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香山中学“禁止学生进网吧”告家长书
香山中学“禁止学生进网吧”告家长书职业顿悟
香山中学“禁止学生进网吧”告家长书
尊敬的家长:
电脑,是科学的产物是尖端科技的结晶。上网,成为了现代社会的一种热潮,在这种热潮中,中学生好像成为主力部队。上网,可以给人带来了许多好处,中学生上网,在网上寻找学习辅导站,加强学习效率,这是一件好事。可是,在大大小小的网吧中的中学生又在干什么呢,这个在网上聊天,那个在玩游戏。游戏中,除了枪战就是打仗。聊天的呢?聊什么的都有。反正不知道你是谁,胡吹呗!把课余都用在这上,学习成绩能好吗?更有甚者,除了课余时间上网吧,连正课时间也不放过。
当中学生对此迷恋达到如醉如痴的地步后,网络便成为了“洪水猛兽”,而“网吧”因利益的驱动无疑成了推波助澜者为虎作伥者。一位老师把中学生在网吧上网的害处归纳为五点:第一,忘记时间,耽误学业;第二,废寝忘食,严重损害青少年的身体健康;第三,网吧老板为逃避检查和处罚,往往于夜间将大门反锁,让网友玩通宵,存在重大消防安全隐患;第四,网吧老板为利益驱动,往往允许网友登录某些不健康网站,甚至引发违法事件;第五,给家长增加沉重的经济负担。无疑,网吧是直接导致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罪魁祸首。
沉迷网络对未成年人的身心无疑是会造成很大伤害的。学生接触网络后,很容易上瘾,很难控制自己的占65%,玩起来就没完,自己控制不了的占18%。一项调查表明,中学生上网60.7%的人玩游戏,34.1%的人找朋友聊天,29.1%的人关注影视文体等动态,24.3%的人发E-MAIL,18.6%的人选择软件。从调查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目前中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就是游戏、娱乐、聊天和发E-MAIL。另外,未成年人长期玩飞车、砍杀、爆破、枪战等游戏,会使他们模糊道德认识。民盟北京市委的一项调查资料表明,14.8%的学生患有网络成瘾症。网络成瘾症给中学生带来了心理和身体疾病。玩电子游戏后眼睛痛的占36%,脖子酸痛的占27%,头晕的占15%。沉迷于网络游戏,还容易使人中学生减少人际交流,产生自闭倾向。
未成年人因进网吧引发的社会问题确实有点触目惊心了,媒体上不断有离家出走、偷扒抢劫、寻衅滋事、残害父母、跳楼自杀等与网吧有关的事件披露。最近也报道了两例:沅江市一少年迷恋电游、上网,在梦游中跳楼丧命;北京一少年来岳阳会网友,网友不露面导致流落街头。青岛市一初二男生上网成瘾,宁愿不吃中午饭也要省钱上网;父母藏在枕头下的钱经常被偷,在家中反省的几天中竟整日哈欠连天,如同吸食了毒品一般。更有甚者,因为一言不和,16岁少年在网吧举刀杀人。今年3月11日晚,16岁的少年胡某在合肥市新站开发区“相约”网吧里玩一种用刀捅人的暴力游戏时,由于技术欠佳,胡某每次都被别人“捅”倒。坐在胡某旁边的一名与胡某同龄的少年也在玩同一种游戏,他忍不住对胡某冷嘲热讽。在网络上“杀”红了眼的胡某当即火冒三丈,抽出大半尺长的防身刀具,捅向受害人的胸口,导致受害人当场死亡,而胡某依旧沉浸在暴力游戏中。直到警方赶到现场,胡某才惊醒:“我是不是杀死了人,会不会坐牢?
