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朱光潜先生《谈美》

时间:2019-05-14 22:27: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朱光潜先生《谈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朱光潜先生《谈美》》。

第一篇:读朱光潜先生《谈美》

谈美——读朱光潜先生《谈美》

什么叫做美,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它在心与物的关系上面;但这种关系并不如康德和一般人所想象的,在物为刺激,在心为感受;它是心借物的形象来表现情趣。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超乎利害关系而独立。艺术的活动是“无所为而为”的。朱老先生认为无论是讲学问或是做事业的人都要抱有一副“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把自己所作的学问事业当作一件艺术品看待,只求满足理想和情趣,不斤斤于利害得失,才可以有一番真正的成就。伟大的事业都出于宏远的眼界和豁达的胸襟。

朱老先生全书以“谈美”为“免俗”、“人心净化”的目标出发,顺着美从哪里来、美是什么及美的特点这一脉络层层展开,娓娓道来,抒发了这位美学大家的人格理想、审美理想,提出了他的美学研究的理想目标——“人生的艺术化”。全书渗透了朱老先生对艺术与人生关系的深刻体悟。

我们从小被教导“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而朱老先生却说要“无所为而为”。当然,这里的“所为”并非完全相同的一个定义。朱老先生说的“无所为”是不受任何限制,以心灵为载体来感受世界,感受美。

朱老先生把人生分为广狭两义:艺术虽与“实际人生”有距离,与“整个人生”却并无隔阂;“因为艺术是情趣的表现,而情趣的根源就在人生。反之,离开艺术也便无所谓人生;因为凡是创造和欣赏都是艺术的活动。”他说:“生活上的艺术家也不但能认真而且能摆脱。

在认真时见出他的严肃,在摆脱时见出他的豁达。”又引西方哲人之说:“至高的美在无所为而为的玩索”,以为这“还是一种美”。又说:“一切哲学系统也都只能当作艺术作品去看。”又说:“真理在离开实用而成为情趣中心时,就已经是美感的对象;„„所以科学的活动也还是一种艺术的活动。”这样真善美便成了三位一体了。

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看着朱老先生妙趣横生的例子贯穿文章上下,让本来晦涩难懂、抽象的美学概念在我们脑海中也慢慢具体起来。比如,一件文物,带给三个人观摩,文物商、考古学家、艺术家。三个人对于同一个事物所做出的第一反应却截然不同。文物商会考虑这件文物现价值多少钱,略加炒作会升值多少,收藏一定的时间后会翻几番,等等。考古学家这时脑海中却会浮现出,这个文物大概归于哪个时期,属于民间文物还是官宦出土物,是否完好,等等一系列专业问题。而艺术家却会抛开这些“俗不可耐”“有所为而为”的束缚,只去欣赏它的造型、色泽等,它所呈现出的美感。那是一种以心灵为载体,在美感的世界中无限畅游的乐事。正如朱老先生书中提到的“在实用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对于人的利害,心理活动偏重意志;在科学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间的互相关系,心理活动偏重抽象的思考;在美感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专在事物本身的形象,心理活动偏重直觉。真善美都是人所定的价值,不是事物所本有的特质。离开人的观点而言,事物都混然无别,善恶、真伪、美丑就漫无意义。真善美都含有若干主观的成分。”

人生在世,活着,便被不同的世俗之事缠身。人多因贪婪、欲望、权利而被“俗事染身”。人,由于“未能免俗”,就不能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作高尚纯洁的企求。“俗”无非是缺乏美感的修养。一定要从“怡情养性”做起,一定要于饱食暖衣、高官厚禄等等之外,别有较高尚、较纯洁的企求。“太贪容易,太浮浅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朱老先生对于现代青年的毛病,曾这样慨乎言之。征之现状,不禁同感。作为现代青年中的一名,要摆脱掉那些“俗不可耐”的毛病,以“无所谓而为”的精神作为信条,不断地鞭策自己。现代青年眼光要深沉,要从根本上做功夫,要顾到自己,勿随了世俗图近利。

都说艺术源于生活,其实生活中也离不开艺术。人与动物的区别不仅仅在于会使用工具。人所以异于其他动物的就是于饮食男女之外还有更高尚的企求,美就是其中之一。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在有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环境需要的奴隶;在无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自己心灵的主宰。这就是前面说的,人要以心灵为载体,畅游美感的世界,并不要拘泥于现实世界的沟沟坎坎。要冲破现实的束缚,摒弃人性中不堪的一面,寄情与美感的世界。只有这样,才能提升美感修养,免于俗事染身。朱老先生,他的美学研究的理想目标——“人生的艺术化”。也许许多同学会认为这具有一定的高度,是一般人不可达到的。但我认为,所谓的“艺术化”并不是大家曾经偏执的所认为的那样。而是,一种让心灵净化,摒弃那些混沌俗事,美从心生的一种过程。

