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河县交通局双联工作康坪村发展规划
广河县交通运输局“双联”水泉乡康坪村
发展规划
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统一部署,广河县交通运输局领导干部深入“双联”行动联系点康坪村实地调研,在深入贫困家庭实地走访、详细了解全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与乡、村“两委”班子讨论协商,特制订本规划。
一、康坪村基本情况
广河县水泉乡康坪村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少数民族村,位于水泉乡最北段,西邻祁家集镇,东邻排套村,南邻克那村;康坪村辖7个合作社,288户群众,总人口共1349人,在校学生65人,总耕地面积1772亩,人均耕地1.3亩,上年外出务工人员270人,人均纯收入1700元。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群众贫困的主要原因是:村民思想保守,文化程度低,农业生产主要是旱作农业,基本靠天吃饭,效益不明显。资源匮乏,交通不便尤其是村内道路和田间道路路面狭窄,土壤疏松,雨季道路长期泥泞不堪,车辆无法通行,给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和物资运输带来了极大不便,严重影响了全村经济发展。
二、康坪村发展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受自然环境及地理条件的限制,该村经济结构单一,主导产业不突出,导致农民收入长期处于全县下游水平。该村致贫因素主要有:
(一)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落后。该村的7个自然村中,村民居住在山坡上,居住也比较分散。全村饮用水基本为窖水,安全饮水问题还没有解决,今年县上实施人饮工程,自来水已入户但未开始使用。尽管村上设有卫生室,但没有配备村医,也没有医疗设备和药品,更谈不上开展医疗服务,群众有病要到乡卫生院和县医院治疗,很不方便。
(二)教育发展滞后,劳动力素质低。由于受自然条件限制、传统思想和地域观念影响,群众对教育重视不够,导致部分家长不愿意供孩子上高中,一些孩子初中一毕业就外出打工,这些问题对该村长远发展和脱贫致富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近年来,乡村两级加大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劳动技术培训,主要以牛肉拉面为主,但大部分外出务工人员以体力型劳动为主,从事建筑、搬运等体力劳动,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也很低,收入更不稳定。还有一部分群众思想观念中存在着“等、靠、要”念头,缺乏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信心。
(三)村级道路差,群众出行不便。虽然水泥路可以直接通到该村,部分村道已硬化,但
村内部分道路仅能容纳一辆农用车通行,而且为简易土路,没有进行铺沙和硬化。如遇到雨雪天,道路泥泞,群众出行很不方便。
(四)种植结构单一,经营方式落后。水泉乡排套村由于受自然条件限制,主要以种植地膜玉米为主,同时种植少量的脱毒洋芋,但是这些农作物种植产量较低,绝大部分地块属于靠天吃饭,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农作物产量不稳定,导致靠种植业为主的群众收入也非常有限。在养殖业方面,属于分户散养,养殖方式比较落后,形成不了规模,也影响到了群众的收入。
三、共同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率先实现转型跨越为总基调,以联村联户为载体,为民富民为目的,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富裕为核心,按照 “转作风、炼干部,抓基层、强基础,办实事、解难题”的要求,全力实施“产业发展,生态发展,基础发展,智力发展”四项重点工程,真正把党的声音和温暖带下去,把康坪村群众的意愿和呼声带上来,把群众各种困难和问题解决好,让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联系见实效、基层增活力、干群关系更密切、社会更和谐,促进康坪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基本原则
根据康坪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开展共同发展、脱贫致
富的基本原则是:以市场为导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目标,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构建小群体大规模的一体化经济模式为重点,采取以户为主、因户施策、造血为主、输血为辅、产业扶贫、整村推进的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生产力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推进该村尽快实现整体小康目标。
(三)主要目标任务1、2012年短期目标任务
深入村户,充分了解群众贫困原因,建立健全帮扶台账,为群众找准致富门路,树立致富信心和决心,解决一批生产物资、资料存在实际困难群众。
2、2013-2015年中期目标任务
