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读后感
通过对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的细心研究以及揣摩,我得出了一些结论:
A.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读后感。
1.中国互联网网民的规模。我国总体网民的数量虽然在增长,但增长的速度呈现下滑趋势,究其原因是由于互联网应用普及缺乏新的促进因素,很多网民都不懂的电脑/网络,所以她们都没办法上网,增长速度自然而然就下降。所以,必须得普及网络基础知识,提升广大人民的电脑操作技能。家庭宽带网民呈现增长趋势,家庭电脑宽带上网网民规模较大。虽然手机网民保持了增长的趋势,但增长趋势明显放缓。所以需要实现网络的进一步优化,资费的下调,这样才能保证手机互联网发展到达一个新的增长阶段。
2.中国互联网的接入方式。网民中使用台式电脑的人比例明显减少,使用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的比例无多大变化,但是用其他方式上网的比例增加了,说明我国上网方式开始呈现多样化。网民在家上网的比例增加了,说明我国经济发展了,很多家庭都可以购买电脑了。网吧,单位等公共场合上网的比例减少了很多,读后感《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读后感》。上网的时间也增加了。
3.中国互联网的网民属性。网民中男性比例较去年呈下降趋势,但仍高于女性。中高年龄阶段的网民数量增长很多,10-19岁的网民数量下降。低端学历的网名也开始接触互联网,数量增加迅速,但高中学历的网民开始减少。使用互联网的群体开始呈现多样化的状况,学生在网民中占的比例是最高的,企业公司高层人员反而占的比例是最小的。无收入网民和收入在2001元以上的比例较去年呈现增长趋势。农村网民规模在持续增长,但增长的不明显,仍低于城镇很多。
B.网民互联网应用状况。
1.整体互联网应用状况。信息获取,商务交易,交流沟通,网络娱乐等基本呈现增长趋势。
2.手机互联网应用状况。手机上网应用深度普遍提升,收集微博成为手机上网应用增长亮点,收集上网仍以低流量应用为主,手机安装软件比例不断提高。
以上就是我的心得体会。总的来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网上用户正在逐年增加,我相信互联网的发展会更快,制度也会更完善。
第二篇: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CNNIC发布《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日前发布《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同比增长17.5%,其中,智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1.9亿,渗透率达到53.4%。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呈以下特点:
交流沟通类与信息获取类应用领先发展,娱乐与商务类应用发展缓慢
手机即时通信和手机微博作为交流沟通类应用的代表,是现阶段推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主流应用。其中,手机即时通信是渗透率最高的手机应用,同比增幅达15.4%。手机微博是使用率增幅最高的手机应用,同比增长了23%。其他交流沟通类应用和信息获取类应用,如手机网络新闻、手机社交网站、手机搜索等同比使用率均小幅提升。而以手机视频为代表的娱乐类应用,使用率变化不大。此外,电子商务类应用由于普遍处于发展初期,在手机网民中渗透率较低。
智能手机网民使用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更为丰富,主流应用渗透率高于非智能手机网民
在智能手机网民中主流应用的渗透率相对非智能手机网民而言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手机地图/导航是渗透率提升最快的应用,提升幅度达35%。手机搜索、手机社交网站和手机微博为渗透率提升第二梯队,提升幅度在10%-20%之间。另外,手机支付、酒店/机票预定等应用在智能手机上得到破冰发展。尽管电子商务类手机应用发展滞后,但与非智能手机相比,智能手机网民中手机支付、酒店/机票预订使用率增长速度较快。
智能手机网民手机上网黏性较强,但平均每日手机上网时长相对非智能手机网民无明显增加
智能手机网民每天使用手机上网多次的比例为60.2%,高出非智能手机网民13个百分点。虽然智能手机网民使用手机上网黏性较强,但其平均每天累计手机上网时长相对非智能手机网民并无明显增加。智能手机网民平均每天上网时长为109分钟,比非智能手机网民的106分钟平均上网时长仅略高2.9%。大量非智能手机用户缺乏PC网络条件,因此手机成为了主要的上网工具,这类用户手机上网黏性高,从而拉高了整体非智能手机用户平均每日的手机上网时长。
第三篇: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概要
我国网民规模达3.84亿 手机网民增长1.2亿
2010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了《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3.84亿,互联网普及率进一步提升,达到28.9%。我国手机网民一年增加1.2亿,手机上网已成为我国互联网用户的新增长点。
受3G业务开展的影响,我国手机网民数量迅速增长,规模已达2.33亿人,占整体网民的60.8%。手机和笔记本作为网民上网终端的使用率迅速攀升,互联网随身化、便携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而商务交易类应用的快速增长,也使得中国网络应用更加丰富,经济带动价值更高。
