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全县乡镇党委书记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全县乡镇党委书记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召集大家开个座谈会,主要是想听听大家上半年的工作情况、下半年的工作思路,了解一下换届前的思想状况,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形成合力,推进工作。前面,**乡镇党委书记做了很好的发言,其他没发言的乡镇工作也做得很好,有不少乡镇的工作值得充分肯定,共同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书记、**部长也分别从党的建设、组织纪律等角度提出了要求,我都赞同,请各位书记认真领会,结合实际贯彻落实。下面,我谈三点意见,与大家共勉。
一、以理论学习为先导,不断提升素质,增强执政能力
勤学习、多思考是提高修养、增长才干、成就事业的必由之路,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乡镇党委书记处在党的最基层,上直接对党、对组织负责,下直接面对的是老百姓。一言一行,关乎党的形象;一业一绩,决定事业兴衰。特殊的位置对书记们的素质、能力、水平有更高、更特殊的要求。乡镇党委书记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以更加认真的态度,努力学习,深入思考,学以致用。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实践中言之成理、论之有据、思之有成;才能博采众长、科学决策,干出一番造福人民的光辉业绩。
一要树立“学以立德”的理念。知识与品德是立身之本,也是成事之基。古人讲,“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说明了才是德的基础,德是才的灵魂,两者密切联系,相辅相成。领导干部应正确把握加强学习和品德修养的关系,不断加强学识积累和品德砺炼,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对共产党人的“官德”做出精确的注释。具体来讲,就是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地位观,认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永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实践证明,我县的绝大部分领导干部是学识丰富、品行过硬、久经考验的好干部,近几年来,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党委书记,为我县的跨越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县委对此是充分肯定的。但是,也有个别领导干部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道德滑坡,影响了党的光辉形象。有的热衷灯红酒绿,沉湎低级趣味;有的追逐经济利益,陷入非法利益格局;有的拉帮结派,耍权弄谋,等等。从我县今年查处的领导干部违纪违规案件来看,数量仍居高不下,群众反映强烈。特别是对领导干部入股煤矿的问题,纪检监察部门一定要旗帜鲜明,严查重处,发现一个,处理一个,决不手软。
二要倡导“勤于思考”的风气。谋,而后决。作为一个领导干部,没有成熟的思考,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首先,要思“干”。有了想干事的积极性,才会有敢干事的方向性、善干事的灵活性和干成事的坚定性。要一门心思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三农”政策,不断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其次,要思“进”。要有强烈的进取心,不断超越自我。换届在即,部分领导干部惶惶不安,患得患失,主要精力没有放在工作上,精神萎靡,不思进取,这是对组织、对事业、对群众、对自己极不负责的表现,必须坚决予以纠正。再次,要思“和”。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干部。各级领导班子要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爱护团结,主要领导要率先垂范,善于团结班子成员,襟怀坦白,光明磊落,高风亮节,争做团结的表率。
三要提高“开拓创新”的能力。长期从事农业农村工作,不加强学习,不开阔眼界,就容易被陈旧观念左右头脑,被传统习惯束缚手脚,被暂时困难挡住视线,从而导致工作打不开局面,发展迈不开步子。作为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面对困难不惧怕,面对问题不畏缩,奋发有为,开拓创新,这才是一个共产党人应有的精神风貌,这才是战胜困难的法宝。一是着力创新思维方式。要努力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和惯性思维模式,想问题、作决策尽量站在全局的高度来思考,站在群众的角度来思考,尽量把上级的指示、外地的经验和本地实际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对上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有机结合。二是着力创新工作思路。乡镇党委书记作为发展一方经济的领头人,在一个地方处于核心地位,发挥着关键作用。你的工作思路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的发展方向、前景和效果。一个好的思路应该有鼓舞人心的发展目标、特色鲜明的发展重点、切实可行的发展措施,既体现大手笔、大气魄和大动作,又实事求是、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因此,作为乡镇党委书记,一定要善于开动脑筋,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善于把上情和下情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地方的现实优势和潜在优势,走出一条符合乡镇实际的发展新路。三是着力创新工作方法。当前,农村工作面临的对象没有变、工作重点没有变,但农村以及整个社会的形势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此给农村工作带来了许多的新问题、新矛盾,如果我们以不变应万变,固守传统的一套工作方法,必然事倍功半。因此,作为乡镇党委书记,一定要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努力改变过去主要依靠行政命令的管理模式,向注重协调、引导、服务的方式上转变,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要善于依靠法制和思想政治工作,把运用说服教育的方式和运用法制的手段有机结合起来,敢于接触矛盾,正视困难,善于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
二、以勇争一流为目标,不断解放思想,奋发进取
我们倡导和弘扬的以“***、勇争一流”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我看落脚点和最终目标、最高标准应该定位在“勇争一流”上。各行各业、各级各部门都应该以“勇争一流”为目标,以“勇争一流”为方向,以“勇争一流”为标准,来谋划、思考、安排、检查工作。
1、紧扣“争一流”主题,强化中心意识。思想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各位乡镇党委书记担当着发展一方、造福一地的历史使命,更需要认清形势,把准方向,将思想高度统一到弘扬“**精神”上来,统一到“勇争一流”的主题上来。
首先,“勇争一流”是形势发展所迫。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当前,全市各县市区已经形成了千帆竟进、百舸争流的发展态势,竞争之激烈,可以说是前所未有。要保持我县在全市排头兵的位置,常规性的发展必定会使**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惨败下来,我们必定会成为被历史唾骂和群众埋怨的罪人。因此,“勇争一流”就是我县当前最大的政治、最硬的道理、最大的目标和最根本的任务。有着良好发展基础,取得过辉煌成绩的**,必须发扬优良传统,着力弘扬“**精神”,坚决把“勇争一流”作为第一要务,坚决用“勇争一流”统揽全局,坚决以“勇争一流”统一思想,凝聚百万干群智慧和力量,继续争当全市发展的排头兵。
其次,“勇争一流”是广大群众所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是始终代表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的最大体现。坚韧朴实的广大群众,综其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在党的领导下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作为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在乡镇执行的最高组织者、领导者,更好地实现这个目标,唯一的工作载体就是“勇争一流”。只有各项工作都实现了“勇争一流”,经济社会实现最快最好发展,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愿望,才是真正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再次,“勇争一流”是个人发展所需。县委早已明确了“以发展论英雄,靠实绩用干部,凭公论定取舍”的用人标准,坚决不让踏踏实实干事的同志失望,坚决不让兢兢业业工作的同志吃亏。全县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在座的各位乡镇党委书记,应该说组织和人民的信任,给你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给你搭建了一个可以建功立业的平台,关键要看我们自己如何把握、如何表演、如何创造、如何发挥,给组织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给自己的人生留下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所以说,要实现自己个人在政治上的抱负,要想在实现自己社会价值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只能以“勇争一流”的工作气魄,只能以当好“排头兵”的工作业绩,才能谋得党和人民赋予的更高位置、更大权力和更大成功。除此以外别无他途!我们也绝不让任何投机钻营行为得逞!换届在即,县委再次重申这一原则,就是希望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强化“勇争一流”这个导向意识、中心意识,静心思良策,全心谋发展,尽心抓工作。
2、立足谋全局抓大事,集中精力搞建设。组织领导是一门艺术。只有不断提高自己“十根指头弹钢琴”的领导艺术水平和能力,才能不断促进乡镇的跨越发展。
