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美官员制度的比较
中美官员制度的比较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美关系一直是我国国际关系的热点。中美关系有一个极为奇怪的现象:一方面绝大多数中国人,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性,指责得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另一方面中国人如果有出国的机会,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往往首先选择美国。近几年政府派出大批中青年干部去国外学习从政经验和政治理念,首选的国家也是美国。
当国民义愤填膺地责骂美国时,我以为美国人也在大洋那边和中国人对骂,可事实不是这样。从美国回来的留学生说:普通美国人很少对别人说三道四,没有几个人想到要去指责中国人,因为“中国人怎样”与他们的生活没多大关系。至于美国政府,如果想到要为难中国的话,丑话也只能说给外国人听,不能说给美国人听,因为美国政府没有对内宣传的官方媒体。美国真是一个奇怪的国家,主流媒体完全掌握在公民手中,政府和政党没有控制任何一家电视台和报刊。
单从语言来说,中国人对美国的不满和愤慨显然要多些,按正常逻辑美国应该比中国更糟糕,可实际情况是中国人只要一有机会就会削尖脑袋往美国跑,没听说哪个美国人往中国跑。不少中国的花季少女争着嫁给美国老头;可从没听说过美国的年轻靓女争嫁中国老头的事,就算这个中国老头是超级富豪也不例外。
一个人的行动更能折射出他真实的内心世界,语言则更多欺骗的成分。根据“鸟往明处飞”的中国古谚,美国的真实情况可能并没有中国人说的那么糟,至少比中国的现状不差分毫。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中国人往美国跑而没有几个美国人往中国跑呢?
也许有人会说美国建国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中国建国只有半个世纪的时间,积累的经济成果显然要多些,人民的生活更富裕一些。
诚然今天的美国比中国富得多,但这并不是中国人往美国跑的根本原因。今天在美国一掷千金花天酒地玩名车买豪宅的大多是中国富豪,在中国富豪挥金如土的气势下,美国富人早就甘拜下风且明智地退到一边,承认中国富人比他们更潇洒也更有钱。没有哪个文明人会傻到去和“敢把钞票打水漂”的暴发户较劲。
一个国家有没有吸引力不仅取决于这个国家的经济条件,还取决于这个国家的自然环境、政治空气和文化氛围,其中政治空气则是第一位的。中东的沙特可以说富得流油,可没有几个文明人愿意去那个国家定居。如果说沙特的自然环境恶劣的话,文明人却更愿意去自然环境更为恶劣的邻国以色列定居。
中美的真正差距可以从这两个国家官员的职能上去寻找答案。官员是什么?这个问题中美两国有绝然不同的回答:美国:官员是“职业”;中国:官员是“职权”。
下面我们来比较一下中美官员的差别:
一、政治理念:美国官员是一种“职业”,不是“职权”。既然同是职业,就一样要履行职业规定的责任义务,遵守职业道德,没有高于其他“职业”的任何特权。中国官员则更多体现为“职权”,从来都凌驾于各行各业之上,拥有支配各“职业”的广泛权力。
二、民众政治心态:美国人在日常生活中对陌生的凡夫俗子,有一种与生俱来近乎本能的信任;但对于政府和官员,却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的不信任。美国人对官员的不信任不是基于对“人”的不信任;而是基于对“权力”的不信任,认为人一旦拥有“权力”,就有滥用权力和以权谋私的倾向,无论是天使还是魔鬼都有这种倾向,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所以美国人根本不相信有与生俱来且始终如一的“清官”。正是这种天生的“多疑”,造就了美国社会中一种人人自主各自为战普及于多数民众的对政府的压力,正是这种无所不在的压力,使任何官员都拥有很强的危机意识,在工作中不得不有所检点,处处小心,在“渎职”和“越权”的夹缝中谨慎为政。
我国的情况则恰好相反:中国人从来就相信政府和官员,含怨蒙辱时也寄希望于政府和清官,深信政府会自觉主持公平正义,尤其是对高官寄予厚望,除非官员在众目睽睽之下做了伤天害理的大坏事。与之形成鲜明对应:中国人对一般人却是天生的不信任,除非这个人做了显而易见的大好事。中国人尊奉的处世格言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而政府和官员所享受到的超前的信任,反而使之失去接受监督的机会。历史的经验一千次证明:一个被受治者认为天然值得信任的政府,最终会变得实际上最不值得信任。人都有犯贱的一面,由人组成的政府也是这样,“鞭策”使之进步;“溺爱”使之堕落,甚至毁灭!
美国社会加在官员身上的套索一方面限制了官员在任期内为所欲为;另一方面则保护了官员的“名节”,防止其玩物丧志走向毁灭,给自己的家族带来灾难。很少听说过美国政府产生过需要动用极刑的“巨贪”,因为美国体制根本没有产生巨贪的机会。中国社会给予官员的宽松环境让官员在任期内能随心所欲;但也给官员自身和其家族遗留下无穷的隐患。如果你不是一个“末世赌徒”;如果你是一个对自己和家族有责任心的聪明人,我相信你会选择在前一个环境下为官。
不加限制的权力能让天使变成魔鬼!
三、基层会议:我国基层政府的会议多是举世皆知的,这点美国和中国有相似之处。单从会议次数来说,美国基层政府的会议甚至比中国更多,不同的只是会议的规模、形式和内容。美国基层政府“小会”多“大会少”,开会是为了解决实际事务,一次会议着眼于解决一个或几个具体事务。会议没有固定的模式,一般是会议主持人提出问题,然后与会者在规定的时间内发表意见,最后主持人简单说两句就宣布散会,与其说是“会议”,还不如说是为解决事务征求意见的碰头会。所以每次会议时间都很短,主持人和与会人员没任何废话,更没有假话、空话、套话。会议没有固定的模式,也不设主席台,就象几个情趣相投的朋友在一起讨论问题一样轻松自在。中国基层政府的会议一般都遵从约定俗成的模式:主席台上就座的是领导,台下是听众,首先是主持人的“开场白”,介绍参加会议的主要领导,然后是主要领导和指定的典型代表发言,最后是主持人长篇大论的总结。无论是领导讲话还是主持人总结,都是事先由秘书写好讲稿(也有领导自己执笔的)并打印成册,装在资料袋里分发给每个与会人员,领导只是在主席台上把讲稿上的文字照本宣科地朗读一遍。会议更多地体现为一种仪式,不是着眼于解决具体事务。因此讲话稿的内容有相当多的假话、空话和套话,听者不知所云,讲话的领导也意识不到自己在说什么,甚至领导内心也不相信自已宣讲的那些文字,正是“嘴上说一套;心里想的是另一套”。
