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际投资案例分析
欧莱雅收购羽西案例分析
内容摘要:20世纪90年代初成立的羽西化妆品公司,在2004年被法国欧莱雅集团收购。在羽西成长的年代,羽西曾经以它独特的教育营销法、个性定位法、整合资源法等营销策略取得了同行业以及消费者的认可。但是随着国外优秀企业的进入,羽西也面临着发展的瓶颈。欧莱雅集团标准化、本土化的产品策略以及广阔的销售渠道、市场细分、各种促销手段、差异化的价格策略等等营销策略为欧莱雅的国际扩张铺平了道路。因而,国内化妆品行业应当学习国外企业优秀的营销策略,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前提下,保住并扩大市场。关键词:营销策略收购
1992年成立的羽西化妆品公司,算得上是新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中的佼佼者。即使如此,在国际化妆品牌的冲击下,羽西的发展也似乎显得有些步履维艰。在这种背景下,羽西先后与美国科蒂、法国欧莱雅合作。与欧莱雅的合作,结束了它与科蒂的艰难苦旅,开创了羽西的新时代。
一、羽西简介
1992年,靳羽西投资建立了羽西化妆品公司,开创了一系列专为亚洲妇女设计的化妆品和护肤品。羽西作为一个本土品牌,曾一度在市场中领先。由于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没有太多的国际品牌进入,当时的羽西算得上是一个中高端品牌。1996年,羽西化妆品公司和世界闻名的跨国化妆品公司美国科蒂开展合作,使公司全面与国际接轨。之后,国外品牌大量涌入中国市场,自2002年开始,在大量国外品牌的冲击下以及与科蒂的合作出现瓶颈,羽西进入了发展的低谷。2004年1月,羽西品牌被世界最大的化妆品公司欧莱雅收购,靳羽西成为新公司的副总裁,负责羽西品牌的运营工作,翻开了羽西发展史上全新的一页。“羽西”曾经的成功,除了靳羽西本人对自己产品倾注的热情和努力外,也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靳羽西的名气和她独特的品牌传播方式。羽西在迈入市场之初所采取的品牌策略使得羽西享有了很高的知名度,这也是后来羽西成为高端化妆品而运营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具体而言:第一,羽西的教育营销法。“授人以鱼,莫如授人以渔”。通过教育培训的方法,羽西不仅是在将化妆品推向市场,同时也是在向消费者弘扬羽西所崇尚的文化。靳羽西通过她的产品、电视、书籍、讲座、博客和她在全球所从事的一系列文化活动传达她的理念。第二,个性定位法。在品牌传播中,品牌创始人与众不同的气质、形象、举止、言行都 将作为元素而构成独特的品牌内涵。羽西对自己认准的事业有着不息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她的外貌打扮、所言所思所为都是响当当独一无二的“羽西式”,早在80年代,靳羽西特有的“童花头”、充满活力和自信的形象就随着《看世界》进入了千家万户。第三,整合资源法。品牌策划的最高境界就是整合资源、借势而为。凭借美国式的市场见识和中国式的关系渠道,这个以学者、作家、记者、电视人、社会活动家及企业家身份出现的美籍华人靳羽西,在多个身份中互相转化、游刃有余,利用她的名人效应来给“羽西”产品增添一份光彩。
第二篇:国际投资案例分析
国际投资
一、国际投资概述
参与国际投资活动的资本形式是多样化的。它既有以实物资本形式表现的资本,如机器设备、商品等,也有以无形资产形式表现的资本,如商标、专利、管理技术、情报信息、生产诀窍等;还有以金融资产形式表现的资本,如债券、股票、衍生证券等。
参与国际投资活动的主体是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是指独立行使对外投资活动决策权力并承担相应责任的法人或自然人,包括官方和非官方机构、跨国公司、跨国金融机构及居民个人投资者。而跨国公司和跨国银行是其中的主体。国际投资活动是对资本的跨国经营运活动。这一点既与国际贸易相区别,也与单纯的国际信贷活动相区别。国际贸易主要是商品的国际流通与交换,实现商品的价值;国际信贷主要是货币的贷方与回收,虽然其目的也是为了实现资本的价值增值,但在资本的具体营运过程中,资本的所有人对其并无控制权;而国际投资活动,则是各种资本运营的结合,是在经营中实现资本的增值。
对中国的高净值投资人而言,由于股市的大幅震荡和房市的宏观调控,以股票和房地产为主的投资策略在过去的几年内越来越难实现好的投资回报。中国的股市相比于国外的市场,第一,因为缺少成熟的以做空和杠杆为工具的对冲机制,无法实现像海外对冲基金投资这样的绝对回报。第二,由于监管的缺乏,中国股市的内幕交易问题严重,无内幕消息的个人投资者在股市交易中处于明显的劣势。第三,由于公司上市机制的不合理性,股市往往成为上市公司圈钱的渠道而缺少长期投资的价值。最后,因为国内财务审计公司缺少独立的监管,容易造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进一步增加了股市长期投资的风险。
房价因过去几年的飞速增长,使得政府不得不加大宏观调控,以遏制房地产市场的投机性。中国房地产投资的暴利时代已结束。所以高净值的群体都开始远离房市,并考虑其他投资渠道。
二、实际案例分析及心得体会
(一)装备制造业
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德国装备制造业,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遭遇经营困难,正
“低价待沽”
随着吉利收购沃尔沃日渐成行,中国企业对欧洲高端制造业的并购,似乎不再是“蛇吞象”式的妄想。而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德国装备制造业,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遭遇经营困难,正在“低价待沽”。
德国装备制造业是创新力度最高的行业之一,企业具有“大者强、小者精”的特点。在31个机械制造门类中,德国有27个门类占据世界前三位。技术领先、工艺精良、品质优秀、管理严谨,人才聚集、研发及创新能力强等独特优势,使德国装备制造业成为国际投资的热门选择。