正如朱老先生所言,美无关“风月”,美并不只仅存于“风月”。它要求洗刷人心,要求人生美化,更要求人心的净化。

第二篇:读朱光潜先生《谈美书简》有感

读朱光潜先生《谈美书简》有感

梵雁平

春节七日最大的收获是沉下心认真读完了朱光潜先生所著《谈美书简》一书,收获颇丰。这本书中所提及的“美学”适用于诸多文艺创作,很多理论对于写作是很有帮助的。有些理论比较高深,我知识浅薄,读后尚不能很好领会。只是把自己可以悟出的一些东西写出来,以飨读者。

首先是创作态度的问题。如书中所说,研究任何一门科学都要端正人生态度,认清方向。这一点是众所周知、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我觉得大道至简,知易行难。

在写作的过程中,因为利益或其它欲望的驱使,时而会让我们的创作态度有所偏差。我写文章并不喜欢为了“日更”而“日更”,若是认真对待自己的作品,都要用心去打磨。

无论在创作的过程中,我们经历着什么、感受着什么,都不要忘记自己曾经对写作源自心底的热爱,并且要让这份挚爱始终保持纯粹。

在专题审稿过程中,我通常会给读者明确拒稿的理由,比如排版、文体、错字、标点符号等问题。有些作者文笔是不错的,但排版并不认真,不顾及读者的视觉感受,亦不尊重写作格式的基本要求。在指明问题的情况下,有些读者会回复说只是随意写写而已。

我通常会回复对方,提笔写作,要对写作有起码的敬畏之心,要对我们的作品和读者负责。这一切源于态度。

在自身的写作过程中,给我体会最深的是,写得文章越多越深感自身的无知,就如读书读得越多越感觉自身精神贫瘠一样。在学习模仿不同写作手法的同时,会深感自身的知识架构不足以支撑起一篇文章的脉络,亦或不能让文章变得血肉丰满。

如朱光潜先生所言,研究美学的人如果不学一点文学、艺术、心理学、历史和哲学,那会是一个更大的欠缺。我想,很多的文艺创作都是关联诸多的知识体系,相互渗透密不可分,文学创作亦是如此。

对于一个创作者而言,知识体系愈加丰富和完善,作品必然是更有深度、有血有肉,文章情节内容、起承转合也是更加合理,并对读者的人生启迪是更有效的。

对于喜爱写作的人,应该像海绵一样多方面的吸收知识,并融会贯通,将学习成果转化为自身的创作实践。否则,写作仅仅是套用公示和技法,必然会缺少灵魂。

写文如《红楼梦》中林黛玉所言:“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而“意”要有真趣,必要源于读书学习和生活实践的积累。

写作好的基础是需要多读书,读书要选择精读,从一些名家作品入手,把一些好诗文熟读成诵。有句老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红楼梦》中“香菱学诗”这一节,黛玉教香菱作诗的方法,不是让香菱从练笔入手,而是借书嘱她回去读:“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一二百首。然后再把陶渊明、应裼、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由此也可见曹雪芹先生在写诗作文方面的先知灼见,洒落其中,犹如夜空里的明星,从未陈旧过。

读此书亦学习到一些提升写作能力的方法。比如我们需要知道自己写作的弱势在哪个方面,不力求在短时间内完成写作技能水平的整体提升,要切记毛泽东同志集中精力打歼灭战和先攻主要矛盾的教导。一个战役接着一个战役打,不东奔西窜浪费精力。明晰自己的问题所在,一个一个去突破,把基础打牢。

终究是要在语文基本功上多下功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语文就是文学的“器”。在审稿的过程中,我也经常发现很多作者行文不顺、用字不妥、空话连篇,这些也是常见的毛病。

我本人也是经常有这些问题,所以在日后的行文中要多加注意。这些都是语文的基本功不够扎实造成的。即便知晓的东西再多,对语文的基本功不掌握,好的文章一定是写不出来的。

书中说在三十年代左右,夏丐尊、叶圣陶和朱自清几位同志在《一般》和《中学生》两种青年刊物中曾辟出“文章病院”,把有语病的文章请进这个“病院”里加以诊断和剖析,会让作者意识到字斟句酌的重要性,文章改进很多。

我想,现在的语文老师都是扮演这个角色,包括现在的各种写作训练营也会这么做吧。

关于写作练习的问题,朱光潜先生特意提到了毛泽东同志的《反对党八股》,尤其是文中引用的鲁迅复“北斗杂志社”一封信里所举的八条写文章的规则中的三条:第一条,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第二条,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第四条,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宁可将可作小说的材料缩成速写,决不将速写拉成小说。

第四点是极需我整改的,父亲常说我的文章遣词造句不够凝练,无用字句较多。名家之文虽文风朴实,看似娓娓铺陈道来,细斟酌来不可舍一字一句,否则语意有变。

朱光潜先生鼓励作者多以撰写现实生活中的短篇速写为首要,就如歌德教诲青年作家一样,不要写大部头作品。书中推荐读《世说新语》,语言简练而意味隽永,是典型的速写作品。我打算近期认真学习阅读此作。