四、上下级关系:美国上级不管下级,总统不管州长,州长不管市长,厅长不管处长„„下级也不遵从上级,他只需要按自己职位的职能要求行使自己职责,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就根本用不着和上级套近乎。总统去某一个城市视察,市长和市政官员根本不出面陪同,仍自顾自干本职工作,那个城市的政治生活不会因此受到任何影响。总统在那个城市的“衣、食、住、行”全是自己买单,市政府不用花一分钱。中国是“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上级对下级拥有绝对的支配权。省长去某县视察,不但这个县的党政要员要全程陪同,连省县之间的政府要员也要赶往此县恭候自己的上司。省长在此县的“衣、食、住、行”县政府都作了精心且极为妥善的安排,根本不用省长自己掏一分钱„„
为什么会出现两种绝然相反的情形?并不是美国官员天性就比中国官员廉洁务实且拥有高贵的情操,归根结蒂还是两国官吏任免机制的不同造成的。美国的各级官员都是当地人民自己选举出来的,不是上面任命的,美国的总统不能任命州长,州长也不能任命市长,就更不用说升降和罢免了。州长、市长的任命、升降和罢免全是当地人民组成的议会说了算。你别看小布什在国际上颐指气使、今天指责这个国家是邪恶轴心,那个国家搞恐怖;明天又制裁伊朗,威胁军事打击北朝鲜,俨然成了地球的家长;但他在国内的权力小得可怜,他的任何行动、每花一分钱都要经过国会批准,没有国会的授权他寸步难行、一筹莫展。美国总统可以把巴拿马总统抓到美国审判,可美国的一个普通市长就可以不买总统的帐。联合国50周年庆典时,纽约市长为各国首脑举行了一场音乐会。音乐会开始前,市长居然把克林顿总统邀请的客人阿拉法特“请”出了剧场,理由是阿乃“恐怖主义分子”,气得克林顿七窍生烟,但也只限于生气而己,对市长的决定他无可奈何,只好自己去道歉,他甚至连纽约市都代表不了,因为纽约市民没选他克林顿当市长。因此在美国没有“跑官”“要官”的现象,因为官是人民选的,不是上司给的,跑了也等于“白跑”;要了也等于“要白”。
中国官员的升降任免则是上司说了算,官员所在地的人民没有任何权力。所以中国的官员只需对自己的上司负责,而不用对辖下的人民负责。
为了讨好自己的上司,下级官员就有可能贪污受贿,以便有多余的钱向上司行贿,至于因此得罪了人民则无关紧要,因为只要上司对他有“好感”,人民根本奈何不了他,这也是那些腐败官员在犯事前象弹棉花一样“越弹越升”的秘诀所在。
我在机关工作过几年,对“机关潜规则”感触至深:一个人在机关的奋斗目标不是把本职工作干得尽可能出色,而是职位的步步升迁,努力从科员、副科员,一步一步升迁到副处长、处长,甚至更高级别;一个人怎样才能仕途顺利、步步升迁?那就是不断得到上司的赏识与提拔。由此演生出的“官场潜规则”则是:下级不对工作负责,而对上级负责;上级提拔下级,不看政绩,而看下级如何对待自己。
五、政府结构:美国的基层政府机构通常不设副职,既保持了较高的行政效率,避免推卸责任,又防止了吃财政饭的官员数量膨胀。中国基层政府机构都设立了一个或多个副职,副职的职能名义上是协助正职工作防范正职独裁,但在实际行使职能的过种中则常常出现下述情况:副职只要认为正职重用他,给了他足够的“特权”,正职就是再渎职再腐败他也不置一词;副职如果认为自己不被重用,就算正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也会暗中使绊子。所以中国基层政府的副职多半是“特权”的标志,很少出于工作的需要。
六、官员的私生活:美国个人的私生活受到高度的尊重。如果你是一个普通平民,只要不触犯法律,你在正妻之外拥有多少情人,包养了多少“二奶”,政府和他人都无权干涉,那些娱乐性的媒体说不准还把你捧为风云人物,把你的风流花心美化为“私生活丰富多彩”。美国的官员就另当别论了,他们的私生活必须是清澈透明的,如果你在任期内制造了“绯闻”,无论你是多大的官,就算是国家元首,一样要受到严厉的追究和制裁,轻则丢官,重则身败名裂。克林顿的绯闻案众所周知,尼克松被弹赅下台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不过是说了几句“谎话”。
和美国相比,中国的官员则是另一番景象:普通平民大多没条件玩情人和包养“二奶”,官员在情人“二奶”市场则近水楼台先得月,玩情人包“二奶”在中国部分地区已成为官场的一种时尚。很多官员还不止包养了一个“二奶”,而是几个甚至几十个“二奶”,情人的数目那就更多了。和美国不同的是:中国平民玩情人包二奶不但会受到舆论的谴责,还有可能被警察当成“卖淫嫖娼”犯抓起来,包“二奶”则会因“重婚罪”受到法律追究。官员玩情人包“二奶”则很容易逃避任何制裁,除非他犯了事丢了官。
七、文凭职称:美国几乎没有买卖文凭和职称的怪现象,“注水”文凭也不多见。中国的假文凭和假职称则满天飞。至于“注水”文凭,可以从本科一直“注”到博士或博士后。美国官员一旦发现学历职称有“注水”现象,不但马上丢官,还会因此身败名裂,终生抬不起头来。中国官员则对文凭和职称相当“热衷”,不在任期内混个“本科、硕士、博士”就是没有“上进心”的表现,因此官员大多接受在职教育,大学也积极配合官
员的“好学精神”。至于在职文凭是否存在“注水”现象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八、经济状况:美国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可美国政府却是最穷的,且贫穷的程度让人震惊,居然会穷得开不了门,所以美国地方政府会出现因贫穷而停业一段时间的“怪事”。美国官员能支配的钱相当有限,每支出一分钱都要向当地议会详细汇报,因公务收受哪怕是一支普通钢笔的小礼品都得上交国库。不少中国人都误认为美国官员的薪水很高,他们的廉洁是“高薪”养出来的,其实美国官员的收入只有中等水准,有些官员在任上还无法养家糊口,只好在八小时之外从事服务性的兼职,甚至于堂堂一个大市长去作舞厅的看门人。
中国是世界上公认的贫穷国家,但中国的政府却很富有,“再穷也不会穷政府”,官员从不缺钱花。陕西渭南市红绿灯因积欠电费75万无人买单,电力部门只好强行断电。你想想现代化都市没有红绿灯会陷入怎样的交通混乱状况,会潜伏着多大的危险?可红绿灯还是断电了。在红绿灯断电期间,这个城市的公车照样在路上跑,官员照样在吃喝公款,从未听说过公车上不了路或因公款吃紧不招待上司吃饭的现象。中国官员虽然不是最富的,但绝不会出现市长那样的高官无法养家糊口只好去当看门人的现象,就是兼职了也绝不会干看门人之类的低等职业,那个市最体面的职业会争相为他敞开大门。
近些年中美两国有不少城市结为“友好城市”,既然是“友好城市”就难免市政官员的你来我往,但中国城市好象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去访的多而回访的少。之所以如此并非美国官员不懂礼貌或摆臭架子,而是他们拿不出来中国访问的钱,官员的每一分公务支出都得纳税人认可,他们不能随意动用哪怕是一分钱的公款。于是出现这样的怪现象:富裕的美国市长常常为来中国参加所谓的“贸易洽谈会”纳税人会不会买单而困扰;贫穷的中国市长则豪爽地拍胸:尽管来吧,所有费用我报销!