通过四年的联系发展,使康坪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全村整体实现脱贫目标。采取综合发展措施,积极帮助该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重点发展养殖产业,全面提升农民素质,大幅提高农民收入。到2015年,使联系群众人均纯收入3000元。
3、2016-2020年长期目标任务
通过九年的联系发展,使康坪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得到突破发展,全村基本实现小康目标。采取综合发展措施,重点做大做强养殖产业,大幅提高农民收入。到2020年,使帮扶群众人均纯收入7000元。
四、发展重点与实施计划
联系工作严格按照省、州、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的总体要求,以康坪村未来九年发展的主要任务为联系
重点,通过与该乡、村“两委”班子协商,突出做好以下项目:
(一)做好宣传教育工作。采取入户走访、召开会议等形式,加强宣传教育,转变思想观念。通过宣讲惠农政策,传递致富信息,帮助贫困户树立脱贫致富信心;及时掌握思想动态,了解生活困难,积极疏导情绪,提振贫困户脱贫致富精神。
(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基础,加快经济发展为重点,以养殖为立足点,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发展特色养殖,建立联户养殖点,扩大种植规模,形成大产业链。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协调各方面关系,整合项目资金,按照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全面完成交通、水利、危旧房改造等方面的建设任务。计划在联系期间康坪村村社道路100%硬化。
(三)加大劳动力技能培训。结合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制定该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计划,邀请县、乡农业专家和技术人才,有计划分年度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逐步提高该村劳动力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生产经营能力。通过九年的培训,到2020年,实现全村科学生产、精品生产、规模生产。
五、保障措施
为确保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确保帮扶措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采取以下措施:
(一)组织保障。为确保发展规划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广河县交通运输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双联领导小组,具体指导规划的实施。同时,加强与康坪村的协调配合,共同负责编制计划项目实施,考察培训,监测评价,切实加强对项目的实施工作的领导力度。
(二)技术保障。充分调动州、县、乡三级农业技术机构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以科技为先导,加大培训力度,组织实施培训规划,聘请科技单位和技术服务部门,组织农民按农时、按项目建设进度进行学习和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说服教育示范引导,集中培训相结合的办法,使其掌握实际技能,增强村干部及广大农户的科技意识,提高知识水平和科技能力,提高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
(三)制度保障。“双联”工作领导小组对工作成效明显的个人进行表彰,对成绩特别突出的干部予以重用,对工作不力、群众满意度不高的个人通报批评,限期整改,促进规划任务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四)资金保障。资金是规划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广河县交通运输局将围绕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任务,积极协调争取清洁能源环保项目、农村危旧房改造项目、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等项目资金,协调农业银行对该村基础设施、主导产业、社会事业等建设提供信贷支持,确保规划项目顺利实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第二篇:磨坪村双联行动调研报告
增强发展能力加快脱贫步伐
---磨坪村“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磨坪村位于上关乡西部,境内山川兼有、林丰草茂,属关山林缘区,距上关乡20公里,全村辖磨坪、尖坪、河滩、石咀、杜家岭、吊岭子、水碾子7个生产合作社,共344户1477口人,其中贫困户321 户1368 人,占总人口的92.6%,16-55周岁的劳力562人。现有耕地面积6400亩,人均4.3亩,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028元。在“双联”行动中,上关乡结对联系,及时确定了该村30户特困户为帮扶对象。近年来,针对农田水利设施落后,资源匮乏,产业开发不足的现实,磨坪村依托山区优势,充分开发土地资源,积极发展以药草种植、畜牧养殖、劳务输转等为主的优势产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改善群众居住环境。目前,通村道路硬化率达100%;农户通电率达100%,自来水入户率达70%,砖木、砖混结构住房普及率达30%,建成村级卫生所一处。年种植独活、川芎等优质中药材1000余亩,建成优质绿化苗木繁育基地一处300亩,发展各类养殖大户20余户,年家禽家畜饲养量达1万余头(只)左右,是乡重点培育的两个千头养牛村之一;有较为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二、优劣势分析
