乐观的提点出发,最后又用“豁达乐观的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总结全文。
五、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看课本第38页插图,作为游客,你来到了和田维吾尔族的街市上,写一写你的见闻与感受。(出示书本插图)2.开展调查活动,了解自己身边的民风民俗。(如婚礼、饮食、过新年等。)【板书设计】
9和田的维吾尔人 豪气乐观 热爱土地
天性爱美热爱生活 能歌善舞 豁达乐观
(拟人、对比、比喻、围绕中心、前后照应)
第三篇:《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
9* 和田的维吾尔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教案背景
和田是新疆维吾尔人最为集中的一个地区。提起和田,我们可能知道那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和产玉石的地方;提起维吾尔族,我们眼前会浮现载歌载舞的情景。除了这些,课文还给我们介绍了许多饶有趣味的维吾尔族风俗。教材分析
课文首先讲“我”在和田的一次经历,亲身感受到维吾尔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沙尘暴铺天盖地地撕扯着黑暗中的一切”,飞奔的马车上“一个汉子嘶着沙哑的嗓子在迎风引吭”。作者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恶劣的天气,反衬出维吾尔汉子的豪气与乐观,表达出“我”的惊奇。第2、3自然段详细介绍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香喷喷的烤肉是在土堡似的土馕坑里烤熟的”,“馕,也是在土馕坑里烤成的”,连牧人最喜欢吃的“库乃其”也是在沙土火灰中烤熟的,而且维吾尔老乡还“喜欢把洗过的衣服直接摊铺在沙漠上晾晒”。课文用列举法说明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字里行间透出作者的敬佩和惊叹。第4自然段写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扼杀维吾尔人爱美的天性。第5自然段写维吾尔的姑娘漂亮,小伙俊朗,能歌善舞。姑娘“像花儿般绽放在风沙里”,“歌舞已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生动的比喻和准确的描述,说明了维吾尔人漂亮俊朗、浪漫风趣的特点。第6自然段写维吾尔人喜欢聚餐,目的不在于吃而在于载歌载舞。最
后一个自然段与第一自然段前后照应,总结维吾尔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结构严谨,生动形象是本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作者生动、准确、感情充沛地对和田维吾尔人的特点及民族风俗加以说明,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和田维吾尔人勤劳质朴、豁达乐观的特点及民族风俗,汲取传统民俗文化中的精神营养;二是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教学方法
1、以读代讲法: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读中体会维吾尔人的高尚品质。
2、情境教学法:用声情并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画面,出示维吾尔民族风俗的录像、图片,拉近学生和文章的距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感知。
3、自主、合作、探究法:学生之间相互启发、补充,实现思维碰撞,在讨论中理解维吾尔族的独特风俗。学生具体的学法就是朗读、、讨论、勾画圈点批注,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酷热、铺天盖地、美不胜收”等词语和生动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
3、积累语言,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
感受和田维吾尔人的豁达乐观;作者是如何表达的。教学课时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了解维吾尔族的民风民族以及和田是个怎样的地方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欣赏动漫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谁能说说这段视频歌唱的是我国哪个民族的?通过视频,我们对维吾尔风情有了一个直观的印象,下面就让我们走进第九课和田的维吾尔,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更多地了解维吾尔族人的风俗习惯。
2、齐读课题,解题(维吾尔族人口很多,它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族、回族和满族的,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最西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而和田又是维吾尔族人生活最集中的地方,下面就让我们赶紧走进和田,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吧!
二、读文感知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你说说它的学习方法是什么?
2、自读阅读提示,说说我们怎么样才能读懂课文?
3、带着阅读提示中的问题自读课文,边读边勾画边思考边批注。
4、小组内交流:课文写了和田维吾尔人的哪些特点,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5、集体汇报
根据学生的理解,大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随机指导:
(1)、豪气与乐观的维吾尔族:
①轻声读第1自然段,想像这段话所描写的情景:黑夜,铺天盖地的沙尘暴中传来热烈激昂的歌声。这歌声饱含着对黑暗与沙尘暴的蔑视,以豪气与乐观超越了可怕的黑暗与自然。
②找一找文中的对比:被沙尘暴统治与破坏的夜──热烈激昂的歌声;我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倾听──驾着马车迎风引吭高歌的维吾尔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的对比中不由得让人对和田维吾尔民族的豪气与乐观肃然起敬。
③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2)、酷爱土地的维吾尔族:
读一读2、3自然段,在田维吾尔人的生活中,哪些与土息息相关?
