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光明时评 让网络谣言止于七条底线
光明时评
让网络谣言止于“七条底线”
王海洋 《 光明日报 》(2013年08月22日01 版)
近日,北京警方一举打掉一个在互联网蓄意制造和传播谣言、恶意侵害他人名誉、非法攫取经济利益的网络推手公司——北京尔玛互动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抓获“秦火火”等犯罪嫌疑人,显示出依法治理网络谣言的力度。
8月10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举办的“网络名人社会责任论坛”上,与会者们就承担社会责任、传播正能量、共守“七条底线”达成共识。“七条底线”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网络管理方式由“堵”到“疏”的转变,为遏制网络谣言开辟了从“他律”到“自律”的路径。
谣言止于公民自律。必须从加强用户自律入手,让不信谣不传谣、自觉主动遏制网络谣言传播的理念植根于每个网民的心中,才能从根源上遏制网络谣言的传播。而法律法规、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利益、公民合法权益、社会公共秩序、道德风尚和信息真实性这“七条底线”的提出,正是在制度的硬性约束外,从网络使用者的角度,为网民提出了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自律公约,从根本上挤压网络谣言的生存空间。
坚守“七条底线”也是每个网络名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普通网民相比,网络名人因其拥有数量巨大的“粉丝”而具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他们的发言对于网络舆论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网络名人理应成为坚守“七条底线”的表率。根治网络谣言需全民动员,净化网络空间更需要每个个体的共同努力。将这七条做人、做事最基本的“底线”内化为信念、外化为行动,守住自己的底线责任,才有可能从根本上遏制网络谣言的流传,建设一个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
第二篇:《光明底线》新闻发布会策划案
20集电视连续剧《光明底线》发行仪式暨首播典礼
新闻发布会策划案
一、发布会主题
20集电视连续剧《光明底线》发行仪式暨首播典礼
宣传热点:
1.《光明底线》希望能掀起广西青年人的创业热情;
2.广西人做广西人自己的电视剧,几乎所有演员都是广西本地人员。希望有人看到有一群年轻人在为了广西的影视事业而努力奋斗,希望广西影视氛围变得更好!
3.下一部作品——科幻电影《伤》,剧本正在策划中。
二、发布会地点
广西南宁民族大道141号国贸中心A座15楼1506室BBQ咖啡馆
(已经确定,如无严重突发事件不会更改)
(拟到场人数:100人)
三、发布会时间、流程
2014年03月01日(周六)上午
详细:08:30-10:00 会场布置
10:00-10:50 人员入场(记者10:30前要入场)
10:50-11:00 场地赞助单位BBQ介绍机构理念
11:00-12:00 发布会(正式会议)
四、发布会筹备
1.会场布置:
导入性指示牌
大量宣传海报
横幅背景板(标题要打高一些,留出一块签名栏)
红地毯(6米)
矿泉水
假花篮
剪彩大花球和布条
剪刀10把
捧物品的盘子4个
礼炮4个
15分钟、30秒片花的视频
现场音乐,各种风格(用U盘装)
信封、记者薪酬
2.文案资料
流程时间安排表
供记者提问的问题2份,一份给记者,一份给回答者。
主持人台词本(大纲,可自由发挥)
发给记者的新闻通稿、项目简介、长篇软文等(过后要补上电子版)
3.工作人员安排
工作人员组组长、流程监督员(催场员):2名(正组长和副组长)
主持人:2名(杨涵杰、张卉);
接待员兼礼仪:2名,女生;(不必穿礼仪服,但能免费借到的话也不拒绝)
物品管理员:1名
音乐播放员:1名
平面摄影师:1名
视频摄像师:2名
4.邀请媒体
电视:广西电视台(新闻、影视资讯)、南宁电视台等
广播: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南宁电台
报纸:广西日报、南宁晚报等
网站:新浪网、时空网、猫扑网
五、发布会正式会议详细流程(时间控制在50分钟内,30分钟为佳)
(人员若提前到齐,可考虑播放15分钟预告片)
1.10:50主持人暖场,感谢场地赞助单位及BBQ成员介绍BBQ机构理念;(10分钟)
2.11:00主持人介绍到场人员(出品单位、导演团队、各新闻媒体),嘉宾(各单位领导)等;(1分)
3.播放30秒片花,主持人对电视剧项目的概况介绍;(3分钟)
4.领导致开幕辞;(3分钟)
5.对主创和演员的简单介绍,各主创人员和演员登场;(2分钟)
6.出品人代表、制片人代表、导演及主要演员代表作简短发言;(10分钟)
