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做好企业统计员工作
如何做好企业统计员工作
统计分析作为一项重要的统计内容,是统计工作最终成果的体现。如何写出有质量、有价值的统计分析,并在加强管理,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等方面为领导提供建议,是作为统计员不断思索,努力实践的一项重要任务。
—、完善基础,不断提高统计分析能力
统计分析,既是统计工作参与管理实践的成果,也是统计工作的总结与提高过程。随着传统的报表统计向结构、效益分析的转变,作为企业的综合统计员,大量数据的接触,既有看到企业不断发展的喜悦,也能透过数字看到不少问题的存在。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迫使统计员感觉到工作的压力。统计分析是统计为企业管理服务的体现,所以在用心做好统计的同时,注意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五个做好”,实现了统计认识、基础、素质、技能和指导等五个方面的完善提高,尽可能把工作做到更好一些。
1、做好统计工作重心的转移。
企业统计人员要与时俱进,我认为,既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了解宏观经济的形势,更要研究企业微观经济状况,分析研究自己接触的、熟悉的工作,提供具有价值的统计分析和可实施的改进措施,这就是统计为企业发展服务,统计分析要务实的所在。
2、做好统计工作的规范管理。
统计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统计规范管理是企业统计人员的职责,也是做好统计分析基础的需要。通过标准制度使得企业统计工作有章可循,也为统计分析提供数据的支持。
3、做好自身素质的学习提高。
遨游沧海才知海洋的深邃,统计职能由报表型统计向企业管理服务型统计转变,对统计人员来说,实际也是由企业经营管理的观察者向管理参与者角色的转换。所以,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做好统计、写好分析的关键,如果不加强学习,就难以满足统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加强统计业务技能提高的同时,积极进行企业管理,特别是会计方面知识的学习,对统计分析参与企业管理,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中起到了较好的帮助作用。
4、做好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提高。
随着网络和信息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统计工作中作用越来越大,给统计工作带来了挑战和机遇,需要不断学习提高。
5、做好对基层部门的统计指导。
统计反映的是整个企业统计情况,统计报表、分析数据需要下面各部门的支持。为此,要做好对各部门统计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工作,帮助各部门统计人员提高统计工作水平。
二、优化数据,不断提高统计分析作用
数据说话并不是在统计分析中大量数据的堆砌,也不是数据简单罗列,而是用数据来提高统计分析的含金量。数据是一座金库,就看我们如何数据挖掘、优化的深加工。统计分析求真就是要用数据演绎、推导和求证,真实、客观反映企业管理状况,也统计发展的根本需要。
1、生产数据的挖掘利用。
随着企业管理的进步,统计工作虽然不断完善,但是,产、质、损数据统计发展是不平衡的。ISO9000标准体系认证通过,大大丰富了产品质量管理指标;成本管理同样有产品得率、原辅材料损耗率、产品料工费等许多指标。而生产统计仍然停留在品种、产量和产值等量的指标,特别是缺乏对生产过程数据的统计分析。另一方面,近年来加强管理,在生产过程增加了许多记录台帐和表格以及大量数据,需要我们去开发和利用,为统计分析提供有力的说明。
数据是某一客观事物的记录,一个数据仅能说明某个事物,而一组数据就能表达一种现象,多组数据组合起来分析,就能描述某一内问题在联系,揭示某种客观规律。数据的挖掘、价值的发现是统计工作不断发展的需要,也是对企业统计工作不断改进和提高的认识基础。
2、统计数据的多元组合。
在统计分析中对生产数据的再认识,不断发现其价值,并进行系统梳理和整合,才能为生产效率的统计分析提供完整的、具有说服力的数据支持。生产效率是多元因素影响的结果,生产要素间的互相制约性,需要对影响效率的生产要素进行数据重组,使得复杂的问题数字化,数字化问题清晰化,促进统计分析水平的提高。
三、开拓进取,不断提高统计分析水平
随着统计工作从注重总量指标分析向运用现代经济理论分析的转变,对客观事物简单描述的统计分析,已经不能适应领导决策、管理进步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在研究方向上紧紧结合企业实际,积极运用新的思想去分析新问题。为此,我从创新意识、理论研究,联系实际三方面,将统计知识与会计知识的融合,加强统计分析水平的提高,使得企业管理提升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1、统计分析要有创新意识
印刷生产是属于一种技术性较强的加工过程,传统的生产管理确定往往是依据以往的经验。这种经验性的认识对生产效率的重视,是模糊和缺乏系统性的。需要用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去研究分析,其重要不仅仅在于发现问题,而是如何实现目标的途径。
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多年来,我厂十分重视生产过程中产量、质量和成本指标的改善,经济效益名列上海市包装印刷行业前茅。在统计分析中发现,我厂设备是一流的,产品质量也一流,而生产运行质量并非是理想,主要是对生产效率发挥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管理。
制造加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重视对产量、质量和成本等指标的管理,是长期传统管理所形成的。而在构成产品实体的原辅材料外,还有是活化过程中消耗的成本,与效率发挥、资源利用有密切关系,其有一个共同特点:无实物形态,我们称之为非实物形态成本,往往容易被人忽视,却是客观存在的一部分产品成本。这就引出了对产品成本分类的再认识,用不同标志的分类就有不同的成本涵义理解和管理。
2、统计分析要注重理论研究。
会计上对产品成本用不同的标志有科学的分类。邯钢经验就是说明了成本管理要结合实际。产品成本按物质形态来分,是根据产品生产实际,从统计角度如何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需要。
成本管理把产品成本分为料、工、费核算,管理会计中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分析是有科学道理。这些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来理解,也不是企业所有人员能够掌握应用。我认为,统计人员参与经济效益提高的分析,不是简单重复成本分析,也不是要求会计上改变产品成本核算。而是我们统计工作如何与提高经济效益结合起来,需要有一个切入点。生产效率是一个切入点,就是为何做?谁做?怎样做?做了谁用的问题,即:统计分析的策划。促使我们对非实物形态成本,进行认识和管理理念的探讨和研究。
在统计论文中,我对产品实物形态与非实物形态成本管理之间的认识,从概念、内容、方法和作用结果上,作了详细的区别与联系描述,这些分析认识使得我们在观念上、重视程度和分析方向上有了一个突破,归纳起来解决了为何做?谁做?怎样做?做了谁用的四个问题:
