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好群众工作
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要把握好以下五点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在具体的工作中应把握好以下五点工作:
一是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之风。各级党委、政府班子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不提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不喊哗众取宠的空口号,不报欺上瞒下、弄虚作假的统计数字,不搞沽名钓誉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调研,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二是坚持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针对新形势下群众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积极探索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新途径,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民声,体察民情,了解民苦,关注民生,和群众面对面交流,了解掌握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加以解决。
三是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坚持执政为民、勤政为民,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意保护群众利益。
四是强化督查狠抓落实。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督查室的职能作用,定期对各部门、各单位日常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或对专项工作立项督查,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切实保证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建立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责任追究制度,对作风建设工作责任不明确、措施不到位、效果不明显、群众反映较大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严肃批评,限期整改。对不正之风不敢抓、不敢管、不敢碰硬的领导班子和在领导作风上存在严重问题的领导干部,严格实行责任追究。
五是健全信访机制。工作中要建立党政主要负责人“大接访、大下访”工作制度,形成主要领导带头,各级相关领导共同参与,直接面对群众,亲自接待群众来访,前移办公关口的工作机制,集中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当地,提高了政府的社会公信力,树立政府的新形象。
新时期做好群众工作方法之我见
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面对的世情、国情和党情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发展出现了社会矛盾凸显、新老问题交织的阶段性特征,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面对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党的群众工作又该如何做呢? 众所周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无论是战争岁月还是和平年代,都是我们党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法宝。离开群众,革命不可能成功,事业也不可能发展。但在新的历史时期,群众路线这个党的致胜法宝似乎被渐渐淡化了。一说起群众工作,一些党员干部直摇脑袋,感到头痛,他们不会做群众工作,也不善于做群众工作。其实,做好群众工作,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主要是要把握好群众工作方法。
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必须热爱群众,带着感情去做群众工作。要做好群众工作,首先要了解群众,善于和群众交朋友,知道群众想什么,拥护什么,反对什么。要对老百姓有一种心心相印的感情。真正把群众当作朋友、当成亲人,自然就会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胡锦涛同志曾强调:“领导干部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特别是要到较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领导干部只有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才能听得懂群众的话,学会说群众听得懂的话。无论是调查研究、走访群众,还是宣讲政策、部署工作,都应当多说贴近群众感情的话,多讲群众能够接受的道理,切忌讲官话、大话、套话和空话。这样,与群众的心就能贴得更近,群众工作就自然而然好做了。
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必须畅通渠道,在增进信任上下功夫。增进党群相互信任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石。增进党群信任,既要增进党对群众的信任,信任群众能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又要增进群众对党的信任,信任各级党委和党员干部能够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增进党对群众的信任,要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了解群众,熟悉群众,与群众交流生产生活,从感性上加强对群众的亲密感情。要善于发现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生产经验和创造力量,相信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从理性上尊重、依靠和信任群众。增进群众对党的信任,要加强党员自身的理论学习,提高群众工作意识和群众工作能力。
