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孝老爱亲道德模范事迹材料
,镇村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在特殊家庭状况下,用一双辛勤的手和她那颗善良的心,支撑了一个常人难以维持的家庭,赡养了本不该由她赡养的一个个老人,受到了民众的好评。
现年48岁的,小巧玲珑,性格刚强,心直口快。自进了婆家门就与婆婆一起承担起这个特殊家庭的特殊家务。她家当时的家庭状况是:公公重病在身,常年卧床不起;一个70多
岁的远房奶奶,行走不便;一个双目失明的远房的光棍大伯哥;还有一个70多岁的姑母,自姑夫死后也一直在这个家中。这些老人,由于年老多病,性格怪异,她对每个老人都象照应自己的老人一样。平时除了忙地里的活,几乎全部精力都用在了老人身上,哪个老人身体不好,哪个老人心里不痛快,她都细心的去照顾,还时常将瞎子大伯领出来晒晒太阳,为奶奶和姑母洗脸、梳头更是常事,这样一个复杂的家庭,硬是让她安排的井井有条。老人们整天赞不绝口,逢人便夸:我们娶了个好媳妇。特别是几个老人重病时,她更是日夜守护、照顾地无微不至,直至老人临终。大伯哥重病时,大小便不能自理,她硬是用纸垫网手一把把的从被里向外抓,大伯哥实在觉得难为情,就用手势阻止,但她却说:“这怕什么,人有病了,就不必去讲究这么多,你没有更近的亲人,我就算你的亲人了,这事我不干叫谁去干”,大伯哥有感动的哭了,在场的人也都哭了。诸如此类,太多太多……平常家务不平常,结婚至今30年,照应老人30载,用她的辛勤、善良、孝心送走一个个老人,换来了一声声赞扬。
现在的,仍然照应着80多岁的姑姑和时常回家近80岁的三叔三婶(台胞),她的脸上还是那样时常带着微笑,做着平常的家务。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在30年的漫长岁月中,硬是无怨无悔地实践着她的贤孝美德,成为一方楷模。
第二篇:孝老爱亲道德模范事迹
xxxx,女,xxxx年6月出生,籍贯xxxx,学历MBA,xxxx年8月参加工作,xxxx年至今在xxxx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开发有限公司工作。
由于家庭原因,自三岁起便跟随其祖母成长,在其成长过程中,身为教师的奶奶呕心沥血,含莘如苦将其培育成人。xxxx年,其父意外去世,十六岁的xxxx便承担起了照顾奶奶、承担家庭责任的重担。三年后,年仅十九岁的她便凭自己的努力拿到了国家自学考试大专文凭。xxxx年,当她的同龄人还都上学时,她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毅然决定进入社会工作。十一年来,xxxx一步一个脚印的做好自己的每一份工作,将所得的收入都用来孝敬自己的奶奶和妈妈。别人吃过的,要让奶奶和妈妈也吃到;别人穿得起的,要让奶奶和妈妈也穿得起,是xxxx最大的心愿。多年来,她为了实现这个心愿而努力奋斗,无论有多么辛苦、多么艰难,都坚决不放弃,不抛弃。
现年xxxx岁的祖母患有多种老年病,不仅需要常年用药,而且需要精心照顾。从第一份工作开始,她的工资几乎补贴了家用日常开销和祖母的医疗。其实,老人有多名子女,但是只有她在身边尽孝道,周围很多人都为她鸣不平,可她说:奶奶这么大年龄,年轻的时候也经历过不少的苦难,现在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但我不能因为生活好了而忘记养育了我的奶奶,是她把我抚养我成人,是她带我步入社会,教我怎样做人,不能忘记奶奶的养育之恩是作人最起码的标准,人人都要有一颗善良的尊重老人的心,我不管别人,我的良知不但埋在心里,更重要的是落实在行动上,我要精心赡养我的奶奶。