从磨坪村的基本情况反映出,该村有3个方面的优势。
(一)天然资源丰富。磨坪村属温带半湿润性气候,年平均气温8.8℃,降雨量660mm,平均海拔1868米。境内地域辽阔,森林和草山资源较为丰富,且人均占有耕地面积较大,为农、林、牧综合开发创造了极好的先天条件;位于该村水碾子的地下水资源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微量元素,具有良好的开发价值,市场前景广阔。
(二)产业发展基础较好。一方面,通过近几年的发展,该村基本形成了以药草种植、畜牧养殖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另一方面,位于磨坪村的海龙洞,有较高的历史考古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并享有一定的知名度,是投资兴业、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
(三)群众致富的愿望强烈。磨坪村村民勤劳、民风淳朴,群众致富的愿望强烈,便于形成发展合力。尤其是自全省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以来,大多数群众情绪激动,把“双联”行动亲切的比喻为脱贫致富的春天。
通过实地调查,同样也存在一些制约该村发展的普遍性问题。
(一)从地理位置看。磨坪村位于我乡西部关山林缘贫 困片带,是县乡重点扶持的贫困村,境内山沟错综,群众居住分散,距上关乡20公里,距西华镇8公里,交通不便,不利于各类农产品的外销内引和产业集群的形成。
(二)从产业发展看。一是产业规模小。磨坪村的药材、草畜产业起步比较晚、规模较小、效益较低,辐射带动力不强。产业发展局限于种养植(殖)、销售,失去了利润空间最大的深加工环节,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二是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滞后。在全县农业合作组织快速发展的社会潮流中,磨坪村在这一方面还处于空白,产业的发展缺乏领头人,农户之间处于“各扫门前雪”的状态,缺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赢发展”的理念和机制,使产业发展形不成规模,形不成竞争力、形不成品牌。三是缺乏资金支持。
(三)从基础设施建设看。群众居住条件比较差,全村344 户1744口人,没有一处新农村示范点,60%的农户还 居住在80年代修建的土木结构房屋。部分通社道路路面狭窄,小弯较多,特别是遇到雨天,泥泞不堪,群众出行困难;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抵御洪涝灾害的能力不强;村级卫生所设施配套不到位,缺医少药,群众看病难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四)从贫困类型上看。通过实地调研,磨坪村贫困类型主要有四种:一是因学致贫;二是因病致贫;三是缺技术。部分农户致富愿望强烈,但由于缺乏技术,有想法、没办法,致富渠道不宽;四是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致使留守劳动力
严重不足,形成了“老人小孩建设新农村”的局面,难以脱贫。
三、意见与对策
1.加大优势产业开发扶持力度。充分利用国家各项惠农支农政策,通过科技引导、资金扶持等,对磨坪村的优势产业在优化结构、提升质量、争创精品上下功夫。一是在发展草畜产业上下工夫。大力发展草畜产业,创办龙头企业,发挥企业﹢协会﹢农户的带动作用,通过八年努力,实现人均2头牛的目标。二是在发展药材产业上下功夫。充分利用地域优势,扩大种植规模,使全村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000亩以上,实现人均一亩药的目标。三是在饲养家畜家禽上下功夫。在养鸡大户的带动下,充分利用林下养殖的巨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放养项目,形成“户户抓养殖、人人懂技术”的局面,使林下养殖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渠道。四是在招商引资上下功夫。充分利用兰洽会、西交会等大型招商引资平台,全力向外推介水碾子纯净水开发项目和海龙洞景区开发项目,建成兼有工业开发、宗教文化休闲、自然生态观光为一体的旅游综合区。
2.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行开发式、“造血式”帮扶,以扶持项目为主要手段,通过项目建设,夯实基础,改变磨坪村基础设施滞后的状况,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3.加快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多彩的文化活动,把村级活动场所和“农家书屋”的作用真正发挥起来,引导农民学知识、学文化,用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以更加和谐的环境助力农民脱贫致富。