手机网民年增过亿 网民结构不断优化
经历了多年的迅猛发展,面对2008年接近3亿的网民基数,我国网民规模的增幅已经有所放缓,但整体来看,仍保持了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CNNIC《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2月30日,中国网民规模已达3.84亿人,较2008年底增长8600万人,年增长率为28.9%。
尽管增幅放缓,但是我国网络用户的结构却在不断优化。数据显示,我国宽带普及率继续提高,宽带网民规模达到3.46亿人,较2008年增长了7600万。此外,农村网民的规模也持续增长,达到10681万,占整体网民的27.8%,同比增长26.3%。
由于3G牌照的颁发,手机上网用户在2009年取得了飞速的发展。CNNIC《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一年内增加了1.2亿,已达到2.33亿人,占整体网民的60.8%。其中只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有3070万,占整体网民数量的8%。对此,CNNIC分析师表示,随着3G业务的持续开展,手机上网将成为刺激我国互联网用户增长的新增长点。
商务交易类应用增幅达68% 中国互联网市场价值可期待
随着我国互联网普及率的逐年提高,互联网正在走进人们的工作与生活。CNNIC《报告》调查显示,在家和单位上网的网民比例在2009年有了明显的提高,有83.2%的网民选择在家上网,另有30.2%的网民选择在单位上网,互联网作为人们日常工具的价值正在日益提升。
2009年网络应用使用率排名前三甲分别是网络音乐(83.5%),网络新闻(80.1%),搜索引擎(73.3%)。但是商务交易类应用增幅“异军突起”,CNNIC《报告》调查显示,商务交易类应用的用户规模增长最快,平均年增幅达到了68%。其中,网上支付用户年增幅80.9%,在所有应用中排名第一,旅游预订、网络炒股、网上银行和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分别增长了77.9%、67.0%、62.3%和45.9%。据CNNIC调查,2009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到2500亿,2010年网购物市场将迎来更大规模的发展。
从数据可以看出,中国互联网应用正显出网络消费快速增长的显著趋势。但是和美国相比,中国网民在互联网应用结构上仍存在较大差异:美国互联网在网络消费指数上得分几乎是中国的三倍。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我们中国的网络消费增长还有更大的空间。
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 商务类应用显著提升
2010年7月 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了《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 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4.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持续上升增至31.8%。手机网民成为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半年内新增4334万,达到 2.77亿人,增幅为18.6%。值得关注的是,互联网商务化程度迅速提高,全国网络购物用户达到1.4亿,网上支付、网络购物和网上银行半年用户增长率均在30%左右,远远超过其他类网络应用。网民规模突破4亿大关 手机网民成增长主力
CNNIC《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经突破4亿关口,达到了4.2亿,较 2009年底增加360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与2009年底相比提高了2.9个百分点。
手机网民成为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手机网民用户达到2.77亿,在整体网民中的占比攀升至 65.9%,相比2009年底增加了4334万人,增幅达18.6%,其中,大约有4914万的网民只使用手机上网,占网民总数的11.7%。移动互联网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商务应用快速发展 网络安全仍为最大制约因素
CNNIC《报告》显示,2010年上半年,我国网民的互联网应用表现出商务化程度迅速提高、娱乐化倾向继续保持、沟通和信息工具价值加深的特点,其中,商务类应用表现尤其突出。截至2010年6月底,网络购物、网上支付和网上银行的使用率分别为 33.8%、30.5%和29.1%,用户规模分别达到1.42亿、1.28亿、1.22亿,半年用户规模增幅分别为31.4%,36.2%和 29.9%,增速在各类网络应用中排名前三。
尽管如此,网络商务应用仍然受到各种安全因素的困扰。CNNIC调查发现,仅2010年上半年,就有59.2%的网民在使用互联网过程中遇到过病毒或木马攻击;30.9%的网民账号或密码被盗过;电子商务网站访问者中89.2%的人担心假冒网站,其中,86.9%的人表示如果无法获得该网站进一步的确认信息,将会选择退出交易。网络安全和信任问题已经成为网络商务深层次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互联网向商务交易型应用的发展,急需建立更加可信、可靠的网络环境。
网络视频用户止跌回升 3G推动网络文学用户增长