2005年到2008年,欧洲装备制造业经历了4年景气周期。但金融危机爆发后,欧洲装备制造业增长在2009年基本停顿,当年欧元区设备投资大约减少3%。德国装备制造业也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其中与消费相关的细分行业受影响最大,被迫破产或寻求并购的企业越来越多。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梁训瑄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访问时说,以机床工业为例,德国企业平均员工数不足130人,多数为家族企业,抵御经济危机能力较弱,但技术水平较高,不少具备国际品牌,正好符合中国资本海外并购的条件。
中国企业在德国并购的收益将包括:获取国际品牌、打开国际销售网络、吸收市场营销经验以及有效的经营管理经验等。并购完成后利用对方作为培训实践基地,用多种交流方式来提高中方技术与管理人员水平,提高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及融入国际经济循环的活动能力。
(二)、有机食品业
法国有机食品业发展迅速,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种类越来越多,受到法国消费者追捧和青睐。市场观察人士认为,有机食品业是朝阳产业,在法国乃至欧洲会有很大发展空间。这一趋势已引起众多外国投资者的关注。
有机食品在法国的通常定义为:非基因工程产品;原料为纯天然生物,在种养期间未使用化学合成的化肥或饲料;加工过程中不使用化学添加剂。
由于得到政府支持,法国有机食品业在生产、流通和消费三大环节上都得到极大发展。
在生产环节上,因国家政策倾斜,大量食品生产企业加入生产有机食品的行
列。在流通环节上,除了传统大型超市设有有机食品专柜外,还有专门的“有机超市”,法国政府希望72700家公共餐厅采购有机产品的比例在2012年提至20%。在消费环节上,法国44%的消费者每月至少消费一次有机食品,随着价格下降,消费者数量还会大幅增长。
2008年,法国有机食品行业的销售额增长25%,达20亿欧元。即使在国际金融危机的2009年,行业的增长率仍达到了8%。
法国有机食品行业的发展和当地政府的支持,为中国食品企业和金融资本进入法国提供了机遇。
中国可以利用自身有机种植面积大的优势,与法国企业合作,提供有机食品加工原料或参与加工。而且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法国有机食品行业面临投资资金不足局面,中国资本的进入阻力较小。
第三篇:国际投资与跨国企业管理 案例分析2
国际投资与跨国企业管理 案例分析3 盘点“2009中国海外并购元年”
进入2009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机集中爆发之初频繁出现的“抄底”一词逐渐被淡化,但自从去年初中国铝业宣布195亿美元注资力拓开始,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动作一直没有停止过,而且有越来越猛之势。是不是“抄底”已经不重要,事实是,正像有些人定义的那样——2009年是“中国海外并购元年”。既然称“元年”,在你看来,这意味着什么呢? * 2009年海外并购交易额增九成
十多天前,2010年1月6日,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并购澳大利亚菲力克斯资源有限公司(Felix)庆典仪式在悉尼举行。经过一年多的谈判,兖州煤业并购Felix一案终于尘埃落定。兖煤以约35亿澳元,约合接近200亿元人民币,全额并购Felix。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在澳金额最大的一宗并购案。对于这个跨的并购大案,有评价说,为2010年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开了个好头。这意味着,经历“并购元年”大开大合后,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潮今年很可能延续。
“中国海外并购元年”并非浪得虚名。根据创业投资与私募股权研究机构清科研究中心1月13日发布的数据,2009年中国并购市场共完成294起并购交易,已披露价格的235起并购交易总金额达331.47亿美元。其中,中国企业完成海外并购38起,同比增长26.7%;披露的交易金额高达160.99亿美元,同比增长90.1%。其中,中国石化以75.6亿美元收购瑞士Addax石油公司,成为当年完成的最大规模并购交易。海外并购成为2009年中国并购市场的一大亮点。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的报告也预计,2009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并购交易金额将创历史纪录,达300亿至350亿美元,比2008年高出3倍多。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据清科的数据,2009年完成的外资并购中国企业交易仅33起,披露的并购金额仅为25.94亿美元,占跨国并购交易总额的13.9%。
回顾2009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消息可以说不停地冲击人们的视线,不少堪称重量级。
2009年3月,澳大利亚批准来自湖南的华菱钢铁集团8.26亿美元收购澳大利亚第三大铁矿石公司FMG集团股票5.35亿股的交易。该交易完成后,华菱将持有FMG17.4%的股权。
4月,中石油称,已与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和天然气公司联合收购哈萨克斯坦曼格什套油气公司,对价为33亿美元。
6月,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宣布,其旗下的五矿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澳大利亚OZ矿业公司部分资产的交易已获OZ股东大会通过,交易额高达13.86亿美元。
7月,中海油、中石化合资13亿美元收购美国马拉松石油公司旗下的安哥拉32区块油田。
8月,中石化宣布已经成功以72.4亿美元的价格成功收购总部位于瑞士的Addax石油公司。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公司进行海外资产收购最大的一笔成功交易。9月,中国石油宣布,收购新加坡石油公司(SPC公司)96%股权,并将强制收购SPC余下股份。
从上述并购案可以看出,能源、矿产类资源行业成为并购热点。清科的数据也显示,在我国并购市场的10大并购交易中,资源性行业的并购事件占据8席。