4.夯实基层组织服务基础。完善并严格落实支委学习制度、议事决策制度等制度,抓好支委成员素质提升、作风建设等情况的督促考核,定期组织开展党员集中学习,严格落实好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和党内关怀激励措施,培养好村级后备干部,增强党员在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发展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带领群众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大步前行。
5.强化农民素质培训措施。利用村村响、远程教育等设,大力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和计划生育、农业科技、安全维稳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党的各项强农惠农、为民富民政策,增强广大群众的政策意识、法制意识和发展意识。抓紧抓好致富技能培训,尊重农民意愿,结合产业形势,利用村“两委”组织集中学习等形式,发挥远程教育等资源优势,有针对性地对农民开展培训,着力提高种养植(殖)等产业技术的管理落实效果,根据个人特长、兴趣等开展外出务工技术培训,确保至少每户有一人有一技之长,实现在家创业是产业技术能手,外出务工是行业技能人才。引导农民摒弃头脑中的陈旧观念,树立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开拓意识,提高接受新事物、掌握新技术的主动性,努力造就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创新的新型农民队伍,为主导产业发展、农民致富增收奠定深厚基础。
第三篇:2014年何家坪村双联变化最大村材料
玉垒乡何家坪村典型材料
何家坪村位于白水江北岸,212国道线从村内贯穿而过。全村共有4个社102户389人。何家坪村玉珍社是乡政府所在地,距离县城50公里,全村平均海拔860米。2013年人均纯收入2180元。
一、抓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行路难一直是何家坪村村民心中的一个结,人畜饮水设施不完善,房屋破旧,村内环境脏、乱、差,群众生产生活方式落后,杂物到处乱堆乱放。根据村内实际,村两委结合双联行动、新农村建设等,积极和县委统战部、县扶贫办、农办等单位联系,协调立项实施了何家坪村村内道路硬化项目和安全人饮项目,硬化路面2.4公里,新修产业路
3.7公里,实施安全人饮设施1处,惠及60余户群众。争取到2014年危房改造项目20户,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着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村容村貌。通过新农村建设和风貌打造工作,全面提升了何家坪村的整体形象。制定了村规民约,加强群众生产生活垃圾的处理,修建垃圾焚烧池2个,修建公共卫生间1处,观景平台1处,有效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垃圾的问题,解决了群众乱修乱建圈舍的情况。目前何家坪村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农村建设和风貌打造初见成效。
二、抓群众道德修养,文明风尚逐渐形成(一)用好村规民约倡导文明。完善了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制订了村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对群众文明礼貌、民风淳朴、邻里和睦等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从而在制度上为群众的行为作出明确规定。
(二)用好宣传阵地传播文明。依托村级农家书屋和远程教育站点,加强对群众的文化知识的教育,定期组织群众收看远程教育节目,教育引导群众读一本好书、读一本有用的书。加强远程教育站点运行维护工作,由专人对远程教育站点进行管护,保证远程教育站点的正常运行和使用,提高了农村党员群众的能力素质。同时,建立农村科技培训学校,组织农村党员群众开展集中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对群众进行科技、法律等各类培训,增强群众的文明素养。
(三)用好活动载体助推文明。每年坚持开展好婆媳、好父母、好妯娌、五好家庭和十星文明户的评比活动,营造良好的乡村文明风尚的浓厚氛围。
(四)村级两委班子带动文明新风新发展。村两委班子成员带头示范,以做一名好公民、好邻居、好儿子、好父母等为出发点,带领广大群众参与到创文明、树新风、促和谐的队伍中来。
三、抓产业结构调整,特色经济得到发展
针对何家坪村发展空间小,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联村单位和村“两委”通过多方调研探讨,决定在何家坪村发展特色种植产业、设施养羊产业和劳务输转,目前产业建设项目建设正在实施。一是种植上主要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林果为主导产业,加强对核桃树的综合管护,今年以来对800余亩核桃树进行综合管护,对全村挂果率低的核桃树进行高接换优,目前已经全部完成。另外发展试种魔芋15亩,3000多公斤。今年新
栽植核桃树130亩,栽植树苗1200株;发展庭院经济,全村栽植葡萄树650多株。何家坪那下山、王家沟山上栽植180亩,3600株,群众自发从山上采集梁刺尖树苗,并在林下种植天麻、猪苓200窝。二是发展设施养羊户3户,养羊1000余只。三是在何家坪村劳务输转的发展上,本着“一门技术在身、带富一群人”的指导思想,加强对群众的劳动技能培训,并有组织的将富余劳动力输送到外地务工。
四、抓社会民主管理,生活氛围更加和谐
