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群众之言(合集5篇)

时间:2019-05-14 22:50: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领导干部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群众之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领导干部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群众之言》。

第一篇:领导干部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群众之言

领导干部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群众之言

毛泽东有句名言:“让人讲话,天不会塌下来。“领导干部每天与群众打交道,讲话、办事、抓经济、搞调研、作决策,能否做到“言能听,道乃进”,这不仅是尊重群众的话语权,更是检验衡量领导干部群众观念的一把尺子。群众的话七嘴八舌,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有赞扬的、也有批评的,有建议的、也有指责的、有夸奖的、也有骂人的,有爱护的、也有攻击的,对于这些群众之言,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应怎样听、如何听以及听后怎么办,必须要有明确而正确的态度。

一、刺耳的话要静心地听

来自群众中的刺耳话,往往让人感到烦心。不过,刺耳的话里有民情、社情,甚至国情、党情,因此对刺耳的话要静心听、静心想,从中听出原因来、想出道理来、找出症结来。“欲行千里思良驹,每临大事有静气。”观历史脉络、看人世沧桑,文学家的“神来之笔”、军事家的“出奇制胜”、科学家的“茅塞顿开”、思想家的“豁然贯通”,无不在“自静其心”的温床上孕育种子。“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智者用它来理解和宽容别人的短处,愚者用它来掩盖和开解自己的过失。静心分是非,宁静能致远。静心多一点,烦心就会少一点;宽容多一点,灰心就会少一点。民言如金,但往往刺耳。实践证明,越是刺耳的话,反映的越是重大情况、重大线索、重大问题。对刺耳的话,反之、攻之、毁之,则是一种愚昧。司马光感慨:“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诤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诤化为佞;君乐闻其过,则佞化为诤。”人,迈过坎坷,便踏坦途;越过高山,便见平川;走过雨季,便是一片晴朗的天空。所以,要敢听、能听、善听、爱听刺耳之言。古人云:“和而不同,同则不继。”唯有容纳“不同”意见,思想才会活跃,社会才会充满生机活力。

二、奉承的话警惕地听

一般说来,奉承话好听、刺耳。古人云:“官场陋习,乐于见长,不乐于见短,喜顺恶逆。”今日,有些领导干部,对来自群众难听的话听后很不舒服,有的如坐针毡,很有反感,而对那些虚情假意的恭维话、言不由衷的违心话、令人肉麻的奉承话,则感到兴奋、喜悦。由于对那些能够“口吐莲花”的人看着顺心、用着放心,于是,恭维奉承就成了官场的常见病、多发病、流行病。谄媚之言甘,贤良之言直。甘则易悦,直则难入。媚你的,是害你,要加倍小心;谏你的,是助你的,要倾心细听。奉承话,是一种诺言、一种欺骗,摧残领导者的心灵,败坏社会风气。太多的鲜花遮挡你眺望的视线,太多的甜言会抽掉你人生的阶梯。当官要处处低调,在恭维面前要保持沉稳,对于奉承的话,要警惕听。古人云:“道吾恶者是吾

1师,道吾好者是吾贼。”“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奉承话好听顺耳,但往往包藏着钓钩,孕育着“杀机”,常成为一些佞人实现卑劣目的惯用伎俩。只有警惕听,才能分辨“庾词”和“良言”,善人与恶人”。为官之要,在于畏民;为官之贵,在于利民;为官之德,在于律己;为官之理,在于为民。对于自一些人口中的阿谀之辞要时刻保持一份警醒。

三、反对的话要分析地听

群众讲反对的话,多为事出有因、言之有据。作为领导干部,听到反对自己的话,不要急、不要气;更不能怒发冲冠、火冒三丈。俗话说:“一怒之下踢石头,只能疼着脚趾头。”哲人毕达哥拉斯说:“愤怒以愚蠢开始,以后悔告终。”现实生活中,有些领导干部,往往以怒制怒,以怨报怨,结果,不仅无助于化解矛盾,反而酿酒成醋。“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有耐心者则方寸不乱,情理结合才能“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理清“乱麻”,解开“疙瘩”,化解矛盾,才能减少工作失误。所以,听到反对的话要沉着、沉思、反省,进行认真分析,找出群众反对的原因。群众反对,可能错误在领导干部一方,也可能在群众一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生活错综复杂,谁都不可能洞察一切。遇到问题,遇到矛盾,要用全面的和相互联系的观点去分析、梳理、归纳,认清主客观因素,明辨是非,从而正确地认识自己,正确地认识群众,避免片面性、表面性和盲目性。快乐人生是从完善自己开始的。我们不能仇视群众讲反对自己的话,更不能抱怨生活的不公。生活为你关上一扇门,同时也为你打开一扇窗。不计较群众的反对意见,以豁达的风度直面人生,就能远离许多烦恼;以谦虚的态度,把群众请进门,让他们把反对自己的话讲完,才能弥补自身的不足;以宽容的胸怀对待群众,就能赢得真诚回报;以热情的双臂拥抱生活,就能拓展有限的生命。作为领导干部若能吸取教训、纠正错误,把群众的事办正确、办妥善,不留后遗症,群众就会由反对转化为拥护。