除此之外,一些并购案同样在国内引起极大反响,如四川民企腾中重工收购悍马、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轿车、苏宁电器收购日本家电连锁零售企业LAOX、浙江商人收购皮尔〃卡丹大中国区皮具、针织服装、皮鞋等部分商标的使用权。不少专业人士预计,2010年,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热潮仍将持续。普华永道预计,2010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并购将出现40%的涨幅。
* 国企唱“大戏”,民企唱“热闹戏”
上述提及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案中,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五矿、兖州煤业等国企所涉及的海外并购案交易额动辄数亿美元。不过,尽管涉及金额不如国企,但民企的海外并购案在国内带来的影响并不弱于国企。
在经历各种传言后,2009年12月23日,来自浙江的民营企业吉利控股集团宣布,已与福特就收购沃尔沃轿车的所有重要商业条款达成一致。据称吉利的报价在20亿美元左右,收购的是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具体内容包括:9个系列产品,3个最新平台,2000多个全球网络,人才和品牌以及重要的供应商体系。
估计不知道沃尔沃的人不多,特别是爱车的人。沃尔沃被誉为“安全的代名词”。吉利要买的沃尔沃轿车,缘自瑞典的沃尔沃,1999年4月被福特汽车公司收购。又一次“蛇吞象”,自去年下半年以来,该收购案一直是各界关注的焦点。
四川民企腾中重工收购悍马一事闹出的动静更大。2009年6月,通用汽车宣布计划将旗下悍马品牌出售给腾中重工,立即在国内引起近乎全民性的大讨论。蛇如何吞象?腾中是否有“驯马”能力?腾中是捡了大便宜还是跳火坑?腾中是不是炒作?收购背后是否有其他资本?等等,都成为各界讨论的热点,腾中也因此一夜成名。目前的消息是,通用希望在今年年底前完成悍马的出售事宜。悍马的来头丝毫不亚于沃尔沃。其被誉为越野车王。1999年,通用汽车公司取得悍马的生产权。
今年1月14日,皮尔卡丹发出公告,称“皮尔卡丹已经与温州诚隆公司签署协议,3700万欧元(约3.7亿元人民币)的收购款也已经收到”,被炒得沸沸扬扬的该收购案终于落下帷幕。温州诚隆取得皮尔卡丹大中国区皮具、针织服装、皮鞋等部分商标的使用权。据悉,温州诚隆公司的股东是4位温州商人,即金利来商标的使用权人潘长海,卡丹路的董事长孙小飞,卡帝乐鳄鱼的中国总代理陈小飞和特迪华伦的董事长洪建巧。估计不知道皮尔卡丹的人更少了。皮尔卡丹是一位服装设计大师的人名,也是一家公司的名字,还是一个商标。如今,皮尔卡丹是世界上销售最多的商标之一。
去年6月,同样是民企的苏宁宣布,以8亿日元(约5770万元人民币)认购日本LAOX公司27.36%的股份。认购完成后,苏宁将成为LAOX第一大股东。尽管涉及金额不是很大,但这是中国企业对日本上市公司的首个收购案,也是中国家电连锁企业首次涉足国外市场。LAOX公司有着不俗的历史。其创立于1930年,在东京交易所上市,是日本第四大家电连锁企业,在日本国内有较高的知名度。
第四篇:国际投资学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1 1998年4月6日,在全球金融界享有盛誉的花旗银行宣布同专长与保险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的旅行者集团合并,合并涉及的资本总额高达820亿美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合并案。
花旗银行与旅行者集团合并后,将新公司定名为花旗集团,但沿用旅行者集团的商标,因为这是美国保险服务行业最有信誉的商标之一。用花旗之名,用旅行者之商标,这样的结构安排体现出两大公司的合并是平等的合并。合并后的花旗集团的总资产为7100亿美元,年净收入为500亿美元,年营业收入为750亿美元,股东权益为440亿美元,股票市值超过1400亿美元。其业务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客户达到10000万个以上,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服务领域最广的全能金融集团。
这次合并并未受到美国司法、法院和国会的反对,这对美国银行业务范围的进一步拓展,开展实质性的混业经营具有开创性的重大意义。
试根据以上案例分析近年来跨国银行购并趋势的背景和动因。案例分析2
IBM,西门子和东芝公司在1992年为在20世纪末开发256兆位芯片而结成战略技术联盟。来自3个公司的200位工程师在IBM高级半导体技术中心共同工作,并向东芝的管理人员汇报,所有开发芯片所需的基本投入先由IBM公司投资,然后把发票寄给西门子和东芝,账单和支出由每一公司安排在其他两家公司的雇员控制。这3家公司共同研制新产品的机构包括IBM技术中心和西门子,东芝在美国的总部。
试结合所学国际投资学的知识,对此案例作简要分析。
案例分析3
斯洛文尼亚的经验:
斯洛文尼亚在1991年独立后的两年中,没有颁布对外直接投资具体政策。1993年政府开始对国际资本移动包括对外直接投资,严加监管,因为正在进行的市场改革和自由化引起人们对国际资本移动不加控制的潜在不稳定影响的关注。另外,野蛮私有化不规范地将公有公司的生产能力转移到以私营为目的而组建的私有公司手中,使得人们怀疑此类公司是资本抽逃的根源。
有鉴于此,政府于1993年10月修订了对外贸易法,这些修改赋予斯洛文尼亚财政部逐案审查对外直接投资,并决定是否批准的权力,未来投资者需满足两个条件:对政府没有明显的未偿税收债务,在预备对外直接投资的前一年有确定的收益。此外,新的法律框架也要求对投资者向斯洛文尼亚税收主管部门提供资产负债表,包括国外运营活动的详尽财务记载。
对外贸易法的改革不是用于限制对外直接投资的,到1995年中期,这两个准则和批准程度主要起监督作用,财政部也未拒绝任何申请。但民众的普遍态度是矛盾的,这反映了政策带来的限制。在一个公共意见的调查中,19%的调查者赞成对对外投资者不加限制,30%的人支持控制资本外流,只有19%的人反对对外投资。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政策:
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的管理与审批,依投资项目的类型、规模和区位,涉及各级政府,其中包括地方政府、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家计委、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局和外汇管理局。3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需报国务院审批,100万-300万美元之间的项目,涉及政府贷款的项目或外国贷款担保项目需向国家计委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向外经贸部提交项目细节,100万美元以下的项目由地方经贸委或主管部门批准。
除了对外直接投资逐步实行自由化政策外,中国政府还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促进某些类型的对外直接投资。一般来说,所有国外子公司均可享受5年免税优惠期,优惠期后,国外子公司支付20%的收入税。除此以外,政府为一些能引进先进技术与设备的项目、能增加外汇收入和扩大出口的项目和能保证国内没有或稀缺的原材料正常供应的项目提供特种优惠。
(1)试根据上述案例分析斯洛文尼亚政府对投资者对外投资的要求是什么?(2)谈谈中国与斯洛文尼亚对外投资政策的不同。
案例分析4
据统计,2001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总额为7800亿美元,2002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总额为6510亿美元,2003年该数字为5000多亿美元。
据统计,2000年全球跨国并购案达到7894件,平均并购额为1.45亿美元。2002年全球并购案为4493件,平均并购额为8200万美元。2003年前5个月,全球企业的跨国并购活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
据OECD(经合组织)统计,2001年美国吸收的FDI仅为301亿美元,列中国、法国、德国之后,为全球第4大外国直接投资吸收国。英国2001年吸收FDI约620亿美元,2002年为250亿美元,2002年对外投资为400亿美元左右,列于卢森堡、法国等国之后。2001年进入拉美和加勒比地区、非洲的FDI约为745、1070亿美元,2002年为560、950亿美元。另据统计,2002年中国吸收527亿美元外国直接投资,据世界第一位,2003年中国实际引进外资达到570多亿美元。2002年中东欧转轨国家的FDI从2001年的250亿美元增加至290亿美元。
据统计,2001-2003年间,英国汇丰银行以145亿美元收购了美国一家金融服务公司,法国电信收购了一家德国移动电话公司,瑞典的Telia投资58亿美元收购芬兰的电信营运商企业Sonera,日本远东铁路公司以21亿美元的价格向外资出售了12.5%企业股份,英荷壳牌公司以50亿美元收购了英国的企业石油(Enterprise Oil),德国的RWE公司投资44亿美元兼并了一家英国油气公司。
(1)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国际直接投资变化趋势的特点(2)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国际直接投资减少的原因
参考答案案例分析1
提示性答案:(1)金融全球化和自由化的趋势使得跨国银行面临日益强烈的外部压力,尤其是来自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竞争,为了应对竞争,跨国银行纷纷拓展业务领域,向全能化的方向发展,购并成为跨国银行实现快速拓展的有效途径。案例中,通过与旅行者集团合并,新花旗集团成为了集银行,保险,投资银行等多项业务为一体的全能金融集团,综合竞争力大大提升。
(2)跨国银行的购并不再是单纯的大吃小,而更多的是追求强强联合和优势互补,花旗银行与旅行者集团的合并就是典型,不仅实现了资产规模上的强强组合和业务上的互补,在无形资产的利用上也达到了双赢的效果。案例分析2
提示性答案:随着国际竞争环境的日益复杂和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跨国公司为了获取保持其具有垄断优势的技术资源,不仅通过其自身体系内的研究与开发,还通过体系外的合作与交流,跨国公司研究开发战略联盟就是一种重要的体系外合作方式。这三家公司都是半导体行业的巨头,也是主要的竞争对手,他们能心平气和的走到一起来合作研究,开发,除了宏观因素外,主要与半导体行业的微观特征有关。一方面是产品生命周期短,工艺革新率较高;另一方面是研究与开发需要承担高额成本和风险。这三家公司缔结联盟的主要目标就是分担在设计新型芯片中涉及的高额成本及其风险和实现知识共享,保持关键技术的独占性,从而排挤新的竞争者,形成寡占竞争的态势。案例分析3
提示性答案:1.(1)对政府没有明显的未偿税收债务
(2)在预备对外直接投资的前一年有确定收益
(3)向税收主管部门提供资产负债表,包括国外运营活动的详尽财务记载 2.(1)斯洛文尼亚对对外投资无优惠政策
(2)斯洛文尼亚对对外投资限制相对较少,审批较为宽松
案例分析4
提示性答案:(1)①2001-2003年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规模呈递减趋势。
②资金地区流向呈很大的不平衡性。美英吸引外资规模大幅下降;不同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状况差异明显;中东欧国家外资引进逐年增加。
③资金的流向以公用、金融、能源等领域为主。
(2)①全球企业跨国并购活动不断减弱,是导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下降的重要原因。
②美英两个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大国外资流入急剧减少。
③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吸收外国直接投资逐渐减少。
第五篇:国际经济法案例分析
《国际经济法》案例分析
案例
一、我国荣塔公司向日本富士株式会社订购彩电800台,合同规定,彩电价格为每台600
美元CIF宁波,2000年6月30日长崎港装货。货物于1994年6月30日装船,装船时外包装有严重破损,富士株式会社向船舶公司出具了货物品质的保函。船长应富士株式会社的请求,出具了清洁提单,富士株式会社据此人银行取得了货款。货物到达宁波后,荣塔公司发现,电视机外包装箱有严重破损,船舶公司出示了富士株式会社提供的保函,认为该事应向富士株式会社索赔。
现问:(1)船舶公司是否应承担责任?为什么?(2)富士株式会社是否应承担责任?为什么?(3)保险公司如何对待荣塔公司的索赔?(4)荣塔公司的损失如何得到补偿?