1).产品成本按实物形态分,把关系生产效率、资源有效利用对产品成本的影响因素,归纳为非实物形态成本管理,能够在产品实物成本后面,更形象、更系统地反映“效率”在产品上的成本。虽然其成本值很微小,但在生产管理却是薄弱环节,是大有文章可做。
2).非实物形态成本管理和控制,由于不同于会计的成本核算,这就为统计工作参与降低产
品成本活动提供了需要。由统计人员来做非实物形态成本管理统计,对生产要素中效率影响因素进行控制,管理结果都一样,为了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3).非实物形态成本管理关注的,是生产效率发挥、资源有效利用等问题。由于会计是以金额发生来核算,没有办法进行生产组织、操作技能和工艺技术等方面核算要求。而非实物形态成本管理的角度,就能够进行系统的生产效率统计分析,是企业全员成本管理的补兖。
4).统计分析的价值是在使用中产生。生产过程中,各种生产要素的配置和生产需要之间,投入与产出之间,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非实物形态成本管理,实际是对生产要素中效率发挥的控制。所以,我厂生产过程中这些效率发挥的统计分析,很自然被生产管理者重视和利用。
3、统计分析要理论联系实际。
基于以上这些认识的深入,我们把它演绎为一种管理理念,并运用于提高胶印生产效率的研究,结合生产过程数据的开发运用,从六个层面,十二个方面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促进了生产管理观念的改变,完善了生产管理,形成了新的生产统计模式,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非实物形态管理理念在论文中有详细的研究、统计运用、实施措施和产生效果的说明,这里不作详细的描述。)
一个生产系统包含了协作组织的管理体系和生产设备的合理搭配,不同的系统组合,即不同的生产方式、生产组合对生产效率的影响是根本的,具有决定性的。这就是1+1>2的系统效应。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实际上是企业各方面管理资源有效整合的结果。
企业生产管理观念的改变很重要。对生产完成,过去主要讲产量、质量,讲节约多少纸张和油墨的分析,不讲究设备能力发挥的如何:对生产定单安排首先考虑完成,很少考虑生产中使用设备的成本,也不讲究设备性能和印刷色数利用,印刷两个颜色产品会用四色胶印机甚至六色胶印机印刷;因为生产效率发挥高低,对车间管理上不考核,所以大家也不关心有多少效益在生产过程中被“损失”丢掉。现在,生产任务完成的评价,不仅仅是看定单按时完成、产量和质量情况,还有生产过程效率发挥情况如何。
通过产品生产过程有效控制,产品成本管理得到了的持续改进。当年末统计,平均胶印色令成本比上年降低26.9%,实际减少印刷加工成本455.31万元。第二年,平均胶印色令成本又比上年水平降低22.78%。实际减少印刷加工成本404.73万元。我厂胶印色令成本降低的成果课题也获得了上海烟草(集团)公司2001年管理成果评审的二等奖。
今年来,我厂领导进一步重视生产过程数据质量的改进,加大了硬件和软件建设投入,通过信息网络技术的运用,构筑新的生产信息管理系统。生产过程统计的工作流程进一步缩短,生产定单从管理评审到机台安排、产品入库一系列生产过程数据,通过信息集成系统的处理,正逐步由期末反映向期中控制的转变。
统计的价值是在服务中增值。提高企业经济效率是一个很大课题,我们的认识还是粗浅的,统计分析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需要运用新的统计知识去研究提高,比如异常数据诊断、数据挖掘理论,建立个性化的统计分析模式等等,使我们的统计分析有质的飞跃,才能迎接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对企业的新挑
第二篇:如何做好企业统计员工作
如何做好企业统计员工作
统计分析作为一项重要的统计内容,是统计工作最终成果的体现,如何做好企业统计员工作。如何写出有质量、有价值的统计分析,并在加强管理,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等方面为领导提供建议,是作为统计员的我不断思索,努力实践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向各位领导和同仁们汇报自己的一些体会。
—、完善基础,不断提高统计分析能力
统计分析,既是统计工作参与管理实践的成果,也是统计工作的总结与提高过程。在日前召开的华东地区烟草行业统计学术论文研讨会上,我根据统计工作参与企业管理的实践,撰写《企业非实物形态的成本统计分析与控制》统计论文,能够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肯定,实际上也是对我厂统计分析,为提高企业经济运行质量服务的肯定。
上海烟草工业印刷厂始建于1929年,一直是我国烟草行业内的专业生产卷烟商标的印刷厂。改革开放以来,在上海烟草(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以市场为中心,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力度,引进了一系列国际先进的印刷和制版设备,在浦东新区兴建了上海罗德烟草印务有限公司和上海金鼎印刷厂,形成了国内印刷技术领先的综合优势,生产规模和经济指标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主要产品为卷烟商标和包装装潢印刷品。是“中国包装印刷龙头企业”和“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
随着传统的报表统计向结构、效益分析的转变,作为企业的综合统计员,大量数据的接触,既有看到企业不断发展的喜悦,也能透过数字看到不少问题的存在。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使自己深深感到做好统计工作的压力。统计分析是统计为企业管理服务的体现,如何打造好统计工作的基础,不断提高统计分析能力,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所以在用心做好统计的同时,注意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五个做好”,实现了统计认识、基储素质、技能和指导等五个方面的完善提高,尽可能把工作做到更好一些。
1、做好统计工作重心的转移。
企业统计人员要与时俱进,我认为,既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了解宏观经济的形势,更要研究企业微观经济状况,分析研究自己接触的、熟悉的工作,提供具有价值的统计分析和可实施的改进措施,这就是统计为企业发展服务,统计分析要务实的所在。
企业竞争的基础体现在投入产出上。依托上海烟草集团的优势,近年来,我厂在技术进步方面作了大量投入,其中在胶印设备上先后引进了海得堡CD102六色胶印机3台、五色胶印机1台和瑞士BOBST烫金机、104自动模切机等一系列国际先进的印刷以及相配套设备。K-MART、沃尔玛等一些国际大公司在选择国内产品包装定点配套企业时,到我厂进行考察后对我厂生产规模、技术实力也是0K。
胶印印刷作为我厂主体生产,大量的固定资产、人员的投入,生产效率的发挥一直企业领导关注的问题,也是关系到产品在市场竞争、企业经济效益的重点问题。我在工作中注意围绕这些企业的重点、热点问题而展开,做好统计分析基础积累有心人。结合对生产过程观察,逐步建立有关数据资料,对影响效率的生产要素进行专题研究分析。得到了厂领导和员工的重视和支持,并形成具有我厂特色生产运行效率的统计,说明了统计分析为企业发展服务的重要性。
2、做好统计工作的规范管理。
