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换位思考勇于担当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换位思考勇于担当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针对XXX县李丽夫妻先后生育两名缺陷孩子的惨痛教训,结合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和践行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大讨论,我认为作为一名年青党员干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做到换位思考勇于担当,争当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代言人。
一、换位思考,做群众的“知心人”
群众是党和政府的衣食父母,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一贯倡导和坚持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做好党和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李克强同志“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政府工作的唯一标准”,再次将群众观点、群众观念摆在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因此,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关键把群众放在最高位置,把务实放在首位。一是转变角色。我们要经常下基层接地气,加强与基层群众的沟通和交流,增进与基层群众感情。绝不能做走马观花的过客,不做采风猎奇的观光者,而要以群众自家人、亲人的身份,虚心听取群众的批评和意见,解决群众困难。二是听民心声。到企业、进农家、访百姓,“串百家门、知百家情”,与群众“面对面”、“零距离”,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了解群众的利益冲突在哪里?解决问题的症结在那里?三是问 1
计于民。设身处地理解群众的呼声,准确掌握群众所思、所需、所盼,了解群众的想法,换取群众的真心,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找到正确的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从而彻底根除“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陋习,增进与人民群众的真挚感情。
二、换位思考,做群众的“贴心人”
(一)真诚换真心赢得民心。俗话说:“人心换人心,黄土变成金”,要求我们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换取群众的理解、支持和拥护,在工作中应摆正位置,明白自己也是普通群众中的一员,只有学会从“俯视”的位置换到“平视”的角度,同群众站在一起,打成一片,才能真切地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安危冷暖,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愿所盼,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情感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群众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当作第一标准,用“真诚”换取群众的“真心”,力争在干部群众中形成讲实话、讲真话、讲心里话的浓厚氛围。
(二)贴心办实事赢得信任。我们在平时做群众工作时务必带着感情去做,感情深才能心贴心。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群众对我们越信任,一些矛盾和问题就越容易解决。因此,我们要与群众贴心交流,经常到群众需要的地方去问寒问暖,到群众困难的地方去排忧解难,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理顺情绪,积极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办,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只有时刻关心群众,用一件件爱民为民的小事,把群众的一个个“问号”变成“句号”,才能赢得群众的认可和信任,才能真正和群众心贴心。
三、换位思考,做群众的“代言人”
(一)勇于担当维护群众利益。各项政策的制定、各项工作的部署、各项决策的执行,都应当紧紧围绕群众的切身权益,尊重群众的意愿,即使是一个群众,只要是利益合法,意见合法合理,公权都应当让行。科学发展观、实现伟大“中国梦”......无一不是建立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之上,舍小取大,以牺牲法制公平为代价换取社会的一时发展,并不能实现社会的良性循环,破坏了社会耐以持续的生存法则,必然引发许多不稳定的因素,后患无穷。因此,我们做群众工作,要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仗义执言,为民做主,做群众利益的代言人、呵护人。
(二)勇于担当解决具体问题。群众利益无小事,要坚持群众利益至上,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一切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为标准,用群众的眼光、从群众的角度去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努力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肩负着振兴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的重任,只有常怀敬畏之心,常思为民之责,常谋富民之策,经常换位想想群众的期待和要求,多想想“我是谁?为了谁?”的问题,才能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用在谋发展上,把功夫用在促和谐上,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总之,纸上谈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工作中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换位思考勇于胆当,解决问题,推进工作,这才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最真、最实、最具有说服力的诠释。
第二篇:新时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思考
新时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思考