随着我校周边地区私人网吧不断涌现,近阶段学校发现有部分学生经常
利用周末等时间进入网吧。学生在没人监管的情况下,随意进出网吧,沉溺在虚似的网络中,带来的害处实在是太多了。希望家长能配合学校,坚决制止学生进网吧!因此,希望各位家长做好以下及方面工作。
1、每天关注孩子回家时间,如有异常,及时与老师联系。
2、周末放假控制孩子单独出门。
3、如发现孩子有进网吧现象,及时教育。
-------------------回执
------------------
家长意见:
孩子姓名:
香山中学
2009年3月2日
家长签名:
第二篇:禁止学生进网吧责任书
禁止学生进网吧责任书
为加大对学生进网吧的治理力度,引导学生远离“黑网吧”,在学校与班主任签定制止学生进网吧责任书的基础上,按照上级要求,各班主任与本班同学签定本责任书。
一、责任目标:
确保所有同学不进入网吧,没有一名学生因迷恋网吧而影响学习。
二、主要措施:
1、实行班主任负责、任课教师帮扶制度。
2、班主任要发动任课教师共同做好学生管理工作,要利用主题班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网络相关知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的作用和沉迷网络的危害。
3、班任要通过信息技术课,满足学生对上网的正当需求,利用好学校微机教室,培养学生熟悉微机操作和接受网络信息。
4、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发放好学生家庭联系卡,每月落实一次学生上网情况。
5、动员学生、教师、家庭、社会各方面对学生上网进行监督,特别要组织好本班学生相互监督,鼓励学生、教师、社会对学生上网进行举报。
6、全体同学要严格遵守学校有关要求,自觉远离网吧。
三、奖惩办法:
违反规定,上网吧一次,班内检查并通知家长,缓发毕业证书半年,是特困生的取消所有减免和优惠待遇;上网吧二次,在全体师生会上检讨,住宿生停宿,由家长接送,缓发毕业证书一年;上网吧三次,劝其转学或回家反省,取消住宿资格,缓发毕业证书两年;上网吧三次以上者,按思想、行为表现不合格处理,扣发毕业证书,记入学生个人档案,对自觉遵守学校纪律远离网吧或能检举他人上网的,在各种评选活动中予以适当照顾。
本责任书自签发之日起生效。
班主任:200级班责任人(签字):
禁止学生进网吧责任书
为加大对学生进网吧的治理力度,引导学生远离“黑网吧”,在学校与班主任签定制止学生进网吧责任书的基础上,按照上级要求,各班主任与本班同学签定本责任书。
一、责任目标:
确保所有同学不进入网吧,没有一名学生因迷恋网吧而影响学习。
二、主要措施:
1、实行班主任负责、任课教师帮扶制度。
2、班主任要发动任课教师共同做好学生管理工作,要利用主题班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网络相关知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的作用和沉迷网络的危害。
3、班任要通过信息技术课,满足学生对上网的正当需求,利用好学校微机教室,培养学生熟悉微机操作和接受网络信息。
4、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发放好学生家庭联系卡,每月落实一次学生上网情况。
5、动员学生、教师、家庭、社会各方面对学生上网进行监督,特别要组织好本班学生相互监督,鼓励学生、教师、社会对学生上网进行举报。
6、全体同学要严格遵守学校有关要求,自觉远离网吧。
三、奖惩办法:
违反规定,上网吧一次,班内检查并通知家长,缓发毕业证书半年,是特困生的取消所有减免和优惠待遇;上网吧二次,在全体师生会上检讨,住宿生停宿,由家长接送,缓发毕业证书一年;上网吧三次,劝其转学或回家反省,取消住宿资格,缓发毕业证书两年;上网吧三次以上者,按思想、行为表现不合格处理,扣发毕业证书,记入学生个人档案,对自觉遵守学校纪律远离网吧或能检举他人上网的,在各种评选活动中予以适当照顾。
本责任书自签发之日起生效。
班主任:200级班责任人(签字):
第三篇:禁止学生进网吧 2
云台小学
关于禁止学生进营业性网吧的规定
1.各班认真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杜绝学生进入营业性网吧。
2.学校成立以教导处为主体的检查组,分别对各班学生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
3.全体学生不得进入营业性网吧等不适宜中学生活动的场所。对学校作出这一规定,全体学生必须严格遵守,不得违反。