一要树立全局意识。没有全局意识的领导干部是绝对不称职的。善于从全局的角度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是主要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今年,市委、市政府在年初下达给我县的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又新增了承办全市首届**大会、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3个现场点和建设**产业园区3项重大任务。可以毫不夸张地讲,今年是**有史以来工作任务最重、压力最大的一年。要完成和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各位乡镇党委书记必须处理好个人利益和全县工作大局的关系,自觉在思想上、行动上服从和服务于县委县政府的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和工作部署,坚决摒弃在换届工作中打“小算盘”的思想,坚决保证和县委、县政府思想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全力以赴推进各项工作。同时,县委态度也非常鲜明,对不服从工作大局却忙于钻营个人前途的干部,县委将严惩不怠;对服从工作大局,扎实苦干并取得较好成绩的党员干部,县委将重点培养、提拔重用。
二要突出工作重点。驾驭全局是对主要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驾驭全局,最重要的就是要统揽全局,善于抓关键,善于抓重点,善于抓大事。乡镇工作千头万绪,各位书记一定要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大局,抓大事、议大事,把主要心思和全部精力用于解决影响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性问题,特别要在经济结构调整、重大改革措施落实、重点项目的组织实施、干部群众思想观念转变等影响和牵动全局的大事上出实招、用真功。
三要发扬专注精神。“专注”是走向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所谓“专注”,就是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建成中国**产业集群地、***化工基地、中等城市、产业化示范乡镇、**省经济文化强县,是我们在深入调研、集思广益、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立的**未来3—5年发展目标。全县各级各部门务必排除各种干扰,专心致志,坚定不移按照既定的目标扎扎实实推进。当前,一定要排除换届工作可能带来的影响,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一手抓换届工作,确保思想不散、精力不减、工作不断、秩序不乱。
3、牢记为民宗旨,规范从政行为。省委**书记多次强调:人民是天,没有比人民更高的;人民是地,没有比人民更深厚的;人民是海,没有比人民更博大的。这就是说,民是根,民是本,我们的任何事业都不能离开这个“根本”,我们任何从政行为都应围绕和服务于这个“根本”,多解难事、多办实事、多办好事,努力实现人民利益最大化。
一要多与群众“亲密接触”。领导干部要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就应当多与群众“亲密接触”。与群众“亲密接触”,一要“勤”,把联系群众、深入群众作为一种工作习惯,做到经常化,主动走出机关、走出大院,深入第一线,深入群众中,而不是想起来时一下子、风风火火一阵子;二要“深”,沉下身子静下心,睁大眼睛认真看,竖起耳朵认真听,全面了解实际情况,深入把握群众心理,而不能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三要“实”,实实在在地向群众交心,真心诚意地替群众着想,千方百计地为群众办事,而不是耍花架子、虚于应付。实践证明,接触群众越勤,了解的情况就越多;接触群众越深,与群众的心就贴得越近;接触群众越实,就越受群众欢迎。
二要多看群众“脸色”行事。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求领导干部在作决策、办事情时应多看群众“脸色”,尊重绝大多数群众的意见,多考虑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从一定意义上说,群众的“脸色”是领导干部水平的“显示器”。如果群众“脸色”好看,说明领导干部作出的决策、所办的事情是正确的,符合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否则,就应该想一想安排工作是否有误,处理问题是否失当,群众利益是否受损。群众的“脸色”也是领导干部作风的“显示器”。如果群众“脸色”好看,说明领导干部了解和把握了群众的所思所想,做到了秉公用权、求真务实。否则,就应该想一想是否脱离了实际,脱离了群众。群众的“脸色”还是领导干部政绩的“显示器”。如果群众“脸色”好看,说明领导干部的工作得到了群众认可,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否则,就该认真想一想权力观是否出现了问题,政绩观是否发生了偏差。
三要多办人民受益的事。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真心实意把老百姓关心和需要的事一件一件办好。一定要多办老百姓受益之事,使越来越多的群众得到实惠;一定要多办老百姓最急之事,使群众意见最集中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一定要多办长远起作用的事,使群众看到最大希望;一定要多办力所能及的事,使群众看到党和政府的努力。这就是我们牢记为民宗旨、规范从政行为的指导思想。作为乡镇一级,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要求,围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办实事。修建通乡公路、通村公路、便民路,解决行路难问题;改造学校危房、添置医疗设备,解决老百姓子女上学难、就医难问题;大兴水利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施“人畜饮水”工程,解决饮水难问题;组织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民的“钱袋子”问题。要围绕落实农村政策办实事,严格执行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要围绕保一方平安办实事,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要努力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决不能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真正使本届党委、政府任期成为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
三、以党性为标准,严守法纪,建设和谐务实的钢班子
省委提出“举旗帜,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的工作要求,我看核心还在于班长,在于“一把手”。我们的乡镇党委书记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处于关键地位,发挥着核心和龙头作用。因此,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以党性为标准,严格遵纪守法;以人格为魅力,团结班子成员;以民主为作风,树立良好典范。
1、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增强团结合力
一要发挥好书记的带头作用。在一个地方,党委是标杆;在党委内部,书记是标杆。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书记们将决定一个地方的党风、政风、民风。古语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一名领导要时时严于律已,处处率先垂范,随时以良好的形象带队伍、干工作,以优良的作风树榜样、做表率。要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党委书记要以身作则,为班子成员做好表率,重大事项要坚持集思广益,充分吸取班子成员意见,让班子成员发挥主观能动性,重大问题一定要坚持集体讨论,不当“家长官”,不搞“一言堂”,不个人说了算。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注意听取和收集各方面的意见,特别是不同的意见,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
二要处理好与乡(镇)长的关系。一个班子团不团结,关键看书记与乡(镇)长两人的关系是否理顺,理顺了班子的战斗力就强、凝聚力就大,反之亦然。一要尊重乡(镇)长。凡属已经明确规定职权范围内的事情,要让乡(镇)长独立负责地去处理,不擅权、不专权、不越权,围绕党委中心工作各施其职、各负其责。二要经常同乡(镇)长通气、商量。要尊重乡(镇)长的意见,多在事前沟通、协商,积极支持乡(镇)长开展工作,重大决策民主讨论,事先通气;决策后坚决执行,共同维护好集体领导权威。三是出现矛盾要冷静。工作中出现意见分歧在所难免,十分正常。作为党委书记,要主动查找自身的问题,及时开展自我批评,分析出现矛盾的根本原因;要相互宽容,在一起工作是一种缘分,工作是暂时的,朋友是永恒的,我们除了工作,还有朋友加兄弟的感情;要勇于改正自己的不足,承认自己的不是,多做自我批评。三要处理好与班子其他成员的关系。对班子其他成员,要做到信任不猜疑、补充不拆台、配合不推诿,要善当“班长”不当家长、善当“学生”不当“先生”。
2、严格执行干部选任规定,端正用人导向
用什么样的人是一个政治导向,怎样用人是一个风气导向。选好一个人,带动一大片;用错一个人,挫伤一大片。在用人这个问题上,坚持当官不送钱、办事不吃请、家里不办公的政治清明标准。坚持严格执行选任条例、严肃履行选任规程、严明施行选任纪律,把民主推荐做得更扎实,把考察工作做得更深入,把决定任免做得更合规。对跑官要官的一律不给,并让纪委、组织部门记录在案,不予提拔重用;对工作不在状态、不干事,甚至带“病”在岗的干部,该撤换的坚决撤换,该调整的坚决调整,该处理的坚决处理。探索在重大工作中考察干部、在关键时候发现干部、在紧要关头识别干部的选人用人新机制,特别强调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在“产业化示范乡镇”创建中、在承办全市首届**大会工作中、在“项目建设年”工作中发现、培养、选拔干部,把那些执行力强、执政水平高、廉洁奉公、表现突出的干部,把那些想干事、善干事、干成事又不出事的干部,纳入组织培养的重点,适时予以提拔重用。在县乡换届期间,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认真遵守以下五条纪律:①认真坚守工作岗位,积极履行职责,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②讲党性、顾大局、守纪律,不得传播影响团结、引起人心不稳的小道消息和散布不负责任的言论;③正确对待个人的去留和调整,正确对待干部考察和职务安排;④不准跑官要官,不准为个人或亲朋好友的职务安排拉关系、请客送礼;⑤不准在民主测评和民主推荐中采取各种手段为自己或他人拉票。一经发现并查实的,按照党纪政纪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已列为考察对象的,取消其被考察的资格。
