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4月党员学习资料: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之三
2012年4月党员学习材料: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之三
谈 群 众
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同志在得知自己的警卫员要回乡探亲时,就谆谆告诫他:不要认为在我这里工作就了不起了,要注意听听老乡们对咱们政府的意见和反映,别在群众面前装“老子”!话语虽平常,含义却深长,在60多年后的今天听来,仍令人警醒,发人深思。
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在90年风雨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同这一点,因此,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生命线,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始终不渝地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与群众亲如一家、打成一片、情同鱼水,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也是合格共产党员的基本修养。每位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只有从我做起,坚持群众路线,心里装着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才能将党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才能赢得群众的拥护和爱戴。相反,如果脱离群众,把自己凌驾于群众之上,在群众面前装“老子”,受损害的不仅是个人声誉,而且是党的威信、党的形象。这样的道理其实人人都懂,有的党员干部讲起来甚至头头是道,但做起事来却是另外一套了。有的不了解下情、民情、社情,凭空指手画脚;有的不办实事,衙门作风;有的不关心群众疾苦,只关心自己的利益;有的专横跋扈,颐指气使,官气十足。这些人的作风、做派,自然会引起群众的反感、厌恶、鄙视,从而严重影响党群干群关系,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我党的执政基石。危害之大,决不可小视。针对一些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种种弊端,许多人至今非常怀念革命战争年代的党群干群关系。抗战时期,由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率领的南侨总会慰劳团回到祖国,慰劳抗战中的祖国军民。在重庆,陈嘉庚看到的是官僚腐败,民不聊生,民怨沸腾;而在延安,他却看到官兵平等,军民团结,同仇敌忾。陈嘉庚由此得出结论说:“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进入新时期,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影响和制约党群干群关系的深层次矛盾日渐突出。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着眼,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改善党群干群关系乃是当务之急。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党员干部应当主动“接地气”:坚持一切为了群众、真心服务群众,切实维护群众的利益;
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让群众来参与、让群众来评判、让群众唱主角;视群众为亲人、把群众当主人;感恩群众、敬畏群众,牢记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以实际行动回答好、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始终坚持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与群众心心相印、息息相通,才有资格、有底气在群众面前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谈 敬 畏
敬畏,本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敬”指恭敬有礼,“畏”指心存忧惧。近来,“敬畏”频繁出现在党的各项纪律制度和从政准则中,成为新时期共产党员不可或缺的党性修养和思想境界。
共产党员的自律有很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敬畏”二字,尤其重要。“敬”,要求共产党员有所作为,在对待党和国家事业上始终保持进取之志;“畏”,要求共产党员有所不为,在对待人民赋予的权力上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共产党员只有既“有所作为”又“有所不为”,才能交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答卷。
值得肯定的是,当前绝大多数共产党员都能够做到严以律己、谨慎行事、廉洁从政、秉公用权,也就是做到了敬畏之心常有。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仍然有少数党员已经或正在失去敬畏之心。——有的失去了对真理的敬畏,他们的理想信念日渐动摇,原则性、正义感日渐退化,实用主义、功利主义、虚无主义成为左右他们行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有的失去了对人民的敬畏,他们已经忘记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血脉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党的成败在人民的历史经验。在他们的心目中,“人民”两个字正在失去分量和价值。
——有的失去了对历史的敬畏,他们不再思考自己所走路程中的正误得失,不再反躬自省,丧失了把握历史发展的主题、主流、主线和本质的能力,对虚化颠覆的历史失去了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有的失去了对法度的敬畏,他们妄自尊大,无视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禁不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徇私枉法、贪得无厌,甚至肆无忌惮、无法无天。
