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l领导干部应提高网上群众工作能力
领导干部应提高网上群众工作能力
张金波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一条根本工作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的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告诫全党同志,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已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尤其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产生了深刻影响。作为执政党,应当与时俱进,运用好党执政的时代资源,让党的群众路线延伸到网上、丰富于网上、发展于网上,运用好互联网开展群众工作,切实提高网上群众工作能力,应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提高网上群众工作能力是一项迫切重要的任务
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势和传统。在新的社会环境下,群众工作有了新特点和新变化。尤其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传统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带来了新的变化。做好网上群众工作,让党的群众路线在互联网上积极拓展和延伸,是领导干部应掌握的一项新本领,是新形势下各级党
委政府一项迫切而重要的任务。
1、提高网上群众工作能力是加强社会管理的需要。互联网的发展无疑是当今世界的重大革命性事件。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人,普及率达到36.2%。手机网民达到3.18亿人,微博客用户达1.95亿人。中国已经成为互联网用户第一大国。互联网凭借虚拟、自主、开放、交互、即时、多媒体、海量等特点和优势,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给群众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特别是论坛、博客、微博等网络技术应用,催生了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和交流沟通方式。在传统的舆论环境条件下,群众是被动的接受者,互联网的出现扩大了上网群众接收信息的自主权,拓展了他们发布信息的能力,增加了群众工作舆论导向管理的难度,对党委政府的公信力和领导干部的权威提出了挑战。特别是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是突发事件的高发期,一些社会矛盾有可能借助网络的功能凸显、放大,甚至酿成危机事件,威胁社会稳定。国内外敌对势力竭力利用互联网进行思想渗透,扰乱人心,争夺群众,增加了群众工作的难度系数,给社会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对维护社会稳定提出了挑战。
2、提高网上群众工作能力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
系的需要。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保持最密切的联系。迅猛发展的互联网,已经成为党政机关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成为群众工作的重要阵地。一是互联网为党政机关做好群众工作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网民的不断增加,党政机关积极探索创新群众工作的途径与方法,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实现群众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扩大了群众工作的覆盖面,提高了群众工作的时效性,增强了群众工作的辐射力。二是互联网为增进党政机关与群众沟通联系提供了新渠道。互联网已经成为群众向党委政府反映民生、反映民意的“绿色通道”。有效利用这一渠道,可以使领导干部更多地倾听到群众呼声和意见,了解到群众愿望和要求,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三是互联网为引导社会舆论提供了新载体,拓展了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域,丰富了宣传思想工作的手段,提升了宣传思想工作的影响,有利于更好地宣传群众、引导群众、动员群众。四是互联网为维护和树立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良好形象提供了新平台,有利于促进民主决策、科学决策,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3、提高网上群众工作能力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迫切需要。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群众工作是实现执政党功能的基本途径,是巩固执政基础、提高执政能力的首要工
作。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把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引入党的建设的各个领域, 特别是善于通过网络了解舆情,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关切,疏导群众情绪,增强网上群众工作的主动权,是新形势下探索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一些地方在运用互联网开展民意互动、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不断丰富了网上群众工作的形式和内容,获得了群众的好评。但是,仍然有一些干部依然不虚心学习互联网知识,不重视互联网建设和管理;不少领导干部对于网络仍然持一种“打酱油”的心态,认为网络民意很“山寨”;有的领导干部抱着鸵鸟心态,对“网意”熟视无睹,面对着凶涌的网络舆情和沸腾的网络民意,臵若罔闻;有的视网络为洪水猛兽,害怕群众在网上反映问题,担心不良现象被曝光,影响前途,因而以权压网、堵网、封网;还有的把网上群众工作变成一种仿效上级的作秀行为,停留在形式,满足在表面,没有形成常态;少数干部宗旨观念淡泊,言行失当,酿成“网络事件”,应对束手无策,造成不良影响。这些现象的存在,降低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损害了党和人民群众的感情,影响了执政形象。提高网上群众能力已经成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总之,互联网已成为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增强党和人民血肉联系,畅达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和平台。运用好互联网开展群众工作,提高网上群众工作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是党政干部开展工作的迫切需要,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
