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群众教育创新社会管理
加强群众教育,创新社会管理
(新村办 王文礼)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种田不交税,读书不交费,看病不太贵,养老还有保险费”,群众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但是,新变化、新环境、新生活对群众的思想和观念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和冲击,“仓禀实不知礼节、衣食足不知荣辱”的现象不难发现。有的“吃水忘了挖井人”,对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缺少感恩之心;有的“端着碗边吃肉边骂娘”,没有感恩之情;有的“爱子不孝老”,溺爱子女、虐待老人;有的热衷于抹牌赌博,不走正道;有的信奉封建迷信,不讲科学;有的道德观念缺失,分不清是非、善恶、美丑、荣辱;有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蜕化,我行我素;还有的法律意识淡薄,只要公民权利不尽公民义务,把自己置身于国家法律之外等等。这些现象和问题,虽然出现在极少数人身上、极少数地方,但对社会的影响和产生的后果不可低估,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加强群众教育,创新社会管理,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当前,农村、农民中出现的一些不和谐因素,既有共性问题,也有个性问题,但更多的是共性问题。这是矛盾在运动中发展的结果,人类社会始终处于矛盾的深刻变革之中,今天矛盾解决了,明天又会有新的矛盾,这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是与人类社会永远相伴相生的过程。解决这一问题,最重要、最紧迫的,就是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和管理。通过对人民群众进行有效的教育,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促进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健康发展。
1、加强群众教育,创新社会管理,是弘扬先进思想文化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思想文化冲击着农村,如果先进的思想文化不去占领农村阵地,腐朽、落后、庸俗、封建的东西必然会滋生蔓延。我国农民占绝大多数,国情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加强对群众尤其是对农民的思想教育,增强他们的发展意识、竞争意识、大局意识、主人翁意识,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才能促进乡风文明,才能巩固先进思想文化的主导地位。因此,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掌握主动权、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用先进的思想文化影响农村、凝聚群众。
2、加强群众教育,创新社会管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实现社会和谐,关键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和谐就不可能有全社会的和谐。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可以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水平,可以增强群众的道德观念、法制观念,这些观念对农村和谐稳定是十分有利的。只要农村和谐稳定了,全社会就会出现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
3、加强群众教育,创新社会管理,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新农村建设不仅需要完善的生产条件和物质基础,更需要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可以说,没有思想觉悟高的农民,就不可能建设好新农村。只有通过对农民的思想教育,才能使农民的思想观念、文明习惯、道德修养、法律意识等方面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适应。
二、加强群众教育,创新社会管理,必须找准突破口和着力点
加强群众教育,创新社会管理,不是简单的“加法”,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面临新形势、新矛盾,我们必须积极探索新方法、新思路,要有直面矛盾、解决矛盾和战胜矛盾的勇气和决心,千方百计去解决矛盾、化解矛盾。
1、加强群众思想教育,必须把先进思想文化教育作为“灵魂”。要紧扣文化活动这一载体,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功能,用积极健康的文化引领生活、陶冶情操,寓思想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要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政策、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为主线,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要通过广泛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给群众送去“精神食粮”。要抓好理想信念教育,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力量、激发活力,大力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开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创新思想教育手段,拓展思想教育活动形式,构建多种思想教育平台,及时准确地把党中央关于“三农”发展战略决策和富民政策送到千家万户,使群众真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党,增强对党的信任;要抓好民主法制教育,通过开展综治宣传月、安全生产月和12.4法制宣传日等活动,重点抓好宪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安全生产法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教育,引导群众增强民主法制观念、提高遵纪守法意识;抓好道德
观念教育,发扬传统美德,通过开展文明家庭、文明村评选和“文明新风进万家”等活动,把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观、荣辱观融入日常生活,让孩子得到父母的关爱、让老人得到子女的赡养,从而使社会充满和谐、充满温暖。