为了让老人安享晚年,她凡事先考虑老人,为孝敬老人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xxxx年,有一次非常难得的可以在北京扎根的机会摆在xxxx的面前。在她的家里,所有跟她同辈的孩子们都离开了xxxx,去往更发达的城市创造生活,成就梦想。年值xxxx岁的她,也和其它的兄弟姐妹一样,向往更好的生活,更发达的城市。但当她在长途电话里一遍又一遍的听到奶奶无助而凄老的声音时,xxxx犹豫了。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她认为自己不能这么自私,为了成就自己的梦想,为了能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而将孤苦伶仃的老人留在xxxx,她重新考虑了自己奋斗的意义。自己这么努力拼搏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家人、自己的老奶奶过的更幸福、更快乐吗?可是现在奶奶过的并不快乐,那么自己所做的这一切也就没有了意义。“子欲养而亲不待”,xxxx下定决心,无论艰难困苦,贫穷或者富有,都一定要和奶奶在一起,照顾她,陪伴她。于是,她毅然放弃了优厚的待遇和难得的机会,离开了北京,回到了奶奶身边。
近30年来,奶奶和xxxx一直挤在一个30平米左右的拆迁安置房里,长期清贫的生活使祖孙二人不敢奢望能够像别人一样有套畅亮的大房子。有一次,奶奶无意中说出,如果要是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面积能大点,条件能好点就好了。这一句无心说出的话,却无时无刻不萦绕在xxxx的耳边和心里。xxxx年过完年,xxxx便开始四处看房子,因为无力购买新房,只好到处去寻找符合奶奶心目中要求、自己又能买得起的二手房。经过无数次的挑选、对比,最终xxxx拿出自己仅有的一点积蓄,又东拼西凑借了几十万,终于为奶奶购买了一套80平米的二居室,并且用自己的双手将家里收拾的焕然一新。在签署购房合同时,她脑海里浮现出了饱经沧桑将自己抚育成人的奶奶苍老的面孔,为了让奶奶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为了完成她的这个心愿,她毅然将房子写到了奶奶的名下。虽然面积不算太大,也不是新房子,但xxxx已经尽了自己全部的力量。
xxxx年,xxxx在多年的工作砺练中,越来越发觉自己的学历与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自己的思维方式与知识层面迫切需要进一步提升。但她不愿意向本就不富裕的家庭要钱,于是就拿出自己仅存的两万元,又从朋友那里借了近一万元,利用周末以及业余时间,去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进修工商管理硕士。无论刮风下雨、酷暑寒天,她都从不缺课,认真做好每一次笔记,完成每一次作业。也正因如此,她在学校获得了老师的一致好评。通过三年的努力,现在她已经顺利通过了所有考试,拿到了毕业证。在工作上,xxxx是一位积极主动、愿意承担工作职责的同志。从98年工作起,她从一个未曾涉世的小快递员,一路风雨兼程,历经多次工作与岗位的变换,逐渐变的成熟起来。2005年,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她进入原韦曲航天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工作,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她认真敬业,经常加班加点,其勤勉的态度与热情的为人获得了单位上下的一致认可。xxxx年末,随着航天基地的成立,她进入基地开发公司工作,从此便在这里扎下了根。在为航天奉献的这六年当中,xxxx从未改变过自己的意志与信念,即使家里有年老多病的老人需要照顾、即使自己有尚未完成的学业,即使自己再忙碌、再辛苦,也坚决完成领导及单位交办的各种工作任务。在她的心里,认真工作、认真学习与认真生活的唯一目的,就是能够对得起自己的家人,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能够坦荡做人,快乐做人。