二、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开展网上群众工作必须具备的网络素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好网上群众工作,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把握网上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深刻认识网上群众工作对领导干部思想观念、知识结构、服务意识和工作能力带来的挑战,不断提高自身的“网络素养”,以良好的网络素养、昂扬的精神状态和较强的工作能力不断适应网上群众工作的新要求。这是开展网上群众工作的必要条件和当务之急。
网络素养一词,源自媒介素养,是指领导干部对于网络媒介提供的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网络更好地为做好党政工作、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能力。领导干部与网络媒介的关系表现在:既是新型媒介的受众,又是媒介报道和监督的对象,还是媒介的领导者、使用者和管理者。领导干部的网络素养除了应该具有政治要求、法律要求以及道德要求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即理论素养和实践素养。理论素养、实践素养具体又包含着四大构成要素,即知识要素、态度要素、形象要素、技巧要素。
掌握必备的知识。即要加强业务知识和网络知识的积累。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认识网络。认识网络是领导
干部网络素养中必备的知识要素。只有认识网络,才能准确地认知、解读、评判网络及网络信息,才能真正趋利避害,驾驭网络、管理网络、运用网络、引导舆情。认识网络,就要了解网络的作用和特点,了解网络的传播规律,掌握网络技术工具的运用,了解网络管理法律和互联网舆论引导的规律,正确看待“网络暴力”、“网络审判”、“网络围观”等现象。了解网民。只有了解网民,才能有效地做到与网民的良好交流、沟通和互动。了解网民,就要了解网民的特点、上网习惯、表达方式,克服对网民的偏见,走近网民,沟通网民,善待网友。熟稔业务。熟稔业务,是指领导干部在本单位、本部门工作的专业、业务等方面须具备的知识要素。党政领导干部均在一定的岗位上通过自身的工作、行为,实施着与自身职责相适应的施政行为。要回答网民的疑问,解答网民的难题,与网民进行沟通交流,就必须熟稔业务。
具备真诚的态度。这里的态度,是指领导干部在面对网络时应具有的认识、姿态和气度。网络的发展要求领导干部在面对网络时应具有平等的意识、直面的勇气、坦诚的胸怀和真诚的服务。平等的意识就是要抛弃以权为本、官本位和官员的精英意识等传统观念,通过互联网这一渠道让自己与网民臵于政治上的地位平等和人格上平等的位臵,少一些高高在上,盛气凌人,放下自己的架子,以普通网友的身份与网民交流。直面的勇气就是官员面对互联网不惧、不躲,勇于面对批评,有勇于面对网友质疑和指责的气度,有接受网
络监督的自觉性、主动性。坦诚的胸怀就是有包容宽容的心态,有明鉴力,理解网民,正确认识和对待网上的过激言论。真诚的服务就是应少用一些官话套话,少一些形式主义和作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网民多解决实际难题。
塑造良好的形象。形象要素,是指领导干部在特定的场合、环境和活动中,通过亲切、平和、和蔼的态度、形象和行为来展示自身及党委政府的形象,表现对某项工作、事项特殊的关注和态度,从而赢得民心,聚焦舆论。领导干部形象要素应注重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亲临险境和情系百姓。亲临险境。发生突发性事件、灾难性事件等特殊事件而具有一定危险的境况时,领导干部亲临一线,表明态度,以人为本,果断处臵,必将稳定人心,赢得人心,也必将赢得网络的高度关注。在危机和灾难面前,他们的一个行动往往胜过多少讲话、多少文件的要求。情系百姓。我们的党最根本的执政理念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我们的政府施政理念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党政干部始终关注民情,情系百姓,关注网络舆论,注重解决网友难题,接受网友监督,就能赢得网络舆论的支持和网民的支持。
把握面对的技巧。技巧既是经验的积累,又是能力的展示。领导干部面对网络、面对网民需要一定的技巧,掌握得好,就能求得主动。要善于运用网络工具。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掌握上网的各种技巧,熟练运用各种网络技术,比如QQ、微博、博客等网络技术的使用。要善于运用网络语言。
要少说官话空话假话套话,用平实的语言,网民喜爱的语言、流行的语言来和网民进行交流,拉近与网民的距离。要掌握运用网络开展党政工作的各项能力。包括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搜集社情民意的能力、包容力、明鉴力、与网民互动的能力等等。
三、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网上群众工作能力
我们党执政的本质和根本目标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的群众工作作为执政党的基础性工作,其总目标就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应充分认识到互联网对传统群众工作的带来的影响,趋利避害,为我所有,积极探索网上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丰富网上群众工作的内容,提高网上群众工作的能力,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1、提高利用互联网引导群众动员群众的能力。宣传群众、引导群众、动员群众是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一方面要经常深入网络社区,走进网民。利用在线交流、实名上网、个人博客等网民容易接受的形式,运用网民喜闻乐见的语言与网民进行平等的交流、真诚的沟通,拉近干部与群众的距离,了解网民的心声,增进网民的理解与信任,巩固和扩大群众基础;在沟通群众的基础上,动员组织广大网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和谐。这方面,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坦诚地与网民在线交流,赢得了网民的一致好