纵观过去20年的各国风云,我们不难发现,一些曾经呼风唤雨的大党之所以风雨飘摇、一些执政多年的老党之所以人亡政息,一个
重要教训就是,这些政党及其党员失去了敬畏之心,背离了立党之本。因此对于我们党来说,要保持先锋队的本色,就必须时刻保持敬畏之心。邓小平同志曾说,共产党员“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总是好一些”。这里所谓的“怕”,就是敬畏。这种敬畏之心就是:对真理的叩问存有执着,对人民的安危存有忧患,对历史的评判存有警醒,对法度的规则存有畏惧,对时代的创新存有善意,对信仰的追求存有担当。心有所敬,行有所循;心有所畏,行有所止。没有了敬畏,就没有了思想的标尺、没有了行动的准则。
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党的建设状况和队伍素质,同每位党员能否经受这些考验息息相关。广大党员干部,是人民群众的带头人、贴心人,是党和国家的骨干力量,要时刻谨记权为民赋、责重山岳的道理,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放任。只有全党一心,团结一致,我们才能担负起时代的使命,不负人民的嘱托。
谈 诚 信
何谓诚信?诚信就是诚实、守信。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孟子说: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讲诚实、守信用,是人之为人的首要品格,也是一个政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首要品格。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克服各种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就在于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能够始终以一颗赤诚之心,努力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赢得人民的信赖和爱戴,并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不断获得前进的动力。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和中国人民的先锋、中华民族先锋队的一员,内诚于心、外信于民,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率先垂范、身体力行。
诚信是一种美德。古往今来,哲人先贤留下了无数关于诚信的嘉言警语,也涌现了如“查道摘枣留钱”、“范式千里赴约”等关于诚信的佳话美谈。这些嘉言美谈,都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诚信是道德之本,做人之本。时代不断赋予诚信以新的内涵,使之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散发出更加迷人的光辉。做事先做人,做人必诚信,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保有诚实守信之美德,做诚实守信之表率。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指出:“我们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纯洁,不能欺骗自己,不能欺骗人民,也不能欺骗古人。这是我们共产党员的一大特点,也是一大优点。”坚持真理、实事求是、讲诚实、守信用,应是共产党员的本色。
诚信是一种力量。“言必信、行必果”、“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表里如
一、说到做到,这是诚信的本义,也是诚信的力量。人民判定一个政党是否值得信赖,是否能够代表自己的利益,不光看这个政党提出的政治主张,更要看其能否真正把符合人民利益的政治主张落到实处。杨善洲的人格魅力、榜样力量,就来自他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忠诚正直、言行一致,坚持说老实话、做老实人、办老实事,认真践行入党时的庄严承诺,“只要生命不结束,为人民服务就不停止。”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党员干部轻诺寡信,见利忘义。他们阳奉阴违、欺上瞒下、文过饰非,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搞“政绩工程”、玩“数字游戏”,这些人的行止严重损害了党的威信、党的形象,销蚀着党的生命力、战斗力和凝聚力,必须予以及时彻底的矫治。“实事求是光荣,弄虚作假可耻”,应是共产党员的共识。
诚信是一种责任。“诚信者,天下之结也”。人生在世,每个人都必须对自己、对亲友、对社会、对国家承担一定的责任。这其中,诚实守信是基本也是最紧要的道义责任。讲诚实、守信用、勇担责,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要求,也是党的生命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体现。因此,每个党员干部都有责任以诚信为本,以诚信为荣,将做人的原则内化为做事的准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不负人民的殷殷期待。“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应是每个共产党员的追求。
诚信无言,力量巨大。有了它,人格的力量将更加强大;有了它,社会进步的跫音将更加铿锵有力;有了它,我们党的事业将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第二篇:2015年2月党员学习资料: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之一
2015年2月党员学习材料: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之一
今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对一个走过90年光辉历程、拥有近8000万党员、在世界人口最多国家长期执政的大党来说,党员的自身修养问题,是一个决定其生机与活力的重大问题;而对每位共产党员来说,如何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和自我提升,也是一个伴其一生的“必修课”。