党的群众路线随着不同时期实践的发展需要赋予不同的时代内涵和特征。早在革命战争时期,党就提出并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它一直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通过开展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能够有效克服和避免党面临的“四大危险”,促使党的作风转变和形象的进一步提升,巩固和提高党的执政基础。
一、新时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时代内涵与价值
群众路线是党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具体体现,是群众观点在党的工作中的实际应用。就“群众路线”的内涵而言,它是随着实践发展的要求而不断继承和创新,而就群众路线的时代内涵而言,它就是“为民务实清廉”,即为民是党的宗旨的体现,务实是对党的作风提出的要求,清廉是保持党的领导干部纯洁性的保证,三者相辅相成,构成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时代内涵。
(一)、践行群众路线是恪守党的“为民”宗旨的必然要求
群众路线是党的工作的生命线,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民群众。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
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早在建立之初就把服务人民群众写在自己的党章里面,并把服务落实到每家每户中去。在抗日战争时期,党就注重把各党员干部充分调动起来,通过各种方法帮助解决边区农村中农民缺乏农具,抗日军人家庭中缺乏劳动力,医疗卫生条件不好,生了孩子养不活等生活中的实实在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看似很小,但其起到的作用不容轻视,这些问题解决的好,群众就会信任我们党,提高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就能使党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成功。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经常性的帮助群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至今仍是各级党员干部必须做好的经常性工作。在执政条件下,一方面使党能够运用权力更好地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人民掌好权、执好政、用好权;另一方面也使党的领导干部面临着权力和利益的双重诱惑,这就尤其需要恪守党的“为民”的根本宗旨。
(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是改进党的“务实”作风的重要保证
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作风,是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下都应该始终坚持和发扬的光荣传统。应该说,党自成立以来就努力把服务群众,密切党群关系当作自己的职责所在,并很好地履行着这份职责。但同时,有些地方部门和党员干部不注重关心群众,与群众关系渐渐疏远,尤其是存在官僚主
义、消极腐化等现象严重侵蚀着党执政的群众基础。针对这些问题,胡锦涛同志在庆祝建党90周年讲话中指出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的“四大危险”。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党对自身面临的问题的清醒认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就要从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做起,以更加务实的态度和作风加强党的群众工作。只有始终走在人民群众中,一刻也不脱离群众,时时刻刻想着群众的安危冷暖,切切实实解决群众的难事,为群众办好事情,就能使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使党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是保持党的领导干部“清廉”的有效载体
群众路线是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清廉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是最可贵的本质。党的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如何影响着践行群众路线过程中的作用发挥,党的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如何也影响着践行群众路线过程中的作用发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正是在实践中提高领导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和廉政意识,努力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应该说,清廉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有力保障,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命线;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又能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
二、新时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
群众路线确立后,党就一直坚持和践行群众路线,不断满足不同时期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和愿望,紧紧依靠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一项项事业的胜利,这也是我们能够成功走到今天的重要原因。但是,在党的群众路线的践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领导干部偏离甚至违背群众路线的现象。究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某些领导干部对群众路线认识不清、方法不对、态度不正、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缺乏有效的践行群众路线的长效化工作机制和科学化的制度性保障。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态度问题
