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紧紧抓住密切联系群众这个根本[最终版]
紧紧抓住密切联系群众这个根本(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专论)
教育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 人民日报 》(2013年08月27日07 版)
目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要使活动扎实开展、取得实效,必须紧紧抓住密切联系群众这个根本,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宗旨意识,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进一步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密切联系群众是历史的经验、现实的要求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找到了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力量源泉,依靠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夺取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在严酷的战争年代,我们党为什么能够生存、发展、壮大?根本原因就是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那时,尽管群众的生活十分艰难,但苏区群众“十送红军”的深情、淮海战役数十万群众推小车送补给的支援、沂蒙红嫂用乳汁救治解放军战士……一幅幅动人的场景,无不展现着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鱼水深情。实践证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背离了这一点,就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就失去了立党之基和力量之源。
脱离群众是党执政后面临的最大危险。我们党取得全国政权,为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我们党的执政资源大大丰富。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党员干部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开始淡化,对群众感情淡薄,不尊重群众,不相信群众,想问题、干事情不把群众放在心上;有的党员干部忘记了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服务的对象是谁;有的党员干部过分迷信权力,甚至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等等。这些问题虽不是我们党的主流,但严重损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甚至危害党的执政基础。事实表明:脱离群众是党执政后面临的最大危险和致命伤害。这些脱离群众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思想观念来看,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有的党员干部忽视学习,理论上不清醒,政治上不坚定,理想信念动摇,甚至“不信马列信鬼神”;从社会发展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有的党员干部头脑发热,过分夸大成绩,对与此同时产生的矛盾和问题认识不到位、工作不到位,不能妥善处理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从体制机制来看,由于相关制度不健全、监督不到位,一些党员干部没有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手中的权力是来自人民的,眼睛向上、跑官要官,缺乏对人民群众负责、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工作方法来看,一些领导干部群众工作能力不足,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群众期待;等等。
进一步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
紧紧抓住密切联系群众这个根本,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以积极投身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和抓手,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进一步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
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密切联系群众,首先应从思想观念入手,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从思想深处真正搞清楚为谁工作、为谁服务、以怎样的精神状态工作、怎样做好为人民服务等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应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广大党员干部,使其准确把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真正的英雄,牢固树立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观点。
进一步加强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建设。应完善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到基层调研等制度;进一步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加大对权力的制约力度,加强党务、政务公开,坚决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作风状况评价机制,把联系群众情况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大力褒奖和大胆任用群众拥护的干部,进一步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拓宽监督渠道,把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专门机关监督和群众监督等结合起来,形成监督合力,增强监督实效。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密切联系群众的目的,是动员和组织群众积极投身改革发展各项事业,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为此,应高度重视改善民生,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社会最大多数成员的普遍诉求,善于兼顾不同群体的要求,特别是关注困难群众的生存状态和实际困难,创造条件让困难群众有更好的发展前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持“领导就是服务”的理念,寓领导于服务之中,把服务基层群众、维护群众利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认真研究当今社会的新变化和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深入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悉心体会群众的喜怒哀乐,积极探索和掌握做好群众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机制;善于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改进服务等方法凝聚和激励群众;深入研究网络舆论的特点和规律,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平台和信息媒介,把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真正实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使各项决策和工作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执笔:王炳林)
第二篇:《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根本》,《求是》