四、批评的话要虚心地听

群众对领导干部的工作、决策、作风、行为,提出批评意见,这是民主的体现,是党不可的“强肌”举措。群众的批评、指责,有时是心平气和的,有时则是急风暴雨或带有一定的火药味的,对后者不能态度粗暴、势不两立,而要耐心听、细心听、虚心听。群众的批评往往是原汁原味的真话、实话、心里话。在生活中,群众不平则鸣、不满则怨、不公则贬,有啥说啥、想啥说啥,不回避、不掩盖、不和调,这正体现了政治的清明、民主的发展。对来自群众批评的话,我们将虚心地听,并不是听后不了了之。虚心听,是指对群众的态度要正,欢迎群众的批评的批评,把群众的批评作为一面镜子,照照自己是对是错,在什么地方错了,错的程度是轻

是重、是大是小。领导干部“要照亮他人,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点燃他人,自己身上要有火种”。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对群众的批评听后要做到“四思”:一思批评是出以公心还是私心。对出于公心的批评,要积极地接受;对出于私心的批评,要耐心地讲明道理,是其明白“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二思批评是善意还是恶意。善意的批评是积极、健康、保护性的批评,恶意的批评是打击、报复、伤害性的批评,群众的批评多是善意的,要心存感激;三思批评是针对人还是针对事。批评对事不对人,意思是批评不是要与谁过不去,而是对某一错误现象不能容忍,对这样的批评必须认真反省,尽快改正;四思批评方法是要科学还是不科学。有的批评比较严厉、言语尖锐,有的批评比较委婉、旁敲侧击,有的批评徐徐善诱、软硬适度,不管哪种批评是要大体没错,都要以平常心去对待,多想他人的长处,多找自身的短处,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五、贬低的话要反省地听

有时,来自群众的话听是否定了真实情况,否定了自己工作上的成绩、事业上的苦劳,损害了自己的声誉,影响了自己的领导干部形象。有时,群众的贬低之言,可能是一种曲解、失真、错误。不过,也不完全是这样。如果作为领导干部,不能正确对待那些贬低之言,就会与群众结下不可调解的矛盾,发展下去其危害是非常大的。事实上,在生活中没有完美之事,领导干部也没办法每件事都能让所有群众完全满意。“不畏红尘遮望眼,月轮穿沼水无痕。”从一定程度上说,正确对待贬低之言关乎心境。为什么群众会贬低领导干部?有的可能是倚仗自己有后台、有靠山,不把顶头上司放在眼里;有的可能自以为资历深、年龄大、摆老资格,瞧不起比自己年轻的领导,等等。对待这种贬低领导干部的人,既不要轻易地退缩,也不能争锋相对,而应从侧面入手指出他的偏激,言辞话语要不气不恼、是非分明。这样,既不伤对方的自尊心,照顾了面子又使之明白了道理。这里的关键是要反省自我,扣心自问群众为什么会贬低自己。要从思想上、作风上、党群关系上找原因。通常情况下,可从以下方面反省自己:1.有没有骄满表现?比如在工作成绩上是否只看重自己的作用,否定了群众的价值?2.是不是决策主观?制定决策时是否征求群众意见少,与群众商量少,群众的智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3.对群众是否缺乏感情?是否在工作上关心群众的疾苦不够,只让群众干,缺乏为群众排忧解难之心?对于这些问题悟透了、悟深了,作风转变了,贬低之言自然就会少些,口碑就会好些,在群众中形象就会高些。