xxxx同志由于在工作方面表现突出,多次被评为公司先进工作者,近几年凭着自己一步步努力,被公司任命为董事长办公室主任、综合管理部副部长。即便如此,她每天都会在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给予老人细心的照料,每天晚上都会安排好第二天老人的食物。尽管她平时的工作特别忙,在老人生病期间,她衣不解带的伺候在病榻左右,给老人端水送药,每次都是坚持到奶奶病情稳定、痊愈后才离开病房。有好吃的东西总是自己舍不得吃,总是拿来让老人吃。在她的悉心照料下老人的精神状态都非常好,安享着幸福的晚年。
这些年来,她以宽大的胸怀,无私的奉献着。她的孝老爱亲的美德,使人们口碑载道,也为自己铸就了做人风范。其难能可贵的尊老敬老精神,为周围的朋友、同事树立了优秀的典范。在xxxx年,航天基地管委会及开发公司特授予xxxx同志“敬老楷模”称号。
和谐社会不能没有“孝”字,作为一名社会公民,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最重要特征所在。若当今社会人人以孝为先,社会将变得更加和谐。
第三篇:孝老爱亲道德模范事迹
邢继文孝老爱亲模范事迹
邢继文,男,1973年5月生,王村镇联合村人。现为合阳县人民检察院诉讼监督部副部长。邢继文在家中尊老爱幼,对待父母更是细致周到、唯恐不周。夫妻二人和睦相处,共同尊老敬老爱老,被单位内外传为美谈。纵使工作再忙,也要回家看看,带上妻子、儿子,精心照料父亲,让老人高高兴兴地过好每一天。
2003年,邢继文的父亲因高血压而患上了中风,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人的病情逐渐加重,行动不能自理。平日里,他们想方设法为老人做可口的饭菜;空闲时,他帮父亲洗擦身体;老人休息时,他们为老人铺好被褥;老人方便时,他们搀扶老人进进出出;老人生病时,第一时间将老人送往医院,挂号买药,跑前忙后,直到老人安然出院。回家后,按时给老人喂水喂药。他经常教导孩子要孝敬老人、关怀他人,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
刘汉勇同志孝老爱亲模范事迹
刘汉勇,男,城关街道办西街村人。他憨厚忠诚,为人老实,办事干脆利落,极具仁爱之心。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刘汉勇全力照料八旬老母的故事却广为流传。他的母亲患有老年痴呆症多年,常常悄悄走出家门,却记不清回家的路。他坚持天天按时为老人洗脚洗脸。
母亲不慎走失时,他联系亲友,见人就问,四处打听,千方百计也要尽快将母亲寻找回来。为了防止母亲再次走失,他每天上下班都将母亲带在身边,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下班回到家中,他总会抽空把母亲的衣物清洗得干干净净。
有空的时候,他就带着母亲散步锻炼;换季的时候,他就为母亲添置喜欢的新衣,晚上,他便屈膝床头,守护着母亲,陪她聊天。生活中,无微不至的照顾,使老人能够安享晚年。铁骨柔情,情深意绵,孝感天地,赞声一片。
同期声1:刘汉勇自己打电话寻找母亲。
同期声2:城关镇西街村村民
张***讲述。
屈继芳同志孝老爱亲模范事迹
屈继芳,女,合阳县黑池镇北黑池村人。她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却是一个意志非常坚强的人。
“谁都有父母,谁都有老的那一天。”纵使有孕在身,也要坚守责任;纵使再苦再累,内心无怨无悔。十三年前,她的公公因为一场意外瘫痪在床,丈夫常年在外打工,为了支撑全家人的生活,赡养老人,翻修房子,她一个人承包了50亩土地,种西瓜、种桃子,栽植黄花菜,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2017年,在她和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及时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每天,她既要干好地里的农活,还要帮助婆婆照料公公,竭尽全力,让老人心随所愿。