九、新闻监督:美国官员受到新闻媒体无孔不入的监督,在任上哪怕是出了一点在中国看来微不足道的“丑闻”就会被媒体曝光,并受到毫不留情的追究。中国官员就是犯了再大的错误也不容易被媒体自由曝光,除非上面决定曝他的光。美国的新闻媒体都是民营的,政府和政党没有控制任何一家报刊和电台。中国的主流媒体基本上都控制在政府手里,因此新闻必须服从官员意志。
十、职位保障:美国官员一旦任期届满,就得离开政府去自谋职业,该干啥就干啥,除非选民认为他很优秀要他连任。所以美国的官员不是终身制,在任上有浓厚的危机意识。美国政务官和公务员是两个不同的体系,公务员大多是终身制的,因为公务员是面向全社会公开考试选拔的,不是官员任命的,也不是权贵利用职权带进行政部门的,职能也是纯技术性和服务性的,只有“按章办事”的义务而无“自由裁量”的权力,和中国的公务员有本质的区别。中国的官员多为终身制,在任上只要不犯显而易见的大错误,尤其不犯和上级“不一致”的“错误”,就可继续在政府部门
呆下去,一直到退休,退休后还可享受优厚的俸禄。中国官员任期届满只是职位升迁或换一个地方当官,并不等于离开政府。因为职位有很强的保障,中国官员在任上几乎没有什么危机意识,因此也容易“饱暖思淫欲”撇开美国的意识形态和中美摩擦,单从文明水准来说,美国确然拥有很多我们无法比拟的优势,有不少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这也是我国政府近几年派出大批政务官去美国实习的原因。这项英明决策说明我国的高层政务官富有远见且勇于负责,知晓我们的劣势,也知道中国和文明世界的真正差距。中华民族要想真正走上文明富强之路,就有必要学习美国的优势,尤其是要学习美国政府“自我免疫”和“自我更新”的机制,使“官逼民反”和“周期性改朝换代”的内战永远在中国绝迹。
如果我们汲取了美国的成功经验,中国就会在不远的将来超过美国,中国人争相往美国跑的现象就会成为历史,相反世界各国的仁人志士都会削尖脑袋往中国跑,就象一千三百年前的唐帝国引来万帮来朝一样。那时美国少女争嫁中国老头的事就不是什么新闻了。
如果中国社会形成一种人人自主各自为战普及于多数民众的对政府的压力,“廉洁政府”就会从“文件”走向“现实”。
第二篇:中美监狱制度比较
中美监狱制度比较
我们对美国监狱的印象,一般是从各种影视剧,如《肖申克的救赎》、《金蝉脱壳》中得到的。美国的监狱与中国的监狱有许多的不同,这是与两国的司法制度不同分不开的。美国是依照‚三权分立原则建立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司法制度及指导思想与我国有很大的差异。而且由于各个州的法律规定不一,监狱体制和管理模式也存在差别。
运用现代司法理论体现惩罚思想
一般将惩罚分为人身监禁、经济制裁、体能训练、社会服务四种形式。
人身监禁就是剥夺或限制罪犯的人身自由。根据刑罚相适应原则,犯罪越重,惩罚就越严厉;
经济制裁有两种:一是罪犯给受害人或其家庭支付一定数量的金钱以弥补经济上的损失和减少精神上的痛苦;二是罪犯必须给国家支付一定数量的金钱,叫罚金,尤其对财产型犯罪使用比较广泛。
体能训练是监狱规定罪犯每天早起接受强运动量的体能训练及专题训练的惩罚方式。因为不经过彻底的痛苦洗礼,心灵便难有复苏之时,也无从培养出对己对人的责任感。现在这种惩罚已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监禁机构——军训式矫正中心。
社会服务,即规定通过社会劳动对罪犯进行教育改造。监狱轻刑犯人白天到社会工地参加劳动,所得的报酬,用来赔偿受害者,承担法律诉讼费用,及资助本人家庭等。
设立监狱警戒等级制度
根据罪犯罪行轻重,刑期长短,有无实施暴力和逃跑危险等因素,对监狱戒备程度进行分类,设立最高警戒监狱(高度),中等警戒监狱(中度),最低警戒监狱(低度),目的是保障监狱安全,维护良好的监管秩序。
在劳顿郡监狱实行不同戒备的监所管理,未决犯监所因关有重要嫌犯、多重凶犯、暴力犯,警戒森严、监控严密,设施十分牢固,实行全封闭,全隔离管理,使关押的重刑犯犹如‚笼中的困兽。而轻刑犯关押监所,采取了四周不设防、别墅式的建筑格局,没有武装卫兵,没有岗楼、围墙。罪犯在狱内一般可自由活动,就连囚舍的门也不上锁,监狱长称这是一把无形的锁,有勇气改正恶习的犯人是不会去闯的。如影片《金蝉脱壳》,罪犯如果逃跑抓回来肯定要作为重点看守对象并重罚,据记载该监狱20年来只跑过一个罪犯。
高度戒备监狱有严格的安全管理措施
(1)全面监视监控;
(2)设置多道门,监所内的各个功能区均有门隔离,;
(3)点名点数,狱警按规定时间及要求对罪犯进行点名记数检查,异常情况及时处臵并详细记载;
(4)人身搜查和监舍搜查任何违禁品;
(5)紧急封闭。在狱内发生较大骚乱时,或其它严重的械斗或暴力事件时,即封闭监狱,罪犯24小时内都要关闭在自己的牢房里,不能出去吃饭、娱乐、劳动,直到恢复正常程序为止;(6)武器控制,监狱武器库设在狱内警戒区,由武装狱警守卫。武器库绝对禁止罪犯接近,在狱内,经常与罪犯接触的狱警不能携带枪支;
(7)监狱四周安装电网和环形防御线,运动场上安装有特殊的报警装臵。
尝试对囚犯新的管理教育内容和方法
美国监狱关押囚犯规模一般不大,在一、二百人到一千多人不等。在管理和教育方法上,也存在差别,州与州之间不尽相同;专门矫正机关与社区矫正机关不同;公立监狱与私立监狱不同。虽然监狱的惩罚倾向和意识较重,但还是比较重视‚治疗思想,认为罪犯是内心有残疾,未被管教好,被剥夺基本社会权利的人,犯罪行为是一种通过专门的治疗活动能矫正过来的变态行为,治疗思想就是要使罪犯从内心里看到积极行为的良好报应。监狱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培训、文化教育、反酗酒、反吸毒、反暴力等内容的教育,尤其是比较重视心理矫治。通过教育激发囚犯的人性,为将来谋生打下基础。
监狱警官的素质和培训
美国监狱警官在警察中的待遇较高,素质要求也是比较高的。当然,美国的监狱作为一个特殊的窗口,典型地反映了美国社会的一些无法解决和回避的矛盾,如犯罪率的居高不下,释放后重新犯罪率较高,监狱行刑重惩罚轻教育,罪犯越狱脱逃甚至暴狱的事也屡见不鲜,法律规定的一些囚犯基本权利也未得到真正的落实,监狱里黑暗罪恶的情况广泛存在。
中美两国由于在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背景和基本价值观上均存在差异,所以不可避免,在监狱制度和监狱管理上也存在这差异。
毛泽东同志指出‚以改造人为宗旨,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狱制度的一大重要特色‚中国的监狱既是特殊性质的学校,也是特殊性质的国营企业。
思想改造和劳动改造是毛泽东改造罪犯理论的特色和精华所在,新中国几十年罪犯改造成绩斐然,保持了世界上最低的重新犯罪率,与监狱始终坚持思想改造、劳动改造的治本措施是分不开的。
而美国作为一个法律健全的国家,以现代法治的理念来管理监狱的精神,得到了基本的贯彻。监狱立法细致、完备,大到监狱的体制,具体到囚犯的日常规范、生活安排都有规范,操作性较强。监狱执法也是严格认真的,并要接受国家和州里定期的严格检查;监狱警官的执法角色概念较强,在一定程度上昭示了西方现代监狱管理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值得我们的重视和关注。
第三篇:官员警卫制度反思
官员警卫制度反思:当公民路遇“领导”
很有意思,不得不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旧时官家出巡,不免要有前呼后拥的仪仗,锣鼓喧天的动静,层层森严的保卫,鞍前马后的接应。排场不小,那为的是官家的威严,是公权力自身的展示,是通过仪式所施加给小民的符号暴力。大人驾临,哪个小民敢去惊扰官驾呢,还不立刻纷纷退下。如果反应慢的,手脚不利索,等还不没明白情况,说不定就被一干官差上来就地拿下了,等着被办一个“惊驾”的罪名。前不久,北京律师周泽就一不小心,“惊驾”了。
10月16日下午,在汶川出差的周律师与朋友参观映秀震区在建工程时,一青年突然上前要求其“走开”,并称有领导要来。此时,周的朋友看到一行官员走出,当即拍下照片。该男子要求删除照片。周律师上前理论,多名便衣男子用毛巾捂住周的嘴并反扭胳膊将其用手铐铐住后强行拖走。事后,证明是本地警方所为。周律师在自己的微博上公布了这一情况,引起了媒体的关注。通过人肉搜索,发现此次莅临的领导是四川财政厅陪同下的财政部某官员。虽然事情发生到今天,后续的情况发展似乎是令人满意的。微博的曝光与媒体的关注,不只令公安机关向周律师赔礼道歉,四名相关的警员还将受到处分。然而网友质疑之声并没有被平息,涉事领导的级别似乎与此次的警卫级别不相称。笔者也对这个问题更感兴趣。碰巧,今年温总理来北大时,我生平第一次见识了传说中的“一级警卫加强”,切身的感受让我对官员警卫制度不禁产生了一些疑问。当时,也有一位可能是上访的中年妇女与周律师有着相同的遭遇:还只是远远地被隔离在人群的外围,大叫了一声“温总理,我有……”,就立刻被警卫人员直接“驾起来”迅速脱离现场了。但是,或许会有不少人会采取另一种态度来对待后一种情况。或许这样的强制驾出是必要的,因为重要政府官员的安保工作,在任何国家,其必要性都是得到肯定的。