六、错误的 要参考地听

在群众的话语中,要正确的话,也有错误的话。对于正确的话,往往

易于接受、接纳,在心情上也比较愉悦、舒畅;对于错误的话,由于不符合事实、不符合实际情况,甚至扩大了事态,违背了事物的本来面目,因此不愿意接受,心理上、心情上也不痛快。对于错误的话要参考地听,不能听到什么就是什么,更不能听后就定音。所谓参考地听,就是听一听讲错误话的人是出于什么原因、什么目的。用谅解、宽容的眼光和心理看待群众,就会觉得人与人之间充满慈善、有爱、同情。俗话说:“执斧斤者,听于施墨者,然后大厦成;执士戈者,听于明理义者,然后大业定。”“多一分心力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力反省自己。”一个立志为民者,闻人之谤当自修,闻人之誉当自惧。错误的话尽管是错误的,也要查一查、看一看、想一想,对于自身存在的错误是否处在苗头期、潜伏期,有什么新的动向、动态,在主观上找一下原因,这是非常有益的。尽管在工作上尚未犯错误,也要把错误的话当警钟,总结一下经验教训,不仅可以发现问题,及时予以补救,而且可以及时纠正主观认识上的偏差,获取规律性的认识,自觉打预防针,设“防火墙”,在工作中也就会少犯错误。

七、过头的话要辩证地听

“过头话”就是超过限度或夸大事实的话。群众对领导干部有意见,有时会把话讲过了头,把小说成大,把现象说成本质,把认识问题说成思思想问题说成整治问题,其表现是“鸡蛋里面挑骨头”。“过头话”把虚等同于纲,实质是不满情绪的膨胀和宣泄。对于这种话,领导干部与群众容易产生矛盾,出现顶牛,甚至滋生怒气、怨恨,持这种态度是不可取的。群众把话讲过头,往往是带着情绪、怨气、气氛讲出来的。对此,在听时头脑要冷静,要用唯物辩证的观点去听、去分析、去醒悟。作为领导干部,对群众提出来的意见,应闻“骂名”而不跳,闻“诤言”而不怒,闻“贬言”而不怨,闻“微言”而不弃,闻“不言”而不安。许多“过头话”,是帮助自己、促使自己去触及灵魂认识工作上的缺点和错误。“弓调而后求劲,马服而后求良。”要充分认识过而能识、能改,善莫大焉。一个人最大的缺点,是不知自己的缺点;最危险的缺点,是坚持自己已有的缺点;最无知的缺点,是为自己的缺点辩解;最可笑的缺点,是闭上眼睛也能发现别人的缺点,睁大眼睛也看不见自己的缺点。群众用“过头话”给领导干部压力,是帮助其认识工作中的缺点错误,这是一种关心,关怀,应感激。尽管个别人在“过头话”里有成见、有水分、有杂质,但仔细想一想、思一思、悟一悟,是有价值、有参考、有借鉴之处的。听了群众讲的“过头话”,应以诚恳的态度,主动接受其意见,切不可明知自己不对,也装出一贯正确的样子,盛气凌人,根本不把群众的意见当做一回事,仍我行我素;如果说讲“过头话”者是错误的,领导也不能认为自己正确就任意地训斥人,而是要正对其错误之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地说明和解释,让群

众心服口服。

八、牢骚的话要冷静地听

领导干部手中有权,颂扬的话、报喜的话不绝于耳,久而久之,对群众发泄不满的“牢骚话”就不愿听、拒绝听,结果阻塞了群众言路。由于听不到真话,也就很难辨出民生的“晴雨”、“温度”、“风向”和“诉求”,从而影响正确的决策和自身的形象。毛泽东在延安时期曾说过这么一段话:“那年边区政府开会时打雷,垮塌一声把李县长打死了,有人就说,哎呀,雷公为什么没有把毛泽东打死呢?我调查了一番,其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征公粮太多,有些老百姓不高兴。那是确实征公粮太多。要不要反思一下研究政策呢?要!”事情并非到此为止,毛泽东接着和党中央“一班人”反省研究政策,开展了著名的“精兵简政”和“大生产运动”,减轻了边区人民的负担,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对群众中的牢骚话,要有雅量,不要随意“迁怒”。雅量是人的高尚情操。一个志在成就事业的人,必须具有雅量。相互谦让一下,便会“海阔天空”“烟消云散”。有些领导干部却把雅量视为无能,把宽容看做怯懦。他们心胸狭隘,睚眦必报,听见牢骚话常常争个我高你低,闹的满城风雨,相见如仇。遇事讲雅量,要学会宽容人、体谅人、理解人,拿得起、放得下,尤其是自己心情不好时,不能拿讲牢骚话者当“出气筒”,迁怒于人。在某种意义上讲,群众的牢骚话,就是领导干部生存的阳光和雨露,离不了、缺不了。万物靠太阳生机勃勃,心灵凭修养纯净无暇。邹韬奋说过,一个人光溜溜地道这个世界上来,最后光溜溜地离开这个世界,彻底想起来,名利是身外之物,只有尽个人心力,为社会为他人造福才是最有意义的事。那些说牢骚话的人,不是你的良师,就是你的诤友。只有看中这份“待遇”,尊重良师益友,才能成为一个耳聪目明的好干部。