评,为全党做出了榜样。另一方面要重视和加强互联网宣传工作。利用互联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发挥先进网络文化教育人民、引导社会、推动发展作用。特备是各级新闻网站要发挥舆论引导的主阵地作用,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加强网上正面宣传力度,创新网络宣传和舆论引导机制、方法、平台,加强网上形势政策教育,有效引导热点、难点问题,加强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引导。特别是应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注重在报道新闻事实中体现正确导向,在同群众交流互动中形成社会共识,在加强信息服务中开展思想教育,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数字说话,采取易于接受的方式,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引导群众提高网上舆论引导能力,不断营造健康向上的网上舆论氛围。
2、提高利用互联网保证群众民主权利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领导和支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实现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群众工作目标体系的重要内容。发挥好互联网在这方面的作用,一是应大力推进网上信息公开。发挥政务网站、党务网站、新闻网站、政务微博等平台的作用,满足群众的知情权,增强工作透明度、开放度,接受网民监督,让人民群众知道党和政府在想什么、做什么,赢得人民群众的充分理解、广泛支持。二是可利用网络交互性强的特点,发挥网络问政和网络发言人的积极作用,通过互联网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察
民情、听民意、聚民智,通过网上讨论、利益表达、民意调查等方式,扩大网民的政治参与,推动网民参与政府决策、创新社会管理,实现网民与公共权力运作的有效沟通和良性互动,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三是要尊重网民的意见表达,能够坦诚听取网民的批评和不同意见,用包容心对待异质思维,创造宽松的话语环境;积极发挥网络监督的作用,主动接受网民监督,虚心听取意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作风建设,不断改进工作,提高服务水平。这几年全国两会期间期间推出的“网络问政”互动栏目,利用网络平台收集社情民意,就得到了网民的热情参与和社会的广泛好评。
3、提高利用互联网服务群众、解决群众难题的能力。“衙宅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矛盾和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是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根本要求。过去,群众主要通过写信、上访等渠道反映问题,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和虚拟性,特别是网上信访的低成本让群众更直接地反映问题、表达心声。群众通过网络所反映的很多问题都是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一方面,应加强党政机关门户网站建设,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实行在线办事,推行一站式服务,建设网上服务型政府,提高服务水平,为群众办事提供方便。另一方面,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网事无大小的观念,畅通网络社情民意的表达渠道,把群众的需求作为第一信号,把解决群众的诉求作为第一任
务,建立健全工作机制,重视和解决网民反映的民难、民怨等问题。做到上网察民情,下网解民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既要重视解决网民反映比较普遍、比较集中的问题,也要能够倾听“沉没的声音”,对于少数网友在网上反映的直接问题,决不能漠然视之,淡然处之,能够立即解决的应该立即解决并且及时公布,不能立即解决的也要主动说明情况,争取网民的支持和理解。
4、提高应对和处置“网络事件”的能力。“网络事件”,是因网络媒体关注、网友围观而放大社会影响的事件。这些事件,既包括突发事件,也包括常发事件,因网上扩散受到广泛关注,一旦处理不当,就会损害党委政府的形象,影响干群关系,一些单位和部门因为处臵不当,为此获取了深刻的教训。周久耕事件、杭州70码事件、郑州官员为谁说话事件、高速公路天价收费案等就是典型的例子。必须树立群众观念,积极作为,在处臵“网络事件”中主动做好群众工作,消除不良影响。应对网络事件,要切实把握好几个环节的工作:要快速发现网上舆情,加强网上的监控搜索,力争第一时间发现;要明确责任主体,建立健全党委宣传部门牵头、各级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的网上应对协调机制,迅速了解网络事件的真实情况,主动设臵网络议程,第一时间作出回应,发布权威信息;对于网上提出的批评和质疑,要及时处理并公布处理结果,对于反映情况不属实的负面信息,要及时作
出积极回应,消除误解、误会,澄清事实,防止负面信息蔓延和膨胀;要坦诚对待公众疑虑,适时加强网上引导,积极开展民意互动,在互动中化解网民的关注热情与不满情绪,有效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大局。
四、积极为领导干部提高网上群众工作能力创造条件
1、组织学习培训。可通过党委中心组学习、干部教育培训、公务员信息技术考核、技能比武等各种灵活多变的方式,加强对领导干部网上群众工作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可以组织编写高质量的实用培训教材供干部学习。应善于总结本地本部门的成功经验,借鉴各地好的做法与探索。特别应重视基层党政干部的学习培训工作,他们身处基层,面向群众,直面问题,也是做好网上群众工作的主力军。加强对基层党政干部的培训指导,有利于将网上察民情与网下解民忧结合起来、了解网络社情民意与解决群众实际问题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各类问题发现在网络、消化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2、拓展工作平台。群众在互联网上的活动空间到了哪里,网上群众工作的触角就应延伸到哪里。既应重视和加强新闻网站的建设,特别要发挥新闻网站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网上舆论引导能力;又要不断提高提高政府门户网站的服务水平,提升影响力和信任度,主动公开信息,畅通社情民意,满足群众需求,解决群众难题。也可以结合工作实际,建立专门的群众工作网站。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创新的形势下,应特别重视WEB2.0带来的挑战,适应于SNS网络技术的发展,运用博客、微博、聊天工具等网络技术联系网民,开展群众工作。