围绕管理民主,加强村内民主建设。一是认真落实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全面实施民主选举、民主议事、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对村内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经过对村民议事规章的完善,群众参政议政的热情得到提高,对村内管理提出意见建议的积极性更高。结合法制集中宣传活动,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教育和引导农民学法、知法、懂法、用法、守法,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表达诉求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教育引导群众遵守村规民约。加强农村社会治安,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构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创建农村安全祥和、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目前何家坪村村风文明,邻里和睦,群众之间能够互帮互爱,社会治安良好。在全村树立邻里互帮互爱、尊老爱幼、家庭和睦、学法知法守法和致富先进典型,教育引导全体群众在执行政策上领先、发展生产上领先、倡导文明乡风上领先、维护社会稳定上领先、遵纪守法上领先,树立了何家坪诚实、守信、文明、和谐的良好形象。
第四篇:双河村党支部书记党建工作述职
二〇一二年双河村
党支部书记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二〇一二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快速推进之年,今年双河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党员干部和广大村民的大力支持和监督下,以发展村级经济建设为中心,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学习科学发展观,以创先争优为契机,以“三创”工作为重点,全力开展我村的党建工作。
一、全面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1、抓干部管理,不断提高干部综合素质、严考核、定责任、落实各项工作制度,细化全年工作,分工到人,线条明确,把责任实绩与干部报酬相结合,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参加各类学习活动,转变工作方式,使干部队伍的整治素质、思想品质及工作能力得到了明显增强。
2、发展党员,培养后备力量,加强基层党的建设
我村党支部党员年龄普遍较大,文化水平偏低,小学文化的占了一定比例。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村支部积极搞好基层党建工作,加强基层力量。2010年以来,培养了5名年轻预备党员。他们都能积极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并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来,认真做好村里的各项工作,身体力行、学习锻炼,增强了党
支部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
3.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镇领导的知道下,认真学习、召开民主生活会,广泛征求意见,在工作中找差距,通过强化考核,村干部的责任心增强了,班子的战斗力、集聚力增强了,各项工作步调一致,按时完成。
4.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制作了党务公开栏,与村务公开栏一起及时公开我村财务收支情况、重要工作完成情况。
二、立足为民办实事,确立完成全年各项工作指标
村支部、村委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围绕为广大村民谋利益、让村民多得实惠,逐步改变我村的面貌,在村级资金允许的情况下,整合资金,量力而行,为广大村民办好事、办实事。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搞好村内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保证村民用水、用电安全和出行便利。整修小区环境,加强村容村貌工作,为村民打造了良好的居住环境。组织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扎实推进农村党员“三创”工程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总结出来的我国几十年治国的经验,它是吸收了一切优秀文明的新成果,是一种新型发展观。它的内涵丰富,是我党关于
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是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新农村的科学指导理论。自2010年以来,我带领全村党员干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把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与当前“三创”工作结合起来,着力提升我们的理解力、执行力、操作力、创新力、融合力和组织力。结合自身实际,认真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举措和办法;进一步改善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发展环境;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深入学习上级组织部门下发的各种指导性文件,力争吃透 精神领悟领悟实质,为今后的各项党建活动的开展打下良好的组织基础。