①“民以食为天”,维吾尔族人的吃几乎离不开土。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出了作者的惊叹。
②把衣服铺在沙漠上晾晒。想象那样的情景:在寂静广阔而又单调的沙漠上,各色的衣服犹如巨幅抽象画。而能够在这样的背景下画出如此有创造力的画家,只能是热爱生活、热爱土地的维吾尔人。
③和田维吾尔人的吃和穿,都离不开他们深深热爱的土地。
(3)、爱美的维吾尔族:
读一读第5自然段,从哪里看出爱美是他们的“天性”?
①画出作者打比方的句子,体会“美不胜收”。
②爱花、种花、绣花,衣着如花,姑娘似花,维吾尔族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美丽地生活着,正像坚强的花朵,在最贫瘠的土地上仍然尽情地吐露芬芳。
(4)、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
① 维吾尔人不但漂亮,还能歌善舞,请欣赏下面这些图片。
② 从他们的舞蹈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没有歌舞,维吾尔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经成了他们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返顾整体
1、和田维吾尔人的生活在沙土弥漫的自然环境中的确是苦的,然而他们凭着乐观豁达的精神,不仅战胜了恶劣的自然环境,更在这样的环境中,发现着美,创造着美,用歌声和舞蹈来表现着美,享受着美,所以…….(齐读最后一段)与开头有什么关系?
2、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感受和田的维吾尔人的豁达乐观以及对生活的热爱,读喜欢的部分。
四、拓展延伸
本课我们从课文中了解到了维吾尔的风土人情,你还从课外收获那些信息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板书设计:
9、和田的维吾尔
豁达乐观
热爱土地 热爱生活 爱花爱美
能歌善舞
教学反思
我运用音乐《我们新疆好地方》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尽快地融入文章的氛围中,感受浓郁的西域风情,这一环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们不仅融入了文章,而且积极性也被激发了出来,能够完全投入地思考我提出的问题,在他们交流的同时,我又以引导性的提问使学生主动地感受文本,在富有表现力和具有地方色彩的词语上做深入讨论,学生们不仅抓住了关键词句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而且还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一名学生发现文中用到很多具有强烈新疆地方色彩的词语如“都帕”、“艾得来斯”等,我便抓住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中有没有同样的词语或者句子,它们的作用是什么?经过共同的思考,他们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这些词句能够体现出强烈的西域色彩,让读者感到自己身处新疆。我再抓住这一结论引导他们思考我们在写作时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学生立刻领悟到:写作时可以运用特定的词表现特定的地点或人物。
在这样的师生共同交流中,我随时准备着抓住学生思想的火花,不断地为他们积累思想的结晶,也随时准备着将他们的思考引导向更
深的层次。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掌握了课文中的基础知识,也掌握了课文的重点,并且通过课堂最后的归纳和总结进一步理清了自己的思路,也加深了对和田维吾尔的理解,最终达成了我的教学目标。
第四篇:《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
恩施市施州民族小学 赖蓉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激昂、抽象、韵味、惊恐、恶劣、深邃、迎风引吭、形态各异、随风摇曳、载歌载舞、豁达乐观铺天盖地、肃然起敬、美不胜收”等词语和生动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精神风貌。
3.积累语言,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方法。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品味和交流探讨,感受和田维吾尔族的民族风情和豁达乐观的精神风貌。教学难点:
感受和田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精神风貌,领悟课文表达方法。教学内容分析:
《和田的维吾尔》是选自人教课标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教学目标是了解课文中表现出来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课文首先讲“我”在和田的一次经历,亲身感受到维吾尔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第2、3自然段详细介绍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第4自然段写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扼杀维吾尔人爱美的天性。第5自然段写维吾尔的姑娘漂亮,小伙俊朗,能歌善舞。第6自然段写维吾尔人喜欢聚餐,目的不在于吃而在于载歌载舞。最后一个自然段与第一自然段前后照应,总结维吾尔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结构严谨,生动形象是本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作者生动、准确、感情充沛地对和田维吾尔人的特点及民族风俗加以说明,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和田维吾尔人勤劳质朴、豁达乐观的特点及民族风俗,汲取传统民俗文化中的精神营养;二是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学情分析:
新疆的和田地区和维吾尔少数民族,对于我们常年生活在江南的学生来说,在感性认识上存在着一定的空白,因此很有必要使用一些感性直观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很好地进入教学情境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对于文中关键性的词句的品读、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内涵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教学这篇略读课文,课前可以布置学生在地图上找到新疆及和田地区的位置,搜集有关维吾尔族的民风民俗文字、图片资料,还可以搜集其他民族饶有趣味的风俗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交流。为了让学生对维吾尔族有更多了解,可以先从学生比较了解的阿凡提故事讲起,并告诉学生阿凡提就是维吾尔族人智慧的化身。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认真读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按照阅读要求进行自主阅读。学习时,要引导学生读熟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和田维吾尔族的,写了哪些特点,体会作者对和田维吾尔族人的敬佩和赞美之情。在感悟和理解课文之后,引导学生画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说一说感兴趣的原因,从而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形象,领悟表达方法,提高欣赏和评价能力。