2、加强群众思想教育,必须把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基石”。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在农村工作中不可撼动的基石,对群众的思想教育主要依靠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基层干部去做。打铁还须本身硬。因此,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最根本、最关键的就是要按照“创先争优”的要求,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五有六规范”建设,把基层党组织尤其是村级党组织建设成坚不可摧的“堡垒”。要加强班子建设,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标准,不拘一格地选准配强村级领导班子。要把能力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在社会转型期和各类矛盾凸显期,要着力提高基层干部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本领;要不断探索完善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执行力、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使其真正成为新时期推动科学发展、带领群众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要通过对基层干部开展组织观念、群众观念、政策法制观念和勤政廉政观念的教育,促使广大基层干部增强党性、提高素质、改进作风,在工作中做到与群众以心换心、公道正派、服务到位、公私分明,努力当好落实政策的“宣传员”、发展经济的“服务员”、农村稳定的“调解员”,只有这样,基层干部才会“上不亏天(天指上级党组织)下不亏地(地指人民群众)”,在群众当中才会真正的顶天立地。
3、加强群众思想教育,必须把办好事办实事作为“钥匙”。群众利益无小事。广大群众的利益,大多是日常生活中的“鸡毛蒜皮”,看似小事,实则是大事,关系到社会稳定、关系到民心向背,一点也不能马虎、一点也不能看轻。只有帮助群众解决好生活中的“小问题”,以一颗公仆之心关心群众疾苦,才会感化群众、才会打开群众的心扉,也才会得到群众的真心拥护。广大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听民声、察民情、聚民智、解民难,把解决认识问题寓于解决实际问题之中,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事,让群众在得实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从而转变思想观念、提升精神境界。
4、加强群众思想教育,必须把经济发展作为“后盾”。发展才是硬道理。当前,群众最关注、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富裕。我们只有想群众之所想、干群众
之所盼,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给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利益,才能化虚为实,对群众的思想教育才有说服力和感召力,才能把思想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也才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要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只有集体经济发展起来了,基层组织抓工作才有号召力、办好事才有实力、搞服务才有财力。要依托资源扎实推进“创业先锋”工程,调整产业结构,着力解决农民“买难”和“卖难”问题。同时要帮助农民树立市场意识,引导农民增强市场观念,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发展高效农业,加快奔小康步伐。
5、加强群众思想教育,必须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平台”。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惠及农民利益、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是相互统一的,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没有农民素质的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因此,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对群众进行思想教育的“平台”,通过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用活生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例教育群众,让他们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只有从思想上解决群众的认识问题,让群众明白这些道理,懂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才能进一步激发他们对党、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创新载体,丰富内容,确保群众教育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按照“千名干部进农家、革命红歌鼓舞人、传统经典教育人”的总体思路,以“作风有转变、干群受教育、农村有发展”为总体目标,广泛开展“进农家、唱红歌、读经典”活动,积极探索建立加强群众教育活动深入持久开展的长效机制,努力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良好社会风气。
进农家。以“同人民群众话家常、谈发展,建感情、立信任”为主题,组织干部进村入户,吃农家饭,喝农家茶,讲百姓话,解百姓难,让我们的工作人员给老人当儿女,给同龄人当兄妹,给孩子当父母,做叔叔、做阿姨,做到在一线了解群众所盼、所思、所想、所虑,在一线学会做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在一线教育群众的同时自己接受教育,最终实现“民情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矛盾在一线化解、情绪在一线理顺、心结在一线解开、工作在一线开