高级政府官员,因为他们肩负着重要的政治责任,他们执行法律,制定政策,了解信息,及时作出调整应对,妥善处理公共问题,应对突发事件。可以说,优秀的政府官员,也是一笔可观的公共财富,其自身就是非常重要的行政资源。尤其随着政府机关间网络化与层级化关系的发展,部门领导人将是行政神经网络的重要节点,其地位类似于神经元。行政机关的有效回应性、行政组织自身的效率性,不得不严重依赖“神经元”的选择、判断与协调功能。而一旦出现意外,其负所责工作之再建或恢复无疑会是一笔不小的成本。这样,花上纳税人一点钱,作为一种风险管理的手段,就当是为公众获得良好政府之治理的连续性与稳定性交了一笔保费,为防范万一与非常之状况,组织好警卫工作本来是自然之理。
必要性虽然得以证成,但中国的情况是仅仅这样的说明,政府似乎就觉得可以对人民有个交代了。剩下的事,怎么编制预算,花多少钱是合理的,具体怎么制度安排,需要采取哪些手段,比如是否只要一有被认定“异常”的情况就当即拿下,或者直接“就地正法”,那就是政府的“自留地”了,是纳税人不能进的小屋啊。领导自己决定怎么安排自己的保卫工作,这是否合理呢?或者我们是否可以相信,领导绝对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自己客观的安全形势与潜在的风险情况来花纳税人的钱的,他们自己制定的保卫措施即使非常严厉但对于保护自己的安全而言也是非常必要的。笔者不禁想起自己的经历。虽然温总理与扮演群众的学生干部互动良好,我想给电视机前的观众们一定呈现了一幅非常和谐融洽的景象。但如我这样的真正群众就只能被挡在图书馆外了,事前没有任何通知说总理来后图书馆禁止出入,导致不只我一个人在内的许多同学没能事先调整好自己的安排,一些人急着取东西出来也只能在“一级警卫”的强大阵容面前白费口舌了。(或许应该用毛巾塞住这些学生的嘴巴?)图书馆被挡在门外的人们,心里可一点也不“和谐”。我们的生活秩序被打乱了,没法和谐。不知道是不是担心北大的学生里有人会对总理做出危险举动,但图书馆那么大,总理所在的位置其实也就一张椅子大小,为了保护总理一人有必要把安全控制范围限定在整个图书馆以至于我们都被挡在门外么?或许也就是仅仅担心我们惊了驾,样子不好看吧。不知道,政府没有任何理由。目前据我所知,规范警卫工作的只有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警卫工作规定》。大致内容可能包括外宾警卫、领导人警卫和重大活动警卫三个部分。但这一规定的具体内容据说是秘密。我想对于安全保卫工作,应当有一定的保密性。否则,保卫工作完全公开,显然就是在潜在的破坏者面前暴露了自己,向“敌人”展示自己的弱点了。但其实真正应该保密的是每一次警卫工作的具体安排,而不是比较方向性、体制性的法律规定。公开该文件,就是公开行政机关与相对人的权利义务,而不是具体的警力安置数量,空间配置范围,遇险时的应急预案等等。这些完全可以规定在公安机关内部的指导性文件上。甚至只是可以形成口头的安排,具体情况具体处理,丝毫不会影响警卫工作的实效性、保密性与灵活性。但如果不公开,或者从源头上说,如果这一警卫制度的设立不需要经过人民代表的财政监督与法律监督,不需要权衡成本与风险,不需要合理的规范警卫工作必然会用到的强制性手段,不告知公民如果一不小心路遇“领导”、被认定惊了“銮驾”而遭受到了人身或者财产伤害时是否有权利向法院请求何种之救济,而是由行政机关自我设置、自我授权,那么真的就与旧时的官老爷出巡没什么分别了,就与封建制没什么分别了。因为我们确信,这一制度设计本身,只考虑了官员的安全需要,而公民的权利与人格尊严则被弃置道旁了。在官员的人身安全面前,所有公民已经被默认为恐怖分子,你们的人身安全只不过是警卫们可以随时处置的对象。
问题不止集中于警卫工作立法有待公开化,有待财政监督与法律监督,有待公民权利的申明与保护与相关行政强制权的合理规范。或许更值得关注的,就像周律师的遭遇一样,是警卫工作的严重混乱。目前,许多地方公安机关根据中央的《警卫工作规定》制定了具体的执行性规定。这些五花八门的地方规定,本身是否合理,是否不当的加强了强制手段就很可疑。而且,由于中国政府体制这种实际上由上而下的授权关系,下级仰赖上级领导的提携关照,需要向上级殷勤献媚,或者也是畏惧监督,害怕领导视察时真的遇见直叩轿门上告的群众,或者是为了领导视察清除视野障碍,方便领导能专心聆听工作汇报,把闲杂人等一并驱散等等理由,本来只是为了保卫官员人身安全的警卫制度给了下级政府实现这些目标的“合法”手段。也许根本就没有什么危险,或许根本就没人知道这是什么领导,也不会去叨扰他们和“群众演员”在摄像机镜头前照事先预定的脚本摆造型做戏。但是出于各种目的,警卫制度被用起来给领导清场、开路了,把前来视察的领导与人民隔绝起来,所谓的视察民情,大概就是看看经过清场开路,已经空无一人的民情世情吧。警卫制度的发展,向我们展示了公共权力异化的又一生动个案。当我们被莫名其妙的压服,口中被强行塞入毛巾,被人身控制并丧失行动自由和安全,而仅仅是为了另外一个人的行动自由和安全时,那一刻,人们心中无疑会感受到最为深切的不平等。除非有一个能让人认可的理由,能有诉诸正义之裁决的机会,否则人民政府的光辉形象就会在我们心中轰然倒塌。我们再次看到,权力还是在时不时地挤压着法治的生存空间。当公民路遇“领导”时,我们发现,公民的权利是依然还是这样脆弱与无助。唯一可以值得庆慰的,或许就是法治国家与人权保护已经载入了我们的宪法之中,成为共和国向他的人民宣示的最根本的政治信条。当未来我们主张公民的权利需要某些制度的完善甚至重整才能加以保护时,我们可以确信自己并不理亏,我们应当确信自己底气十足。
第四篇:中美银行监管制度
摘要:金融业处于一国经济的核心地位,一国金融机构若要有效地发挥其经济功能保持较为稳健的运行态势,离不开金融监管,必须具有一个相当稳健周延的金融制度与法规框架和符合市场规律的制度与法规在一国的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是最重要的银行金融机构,商业银行的制度与法规则是金融法规修仃完善的重点。美国的银行业是世界上最发达的,我们试图通过对美国银行法律制度的了解分析,找到我们可以借鉴之处,以提高我国银行业尤其是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关键词:商业银行 监管法律制度
一、比较中美商业银行监管法律制度
(一)法律框架
美国的金融监管制度的发展是紧紧伴随着法规的建立而成长起来的。美国银行监管的主要法规有:《1863年国民银行法》,《1913年联邦储备法》、《联邦存款保险法》《1933年银行法》、们956银行控股公司法》、们980年存款机构管制放松与货币控制法》,K1991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改进法案》.《1991年外资银行监督改善法》、《1996年联邦存款保险基金法》、X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
自1949年建国以来,我国银行监管法制发展历经了建国初期的开创阶段、计划经济时期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等三个阶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199-5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标志着我国银行监管法制体系初步形成。2003年对《人民银行法》和《商业银行法》的修正及新颁布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法》标志着银行监管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与此同时,还有一系列的法规和人民银行或银监会制定的金融规章涉及了银行监管问题。
(二)监管机构
美国银行业主要管理机构主要包括以下机构:联邦储备体系、货币管理局、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司法部、证券与交易委员会、州银行委员会。根据《人民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商业银行法》规定,我国银行业由人民银行和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进行监管。
(三)监管内容
1.美国监管机构的主要监管内容