群众路线的落实与否和落实的情况好坏,关键在于领导干部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如果从认识上重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问题,正确认识党同人民群众“领导”与“服务”的关系,在工作中发扬民主的作风,处处向群众学习,同群众商量,那么,群众路线也就能顺利地落实下去。但在实践过程中,一些领导干部虽然也怀着为人民服务的愿望,但是在工作中不相信群众,不虚心向群众学习和商量,不愿意耐心细致地教育群众。尤其是党执政后,党内不断滋长着命令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作风,权力过分集中现象,家长制现象,势必会造成高高在上,滥用权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这些就使得工作出现了失误,使群众的利益受到了重
大损失,这其实是对群众路线认识不清、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不正导致的。“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本身就要求党的领导保持谦虚和谨慎的态度。骄傲,专横,鲁莽,自作聪明,不同群众商量,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为了自己的威信而坚持错误,是同党的群众路线根本不相容的。”所以,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和依靠群众,坚持发扬民主的作风,不能站在群众之上,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善于同群众商量和同甘共苦的工作作风。
(二)领导干部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能力问题
党的工作能否保持正确,决定于它能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群众路线的重要功能是群众向党和政府进行利益表达,然后党和政府对群众提出的利益要求进行整合,这一功能在今天仍然适用。然而有的党员干部作出决策、决议、指示以前,既不同群众商量,充分收集群众表达的意见建议,在执行党的决议和指示时对群众又不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企图一切依靠命令行事。有的领导干部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不重视调查研究,不深入了解工作中的真实情况,不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而是从文件中来、到文件中去,盲目决策,方法机械简单。一旦决策失误引起群众不满,又往往不敢面对群众,不会做群众工作,不善于化解矛盾、理顺情绪。这种脱离群众的方法就与党的群众路线的民主本义背道而驰。同时,随着人民的利益需求、思维
方式、生活方式的不断分化党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利益整合问题,这就使得一些领导干部在面对复杂的现实利益矛盾时出现“本领缺失”。
(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民主作风问题
群众路线体现着民主政治的核心价值理念,它其实就是党的民主路线,反映了党对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思路。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主要力量,党的民主理念与马列主义唯物史观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即认为人民群众是权力的拥有者和授予者,党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党是人民群众在不同历史时期完成实现自己利益的工具。因此,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本质要求。确认群众路线的观念,“就是确认党没有超乎人民群众之上的权力,就是确认党没有向人民群众实行恩赐、包办、强迫命令的权力,就是确认党没有在人民群众头上称王称霸的权力。”在民主政治建设的视角下,坚持群众路线,意味着要正确处理党同国家权力和群众的关系,意味着党要保证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使全党确立人民是权力的主体,党的权力是人民群众赋予的民主意识,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政治的根本目标。坚持群众路线就是坚持民主,发扬民主的作风,必须加强公民的民主权利意识,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
权,使党员干部正确理解公民的主体性地位、充分认识群众作为公民所享有的民主权利,真正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制度机制不健全
关于制度的重要性,邓小平早就指出:党的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党的群众路线在现实中仍存在没有落实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始终没有建立健全一套制度化、法律化、科学化的规范,使得它具有很强的个人主观色彩和主观随意性,没有形成一种长效性的发展模式。回顾一下党的历史,就会看到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尤其是遇到重大困难和挫折的时候,都会突出强调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强调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主观主义的作风,虽然也起到一定作用,但它带有很强的人为色彩和不稳定性。在革命战争时期,由于处在残酷、险恶的斗争环境,党需要更加紧紧地依靠群众的支持和拥护,群众路线执行的状况很好。但党执政后,党所处的地位、环境都发生重大变化,又加上官僚主义和消极腐化的滋长,群众路线的落实就面临更多的困难。
三、新时期提高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自觉性的路径选择
群众路线是党的基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党的根本工作就是做好群众工作,即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和团结群众。始终做到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