4.凡进入以上不适宜中学生活动场所的,不能评为三好学生、优秀个人、文明学生,思想品德评价一律不能评优。这项工作不力的班级不得评为文明班级。
5.团组织、学生会组织、各班要进一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参加内容健康的文娱、体育、读书、读报活动,把学生业余兴趣引导到积极、文明、健康的活动中来。
6.学校对做得好的班级、团员、学生干部、要求进步的青年及个人要给予奖励,凡违反以上规定者不得参加三好学生及其它优秀学生的评定。
云台小学
二0一三年二月二十二日
第四篇:关于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告家长书
关于“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告家长书
尊敬的家长:
近年来随着手机的快速普及,学生携带手机的人数越来越多。目前,很多学校学生都拥有手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长期玩手机已经到了难以自控的地步,出现了严重的手机“依赖症”。而学生携带使用手机不仅影响个人的学习、生活和成长,而且严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使学校的教育管理受到重重阻碍。
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学生学习
部分学生携带手机主要用于娱乐,白天上课时间偷偷地用手机上QQ、发微信、看小说等;晚上又躲在被窝里收发短信、看小说、玩网络游戏、看视频,深夜不睡。这不仅浪费了大的学习、休息时间,而且手机娱乐带来的刺激,使学生日益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以致贻误、荒废学业。
2.影响身心健康
孩子在使用手机时,大脑受到的辐射比成年人要高出50%。事实证明,手机辐射会对青少年脑部神经造成损害,致使记忆力减退,听力减弱,视力下降和睡眠失调。同时,学校对学生用手机上网很难进行有效监管,暴力、色情、赌博、借贷等不良信息通过手机在学生中间蔓延。学生长期接触不良信息,会出现心理紊乱,性格怪异,精神颓废,责任丧失等现象,甚至导致学生违纪违法,走上犯罪的道路。
3.助长痼疾恶习
学生利用手机撒谎欺骗家长、老师,借以隐瞒自己所犯的一些错误;
在对待作业和考试时,通过手机发送答案,甚至有的学生直接上网搜索答案,弄虚作假,欺骗家长,欺骗老师,败坏考风学风;课余时间攀比手机档次,讲求手机品牌,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影响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4.影响教学秩序
在课堂上,有的学生不停接发信息,不能安心听课,甚至手机铃声响起,影响老师的教学进度,其他同学也极其反感。当老师去收缴学生的手机时,易引发矛盾冲突,破坏师生关系。
5.引发安全问题
手机的社交功能强大,部分学生佩带手机后,交际范围迅速扩大,朋友圈也由校内扩展到校外,这也给异性同学的非正当交往提供了便利条件,“早恋”
现象增多,网恋、网骂等现象层出不穷,由此引发诸多情感纠纷并极有可能出现打架斗殴等恶性事件。同时,因集中充电、手机丢失等也引来不少安全事故。
根据县教育局文件要求,我校特制定如下整改措施:
01
1.通过全校学生大会、主题班会等不同形式就我校“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的规定做专门的宣传引导教育,让学生清醒认识到手机对自己的危害,从而统一思想,达成共识,自觉地放下手机。
02
2.班主任组建家长微信群,与学生家长积极进行有效沟通,取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形成家校联动机制。
03
3.学校禁止学生将智能手机或电子产品带入校园、带入课堂,同时各班成立手机巡查员,政教处和各班会不定期清查学生携带智能手机或电子产品进校园现象。凡是学生在校园中违规使用手机-经发现都要收缴,由各班主任代为保管到毕业再返还学生家长。
04
4.对于在校内学习期间私藏、偷玩手机,且本人不配合、家长不支持教师教育管理的学生,学校将依法依规给予纪律处分处理。
05
5.学生因特殊原因确需随时和家人保持联系,可以借助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手机,或为孩子购买电话手表。