(1)市场准入的监管
在美国注册不同性质的银行要由不同管理机构审批。货币管理局管理国民银行注册和颁发执照,并对其营业宗旨、组织章程、资本结构、董事、官员资历、管理业务和风险、获利能力和所有权要求等因素进行考虑和调查。
(2)资本充足率的监管
1981年,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货币管理局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共同制定了衡量资木充足率的统一标准:将资本分为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巴塞尔协议》签定后,美国于1990年底开始试用,并作为骆驼评级制度的资本检查标准,以此评价银行资本的充足性。
(3)对风险损失准备金的监管
美国对坏帐的法律定义是指本金或利息逾期6个月以上的贷款,以及担保和抵押不落实的催收贷款。按规定,坏帐必须在分红前核销。各家银行也可以对其认为必须核销的资产进行主动核销。为防上汇兑风险,联邦储备银行可以根据其对银行国际贷款质量的评价,要求有关银行建立并保持一定数量的专项储备。
(4)对存款保险的监管
联邦储备银行要求其所有成员都必须参加联邦存款保险。大多数州也要求州立银行参加联邦存款保险。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一身二任,既是保险公司,又是金融监管机构,将业务职能与监管职能紧密结合,以检查投保银行安全状况的方式,监管美国所有银行,对稳定美国金融体系起到重要的作用。
此外,还对银行的经营范围、资产集中、银行流动性、银行合并机银行破产和倒闭进行监管。
2.中国监管机构的主要监管内容
(1)人民银行
人民银行依法监测金融市场的运行情况,对金融市场实施宏观调控,促进其协调发展。人民银行主要履行下列职责:发布与履行其职责有关的命令和规章;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监督管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实施外汇管理,监督管理银行间外汇市场;监督管理黄金市场;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经理国库;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作为国家的中央银行,从事有关的国际金融活动等。
(2)国务院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负责对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业务活动监督管理。依法制定并发布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业务活动监督管理的规章、规则。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审查批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设立、变更、终止以及业务范围。并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实行任职资格管理。
(四)监管方式
1.美国监管机构的监管方式
美国的现场检查制度是由联邦金融管理部门派出检查小组到商业银行进行实地检查。按1991年《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改善法》规定,银行监管者每年至少对所有银行现场检查一次。美国的非现场监督注重于统一性、综合性、比较性和预测性的系统监管。综合每家银行的业务全面情况,通过进行骆驼评级来比较同类银行状况,确定各家银行的业务监管级数,并由此确定现场检查的必要性。
2.中国监管机构的监管方式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及其风险状况进行非现场监管,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评价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风险状况。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及其风险状况进行现场检查,应制定现场检查程序,规范现场检查行为。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督管理评级体系和风险预警机制,根据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评级情况和风险状祝,确定对其现场检查的频率、范围和需要采取的其他措施。
二、我国商业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
1、健全国家金融监管体制,加强金融机构内部自律机制
对金融机构实施金融监管包括他律与自律两个层次。他律即中央银行和其他监管主体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对金融机构及其活动进行监管,属于强制性监管。
自律即金融机构自身为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安全而建立的自我监控机制,是国家实行金融监管的基础。有效的金融监管必须注重外在约束和自我约束的统一。在国家宏观金融监管确立的条件下,完善金融机构自律管理水平,加强金融业同业公会或协会自律性组织建设,是构建我国金融监管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2.金融监管方式应加强风险防范
我国金融监管存在重合规性、轻风险性的问题。要改变这一状况,应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要调整监管思路,实现从,事后化解”到”事前防范"的转变。
合规性监管偏重于事后化解,这种方式较为被动,纠正成本也很高。风险监管则是根据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以及内部管理的评价,提高监管要求,注重于事前防范,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风险带来的损失。因此,我们要逐步推行风险监管;其次,应以风险防范为基础,建立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和早期预警系统;再次,要确定监管周期,实施动态的、持续的、全方位的、多角度的监管。
3.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督的法律法规体系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国际金融发展的要求,适当调整原有的法律法规,使其符合金融发展的要求。金融立法在我国可以说是刚刚起步,要合理有效地实施监管,这一工作必须予以强化。首先,必须健全合理的法律基础和公认的会计标准,它是金融监管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证:其次,各项金融法律法规既要规定其从事业务活动的行为准则,更要规定具体的实施细则,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第五篇:中美法官制度比较研究
中美法官制度比较研究
内容摘要:我国的法官制度改革在立足于法治本土资源的基础上,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因为美国作为当今世界法治文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在法官制度的设计上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改革的具体措施上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从优秀的律师群体中遴选法官,并设立专门的法官遴选委员会;切实提高法官的保障力度,保证法官能够依法独立审判;制定一部专门的法官惩戒法,并设立独立的法官惩戒委员会。
关键词:中国
美国
法官制度
比较
借鉴
