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天气预报节目提升策划
天气预报节目提升策划
节目主持人
1.化妆——聘请专业造型师,负责主持人化妆、头饰造型及着装定位。
2.服装——主持人服装到定点服装店统一量身定做
3.培训——主持人定期参加培训,培训内容如天气学知识、播音主持表达、主持人风格塑造等。
4.参观考察——增加主持人与华风及其他省份气象影视中心的交流合作机会
5.增加主持人员——随着节目的逐渐增多,现有主持人人员紧张,建议增加编制内、聘用或兼职主持人。
编导方面
1.培训——编导定期参加培训,类似天气学、广播电视学以及文稿创作行文思路等方面的培训
2.参观考察——增加编导外出考察的机会,以便更好的了解云南及全国的气候特点、风土人情。
3.增加编导人员——随着节目种类不断增加、节目形式的不断丰富,现有编导人员紧张,建议增加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编导人员以适应不同种类节目的发展需求。
4.提升节目的视觉冲击力——现有节目的表现形式单一,制图特效相对较少,往往是图片的简单转换,怎样才能像华风节目看齐,多一些动态效果,表现形式更鲜活,更具有视觉冲击力???是仪器设备自身局限?还是制图人员专业能力局限?还是编导人员文稿配图思路的局限?相信这三方面都存在,需要花大精力去改良和提升。
第二篇:天气预报策划
《天气天天报》策划书
一、策划动机:
天气预报是关乎老百姓日常工作和生活的一项重要信息,但是单一的播报天气在现代的快节奏,对信息需求不断增大的今天似乎太过简单,所以,天气预报作为一种公益性的信息提供,应该让观众在收看天气的同时,还能获得其它方面的收获,比如气象与交通、气象与旅游、气象与农业、气象与出行等等。气象信息会涉及各行各业的生产、运输,这就为我们这档栏目提供了资源,播天气不是单纯温度的介绍,气象话题无处不在。
二、节目宗旨
本栏目的名称为《天气天天报》,主要发布气象信息,方便百姓工作和生活。
栏目的口号:天气天天报,听听错不了。
三、节目定位
功能定位:这是一档生活服务类栏目,为百姓提供天气信息和与天气相关的新闻,让百姓在了解气象变换的同时为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做好准备。
受众定位:受众群没有限制,但主要的会是中年以上的观众。这个群体对气温变化敏感,其获取天气信息的主要渠道就是电视。
内容定位:在内容上会涉及到与天气相关的新闻,将天气预报的内容丰富起来。
四、节目风格
节目风格亲切、通俗、直观,主持人以“说”的方式来对与天气相关的资讯和新闻进行介绍。栏目包装要符合清新的家居风格,主持人给人的感觉是邻家女孩或者男孩的感觉,温和恬静,落落大方,不可太前卫。
五、节目内容
根据观众收视习惯和内容特点,将节目分成2个小版块:天气资讯和天气预报
1、天气资讯内容力求生活化、情趣化。可以设置2位主持人,两人以谈话的方式将新近与天气相关的各行业的新闻引出来,提醒相关人士注意天气可能会带来的影响。
2、气象播报采用动画的方式,模拟雨雪风等气象特点;人物也采用动画的方式模拟穿衣指数。
六、节目长度
5-8分钟
七、播出时段
第三篇:提升天气预报准确率调研报告
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是大气科学最重要任务之一,是气象事业的立命之身、事业根本。郑国光局长提出要“依靠科技进步,千方百计地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和服务能力,全力以赴做好气象预报服务工作,是中国气象局党组考虑的首要工作。”如何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是气象工作者共同的责任,是各级领导和预报员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我省天气预报准确率取得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在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下,任何成绩在一次预报失误面前都显得苍白,尤其是重大活动的保障,容不得预报失败(如XX年奥运会火炬传递济南站的预报)。从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公布的全国各省(市)城镇天气预报质量来看,XX年,我省0~24小时、24~48小时和48~72小时的晴雨预报分别名列第6、5、5位,XX年,我省0~24小时、24~48小时和48~72小时的晴雨预报分别名列第9、15、12位,但是气温预报水平位居下游,我省的天气预报水平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目前制约我省天气预报准确率提高的主要问题