3、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做到依法依纪办事
一要自觉廉洁自律,以身作则。“公生明、廉生威”。公正廉洁历来都是“官德之本”、官威之源。乡镇党委书记要当好班长就必须要以身作则,做廉洁自律的表率。一要有公心。把全部心思用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用在带领群众致富上,决不能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为个人、配偶、子女、亲友谋私利的手段,或者利用自己的权力捞取不合理的、非法的私利。二要过“五关”。一是名位关。不为名位所左右。党叫干啥,就干啥,摆正位置,不越权越位,不跑官要官,不向组织要待遇,坚决服从组织安排。二是权力关。不滥用权力为自己捞好处,不利用职权索拿卡要。三是金钱关。反对拜金主义,提倡过艰苦朴素的生活,做到送礼不要,请吃不到,不乱与商界老板拉关系,不贪占公家和他人的便宜。四是美色关。不追求低级无聊的生活方式,随时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和高尚情操。五是人情关。对自己身边的人、对老领导、老战友、老朋友,既要重感情,更要讲原则。三要严纪律。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党委书记作为一把手,时时处处都要严于律己,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和保密纪律,切实做到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率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带好一班人,促进事业的快速发展。
二要增强监督意识,自觉接受监督。家宝总理讲,“有权就有责,用权受监督”。不受监督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作为领导干部,必须有乐于接受监督的意识,要认识到,“严是爱,松是害,真正监督是关爱”。监督不是对你不信任,不是与你过不去,而是对你的一种爱护、一种关心、一种保护。能否正确对待监督,是党员领导干部胸怀宽狭、情操高低的分水岭;是检验党性强弱的试金石;也是衡量一个领导干部政治上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之一。乡镇党委书记作为班长,一定要消除各种思想顾虑,切实增强接受监督的意识,真正形成积极倡导监督、主动接受监督、大胆实施监督、支持保护监督的浓厚氛围。在前两次会上,我讲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今天,再复述一次,与大家共勉:人生的历程、从政的历程,就像一架飞机的航程,不在于它飞得多高,飞得多远,而在于最后是否安全着陆。大家都应以党的事业为重,勤奋工作,严以律己,这样才能安全着陆,达到自己事业和人生的目的地。
总之,今天的座谈会,是一个关键时候召开的关键性会议,是一个换届前夕打招呼的会议,是一个在半年工作结束时总结过去、继往开来、再创新业的动员会。大家一定要响应党的号召,服从党的安排,听从党的指挥,严守党的纪律,经受住各种考验,迎接好组织的挑选,在关键时候保持一个共产党人应有的情操,展示我们党委书记应有的修养和风采。
第二篇:在全市换届新任镇党委书记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换届新任镇党委书记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我市部分县镇党委换届后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总结镇党委换届的成功经验、谋划下一步工作。刚才,同志的发言讲的很好,听了以后很受启发。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第一,把握三个重点,履行好岗位赋予的神圣使命。一要履行好科学发展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性的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我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十二五”的美好蓝图,就必须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而“发展”这一第一要务,必须是科学的。镇党委书记,直接面对的是基层、是一线,要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关心群众安危冷暖,着力解决好关系他们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不断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二要履行好维护稳定的第一责任。发展是政绩,稳定更是政绩,维护农村和谐稳定是我们的第一责任。要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有效地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
突出问题,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要倍加重视健全落实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优化公共资源配置,统筹解决相关的民生问题,尽力使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民生。要倍加重视健全落实民主、科学、依法决策的机制,深入四议两公开和一线工作法,出台重大改革措施、实施重大建设项目,都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维护群众权益,都要统筹考虑发展和稳定问题。要把社会管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不断提升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
三要履行好抓班子带队伍的第一职责。镇党委书记在镇领导班子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关键作用,负有全面责任。书记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抓班子带队伍。实践证明,党委书记自身过硬,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敢抓敢管,领导班子就会有凝聚力,干部队伍就会有战斗力,对群众就会有号召力,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正气就会上升。相反,如果党委书记自我放纵,滥用权力,违法乱纪,就可能带坏一个班子,毁掉一批干部,败坏一方风气。党委书记要履行好抓班子、带队伍的职责,首要的是切实增强抓班子、带队伍的意识。要牢固树立不抓班子、带队伍就是失职,抓不好、带不好就是不称职的思想,带出一个政治上坚强有力的好班子,带出一支政治上合格的好队伍,带出一方政治清明、风正气顺的好风气。党委书记要履行好抓班子、带队伍的职责,关键
是努力提高抓班子、带队伍的本领。要开阔胸襟,有容人容事的器量,以理服人、以德服人,在工作中既要坚持原则,敢抓敢管,又要善于协调成员间的关系,解决班子内部存在的问题,把一班人的力量凝聚起来,形成抓工作的整体合力。党委书记要履行好抓班子、带队伍的职责,根本是自身要过得硬。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别人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要带头把自己摆进去,真正做到率先垂范,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的良好局面。
第二,树立三个理念,不断提高执政为民、服务发展的本领。
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陶行知先生说:“只有好学,才是终身进步之保险,也就是常青不老之保证。”镇党委书记处在党的最基层,上直接对党、对组织负责,下直接面对的是老百姓。一言一行,关乎党的形象;一业一绩,决定事业兴衰。特殊的位置对书记们的素质、能力、水平有更高、更特殊的要求。镇党委书记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以更加认真的态度,努力学习,深入思考,学以致用。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实践中言之成理、论之有据、思之有成;才能博采众长、科学决策,干出一番造福人民的光辉业绩。要远学杨善洲、近学杨建波,砥砺品行,磨练意志,努力成为基层干部的楷模。要坚持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不断用强大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实
践。
二要树立勤于思考的理念。谋,而后决。作为一个领导干部,没有成熟的思考,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要思“干”。有了想干事的积极性,才会有敢干事的方向性、善干事的灵活性和干成事的坚定性。要一门心思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三农”政策,不断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要思“进”。要有强烈的进取心,不断超越自我。要思“和”。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干部。要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爱护团结,主要领导要率先垂范,善于团结班子成员,襟怀坦白,光明磊落,高风亮节,争做团结的表率。
三要树立作风民主的理念。领导作风民主,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是增强党的团结和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基础,是实现科学决策的重要保证,也是加强新形势下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应掌权不忘责任重,位高不失公仆心,这样才能站得高,看得远,具有海纳百川的情怀,容人容事的雅量;发扬民主,心胸开阔,从善如流,自觉维护领导班子的团结合作。应不断增强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自觉接受党组织、党员和群众的监督,善于和同志们团结共事,充分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大力倡导“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的良好风气,就能做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也才能形成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局面。