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必须致力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发展为了群众,发展依靠群众,发展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构建和谐社会,做好群众工作,就必须把加快发展、科学发展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广大职工希望提高生活质量,干部能为职工群众着想,排忧解难,群众就离不开干部。因此,我们要切实转变职能,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引导支持、保护和服务群众上来,不断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团结带领群众齐心协力推动发展。同时,我们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自觉地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追求,把群众安危作为第一责任,把群众的批评作为第一红线,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尽心尽力把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办好。
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必须增强法律意识,牢固树立法制观念。依法行政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也是新时期群众工作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党员干部要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增强法律意识,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模范遵守法律,自觉接受监督,时时处处注意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都要充分发扬民主、按照合法程序予以解决。要引导群众合理合法地表达利益诉求,保护自身权益,纠正“权大于法”、“法不责众”等错误观念,以培育群众工作懂法遵法守法的法治氛围,形成人人遵守法律、尊重法制的环境。
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必须尽忠尽职,以高度的责任心做好群众工作。群众工作不是高不高兴做、喜不喜欢做的事情,而是一份历史责任、一项政治任务,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种责任不能只说在嘴上、挂在墙上、写在文件里,而应该落实在行动中、体现在作风里、服务在群众中。有了这份责任感,才可能拥有公仆情怀,做到淡泊名利,崇尚事业,坚守使命,乐于奉献,永葆本色,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彰显社会公信力,赢得群众的口碑。
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还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群众工作方法,积极吸收现代科技的新成果,构建新时期群众工作科技系统。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互联网群众工作服务平台。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我们党的基本政治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群众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群众工作也
面临许多新情况、新课题,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广大党员干部,应当创新社会管理,切实做好群众工作。
把握做好群众工作的四个理论问题,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科学性
做好群众工作是密切党群关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坚实的群众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坚实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离不开坚实的群众基础。群众观决定着群众工作,群众工作决定着群众基础。因此,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始终是我们的根本观点,要对群众常怀敬畏之心、常怀感恩之心,时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始终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于人民、造福于人民,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始终同最广大人民站在一起,真正把人民作为我们党最坚定的依靠力量,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和创造精神,才能在人民群众中获得深厚的执政资源。
做好群众工作的核心就是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指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其根本性质属于非对抗性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关系着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性工作,更是我们党执政能力和水平的新考验。针对当前面对的社会管理问题,要深刻认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着眼于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更加积极主动地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做好群众工作,说到底就是能够公正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群众工作是一种利益关系的处理,这里面不仅有国家、公众、企业的利益,也有群众之间的利益关系。因此,要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就必须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和期待,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正确把握、公正协调和妥善处理国家、地方、单位、企业、集体和人民群众,以及人民群众内部之间的利益关系。总体上讲,公正协调各方利益关系,不仅需要把握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个核心问题,更要把目光投向并着力解决好群众当前的现实利益、特殊困难。各级干部要对群众动真情,切实树立公平正义理念;完善制度建设,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激活机制,构建公正、公开、透明的利益协调机制,妥善解决群众利益。