3、进行制度规范。实践证明,要确保网民 “问了不白问,说了不白说”,必须从制度上进行规范,形成规范化、常态化的网上群众工作机制。一方面要巩固和完善网络发言人、网络问政、网络社情民意工作等行之有效的网上群众工作机制,确保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取得实效,确保察民情、知民意、解民忧形成常态。另一方面要加强网上群众工作的规范化建设。既要确定网络信息发布平台,明确监控和回应处理的责任主体;又要规范处理流程,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反馈,第一时间办理,第一时间回应,第一时间督办。
4、加强组织领导。应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群众工作部门牵头抓总、各部门协调配合、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的网上群众工作体制。应定期综合情况,分析判研形势,集中研究解决网民反映的问题。要明确开展群众工作的机构,建立健全群众工作考核评估体系,科学确定评估方式、评估内容和评估体系,量化考核。要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确保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要加大投入,为网上群众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人员、设备、经费保障。(作者单位:中共湘潭县委宣传部)
第二篇:提高公安群众工作能力
结合公安工作实际,谈谈如何提高公安群众工作能力
公安工作群众路线,是指公安工作实行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它是在公安工作上服务群众、保护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的理论、原则、制度和方法的总称。群众工作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1.工作对象的广泛性。2.工作内容的复杂性。3.工作时间的随机性。4.工作方式的多样性。5.工作结果的双向性。
当前基层公安机关在做群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对做好群众工作的意义认识不足、积极性不强、警民互动缺乏等方面。
(一)认识不足。走群众路线是做好公安工作、实现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途径和保证,我们必须做好群众工作,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公安工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些民警长期脱离群众,怕下基层,不愿同老百姓打交道,自然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持,导致我们的侦查工作耳不聪、目不明,结果是案难破、人难抓。
(二)主动性缺乏。一方面,部分民警缺乏一种职业荣誉感,感到做基层群众工作总是默默无闻,很难做出成绩,且工作压力大、待遇低、从而失去了主动做好群众工作的精神动力和主观愿望,对待群众工作缺乏真情实感。另一方面,部分群众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受到市场经济中消极方面的影响和冲击,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民警找他了解一般情况都难,更别说让他为我公安机关工作了。
(三)警民互动不够。由于民警和群众之间缺乏广泛的良性的交流
渠道和互动空间,群众不能真正地了解公安工作和民警所付出的大量劳动,因而不能真正理解公安工作。民警与群众关系相互脱节,从而渐渐失去公安工作赖以生存的群众基础。
总结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基层民警传统的思维方式没有发生根本转变。主要表现在部分民警没有充分认识到公安工作从管理型到服务型转变的重大意义,习惯以管理者自居,以耍特权为荣,在思想上轻视群众,在行动上脱离群众,不善于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和依靠群众,经常使自己的工作陷入孤军作战、孤立无援的状态。
(二)基层民警无法实实在在地沉到基层一线。因为现在流行“有困难找警察”,致使公安机关过多地忙于应付一些非警务工作。而当前,各种社会新问题、新型犯罪呈爆炸式出现,基层公安机关为应对新情况而普遍出现警力紧张状况,也极大地挤压了基层民警做群众工作的时间和精力。
(三)基层民警的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基层民警对政治理论水平不高,理论学习兴趣不浓,对公安工作的方针、原则掌握不够,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思想薄弱,办案过程中刑讯逼供、对待群众“冷、硬、横、推”、“不作为,乱作为”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徇私枉法、徇私舞弊。
(四)基层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严重影响民警的心理状态。在工作中,民警往往不自觉地会把这种不佳的精神状态发泄在工作对象身上,造成“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从而进一步伤害了群众的感情。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毕竟新时期公安工作已经从管理型转变到服务性。但是提高公安群众工作的方法还是大致一样的。
(一)从意识观念入手,确保在思想上贴近群众。当前多数民警应当完全转化意识观念,拒绝停留在上世纪的保守思想上。不能有偏见,不能太自私,不能不作为。
(二)要树立一种观念,在感情上亲民。不要把自己地位想得跟民众有什么区别,要树立一种观念,就是警民是一家,为群众办事儿就是为自己办事儿。
(三)要营造一种氛围,在措施上为民。公安宣传工作也应该把群众工作当成重点,在公安队伍中营造一种警民和谐而且必然和谐的氛围。在政策的制定上也要贴近民众的感受,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有利。
(四)要明确一种导向,在效果上惠民。正确的导向促使正确的行为,正确的行为导致正确的惠民效果。群众从中得到了实惠就会更支持公安工作更相信人民警察的办事能力。
(五)同时,从能力素质入手,确保在感情上拉近群众.强化政治理论与政策法规学习;强化组织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塑造民警一身正气的形象.在与群众接触的时候随时拉近距离突破心理防线。
(六)此外,从细微实事入手,确保在实践上融进群众.不仅要拉紧与群众的距离,在此基础上我们因该乘胜追击与群众融在一起,打成一片。
群众工作不仅要从大的方针政策去落实,更要从小事儿做起,比如我们实训课上练习的敲门、入户访谈、接待等等。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未来的群众关系会大有改观。
第三篇:网络时代提高领导干部做好群众工作能力之浅思考
“第九届‘中国·西部法治论坛’征文”
网络时代提高领导干部群众工作能力之浅见