第三,严格三个要求,做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好书记。
一要勇于创新。作为一名镇党委书记,既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的组织实施者,又是本镇重大工作的决策者。所以,一个镇的工作搞得怎样,关键取决于党委书记有没有改革创新意识和超前的工作,这就要求必须具备三点:一是责任感。一个优秀的党委书记应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对本镇的工作不断提出新目标,以此促进自己不断的追求。要有怕干不好工作的危机感、应该做的工作没有做的欠债感、自身应当具备的某些知识和能力而没有具备的不足感。有了这些,才有与干部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思想准备;才有不怕任何艰难困苦、励精图治、坚定开创工作新局面、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信心和决心,才能不断激励自己奋勇进取,攀登新的高峰。凡有“怕苦怕累怕困难,庸庸碌碌守摊摊,熬过几年进县城,舒舒服服度晚年”的思想,不可能有所作为,也难以胜任镇党委书记职务。二是紧迫感。基层工作的客观条件,需要党委书记具有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身体素质。这一特点决定镇党委书记的最佳任期不会太长。这就要求党委书记应具有时效观念,有雷厉风行的紧迫感。能今天办的事不拖到明天,能马上办的事不等不靠,问题看准了就要抓住不放,一抓到底,一步一个脚印地带领干部群众把任期目标变为现实。在工作上要分清轻重缓急,讲究方
法,提高效率,善于找准对本镇经济发展带有突破性的战略重点,全力靠上去抓出成效。真正把多数人受益,群众急需,长期起作用又力所能及的每一件事办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创新精神。镇党委书记必须要有改革创新意识,要体现出“快”、“新”。“快”就是中央方针、政策一经传达下来,就要立即组织实施,“敢为天下先”,敢于进行别人没有进行的试验,不能片面地强调所谓“绝对保险”,搞“一看二慢三通过”那一套。“新”就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作出符合实际的决策,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如果只会照搬照转,事事都向上级要办法,没有自己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就不能做开拓性工作,不可能适应改革的新形势,在事业上是很难取得成功的。
二要亲民爱民。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指出了“四个危险”,就是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镇党委书记与基层干部群众打交道最多,也是我们党员干部形象的最直接展现。我们必须树立忧患意识,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牢记“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镇党委书记一定要亲民、爱民、为民、富民,要把老百姓的冷暖常挂心上。无论是作决策、干工作,都要以老百姓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要廉洁从政。
书记在全市深化干部作风建设动
员大会上强调:“干部要有敬畏心,敬畏历史、敬畏人生、敬畏法纪、敬畏组织、敬畏权力、敬畏家庭,自觉用法律和党纪、政纪约束自己,始终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和道德情操,自重自省自警自律,慎独慎微慎权慎友,知恩知足知耻知止,老老实实做人、清清白白干事。”镇党委书记要严格按照会民书记的讲话要求,想想身前做些什么,身后留些什么,做到秉公用权、廉洁从政,自觉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要坚持阳光操作,做到政策公开、办事流程公开、办事公正,规范运行,有效防止暗箱操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树立起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的良好风气,成为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的领导干部。
第三篇:在全市中心镇党委书记座谈会上的发言
一、发展现状
罗阳镇位于东江中下游,地处广州、惠州、深圳、东莞四大城市的交叉辐射区,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广东省273个中心镇之一。全镇辖区面积285.6平方公里,城市规划面积90平方公里,下辖29个村,6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0多万人。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勇于创新,紧紧抓住“城镇建设、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企业”三大战略工作重心,使镇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
(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到2004年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181607万元,财政总收入3735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13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40元。
(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近年来,全镇全社会共投入近8亿元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以华润购物商场、天天购物商场、富华大酒店、县城文化广场等一批商贸文娱实体,贯通了东、西商业街,改造了罗阳一、二路。完成村道硬底化的村有11个,里程40公里(宽5米),今年动工的还有7个村。这些都使镇容镇貌得到改观,镇区主干道路硬化率更是达到100%,绿化率达到95%,城镇供电、有线电视、电话普及率达到100%。
(三)城镇人口不断聚集。城区常住人口11.5万人,占全镇总人口数62.2%,外来人口逐年增加,现已达5万人。镇区人口就业结构呈多元化,主要以商业、服务业为主。
(四)社会各项事业得到较大发展。全镇中、小学教育得到普及,卫生保健较为完善。此外,电影院、文化站、图书馆、有线电视站及广播站已建立,金融保险业务发展较快。
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从我镇的城市化进程历史演进来看,虽然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也存在城镇规模小,城市化水平低,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交通条件制约等一系列问题。尤其是中心镇建设,由于尚处起步阶段,更是面临许多有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工业化水平低导致建设要素发育先天不足。工业是现代经济的主干,兴镇必先强工,也就是说,建设中心镇,有赖于通过工业化完成资本积累,壮大财源,藏富于民,以便在市场化经营运作中,有足够的财力用以支持。如东莞等先进地区经过经商办厂,培育出一批“先富群体”,为中心镇建设提供了较充实的资金支持。而我们由于工业化水平较低,群众还没能或很少能从工业化当中获得利益,新兴工业园区吸纳的劳动力十分有限,其资金、人口、信息、管理等要素的发育不全,使中心镇失去了强有力支持。特别是由于这两年来外来工紧缺的问题已经凸现,我们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日益下降,使我镇的第三产业发展阻力加大。
二是农民增收缓慢,降低了中心镇建设的“驱动力”。经济实力是中心镇建设的基础。我镇2004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135元,与全省平均水平4366元相差230元,由于群众经济条件差,影响了农民进城消费的欲望和进城居住、经商的能力。
三是规划编制滞后致使低水平重复建设初露端倪。在我镇的城镇规划体系中,中心镇是明确的。但从规划情况来看,由于技术力量不足和经费紧张,以前的规划档次相对较低,过了几年就落后于形势,增加了修订和实施难度,甚至需重新修编,造成了很大浪费。
四是体制、政策、观念的障碍仍是绕不过的“三道坎”。“二元”体制还没打破,土地、计划生育、户籍等农村政策与中心镇的发展不配套。目前,相当一部分农民“离乡不离土,进城不入户”。产生这种现象首先是农村的土地、计划生育、户籍管理等政策与中心镇发展的不配套:例如,农民如果入户城镇,就意味着失去土地。又例如,农民如果入户城镇,也意味着一对夫妇失去可以生育两个小孩的权利。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些因素都构成了农民“进城”的预期成本。
五是建设资金和中心镇建设经验的不足制约了中心镇的发展速度。中心镇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但资金的来源却无确切的保障:作为一级镇政府,没有独立的、稳定的财政来源。银行信贷资金由于政策方面的限制,也无法大量投入。作为上级财政的支持,对于中心镇建设所需求的大量资金来说,并不能起主流作用。此外,管理权限的不足也压抑了内在的发展活力。如缺乏一定的建设项目审批权、旧城区的改造权、城镇户籍管理权、城市综合管理执法权、交通管理权等。
六是土地资源不足影响了中心镇发展的后劲。目前,我镇共有农业人口46070人,共有耕地面积32502亩,人均耕地0.705亩,远远低于全国人均耕地面积1.29亩的水平,更不及世界人均耕地面积四分之一。而且我镇耕地面积占土地资源的比例小,在自然条件和生产力所允许的条件下,绝大部分能开垦的土地已被开垦,耕地后备资源不足,随着人口的较快速度增长,经济建设特别是工业化正处于快速增长时期,“吃饭”和“建设”给耕地带头的压力,没有等到较好缓解。况且,我镇作为县城镇,绝大部分土地被纳入县城的总体规划内,没有一定的土地利用开发权限,在目前我镇招商引资势头良好、工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较多时候还出现了有意向投资项目却没有土地可供上马的尴尬局面。所有这些,致使我镇要既实现确保耕地不减少的目标同时又不影响经济的发展相当困难,使我们的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三、解决以上问题的几点思路
中心镇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有它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只能因势利导,顺应民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反之,欲速则不达。根据罗阳的镇情,要加快中心镇建设,必须抓好“六大工程”建设。