统计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统计规范管理是企业统计人员的职责,也是做好统计分析基础的需要。在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中,根据上级统计部门和企业领导的要求,我先后负责起草修订了厂《统计工作管理规定》、《印刷生产的统计标准》、《产成品管理规定》和《经济活动分析管理规定》等多个统计管理标准,通过标准制度使得企业统计工作有章可循,也为统计分析提供数据的支持。
比如《印刷生产的统计标准》就是对企业内印刷生产的各种统计指标进行定义、计算口径的界定和统一,规范了基础数据管理。《产成品管理规定》通过对我厂产成品从合格入库到销售过程中,产品销售、顾客服务等单据、表式和要求的统一,确保了产值、销售收入等指标计算准确。《经济活动分析管理规定》对统计分析的内容、格式、要求和职责作了详细规定,使得企业统计分析进入规范操作。
3、做好自身素质的学习提高。
遨游沧海才知海洋的深邃,统计职能由报表型统计向企业管理服务型统计转变,对统计人员来说,实际也是由企业经营管理的观察者向管理参与者角色的转换。所以,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做好统计、写好分析的关键,如果不加强学习,就难以满足统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我在加强统计业务技能提高的同时,积极进行企业管理,特别是会计方面知识的学习,先后取得了统计师、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资格证书,由于这些知识的掌握,对我统计分析参与企业管理,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中起到了较好的帮助作用。
4、做好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提高。
随着网络和信息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统计工作中作用越来越大,给统计工作带来了挑战和机遇,需要不断学习提高。
在加强企业管理中,我厂在生产定单管理、原辅材料管理、产品产销存等方面,实现了计算机系统管理。由于计算机软件和接口不同,反映到我综合统计的各种数据,无法在计算机中实现共享和利用。随着统计要求的不断提高,我不是等软件开发,而是通过办公自动化的学习,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利用EXCEL电子表格,开展电子统计台帐、统计报表和数据处理工作,为报表填报、统计分析起到了较大便利和保证。把大量的计算整理工作给计算机做,也使我得到充分的时间投入到统计分析中,计算机能够为我们统计工作多做事,做好事。
5、做好对基层部门的统计指导。
厂综合统计反映的是整个企业统计情况,统计报表、分析数据需要下面车间部门的支持。为此,我注意做好对车间部门统计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工作,帮助车间和部门统计人员提高统计工作水平。比如在开展胶印生产效率提高的活动中,新的车间生产日报表、新生产统计指标的确定、计算口径界定、统计台帐的设置等,反复与车间领导和统计员进行讨论,帮助完善,使得新的生产统计制度得到很好运行。企业胶印生产运行效率的统计工作,统计分析的深入,也是在车间和部门统计人员的支持配合下,取得成绩的。
二、优化数据,不断提高统计分析作用
数据说话并不是在统计分析中大量数据的堆砌,也不是数据简单罗列,而是用数据来提高统计分析的含金量。数据是一座金库,就看我们如何数据挖掘、优化的深加工。统计分析求真就是要用数据演绎、推导和求证,真实、客观反映企业管理状况,也统计发展的根本需要。
在统计分析中,我们也经常看到不少统计分析是缺少数据支撑,说服力乏味无力,另一方面,在管理中大量数据产生又被空置,没有被充分利用。胶印生产效率提高的专题统计分析能够产生较好效果,就是从数据挖掘,分析利用中发现问题的所在,是实现统计优质服务的基矗生产过程的数据优化,经历了“挖掘、组合、运用、提高”的四个过程。
1、生产数据的挖掘利用。
随着企业管理的进步,我厂统计工作虽然不断完善,但是,产、质、损数据统计发展是不平衡的,工作总结《如何做好企业统计员工作》。ISO9000标准体系认证通过,大大丰富了产品质量管理指标;成本管理同样有产品得率、原辅材料损耗率、产品料工费等许多指标。而生产统计仍然停留在品种、产量和产值等量的指标,特别是缺乏对生产过程数据的统计分析。另一方面,近年来加强管理,在生产过程增加了许多记录台帐和表格以及大量数据,需要我们去开发和利用,为统计分析提供有力的说明。
数据是某一客观事物的记录,一个数据仅能说明某个事物,而一组数据就能表达一种现象,多组数据组合起来分析,就能描述某一内问题在联系,揭示某种客观规律。数据的挖掘、价值的发现是统计工作不断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对企业统计工作不断改进和提高的认识基矗
例如,机台调换任务是印刷生产中常见的事,说明一个生产定单的调换。把调换任务时间累计起来,就能反映其对机台有效运行时间的影响;除以调换任务次数,反映了平均每次调换任务时间,是机台人员操纵技能的说明;把调换任务次数累计起来,反映了定单情况对生产的影响;不同的产品,调换任务时间也不同,反映产品结构对其影响;把所有调换任务时间与有关指标相结合,就能反映其对产量、产值的影响;把调换任务时间与其他停机时间相结合,就能反映调换任务在设备停机因素中的比重。整体归纳起来,说明机台调换任务是影响生产效率发挥的因素之一。一个简单的数据通过挖掘,能够帮助我们产生新的认识。
2、统计数据的多元组合。
在统计分析中对生产数据的再认识,不断发现其价值,并进行系统梳理和整合,才能为生产效率的统计分析提供了完整的、具有说服力的数据支持。生产效率是多元因素影响的结果,生产要素间的互相制约性,需要对影响效率的生产要素进行数据重组,使得复杂的问题数字化,数字化问题清晰化,促进统计分析水平的提高。
首先、对生产效率的分析,我没有采取过去对产品数量、质量和纸张等材料消耗的常规分析,而是用非实物形态成本管理理念,对生产要素中影响效率发挥因素进行分析,从印刷实现率统计分析入手,通过产品结构、设备状况、生产组织、操作技能和工艺技术等方面进行多层次的组合分析,到最后验证点———胶印色令加工成本,大量统计数据形成了科学、完整的胶印生产效率问题的说明。
其次,根据生产过程数据组合的情况,设计了有关生产效率统计指标,能够客观、充分反映企业生产效率状况。比如印刷生产的运行率、实现率指标的确立。为了准确核定机台生产能力标准,我不是简单根据设备理论能力,也不是只看车间的上报数据,而是到机台旁跟踪观察实际运行情况,在分管厂领导支持下,与生产车间、设备部门和生产技术部门一起,根据设备状况,承印产品情况逐台进行讨论确定。
第三、数据成了统计人员用武之地。车间的统计更加细的组合,充分反映出各机台运行状况,内部因素和外界因素对机台运行情况的影响。车间统计人员依靠计算机软件帮忙,还忙的很。这一整套新的生产效率的统计对车间生产管理起了很大帮助。生产过程统计的内容多了,统计人员用数据来说明生产问题,车间经济活动分析水平也提高了。
3、统计数据的运用实践。
作为上海烟草(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由于多年来企业一直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企业干部与职工看到和听到都是企业比较好的情况。在我和其他同志通过二个多月数据运用,在对胶印生产效率的统计与分析研究基础上,用powerpoint的形式,进行《胶印产品生产效率分析和对策》专题分析,推出了27张关于胶印生产数据的统计表,上千个数据,一层一层的分析,用数据从多角度、多层次来分析问题。
就是这些过去不曾被注意的数据,为统计分析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主题突出,观点鲜明、数据充分、说服力强,引得参加分析会干部与职工的惊叹和折服,问题的存在和分析,得到厂领导的肯定和重视,起到了很好的决策参谋作用。