何谓法官制度,学者们目前还没有达成共识,对法官制度的外延也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有学者认为,法官制度是国家对法官的资格条件、任免晋升和法律保障等方面进行全面规定和科学管理的制度。也有学者认为,所谓法官制度是指国家为了保障法官依法行使审判权而设定的有关法官选任、培训、奖惩、职业道德、工资待遇以及罢免等一系列管理规则的总称。由此看来,法官制度是一个内涵很丰富的范畴,具体包括法官遴选、法官考核、法官保障、法官职业道德和法官惩戒等内容。鉴于本文篇幅所限,笔者在这里只就法官的遴选、保障和惩戒这三个最重要的方面对中美法官制度做一比较,并阐述其借鉴意义。
一、美国的法官制度
(一)美国法官遴选制度。与美国法官群体的高素质和丰富的职业经验及其崇高的威望相对应,美国法官遴选制度侧重于不断强化法官的专业性和精英性特征,规定了较为严格的法官遴选资格和遴选程序。
首先,在法官遴选资格上,虽然美国的联邦法律和各州的法律并没有具体明确的规定,但原则上,担任联邦法院的法官必须是:(1)美国公民;(2)在美国大学法学院毕业并获得JD学位(在美国,任何大学本科毕业生都可以报考法学院,学习三年,修满学分,即授予JD学位,就是所谓的“法律职业博士”);(3)经过严格的律师资格考试合格,取得律师资格,并从事律师工作若干年。担任州法院的法官,特别是州最高法院、上诉法院和具有普通管辖权法院的法官,一般也应当具备上述条件。
其次,在法官的遴选程序上,美国的联邦法院法官与州法院法官是有区别的。联邦法院的法官遴选程序比较简单,主要通过行政命令产生。美国宪法规定,联邦法院系统内的法官,包括联邦最高法院法官、上诉法院法官以及联邦地区法院法官都是由总统提名,经参议院半数以上表决通过后,再由总统任命。州法院法官的遴选程序比较复杂,而且不同的州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有的州法官由州长直接任命产生;有的州法官由州长提名,然后由州议会批准通过;还有的州法官是通过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但上述这些遴选方式难免会出现诸如行政干预司法的现象和导致许多优秀的法律专门人才落选的弊端。当前美国大多数州都采用了一种经过修改的新的遴选方案,即“密苏里方案”,因其首次在密苏里州实行而得名。这个方案规定,当法官出现空额时由特别提名委员会(由律师界推选三名律师,州长任命的三位公民和首席法官组成)提名三位候选人,州长从中择定一人为法官,2 其任期不得少于一年,在下届普选中由选民决定该法官是否留任。如果得到大多数选民的认可,该法官即可以连续任满一届;如果未获大多数选民的认可,则按同一程序选择另一人为法官。当他或她的任期届满时,无需对法官重新提名和任命,只要该法官提出书面申请,表示希望列入候选人名单,即由选民决定他或她是否留任,这些法官可以根据他们的工作成绩来接受选举的考验,而无需与其他候选人竞争。因此,自从密苏里州1940年开始实施“密苏里方案”以来,逐步削弱政党和政治的影响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愈来愈多的州开始采纳这一方案。
(二)美国法官保障制度。
为了保障法官独立和司法公正,美国规定了一系列较为健全的法官保障制度。一般来讲,法官的保障制度包括法官的职务保障、法官的物质保障、法官的特权保障和法官的退休保障四个方面。
第一,关于法官的职务保障,美国实行的是任职终身制。美国联邦宪法第三条第一款规定:“最高法院与下级法院法官在忠于职守期间终身任职,于规定期间享受报酬,其报酬于任职期间不得减少。”美国法官任职终身制主要针对联邦法院法官而设立,所有的联邦法院法官一经任命,终身任职,除了死亡、辞职或退休以外的免职,就只能通过有罪判决的弹劾程序才能罢免。美国各州的法官任职期限不一定是终身制,但一般任期都较长,从4年到15年不等,而且只要“品行良好”便可续职,实际上也就是终身制。
第二,关于法官的物质保障,美国实行的是高薪制和薪金不得减少制。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的年薪与副总统相同,其他八位大法官的年薪与国会议员、政府内阁成员工资大体相同,2005年联邦上诉法院法官的年薪是171800美元,联邦地区法院法官的年薪是162100美元。而联邦政府普通公务员2006年的平均年薪是6.1万美元。美国的法官薪金不得减少制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法官任职期间薪金不得减少;二是不能因为国家经济状况而减少薪金;三是保证法官的退休金。
第三,关于法官的特权保障,在美国,法官在执行审判职能的过程中实施的行为和发表的言论享有不受指控和法律追究的权利,同时法官对于其在执行审判职能方面的有关事务,享有免负出庭作证义务的特权,当然法官的司法豁免权是相对的,它应保持合理的限度。如果法官在审判过程中有行为不检或其他触犯法律的行为,他们仍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行政或刑事责任。美国关于法官特权的保障,除了司法豁免权规则外,还有两项规则:一是禁止对正在进行的审判加以评议的规则;二是禁止将正在被审理的案件或争端列入国会议程的规则。前一规则主要在于防止新闻媒介滥用新闻自由,对法官的审判活动任意评论或妄下结论,避免法官因受公众的影响和左右而无法保持其实质独立。后一规则在于防止法官的审判活动被立法机关随意干预。
第四,关于法官的退休保障,由于美国联邦法官实行终身制,因此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法官的崔锡猛中美法官制度比较研究38退休年龄,但规定在自愿的前提下,法官年满65岁,任法官15年,或者年满70岁,任法官10年,可以带全薪退休。法官退休以后,处于“资深法官”的地位,如果他本人愿意,经批准,可以在除联邦最高法院以外的其他联邦法院继续担任法官职务,享有法官的一切权利和福利待遇。
(三)美国法官惩戒制度。
为规范法官的行为,美国制定了单行的《法官行为规范》,对法官的庭外活动和庭上行为责任进行了详细规定。为了从组织上保证对法官的纪律的执行,联邦和各州都设有调查委员会或类似专门负责调查处理法官行为不端和违法违纪的组织。对联邦法院法官的制裁由国会的一个委员会受理,委员会可以对被指控的法官给予警告或者停止其工作,但不能剥夺其法官资格,联邦法院法官只能根据弹劾程序,经议会通过,才能剥夺其法官资格。而且在美国弹劾案是很少的,只有在涉及严重的刑事犯罪时才使用弹劾程序,被指控的法官对委员会作出的决定不服的,可以上诉到联邦司法会议。“在各州,委员会一般由5到13人组成,成员有法官、律师和一般公民。委员会可以从各个方面听取对法官的指控,有权在调查核实后,给予各种制裁,制裁的方法包括:警告、公开警告、短期停止工作、撤销法官资格。被裁判的法官如不服,可以向州最高法院上诉或者由特殊法院受理这类案件。”各州也规定了可以通过弹劾程序罢免法官。
二、中国的法官制度
(一)中国法官遴选制度。
中国法官遴选制度包括遴选资格和遴选程序两部分。首先,在我国,对法官遴选资格的法律依据是《法官法》的第九条和第十一条,规定担任初任法官必须具有下列条件:(1)年满23周岁;(2)具有法律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非法律专业本科毕业具有法律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到三年的法律工作经历;(3)德才兼备,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等。我国自从2001年实行国家统一司法考试以来,从法官队伍“入口”处杜绝了不符 合要求的人员进入司法领域,保证了司法队伍无论在法律专业素质上,还是在学历要求上大体有一个共同的基点。这对于提高法官的遴选资格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关于法官遴选程序,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有两种:一是选任制;二是任命制。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各级法院的院长由相应级别的人大选举产生;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和审判员由本院院长提请本级人大常委会任命产生,但人民法院助理审判员的选任权限在本院院长。就我国法官产生方式的实践来看,无论是经权力机关选举产生还是任命产生,法院在法官产生的过程中起不到主要作用,起实质性作用的是人事部门和党政部门。
(二)中国法官保障制度。
