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16、《青山不老》同步练习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
16、《青山不老》同步练习同步练习温故知新
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并用另一个读音组词
记载(zǎi zài)险恶(wù è)
归宿(sùxiù)不禁(jīnjìn)
2、读句子,回答问题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①“另一种东西”指的是
②为什么说“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3、某公园张贴一则告示:除了你的脚印,什么都别留下;除了你的记忆,什么都别带走。⑴这则告示告诉游人什么呢?
⑵它写得好不好?说出你的理由。
含英咀华
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
种树老人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树林。
种树老人长得很丑,很矮,一辈子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临死的时候,对远方来的侄子说:“死了,就在沙丘刨个坑,把我埋在树林里,千万不要用什么棺材。”侄子照他的话做了,做完就走了。
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从舍不得毁坏,哪怕自己住的棚子没一根檩条,哪怕自己吃不上饭,生不起火,也没有毁过一棵树。老人对自己的树又有一种天生的灵性,仿佛那就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哪怕有一点惊动,老人都能快速地赶过去,用自己的头,自己的斧子,自己的大黄狗,把树保护起来。
十年过去了,村里人都盖上了新房,用起了拖拉机。只有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领着黄狗转来转去,修树剪树,看调皮的松鼠,快乐的喜鹊,爱叫的乌鸦„„直到,直到老人死去。
来年春天,老人的坟上长出了一棵树,矮小但很粗壮。人们都说:那是种树老人。
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
1、哪些句子写出了“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请用“”从文中画出来。
2、文章写道
“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
“种树老人什么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树林。”
“村里人都盖上了新房,用起了拖拉机,只有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
这些记叙采用了的表现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3、“老人的坟上长出了一棵树,矮小但很粗壮。人们都说:那是种树老人。”这句话与上文的哪句话相应?其深刻含义是什么?
照应的句子:
深刻含义:
4、“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联系全文看,这表现了什么?
第二篇:同步练习新课标人教语文:《氓》
《氓》同步练习
深圳大学附属中学 田军 【教案重点】
1、学习《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和对比手法的使用。
2、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一、课前热身 **知识梳理:
1、注音并解释:
氓<)淇水<)愆期<)将子无怒<)
乘彼垝垣<)<)载笑载言<)体无咎言<)尔卜尔筮<)<)于嗟鸠兮<)<)其黄而陨<)无食桑葚<)自我徂尔<)淇水汤汤<)来即我谋 言既遂矣<)无与士耽<)以我贿迁<)女也不爽<)渐车帷裳<)<)士也罔极<)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抱布贸丝 咥其笑矣<)及尔偕老<)隰则有泮<)言笑晏晏<)亦已焉哉<)躬自悼矣<)
2、通假字:
例句 假借字 本字 意义 氓之蚩蚩 将子无怒 于嗟鸠兮 犹可说也 隰则有泮 不可说也
3、古今异义:
<1)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古义:。今义:)<2)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古义:。今义:)<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古义:。今义:)<4)不见复关,泣涕涟涟<古义:。今义:)<5)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古义:。今义:)<6)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古义:。今义:)<古义:。今义:)
<7)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古义:。今义:)<8)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古义:。今义:)<9)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古义:。今义:)<10)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古义:。今义:)
4、词类活用: <1)三岁食贫<)<2)士贰其行<)<3)二三其德<)<4)夙兴夜寐<)
5、一词多义:(1>其: / 3 ①静女其姝//静女其娈
②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其黄而陨 ③士贰其行 ④咥其笑矣(2>以: ①秋以为期
②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③以尔车来 ④以我贿迁(3>于:
①俟我于城隅
②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③于嗟鸠兮,无食桑葚(4>之:
①匪女之为美 ②美人之贻
③氓之蚩蚩//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④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⑤静言思之,躬自悼矣(5>言: ①载笑载言 ②体无咎言 ③静言思之(6>说: ①说怿女美
②女之耽兮,不可说也//犹可说也
6、学成语识文言:<解释成语意思)①搔首弄姿: ②踟蹰不前: ③贻人口实: ④匪夷所思: ⑤图穷匕见: ⑥若即若离: ⑦尔虞我诈: 出尔反尔: ⑧毫厘不爽: 屡试不爽: ⑨载歌载舞: ⑩忠心不贰: ⑾白头偕老: ⑿信誓旦旦: ⒀夙兴夜寐
7、文言句式:<翻译下列诗句,尽量保留原诗的韵味)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3 译文:
②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译文:
8、固定句式
①载笑载言<载……载……,固定句式,译为“一边……一边……”)
②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焉哉,固定结构,语气词连用,表示强烈的感叹,可译为“了吧”。)
9、古文化词语: 总角之宴
二、品味鉴赏: **整体感知课文:
1、《氓》是以谁的口吻写的?采用了什么样的叙述方式?叙述了哪些经历?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申明:
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3
第三篇:(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青山不老 2范文
最新版
青山不老
学习目标
1.识“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课前准备
相关图片资料、课件。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画,激情导入。
1.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
师:瞧,同学们,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多么如诗如画的景色呀。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同学们,想认识他吗?
