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绿色施工示范工程验收管理办法(4月29日修改)
湖南省绿色施工示范工程验收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完善我省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管理体系,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促进建筑节能减排工作,发展绿色建筑,推广绿色施工,依据《绿色施工导则》(建质[2007]223号)、《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 50640)及《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学技术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湘建科[2011]258号),结合我省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湖南省绿色施工示范工程(以下简称“示范工程”)是指已纳入 “湖南省绿色建筑创建计划(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并在工程建设中,应用和创新先进适用技术,在节材、节能、节地、节水和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取得显著社会、环境与经济效益,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建设工程施工项目。
第三条 示范工程验收工作包括中期检查、验收评审、公示备案、公告并颁发证书等环节。
第四条 示范工程的验收管理应坚持以科技为先导、节能减排为重点的原则。
第二章 实施与中期检查
第五条 列入“湖南省绿色建筑创建计划(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的项目,要严格按照申报内容做好项目实施工作,并及时保留、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文字、影像、图片等),委托管理单位要做好项目实 1
施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以及应用成果的验收评审推广等工作。
第六条 项目申报单位在示范工程主体工程完工后一周内,经委托管理单位同意,向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筑节能与科技处提出中期检查申请。
第七条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筑节能与科技处负责组织3-5名专家对示范工程进行中期检查。专家在认真审核申报单位相关资料和查看施工现场后,出具检查报告,提出考评意见,并作为项目完成后进行验收的依据。
第八条 项目申报单位应根据中期检查现场考评意见,改进相关工作,修改完善有关资料,为项目验收做好准备。
第三章 验收评审
第九条 示范工程完成质量验收后,工程申报单位准备好评审资料,报请委托管理单位同意后,向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筑节能与科技处提出验收申请。
第十条 提出验收评审申请的示范工程申报单位应准备以下评审资料:
1.湖南省绿色建筑创建计划立项申报书(绿色施工示范工程)。
2.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筑节能与科技项目合同书。
3.工程质量验收文件(竣工验收单等)。
4.中期检查报告。
5.湖南省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目标值实施情况表(详附件2)。
6.湖南省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创新技术情况说明表(详附件3)。
7.相关的施工组织设计和绿色施工规划方案。
8.绿色施工综合总结报告(综合叙述绿色施工组织和管理及“四节一环保”量化指标和采用的“四节一环保”措施;材料、设备和技术应用情况;分析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创新点和节能减排的成效以及值得借鉴的经验;绿色施工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等)。
9.对项目概况、绿色施工实施过程、采用的“四新”技术、创新点等相关内容介绍的PPT文件。
10.相关绿色施工过程的验证材料,包括通过绿色施工总结出来的技术规范、工艺、工法等。
第十一条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筑节能与科技处组织3-7名专家召开验收评审会进行验收评审。专家在认真审核申报单位报送的评审材料和查看施工现场后,根据《湖南省绿色施工示范工程技术指标》(详附件1),进行评价。
第十二条 示范工程评审的主要内容:
1.提供的评审资料是否完整齐全。
2.工程质量安全情况:本项目是否发生过《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规定的较大事故以上等级的质量、安全事故。
3.是否完成了申报书中提出的绿色施工全部内容。
4.绿色施工中各有关主要指标是否达标。
5.施工中采用“四新”技术和创新点以及对工程质量、工期、效益和“四节一环保”的影响。
第十三条 评审专家必须认真核查示范工程申报单位报送的申报材料,并根据中期检查的情况,实事求是地提出评审意见。评审意见形成后,由评审专家组组长签字生效。
第十四条 示范工程评审分为通过验收与不通过验收。
第四章 公示与备案
第十五条 通过验收的示范工程,在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网上向社会公示,公示期为15天,公示无异议后颁发湖南省绿色施工示范工程验收证书。
第五章 附则
第十六条 对已通过验收评审的示范工程,如发现质量安全等问题,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筑节能与科技处组织专家进行鉴定,经鉴定确实不符合绿色施工示范工程条件的,有权做出取消其湖南省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称号的决定,并予以公告。
第十七条 示范工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与有关方面协商后,可以取消或更改:
1.发生安全生产死亡责任事故。
2.发生重大质量事故,并造成严重影响。
3.发生群体传染病、食物中毒等责任事故。
4.施工中因“四节一环保”问题被政府管理部门处罚。
5.违反国家有关“四节一环保”的法律法规,造成严重社会影响。
6.施工扰民造成严重社会影响。
7.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使用国家主管部门以及行业命令禁止使用或者淘汰的材料、技术、工艺和设备。
8.转包或者违法分包。
9.违反建筑法律法规,被有关执法部门处罚。
第十八条 示范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应采用数据记录,无法用数据表达的须有影像资料或文字说明。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筑节能与科技处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2014年X月X日起实施。