答案:(1)船舶公司应当承担责任。因富士株式会社的保函没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2)富士株式会社应承担责任。因船舶公司这所以出具清洁提单,是因为富士株式会社出具人保函,因而富士株式会社依保函对船舶公司承担责任。(3)保险公司不负赔偿责任。因为根据海商法的规定,除合同另有约定以外,对包装不当造成货物损失的,保险人不负赔偿责任。(4)荣塔公司的损失可要求船舶公司赔偿,因为它没有如实签发提单。
[解题思路]本题具体考查CIF条件下各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较为简单。CIF是律考每年必考的一个国际贸易术语,应予以详细掌握。
[法理详解](1)、(2)、(4)在荣塔公司、富士株式会社、船舶公司三者的关系中,船舶公司作为承运人向买方荣塔公司出具了清洁提单,富士株式会社作为卖方向船舶公司出具了货物品质的保函。所谓清洁提单,是指提单上没有任何有关货物外表状态不良的批注。所谓外表状态,是指承运人收到货物时,凭目力所能观罕到货物表面的状态,它表示货物已如数装船而且货物的表面状况良好,由于提单的转让是根据提单的所载情况进行的,不清洁提单是难以转让的,因此跟单信用证制度要求提供的提单必须清洁,除非信用证另有规定,银行结汇时一般不接受不清洁提单。提单是物权凭证,它代表着提单内记载货物的所有权,是承运人保证向收货人交付货物的物权凭证。本案中承运人既然向买方签发了清洁提单,就负有向买方交付良好货物的义务。※ 保函是指由托运人出具的用以担保承运人签发清洁提单而产生的一切法律后果的一种担保文件。该保函能担保承运人因签发提单后而产生的法律后果,但该保函并无对抗第三人的效力,因为保函的当事人是托运人和承运人。根据《汉堡规则》的规定:“保函对受让提
单的包括收货人在内的任何第三人,不发生效力。该规则还规定;保函对托运人是有效的,但承运人接受只函而签发提单属于恶意的欺诈,则保函对托运人无效。承运人不仅无权从托运人处取得赔偿,而且要对包括收益人在内的任何第三方的损失承担无限赔偿责任,即只有善意保函才对托运人和承运人有效,但不能对抗任何第三人。因而,本案中船舶公司应向荣塔公司承担责任,尔后由富士株式会社向船舶公司承担责任。(3)《海商法》第243条规定:”除合同另有约定外,因下列原因之一造成货物损失的,保险人不负赔偿责任:
(一)航行迟延,交货迟延或者行市变化;
(二)货物的自然损耗、本身的缺陷和自然特性;
(三)包装不当。本案中货物损失的原因是托运人包装不当造成的,因而保险人并不承担保险责任。
案例
二、我国诺华公司与新加坡金鼎公司于1999年10月20日签订购买52500吨饲料的CFR合同,诺华公司开出信用证,装船期限为2000年1月1日至1月10日,由于金鼎公司租来运货的“亨利号”在开往某外国港口运货途中遇到飓风,结果装货至2000年1月20日才完成。承运人在取得金鼎公司出具的保函的情况下,签发了与信用证条款一致的提单。“亨利号”途经某海峡时起火,造成部分饲料烧毁。船长在命令救火过程中又造成部分饮料湿毁。由于船在装货港口的迟延,使该船到达目的地时赶上了饲料价格下跌,诺华公司在出售余下的饲料时价格不得不大幅度下降,给诺华公司造成很大的损失。
请根据上述事例,回答以下问题:(1)途中烧毁的饲料损失属什么损失,应由谁承担?为什么?(2)途中湿毁的饲料损失属什么损失,应由谁承担?为什么?(3)诺华公司可否向承运人追偿由于饲料价格下跌造成的损失?为什么?(4)承运人可否向托运人金鼎公司追偿责任?为什么?
答案:(1)属单独海损,应由诺华公司承担。因为途中烧毁的饲料不属共同海损,而依CFR术语,此时的在途货物已由诺华公司即买方承担风险。※(2)属共同海损。因为船舶和货物遭到了共同危险,船长为了共同安全,有意又合理地造成了饲料被湿毁。此项损失由诺华公司与船舶公司分别承担,这是共同海损的结果。※(3)可以。因为承运人迟延装船,又倒签提单,当然应对买方的损失负责。※(4)可以。因为金鼎公司出具人保函。
[解题思路]共同海损制度也是律考的重点内容之一,而且又往往会结合倒签提单和保函问题来出题,解答起来难度较大,应引起足够重视。另外,CFR与CIF、FOB一样,是律考中最常考的三大国际贸易
术语之一,应详细掌握CFR条件下各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法理详解](1)、(2)共同海损,是指在,同一海上航程中,船舶、货物和其他财产遭受共同危险,为了共同安全,有意而合理地采取措施所造成的特殊牺牲及支付的特殊费用。※ 与单独海损相比,共同海损具有如下特征:① 发生的原因不同。共同海损是有意采取措施造成的,而单独海损则是由偶然的意外事件造成的。② 涉及的利益方不一样。共同海损是为船货各方的共同利益所受的损失;而单独海损则只涉及损失方个人的利益。③ 后果不同。共同海损应由受益各方分摊,而单独海损则由损失方自己承担。※ 共同海损的成立条件是:① 船舶、货物和其他财产必须遭遇共同危险。② 措施必须是有意的和合理的。③ 牺牲和费用必须是特殊的。④ 采取的措施取得了效果,达到了全部或者部分保全船货或其他财产的目的。※一般而言,共同海损的损失范围包括:① 抛弃货物的损失;② 为扑灭船上火灾而造成的损失;③ 割弃残损部分的损失;④ 自愿搁浅所致的损失;⑤ 机器和锅炉损害的损失;⑥ 作为燃料烧掉的船用材料和物料;⑦ 卸货等过程中造成的损失;⑧ 运费损失,即由于货物的灭失或者损害所造成的运费损失。本案中,船长为了全船的共同安全,有意而又合理地造成了饲料湿毁,该项损失应属于共同海损,由受益人诺华公司与船公司共同承担。至于途中烧毁的饲料,则不符合共同海损的构成条件,应属于单独海损。※ 至于(3)、(4)两答案中所蕴含的法理,读者朋友可参考上题中的有关阐述,此处不赘述。
案例
三、1990年,发货人中国厦新进出口公司委托某对外贸易运输公司将750箱茶叶从大连港出口运往印度,某对外贸易运输公司又委托其下属S分公司代理出口。S分公司接受委托后,向思捷达远洋运输公司申请舱位,思捷达远洋运输公司指派了箱号为HTM-5005等3个满载集装箱后签发了清洁提单,同时发货人在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处投保海上货物运输的战争险和一切险。货物运抵印度港口。收货人拆箱后发现部分茶叶串味变质,即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印度的代理人申请查验,检验表明,250箱茶叶被污染。检验货物时,船方的代表也在场。国此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印度为代理人赔付了收货人的损失之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现问:(1)在集装箱运输中,思捷达远洋运输公司应负有什么义务?它是否应对损失负责?(2)在集装箱运输中,S分公司应负有什么义务?它是否应对损失负责?(3)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是否是适格的
原告?为什么?(4)如果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有资格作原告,它应将谁列为被告?