尊敬的家长,学校旨在通过此项规定,让校园不再有低头玩手机的学生,为学生营造风清气正的生活学习氛围,还学生一个健康明净的学习羽生活环境。请您在收到并阅读完这封书信后,能理解、支持并配合我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自行收回学生的手机,同时管理好学生在家使用手机情况,使学校发起的手机治理规定能切实够落到实处,取得成效,最终使孩子放下手机,努力学习,健康生活,快乐成长。
中心学校严禁带手机进校园告家长书
为进一步确保学生在校高效学习,切实做好中小学生网络教育引导工作,有效维护学生身心健康,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健康、文明、安全的学习氛围和生活环境,根据教育部教基厅函〔2021〕3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县教育局有关通知精神,特向全体学生和家长提出严禁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倡议。
1.我校规定原则上学生入校禁带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如有违反,学校教导处将没收并代管到学期末,届时,请学生家长到教导处领取;如未领取,学校将保管手机至学生毕业。希望家长主动把孩子的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收起来,不带到学校。
2.学生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并书面提出申请,经班主任和教导处同意后,方可携带入校。进校后将手机交由班主任统一保管,禁止在校园内使用手机,严禁带入课堂。
3.完善《班级管理考核条例》中关于禁用手机的考评细则,一经发现学生未经允许带手机进校园,将纳入班级考评,同时对违规学生进行口头警告。
以上倡议希望能得到各位学生和家长的鼎力支持,做好与孩子的沟通教育工作,共同为孩子成长创设优良的校园育人环境,让孩子把手机留在家里,将精力投入学习!谢谢您的合作!
中心学校
2021年2月
第五篇:关于禁止学生上学期间使用手机告家长书
关于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的规定
告家长书
尊敬的家长:您好!
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便于与孩子的联系,很多家长为孩子添置了手机,但开学以来发现个别同学将手机带入校园,对校风、学风、正常的课堂秩序和学生的健康成长,都带来了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
1、学生上课时接听手机;
2、学生上课时拨打手机;
3、学生上课时用手机玩游戏;
4、学生上课时收发短信;
5、学生上课时用手机挂QQ;
6、学生上课时手机铃响影响课堂;
7、学生上课时用手机上网;
8、学生考试时用手机互发答案作弊;
9、课间休息时用手机听歌、拍照、互发短信、拨打电话等;
10、相互攀比手机,助长奢华风气;
11、晚休熄灯后在被窝里、阳台洗手间玩手机,影响休息。
另外,学生使用手机对其身心健康有极大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学生手机主要用来上网聊天,收发短信,学生辨别能力不高,不良网站和手机短信的不良信息严重危害学生心理健康;
2、上课期间玩手机,严重扰乱课堂纪律。
3、考试利用手机作弊,败坏考风和品行;
4、用手机上网,玩游戏,看小说,沉迷于网络中,导致性格的孤独,团体意识淡漠;
5、同学之间会相互攀比,手机费用增加家庭经济负担,不利于学生勤俭节约习惯的养成;
6、手机辐射影响学生身体健康。中学生正处于发育阶段,抵抗力较低,生殖系统和神经系统长期受辐射可能导致不孕不育、智力低下、反应迟钝;
7、学生以学为主,上学带手机,严重分散了学习精力,使学习成绩不断下降。
8、给手机充电,在宿舍乱拉乱扯电线,接装插座,在床铺底下隐藏充电器,存在巨大的用电、火灾隐患。
为了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学校在广泛征求家长意见、借鉴其他学校经验的基础上,作出规定:严禁学生带手机、mp3、mp4、游戏机等进校园,敬请家长理解并支持。
为保障家长和学生、老师的联系通畅,学校将向您公布各班班主任电话和办公室电话,学生有事联系家长,教师电话、办公室的电话可免费使用,家长联系学生可拨打班主任电话。
寒亭一中高一教学部敬致
2014年 9 月 1 日
我郑重承诺:不带手机等通讯工具进入校园。
我们家长将支持并配合学校工作。
学生签名:
家长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