“修己以安百姓”。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高度重视党员的修养问题。72年前,刘少奇同志写下了著名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在我们党内第一次对共产党员的修养问题作出全面阐述,今天读来,依然闪耀着理性的光辉。
变化就是挑战。今天,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党面临的风险和考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和严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新形势下,党员的修养问题不仅是一个党员的个人问题,更是一个事关全党的重大政治问题。
谈 理 想
为什么近来杨善洲这个“老典型”能够在神州大地不断掀起“心灵海啸”,成为亿万中国人的感动,成为引领时代的价值取向,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最重要的原因,是杨善洲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用实际行动回答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是“先进一阵子”,还是“先进一辈子”。
支撑杨善洲“先进一辈子”的,正是其崇高的理想。理想,是对未来事物合理的想象或希望。《党章》规定,共产党员的理想,就是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生。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吴运铎曾说:“革命理想,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品,而是一个人生命的动力,有了理想,就等于有了灵魂。”可见,一个党员,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对其确立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极大。
理想,看上去很虚,其实很实。革命战争年代,无数英烈抛头颅、洒热血,奋不顾身,勇于牺牲;和平建设时期,无数普通党员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甘于奉献。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远大目标和崇高使命就是最大的奋斗动力和精神支柱。
理想,看上去很远,其实很近。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长期奋斗,这就需要我们把共产主义远大目标与“达到这个目标的具体步骤和具体措施”紧密联系起来。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全体党员的共同理想,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无一不是为实现这一理想所采取的具体步骤和措施。对于每一个党员来说,坚持崇高理想的具体表现,就是从实际出发,立足岗位,做好每一项具体工作。
在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岁月中,强调理想是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每一次对理想问题的重申,都意味着全党正面临新的重大战略任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不动摇,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内在要求。有了这样的理想信念,“就有了立身之本,站得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自觉为党为人民的事业而奋斗”。
理想的支柱一旦倾斜,思想的大厦就会垮塌。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党员谈享受的多了,谈理想的少了;谈回报的多了,谈奉献的少了;谈变通的多了,谈坚守的少了……有的务虚头头是道,工作敷衍了事;有的台上正襟危坐,台下贪赃枉法;有的白天道貌岸然,晚上灯红酒绿;甚至还有的烧香拜佛、抽签算命,不信马列信鬼神。在一些党员干部眼中,政治是虚的、理想是远的、权力是硬的、票子是实的,于是,“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检视一些落马党员干部的腐败轨迹,腐败行为的发生,无一不是“总开关”首先出了问题,放松了对自己世界观的改造,把理想信念抛到了九霄云外。
理想既是一个思想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任何一种理想的实现,都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和艰苦的实践。忘记了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有理想但不付之行动,同样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就应当将远大理想内化为精神动力,外化为具体行动。在当前,就是要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理性认同和情感认同,找准理想与实践的结合点,自觉投身科学发展的实践,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只有这样,我们的每一个党员才能真正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谈 信 仰
“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这是每一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哲人说,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一过。而人的终极思考,就是信仰。
今天,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思想多样、利益多元、人们面临种种诱惑的时候,我们不能不谈信仰;在我们党90岁生日即将到来的时候,谈论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更是不能不谈信仰,或者说首先要谈的就是信仰。对信仰是牢记还是淡忘、是持守还是迷茫,这是检验一个共产党员合格与否的“试金石”。
