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春节老人(FatherSpring)儿歌
春节老人(FatherSpring)儿歌
作者:肖占辉
过大年,三件宝,对联、灯笼和鞭炮。
大年三十初夕夜,年兽进村嗷嗷叫。
家家户户关门窗,男女老少往外逃。
年兽生性很凶猛,生吞牲畜和人命。
就在这年初夕夜,春节老人早来到。
身披一身大红袄,鹤发童颜银须飘。
老人手拿三件宝,要把年兽驱赶掉。
年兽看见有灯火,狂叫一声扑上前。
老人突然把门开,噼噼啪啪放鞭炮。
年兽吓得丢了魂,浑身打颤往回跑。
家家户户过新年,欢乐喜庆贺团圆。
包饺子,蒸年糕,大红灯笼高高照。
贴对联,剪窗花,喜悦的心情难表达。
瑞雪纷飞来年丰,除夕之夜家家明。
大年初一早早起,戴上新帽穿新衣。
邻里之间互拜年,朋友之间问个好。
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平平安安,大吉大利。
一年又一年,春节老人保平安。
第二篇:春节老人
春节老人
西方有圣诞节,东方有春节;西方有圣诞老人,在世界的东方,中国有没有“春节老人(fatherspring)”?中国人的“春节老人(fatherspring)究竟在哪里?
多年来,我一直寻找着中国的“春节老人(fatherspring)”。关于春节,追根溯源,绝大部分中国人都认为来源于一个共同的传说: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从这个传说中我们发现,正是这位制服年兽的老人,给予了我们中国人丰富的春节文化:每到春节,放眼望去,红色的灯笼,红色的春联,还有那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使整个神州大地处处流光溢彩。。。因此,这位老人就是中国的“春节老人(fatherspring)”,他代表着智慧、勇敢,吉祥、平安。他是和平的使者,是他战胜了年兽,给人间带来安宁。
今天,作为春节文化的继承者,我们有责任给古老的春节注入新鲜血液,因此,我们应该让“春节老人(fatherspring)”走进中国人的心中,让他带着中国的春节文化走向世界,与圣诞老人握手,让中国的春节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春节老人(fatherspring)”一定能够成为深受人们欢迎的春节文化!
在世界东方,我找到了中国的“春节老人(fatherspring)”!
第三篇:山东春节习俗儿歌
山东:
腊八粥,熬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锅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推煤鼠,(?不知道是啥米意思)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白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姐姐拉着弟弟扭一扭
第四篇:春节老人的故事
关于春节,追根溯源,绝大部分中国人都认为来源于一个共同的传说: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从这个传说中我们发现,正是这位制服年兽的老人,给予了我们中国人丰富的春节文化:每到春节,放眼望去,红色的灯笼,红色的春联,还有那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使整个神州大地处处流光溢彩...因此,这位老人就是中国的“春节老人(FatherSpring)”,他代表着智慧、勇敢,吉祥、平安。他是和平的使者,是他战胜了年兽,给人间带来安宁。今天,作为春节文化的继承者,我们有责任给古老的春节注入新鲜血液,因此,我们应该让“春节老人(FatherSpring)”走进中国人的心中,让他带着中国的春节文化走向世界,与圣诞老人握手,让中国的春节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中国人的春节老人的故事.这个故事很美丽很动人!
第五篇:春节老人与圣诞老人
春节老人与圣诞老人
春节老人网站站长,借中国春节网这一宝贵之地,来展现一下我们的春节老人,在此,我向中国春节网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年春节前后,有关春节文化的生存与发展,引起了越来越多专家、学者及对春节文化关心的人们的热烈讨论,尤其是河南大学的一位著名民俗专家发表的《保卫春节宣言》,更是引起了人们对春节文化的关注。我们的春节文化如何保卫确实是一个现实问题,基本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春节文化要在创新的基础上保卫。
如何创新?那就是我们几千年的春节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去创新。那么我们几千年的春节文化到底是什么?也就是说,什么东西最能代表着春节文化?只有弄清楚这一根本问题,我们才有正确创新春节文化的思路,如果没有弄清这一问题,而是随意创新,那只能对春节文化造成进一步的伤害。首先春节是一个节日文化,它不同于五一、十一等假日,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说:春节是一个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文化,它不同于假日,假日是没有文化的。因此,我们在创新春节文化的时候,一定要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去创新,绝不能把春节当成一个假日而随意去发展。
那么春节文化的精髓是什么?那就是在春节期间,神州大地上的噼噼啪啪的爆竹声,还有那白雪皑皑的神州大地上的神奇的一片红色,红色的对联,红红的福字,红红的灯笼,还有除夕之夜的守岁,大年初一人们走街串巷拜年问好,这些才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变的春节文化,这些才是春节文化的精髓。
春节老人是在春节来源传说的基础上产生的。关于春节来源,绝大部分中国人都认为来源于一个共同的传说,在这个传说中有一位制服年兽的老人,他用爆竹、火光、红色驱走了年兽,这些驱逐年兽的方法形成了我们当今丰富的春节文化,所以这位老人最能代表春节文化,这位老人就是中国的春节老人,我们一想到春节老人,自然会想到他驱逐年兽的有趣故事。更容易使人们想到我们春节文化的来历,自然就会对我们春节文化形成一种尊敬!因为我们的祖先,在面临年兽侵袭,当生命受到威胁时,就是靠着这种春节文化使我们避免了伤害。
尽管现在的人们感到这一驱逐年兽的方法容易而简单,可是在几千年前找到这种方法是多么的艰难!这是对我们祖先生存的巨大贡献。当今我们还有用火来驱逐野兽的时候,所以这个故事是真实的,而不是杜撰出来的。
春节老人虽然与圣诞老人在名字上有些相似,但春节老人的故事是地地道道的中华民族春节来源的故事,早已存在我们民族几千年。
春节老人与圣诞老人在名字上的相似,更有利于我们春节文化走向世界,相似的东西总会有一种亲切感,更容易被世界人们所接受。
假如有一天,这位制服年兽的春节老人真的与圣诞老人握手在一起了,我想那时,全世界的人们都会被感动,因为和平的世界是人们所追求的美好世界,和谐的世界,是全世界人们所期盼的世界,是同一个梦想!
欢迎关注春节文化的朋友们,对我们的春节老人提出宝贵建议,让春节老人早日走进中国人的心中,丰富我们的春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