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9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分点解析
2009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分点解析
诸暨市教育局教研室周红阳
一、审题(立意)
2009年的浙江省高考早就尘埃落定,有关我省高考作文试题的“热议”也如风过耳,飘散于九霄云外了。此时重拾话题,与面临2010年高考的同学们谈论高考作文,也许不算是狗尾续貂,估计也不会有充当“事后诸葛亮”之嫌。
今年是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后的第一年高考。作文命题的模式类似于近年势头正劲的“新材料作文(即命意作文)”,但又不是通常意义的“新材料作文”。其主要特点表现为“合三为一”——采用了新材料作文的形式,延续了话题作文的要求,还规定了标题作文的中心。如果从积极方面评价这种模式和导向,可以说是将开放性、自主性、多样性和限制性、明确性、指向性等有机融合,有利于广大考生努力发挥自己的写作能力。
我省2004年自主命题以来,作文命题一直以“稳重”为主要风格。今年出现这样的命题模式,无论成功与否,都是一种值得肯定的突破。从审题立意角度看,关键在于把握两大要素:一是“主旨”怎么确定,一是“情意”怎么表达。先看“主旨”。命题要求“根据歌词所表达的主旨”立意,而歌词的主旨就是卒章显志的结尾句“绿叶对根的情意”(歌题)。即使对这首流行歌曲的背景没有多少了解,也不难领悟歌词中的“绿叶”和“根”至少表现为两方面的“情意”,即显性的与隐性的。从歌词内容分析,“绿叶对根的情意”是显性的,而“根”对“绿叶”的情意则为隐性的。两种“情意”之间存在着“哺育”和“回报”、“前提(原因)”和“生成(结果)”等内质关系。或许“根”与“绿叶”这种内质关系不一定就是非常确定的整体和局部、源泉和涓流、本质和现象、施恩和报恩、施与和接受、上位和下位等,但也不是某些同位、并列或平行关系,更不是一般的相互交往关系。由此可知,尽管“绿叶”“根”都属于比喻性和象征性意象,可以联想、拓展到不少相关事物,如祖国和人民、故乡与游子、文化与民族(群体、个体)、长辈(祖辈、父辈、师长等)与晚辈等之间的多种“情意”,然而并不是一切“情意”均可以纳入歌词主旨的范畴,如友情(谊)、爱情、交情等。就此而言,它与通常意义的新材料作文的写作(审题)要求很不一样,“规定性”显得更加刚性一些。今年有数量不少的考场作文偏离甚至严重偏离题意,主要原因就是审题时未能把握其内在的“规定性”。
再说“情意”。主旨明确之后,中心就是“情意”。切合题意的“情意”有哪些呢?其实也简单,粗粗浏览命题材料(歌词),便能意识到诸如“感恩”“思念”“依恋”“珍惜”“惦记”“牵挂”“回忆”“祝福”“希望”“欣慰”“感激”“感受”“理解”“报答”“向往”,等等,都应该是符合命题要求的。这些“情意”体现了“绿叶”与“根”彼此交融互相通连的紧密关系。当然,由于“绿叶”与“根”的“情意”是双向交互的,因而在具体构思和表达“情意”时,尽管可以有所侧重,着力张扬和重点突出“情意”的任何一个方面,不必等量齐观,平分秋色。但也不能单向凸现,忽略甚至完全“遮掩”另一方面的“情意”(被“忘却”的大多是歌词渗透的“隐性”情意)。因为类此的审题(立意)显然还没有真正领悟和体现命题意图。其实被彰显和强化的“绿叶对根的情意”,应该是以“根”对“绿叶”的情意为必要前提的,缺失了“根”哺育、滋养、支持、期望“绿叶”等“情意”,“绿叶”之情也不免唐突和做作。审题究竟有没有到位,着重体现于此。然而在阅卷过程中,笔者看到仅仅只考虑到“绿叶”情意而搁置了“根”的情意的考场作文比比皆是,数量众多,实在令人遗憾。或许,面对高考作文新模式,如何准确把握命题要求,切实提高审题(立意)能力,将会成为下一届高考众多学子写作备考的重中之重。
此外,还有“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等提示,以及有关“注意”事项,都是命题的组成要素,也是审题必须关注的。
二、内容(主题)
现行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规定,一篇考场作文遵循“基础等级+发展等级”的原则进行量分评估,而“基础等级”又分成“内容”和“表达”两个方面,每个方面再划分为4个档次。而依据批阅作文的常规思路,往往是由“内容”而“表达”,这种思路跟衡量和评判写作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首先判断“内容(主题)”是否符合,然后再看“表达”如何。如果“内容”远离题意,“表达”再好也无济于事。
今年我省作文命题规定了“主旨”,自然也限制了写作内容(主题)。也许这种“限制”的主要意图在于“收拢”写作“内容”,使得内容不至于海阔天空,宽泛无边。那么,今年的30多万考生需要表现哪些“内容(主题)”才切合或符合题意呢?主要是以下诸方面——
1.爱国。了解歌曲创作背景的人们都知道,“绿叶对根的情意”这首通俗歌曲表达的是一种爱国之情。稍稍揣摩一下歌词,便可以体悟到“绿叶”与“根”的比喻义是非常明显的,“绿叶对根的情意”就是人民对祖国的情感。因而“绿叶”喻指什么,“根”又象征什么,应该是不难把握的。当然,这里的“根”也可以比喻成为熏陶、沐浴和滋润自己的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关于“爱国”话题,每位考生均是熟稔的,相关的题材也异常丰富,古今中外,琳琅满目。而且,表现“爱国”的角度还可以灵活定位,从正面抒发真情固然很好,由反面呈现爱意也未尝不可,或许会更加巧妙,与众不同。如《无根者的根》这篇佳作就是如此。作者通过波兰诗人切·米沃什和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两个典型事例描写,抒发了“无根者”特殊的“绿叶”情意。
2.思乡。无论何人,不管降生何处,几乎每个人都会有一个让自己难舍难离、魂牵梦萦的家乡。乡思,就是人类社会最富有共性的情感之一。既然“绿叶”和“根”都是比喻性意象,那么将“根”当作故乡,自己化作“绿叶”,也是非常切合命题要求的。而且多数人对故乡的记忆是清晰而深刻,即使是由于各种原因离乡远行的人们,也不会忘记在故乡度过那些充满欢乐或不乏艰辛的时光。正是基于这样的实际,今年考生们抒写“乡思”“乡愁”相当普遍。其中有不少佳作就是描写“乡思”的。如《问候故土》这篇满分作文,堪称这方面的代表作。作者笔下的“家乡”是如此之美:“故乡是简单的一幅中国山水画。没有霓虹灯下的纷繁复杂,灯红酒绿,有的只是简单如一圈淡蓝的湖,宁静而深远。”字里行间流淌着“绿叶对根的情意”。不过,虽然大家都熟悉和喜爱自己的家乡(村落),但笔者发现许多考生将“乡思”“乡愁”耗散化、平面化甚至模式化了,没有重点,没有层次,没有个性,也没有创意。希望同学们引以为鉴。
3.感恩。“绿叶对根的情意”从本质上说,就是“感恩”于“根”,爱国、思乡都是“感恩”之情的不同内涵和形式。可见,描写有关“感恩”的内容,也就必然符合写作要求。作为20来岁的青年学子,感恩的对象可能会很多,有父母、师长、亲友等,但是最重要的肯定是自己的父母。于是,抒发对父母亲的感激之情,便成了今年我省高考作文的重要内容。不论考生描写的情节(细节)是否真实,他们表现的情感却是真挚而由衷的。笔者以为,描写感恩于父母亲的养育、关爱、期盼、祝福等内容,可以直接、具体而真切地体现“绿叶对根的情意”这一主旨,可以避免出现空洞无物、千篇一律、大而无当等失误,应当是多数考生的不错选择。如有一篇题为《母亲的茧》的文章就这样写道:“如果爱是一篇巨制的骈俪文,她是一首绝句;如果爱是奔腾不息江海,她是细水长流的小溪;如果爱是一种深情,她是肯‘下狠心’为我作茧的双手;就像我在她体内被错综的胎盘包裹,却终将喷薄而出,破茧成蝶。”“感恩”情意,溢于言表。
三、情感
自古以来,写作本来就是情感流露和释放的一种独特方式。今年我省延续了自主命题以来的积极导向,依然注重体现“文中有情(人)”的写作理念,坚持考量考生的情感表达。由“绿叶对根的情意”可知,无论我们写什么内容,最重要的都是表达“情感”。爱国之情,故乡之思,父母之恩,无一例外地紧紧围绕一个“情”字。依据笔者的阅卷体验,倘若考生的情感抒发能够
有效体现下面这些要素,完全可能打造成为受人青睐的优秀作品。
1.真挚。古人说,文章“以情动人”。显然,这里“情”是有要求的。至少并非“虚情”和“矫情”,因为这些“情”只会让人浑身鸡皮疙瘩,兴致全无。我们知道,“感情真挚”是《考试大纲》明确规定的写作要求。伦理学常识告诉我们,“真挚”是情感价值的必要前提,失“真”之“情”没有多少价值,自然也遑论什么意义。“绿叶”和“根”的双向情意,都必须以“真挚”为基本前提,不然“情意”再“浓”再“深”皆打动不了读者。而“情意”的真挚与否,也就成为衡量一篇作品优劣的重要标准。一些考场佳作抒发的“情意”就很真挚,冲击力和感染力很强。如《思念,永不落幕》一文中这样写道:“你的旅途逐渐地扩散至全世界,你看到了与你乡土不同的风景。步履坚实而肯定,你像渴望自由般的孩子,以你的好奇与勇气迈着一步又一步,然而,午夜你的心却仍然牵挂着故乡,潺潺的流水声,清脆的鸟鸣,以及你心中轻声细语絮絮道来的思念。”这是多么真挚而细腻的情感,谁读了也不会无动于衷的。
2.浓郁。或许,情感的“浓”与“淡”跟“真”和“假”、“深”和“浅”没有必然联系。有时候情感的淡淡的,情意却是浓浓的。然而,就“绿叶对根的情意”而言,假如情感稀释得很淡,要表达浓浓的“情意”就相当艰难。对此,不少考生是清楚的。笔者看到一些作品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反复渲染和强化某种情感,目的就在于使得“情意”更加浓郁,凸显题旨。如《那味道》这篇抒发“恋乡”之情的优秀作品,作者就反复渲染自己对故乡的“味道”的恋恋不舍——“那味道,那家的味道是永远都抹不去的”“那味道,那亲人关怀的味道是最好的止痛药”“那味道,那让你舒适,安定的避风港是朵永不凋谢的花”“那味道,它甜蜜、难忘、熟悉又那么让人不想忘记。是的,这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味道,一种我们每个人都会追求一辈子的感觉”,在这样的反复渲染之中,“情意”自然愈加浓郁,作品也就更加感人了。
3.深沉。与往年情感表达不同的是,今年仅有情感是不够的,这种情感还应当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分量,即“深沉”。理由很简单,爱国、思想、感恩,任何一种“情意”都不应该是肤浅的、轻佻的。笔者觉得,体现“深沉”的情感,“真挚”只是必要前提,更重要在于“由衷”,既要有真切的体验,发自内心深处,又要有自己的独特感受、领悟和诠释,而不是简单地“复制”一些时髦得泛黄褪色的话语作装饰。如有篇题为《落叶归根》的考场佳作有这么一段话:“相片早已褪色,鲜花也终会化作尘土,只有家乡,却依旧如自己的手指那么亲近。我对寺中老树许了个愿,不是希望将来的飞黄腾达,也不是一生平安。只是回来养老,如一个歌手所唱‘我只在这,我哪儿也不去,我哪儿也不去„„’我只想融进这如画的小镇,因为这才是我的小镇,我的根。”其中“归来养老”之“愿”流露出来的“情意”是如此朴实,又是多么深沉啊。
四、语言
文章就是思维的外化,其载体是“语言”。在审题正确的前提下,语言表达如何便决定了考场作文的优劣成败。多年来,我省高考作文的评分,一直将“语言”作为甄别一篇作文的关键因素。笔者以为,这种重视“语言”因素的阅卷定位是非常恰当的,对中学写作教学的导向也十分积极。不断操练、打磨和锤炼语言,努力提升语言运用的整体能力和实际水平,将成为我们写作备考的出发点和归结点。
当然,广大考生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追求千差万别,有人偏爱华丽,有人喜欢平实;有的崇尚优美,有的青睐质朴„„况且文化积累和语言功底等也各有千秋,实在难以也不应该制订出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和钳制众多考生丰富多样的语言风格。但这并不表明“语言”运用只能处于“无序”失范状态,也不意味着无法评判“语言”的高低优劣了。笔者认为,根据高考写作的特殊性,今年(应该也是历年)考场作文的“语言”需要尽量体现下列特点——
1.感染力。今年规定的“绿叶对根的情意”这一主旨使得“抒情性”成为考生作文的基本特征。爱国、思乡、感恩等情感的抒发,考生们从小学到高中,已经用写作的形式表达过无数次了,并不感觉有多少难度,即使还没有到达得心应手、运用自如的境界,也不可能出现苦思冥想、搜