2.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圈出自己认为最关键的词语。
教师出示重点词,学生进行练习。
自由选择下列词语中的五个,把它们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扛上 肆虐 盘踞 绿洲 归宿 奇迹 宏伟 价值 命运
二、以文入情,感受奇迹。
1.抓“奇迹”。
师:青山为证,绿树为凭。老人绿化造林,执著地坚守着大山。从他的事迹中,哪个词可以概括你受到的震撼?(奇迹)
出示: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 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呀?引导学生想象,然后齐读。
2.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这一奇迹?找出来进行交流。(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
2017.3.1 最新版
这一奇迹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学生读课文,概括。
预设:
(1)出示: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
联系课文,结合注释,学习第2自然段,了解恶劣的自然环境。
(2)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学习第3自然段)
用自己的话,概括老人创造的奇迹,再说说自己对老人的看法。
作者对老人是什么看法呢?从课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把这句话多读几遍,联系课文内容边读边想,并背诵下来。
三、再读全文,积累句段。
读课文,摘抄或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
2017.3.1
第四篇:(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青山不老 6
最新版
16*青山不老
学习目标
1、识“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课前准备
相关图片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激情导入
1、中国地图,认识晋西北的地理位置。
2、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教科书光盘)
师:瞧,同学们,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这里昔日是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15年后的今天,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多么如诗如画的景色呀。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同学们,想认识他吗?那我们跟着作家梁衡去一起认识这位老人吧!
2、那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青山不老》,请大家与老师一同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打开书68页,请大家用较快的速度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好,请读书吧!
2、老师先检查一下大家对生字的认识。谁来认读生字词语?。强调:“肆虐、盘踞”等词的读音,你理解这些词语的意2017.3.1 最新版
思吗?(看课件理解一些难的词语)“肆虐”这个词不容易记住,我们起来写写吧。
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呢?请大家试着用老师出示重点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吧!
山野、肆虐、山沟、奇迹、创造、绿洲、价值、造福 小结:这种方法叫重点词概括法,我们以后可以用这种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以文入情,感受奇迹
(一)抓“奇迹”。
1、师:青山为证,绿树为凭。老人绿化造林,执著地坚守着大山。从他的事迹中,哪个词可以概括你受到的震撼?板书:奇迹
2、快速默读全文,看看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1)先用笔画下来,在感动你的地方写你的上感受。(2)写完了吗?四人小组内汇报感受。
3、指名学生汇报(1)、出示: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 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这是一个怎样的奇迹呀?3700亩林网有多大的面积?我们学校大约有40亩,相当于几个我们学校那么大?(100个)。可见有多大啊!引导学生想象,然后齐读。
师:这么浩大的工程是谁创造的?老农为创造这片绿洲所付出的千辛万苦,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板书:山沟。多么令人敬佩啊!带这种感情齐读。
(2)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老人创造这一奇迹的呢?找出来进行交流。
出示:第1自然段课文的句子。
2017.3.1 最新版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这景色美吗?这比喻句把——比作——,请轻轻地读读这句子,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这么美山林是谁创造的?