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根本
来源:《求是》 2011年第23期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文化建设中的灵魂作用,体现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全会《决定》突出强调的一个重点。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根本。
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创造和实现价值过程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所谓核心价值体系,就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长期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念体系。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是一定的社会秩序得以维持、一定的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的基本精神依托。核心价值体系不仅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对每个社会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施加着巨大深刻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整个社会主义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只有努力构建具有广泛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以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才能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保持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文化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创造的精神成果的总和。任何文化都是它所蕴含的精神价值与承载这些精神价值的物质基础和传播形态的有机统一。文化的精神价值是文化的“魂”,是文化思想性的根本体现,是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力量源泉,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方向;承载文化精神价值的物质基础和传播形态是文化的“体”,是文化实现教育功能、以文化人的基本依托,决定着文 1
化精神价值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当代中国文化的“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的“体”则包括国民教育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事业和产业体系、文化市场体系以及各种形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等。“魂”与“体”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统一于文化建设的实践中。离开了“魂”,“体”就没有了精神价值的支撑,就会空洞无物,失去吸引力、影响力,甚至偏离正确方向;离开了“体”,“魂”就无所依附,难以传播,文化的精神价值就不可能实现。理清文化“魂”与“体”的辩证关系,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和把握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具有重大意义。它有助于廓清在文化改革发展一系列问题上的迷雾,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文化的双重属性、两个效益的关系,理解我们党为什么要强调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为什么要区分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等问题,从而进一步增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本质、最重要的部分。在这个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提供的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社会思想观念越是多样化,就越是需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这个价值体系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代表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方向,集中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在这个共同理想的旗帜下,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人心凝聚的思想和精神,都应当得到尊重、保护和发扬。在这个价值体系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互交融,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着强大精神力量。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传统,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改革创新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征,最能激励中华儿女锐意进取。发展和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既要继承优良传统,从祖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中汲取营养,又要紧跟时代前进的步
2伐,体现时代和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既要以开放的心态面向世界,虚心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长处,又要自觉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和尊严,决不妄自菲薄。在这个价值体系中,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要求,为在社会生活中确定价值取向、作出道德判断提供了基本准则,发挥着引领风尚的作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既鼓励先进,又照顾多数,把先进性和广泛性结合起来,树立了鲜明的社会道德导向。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和认真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就能够扶正祛邪,扬善惩恶,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这个价值体系应该是相对稳定的,要长期起作用;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必定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这个价值体系不应该是封闭的,而应该是开放的,必须要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先进、有益的思想文化成果,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更重要的是,这个价值体系需要在全社会宣传推广,为广大社会成员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所掌握。要在全党广泛深入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理论导向、舆论导向、政策导向、利益导向和法制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非一日之功,既是当前的紧迫任务,又是长期的战略任务,必须通过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使之真正成为全党全社会的普遍共识,转化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没有核心价值体系,一种文化就立不起来、强不起来,一个民族就没有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一个国家就没有统一意志和共同行动。只有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过程中实现强“魂”健“体”、“神”“形”兼备,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成为社会精神生活的主旋律,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生命线。