书中提到艺术创作的功用不外是抒情、状物、叙事和说理四大项,文学创作亦是如此。在写作中,若能将四个要素的写作手法运用自如,会呈现出一部好的作品。

无论是哪个要素,我们都需要关注几点。比如写作的节奏感,如李白的《蜀道难》突兀沉雄,节奏比较慢、起伏不平,会让人又崇高风格的惊惧之感;韩愈的《听颖诗弹琴》变化多姿,由缠绵细腻转为高昂开阔反复荡漾,暗示出意象和情趣的变化。写文学会把握节奏,才能做到张弛有道,亦如风行水上、自然成纹,读来轻阅自然。

在创作中要注意移情的作用,由物我两忘达到物我的统一,使本无生命和情趣的外物仿佛具有人的情感与品质特征。比如李白诗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杜甫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姜夔诗句——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这些诗句里的山是可以看人而不厌的、柳絮可以颠狂、桃花可以轻薄、山峰可以清苦,诗人把物写成人,把静写成动,无情写成有情。正是因为这样的移情,让我们有了“岁寒三友”、“梅兰竹菊”四君子等诗意比喻的概念。

无论是怎样的写作,我们都要注重形成自己擅长的写作风格。每篇文章的呈现,都会不同程度的体现出作者的生活经验、成长背景、文化教养、品格风尚,以及观察世界的独特视角。

这种文风便是作者人格的体现,反之会成为对作者人格的定义。比如通过屈原、杜甫、岳飞、文天祥的诗文,我们可以将他们用“忠君爱国”这个抽象的词来概括。我们也会常常通过一些文学作品,将一个作者定义为豪放不羁、文雅飘逸或清丽温婉,这时的人、文在他人眼中已然成为一体。

写作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深根于生活的土壤,关注生活、融入生活。在生活中不断去探寻自己和周遭的世界,懂得自己、理解生活,基于生活中的创作和思考必然是更有现实意义和价值,亦会引起更多读者的共鸣。

中华五千年的文脉传承,《诗经》的风雅、《离骚》的兴寄精神虽偶有中断,但终究更多被保留下来。如汉乐府、曹操、杜甫、白居易等,他们言百姓言、道百姓事,体现了中国文人的良知。

作为一个热爱写作的人,当以他们为效仿,承社会之己任,以笔之力反应社会风貌、人情世故,让文章在这个时代变得更有意义和价值。

第三篇:读朱光潜谈美有感

读朱光潜――《谈美》有感

朱光潜(1897—1986),安徽铜城人,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西方美学史》、《给青年的二十封信》、《谈修养》、《谈美》、《诗论》、《谈文学》等。

其中只读过朱先生的《谈美》和《文艺心理学》,对于《谈美》其精辟、客观的分析和论证实为欣赏,称赞。以下罗列每一章节的精彩之处,略赋个人拙思主观之感,引以对朱先生之《谈美》的敬意。

一、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

——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

作者在此段中谈及人对事物的不同态度,或者说每个人的出发点不同,其观察事物的立足点就不同,同样的事物在不同心态的人的心理或视觉上都会有其独特的反应。一棵古松,木材商是商业的心态去看,科学家是研究的心态去看,而画家用欣赏的心态去看,古松在不同人眼里映衬了三种效果,只有画家不是从“用”的角度去看,而是如朱先生讲的:“无为而为”的欣赏眼光去看,欣赏的同时也赋予了其画家内心世界对古松的完美概念。美的东西需要人们用审美的眼光和欣赏的心态去看去想,如只讲实用,那么美是最不实用的经验。但如果说人类历史生生不息,而真正能触动你我心灵深处的唯有那些给予美好情感的艺术作品,无处不在深邃的夜空中如同指路的星星闪着光,指引人们的灵魂、净化人们的思想。

再次引用朱先生的话:“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

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俗语讲:“距离产生美”。其实朱先生在此明确的指出了艺术和生活的距离。真实世界笼罩了雾、雪或雨就容易给人们另外一种联想,其状态使真实世界同你我之间产生了距离,因而有了古往今来的诗情画意等及赋美感的意境。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应该也是其中道理。艺术是主观的情趣、感觉,而又有些客观的控制和设计在其中,太过接近真实容易使人产生功利心,太过主观也不容易让人理解,毕竟艺术是给人们欣赏的。

不同艺术各有其不同的表现形式,如同京剧有唱、念、坐、打。相声有说、学、逗、唱。等其有规矩的表演方式,是经过人们多年在舞台上磨砺总结出的表演形式,而这些形式是经过人们运用艺术规律如夸张、变形等方式,拉开同实际生活的距离,而其内容又不脱离生活。

人们对于熟悉的事物总是容易忽略它的美,因为太过熟识没有了距离感和神秘感,容易从实际生活中的利害关系出发看眼前的事物,而新鲜的、不了解的事物有距离感就容易产生美感,这也如同《围城》般的效果,我看你的好,你看我的好,无非是因为有距离,有神秘感而迸发出美感,使人向往。如此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三、“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宇宙的人情化

