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领导干部下基层的体会与思考(投稿)
接通“地气”强“底气”
——关于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肖 本 明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党员干部只有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各项事业方能根深叶茂、永葆生机。早在1945年延安干部会议上,毛主席就把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要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结果。时隔六十多年,尽管我们所处的地位和时代不同了,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也发生了根本变化,但是共产党人作为“种子”的特质没有变。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全党同志必须牢记,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近期,省委省政府开展的以“三解三促”为主题的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在干群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为党员干部深入群众接通“地气”、去除脱离群众危险的“官气”、增强做群众工作“底气”开出了“一剂良方”,对于加强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作为全党亲民爱民楷模、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的故乡,淮安市率先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蹲点活动,并且形成了制度,取得明显成效,得到省委罗志军书记的充分肯定。
一、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一个有效载体,增强了领导干部的群众观念
没有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就不会有坚定的群众立场。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和人民群众肩并育同呼吸共命运,因此情同鱼水。1
现在,尽管通讯、交通发达了,联系更便捷了,但现代技术代替不了领导干部与群众面对面接触所带来的情感效应,民情民意必须用“脚步”去量。淮安市连续多年深入开展“三进三帮”活动,即“进农户,帮增收致富”、“进企业,帮发展转型”、“进社区,帮和谐创建”,促进领导干部深入到农村、社区和企业,与广大群众在促膝谈心中拉近距离,在朝夕相处中增进感情。活动连续开展数年来,共有5000多人次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6万多人次的机关干部走进基层,走访群众120万人次,为民办实事5万多件,拉近了干群关系,领导干部群众立场更加坚定。市委市政府确立的“三看”,即看天空蓝不蓝、看流水清不清、看老百姓的口袋鼓不鼓,已成为坚持以人为本、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三把尺子,使各级领导干部更自觉站在群众立场想问题办事情定决策,群众利益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中得到更好地维护和发展。领导干部下去了,党的好传统、好作风又回来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关键在干部,开展领导下基层活动就是联系群众的一个很好纽带,让各级干部最广泛、最深入地走进基层、联系群众,增进感情、密切关系,真正把群众放在心上、当亲人,群众就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当亲人。
二、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是办实事、解民忧的一项惠民举措,有力地保障和改善了民生
让群众得实惠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落脚点。群众有了实际困难,首先会想到找党委政府,找领导干部。如果我们的党员干部能主动靠上去解决,群众就会顺气,更加信任党员干部;反之,如果群众找上门来,还三推四躲,肯定造成干群关系矛盾。我们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文件中明确每个领导干部每年至少为所在村群众办
一件以上实事,切实让基层和群众感受到领导干部“三进三帮”带来的实惠。仅2010年,全市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就先后走访农户1.4万户、企业1400多户、接待群众4600多人次,为民办实事2210件,无偿投入各类资金7000余万元;为社区和居民办实事300多件,帮扶特困家庭400户,帮助780多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873个,办实事756件。如针对在“三进三帮”活动中基层反映的城乡养老问题以及保险费用一次性缴纳难的情况,率先建立农民城乡“尊老金”制度和实施“万人助保工程”,促进了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是否得到群众拥护、受到群众欢迎,关键在于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我们必须带着造福于民的宗旨,带着改善民生的责任,下到问题和矛盾集中的地方,走到生活相对困难的群众中去,真正帮到点子上,解决一些实实在在的难题,让人民群众感受到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所带来的党委政府的温暖关怀,感受到各级领导干部以民为本、执政为民的深情厚意。