(窗外满山的杨柳浓密葱郁,在风的吹拂下,高低起伏,犹如海上的波浪。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这是老人用了15年的心血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啊。)
指导朗读:我们该用怎样的心情段?(赞美、满腔的欣喜)这么美的句子能背下来吗?试试看,能背的同学请站起来背吧。你一个人能背吗?请试试看。
(3)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老人创造这一奇迹的呢?找出来进行交流。
出示:第5自然段课文的句子。
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你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黄土和绿树是互依互存,不可分割的。黄土提供了绿树成长所需的养料,而绿树的根则扎紧、牵绊着黄土,使之不至于流失。这正如老农与青山是息息相关、不可分离的。这片青山养育了老农,而老农用自己一生的努力,创造了这片绿色的奇迹,作为对青山的回报。其实人与自然又何尝不是如此?)好,我们一起来深情的读读这句话吧!
(二)抓“环境”。
这一奇迹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学生读课文,概括。
预设:
1、出示: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
(1)让学生联系课文,结合注释,学习第2自然段,了解恶劣的自然环境。看课件
2017.3.1 最新版
(2)出示:“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理解意思。
(3)如果当时你在这情景中,你会有怎样的感受?让学生想象。
(4)这真是让人感到恐惧。老师与大家齐读这段好码?师读前半句,你们读后半句。(5)这位瘦小的老头,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竟创造了这块绿洲,板书:绿洲。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阿!我们再来齐读这一句吧。
出示: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面对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2、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是怎样的?(学习第3自然段)
(1)尽管老农生活条件艰苦,甚至自己的老伴和奋斗者相继离世,这位平凡的山野老农,放弃与女儿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依然不懈地努力进行改造,是什么支撑老人在这里植树造林,守候一生?
出示: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三)抓“看法”
1、作者对老人是什么看法呢?从中找出来,齐读课文6、7自然段。
2、师: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农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
生读:(出示: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3、:“另一种东西”是什么东西?
“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是老农创造的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 板书:老人精神
2017.3.1 最新版
4、“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生:“与山川共存”就是说和山山水水一起共同存在。
生:“与日月同辉”就是和太阳月亮那样一起发出光辉。
5、同学们理解得不错。可是老农能和山水永远存在吗?老农能像日月一样发出光辉吗?请大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到底是什么与山水共存、与日月同辉呢?
生:我觉得老农创造的这片青山,可以与山水共存。
生:我觉得老农创造奇迹的这个精神更值得永远流传,要知道15年时间对于一个人来说也不算短,老农既要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又要克服艰辛的生活条件,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
生:是啊!老农面对困难能够迎难而上,坚持不懈地努力改造,这种精神会永远闪光。
生:更重要的是老农这样含辛茹苦地做,并不是简单地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这个山沟里的人们,甚至可以说是为了人类,在作出自己的贡献,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气概又有多少人能做到?这难道不是宝贵的财富吗?
师: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是老人执著地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啊!这种东西不会随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老人的年迈、离开而消失。它将永远根植在我们心中,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
6、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还有什么是不老的?(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不会老的)有了老人精神熏陶下的人们对青山的呵护,我们的青山怎么会老呢?它将越来越茂盛,越来越广阔的遍布祖国大地,万古长青。
五、同学们,这位老人15年如一日地植树造林,造福后代。他的精神永垂不朽,学到这里,相信大家又很多的话想对这位老爷爷说吧,赶快拿起笔写写吧!我想轻轻地对这位爷爷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着这片树林,我想大声地告诉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3.1 最新版
请谁来读读呢?(指名学生读)
四、作业:
1、再读全文,积累句段,摘抄或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
板书设计:16* 青山不老
老人精神
奇迹
2017.3.1
山沟 绿洲
第五篇:六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金色的脚印》(人教新课标版)
金色的脚印
(一)课前预习
1、我能读通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炸(zhà zhá)豆腐 冲(chîng chōng)着 踱(duï dù)来踱去 ...慢腾(tãng tēng)腾 孤零(līng líng)零 ..(2)、看拼音写词语
duō duō suō suō màn bù jīng xīn tú láo jǐng tì()()()()duï lái duï qù xìng gāo cǎi liâ diàn jì cū cāo()()()()
2、文中像下面形式的词语还有很多,找出来写在横线上,我还能再写3—5个。光秃秃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轻松—— 粗糙—— 温暖—— 冷清清——
4、我通过读课文,知道了本文主要内容是
5、我能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金色的脚印》这篇课文大致可以分成三部分。文章的起因部分是课文的()自然段,主要讲了。课文的()自然段是第二部分,主要讲了。最后。
6、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有几点疑问,想与大家交流一下:
(二)合作探究。.阅读课文,思考:
1、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在救的过程中,哪些情景使你最受感动?