展”的目标。通过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心理上接纳群众,同人民群众建感情、立信任,力求同人民群众心连心,达到党和政府有呼声、人民群众有回应。唱红歌。广泛发动乡村干部、学校学生以及广大农村群众积极参与传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学习雷锋好榜样》等红色歌曲活动,让干部和群众在积极参与中展现良好精神风貌,在豪情吟唱中激发巨大工作热情,提振精气神。要通过文艺汇演、送戏下乡、歌咏比赛等形式,组织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学唱、传唱红色经典歌曲,使唱红歌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时尚。中小学校要把教唱红色经典歌曲列入革命传统教育和音乐教育的课程内容,组织广大师生认真开展红色经典歌曲传唱活动,使党的优良传统通过歌声代代相传。
读经典。以讲革命故事、诵读《弟子规》为主要形式,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在思想上感恩党、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提升全民道德素养。以校园为主阵地,把《弟子规》教育纳入德育课程内容,通过朗读、讲故事、表演等形式,理解《弟子规》内涵,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实行学校家庭互促互学,通过召开家长会、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向家长开展《弟子规》专题讲座、组织家长参加学习交流等形式,让更多的家长加入到《弟子规》学习教育活动中来,形成家校共育合力。同时,围绕建党90周年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力开展革命故事进农村、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回忆昨天、珍惜今天、展望明天,通过读国学经典、讲革命故事,发扬优良传统,树立文明新风。
加强群众思想教育使命神圣、任重道远。我们坚信,只要广大基层干部与群众以真心换真心、以真情换真情,时刻做到心与群众一起跳,在群众中就会有威信、就会有吸引力,群众就会被感化,对群众的思想教育就会水到渠成,农村发展难题就会得到破解,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就一定会顺利实现。
第二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务必强化群众参与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务必强化群众参与
2011年08月22日
来源:求是理论网 作者:卜全义 字号:『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 我要评论
******本文来源求是理论网,原文网址:http:///lg/clzt/201108/t20110822_104087.htm 我国当前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做好社会管理工作,促进社会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条件。当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各种类型的矛盾集中凸显,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意义重大,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化解社会矛盾,规避社会风险,务必要以强化群众参与,促进民生问题解决为立足点。
社会管理工作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务必坚持群众观点,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点处理社会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最近一个时期干群矛盾、社会群体内部矛盾、涉法涉诉矛盾纠纷、劳资纠纷、涉黑涉恶矛盾纠纷、等等越来越尖锐,社会矛盾处理不及时严重威胁社会的稳定,威胁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纵观一个时期,在社会矛盾凸显期和解决期,群众参与力度不够,群众监督力量不强,群众动员措施不够,是影响加强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
笔者认为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工作要以解决群众民生问题为重点,以调动和发挥群众积极性为着力点,强化群众参与笔者认为需要加强和改进三点工作,一是,建立群众参与动员选拔机制,公开群众参与监督选拔标准,提高群众参与的普及面和参与话语权,公开群众选拔标准,让能代表民意的群众去监督政府的作为,才能提高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二是,建立重大事情处理群众参与评议机制,提高群众话语权,让群众拥有更多处理问题的否决权,长期以来群众参与重大事情的听证制度,越来越像“听客”,让群众拥有更多的否决权,话语权,才能真真正正的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三是,建立政府机关党群部门群众联系制度,让更多的群众了解政府,读懂政府。长期以来群众对政府机关一直心存畏惧,正是因为政府不透明,政府官员高高在上,缺乏与群众的经常性沟通,导致群众对政府的误读,建立政府机关党群部门与群众的联系制度才能让更多的群众了解政府,减少群众对政府的误读。
******本文来源求是理论网,原文网址:http:///lg/clzt/201108/t20110822_104087.htm
第三篇: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努力提高群众工作水平
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努力提高群众工作水平
(2011年9月日)
当今中国,阶层分化,利益多元,社会变革加速,新老矛盾交织,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着全新的挑战。正视矛盾,积极探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公平正义,理顺社会情绪,化解社会矛盾,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人民群众权益才能得到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才有稳定环境。工会组织作为党联系职工的桥梁和纽带和职工群众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做好群众工作既有独特优势,也是工会组织的重要职责。近年来,全市工会各级努力,在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提高群众工作水平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是要强化工会组建,强化与职工群众的紧密联系。加大工会组建力度,不断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巩固党的群众基础。特别是要加强外商投资企业和面广量大的非公企业建会,防止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工会组织对我国进行“分化”和“西化”活动。通过建立楼宇工会、市场工会、项目工会、一条街工会等形式,推动小型分散的用工单位建立工会组织,加快小企业工会联合会组建。以中介组织、事务所、协会、学会等“两新”组织(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建会和发展会员为重点,挖掘新的增长点。加强对农民工入会的宣传发动工作,提高农民工对工会的认知度,增强工会组织对农民工的吸引力。推进劳务派遣工会员入会工作。经过积极努力,新增基层工会1728个,新增会员