烟草行业企业有一个明显特点,企业领导和职工都很想把事情做好,积极性和热情很高。通过分析寻找到问题的突破口,会后厂领导立即召开有关部门会议,讨论专题分析中反映的问题,布置改进措施。向彩印车间、生产技术科等五个部门开具了厂长签发的“提高胶印生产运行率、实现率”项目督办单。生产车间和其他部门从生产准备阶段、设备保证能力、工艺技术研究、材料保障和员工技能等多方面,强化各项管理措施。企管办定期将完成情况书面反馈厂长室。第二年还把“提高胶印生产效率”列入企业方针目标,把胶印生产运行率列入对车间管理的考核。通过这一系列管理措施的实施,使得我厂胶印生产效率提高取得了明显效果。(具体的措施和效果在统计论文中有详细描述,这里省略)
4、统计数据的改进提高。
通过对胶印生产效率的专题统计分析,数据的开发利用的方法,也促进了企业各部门分析工作的提高,一些很平常的数据都被运用到加强生产管理中。比如设备维修,时间上统计有无故障运行时间、故障停机时间和故障维修时间分(最长故障修理时间、最短故障修理时间);故障情况统计分日常故障、重复故障和预防性维修以及次数;频率统计情况又分故障停机率、最短故障间隔期(天)、故障频率(次/百小时)和最长天数故障频率(次/百小时)等,每月通过数据把简单的设备维修情况描述的清清楚楚,促进设备为生产保障服务水平的提高。
三、开拓进取,不断提高统计分析水平
随着统计工作从注重总量指标分析向运用现代经济理论分析的转变,对客观事物简单描述的统计分析,已经不能适应领导决策、管理进步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在研究方向上紧紧结合企业实际,积极运用新的思想去分析新问题。为此,我从创新意识、理论研究,联系实际三方面,将统计知识与会计知识的融合,加强统计分析水平的提高,使得企业管理提升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1、统计分析要有创新意识
印刷生产是属于一种技术性较强的加工过程,传统的生产管理确定往往是依据以往的经验。这种经验性的认识对生产效率的重视,是模糊和缺乏系统性的。需要用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去研究分析,其重要不仅仅在于发现问题,而是如何实现目标的途径。
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多年来,我厂十分重视生产过程中产量、质量和成本指标的改善,经济效益名列上海市包装印刷行业前茅。在统计分析中发现,我厂设备是一流的,产品质量也一流,而生产运行质量并非是理想,主要是对生产效率发挥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管理。
制造加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重视对产量、质量和成本等指标的管理,是长期传统管理所形成的。而在构成产品实体的原辅材料外,还有是活化过程中消耗的成本,与效率发挥、资源利用有密切关系,其有一个共同特点:无实物形态,我们称之为非实物形态成本,往往容易被人忽视,却是客观存在的一部分产品成本。这就引出了对产品成本分类的再认识,用不同标志的分类就有不同的成本涵义理解和管理。
2、统计分析要注重理论研究。
会计上对产品成本用不同的标志有科学的分类。邯钢经验就是说明了成本管理要结合实际。产品成本按物质形态来分,是根据产品生产实际,从统计角度如何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需要。
成本管理把产品成本分为料、工、费核算,管理会计中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分析是有科学道理。这些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来理解,也不是企业所有人员能够掌握应用。我认为,统计人员参与经济效益提高的分析,不是简单重复成本分析,也不是要求会计上改变产品成本核算。而是我们统计工作如何与提高经济效益结合起来,需要有一个切入点。生产效率是一个切入点,就是为何做?谁做?怎样做?做了谁用的问题,即:统计分析的策划。促使我们对非实物形态成本,进行认识和管理理念的探讨和研究。
在统计论文中,我对产品实物形态与非实物形态成本管理之间的认识,从概念、内容、方法和作用结果上,作了详细的区别与联系描述,这些分析认识使得我们在观念上、重视程度和分析方向上有了一个突破,归纳起来解决了为何做?谁做?怎样做?做了谁用的四个问题:
1).产品成本按实物形态分,把关系生产效率、资源有效利用对产品成本的影响因素,归纳为非实物形态成本管理,能够在产品实物成本后面,更形象、更系统地反映“效率”在产品上的成本。虽然其成本值很微小,但在生产管理却是薄弱环节,是大有文章可做。
2).非实物形态成本管理和控制,由于不同于会计的成本核算,这就为统计工作参与降低产品成本活动提供了需要。由统计人员来做非实物形态成本管理统计,对生产要素中效率影响因素进行控制,管理结果都一样,为了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3).非实物形态成本管理关注的,是生产效率发挥、资源有效利用等问题。由于会计是以金额发生来核算,没有办法进行生产组织、操作技能和工艺技术等方面核算要求。而非实物形态成本管理的角度,就能够进行系统的生产效率统计分析,是企业全员成本管理的补兖。
4).统计分析的价值是在使用中产生。生产过程中,各种生产要素的配置和生产需要之间,投入与产出之间,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非实物形态成本管理,实际是对生产要素中效率发挥的控制。所以,我厂生产过程中这些效率发挥的统计分析,很自然被生产管理者重视和利用。
3、统计分析要理论联系实际。
基于以上这些认识的深入,我们把它演绎为一种管理理念,并运用于提高胶印生产效率的研究,结合生产过程数据的开发运用,从六个层面,十二个方面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促进了生产管理观念的改变,完善了生产管理,形成了新的生产统计模式,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非实物形态管理理念在论文中有详细的研究、统计运用、实施措施和产生效果的说明,这里不作详细的描述。)
一个生产系统包含了协作组织的管理体系和生产设备的合理搭配,不同的系统组合,即不同的生产方式、生产组合对生产效率的影响是根本的,具有决定性的。这就是1+1>2的系统效应。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实际上是企业各方面管理资源有效整合的结果。
企业生产管理观念的改变很重要。对生产完成,过去主要讲产量、质量,讲节约多少纸张和油墨的分析,不讲究设备能力发挥的如何:对生产定单安排首先考虑完成,很少考虑生产中使用设备的成本,也不讲究设备性能和印刷色数利用,印刷两个颜色产品会用四色胶印机甚至六色胶印机印刷;因为生产效率发挥高低,对车间管理上不考核,所以大家也不关心有多少效益在生产过程中被“损失”丢掉。现在,生产任务完成的评价,不仅仅是看定单按时完成、产量和质量情况,还有生产过程效率发挥情况如何。
通过产品生产过程有效控制,产品成本管理得到了的持续改进。当年末统计,平均胶印色令成本比上年降低26.9%,实际减少印刷加工成本455.31万元。第二年,平均胶印色令成本又比上年水平降低22.78%。实际减少印刷加工成本404.73万元。我厂胶印色令成本降低的成果课题也获得了上海烟草(集团)公司2001年管理成果评审的二等奖。
今年来,我厂领导进一步重视生产过程数据质量的改进,加大了硬件和软件建设投入,通过信息网络技术的运用,构筑新的生产信息管理系统。生产过程统计的工作流程进一步缩短,生产定单从管理评审到机台安排、产品入库一系列生产过程数据,通过信息集成系统的处理,正逐步由期末反映向期中控制的转变。