附件:
1、《湖南省绿色施工示范工程技术指标》
2、《湖南省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目标值实施情况表》
3、《湖南省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创新技术情况说明表》
第二篇: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验收用表
1.环境保护评价
1.1 评价指标:现场施工标牌应包括环境保护内容。
条文说明:现场施工标牌是指工程概况牌、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组织机构牌、入场须知牌、安全警示牌、安全生产牌、文明施工牌、消防保卫制度牌、施工现场总平面图、消防平面布置图等。其中应有保障绿色施工的相关内容。1.2 评价指标:施工现场应在醒目位置设置环境保护标识;
条文说明:施工现场醒目位置是指主入口、主要临街面、有毒有害物品堆放地等。
1.3 评价指标:施工现场的文物古迹和古树名木应采取有效保护措施;
条文说明:工程项目部应贯彻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制定施工现场文物保护措施;并有应急预案。
1.4 评价指标:现场食堂应有卫生许可证,炊事员应持有效健康证明。1.5 评价指标:
资源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保护场地四周原有地下水形态,减少抽取地下水。2.危险品、化学品存放处及污物排放应采取隔离措施。
条文说明:
本条规定了环境保护中资源保护的两个方面:
1.为保护现场自然资源环境,降水施工避免过度抽取地下水。2.化学品和重金属污染品存放采取隔断和硬化处理。1.6 评价指标:
人员健康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作业区和生活办公区应分开布置,生活设施应远离有毒有害物质。2.生活区应专人负责,应有消暑或保暖措施。
3.现场工人劳动强度和工作时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体力劳动强度等级》(GB 3869)的有关规定。
4.从事有毒、有害、有刺激性气味和强光、强噪声施工的人员应佩戴与其相应的防护器具。
5.深井、密闭环境、防水和室内装修施工应有自然通风或临时通风设施。6.现场危险设备、地段、有毒物品存放地应配置醒目安全标志,施工应采取有效防毒、防污、防尘、防潮、通风等措施,应加强人员健康管理。7.厕所、卫生设施、排水沟及阴暗潮湿地带应定期消毒。8.食堂各类器具应清洁,个人卫生、操作行为应规范。
条文说明:
本条规定了环境保护中人员健康的八个方面:
1.临时办公和生活区距有毒有害存放地一般为50m,因场地限制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取隔离措施。
2.针对不同地区气温情况,分别采取符合当地要求的对应措施。1.7 评价指标:
扬尘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现场应建立洒水清扫制度,配备洒水设备,并应有专人负责。2.对裸露地方集中堆放的土方应采取抑尘措施。
3.运送土方渣土等易产生扬尘的车辆应采取封闭或遮盖措施。4.现场进出口应设冲洗池或吸湿垫,应保持进出场车辆清洁。5.易飞扬和细颗粒建筑材料应封闭存放,余料应及时回收。6.易产生扬尘的施工作业应采取遮挡、抑尘等措施。7.拆除爆破作业应有降尘措施。
8.高空垃圾清运应采用封闭式管道或垂直运输机完成。9.现场使用散装水泥、预拌砂浆应有密闭防尘措施。
条文说明:
本条规定了环境保护中扬尘控制的九个方面:
2.现场直接裸露土体表面和集中堆放的土方采用临时绿化、喷浆和隔尘布遮盖等抑尘措施
6.规定对于施工现场切割等易产生扬尘等作业所采取的扬尘控制措施要求 8.说明高空垃圾清运采取的措施,而不采取自高空抛落的方式 1.8 评价指标:
废弃排放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进出场车辆及机械设备废气排放应符合国家年检要求。2.不应使用煤作为现场生活的燃料。
3.电焊烟气的排放应符合国家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的规定。
4.不应该在现场燃烧废弃物。1.9 评价指标:
建筑垃圾处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垃圾应分类收集、集中堆放。
2.废电池、废墨盒等有毒有害的废弃物应封闭回收,不应混放。3.有毒有害废物分类率应达到100%。
4.垃圾桶应分为可回收利用与不可回收利用两类,应定期清运。5.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应达到30%。
6.碎石和土石方类等应用作地基和路基回填材料。1.10 评价指标:
污水排放应符合下列规定:
1.现场道路和材料堆放场地周边应设排水沟。
2.工程污水和实验室养护用水应经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3.现场厕所应设置化粪池,化粪池应定期清理。4.工地厨房应设隔油池,应定期清理。5.雨水、污水应分流排放。
条文说明:
本条规定了环境保护中污水排放的五个方面:
2.工程污水采取去泥沙、除油污、分解有机物、沉淀过滤、酸碱中和等针对性的处理方式,达标排放。
3.和4.现场设置的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应及时清理,避免发生堵塞、渗漏、溢出等现象。1.11 评价指标:
光污染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夜间焊接作业时,应采取挡光措施。
2.工地设置大型照明灯具时,应有防止强光线外泄的措施。
条文说明:
本条规定了环境保护中光污染的两个方面:
2.调整夜间施工灯光投射角度,避免影响周围居民正常生活。1.12 评价指标:
噪声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采用先进机械、低噪声设备进行施工,机械、设备应定期保养维护。2.产生噪声较大的机械设备,应尽量远离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和周边住宅区。
3.混凝土输送泵、电锯房等应设有吸音降噪屏或其他降噪措施。4.夜间施工噪声声强值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5.吊装作业应使用对讲机传达指令。1.13 评价指标: 施工现场应设置连续、密闭能有效隔绝各类污染的围挡。条文说明:现场围挡应连续设置,不得有缺口、残破、断裂,墙体材料可采用彩色金属板式围墙灯可重复使用的材料,高度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的规定。1.14 评价指标:施工中开挖土方应合理回填利用。
条文说明:现场开挖的土方在满足回填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应就地回填使用,也可采用造景等其他利用方式,避免倒运。
1.15 评价指标:施工作业面应设置隔声设施。
条文说明:在施工作业面噪声敏感区域应设置足够长度的隔声屏,满足隔声要求。1.16 评价指标:现场应设置可移动环保厕所,并应定期清运、消毒。
条文说明:高空作业没隔5层至8层设置一座移动环保厕所,施工场地内环保厕所足量配置,并定岗定人负责保洁。
1.17 评价指标:现场应设噪声监测点,并应实施动态监测。