这个段落里朱先生引用《庄子。秋水》里的一个小故事说明了人的美感经验的道理,即:美感经验即是人的情趣和物的姿态的往复回流。人的认知有时是伴随人的主观情趣来判断事物的。那么这种主观的情趣对事物进行判断就是“移情作用”,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情绪映射到身边的事物中去。这种移情作用是同美感经验息息相关的。如同朱先生讲到在欣赏古松时,除却古松的外形引起的造型美感还有个人对古松的内心欣赏情趣也会使古松的美感里含有欣赏者的个人认知经验在里面,这也是人们看到某某事物时会说:我认为如何如何,等等诸如此类的话语。其实人们在对事物赋予个人的某种情趣的定义同时人们也在不经意中模仿着事物本身的一些属性。也就是说人的美感经验不是单独的由事物本身或人的主观情趣独立产生,因为事物的物理属性,因为人的移情作用,两种属性的结合造就了人的美感经验。这就是宇宙的人情化所在吧。

四、希腊女神的雕像和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

——美感与快感

其实美感和快感无时无刻都冲斥于我们的生活当中,但究其出发点就又产生了前面朱先生讲的不同态度的问题。美感不是实用主义,是不带有功利心态的心理活动,而快感是处于实际应用的目的。如同口渴了喝了水就会产生快感,要解手排泄了也会产生快感,但这些都不会有美感。雕像和英国姑娘一个是雕塑艺术品一个是活生生的人,如果单从实用角度出发那还是英国姑娘比雕塑似乎更有用。在这里朱先生告诉我们明确美感和快感的不同,对于美的欣赏要不带功利和实用的心态去看去理解。

五、“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美感与联想

我姑且如此解释朱先生的这段文章。联想是偶然的、杂乱的、无序的,而美感的东西是一定的有序的,有结构的、抽离出来的,有形式相伴的和谐状态的东西。美感经验可以使人产生对事物的联想,而单纯的联想不能算做美感经验。朱先生提到:美感是一种直觉。一瞬间的感受。而联想会带着思考,这种思考会把事物引到其他不相干的事物中去,无法直接单纯的欣赏一件事物本身,而会产生浮想联翩的心理活动,所以美感经验同联想是有不同含义的两种概念,不能混淆。

六、“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

——考证、批评与欣赏

这段文章可以看出对一部文艺作品所持的不同态度,考证更接近科学家的方式,批评更接近哲学家或政治家的态度,而欣赏更多的是有艺术情趣的艺术家或一部分人的行为。考证、批评不等同于欣赏,但欣赏需要了解艺术作品的一些相关知识,才能更好的欣赏。证多是伴随对作品的年代、背景、作者、版本、野史等等做历史判断,过于理性,少了对艺术作品欣赏时的直觉感性反映,所以它不能算是欣赏。而批评就更加抽象的把一些主观的规矩或一成不变的框子来规范艺术作品。我个人认为批评家如果不客观的评论艺术作品那他的文章将一无是处。这也是朱先所推崇的:欣赏的批评。不能把原有的美丑标准在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下同一而论,要把自己放到作品当中去,反复品味其中然后有感而发。

朱先生最后讲到考证和批评都不是欣赏,而欣赏需要有考证和批评在其中,欣赏需要有考证基础和批评的态度,这也是辨证法的观点对待事物。就是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七、“情人眼底出西施” ——美与自然

美是什么?言论不一。朱先生在此提出美是物的物理属性和人的人情心理活动对事物产生的一种态度。单独有自然物理属性而没有人的感性心理直觉――美也无从产生。自然在经过人的心理感觉加工后产生了美感,不同的经验会产生不同的感觉,美的欣赏是对自然的一种再加工、再创造。个人情趣不同衍生出的结果就不同。俗话讲的“情人眼底出西施”的道理,如同朱先生所讲是人们经过人情化、理想化的一种心理活动结果。这种结果就是不同人的主观的审美经验加上理想化即人情化产生的结果。美和自然也是对立统一的一种关系,美感没有自然的物理属性就无从产生,而物的物理属性没有人的理想化即人情化加工也无法衍生出美来。对于美我们应从两方面来看,美不是凭空产生的。

八、“依样画葫芦”――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错误

“自然只是一部字典而不是一部书”。-德拉克洛瓦

这里又可以提到“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句话。朱先生在此提到的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虽略有分别但究其观点都是“模仿自然”。我们常说的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艺术的美是以自然为内容,以人的情趣及一种形式而表达出来的,单纯的自然是无法定义其美还是丑,因为有了人的感受或说移情作用,才有了自然美这个概念。理想主义虽说自然中有美有丑,但它要的是经过理想化后的一种固有的共性模式化的东西。也是在用另一种方式模仿自然。艺术的美是要高于自然的,自然不过是借境抒情、借物俞人的元素,人是主体,自然融入了人的感受、人的情趣才变得美,这种美也是人的一种再创造,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推崇的模仿自然的美和我们讲的艺术美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形象丑陋的元素经过艺术家的重新排列组织它就会变得和谐,变得有美感,简单的说人以自然为元素,不同的情趣会创造出不同的形态,就形成了不同方式的艺术美,而只模仿自然是无法感受到真正的艺术美的。