7.主持人宣布项目启动,进行剪彩仪式:礼仪小姐捧出花球,由出品制片人员、主创人员、单位领
导共同剪断红布条,主持人要控制好节奏;(3分钟)
8.主持人宣布记者问答开始:(12分钟)
由催场员带领记者靠近回答者:按出品人、制片人、导演、演员的顺序,由事先准备好的问题,分别对各发言人问答一轮,一个一个地来,主持人要把握好时间,每个发言人不超过3分钟。每次问答,所有记者的话筒必须全部对准回答者。两个摄像师要拍到回答者的大头像和所有话筒。(12分钟)
9.主持人宣布新闻发布会结束,主创人员拍照,观众和主创人员也可以拍照和自由交流。催场员带领记者出场,领取薪酬,并留下各记者的邮箱、QQ等网传方式,以便过后传递照片、电子文档,交流新闻上架时间和回馈时间、回馈方式等。(自由交流时间控制在11:50分结束)
10.主持人宣布观众离场(强制离场)。接下来要录制长篇座谈会,不属于发布会的一部分。但少量事先认定的观众可以留下捧场,录制时所有人必须保持肃静。
六、注意事项、会中控制
1.摄像师
必须在网上搜索别人的发布会视频进行学习,学习别人的拍摄手法。一些特殊地方要注意切换,比如视频演示时、主持人提到某个主创人员时。主持人提到摄影师自己时可举手示意,另一个摄影师可对其进行拍摄。负责拍近景的摄像师不要把画面拍得太大,以免跟不上主持人念词或人物移动。
2.平面摄影
请来的所有人员尽量带着照相机,尤其是闪光灯,DV也可以,烘托现场气氛。
3.主持人要极力烘抬现场气氛
3.会议控制
1)礼仪接待人员要督促来者签名。
2)组长必须与主持人作紧密地联系,出现未到场的人员,主持人要及时修改主持稿;
3)组长对媒体人员、记者要沟通清楚,掌控好媒体劳务费的发放时间和地点,避免部分媒体人员过早离开会场,或因弄不清流程而造成采访失误、混乱;
4)组长要与媒体人员、记者仔细交流,看有没有记者因对该剧感兴趣而需要作中长篇的专访,可以会后另外安排时间,不一定在当天,价格也可以协商。但要友好告知记者,一旦进行了专访,则必须做出新闻成果,以避免双方在精力上的浪费。
3.所有人员要穿戴整洁、华丽。衣衫不整者严禁入内,拍照时身体不要乱晃,多定格给摄影师拍照。主创人员的说词宁少勿多,避免漏洞。一定要强调下一部电影的筹备情况——科幻电影《伤》,剧本正在创作中。
七、会后跟进
1、媒体跟踪:搜集所有发布会后媒体的新闻发布情况。联系一些未参加发布会但发布会后可能对此新闻有兴趣的重要媒体作专访节目;
2、剧组内部制作相关内刊,统一今后的宣传热点;
3、后续广告的投放:网络软文、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
联系人:189 789 69580 陈奕洁(暂时)
场地图片:
第三篇:如何让时评演讲更精彩
如何让时评演讲更精彩
课前演讲是语文课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课前演讲的形式内容多样,其中时事评论(简称时评)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就近年高考新材料作文的趋势看,时评作为一种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手段,既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能为写作积累素材,更能在时评演讲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时评演讲是在写作议论文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要求学生达到写与说的完美结合,将自己的见解最大程度地展示给他人,并在交流反馈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时评演讲有自己独特的题材内容和演讲形式,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注意加强。
首先是话题的选取。话题应从引发广泛关注的民生热点,或者和民众息息相关的经济问题、行业动态、政策法规等中间去寻找。譬如引发社会巨大反响的彭宇案、小月月案,最近引发广泛关注的莫言与屠呦呦获奖、雾霾、放开二胎政策、天价虾等事件。
其次是相关信息的搜集。时评演讲不应仅仅是有感而发,它应该建立在掌握真实事件的基础上,应引导学生多途径搜集。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时事热点,必然有多种媒体报道。电视广播新闻中的消息,一般来说比较可靠准确,且能还原一个事件本来的面貌,但缺点是没有细节,不够全面。而专题报道,诸如《焦点访谈》《南方周末》《三联生活周刊》等媒体对于某一社会问题进行长期的跟踪,多方面的挖掘,提供调查性、解析性、传记性报道,可以说是很好的借鉴材料。学生还应该多去关注新闻事件背后民众、网友对该事件的反响和评议。甚至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一些采访,这种采访专指与周围人的交流,采集一些周围人群的真实评论也有助于学生更客观地了解新闻的影响力和网络评论的真实性。再次是观点的形成。时评绝不是把搜集来的信息在演讲中悉数再现,而应该进行有侧重的筛选加工,要与高中语文重视筛选整合信息、形成观点这一环节相结合。筛选的过程也就是让学生提炼观点,明确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过程。在筛选的同时,学生不仅要做到主题明确突出,前后统一,还要力求层次清晰连贯,语言顺畅、有力、精彩。为了要达到这一目的,还要舍弃一些虽有社会价值但对演讲主题无用的信息。