第三篇:牢记对党忠诚这个根本
牢记对党忠诚这个根本
国防大学政治部主任 李升泉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30日 10:41 | 来源:求是
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对党忠诚,既是党对党员干部最基本的政治要求,也是党员干部最重要的政治素养。“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把“对党忠诚”作为聚焦的首要问题,强调要着力解决对党不忠诚、做人不老实的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员干部肩负艰巨繁重的任务,面临严峻复杂的考验。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要求党员干部对党忠诚,以坚定的信仰和正确的政治立场,更好地为党分忧、为国奉献、为民谋利,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
——坚守党的政治立场的必然要求。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党员对党忠诚,是建立在对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坚定信念和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基础之上的。这种忠诚,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作支撑,有崇高的奋斗目标作牵引,是一种高度的政治自觉。党员干部时刻不能忘记党的政治立场和自己的党员身份。站稳政治立场,做到对党忠诚,保持政治信仰不变、政 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才能认真履行党员义务,严守党的纪律,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真正做到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应对各种政治考验的必然要求。世情国情党情已经并继续发生着深刻变化,“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和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部分党员干部经受不住种种考验和挑战,败下阵来。有的信仰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存疑虑;有的与党和人民离心离德,把党的宗旨、群众利益抛在脑后;有的台上一套、台下一套,成了表里不一的“两面人”;有的热衷于“潜规则”、“小圈子”,结党营私、拉帮结派;有的无视党纪国法,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权权交易,等等。只有筑牢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才能拧紧“总开关”,避免出现这样那样的出轨越界、跑冒滴漏现象。
——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必然要求。良好政治生态是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重要因素,也是建设廉洁政治,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必然要求。现在,有的地方政治生态出了问题,党内政治生活受到破坏,不正之风、腐败现象滋生蔓延。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关键是党员干部要对党忠诚,用坚强的党性增强政治免疫力,抵抗不良风气的侵蚀。只有对党忠诚、无私无畏,才能以自身硬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真正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二、党章规定,对党忠诚老实是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每个党员在入 党时,都庄严宣誓对党忠诚、永不叛党。如果背离了入党时立下的誓言,党员就不成其为党员,党的干部也不成其为干部。可见,对党忠诚是党员干部必备的政治品质。对党忠诚,主要体现在三个基本方面:
忠诚党的信仰。对党忠诚,首先要忠诚党的信仰。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是共产党人的命脉和灵魂。这就是党的信仰所在。现在一些党员干部蜕化变质,说到底是由于信仰迷失、理想缺失。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的主心骨、修身立业的压舱石。要坚持思想建党这个传家宝,注重理论素养这个必修课,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思想深处解决好信仰信念问题。要把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补足精神之“钙”,培育思想之“元”,固守为政之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忠诚党的宗旨。对党忠诚,就应当像焦裕禄、杨善洲同志那样,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要以对党和人民的大忠大爱,大刀阔斧革除沉疴流弊、突破利益藩篱,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处理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共同利益、不同群体特殊利益的关系,切实把人民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忠诚党的组织。忠诚党的组织是对党忠诚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 党是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不是松散的俱乐部。对党忠诚,就要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利益牺牲一切。要牢固树立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特别是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要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与党同心同德,决不允许阳奉阴违、自行其是。要严格遵守组织纪律、服从组织决定,决不搞非组织活动,决不搞拉帮结派。
三、培养和强化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不仅要教育引导,提出明确要求,更要严格制度约束,营造良好环境,使对党忠诚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认同和自觉行动。