条文说明: 本条说明不定期请环保部门到现场检测噪声强度,所有施工阶段的噪声控制在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 12523)限值内。1.18 评价指标:现场应有医务室,人员健康应急预案应完善。
条文说明:施工组织设计有保证现场人员健康的应急预案,预案内容涉及火灾、爆炸、高空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坍塌、SARS、疟疾、禽流感、霍乱、登革热、鼠疫疾病等,一旦发生上述事件,现场能过段处理,避免事态扩大和蔓延。
1.19 评价指标:施工应采取基坑封闭降水措施。1.20 评价指标:现场应采用喷雾设备降尘。条文说明:现场拆除作业、爆破作业、钻孔作业和干旱燥热条件土石方施工应采用喷雾降尘设备减少扬尘。1.21 1.22 评价指标: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50%。
评价指标:工程污水应采取去泥沙、除油污、分解有机物、沉淀过滤、酸碱中和等处理方式,实现达标排放。
2.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评价
2.1 评价指标:应根据基地取材的原则进行材料选择并有实施记录。
条文说明: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中第4.4.3条的规定,就地取材是指材料产地距施工现场500Km范围内。
2.2 评价指标:应有健全的机械保养、限额领料、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等制度
条文说明:现场机械保养、限额领料、废弃物排放和再生利用等制度健全,做到有据可查,有责可究。2.3 评价指标:
材料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应选用绿色环保材料。
2.临建设施应采用可拆迁、可回收材料。
3.应利用粉煤灰、矿渣、外加剂等新材料降低混凝土和砂浆中的水泥用量;粉煤灰、矿渣、外加剂等新材料掺量应按供货单位推荐掺量、使用要求、施工条件、原材料等因素通过试验确定。
条文说明:
本条规定了材料选择的三个方面:
1.要求建立合格供应商档案库,材料采购做到质量优良、价格合理,所选材料应符合以下规定:
1)《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的要求。2)GB 18580 ~ 18588的要求。
3)混凝土外加剂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中释放氨的限量》(GB 18588)的要求。2.4 评价指标:
材料节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采用管件合一的脚手架和支撑体系。
2.应采用工具式模板和新型模板材料,如铝合金、塑料、玻璃钢和其钢框镶边模板。
3.材料运输方法应科学,应降低运输损耗率。4.应优化线材下料方案。
5.面材、块材镶贴,应做到预先总体排版。
6.应因地制宜,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7.应提高模板、脚手架体系的周转率。
条文说明:
本条规定了节约材料的七个方面:
7.强调从实际出发,采用适于当地情况,利于高效使用当地资源的四新技术。如“几字梁”、模板早拆体系、高效钢材、高强混凝土、自防水混凝土、竹材、木材和工业废渣废液利用等。2.5 评价指标:
资源再生利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余料应合理使用。
2.板材、块材等下脚料和撒落混凝土及砂浆应科学利用。3.临建设施应充分利用既有建筑物、市政设施和周边道路。4.现场办公用纸应分类摆放,纸张应两面使用,废纸应回收。2.6 评价指标:应编制材料计划,应合理使用材料。
2.7 评价指标:应采用建筑配件整体化或建筑构件装配化安装的施工方法。2.8 评价指标:主体结构施工应选择自动提升,顶升模架或工作平台。2.9 评价指标:建筑材料包装物回收率应达到100%。
条文说明:现场材料包装用纸质或塑料、塑料泡沫质的盒、袋均分类回收,集中堆放。
2.10 评价指标:现场应使用预拌砂浆。
条文说明:预拌砂浆可集中利用粉煤灰、人工砂、矿山及工业废料和废渣等。对资源节约,减少现场扬尘具有重要意义。2.11 评价指标:水平承重模板应采用早拆支撑体系。
2.12 评价指标:现场临建设施、安全防护设施、应定型化、工具化、标准化。
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评价
3.1 评价指标:鉴定标段分包或劳务合同时,应将节水指标纳入合同条款。条文说明:施工前,应对工程项目的参建各方的节水指标,以合同形式进行明确,便于节水的控制和水资源的充分利用。3.2 评价指标:应有计量考核记录。3.3 评价指标:
节约用水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根据工程特点,制定用水定额。2.施工现场供排水系统应合理适用。
3.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的生活用水应采用节水器具,节水器具配置率应达到100%。
4.施工现场的生活用水与工程用水应分别计量。5.施工中应采用先进的节水施工工艺。
6.混凝土养护和砂浆搅拌用水应合理,应有节水措施。7.管网和用水器具不应有渗漏。
条文说明:
本条规定了节约用水的七个方面:
1..针对各地区工程情况,制定用水定额指标,使施工过程节水考核取之有据。2.供、排水系统指为现场生产生活区食堂、澡堂、盥洗和车辆冲洗配置的给排水处理系统。
3.节水器具指水龙头、花洒、恭桶、水箱等单件器具。4.对于用水集中的冲洗点、集中搅拌点等、要进行定量控制。
5.针对节水目标实现,优先选择利于节水的施工工艺,如混凝土养护、管道通水打压、各项防渗漏闭水及喷淋试验等,均采用先进的节水工艺。
6.施工现场尽量避免现场搅拌,优先采用商品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必须现场搅拌时,要设置水计量检测和循环水利用装置。混凝土养护采取薄膜包裹覆盖、喷涂养护液等技术手段,杜绝无措施浇水养护。7.防止管网渗漏应有计量措施。3.4 评价指标:
水资源的利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基坑降水应储存使用。
2.冲洗现场机具、设备、车辆用水,应设立循环用水装置。
条文说明:
本条规定了水资源利用的两个方面:
1.尽量减少基坑外抽水,在一些地下水位高的地区,很多工程有较长的降水周期,这部分基坑降水应尽量合理使用。
2.尽量使用非传统水源进行车辆、机具和设备冲洗;使用城市管网自来水时,必须建立循环用水装置,不得直接排放。
3.5 评价指标:施工现场应建立基坑降水再利用的收集处理系统。
条文说明:施工现场应对地下降水、设备冲刷用水、人员洗漱用水进行收集处理,用于喷洒路面、冲刷、冲洗机具。
3.6 评价指标:施工现场应有雨水收集利用的设施。3.7 评价指标:喷洒路面、绿化浇灌不应使用自来水。
条文说明:为减少扬尘,现场环境绿化、路面降尘使用非传统水源。3.8 评价指标:生活、生产污水应处理并使用。
条文说明:将生产、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和利用。3.9 评价指标:现场应使用经检验合格的非传统水源。
条文说明:现场开发使用自来水以外的非传统水源进行水质检测,并符合工程质量用水标准和生活卫生水质标准。
4.节能与能源利用评价
4.1 评价指标:对施工现场的生产、生活、办公和主要耗能施工设备应设有节能的控制措施。
条文说明:施工现场能耗大户主要是塔吊、施工电梯、电焊机及其他施工机具和现场照明,为便于计量,应对生产过程使用的施工设备、照明和生活、办公区分别设定用电控制指标。
4.2 评价指标:对主要耗能施工设备应定期进行耗能计量核算。