索枯肠的窘境。然而只是空喊口号,或者陈词俗调肯定打动不了读者(评卷人)。可见,语言的“感染力”显得非常重要。简言之,就是考生有关“绿叶对根的情意”的语言描述,能令人情不自禁,心动神驰,迅速引起共鸣。如“一个人只有投入土地的怀抱才能听见自己完整的心跳,那是灵魂的私语和唱和。在这喧闹的花海中,我真想俯身亲吻故乡的那片土地”、“无论你走到哪里,你永远割舍不了的,是对它的这样一份执着而深沉的爱慕之情,仿佛是烙印一般地铸在你肌肤的纹理之上”等语言,或许并不华美耀眼,却有超强的感染力,谁读了都会怦然心动的。
2.冲击力。语言是一种“非物质”的存在,不具备许多物质的刚性和硬度。然而正是这些没有“刚性和硬度”的语言,只要运用恰当,却可以产生巨大的“冲击力”。虽然文章的语言需要多种风格,委婉、含蓄、舒缓、细腻等语言也同样表现出很高的审美价值,但是考场作文不同于平时的文学创作,它有比较特殊的语言要求,“冲击力”就是其中之一。顾名思义,语言的“冲击力”就是在形式(也包括内容)上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以激发读者的视觉兴奋而予以认真关注。这是由考场作文的基本使命决定的。如果写作语言无法构成“冲击”效应,不能引起阅卷者重视,作文要获得理想的分数就困难了。在这个意义上说,语言的“冲击力”绝非无足轻重。如《无根者的根》开头一句:“世上悲剧林林总总,数不胜数。而最令人唏嘘不已的悲剧则关于眷恋与远离。”落笔于“悲”,不同凡响,从标题到开篇“冲击力”都极强。而有些考生喜欢在文首用排比铺陈,模式不免老套,但就构成语言“冲击力”而言,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3.辐射力。虽然并非任何语言都能生发审美“辐射力”的,但是的确有不少考场作文语言的“辐射力”很强。这些语言构成了文章的闪光点,它们似乎个性闪烁,灵性纷呈,样式纷繁,不拘一格,其实还是可以发现若干共性特点,即厚实,凝重,蕴藉,精当,鲜活,意味深长,富于哲理等。在笔者看来,语言的审美“辐射力”大多属于是语言能力的自然流露,不是借助刻意雕琢或拼凑而达成的,故而常常能够更加真实地体现出写作个体的语言功底。在阅卷过程中,语言“辐射力”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到最终的得分。如有篇满分作文《你可以没有理由》的其中一段是这样写的:“做一个悠悠岁月的躬耕者。在我的四季菜园里,总有取之不尽的沁人心脾的情意。让白菜保持那微胖的身段把,那是一种永不走样的平民美貌。让牵牛花沿着架子一路高歌,让勺子在水缸里轻快起舞。”语言质朴无华,却凝重,隽永,审美“辐射”光芒四溢,浓郁而深沉的思乡之情伴随语言“辐射”而“沁人心脾”了。
五、技法
毋庸置疑,写作是需要技法的,考场作文尤其如此。除了“低落点”“小切口”“明主旨”“点题”等常用技法外,今年的高考作文似乎应当更多地考虑以下各种技法——
1.角度。我们观察、思考、分析和评价人和事,不能没有合适的“角度”。“横看成岭侧成峰”,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写作也是需要一个恰当“角度”的。看似简单“角度”的选取,实际上并不容易,它是一种要求较高的写作技巧。像今年的“情意”表达,“角度”就显得很重要。同样是描写“乡思”,可以从已经远离的游子的角度,也可以从即将离乡的学子的角度;可以立足于真实思念自己的故乡,也可以借助于虚拟怀想他人的家乡;可以是站在城市怀念农村,也可以是身处今天回忆昨日„„而这些都不可随意,得因人而定。确定“角度”的基本原则就是4个“有”——自己“有经历可说,有情感可抒,有见解可述,有材料科用”。当然“角度”能够新颖、独特则更佳。如《浙江根•精魂叶》这篇佳作的角度就别致,文章以“浙江为根”,从“传统文化”“商业经营”“新文化运动”等三个角度阐述了“绿叶对根的情意”,既新颖又独特,真可谓奇思妙想,独树一帜。
2.手法。这里的“手法”是指表现手法,它是写作技法的重要元素。表现手法内涵丰富,种类繁多,在此无法一一列举。常用的修辞手法和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就是最常见的表现手法。今年作文题的“抒情性”突出,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手法的运用不但普遍而且重要。而笔者感觉运用最频繁的是“直抒胸臆”,因为考题有利于这种表现手法的发挥。如“我们发现了,你那叶脉刻画的仍是中国的字,你那叶髓流淌的仍是祖国的血!回来吧,台湾,回到大树的怀抱,让你这一片不可缺少的叶更显绿意的盎然”。而像“海水沸腾了,一股热气骤然升起,冲破了散布上空的阴云,暴雨不再,换之的是绵绵的生之雨。水珠滴打在血腥的泥土上,抚摸着破损的残枝败叶,给人一股别样的温暖”等借景抒情的手法也举不胜举。还有“那依旧是你瘦骨嶙峋的背影,消失在故乡渐渐远去的古巷里,黄昏映衬下你的背影,苍凉如水,岁月见证下故土的坚忍,始终如一,你将心中的思念与千言予以沉默,逐渐消失在夕阳的余晖里„„”这样情景交融地抒发“情意”的优秀作品(或段落),也俯拾即是。
3.层次。写作技法也表现在构思方面,“层次”就是要素之一,有层次就会有波澜和曲折。文学创作理论告诉我们,作品的“层次”越鲜明,写作技法就越高明,内在质量也越上乘。追求“层次”应当是提升写作能力和作品档次的重要目标。当然,高考作文多是“不少于800字”(其实多数不足800字)的短文,“层次”一般不可能太复杂,但也不是只能平湖泛舟,笼中遛鸟,难展身手了。只要有意识构思和布局,短文也完全可以构成“层次”的。抒发“绿叶对根的情意”同样不能滞留在同一平面,需要有层次参差,体现情感变化,否则就难以产生杰作。如有篇题为《魂牵梦萦桑梓情》的作文,先是描写“故乡时常赋予我们独特的气质”,然后进入另一层次陈述“故乡时常赋予我们永恒的力量,不竭的动力”,表现“根”对“绿叶”的情意之后,接着笔锋一转,开始正面抒发“我们也愿意为我们亲爱的敬爱的故乡付出一切”等“绿叶对根的情意”,构成了文章的又一个层次,结尾处再“汇拢”情意,议论提升,构筑高层。一篇作品出现了4个不同层次,将“绿叶对根的情意”表达得淋漓尽致,实在难得。
(全部7272字)
附:2009年浙江省高考作文真题
阅读下面的歌词,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
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春风中告别了你,今天这方明天那里。
无论我停在哪片云彩,我的眼总是投向你,如果我在风中歌唱,那歌声也是为着你。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路上充满回忆。
请你祝福我,我也祝福你,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根据歌词所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第二篇:2012高考作文题解析
2012年高考作文题目汇总及解析
2012-06-07 15:46提问者:a282882544|浏览次数:8687次
我来帮他解答
满意回答
2012-06-07 16:06
2012年高考作文题目汇总
大纲版
2012大纲版高考作文题目:甩掉多余的顾虑
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地喊:“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子,再试试!”我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子。咦,一下子就觉得脚底下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妈妈说:“你不是没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湖北卷
2012年湖北高考作文题目:材料作文《书信可不可以替代》。
作文自选角度,一个话题引起讨论:书信可不可以替代。是改变还是不改变。
福建卷
2012年福建高考作文题目:《人生中的赛跑》
冯骥才说“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江苏卷
2012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目:
《忧与爱》
广东卷
2012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园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园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出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的说过,她宁可生的晚些,生在未来的十几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2,、不少于800字。
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四川卷
2012年四川高考作文题目:
一则关于水的诗歌材料,从象征意义,人生意义对一滴水进行了阐释,要求考生围绕“水”为话题展开作文。
江西卷
2012年江西高考作文题目:
2012年江西高考语文大作文是要求考生围绕“你不要想着你没有拥有什么,而要想着你拥有什么”、“你不要想着你现在拥有什么,而要想着你没有拥有什么”两个主题,选择展开议论,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议论文;小作文的主题跟音乐有关,字数200字左右。
新课标
2012年新课标卷(河南、黑龙江、吉林、宁夏、山西、新疆、海南)高考作文题目:
给材料作文:一个油漆工看到一艘船有个漏洞,顺手补上了。船的主人发现了,要给这位油漆工钱。油漆工没要,问为什么。船主人说,他原计划打算带家人乘船出海。考生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800字作文。
浙江卷
2012年浙江卷高考作文题目:
有篇博文《坐在路边鼓掌的人》,网友3种评论,一是肯定,也想做这种人,二是质疑,如果大家都在路边鼓掌,谁去跑呢,三是觉得两种说法都对,根据这些情况写篇文章。
辽宁卷
2012年辽宁卷高考作文题目:
材料作文:一个音乐家登台穿的非常朴素,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穿的华丽些,他说人要隐没于音乐之后。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作文。
山东卷
2012年山东高考作文题目:
材料作文:“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孙中山”
上海卷
2012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目: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北京卷
2012年北京卷高考作文题目:
2012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目为材料作文,讲述火车巡逻员老计的故事,老计每天在深山里走几十里路守护铁路,清理碎石,防止巨石滑落,每有火车经过都会敬礼,火车都会鸣笛回应。请自拟题目写篇不少于八百字的文章。
天津卷
2012年天津卷高考作文题目:
两条鱼在河里游泳,老鱼问小鱼:河里的水质如何?小鱼说:我不知道水质是清澈还是浑浊。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小事情体现大道理。根据你对这段材料的理解,写一篇作文。体裁不限,800字以上。
第三篇:2012高考作文题和解析
2012高考作文和解析
一、2012作文汇总1、2012新课标卷高考作文题:船主与油漆工
2012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已经结束,以下为2012年新课标卷(河北、河南、黑龙江、吉林、宁夏、山西、新疆)高考作文题:
给材料作文:船主与油漆工,考生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800字作文。
2、2012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放下顾虑
2012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已经结束,以下为2012年全国卷(贵州、云南、甘肃、内蒙古、青海、西藏、广西)高考作文题:
在农村挑秧苗,走到半路负担太重,妈妈建议减掉身体上的束缚,脱掉鞋袜等等,作文关于放下顾虑,挑东西的材料分析。
3、2012年北京卷高考作文题:火车巡逻员的故事
2012年北京高考作文题为材料作文,讲述火车巡逻员老计的故事,老计每天在深山里走几十里路守护铁路,清理碎石,防止巨石滑落,每有火车经过都会敬礼,火车都会鸣笛回应。请自拟题目写篇不少于八百字的文章。
4、2012山东高考作文题:以孙中山箴言自拟题目
2012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已经结束,以下为2012年山东高考作文题:
材料作文:“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孙中山”
5、2012上海卷高考作文题:曾被舍弃的微光
2012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已经结束,以下为2012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6、2012年福建高考作文:材料作文
2012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已经结束,以下为2012年福建高考作文题:
冯骥才说“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7、2012年湖南高考作文:《别把聪明打碎了》
2012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已经结束,以下为2012年湖南高考作文:《别把聪明打碎了》
8、2012广东卷高考作文题:生活时代的材料作文
2012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已经结束,以下为2012年广东卷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根据南方日报微博提供)
9、2012年江西高考作文题:你拥有什么
2012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已经结束,以下为2012年江西高考作文题:
今年江西高考语文大作文是要求考生围绕“你不要想着你没有拥有什么,而要想着你拥有什么”、“你不要想着你现在拥有什么,而要想着你没有拥有什么”两个主题,选择展开议论,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议论文;小作文的主题跟音乐有关,字数200字左右。(江西教育新闻网胡诚从江西高考考场外获悉)
10、2012年四川卷高考作文题:关于水的讨论
2012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已经结束,以下为2012年四川卷高考作文题:
一则关于水的诗歌材料,从象征意义,人生意义对一滴水进行了阐释,要求考生围绕“水”为话题展开作文。
感谢《天府早报》提供新闻线索。
11、2012湖北卷高考作文题:《那些年》
2012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已经结束,以下为2012年湖北高考作文题:材料作文《书信可不可以替代》。
作文自选角度,一个话题引起讨论:书信可不可以替代。是改变还是不改变。(长江日报提供)
12、2012海南卷高考作文题:材料作文
2012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已经结束,以下为2012年海南卷高考作文题:
今年海南高考作文为材料作文,材料,一名渔夫修补船只的时候看
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不上了,后来他儿子去打渔时遇上大雨。这个补上的小洞救了他一命。文章立意,做有责任和担当的人,随手小善会有大的回报。
13、2012浙江卷高考作文题: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2012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已经结束,以下为2012年浙江卷高考作文题:
有篇博文《坐在路边鼓掌的人》,网友3种评论,一是肯定,也想做这种人,二是质疑,如果大家都在路边鼓掌,谁去跑呢,三是觉得两种说法都对,根据这些情况写篇文章。(媒体来源:钱江晚报记者王慧华提供)
14、2012年重庆高考作文题:拯救冷库工人
重庆高考语文作文材料,大致内容:“一个人被关一个冷库里,一个门卫来解救被困人员,事后有人来问门卫,这不是你的本职工作为何你要解救他?门卫说:因为只有这个人,每天早上和我说,早上好,以及晚上对我说再见,而今天他只对我说了早上好,还没有对我说再见,所以我判断他在冷库里被困了。
(此信息由考生提供,文字表述可能有部分出入,请以重庆考试院8日发布的标准试题及答案为准)
15、2012辽宁卷高考作文题:大隐隐于“乐”
2012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已经结束,以下为2012年辽宁卷高考作文题:
材料作文:一个音乐家登台穿的非常朴素,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穿的华丽些,他说人要隐没于音乐之后。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作文。
二、2012年高考全国各省市作文题目全解析
2012年高考已拉开大幕,7日中午,学而思高考研究中心的刘纯老师和王乃中老师第一时间在微博点评了本全国各省市高考作文题,说明了其破题立意的角度及升华方向,并结合往年题目说明了高考作文需要关注的重点。以下为微博内容汇总:
全国卷:【在农村挑秧苗,走到半路负担太重,妈妈建议减掉身体上的束缚,脱掉鞋袜等等,作文关于放下顾虑,挑东西的材料分析。】题目从破题立意上难度不大,关于“选择”“放弃”“有舍才有得”之类的文题,相信考生之前或多或少都会有所接触。从立意来看,价值维度应该是重要的评判标准。也就是说:考生究竟是简单地就选择谈选择,写一些类似于政治教科书似的常识大道理,还是真正能够以小见大,真正看到“选择”或“放弃”对于社会、历史、文化或生命、精神、心灵的意义或价值。这个题目做做表面文章很简单,但要深入下去,依然足见考生的功夫。(刘纯)
新课标卷:【船主让漆工给船涂漆。漆工涂好船后,顺便将漏洞补好了。过了不久,船主给漆工送了一大笔钱。漆工说:“工钱已给过”。船主说“这是感谢补漏洞的钱。”漆工说:“那是顺便补的。”船主说:“当得知我的孩子们驾船出海,我知道他们回不来了。现在他们平安归来,所以我感谢你!”】用余世维“领袖”的七种根性来说,这个叫细心,叫补位,即:看到毛病或弊端,即便非自己份内之事,也要尽责做好,背后还体现了一种责任感。如果考生纠结于小小的漏洞与船难事故,或者无心帮忙得到丰厚财富,肯定就偏题了,应该关注涂漆工补漏洞这一事件本身,探讨这一行为背后的意义与对为人处世的借鉴。说得更详细一点:涂漆工所谓“顺便补的”,并非“无心”,而是一种不以善小而不为的“有意”——它当然与“善良”有关,但本文的立意重心显然并不在此。此外,如果考生纠结于为什么船主在有船出航前不知道是哪条船出航这样的技术性问题,我认为他应该是个管理人才,只是作文的分数不会太过乐观„„(刘纯)
北京卷:已有长篇分析文章《2012北京高考作文试题评析》(刘纯)
上海卷:【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这个题目最直观的破题点就是“一般人和天才的不同之处”,可以提炼出“珍惜自己的微光不要轻弃”,文章展开时可以倚仗“我的微光是些什么”、“如何珍惜”等等构造提纲;此外如果想另辟蹊径,还可以去谈“一
般人和天才没什么不同”,因为我们身上的微光都是一样的。本题的难点不在于立意角度的发掘上,而在于具体材料的填充上,平凡人的微光是什么?舍弃的具体表现是哪些?这些点都需要考生们费一些思量。就我看,“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可以是感情、灵感、冲动乃至于一刹那的顿悟等,而舍弃,可以具体为放过了灵感、埋没了情感、打消了冲动、遗忘了顿悟。历史上的例子也不是没有,比如某人一个灵感被轻易放弃导致科学原理被他人发现、某艺术家轻易地决定搁置某个构思结果被他人写成传世巨作等。(王乃中)
四川卷:【关于水的诗歌材料,从象征意义,人生意义对一滴水进行了阐释,要求考生围绕“水”为话题展开作文。】材料对一滴水的象征意义和人生意涵等作了一定阐释供考生展开。这题相当常规,角度有如下几个:1,借助古往今来与水有关的成语或者哲理名言展开;2,把一滴水与个人相结合,谈到人的人生意义和人生价值的实现;3,和自然界水循环结合,从一滴水的不同形态展开。既然材料中已经具体提到了水的含义,文章就不能仅止于此,而要探讨到“怎么办”的层面上。明白了道理,如何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是本篇文章真正应该凸显的主旨。(王乃中)
江苏卷:《忧与爱》。题目很大,需要落地:忧什么?爱什么?切忌忧与爱的对象大而空。就题目本身而论,是一个典型的关系型作文。关系型作文最关键的,就是不能舍弃一方,单写一方。如果考生的题目只在开头或结尾提“忧”,中间主要写“爱”,那么文章一定会跌倒三类。反之亦然。当然,关系型作文,从忧或爱中更看重一方也不是不可以,但一定要结合着对方行文。比如,如果观点是“重爱贬忧”(让我想到最近当评委的一个辩题:爱国主义应该强调自豪感还是危机感),也要在写“爱”重要的同时写“忧”的问题,切忌扔到一方。当然,深入地探讨“忧”与“爱”的关系,会推动立意更深刻。最后,如果我们略微较真一点的话:为什么这个题目把“忧”放在了前面,把“爱”放在后面?由“忧”及“爱”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样一种关系能够作用于哪些方面?除了比较容易想到的“忧国忧民”到“爱国主义”之外,“忧”到“爱”是否也是一种感情认知的通式?简言之,这个题目伸缩性很强,很验功力。(刘纯)
福建卷:【冯骥才说:“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800字的作文。一个写人生成就的题目,很好入手。写法上,如果结合“行万里路”的实际路程,会让文章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整体显得较立体。不过,冯骥才本人除了关注路程的“长度”以外,同样在意生命的宽度与深度。可惜的是,这种对于人生多维度的思考,在这个题目里都只能描述为“路程”,某种意义上说,遭到扁化,变得单一。如果考生能够联想到不停奔跑的阿甘,从立意上也能做到立体丰满。《罗拉快跑》化用到这个题目中的可能性不大。(刘纯)湖南卷:【一幅图片加四句话。图片的内容为一只伸出的手,四句话分别是:伸出是温暖的服务,摊开是放飞的想象,张开是创造的力量,捧起是收获的希望。】湖南卷看似是一个看图作文,实则就是给定角度的材料作文。图片中摊开的手被从四个角度展开解读,那么四者选一相对而言比较稳妥,四个角度也都中规中矩,伸出双手是援助他人或贡献力量,放飞的是想象也是希望,张开手是打破条框自由创造,最后则是捧起收获。每个都是高中生习惯的路数。大家只需要从形式上加以创新即可,在立意上无需可以求新。
辽宁卷:【材料作文:一个音乐家登台穿的非常朴素,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穿的华丽些,他说人要隐没于音乐之后。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作文。】网传的“如何救海参”让无数吃货激动不已,事实证明,这跟去年“高晓松醉驾”一样,多半是网民自娱自乐的产物。就这个题目来说,表面平淡,暗藏玄机。表面上看,这不过是一个外表美与心灵美关系的变体,让世人将目光从浮华的表面移开,关注真正值得关注的东西。不过,由于题目材料的对象是一位“音乐家”或“艺术家”,这实际上给打开作文空间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在上述简单母题之下,考生完全可以藉此谈对于艺术的深入理解,这比简单的价值判断深刻得多。(刘纯)浙江卷:【有篇博文《坐在路边鼓掌的人》,网友3种评论,一是肯定,也想做这种人,二是质疑,如果大家都在路边鼓掌,谁去跑呢,三是觉得两种说法都对,根据这些情况写篇文章。】文章作者是著名的心灵鸡汤作家刘继荣,题目出法则很像北京过去的材料作文,属于材料后面附观点的那种,只不过由于博文选择得太水,直接拉低了题目的档次。就三种观点而言,最不可取的“两种都有道理”这种和稀泥的意见,赞同或反对均可,看考生自己。这样一个中规中矩的题目,令浙江今年无任何特色可言。(刘纯)