加强理论武装,夯实对党忠诚的思想基础。理论上的认同是党员干部对党忠诚的思想基础。党员干部如果对党的理论学习不够、理解不深,甚至产生怀疑和动摇,对党忠诚就失去了根基。强化对党忠诚意识,必须深入持久地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不断加强党的理论武装工作。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蕴含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领会深了,把握准了,从思想上真正接受了,才能进一步坚定对党的信念,强化对党忠诚的自觉意识。同时,要加强党章教育,深刻理解和始终牢记党的性质、宗旨、纲领、原则及党员干部的条件、义务和权利,增强对党忠诚政治修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抓住“关键少数”,依规管党治党。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是 管党治党的根本依据和有力保障,对党忠诚是党章的明确要求。领导干部是管党治党的骨干力量和“关键少数”,对领导干部的要求要严于普通党员干部。如果领导干部不带头对党忠诚,那还怎么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在对党忠诚问题上更要严上加严。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党章、维护党章,带头严格执纪,提高制度的执行力。特别是在做人做事上,要坚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做老实人、讲老实话、办老实事;在为官从政上,要坚持立党为公、公正用权,坦坦荡荡、干干净净、透透亮亮;在遵守党规上,要坚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该向组织说清楚的问题要主动说清楚,该向组织报告的个人事项要坦诚报告。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党的光荣历史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对于涵养党员干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积极作用。忠诚是中国传统文化所推崇的基本道德范畴,也是衡量人品的基本标准之一,历来被视为人们安身立命的基本准则。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忠诚思想。特别是要认真学习党的光荣历史和传统,牢记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丰功伟绩,深刻认识党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在潜移默化中筑牢对党忠诚的思想感情根基。
第四篇:今年我市农机监理工作紧紧抓住农机安全生产这个中心
大宁县农机发展中心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上半年工作总结
今年我县上半年农机监理工作紧紧抓住农机安全生产这个中心,围绕全年监理工作目标任务,认真落实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各项措施,层层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状,依法行政,全面规范农机监理工作,强化源头管理,认真开展拖拉机及驾驶员的年检年审工作,提高检审率和检审质量,切实加强田检路查,排查事故隐患,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和道路交通安全。通过农机监理部门的努力,全县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取得较好的成效。至目前为止,全县共检验拖拉机45台,占应检数50%,共检查拖拉机60台次,纠正各种违法行为26例(其中督促检验10台、上户挂牌7台、违章载人1台、培训办理驾驶证8人),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状85份,全县农业机械的安全性能和驾驶员的安全生产意识、技术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未发生农机农机伤亡事故。现将我县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加强宣传,提高对农机专项整治工作的认识
全市农机监理暨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后,我县迅速行动,及时传达贯彻会议精神。年初县农机发展中心召开了有关站室及乡镇农机管理员参加的会议,要求全体人员把农机安全生产的宣传放在首要位置,积极争取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积极争取公安等相关部门配合,形成合力,在农机系统内部层层贯彻,排查农机安全生产现状,抓住各阶段工作重点,有步骤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全县上下营造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舆论氛围,大力宣传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的意义、目标、重点步骤、方法等内容,确保农机专项整治工作有序进行。结合拖拉机检审验,组织专业人员编写了《驾驶员必读》小册子及各种宣传资料500余份,送达每个机手手中,确保农机安全生产。结合驾驶员安全日活动,组织驾驶员对安全法规的学习和教育活动。
二、加强组织领导,层层签订农机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状
在年初召开的全县农机安全工作会议上,中心提出了今年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的任务,会上县中心与各乡镇农机管理员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状,落实工作责任制,要求各乡镇把农机安全生产工作贯穿于全年农机监理工作之中,切实加强领导,层层抓落实,要积极争取政府与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齐抓共管,确保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顺利进行。春节过后,县农机中心立即召开农机监理站全体人员会议,部署农机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农机专项整治工作的目标和要求,并与农机监理站站长签订了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书。农机监理站针对全县现状,与各付站长签订了片区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书。同时组织人员指导督促乡镇政府与各村委会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书,在上半年农机安全生产工作中,监理站与有机户签订了安全责任书。
三、强化源头管理,提高拖拉机的检审率和检审质量
拖拉机的年检年审工作是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的重点工作,通过检审使农业机械的安全性能和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得到提高,为此,我县在检审中严格执法,强化质量。今年拖拉机年检年审工作有以下特点:一是检审质量明显提高。利用机动车检测设备,对拖拉机逐台上线检测,利用科学手段,对变拖的制动、灯光、转向等安全性能装置进行技术检验,不合格的经复检合格方可签注年检合格。至目前全县共检测45台,一次性检测合格率达80%,最大程度地降低和控制重大事故的发生。二是服务质量日益提高。在检审工作中,主动做好服务工作,组织农机监理员下村到户,将检审通知、宣传材料送到机手手中,并帮助机手做好拖拉机的维修保养工作,三、狠抓规范管理,加强对拖拉机的管理随着拖拉机数量的日益递增,对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愈显重要,驾驶员技术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一是严格培训,进一步注重驾驶员的培训和考核工作,规范驾驶员申领驾驶证的程序,并有专人受理和审查办证材料,统一时间和地点进行理论学习、安全教育和驾驶操作训练,由考验员组织进行理考和术考,从源头上严把驾驶证申领关。
四、加强田检路查,确保农机安全
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目的是确保农机作业安全,农机监理部门积极主动深入乡镇村,田间场院,纠正违章,打击“黑车非驾”,检查一台,处理一台。组织农机监理人员开展农机安全宣传,加强对田间场院拖拉机作业的检查监督管理,组织技术人员对投入作业的机械逐台检查,维修保养,把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从总体看,我县的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农业机械安全性能和驾驶人员的安全意识、技术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已纳入规范管理,上半年未发生农机各类伤亡事故。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得到了进一步落实。
五、存在问题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由于我县小手扶拖拉机的发展速度快、流动范围大,农机安全生产的任务重、压力大,整治监管工作仍需加强,需纳入长效管理。
强化农机安全生产,作为农机主管部门责无旁贷,是义不容辞的责职,是农机监理部门的长效工作,下步我们将重点做好几方面工作:
1、继续加大宣传发动力度,把开展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与打击“黑机非驾”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入开展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确保农机安全生产。