条文说明:建设工程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和管理应执行现行国家标准《用能单位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 17167)。施工用电必须装设电表,生活区和施工区应分别计量;应及时收集用电资料,建立用电节电统计台账。针对不同的工程类型,如住宅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厂房建筑、仓储建筑、设备安装工程等进行分析、对比、提高节电率。
4.3 评价指标:国家、行业、地方政府明令淘汰的施工设备、机具和产品不应使用。
条文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十七条:禁止生产、进口、销售国家明令淘汰或者不符合强制性能源效率标准的用能产品、设备;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生产工艺。4.4 评价指标:
临时用电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采用节能设施。
2.临时用电设置合理,管理制度应齐全,并应落实到位。
3.现场照明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的规定。条文说明:
本条规定了选择临时用电设施的原则。
1.现场临电设备、中小型机具、照明灯具采用带有国家能源效率标识的产品。4.5 评价指标: 机械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采用能源利用率高的机械设备。2.施工机具资源应共享。
3.应定期监控重点耗能设备的能源利用情况,并有记录。4.应建立设备技术档案,并应定期进行设备维护、保养。
条文说明:
本条规定了节能与能源利用中机械设备的四个方面:
1.选择功率与负载相匹配的施工机械设备,机电设备的配置可采用节电型机械设备,如逆变式电焊机和能耗低、效率高的手持电动工具等,以利节电;机械设备宜使用节能型油料添加剂,在可能的情况下,考虑回收利用,节约油量。2.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工作面、以减少作业区域的机具数量,相邻作业区利用共有的机具资源。
3.避免施工现场施工机械空载运行的现象,如空压机等的空载运行,不仅产生大量的噪声污染,而且还会产生不必要的电能消耗。
4.为了更好地进行施工设备管理,应给每台设备建立技术档案,便于维修保养人员尽快准确的对设备的整机性能作出判断,以便于出现故障及时修复;对于机型老、效率低、能耗高的陈旧设备及时淘汰、代之以结构先进、技术完善、效率高、性能好及能耗低的设备,应建立设备管理制度,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性能可靠、能源高效利用。4.6 评价指标:
临时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临时设施应结合日照和风向等自然条件,合理采用自然采光、通风和外窗遮阳设施。
2.临时施工用房应使用热狗性能达标的复合墙体和屋面板,顶棚宜采用吊顶。
条文说明:
本条规定了节能与能源利用中临电设施的两个方面:
1.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 50033),在同样照度条件下,天然光的辨认能力优于人工光,自然通风可提高人的舒适感。南方采用外遮阳,可减少太阳辐射和温度传导,节约大量的空调、电扇等运行耗能,是一种节能的有效手段,值得提倡。
2.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规定,在保证相同的室内环境参数条件下,建筑节能设计与未采取节能措施前比,全年采暖通风、空气调节、照明的总耗能应减少50%。这个目标通过改善维护结构热工性能,提高空调采暖设备和照明效率实现。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应参照执行,维护墙体、屋面、门窗等部位,要使用保温隔热性能指标达标的节能材料。4.7 评价指标:
材料运输与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材料的选用应缩短运输距离,减少能源消耗。2.应采用能耗少的施工工艺。3.应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和施工进度。4.应尽量减少夜间作业和冬期施工的时间。4.8 评价指标:
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应合理利用太阳能或其他可再生能源。条文说明:可再生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供能采暖和制冷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等。我国可再生能源在施工中的利用还刚刚起步,为加快施工现场对太阳能灯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步伐,应予以鼓励。4.9 评价指标:临时用电设备应采用自动控制装置。
4.10 评价指标:使用的施工设备和机具应符合国家、行业有关节能、高效、环保的规定。
条文说明: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和机具综合能耗低、环境影响小,应积极引导施工企业、优先使用。如选用变频技术的节能施工设备等。4.11 评价指标:办公、生活和施工现场,采用节能照明灯具的数量应大于80%。4.12 评价指标:办公、生活和施工现场用电应分别计量。
第二部分
绿色施工技术与创新评价
1.1 评价指标:示范工程是否采用了有利于绿色施工开展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条文说明:为基础性评价,强调了两个方面:一是是否采用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二是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是否有利于绿色施工的开展。
1.2 评价指标:示范工程是否采用了自主创新绿色施工技术及方法。
条文说明:为在1.1项要求的基础上考查示范工程是否有自主创新的绿色施工技术及方法。本条着重强调创新的内容。
1.3 评价指标:示范工程的创新绿色施工技术及方法,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并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条文说明:为在1.2项要求的基础上考查示范工程创新的绿色施工技术及方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同时该创新点是否可以进行推广而不仅仅是针对该示范工程才有效。本条着重强调创新的成效。
1.4 评价指标:示范工程是否在主体施工阶段采用了工厂化生产的预制混凝土、配送钢筋等构配件。
条文说明:为考查示范工程的工业化生产程度。尤其强调在主体施工阶段的预制混凝土、配送钢筋等构配件的工厂化生产。非主体施工阶段应用的工厂化预制构配件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考虑。
1.5 评价指标:示范工程是否完成了设计方案中有关节能环保内容,并达到设计要求。
条文说明:为基础性评价,强调设计与施工的衔接。尤其是针对节能设计的内容,施工中应予以重视,进行施工方案的深化设计,完成效果达到设计中有关节能环保的要求。