她孝敬公婆,相夫教子,多年如一日,无微不至,每天要为老人喂药喂饭,清理大小便。
细节倾注关爱,把“孝”刻在心里,屈继芳就是这样一个善良能干的人。
【同期声】北黑池村村民采访播音。
第四篇:道德模范孝老爱亲
用 心 温 暖 他
——庞村镇大庄村孝老爱亲道德模范付爱丽
付爱丽,女,现年43岁,是庞村镇大庄村第六组村民。她不是名门望族,也不是女强人,只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家庭妇女。平时在家孝敬公婆,操持家务,从不推辞,任劳任怨,一家人幸福地生活着。
三年前,婆婆突然去世,让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变得有些低落,悲痛之余,令她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公爹的晚年生活怎样平安幸福地度过。
老年丧偶是常事,可这事却让爱丽心里十分不平静。她经常发现公爹时常唉声叹气,偷偷地抹眼泪,也不爱和街坊邻居喝茶聊天了,有时还无端的发一些牢骚,这一切付爱丽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安抚老人孤独的心,付爱丽常常是变着花样做些好吃的,和儿女们一块儿陪老人吃饭,聊天,看电视,平时,只要上街,都要给老人带些他爱吃的水果点心,所做的这些都是小心翼翼的,生怕引起老人的反感,碰触老人孤独的心。平时她对老人的牢骚也从无怨言,这她都能理解,是啊,辛苦一辈子的老两口,到了该享福的时候却撇下了另一半,怎能不伤心呢?儿女们能做的,就是让他感受到孩子们孝敬他,爱他,大家没有遗忘他,这个家还会慢
慢地充满欢声笑语。
严冬,气温下降到零下8度,爱丽担心公爹夜里受冻,就把自己用的电热毯给公爹铺在床上,后来她发现老人不会用,就立即又买来暖水袋,天天晚上把热水灌好,床铺好,然后把暖水袋放在被窝里,还把自己结婚时陪嫁的新被子搭在上面,把尿盆放好,一切准备就绪后,才悄然离去。久而久之,老人走出了孤独,脸上有了笑容,经常出去看别人打牌,下棋,每天早晚都和老伙伴们去散步。慢慢地,爱丽用她那颗真诚的心感动了老人。现在公公经常在街坊邻居面前夸自己的儿媳:“爱丽就是俺的亲闺女。”村里的人也都说:“看人家周四云,虽说妻子走了,但儿媳照顾的这样好,真是修来的福气。”
酷暑来临,付爱丽怕老人受热中暑,特地买来空调,又怕老人管理不善,特意把开关装在院里,每天两开两关:中午送饭时打开空调,等来取碗时关掉空调,晚上也是如此。平时,看到老人的衣服该换洗时,晚上把洗好的衣服拿去放在床头,等老人换好后再进去把脏衣服拿走,洗好后才去睡觉。村里有的孤寡老人没人照料,衣服脏了,没人洗,自己也不会洗,而付爱丽的公爹从来都穿得干干净净的,村民们说:“看人家四云,啥时候穿脏衣服了,都是爱丽伺候的周到。”一次,老人很不好意思地说:“以后我的衣服我自己会洗。”爱丽却说:“你不是说我也是你的亲闺女吗?闺女洗衣
服理所当然啊!”老人感动地哭了,这两行热泪多少年没有轻弹过,这是感动的泪,也是幸福的泪。
付爱丽,这位普通的农村妇女,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照顾着亲人,温暖着亲人,她不光是同龄媳妇们的典范,也是下一代孩子们的榜样。
修改人
卢丽娟
***
用 肩 挑 起 希 望
——庞村镇彭店寨村好媳妇李雪霞
李雪霞,女,今年47岁,是庞村镇彭店寨村的一名普普通通的妇女。她无怨无悔,精心照料年迈多病婆婆的事迹,在村内传为佳话,倍受村
民称赞。
婚前,她就知道丈夫家里兄妹多,家里还有年迈的父母,家庭负担比较大。但这位善良的姑娘,想靠自己的双手来创造一份属于自己的幸福。婚后尽管家境贫寒,但夫妻和睦、家庭和谐,一家人也就其乐融融。然而,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前几年婆婆患上老年痴呆症,家里花费了大笔的医药费也无济于事,而且婆婆从此由一个健康人变成生活难以自理的痴呆,婆婆有时脑子清楚,有时糊涂,婆婆身边离不开人,万一她走丢了怎么办?看着躺在病床上的婆婆,善良的李雪霞心里很不是滋味。她不分昼夜