CNNIC《报告》显示,2010年上半年,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到2.65亿,使用率从2009年末的 62.6%上升到63.2%。虽然增幅不大,但却结束了去年用户下滑的局面,使用率开始缓慢上升。2010年上半年,网络视频新增用户2500万,增幅达 10.4%。报告认为,随着国家三网融合政策的部署和实施,中国网络视频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视频传输速率的提高,接入渠道的增多,将使网络视频获得更广泛的用户支持,成为大众视频消费的重要方式,快速提升了网络视频的媒体价值和商业价值。
同样是网络娱乐类应用,截至2010年6月,网络文学使用率为44.8%,用户规模达1.88亿,较2009年底增长15.7%,是互联网娱乐类应用中,用户规模增幅最大的一项。随着3G时代手机网民的增长,以及用户对无线内容的庞大需求,拉动了手机网络文学的使用率,对网络文学用户规模增长起到推动作用。
CNNIC发布《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
2011年1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了《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较2009年底增加7330万人;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3.03亿,依然是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但用户手机网民增幅较2009年趋缓;最引人注目的是,网络购物用户年增长48.6%,是用户增长最快的应用,预示着更多的经济活动步入互联网时代。
网民规模突破4.5亿大关 上网设备呈多元化发展
《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突破4.5亿大关,达到4.57亿,较2009年底增加733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较2009年提高5.4个百分点。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3.03亿,较2009年底增加6930万人。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进一步提高,从2009年末的60.8%提升至66.2%。手机网民较传统互联网网民增幅更大,依然构成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
我国网民上网设备多样化发展,笔记本电脑上网使用率增速最大。《报告》显示,2010年,网民使用台式电脑、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上网的占比分别为78.4%、66.2%和45.7%,与2009年相比,笔记本电脑上网使用率上升最快,增加了15个百分点,手机和台式电脑上网使用率分别增加5.4%和5%。
商务应用持续“领跑”网络 网络娱乐渐入平稳期
当前,娱乐类应用在我国网民网络应用中呈现下滑势趋势,电子商务类互联网应用则成为我国互联网经济发展最快、最迅速的主力军。
《报告》显示,网络购物用户年增长48.6%,是用户增长最快的应用,而网上支付和网上银行也以45.8%和48.2%的年增长率,远远超过其他类网络应用,我国更多的经济活动正在加速步入互联网时代。
与电子商务类应用规模和模式的快速增长,网络娱乐进入相对平稳的发展期。《报告》显示,2010年大部分娱乐类应用渗透率均已下滑,网络音乐、网络游戏和网络视频的用户渗透率分别下降4.2%、2.4%和0.4%,用户规模增幅相对较小。
中小企业试水“网络营销” 基础网络安全不容忽视
当前,中小企业纷纷试水“网络营销”。《报告》显示,中小企业互联网接入比例达92.7%,规模较大的企业互联网接入比例更是接近100%。43%的中国企业拥有独立网站或在电子商务平台建立网店;57.2%的企业利用互联网与客户沟通,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应用水平为42.1%,其中电子邮件以21.3%的比例成为“最普遍的互联网营销方式”。
随着政府对网络安全问题集中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大,络安全问题有了明显的改善,但形势依旧严峻,问题仍不容忽视。《报告》显示,2010年,遇到过病毒或木马攻击的网民比例为45.8%;有过账号或密码被盗经历的网民占21.8%。
《报告》认为,随着国家域名的网络安全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现和处置能力大大增强。但是,防范和杜绝网络安全问题,消除网络失信行为,更需要权威第三方机构的介入,从网
站身份核验、数据传输加密等层面,形成“打防并举、注重防范”的格局,帮助网民和网站建立起各类综合防范机制。
网民规模达4.85亿 微博用户数量爆发增长
CNNIC发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
2011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了《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较2010年底增加2770万人,增幅仅为6.1%,网民规模增长减缓;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大部分娱乐类应用使用率有所下滑,商务类应用呈平缓上升的同时,微博用户数量以高达208.9%的增幅,从2010年底的6311万爆发增长到1.95亿,成为用户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应用模式。