1.6 评价指标:示范工程是否也同时为绿色建筑并绿色建筑相关要求。
条文说明:为对工程整体性评价,是一个可提倡性的指标。绿色施工虽可以独立完成,但如从设计、施工、使用全过程按照绿色节能的要求进行,则绿色施工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于一个完整的体系之内的,更具有其运用的价值和意义。
第三部分
绿色施工成效评价
1.1 示范工程的环境保护完成情况与目标值相比,成效如何。
1.2 示范工程的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完成情况与目标值相比,成效如何。1.3 示范工程的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的完成情况与目标值相比,成效如何。1.4 示范工程的节能与能源利用的完成情况与目标值相比,成效如何。
1.5 示范工程的节地与土地资源利用的完成情况与目标值相比,成效如何。
条文说明:根据《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成果量化统计表》的统计情况,对比目标值和实际完成值。探讨其环境保护、节材、节水、节能、节地各项指标完成的突出之处和不足之处
1.6 评价指标:示范工程的绿色施工的经济效益的完成情况与目标值相比,成效如何。
条文说明:经济效益的核算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实施绿色施工的增加成本,包括一次性损耗成本(如管理成本、检测成本,需全部计入成本)和可多次使用成本(如各种节能设备等,需按折旧部分计入成本);二是实施绿色施工的节约成本,按照环境保护、节材、节水、节地、节能各项节约值综合计算。1.7 评价指标:示范工程的绿色施工的社会效益的成效如何。
条文说明:社会效益重点考虑:绿色施工的宣传情况及反响;项目部一线工人对了绿色施工的认同情况;周边居民和住户对绿色施工的反响;(总)公司对项目绿色施工的支持情况等。
1.8 评价指标:示范工程填写的《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成果量化统计表》是否真实可信,并为今后行业相关标准的建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条文说明:为可信度考查。需经由现场查看各项台账和器械记录进行综合评判。
第三篇: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管理办法
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管理办法
(2015版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质量时代”新概念, 在工程项目建设周期内严格推进绿色施工过程的管理,承担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依据《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管理办法》, 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火电、水电、输变电、风电、光伏工程的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管理。
第三条 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材、节水和环境保护)的施工活动。
第四条 绿色施工示范工程是指在工程项目建设周期内严格进行过程 管理,推行绿色施工成效显著的工程。
第五条 绿色施工是项目建设周期内带有政策导向的重要内容,是“全过程质量控制示范工程”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应进行总体方案策化。在规划、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绿色施工的总体要求,为绿色施工提供基础条件;在施工阶段,应细化总体策划,编制绿色施工专项方案,全面落实“四节一环保”的各项措施,将策划变成现实。
第六条 鼓励 项目通过绿色施工示范工程,推广应用绿色施 工的“五新”(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装备、新材料), 发展适合绿色施工的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技术,对落后的施工方案进行限制或淘汰,推动绿色施工技术的创新。
第七条 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的管理流程如下:
(一)申报。
(二)过程控制检查。
(三)评审验收的申请与现场评审。
(四)审核批准。
第八条 凡列入“ 全过程质量控制示范工程”和向中电建协独立申报的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由中国 企业协会(简称“中电建协”)负责指导管理。
第二章 申报
第九条 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在项目开工建设初期,本着自愿的原则,由建设单位或工程建设总承包单位申报。
第十条 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建设单位或工程建设总承包单位应向项 目上级集团公司、省级建筑业协会或全国性电力行业协会提出申请;列入“ 全过程质量控制示范工程”或要求独立申报的项目,向中电建协提出申请;提出申请的项目按《 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管理办法》的附件1填写申请表。
第十一条 申报条件
(一)工程项目绿色施工总体策划内容完整,可操作性强。
(二)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完整有效、管理制度健全、管理目标量化。
(三)绿色施工设计特色突出。
(四)积极采用符合绿色施工要求的“五新”。第十二条 申报资料
(一)“ 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申报表”一式两份;
(二)建设项目绿色施工总体策划、绿色施工专项方案、“
绿色施工评价验收指标表”(附件2)。
第三章 过程控制与检查
第十三条 绿色施工的过程控制与检查,由申报单位统一组织,在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中完成。
第十四条 绿色施工全过程控制与检查,申报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调试单位和运行单位应分别履行监管、监查和实施的职责。
第十五条 各参建单位均应严格执行绿色施工专项方案,落实绿色施工措施,并形成专业绿色施工的实施记录。
第十六条 申报单位应组织参建单位按下列四个阶段进行检查验收,并填写“ 绿色施工示范工程检查验收表”(附件3),完成自查报告。
(一)地基与基础及结构工程绿色施工检查验收表(附件3 表3-1)。(二)装饰装修与建筑安装工程绿色施工检查验收表(附件3 表3-2)。(三)设备安装工程绿色施工检查验收表(附件3 表3-3)。
(四)调整试验主要技术指标检查验收表(附件3 表3-4)。(五)调整试验主要技术指标检查验收表(水电)(附件3 表3-5)。
第十七条 参建单位均应在各自承担的项目建设工作完成之后,专项完成本单位绿色施工总结。
第十八条 由申报单位组织完成工程项目总体绿色施工验收,形成绿色施工项目总结。
第十九条 根据申报单位的需求,中电建协进行绿色施工的培训和指导。培训和指导可与全过程质量控制示范工程的咨询、检查同步进行;亦可根据需要,单独进行。