有人说,有了信仰,石头在水上也能漂流。这话看似不合常理,但却道出了信仰的神奇力量。信仰是人类对崇高价值目标的敬仰和追求,它关乎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关乎一个政党的目标指向,关乎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不同的信仰,反映的是不同的世界观,体现的是观察事物的不同的方法论。中国共产党,正是由于选择并信仰了马克思主义,才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使中华民族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指的就是对共产主义学说和理论的信服和敬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发自内心地信服,理直气壮地敬仰。因为我们懂得,共产主义学说不是脱离实际的乌托邦,而是经过长期革命实践检验的科学真理,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因此,我们必须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者、建设者,对党忠诚、向党负责、为党分忧。
信仰是暗夜里的灯,是催人奋进的鼓。90年前,我们的革命先辈为什么不惜抛弃殷实、毁家纾难,甚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率领万千民众赤手托起即将沉沦的中华大地?因为他们坚信,党的事业是正义的事业,必有胜利的一天,也许他们自己看不到那一天,但他们都怀着必胜的信念为那一天而奋斗。有了如此坚定的信仰,他们在那艰难困苦的岁月中才充满了智慧、充满了勇气,才会绝路逢生、创造奇迹。诞生在那艘红船上的中国共产党,今天已经发展到拥有近8000万名党员,她的光辉历程反复证明: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根本保证。
今天,时代变了,观念变了,但共产党人的信仰没有变、也不能变。对于每一位共产党员来说,坚定信仰是最重要的党性修养,只有坚定信仰,才能实践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才能在喧嚣中坐稳冷板凳、在纷杂中不迷失方向,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
信仰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科学的信仰不可能来自朴素感情或自发意识,而是建立在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有了理论上的清醒,才能拥有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信仰的坚定决定着实践的自觉性。今天,我们已经不缺乏发展生产力的自觉性,缺乏的是对信仰的坚定性,缺乏的是高度的政治自觉。
因此,信仰之灯需常擦拭,信仰问题当常自省。只有这样,才能使党性更纯洁、心灵更明净;只有这样,“在临死的时候,才可以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谈 忠 诚
忠诚,就是始终如一地恪守信仰、职责和情操,绝不背叛自己的誓言。
忠诚之所以宝贵,在于它对于组织之成其为组织、政党之成其为政党,具有关系存亡续绝的决定性意义。任何一个失去了忠诚的组织、政党,都将陷入崩溃。
忠诚之所以宝贵,是因为它常常“吹尽黄沙始见金”,往往需要经历生与死、得与失、荣与辱等重大的考验和锤炼。只有敢于、善于付出牺牲,只有真正做到了危难时刻显身手、风吹雨打不动摇,才能得到人们的认知和肯定。
忠诚之所以宝贵,是因为一旦千百万人的忠诚联合起来,就会创造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业绩。中国共产党这个当初只有几十人的弱小组织,能够创造彻底打破旧世界、建立新中国、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人间奇迹,就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忠诚的共产党员不怕牺牲、冲锋在前。
忠诚是所有政党、政权都极为珍视的政治品质。中国共产党从来都把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等作为自己的神圣义务和永恒品质。“对党忠诚老实”、“永不叛党”,就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明确规定的党员义务,也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入党誓词中的庄严承诺。
中国共产党人的忠诚,是基于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党性原则的政治忠诚,是对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高度热爱的朴素情怀。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无数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篇篇感天动地的忠诚华章。大革命时期,面对敌人的“白色恐怖”和血腥镇压,李大钊、萧楚女、熊雄、李启汉等共产党人“断头流血以从之”,誓死忠于革命事业。新中国成立后,从战场上的黄继光、邱少云,到新时期的好干部孔繁森、牛玉儒,成千上万的英雄模范,哪一个不是一腔赤胆,不是无限忠诚?
毋庸讳言,我们的队伍中也曾出现过少数背信与变节者。但如同乌云无法永远遮盖太阳的光辉一样,在千百万忠诚的共产党人面前,背叛者的可耻只能更加衬托出忠诚者的光荣。
是共产党员,就坚守你的忠诚吧!这忠诚的品质,是共产党人闪亮的名片和无上的荣耀。当革命和战争需要你的时候,敢于前赴后继,慷慨赴死。当和平与利益考验你的时候,能够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始终以人民利益为重,以党的事业为重。
是共产党员,就与背信弃义的行为作斗争吧!对于那些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信组织信个人者;对于那些身在党内、心在党外,为背叛行为留后路当“裸官”者;对于那些失信于党心民意,搞虚假政绩和形象工程,甚至涉黑涉恶欺压百姓者;对于那些违法乱纪、贪污腐败者,予以坚决的斗争!