九、“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艺术与游戏

艺术家创作作品时多是有感而发,这里的感也可以释为感受欣赏,然后有了感觉便把他表现一番,或诗或画或唱或书等等。创造不是凭空出来的,好的作品一定是有感而作。朱先生在本章中提到“艺术的雏形就是游戏”。其实可以这样理解,游戏的过程包含着纯粹的自由状态,既是游戏便可天马行空般的来去自由,包含着大量的人的想象、情绪、感觉,就是再创造一种状态,它以自然生活为载体,是玩家主观能动性的体现方式,这游戏的行为是没有社会性的、不具备传达创作人的情感的,它同艺术还是有区别的,艺术要有社会性因为作品的评定有一半儿还要社会中的大众来参与才算完整。那么如果一个艺术家既有奔放自在的艺术表达方式,又不失其一颗童心(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那么他的作品一定是打动人的。

十、空中楼阁――创造的想象

既是创造就会有生活中的元素和作者想象的因素融合再一起。作者在创作时有些时平时观察的印象再现,但这种单纯的自然还是杂乱无章的,需要从中进行提炼,不足的或是原素材不足以表达其情感时,想象就是作者的另一次创造,敢于创造的想象,能够用平时所看所得经过重新组合,把不存在的东西表达出来,这就是创造的想象,当然这些需要积累和对生活的沉淀。

十一、“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创造与情感

朱先生讲:艺术的任物是在创造意象,但是这种意象必定是受情感饱和的。这里谈到的情感就是有感而发的状态,创造需有饱满的情绪才能做到有感而发,一挥而促。艺术是具有社会性的,作者在表现的同时也在传达其特有的情绪,引发观者的共鸣,作者的喜怒哀乐都会通过其作品隐隐或直接表露出来,或让人痛心或让人高兴等等。情感可以说是创造的原动力,因为有情感才有了表达的欲望,创作也由此而生。

十二、“从心所欲,不逾矩”――――创造与格律

我理解朱先生说的格律就是不同艺术表现的某种特有的形式。艺术要创造、又要有格律岂不是有些矛盾?其实这句“从心所欲,不逾矩”真真切切表达了一种境界,这种境界既能随心所欲的表现有不会跳出一种表达的方式。即――格律。这种境界是经历无数困惑及磨砺,历练而成的,它可以在有限的规范内表达无限的内容。因为艺术是有一定规范的具有社会性的一种情感表达,规范在真正的艺术家哪里不是束缚而是一种事物共性的展示,而其中的才气或是天才或是迂腐将表露无疑。格律不能成就庸人,也不会牵绊才子,合理的利用它为我们服务才是根本。

十三、“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我”―――创造与模仿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是齐白石老人教育学生时的话。同朱先生其说不谋而和。其实创造与模仿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创造中有模仿,而模仿中也带有创造的成分,艺术创作应该有作者自己真实的情感流露,有感而发必能有所成就,这里的“感”是别人无法模仿得来的。创造与模仿只要把我好一个“度”才好。大多艺术家都从模仿开始逐渐磨砺技巧,进而进行随心所欲的创造境界。模仿应该是创作过程中的一种阶段,创造才是艺术家的目的。

十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天才与灵感

天才也是靠勤奋得来的,没有不需要勤奋就获得能力的。下功夫才会思如泉涌,才有灵感。朱先生引用杜工部的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告诫我们要踏踏实实用足功夫,笔下才有神韵。心中才有灵感,灵感可以映射出一个天才,但天才的背后却是下苦功服磨练心境、意志、技巧。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十五、“慢慢走,欣赏啊!”―――人生的艺术化

文章结束,对于朱先生说的人生的艺术化在本节中已经分析的及其透彻了。不需多言,读完此书,更见朱先生对美、对艺术理解的功力。我们的生活其实就是一个大舞台,生活是可以艺术化的,谁知道如何把握一种“度”,谁懂得“和谐”的规律谁就能艺术的生活,有情趣的生活,那是一种驾驭生活的本领,要辛苦要勤奋,有所得有所失,得失来去全赖一种心境,心多宽路就多宽,豁达乐观的心境就是艺术,因为那是一种精神境界,是积极生活的态度,多留意生活,留意不经意的一个灵感,细细体味心境、宇宙、斗转星移,日月流转的变化,有情趣的生活、带一颗感激的心珍惜生活。“慢慢走,欣赏啊!”努力向前也不要忘了驻足停下来,看看眼前的风景,品味一下生活。

再次向朱先生致意,精神再次被梳理了一番,深感收获颇多。

第四篇:听朱光潜先生谈美之语录

听朱光潜“谈美”