统计的价值是在服务中增值。提高企业经济效率是一个很大课题,我们的认识还是粗浅的,统计分析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需要运用新的统计知识去研究提高,比如异常数据诊断、数据挖掘理论,建立个性化的统计分析模式等等,使我们的统计分析有质的飞跃,才能迎接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对企业的新挑战。
第三篇:如何做好企业统计员工作
[如何做好企业统计员工作]如何做好企业统计员工作统计分析作为一项重要的统计内容,是统计工作最终成果的体现,如何做好企业统计员工作。如何写出有质量、有价值的统计分析,并在加强管理,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等方面为领导提供建议,是作为统计员的我不断思索,努力实践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向各位领导和同仁们汇报自己的一些体会。—、完善基础,不断提高统计分析能力
统计分析,既是统计工作参与管理实践的成果,也是统计工作的总结与提高过程。在日前召开的华东地区烟草行业统计学术论文研讨会上,我根据统计工作参与企业管理的实践,撰写《企业非实物形态的成本统计分析与控制》统计论文,能够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肯定,实际上也是对我厂统计分析,为提高企业经济运行质量服务的肯定。
上海烟草工业印刷厂始建于1929年,一直是我国烟草行业内的专业生产卷烟商标的印刷厂。改革开放以来,在上海烟草(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以市场为中心,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力度,引进了一系列国际先进的印刷和制版设备,在浦东新区兴建了上海罗德烟草印务有限公司和上海金鼎印刷厂,形成了国内印刷技术领先的综合优势,生产规模和经济指标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主要产品为卷烟商标和包装装潢印刷品。是“中国包装印刷龙头企业”和“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
随着传统的报表统计向结构、效益分析的转变,作为企业的综合统计员,大量数据的接触,既有看到企业不断发展的喜悦,也能透过数字看到不少问题的存在。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使自己深深感到做好统计工作的压力。统计分析是统计为企业管理服务的体现,如何打造好统计工作的基础,不断提高统计分析能力,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所以在用心做好统计的同时,注意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五个做好”,实现了统计认识、基储素质、技能和指导等五个方面的完善提高,尽可能把工作做到更好一些。
1、做好统计工作重心的转移。企业统计人员要与时俱进,我认为,既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了解宏观经济的形势,更要研究企业微观经济状况,分析研究自己接触的、熟悉的工作,提供具有价值的统计分析和可实施的改进措施,这就是统计为企业发展服务,统计分析要务实的所在。
企业竞争的基础体现在投入产出上。依托上海烟草集团的优势,近年来,我厂在技术进步方面作了大量投入,其中在胶印设备上先后引进了海得堡cd102六色胶印机3台、五色胶印机1台和瑞士bobst烫金机、104自动模切机等一系列国际先进的印刷以及相配套设备。k-mart、沃尔玛等一些国际大公司在选择国内产品包装定点配套企业时,到我厂进行考察后对我厂生产规模、技术实力也是0k。
胶印印刷作为我厂主体生产,大量的固定资产、人员的投入,生产效率的发挥一直企业领导关注的问题,也是关系到产品在市场竞争、企业经济效益的重点问题。我在工作中注意围绕这些企业的重点、热点问题而展开,做好统计分析基础积累有心人。结合对生产过程观察,逐步建立有关数据资料,对影响效率的生产要素进行专题研究分析。得到了厂领导和员工的重视和支持,并形成具有我厂特色生产运行效率的统计,说明了统计分析为企业发展服务的重要性。
2、做好统计工作的规范管理。
统计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统计规范管理是企业统计人员的职责,也是做好统计分析基础的需要。在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中,根据上级统计部门和企业领导的要求,我先后负责起草修订了厂《统计工作管理规定》、《印刷生产的统计标准》、《产成品管理规定》和《经济活动分析管理规定》等多个统计管理标准,通过标准制度使得企业统计工作有章可循,也为统计分析提供数据的支持。
比如《印刷生产的统计标准》就是对企业内印刷生产的各种统计指标进行定义、计算口径的界定和统一,规范了基础数据管理。《产成品管理规定》通过对我厂产成品从合格入库到销售过程中,产品销售、顾客服务等单据、表式和要求的统一,确保了产值、销售收入等指标计算准确。《经济活动分析管理规定》对统计分析的内容、格式、要求和职责作了详细规定,使得企业统计分析进入规范操作。
3、做好自身素质的学习提高。
遨游沧海才知海洋的深邃,统计职能由报表型统计向企业管理服务型统计转变,对统计人员来说,实际也是由企业经营管理的观察者向管理参与者角色的转换。所以,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做好统计、写好分析的关键,如果不加强学习,就难以满足统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我在加强统计业务技能提高的同时,积极进行企业管理,特别是会计方面知识的学习,先后取得了统计师、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资格证书,由于这些知识的掌握,对我统计分析参与企业管理,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中起到了较好的帮助作用。
4、做好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提高。
在加强企业管理中,我厂在生产定单管理、原辅材料管理、产品产销存等方面,实现了计算机系统管理。由于计算机软件和接口不同,反映到我综合统计的各种数据,无法在计算机中实现共享和利用。随着统计要求的不断提高,我不是等软件开发,而是通过办公自动化的学习,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利用excel电子表格,开展电子统计台帐、统计报表和数据处理工作,为报表填报、统计分析起到了较大便利和保证。把大量的计算整理工作给计算机做,也使我得到充分的时间投入到统计分析中,计算机能够为我们统计工作多做事,做好事。
5、做好对基层部门的统计指导。
厂综合统计反映的是整个企业统计情况,统计报表、分析数据需要下面车间部门的支持。为此,我注意做好对车间部门统计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工作,帮助车间和部门统计人员提高统计工作水平。比如在开展胶印生产效率提高的活动中,新的车间生产日报表、新生产统计指标的确定、计算口径界定、统计台帐的设置等,反复与车间领导和统计员进行讨论,帮助完善,使得新的生产统计制度得到很好运行。企业胶印生产运行效率的统计工作,统计分析的深入,也是在车间和部门统计人员的支持配合下,取得成绩的。
二、优化数据,不断提高统计分析作用
数据说话并不是在统计分析中大量数据的堆砌,也不是数据简单罗列,而是用数据来提高统计分析的含金量。数据是一座金库,就看我们如何数据挖掘、优化的深加工。统计分析求真就是要用数据演绎、推导和求证,真实、客观反映企业管理状况,也统计发展的根本需要。在统计分析中,我们也经常看到不少统计分析是缺少数据支撑,说服力乏味无力,另一方面,在管理中大量数据产生又被空置,没有被充分利用。胶印生产效率提高的专题统计分析能够产生较好效果,就是从数据挖掘,分析利用中发现问题的所在,是实现统计优质服务的基矗生产过程的数据优化,经历了“挖掘、组合、运用、提高”的四个过程。