“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共产党人只有强化忠诚品质的修养,才能始终定住心神,站稳脚跟,挺起脊梁,永远不做背叛蛊惑的俘虏。
第三篇:学习论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
学习《论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
近日我学习了《论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这本书由李君如同志主编。全书共十章,分别为:党性修养是共产党员的必修课、共产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共产党员的理论修养、共产党员的政治修养、共产党员的思想道德修养、共产党员的文化知识修养、共产党员的作风修养、共产党员的组织纪律修养、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党性修养、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途径和方法。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共产党员的修养仍然是共产党员的必修课。本书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全面而系统地梳理了新时期共产党员修养的时代特征及要求。“修养”即“修身”、“养德”,主要指培养高尚的品德、情操以及正确的为人处事态度,求得学识、才干、道德、涵养等各方面的充实、完善和提高。自古以来,修养不仅对个人的成长进步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与社会的安定、民族的盛衰、国家的兴亡有密切关系。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首先讲的就是修身养性。“正人先需正已”,“已所不欲,勿施与人”等等。在新时期,国内国际形势日新月异,身边的事物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加强党员修养的任务任重道远。特别是我们基层服务单位,是窗口,是形象,如何通过加强党员修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社会,是摆在我们党员面前的重大课题。新形势、新任务,为加强共产党员修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加强共产党员修养,是党的性质、纲领、使命和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我国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这就要求我们共产党员必须3-
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这种权力只能用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决不能用来谋取私利。胡锦涛同志指出:“各级党员干部要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使自己始终努力实践“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要求。
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道德是以善恶和荣辱观念来评价人们的社会行为,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共产党员要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培养自己真正成为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做到襟怀坦白,大公无私,淡泊名利,过好权、位、名、利、色“五关”。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全社会道德建设作出表率,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始终保持清正廉洁,常思贪欲之害,自觉抵制消极腐朽思想文化侵蚀。勤俭朴素,艰苦奋斗,是我党的优良传统。目前,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总的来说,与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少,在前进道路上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新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告戒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要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站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前列,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着力提高驾驭经济发展的水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党的坚强领导,党员的高素质建设,是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每一位共产党员,要主动置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前列,按照“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推动立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机制,着力提高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能力、驾驭全局的能力、处理利益关系的能力。要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大力宏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务实创新之风,不断改进、完善、提高党领导工作的水平,继续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新观念、新平台,为加强共产党员修养提供了新途径
党员修养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党员既要明确“修养什么”,还要懂得“怎样修养”。结合时代需要,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改造主观世界,抛弃自己的旧观念;要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加强修养,在严格的党内生活中加强修养,在各种风风雨雨锻炼中加强修养。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真正在思想上入党,在行动上入党。