九、讽刺的话要耐心地听

在群众的话语中,讽刺有之,挖苦有也之;明箭有之,暗箭也有之。讽刺的话确实伤人心、伤感情、伤关系,但不能把讽刺的话一律当坏话,把讲讽刺话的人统统当恶人。个别人采用讽刺的手段对领导干部进行挖苦,客观上也说明领导干部确实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工作方法和党群关系上存在着一些缺点错误。特别是对一些腐败现象和违纪违法问题,群众充满愤怒,用讽刺的方式表达出来不足为怪。对讽刺的话,领导干部要耐心听,之后要在“讽刺话”里找问题、找差距、找不足,立足改缺点、修正错误。有些人秉性直,言语粗鲁,讽刺话多,对领导干部多有冒犯,对此应宽厚对待。对一时泄愤的讽刺话,不能计较;对不和自己心意的人,更不能弃才不用、打击报复。只要有利于工作,对有违个人心愿的人和事,该扶持还要积极扶持,要善于念人之功、谅人之短、扬人之长,去创造一

个和谐、融洽的工作环境和气氛。要像古人说的那样:让仁者展其怀,贤者抒其志,智者达其理,勇者伸其气,劳者歌其事,窘者聘其情。当官从政者要公正立身处世,为党和人民尽职尽责。

十、攻击的话要忍耐地听

攻击的话,似枪林弹雨,如刀光剑影,像狂风巨浪,大有致人死地而后快之势,这种话,往往不讲分寸、不讲场合,不讲环境、不讲条件,有时是一人之攻,有时是众人之击。这样的话,往往使领导干部精神紧张、情感冲动,失去理智、不能自控,最容易使领导干部与群众的矛盾激化,具有一定的破坏性。一般人听到攻击的话,会火冒三丈,气不打一处来,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势不两立。但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对攻击的话应不气、不急、不燥、不暴、忍耐、沉着、冷静,攻击的话要让群众说完,让他们先把心中的气出一出、放一放。对攻击的话忍耐地听,指的是不闻过而愤,而是闻过则思、虚怀若谷、坦诚相见。诽谤与嫉妒的火焰,只能让大志者百炼成钢,崛起人生的伟岸与尊严,正如千里马后的皮鞭,那是奔腾途中力量的源泉。知道事物应该是什么,说明你是聪明的人;知道事物实际上是什么,说明你是有经验的人;知道怎么把事物变得更好,说明你是有才的人。这就是说,听到攻击的话,要强化“问题意识”。群众用攻击的话语帮助领导干部找问题、揭问题、查问题,这是一件大好事,是对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是否有辩证思维能力和客观认识事物能力的检验,不能追究他们的方法、态度,而应宽容他们,这是有力量、有诚意、有真心的表现,是一种很高的思想境界,也是政治上成熟的表现。攻击的话尽管有时无中生有、尖锐刻薄、语言伤人一些,也要欢迎,做到对其中的善意听之、善言慰之、善行处之。俗话说:“笑语解怨气、幽默降火气,山新变脾气。”问题在个别群众身上时,要针对他们所攻击的理由,通过教育使之明白事理之所在,同时也要对他们讲明“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己能,不扬人恶,自然化敌为友”的做人之道。对符合政策,但目前落实尚有一定困难的,要说明情况,阐述道理,坦诚交换意见,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对不符合政策、要求过分的,要引导其全面了解政策,知事明理,使之息怒;对反映的问题有一定道理,却没有相关政策依据的,要采取变通处理的办法灵活解决;对极个别无理取闹的,要讲明政策的严肃性、公正性、权威性和有效性,彻底打消其非分欲望。同时,对个别人因达不到个人目的,存心找茬,刁难干部,明知自己不对却要无理取闹的人,也决不能妥协让步,而应义正词严,对他们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一个有思想、有能力、有胸怀、有建树的领导干部,要善于调整心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善于用政策、法律、道理说服人、教育人、感化人。

第二篇:对待科学的正确态度-黄国健

对待科学知识的正确态度

黄国健

摘要:在当今社会这样一个科技与日俱新的时代,人们在探索宇宙、认知自我的过程中不断的深化、不断的推陈出新,同时也带来了恒河沙数般的科学新知识,探索研究的道路愈行愈远,但在如何对待这些科学知识上,我们需要做的准备仍需很多。诸如“氟利昂”、“化肥”之类的旧事已经敲响了科学知识造福人类的警钟,在对待科学知识的正确态度上,我们还需要很多思考、揣度。