批判性思维在时评演讲中非常重要。学生将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化为己用时,要有理性的分析、思考、判断,不人云亦云,不武断地下结论。对此,教师应鼓励学生有怀疑精神、独立思考精神和多元思维、辩证思维能力。在面对纷繁庞杂的信息时,应保持理性,并作出自己独立的思考评判。鼓励学生从情与理、从当事人与围观者、从个人与社会、从本民族国家与世界全球等不同的角度思考,并把有相似之处的事件联系起来看,能在发展中看问题,能在社会环境中看问题。
比如对前不久发生的“青岛天价虾”等一系列旅游乱象,学生也是一通批判,把矛头指向那些暴利敛财的经营者,一味向政府部门问责,而忽视了自己在旅游乱象中所应承担的“较真”的责任。价值观绝对正确,但主体总是缺失,时评演讲就慢慢变得宏大而空洞,学生有天下情怀,但是不肯背起天下己任之责。因此,在时评演讲中应首先注意把“我”放到问题中:面对新闻事件,“我”的情感是怎样的?面对类似的事件,“我”是怎么做的?或者“我”会怎么做?“我”应当承担怎样的责任?这就是公民意识中的首要一点――主体意识。观点的形成,应包括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参与意识、平等意识、宽容态度、法制观念、责任观念、理性精神、人本关怀、全球意识等现代公民意识,只有具备公民意识的批判性思维才能让时评演讲掷地有声,才能切实提高写作表达的立意高度。
然后是演讲展示。课堂演讲对于学生来说,绝不仅仅是写好一篇稿子,它还考验学生演与说的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精心准备讲稿,在背诵的基础上,向听众展示提纲,同时又可依据听众的反馈作一些即兴的发挥。
演讲后的评价反馈也很重要。学生演讲不是一朝一夕练就出来的,尤其是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台风魅力,还需要引入评价机制来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好的评价机制应该是让学生去发现学生的问题,实现“生生互动”,需要引导学生不仅认真倾听,还要深入思考,听出道理,听出问题,化为己用。学生点评侧重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内容上可以对时评进行“再评论”,也可以就演讲内容指摘问题;在形式方面主要对演讲者的声音语言、肢体语言等进行点评。而作为课堂的引导者,教师除了把控整个演讲的流程顺序,还应该做一个简单的“升华”,对演讲的立意进行有意的引导,引导学生进行更深一个层面的思考,或者开拓思路激发更广泛的思考。
演讲最后的成果就是升格写作。课堂时评演讲到评价反馈环节就告一段落了,但是对作文教学来说,还应该有反馈后的提升式写作。尤其是对演讲者本人来说,在原有的基础上,采纳师生集思广益式的的交流建议,在拓展思维之后,应力求把自己的讲稿变为一篇精彩的议论文。总之,要想让学生的时评演讲出彩,必须要有课前的收集材料与提取信息,同时要有正确的思维方式与准确的表达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第六高级中学(214023)
第四篇:守住七条底线做网络“清道夫”
守住七条底线做网络“清道夫”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到,人们的生活已经完全融入了网络,手机、电脑等等,网络被我们随身携带,被我们随时关注。与此同时,我们也在随时发言,随时盲从!那么在这样的时代,如何在虚幻的世界里,仍然坚持自我价值观,是我们每个人都要清醒认识到的,做一个网络的“清道夫”,净化网络我们人人有责哦!月 10 日下午,网络名人齐聚央视新址演播厅,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鲁炜与网络名人对话畅谈社会责任。大家一致认为,网络名人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传播正能量。达成共识,共守“七条底线”:一是法律法规底线;二是社会主义制度底线;三是国家利益底线;四是公民合法权益底线;五是社会公共秩序底线;六是道德风尚底线;七是信息真实性底线。