三、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是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一种基层历炼,锻炼提升了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善于做群众工作、发动群众始终是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致胜法宝。当前,党群干群关系面临的种种新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干部的工作方法不到位,沟通疏通不及时,利益照顾不周全。我们坚持把群众工作能力作为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第一能力,坚持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第一阵地,推动领导干部下基层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深深扎根于基层,扎根于群众,使部分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年轻领导干部补上了群众工作“必修课”,领导干部在这一活动
中锤炼了执政为民的政治品德,丰富了组织发动群众、调动群众积极性的方法,锻炼了指导和推动基层工作的能力,提升了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近年来,淮安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阳光信访、和谐城管等群众工作新鲜经验,成为“全国亮点”并被广泛推广。接通“地气”,做群众工作才有底气。只有始终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才能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不断创新我们的工作,使路子越走越宽广,事业越来越兴旺。
四、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是化解发展难题的一个重要抓手,推动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关心群众生活,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既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基本方式,也是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途径,更是实践党的宗旨,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根本保证。由于工作原因,领导干部思路较为开阔,办法比较多,能够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源,对于帮助基层发展具有多方面的特殊优势。多年来,淮安市各级领导干部在下基层活动中,帮助所在村、社区和企业,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解决了一批制约发展的难题,引进了一批发展项目,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促进了企业转型升级,加快了群众增收致富。至2010年底,全市223个省定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已全部破“零”,有158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18个村达到20万元以上。市直部门的主要领导,结合工作职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整合部门、系统资源,切实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招工、技术创新等难题,产生了一个单位主要领导下基层、大家齐心协力帮发展的乘数效应。要把领导干部下基层帮助发展,作为践行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是硬道理的实际行动,帮助基层找准发展思路和发展措施,帮助群众上好致
富项目,帮助解决发展中的种种制约,促进基层更好更快发展,做大社会财富“蛋糕”,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富裕。
五、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是推动基层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项有效探索,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社会管理的重点、难点在基层。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层出不穷,既是发展阶段性特征在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领域的集中反映,也是基层管理薄弱环节的外在表现。我市在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过程中,根据基层的实际情况,创新完善了加强基层基础工作“1223” 的思路和举措,即明确“一个发展宗旨”,即发展为民;抓“两强”,即强化基础工作、强化基本队伍;抓“两早”,即对问题要早发现、早处臵;力争“三解决”,即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源头,巩固了政通人和、安定和谐的良好局面,我市信访工作连续五年赴省进京上访保持全省较低水平,连续五年工作排名位居全省前列,连续五年无省级“信访工作重点管理县(区)”,连续五年无有影响的信访事件。