1、生产数据的挖掘利用。
随着企业管理的进步,我厂统计工作虽然不断完善,但是,产、质、损数据统计发展是不平衡的,工作总结《如何做好企业统计员工作》。iso9000标准体系认证通过,大大丰富了产品质量管理指标;成本管理同样有产品得率、原辅材料损耗率、产品料工费等许多指标。而生产统计仍然停留在品种、产量和产值等量的指标,特别是缺乏对生产过程数据的统计分析。另一方面,近年来加强管理,在生产过程增加了许多记录台帐和表格以及大量数据,需要我们去开发和利用,为统计分析提供有力的说明。
数据是某一客观事物的记录,一个数据仅能说明某个事物,而一组数据就能表达一种现象,多组数据组合起来分析,就能描述某一内问题在联系,揭示某种客观规律。数据的挖掘、价值的发现是统计工作不断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对企业统计工作不断改进和提高的认识基矗 例如,机台调换任务是印刷生产中常见的事,说明一个生产定单的调换。把调换任务时间累计起来,就能反映其对机台有效运行时间的影响;除以调换任务次数,反映了平均每次调换任务时间,是机台人员操纵技能的说明;把调换任务次数累计起来,反映了定单情况对生产的影响;不同的产品,调换任务时间也不同,反映产品结构对其影响;把所有调换任务时间与有关指标相结合,就能反映其对产量、产值的影响;把调换任务时间与其他停机时间相结合,就能反映调换任务在设备停机因素中的比重。整体归纳起来,说明机台调换任务是影响生产效率发挥的因素之一。一个简单的数据通过挖掘,能够帮助我们产生新的认识。
2、统计数据的多元组合。
在统计分析中对生产数据的再认识,不断发现其价值,并进行系统梳理和整合,才能为生产效率的统计分析提供了完整的、具有说服力的数据支持。生产效率是多元因素影响的结果,生产要素间的互相制约性,需要对影响效率的生产要素进行数据重组,使得复杂的问题数字化,数字化问题清晰化,促进统计分析水平的提高。首先、对生产效率的分析,我没有采取过去对产品数量、质量和纸张等材料消耗的常规分析,而是用非实物形态成本管理理念,对生产要素中影响效率发挥因素进行分析,从印刷实现率统计分析入手,通过产品结构、设备状况、生产组织、操作技能和工艺技术等方面进行多层次的组合分析,到最后验证点———胶印色令加工成本,大量统计数据形成了科学、完整的胶印生产效率问题的说明。
其次,根据生产过程数据组合的情况,设计了有关生产效率统计指标,能够客观、充分反映企业生产效率状况。比如印刷生产的运行率、实现率指标的确立。为了准确核定机台生产能力标准,我不是简单根据设备理论能力,也不是只看车间的上报数据,而是到机台旁跟踪观察实际运行情况,在分管厂领导支持下,与生产车间、设备部门和生产技术部门一起,根据设备状况,承印产品情况逐台进行讨论确定。第三、数据成了统计人员用武之地。车间的统计更加细的组合,充分反映出各机台运行状况,内部因素和外界因素对机台运行情况的影响。车间统计人员依靠计算机软件帮忙,还忙的很。这一整套新的生产效率的统计对车间生产管理起了很大帮助。生产过程统计的内容多了,统计人员用数据来说明生产问题,车间经济活动分析水平也提高了。
3、统计数据的运用实践。
就是这些过去不曾被注意的数据,为统计分析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主题突出,观点鲜明、数据充分、说服力强,引得参加分析会干部与职工的惊叹和折服,问题的存在和分析,得到厂领导的肯定和重视,起到了很好的决策参谋作用。
烟草行业企业有一个明显特点,企业领导和职工都很想把事情做好,积极性和热情很高。通过分析寻找到问题的突破口,会后厂领导立即召开有关部门会议,讨论专题分析中反映的问题,布置改进措施。向彩印车间、生产技术科等五个部门开具了厂长签发的“提高胶印生产运行率、实现率”项目督办单。生产车间和其他部门从生产准备阶段、设备保证能力、工艺技术研究、材料保障和员工技能等多方面,强化各项管理措施。企管办定期将完成情况书面反馈厂长室。第二年还把“提高胶印生产效率”列入企业方针目标,把胶印生产运行率列入对车间管理的考核。通过这一系列管理措施的实施,使得我厂胶印生产效率提高取得了明显效果。(具体的措施和效果在统计论文中有详细描述,这里省略)
4、统计数据的改进提高。
通过对胶印生产效率的专题统计分析,数据的开发利用的方法,也促进了企业各部门分析工作的提高,一些很平常的数据都被运用到加强生产管理中。比如设备维修,时间上统计有无故障运行时间、故障停机时间和故障维修时间分(最长故障修理时间、最短故障修理时间);故障情况统计分日常故障、重复故障和预防性维修以及次数;频率统计情况又分故障停机率、最短故障间隔期(天)、故障频率(次/百小时)和最长天数故障频率(次/百小时)等,每月通过数据把简单的设备维修情况描述的清清楚楚,促进设备为生产保障服务水平的提高。
三、开拓进取,不断提高统计分析水平
随着统计工作从注重总量指标分析向运用现代经济理论分析的转变,对客观事物简单描述的统计分析,已经不能适应领导决策、管理进步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在研究方向上紧紧结合企业实际,积极运用新的思想去分析新问题。为此,我从创新意识、理论研究,联系实际三方面,将统计知识与会计知识的融合,加强统计分析水平的提高,使得企业管理提升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1、统计分析要有创新意识
印刷生产是属于一种技术性较强的加工过程,传统的生产管理确定往往是依据以往的经验。这种经验性的认识对生产效率的重视,是模糊和缺乏系统性的。需要用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去研究分析,其重要不仅仅在于发现问题,而是如何实现目标的途径。
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多年来,我厂十分重视生产过程中产量、质量和成本指标的改善,经济效益名列上海市包装印刷行业前茅。在统计分析中发现,我厂设备是一流的,产品质量也一流,而生产运行质量并非是理想,主要是对生产效率发挥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管理。
制造加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重视对产量、质量和成本等指标的管理,是长期传统管理所形成的。而在构成产品实体的原辅材料外,还有是活化过程中消耗的成本,与效率发挥、资源利用有密切关系,其有一个共同特点:无实物形态,我们称之为非实物形态成本,往往容易被人忽视,却是客观存在的一部分产品成本。这就引出了对产品成本分类的再认识,用不同标志的分类就有不同的成本涵义理解和管理。
2、统计分析要注重理论研究。
会计上对产品成本用不同的标志有科学的分类。邯钢经验就是说明了成本管理要结合实际。产品成本按物质形态来分,是根据产品生产实际,从统计角度如何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需要。
成本管理把产品成本分为料、工、费核算,管理会计中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分析是有科学道理。这些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来理解,也不是企业所有人员能够掌握应用。我认为,统计人员参与经济效益提高的分析,不是简单重复成本分析,也不是要求会计上改变产品成本核算。而是我们统计工作如何与提高经济效益结合起来,需要有一个切入点。生产效率是一个切入点,就是为何做?谁做?怎样做?做了谁用的问题,即:统计分析的策划。促使我们对非实物形态成本,进行认识和管理理念的探讨和研究。