今年11月10日到20日,省台领导班子分别到业务科室召开了三个座谈会,围绕提高预报准确率、气象服务、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存在问题听取大家意见和建议。对十七市气象台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调研,调查的问题主要涉及指导预报、天气会商、天气联防、科研等,各市气象台均进行了认真的回答与反馈。同时,省气象台领导班子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讨论。总体而言,制约天气预报准确率提高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省级天气预报技术方法较少且亟待整合
1、特色预报技术方法有待集成。
XX年以来,我省预报员在本地预报方法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基于实践研发的暴雨、冰雹、雷暴等预报技术方法曾经在业务上发挥重要作用,由于编程技术不统一,造成这些方法分散独立,运行环境有差异,客观产品的显示各自为政,有的没有实现自动化运行,有的基于当时国家下发的数值预报产品,而目前的数值预报产品已升级造成了业务系统无法运行,有的由于人员工作变动等原因无法继续在业务上运行,预报员们辛辛苦苦研制的预报技术方法没有继承下来。海雾及风暴潮等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需要进一步检验其准确率方能起到参考作用。
2、高影响灾害性天气预报能力有待增强
灾害性天气是天气预报的重点,其预报准确率的高低直接决定整体天气预报的服务效果。突发强对流、内陆雾和海雾造成的灾害严重,是我省高影响灾害性天气之一。对于这些天气,短期和短时预报准确率都很低,也是最容易引起政府和公众不满意的灾害性天气。在现有的探测水平和预报技术条件下这些天气现象本身难以预报,长期以来业务和科研上对这些现象又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预报员对其产生机理没有深入认识,无有效预报指标等是制约预报准确率不高的原因。
3、研究成果有待应用
近年来对提高预报准确率的重视,预报员们不断进行预报技术总结研究,形成了一些有用的如q矢量、湿位涡等暴雨预报指标,并在研究刊物上发表。但是没有业务化。
4、市气象台研究成果可全省共享。
一些市气象台研究成果在业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如聊城市台用卫星tbb资料开展短时临近预警预报方法,值得在全省推广应用。
(二)省级业务平台零散不系统,指导预报难以发挥效益
1、现有的山东省业务平台还没有形成涵盖综合气象业务的共享平台。
去年汛期前开发完成的山东省气象预警预报业务平台在业务中特别是奥帆赛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业务上共同需求的一些气象信息如区域自动站雨情、日本欧洲等数值预报产品等资料只能从micaps系统和专用的业务系统程序中调用,无法脱离业务系统而存在。综合探测系统的一些新的探测资料如浮标站、gps/met,风廓线资料等没能在平台上体现。
2、省级业务制作平台零散不系统。
近年来,省级预报业务变化快,一些新业务和新产品不断增加。根据不同业务发展的需要,省气象台建立了多个预报业务平台,如全省自动站数据显示平台、雷暴潜势预报业务系统、精细化客观预报业务系统、co中毒潜势预报系统、空气质量预报、山洪地质灾害预报等等,这些业务系统是在不同的时间针对某种业务需要研发的,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形成当前一种方法一个界面,一项业务一个独立制作软件的分散局面,面对繁杂凌乱的信息,预报员难以迅速有效地完成预报分析、产品制作和分发业务流程。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现象。