关键字:科学知识;态度;修正;发展

有一个十分有意思的说法,我们往往习惯于说:某件事情的结论是X。但在科学上的定义是:目前我们没有证据表明这件事的结论不是X。比如有人问这个世界上有恐龙么?正常人的回答是:没有恐龙了,恐龙在几千万年前就灭绝了,现在已经看不到了。科学的回答是: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现在还存在恐龙这种生物。科学家从化石中得到线索,从骨骼的大小,环境的演变,食物的获取得出推论,更重要的是目前没有任何目击和痕迹表明存在活着的恐龙,所以谨慎的得出结论。注意,这个结论是随时可以被推翻的,比如几万米的深海里,比如荒山野岭的深处,万一就有那么一条躲过陨石躲过灾变躲过生死轮回的生物呢?

你能说科学不正确?当然不能,科学的结论可能会有误差,但是科学的方法——寻找化石,用仪器检定年代,推导复原图„„这些方法,不是错的。再问:真的有上帝存在吗?信徒的回答:存在!科学的回答: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上帝存在。区别很明显,科学的理论是希望并随时准备着被证明不正确的,这样我们认识世界的步伐又跨出去了一大步(想想如果真的在宇宙中发现“上帝”这种智慧生物,会是多激动的事情!)但是信徒不希望被证明不正确,信徒坚信自己的真理和正确,认为凡是不信教的人是可悲的,以后迟早会知道的,尽管信徒没有证据只凭一些千年前的文献和口耳相传的道理作为依据,但是仍然深信不疑。

从某一方面来讲,科学及其知识本身本来就不是绝对正确的。科学只是一种不断探索世界真相的方法体系,科学知识是支撑科学探索世界的支架和血肉,其核心在于不断怀疑,包括对自己的怀疑,最后才能达到不断修正自己而不是数千年原地踏步的结果。离开这种谨慎的态度,直接断言自己是绝对正确,不允许怀疑的,那不是科学,也不是科学知识那是信仰。

从另一方面讲科学是目前唯一一个愿意不断承认自己以前的观点是错误的并加以修正以解释世界的理论体系。这句话基于一种基本假设:所有的理论体系都有可能有重大错误。无论是以宗教去解释世界、还是用古法去解释事物细节、用坊间传说去解释万物运行。都有一定可能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承认错误,继续思考加以修正然后对你解释为什么他以前是错误的那个人,比不承认错误的那个人,可信得多。并且,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肯定不可能只有一个声音。如果真的是为了追求真理,推动科学的不断进步,那么我们对科学的探讨上出现的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理论,应当认为,这是好事,而不是坏事。因为,有了不同的观点,有了对立面,就可以引起讨论。科学上的真理,就是在斗争中,在辩论中发展起来的。对不同的观点,采取压抑的办法是错误的。当然我们思考问题的同时也应该将目光放在历史的角度,在科学不断进步的同时,我们也在面临着科学带来的很多问题。

氟利昂、化肥„„这些都是当时科学进步给人类带来的福音,为人类增添了巨大的便利,甚至一定程度上讲,在这些东西被发明的时候,简直是证明科学及其知识正确性的最有力证据。

但是在今天再来看这些发明,我们会觉得是错误的,至少不完全正确,但时间重来,我们的选择、人类的选择不会变,很简单,他们带给当时人类的进步远超危害。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人类会继续使用这些东西。这些东西确实有危害,但是不等于化工产业就是错误的。所有“错误”的科学知识以及造成的问题,都是随着科学发展被发现并解决的,而不是靠“反思”。如果说科学知识造成的事故是由于对科学和片面理性的滥用导致的,成功的科学实践需要全面的保障,那么这就形成了一种“学游泳”悖论:如果不下水就不可能学会游泳,而不会游泳就下水就有可能被淹死。矛盾在于,即使在现代科学家自己对科学实验和技术应用的后果也是没有充分的把握。即使是将科学技术严谨的利用到和平目的上也不能保证绝对的无害。科学知识本身可能造成的危害或者负面影响需要通过科学自身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才有可能被了解和控制,而这一过程本身又不可避免的造成了更大的危害。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科学研究的正面意义是值得肯定的,危害也是无法逃避的。奥尔多·利奥波特在《沙乡年鉴》中记述,“我们大家都在为安全、繁荣、舒适、长寿和平静而奋斗着„„不过,太多的安全似乎产生的仅仅是长远的危险。”由此有一个尖锐的问题有待回答,就是人类为什么要寻求理性和科学技术上的进步又如何对待科学知识本身。社会不能仅仅因为认识到科学及其知识的不确定性和危害而可以的停止,而是要与时俱进,通过已知将未知的危害减到最小。所以对科学知识的谨慎态度可以作为对科学技术正面价值的验证准则,而不应该成为阻碍科技与知识进步的绊脚石。