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为做好群众工作提供根本保障。一是要畅通诉求渠道、倾听群众呼声。搭建多种平台,确保群众疾苦有地方诉、意见有地方提。建立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制度,发挥好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倾听群众心声、反映群众意见建议的优势。二是要坚持和完善政务公开、民主自治等制度。在出台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时,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坚持“大家的事大家议,大家的事大家办”,推行“一事一议”、听证和公示等制度,鼓励群众参与决策,吸纳群众的正确意见。三是要建立群众监督评议机制,做到“群众反映的问题怎么解决,让群众来监督;问题解决得怎么样,由群众来评价”。
落实四个第一的基本原则,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把群众呼声作为推动工作的第一信号。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做好群众工作,就要求我们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群众呼声是群众需求和愿望的现实反映。能否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是衡量党员干部作风是否端正的试金石。当前,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主要是就业、社会保障、就医、上学、司法公正以及收入分配领域的问题。要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解决群众最现实最关心的问题入手,抓住不放,直至
抓出成效,让群众真正受益。
把群众需要作为推动工作的第一选择。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做好群众工作,就要我们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紧紧围绕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开展工作,做到守土尽责,奋发有为,为加快发展、造福人民尽心尽力。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最需要什么,即使再小,我们也要亲力亲为、认真做好;群众不需要什么,即使再大,我们也不能做。
把群众利益作为推动工作的第一原则。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做好群众工作,就要我们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原则。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每一个决策,每一项工作,首先都要考虑到是否代表、实现、维护和发展群众的利益。凡是有损于人民利益的事,不仅不能做,而且还要坚决杜绝,这是工作的第一原则。因此,需要我们牢记党的宗旨,从维护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来看待和维护人民利益,因为这关系着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的事,不管大小、轻重、缓急,都很重要,不能有半点马虎,都要满腔热忱地办好。
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做好群众工作,就要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第一标准,方式方法很多,但最关键的一条就是在工作考核中,把群众满意度纳进来,提高所占分值,实行一票否决制。只有这样,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才能落到实处。
第二篇:如何做好群众工作 文档
如何做好群众工作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面对新时期基层群众工作面临的新挑战新问题,我们要适应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探索新时期基层群众工作的新方法新经验,努力提高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因此,如何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是摆在农村基层干部面前的重要课题。个人认为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抓观念教育,思想上适应。要强化思想观念教育,磨刀不误砍柴工,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服从意识、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创先意识,提高党员的党性认识,在做好群众工作过程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做群众的尾巴,争做党委、政府的眼睛,从思想上适应新时期群众工作,其中具体做到以下几方面:
(1)树立大局意识,讲原则。所谓“大局意识”,说白了就是坚定小局无条件服从大局,在关键时刻,与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要进一步强化以村为主的思想主导,牢固树立大局意识,严厉禁止出现无大局、无组织、无原则的事件发生。要珍惜目前为之奋斗的大好形势,珍惜好当前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2)树立服从意识,讲党性。作为一名党员,服从是天职,在任何条件下要不折不扣、不走样、不变形的执行好党委的各项决议。基层干部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始终坚持着“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献给组织”,时刻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这样的干部是应该被肯定、被学习和被推崇的榜样。