1、先导工程——做好观念创新。中心镇建设是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的过程,是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过程。我们将通过深入广泛的宣传教育,突破单一思维束缚,调动各建设主体的积极性。要始终坚持“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分类指导”的工作方法,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不搞“一刀切”、“一个模式”,切实加强对中心镇建设的领导和指导。同时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小城镇建设的工作水平,尽量减少工作经验的成本。学习是提升自身工作水平的有效手段。我们计划到比较发达的地方去学习中心镇建设知识,汲取前人的经验教训,同时聘请一些城镇化建设的专业人才与我们一起建设中心镇,尽量做到少失误。
2、龙头工程——完善提升规划。城市规划就其本质而言,是城市建设的战略制高点,是城市建设的灵魂和龙头。中心镇的规划亦然。我们将用宽广的眼光,坚持战略性、超前性、延续性和可操作性,力求高起点、高水平,体现新时代要求,凸显城市的特色来规划罗阳的中心镇建设,不断强化以人为本理念,把目标定位在打造“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上。采用分片组织、组群集聚、点状结构的空间组织形式,通过规划修编,形成符合县城中心镇的城市体系。
3、主干工程——强化产业支撑。我们将着力调整、整合、提升三次产业,使整个三次产业产生集聚效应。一是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提高农民知识化水平。依托城郊的优势,培育壮大特色城郊产业。二是提升工业园区。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取决于是经济和人口聚集的快慢。我们将重点抓好工业园区的建设。从全镇来讲,主要是建设好洲际产业基地、小金产业基地、罗浮山信息产业基地和义和工业基地这四大工业基地。同时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各种收费,为工业园区和市场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三是重视发展第三产业。在城镇功能区调整中规划出足够的空间,吸引第三产业的集中发展。着重抓住县城中心镇的优势,注重服务业的拓展,强化三次产业的联动效应,提高我镇经济的竞争力和城市发展的支撑力。
4、核心工程——注重体制创新。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坚持珍惜资源,保护耕地的原则,正确处理好中心镇建设与合理用地、保护耕地的关系。建立城市建设用地储备机制,增强政府依法调控土地市场能力。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协调,合理调整“农保率”,争取使用地指标。在工业园区建设中,要严格执法、杜绝非法行为,防止进区企业圈而不开,开而不发,等待升值后再炒地皮。二是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加强宣传力度,把好的项目推介出去,吸引投资商来投资。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向外宣传介绍我们的项目、优惠政策等等。同时积极向上、向外争取各种资金。不但要争取县里的、市里的、省里的,而且要争取省外甚至国外的。不但要政府直接争取,而且也要通过本镇其它民众的社会关系争取资金。三是通过国有土地有偿转让、引进外资、带项目开发等途径筹集资金,为城镇基础设施开辟稳定的资金来源,以缓解当前小城镇建设资金捉襟见肘的状况。同时积极引导金融部门增加对城镇重点项目的信贷投入。
5、基础工程——不断优化政策。认真贯彻上级关于促进中心镇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结合罗阳实际抓好政策落实。总结完善宅基地整理办法,盘活土地存量。探索旧城、旧村改造新途径,在主体缺位、政策缺位的情况下,引导与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通过村民自治组织制定相关章程,加快宅基地整理,提高拆迁效率和重建速度。进一步优化环境,加快审批制度的改革,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各种收费,为中心镇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严格规划管理,加大土地规划、土地执法力度。在中心镇建设中充分考虑罗阳的经济发展水平,科学决策,稳步推进,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6、配套工程——发挥文化力特有作用。张德江书记曾指出“城市特色的根基在文化”。镇村文化积淀越深厚,就越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在下一步的中心镇建设中,我们将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加大对环境的综合整治,使罗阳的环境卫生面貌得到较大的改观,努力使罗阳建成适宜创业和居住的生态型城镇。同时高度重视文化的特有作用,不断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以创建文明村为载体,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城镇文明水平。
四、省市加快中心镇发展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
我镇按照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心镇发展的意见》(粤府[2003]57号)的精神和要求及省、市、县的有关政策积极推进罗阳的中心镇建设。
首先是高起点、高标准地抓好中心镇的规划编制和管理。除认真配合县抓好县城规划区内的规划管理外,还邀请专家对县城规划区外的地区进行规划修编,编制《罗阳镇总体规划》、《罗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罗阳镇乡镇经济发展五年规划》,将罗阳定位为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使之与县城总体规划融为一体。在详细规划四大工业基地的同时,将县城规划区外的东部小金、东坑规划建设成以生产五金、电子、家具、商住为主的规模产业区;西部的义和片将逐步建成大型工业基地,并抓好商业、娱乐、单身公寓住宅等配套设施;中部则利用县城中心区的产业基础优势,重点发展商贸、物流等第三产业;北部则借助惠州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利用山水自然环境的优势,重点发展生态观光旅游业;南部则充分利用一江两岸的自然景观优势,构筑景观型的商贸住宅区和高科技开发区。
其次是积极招商引资,加快推进农村“三化”进程。2003年来已引进项目80多宗,实际利用外资13000多万美元,有力地推进中心镇建设,同时加强村镇建设,重点抓好石示头移民安置区和新村危房改造工程,使之成为农村城镇化建设的示范点,引导农村住宅建设向城市标准迈进。加快文化设施和文化产业建设,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城市文化品味,加快村道硬底化建设,目前已完成村道硬底化工程40多公里,大力抓好农村的基础设施,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农村与城市的距离。
第三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着力解决“三农”问题。我镇大力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业品牌,“新结西瓜”、“浪头花生”、“阳光花木”、“田牌杨桃”等品牌的初具规模;大力进行产品调整,初步形成城郊型、商贸型、观光型和山区型四类农业基地,农业效益有所提高,农民增收已显成效。
第四积极引导第二、三产业向中心镇转移。仅2004年全镇就新增个体私营企业432家,比增11%,注册资金达62295万元。第二、三产业发展较快,中心镇的产业聚集效果和辐射带动作用明显。
第五努力构建文明法治环境,推动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大力推进以法治镇,营造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安定祥和的治安环境,民主法制建设稳步推进,文化教育、医疗服务、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都随中心镇的建设而有新的发展。
第六,加强党的建设,为中心镇建设提供组织保障。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增强镇、村两级班子的核心作用,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结合“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和“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动和固本强基工程,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中心镇建设。
总体而言,我镇在贯彻落实省、市、县发展中心镇政策方面的情况是良好的,也初步收到成效。但在拓展中心镇建设资金渠道方面困难相当大,一是县级财政紧张,没有办法通过贴息、转移支付等形式支持建设。二是因市政基础设施投资的效益低,回收期长,很难吸引民间社会资金。三是给予中心镇的建设资金政策还没有兑现,由于我镇地处县城,县城规划区内的基础设施配套费、垦复金、城市维护建设税等均由县直部门收取,我镇没有支配使用权,中心镇建设资金面临巨大压力。另外,户籍制度在我镇限制农民进城方面的影响相对较小,主要是县城中小学对户籍在城外的学生可以拒收,除此以外,城镇居民与农民没有多大的差别,更多人愿意非转农,以争取更多的实惠,如征地补偿款等。城乡管理二元结构(如城乡教育等)虽有改善,但依然明显,这需要较长时间来逐步改善和消除。
对于加快中心镇的建设,本人在这里提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1、建立中心镇独立财税机制和镇级金库,增强镇级财政实力,加大中心镇建设的资金投入,明确中心镇的财权与事权,合理划分收支范围,将省政府规定的有关费用交由中心镇支配使用,并在县级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下使用,确保建设资金的专款专用。
2、理顺职责,完善管理体制。我镇地处县城,目前与县直有关部门在城市管理方面存在职责不明确,管理不到位的现象,县直部门条块分割,我镇在协调上有一定困难,出现“管理着的看不见,看得见的管不着”的现象。县镇应加强沟通,从有利于中心镇建设角度出发,理顺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最好能统一执法,重点抓好治安维护、市容市貌、卫生管理、人口与计生管理、社区服务、公共设施管理等各项城市管理工作。以完善的管理体制建设、管理、经营好城市。
3、全面落实省、市发展中心镇的各项政策措施,采取优惠政策扶持中心镇的发展。一方面要坚决落实好省、市发展中心镇的各项政策措施,使中心镇建设在政策、权限、财政各方面得到有效的发展保证,另一方面要根据各级各地实际给予政策倾斜,引导中心镇的发展,在市批、管理、财政等权限上给予更多的自主权,提高中心镇发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中心镇的辐射带动和产业聚集作用。