中来到群众中去也是党的群众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形式。群众工作做得好,党和群众的关系就会更加地密切,群众路线也就能够很好地落实下去。在做好群众工作中,坚持群众路线始终是一条生命线,“如果正确地实行群众路线,使我们得到成功,那么,违背群众路线,就一定要使我们的工作遭受损失,使人民的利益遭受损失。”因此,坚持群众路线,除了强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还必须力戒空谈,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实干富民、实干兴邦,多做让群众满意的实事好事;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真心服务群众,健全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必须完善党的群众工作的体制机制,促进群众工作的长效性发展。
(一)强化党的群众路线的教育
“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重视思想教育,是保证党的任务完成的关键环节和有力措施。要真正践行群众路线,就必须依靠一套制度化的培训、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的机制。不断拓宽群众路线教育的内容,改进教育的方法。关于群众路线的内容,应该包括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教育,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的观念教育,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教育,树立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观念教育,始终做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教育。必须坚持对
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再教育,从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提高他们对群众路线的重视,坚定执行群众路线。必须加强党的宗旨的教育,始终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努力做到思想上相信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作风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关于群众路线教育的方法,要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知识结构、不同职位的党员干部进行不同内容的教育,切忌一刀切和千篇一律。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结合工作实际和思想状况,提高党员干部运用群众路线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健全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
我们传统上习惯注重领导干部的政治责任和个人品德来落实群众路线的做法具有很大随意性和不稳定性,只有建立健全有效管用的联系群众制度,对党员干部形成监督和约束,才能把群众路线落到实处并逐步形成长效化机制。因此,必须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群众工作,确保党与人民群众最直接的联系。通过健全领导干部接待日制度、调查研究制度、领导干部与群众对话制度、群众评议制度、咨询制度、听证会制度、信访制度、“两公开、一监督”制度、民主选举制度、民主监督制度等党内制度,不断探索新的联系群众制度,搭建干部与群众接触、联系、交流的制度性平台,拓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渠道、社情民意反映渠道、群众利益表达渠道,让群众全面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而且使党和政府能够准确把握群众的诉求和动态,努力把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做到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使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得到进一步发扬。同时,党也要健全并畅通各类联系群众的党外渠道,包括行政渠道、司法渠道、人大渠道、政协渠道、宗教渠道、网络渠道、社团渠道、市场渠道等。要充分借助现代科技与网络的新手段新平台以及各类虚拟组织开展党的群众工作。
(三)完善群众工作机制
健全群众工作机制,具体包括:一是要建立健全党群干群沟通机制。包括信访制度、调研制度、干部与群众结对帮扶的制度等。二是要形成群众工作的全党参与机制。各级党委、有关部门和党员都应成为群众工作的主体;发挥党代表、党员人大代表、党员政协委员做群众工作的作用;建立健全党代表、人大代表的选区责任制。三是要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包括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干部协调解决重大矛盾纠纷责任制,建立重大群体性事件限期化解制度,建立县区、乡镇街、村居企三级矛盾化解工作网络,发挥人民团体、行业协会、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调处社会矛盾纠纷的作用,建立健全民间救助、互助机制等。四是要建立便民利民的服务机制。五是要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对在群众工作中出现重
大失误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严肃处理。六是要建立健全群众评价机制。科学有效的群众工作评价机制,能够使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为受到严格的约束和规范,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推动群众工作的长效发展。建立健全群众工作评价机制,必须确保群众工作评价科学性、系统性和可行性,增强群众工作评价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四)切实改进践行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群众工作是政治性、思想性、政策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工作。做群众工作只有热情是不够的,同时也要掌握必要的工作本领和正确的工作本领。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必须在继承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得同时,不断探索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各项工作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具体来说,新时期的群众工作方法应主要包括:一是思想政治工作与服务群众相结合的方法。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看得见的利益。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地把党的群众路线的要求落实到服务群众的具体行动中。要学会用说服教育、耐心疏导的办法,不断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二是发扬民主方法。就是要依靠人民群众自身的力量参与党的工作,保障群众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利,不断扩大群众对政务、党务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三是