(3)树立责任意识,讲纪律。“在其位,谋其政”,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每一位同志都有自己职责所在,在其工作岗位的时间是有限的,在位一天,就应该尽一天的责,做出一天的成绩。在工作中,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忠诚履职,发扬螺丝钉精神,争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4)树立团队意识,讲团结。“众人拾柴火焰高”,形象体现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工作才有干劲,才能出业绩。
(5)树立创先意识,讲效率。“脸是自己的,面子是别人给的”,这个社会是很现实的,也没有绝对的公平,你要想这个世界对你公平,就要靠自己的能力,逼着这个社会对你不得不公平,正因为如此,才要求我们基层干部要树立创先意识,要有拿得出手的“核武器”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以高标准、高效率、高水平的工作业绩说话、服众。
2、抓坦荡做人,品性上适应。古人云,任人唯贤。十个手指有长短,人的能力有大小,这个不能强求,但是做好基层群众工作要始终把坦荡做人摆在显要位置,从品性上着手逐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具体为:
(1)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它的意义在于,低调做人你会一次比一次稳健,高调做事你会一次比一次优秀,人要始终经得起长时间的反复检验。毛主席提出过“两个务必”的要求,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时至今日,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它仍然具有思想指导意义,它始终告诫着我们忌在鲜花、掌声中自我陶醉、自我麻痹,要时刻清醒地认识自我、反省自我,才能始终密切的联系群众,始终保持稳步前进的步伐。
(2)坦荡做人,不搞阴谋。做好群众的当家人,不当背后的阴谋家。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存在分歧和矛盾是在所难免的,“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凡是有益于更好的开展工作的异样声音,我们都应该欣然接受,并加以讨论,将之更好地践行于工作中,推动工作的开展。当然,我们始终拒绝阳奉阴违的歪风邪气,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当好群众的当家人不指望你有多大的本事和能耐,最起码要有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的风度与气量,要懂得善待和理解他人。
(3)真诚待人,不拘一时。人要懂得善于发现并挖掘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始终把握真诚、真情、真心的待人原则,无论是对待群众,还是共事的同事,切勿因为一时的错误,而否认所有的努力,人无完人,允许犯错误,重在改正的态度和行动。在开展群众工作中也是如此,不能因为某位群众对你有过负面想法,就对其处处针对、处处为难,这样只是进一步将干群联系越推越远,误解不断加深,留下不必要的安全隐患而已,身为基层干部,得罪人的事多,发生冲突的事件不少,但要有容人容事的肚量和气魄,有以德报怨的宽容和诚意。
(4)廉洁从政,不越雷池。基层干部要争当经济上过得硬,作风上站得住的实在人。少数干部怕与群众打交道,怕做群众工作,这种现象之所以发生,主要是这些干部没有更好的加强自我约束,手脚不净,形象不好,缺乏正气,在做群众工作时,抓不住人心,服不得众,解决不了问题,面对群众时底气不足。所以,要想做好群众工作,必须长期严格自律,廉洁从政,不得不该得的利益,不交不该交的朋友,清醒的认识到“嘴稳、手稳、身稳,处处好安身”的道理,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面对面地为群众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
(5)服务群众,全心全意。“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句话谁都会喊,但真正能做到实处的却不那么容易了。当前的形势,自上而下各级党委、政府都在转变行政职能,积极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作为我们最直接和广大群众打交道的基层干部,更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有的干部高高在上,对群众的疾苦漠不关心;有的方法简单,作风粗暴;有的盲目决策,给群众利益造成损失。人都是有感情的,只有首先在思想上与群众融为一体、打成一片,才会真正站在人民群众利益的基点上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充满了感情,与群众的相处就会融洽,办群众的事情就会自觉,由衷地产生责任感、使命感;就会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倾全力解决群众的困难。与群众接触多了,官僚主义就会减少;与实际接触多了,主观主义就会减少;与民情接触多了,形式主义就会减少,这样才会真正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
3、抓模范带头,能力上适应。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7月1日建党九十周年的讲话中提到一个基本结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1)工作作风严肃认真,雷厉风行。我镇始终坚持加强基层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时时以思想育人,以作风建设为重,正所谓“成也作风,败也作风”,要有效保证工作执行力,就必然要求工作作风严肃认真,消除带队伍失之于宽、失之于疲、失之于软的现象,坚持作风建设常抓常硬,打造一支讲忠诚、乐奉献、创业绩的坚实团队。
(2)建章建制发扬民主,严格执行。“无规矩不成方圆”,要始终严格坚持以制度管人,按制度执行。行政工作其实就是社会管理工作,只有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才能保证管理出效率、出水平。要依法依规办事群众对我们工作的信任度。
(3)工作方法科学严谨,突出核心。在工作过程中,始终突出党支部的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坚持在党的领导和指导下,切实有效的保障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针对不同工作的特性,求同存异,制定科学严谨的工作方法。