2、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哪些地方给你感受最深,有何感受?
3、文中多次描写了狐狸一家的动作神态,找出来读一读,体会一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这篇课文语言朴素,简洁传神,我要有感情地朗读,领略这种语言风格。
5、尝试练笔
(1)、你与小动物之间最能体现真情的一个片段;(2)、课文情节生动,有不少的地方都给我们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小练笔。如:正太郎在去牧场的路上从悬崖上摔了下去,失去了知觉,他是怎样被救的呢?正太郎与小狐狸一家分别的情景一定十分感人,能把它写具体吗?(二选一)
(三)拓展阅读
母爱永恒 江南雨
在青海省有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据介绍,这里,每人每天的用水量严格限定为三斤。日常的饮用、洗漱、洗菜、洗衣,包括喂牲口,全都(依赖
依靠)这三斤珍贵的水,而这些水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
人缺水不行,牲畜也一样。终于有一天,一头一直被人们认为温顺、忠诚的老牛(挣脱
甩开)了缰绳,闯到沙漠里一条运水车必经的公路旁。老牛以惊世骇俗的识别力,等了半天,等来了运水的军车。老牛迅速顶上去,司机紧急刹车,军车停了下来。老牛沉默着立在车前,任凭司机怎样呵斥(驱赶
驱使),它就是不肯挪动半步。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双方仍然僵持着。运水的战士以前也碰到过牲口拦路索水的情形,但它们都不像这头牛这般倔强。部队有规定,运水车在途中不能出现“跑冒漏滴”,更不能随便给人。
这些规定,看似无情,实则不得已,这每一滴水都是一个人的“口粮”啊。沙漠中,人和牛这样对峙着,运水车不能前进;就这样耗着,持续了好半天,最后甚至造成了堵车。性急的司机试图用汽油点火驱赶老牛,可老牛仍然一动不动,泰山一样,不放松。直到牛的主人寻来。牛的主人愧疚急了,操起长鞭,狠狠地抽打瘦骨嶙峋的老牛。老牛被打的浑身青筋暴起,可还是没有动,最后顺着鞭痕沥出的血迹染红了鞭子,染红了牛身,染红了黄沙,染红了夕阳。老牛凄惨的哞叫,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酷风,显得那么悲壮。一旁的运水战士哭了,等车司机也哭了。最后,运水的战士说:“就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受一次处分。”他拿出自己随身的水盆,从水车上放了半盆水——三斤左右,放在牛面前。
出人意料的是,老牛没有喝面前以死抗争得到的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天长哞,似乎在(呼唤
叫唤)什么。晚霞中,不远的沙堆背后跑来一头小牛。受伤的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母亲的眼睛。静默中,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天边燃起最后一抹余晖,母子俩没等主人吆喝,在一片静寂无语中,它们掉转头,踏上了回家的路。
这个世界,无论何时何地,母爱是永恒的。
1、划去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温顺――()
热闹――()
3、联系上下语境,说说文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
惊世骇俗:。贪婪:。
4、牛主人为什么那么残忍地抽打那头瘦骨嶙峋的老牛?你认为下面的说法哪种有道理一些,请在后面括号里画钩。
A、牛主人不喜欢这头倔强的老牛。()
B、自家的牲畜违反驻军的军纪,牛主人很没面子,打它是表明表明自己的态度。()C、这头老牛太瘦了,还好吃懒做。()
D、像这样倔强的家伙,要给它点颜色看看,它才会听话。()
5、文中划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
6、“牛被打得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请你想一想,此时,老牛在心里会说些什么?
7、短文的最后一段就像一幅静默的油画,如果要你给这幅画命名,你会给它命一个什么名字呢?说说你的道理。
(一)相关链接:
作者简介
《金色的脚印》作者是日本作家椋鸠十,刘永珍是翻译者。椋鸠十是日本著名的儿童文学家,其代表作有《独耳大鹿》、《消失的野犬》、《雁王》和《老鼠岛的故事》等,先后被日本文部省指定为向中小学生推荐的主要课外读物;其中,多篇作品被文部省指定编入中小学生的上课教材,在日本全国的少年儿童中间拥有众多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