第四章 评审验收
第二十条 凡列入 全过程质量控制示范工程和向中电建协独 立申报的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由中国 企业协会组织评审验收。
向项目上级集团公司或省级建筑业协会申报的绿色施工示范工程项目,可由项目上级集团公司或省级建筑业协会组织评审验收。
第二十一条 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的评审验收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由申报单位向评审验收单位提出书面评审验收申请。(二)评审验收单位组织专家组到现场进行评审验收,填写“ 绿色施工示范工程验收评审表”(附件4),报评审验收单位审核。
(三)评审验收单位批准、公示、发文。
第二十二条 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现场评审验收应具备的条件:
(一)本期工程批复的工程项目全部竣工。
(二)申报单位已组织完成四个阶段的检查验收和工程项目总体绿色施工验收,形成验收报告,并完成绿色施工项目总结。
(三)各参建单位均已实现“
绿色施工评价验收指标表”的各项指标,完成绿色施工示范工程书面总结。
第二十三条 现场评审验收时应提供的资料:(一)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申报表。
(二)总体策划书、施工组织设计与绿色施工专项方案。(三)阶段检查和总体绿色施工验收材料及过程支撑材料。(四)参建单位的绿色施工总结和工程项目绿色施工总结。(五)“
绿色施工评价验收指标表”及综合效益证明材料。(六)工程质量情况(工程设计、监理、建设单位出具地基与基础和主体结构两个分部工程质量验收的证明)。
(七)未发生安全生产责任事故证明。(八)有关检测试验报告。
(九)绿色“五新”技术应用、创新成果清单、涉及绿色施工的获奖材料。
(十)绿色施工示范工程评审验收申请表。(十一)绿色施工PPT汇报资料。第二十四条 现场评审验收
(一)专家组依据“ 绿色施工示范工程检查验收表”和“
绿色施工评价验收指标表”,采取量化的完成程度评定与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并计算绿色施工验收评审综合得分(附件4)。
(二)评审验收主要内容: 1.提供的评审资料是否完整齐全。
2.是否完成了申报总体策划方案中提出的绿色施工的全部内容。3.绿色施工中各有关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数据的对比分析)。4.绿色施工采用“五新”及综合效益。第二十五条 现场评审验收结果
(一)评审验收结果分为三个档次,85分以上(含85分)为优良,60—85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不含60分)为不合格。
(二)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通过绿色施工现场评审验收: 1.发生安全生产一般及以上责任事故。2.发生重大质量事故,并造成严重影响。3.建设期间发生过重大环境污染事故。4.配套的环保工程未正常投运。
5.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材料、技术和设备。6.发生群体传染病、食物中毒等责任事故。
7施工中违反国家有关“四节一环保”的法律法规,被政府管理部门处罚或造成严重社会影响。
8.现场评审验收综合评分60分以下(不含60分)。
第四篇: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办法
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规范建设项目选址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山西省城乡规划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通知》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国家规定需要办理选址意见书的建设项目(含技改和外商投资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建设单位申请建设项目选址,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进行选址审批,应当遵守本办法。
风景名胜区内建设工程项目的选址管理依据《风景名胜区条例》和《山西省风景名胜区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三条 建设单位在向投资主管部门报送项目申请报告或者可行性研究报告前,应当依法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以下简称选址意见书)。
实行备案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向投资主管部门办理备案手续后,依法向项目所在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选址意见书。
第四条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经批准的城乡规划,对建设单位提交的建设项目选址材料进行审查,依法确定是否核发选址意见书,同意的,核发选址意见书;不同意的,书面说明理由。第五条 实行审批和核准制项目的选址意见书,按照建设项目审批或者核准权限实行分级核发。
(一)国务院有关部门审批或者核准的建设项目,由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选址意见书;
(二)省有关部门审批或者核准的建设项目以及设立开发区,由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选址意见书;
(三)市、县有关部门审批或者核准的建设项目,由同级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选址意见书;
第六条 由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选址意见书的建设项目,应当经项目所在县(市)和设区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初审后,报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
由设区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选址意见书的建设项目,应当经项目所在县(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初审后,报设区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第七条 扩权强县试点县(市)的建设项目,由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选址意见书的,经项目所在县(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初审,报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选址意见书,抄送设区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备案;不需要由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选址意见书的,由试点县(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抄送设区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备案。