《谈美》一书的主体部分共分为十五个章节,以下是我从每篇中摘得的笔记。其实,任何“看书”的动作,都不只是看书上的字,看“书”的背后一定是看“人生”,“书”和“人生”理应是贯通的.1、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

——《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

2、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3、所谓美感经验,其实不过是在聚精会神之中,我的情趣和物的情趣往复回流而已。„„物的意蕴深浅和人的性分密切相关。深人所见物者亦深,浅人所见于物者亦浅。„„各人的世界都由各人的自我伸张而成。欣赏中都含有几分创造性。„„美感经验的直接目的虽不在陶冶性情,而却有陶冶性情的功效。心里印着美的意象,常受美的意象浸润,自然也可以少存些浊念。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宇宙的人情化》

4、美感经验是直觉的而不是反省的。在聚精会神之中我们既忘去自我,自然不能觉得我是否欢喜所观赏的形象,或是反省这形象所引起的是不是快感。我们对于一件艺术作品欣赏的浓度愈大,就愈不觉得自己是在欣赏它,愈不觉得所生的感觉是愉快的。如果自己觉得快感,我便是由直觉变而为反省,好比提灯寻影,灯到影灭,美感的态度便已失去了。

——《希腊女神的雕像和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美感与快感》

5、美感起于直觉,不带思考,联想却不免带有思考。在美感经验中我们聚精会神于一个孤立绝缘的意象上面,联想则最易使精神涣散,注意力不专一,使心思由美感的意象旁迁到许多无关美感的事物上面去。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美感与联想》

6、遇到文艺作品如果始终持批评的态度,则我是我而作品是作品,我不能沉醉在作品里面,永远得不到真正的美感的经验。

——《“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考证、批评与欣赏》

7、(恋爱时)你在理想中先酝酿成一个尽美尽善的女子,然后把她外射到你的爱人身上去,所以你的爱人其实不过是寄托精灵的躯骸。你只见到精灵,所以觉得无瑕可指;旁人冷眼旁观,只见到躯骸,所

以往往诧异道:“他爱上她,真是有些奇怪。”一言以蔽之,恋爱中的对象是已经艺术化过的自然。

——《“情人眼里出西施”——美与自然》

8、法国画家德拉库瓦说得好:“自然只是一部字典而不是一部书。”人人尽管都有一部字典在手边,可是用这部字典中的字来做出诗文,则全凭各人的情趣和才学。

——《“依样画葫芦”——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错误》

9、欣赏和创造的距离并不像一般人所想象的那么远。„„读诗就是再做诗,一首诗的生命不是作者一个人所能维持住,也要读者帮忙才行。读者的想象和情感是生生不息的,一首诗的生命也就是生生不息的,它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艺术虽伏根于游戏本能,但是因为同时带有社会性,须留有作品传达情思于观者,不能不顾到媒介的选择和技巧的锻炼。它逐渐发达到现在,已经在游戏前面走得很远,令游戏望尘莫及了。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艺术与游戏》

10、艺术和游戏都是臆造空中楼阁来慰情遣兴。

——《空中楼阁——创造的想象》

11、凡是文艺作品都不能拆开来看,说某一笔平凡,某一句警辟,因为完整的全体中各部分都是相依为命的。„„功夫虽从点睛见出,却从画龙做起。„„晋以后的诗和晋以后的词大半都是细节胜于总印象,聪明气和斧凿痕迹都露在外面,这的确是艺术的衰落现象。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创造与情感》

12、从历史看,艺术的前规大半是先由自然律变而为规范律,再由规范律变而为死板的形式。„„一部艺术史全是这些推陈翻新、翻新为陈的轨迹。„„格律不能束缚天才,也不能把庸手提拔到艺术家的地位。„„古今大艺术家大半后来都做到脱化格律的境界。他们都从束缚中挣扎得自由,从整齐中酝酿出变化。

——《“从心所欲,不逾矩”——创造与格律》

13、凡是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妙悟来自性灵,手腕则可得于模仿。

——《“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我”——创造与模仿》

14、凡是艺术家都不宜只在本行小范围之内用功夫,须处处留心玩索,才有深厚的修养。鱼跃鸢飞,风起水涌,以至于一尘之微,当其接触感官时我们虽不自觉其在心灵中可生若何影响,但是到挥毫运斤时,它们都会涌到手腕上来,在无形中驱遣它,左右它。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天才与灵感》

15、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过一世生活好比做一篇文章。完美的生活都有上品文章所应有的美点。„„情趣愈丰富,生活也愈美满,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

——《“慢慢走,欣赏啊!”——人生的艺术化》

最后想说的是,在与一本好书厮磨之际,阅读过程中总有些许微妙的、独特的体验,是我在事后觉得难以以文字化的方式来反刍、来纪念,以及来分享的。除了文字功力到底有限之外,也因阅读体验的本身实在有难以言传的部分。尽管如此,自己写“散漫读书”的心得,也还是兼带有一点推荐的意思在。朱光潜先生的这本《谈美》书,可贵处在于“下决心写得让大家都能看懂”,同时根基很深、品位很正,言近而旨远,有心者可找来一看。