地照顾着的婆婆,不嫌脏,不嫌累,端屎倒尿,每时每刻的在床前嘘寒问暖。在她的精心照顾下婆婆的病有了好转。家里的家务活,需要她;生病的婆婆,需要她;她深知这副担子的分量,思量过后,这个坚强的女人,毅然挑起了这些生活的重担。
这么多年来,雪霞一直待在婆婆身边,无微不至地照顾,从不言弃。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然而婆婆却说久病床前有孝媳。婆婆大小便不方便,便放了一个便桶在墙角,每天一次清洗;婆婆洗澡要备好衣物、洗澡水;吃喝拉撒无一不安排得妥妥当当。平时串个亲戚雪霞也不敢多呆一会儿,都要赶回家侍奉婆婆,否则心理不踏实。为了让婆婆过得舒心,她买了一台播放器放在婆婆床头,替她清寂解闷。隔三差五,给婆婆洗头、梳头、剪指甲、洗澡,在外人看来,这不是亲娘俩胜似亲娘俩。
前几年,家里还种着地,每到农忙时,雪霞是最忙的,她不得不天未亮就起床,做好饭菜送到婆婆手上,然后出早工,晚上要收拾家务到深夜才入睡,她起早贪黑,披星戴月,任劳任怨,毫无怨言。她像个壮汉似的,割麦收麦,浇地撒肥,掰玉米装车,哪一样都得做,雪霞晒得又黑又瘦,累得直不起腰来,但她都没发一回牢骚,说一句怨言,任劳任怨,虽然累,但一家人在一起就是幸福的。
过度的操劳,使年仅47岁的她人看上去比同龄人苍老许多,沧桑的脸庞,粗糙的双手,无不显现出她付出的艰辛与汗水。雷锋同志曾说: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雪霞用她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她的孝道,印证了她的孝心,展现了一个农村妇女淳朴真诚的博大情怀,塑造了一个农村媳妇博爱、仁慈、善良的光辉形象。
患难显孝心,日久见真情!生活的重担压不倒这位善良、坚强的女人,她会承载着爱心、孝心一路走下去。
撰稿人 魏运晓
修改人
卢丽娟
***
至 爱 的亲 情
——庞村镇彭店寨村王成壁老师事迹材料
王成壁,庞村镇彭店寨村村民,他是一名70多岁的退休老教师,他日复一日地照料着九十多岁高龄的母亲。这位七旬孝子悉心照顾老母亲的事迹在村里已传为佳话。
王成壁老师兄弟6人,他排行老大。父亲早年去世,贤
淑能干的母亲含辛茹苦把他们一手拉扯大。可2003年,母亲去厕所不慎摔倒,小腿骨折,卧床不起,白天晚上都需要人照顾。当时王成壁老师60岁出头,刚刚退休,弟弟们都在外头工作,家里孩子小需要照顾,分身无术,都想尽点孝心,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大家商量请个保姆,王老师却说:“花那钱干啥,我是家里的老大,母亲生病理应由我来照顾。你们尽管安心工作。”于是,王成壁老师主动承担起护理老母亲的重任。
母亲没办法自己一个人下床活动。每当母亲醒了,王老师就扶母亲坐起来,背后放个被子,让母亲靠着,自己就坐在床边,陪母亲说说话、聊聊天。等母亲累了、睡着了,王老师就把家里收拾收拾,洗洗衣服、做做饭。自从母亲卧床后,王成壁老师给母亲清洗屎尿从没皱过一下眉头,屋子里经常开窗通风换气,天气好时,天天晒衣服、被褥,衣服脏了,赶紧拿干净的换上;被褥脏了,马上拆洗。一日三餐,他都精心烹饪,做母亲喜欢吃的饭菜。他从一个不会做饭的门外汉,学会了擀饺子皮、做饺子馅、包饺子,而且是现包现吃,从不让母亲吃冻水饺,他说冻水饺皮硬不好消化。在王成壁老师细心的照料下,老母亲终于恢复了健康。一年多后,母亲能下床走路了,生活基本能自理。王成壁在照顾好老母亲的前提下,还闲不住,经常到地里干农活,补贴家用。
在家人的陪伴与祝福下,王老师的母亲快乐地步入90高龄了。看着被子孙环绕的母亲,王老师的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幸福。在母亲的笑声中,王老师感到自己这些年所承载的辛劳、艰难全是值得的。母亲虽然已是90多岁高龄,但老人的精神状态很好。“百善孝为先”.王成壁孝老爱亲的故事,感动着身边的居民,在十里八村传颂着。
撰稿人
张优优
修改人
卢丽娟