3、省气象台指导预报缺乏有效显示平台,包装不力,影响了对下指导效果。
矫梅燕副局长来山东考察时,指出山东省级指导能力不强。一些市气象台不知道省气象台的指导产品放在那里。实际上,在精细化客观预报方面我们近几年来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为国家气象中心此项工作的重要参与者,乡镇指导预报产品上传下达,已经形成业务流程,减灾处也下过文件。刚刚公布的XX年10月全省天气预报质量表明,省气象台的温度指导预报成绩明显高于各市气象台的城镇报,客观指导预报产品下发了,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在诸多原因中,由于没有共享平台,省台发布的乡镇精细化客观预报及雷电预警等短时临近预警产品,市气象台只能从服务器上直接去查找产品文件,非常繁琐且不够直观明了,一些市台预报员可能没有参考,起不到预报业务指导作用。
4、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系统不够完善
国家级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系统正在开发。目前,已建立完成了短时临近零版本,并在我省推广。实现了雷达拼图、雷达定量估测降水等,目前正在开展一版本的研究,涉及强降水、短时大风、冰雹、龙卷的识别和预警指标建设,这些预警指标需要针对本省的大量历史个例进行总结,对系统进行本地化完善。
山东省前期已开展了关于灾害性天气的雷达分析研究,并提取了一些预警指标,但这些预警指标还不系统,主要停留在分析阶段,没有通过一定的算法形成灾害性天气的临近识别,也缺乏一个业务上方便快捷的、可以实现人机交互的临近预警制作平台。
(三)预报员少,结构不尽合理,能力不足
天气预报归根结底是预报员做出来的,最终还是要落实到预报员身上。预报员的素质和能力,是天气预报技术发展和实际预报成效的关键。近年来,中国气象局和山东省气象局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强预报员队伍建设,首席预报员的地位日渐提高就是一个佐证。
1、预报员少,结构不尽合理
当前,我省预报员队伍的突出问题是预报员少,结构不尽合理。省气象台和部分市气象台都存在这个问题。根据省局科技减灾处的统计数字,截止到XX年底,省、市两级的预报服务人员约为170名,不到全省气象职工的10%,这与天气预报作为气象事业的核心是不相称的。作为担负全省天气预报业务和对市级有指导任务的省气象台,目前共有20名预报员,实际参与日常值班的预报员为19名,承担中期、短期和短时的天气预报业务。其中首席预报员3名,短期预报员9名(含两名新进毕业生),短时预报员8名。这个预报员人数是保证预报业务运转的最低限,据调研全国近20省(区、市)气象台,我省预报员是最少的。在非汛期,部分预报员需要参加学历进修与论文写作、培训、学习、交流或其他必要的出差任务,能够留下值班的预报员就很少了,曾经出现过只剩下三名预报员值班的情况。除了汛期以外,全年的大部分时间预报员都处于疲于应付值班状态,根本谈不上拿出必要的时间进行天气总结和科研。另外,省气象台骨干预报员少,年轻预报员多,预报员结构不合理,青黄不接现象严重。在19名值班预报员中,除了首席预报员外,仅有两名35-45岁的中青年预报员,其余多为30岁以下年轻预报员,且女预报员较多。在人员紧张的情况下,年轻预报员往往预报经验不足,难以独当一面。这种状况也造成省气象台一线预报员领军团队整体实力弱。
2、预报能力不足。
年轻预报员还停留在日本、欧洲等数值预报产品和雷达、卫星产品的“看图识字”水平上,对天气影响系统的物理结构、演变机理等方面的分析还不够,预报技术总结尚未成为预报员自主行动,对首席预报员有较强的依赖性。对系统配合较好,比较明显的大尺度的天气过程,预报较准确,但对中小尺度、局地性的灾害天气的预报能力有待提高,还需要大量的积累,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与预报经验的总结。
3、激励机制不够健全。
由于实行阳光工资,目前津贴、补贴标准按职务及职称而不是按岗位确定,每个人的收入都是阳光化,无法实施奖励政策,存在着大锅饭现象,不利于调动预报员积极性。
二、下一步我们该怎么做?