摘要:迅速发展的网络技术对领导干部的网络认知能力、执政能力和舆论引导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一些领导干部在网络面前表现出不良的心态,进而采取错误的方式应对;在网络时代,只有不断提高领导的网络素养、舆论引导能力和“执网能力”,才能做好群众工作。
关键词:网络时代 领导干部 群众工作
作者简介:张李娟 女(1982—),重庆南川人,讲师,硕士研究生,哲学,重庆市涪陵区委党校。
习近平同志曾经说过,做好群众工作是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发展阶段,群众工作会有不同的具体特点。做好群众工作,必须注意研究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积极应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的严峻考验。特别是面对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领导干部更应充分认识做好网络时代群众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自身的网络素养和“执网能力”,特别要与时俱进、乘势而变,不断提升网络环境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开拓群众工作的新境界。
一、网络时代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当今时代,互联网已成为群众意见表达的最大平台,成为群众热点难点问题的集散地,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服务群众的重要渠 道。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第32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3年底,我国的网民人数已经达到5.91亿,手机网民有4.6亿人,其中微博用户达3亿人,网络普及率达到44.1%,手机网民占到78.5%,农村网民占到27.9%。在这种形势下,绕开互联网讲群众工作是不行的。网络时代的活生生现实,已经给领导干部如何做好群众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
(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挑战领导干部的认知能力
在信息网络高度发达、信息传播极为迅速的网络时代,网络信息层出不穷,各种知识不断更新,微博、微信迅速崛起,它们的出现弥补了传统媒体在公共事务领域社会表达功能的缺失,提升了整个社会信息透明度和意见表达的均衡性和多元化,建构了对真相追逐的公共空间,促进了社会民主开放和健康平衡发展。在这种情景下,如果一个领导干部不认识“菜鸟”(新手)和“大虾”(高手),不接受“灌水”和“拍砖”,不知道微博(MicroBlog)和微信(WeChat)是建立在“叠套”社会关系网络之上、拥有关系资源“背书”、能够以“点对面”的即时传播会产生核裂变式的规模效应,他就绝对适应不了网络时代发展的需要,更不能很好地开展群众工作。因此,这对领导干部如何利用网络参与学习、获取信息提出了新要求,特别是对领导干部面对网络蜂拥而来的各种信息如何判别和认知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网络舆论监督挑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
网络舆论监督,作为网络信息时代的一个产物,已成为广大网民表达意见、行使监督权的平台。网民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意见与见解,推进 社会制度与法制的建设,推进社会精神文明与法治文明的发展。通过与传统媒体的结合,推动社会舆论监督的发展,为党政机关与企事业单位改进自身不足,更好服务社会提供了理论与信息的支持。譬如“黄丝带”运动,显示网络舆论监督对国际政治的影响;7.23动车追尾事故,显示网络舆论监督对国家体制改革与社会建设的促进;天价香烟事件,显示网络舆论监督在反腐中的巨大作用;“网上虐猫事件”,引起人们对网络舆论监督界限的思考;药家鑫案,引起人民对舆论影响司法的思考。网络舆论监督利用网络这个开放的平台,在舆论监督中不仅快速、便捷,而且廉价、有效。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得到充分的实现。在这种背景下,必然对领导干部如何科学执政,规范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网络谣言挑战领导干部的舆论引导能力
网络时代,谣言插上科技的翅膀,轻易获得滋生、蔓延的土壤。由于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也是社会矛盾的高发期。在这一特殊时期,网络谣言很容易引发社会震荡、危害公共安全、撕裂社会信任,产生巨大的负能量。譬如捏造、夸大、歪曲相关事件,如哈尔滨“宝马撞人案”、杭州“富家子飙车”等事件中在网上盛传的“领导亲属”、“权钱交易”等谣言,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中的“仇富”、“仇贪”心态。部分网民通过对这些网络谣言的参与、传播,宣泄着自身的负面情绪。一则小小的谣言通过网络瞬间可以送至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用户,在转发和评论中,其影响力被成倍放大。看似荒诞的“蝴蝶扇动翅膀引发海啸”的说法,在网络上变成了现实。可以说,这对领导如何在放大的谣言面前充分发挥其舆论引导能力提出了挑战。
二、网络时代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出现的新问题
网络的飞速发展,为领导干部提供更好地学习和获取信息途径的同时,面对新的挑战,也使许多领导干部产生困惑,甚至出现“本领恐慌”。于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出现了许多不能适应的症状或盲目的举措。
(一)面对网络挑战出现的不良心态
一是排斥心态。一些领导干部对网络没有好感,特别是一些曾经被曝光、被揭短的干部,对网络更是有一种厌倦、厌烦、厌恶乃至排斥的心态,故而出现了“防火、防盗、防网络”的流行语。
二是畏惧心态。部分领导干部面对网络的挑战,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和知识、技能的储备,有些面对网络不知所措,甚至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这种知识的恐慌、本领恐慌使之谈网色变。
三是轻视心态。部分领导干部对网络仍然是一种“打酱油”的围观心态。有的虽然认识到网络的重要性,但对网络的应用还停留在浏览网页、收发邮件等“初级阶段”,不敢涉足微博、博客等网络的互动交流功能,看似天天上网,其实离“网”很远;有的虽然建起了网站或局域网,但应用技术开发不力,工作方式转变不够,党务工作与信息网络还是“两张皮”。
四是怀旧心态。不少领导干部面对今天的困境,不是积极寻求新的对策,调整思路,充实知识,提高能力,而是抱着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奉行陈旧的方法,甚至发出“以前没有网络的时候多好啊”的感叹,形成“老办法不灵,蛮办法不行,新办法不会”的能力恐慌。
(二)面对网络挑战出现的方法误区