天津卷:【两条鱼在河里游泳,老鱼问小鱼:河里的水质如何?小鱼说:我不知道水质是清澈还是浑浊。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小事情体现大道理。根据你对这段材料的理解,写一篇作文,体裁不限,800以上。】天津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仙气十足。在这则禅意十足的材料当中,恐怕不会有多少考生能从两条鱼的对话这件小事情中读出什么“大道理”。论难度,这个题目甚至高于2010年东城一模被无数人诟病的“冻鱼”,比我自己03年参考高考时“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还要荒唐过分。根据往年经验,第一时间公布出来的作文题多少都会有所删减,但愿考生拿到的题目像“愿景”一样,还有一些现在我们没有看到的信息。就现有的情况而言,我只能说:如果哪位考生有幸对禅感兴趣,或者至少看过蔡志忠漫画《六
祖坛经》和《禅说》,在这个题目上会占大便宜。而如果评分时不大看重两鱼对话这个让人莫名其妙的材料,那么题目的意义似乎又会萎缩得厉害。其实,天津一贯喜欢以小见大,比如“总有一句话在嘴边”,包括去年的“镜子”,其实都是这个路数。然而遗憾的是,到了两条小鱼,未免物极必反、过犹不及。鱼现在大概是作文考生最讨厌的动物了吧„„(刘纯)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有用的生活。”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广东题目出得不错,兼具文化意蕴、生活体验、时代精神和个人情怀等多种升华可能性。其核心在于从“一个时代自有其有趣和有用的生活”提炼出“你想生活在什么样的时代?”这个问题。想解答这个问题,需要站在个人和历史多个着眼点进行考察,展现个人眼界和胸怀。以前在北大搞辩论时,曾带着元培学院的小朋友们打过一场经典比赛,里面有一句选手名言“一个时代自有一个时代的不舍和迷茫,一个时代也自有一个时代发展的荣耀与辉煌”,成为北大之锋五年来的经典,看着这个作文题目,真是梦回校园。除了写“我想生活在哪个时代”,侧重于在选择时代这一点上展开之外,也可以选择展开“我将如何生活”这个角度。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如何生活?在一千年前我将如何生活?选择时代即是选择那个时代所代表的生活方式,而不同的生活方式往往指代着不同的阶级、修养和情怀。(王乃中)
山东卷:【材料作文:“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孙中山”请考生自拟题目。】山东卷抬出了孙中山老师名言,由于信息不全,只有材料没有写作要求,不太好说命题侧重点是在哪里,不过仅就材料本身,可概述为“革命成功不能缺少的N大因素”,推而广之即是“做事成功不能缺少的N大因素”,如果命题人不是想让考生就“中国改革”这不可言说的话题写篇古代策论的话„„而“成功的几大要素”,就材料中提到的要点,首先“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以天下为己任虽死不回,不要灰心丧志,不能畏难缩步,全力以赴,还要知天下大势、合人情天理,则事情才会成功。若真是如此,这道题算是非常直来直去的逻辑,考生只要有基本阅读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即可破题。(王乃中)
江西卷:【今年江西高考语文大作文是要求考生围绕“你不要想着你没有拥有什么,而要想着你拥有什么”、“你不要想着你现在拥有什么,而要想着你没有拥有什么”两个主题,选择展开议论,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议论文。】这个题目的两句话分别对应着两种处事态度,其一是不要只盯着不足也要懂得发掘和关注手中拥有的资本,其二则是不要满足于既定的成就而要去追求更多的目标,前者拥有的是资本,后者拥有的是收获,一个是懂得珍惜现有的,一个是懂得不断追求可得的。可以在作文中侧重一点做主要展开,也可以二者平衡寻找其辩证关系。(王乃中)
重庆卷:【这是一个发生在肉类加工厂的真实故事。下班前,一名工人进入冷库检查,冷库门突然关上,他被困在了里面,并在死亡边缘挣扎了5个小时。突然,门打开了,工厂保安走进来救了他。事后有人问保安:“你为什么会想起打开这扇门,这不是你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啊!”保安说:“我在这家企业工作了35年,每天数以百计的工人从我面前进进出出,他是唯一一个每天早上向我问好并下午跟我道别的人。”“今天,他进门时跟我说过‘你好’但一直没有听到他说‘明天见’。”“我每天都在等待他的‘你好’和‘明天见’,我知道他还没有跟我道别,我想他应该还在这栋建筑的某个地方,所以我开始寻找并找到了他。】由于题目信息不全,不知道究竟是要求我们“自选角度”还是“结合材料总结”,因此无法确定地判断立意角度的自由度有多大。从门卫的角度,可以写“善于观察日常、善于思考”,这也恰恰是高考作文需要考生做到的事——从日常小事中提炼大道理;除此之外,还可以从“人情味”这个角度来提炼,因这个人是向门卫打招呼的唯一一人,颇可以从“拯救冷漠生活中唯一的温暖”的角度来概括门卫的行为。此外,从被关在冷库里的人的角度也可以提炼出立意重点,颇具佛家意味的“种昔日因得今日果”,往日的微小善意,日积月累之下,亦可以变成今日的救命稻草,这是无心之善,但冥冥中自有善报。“勿以善小而不为”,同样可以大做文章。而比较稳妥的选择是从后者也即是被关者的角度来看,因为它明显更符合“整段材料”主要想说明的事情。
安徽卷:【材料题,一个梯子竖在那里,有人在梯子上留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请考生根据这段材料写一篇作文。】从生活常识看,竖着放的梯子倒下来容易砸着别人,上溯母题,写关心他人、为别人着想,虽然不易拉开区分度,但的确稳妥保险。不打无准备之仗的考生占便宜了。审题方面,这个题目隐含的危险在于:可能会有考生关注那个写纸条的人,为什么只写了纸条,而没有把梯子放倒,进而开始就“说”与“做”
开始大发议论。然而,本来“说到与做到”也不算什么了不起的题目,更关键的是,纸条上“不用的时候”可以理解歧义:万一梯子还用呢?不放倒梯子其实有着充分的合法性。(刘纯)
湖北卷:【从杜甫书信说起。现在科技发达,交流方式越来越多,一些方式正在消失。手机短信、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取代传统书信交流,你怎么看?】从书信谈到科技发展与传统的关系。继去年《旧书》之后,今年的题目其实是更直白地提出了科学技术与人文传统之间的二元关系,科技的信徒自然可以支持这种以旧换新的新老更替,而怀恋传统的人也可以去感叹往日文化底蕴在现代社会的无以为继。二者本质上是一种价值选择。此外,更好的办法是把科技和人文结合起来谈。科技可以影响生活方式是一种现实,可以影响文化和思潮也是不得不承认的事,但科技和人文各自的边界在哪里?科技并非万能,也并非可以秉持科技进步为神圣观念而抹杀和忽视人文关怀。若能谈到这个深度,那么文章已相当了得。另一个角度则是不多关注科技,而关注现实所处的时代。21世纪是大变革的世纪,我们正目睹很多事物的出生和消亡,因此,如何把握“往日传统与当今时代”之间的关系也是考生可以亲身体会到的升华方向,比如北京二模提到的网络书店与实体书店,比如去年题目指向曾被热议的电子书与纸书等。就这个题目有感而发多说几句,刚才在广东卷点评里提到北大辩论时代流传的那句名言,其实就出自“传统媒体是否会在信息时代逐渐消亡”的辩题,因而才有“一个时代”之论,关注时代,关注人文,请高中生们在做题之余认真去做到这两件事吧。个人以为,湖北依然出了今年高考最好的题目。与去年有传承性,有人文思考,有情怀,有当下意识。这才是高考作文应该考的题目。
第四篇:历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
历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
【200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关部门调查显示:某省公众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总体达标比例仅为7.5%,与该省的经济发展颇不相称。该调查认为:人文素养反映了一个人的基本修养和品质,体现了人们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价值观;缺乏人文素养,失落人文精神,必然会制约个人乃至社会、国家、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在建设物质家园的同时,应高度重视精神家园的建设。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些什么想法呢?请以“人文素养与发展”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见闻、经历谈谈体验、感受,讲述故事,发表议论,展开想象,抒发感情,等等。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可不用。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200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唐诗曰:“一叶落知天下秋。”宋诗云:“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一叶飘落而知秋,一叶勃发而见春。寻常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中。
请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200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据《列子》记载: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古今中外,还有诸多相关的论述,例如:
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办法。(康德)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歌德)
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劳农夫以休息之。(《吕氏春秋》)
休闲不是偶尔玩一次一次,而应是人们三分之一的生活。(旅游学专家)
人们应该学会超前休息,也就是说在疲劳之前,适当休息效果最佳。(医学专家)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生无所息/生有所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①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可任写一个方面,也可兼写两个方面;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③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 不少于800字。⑤ 不得抄袭。
【200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还记得你的童年吗?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成熟,那些美丽的梦想、单纯的快乐似乎在一步步离我们远去。
苍茫的丛林间,玛雅文化湮没了;丝绸古道上,高昌古国消逝了。人类在消逝中进步。行走在消逝中,既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怅惘,也有“谁道人生无再少”的旷达„„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行走在消逝中”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以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个字。⑤不得抄袭。