加强学习,在学习中丰富修养。共产党员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各方面的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树立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利益观、地位观。尤其是我们基层单位,工作在与人民群众接触的最前沿。在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新形势下,新情况新问题更层出不穷,对学习的要求更高、更紧迫。要牢固树立-5-
终身学习的理念,始终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责任、一种生活方式,博取广采地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不断增强党性修养、法制观念、全局意识和责任思想,努力提升自身适应本职岗位工作的能力。
勤于实践,在实践中锤炼修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工作能力,就必须积极投身于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去运用、检验和丰富发展所学的理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在基层单位的干部,既要有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愿望,更要乐于实践,以实际行动开拓创新,努力提高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本领。
严格自律,在自律中提升修养。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开展分析检查自身问题,整改落实突出问题,就是要按照“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要求,做到“吾日三省吾身”,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任何情况下,在权力、地位、利益等各种诱惑面前,都要严格自律,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要坚决以党的纪律规定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始终把服务群众服务社会作为一切言行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要用远大的理想、用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鞭策自己,振奋精神,以旺盛的精力和饱满的激情投入各项工作中。
第四篇:新时期共产党员修养系列谈
《新时期共产党员修养系列谈》读后感
近期按照直属机关党委开展的“保持思想纯洁促进科学发展”主题活动的安排,结合自身的特点,认真研读了《新时期共产党员修养系列谈》一书,就如何提高自身党性修养有如下体会:
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共产党员要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实践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必须坚持不懈地学习、学习、再学习。学习能力是一个人提高修养、完善自我的重要能力,学习既是自身发展的需要,又是适应党的建设的需要,更是人民群众对党员的迫切要求,因此,应该养成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创造的良好习惯。在学习上一是要提高理论素质,二是要学习科学管理,三是要多方涉猎各种知识。
不断锤炼自身的思想品德。一个人有了崇高而伟大的理想,还一定要有高尚的情操,没有高尚的情操,再崇高、再伟大的理想也是不能达到的。道德是一个人灵魂的力量,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通过加强修养,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做到一是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要与人为善、和谐共处,三是要做履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的模范,四是要加强党内生活锻炼。
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科学认识当代中国发展变化、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进程中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的必然产物。所以我们应全面准确地认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这样才能更好地运用科学发展观去指导我们日常的工作。
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牢固树立为民服务、廉洁奉公、遵纪守法的观念,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蚀。要加强自身法制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拒腐防变的能力。
提高我们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贯穿我们党员终身的一项学习内容。但是我相信,只要正确认识党性修养的重要性,并身体力行、持之以恒地加强党性修养,一定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特检站张铭
2012年6月7日
第五篇:新时期共产党员修养专题讲座
新时期共产党员修养专题讲座
——****
中国共产党的党性,是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的集中而自觉的体现,是党员的世界观、政治理想和人生理念集中而自觉的体现。党性的具体内容体现在党的活动中,也体现在党员行为中,不仅涉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而且涉及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以至待人接物、交友等许多方面。加强共产党员党性教育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要求,加强党性修养是每个党员终身的必修课。为此,我就以下十个方面谈一谈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问题。
谈理想
为什么近来杨善洲这个“老典型”能够在神州大地不断掀起“心灵海啸”,成为亿万中国人的感动,成为引领时代的价值取向,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最重要的原因,是杨善洲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用实际行动回答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是“先进一阵子”,还是“先进一辈子”。
支撑杨善洲“先进一辈子”的,正是其崇高的理想。理想,是对未来事物合理的想象或希望。《党章》规定,共产党员的理想,就是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生。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吴运铎曾说:“革命理想,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品,而是一个人生命的动力,有了理想,就等于有了灵魂。”可见,一个党员,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对其确立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极大。