答案:(1)思捷达远洋运输公司应保持集装箱清洁、干燥、无残留物以及前批货物留下的持久性气味;思捷达远洋运输公司应对茶叶的损失负责。※(2)S分公司作为装箱,铅封的收货物人,代理人,应负有在装箱前检查箱体,保证集装箱适装的义务。S分公司未尽前述义务,主观上有过失,应承担货损责任。※(3)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可以作为适格的原告,因为其已取得代位求偿权。※(4)被告是思捷达远洋运输公司与S分公司。解题思路 ※ 本题专考海上集装箱运输合同责任,比较简单,解开本题之关键在于确认思捷达远洋运输公司及S分公司有无责任。
[法理详解](1)在海上集装箱运输中,根据国际惯例,集装装箱应该清洁、干燥、无残留物以及前批货物留下的持久性气味。思捷达远洋运输公司的提单适用“海牙规则”的规定,承运人须在航次开始前和开始时履行应尽职责,以便使化舱、冷藏舱和该船装载货物的其他部分适于并能安全地收受、承运和保管货物。作为提供集装箱的承运人,明和发货人托运的是易于串味的茶叶,而将未能彻底清除、残留有前一航次货物气味的不适载集装箱交给发货人装箱,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11条关于“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条件”的规定,对本案茶叶的货损,犯有疏忽大意的过错,应该承担茶叶损失的赔偿责任。※(2)思捷达远洋运输公司签发的提单下3个集装箱的运输条件为集装箱运输,即由S分公司全权代理发货人发货、点数、装船、铅封。S分公司明知对于集装箱的检验,应是其作为发货人、代理人的职责,但是,本航行茶叶装箱前,S分公司明知对于集装箱的检验,应是其作为发货的适载性有充分的把握,没有尽到认真检查集装箱体的责任,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66条第2款的规定,犯有过于自信或疏忽大意的过错,也应承担相应的货损赔偿责任。※(3)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可以作为适格的原告。《海商法》第252条规定:保险标的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是由第三人造成的,被保险人向第三人要求赔偿的权利,自保险人支付赔偿之日起,相应转移给保险人。即保险人取得代位求偿权,所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有权作为原告提起诉讼。※(4)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应将思捷达远洋运输公司和S公司都作为被告提起诉讼,至于它们各自承担责任的大小,则由法院依据实际情况和法律的有关规定作出判断。
[案情]
1993年II月,美国S公司与北京A公司签订了购
迸“100吨钼铁的买卖合同,交货条件是天津FOB每吨3000美金,于1994年2月前交货。合同签订后,A公司立即与各生产厂家联系,但由于当时钼铁市场需求量很大,各厂家供货成问题,A公亩向S公司要求推迟交货期,遭到S公司拒绝。1994年开始,国际市场钼铁价格暴涨,A公司要求S公司抬高合同价格,也遭到拒绝。2月前,A公司未能履行交货义务,4月份,国际市场钼铁价格已涨到合同签订时的近2倍。6月5日,S公司根据合同中仲裁条款向中国贸易仲裁委员会提请仲裁,要求A公司赔偿S公司于6月初补进的100吨钼铁与合同价格的差额货款。”
[问题].S公司的要求是否合法?应由哪家公司对末能及时补进货物而产生的额外损失负责。
[参考答案]
S公司的请求不合法,应由S公司自行承担因末能及时补进货物而产生的额外损失。
[解析]
本案主要涉及国际货物买卖合同违约后的损害赔偿问题。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规定,损害赔偿是一种主要的救济方法。当一方违反合同时,另一方有权利要求赔偿损失,而且要求损害赔偿的权利,并不因已采取其他救济方法而丧失。另外《公约》第74一77条对损害赔偿的责任范围和计算方法作了具体的规定。其第74条规定,“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应负责的损害赔偿额,应与另一方当事人因他违反合同而遭受的包括利润在内的损失额相等。但这种损害赔偿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在订立合同时,依照他当时已知道或理应知道的事实和情况,对违反合同预料到或理应预料到的可能损失。”这项规定对买卖双方都同样适用,而且适用于因各种不同的违约事项所提出的损害赔偿要求。这里,《公约》没有采用过失责任原则,而是采取了严格责任原则。根据《公约》的规定,当一方请求损害赔偿时,毋须证明违约的一方有过失。只要一方违反合同,并给对方造成了损失,对方就可以要求其赔偿损失。另外,根据《公约》第77条的规定,“声称另一方违反合同的一方,必须按情况采取合理措施,减轻由于另一方违反合同而引起的损失,包括利润方面的损失。如果他不采取这种措施,违反合同一方可以要求从损害赔偿中扣除原应可以减轻的损失数额。”这项规定适用于买方或卖方的各种违约索赔情况。本案中买方美国S公司明知卖方不能按时履行合同,买方有义务自行及早购买合同标的的替代物,却不及时采取措施减轻损失,致使损失扩大。所以买方S公司应该自行承担扩大的损失。
[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74
条、第77条。
案例
四、某公司出售一级大米300吨,按FOB条件成交,装船时货物经公证人检验,符合合同规定的品质条件。卖方在装船后及时发出装船通知,但运输途中由于海浪过大,大米被海水浸泡,品质受到影响。当货物到达目的港后,只能按三级大米的价格出售,因而买方要求卖方赔偿差价损失。
问:卖方是否应对该项损失负责,为什么? 如以CIF或CFR贸易术语成交,卖方是否应对该项损失负责,为什么?
答:本案双方在合同中约定的价格条件是FOB,这是FOB合同,(1)卖方不应对该项损失负责。
(2)分析提要:本案大米品质下降造成损失的直接原因,究竟是大米在装运港装船越过船舷前,还是在装船越过船舷后运输过程中,由于海浪过大,大米被海水浸泡的原因造成的,这是分析本案的关键,也是双方争执的焦点。
(3)理由:本案双方在合同中约定的价格条件是FOB,这是FOB合同。通常适用国际贸易惯例。即根据《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规定,卖方的责任是提供符合合同规定的一级大米300吨的货物,装船时经公证人检验符合双方合同规定的品质条件(即经公证人检验证明),并且卖方在装船后及时通知买方。卖方对货物在装运港越船舷后产生的一切风险损失,不负任何责任。而本案中,造成大米品质下降损失的直接原因,是买方在大米运输途中海浪过大,大米被海水浸泡,品质受到影响而致。故本案卖方对该项损失不负任何责任,应由买方自负。
(4)如以CIF或CFR贸易术语成交,卖方是否应对该项损失负责?为什么?