【200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都巿和乡村,是我们栖居的空间;都巿生活和乡村生活,是我们平凡的生活。当我们从平凡中回望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和期待。
请以“触摸都巿”或“感受乡村”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斧思想观点。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2009】阅读下面的歌词,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
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春风中告别了你,今天这方明天那里。
无论我停在哪片云彩,我的眼总是投向你,如果我在风中歌唱,那歌声也是为着你。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路上充满回忆。
请你祝福我,我也祝福你
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根据歌词所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201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传说有的雏鸟长大后,会街食喂养衰老的母鸟,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作“反哺”。
人类社会也存在这类似的现象,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的文化影响被称之为“文化反哺”。千百年来,在以父辈对子辈施教为主流的正统传承方式下,文化帆布犹如潜流,隐而不显。但在迅疾变化的当今世界,年轻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反哺能力。他们在科学知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越来越明显的影响着年长一代。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角色常常发生转换。
请针对上述现象及所反映的问题,以“角色转换之间”为标题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古时,书法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201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偶像。钱学森、袁隆平、宗庆后、张艺谋、马化腾、刘翔„„他们是不同时代不同行业的成功者,有无数崇拜者和模仿者追随其后。他们做过什么,又是怎么做的,被写进了种种励志读本。然而,他们的成功很难复制,因为时间在变,万物在变,一个人成功的路子也在变。
时间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春夏秋冬,四时更替。物理时间随着时钟的指针分分秒秒均匀地流逝,而人生时间,则由大大小小的悲喜堆叠而成过去,由错错对对的选择建构而成未来。所以,人生的真谛不在复制别人的成功,而是认识自己,在合适的时间里做好该做的事!
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以“我的时间”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1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台湾女作家刘继荣在博文上说,她上中学的女儿成绩一直中等,但是却被全班学生全票推选为“最欣赏的同学”,理由是乐观幽默、热心助人、守信用、好相处等。她开玩笑地对女 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女儿却认真地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博文引发了广大网民的热议。
网民甲:坐在路边鼓掌,其实也挺好。
网民乙:人人都在路边鼓掌,谁在路上跑呢?
网民丙:路边鼓掌与路上奔跑,都应该肯定。
从上述网民的议论中,选取一种看法,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2013】阅读下列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中国作家丰子恺: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
英国作家赫胥黎:为什么人类的年龄在延长,而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
美国作家菲尔丁: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但失去这一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向未知。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201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则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格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2016】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要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当虚拟世界里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里的“现实”,你是选择拥抱这个世界,还是可以远离他或者保持适当的距离?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写一篇800字论述文。
【2017】阅读下列文字,根据材料作文。(60分)
有位作家说,人要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注意】题目自拟。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2018】浙江大地,历史上孕育过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思想,今天又形成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在与时俱进的浙江文化滋养下,代代浙江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浙江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浙江传奇。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第五篇:浙江省近十年高考作文题
浙江省近十年高考作文题
一、(60分)(2008•浙江)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都巿和乡村,是我们栖居的空间;都巿生活和乡村生活,是我们平凡的生活。当我们从平凡中回望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和期待。
请以“触摸都巿“或“感受乡村“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斧思想观点。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分析】无论选择触摸都巿还是感受乡村,都需要揭示各自环境的特点,各自生活的特色,立足于自身所获得的“触摸感”和“感受”,倡导真心真情真感作文,要善于化大为小,化虚为实,争取小中见大立意.注意是命题作文,不再是话题作文,两选一,写作时也可将都市或乡村作为主要角度,而将另一点作为对应或对比.
【解答】感受乡村
初以为,乡村便是童话的乐园.它褪去了城市的浮华,洗尽了尘世的繁杂.它也许是梵高画布上的阿尔,有明镜般纯粹的蓝天,有油彩般绚烂的花海,那金黄的向日葵在阳光的哺育下长出希望的种子;它也许是陶潜诗中的田园,在雾气迷蒙中演绎着仙女的故事,斜斜的日光轻洒,便是悠然游然. 那只是诗中画中的乡村,当我们真实的走进乡村,用心去感知乡村,便会发现,我们的乡村在经历着苦痛.那里也有阳光,那阳光不是温暖而是毒辣地炙烤着这片土地.远望去,土地上那个佝偻的背影,在朝夕间,在春秋中,在这片土地上耗尽心力.他在这片土地上成长,他的汗水滋养了这片土地;他在这片土地上学会坚强,他的脚步坚实了这片土地;他生于黄土又归于黄土,世世代代,生生不息.风暴来了,他的心如那田间摇曳的庄稼般颤动,他的泪水在他满是沟壑的脸颊上纵横,如那淹没田间的水,层层漫过他的心田,浸没他的呼息.干旱来了,庄稼如他枯瘦的身体一般摇坠,他看不到希望,看不到丰收,他混沌的眼干涸空洞.
他们也有快乐的时候,只是这种幸福仿佛如此卑微.他们最大的幸福就是丰收,饱满的谷粒仿佛是一粒粒珠宝,他们的眼角笑成了月牙.他们最渴望的生活便是风调雨顺,他们只想也只要这样平凡的生活. 这样的乡村会不会让我们感到失望,当我们面对这样的图景?而其实,乡村正因这份残酷的美丽而更见真实.感受乡村,别总是做一个悠闲的观光者,在体味它的宁静与纯净的同时,给它的苦痛多一点目光,给它的辛苦多一点理解与悲悯.
感受乡村,感受农耕文明跳动的脉搏,感受中国最浑厚的呐喊,感受那片土地的厚重,感受那片土地浸润的血汗;感受中国农民最纯朴的执著与坚忍,感受中国农民所经历的苦痛与无奈. 当我们用鄙夷的目光看着他们,我们是否想过是他们用血汗带给了我们生的希望.
看中国的农民用最卑微的姿势在中国的历史上站成了永恒,也且让我们用心去感受乡村!
二、(60分)(2009•浙江)阅读下面的歌词,根据要求作文。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春风中告别了你,今天这方明天那里。无论我停在哪片云彩,我的眼总是投向你,如果我在风中歌唱,那歌声也是为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路上充满回忆。请你祝福我,我也祝福你 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根据歌词所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分析】这篇材料有三个关键词:绿叶、根、情意.注意分析前两个词语的比喻义,抓住两者间的关系,并扣住“情意”这一点.立意点在感恩,其突破口是“你”的确定,“我”也要融进去.从文体写为人物故事要好些,也可写成多片断体叙事散文,还可写成抒情散文. 【解答】绿叶对根的情意
根,托起了绿叶,在春天.根,供起了绿叶,在夏天.根,让绿叶最后的玩一次,那是在秋天,直到冬天,绿叶再回到根的怀抱里,让它也休息一会儿.
根有自己的想法:托起绿叶,让它感受到阳光的温暖,绿叶也有自己的想法,把自身的暖意,带回给根,让它享受到泥土外的温暖.
根常对绿叶说,你迟早会翱翔于天际,而不在于你与我的这段日子里.绿叶会回答它,我知道,这是最后的煎熬.根笑着,从此托起绿叶
很快,根就撑不住了,但它仍用最后的力气,对绿叶说,来吧,扑进我的怀抱,让我再次保护你吧.绿叶不会,离巢的鸟,怎么会记得巢的温暖呢?
直到根不再有力气托起绿叶,它才会发现,自己不再有机会翱翔于天际了,它会咒骂,对根的软弱恨之入骨,直到它悠然而下,发现根最后的容貌是如此凄厉,它才会后悔,会用最后的力气冲向它,安抚它,与它以同长眠.
根会劝绿叶再一次爬上去,它会托起它,但绿叶拒绝了,越高的天际,越会迷失自我,与其忘了自己是绿叶,驾着威聂的风,过着触不可及,却随时会跌落的生活,还不如和你踏实的住在一起.根会哭,会笑,为绿叶的不争气而哭,为绿叶的醒悟而笑,它不知道,遥远的天际,是多么的危不可及.