***
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庞村镇大庄村道德模范王粉桃
王粉桃,女,现年80岁,是大庄村第一村民组村民。别看她年龄大,可身子骨挺硬朗的,平时,和街坊邻居和睦相处。特别是照顾身残的丈
夫,五年如一日,那才是不离不弃,患难与共。五年前,家里生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王粉桃的丈夫是个退休干部,有退休金,孩子们又都有自己的工作,在农村,这样的家庭条件别人不知道有多羡慕,老两口辛苦一辈子,该携手相伴,乐度晚年了。没料到在2008年的冬日里,丈夫周艮太突然得了场大病,跑偃师、去洛阳,钱花了,药也吃了不少,可最终还是落了个偏瘫的毛病。为了不影响孩子们的工作,照顾老伴的责任自然都落在了王粉桃的身上,她经常对子女们说:“公家的事重要,不能耽误,家里的事
我一个人干就行,你们别担心。”
每天清晨6点多王粉桃老人就起床了,收拾家务、做饭,给老伴穿衣服、洗脸、刷牙……她无微不至地照顾偏瘫的老伴。看似简单的吃喝拉撒,对于身残者来说,不知道有多难,对伺候者——年迈的王粉桃老人来说,也是个不小的挑战。先说吃吧,丈夫胳膊不灵活,手颤,吃饭得一勺一勺地喂,再加上老伴有时脾气不好,心情容易激动,稍有不如意时就摔碗,越着急说话越不清,还光哭,饭不是嫌热了,就是嫌凉了,总是不合胃口。夏天,一次吃饭时,丈夫把碗推翻,饭洒在王粉桃胸前,烧的她胸口热辣辣的,她忍着疼痛还得哄丈夫。夜里她不知哭过多少回,寒冬腊月怕丈夫受冷,她在屋里生个火炉取暖,每天陪老伴看看电视,说说话,让老伴不孤单。瘫痪在床的丈夫大便不好处理,她做个窟窿凳子,让他解大便,王粉桃老人也那么大年龄了,把老伴从床上搬到凳子上非常吃力,王粉桃老人就一步一步挪过去把老伴安顿好。有时候王粉桃老人在院子里忙着做家务,没能及时来到丈夫身边,老伴拉在床上,擦洗还得费不少功夫,每次都累得气喘吁吁,王粉桃老人从来没埋怨过,没发过脾气,没责骂过老伴,弄的老伴特别不好意思,有时眼圈儿都红了。
护理过瘫痪病人的人都知道,洗澡是个大问题,给老伴洗一次澡得用去王粉桃老人将近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不服
老的王粉桃老人每次都是吃力地把老伴搀扶到洗澡间里洗,这两年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老人感到有点儿力不从心了,可是每周为老伴洗一次澡的习惯可不能改变,怎么办?就在床上洗,上边铺个防水的单子,下边接一个大点儿的盆子,一遍一遍地擦洗,“我爱干净,老伴儿也爱干净,麻烦是麻烦点儿,但是目的达到了。”老人一脸得意地说。瘫痪在床的病人最怕得褥疮,王粉桃老人就每天给老伴按摩,翻身,有时候自己的手抖按得生疼,她都能忍受。天气暖和时,她都会把老伴推出去晒太阳,老伴在他的照料下,脸色红润,干干净净,根本不像一个病人,儿女回来看到后,劝母亲找个保姆帮忙,都被王粉桃老人拒绝了。
这5年她受得罪可想而知,5年,1800多个日日夜夜,见证了一个年迈老人对丈夫的担当,对家的责任,一个80岁的老人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爱。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王粉桃和他的老伴在夕阳下会越来越幸福。
修改人
卢丽娟
***
当代的“穆桂英”
——庞村镇赵屯村好媳妇李素琴
李素勤,伊滨区庞村镇赵屯村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一个平凡的农家媳妇。
李素琴的丈夫因工作需要经常不在家,家里的重担落在她一个人身上,农村家务活、地里的活哪一样都需要劳力,素勤和村里的男劳力一样,种菜,卖菜,割麦,浇地,掰玉米,撒化肥,除草,样样不落下,在同龄媳妇们眼中,用几个字概括“人家真中!”辛苦之余,既要悉心照料公婆,还要看护一对儿女的学习,但她把这个家操持得美满温馨,从不让丈夫多操心,丈夫空闲时间回家,顾不得休息,夫妻二人共同去田间干活,前几年,收麦,收玉米,拉着架子车,一人拉,一人推,二人配合的非常默契。她既是一个孝顺的媳妇,又是一个贤惠的妻子,还是一个善良的母亲。