(一)整合天气预报技术方法
首先要组织精干力量收集整理我省的各类灾害性天气预报技术成果,凝练出预报技术方法;实现我省台风、暴雨、冰雹、雷暴、乡镇精细化预报等业务系统版本升级;组织对大雾等灾害性天气预报集中攻关,形成预报方法和指标;市气象台特色预报方法全省推广。将以上的各种天气预报技术方法进行整合,使之运行和产品统一化,形成完整的省级天气预报技术方法体系。
(二)开发省市县共享的业务平台
开发省市县共享的业务平台,该平台能够实时显示地面自动站、天气雷达、卫星等各种观测资料、各种数值预报产品、省市县级预报产品及省台指导预报等。
对现行业务中的各业务制作系统进行归类整理,衔接到统一的平台上来。(已在省局立项,目前完成省市县共享业务平台开发实施方案待论证)
(三)完善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警系统
对致洪暴雨、冰雹、雷暴大风、雷电等灾害性天气发生的物理量场特征进行总结,提炼灾害性天气发生的关键物理量特征指标,同时,基于多普勒雷达、地面自动站等总结此类灾害性天气发生的临近预警指标,对国家级短时临近预报系统进行本地化。通过人机交互实现灾害性天气的最终识别和预警,建立基于gis的省-市-县灾害性天气临近预警联防系统。(已在省局立项)
(四)加大预报员队伍的建设力度
建设预报员人才队伍,是一个长期的的过程。首先加强预报员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充实队伍数量;其次提高预报员的预报能力;第三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和激励机制。
1、加强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充实队伍数量
加强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目前,突发性天气事件越来越多,其造成的灾害越来越重,社会对天气预报的需求和要求越来越高。工作在预报第一线的各级预报员面临着巨大的责任和重大的压力。预报工作量较大,人数较少,待遇也不比其他岗位高。部分预报人员思想较浮躁,怠于工作。在人员数量无法迅速增加的前提下,加强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必须使他们具有奉献精神,充分挖掘现有预报员个人潜能。
尽快充实预报员队伍。每年要引进一定数量预报员,人员充足了,预报员就会有足够的时间去总结和研究,而不是仅仅疲于值班应付。也可以从市级气象单位引进优秀的预报员人才。同时要保持预报员队伍稳定。因为部门业务性质,长期以来一直有气象台出干部,领导多来自预报员的现象。一方面说明了天气预报工作的重要,另方面不利于预报员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一名有经验的预报员需要十年的磨练,“经验”来自于勤奋和长期的积累,减少优秀的预报人员从事管理岗位的人数
第四篇:提升天气预报准确率调研报告
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是大气科学最重要任务之一,是气象事业的立命之身、事业根本。郑国光局长提出要“依靠科技进步,千方百计地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和服务能力,全力以赴做好气象预报服务工作,是中国气象局党组考虑的首要工作。”如何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是气象工作者共同的责任,是各级领导和预报员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我省天气预报准确率取得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在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下,任何成绩在一次预报失误面前都显得苍白,尤其是重大活动的保障,容不得预报失败(如XX年奥运会火炬传递济南站的预报)。从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公布的全国各省(市)城镇天气预报质量来看,XX年,我省0~24小时、24~48小时和48~72小时的晴雨预报分别名列第6、5、5位,XX年,我省0~24小时、24~48小时和48~72小时的晴雨预报分别名列第9、15、12位,但是气温预报水平位居下游,我省的天气预报水平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目前制约我省天气预报准确率提高的主要问题