绿叶和根在一起的时光是最快乐的,陪伴着托起自己的根,抚慰着为自己受伤的根,说,我同样飞过.
根会舍弃自己的身躯,为绿叶拦下雨雪,哺育着它,绿叶也会舍弃一切,用自己的身体滋润着它,它们都会说,来年再见.直至绿叶也在根的怀抱中长眠,根会呼唤它,醒醒吧,绿叶儿,天亮啦,我给你找了许多雨水呢.一滴滴雨水,掺着根的泪水,最后一次流在绿叶身上.
根终于把体内的泪水,都给了绿叶,但绿叶仍旧在睡,而根,也再无法呼唤绿叶了„ 来年,根又托起了绿叶,问它:你渴吗?
三、(60分)(2010•浙江)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传说有的雏鸟长大后,会衔食喂养衰老的母鸟,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反哺”。
人类社会也存在着类似现象,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文化影响被称之为“文化反哺”。千百年来,在以父辈对子辈施教为主流的正统传承方式下,文化反哺犹如潜流,隐而不显。但在迅速变化的当今世界,年轻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反哺能力。他们在科学知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越来越明显地影响着年长一代。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角色常常发生转换。
请针对上述现象及所反映的问题,以“角色转换之间”为标题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分析】完成这道作文题整体把握材料的用意很关键.“传说有的雏鸟长大后,会衔食喂养衰老的母鸟.人们把此现象称为反哺”,很多考生注意到了这句话,而在自己的写作经验里,关于孝道,关于对父母的爱是曾经经历的,于是,由此确定写作方向.毋庸置疑,这样的判断将直接带来偏题的危险.
从整段材料看,第一句话仅仅是为了引出“反哺”这个概念,再由鸟界的反哺引出人的“文化反哺”﹣﹣“文化反哺”才是全部材料的核心词.
什么叫文化反哺,材料说了,是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文化影响.这句话包含着两个要素.一是必须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影响.二是这影响必须是文化层面的.那么什么才是文化层面的影响呢?材料中同样提示了,是科学知识,是价值观念,是生活方式,是审美情趣等等等等.
建立在以上的材料解读基础上,我们可以相对完整地去解读作文题了:所谓“角色转换之间”,就是年轻一代接受着师长的教诲,同时,也慢慢地对师长施加属于自己的影响,进而改变师长的观念. 【解答】角色转换之间
如果八十岁老太迷上熏眼妆,白首老伯爱上电玩,中年男女皆意在组建“丁克家庭”,世界会变成怎般的光怪陆离?
对于这些类似新潮的“文化”,我们要坚决说不!文化反哺,哺的千万不能是三鹿!
孩提时代,老先生手把手地教育我们“人之初,性本善”.而如今,我们要用什么反赠?随着年轻人对个性张扬的极度追求,许多所谓的文化在潮流中混杂进来.古之施教者的传授内容,是经过数千年积淀下来的精华,在这等博大精深之前,我们应有的是责任,而不只是展现自我的矫情.
慕容天天,一个以行为艺术家自居的女孩,曾一度赤裸着身体在铁笼内宣告人体之美.而她竟然说服了自己的母亲,与之共同拍摄那些所谓艺术的照片.在角色转换之后,她所传授的是什么文化?不是扯下了一块遮羞布,就能成为一种文化.
正因为角色转换,我们才需要正视自己的行为.校对自己写下的教科书,是否别字连篇.
当老者敦敦念叨“见义勇为”时,我们应以“见义智为”对之;当长辈们用“淡泊一生,平安是福”来寄托心声时,我们可以用“不见风雨,何以出彩虹”与之相对;当老人用“书中自有颜如玉”来告诫我们时,我们要携起他们的手,看社会的波涛壮美.当他们提醒我们要保护好自己时,我们可以告诉他们:“青春就是疯狂地奔跑,然后华丽地跌倒,站起来,再跑!”
这才是所谓的文化反哺,这才是我们应有的“师德”!
是爷爷告诉我,一串红的汁液有糖的滋味,现在,轮到我来告诉他,水仙花的瓣叶可消除一个白昼的疲惫.
角色转换之间,我们走上讲台,就不能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孩.年轻是一段很美的光景,不要只顾展现自己的美丽,该去为别人留下点风景.
角色转换之间,我感动着木兰的替父从军,也呐喊着金晶的坚强之旅;我震撼于汉字的历史回音,也叹服于英语的婉转音韵.
雏鸟反哺,总将最鲜美的留给母亲;文化反哺,当然要用最优秀的去彰显我们的实力.
如果人生是一场筵席,那我们现在便是布菜人,在一片诱惑中,一定要三思再下筷.
四、(60分)(2011•浙江)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偶像。钱学森、袁隆平、宗庆后、张艺谋、马化腾、刘翔„„他们是不同时代不同行业的成功者,有无数崇拜者和模仿者追随其后。他们做过什么,又是怎么做的,被写进了种种励志读本,然而,他们的成功很难复制,因为时间在变,万物在变,一个人成功的赋予也在变。
时间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春夏秋冬,四时更替。物理时间随着时钟的指针分分秒秒匆匆地流逝,而人生的时间,则由大大小小的悲喜堆叠而成过去,由错错对对的选择建构而成未来。所以,人生的真谛不在复制别人的成功,而是认识自己,在合适的时间里做好该做的事!
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以“我的时间”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择角度,明确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分析】提供的两段文字素材,一段贴合现实生活,跨时代、多领域成功人士范例一直是全民热议话题,一段适合学生思考维度,将现实生活现象上升到对时间,其实是对自我生活质量、生命价值的认识和评价上来.在审题虽然说没有难度,其难点在于所选择的写作内容、角度,关键在于立意新.大多数考生会写自己怎样科学有效地合理利用自己的时间.如果考生就自己在一定时间内,在某个特定事件中如何化解矛盾冲突这方面来写,并从字里行间中体现出一种高尚可贵的优质品质与道德情操,使考生的文思有章可循,回归到对自身生活经历、经验这类较为熟悉、也比较容易写的题材上来.再在语言文字表达上深入浅出,文笔过硬,一篇考场佳作便曾现在阅卷者面前. 【解答】我的时间
每一个清晨,都平静地把自己铺成一张白纸,等着阳光到我的灵魂里泼墨挥毫;每一个夜晚,都把自己倒得空空的,然后往里面添加风、星星、萤火虫„总之,尽量添加一切诗意的东西.我只是想提醒自己,认识自己,在我的时间里做我自己.
我知道自己,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我想要的.有人说,眺望摩天大楼的人,其实是在眺望自己的幸福.我不是,我的幸福没有那么高.
我的幸福低到尘埃里.
世上有不计其数的成功者,他们头顶光环,令人艳羡,无数崇拜者和模仿者追随其后.然而,那是你想要的吗?人生不在复制别人的成功而是做你自己.
有的人幸福如瀑布或山洪,有的人幸福如涓涓小溪.
屋檐上鸽子成群,院子里花团锦簇.你喜爱的小狗,即便你在它吠叫时打它的小脸,它也依然喜欢偎依着你安静入睡.还有不被打扰的月亮,可以喝的露水„这一切都是我要急着向你表达的,我安静的幸福,我真实的自己.
在这么高速旋转的时光里,我们丢失了什么,我们又拣起了什么?看着那令人窒息的钢筋水泥构造中步伐匆匆的人们,看着那尾追在名人背影后的追星者,以及盲目模仿复制成功者道路的人„他们的眼睛储满了名利却丧失了蓝天,他们的耳朵塞满了阿谀却失去了鸟鸣.他们失去了自己,迷失在别人的道路与时间里.
在我的时间里,我要做自己,追逐我低入尘埃的小小的幸福.
我时常背上背包到附近的山上去远足,在自然中,我找到了自己.当繁密的树叶遮住午后的阳光又故意疏漏其中的一两缕打在潮湿的地面,当深秋的第一枚或黄或红的落叶在我面前摇曳而下带着欲言又止的幽怨,当南风带着沁人的土袭乱我的头发„
这一刻,时光在外部世界里一点一滴地逝去,却好像与我无关.因为我找到了自己的时间,找到了自己的幸福.我可以坦然地与自己对话„
在我的时间里,我只想做我自己,我只想像个孩子一样,在你面前兴高采烈地阐述我简单的思想.在属于自己的道路上,在忠于自己的幸福里,做我自己,就像那水边的蜻蜓.
临风吟唱,翩翩起舞.
五、(60分)(2012•浙江)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台湾女作家刘继荣在博文上说,她上中学的女儿成绩一直中等,但是却被全班学生全票推选为“最欣赏的同学”,理由是乐观幽默、热心助人、守信用、好相处等。她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女儿却认真地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语文新高考博客博文引发了广大网民的热议。
网民甲:坐在路边鼓掌,其实也挺好。
网民乙:人人都在路边鼓掌,谁在路上跑呢? 网民丙:路边鼓掌与路上奔跑,都应该肯定。
从上述网民的议论中,选取一种看法,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分析】本材料的核心是“鼓掌”这一关键信息.立意方面,“鼓掌”可实可虚,实质是人生的理想、价值、生活态度、思想情绪的外显,因而可从下面选一个写:
1、时代呼唤英雄,我们应该为英雄鼓掌;
2、可以不成为英雄,但一定要为梦想而奋斗;
3、既可以做一个有用的普通人,也可以做一有远大目标的人;4.平凡能够产生伟大,伟大中孕含着平凡;
5、平凡与伟大是两个对立的概念,是统一而又矛盾的.平凡蕴育伟大,伟大源自平凡,我们应该为平凡构筑伟大鼓掌;
6、既可以做有用的善良的普通人,又可以作为梦想而奋斗的人,甚至英雄.文体方面写成记叙文、议论文均可.结构上以总分总为好.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议论为辅或夹叙夹议.素材:①露珠的色彩因所处位置不同而变幻,闪耀出锦上添花的动人缤纷;三色堇因为生长的土壤不同而变幻,在不同的土地上绽放出各异的灿烂„大自然尚且懂得美丽因自己的位置而异,生而为人,我们怎能不洞悉其中的道理.
2、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3、著名影星金•凯瑞的影片《一个头两个大》中有这样一个感人片段,在影片结束时所有群众演员的样貌与姓名皆一一得到展列,在惜时如金的好莱坞大片中整整占去了五分多钟的舞台.这便是对那些卑微而慷慨的尊敬与珍视.语言方面、结构方面力求创新.