一是“拖”。有些领导干部由于缺乏责任心、敏锐性,缺乏应对能力,在网络事件发生后,往往采取拖的办法。不第一时间发声抢占舆论制高点,从而错失舆论引导的最佳时机,使事态被炒作、无限极的放大,使负面影响如“滚雪球”一样无法收拾,从而降低政府的公信力,增大政治成本。
二是“堵”。有的领导干部将网络视作洪水猛兽,将舆情视为奇谈怪论,听不得批评,容不得群众议论,对舆情一味“封堵”,激发矛盾冲突,使事态进一步恶化,从而危及社会稳定,增大维稳成本。
三是“推”。某些领导干部,针对网民的询问、质疑,推卸责任,或推给上级、或推给下级、或推给其他部门,更有甚者推给老百姓,或是责备百姓素质低、或是抱怨环境、政策不好,从而,破坏干部形象,增大人才培养成本。
四是“急”。某些领导干部面对网络问政时,关注点错位,对公众生命财产、利益及情感不给予关注,急于表达政府对事件的处理成效及政府对公众的要求。如7.23动车事件后出现的“高铁体”:“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某省突发卫生事件,官员如此表达:“我省6千万人口,才死5个人,有什么大不了的?”伤害公众感情,动摇党的执政基础。
三、网络时代领导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对策
领导干部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决策者,在网络时代,只有不断强化“网络观”,提高驾驭网络的能力,探索网络时代领导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创新领导方式,才能更好地提高网络执政能力,富有成效地做好群众工作,确保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地发展。
(一)加强培训考核,提高领导干部网络素养
一是健全网络培训制度。干部培训机构要制定出短期和长期相结合的 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的,确定培训内容。培训内容应包括网络信息应用和管理方面的案例和知识,使领导干部通过学习能够将知识学习和工作实践有机联系起来,从而提高对网络信息搜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二是开设专题讲座。据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的统计,截止目前,全市有19个区县的党委中心组学习没有开展过网络知识学习,有12个区县党校没有开展网络相关知识的课程。而要改变这种不良现状,必须把网络信息培训纳入区委中心组学习计划,通过开展专题讲座让领导干部及时了解世界信息应用前沿的最新成果和网络信息管理的成果案例,从而为工作提供参考。三是强化自学。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网络学习的重要性,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认真学习相关的网络知识,逐步培养自己在网络时代引导舆论的思想水平、知识修养和相关技能。四是加强考核。把领导干部网络素养纳入领导干部考察、考核体系,让领导干部真正关注网络、包容网络、接受网络、使用网络,打破干部对网络的畏惧、畏难心理。如广东对全省21个地级以上党政主要负责人进行计算机和网络应用技术的考核,值得借鉴和参考。
(二)提高领导干部运用互联网的基本技能
一是把网络作为学习的工具。领导干部要养成上网学习的良好习惯,让上网成为除了读书、看报、看电视、听广播之外的第五种学习习惯。二是要熟悉网络沟通技巧。建议各位领导干部在新浪、腾讯开通微博、微信,如果暂时不会网络沟通,就做一名潜水运动员,不发声,但可以关注您工作范围内的任何达人,任何热点事件,从而掌握舆论走向和热点问题。如果迫切需要网络沟通,就必须转变角色,熟悉网络语言。在网络世界,领 导干部和网民完全处于平等的地位,网民之间的交流有时候要故意写错两个字,用网络热词来表达,领导干部要迎合和熟悉这种表达方式。比如:“拍砖”,“打酱油”等网络热词,充分体现网民的创造力;网民之间的啼笑辱骂也很正常,在交流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尖锐的,过激的嘲讽和调侃,甚至辱骂,领导干部要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三是要以坦率真诚的心态,去赢得网民信任和理解。今天的网民上至总书记、总理,下至黎明百姓,社会的精英都在网络,领导干部对待网络事件时,坚决不做“周老虎”,因为你任何推诿敷衍、投机取巧都逃不过网民的眼睛,甚至弄巧成拙,落下笑柄。
(三)提高领导干部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
网络时代,首发权决定主导权,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舆情,我们可以借鉴英国危机公关专家里杰斯特的“3T理论”,第一步,Tell it fast(抢占话语权)。事件发生后,迅速做出反应。传统媒体有黄金24小时概念,网络媒体有黄金4小时概念,微博、微信出现后,又叫黄金4分钟,对我们的考验越来越大,热点问题4分钟不发声,就失去话语权。第二步,Tell you own tell(主动以我为主)。向公众提供其所关心的情况和动态,也叫主动喂料。秉承“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正确引导”的原则,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第一时间通过网络发布权威消息。只有第一时间调查事件真相,才能确保在重大问题上不缺位,在关键时刻不失语。第三步,Tell it all(提供全部情况)。随着工作的全面开展和对事件的全面掌握,将事情的真相全面、辩证地阐明和公告于众,这是值得我们借鉴和推广的有效方法。
(四)提高领导干部的“执网能力”
“执网能力”即党的执政能力在互联网上的具体展现。核心是通过互联网了解民情、汇聚民智,正确对待和及时处理网民的意见建议和呼声等。首先,要用开放的心态培养和团结意见领袖,引导主流舆论。培养一批坚持正确价值导向、熟悉网络语言、了解网络传播技术的意见领袖,并给予专业化和职业化的指导,以强化主流言论、孤立非主流言论,引导网络民意的方向,让权威、主流、真实、可靠的声音占领公众意见市场。其次,建立与网络意见领袖的对话机制。网络意见领袖已经成为网络空间话语权的重要掌控者,很大程度上引领着网络空间的舆情走向。政府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座谈会、听证会等,给予意见领袖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建言献策的平台,向其通报信息并听取意见,及时有效地跟他们进行沟通。再次,让领导干部充当网络意见领袖。领导干部不仅要成为自己岗位上的行家里手,还应该成为网络上的领军人物。要能够在网络上做到真实粉丝百万千万,能够对网民的意见有问必答,有求必应。特别是关键时刻要善于客观理性的引导群众,勇敢而稳妥地为政府代言,为民众解忧,从而更好地推动社会核心价值占领舆论主战场。
参考文献:
[1]高红玲.网络舆情与社会稳定[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1
[2] 刘学松.网络政治参与对执政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人民网一理论频道.2009.8.22.