A、如以CIF成交,是CIF合同;如以CFR成交,是CFR合同,根据《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规定,如以CIF或CFR贸易术语成交,卖方对该项损失仍应不负责任。B、分析提要和理由同上2、3点。故略。
案例
五、法国公司甲给中国公司乙发盘: “供应50台拖拉机,100匹马力,每台CIF北京4000美元,合同订立后三个月装船,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付款。请电复。”乙还盘:“接受你的发盘,在订立合同后即装船。”
问:双方的合同是否成立?为什么? 答:
1、甲、乙双方买卖合同不成立。
2、分析提要。
公司乙的还盘已是实质上改变了公司甲发盘的实质条件,应视为对公司甲发盘的拒绝,是新要约。而原要约(即公司甲发盘)因此而失效,导致本合同不成立。这是本案合同不成立的焦点,也是分析本合同不成立的关键。
3、理由: 本案合同不成立,是因为公司乙的承诺与公司甲发出的要约不一致,导致对公司甲发盘的拒绝,致使
公司甲发盘失效而本合同不成立。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公约》规定,承诺必须与要约条件保持一致。凡涉及“有关货物价格、支付、货物质量和数量、交货地点、时间、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的赔偿责任范围或解决争端”等实质性修改,增加或限制,即为新要约。而本案公司乙还盘(订立合同后即装船)对公司甲发盘(合同订立后三个月装船)的实质条件的拒绝,导致承诺与要约不一致,使公司甲发盘失效而本合同不成立,且我国对外贸易实践的做法与《公约》的规定一致。根据我国《合同法》规定,通过函件、数据电文等形式订立合同的,如一方要求签订确认书时,合同在确认书经双方签字后才能成立。因本案公司甲发盘时有“请电复”,这一点也是合同不成立要注意之处。实践中,对外贸易的要约与承诺应规定有限期限,且不要使用伸缩余地较大的词语,如“立即”、“尽快”、“合理时间内”等等,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争议。
案例
六、我国某公司出口棉布一批,交货后进口商寄来一件上衣,声称该上衣系我出口合同项下所交染色棉布经其转销给某制衣厂制成成衣样品,该上衣两袖的色泽有明显的不同,证明我公司提供货物品质有严重色差,不能使用。为此要求将全部已缝制的成衣退回,并重新按合同规定的品质和数量交货。问:我国公司应该如何处理,为什么?
答:
1、我国某公司不承担将全部已缝制的成衣退回、并重新按合同规定的品质和数量交货的责任。
2、分析提要:我国某公司将出口棉布按合同规定交货进口商后,此批棉布货物的所有权及其物货风险皆转移于进口商所有和承担,且进口商对我国某公司提出货物品质有严重色差的主张证据不足,这是本案争执的焦点,也是分析本案处理的关键。
1、理由: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规定,对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风险转移确定了以下原则:
① 以交货时确定风险转移原则。《公约》第69条规定,从买方接收货物时起,风险转移于买方承担。
② 过失划分原则。即风险的转移是在卖方无违约责任的情况下,它是适用从交货时间起,风险从卖方转移于买方的前提。而本案我国某公司将出口棉布按合同规定交货进口商后,关于棉布货物在非正常情况下发生的变质等损失均应由进口商承担,而且进口商对我国某公司提出所提供货物品质有严重色差的主张证据不足,不能证明我国某公司出口棉布在交货风险转移于买方前存在着质量缺陷和违约责任的情况。为此,本案的一切风险损失均由进口商自负,而我国某公司不承担
退回全部成衣和重新交货的赔偿责任。
案例
七、1990年我某机械进出口公司向一法国商人出售机床一批。法商又将该机床转售美国及一些欧洲国家。机床进入美国后,美国的进口商被起诉侵犯了美国有效的专利权。法院令被告赔偿专利人损失,随后美国进口商向法国出口商追索,法国商人双找我方索赔。问:试分析,我方是否应该承担责任,为什么?
答:
1、我某机械进出口公司不承担法国商人向我方提出的索赔专利人损失的赔偿责任。
2、分析提要:本案是一起国际货物买卖双方因货物所有权担保所发生索赔的争执案件,根据案情和《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的规定,我方(即卖方)存在货物所有权担保免责的义务,而法国商人(买方)对我方索赔主张证据不足,故我方(卖方)不承担法国商人索赔的赔偿责任,这是争执的焦点,也是分析本案我方不承担买方索赔责任的关键。
2、理由: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规定,①第三者的权利是依据合同预期的货物将要销往或使用的目的地国家或地区法律取得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卖方知道或不可能不知道第三者的权利存在,则要承担责任。②第三者的权利是依据买方营业地所在国家的法律取得的,卖方要承担责任。③《公约》还规定:“当买方在订立合同时知道或者不可能不知道第三者知识产权主张和要求,以及在卖方不知晓的情况下,货物就销往目的地以外的国家,则免除卖方的所有权担保义务。”结合本案,我方(卖方)按合同规定,交货于法国商人,而我方不知道法国商人又将货物销往目的地以外的美国及欧洲国家,况且根据法国法律,法国商人在订立合同时知道或者不可能不知道第三者知识产权主张的要求。为此,我方不承担法国商人索赔的赔偿责任。
案例
八、我某公司向外国某商进口一批钢材,货物分两批装运,支付方式为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每批分别,由中国银行开立一份信用证。第一批货物装运后,卖方在有效期内向银行交单议付,议付行审单后该行议付货款,中国银行也对议付行作了偿付。我方在收到第一批货物后,发现货物品质不符合合同规定,要求开证行对第二份信用证项下的单据拒绝付款,但遭到开证行拒绝。问:开证行拒绝是否有道理?