14.58万人,全市基层工会组织总数14474个,覆盖单位总数 18589个,工会会员总数199.67万人。
二是推进工资协商,积极协调职工利益关系。连续几年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百日行动”,加强工作督导,强化工会要约,以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为抓手,促进中小非公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目前,全市已有7215家各类企业签订了工资集体合同。其中签订区域性工资集体合同81份,覆盖企业1010家,签订行业性工资集体合同35份,覆盖企业243家。全市32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全部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小组和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继续大力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通过评选表彰劳动关系和谐单位调动了各企事业单位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目前全市89%的企业开展了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全市AAA级以上和谐单位达到119个,AA和谐单位319个。继续开展职代会星级达标认证活动,推动区域(行业)职代会制度建设,完善厂务公开和职工董事、监事制度,积极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改制和关闭破产中的民主管理工作,全市累计有7788家建会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职代会或职工大会制度,有7601家建会企事业单位实行了厂务公开制度。建立区域性、行业性职代会117个,覆盖企业1712家。359家公司制企业建立了职工董事制度,524家公司制企业建立了职工监事制度,有效地维护了职工政治民主权益。开展劳动关系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推进职工法律援助制度和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建设,全市19个县(市、区)全部建立起职工法律援助站和劳动争议调解中心。搞好职工信访,建立了职工维稳信息员
队伍。2010年,市总本级共接待职工来信来访183件,其中5人以上集体访16件,为困难职工提供法律援助62起,维护了职工队伍和社会稳定。
三是着力为职工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保障和改善民生。开展“大病医疗互助”活动,推进“救助困难职工一日捐”活动。全市参加“一日捐”活动44.92万人,参加大病医疗互助活动11.16万人,共收捐助、互助金1951.8万元,大病医疗互助活动救助521人,发放互助金484万元,“一日捐”救助职工84人,发放救助金额15.2万元。继续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对符合条件的特困职工子女全部实施了救助,市总本级发放救助金51.3万元。大力实施促进就业援助行动,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市工商业联合会共同举办了“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共有240家用人单位提供就业岗位5000多个,达成就业意向1700余人。开展两节“送温暖”、暑期“送清凉”、“温暖冬日、共建和谐”等系列活动,2010年元旦春节期间,市总本级筹集发放帮扶资金350余万元。协助政府继续做好农民工权益保护工作,帮助农民工追讨欠薪547.02万元。通过包车、协助购买车票等方法帮助643名农民工平安返乡。我们还积极开展了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普查普治和医疗援助、保健知识讲座、婚姻介绍联谊等活动,均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四、广泛开展劳动竞赛和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组织动员职工建功立业。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工作中心,不断深化重点项目、节能减排、三年大变样、做强民营企业“四大劳动竞赛”,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联
合开展“六比六提”对标竞赛。全市有7000余家企事业单位、71.2万余名职工参赛,掀起了劳动竞赛的新热潮。深入推进职工素质建设工程,推动企业加强职工教育培训,组织广大职工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能比赛活动,全市涌现出一大批“金牌工人”、“能工巧匠”、技术标兵、创新能手,有效地推动了企业发展。开展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培训职工7.2万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人阶级伟大品格,有效地激发了广大劳模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建议:
1、将职工帮扶中心,促进功能转型升级。6月2日,胡总书记第4次视察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对工会做好帮扶服务工作提出了最新要求。工会组织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工会帮扶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坚持服务宗旨、完善帮扶网络、拓展帮扶内容、加大帮扶力度、创新帮扶模式,推进帮扶中心规范化建设,实现企业工会帮扶和地方工会帮扶的有效衔接,实现单一帮扶向综合服务的转变,促进帮扶功能转型升级。建立市、市(区)、乡镇、社区四级职工服务平台,合理布点各级帮扶窗口,完善组织帮助、困难救助、就业援助、法律援助等服务机制,努力构建“全面覆盖、分级负责、上下联动、市区互动、区域协作”的帮扶服务体系。变“12351”维权热线为职工服务热线,建立职工网络服务平台,为职工提供更加快捷有效的帮扶服务,以民生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一是将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作为省委省政府对各市(县)党政考核的重要指标。现在全社会上下都在强调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
性,省委省政府虽在有关文件中提及要求市县予以重视,但尚未列入考核体系。这方面,浙江省委省政府已经出台文件,可以借鉴。要将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作为省委省政府对各市(县)党政考核的重要指标,作为推进企业主动参与创建的强大动力。这样一来,工会组织在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方面必将赢得更大的空间和主动权。
二是将职工工资增长幅度列入各级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内容。多年以来,各级党委政府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但在企业职工工资增幅方面,尚未作为一项硬性指标列入其中。建议在明确最低工资指导线的同时明确各地区每年的工资平均增长幅度,明确各级政府每年向社会公布并向同级人代会报告职工收入增长情况,保证全省居民收入七年倍增计划落到实处。对非公企业,由税务部门在代征工会经费的同时,按职工工资总额的1%代收工资集体协商保证金,工会组织根据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情况、职工满意度进行考核,考核达标的企业保证金全额返还,并建议同级政府财政部门予以奖励。
三是切实解决基层工会组织人员与经费不足的问题。工会工作千头万绪,“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工会组织目前存在着“倒金字塔”结构,越往基层工作人员越少,有时是疲于应付,明显不符合社会管理重心下移的要求。建议加大基层工会经费返还比例,必要时可从地方税收留成中争取切块支持。加大工会干部职业化进程,积极开展工会工作志愿服务活动,对热心工会事业的企业和机关退休人员,可返聘到各级工会组织充实工会干部力量。
第四篇:分宜县残联创新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方案
分宜县残联创新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方案 根据《2014年全县创新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要点》县创新字
[2014]1号)文件精神。2014年,我县残疾人工作以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 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生存状况,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部门配合、运转高效的残疾人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推进残疾人工作的整体效能,造福我县2.214万名残疾人。结合我会实际,特制定创新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方案:
一、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扶贫助困工作。一是要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养老、医保、救助等社会保障工作,主动配合民政、财政部门落实对无固定收入的重度残疾人按低保和城保标准给予救助,力争做到应保尽保;二是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开展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调研,努力实现残疾人低保,救助和医疗、养老保障金覆盖;三是联合县委组织部做好基层党组织扶贫助残工程工作,帮助残疾人实现稳定脱贫;四是继续作好并加大残疾人种养业和创业扶持力度,为贫困残疾人家庭解决一些实实在在的困难。
二、进一步加大残疾人的康复服务。
一是继续完成省民生工程残疾人康复工程项目,二是完成中央“十二五”彩金工程项目。
三、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和多种形式安排残疾人就业。
依托各乡、镇对有就业能力和愿望的残疾人进行求职、培训需求登记工作,使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求职登记率达到100%。对安置残疾人达不到规定比例的单位和部门,要依法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鼓励贫困残疾人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制定、完善残疾人从事个体经济的扶持政策。根据残疾人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残疾人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等。2014年计划对60名残疾人进行职业培训,继续安置30个残疾人公益性岗位以及91个残疾人农家书屋管理员。
四、大力实施残疾人教育工程,提高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以“平等接受教育”为目标,重点推进残疾儿童少年特殊教育,将其纳入全县教育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同步实施。进一步完善以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殊教育为骨干的特殊教育体系,积极推进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和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满足残疾儿童少年入学需求。
五、切实加强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
2014年,我们深入贯彻中残联“城市抓社区,农村抓乡镇”的工作思路,建立健全残疾人各项工作制度,把残疾人工作的重点下到基层。与此同时,我会将切实加强残疾人工作者队伍的建设,通过学习、交流与培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使我们能更好的为残疾人服务。