(4)重大问题认真把握,科学决策。基层工作是盘大杂烩,什么都要管,什么都涉及,但在繁、杂、细的工作中,要注意对重大问题认真有效的把握,始终突出“稳定工作高于一切,计生工作不打折扣,国土工作不容有失”的工作重点,“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事关民生问题,务必要引起高度重视,科学做好决策。
总之,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要注意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常常是发生在身边的诸如住房问题、吃水问题、子女就学、市场物价、看病就医等涉及切身利益的问题:他们判断干部的标准,也是看谁能真正帮助他们解决更多的具体实际问题,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但这些看似不大的问题,对群众来说则都是大的不能再大的问题。这些问题累积起来,则不但直接影响到群众情绪,解决不当还会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所以,切不可漠然视之。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重要的是要怀着对人民众无比深厚的感情。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没有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我们的一切事业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成功。因此,要像尊重父母那样尊重人民群众,像爱护父母那样爱护人民群众,高度珍惜人民群众创造的社会财富,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挂在心上,急人民群众之所急,帮人民群众之所需,解人民群众之所难,做人民群众之所求。要看到,有时候在人民群众遇到困难时,干部的一句体贴的话语,一个不起眼的举动,都会让人民群众从内心中感到温暖,甚至终生不忘。
第三篇:如何做好群众工作
如何做好群众工作对党的新考验
新时期做好群众工作,首要是要解决好群众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工作方式亦需契合现代民主法制,制度平台仍有待创新
面临21世纪第二个十年,尤其是“十二五”期间的诸多考验,群众工作仍是执政党极为重视且力图加强的政治优势。
日前,中央再次重点强调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要求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站稳群众立场,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联系近期颇有回潮的强拆现象,尤其是在一些基层干部中颇有市场的“强拆为了现代化”心态,这一重申和相关要求透射出高层的忧虑和紧迫感。
多位党建领域资深专家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解读道,对于党的群众工作,既要高度强调其重要性,也要清醒认识其复杂性。在新形势下,直面新的挑战,关键作为:一是解决群众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二是工作方式需契合现代民主法制,三是亟需创新制度平台。
群众工作越来越难
群众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传统优势。今时今日,近至“十二五”目标任务,远至中国社会发展转型,也都必须紧紧依靠群众以及群众工作。
然而,从党内外的反映来看,普遍认为群众工作越来越难了。一些基层干部认为,传统依赖的群众工作方式逐渐失灵,部分群众“不顾大局”给改革发展稳定添乱,社会情绪极不稳定一点就着。江西省宜黄县某官员甚而称之“人们不愿相信政府一方的说法,哪怕是这种说法合情合理”。
在一些群众眼里,相反看见的是自身利益受到不当侵害,部分基层干部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只做表面文章,对群众呼声置若罔闻甚至动辄打压,对群众利益麻木不仁进而见利忘义、以权谋私。党群距离由此拉开。
“应该讲,我们今天做群众工作,比过去具有更好的条件、更高的技术手段。但究竟„难‟在哪里?”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高新民分析,首先难在宏观制度方面,主要是群众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社会分配制度还存在一定问题,某些群众把怨气撒到基层干部头上,导致基层具体工作难做。
其次,宏观上党和政府控制的资源很多,但具体到每一单位、每一地方,可利用资源并不平衡,有的地方乡镇政府负债率较高,很难为群众办实事;而今天的群众如果看不到“实事”就很难认同基层干部。
其三,权力来自上级,很多事情是做给上面看的,导致了群众观念冷漠,作风漂浮。
再有,工作方式缺少创新,群众心里不能认同。
还有,缺少干事的心态,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难得接近群众,等等。
面临诸多困难,群众工作从理论到实务都有待创新。2009年以来,中央党校为参加培训的部分领导干部准备了“党的群众工作”研究专题,高新民即是主讲人之一。
在中央党校党建部另一位教授张希贤看来,有的地方和部门群众工作制度不健全,已有制度贯彻落实不力,一些工作领域和环节缺乏制度安排,工作系统性、协调性、持续性不强,都是现实困难。
“华北某县的一把手曾经私下跟我说,现在是解放了农民,也解散了农民。农村大量的群众失去了组织平台,分化严重,对话困难,传统的群众工作也就力有不逮。”张希贤说。
但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体制上理顺党政官员的授权问题。张希贤认为,一方面近年来党内民主、人民民主不断创新完善,另一方面在实践中仍有待真正落实。虽然绝大多数党政干部有群众立场,但乌纱帽是“上面”给的,必然首先考虑上级领导和组织部门的考核,因此在树政绩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忽视与人民群众的协商,出现了“代民作主”、越俎代庖、强拆强迁种种行为。
而少数干部经由群体性事件免职之后,重能平调甚至升迁,更是树立了一种错误导向:只要不捅大娄子,只要能及时“摆平”,领导干部可以在谋划当地发展时不惜违背群众的意愿。
“对党负责要与对人民负责相一致,”张希贤说,“不能总认为培养一个干部不容易,更要看到保住这样一个干部,对执政党的威信损伤有多大。”
背后是利益问题
在与基层党政干部接触中,高新民发现其普遍反映现在思想工作难做,“因为所有思想问题的背后都是个利益问题”。如果利益问题不解决,思想工作收效甚少,“这是最大的问题”。
高新民认为,党的群众工作的经验十分丰富,但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党的群众工作出现了很大变化。一方面,群众基础发生了多方面变化,主要特征包括:代际更迭,群众对党的认同已经从过去的感情认同,转变为法理型认同和利益认同;市场经济导致社会利益多元化、格局复杂化,群众划分为多个不同利益群体;社会价值观多元、利益诉求碎片化。