如我市清河区成功获得全国首批、苏北唯一的“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称号,这与领导干部“进社区,帮和谐创建”活动,市、区两级机关的强有力的对口指导帮助是分不开的。“基层稳则全局稳,基层活则全局活,基层强则全局兴”。利用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使更多的注意力、工作精力、工作资源配臵到最基层,各项措施落实到最基层,促进工作重点前移、重心下移,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夯实和谐社会建设的坚实根基。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是有效形式,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务实作风是内在支撑。因此,必须在深入开展集中活动的基础上,坚持以群众的认同感、满意度为导向,从干部教育、选拔任用、考核奖惩等环节入手,探索建立一套促进领
导干部经常性下基层的长效机制,使领导干部下基层由制度约束向自觉自发转变,由集中活动向常态开展转变,努力做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臵,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
(作者系中共淮安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
联系人:淮安市委办公室调研处梁同景
电话:0517-83934339手机:***邮编:223001
第二篇:省直机关干部下基层开展工作的体会与收获
文章标题:省直机关干部下基层开展工作的体会与收获
●李佳中
一、深刻理解、认真贯彻省委精神.积极协助驻镇党委抓好十五届六中全会文件学习活动和村级“三个代表”学教活动我们切实协助驻镇党委带领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六中全会文件,特别是把村级“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认真动员镇、村两级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采取
集中或分散自学等多种方式进行学教活动。先后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还传达了黑龙江省省委副书记韩桂芝同志《在组织省直机关干部大下基层、转变作风、促进工作落实动员会议上的讲话》及省委《关于做好贯彻六中全会精神、转变作风专项推进工作的具体安排意见》,使驻镇党委、政府充分理解了省委对促进当前农业农村工作落实的指导思想和现实意义,促进和形成了镇、村两级班子的自觉行动。
在村级“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中,工作组发挥引导督促作用,积极推动全镇的学教话动组织召开了村级“两委”班子民主生活会,还组织民主理财小组、老党员进行座谈讨论,围绕镇村干部是否勤政廉政等作风建设问题及镇、村发展思路进行了面对面、心贴心地交流座谈,互相帮助,促进整改,提出问题及整改办法。由于作法得当,群众比较满意。
二、转变作风、踏实工作、深入村屯,推进农业农村工作落实1.迅速接头,进入角色,起好步,开好局。我们工作组深入村屯了解农村生产生活情况。经了懈,全镇的24个行政村大体分为三类情况:第一类是上游村,双文明建设搞得好,突出特点是班子团结,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经济状况良好.都有存款;社会稳定,安居乐业。第二类是中游村,生产生活条件一般第三类是双文明建设较差的村,个别村有集体上访的习惯,有债务,秋征工作进展不够顺利,需要镇政府组织人力深入村屯加大工作力度才能搞好。
2.深入村屯,协助推进农村工作。在秋整地和秋征工作中,工作组与包村干部一起深入工作现场指导、检查督促秋整地和秋征工作。重点是抓好后进村或进展不利的村的推进工作积极宣传党的农村政策,努力使村干部开阔眼界,活跃思路,增强信心。我们在具体指导秋征工作时强调:切实搞好秋征工作,保证税费上缴是专项推进农村工作的重要标志,必须上升到政治高度来认真对待。要求积极稳
妥.避免急躁情绪,讲清政策,说明道理.不能激化干
群矛盾。
3.转变作风,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专项工作的落实。驻E镇工作组与镇党委研究制定了《省委农村工
作组望江镇党委政府贯彻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转
变作风推进农村工作落实工作规划》,就如何开展专
项推进工作做出具体安排,成立领导小组,紧紧依靠
党委、政府的具体领导和分阶段、有目标地进行全镇的专项推进工作。
4.工作组成员以身作则,廉洁自律,联系群众,转变作风,影响和带动镇机关干部深入抓好包村工
作。工作组成员经常下基层,有时随同党委书记、镇
长,有时随同副书记、副镇长及林业站、财政所的干
部分别下村,到望江镇周围的十个村屯进行走访,多
是徒步往返。在深入村屯调查研究的同时,接触群众
注意形象,不说大话假话,不大吃大喝
三、了解乡情,体察民情.为乡村经济发展出谋
划策,解决实际问题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望江镇地处松花江北岸,是
全区第二大镇,人口近2万人,耕地近0.67万公顷,水田占30%,人均年收入1600元,属佳市远郊。该
镇以农业为主,财政收入比较困难,机关干部、中小
学教师的工资只开取前四项,去年只开取工资1—7
月份。针对这些情况,我们积极研究兴乡富民对策,尽可能为驻镇的农业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
1.经了解,望江镇现有初中校舍建筑面积况反映给佳郊工作组,共同研究解决了一部分学校
越冬取暖煤款项,解决了燃眉之急。还协调省林业
勘察设计院组织人力为镇中学明年进行危房改造,设
计了建筑图纸,为乡村发展教育事业作出了努力。
2组织该镇“三北”四期规划上报佳郊林业局,还帮助临江村制定栽植快杨的早脱贫、陕致富规
划,上报中心工作组,为实现农村早脱贫、快致富探
索出路