今年11月10日到20日,省台领导班子分别到业务科室召开了三个座谈会,围绕提高预报准确率、气象服务、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存在问题听取大家意见和建议。对十七市气象台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调研,调查的问题主要涉及指导预报、天气会商、天气联防、科研等,各市气象台均进行了认真的回答与反馈。同时,省气象台领导班子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讨论。总体而言,制约天气预报准确率提高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省级天气预报技术方法较少且亟待整合1、特色预报技术方法有待集成。
XX年以来,我省预报员在本地预报方法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基于实践研发的暴雨、冰雹、雷暴等预报技术方法曾经在业务上发挥重要作用,由于编程技术不统一,造成这些方法分散独立,运行环境有差异,客观产品的显示各自为政,有的没有实现自动化运行,有的基于当时国家下发的数值预报产品,而目前的数值预报产品已升级造成了业务系统无法运行,有的由于人员工作变动等原因无法继续在业务上运行,预报员们辛辛苦苦研制的预报技术方法没有继承下来。海雾及风暴潮等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需要进一步检验其准确率方能起到参考作用。
2、高影响灾害性天气预报能力有待增强
灾害性天气是天气预报的重点,其预报准确率的高低直接决定整体天气预报的服务效果。突发强对流、内陆雾和海雾造成的灾害严重,是我省高影响灾害性天气之一。对于这些天气,短期和短时预报准确率都很低,也是最容易引起政府和公众不满意的灾害性天气。在现有的探测水平和预报技术条件下这些天气现象本身难以预报,长期以来业务和科研上对这些现象又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预报员对其产生机理没有深入认识,无有效预报指标等是制约预报准确率不高的原因。
3、研究成果有待应用
近年来对提高预报准确率的重视,预报员们不断进行预报技术总结研究,形成了一些有用的如q矢量、湿位涡等暴雨预报指标,并在研究刊物上发表。但是没有业务化。
4、市气象台研究成果可全省共享。
一些市气象台研究成果在业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如聊城市台用卫星tbb资料开展短时临近预警预报方法,值得在全省推广应用。
(二)省级业务平台零散不系统,指导预报难以发挥效益
1、现有的山东省业务平台还没有形成涵盖综合气象业务的共享平台。
去年汛期前开发完成的山东省气象预警预报业务平台在业务中特别是奥帆赛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业务上共同需求的一些气象信息如区域自动站雨情、日本欧洲等数值预报产品等资料只能从micaps系统和专用的业务系统程序中调用,无法脱离业务系统而存在。综合探测系统的一些新的探测资料如浮标站、gps/met,风廓线资料等没能在平台上体现。
2、省级业务制作平台零散不系统。
近年来,省级预报业务变化快,一些新业务和新产品不断增加。根据不同业务发展的需要,省气象台建立了多个预报业务平台,如全省自动站数据显示平台、雷暴潜势预报业务系统、精细化客观预报业务系统、co中毒潜势预报系统、空气质量预报、山洪地质灾害预报等等,这些业务系统是在不同的时间针对某种业务需要研发的,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形成当前一种方法一个界面,一项业务一个独立制作软件的分散局面,面对繁杂凌乱的信息,预报员难以迅速有效地完成预报分析、产品制作和分发业务流程。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现象。
3、省气象台指导预报缺乏有效显示平台,包装不力,影响了对下指导效果。
矫梅燕副局长来山东考察时,指出山东省级指导能力不强。一些市气象台不知道省气象台的指导产品放在那里。实际上,在精细化客观预报方面我们近几年来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为国家气象中心此项工作的重要参与者,乡镇指导预报产品上传下达,已经形成业务流程,减灾处也下过文件。刚刚公布的XX年10月全省天气预报质量表明,省气象台的温度指导预报成绩明显高于各市气象台的城镇报,客观指导预报产品下发了,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在诸多原因中,由于没有共享平台,省台发布的乡镇精细化客观预报及雷电预警等短时临近预警产品,市气象台只能从服务器上直接去查找产品文件,非常繁琐且不够直观明了,一些市台预报员可能没有参考,起不到预报业务指导作用。
4、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系统不够完善