2、加强与公安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大路面动态的管理力度,强化田检路查,严厉打击违章行为,确保农机安全生产。
二0一一年八月十日
第五篇:密切联系群众是军队思想作风建设的根本要求
一、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和军队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加强军队思想作风建设必须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核心问题
(一)密切联系群众是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的应有之义。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党我军性质宗旨的根本体现,为加强军队思想作风建设确立了党性前提。我军是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是人民的子弟兵。党的性质决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我军的唯一宗旨,也是我党我军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和军队的显著标志。始终保持党和军队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是一般问题,而是党的性质宗旨对党和军队一切言论、行动的根本要求,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党性前提。只有把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根本着眼点,不断加强和改进军队思想作风建设,才能为军队更好地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提供最坚强有力的保证。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党我军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为加强军队思想作风建设提供了实践依据。党和军队的历史反复证明,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90年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同人民一道顽强拼搏、接续奋斗的结果。历史经验雄辩证明,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我军的优良作风,也是我们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与根本保证。这就为当前着眼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军队思想作风建设,提供了最为坚实的实践依据。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本质要求,为加强军队思想作风建设规定了理论原则。马克思主义政党因其无产阶级的性质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夺取政权的斗争时期,天然具有密切联系群众的特质和传统。这是它取得胜利的有力武器。然而,当它取得革命的胜利,执掌了国家的政权后,因其占据统治地位,拥有巨大的权力和财富,就有可能忘记人民、脱离群众,甚至走向反面,导致败亡。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这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科学总结,也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供了理论依据。我军是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保持军队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维护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因此,着眼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也是加强军队思想作风建设不可动摇的理论原则。
二、我军所处社会环境和担负使命任务的深刻变化,对保持人民军队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加强军队思想作风建设必须适应新情况迎接新挑战
党长期执政和我军长期的和平建设环境,客观上使党和军队面临脱离群众的可能,军队思想作风建设必须牢牢扭住密切联系群众这个根本不放松。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特别是党长期执政赋予的特殊政治地位,使部分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利益观、地位观发生扭曲,党性观念淡化,出现了轻视群众、脱离群众,甚至凌驾于群众之上的现象。我军所处的社会环境、面临的时代特征、依托的物质条件和担负的使命任务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较长时期处于和平环境建军的客观现实,容易使一些人思想麻痹、骄傲自满,甚至忘记人民群众的养育之恩、忽视基层官兵的强大力量,在思想作风上表现出脱离群众、脱离官兵的种种问题。只有着眼始终保持我们党和军队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鱼水情谊,着眼始终保持心系基层、官兵一致的优良作风,牢牢扭住密切联系群众这个根本,加强和改进军队思想作风建设,才能确保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建立良好的军政军民关系,在部队内部建立良好的官兵关系、干群关系,使人民军队从容应对时代挑战,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贯彻落实国防和军队发展主题主线战略思想,迫切需要争取社会各方面支持、发挥全体官兵的积极性创造性,军队思想作风建设必须始终围绕密切联系群众这个核心来展开。坚持以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确保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是时代发展和民族振兴赋予我军的重大历史性课题。完成这一复杂艰巨的任务,必须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动员社会各方面提供科学理论、技术装备、人才智力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充分发挥全体官兵的积极性创造性。特别是推动军队改革发展,推进军事训练转型,实现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根本性转变,必须依靠群众,依靠广大官兵奉献才智、攻坚克难;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必须依靠群众力量和群众监督,坚决反对弄虚作假和形式主义,坚持往前赶、往实里抓,确保一旦有事,部队拉得出去、冲得上去,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只有围绕密切联系群众这个核心加强军队思想作风建
贯彻落实国防和军队发展主题主线战略思想,迫切需要争取社会各方面支持、发挥全体官兵的积极性创造性,军队思想作风建设必须始终围绕密切联系群众这个核心来展开。坚持以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确保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是时代发展和民族振兴赋予我军的重大历史性课题。完成这一复杂艰巨的任务,必须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动员社会各方面提供科学理论、技术装备、人才智力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充分发挥全体官兵的积极性创造性。特别是推动军队改革发展,推进军事训练转型,实现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根本性转变,必须依靠群众,依靠广大官兵奉献才智、攻坚克难;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必须依靠群众力量和群众监督,坚决反对弄虚作假和形式主义,坚持往前赶、往实里抓,确保一旦有事,部队拉得出去、冲得上去,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只有围绕密切联系群众这个核心加强军队思想作风建设,始终做到深入联系群众、密切军民关系,尊重官兵主体地位、集聚官兵知识智慧,才能形成推动军队改革、建设和发展的强大力量,把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主题主线贯彻到工作里、落实在行动上、体现于成效中。