示范引导与言传身教相结合的方法。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通过自身优良的品德和言行影响群众、示范群众、教育群众。只有不断学习和掌握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和方法,学会运用民主、对话、交流、互动的方法,在调研、整理、分析的基础上不断化解群众的思想疙瘩,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建立健全党的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对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意识起到补充完善作用,是有效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制度化保障,有助于提高党的群众工作实效。
(五)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党的公信力
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到人心向背,而人心向背决定着党的事业成败,关系到党和国家政权的命运。我们必须坚持和弘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三大优良传统作风,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又要根据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要求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作风,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亲民作风,坚持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相适应的民主法治的作风,坚持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清正廉明的优良作风,以优良的党风促进和改善民风。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健全作风建设的制度机制,下大决心大力气解决当前面临的突出矛盾问题,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提高党与人民群众的强大凝聚力。
第三篇:县级党校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思考
县级党校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思考
群众路线既是我党最根本的工作路线,也是我党的生命线,离开了这条路线,脱离了人民群众,党就要变质,国家就要变颜色。当前,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为了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县级党校作为宣传党的理论基层阵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担负着重要职
责和神圣使命。面对这一新形势、新任务,县级党校如何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是必须深思和值得探讨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深刻认识县级党校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中承担的重要责任
“党校姓党”,理论武装和党性教育是党校的重要工作,学习宣传党的群众路线是党校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特别是县级党校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中既要承担自身责任,又要发挥优势作用,对此要有深刻的认识。
党的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鲜明特色,是党校理论教学的重要部分。党校的首要任务是理论武装和党性修养,这是党校的特色和优势,也是党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的理论武装和党性修养上不可替代,在培养干部世界眼光、战略思维能力上不可替代,在提高干部综合素质、综合能力上不可替代。为此,县级党校不仅要把党的群众路线引进课堂,还要用党的群众路线理论说服群众,启发群众。这就要求县级党校必须大力开展群众路线的理论宣讲,宣讲党和人民在目标追求上具有一致性,在思想理论上具有一体性,在利益归属上具有唯一性,在治国理政上具有统一性,在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上具有一贯性。从而将广大党员干部的认识统一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党的执政地位的重大举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迫切需要”上来。
二、发挥县级党校自身优势,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县级党校和市以上党校相比它处于最基层,最容易“接地气”,造就了它本身独特的优势,这就需要把发挥自身优势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充分结合起来。