媒体与资源的选择与应用:本课的学习需要一些图片并搜集课外资料,让学生视野更加开阔,了解更多饶有趣味的民风民俗。课前安排学生了解阿凡提的故事,搜集关于和田维吾尔的图片、资料,搜索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和关于和田维吾尔的图片、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策略:高年级的学生应该学会自学,学会质疑。因此,本课的学习要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诵读、品读、体悟、讨论来完成。教学实施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入新课
1.欣赏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说说你对新疆的印象。
2.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风俗,组成了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在本组的前几篇课文中,我们已经了解了老北京的春节习俗,认识了藏戏这种古老的剧种,参观了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今天我们再一起去和田,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板书课题,齐读。)3.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和田维吾尔族的资料:谁能把你了到的和田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和田的维吾尔又有怎样的风情呢?(出示相关课件介绍和田。)
和田古称“于阗”,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最南端,曾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和田是西域最早的佛教中心,和田盛产瓜果和玉石,其中的羊脂玉和墨玉更是久负盛名,是著名的玉石之乡、丝绸之乡、地毯之乡、瓜果之乡。和田的古代文明十分辉煌,尼雅遗址、阿克斯皮力古城、买力克阿瓦提古城、喀拉墩古城、安迪尔古城、约特干遗址、热瓦克佛塔、库克玛日木石窟等世界知名的古遗址及众多出土文物,如古木版画、丝绸地毯残片、金饰佛像、干尸、最古老的钱币、各种服饰用具等像一部部光彩照人的史诗,令无数中外游客叹为观止。此外,和田神奇多样的地貌──巍峨的雪山、瑰丽的冰川、幽深的岩洞、神秘的荒漠丛林、辽阔的草原、美丽的绿洲、多姿的湖沼……也吸引着众多的探险勇士。
4.讲一个阿凡提的故事(补充:阿凡提就是维吾尔族人智慧的化身)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文本,一起去感受维吾尔的风土人情。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回顾学习方法: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往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生答后,课件出示自读课文学习方法: A、理解生字新词,把课文读通读顺; B、带着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C、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表达方法。)
2.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读后划出不懂的词句。先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己解决,再同桌交流。(1)认读本课的重点词语(课件出示): 惊恐 恶劣 深邃 妩媚 香喷喷 铺天盖地 迎风引吭
肃然起敬
形态各异
随风摇曳 美不胜收
载歌载舞
豁达乐观
渺渺回荡(2)你觉得哪些地方是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呢? 读音:恶劣 妩媚 载歌载舞 香喷喷(领读)字形:邃 曳(在本上练习写一个)
多音字:吭(将其不同读音表示的意思、组词积累到书上)3.说一说你了解到了维吾尔族哪些风俗习惯。
(日常食品馕、烤肉和“库乃其”都是在沙土坑中烤制成的;把衣服铺在沙漠上晒干;天生爱花;能歌善舞等。)
你能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或句子来概括维吾尔人的性格或精神吗?
(豪气与乐观。和田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爱美;能歌善舞。)
三、小组合作研讨,品读感悟,感受民族风情: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投影给出的提示一起学习、讨论。
1.默读课文,画出自己最感兴趣的文段,结合画出的句子与小组同学交流:和田维吾尔是一个怎样的民族?你是从文中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四、智慧大比拼——全班交流,感悟和田维吾尔族的性格与精神。(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赏读形式:小组齐读文段——小组代表点评——指导朗读(1)豪气与乐观的维吾尔族。“那是个停电的晚上,沙尘暴铺天盖地地撕扯着黑暗中的一切,我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听着。”(板书:豪气 乐观)1.齐读文段;
2.小组代表进行点评:这句话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地处大漠边缘的和田恶劣的自然环境,反衬出维吾尔汉子的豪气与乐观。并用“我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听着”的神态、动作描写,与下文维吾尔汉子在沙尘暴中驾车飞奔迎风引吭的形象进行对比,凸现维吾尔人的性格特征。这样的对比中不由得让人对和田维吾尔民族的豪气与乐观肃然起敬。
朗读指导:轻声读第1自然段,想像这段话所描写的情景:黑夜,铺天盖地的沙尘暴中传来热烈激昂的歌声。这歌声饱含着对黑暗与沙尘暴的蔑视,以豪气与乐观超越了可怕的黑暗与自然。
(2)酷爱土地的维吾尔族:“谁能想象那黄灿灿、香喷喷的烤肉是在土堡似的土馕坑里烤熟的!谁又能想到维吾尔人著名的日常食品──馕,也是在土馕坑里烤成的!