在统计论文中,我对产品实物形态与非实物形态成本管理之间的认识,从概念、内容、方法和作用结果上,作了详细的区别与联系描述,这些分析认识使得我们在观念上、重视程度和分析方向上有了一个突破,归纳起来解决了为何做?谁做?怎样做?做了谁用的四个问题: 1).产品成本按实物形态分,把关系生产效率、资源有效利用对产品成本的影响因素,归纳为非实物形态成本管理,能够在产品实物成本后面,更形象、更系统地反映“效率”在产品上的成本。虽然其成本值很微小,但在生产管理却是薄弱环节,是大有文章可做。2).非实物形态成本管理和控制,由于不同于会计的成本核算,这就为统计工作参与降低产品成本活动提供了需要。由统计人员来做非实物形态成本管理统计,对生产要素中效率影响因素进行控制,管理结果都一样,为了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3).非实物形态成本管理关注的,是生产效率发挥、资源有效利用等问题。由于会计是以金额发生来核算,没有办法进行生产组织、操作技能和工艺技术等方面核算要求。而非实物形态成本管理的角度,就能够进行系统的生产效率统计分析,是企业全员成本管理的补兖。4).统计分析的价值是在使用中产生。生产过程中,各种生产要素的配置和生产需要之间,投入与产出之间,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非实物形态成本管理,实际是对生产要素中效率发挥的控制。所以,我厂生产过程中这些效率发挥的统计分析,很自然被生产管理者重视和利用。
3、统计分析要理论联系实际。
基于以上这些认识的深入,我们把它演绎为一种管理理念,并运用于提高胶印生产效率的研究,结合生产过程数据的开发运用,从六个层面,十二个方面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促进了生产管理观念的改变,完善了生产管理,形成了新的生产统计模式,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非实物形态管理理念在论文中有详细的研究、统计运用、实施措施和产生效果的说明,这里不作详细的描述。)一个生产系统包含了协作组织的管理体系和生产设备的合理搭配,不同的系统组合,即不同的生产方式、生产组合对生产效率的影响是根本的,具有决定性的。这就是1+1>2的系统效应。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实际上是企业各方面管理资源有效整合的结果。
企业生产管理观念的改变很重要。对生产完成,过去主要讲产量、质量,讲节约多少纸张和油墨的分析,不讲究设备能力发挥的如何:对生产定单安排首先考虑完成,很少考虑生产中使用设备的成本,也不讲究设备性能和印刷色数利用,印刷两个颜色产品会用四色胶印机甚至六色胶印机印刷;因为生产效率发挥高低,对车间管理上不考核,所以大家也不关心有多少效益在生产过程中被“损失”丢掉。现在,生产任务完成的评价,不仅仅是看定单按时完成、产量和质量情况,还有生产过程效率发挥情况如何。
通过产品生产过程有效控制,产品成本管理得到了的持续改进。当年末统计,平均胶印色令成本比上年降低26.9%,实际减少印刷加工成本455.31万元。第二年,平均胶印色令成本又比上年水平降低22.78%。实际减少印刷加工成本404.73万元。我厂胶印色令成本降低的成果课题也获得了上海烟草(集团)公司2001年管理成果评审的二等奖。
统计的价值是在服务中增值。提高企业经济效率是一个很大课题,我们的认识还是粗浅的,统计分析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需要运用新的统计知识去研究提高,比如异常数据诊断、数据挖掘理论,建立个性化的统计分析模式等等,使我们的统计分析有质的飞跃,才能迎接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对企业的新挑战。
第四篇:如何做好统计员工作
如何做好统计员工作:
统计分析作为一项重要的统计内容,是统计工作最终成果的体现。如何写出有质量、有价值的统计分析,并在加强管理,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等方面为领导提供建议,是作为统计员不断思索,努力实践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是我致各统计员的分享; —、完善基础,不断提高统计分析能力
统计分析,既是统计工作参与管理实践的成果,也是统计工作的总结与提高过程。实际上也是对思念公司统计分析,为提高企业经济运行质量服务的肯定。随着传统的报表统计向结构、效益分析的转变,作为思念公司的部门统计员,大量数据的接触,既有看到企业不断发展的喜悦,也能透过数字看到不少问题的存在。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使自己深深感到做好统计工作的压力。统计分析是统计为思念公司管理服务的体现,如何打造好统计工作的基础,不断提高统计分析能力,一直是我们思念共同努力的方向。所以在用心做好统计的同时,注意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全力以赴把工作做到更好。
1、做好统计工作重心的转移。
思念公司统计人员要与时俱进,我认为,既要分析研究自己接触的、熟悉的工作,又要提供具有价值的统计分析和可实施的改进措施,这就是统计为我们思念发展服务,统计分析要务实的所在。
企业竞争的基础体现在投入产出上。我们思念电器的优势,近年来,我们思念公司在技术进步方面作了大量投入,人员的投入,生产效率的发挥一直是我们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是关系到产品在市场竞争、企业经济效益的重点问题。我们要在工作中必须围绕这些企业的重点、热点问题而展开,做好统计分析基础积累有心人。结合对生产过程观察,逐步建立有关数据资料,对影响效率的生产要素进行专题研究分析。并形成具有我们思念公司特色生产运行效率的统计,说明了统计分析为企业发展服务的重要性。
2、做好统计工作的规范管理。
统计作为思念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统计规范管理是我们思念统计人员的职责,也是做好统计分析基础的需要。在完善我们内部管理中,我们统计人员自己要提高统计管理标准,通过标准制度使得思念电器统计工作有章可循,也为统计分析提供数据的支持,使得思念电器统计分析进入规范操作。
3、做好自身素质的学习提高。
遨游沧海才知海洋的深邃,统计职能由报表型、数据型统计向我们思念公司管理服务型统计转变,对统计人员来说,实际也是由公司经营管理的观察者向管理参与者角色的转换。所以,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做好统计、写好分析的关键,如果不加强学习,就难以满足统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要在加强统计业务技能提高的同时,积极进行公司企业管理,特别是会计方面知识的学习,由于这些知识的掌握,对我们统计分析参与企业管理,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中起到了较好的帮助作用。
4、主管部门计划部做好对统计人员指导。
公司综合统计反映的是整个企业统计情况,统计报表、分析数据需要下面车间部门的支持。为此,我们计划部要注意做好对车间部门统计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工作,帮助车间和部门统计人员提高统计工作水平。车间生产日报表、新生产统计指标的确定、计算口径界定、统计台帐的设置等,反复与车间主管和统计员进行讨论,帮助完善,使得新的生产统计制度得到很好运行。统计分析的深入,也是在车间和部门统计人员的支持配合下,取得成绩的。
二、优化数据,不断提高统计分析作用
数据说话并不是在统计分析中大量数据的堆砌,也不是数据简单罗列,而是用数据来提高统计分析的含金量。数据是一座金库,就看我们如何数据挖掘、优化的深加工。统计分析求真就是要用数据演绎、推导和求证,真实、客观反映企业管理状况,也是我们统计发展的根本需要。