3.镇政府拟在今年进行政府驻地筑路、整修镇
容、辟建农贸市场、招商引资等项工作,经工作组协
调达成意向协议,厅设计院可以给予工程设计支
持。
4.包扶贫困户。经走访得知西兴村、昌盛村有
因夫妻患病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贫困户,工作组
每人捐款400元帮扶2户贫困家庭和2名贫困学
生,每人还捐旧衣物30多件同时,与镇党委、政府
协调,已作出决定给予减免农业税的照顾。
四、体会与收获
这次省直机关干部下基层,以转变干部工作作
风为基本要求,深入农村生产、生活实际,历时两个
月,充分地发挥了省直部门和广大机关干部的智慧
和力量,为我省农业农村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这次
省直机关干部下乡工作,确实取得了明显成效,其
现实意义是深远的。结合自身实践,我们感到有这
样几点体会与收获。
1.省直机关干部下基
层,转变作风是内强素
质、外树形象、培养锻炼干部的迫切需要
建设一支优秀的干部队伍,实现新时期党的执
政目标是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的一个显著特
点占往今来,国以人兴,政以才治。正如邓小平同
志所说的“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在很大程度上就
是指选人用人。而能够选好人用好人的前提是育好
人。省委从“富民强省,搞好二次创业”的战略高度,选调大批年轻有发展前途的机关干部下基层,转变
作风,切实体验农村工作的艰难困苦,体察农民的喜怒哀乐,进而培养省直机关干部的勤政廉政和奋
发向上精神,必将有利于建设一支党性强、素质好、有作为的干部队伍。事实上,如果省直机关干部总
是浮在上面,养尊处优,必然会滋长腐败堕落的思
想意识只有让更多的年轻有为的机关干部深人到
基层与农村干部和群众打成一片,与他们同吃、同
住、同学习、同劳动、同谋划,才能学到基层干部群
众的优良作风、奉献精神;才能充分地体察农村淳
朴民风,树立忧国忧民意识,增强“立党为公,执政
为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成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
2省直机关干部下基层,转变作风是密切党群
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途径
江泽民同志一再强调,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
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
几-卜年来一直倡导要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
群众中去实践证明,脱离人民群众是最大的危险,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的源泉和胜利之本。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三代领导人为广大机关干部,特别
是各级领导干部树立了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光辉典范。这次省直机关干部下基层正是省委谋
求与基层干部群众沟通情感,保持联系,密切党群
干群关系的重要体现作为省直机关干部,也确实感
到应该按照六中全会《决定》的要求,努力做到“八个
坚持,八个反对”,特别要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摒弃心浮气躁、高高在上的不良风气,改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始终保持同基层、同人
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通过深入群众,倾听群众的意见
和呼声,对照检查,以下看上,换位思考上级党和政
府机关存在的作风不正、工作不实、效率低下等诸多
问题,进而续写好新时期党群干群鱼水关系的新篇
章。
3.省直机关干部下基层,转变作风是促进新时
期农业农村发展和稳定的客观要求
当前,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建设健康发展,形势很
好人世后,机遇与挑战并存,有许多新问题和新矛
盾,迫切需要各级领导干部深入下去,切实帮助基层
党委、政府和农民排忧解难,解决热点难点问题,把
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这次省直机关干部下基层,转变作风,确实傲到了“察民情、帮民富、解民难”省
直党政机关干部到县、乡、村带去政策倾斜、资金扶
持和科技信息支持,解决了许多群众最急、最盼、最
愿的生产、生活问题和实际困难,给乡村经济发展注
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使广大农民看到了希望,增强
了信心,深受农村干部群众的欢迎。驻望江镇工作组
在驻佳郊中心组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下,协助驻镇党
委、政府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各个驻乡镇工作组的同志积极推进农村工作,帮助基层排忧解难,解决
实际问题。这些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支农行动,极大
地促进了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意义重大而深远
几点收获:
一是看到了农业农村健康发展的大好形势,看
到了绝大多数农民心情舒畅,勤于耕耘致富,安居乐
业。佳郊望江镇属农业乡镇,人均收入较低,但政通
人和,农业农村工作顺畅,可以看作是我省农业农村
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带来变化的一个缩
影。
二是了解到了农业农村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