《谈美》简介

本书是朱光潜先生建立其早期美学理论体系的重要著作之一。全书从“谈美”为“免俗”、“人心净化”的目标出发,顺着美从哪里来、美是什么及美的特点这一脉络层层展开,娓娓道来,抒发了这位美学大师的人格理想、审美理想,提出了他的美学研究的理想目标,即“人生的艺术化”。该书渗透了朱光潜先生对艺术与人生关系的深刻体悟,其在全文最末喊出的“慢慢走,欣赏啊!”深具振聋发聩之用,无怪乎该书一直被视为“科学性、普及性的经典之作”。

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著名美术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西方美学史》、《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修养》、《谈美》、《诗论》、《谈文学》等。

第五篇:朱光潜《谈美》赏析

朱光潜《谈美》赏析

郑艺平

同学们:

你们好!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来赏析朱光潜这部美伦美奂的大作,叫《谈美》。什么是美?(诗歌、散文、图画、雕塑、音乐、运动)

美是什么?你面前走过一个长发飘飘、苗条清秀的女子吗?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的不美少年吗?你坐拥几百平方米的高级装修别墅吗?豪车兰博基尼爱马仕?抑或是渴慕已久的古董终于入手了?是你拥有一条璀璨夺目吸睛的项链吗?还是平凡人生里的一棵松树可以用来做漂亮家具吗?那么,是真理吗?是愉快的感觉吗?是单纯考据古典名著的历史史实吗?不是哦!美,不是赤裸裸的占有——不是商人眼中商品的实用主义,也不是单纯的联想伴随的快感;更不是考据和批评,也不是科学家心中理智、严谨的规律;

曾经有几位画家认为可以按照立体几何的比例,或者通过摄取不同人身上最美的特点,作画合成一张最完美的人像,其实像这样画出来的美人,你们喜欢吗?如果那样也算美,那只能算是一种常态美,不是个性美,不是变态美,不是我们本文所要深入剖析的美。所以,美是不能制订规范的,它不是理想化的人生或事物(理想主义);当然也不是纯粹的蓦仿自然(极端写实主义)。

那么,美,究竟是什么?就是“形相于知觉”,“无所为而为”,的艺术活动,是追求人的心灵自由全面发展的境界。

美是艺术,它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它与实际人生永远隔 着一层白纱,似雾似雪是月,便见得初美丽。

浩荡明媚的水美吗?巍峨的山美吗?因此,花宜清香,月宜皎洁,春风宜柔和,秋雨宜凄厉……。这都是美感。真正的美的感受是聚精会神时物我同

一、物我两忘的境界,是形式和内容的一气呵成:即我的情趣移注于物,物的姿态移注于我,是我的情趣和物的姿态的统一,是周庄梦蝶时,不知周公梦中变成蝴蝶?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周公的物、我之交合与变化。即艺术美和自然美两者缺一不可。美感的态度是欣赏而不是独占,是老子说的“为而不有,功成而不居”。

那,如何创造美呢?

首先要扎根于肥沃的社会土壤去求索,投身于人民大众的实践里去锻炼技巧并学习选择大众媒介。

其次,要用创造性的想像。联想所伴随的快感不是美感,但艺术不能离开联想,它不是哲学,最忌讳空泛、抽象的概念,它需要用具体的物品作为物质载体。我们不妨用拟人、托物等象征手法来表现你的美丽的作品。如曹植被迫于其兄在走七步路时间中做成一首诗说: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用豆和豆萁象征兄弟两人,煮豆燃豆萁比喻亲兄弟的骨肉相残。

再次,艺术创作是遵行格律而又能脱化格律的,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创作规律相结合;是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主观的作品必须是客观的,客观的作品亦必同时是主观的,是矛盾的对立统一,由此推动艺术作品的发展。(画画、书法、作诗、音乐、打球等等都要遵行各行各业的规律,但又不能因循守旧、无所作为,老方法 老套路注定要被时代抛弃;我们要与时俱进、勇往直前当一名激情创客大胆进行创新才能脱颖而出。)

再者,艺术需要练习、研究技巧,“天才只是长久的耐苦”,遗传和环境对天才的影响是有限的,人力才是最重要的资源;灵感,也是从工夫中来,不可能凭空而降,机遇都是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最后,提高自身的情趣。离开人生便无所谓艺术,反之,离开艺术也便无所谓人生,无创造、无欣赏的人生是生命的终结。生活不可俗滥,不能虚伪,情趣越丰富,生活越美满,能脱离生理的限制而作自由的活动。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物理学家霍金,患有肌肉萎缩硬化症,全身瘫痪,不能说话,他全身唯一能动的地方只有两只眼睛和三根手指。可就是这位身残志坚的科学巨匠成为卢卡斯数学教授,它是英国最崇高的教授职业。霍金先生,他在物理学上所做的两大贡献,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突破肉体限制做“无所为而为的玩索”是他最理想的生活状态。这就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大文学家苏轼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所以,高尚的生活情趣是发现美、创造美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追求美,正如许巍那首歌,“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虽然生活会在不经意间跳出刻薄、无奈,会让你的眼神控制不住犀利,但唯有初心不变,始终柔软,因为有诗有画有歌,更有你的执着追求。