网民规模突破4.85亿 网民增长速度减缓
《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较2010年底增加277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6.2%,较2010年提高1.9个百分点。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3.18亿,较2010年底增加了1494万人。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达65.5%,成为中国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网民总数持续攀升,但是增长速度明显减缓。《报告》显示,2011年上半年我国网民数量增加了2770万人,增幅仅为6.1%,增长的绝对数量小于去年同期的3600万(2010年上半年)。从2010年开始,网民增长率就进入慢行通道,当前表现出更为明显的减缓态势。
微博大爆发“领跑”网络应用 电子商务进入平稳上升期
当前,微博作为新兴的自媒体平台,受到网民的强烈推崇,用户数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报告》显示,2011年上半年,我国微博用户数量从6311万快速增长到1.95亿,半年增幅高达208.9%,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从13.8%提升到40.2%。需要指出的是,在微博用户暴涨过程中,手机微博的表现可圈可点,手机网民使用微博的比例从2010年末的15.5%上升至34%。
与微博“大爆发”不同,商务类应用在经历了2009-2010年的快速增长后,迎来了相对平缓的发展期。《报告》显示,大部分商务类应用保持平稳上行态势,如网络购物半年用户增长了7.6%;网上银行和网上支付的用户使用率也小幅上升。商务类应用中,团购应用成为亮点,使用率从4.1%提升到8.7%,增幅达到125%,发展势头迅猛。
此外,《报告》显示,娱乐类应用热度继续回落,网络游戏和网络音乐的使用率较2010年底分别下降
2.3和0.5个百分点,网络视频使用率继续保持62.1%的水平。
网络安全诚信问题严峻 互联网安全需加强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商务类应用的快速发展,许多不法分子纷纷将牟利黑手伸向互联网,导致近年来网络安全威胁和诚信危机事件频发。虽然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大对网络安全问题的集中治理力度,网络安全诚信问题有了明显的改善,但形势依旧严峻,问题仍不容忽视。
《报告》显示,2011年上半年,遇到过病毒或木马攻击的网民达到2.17亿,比例为44.7%;有过账号或密码被盗经历的网民达到1.21亿人,占24.9%,较2010年增加3.1个百分点;有8%的网民在网上遇到过消费欺诈,该群体网民规模达到3880万。
互联网安全专家表示,互联网安全诚信问题受到来自科技、社会、法制等多方面因素制约,因此需要政府相关管理部门、互联网相关企业和全体网民共同行动起来,从完善域名安全保障机制、加强企业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提升网民辨别网络安全诚信能力等各环节出发,才能真正建立起各类综合防范机制,实现安全可信的互联网环境。
第四篇:互联网金融发展状况调查方案
互联网金融发展状况调查方案
一,背景:
互联网金融,是当下最潮流的话题。顾名思义,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是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功能的新兴金融模式。众所周知的业态包括互联网支付、P2P网络借贷、众筹融资、金融机构创新型互联网平台等。因众多的公司都在相继发展,使得互联网金融领域呈现朝阳之势。对此,我们对目前互联网金融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分析。二,目的:
详细了解目前存在于市场上的各大互联网公司金融业务以及发展的金融模式,并加以区分彼此之间的不同以及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同时加深人们对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认识。也为其的发展做好准备。三,内容:
1,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大体发展现状 2,上市公司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主要动态 3,互联网金融的经营模式 4,互联网金融业的典型操作方式 5,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 6,市场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期望 四,调查对象:
因为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特殊性以及独特影响力,所以我们的调查对象为全市金融专业学生以及金融行业从事者。但因为对象的广泛性和不确定性,决定采用分区随机抽样法。按不同学校的学生进行取样。同样,重点对金融类从业者的调查,按照相关度采用判断抽样法。15--20所大学,每学校30人;10-15家金融公司,每公司15人 五,资料收集:
1,网络收集零散零碎资料
2,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由调查员对样本进行问卷面访。六,分析资料方法:
课题组将使用国际通用的市场调查分析软件SPSS15.0对量化资料进行客观准确分析,保证调查的精确性。