自与丈夫结婚以来,她视公婆如自己的亲生父母,将心比心,公婆一直把她视如己出,比闺女还亲,有些话宁愿对她说也不愿意告诉自己的女儿们,素勤成了他们生活中的贴心人。生活中对老人悉心照顾,夏天,凉好绿豆水;冬天,生个火炉;天热了,准备好电扇,买回夏装;天冷了,买回毛衣、羽绒服,经常晒被褥。隔三差五,洗头梳头剪指甲。
饮食上那是更不用说,饺子,卤面,菜馍,油条„„变着花样让老人吃得舒心。婆婆经常腰疼、腿疼,就四处给婆婆寻医问药,擦腰洗脚或陪送医院诊治,就像女儿照顾母亲一样。
《弟子规》中说:“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李素琴用自己切实的行动诠释了“孝”的真谛。婆婆在96年头部意外受伤,她跑前跑后,买药,送饭,给老人擦脸、洗衣、端便盆,从不嫌脏嫌累,还经常给老人买营养品,陪老人聊天。街坊邻居对老人说:“你有个好女儿啊!”他们哪知道她比女儿还要亲。
后来婆婆不小心又把腿给扭了。素勤仍旧无怨无悔,每天送饭,照顾生活起居一个月。婆婆感动地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说:“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我媳妇比亲儿子亲女儿待我得都好,我这个老太婆真是有福气,遇到这么好的儿媳妇!真是前世修来的福啊!”邻居们都羡慕这个像女儿一样好的儿媳妇。李素勤的事迹不但在赵屯村而且在周围村庄也传为佳话,没有谁不夸她的,都说:“有个好儿子不如有个好媳妇!”
素勤对待邻居,也是热心周到,随叫随到。左邻右舍,有什么事都愿意请她帮忙。素琴针线活做得好,眼光好,谁家娶媳妇嫁闺女,那是有叫必到,跑前跑后,忙里忙外,赶集帮忙挑结婚用品,做被子,捡菜,洗碗,干起活来干净利落,那真是一个好把式。春秋季浇地,由于井水供应不足,只好排到晚上浇地,邻居妇女们都会请她去做伴,尽管白天干活已经很累了,但她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邻居,并准时到地里等着,一会儿改畦儿,一会儿堵漏水的地方,忙前忙后,有时,遇到干旱或难浇的地,能忙到天亮,白天她还照样去地里干活。
素勤是家中的顶梁柱,是公婆的好儿媳,是众人眼中的“穆桂英”。
推荐人:李玉明
电话:*** 修改人
卢丽娟
***
众人眼里的好媳妇
——庞村镇草店村孝老爱亲道德模范许炎炎
庞村镇草店村一组,有个好媳妇,名叫许炎炎。1981年7月生,初中文化。别看她瘦瘦的身材,低低的个子,黑黑的脸儿,但做起事来,真是人见人夸。只要提起许炎炎,街坊邻居都是几个字“炎炎真好!”。街上老人夸,同组媳妇们夸,公爹更是见人就夸。
一、在家里,孝老爱亲
炎炎自从嫁到婆家后,敢于担起家庭生活重担,一直模范践行家庭美德。从未惹过老人生气,十几年没和丈夫吵过嘴,更没打过架。用她自己的话说:“丈夫从小没妈,公爹把他
养活大不容易,俺俩吵嘴,实际上是气老人。”听,多体量人的话语,有这样知书达理的媳妇,还吵什么呀。
俗话说:“父母在,不远游。”许炎炎公爹年龄越来越大,身边需要人照顾,炎炎和丈夫商量说:“咱不能到远处打工了,宁可少挣点钱,也要在家照顾咱爹,万一咱在外地,爹要是有个头痛脑热没人管,咱干着急回不来咋办?以后咱咋见人?”丈夫同意了。几年来,夫妻二人一直在本地铁箱厂干活。每天下班后,抓紧时间做饭,一日三餐、端茶送水、洗衣晒被,炎炎总是抢着做。老人、儿子、媳妇、孙子一家人天天在一起,和睦幸福,老人脸上总是笑呵呵的。
老人虽喜在心上,但也确实心疼两个孩子,特别是儿媳许炎炎,想帮他们分担些家务。一次趁二人上班,老人将衣服脱下自己洗了。炎炎下班看到院里晒的衣服,哭了,以为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惹老人生气了。公爹一问,才知是自己洗衣服惹的,从那以后,再也没洗过衣服。