(一)发挥单位队伍优势,实现三个结合。一是学校与学员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始终把“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的理论观点作为指导我们社会实践活动的正确行动指南,其涵义就是世界的创造和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民群众。在县级党校教学组织活动中走群众路线,就是要深入到学员中去,虚心向学员学习和请教,把学员分散的、不系统的各种认知和人生体验等有益的意见和建议集中起来,通过研究和提炼,转化为系统、科学、合理的教学知识内容,在正常的教学组织活动中再去讲授和宣传。根据不同班次学员的具体情况与要求而选取课题,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把一些新知识、新信息、新观念、新技术及时介绍给他们,以科学、合理、实用的培训内容来吸引他们,丰富他们的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增强他们的信心,达到学有所用、用有所专的目的。这样就能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及中央和上级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转化为能够正确指导人民群众认知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力量源泉。二是教师与学员相结合。党校教师作为理论的传播者、讲授者,本身具备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功底,可以教育和引导学员着力提高政治理论素质,把理论学习成果及时转化为坚定的信仰和信念,进一步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真正从思想上解决“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坚定做好群众工作的思想认识和行动自觉,为贯彻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三是学员与学员相结合。县级党校的培训对象多为副科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中青年后备干部、新录用工作人员、村干部等,他们都是推进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行政管理的中坚和骨干,能否发挥带头作用,当好表率,直接影响着广大党员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影响着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县级党校学员都是来自不同的基层单位,不同的工作岗位,他们的工作经验和生活阅历都不同,来党校学习不仅代表自己,也代表着各自的单位,容易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增进各单位的相互了解。学员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通过彼此交流,掌握正确的服务群众的方式方法,并在实际工作中带头做好服务人民群众的各项工作。
(二)发挥理论宣传优势,夯实思想基础。党的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群众观点准确论述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指出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创造者,更是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毛泽东思想也把群众观点作为指导人类实践活动的真理之一,被誉为活的灵魂。县级党校要充分发挥突出理论学习教育这一根本优势,全力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要让党的群众路线思想深深扎根于我们的党员干部心中,并力求做到家喻户晓。
(三)发挥干
部培训优势,做到群众路线“三进”。党校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县级党校要着力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活动。一是进教材。要把党的群众路线有关内容编写成县级党校学员专门的培训教材,让教师和学员更好的系统把握党的群众路线基本理论,吸收和挖掘其中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并围绕这些思想、观点和论断去实
践调研,形成群众路线调研成果。二是进课堂。在教学计划中设置“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学单元,把“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等内容编排在一起,形成一个体系,便于学员融会贯通。同时,在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要紧密联系本县发展的实际,围绕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研讨和教学,总结升华基层群众的创新举措和新鲜经验,进一步丰富群众路线理论。三是进头脑。既要让学员把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内化于心,又要选取践行群众路线的先进典型作为示范标杆,提高教学和党性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真正使学员思想上受到震撼,灵魂上得到洗礼。通过学习培训,课堂理解,结合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员切实把党的群众路线践行好。
三、县级党校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重在教学改革与创新
为使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党的群众路线观念,提高在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县级党校必须把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中之重。只有把握这一点,县级党校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才会取得最大成效。
(一)开辟新天地,使党的群众路线宣传教育全覆盖。县级党校在搞好校内教学的同时,教学阵地的工作触角要延伸到乡镇、县直单位、重点学校、企业、社区等,通过定期流动宣讲、县级党校之间交流合作等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其阵地功能,使群众路线宣传教育全覆盖。流动宣讲方便快捷,容易取得实效。利用教学间歇时间,组织教师深入到定点的乡镇、县直机关、重点学校等进行党的群众路线宣传教育活动,让马克思主义信仰牢固占领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阵地。外出流动宣讲还可以更充分地锻炼党校教师,便于让他们面对面向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学习交流经验,有利于课堂上有的放矢。县级党校之间交流合作是新时期基层党校教学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也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有效方法。不同县市党校之间要保持信息畅通,交流合作无障碍,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共同发展进步。