国家级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系统正在开发。目前,已建立完成了短时临近零版本,并在我省推广。实现了雷达拼图、雷达定量估测降水等,目前正在开展一版本的研究,涉及强降水、短时大风、冰雹、龙卷的识别和预警指标建设,这些预警指标需要针对本省的大量历史个例进行总结,对系统进行本地化完善。
山东省前期已开展了关于灾害性天气的雷达分析研究,并提取了一些预警指标,但这些预警指标还不系统,主要停留在分析阶段,没有通过一定的算法形成灾害性天气的临近识别,也缺乏一个业务上方便快捷的、可以实现人机交互的临近预警制作平台。
(三)预报员少,结构不尽合理,能力不足
天气预报归根结底是预报员做出来的,最终还是要落实到预报员身上。预报员的素质和能力,是天气预报技术发展和实际预报成效的关键。近年来,中国气象局和山东省气象局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强预报员队伍建设,首席预报员的地位日渐提高就是一个佐证。
1、预报员少,结构不尽合理
当前,我省预报员队伍的突出问题是预报员少,结构不尽合理。省气象台和部分市气象台都存在这个问题。根据省局科技减灾处的统计数字,截止到XX年底,省、市两级的预报服务人员约为170名,不到全省气象职工的10%,这与天气预报作为气象事业的核心是不相称的。作为担负全省天气预报业务和对市级有指导任务的省气象台,目前共有20名预报员,实际参与日常值班的预报员为19名,承担中期、短期和短时的天气预报业务。其中首席预报员3名,短期预报员9名(含两名新进毕业生),短时预报员8名。这个预报员人数是保证预报业务运转的最低限,据调研全国近20省(区、市)气象台,我省预报员是最少的。在非汛期,部分预报员需要参加学历进修与论文写作、培训、学习、交流或其他必要的出差任务,能够留下值班的预报员就很少了,曾经出现过只剩下三名预报员值班的情况。除了汛期以外,全年的大部分时间预报员都处于疲于应付值班状态,根本谈不上拿出必要的时间进行天气总结和科研。另外,省气象台骨干预报员少,年轻预报员多,预报员结构不合理,青黄不接现象严重。在19名值班预报员中,除了首席预报员外,仅有两名35-45岁的中青年预报员,其余多为30岁以下年轻预报员,且女预报员较多。在人员紧张的情况下,年轻预报员往往预报经验不足,难以独当一面。这种状况也造成省气象台一线预报员领军团队整体实力弱。
2、预报能力不足。
年轻预报员还停留在日本、欧洲等数值预报产品和雷达、卫星产品的“看图识字”水平上,对天气影响系统的物理结构、演变机理等方面的分析还不够,预报技术总结尚未成为预报员自主行动,对首席预报员有较强的依赖性。对系统配合较好,比较明显的大尺度的天气过程,预报较准确,但对中小尺度、局地性的灾害天气的预报能力有待提高,还需要大量的积累,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与预报经验的总结。
3、激励机制不够健全。
由于实行阳光工资,目前津贴、补贴标准按职务及职称而不是按岗位确定,每个人的收入都是阳光化,无法实施奖励政策,存在着大锅饭现象,不利于调动预报员积极性。
二、下一步我们该怎么做?
(一)整合天气预报技术方法
首先要组织精干力量收集整理我省的各类灾害性天气预报技术成果,凝练出预报技术方法;实现我省台风、暴雨、冰雹、雷暴、乡镇精细化预报等业务系统版本升级;组织对大雾等灾害性天气预报集中攻关,形成预报方法和指标;市气象台特色预报方法全省推广。将以上的各种天气预报技术方法进行整合,使之运行和产品统一化,形成完整的省级天气预报技术方法体系。
(二)开发省市县共享的业务平台
开发省市县共享的业务平台,该平台能够实时显示地面自动站、天气雷达、卫星等各种观测资料、各种数值预报产品、省市县级预报产品及省台指导预报等。
对现行业务中的各业务制作系统进行归类整理,衔接到统一的平台上来。(已在省局立项,目前完成省市县共享业务平台开发实施方案待论证)
(三)完善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警系统
对致洪暴雨、冰雹、雷暴大风、雷电等灾害性天气发生的物理量场特征进行总结,提炼灾害性天气发生的关键物理量特征指标,同时,基于多普勒雷达、地面自动站等总结此类灾害性天气发生的临近预警指标,对国家级短时临近预报系统进行本地化。通过人机交互实现灾害性天气的最终识别和预警,建立基于gis的省-市-县灾害性天气临近预警联防系统。(已在省局立项)
(四)加大预报员队伍的建设力度
建设预报员人才队伍,是一个长期的的过程。首先加强预报员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充实队伍数量;其次提高预报员的预报能力;第三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和激励机制。
1、加强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充实队伍数量