A、“民以食为天”,维吾尔人的吃几乎离不开土。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出了作者的惊叹。找一找,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这种惊叹。B、句解:作者用“谁能想到”“谁又能想到”两个反问句式来表达和田维吾尔热爱土地的程度。色香俱全的烤肉出自土馕坑,日常食品也出自土馕坑。两个感叹号表达了作者对和田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敬佩和惊叹。C、你能通过朗读表达这种惊叹吗?(男生齐读这段)
D、过渡语:读一读第3自然段,和田维吾尔人的生活中,哪些与土息息相关?
文中是这样写的:“远远望去,那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衣服,像一幅巨大的抽象画,给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
点拨:让我们想象这样的情景:在寂静广阔而又单调的沙漠上,各色的衣服犹如巨幅抽象画。而能够在这样的背景下画出如此有创造力的作品的画家,只能是热爱生活、热爱土地的维吾尔人。
句解:这句话用了打比方的方法,进一步说明和田维吾尔人对土地的热爱。作者不但非常精练、形象地写出了大小、颜色、形态等维吾尔民族服饰的特点,而且把它们比作“一幅巨大的抽象画”,让原本“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
这韵味指的是什么?(给沙漠增添了生机,让沙漠更美了。)
朗读指导:和田维吾尔人的吃和穿,都离不开他们深深热爱的土地。诗人艾青曾深情吟诵:“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带着对这幅抽象画的美好想象,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内容。
(3)爱美的维吾尔族:花儿不仅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还盛开在维吾尔人的门框边、房梁顶、墙壁的挂毯上。巴扎的闹市里,那一顶顶鲜亮绣花“都帕”,那一团团飘然而过的“艾得来斯”,犹如天幕上朵朵鲜艳的彩云,又似花园里一片片随风摇曳的花儿,真是美不胜收;密密的眼帘,深邃的眼睛,像花儿般绽放在风沙里。
怎么理解“美不胜收”?
句解:这个句子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赞美维吾尔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依然爱花、爱美的天性。沙土里种着花(实写),门框边、屋梁顶雕刻着花(虚写),墙壁的挂毯上绣着花(虚写),有维吾尔人的地方,就有盛开的花。朗读指导:让我们带着爱美之心,美美地读一读这段话。(女生齐读)点拨:这里不仅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还用了比喻手法来表现维吾尔人爱美的天性。你能仿照这段话的写法,用比喻的手法写一段话,描述除夕或元宵之夜的景象吗?
小结:爱花、种花、绣花,衣着如花,姑娘似花,维吾尔族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美丽地生活着,正像坚强的花朵,在最贫瘠的土地上仍然尽情地吐露芬芳。(4)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没有歌舞,维吾尔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经成了他们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聚餐的目的不在于吃,而在于载歌载舞。师:没有歌舞,维吾尔的生活就不完整。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文中最能集中反映和维吾尔人性格与精神的是哪句话?
一齐读读: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如何理解这里的“苦”与“甜”?