我相信,有市县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中心镇的建设一定会更上一个新台阶。
第四篇:在全市中心镇党委书记座谈会上的发言
一、发展现状
罗阳镇位于东江中下游,地处广州、惠州、深圳、东莞四大城市的交叉辐射区,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广东省273个中心镇之一。全镇辖区面积285.6平方公里,城市规划面积90平方公里,下辖29个村,6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0多万人。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勇于创新,紧紧抓装城镇建设、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企业”三大战略工作重心,使镇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
(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到~年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181607万元,财政总收入3735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13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40元。
(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近年来,全镇全社会共投入近8亿元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以华润购物商尝天天购物商尝富华大酒店、县城文化广场等一批商贸文娱实体,贯通了东、西商业街,改造了罗阳一、二路。完成村道硬底化的村有11个,里程40公里(宽5米),今年动工的还有7个村。这些都使镇容镇貌得到改观,镇区主干道路硬化率更是达到100%,绿化率达到95%,城镇供电、有线电视、电话普及率达到100%。
(三)城镇人口不断聚集。城区常住人口11.5万人,占全镇总人口数62.2%,外来人口逐年增加,现已达5万人。镇区人口就业结构呈多元化,主要以商业、服务业为主。
(四)社会各项事业得到较大发展。全镇中、小学教育得到普及,卫生保健较为完善。此外,电影院、文化站、图书馆、有线电视站及广播站已建立,金融保险业务发展较快。
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从我镇的城市化进程历史演进来看,虽然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也存在城镇规模小,城市化水平低,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交通条件制约等一系列问题。尤其是中心镇建设,由于尚处起步阶段,更是面临许多有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工业化水平低导致建设要素发育先天不足。工业是现代经济的主干,兴镇必先强工,也就是说,建设中心镇,有赖于通过工业化完成资本积累,壮大财源,藏富于民,以便在市场化经营运作中,有足够的财力用以支持。如东莞等先进地区经过经商办厂,培育出一批“先富群体”,为中心镇建设提供了较充实的资金支持。而我们由于工业化水平较低,群众还没能或很少能从工业化当中获得利益,新兴工业园区吸纳的劳动力十分有限,其资金、人口、信息、管理等要素的发育不全,使中心镇失去了强有力支持。特别是由于这两年来外来工紧缺的问题已经凸现,我们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日益下降,使我镇的第三产业发展阻力加大。
二是农民增收缓慢,降低了中心镇建设的“驱动力”。经济实力是中心镇建设的基矗我镇~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135元,与全省平均水平4366元相差230元,由于群众经济条件差,影响了农民进城消费的欲望和进城居注经商的能力。
三是规划编制滞后致使低水平重复建设初露端倪。在我镇的城镇规划体系中,中心镇是明确的。但从规划情况来看,由于技术力量不足和经费紧张,以前的规划档次相对较低,过了几年就落后于形势,增加了修订和实施难度,甚至需重新修编,造成了很大浪费。
四是体制、政策、观念的障碍仍是绕不过的“三道坎”。“二元”体制还没打破,土地、计划生育、户籍等农村政策与中心镇的发展不配套。目前,相当一部分农民“离乡不离土,进城不入户”。产生这种现象首先是农村的土地、计划生育、户籍管理等政策与中心镇发展的不配套:例如,农民如果入户城镇,就意味着失去土地。又例如,农民如果入户城镇,也意味着一对夫妇失去可以生育两个小孩的权利。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些因素都构成了农民“进城”的预期成本。
五是建设资金和中心镇建设经验的不足制约了中心镇的发展速度。中心镇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但资金的来源却无确切的保障:作为一级镇政府,没有独立的、稳定的财政来源。银行信贷资金由于政策方面的限制,也无法大量投入。作为上级财政的支持,对于中心镇建设所需求的大量资金来说,并不能起主流作用。此外,管理权限的不足也压抑了内在的发展活力。如缺乏一定的建设项目审批权、旧城区的改造权、城镇户籍管理权、城市综合管理执法权、交通管理权等。
六是土地资源不足影响了中心镇发展的后劲。目前,我镇共有农业人口46070人,共有耕地面积32502亩,人均耕地0.705亩,远远低于全国人均耕地面积1.29亩的水平,更不及世界人均耕地面积四分之一。而且我镇耕地面积占土地资源的比例小,在自然条件和生产力所允许的条件下,绝大部分能开垦的土地已被开垦,耕地后备资源不足,随着人口的较快速度增长,经济建设特别是工业化正处于快速增长时期,“吃饭”和“建设”给耕地带头的压力,没有等到较好缓解。况且,我镇作为县城镇,绝大部分土地被纳入县城的总体规划内,没有一定的土地利用开发权限,在目前我镇招商引资势头良好、工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较多时候还出现了有意向投资项目却没有土地可供上马的尴尬局面。所有这些,致使我镇要既实现确保耕地不减少的目标同时又不影响经济的发展相当困难,使我们的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三、解决以上问题的几点思路
中心镇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有它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只能因势利导,顺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反之,欲速则不达。根据罗阳的镇情,要加快中心镇建设,必须抓好“六大工程”建设。
1、先导工程——做好观念创新。中心镇建设是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的过程,是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过程。我们将通过深入广泛的宣传教育,突破单一思维束缚,调动各建设主体的积极性。要始终坚持“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分类指导”的工作方法,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不搞“一刀切”、“一个模式”,切实加强对中心镇建设的领导和指导。同时加强学习,不断提高
小城镇建设的工作水平,尽量减少工作经验的成本。学习是提升自身工作水平的有效手段。我们计划到比较发达的地方去学习中心镇建设知识,汲取前人的经验教训,同时聘请一些城镇化建设的专业人才与我们一起建设中心镇,尽量做到少失误。
2、龙头工程——完善提升规划。城市规划就其本质而言,是城市建设的战略制高点,是城市建设的灵魂和龙头。中心镇的规划亦然。我们将用宽广的眼光,坚持战略性、超前性、延续性和可操作性,力求高起点、高水平,体现新时代要求,凸显城市的特色来规划罗阳的中心镇建设,不断强化以人为本理念,把目标定位在打造“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上。采用分片组织、组群集聚、点状结构的空间组织形式,通过规划修编,形成符合县城中心镇的城市体系。
3、主干工程——强化产业支撑。我们将着力调整、整合、提升三次产业,使整个三次产业产生集聚效应。一是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提高农民知识化水平。依托城郊的优势,培育壮大特色城郊产业。二是提升工业园区。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取决于是经济和人口聚集的快慢。我们将重点抓好工业园区的建设。从全镇来讲,主要是建设好洲际产业基地、小金产业基地、罗浮山信息产业基地和义和工业基地这四大工业基地。同时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各种收费,为工业园区和市场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三是重视发展第三产业。在城镇功能区调整中规划出足够的空间,吸引第三产业的集中发展。着重抓住县城中心镇的优势,注重服务业的拓展,强化三次产业的联动效应,提高我镇经济的竞争力和城市发展的支撑力。
4、核心工程——注重体制创新。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坚持珍惜资源,保护耕地的原则,正确处理好中心镇建设与合理用地、保护耕地的关系。建立城市建设用地储备机制,增强政府依法调控土地市场能力。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协调,合理调整“农保率”,争取使用地指标。在工业园区建设中,要严格执法、杜绝非法行为,防止进区企业圈而不开,开而不发,等待升值后再炒地皮。二是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加强宣传力度,把好的项目推介出去,吸引投资商来投资。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向外宣传介绍我们的项目、优惠政策等等。同时积极向上、向外争取各种资金。不但要争取县里的、市里的、省里的,而且要争取省外甚至国外的。不但要政府直接争取,而且也要通过本镇其它民众的社会关系争取资金。三是通过国有土地有偿转让、引进外资、带项目开发等途径筹集资金,为城镇基础设施开辟稳定的资金来源,以缓解当前小城镇建设资金捉襟见肘的状况。同时积极引导金融部门增加对城镇重点项目的信贷投入。