朱光潜《谈美》里面有许多经典名句,读来令人如沐春风、爱不释卷,如:“我的情趣和物的姿态交感共呜,才见出美的形态”„„ “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泛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已的作品”、“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文艺和梦一样,都是欲望带着假面具逃开意识检查、注意力的集中,意象的孤立绝缘,便是美感的态度的最大特点”

“风行水上,自然成纹”,文章的妙处在此,生活的妙处也在此。”“在什么地位,是怎样的人,感到怎样的情趣,便出现怎样言行风采,叫人一见就觉其谐和完整,这才是艺术的生活”。“

“文章忌俗滥,生活也忌俗滥。俗滥就是自己没有本色而蹈袭别人的成规旧矩,滥调起于生命的干枯,也就是虚伪的表现”。

“生命是创造不已生生不息无穷无尽的过程,生命中每一顷刻的意义和趣味也是生生息息无穷无尽的,除非生命终结,诗歌必将不死”。

“艺术是情趣的活动,艺术的生活也就是情趣丰富的生活。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情趣丰富的,对于许多事物都觉得有趣味,而且到处寻求享受这种趣味;一种是情趣干枯的,对于许多事物都觉得没有趣味,也不去寻求趣味,只终日拼命和蝇蛆在一块争温饱。后者是俗人,前者就是艺术家。情趣愈丰富,生活也愈美满,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

“伟大的人生和伟大的艺术都要同时并有严肃与豁达之胜”。“穷到究竟,一切哲学系统都只能当作艺术品去看。哲学与科学穷到极境都是要满足求知的欲望。每个科学家和哲学家对于他所见到的一点真理都觉得有趣味,都用一股热忱去欣赏它。

“真理在离开实用而成为情趣中心时就已经是一美感对象了”。“科学家去寻求这一类事实,穷到究竟,也正是因为它可以摄魂震魄,所以,科学的活动也还是一种艺术的活动,不但善与美是一体,真与美也并未隔阂”。

“智慧的代价是矛盾。这是人生对人生观开的玩笑”。

“微笑是一种不动的笑,是一种看不尽的笑;缘分是一种不可求的联系,是一种不能断的关系;觉悟是一种不清醒的感知,是一种不可说的透彻”。

大家不妨认真赏析、创造、享受美啊!

下载读朱光潜先生《谈美》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朱光潜先生《谈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朱光潜谈美读后感

    朱光潜谈美读后感 朱光潜谈美读后感1 最近几天,我爸推荐朱光潜的《谈美》给我,我随意地翻了翻,发现除了书信没有其他的东西,觉得无趣就放了下来。过了几天,当我翻到傅雷写的《傅......

    朱光潜《谈美》读后感

    专业:10对外汉语学号:1050130005姓名: 孙亚丽 读朱光潜《谈美》有感 美,何谓美? 这个问题看似很简单,只要能够形成良好的视觉效果的事物都是美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是不由得感......

    朱光潜的《谈美》有感

    读朱光潜的《谈美》有感 张利梅 朱光潜(1897—1986),安徽铜城人,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

    朱光潜《谈美书简》读书笔记

    朱光潜《谈美书简》读书笔记 朱光潜《谈美书简》读书笔记1 这是朱光潜先生在83岁高龄写给青年的美学入门读物《谈美书简》。朱光潜先生是中国现代美学的代表人物,是开拓者和......

    读朱光潜《谈美》有感(美学原理)(最终5篇)

    读朱光潜《谈美》有感 最经,我阅读了朱光潜先生的《谈美》一书,颇受启发,收获良多。这本书为我打开了美学这一陌生学科的大门,让我第一次真正领略到美学其独特的知识魅力。最难......

    读朱光潜《谈美》有感:慢慢走,欣赏啊!

    慢慢走,欣赏啊!——读朱光潜《谈美》有感邹晓喻很久之前我就对朱先生的这本《谈美》有所耳闻,因为种种缘故,一直无缘拜读。直至近来,耐不住友人的强烈推荐,将早以束之高阁的此书翻......

    朱光潜先生在他的谈美书简二种谈美中提到凡艺术(共五篇)

    朱光潜先生在他的《谈美书简二种·谈美》中提到:凡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只有匠人的手腕而没有诗人的妙悟,固不能创作;只有诗人的......

    读谈美有感

    读《谈美》有感 很久不曾这样静静地坐下来读一本书,读一本好书。总觉得很忙,忙着赶作业,忙着兼职,忙着实习,忙着处理人际关系„„闲暇的时候,总是打开电脑,看看电影,或者写写日记,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