目前我国还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法官保障制度,法律上的相关规定也很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关于法官的职务保障,我国法官法并未对法官任期作出明确的规定,对免职的理由也未作出明示,开除公职的理由也较为宽泛。实践中罢免法官的现象多由地方一把手启动,带有强烈的行政色彩,实际上强化了司法对行政的依附。特别是在事关本地方的局部利益问题上,往往以党委“指示”、“决定”来干预法院行使职权,有的地方甚至规定,凡法院受理外地当事人告本地企业的案件,要经本地党政领导人批准,或责令其按党委意图判决。如果敢有依法违抗者,就说:“你有你的独立审判权,我有我的人事调动权!”对本该由人大任免的法官,由党委擅自加以调职或免职。而一些法院的法官慑于外来权威的压力,不是认真地“只服从法律”,而是违心、违法地执行地方保护主义的“指示”,以致对6 本地企业的违法行为作枉法裁判。
第二,关于法官的物质保障,我国没有实行高薪制,法官的物质待遇与普通行政部门的人员适用同一标准,而且法官实际享受的待遇甚至普遍低于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
第三,关于法官的特权保障和退休保障,我国法律均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目前我国关于法官退休年龄实际的做法是仿照国家机关公务员的退休年龄,即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法官退休后享受国家规定的养老保险金和其他待遇。
(三)中国法官惩戒制度。
我国对法官惩戒制度的规定,被分别规定在《刑法》、《法官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实施的《人民法院审判纪律处分办法》(试行)、《人民法院审判人员违法裁判责任法》(试行)、《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中。对法官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应当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法官的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受撤职处分的,同时降低工资和等级。目前我国法律规定,对法官的惩戒的职能部门是各级人民法院的监察部门,由其负责对违法审判线索的收集、调查和对责任人依照法律规定进行惩戒。
三、中美法官制度之比较
通过对上述中美法官制度中的遴选、保障和惩戒三个方面内容的介绍,我们不难看出中美两国的法官制度存在较大的差距。下面我们对中美法官制度作进一步的比较分析,找出两国法官制度的异同并揭示其差距。
(一)关于法官遴选制度。
在法官遴选制度方面,中美两国虽然有不少相同之处,但在 法官遴选资格和遴选程序上依然存在着较大差异。
首先,在法官遴选资格上,中美两国都要求初任法官必须具有丰富的法律专业知识,但两国在初任法官的法律实践经验的要求上却存在明显的差异。美国在法官遴选资格上强调必须具有丰富的法律实践经验才能担任法官职务,“如美国律师协会通常会坚持法官候选人必须具有12年到15年以上扎实的法律实践经验。”所以美国的大多数法官都从优秀的律师中选拔。在美国,从一个法学院的学生到律师再成为一个法官是一个漫长而又充满艰辛的过程。而我国只要求通过司法考试并具有一到三年的法律工作经历即可。与美国的法官遴选资格相比,我国对法官的实践经验要求不高,相应的初任法官的年龄偏低。
其次,在法官遴选程序上,美国无论采用选举制还是任命制都要经过一套较为复杂、严格有时近于苛刻的程序,并且对于候选人的司法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颇为重视。我国则对法官的遴选程序重视不够。在实际运作中,法官的选任遴选程序大致是:由党组织的组织部门或法院党组织提出法官候选人名单,经同级党组织审查同意后,由拥有法定提名权的机构或人员,正式提交给同级权力机关,再由它按照法定程序选举和任命,权力机关在选举和任命法官时,往往仅凭候选法官的个人简历来投票表决,而对法官候选人的业务素质和道德修养等方面根本没有或基本没有详细了解的渠道和途径,起不到真正的审查作用。“例如,原山西省绛县法院副院长姚晓红就是一个文盲、法盲加流氓。”法盲执法不可能不无法无天,不可能不导致司法腐败。这种状况如果不及时纠正,将会极大的破坏我国法官制度的科学化、法制化。
(二)关于法官保障制度。与美国相比,我国的法官保障制度存在明显的缺陷和不足,这主要表现在: 首先,在法官的职务保障方面,美国实行的是任职终身制,这一制度可以彻底消除法官对总统的后顾之忧,保障法官独立审判案件。虽然他们的法官职位可能是基于总统的提名,但是他们上任之后,总统在理论上就丧失了对他们的控制权,他们就可以依靠自己的法律素养在法院系统发挥自己的才能。而在我国,司法独立指的是法院独立而不是法官独立,法官作为法律的实施者和最终裁判者,由于他的人事任免权完全由地方党政领导掌握,随时都可能有被调职或免职的风险,所以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法官独立审判案件。
其次,在法官的物质保障方面,美国实行的是高薪制。实行高薪制的必要性在于:一是法官收入构成的单一性;二是法官职业的辛苦以及风险性;三是法官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作用以及职业上的年长、经验等。此外,高薪制也有利于强化法官对自己职业的自珍、自爱,从经济上强化法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赋予法官应有的社会尊严。在我国,法官的物质保障与普通公务员适用同一标准,实际上甚至远远低于普通公务员的工资待遇,这不仅不利于法院吸引优秀人才,也不利于在职法官队伍的稳定和廉政建设。在2009年的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报告中,王胜俊院长就指出“一些法院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基层法院办案经费短缺,人才流失、法官断层等现象依然存在。”可见我国法官工资待遇较低的现状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法官制度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如何切实提高我国法官的物质保障已经成为当前法官制度建设的重要任务。最后,在法官的特权保障与退休保障方面,与美国相比,我国在这方面法律缺少明确的规定。近几年来由于媒体监督的迅速发展,媒体对正在审理的案件进行报道、评论的情况大量存在,而且经常使用一些带有诱导和倾向性的话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官的独立审判。此外,由于司法腐败的严重存在,社会要求人大对司法进行监督的呼声很高,但具体进行监督的法律规定又不健全,因此,人大对个案进行监督时,有时会对正在审理的案件加以过问,甚至提出具体办案意见。这种做法违背了直接言辞原则,且严重损害了司法独立。对于法官的退休保障,美国规定法官达到一定年龄并具备一定工作年限的,可以带全薪退休,而且退休年龄比普通公务员高,并尽量推迟法官的退休年龄。但与美国相比,我国的法官退休年龄与普通公务员适用同一标准,所以我国法官的退休年龄比美国法官的退休年龄要年轻得多,这就难免会造成法官资源的严重浪费。
(三)关于法官惩戒制度。
与美国相比,我国的法官惩戒制度在法律依据方面和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都存在明显的不足。首先,在法官惩戒制度的法律依据方面,美国有一部系统的专门约束法官行为的《法官行为规范》。我国约束法官行为的法律依据被分别规定在众多相关的法律规范中,虽然这些法律规范比较全面地规定了关于法官惩戒的事由以及应当惩戒的方法,但是这些规定是凌乱而不系统的。我国关于法官惩戒制度的规定如此凌乱而不系统的一个致命缺陷就是不能对法官起到警示作用。
其次,在法官的惩戒机构的设置方面,美国的做法是设立独立于法院之外的调查委员会或类似的专门负责调查处理法官行10 为不端和违法违纪的组织。这些惩戒机构完全可以从各个方面听取对法官的指控,有权在调查核实后,给予各种制裁措施。与美国相比,我国没有建立独立的法官惩戒机构。目前我国法律规定对法官的惩戒的职能部门是各级人民法院的监察部门,由其负责对违法审判线索的收集、调查和对责任人依照有关规定进行惩戒。但是由于监察部门是设置在各级人民法院内部的职能部门,由它们负责对发生在本院的违法审判的法官进行调查处理,极容易对本法院的某些法官的违法犯罪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使这些违法法官得不到应有的惩戒。