在探索宇宙奥秘的实践中,人类几千年不断钻研探索建立的科学理论体系仅仅是一艘刚刚能自保且仍旧需要继续加固和扩建的小船。我们依靠这艘小船,并非确信这艘小船够征服满是危险与未知的大海,并非是相信他自身逻辑严密到坚不可摧的程度,并非自傲于这艘船带领我们到以前从未到达过的远方,我们相信并依靠他,仅仅是因为这艘小船有着无限的潜力还可以继续扩建,继续被加固,继续前进。

参考文献:

[1] 胡双宝.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 [J].汉字文化.2009(02)[2]柴文华.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学术问题[J].哲学研究.1979(11)[3]厉莘畏.惧源于未知——霍桑笔下的“疯狂科学家”与对待科学的正确态度[J].当代工人(C版).2012(01)

第三篇:领导干部应如何对待媒体

领导干部应如何对待媒体

如今,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将信息传播的速度、广度和深度无限延展开来。网络媒体的出现,更使媒体无时无刻不在发挥作用。人们发现,世界上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事件越来越少。而地球这边的事,几秒中内就能传到地球那边,并且越是坏事,越是传得快、传得远。媒体的大变局无疑给政府的各项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

一是面对媒体,我们所做的“宣传”,其实就是有重点、有亮点的“说明”情况。由于文化差异,西方人在接受新闻时的态度和兴趣与中国人很不一致。他们对于“宣传”和说教色彩明显的东西比较反感,而是喜欢按照事实的客观面貌进行报道。西方新闻报道的观点通常隐蔽在事实陈述中,所有给观众的倾向性印象,都讲究自然流露。随着我国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加之信息传播内容与形式的多样性趋势明显,国内读者也不会盲目偏信任何媒体的说教了,而会从众多的新闻报道中得出自己的看法。本来,向媒体说明工作情况,是政府取信于民的方法和过程。时下群众最关心哪些问题?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做了哪些引导?有何具体表现?作到了沟通畅通、报道及时,就会体现出社会的和谐稳定;反之,则群众有意见,媒体来监督。许多问题的产生不是因为政府的行政不作为,而是因为政府对媒体的不作为。要知道,主动引导,特别是突发事件中的主动引导,是避免媒体报道被动和扭曲的关键。经常有效说明,为媒体提供“新闻”标题,是正面宣传的重要方法。

二是善待媒体,就是善待我们自己。稳定和谐的媒体关系对引导舆论、避免危机至关重要。许多经验表明,任何时候与记者不和,其结果是和自己作对。记者的职业性质决定了他要发现问题、揭露问题、寻找解释问题的途径。记者身后有广大的公众,他的问题往往代表的是许多公众的意见和看法,不能小视。董关鹏教授告诉我们,要避免出现以下情况:与记者的矛盾个人化,当面训斥记者或公开表态偏见;随意打断记者的提问或当面争执,缺乏胸襟和涵养,用激烈的语言予以应对;盛气凌人、不容分辨;见到不实报道,匆忙打电话质问记者或组织力量进行反击。殊不知,“对媒体进行反击恰恰是一些媒体欢迎的,因为反驳造

成的对立气氛可以吸引公众的眼球。一旦反驳,事情就有扩大之势,媒体就有了报道的素材。实际上你的反驳也没有多大实质效果。因为在你与媒体开战时,公众往往更相信媒体。”

三是与媒体亲密接触的能力,是执政能力的一个方面。就某种意义上说,一届政府是否做到了执政为民,一个领导人能否成为人民公仆,就看其平衡信息公开和信息安全的姿态与能力如何。政府不见媒体,让信息不透明,则令传媒无法向公民告知他们欲知而未知的信息。于是,在信息需求的刺激下,流言与传闻乘虚而入,泛滥起来。所谓“大道不通小道通”,不能不说是一种规律。

其实树立一种接触媒体的意识,对党委、政府及各部门工作都十分有益。经常与媒体沟通,做到坦然、自然、欣欣然,常常能化解矛盾、化险为夷、把危机遏制在摇篮中。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董关鹏教授提出领导干部在应对突发事件,面对媒体的原则是“快讲事实,慎讲原因”,具体有七条意见:

1、必须也只能讲真话,千万不能说谎;

2、采访零拒绝,如果可能把坏消息一次性说完;

3、学会道歉,降低舆论期待,不说大话;

4、保持内外口径说法一致;

5、换位思考,将心比心;

6、善于找出盟友,善用“第三者”意见;

7、记住非典的经验,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他的《领导干部如何面对媒体与公众》一课中也有七句话,非常经典。

1、谣言止于公开,沟通需要智慧;

2、善待记者,善用记者;

3、主动引导,打造平台;

4、居安思危,处乱不惊;

5、及时应对,注重效果;

6、依法行事,不卑不亢;

7、优质服务,为我所用。

第四篇:党员干部要以三心对待工作事业心得体会[范文模版]

免费

分享

创新

党员干部要以三心对待工作事业心得体会

在对待党和国家事业上始终保持进取之心,在对待人民赋予权力上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在对待个人名利地位上始终保持平常之心

习近平同志最近强调,各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杨善洲同志、沈浩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在对待党和国家事业上始终保持进取之心,在对待人民赋予的权力上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在对待个人名利地位上始终保持平常之心,在改革发展稳定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三心”是各级领导干部如何正确对待事业、权力和个人名利地位的鲜明标准,也是引导领导干部如何做人为官的深刻警示。

领导干部在事业的兴与衰、决策的得与失、个人的进与退等方面,处于风口浪尖,经常起到示范和定音的作用。因此,领导干部能否做到始终保持进取之心、敬畏之心、平常之心,是党和国家事业是否顺利推进、科学发展战略能否化为壮丽现实的关键。

事业、权力和名利三要素,由大而小、相互关联,是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反映。在对待事业、权力和名利地位上,保持这“三心”,是领导干部党性原则的具体体现,也是对干部个人品德修养的一个检验。作为掌握权力运行的官员,如果在事业上缺乏进取之心,甘当撞钟和尚,是不可能开拓创新的,实际上也是对人民赋予权力的亵渎。始终保持事业上的进取之心,勇于开拓、敢于担当,这是领导干部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的基本要求。正如习近平同志曾经指出的,看一个领导干部,很重要的是看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

同样地,领导干部如果不能正确对待个人名利、始终保持平常之心,是不可能正确行使权力的,也不可能始终保持事业上的进取之心。

当前,我国正处于“十二五”开局之时,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已经到了攻坚破难的关键阶段,国际经济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变也给我们的发展提出了更多挑战。可以说,未来发展的道路是不可能始终风和日丽的,有时可能会出现我们很难设想的困难。在这样的形势下,提醒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事业上的进取之心,比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只有保持进取之心,知难而进,知不足而学,主动作为,才能勇往直前,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挑战。

领导干部在开拓事业时,必然要行使权力;而权力是一把双刃剑,一旦

免费

分享

创新

“剑走偏锋”,必然造成危害。因此,强调领导干部对待人民赋予的权力上始终保持敬畏之心,与强调事业上保持进取之心同等重要。“举头三尺有神明”,保持敬畏与保持进取是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权力的两个必要前提。领导干部在行使权力过程中,如果缺乏敬畏之心,就很有可能专断滥权,胆大妄为,使权力滑入偏轨,最终酿成灾祸。

“领导干部工作上要大胆,用权上则要谨慎,常怀敬畏之心、戒惧之意,自觉接受纪律和法律的约束”。唯其如此,才能确保权力始终在正确轨道上运行,真正做到执政为民。

领导干部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员,有七情六欲,也同样有日常生活烦恼、个人利益得失。同时,领导干部又是掌握权力的特殊一员,容易受到追名逐利者的滋扰和利诱。因此,在对待个人名利地位上,能否保持一颗平常之心,把功名利禄看淡些,把事业责任看重些,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尤显可贵。从某种意义看,平常心与进取心、敬畏心一样重要,是保证领导干部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履行职责、自觉实践宗旨的前提。

诚如月有阴晴圆缺,领导干部在事业发展的道路上,不可能总是顺风顺水,有时也会遇到挫折、委屈乃至失败。此时,心态的平衡非常重要。如果心态失衡,甚至认为组织上亏待了自己,就极有可能出现行为失范,以致把权力化为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病菌往往从人体虚弱的时候入侵。近年来屡屡为社会所议论的领导干部多个时段易发腐败现象,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