[3] 龚克.网络向领导干部提出了综合素质新挑战.学习时报.2012.4.26.联系方式: e-mail:jance1122@126.com, 电话:***
第四篇:如何提高民警群众工作能力
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孟建柱同志反复强调,公安机关领导要着力提高五种能力,即:群众工作能力,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能力,基层实战能力,驾驭复杂局势能力和舆论引导能力。当前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公安机关的重要主题,基层民警的群众工作能力直接影响和谐警民关系的根基。笔者本结合派出所工作的实际情况,就基层民警如何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的问题浅谈一些自己感受。
一、当前民警开展群众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当前基层民警开展群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许多种,究其原因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笔者从其现象上来分析有以下三种类型:
一是有的民警“无心”做群众工作。长期实践中,我们党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建立了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党群关系,这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新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当然更是我们公安机关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重要根基。但是,当前基层民警中仍存在着群众意识淡薄,群众观念弱化,工作中高高在上,工作只求形式不求实绩,只求虚名不求口碑,臵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基本需求于不顾等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度易造成民警无心开展群众工作的情况。
二是有的民警“无力”做群众工作。当前公安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各项任务均一层一层地压到了基层民警身上,“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最贴切的比喻。各项考核和检查对基层民警的工作都制定了明确的目标责任。由于基层警力十分紧张,社区民警管理辖区居民数和人口数远远大于公安部的要求,有的社区民警一兼数职。这种情况,往往造成基层民警即使有心却也无力开展群众工作。
三是部分民警“无能”做群众工作。民警实际工作能力特别是做群众工作能力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当前部分民警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认知上均十分过硬,但在开展群众工作时,把握不了群众心理,学不会群众语言,掌握不住群众工作方法,要么说不清、道不明;要么说偏了、讲歪了;要么说的无人听、讲的无人信,说一套做一套。做群众工作时“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在群众中树不起威信,工作中打不开局面,事实上形成了无能开展群众工作。
二、提高民警做好群众工作能力之我见
提升民警做群众工作能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公安机关,特别是基层单位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学习教育活动。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从意识观念入手,确保在思想上贴近群众。要树立一种观念,在感情上亲民。只有增强群众观念,心里装着群众,才能从思想上与群众融为一体,才会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要结合正在开展的纪律作风活动,教育民警树立群众观念,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理念扎根民警心中,使全体民警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执法,去工作,真正在感情上做到亲民。
二是从能力素质入手,确保在感情上拉近群众。练“硬功”,强化政治理论与政策法规学习。提高群众工作能力要求我们要组织民警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公安工作的规定要求,不断提升自身的政策法规意识、政治理论素养、法律业务素能。教育民警在思想上做到“三要三忌”,即要亲民,忌辱民;要近民,忌疏民;要助民,忌压民。练“内功”,强化组织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第一,语言上要尊重群众。不尊重群众,很难得到群众的尊重和认同。不尊重群众,用无情的语言伤害了群众的感情,就会加剧矛盾,形成对抗。第二,语言要风趣。风趣的语言可以创造亲切、愉快的气氛,可以增添欢悦情趣,活跃气氛,有力地促进民警与群众感情的交流和思想的沟通。第三,语言要通俗。我们在做群众工作时,多使用乡村俚语和大白话等群众易于接受的群众语言,将会使沟通工作更加顺畅。要练“外功”,锤炼塑造民警一身正气的形象。实践表明,只有爱民亲民、廉洁奉公、具有较高公信力的民警,才能被群众信赖,被群众接受。第一,要树立忠诚的形象。坚持政治建警,从严治警和依法治警,努力使广大民警做到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职守,甘于奉献,全面履行好神圣使命,成为百姓可以依靠的“主心骨”。第二,要树立公正的形象。把塑造良好的形象贯穿于日常的执法执勤和开展群众工作的点滴之中。在执法办案上,强化证据意识和时效意识,保证办案质量,并时刻检点自身是否有“吃、拿、卡、要”的现象;在接处警上,认真受理群众报警,进一步落实首问责任制,并时刻检点自身是否存在“冷、横、硬、推”的问题;在内务管理上,明确要求,增设便民设施,大力服务群众,并时刻检点自身的警容警姿是否与警察的形象相符;在廉洁自律上,常修为警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并时刻检点自己遵守禁令警令情况。第三,要树立文明执法的形象。要把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的要求贯穿于公安社会管理和执法活动的全过程,教育民警准确把握社会心理和群众情绪,多做耐心细致的宣传解释工作,坚持融法、理、情于一体,做到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自觉地把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权、追求效率与实现公正、执法形式与执法目的结合起来,努力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确保民警能够用自身严格、公正、文明的形象,沉着稳健的气度,诚信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召和引导群众,使群众信服,与群众“交得上心,真正从老百姓身边走进老百姓心中。”
三是从细微实事入手,确保在实践上融进群众。立足于一个“小”字。孟部长指出,“要坚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真正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做细、实事做实、好事做好。”我们在开展群众工作过程中,必须立足于一个“小”字,正确处理“大案”与“小案”的关系,既要严厉打击严重暴力犯罪,又要有效整治多发性侵财犯罪,既要集中精力破大案,又要坚持不懈管小案,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即使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既要开展“大走访”,又要化解“小矛盾”;既要开展“大排查”,又要整治“小隐患”;既要开展“大信访”,又要消除“小误会”;既要开展“大治理”,又要侦破“小案件”,特别是在接待群众报警求助、做群众调解工作、开展社区警务工作时,尤其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等,从小节入手、从细微处留意,将自己融入到群众中,做好群众工作。立足于一个“勤”字。要牢记一个“勤”字,克服一个“惰”字,对待群众陈述、辩解要有细心、耐心,对待群众的诉求要诚心、热心,对待群众反映的问题、提供的情况要关心、留心,坚决杜绝漠不关心或者粗心大意,甚至敷衍了事的行为发生,真正践行“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要求,赢得群众的支持与信赖。第一,要勤走。