理想,看上去很虚,其实很实。革命战争年代,无数英烈抛头颅、洒热血,奋不顾身,勇于牺牲;和平建设时期,无数普通党员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甘于奉献。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远大目标和崇高使命就是最大的奋斗动力和精神支柱。理想,看上去很远,其实很近。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长期奋斗,这就需要我们把共产主义远大目标与“达到这个目标的具体步骤和具体措施”紧密联系起来。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全体党员的共同理想,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无一不是为实现这一理想所采取的具体步骤和措施。对于每一个党员来说,坚持崇高理想的具体表现,就是从实际出发,立足岗位,做好每一项具体工作。
在中国共产党93年的光辉岁月中,强调理想是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每一次对理想问题的重申,都意味着全党正面临新的重大战略任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1
新时期,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不动摇,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内在要求。有了这样的理想信念,“就有了立身之本,站得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自觉为党为人民的事业而奋斗”。
理想的支柱一旦倾斜,思想的大厦就会垮塌。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党员谈享受的多了,谈理想的少了;谈回报的多了,谈奉献的少了;谈变通的多了,谈坚守的少了……有的务虚头头是道,工作敷衍了事;有的台上正襟危坐,台下贪赃枉法;有的白天道貌岸然,晚上灯红酒绿;甚至还有的烧香拜佛、抽签算命,不信马列信鬼神。在一些党员干部眼中,政治是虚的、理想是远的、权力是硬的、票子是实的,于是,“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检视一些落马党员干部的腐败轨迹,腐败行为的发生,无一不是“总开关”首先出了问题,放松了对自己世界观的改造,把理想信念抛到了九霄云外。
理想既是一个思想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任何一种理想的实现,都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和艰苦的实践。忘记了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有理想但不付之行动,同样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就应当将远大理想内化为精神动力,外化为具体行动。在当前,就是要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理性认同和情感认同,找准理想与实践的结合点,自觉投身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只有这样,我们的每一个党员才能真正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谈学习
眼下,一个学习的热潮正在华夏大地蓬勃兴起——8500万共产党员及数亿干部群众投身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大课堂”学习中,接受这一触及灵魂的“心灵洗礼”。
学习这个历久弥新的“法宝”,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广受关注。
人这辈子,谁都离不开学习。学习是生存的需要,就像灶台上的盐,是一种生活必需品;学习也是发展的需要,就像漫长旅途中的加油站,是一种能量的补充。当今社会日新月异,一个人不坚持学习就会落伍,就会被远远抛离在时代车轮的后面。
学习之于普通人尚且如此,对作为先进分子的共产党员和干部来说,意义则更为深远。一个合格的党员干部,不光需以学习提升素质、修养身心,更应以学习推动工作、促进事业,为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贡献心力。反之,不重视学习、不坚持学习,党员干部便无以保持先进性,更谈不上发展先进性,也就失去了做时代“弄潮儿”的资格。93年漫漫征程,我们党之所以始终葆有旺盛的生机与活力,党的事业之所以能够不断向前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正是由于有千千万万名共产党员始终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始终永不自满、永不停滞。
学习态度与学风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员干部学习成效的大问题。当前,虽然绝大多数党员干部学习的态度是端正的、学风是扎实的,但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我校也有一些党员干部的学习状况不容乐观。
有些党员干部不愿学。他们不思进取、碌碌无为,一学起来,往往浮光掠影、浮夸虚报。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多半只是应付差事、敷衍塞责。
有些党员干部不勤学。他们热衷应酬、忙于事务,一说具体工作就精神抖擞,一说读书思考便意兴阑珊。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多半只是闲来为之、可有可无。
有些党员干部不真学。他们把学习场面搞得很大、声势搞得很壮,热衷于出头露面,结果却华而不实。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多半只是装点门面、走走形式。
有些党员干部不深学。他们心浮气躁、浅尝辄止,往往只知其表、不知其里,甚至张冠李戴。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多半只是时髦工具、夸耀资本。
有些党员干部不善学。他们学而不思、学而不用,或是食而不化、学用脱节。一到解决实际问题,往往束手无策。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多半只是死记硬背、生搬硬套。
这些不良倾向,充分反映出一些党员干部的学习意识不浓、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法不对、学习约束不强,在诸多方面存有“病灶”,值得高度警惕,必须加以纠正。“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说要变质,那么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邓小平同志当年的话现在听来仍发人深省。