另一方面,作为群众工作的施行者——执政党自身,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党员社会身份复杂化,社会上有多少利益群体,党员的社会身份就来自多少利益群体;二是党的干部队伍发生重大变化,经历几次代际更迭,其价值观、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与战争年代老一辈党的干部相比也有很大变化。
两个方面的变化相互交织,又与中国社会快速转型结合在一起,对党形成了重大考验与挑战。“首先考验了党能否公正协调利益关系,”高新民说,从宏观层面看,主要是指社会分配格局能否公正协调,从微观层面看,主要是基层各种利益矛盾能否得到公正、及时化解。
对此,来自高层的新要求十分明晰:确定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政策和工作目标任务时,充分考虑不同群众的利益和承受能力,有利于群众的就干,不利于群众的就不干,决不能干劳民伤财、违反群众意愿的事。同时,要坚持正确把握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共同利益、不同群体特殊利益的关系,兼顾好各方面群众关切。
“当务之急是解决底层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比如县域以下城镇化进程中失地、拆迁群众的利益补偿问题,”张希贤说,“相对而言,富人、权贵的利益,已经有了更多保障。”
高新民指出,利益协调的含义,还包括如何使群众利益诉求以制度化的渠道合法地表现出来。这又考验了党如何应对民主政治。
她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群众的民主诉求日渐强烈。群众首先关注的是利益,但利益能否得到公正协调,需要特定的制度、法律保障,这与公共事务的民主决策、权力制约等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就要求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转变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而我们有的领导干部的工作方式能够与这种变化相适应,有的则明显不能适应,习惯于用传统的强制性手段对待群众。少数地方甚至出现过领导一句话就决定一条街道、一个村庄是否拆迁的行为;出现过仅因上访就把群众抓起来的行为;出现过仅因在互联网发表批评政绩工程就导致牢狱之灾的现象,等等。这与社会主流价值理念有很大差距。”高新民说。
同时,还有党风廉政问题能否最大限度解决的考验。近些年来群体性事件居高不下,其深层次原因之一与党风廉政问题有关。就干部队伍总体而言,出现的问题大多数属于作风层面,如对群众冷漠,方式简单粗暴,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等,导致群众难以接受。就其价值取向而言,本质上还是没有把群众当做国家权力和权利的主体。
“所有的考验,汇集到一点,就是群众工作事关党的执政合法性问题。”高新民说。
工作平台亟待创新
从中央的要求看,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一方面要坚持传统有效的经验,另一方面也要不断创新,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改进群众工作方式。高新民认为有几个问题需要重视:
一是转变理念,树立“四观”——“大群工”观,即群众工作是一个蕴含在整个政治体系运作之中的过程,党群关系是整个政治体系运转的结果;服务观,即以服务作为党政机关、基层组织的主要功能和业绩考核内容;民主与依法执政观,即群众基础变了,民主与依法执政是群众工作应有的基本观念,也是基本的工作方式;民众利益本位观,即公权力不得与民争利。
二是进一步改进决策方式,通过民主决策,给利益相关方以平等的机会介入到决策过程中来,防止少数人控制话语权。以民主与法制的途径确保公正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使人民放心。
三是把服务融入到社会控制中,以服务的良好形象获得群众认可与社会的稳定。
四是进一步在基层实行选举制度改革,以授权方式的改革,迫使各级领导干部为群众服务,迫使各级组织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结合起来。
五是进一步改革、完善人大代表制度,使其真正反映选民意志。
此外,还需创新领导方式、工作方式,以民主、法制的手段为主解决群众问题,同时充分运用高科技时代提供的一切手段、渠道,如互联网留言版等,热线电话等,及时了解群众意见,排查矛盾,解决群众困难。
“但一切高科技手段的运用,最终还得依赖各级领导机构的重视,因此,关键在领导。”高新民说。
正确方式方法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保障,采取临时抱佛脚的态度是做不好的,必须提高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张希贤认为,改革与创新党的群众工作,首先需要构建开展党群工作的新平台。现今党群工作中的困难,一个重要原因是平台的“老化”与缺失。
比如,农村可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和各种专业协会,城镇可以街道和社区为基础,大力发展各种新型社会组织,把人民群众按市场化要求重新组织起来,使党群工作在新的平台上推进。
与此同时,创新基层党的领导体制。张希贤认为,今天的城市城镇,居委会和城中村、近郊村的党组织,已经很难适应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需要,应当创新城市基层社会党的领导体制。农村的青壮年主力走了,年轻党员和积极分子队伍进城了,许多农村党支部已经无法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因此也可依据实际情况,逐步推进农村社区化发展,用农村社区党工委逐步取代村党支部。
比如,一些地方探索创建了社区“大党委制”,在城市拆迁和城中村、近郊村的改造过程中,避免了群众的震荡;一些地方以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为依托,力图满足农村群众的生活和文化需求。
“实践证明,党群工作中暴露出来的很多问题,是党在基层的领导体制问题。因此,新时期党群工作,必须有体制创新作保证。”张希贤说。(
第四篇:做好群众工作
如何做好群众工作
群众工作是我们的传家宝。我们党是靠群众工作起家的,也是靠群众工作发家的。实践证明,党的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路线始终是我们党安身立命的根本。如果背离群众观点,丧失群众立场,违反群众路线,放弃群众工作,改革就会失去支持,发展就会失去动力,稳定就会失去基础,社会就会失去活力。
胡锦涛同志提出,既要深入群众、服务群众,又要宣传群众、教育群众。这为我们做好群众工作指明了方向。