句解:生活在沙漠中的和田维吾尔人,物质条件虽然很差,但是他们有豁达、乐观的品性;他们热爱生活,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享受美。所以无论生活有多苦,他们仍感觉是甜的。
点拨:这段话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首尾呼应)
五、总结盘点,体会课文写法:
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地域风情和民族风俗的?在表达方法上有哪些特点?(生答后小结:每段都有中心句子,使文章脉络清晰,易于把握;描写细腻,语言优美。)
总结: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领略了和田维吾尔的风土人情,希望同学们课后再去了解关于其他民族的民风民俗,更希望大家带着维吾尔族人的豪气与乐观去拥抱你们的生活,相信你的人生会更精彩!板书:
豪气乐观
围绕中心 和田的维吾尔
热爱土地
修辞、列举
爱美 浪漫
虚实结合 能歌善舞
首尾照应
热爱生活
教学评价与反思: 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在《和田的维吾尔》一课教学设计中,既要结合学校“打造智慧课堂”的理念,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又要把握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上下功夫。所以,在年级组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我对本课进行了精心设计。
《和田的维吾尔》是一篇略读课文,课堂上必须把充足的时间留给学生,把学生主动学习与教师指导有机结合起来,采用以学生为主题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潜心会文、自悟、自得,与老师的相机点拨、适时指导,和谐而又统一。在教学中,我以中心句“豁达乐观的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为主线,总领其他各段,像一跟红线把每个自然段的内容串联起来,同时又重点抓住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第一句)来理解,使教学主线明确、内容集中、重点突出、整体性强,设计实现了“整体-部分-整体”的理想结构特点。
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利用音乐渲染情境引入课文——欣赏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迅速激起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接着交流关于和田维吾尔的资料:“有关维吾尔、其他少数民族的风俗,你有哪些了解?”学生通过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既拓展了文本空间,加大了课时容量,又使学生对少数民族风俗有了更多的了解,更加热爱少数民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从而迫不及待的潜心读文,投入学习。首先回顾以前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检查了生字预习情况,然后通读课文,谈谈初读感悟:和田维吾尔有哪些风俗习惯?你能用一个词语或句子来概括维吾尔人的性格或精神吗? 接着让学生潜心读文,通过小组学习,合作研讨,边读边画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写下自己的感受,再与小组同学交流:“你从文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维吾尔族?”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读得很投入,在读中真正感悟到了维吾尔族的特点。汇报交流中,各个小组同学对句子进行了深入品读和品析,同时教师进行了恰到好处的点拨和引导,有齐读,有“轻轻地读”,“有感情地读”,还有“美美地读”,同时还针对重点句子的特点(第四、五自然段的比喻、排比手法)指导学生进行了仿写练笔,学生写出的句子生动优美,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增强了对维吾尔族的认识。最后,结合文章中心句的理解,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渗透:“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享受美”。课堂教学流程清晰,注重了双基训练,听、说、读、写的训练都落到了实处,注重学习的学习效果,不时穿插各种激励性评价语言,气氛十分活跃,课堂结束时,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水到渠成。
第五篇:《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模版]
《和田的维吾尔人》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一、教材简介:
和田是新疆维吾尔人最为集中的一个地区。提起和田,我们可能知道那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和产玉石的地方;提起维吾尔族,我们眼前会浮现载歌载舞的情景。除了这些,课文还给我们介绍了许多饶有趣味的维吾尔族风俗。
课文首先讲“我”在和田的一次经历,亲身感受到维吾尔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沙尘暴铺天盖地地撕扯着黑暗中的一切”,飞奔的马车上“一个汉子嘶着沙哑的嗓子在迎风引吭”。作者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恶劣的天气,反衬出维吾尔汉子的豪气与乐观,表达出“我”的惊奇。第2、3自然段详细介绍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香喷喷的烤肉是在土堡似的土馕坑里烤熟的”,“馕,也是在土馕坑里烤成的”,连牧人最喜欢吃的“库乃其”也是在沙土火灰中烤熟的,而且维吾尔老乡还“喜欢把洗过的衣服直接摊铺在沙漠上晾晒”。课文用列举法说明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字里行间透出作者的敬佩和惊叹。第4自然段写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扼杀维吾尔人爱美的天性。第5自然段写维吾尔的姑娘漂亮,小伙俊朗,能歌善舞。姑娘“像花儿般绽放在风沙里”,“歌舞已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生动的比喻和准确的描述,说明了维吾尔人漂亮俊朗、浪漫风趣的特点。第6自然段写维吾尔人喜欢聚餐,目的不在于吃而在于载歌载舞。最
后一个自然段与第一自然段前后照应,总结维吾尔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结构严谨,生动形象是本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作者生动、准确、感情充沛地对和田维吾尔人的特点及民族风俗加以说明,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和田维吾尔人勤劳质朴、豁达乐观的特点及民族风俗,汲取传统民俗文化中的精神营养;二是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以自学为主。由于新疆维吾尔族离孩子们比较远,所以,要求课前查找资料,了解维吾尔族以及和田地区,为情感领悟做铺垫。
三、设计理念:
1、以读代讲法: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读中体会维吾尔人的高尚品质。
2、情境教学法:用声情并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画面,出示维吾尔民族风俗的图片,拉近学生和文章的距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感知。
3、自主、合作、探究法:学生之间相互启发、补充,实现思维碰撞,在讨论中理解维吾尔族的独特风俗特点。学生具体的学法就是默读、批注、讨论,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然后全班汇报。
四、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
2、积累语言,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方法。
五、教学重点:
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和田维吾尔人的豁达乐观;
六、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方法。
七、教学准备:
1、了解维吾尔族的民风民族以及和田是个怎样的地方
2、多媒体课件
八、课时安排:
总课时:一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主题导入,提出质疑
1、单元主题导入,认识维吾尔族,了解和田。
2、板题齐读,生质疑。教师总结问题:
(1)课文写了和田维吾尔人的哪些特点?