在不断完善干部考核和激励机制,形成正确的政绩导向和用人导向的大环境下,领导干部的成长,有个人素质和主观努力的内因,但更多的是人民培养、组织教育的结果。如果把所谓个人奋斗凌驾于组织之上,认为一切都是靠自己拼打出来的,对人民毫无感激之情、对组织毫无珍重之意,这样的干部也不可能真心诚意为人民服务。在他们认为自我价值不能实现、心态失衡的时候,往往就很可能也是权力失衡之时,只会阻碍甚至危害事业的不断拓展。领导干部一方面要时刻懂得权力是人民所赋予的,必须保持敬畏之心;另一方面,对个人名利地位也要保持一颗平常之心,这无论是对年轻干部还是快“到点”的同志,都是一句忠言。

今年,全国省市县乡四级党委换届将陆续进行。各级领导干部应当按照

免费

分享

创新

总书记的要求,以党和人民事业为重,加强党性修养,正确对待个人进退留转,做到“进”者奋发有为,“退”者心情愉快,“留”者意志不衰,“转”者迎接挑战。

对事业要有进取之心、对权力要有敬畏之心、对名利地位要有平常之心。人们期待各级领导干部牢记“三心”、珍惜使命、不负重托,为党和人民建新功立大业。

资料来源:http://www.xiexiebang.com/data/xdth/

第五篇:领导干部如何对待进退留转

领导干部如何对待进退留转

李光富觉得很不理解:“一个党员干部如果连服从组织安排的意识都没有,还叫什么党员干部。党的事业要一代接一代干下去,领导干部新陈代谢,这是自然规律。”1978年,李光富在四川大学毕业,从农村走出的他当时“党安排到哪儿就到哪儿,根本不知道可以向组织提要求”,因为以服从组织安排为第一原则,不提什么要求,他反而被分到一个条件还算不错的公社教书。

对待进退留转这一问题的正确认识:“必须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处理好个人与组织的关系。要时刻牢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给的,权力就意味着责任。” :“多鼓舞乡镇干部的积极性,解决他们级别过低、待遇过低的问题。”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换届就是要使党的干部队伍有如源源不断的活水,永葆生机活力;通过换届,一大批年富力强的领导干部走上新的岗位,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是党的制度建设的客观需要,是党保持先进性的需要,是党的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思想建设的需要,也是执政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客观需要。”

作为党培养的干部,无论我的角色如何转换,无论我在哪个岗位上,都是人民的公仆,都要忠诚敬业于党的事业。

我这个选择,可以说对自己是一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的考验。”“我认为,不管到哪个部门、哪个岗位工作都是为党的事业工作,我从政府班子退下来主动到政协工作,可以让其他同志通过这次换届选举,获得一个成就事业、施展才干的机会,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完善政府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也算是我在政府工作多年向党和人民交上的一份答卷。”

周浩认为:“要保持平常的心态,要把个人理想与组织需要结合起来,正确对待组织的挑选,服从组织的安排,抛弃个人利益,淡化权力观,淡泊名利,个人的进退应以党的事业为重,服从全局。”

:“我退下来以后,心情平和,感到很充实。”对他的进退留转,他的家人也一直很理解他、支持他。他家里人认为,组织需要他退居二线,他就要服从组织的安排。希望他退下来以后,要力所能及地做一些事,发挥余热,保养好身体。

面临着角色、服务对象和工作环境的三大转变,可以说是对自己工作、生活的一次全新的挑战。在进退留转问题上要坚决克服“只能进、不能出”,“只能上、不能下”,“只能官、不能民”的思想,不管在任何岗位都要干好本职工作,多做贡献。

“千方百计帮助群众尽快富裕,百计千方为群众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与群众同甘共苦,共渡难关,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做党的忠诚卫士、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中华掌故类编》中记载着一个“宠辱不惊”的典故。在唐高宗初年,卢承庆担任吏部尚书,负责朝廷内外百官政绩的考核工作。有一位官员监督运输,遇到大风,损失了一批粮食。卢承庆考核时作了这样的评定:“监运而损失粮食。考绩为中下等。”这位粮官容色自若,没申辩一句就退下去了。卢承庆看到他这样,就将评语改为“碰上大风,失粮不以人力所能控制,考绩得中等。”运粮官听了,既不喜形于色,也没有羞愧之词。卢承庆又把评语改批道:“宠辱不惊,考绩得中上。”运粮官这种宠辱不惊的修养和雅量,使上司改变了印象,赢得了好评。古人尚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何况我们党的干部。进留了,这是组织的信任,更加努力,不为己喜;退转了,这是组织的决定,坚决服从,不为己悲。这是记者通过20多天采访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

下载领导干部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群众之言(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领导干部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群众之言(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