2、高度重视、缜密安排部署,使党建工作找到科学合理的活动载体,能够把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切实发挥出党组在农村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3、认真抓好以“三创”工作为载体的党建富民工程。结合实际工作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努力实现党组织及党员推动经济发展、服务群众、凝聚民心、促进和谐的先进作用的发挥,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袁景宝
2012年6月14日
第五篇:回河村2014年双联行动规划
回河村2014“双联”行动规划
茅庐小子
2012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倡导下,陇原大地展开了以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贫困户的“双联”行动。新添堡回族乡回河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无疑成了“双联”行动的帮扶对象。
联村联户行动开展的两年多时间里,在甘肃省地税局,白银市质监局,会宁县地税局,会宁县扶贫办,新添堡乡政府5家单位及38名干部的大力帮扶下,回河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2年在省地税局的牵头下打通了回河村通往乡政府所在地的乡村公路,紧接着在2013年路面又得到了硬化。同时全村的农网改造工程得以全面完成,新的村两委办公场所和农家书屋已投入使用,在双联干部及联系户的齐心协力下建立农村专业合作社5家,全村村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在此,回河村的村民们对回河村的发展做出贡献的联系单位及干部表示真诚的感谢。虽然在双联单位及干部的大力支持下,回河村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地理条件及历史原因,贫困深的根源还没有得到扭转。在村民们勤劳致富奔向小康的伟大征程中,我们真诚的希望双联单位及干部在一下几个方面给予回河村大力的帮扶。
一、拓宽和硬化村组道路,完善基础设施
回河村的村民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么快就通了乡村公路,几代人的愿望终于在今天实现了,看着穿梭于乡村公路上大大小小的车辆,现在他们敢于做梦了,迫切地希望这宽阔的硬化道路能尽快修到自家的门前来,他们将自家丰收的马铃薯、玉米、药材方便的运到集市上去。回河村有9个村民小组,乡村公路直接通过的村民小组仅有2个,其余7个村民小组的村组道路都需要拓宽硬化。其中,从当庄到凡山、上湾、回岔的这条村组道路里程长为7公里,从当庄到刘寺、柏杨、后湾的这条里程长8公里,石岔和新合两社共有5公里,这样全村共需拓宽硬化村组道路20公里。同时还需在当庄和凡山两社之间的小河沟修一座跨度10米的翻水桥。
二、力争获取双联贷款,打造规模化养殖
这几年回河村的养殖大户李茂鹏、张宏义因饲养的一百多只羊开始发家致富了,极大的带动了全村发展养殖的积极性,但是资金短缺一直是阻碍村民们发展规模化养殖的最大瓶颈。这两年村民们对于双联贷款积极性非常高,但是能争取到的贷款数额非常的少。回河村计划今年新增养牛规模户8户,数量在10-15头之间,新增养羊大户10户,数量在60只以上。这些规模户的诞生都急需资金的支持,我们希望今年联系单位和干部能把争取双联贷款作为双联工作的重头戏。
三、普及知识引进技术,推广中药材种植
多年来回河村有一少部分人一直在尝试种植党参、黄芪、板蓝根等中药材,据大家的意见,这里的气候、土质都是很适合种植这些中药材的,但就是中药材的种植技术缺乏,管理不到位,无法形成规模,既没市场也没收入。既然有这样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乡党委乡镇府一直把发展中药材种植作为农民增收的一项主要产业,我们希望能够搭载联村联户这样的大舞台,把省内外中药材方面的专家请到我们的田间地头,能给村民们普及药材种植知识,带来先进的技术及管理经验,让中药材种植能够在回河村大面积推广开,真正成为鼓起老百姓钱袋子的一大支柱产业。
四、广修梯田,为农业增收打基础
回河村境内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全村的耕地多以坡地为主,几年前展开过梯田整修,目前全村仍有2000亩的坡地需要整修,2000亩的坡地整修后将会极大的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但农户无力承担高昂的整修费用,我们还是希望联村单位能够为我村争取项目,获得资金,实现全村耕地梯田化,为早日脱贫致富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实现中国梦,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回河村有幸踏上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快车道,我们坚信有联村单位的倾力支持,有联户干部的大力帮扶,有全体村民的辛勤付出,干部群众集思广益,齐心协力,回河村必然能够摘掉贫穷的帽子,以崭新的面貌同全国一起步入小康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