说句心里话,看到这样的新闻,我感触颇多,这七条底线,也是我们在平时生活中需要遵循的底线,也就是说,无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网络上,做人都是一样的,我们做任何事,说任何话要有责任感,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今天早上看新闻,北京警方按照公安部统一部署,根据群众举报,依法立案侦查,一举打掉一个在互联网蓄意制造传播谣言、恶意侵害他人名誉,非法攫取经济利益的网络推手公司——北京尔玛互动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抓获秦志晖(网名“秦火火”)等人,这是对利用互联网犯罪的一种最有力震慑,我们网民通过这件事也真切感受到法律的尊严。
这几年,我们老百姓深受网络谣言的危害,这种无中生有的信息传播,蛊惑了人心,成就了一批所谓的“网络红人”,搅乱了网络。鲁炜主任所阐述的这“七条底线”无疑是清理浑浊的清道夫,只要我们每一个网民坚守这七条底线,相信互联网一定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捷和发展。
净化网络不是一个人、一个部门的事,是我们所有网民共同的事业,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不给那些不法分子可乘之机,真正成为互联网的守法网民,每个人做到其实并不难!加油!
第五篇:人民时评:让高校人才培养更有的放矢
高校学位点有撤有增,结构不断优化,才能愈发有的放矢地培养人才,促使高校走内涵式发展之路,让学校、学生和社会在互相调适中实现共赢
日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关于下达2016年动态调整撤销和增列的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共有25个省份的175所高校,撤销576个学位点,同时有178所高校增列了366个学位点。这是2014年初《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办法》实施以来,高校学位点调整涉及范围最广、调整数量最多的一次,标志着高校学位授权点评估和调整步入常态化。
学位授权点的多少,不仅能反映出一所高校的育人与科研水平,也直观体现着它在全国高校矩阵中的地位。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学位授权点只增不减,导致了竞相申请、一味追求数量尤其是博士点数量的倾向,大家都不惜跑关系、拉资源,个别高校甚至直接将它作为评估校领导功绩的重要指标。但由于缺乏必要的评估、质量监测手段,使得不少高校学位点人才培养的质量不尽如人意,毕业生无论在科研学术水平还是岗位适应性方面,都有些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的机制应时而生。早在2014年初印发的《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办法》中就明确要求每6年进行一轮合格评估,不合格或不适应社会需求的则要调整或撤销;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15年底又下发通知,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和专业学位授权进行动态调整。今年初,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2009年—2011年获得授权的2000余个学术和专业学位授权点进行专项评估,公布了不合格与限期整改名单。
学位点的撤销,有两类原因。一方面是高校主动“挤水分”,过去学位点设置相对比较松,很多学校一窝蜂地追捧新专业,回过头来看却发现并不成熟,最终不得不放弃这些“鸡肋”专业;另一方面是社会需求变化使然,尤其是就业市场的压力,让一些曾经的热门专业被打入冷宫。比如,此次被撤销最多的学位点,就是一度被视为“香饽饽”的软件工程。
高校学位点的调整,对在读学生不会造成太大影响,因为,不管这个学位点是否撤销,学校都会为学生负责到底,直到他们拿到学位毕业。调整学位点试图改变的,是高校的质量标准和发展方向。这次撤销的576个学位点中,学术学位点是专业学位点的4倍之多;在新增的学位点中,专业学位点增加近160%,其中包括网络空间安全、生物技术等以往布点少、但当下为国家急需的专业方向。学位点的开设更加重视社会需求与实际应用,总体上讲对学生是有利的。而人才培养愈发有的放矢,对学校的声誉从根本上也是有利的。
当前,我国正在加快高校的“双一流”建设,高等教育的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根据形势变化调整学位点,正是一个重要的着力点。只有高校学位点有撤有增,结构不断优化,才能挤干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水分”,促使高校从争取学位点数量、盲目扩大招生规模等外延式扩张,转向关注育人质量的内涵建设之路,让学校、学生和社会在互相调适中实现共赢。当高校真正面向社会、注重质量、突出特色、育人为本,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建设才能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