5、基础工程——不断优化政策。认真贯彻上级关于促进中心镇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结合罗阳实际抓好政策落实。总结完善宅基地整理办法,盘活土地存量。探索旧城、旧村改造新途径,在主体缺位、政策缺位的情况下,引导与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通过村民自治组织制定相关章程,加快宅基地整理,提高拆迁效率和重建速度。进一步优化环境,加快审批制度的改革,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各种收费,为中心镇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严格规划管理,加大土地规划、土地执法力度。在中心镇建设中充分考虑罗阳的经济发展水平,科学决策,稳步推进,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6、配套工程——发挥文化力特有作用。张德江书记曾指出“城市特色的根基在文化”。镇村文化积淀越深厚,就越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在下一步的中心镇建设中,我们将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加大对环境的综合整治,使罗阳的环境卫生面貌得到较大的改观,努力使罗阳建成适宜创业和居住的生态型城镇。同时高度重视文化的特有作用,不断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以创建文明村为载体,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城镇文明水平。
四、省市加快中心镇发展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
我镇按照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心镇发展的意见》(粤府[~]57号)的精神和要求及盛市、县的有关政策积极推进罗阳的中心镇建设。
首先是高起点、高标准地抓好中心镇的规划编制和管理。除认真配合县抓好县城规划区内的规划管理外,还邀请专家对县城规划区外的地区进行规划修编,编制《罗阳镇总体规划》、《罗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罗阳镇乡镇经济发展五年规划》,将罗阳定位为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使之与县城总体规划融为一体。在详细规划四大工业基地的同时,将县城规划区外的东部小金、东坑规划建设成以生产五金、电子、家具、商住为主的规模产业区;西部的义和片将逐步建成大型工业基地,并抓好商业、娱乐、单身公寓住宅等配套设施;中部则利用县城中心区的产业基础优势,重点发展商贸、物流等第三产业;北部则借助惠州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利用山水自然环境的优势,重点发展生态观光旅游业;南部则充分利用一江两岸的自然景观优势,构筑景观型的商贸住宅区和高科技开发区。
其次是积极招商引资,加快推进农村“三化”进程。~年来已引进项目80多宗,实际利用外资13000多万美元,有力地推进中心镇建设,同时加强村镇建设,重点抓好石示头移民安置区和新村危房改造工程,使之成为农村城镇化建设的示范点,引导农村住宅建设向城市标准迈进。加快文化设施和文化产业建设,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城市文化品味,加快村道硬底化建设,目前已完成村道硬底化工程40多公里,大力抓好农村的基础设施,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农村与城市的距离。
第三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着力解决“三农”问题。我镇大力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业品牌,“新结西瓜”、“浪头花生”、“阳光花木”、“田牌杨桃”等品牌的初具规模;大力进行产品调整,初步形成城郊型、商贸型、观光型和山区型四类农业基地,农业效益有所提高,农民增收已显成效。
第四积极引导第二、三产业向中心镇转移。仅~年全
镇就新增个体私营企业432家,比增11%,注册资金达62295万元。第二、三产业发展较快,中心镇的产业聚集效果和辐射带动作用明显。
第五努力构建文明法治环境,推动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大力推进以法治镇,营造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安定祥和的治安环境,民主法制建设稳步推进,文化教育、医疗服务、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都随中心镇的建设而有新的发展。
第六,加强党的建设,为中心镇建设提供组织保障。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增强镇、村两级班子的核心作用,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结合“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和“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动和固本强基工程,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中心镇建设。
总体而言,我镇在贯彻落实盛市、县发展中心镇政策方面的情况是良好的,也初步收到成效。但在拓展中心镇建设资金渠道方面困难相当大,一是县级财政紧张,没有办法通过贴息、转移支付等形式支持建设。二是因市政基础设施投资的效益低,回收期长,很难吸引民间社会资金。三是给予中心镇的建设资金政策还没有兑现,由于我镇地处县城,县城规划区内的基础设施配套费、垦复金、城市维护建设税等均由县直部门收取,我镇没有支配使用权,中心镇建设资金面临巨大压力。另外,户籍制度在我镇限制农民进城方面的影响相对较小,主要是县城中小学对户籍在城外的学生可以拒收,除此以外,城镇居民与农民没有多大的差别,更多人愿意非转农,以争取更多的实惠,如征地补偿款等。城乡管理二元结构(如城乡教育等)虽有改善,但依然明显,这需要较长时间来逐步改善和消除。
第五篇:在全市中心镇党委书记座谈会上的发言
在全市中心镇党委书记座谈会上的发言是一篇关于会议讲话的范文,由中国范文网编辑收集整理!免费提供,希望能够帮助您。一、发展现状 罗阳镇位于东江中下游,地处广州、惠州、深圳、东莞四大城市的交叉辐射区,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广东省273个中心镇之一。全镇辖区面积285.6平方公里,城市规划面积90平方公里,下辖29个村,6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0多万人。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勇于创新,紧紧抓住“城镇建设、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企业”三大战略工作重心,使镇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
(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到2004年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181607万元,财政总收入3735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13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40元。
(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近年来,全镇全社会共投入近8亿元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以华润购物商场、天天购物商场、富华大酒店、县城文化广场等一批商贸文娱实体,贯通了东、西商业街,改造了罗阳一、二路。完成村道硬底化的村有11个,里程40公里(宽5米),今年动工的还有7个村。这些都使镇容镇貌得到改观,镇区主干道路硬化率更是达到100%,绿化率达到95%,城镇供电、有线电视、电话普及率达到100%。
(四)社会各项事业得到较大发展。全镇中、小学教育得到普及,卫生保健较为完善。此外,电影院、文化站、图书馆、有线电视站及广播站已建立,金融保险业务发展较快。
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从我镇的城市化进程历史演进来看,虽然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也存在城镇规模小,城市化水平低,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交通条件制约等一系列问题。尤其是中心镇建设,由于尚处起步阶段,更是面临许多有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工业化水平低导致建设要素发育先天不足。工业是现代经济的主干,兴镇必先强工,也就是说,建设中心镇,有赖于通过工业化完成资本积累,壮大财源,藏富于民,以便在市场化经营运作中,有足够的财力用以支持。如东莞等先进地区经过经商办厂,培育出一批“先富群体”,为中心镇建设提供了较充实的资金支持。而我们由于工业化水平较低,群众还没能或很少能从工业化当中获得利益,新兴工业园区吸纳的劳动力十分有限,其资金、人口、信息、管理等要素的发育不全,使中心镇失去了强有力支持。特别是由于这两年来外来工紧缺的问题已经凸现,我们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日益下降,使我镇的第三产业发展阻力加大。三是规划编制滞后致使低水平重复建设初露端倪。在我镇的城镇规划体系中,中心镇是明确的。但从规划情况来看,由于技术力量不足和经费紧张,以前的规划档次相对较低,过了几年就落后于形势,增加了修订和实施难度,甚至需重新修编,造成了很大浪费。四是体制、政策、观念的障碍仍是绕不过的“三道坎”。“二元”体制还没打破,土地、计划生育、户籍等农村政策与中心镇的发展不配套。目前,相当一部分农民“离乡不离土,进城不入户”。产生这种现象首先是农村的土地、计划生育、户籍管理等政策与中心镇发展的不配套:例如,农民如果入户城镇,就意味着失去土地。又例如,农民如果入户城镇,也意味着一对夫妇失去可以生育两个小孩的权利。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些因素都构成了农民“进城”的预期成本。五是建设资金和中心镇建设经验的不足制约了中心镇的发展速度。中心镇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但资金的来源却无确切的保障:作为一级镇政府,没有独立的、稳定的财政来源。银行信贷资金由于政策方面的限制,也无法大量投入。作为上级财政的支持,对于中心镇建设所需求的大量资金来说,并不能起主流作用。此外,管理权限的不足也压抑了内在的发展活力。如缺乏一定的建设项目审批权、旧城区的改造权、城镇户籍管理权、城市综合管理执法权、交通管理权等。
三、解决以上问题的几点思路 中心镇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有它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只能因势利导,顺应民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反之,欲速则不达。根据罗阳的镇情,要加快中心镇建设,必须抓好“六大工程”建设。