在公司每天4点半例会统计分析中,我们也经常看到不少统计分析是缺少数据支撑,说服力乏味无力,另一方面,在管理中大量数据产生又被空置,没有被充分利用。如何使生产效率提高,就是从数据挖掘,分析利用中发现问题的所在,是实现统计优质服务的基础。生产过程的数据优化,生产数据的挖掘利用,随着思念公司管理的进步,我们统计工作虽然不断完善,但是,产、质、损数据统计发展是不平衡的。成本管理同样有产品得率、原辅材料损耗率、产品料工费等许多指标。而生产统计仍然停留在品种、产量和产值等量的指标,特别是缺乏对生产过程数据的统计分析。另一方面,公司近年来加强管理,在生产过程增加了许多记录台帐和表格以及大量数据,需要我们去开发和利用,为统计分析提供有力的说明。数据是某一客观事物的记录,一个数据仅能说明某个事物,而一组数据就能表达一种现象,多组数据组合起来分析,就能描述某一问题在联系,揭示某种客观规律。数据的挖掘、价值的发现是统计工作不断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思念公司对企业统计工作不断改进和提高的认识基础。
统计数据的多元组合,在统计分析中对生产数据的再认识,不断发现其价值,并进行系统梳理和整合,才能为生产效率的统计分析提供了完整的、具有说服力的数据支持。生产效率是多元因素影响的结果,生产要素间的互相制约性,需要对影响效率的生产要素进行数据重组,使得复杂的问题数字化,数字化问题清晰化,促进统计分析水平的提高。
编辑;彭浩刚
2016年2月12日、正月初五
第五篇:企业统计员工作职责
企业统计员工作职责
一、认真学习贯彻《统计法》,参加各类统计业务培训和统计会议及统计资格考试,并持证上岗。
二、制订本单位统计工作计划,严格执行统计报表制度。
三、建立人、财、物、产、供、销及财务或业务核算等方面的资料为重点的统计原始记录,按规定建立统计台帐,并做到统计台帐与原始记录保持一致。
四、报送的各项统计报表,必须经单位负责人审核签字,并不得迟报、拒报。
五、严格执行《统计法》,杜绝虚报、瞒报、迟报现象,自觉抵制授意篡改统计数据或编造虚假统计资料等统计违法行为,积极检举、举报统计违法行为。
企业统计工作制度
一、企业统计工作实行单位负责人负责制,并
配备专(兼)职统计员,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可设立单独的统计办公室;统计业务受同级政府统计机构的领导。
二、认真学习贯彻《统计法》等统计法律法规和各项统计制度。
三、企业应按规定办理《统计单位登记证》和统计人员《统计从业资格证书》,并参加年检年 审。统计员应积极参加各类统计业务培训。
四、及时认真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统计调查和普查任务。
五、重视统计基础建设,改善统计工作环境,搜集整理统计原始记录,建立统计台帐,健全统计档案,配备计算机等设备。
拟制:
批准:
工业企业统计工作规范
一、统计组织和统计人员
1、企业应有一名厂(公司)级领导负责管理和组织协调本单位的统计工作,并切实为统计人员依法开展日常统计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
2、企业应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设置综合统计管理机构或指定统计管理人员,具体管理和协调企业各项统计工作。具备条件的大企业大集团要积极建立统计机构,一般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要明确指定相关职能部门负责统计工作,做到职责上墙。
3、统计人员持证上岗。企业统计人员应持《统计从业资格证书》或《统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上岗,并参加统计继续教育和统计业务培训。从2007年年报起,统计部门不接收无证人员报表。
二、统计单位登记和统计范围
1、按照《浙江省统计工作监督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企业应及时到所在地统计部门办理统计单位登记或变更统计单位登记。
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统计范围是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法人工业企业,每年根据年报进行调整,一年调整一次,月报原则不调整。新开工、合并、分立、关闭等企业或持有关文件申请变更,但关闭企业原报数据保留年底。
三、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
1、格式规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要设置统一格式的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表式附后)。
原始记录包括3种:
(1)产品生产、销售及库存记录;
(2)劳动人员数量和劳动工资记录(由企业工资发放册代替,不另行制定表式);
(3)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订单、生产销售及库存记录。企业台帐包括7种:
(1)工业总产值及销售产值计算台帐;(2)主要工业产品生产、销售、库存台帐;(3)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生产、销售台帐;(4)工业中间投入计算台帐;(5)能源产品消费台帐;
(6)综合能源消费量计算台帐;(7)水消费统计台帐;
每种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的指标设置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口径范围和计算方法要符合统计制度的规定。
2、登记规范。原始记录、统计台帐按时登记,在时间上不间断。原始记录要做到记录与实物、账据相一致。台帐数据要与统计报表、原始记录相衔接,台帐内相关指标数字必须符合逻辑。
3、管理要规范。每种原始记录、台帐都要做到格式规范、统一编号、分级管理。母公司要指导其下属企业做好各种记录、台帐,并根据分类汇编成册。同时,还要建立统计台帐的使用、保管、交接、归档制度。
四、统计调查和统计报表
1、企业必须严格按照统计报表制度规定的统计范围、计算口径、计量单位、核算方法、报送时间和报送渠道,如填报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统充数据。
2、企业上报的各种统计调查表,报出前必须经企业统计机构或综合统计人员审核。审核内容包括:资料来源是否可靠,数据是否准确,统计指标是否填报完整,计量单位是否正确,指标代码是否正确,是否填写制表人,数字如有异常变动,是否已附加文字说明等。审核后需经企业领导签字、填写上报日期并加盖工业企业印章后方可报出。
3、企业必须建立统计报表的订正制度,报表报出后,如发现差错,应在规定时间内申请订正,订正后的统计调查表必须加盖制表人及单位公章。
五、统计资料管理
1、企业统计资料应包括:统计调查中所取得的原始资料和经过整理汇总的综合统计资料。具体表现形式包括:统计记录、统计台帐、调查表、综合表、文字说明、统计报告、统计分析及计算机等磁介质储存的统计数据信息等。
2、企业必须建立统计资料的保管、调用和移交制度。统计资料的保存期限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按下列标准执行:
(1)统计原始记录保存3年以上。
(2)统计台帐、内部报表和上报的统计调查表保存5年以上,报表应永久保存。
3、任何企业和个人不得擅自涂改或者销毁统计原始记录和统计资料。
六、统计信息化
2007年年底前,大中型工业企业必须实行统计网上直报,小型工业企业要逐步实行统计网上直报。配备落实网上直报所需要的人员和计算机硬件。有条件的企业要建立统计电子台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