通过以上比较,我们发现虽然中美两国的法官制度在法官的遴选、保障和惩戒方面有不少共同点,但也存在着很大差异,这主要表现在:我国的法官制度在法官遴选方面,表现为对初任法官的法律实践经验和法官的遴选程序重视不够;在法官保障方面,表现为相关立法不健全,法官保障力度明显不足;在法官惩戒方面,表现为缺乏系统明确的法律依据,实施过程中的配套机制不健全。这些缺陷与不足的存在表明我国的法官制度亟需改革与完善。
四、美国法官制度的借鉴
(一)从优秀的律师群体中遴选法官,并设立专门的法官遴选委员会。
从优秀律师群体中遴选法官在美国已经是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法官遴选制度。律师不仅具有与法官相同的接受法学教育的背景,而且精通法律并积累了丰富的法律实践经验。“在美国,一个人做律师成功的标志是什么?其中之一就是被选任为法官”。近年来,在我国不仅有很多学者呼吁拓宽法官遴选渠道,建 议从优秀律师群体中遴选法官,而且原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在2008年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报告中也指出“建立条件严格和程序规范的法官选拔制度,拓宽法官选任渠道,逐步探索上级法院从下级法院选拔法官,重视从律师、专家、学者中选拔法官”。就在2009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安徽省司法厅副厅长王翠凤代表向大会提交了“从优秀律师中遴选法官检察官”的提案。可见从优秀律师群体中遴选法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且实践中也已经开始探索,从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法官算起到2007年2月28日,已有22名律师、学者当上最高人民法院法官。以我国目前的条件,要实现这一步,也有充分的可能性,大批的法学专业毕业生进入律师行业,可以为法官的遴选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并为从事法官工作奠定坚实的经验基础,避免了直接从司法考试合格者中遴选的法官存在实践经验不足的弊端。因此,从优秀的律师中遴选法官对于提高我国法官的素质,加快法官职业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为了保证权力机关真正了解法官候选人的专业素质和道德修养,保证其行使法官任命权不流于形式,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在法官遴选中由特别遴选委员会提出法官候选人的做法,在各级人大常委会设立专门的法官遴选委员会。委员会的成员由法学教授、律师、公众代表和资深法官(法院院长或庭长)组成,由他们分别从法官候选人的法学理论水平、法律业务素质、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等各个方面,根据严格的挑选程序和标准,进行公开遴选,并将结果予以公示,然后将最终选定的候选人名单交由权力机关批准,从而克服现行法官遴选程序流于形式的弊端,选出真正符合法官条件的人员。
(二)切实提高法官保障力度,保证法官依法独立审判。
从依法治国,保障司法独立和实现司法公正的角度而言,我国有必要借鉴美国的法官终身制。但鉴于我国目前法官的素质普遍不高,有些法官不能胜任现职工作的现实,如果断然实行法官终身制,必然弊大于利,所以目前在我国实行法官终身制的时机还不成熟,但在对法官进行优胜劣汰的选择和严把法官准入关后,逐步实现法官终身制是完全有可能的。关于法官的物质保障,以我国目前的经济条件还不足以承担高薪制的运作,但是提高法官的经济地位,以彰显其职业尊严的做法却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具体改革思路是:一方面可以通过法官的职业化改造,大幅度削减法官的数量,实现法官的精英化;另一方面对于非法官的司法工作人员,则应降低其工资水平,扩大与专业法官的收入差距,最终建立一套不同于一般公务员、符合法官职业特征的工资制度。另外,为了保证法官独立审判,完全摆脱地方政府的干预,避免地方保护主义的出现,有必要从源头上将法官的工资来源从地方财政收归中央财政统一划拨。有关法官的特权保障,我国法律没有具体的规定,建议法律明确规定,法官在依法审判过程中实施的行为和发表的言论享有不受指控或法律追究的权利,对于与执行审判职能有关的事务,免负出庭作证的义务。同时,我国还应制定相关的规定明确禁止对正在审理的案件进行评论,人大对案件的监督应当是事后监督。关于法官的退休保障,我国法官的退休年龄在目前我国法官素质普遍偏低的情况下是合适的。但是,随着我国法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如果我国法官的退休年龄仍然与国家公务员的退休年龄一样,无疑是对我国法官资源的极大浪费,所以在我国法官素质普遍提高以后,有必要借 鉴美国的做法,适当提高法官的退休年龄。
(三)制定一部专门的《法官惩戒法》,并设立独立法官惩戒委员会。
针对我国目前法官惩戒制度凌乱而不系统的规定难以对法官起到警示作用的弊端,我国有必要对这些规定予以系统整理,制定一部专门的《法官惩戒法》,将惩戒主体、惩戒事由、惩戒措施、惩戒程序等问题予以系统化、明确化。这样法官就可以比较方便地对照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法官惩戒法》的规定,是否应当受到惩戒并应受到何种惩戒以及受到惩戒如何行使申诉抗辩的权利等有了清楚的认识,从而能够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言行。另外,我国有必要借鉴美国的做法,设立独立的专门“法官惩戒委员会”。笔者认为,可以在各级人大常委会设立专门的“法官惩戒委员会”,负责对法官违反职务方面的不当言行予以处理,对于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对于没有构成犯罪的,由其负责处理。这样做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各级人大常委会是我国的权力机构,人民法院的工作对其负责,作为设置在人大常委会的“法官惩戒委员会”就有权力对法官的违法违纪行为进行处理,这既是人民赋予他们的权力和职责,同时也是它们行使法定监督权的一种方式;另一方面原因是在各级人大常委会设立“法官惩戒委员会”,可以有效避免惩戒委员会的人员与法官可能会存在工作上或职务上等各种各样的利害关系而不能够严格按照法官惩戒的相关法律规定进行惩戒的情况。【参考文献】:
[1]熊先觉, 刘运宏.中国司法制度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7.[2]陈海光.中国法官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 2002-04-30.[3]周道鸾.外国法院组织与法官制度[M].北京: 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0.[4]陈文新.法官职业与司法改革[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5]宋 冰.读本: 美国与德国的司法制度及司法程序[M].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8.[6]赵兴洪.法官的“钱包”[EB/OL].http://www.studa.net/ 2008-10-04 [7]陈 勇.美国公务员收入真相[J].环球, 2006,(14).[8]袁成本.喝人奶的法院副院长[J].报刊文摘, 1999,(3).[9]秦志凯.试论我国法官制度的现状及改革[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07,(1).[10]陈文新,詹素娟.论我国法官遴选制度之再优化[J].法学评论, 2007,(3).[11]李光明.王翠凤代表建议:从优秀律师中遴选法官检察官[N].法制日报,2009-03-14.[12]吴 兢.22名律师学者当上最高人民法院法官[N].人民日报,2007-02-2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