今年春节过后,公爹得了病。病在老人身上,疼在孩子们心里。炎炎和丈夫一起,陪老人四处求医,待确诊为癌症后,她特意嘱咐医生,千万不能把病情告诉公爹。为给公爹治病,她还几次向娘家借钱。第一次结算,在支付了巨额医疗费后,为了平衡老人心态,炎炎却对公爹说:“花了一千多块钱,新农合再报销报销,咱自己不用花几个钱。”
在医院住久了,老人有所察觉,非要回家不可,没办法
只好暂且出院。每月按时去洛阳医院化疗。每次去之前,公爹心疼钱,炎炎都是千劝万劝让老人放宽心,别担心钱的事。丈夫说一个人去,炎炎非要陪他们一块儿去。她说:“在家我也没心,跟丢了魂似的,我担心你们。”后来,二人全都暂时辞了工作,每天悉心照料着老人。用炎炎的话说:“只要能看好俺爹的病,砸锅卖铁、拆房搭棚住我也愿意。”
二、邻里间,热心助人
炎炎是个热心肠的人,谁家需要帮忙,她都会跑前跑后。
邻里孙义彬卧病在床,一次炎炎去串门,听他说很想吃沙琪玛点心,炎炎二话没说,回家骑上电动车,去镇上买了几斤送去,病人妻子掏出钱硬要塞给炎炎,可她说什么也不接,她说:“只要病人高兴,十几块钱算个啥。”真是邻里情胜远亲啊!
一组村民万桂平老人,三个孩子、媳妇都在外地打工,自己一个人在家。一次得了病,需要到镇卫生院输液,但自己又不会骑车。许炎炎知道后,连续十几天,每天往返十几里,过快速通道(洛偃快速通道特别宽,车辆特别多,过着非常操心),带万桂平去镇卫生院输液,直至痊癒。春节三个儿子回来听说后感激不尽,见人就说:“非亲非故照顾俺妈,炎炎真是大好人。”
为了方便村民,草店村一组村民的理发费由村民组统一
支付,有专门的理发师每月两次上门服务。每次都在炎炎家门前理发时,既要用电、用水,又会把头发茬刮一地。几年来,电、水都用炎炎家的,组上一分钱电费没掏过,每次理完发,炎炎总还得忙上一阵子打扫。但她从来没说过一个不字。有时丈夫看不惯嫌脏又麻烦,炎炎却说:“在外你不要说,都是街坊邻居,脏点,我扫。”
第二届“感动庞村道德人物”评选活动一开始,一组村民很多人便向村委反映,共同推荐许炎炎。村民们说:“这一次要是不评许炎炎,咱村道德模范评选甭搞了,再评纯属作秀。”
许炎炎就是这样一个公爹夸,邻居夸,众人夸的好媳妇。
修改人
卢丽娟
***
第五篇:孝老爱亲道德模范
薛莹,31岁,城关一小的一名普通教师,但是同事们都说,她家的婆媳关系融洽,情同母女。结婚八年来,她一直与公婆生活在一起,尽管住在狭小的三室一厅,但是婆媳却从没有因为琐事红过脸。因为工作原因,丈夫常年在乡村上班,婆婆患有高血压,公公得有腰间盘突出,照顾两位老人的生活变成了她的分内之事。她认为公婆拉扯大自己的丈夫不容易,人都有老的时候,照顾好老人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她尽全力照顾好两位老人,对丈夫也毫无怨言。逢年过节,早早买好吃穿用品孝敬老人,每年寒冬,不忘给老人买羽绒服,保暖衣,嘘寒问暖,关怀备至。2009年,公公因治疗腰椎想买按摩床,她二话不说拿出4000元帮忙购置:听说西安有一种治腰椎的特效药,她赶忙联系西安的朋友帮忙购买,她还先后三次带着公公婆婆去北京、上海、苏州、杭州等地旅行,想让他们多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风土人情。难怪邻里们都夸她像亲闺女一样体贴和暖心。
她不但是敬老爱老的典范,而且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和信心。参加工作十余年来,一直坚守在教学岗位上,担任中高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并兼任班主任,她尊重和善待每一个学生,用真诚的爱心去温暖每一个孩子的心。所担任的班集学生的综合素质显著提高,成绩名列前茅,工作成绩突出,她认为干好工作也是对老人的一种孝顺,一种回报。
这就是薛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树立了敬老爱亲的好榜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推动着孝老爱亲的良好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