【解答】优秀范文
卑渺角落里的慷慨
我只愿放下步子,在一方静好无常的土地上,带着金砂般渺小而闪光的品质,为世界的前行慷慨解囊. ﹣﹣引子
风无偿助力,鹰得以搏击长空;土慷慨汇实,花得以纷繁绝艳;星默然成伍,银河得以广邈非常„这世上总有这那么两种角色:一方是聚光灯与荣誉追随的领跑者,一方是倨于静隅无谓名姓而给予助力的鼓掌的路人.历史总是将心偏予光芒独立之人,而我更愿为那卑渺角落里的慷慨发出敬仰的声音,即使他们如微尘,淡泊而无闻.
这个世界时常显得过于忙碌,利益的争夺早已让古者恬然处世默然奉献之言束之高阁.身边不缺勇于追求注目成功之人,看那选秀无休止海选中浮起的欲望与期待,看那层出不穷争先恐后在书架上占去一席之位的青春言情与致富“秘籍”.不错,他们不失为社会前行的推力,正如古代西方有言:“人无欲望便死亡”,可这些追逐时常太过聒噪与不安.
于是我更愿意成为那卑渺路旁鼓掌喝彩的无声一员,正因他更淡然,于是便更无私与自由.著名影星金•凯瑞的影片《一个头两个大》中有这样一个感人片段,在影片结束时所有群众演员的样貌与姓名皆一一得到展列,在惜时如金的好莱坞大片中整整占去了五分多钟的舞台.这便是对那些卑微而慷慨的尊敬与珍视吧!在主角无上光芒夺人心魄时,他们扮演的小人物在镜头吝啬的角落里作着锦上添花却是至关重要的添补,他们中有活泼的孩子,有美丽的少女,亦有白发如雪的老者,他们只是路人,而那份慷慨与无私的美丽却足以镶于奥斯卡金杯之巅.
在卑渺角落中奉献掌声与慷慨亦是历史前行不可忽视的一种助力.人生在世,有那些少数人可采撷的光芒,亦有多少人平凡而实在的付出.正如英伦博物馆曾特意留出一方黄金地段予以英国市民展示其家族的历史与个人的生活,这何尝不是一份予以卑微慷慨的身份证明.那些为伦敦前行奉献的掌声,那些为世界奉献慷慨品质的“路边人”,何尝不是值得世界重视和敬仰的主角?
于是朋友,我艳羡英雄的奋斗史与无上光荣,我亦肯定那些追求卓越的希望.但我更愿执守己身纯粹的悲喜和品质,在一方卑微无常的位置,为世界和他人,慷慨地鼓掌.
六、(60分)(2013•浙江)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中国作家丰子恺: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
英国作家赫胥黎:为什么人类的年龄在延长,而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
美国作家菲尔丁: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一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分析】本材料的核心是“怎样保护童心,怎样永葆青春”.立意角度可为:
1、青春是多变的、丰富多彩的,这是青春的本质.
2、社会是青春的伴侣,人的青春在社会的发展中成长.
3、拥抱青春留住童心,保持原本的纯朴和美好.
4、守住自我保持节操,抵御社会的不良影响.
5、呼唤淳朴本真的心灵世界,永葆青春才是生命的价值意义.
6、人类的进步,会改变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将是年轻人的世界.因为年轻人的心理年龄迅速的成长,他们有能力提早担当了社会的重任.文体方面写成记叙文、议论文均可.结构上以总分总为好.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议论为辅或夹叙夹议.素材:
1、圣埃克絮佩里的《小王子》;
2、可以选择所给的材料加以运用.语言方面力求创新,写法上可以通过反面切入来创新. 【解答】优秀范文
让童心永驻
该怎么说青春与年少,孩提与成人?
我很庆幸我有一个伟大的海底王国,它包括了我孩提时美好的回忆﹣﹣天真、直率、真诚、善良.孩提时的天真烂漫,孩提时的天真无邪是一段忘怀不了的美好.
好像这个海底王国也承载着我的未来,我的成人时刻.我不能够预测这将是怎么的未来,我只知道我一步一步地向着成人跨进,而我现在觉得最无助的是,我依然不能够预测我跨进的是天堂还是坟墓,当然我希望是天堂.
我很感谢我孩提时代没有像现在那么发达的科技,让我因一堆电子产品而沉沦.我有大自然作伴,我很庆幸有这么一位博大精深的朋友.我也很高兴我的孩提时代,陪我思考的不是毫无情感、无法变通的电脑,而是我一群有着活跃、灵巧思维的活泼可爱的朋友.
时间就像是经纬线,辐射过去,连接未来,交织着我的世界.现在的年龄,现在的我,我想我对人类为什么正在失去青春,心灵为什么都在变硬,海底王国为什么消失?有一些了解.功利化,个人功利无疑是重点.童年、青春提前消逝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好像一发不可收拾.
孩子可以不可以变得成熟一点?如今欺骗之风日盛.中国每年到底失踪多少孩子?按照不同的统计数字,中国每年失踪儿童不完全统计有20万人左右,其中又多多少儿童是被拐骗的.孩子是该成熟一点了.又比如,在校长、官员频繁性侵未成年人的今天,孩子还能那样幼稚单纯吗?国内20天连续发生8起校园性侵案,这只是公开报道的案件.实际上,又有多少孩子被伤害,我们不得而知.怎样才能让这些脆弱而无辜的孩子免受摧残和侵害?类似这样的沉重追问,像鞭子一样抽打着人们的心.犯罪者必然是将被斥责的,如果孩子能够一改单纯,幼稚.能够成熟一点那么,悲剧将会减少一点.少男少女的心,有的时候并不是自己想要使自己的心灵提前硬化,只是迫于无可奈何.
孩子的心灵是最纯洁的,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家长们给孩子们报各种班,抑制了孩子正常发展.拔苗助长,使孩子失去了纯真的童年,以至于在青少年是过早心理成熟,呼吁家长让孩子按照成长规律成长,也希望每个人都能像孩子一样保持最纯洁,最真实的心.让我们童心与时代一起跳动、童心不泯.
七、(60分)(2014•浙江)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
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往未知,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深,有的很浅。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分析】写材料作文,最重要的是要读懂读透材料.该作文题,由两段材料构成.前一段材料,是在抽象意义上讨论门与路的关系,可以看作是为后文讨论“大学的门与大学的路”的材料做铺垫,同时也议论了门与路的辩证关系.后一段材料把讨论落实到了“大学的”这个定语上.前一段以人生的“门与路”为着眼点,提供考生一个较为广阔的构思空间;后一段以大学的“门与路”为思考点,要求考生以此为具体内容,展现自己对如何进大学之门和如何走大学之路的思考和想象.
从命题方式上来看,这种命题的导向非常鲜明,即引导考生走出书斋,关注时代要求,思考现实人生,学会自主开启人牛之门,走好人生之路;引导考生以自身的“所感所思”来演绎话题,文中有“我”,抒写胸襟.不仅具有现实性和直观性,更具有深刻性和影响性.
【解答】解析:本次作文,审题要求较比较严格,考生在审题的时候必须将两段综合起来思考,如果单就其中某一句话展开立意,也许会合乎材料的某一方面的含义,但从总体上来看就有可能偏题.这两段话的关键处是很鲜明的,即需要考生抓住三个关键词:门、路和大学.所以,把上述三个关键词都写入了作文(当然可以有所偏重,但不能缺少任何一个词),就可进人审题立意上的一类卷.而如果仅仅只是写“门与路”,则有可能偏题.另外,试题的限制把握比较好.假如材料只保留第一段,写作自由度会大大增加,但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其一是考生无从人手;其二是给套作、宿构甚至抄袭大开方便之门,而增加了第二段,对审题的限制就有所增加.从所给的材料来看,本次作文可以有以下一些写作角度: 1.论述“大学的门”与“大学的路”之间的关系.
从怎样进入理想人学的门,怎样走好大学的路(掌握怎样的通行证,留下怎样的脚印)这些角度立意. 2.抒写“我”心中的“大学的门与路”.
从正在叩响大学之门的高中生的角度出发,抒写心中的“大学的门和路”.正在参加高考的考生,应该对“大学的门和路”有所想象,有所规划,有所企盼,有所展望. 3.具体的“门与路”及抽象的“门与路”.
可以由抒写生活中的具体的“门与路”到抒写怎样跨人大学之门以及如何走好大学之路. 4.选择一扇门.走好一条路.
从小就规划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怎样跨入一所理想的夫学之门.“我”应该小把选择的期待错看成终点,这样才能摊开理想的大门,才能走好人生之路. 5.人生路,一扇门.
他人如何选择人生路,怎样推开那扇门,由此想到自己该怎样走好人生路,该如何推开理想中的大学的那扇门.
6.对“大学的门与路”的憧憬和展望.
抒写自己进人大学以后“学习、探索、创新”的行为和精神.亦可抒写自己对未来的眺望、设计、规划等. 【佳作示例一】:
吾将上下而求索
“昨天”已经落幕,春花已落枝,但带来的不是对“零落成泥碾作尘”的惋惜,因为夏叶已经绽满枝头,一树一树的碧绿在摇曳,十八年前种下的树苗已经挺拔参天,一如今日放下过去,转身拥抱今天的我们. 我无数次地想着自己的未来规划,在那些未知的辽阔草原上,有一个我从未体验过的全新世界.大学的门,确实是人生的一个垒新起点,门后有草长莺飞也有冰天雪地,有光风霁月也有淤泥堆积,但也难以阻挡我对大学生活的好奇与向往.
而今,十八年光阴如梭而过,我已一步步到了这扇门前,身后是昨天走过的路,身前是被门阻隔的未知的路.倚在门前,回望昨天留下的脚印,深深浅浅,一路磕磕碰碰.路,从来不平坦,过去如此,将来的艰辛程度也只会加剧.但我不害怕,因为脚下的路越是泥泞坎坷,留下的足迹会更加深刻坚定.正如日本作家星野志夫所言:“如果一个人没有竭尽全力地度过冬天,忍受风雪的严寒,那么他也难以感受到来自春天的巨大幸福.”都说人生就像一场旅程,沿途会看到很多风景,遇见很多拥有新奇观点的人,有光有影,有晴有雨,有左有右,人生之路的滋味就含在其中.