(二)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将理论学习与能力培养有效结合。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强化学员在培训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县级党校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如何引导学员把学习、思考和实践结合起来,运用所学理论来分析研究现实问题,县级党校必须积极探索开展“五式教学法”。一是互动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是教学双方互相配合、互相启发、互相推动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充分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二是讨论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是在学习过程中讨论问题,在讨论问题中激发学员进行创新思维,加深学员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从而促进学员学习。三是案例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可以最佳地发挥教师在理论和信息储备上的优势与学员在实际经验和开阔视野上的优势,彼此启发,优势互补。四是开放式教学法。开放式教学法是广泛利用社会资源,让学员走出校门学习的教学方式,便于学员思维的自主发挥。五是情景模拟式教学。主要通过事件和事物发展与发展环境、过程的模拟或虚拟再现,让受教育者身临其境理解教学内容,进而在短时间内提高能力。这种训练方法,有助于学员激发自身潜在能力,培养学员的综合能力,帮助学员更深刻更全面地掌握所教知识和技能。
(三)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理念,确保教学力量之源。一是多途径培养专职教师。本着“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培养目标,坚持每年选派教师赴省市委党校参加培训,坚持每年推荐教师参加省委讲师团关于基层理论宣讲员的理论辅导制度。二是多领域选任兼职教师,建立县级党校师资库。完善县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定期到党校讲课制度,在县级机关、事业单位、知名企业、乡镇、农村等基层一线工作者中,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善于课堂讲授的人做兼职教师,形成老中青梯次合理、专兼职教师优势互补,适应多种多样学习需求的县级党校师资队伍。三是多渠道聘请客座教授。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培训班次,大胆采用“请进来”战略,放眼县外,把其他县及省市以上领导、专家教授和各领域成功人士等请来讲座,实现跨部门、跨机构、跨级别、跨地域的交流与共享。
(四)强化教学管理,塑造县级党校新形象。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主要是解决“四风”问题,对县级党校而言,主要是解决好校风问题。端正校风要着力从学风、教风、工作作风抓起。一是抓好学风。学风是校风最直接的体现,是学员的求学、研学之风,教师的治学、导学之风,校领导的督学、管学之风。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建设以“党校姓党”为核心的精神文化;着力建设勤于学习,追求真理的学术文化,着力建设以人为本,按章治校的管理文化;着力建设团结向上,充满活力的校园和谐文化;着力建设庄严典雅,底蕴深厚的环境文化。二是抓好教风。教风是教师按照党校教育的总体要求,为完成党校教学目标而在开展的教学活动中所形成的特有的教学风格、教学态度和思想作风。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就要在重师德促教风上下功夫。弘扬党校精神,树立党校教风,建设党校文化,培育党校作风,努力塑造具有“品德高尚、作风过硬、意识良好、工作敬业”的党校人形象。三是抓好工作作风。要把“立德立行,求实求新”作为县级党校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抓手,把“党校姓党”的校魂贯穿到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要以忠诚为根本,政治清醒,信念坚定;要以团结为基础,和谐共事,共谋发展;要以敬业为品格,恪尽职守,勤勉工作;要以求是为准则,严谨治学、求真务实;要以创新为灵魂,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真正把县级党校建设成风清气正的学府、锤炼党性的熔炉、咨政育人的殿堂。
第四篇:强化政治担当 践行群众路线
强化政治担当 践行群众路线
“为官要有官德,做人要有品格,行事要有担当”,这是我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在学习贯彻总书记“三严三实”要求中的体会感悟。为民服务没有止境,艰苦创业岂是坦途。基层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强化政治担当,勇于创新实干,着力产业转型,善谋创新发展,把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引入新常态,努力做到让群众满意,让组织放心。
一、严格履职尽责,强化政治担当
(一)始终保持政治定力。基层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牢固宗旨意识,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委、市委、县委重大决策部署,树立“民本民生民富民安民心”的“五民”理念,大兴“讲实理、知实情、说实话、干实事、求实效”的“五实”作风,坚持“出以公心,秉持公道,守护公信”的“三公”要求,形成政通人和,风清气正,强镇富民的良好局面。
(二)夯实党建底部基础。一是要切实履行“一把手”职责,加强服务型乡镇党委建设。建立完善集中统筹与分线协作结合,围绕中心、上下联动的统分联动党委决策运行机制,推行定岗、定职、定员和层级互评、检查督评、目标核评的“三定三评”绩效管理机制,建立落实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宣传教育群众的三大群众工作机制。二是要带头争当五好干部,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强化“五带头五提升”,带头加强学习,提升思想力;带头干事创业,提升发展力;带头担当碰硬,提升执行力;带头转变作风,提升服务力;带头清正廉洁,提升公信力。始终坚持“有为才有位,有位更有为”,班子成员“向我看齐”作表率,党员干部“激情干事”作贡献。三是要恪守党建“第一责任”,加强发展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开展基层组织争先晋位行动、基层党建规范保障行动、带头人队伍选训锻造行动、党员干部素质提升行动、基层组织引领发展行动等“五大行动”,推进四类发展服务型村级党组织建设。在村(社区)推行“五民五好”工作机制,做到绩效民评,贯彻落实好;村务民晓,公开执行好;作风民主,勤政廉洁好;服务民生,经济发展好;纯朴民风,和谐文明好。
二、勇于创新实干,践行群众路线