(2)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将和田维吾尔人的特点描绘出来的?
[设计意图]主题导入,既紧扣单元主题,有明确本文的学习目标。并且,让学生提出疑问,解决学生学生不会的问题。
(二)初步读文,感知特点
1、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课文主要了什么内容?
2、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和田维吾尔人的哪些特点?画出概括特点的句子。体会写法特点。
3、小标题概括特点。
4、生汇报并适时板书。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默读能力,培养学生梳理文章条理的能力,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三)品读特点,领悟写法
提问:你从哪些描写中能感受到和田维吾尔人这些特点?作者运用哪些方法将和田维吾尔人这些特点描写出来的?
小组学习。全班汇报:
根据学生的理解,大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随机指导:(1)、豪气与乐观的维吾尔族:
黑夜,铺天盖地的沙尘暴中传来热烈激昂的歌声。这歌声饱含着对黑 暗与沙尘暴的蔑视,以豪气与乐观超越了可怕的黑暗与自然。
①小组汇报,其他同学质疑补充 ②有感情朗读这部分。
虽然我听不懂他在唱什么,但在这样的夜里竟能听到如此热烈激昂的歌唱,我不由得惊奇进而肃然起敬了。①小组汇报,其他同学质疑补充 ②感情朗读。
师小结。
(2)、酷爱土地的维吾尔族:
谁能想象那黄灿灿、香喷喷的烤肉是在土堡似的土馕坑里烤熟的!谁又能想到维吾尔人著名的日常食品──馕,也是在土馕坑里烤成的!
①小组汇报,其他同学质疑补充 ②有感情朗读这部分。
有些维吾尔老乡喜欢吧洗过的衣服直接摊铺在沙漠上晾晒。远远望去,那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衣服,像一幅巨大的抽象画,给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① 小组汇报,其他同学质疑补充。② 有感情朗读这部分。小结。
(3)、爱美的维吾尔族:
花儿不仅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还盛开在维吾尔人的门框边、房梁顶、墙壁的挂毯上。① 小组汇报,其他同学质疑补充。
② 学生发挥想象,说说维族人的花还开在哪里?
③ 有感情朗读这部分。
巴扎的闹市里,那一顶顶鲜亮的绣花“都帕”,那一团团飘然而过的“艾得来斯”,犹如天幕上朵朵鲜艳的彩云,又似花园里一片片随风摇曳的花儿,真是美不胜收。
① 体会“美不胜收”。
② 请同学用这样的句式夸夸爱美的和田维吾尔人 ③ 感情朗读 师小结。
(4)、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
“没有歌舞,维吾尔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经成了他们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小组汇报,其他同学质疑补充。有感情朗读这部分。师小结
[设计意图]这个部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学生进行汇报。是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适时进行引导。
(四)返顾整体,总结写法
1、和田维吾尔人的生活在沙土弥漫的自然环境中的确是苦的,然而他们凭着乐观豁达的精神,不仅战胜了恶劣的自然环境,更在这样的环境中,发现着美,创造着美,用歌声和舞蹈来表现着美,享受着美,所以…….(齐读最后一段)
2、生谈感受。
3、指名总结写法。
【设计意图】通过写法的总结,引导学生对写法的运用。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谈话并出示图片,了解现在的和田,并布置作业,以《和田维吾尔人印象》为题,写一篇随笔。
十、板书设计:
9、和田的维吾尔
豪气乐观 拟人 对比 热爱土地 反问 举例子 爱花爱美 比喻 虚实结合能歌善舞
(以上均为学生板书预设,均由学生完成)
十一、作业设计:
以《和田维吾尔人印象》为题,写一篇随笔。
十二、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