第八条 建设单位申请办理选址意见书,应当提交以下材料(一式两份):
(一)建设项目选址申请表。应当由项目所在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初审意见的,初审意见应当明确是否同意项目选址,并有单位负责人的签名和日期,加盖单位公章。“项目所在县(市)有关部门或者单位意见”中,除依据法律法规规定涉及其他主管部门职责需加注意见外,不需填写。(建设项目选址申请表从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网站www.xiexiebang.com下载。)
(二)建设项目选址方案。一般应有两个以上方案。
(三)需要编制建设项目选址研究报告的,应当提交经过论证的选址研究报告。
第九条 建设单位申请办理下列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时,应当提交选址研究报告:
(一)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包括高速公路、二级(含)以上公路、铁路、机场、电厂、220KV(含)以上高压输电线路及变电站、输气管道及门站、区域性防洪工程、水利枢纽工程、引水工程;
(二)化工、天然气、煤层气等易燃易爆危险性项目;
(三)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的建设项目;
(四)涉及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地质公园、水源保护区等的建设项目。
(五)因选址需要对城乡规划进行修改的建设项目。
第十条 建设项目选址方案应当说明项目的基本情况、项目对建设条件的要求、对周边区域的影响、不同方案的优缺点以及推荐的方案。拟选址位置应当在城乡规划图上标示。
按照第八条规定编制选址研究报告的,不再提交专门的选址方案。第十一条 选址研究报告应当按照《建设项目选址研究报告编制导则》编制。
选址研究报告应当委托具有相应城乡规划编制资质的单位编制。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选址意见书的,选址研究报告应当委托具有乙级(含)以上城乡规划编制资质的单位编制。
第十二条 选址研究报告应当重点对项目选址方案与城乡规划的关系、选址方案的安全性等进行分析论证。项目选址方案的安全性分析包括项目建设对周边区域和相邻城乡居民点及有关设施的安全性、项目自身安全性等内容。选址研究报告报送时应当附选址研究报告结论书。第十三条 编制选址研究报告的项目负责人应当为注册城市规划师。编制单位技术人员应当进行现场踏勘,详细收集分析有关资料,使用的有关规划、标准规范和地形图等应当合法有效。
编制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对选址研究报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第十四条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收到选址申请后5个工作日内,对符合条件的,向建设单位发放受理通知书;不符合的,一次性书面告知建设单位需要补正的有关内容或者不予受理的理由。
第十五条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进行选址审查时,依据法律法规规定涉及其他主管部门职责的,应当征求同级主管部门的意见。相关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征求意见文件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意见,逾期未反馈书面意见的,视为无意见。第十六条 核发选址意见书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组织专家对选址研究报告进行审查;需要进行现场踏勘的,应当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现场踏勘。
第十七条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据下列条件对建设项目进行选址审查:
(一)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规范;
(二)符合城乡规划;
(三)符合产业政策及发展规划;
(四)符合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等资源和环境保护要求;
(五)符合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要求;
(六)不会对公共利益和利害关系人的利益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第十八条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受理建设项目选址申请后,应当通过门户网站或者其他方式对项目的基本情况和拟选址方案进行公示。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对公示中接收的公众意见进行汇总研究,需要召开听证会的,召开听证会。
第十九条 选址意见书自核发之日起,有效期为2年。需要延期的,建设单位应当在选址意见书有效期届满前30日内向原核发机关申请延期,经批准可以延期一次,延长期限为1年。
建设项目在选址意见书有效期内未取得有关主管部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文件或者项目核准文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文件或者项目核准文件过期失效的,选址意见书自动失效。
第二十条 建设单位申请办理选址意见书延期,应当提交选址意见书延期申请(一式两份)和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原件。第二十一条 建设单位申请对选址意见书的内容进行变更,应当提交建设项目选址申请表(要求同第七条,一式两份)。
原核发机关根据具体情况,作出是否同意变更的决定,或者要求其重新办理选址意见书。
第二十二条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办理选址意见书工作中不履行本规定职责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4年9月1日起施行。
2006年4月12日印发的《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实施办法》同时废止。
第五篇: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行政审批管理办法(试行)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行政审批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工作,改进管理方式,提高工作效能,强化行政监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及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行政审批,是指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住建厅)按法律、法规、规章及其规范性文件规定,根据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的申请,经审查,决定是否准许其从事特定的建设活动,确认其资质、资格或者进省备案出省服务的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行为。