(一)推动转型发展,建设“五美”沙河。紧紧围绕市委“2356”发展战略和县委“1235”战略布局,理清完善沙河镇“2345”发展思路,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民生第一责任,稳定第一职责,敢于担当,勇于任事,以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镇和宜宾市优先发展重点镇为契机,突出“千年沙河驿、豆腐美食城”人文内涵,着力打造“历史文化名镇、特色产业强镇、宜居商贸新镇”,统筹协调推动沙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是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城乡风貌,建设“乡村秀美”新沙河;二是发掘历史文化,打造特色品牌,建设“人文善美”新沙河;三是发展现代农业,突出优势产业,建设“物产丰美”新沙河;四是重抓社会事业,落实民生工程,建设“民生康美”新沙河;五是创新社会管理,确保安全稳定,建设“社会和美”新沙河。
(二)创新制度举措,走实群众路线。一是创新“五建五示范”活动载体,引导践行群众路线新常态。切实加强平台建设便民,建立群众服务中心,搭建群众服务平台、群众调处平台和群众创业平台;制度建设为民,建立落实三大群众工作机制,即“四包”、“三查”、“两深入”联系群众机制、“一站”、“两办”、“三集中”服务群众机制、“七进”、“五户”、“十好”、群众宣传教育机制;作风建设利民,巩固“三敢大讨论”活动成果,推进环境兴县战略,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民生建设惠民,落实总投资1.2亿元的民生工程项目,逐件严格落实84件实事目标承诺;产业建设富民,加力5个亿元特色产业基地、农田水利建设,夯实底部基础。着力打造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绿色立体农业示范园、助农增收扶贫开发示范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点、为民惠农服务示范窗口。二是推进“服务三通”新举措。即服务指南一册通,将计划生育、民政救济、社保农保、城建国土等涉农服务内容、办理流程、缴费标准以及相关惠农政策等,编印成《服务指南一册通》,做到每户一册;服务集中一站通,在逢场天把村干部和涉农部门工作人员集中到群众服务中心办公服务,开展引导服务、并联服务;服务代办一路通,搞好村、镇、县一条龙服务,实行一次接件,全程代办,努力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便民服务零缺失。
三、坚持从严从实,反四风转作风
(一)切实正风肃纪凝聚正能量。持续深入开展正风肃纪“9+X”专项治理工作,重点突出三项治理,即治理干部走读、治政策走样、治活动走过场。制定《沙河镇治理领导干部“走读”现象暂行办法》,建立和完善领导班子驻镇工作制度, 规范干部外出报备工作和会议活动请假,主要领导带头,严格考勤,逗硬奖惩;治理政策走样,重点查找民生工程落实不到位、惠农政策缩水走样等问题,进一步加大粮食直补、农村低保、政策性保险等惠民政策公开力度,确保惠民政策不走板变调;治理活动走过场,坚持领导带头,党员干部率先垂范,深入到位不打折扣,抓好建章立制,建立落实三大群众工作机制。强化督查督办,治理下基层走过场、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等问题。
(二)落实主体责任抓牢党风廉政建设。要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党委要负总责,承担好第一责任。党委书记是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要对党风廉政建设负全面的责任、直接的责任、首要的责任。要建立健全主体责任体系,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明确工作任务,明晰职能职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全面加强镇、村(社区)惩防体系建设,以制度防腐,以文化促廉,积极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和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工作,多举措保障党风廉政建设落到实处。
(三)坚决纠正“为官不为”推进作风建设。带头将“三严三实”的要求,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严查细找“为官不为”存在的问题,严格问责,以“钉钉子”精神抓好“为官不为”突出问题的整改落实。强化宗旨意识,倡导“为官要为”,客服畏难情绪,消除怕触红线思想,担当作为,善作善为。围绕“转作风、提效能、优环境、促发展”主题,全面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规范工作制度、工作行为、工作流程、协调机制和内部监督程序,实现工作效能明显增强,服务态度明显好转,办事透明度明显增加。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立德之本、立言之本、立功之本,是对作风建设发出的新的动员令。我们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保持力度、保持韧劲,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持之以恒转变作风,不断取得作风建设新成效。
第五篇: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踏访红色印记——我校深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为推进我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开展,2014年4月7日下午,我校组织全体党员赴铜陵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纪念馆和中共铜陵县第一次党代会会址参观。
在铜陵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纪念馆,党员们通过看标语实物、文字和图片以及场景复原等展示,重温了铜陵人民抗日斗争和铜陵发展的光辉历史。据了解,该馆位于铜陵县钟鸣镇泉栏村,馆内收藏了140多幅历史图片和近百件实物。
随后大家还参观了中共铜陵县第一次党代会会址。整个纪念馆采用徽派建筑风格,参照原周氏私立小学建筑式样建造。在展厅布局上,分星火燎原、抗日烽火、夺取胜利、创造辉煌四个部分,综合运用文字、图像、实物、影像等传统与现代声、光、电相结合的艺术手段,生动再现了铜陵地方党组织成立80年来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及铜陵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参加本次活动的全体党员表示,要依靠科学的管理手段,先进的管理方法,积极提高自身履行职责的能力,把奉献在岗位看作是自己天经地义的事情,勤勤恳恳地做好本职工作。在工作中正确认识自己,真诚对待他人,公平对待管理,表现出优秀的人格魅力,以此激励自己,影响他人,为办人民满意的学校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