1、先导工程——做好观念创新。中心镇建设是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的过程,是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过程。我们将通过深入广泛的宣传教育,突破单一思维束缚,调动各建设主体的积极性。要始终坚持“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分类指导”的工作方法,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不搞“一刀切”、“一个模式”,切实加强对中心镇建设的领导和指导。同时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小城镇建设的工作水平,尽量减少工作经验的成本。学习是提升自身工作水平的有效手段。我们计划到比较发达的地方去学习中心镇建设知识,汲取前人的经验教训,同时聘请一些城镇化建设的专业人才与我们一起建设中心镇,尽量做到少失误。
2、龙头工程——完善提升规划。城市规划就其本质而言,是城市建设的战略制高点,是城市建设的灵魂和龙头。中心镇的规划亦然。我们将用宽广的眼光,坚持战略性、超前性、延续性和可操作性,力求高起点、高水平,体现新时代要求,凸显城市的特色来规划罗阳的中心镇建设,不断强化以人为本理念,把目标定位在打造“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上。采用分片组织、组群集聚、点状结构的空间组织形式,通过规划修编,形成符合县城中心镇的城市体系。
3、主干工程——强化产业支撑。我们将着力调整、整合、提升三次产业,使整个三次产业产生集聚效应。一是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提高农民知识化水平。依托城郊的优势,培育壮大特色城郊产业。二是提升工业园区。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取决于是经济和人口聚集的快慢。我们将重点抓好工业园区的建设。从全镇来讲,主要是建设好洲际产业基地、小金产业基地、罗浮山信息产业基地和义和工业基地这四大工业基地。同时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各种收费,为工业园区和市场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三是重视发展第三产业。在城镇功能区调整中规划出足够的空间,吸引第三产业的集中发展。着重抓住县城中心镇的优势,注重服务业的拓展,强化三次产业的联动效应,提高我镇经济的竞争力和城市发展的支撑力。
4、核心工程——注重体制创新。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坚持珍惜资源,保护耕地的原则,正确处理好中心镇建设与合理用地、保护耕地的关系。建立城市建设用地储备机制,增强政府依法调控土地市场能力。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协调,合理调整“农保率”,争取使用地指标。在工业园区建设中,要严格执法、杜绝非法行为,防止进区企业圈而不开,开而不发,等待升值后再炒地皮。二是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加强宣传力度,把好的项目推介出去,吸引投资商来投资。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向外宣传介绍我们的项目、优惠政策等等。同时积极向上、向外争取各种资金。不但要争取县里的、市里的、省里的,而且要争取省外甚至国外的。不但要政府直接争取,而且也要通过本镇其它民众的社会关系争取资金。三是通过国有土地有偿转让、引进外资、带项目开发等途径筹集资金,为城镇基础设施开辟稳定的资金来源,以缓解当前小城镇建设资金捉襟见肘的状况。同时积极引导金融部门增加对城镇重点项目的信贷投入。
5、基础工程——不断优化政策。认真贯彻上级关于促进中心镇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结合罗阳实际抓好政策落实。总结完善宅基地整理办法,盘活土地存量。探索旧城、旧村改造新途径,在主体缺位、政策缺位的情况下,引导与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通过村民自治组织制定相关章程,加快宅基地整理,提高拆迁效率和重建速度。进一步优化环境,加快审批制度的改革,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各种收费,为中心镇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严格规划管理,加大土地规划、土地执法力度。在中心镇建设中充分考虑罗阳的经济发展水平,科学决策,稳步推进,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6、配套工程——发挥文化力特有作用。张德江书记曾指出“城市特色的根基在文化”。镇村文化积淀越深厚,就越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在下一步的中心镇建设中,我们将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加大对环境的综合整治,使罗阳的环境卫生面貌得到较大的改观,努力使罗阳建成适宜创业和居住的生态型城镇。同时高度重视文化的特有作用,不断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以创建文明村为载体,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城镇文明水平。
四、省市加快中心镇发展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 我镇按照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心镇发展的意见》(粤府[2003]57号)的精神和要求及省、市、县的有关政策积极推进罗阳的中心镇建设。首先是高起点、高标准地抓好中心镇的规划编制和管理。除认真配合县抓好县城规划区内的规划管理外,还邀请专家对县城规划区外的地区进行规划修编,编制《罗阳镇总体规划》、《罗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罗阳镇乡镇经济发展五年规划》,将罗阳定位为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使之与县城总体规划融为一体。在详细规划四大工业基地的同时,将县城规划区外的东部小金、东坑规划建设成以生产五金、电子、家具、商住为主的规模产业区;西部的义和片将逐步建成大型工业基地,并抓好商业、娱乐、单身公寓住宅等配套设施;中部则利用县城中心区的产业基础优势,重点发展商贸、物流等第三产业;北部则借助惠州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利用山水自然环境的优势,重点发展生态观光旅游业;南部则充分利用一江两岸的自然景观优势,构筑景观型的商贸住宅区和高科技开发区。其次是积极招商引资,加快推进农村“三化”进程。2003年来已引进项目80多宗,实际利用外资13000多万美元,有力地推进中心镇建设,同时加强村镇建设,重点抓好石示头移民安置区和新村危房改造工程,使之成为农村城镇化建设的示范点,引导农村住宅建设向城市标准迈进。加快文化设施和文化产业建设,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城市文化品味,加快村道硬底化建设,目前已完成村道硬底化工程40多公里,大力抓好农村的基础设施,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农村与城市的距离。第三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着力解决“三农”问题。我镇大力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业品牌,“新结西瓜”、“浪头花生”、“阳光花木”、“田牌杨桃”等品牌的初具规模;大力进行产品调整,初步形成城郊型、商贸型、观光型和山区型四类农业基地,农业效益有所提高,农民增收已显成效。第五努力构建文明法治环境,推动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大力推进以法治镇,营造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安定祥和的治安环境,民主法制建设稳步推进,文化教育、医疗服务、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都随中心镇的建设而有新的发展。第六,加强党的建设,为中心镇建设提供组织保障。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增强镇、村两级班子的核心作用,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结合“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和“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动和固本强基工程,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中心镇建设。总体而言,我镇在贯彻落实省、市、县发展中心镇政策方面的情况是良好的,也初步收到成效。但在拓展中心镇建设资金渠道方面困难相当大,一是县级财政紧张,没有办法通过贴息、转移支付等形式支持建设。二是因市政基础设施投资的效益低,回收期长,很难吸引民间社会资金。三是给予中心镇的建设资金政策还没有兑现,由于我镇地处县城,县城规划区内的基础设施配套费、垦复金、城市维护建设税等均由县直部门收取,我镇没有支配使用权,中心镇建设资金面临巨大压力。另外,户籍制度在我镇限制农民进城方面的影响相对较小,主要是县城中小学对户籍在城外的学生可以拒收,除此以外,城镇居民与农民没有多大的差别,更多人愿意非转农,以争取更多的实惠,如征地补偿款等。城乡管理二元结构(如城乡教育等)虽有改善,但依然明显,这需要较长时间来逐步改善和消除。对于加快中心镇的建设,本人在这里提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1、建立中心镇独立财税机制和镇级金库,增强镇级财政实力,加大中心镇建设的资金投入,明确中心镇的财权与事权,合理划分收支范围,将省政府规定的有关费用交由中心镇支配使用,并在县级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下使用,确保建设资金的专款专用。
2、理顺职责,完善管理体制。我镇地处县城,目前与县直有关部门在城市管理方面存在职责不明确,管理不到位的现象,县直部门条块分割,我镇在协调上有一定困难,出现“管理着的看不见,看得见的管不着”的现象。县镇应加强沟通,从有利于中心镇建设角度出发,理顺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最好能统一执法,重点抓好治安维护、市容市貌、卫生管理、人口与计生管理、社区服务、公共设施管理等各项城市管理工作。以完善的管理体制建设、管理、经营好城市。
3、全面落实省、市发展中心镇的各项政策措施,采取优惠政策扶持中心镇的发展。一方面要坚决落实好省、市发展中心镇的各项政策措施,使中心镇建设在政策、权限、财政各方面得到有效的发展保证,另一方面要根据各级各地实际给予政策倾斜,引导中心镇的发展,在市批、管理、财政等权限上给予更多的自主权,提高中心镇发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中心镇的辐射带动和产业聚集作用。我相信,有市县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中心镇的建设一定会更上一个新台阶。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