答:
1、开证行拒绝是有道理的。
2、分析提要: 在本案中,开证行是按信用证支付原则,还是按买方要求,这是本案分析的焦点,根据“单单相符,单证一致”的信用证支付原则,开证行依信用证规定的支付原则行事是合法、合理的,这也是分析本案开证行拒绝买
方要求的关键。
3、理由:本案货物买卖的支付方式为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根据《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规定,信用证一经开出,在有效期内不经受益人或有关当事人同意,开证行不得单方加以修改或撤销信用证,即银行见票即付。因为信用证开出以后就成了独立于买卖合同的另一个交易关系,银行只对信用证负责,只要卖方提交符合信用证规定的单据,在单单一致,单证一致的条件下,银行承担无条件付款的义务。为此,开证行拒绝我某公司提出对第二份信用证项下的交易所拒绝付款的要求是合法、合理的,因为开证行只依信用证,而不看重双方买卖合同的规定。
案例
九、北京某贸易公司与美国达成一项纸张进口合同,由美方公司提供给中方公司纸张100吨,以集装箱装运,价格条件为CIF青岛,支付方式为信用证。美方公司承担的船舶驶抵青岛港,商检部门进行了开箱检验,检验结果发现,箱内纸张实为废旧纸张,大都不能回收利用,且与生活垃圾混杂在一起。为此青岛海关对该批货物予以查封,并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调查。
问:本案应该如何处理,为什么?
答:本案中北京某公司与美国一公司签订的合同是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合同标的为纸张,且为废旧纸张,与生活垃圾混杂在一起,是违反国家法律,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因为我国《对外贸易法》规定:“为保护人的生命或者健康必须禁止进口或出口的”国家禁止其进口或出口。为此,本案买卖经济合同属于内容不合法的合同。最后,有关部门对北京某公司进行了处理,责令其将进口的“垃圾”就地销毁。此案带来了惨痛的经济损失和教训。
案例
十、我国某贸易公司(以下简称我方)向美国一公司(以下简称美方)发出要约:中国松香WW级8月份装船100公吨CIF纽约,每公吨300美元„„有效期为10日。3日后,美方回函:愿购买要约项下货物,价格降低到每公吨250美元。我方未予答复。5日后由于国际市场松香价格上涨,美方来电要求按原要约执行合同。我方回电,将价格调整到每公吨350美元,美方经再三考虑,终于同意我方要求,以每公吨350美元成交。问:本案应按原要约还是按反要约执行合同?为什么?答:本案应按生效的反要约执行合同。因为,在本案中存在着要约与反要约,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规定,本案美方对我方原要约所作的回函修改了价格条件,属于反要约,而原要约(我方发出的要约)因此而失效。但原要约失效后,双方发出的要约对合同的主要条件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因此,反要约是实盘,一旦为对方完
全同意,要约即发生效力。为此,本案应按生效后的反要约来执行合同。
案例
十一、中方S公司于1989年8月与某国E公司签订了一项冷冻北京鸭的出口合同。合同规定,S公司向E 公司出口带头、翼瞨、无毛的一级冷冻填鸭10公吨,冷冻鸭须按照伊斯兰教的方法屠宰,并由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出具有关证明。S公司认为,如按伊斯兰教的方法宰杀会影响冻鸭的外观,遂采用最科学的屠杀方式,即自鸭子口中进刀,将血管割断放血后加工速冻。然后,请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出具了“此批冷冻北京填鸭确系采用伊斯兰教方法屠宰”的证明文件(续后面)* 2 *
货物运至E公司所在地后,经当地卫生部门检验,发现这批冻鸭是采用“钳宰杀法”屠杀,不符合合同规定的“按伊斯兰教方法屠杀”的条款,E公司拒绝收货和付款,并通知S公司,要么将冻鸭就地销毁,要么将冻鸭退回。
问:本案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答:本案是由于中方S公司擅自改变屠宰方式,违反了合同的品质标准条款,因此,中方S公司应承担一切违约责任。
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买方合同公约》规定,卖方有凭说明交货的担保义务。凭说明交货主要有凭价格、等级、标准及说明书等形式,而在本案中的“一级北京冻鸭”属商品的等级,“伊斯兰教宰杀法”是商品的标准。由于中方S公司虽然出自善意,且利用最先进的科学方法,但由于擅自改变屠宰方式,违反了双方合同中规定的品质标准条款,触犯了E公司所在国的教规。为此,中方S公司应承担退货、往返运费和销售差价等一切违约责任,还要承担国际交往中不良影响的责任。所以,在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履行中,应坚持重合同、守信用的原则,只有全面履行义务,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权利。
案例
十二、厦门某外贸公司(以下简称厦门公司)与香港某公司于1990年12月签发了一份购销鱼粉的合同。合同规定,由香港公司向厦门公司提供自委内瑞拉的鱼粉5000吨,合同货物分两 批交付,每批分别为2500吨,采用信用证支付方式。第一批货物交付期限为1991年2月中旬,厦门公司应于1991年2月1日或之前,开出信用证,第二批交货期限为同年8月底,厦门公司应于8月20日或之前,开出信用证,厦门公司依约于2月1日开出信用证,第一批货物于2月14日运抵福州港,厦门公司请当地商检部门检验,商检结果合格。但厦门公司于5月初向香港公司提出鱼粉生虫,要求退回已付货款的1/2.香港公司没有同意,厦门公司遂向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香港公司承担违约责任。随后,厦门公司没有依约开出第二批货物
的信用证。结果香港公司亦诉至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要求厦门公司承担违约责任。
问:厦门公司与香港公司谁违约?法院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答: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将两案合并审理,经庭审后认为,厦门公司关于第一批鱼粉生虫的主张证据不足,已由当地商检部门出具了合格的商检证书。而厦门公司因此不开具第二批鱼粉的作用力证,致使买方不能按期装运并交货,显然是根本违约行为。因此对厦门公司的诉讼请求予以驳回,而对香港公司的诉讼请求予以支持。判令厦门公司赔偿因违约而给香港公司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