第一,通过发扬民主的方法做好群众工作。要全面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尊重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依靠群众自身的力量做好群众工作,组织群众积极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不断扩大群众对政务、财务和其他重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第二,通过办实事好事的方法做好群众工作。要自觉地把党的群众工作体现在为群众办好事实事的具体行动中,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到群众需要的地方去问寒问暖,到群众困难的地方去排忧解难,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理顺情绪,到出现新情况新变化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打开局面,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看得见的利益。
第三,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做好群众工作。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是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提高群众的工作。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时,必须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情况,耐心细致地做好工作,沟通情况,增进了解,取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第四,通过示范引导的方法做好群众工作。要以身作则、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通过自身的品德和言行影响群众、示范群众、教育群众。要注重发现和总结先进典型,运用先进典型影响和带动群众,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
第五篇:如何做好群众工作
如何做好群众工作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既对我们做好群众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为我们开展群众工作明确了方向。
一、树立牢固的宗旨意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是我们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执政之基。党的发展进程,就是一部与群众血肉相连、唇齿相依的发展史。新形势下,党员干部必须要明白不是群众离不开干部,是干部离不开群众,没有群众的支持,就等于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心里一定要装着群众,做什么事、开展什么工作,都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做到亲民、爱民、敬民、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样才能永葆党的坚强的生命力和执政基础。
二、具备必要的能力素质
做好群众工作,除了要具备主观上的思想认识以外,在客观上还要具备学习创新的精神、履职尽责的能力、脚踏实地的作风和敢于担当的勇气。做好群众工作要永葆学习创新的状态。经常学习法律法规、学习部门业务、学习本职岗位所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明白学无止境,懂得自觉加强学习,不断丰富、充实自己,做到每天多学一点,每天都有进步。做好群众工作要增强履职尽责的能力。包括学习的能力、做事的能力、沟通的能力、协调的能力、决策的能力、分析判断的能力。年轻干部要培养基本的能力素质,首先要有政治素质,其次要有职业素质。增强履职尽责的能力,不仅要具备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还要具备解决、分析、协调处理群众问题的能力。能力素质的提升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作为年轻干部要肯于付出,不断地磨炼自己,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做好群众工作要锤炼脚踏实地的作风。年轻干部要牢记“唯有脚踏实地,才能走得稳健”。当前,有的干部好高骛远,好大喜功;有的光说不练,摆花架子;还有的不敢触及矛盾,遇事绕着走,不愿意亲临一线靠前指挥,这些都是作风不实的具体表现。在工作中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脚踏实地,学会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做好群众工作要具备敢于担当的勇气。担当就是一事当前、勇挑重担、敢于负责。敢于担当,是党员干部一项极为重要的素质,是高度责任感和强烈事业心的体现,是一种政治品质。一言一
行,一岗一位,都能见责任、见担当。作为一名尽职的党员干部就要有“干事之心、为民之意、担当之气”。关键时刻要勇于担当,勇于“拍板”,这样周围人才会把你当作依靠,你才能成为一个团队的“核心”。
三、掌握一定的方式方法
解决群众问题要结合工作实际和工作对象,从理念、制度、机制等多方面创新。从抓思想意识入手,统一思想、凝聚民心。作为基层干部要善于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工作,让群众了解上级方针政策和党委政府的工作动态,认清发展形势,起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形成思想上的共识。学会用群众的语言、群众思维进行平等对话,以群众关注的话题、容易理解的语句和乐于接受的方式,让群众信服和认同,从而感染群众、凝聚群众。依靠强有力的组织,强化制度建设、促进工作规范。做好群众工作,需要一个坚强的组织做后盾,需要有一支强有力的干部队伍作支撑。严格执行村内重大事项向片长报告、村级公章由镇统一代管、农村财务专项审计等制度,村务工作认真履行相关程序,做到依法依规行政。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力,我们广大干部在增强制度意识的同时,需要切实注重把制度规定转化为自觉行动,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强化法律约束,运用法律手段、坚持依法办事。束之以法、立之以信。解决群众
问题,需要按原则办事,运用政策、法律手段,坚持依法办事。越是群众关心、事情重要、矛盾突出的问题,越要坚持依法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