如今,我们正身处改革攻坚期、发展关键期、矛盾凸显期,面对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我们不懂得、不熟悉、不精通的东西还很多,或者过去懂得的、熟悉的东西,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的迅速更新,又变成不懂得、不熟悉了”。历史与现实反复告诫我们:只有重视学习、坚
持学习、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每一位党员干部才能担当起历史赋予的使命与责任,不负人民的期待与重托。
谈群众
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同志在得知自己的警卫员要回乡探亲时,就谆谆告诫他:不要认为在我这里工作就了不起了,要注意听听老乡们对咱们政府的意见和反映,别在群众面前装“老子”!话语虽平常,含义却深长,在60多年后的今天听来,仍令人警醒,发人深思。
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在93年风雨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同这一点,因此,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生命线,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始终不渝地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与群众亲如一家、打成一片、情同鱼水,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也是合格共产党员的基本修养。每位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只有从我做起,坚持群众路线,心里装着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才能将党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才能赢得群众的拥护和爱戴。相反,如果脱离群众,把自己凌驾于群众之上,在群众面前装“老子”,受损害的不仅是个人声誉,而且是党的威信、党的形象。
这样的道理其实人人都懂,有的党员干部讲起来甚至头头是道,但做起事来却是另外一套了。有的不了解下情、民情、社情,凭空指手画脚;有的不办实事,衙门作风;有的不关心群众疾苦,只关心自己的利益;有的专横跋扈,颐指气使,官气十足。这些人的作风、做派,自然会引起群众的反感、厌恶、鄙视,从而严重影响党群干群关系,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我党的执政基石。危害之大,决不可小视。
针对一些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种种弊端,许多人至今非常怀念革命战争年代的党群干群关系。抗战时期,由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率领的南侨总会慰劳团回到祖国,慰劳抗战中的祖国军民。在重庆,陈嘉庚看到的是官僚腐败,民不聊生,民怨沸腾;而在延安,他却看到官兵平等,军民团结,同仇敌忾。陈嘉庚由此得出结论说:“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进入新时期,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影响和制约党群干群关系的深层次矛盾日渐突出。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着眼,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改善党群干群关系乃是当务之急。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
时,党员干部应当主动“接地气”:坚持一切为了群众、真心服务群众,切实维护群众的利益;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让群众来参与、让群众来评判、让群众唱主角;视群众为亲人、把群众当主人;感恩群众、敬畏群众,牢记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以实际行动回答好、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始终坚持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与群众心心相印、息息相通,才有资格、有底气在群众面前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谈奉献
当前,郭明义的事迹,收获了无数人的感动与泪水。一位普通共产党员真实故事,能感动无数党员干部群众?最重要的原因是,郭明义无私奉献的一生具有强大的精神感召力,他用6万毫升的无偿鲜血、12万元的捐款、身故后的遗体捐献志愿书……生动地表明了,共产党人应“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奉献”。奉献,一直是共产党员的“名片”。从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宣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选择了奉献。
共产党员讲奉献,要把党的利益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当个人利益与党的利益和人民利益发生冲突时,能够主动舍弃、牺牲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在危急关头能挺身而出。张思德、雷锋、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郭明义、杨善洲、李林森……数不胜数的优秀党员,用自己的一生高唱奉献之歌,实践了自己对党和人民的承诺。然而一段时间以来,“奉献”二字被一些党员淡忘了。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投资回报等经济规则也侵入了一些人的世界观。有的党员在功利面前忘记了党的宗旨,谈“为人民服务”少了,谈“为人民币服务”多了;谈“奉献”少了,谈“回报”多了。一旦个人私欲得不到满足便牢骚满腹,更有甚者,利令智昏,铤而走险,违法乱纪。
新世纪新阶段,共产党员能否牢固确立奉献意识对于我们党正在领导进行的伟大事业至关重要,越多的共产党员选择无私奉献,我们的事业前进的动力就越强大。因为,有了“奉献”精神,就会把自己的工作、“牺牲”看作是应当的,把党和人民给予自己的利益和奖励,看作是自己进一步搞好工作的强大推动力,就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在各个方面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相反,如果不讲“奉献”,事事计较个人得失,把“入党”看作是“投资”,把努力工作当作是“扩大
投资”,目的只是为了自己得到更多,无论做什么都讲条件、谈价钱,哪里还能做到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哪里还能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
奉献,是一个真正共产党人的必然选择,是一个真正共产党人的崇高境界。尽管选择奉献,有时就意味着选择艰苦、孤单、危险甚至牺牲,但为了党的事业和人 民的福祉,每一个共产党人都应矢志奋进,“但得苍生俱饱暖、不辞羸病卧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