行政审批坚持依法办理、公平公开、优质高效、廉洁奉公、方便群众、服务发展的原则。
第三条 厅审批办负责行政审批事项的咨询服务、受理申请、组织审查、发布审批结果和制作、送达审批文件;根据有关企业(单位)资质、个人资格、进出省企业(单位)市场行为的处罚(处理)文件,办理相关撤销、降级、吊销、注销等手续;负责个人执业资格的注册、变更、延续,继续教育的组织管理工作。
行政审批事项集中办理后,各有关处室(单位)继续履行拟订并贯彻行业发展政策、规划;拟订各类行政审批事项的管理规定、办法、标准;实施市场监管、政策指导和业务培训;负责对行政审批相对人的资质、资格实施动态监管,对存在违法违规的市场
行为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处理)。
第四条行政许可类行政审批事项按照相关法规、规定分级实施。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建部)和省住建厅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经注册所在地市(州、直管市、林区)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房产、园林等)主管部门依法提出初审意见,报省住建厅。省住建厅依法审查通过后,符合条件的部批事项上报住建部审批;符合条件的厅批事项报住建部备案。由注册所在地设区的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房产、园林等)主管部门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依法审批后在15日内将审批决定报省住建厅备案,并由省住建厅在15日内将其报住建部备案。法律、法规、规章及其规范性文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非行政许可类行政审批事项由省住建厅实施。
第五条 各市(州、直管市、林区)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房产、园林等)主管部门应当对行政审批相对人申请资料的原件进行核实,并负核实责任。厅审批办对中央在鄂企业、在省工商局注册企业直接到省住建厅政务大厅(厅政务大厅)申请的行政审批相对人申请资料的原件进行核实,并负核实责任。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房产、园林等)主管部门都要明确行政审批各工作人员的权限和责任,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切实做到受理、初审、审查、审批等环节可追溯管理。
第六条 行政审批事项分为快办事项和期办事项。
快办事项是指行政审批相对人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全、符合相
关规定形式,厅审批办能够在短时间内作出决定的审批事项。一般包括企业(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单位负责人)、地址、注册资本金、技术负责人的变更;二级执业资格变更、延续注册;各市、州主管部门相关审批事项备案;企业(单位)进省备案、出省服务手续等。快办事项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法律、法规、规章及其规范性文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期办事项是指根据法定条件和程序,厅审批办需要较长时间对行政审批相对人的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审查,并按程序报厅或上级机关批准的行政审批事项。一般包括企业(单位)资质首次申请、增项、升级、核定、延续审批;一级执业资格注册初审、二级执业资格首次注册等。期办事项应当在20个工作日(不含专家审查及公示时间)内完成,10个工作日内送达。法律、法规、规章及其规范性文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七条 省住建厅行政审批的工作流程
(一)受理。
接受行政审批相对人的申请材料,依照规定对申请材料的法定形式和完整性进行核验、审查,在5个工作日内出具《受理通知书》或者《不予受理通知书》;申请材料不合要求的,出具《材料补正通知书》,一次性提出补充材料要求。材料补充后仍达不到《材料补正通知书》要求的,出具《不予受理通知书》。按规定需要其它机关审查的,由工作人员将申请材料送交相关机关,并办理交接手续。
(二)审查与公告。
快办事项由厅审批办工作人员审查,厅审批办负责人审定; 期办事项由厅审批办工作人员审查;对数量较多或专业技术性较强的资质、资格审批事项,组织专家评审。同时征求相关业务处室(单位)的市场监管意见,必要时组织现场勘验。再由厅审批办集中初审,初审结果在“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网上公示10天;公示期间,由厅政务大厅按规定受理陈述、申辩材料。公示期满,由厅审批办召集会议集中复审后,经厅分管行政审批的领导审定、签发审批文件,在“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网上公告审批结果。
需报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审批的,由厅审批办将通过初审的意见连同所有申请材料报送住建部。
(三)制作、送达决定。
厅审批办根据已经审定、签发的决定,制作书面行政审批决定(或者证书),经厅政务大厅按规定程序送达行政审批相对人。
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审定、签发的决定,由厅审批办转达行政审批相对人。
(四)归档。
厅审批办负责按有关规定将行政审批材料归档管理。
第八条 行政审批过程中,均应按规定的示范文本出具书面凭证或告知文书,并按规定将受理的审批事项录入湖北省级网上行政审批工作平台。
第九条建立健全行政审批工作制度,完善服务规范,提供便民服务,做到热情、文明、公正、廉洁、高效。
第十条坚持行政审批管理与后续动态管理并重、市场准入管理与清出管理并重的原则,建设行政审批信息管理平台,建立、完善建设工程企业、注册人员、诚信管理等基础数据库,为不断规范审批行为,提高审批效率,加强审批公开监督,实施资质资格审批管理与后续动态管理并重、市场准入管理与清出管理并重,提供系统、科学的技术支撑与保障。
第十一条 建立行政审批制约和监督机制。各级监察部门并组织业务部门对行政审批工作实施全过程监督;公布举报电话,设立举报箱,接受公众对行政审批中违法、违纪行为的举报;设立电子评价器,统计行政审批相对人的评价意见。各级监察部门并组织业务部门对已办结的行政审批事项实行不定期抽检制度。
第十二条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在办理行政审批中违法违规、徇私舞弊、滥用职权以及有重大过失行为的,依照有关法规和规定追究责任。
第十三条 本厅原有涉及行政审批事项的相关文件与本办法不相符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