要勤到群众家中串门走访,尤其要勤到村委干部家中串门,广泛接触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做群众的知心朋友。在与群众交心谈心中了解辖区的治安情况,听取群众的心声与诉求,学习群众的智慧,改进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第二,要勤记。要对辖区治安管理情况,重点人员思想及动态,辖区不安定因素,家庭纠纷矛盾等等情况勤记在心,勤记在册,切实做好心中有数,为做好群众工作提供准确的资料与数据。第三,要勤思。要善于总结自身开展群众工作经验与得失,通过学习、思考从中归纳出带有倾向性、规律性的问题,参悟问题的症结与化解之道,不断改进工作理念、思路与方法手段。立足于一个“创”字。唯物主义的观点指导我们,只有创新事物才能发展,公安工作也需要有一个不断的创新方法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基层民警开展群众工作则更是如此。一种好的形式在群众工作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开展群众工作就必须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创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前信息化在服务群众工作中的应用就是一种新的创新领域,我们只有不断摸索,才能永葆热情和活力。
第五篇: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研讨文章
面对我国社会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的新形势,党的群众工作需要与时俱进,以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群众工作,既关系群众利益,也关系社会稳定。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质、高效率,党和政府放心、群众满意的群干队伍,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党员干部能力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
经过多年的队伍建设,党员干部的形象得到有效提升,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党员教育上流于形式。主要表现为:在教育内容上共性多个性少,不善于根据党员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安排学习内容;在教育形式上缺乏生动性,对新时期机关党员的求知心态有所忽视,教育方式陈旧单一,组织学习通常是把党员集中起来,念念文件和报纸,我读你听,照本宣科;在教育导向上存在模糊性,评价机关党员的学习成效重虚功不重实绩,未检验其对所学理论是否真懂、真信、真用。
2、党组织活力发挥不够。主要表现为:党建工作中存在依赖性,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上级党组织布置的任务被动应付,即使做了,效果也不理想,理论和实际缺乏有机的联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缺乏创新意识,习惯于沿用过去老一套,开展组织活动形式单调,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缺乏活力、吸引力和实效性。少数党务干部工作积极性不够高,对党建工作研究不够,精力不集,使基层党务工作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
3、党员干部观念滞后意识淡薄。主要表现为:一是大局意识不够强。遇事总是从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利益来思考、来处理,打小算盘,很少站在党委、政府及部门整体利益的全局的位置、角度来思考、来处理;二是责任意识不够强。有些党员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遇事推卸责任,推诿扯皮;三是进取意识不够强。有些党员缺少起码的政治热情、组织观念,对党组织的活动不积极参与,甚至消极应付。对自己要求不高,对待工作飘浮,没有上台阶、争创一流的思想,自由散漫混日子,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没有显现出来;四是奉献意识不够强。有些党员干部比待遇的多,比工作的少;比荣誉的多,比奉献的少。
二、加强党员干部做好群众工作能力建设的途径
1、加强学习,打牢提高素质的基础。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法律法规的理解,专业知识的掌握,以及对新情况、新问题的探索、研究能力的提高,已成为党员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只有加强学习,才能获得新知识、增长才干,跟上时代,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把学习当作一种神圣职责,一种精神境界,一种终身追求,作为自觉地、经常的、不间断的任务,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学以明志、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在学习内容上,要重视政治理论的学习,使广大党员干部把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转换成全面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在学习形式上,要通过学历教育,举办各种培训班、研讨班,加大学习考察和工作调研的力度,提高党员干部的职业意识,政策水平,业务能力,分析、协调和配合的能力,增加综合业务素质。在学习要求上,要把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与加强队伍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以学风的转变促进党员干部队伍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2、更新观念,提高能力。党的十七大要求,“要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认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千方百计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必须积极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包括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和服务群众的能力。要把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作为开展群众工作的重点,认真负责、满腔热情地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3、转变作风,掌握方法。要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做到自觉地端正思想、学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大力提倡奋发有为、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优良作风。切实加强党员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掌握方法,一是经济的方法。对物质利益矛盾,主要运用经济手段,通过调整人民内部的物质利益关系来解决。兼顾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兼顾好不同方面群众的切身利益。二是民主的方法。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只能用民主、讨论、协商、说服教育的方法,按照“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予以解决,而不能用强制、压服的方法来解决。民主的方法,就是民主法制的方法、思想教育的方法。三是深化改革的方法。通过深化改革,发展社会生产力,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加强社会建设,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权利、机会、规则、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为解决基层人民内部矛盾奠定物质、精神、制度保障和社会环境的基础。
总之,党员干部,只有具备以上能力,学会以上方法,才能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实现单位的和谐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