六、加大残疾人事业的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扶残助残的浓厚氛围。
广泛开展“助残日”、“爱耳日”、“爱眼日”、“世界精神卫生日”的宣传活动,提高残疾人自我保护和全民残疾预防意识,减少残疾的发生。重点发挥“一网”(分宜信息公开网)、“一台”(分宜电视台)的作用,优化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社会环境。通过中央、省残联网络系统实时宣传残疾人工作,要求全年上稿不低于50篇;组织提供残疾人特殊读物、订阅《中国残疾人》《三月风》。
七、以“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为目标,大力实施残疾人维权工程。
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大力普及法律知识,提高社会公众依法维护残疾人权益的自觉性和广大残疾人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与能力。依托各级法律援助服务机构,切实对残疾人实施有效的法律援助和优先、优质、优惠的法律服务。高度重视和做好残疾人来信来访工作,化解各种矛盾,确保社会和谐与稳定。
八、继续认真做好县委、县政府部署的其他工作
1、认真做好党风廉政工作。扎实推进机关党建工作,认真做好半年初评、年终总评的党员评议工作;坚持“三会一课”制度,规范党的活动;每年召开支部党员大会4次以上、支委会8次以上、党小组会12次以上,每年上党课2次以上;扎实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开展创业服务发展提升年活动。
2、做好驻村包点工作。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稳定农村社会秩序;加强推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加强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3、做好社会综合治理工作。完成2014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的各项目标,完成好上级下达的宗教、信访、安全生产工作目标,加大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力度。
4、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宣传贯彻计划生育方针政策,组织本单位已婚育龄妇女每年开展一次孕情、环情及身体健康检查,落实避孕节育措施,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对本单位育龄妇女进行登记,建好计划生育统计帐、卡、册及时准确地填报计划生育报表,审核和出具计划生育证明,督促联系乡、村完成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任务。
5、认真做好县委、县政府指示的其他工作。
分宜县残疾人联合会
2014年4月15日
第五篇:创新社会管理[范文]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既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又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稳步提升的同时,我国还存在社会发展滞后的问题,比如收入低、就业难、看病贵、房价高、保障弱等,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因此,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群众生活满意度,实现经济与社会发展同步,既是发展的重点,也是当务之急。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群众生活满意度,就是要切实增强群众意识、站稳群众立场、做好群众工作。群众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我们做好群众工作的思想基础。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增强群众意识、站稳群众立场,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通过卓有成效的群众工作,夯实社会管理的群众基础。(思想为基础)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群众生活满意度,就是要着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题。增进人民福祉,始终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当前,要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入手,尤其要着力抓好就业这个民生之本,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真正为群众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尽快改善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努力解决困难群众的后顾之忧。(民生为抓手)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群众生活满意度,就是要突出人文关怀、着眼化解矛盾、维护和谐稳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完善多方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进一步整合基层社会管理资源和力量,增强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合力和效率;加快建立行政决策风险评估和决策纠错机制,从源头上预防社会矛盾和风险。要突出人文关怀,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加强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和服务工作。要着眼化解矛盾,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健全社会矛盾和纠纷调处化解机制。要健全突发事件应急体系,提高全社会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提高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制度为保障)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生活满意度,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科学发展的要求,大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