在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中,保持良好的军政军民关系和军队内部关系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军队思想作风建设必须突出密切联系群众这个重点来深化。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和人民群众接触联系的机会增多、时间延长、空间变大,许多事情的处理与人民群众利益和社会关注的热点息息相关,政治性、敏感性很强,对密切军民关系、实现群众利益、维护军队形象的要求更高更严。实践证明,有了密切联系群众的思想作风,就能在关键时刻把握正确方向、经住严峻考验,维护良好的军民关系和官兵关系,为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创造良好环境、提供强大动力。近年来,军队在完成汶川、玉树抗震救灾,奥运、亚运和 世博安保等重大非战争军事任务中,各级党委快速反应、果断决策、正确指挥,基层党组织紧急动员、迅速行动、有力组织,各级干部不怕牺牲、身先士卒、严格自律,广大共产党员舍生忘死、无私无畏、勇往直前,严格遵守群众纪律;对群众利益秋毫无犯,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展现了人民军队的优良作风和人民子弟兵的政治本色,以实际行动彰显了党和军队的先进性,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赞誉和支持。事实告诉我们,突出密切联系群众这个重点推进军队思想作风建设,继承发扬我党我军始终“同人民在一起”的伟大品格和优良作风,就能有力保证部队顺利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多样化军事任务。
三、思想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着眼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持续推进军队思想作风建设,必须进一步强化导向性、把握规律性、突出针对性、注重实效性 要使军队思想作风更加过硬、更加优良,当前最主要的是在总结经验、发扬成绩的基础上,继续突出重点、加大力度、加强指导,以确保“加强党性修养,锤炼思想作风”教育整顿活动达到预期效果。切实突出军队思想作风建设的本质要求,不断强化导向性。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思想作风说到底是思想政治素养,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是理想信念、政治品质、思想道德的体现。加强和改进思想作风建设,必须从源头上抓起,切实把树立和弘扬优良思想作风的根基搞扎实。因此,牢牢抓住理想信念教育,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军队思想作风建设的本质要求。理想信念是人们追求和向往的目标,是政治立场和世界观的集中反映,对思想作风的形成具有根本性的指导和引领作用。新形势下,坚定理想信念就是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赖。对军队来讲,最根本的是要铸牢军魂,坚定不移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根本上讲就是抓好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官兵这项“铸魂”工程。只有把党员干部的思想根基搞扎实,才能强化思想作风建设的正确导向,确保思想作风建设的正确方向。深入探索军队思想作风建设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科学性。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军队思想作风建设的客观规律,是不断增强其科学性的必由之路。着眼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推进军队思想作风建设,当前要突出强调遵循三个规律:一是“内化外化”律,即在思想作风建设过程中内化与外化辩证统一、知行合一的规律。内化,主要是引导官兵通过学习、理解、消化、吸收,把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上级的指示要求转化为自己的认知、情感、意志、信念,成为自觉行动的先导。外化,主要是引导官兵把已经形成的认知情感和思想政治道德素养转化为履行使命、完成任务的实际行动。军队思想作风建设应始终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在抓好内化的基础上,注重实践养成,在内化外化的持续转化中实现知、情、意、信、行的统一。二是“双向互动”律,即在思想作风建设过程中领导与部属、干部与群众、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思想、信息、情感双向交流、交互影响、彼此作用的规律。加强军队思想作风建设,必须尊重官兵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充分调动上级与下级、领导与部属、党员干部与广大官兵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坚持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有机统一,在平等交流、互促共进中谋求思想作风建设科学发展。三是“上行下效”律,即思想作风建设必须依靠领导带头、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的规律。思想作风建设要靠抓,更要靠领导带。领导的行为体现着思想作风建设的导向,对官兵思想作风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引领、示范和辐射效应。个别领导干部的不良行为,往往形成倍数效应,产生巨大不良影响。因此,加强和改进军队思想作风建设既要抓住一般官兵,更要突出抓好领导 干部这个重点,坚持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着力解决军队思想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不断加强针对性。当前,军队思想作风建设总的形势是好的,但在部分党员干部身上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思想作风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少数党员干部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形而上学、主观主义、形式主义、虚夸不实和滥用职权等不良思想倾向。其根源是宗旨意识淡化,党员意识弱化,不尊重实际、不尊重科学、不尊重群众。围绕解决这些突出问题,必须牢牢抓住理想信念这个根本,增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弘扬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永葆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严肃认真的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下狠劲、用真功、使实招,敢于较真碰硬,不断增强思想作风建设针对性。建立健全军队思想作风建设的制度机制,不断增强实效性。依靠制度机制是加强思想作风建设的治本之策。充分发挥制度机制对思想作风建设的“刚性”规范和约束作用,当前要突出党委集体领导制度、调查研究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报告工作制度、党委民主生活会制度、双重组织生活制度、述职述廉制度、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等的健全完善,结合本部门本单位实际,力求把制度中的原则规定具体化,笼统要求明细化,弹性指标刚性化。同时注重对制度进行必要补充,使其适用层级纵向延伸,涵盖范围横向拓展。建立健全军队思想作风建设的制度机制,当前要特别强调制度的贯彻落实、提高制度执行力。靠坚强党性提高制度执行力,形成严格执行制度的强烈动机和持久动力,使严格贯彻制度成为一种政治责任和行为习惯;靠强化监督保障制度执行力,充分发挥组织、群众和舆论的监督功能,及时督查和纠治制度执行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要靠从严执纪强化制度执行力,坚持从上面抓起,从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严起,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违纪问题,毫不留情的追究直接责任人和相关领导责任,坚决防止和克服潜规则。把各项制度建立完善起来、贯彻落实下去,思想作风建 设的实效就会自然显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