课题组将对部分开放性资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定性分析。七,质量控制与调查的组织
质量是调查的生命,课题组将严格遵循调查程序,认真进行质量控制。1,加强调查员培训,强调调查纪律 2,严格复核;
复核员将对每位调查员的调查问卷做15%的反抽样复核,发现问题将作出作废,重访,补访的处理。
3,调查实行督导负责制。严格管理,保证调查质量。督导:3名;调查人员:25名;复核员:2名 八,调查程序及时间安排: 1,计划准备阶段----3个工作日 2,试调查阶段----1个工作日 3,实地调查阶段--7个工作日 4,资料整理、录入、分析阶段--3个工作日 5,报告撰写阶段---3个工作日 6,提交报告----1个工作日 九,调查预算(略)十,人员安排: 1,项目负责人
2,调查方案,问卷的设计 3,调查方案、问卷的修改 4,人员培训 5,调查人员 6,数据处理 7,统计分析 8,报告撰写 9,论证人员 10,调查计划书撰写 十一,附录:
调查问卷:
互联网金融问卷调查
1,您的年龄:A 20以下 B 20-30 C 30-45 D 45以上 2,您的学历:A 高中及以下 B 专科 C 本科 D 研究生及以上 3,您认为您对互联网金融的了解程度是:A 无 B 很少 C 一般般 D 较多 E 很多
4,以下和互联网金融相关的产品,您听说过那些?(多选)A 余额宝B 支付宝C 财付通D 网银E 嘀嘀打车F 微信红包G 理财通 H 都没听说过
5,以下和互联网金融相关的产品,您使用过哪些?(多选)A 余额宝B 支付宝C 财付通D 网银E 嘀嘀打车F 微信红包G 理财通H 其他——
6,您认为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和传统金融的理财产品相比: A 低B 差不多C 高
7,您认为互联网金融的最大优点:(多选)A 便捷B 省心省事C 开放D 覆盖广E 效率高F 收益快G 其他--8,您认为互联网金融的最大缺点:(多选)
A 风险大B 不够透明C 萌芽阶段管理较弱 D 相关制度不完善E 信用不够F 其他
9,您觉得互联网金融是否安全:
A 非常安全B 比较安全C 一般D 不太安全E 不安全 10,您是否有过参与互联网金融被欺诈的经历: A 有过,比较多B 一般C 很少D 没有
11,您认为互联网金融业对传统金融业是否是一个重大威胁: A是B 否C 不关注
12,您现在的存款用于何处?
A 基本无存款B 银行存定期C 买基金炒股D 买保险E 其他金融理财产品
撰写人:杨洋
第五篇: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
2008-10-13 10:30:12|分类:|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一)中国货物贸易发展状况
2001年,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着极其困难的国际经济形势。美国经济结束了长达10年的增长,进入了调整期;日本经济连续多年衰退,复苏步履维艰。受美、日经济拖累,欧盟经济微弱增长。“9.11”事件更使已经疲弱的世界经济雪上加霜,全球经济进入全局性调整和景气低迷状况。国际贸易增速急剧下降,中国周边的许多亚洲国家出口出现了负增长。不断恶化的国际环境给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和压力。面对不利的外部环境,2001年中国的对外贸易逆势而上,出口和进口贸易实现了均衡、稳定增长。进出口总值突破5000亿美元,达到5097.7亿美元,同比增长7.5%;其中出口2661.5亿美元,增长6.8%;
进口2436.1亿美元,增长8.2%;贸易顺差225.4亿美元,下降6.5%。
同2000年进出口增长31.5%、出口增长27.8%的高增长速度相比,2001年进出口尽管增速明显放缓,但全年发展情况比年初预计的要好。一是2001年进出口贸易达到了“十五”计划确定的外贸年均增长7.5%的速度,并略高于当年国民经济7.3%的增长速度,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二是中国进出口远高于当年世界贸易的增长速度,更高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增速,中国的贸易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三是贸易顺差继续
保持较高水平,为国家外汇储备突破2000亿美元提供了坚实保障。
2001年中国货物贸易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对外贸易前高后低,年终出现增势。全年出口和进口月度增长情况是:出口呈U字型或马鞍型走势,发展速度不平衡。前4个月每月出口均达到10%以上的较高增长(1、2月份消除节日因素影响合并计算月均增长13.4%),从5月份开始转入低速增长,其中6月份甚至出现负增长,11月、12月则连续大幅回升,分别达到8.4%、11.5%的增长速度。进口增长速度则从2月份开始逐步回落,10月和11月还出现
了负增长,12月份则实现了4.6%的增长。全年进口和出口基本上保持了均衡发展。