加强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目前,突发性天气事件越来越多,其造成的灾害越来越重,社会对天气预报的需求和要求越来越高。工作在预报第一线的各级预报员面临着巨大的责任和重大的压力。预报工作量较大,人数较少,待遇也不比其他岗位高。部分预报人员思想较浮躁,怠于工作。在人员数量无法迅速增加的前提下,加强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必须使他们具有奉献精神,充分挖掘现有预报员个人潜能。
尽快充实预报员队伍。每年要引进一定数量预报员,人员充足了,预报员就会有足够的时间去总结和研究,而不是仅仅疲于值班应付。也可以从市级气象单位引进优秀的预报员人才。同时要保持预报员队伍稳定。因为部门业务性质,长期以来一直有气象台出干部,领导多来自预报员的现象。一方面说明了天气预报工作的重要,另方面不利于预报员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一名有经验的预报员需要十年的磨练,“经验”来自于勤奋和长期的积累,减少优秀的预报人员从事管理岗位的人数
2、加强预报过程的总结,提高预报能力。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认为:“天气预报过程的分析检验十分重要。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天气预报的分析检验过程十分重要,每分析好一个个例,都能够增长很多知识。只有坚持不断地对天气预报过程进行总结,进行分析检验,我们的天气预报准确率才能够提高”。
将对灾害性天气过程的总结分析化为预报员的自觉行动。一是要坚决响应中国气象局提出的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的总结上报举措;二是要坚持已制定的每月天气过程总结制度,每个预报员每月必须对值班的一次过程在科里进行总结交流,使预报员从大量失败的(或预报不完美的)个例中找到失败的原因;三是有计划地组织预报员进行大量天气个例积累和分析,分析天气产生的机理,寻找各种气象资料在本次过程中的表现,凝练预报指标,并集中进行交流。四是加强省市预报技术交流与研讨,尽管对重大灾害性天气事后通过视频会商系统进行预报技术总结,由于时间限制只能个别市台发言,并且不能就具体问题进行讨论,所以应增加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3、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和激励机制
预报质量考核和目标考核是个指挥棒,考核什么项目,什么项目就会受到重视。目前我省温度预报准确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过去不重视温度预报造成的。过去目标考核仅考核降水、高温和低温,因此造成了预报员重降水、轻温度的思想,主要重视降水预报和暴雨预报,对温度、大风或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重视程度不够。雾、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和海上风的预报也是如此。因此,建议对温度、海上风和一些灾害性天气的预报质量考核,并将预报质量考核成绩纳入目标考核中,以此引起预报员和管理部门的重视。
建立完善激励机制。目前我省预报员少、工作任务繁重、待遇与公务员差距较大、夜班费低的现实,严重影响预报员的积极性,这个问题应引起重视,要建立奖罚机制,预报好进行奖励,不好适当处罚,从政策上进行引导。
第五篇:午间音乐快乐气象天气预报节目广播稿
午间音乐 快乐气象 天气预报节目广播稿
一、节目开场音乐轻音乐伴奏(14:04-14:05)
二、节目导入轻音乐伴奏(14:05—14:07)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各位同学们:
您现在收听的是个旧鄢棚小学快乐气象站、校园之声为你呈现的《午间音
乐、快乐气象、天气预报》广播节目。伴随着悦耳的音乐,又让我们相聚
在大眼睛播报站《午间音乐、快乐气象、天气预报》中,非常开心与您们
在这里相约。
三、天气预报导语轻音乐伴奏(14:07—14:08)
合:关注一天的天气预报,为你的工作、学习、生活作参考!
四、天气预报数据公布轻音乐伴奏(14:08—14:10)
今天是年日,星期。让我们来关注今天的天气情况:根
据有关部门和我校快乐气象站提供资料显示:今天的气温为:风力为:平均风速为:。
五、天气预报评说、提示 轻音乐伴奏(14:10—14:11分30秒)
六、经典歌曲欣赏、节目收场 14:11分30秒-14:151、下面让将一首由》送给你们,祝
你们。播报音乐.......2、今天的午间音乐、快乐气象、天气预报节目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感谢收听,本次
策划编辑指导: MrXie采访撰稿:播音主持:、稍后敬请继
续关注大眼睛播报站校园之声其它精彩节目!感谢收听!让我们下次节目再见!BayBay!审查教师签名:年月日NO.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