曾经一度是那样惧怕高考,然而当我此刻坐在考场中,当初的怯懦巳不复存在,从容与喜悦如泉流如牧歌一样流淌心间.是啊,终于迎来了这一天,不知有多少莘莘学子与我一样的感叹,过去数千个日日夜夜仿佛是为了这一天.人生之路还有许多这样的障碍,他们看似巨石,但走远了才明白,原来当初以为难以逾越的天堑深壑,也不过是上天为我们安置的一座座小土丘.
前方的道路依然艰难而漫长:求学之路上的深邃与徘徊,成人之路上的迷惘与挣扎,融人社会后的抉择与困苦…年轻的我们要学的还很多.所以请大步迈向前方吧.正如简偵所言:“人生便如一首绝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不要抗拒风雨,因为苦难是化了妆的幸福;不要沉溺于安逸,因为意外和明天不知道哪个会先来.大学的门,请尽全力去推开,就像李白那样“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大学的路,请尽全力去闯荡去探索,就像屈原所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门后还有门,路后还有路.“不必为了一朵花而驻足停留,因为路上还有其他花儿为你开放.”站在未知与已知的桥上,面对过去与未来的道路合龙,请铭记乾隆帝在两百年前挥毫写就的一句:“寄语至公堂里客,莫教冰鉴负初心!” 【佳作示例二】:
人生路,那扇门
儿时离家不远便是座大学.虽算不上一流名校,却也是儿时自己最爱去的地方,我喜欢高高地扬起头看小门上那几个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大字,然后在嘴角蹦出“哇”的感慨,百看不厌,也喜欢站在校门正中与它合影,看着自己小小的身子被大大的校门所包容,内心舒畅不已,恨不能快快长大.那时自己有着初生牛犊般的可爱,对着母亲大喊:“我一定会踏人哈佛的校门!”想来也感到有趣. 儿时的那扇门对我来说是神圣的、是高大的、是庄严的,让我在童年的路上欢快叉自信地跑着,渴望成长. 中学时,我转了学.于是开始了独自一人在外求学的岁月,也终于能与梦寐以求的大学身处同一城市,我常在周末的午后骑着单车,远远看着那个大门,虽没有像小时候如此崇拜,却是我心中最强烈的向往.仍记得一次因考试失利又来到这儿,却正值大学毕业季,当看到成群身着毕业学士服的学姐学长在校门前留念的时候,我流泪了,似乎觉得离它越来越远.但又在眼泪中看到了几年后同样身着毕业服的自己,因为心下明白:为了你,我定当全力以赴.
如今的那扇门对我来说是向往,是渴望,也是志在必得的坚定,它让我们漫漫而寂寥的学习生活中不失本心、步伐稳健而有力.
时间一晃而逝,一瞬间自己已端坐在高考的考场上,只是此时少了一丝紧张、一丝忧虑,多了一份对过往人生的惆帐.现在的自己就站在一条路的终点,一扇门的门前,就好比一场球赛就差那临门一脚.只是那扇门终究是未知,有人说那足解脱,而我却相信那才是人生真正的开始.
回首十几年的人生路,有扇门一直伴随左右,它之于我就好比向日葵静默伫立迎来朝日喷薄,蝴蝶蹁跹起舞迎来一树花开,夜莺婉转啼鸣只为花好月圆.它无所谓终点,也无所谓终极目标,只是人活在世上必须要有几扇门,令你以最美的姿态敲开它,告诉未来:“我已准备好了!”怀揣一份期待,于是生命凝成一个永恒的姿态,坚定、不屈、自信,门前是过往的坚定,门后是未来的自信. 【佳作示例三】:
门与路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鲁迅先生曾如是表达他对路的理解,而我却斗胆以为路不是被人们踩出来的. 路是为了通往门. 寒窗苦读数十载,为了什么?没错,不就是为了能金榜题名嘛!古时人们称之为科举,咱们现在叫它高考.这一路与各种题目厮杀,我们终于过五关斩六将站在这最后的战场.高考就是一条通往社会的路,它将指引你通向真正精彩的人生之门. 门一直为路开着.
我们面前的门目前只有一道,那就是大学.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往未知.已知的是你已一路走来,如今鼓足勇气,从容面对;未知的是今后面临更多艰巨的挑战.所以,别再羡慕苍天为一些人开了一扇又一扇窗,要清楚我们每一个人面前都有一道大门敞开着. 为胜利之门铺成功之蹄.
门与路之间存在着一种辩证关系,既是路的终点又是路的起点,诚然,门意味着一段旅程的终止,另一端新的冒险在等待着我们亲自去开启.关键在于怎么过这段路,是走着、跑着还是爬着?我想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情况,这取决于面对困难的态度.别以为马五光用网络搞营销就可以整出个点子商务;别以为乔布斯啃口苹果就能创造他的“苹果”帝国;别以为马化腾光靠复制就造就了如今的腾讯.我们往往看到的是通过胜利之门时那光鲜亮丽的一面,殊不知多少人一脸贴在冷冰冰的铁门上…这些巨头们的成功绝非一朝一夕,更不是所谓的人品爆发,而是结结实实地踏在路上的那一个个深深浅浅的脚印!这条路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铺起来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曾经这样看待人生道路.我们通往未来的遭路亦是如此,我宁可坚信“人间正道是沧桑”,也不愿盲目地认为“天生我材必有用”,倘若不努力,我材恐将铺路用…
所以,我认为路一直就存在,每一条路都通往一扇门,它就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想必听到这里,鲁迅先生可能大为震怒,不过不要紧,一旦我认为我的路是对的,我就会如他所说的一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愿我们所有的考生,走踏实之路,敲开胜利之门.
八、(60分)(2015•浙江)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问好《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注意:(1)题目自拟,观点自定。(2)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3)不得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套作。
【分析】本材料的核心是要深刻理解“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这两句话的含义,写作时可以两者兼顾,但必须突出“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文体上最好写成议论文,结构上以总分总为好.表达方式夹叙夹议,兼用抒情.素材上多选择一些正面的例子,如本材料引用的部分可以作为素材,还可引用曹雪芹、鲁迅、莫言等作品为例.可以在结构、语言上力求创新.
【解答】优秀范例
文显其品动人心
喜欢一卷诗书在手,或品读“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中女子的慵懒与情思;或感受太史公笔下暗潮涌动的政权纷争,尔虞我诈;或带着一颗心,和三毛共赴撒哈拉沙漠,体味异域风情.正如古人所言,“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我们在文章中确实能感受到作者的不同性情,或潇洒坦荡,或自由不拘.
大凡在文学界受人敬仰的,读者都能找到与文章匹配的词语去概括作者的性格,想来这就是所谓“人品”了吧.当然这并不是仅从一篇文章中就能感知的,而是渗透在作者一生的写作历程中.初识袁中郎是因读《满井游记》: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贵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如此寄情山水的才子,想来也是一位人生的哲学家,他自言“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其实,这话不但道出了袁中郎的文学主张,也道出了他的人生态度.在那些赞美自然风光的游记中,每一篇都是他对这种生活本色的探寻.他的文章就是他的内心,我们能从其文章中感受到他人格的真,由此我们的心才会产生一种共鸣.
文学贵在思想的碰撞.金代元好问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观点:“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我们以为的人格与文章之间的等号在这里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文章会成为人心的面具,也许需要我们用一双聪慧的眼去观察,用一颗睿智的心去感知.
写作是抒发人性的途径,而有时这条道路会受外界因素影响,让我们看不真切,这样文章本身也沦为了工具.郭沫若以一首《天上的街市》成为中国现代诗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诗人.当革命的烈火蔓延整个中国大地时,他的诗便成为了配合特殊形势的产物,毫无立场的歌颂与批判,是成为“御用文人”的悲哀.也许郭老骨子里是崇尚自由的,但当他的心被戴上政治的枷锁时,所有的艺术美感就消失殆尽了.曾经吟出《女神》这样唯美诗篇的人,湮没在形势的浪潮中,我们只能为之扼腕叹息.
但不管有什么不同的观点,有一样是不能否认的:文显其品动人心.因为他们能将自己的真当作汤底,把生活的阅历当作食材,最终会烹饪出一锅令人回味的佳肴.
九、(60分)(2016•浙江)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
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分析】写作前考生需认真审题,明确作文题目要求,考生可以根据材料提炼本题的话题﹣﹣虚拟与现实,要求是”写一篇论述类文章“,因此,无论是支持“虚拟”还是“现实”,又或者是在文章中以辩证的思维论证“虚拟与现实”互补的关系,考生都要有明确的观点,能够采用足够的论据来论述.
【解答】浙江卷的题目很时尚很现代,对比较“传统”的考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 其实,不管任何话题,都要注意辩证思考看待.尤其是写议论文时. 显然,“虚拟”世界既有其优越性,也有其不好的地方.我们生活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快捷,但我们与现实的世界越来越疏离了,与真实的人交往少了,这是可怕的.所以,对虚拟世界要保持警惕,不可完全沉溺于虚拟世界.
另一方面,也不可远离虚拟世界.科技的进步是不可阻挡的,远离科技会让我们逐渐脱离时代,这是可怕的.
十、(60分)(2017•浙江)阅读下列文字,根据材料作文。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800字。ƒ③不得抄袭、套作。
【分析】试题材料为一段颇有哲理的文字,从有字到无字到心灵,层次分明,梯度有致,不同悟性的考生,可以基于自身的认知写出不同深度的文字. 该作文题贴近时代,立足学生生活,审题难度不大.考生一般可以从“书本知识”(读万卷书),“生活,或自然与社会”(行万里路),“自己的心灵”(三省吾身)三方面展开.当然,也可以从“什么是三本大书?”“为什么要读三本大书?”“怎么读好三本大书?”三个角度展开.如果思考再深点,还可以提出一些新观点展开论述,如“不同的人会读不同的大书”“人在不同阶段会侧重读不同的大书”等等.有字之书,很好理解.就是我们日常所见的各类书籍.它是人类过去的精神生活的留存﹣﹣含括智慧和愚昧;无字之书,也比较好理解,一般来说它指的是我们所面对的纷繁复杂的当下社会.心灵之书呢,也好理解,它就是要求我们在人生过程中的“心灵成长”和“内心关照”,也就是和“头顶上的星空”相对应的“内心的律令”﹣﹣自我的道德诉求. 参考立意:
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怎样去读好人生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