2.进出口商品结构得到改善,高附加值商品出口比重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64.6亿美元,进口641.2亿美元,分别增长25.4%和22.1%;占进出口总值的21.7%,比2000年上升2.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比重上升2.6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1187.9亿美元,进口1205.2亿美元,分别增长12.8%和17.2%;占进出口总值的46.9%,上升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比重上升2.3个百分点。上述两类商品进出口保持较快增长,不仅拉动了全国对外贸易的增长,而且使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传统大宗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尽管绝对值仍保持增长,但增长速度明显乏力,服装、鞋出口分别仅增长1.5%、2.5%,玩具出口则下降7.4%。进口方面,国内急需的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短缺原材料进口保持较快增长。成品油进口2145万吨,增长18.9%;原木进口1686万立方米,增长23.9%;铁矿砂进口9231万吨,增长31.9%。受国际市场价格走低的影响,成品油、木材、粮食、钢材等进口数量增加较多,但进口金额增幅相对较低;高新技术产品进口641亿美元,增长22.1%。长线商品、敏感商品和机电产品进口规模得到初步控制,进
口增速过快的压力有所缓解。原油进口明显减少,进口数量和金额分别下降14.2%和21.5%。
3.对俄罗斯、非洲及拉美出口增幅显著,对美国和香港地区出口增幅较低,市场多元化取得进展。受各贸易伙伴进口需求变化的影响,我国出口市场结构有所调整。美国经济滑坡对我出口的影响最为明显,全年对美出口542.8亿美元,对香港地区出口465.5亿美元,分别仅增长4.2%和4.6%,均低于平均增速,在总出口中的比重分别下降0.5和0.4个百分点。但是,对俄罗斯、非洲、拉美出口增幅显著,分别增长
21.4%、19.1%和14.6%,出口比重分别上升0.1、0.3和0.2个百分点。另外,对韩国、日本和欧盟出口
保持了平稳增长,分别增长10.9%、7.9%、7.1%。
4.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出口同步增长,进口增幅高低不一。一般贸易出口1119.2亿美元,增长6.4%;加工贸易出口1474.5亿美元,增长7.1%,两者增幅差别不大;占总出口的比重分别为42.1%、55.4%。一般贸易进口1134.7亿美元,增长13.4%;加工贸易进口939.8亿美元,仅增长1.5%。由于进口关税调整
和进一步规范加工贸易,加工贸易进口增长持续低迷,这可能将影响加工贸易的出口后劲。
5.各类企业出口发展不平衡,民营企业增势强劲,国有企业出口下降。国有企业出口进一步萎缩,全年出口1132.3亿美元,下降2.8%;占出口总值的42.5%,同比减少4.2个百分点。非国有企业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出口1332.4亿美元,增长11.6%,占出口总值的比重首次超过50%;民营等其他企业出口持续强劲增长,全年出口196.9亿美元,增长47.8%,占出口总值的7.4%,上升了
2个百分点。
6.沿海主要地区出口增长较快,中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浙江、山东两省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分别增长18.2%和16.7%,比全国增幅分别高11.4、9.9个百分点。江苏、天津、上海和福建出口增幅也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出口大省广东经过积极努力,下半年出口形势出现好转,从8月份开始连续5个月保持回
升势头,全年出口增速达到3.8%,为扭转全国出口增速下滑的局面起了重要作用。
中西部地区出口发展差异较大,其中青海、山西两省在全国增长最快,分别增长33.1%、18.7%;而
新疆、内蒙在全国下降幅度最大,分别下降44.5%和35.4%。
7.贸易顺差保持较高水平,国别地区构成略有调整。2001年上半年我国贸易顺差仅为80.1亿美元,但因进口调控和出口反弹,下半年实现顺差145.3亿美元,比上半年增长81.4%。全年顺差225.4亿美元,虽比上年有所下降,但仍维持了较高水平。
与主要国别地区贸易平衡的基本格局未发生大的变化。香港地区和美国仍是中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贸易逆差主要来自台湾省和韩国。与上年相比,顺差增加的主要国别地区有香港地区、英国、日本等,对美国的顺差有所减少;逆差加大的主要有台湾省、俄罗斯、德国等,对韩国的逆差有所减少。
(二)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状况
2001年我国对外服务贸易保持快速发展,但依然呈现逆差局面。其中,对外服务贸易出口额333.4亿美元,进口额392.7亿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9.6%和9.0%,服务项下逆差达到59.3亿美元,同比增加6%。从2001年我国服务贸易构成看,运输和旅游仍然是我国涉外服务贸易的主要项目,其合计规模占我国服务贸易总量的65%,与上年持平。此外,从2001年我国服务贸易增长的具体情况看,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咨询、广告宣传和电影音像等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同比增速均超
过了20%,高于其它服务贸易的发展速度。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的逐步扩大,预计2002年我国服务贸易仍将保持快速增长。但由于目前我国服务行业的整体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依然较大,近期我国服务贸易项目进口增长速度仍将快于出口的增长,服务贸易项目逆差将呈扩大趋势,逆差局面在短期内将不会改变。(《经济参考
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