题。如个别村“两委”班子凝聚力不强,缺乏战斗力,农村工作被动滞启;少数农民对征收农业税、乡统筹
等征收工作存在抵触和不满情绪,感到税费负担沉
重;该镇以旱田为主,水田面积少,经济作物少,传统
耕作还有少数农民因耕地少,思想观念落后,产业
结构调整起步较晚等原因,生活比较困难,不能尽快
脱贫致富。
三是学到了农村干部勤奋质朴的工作作风和默
默无闻、甘于奉献的工作精神。党委和政府班子团结
向上,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兴乡富民的新路子。他们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甜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寻找脱贫致富的增长点。他们还吸引上海佳吉米业
有限公[找材料到好范文 wenmi114.com-www.xiexiebang.com
-网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司在该镇建大米加工厂,解决卖粮难、就业难的问题,增加税收;省教育厅给予投资80万元,用于
翻建中学校舍;省交通厅将要投资整修街道,辟建农
贸市场。他们的敬业和奉献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四是通过接触农村实际,投身农村工作,接近农
民朋友,思考和实践一些关于农业农村现实与长远
发展的问题,锻炼了自己,增长了才干,为将来做好
机关工作积累了经验,对培养白己的艰苦奋斗、勤政
廉政精神,都有很大收益。
《省直机关干部下基层开展工作的体会与收获》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省直机关干部下基层开展工作的体会与收获。
第三篇:经营社区的体会与思考
经营社区的体会与思考
牟礼镇是一个有3.2万人的大镇,镇政府所在地牟场是全镇政治、文化、商贸中心,共有街道10余条,居住人口1600户、5800余人。2003年5月,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市社区建设协调委员会邛社指(2003)1号文件精神,在经过认真研究、充分分析、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按照民主程序选举产生了牟场社区居民委员会。同时完善机构、配齐人员、健全制度,建成了120平方米的社区办公室、社区活动室、社区警务室。以广场活动为主要内容,开展了多项社区服务。由于是新鲜事物,我镇党委、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市民政局的指导下,精心经营,牟场社区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社会效果。在这个研讨会上,就经营社区谈一点体会和想法。
一、主要体会
(一)找准着力点是打开社区工作局面的关键
牟场人口多、街道多,仅路灯就有200多盏,每天产生的垃圾在5吨以上,垃圾处理和街道管理是热点也是难点。以前由于管理人员有限以及高额电费和维修经费,导致街灯照明时
间短而且整个集镇只有40余盏路灯能亮,造成了集镇居民生活十分不便和偷盗案件时有发生,群众戏称红光是“无光”;生活垃圾满街都是,牟礼大桥头本来是牟礼的脸面,却成了垃圾场,一到夏天就尘土飞扬、苍蝇乱飞、臭气熏天,群众怨声载道,针对这两个难题,社区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实施“光彩工程”,对集镇所有路灯进行了统计和核算,按照谁受益、谁出钱的原则,广泛宣传,以铺面进行集资,结果群众非常支持。社区用筹集的钱很快购回灯具、自动控制器等,不到20天的时间,所有街灯全部亮了起来,照明时间达到8个小时。紧接着,社区又成立环卫所,把集镇分成三个片区,落实了三个有责任心、愿干清洁工的人员,并分别签定了《美化社区环境,强化卫生管理责任书》,购买了三辆机动三轮车运垃圾,要求每天早晨天亮前打扫街道卫生,下午5点再次收集垃圾及时运到租用的垃圾场处理。在整顿环境卫生的同时,组织机关、学校、医院等单位开展“社区是我家,清洁靠大家”的大扫除活动,开辟了“党员卫生示范街”、“共青团卫生示范街”、“红领巾卫生示范街”,进一步提高了大家对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使“三讲一树”深入人心。正是从这两个群众最关心的热点与难点入手,社区工作赢得了群众的认可,从而打开了局面。
(二)顺应民意是社区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
通过民意调查,许多群众认为牟礼经济基础可以,但文化生活单调;牟礼人气聚集,但社会治安不如人意。针对此意见,党
委、政府多次与社区进行研究,认识到必须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社区工作的根本宗旨和出发点。最后决定把存量资产和成本土地交给社区经营。社区多方组织资金,按照规划要求,投资20多万元,新建了1500平方米的社区文化广场,并购臵安装了相应的广场灯具、音响、电脑喷泉,算得上是乡镇社区一流的广场。现在,每当华灯初上,广场上霓虹灯闪烁,两三百人随歌起舞,唱的、跳的、看的都觉得过瘾。有一个支部书记说,他现在喂猪多比以前早两个小时,为的就是要来跳舞。社区广场建起后,已先后举办了“牟礼镇首届文体活动周”、“南河之韵”文艺晚会、物资交流会等,吸引了附近县、乡镇数万人参与,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而且提高了牟礼的知名度。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缩小了城乡差别,难怪群众说:我们跟城里人差不多了。牟场社区同牟礼商会还将于近期联合举办为期一周的牟礼镇首届劳务输出“打工节”,将以物资交流、文艺演出等形式,举行用工信息发布,用工单位现场招聘和农民富工推荐等活动,力争把社区建成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平台和劳动力转移的载体。
现在,根据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愿望,社区警务室和巡逻队已经成立,实行24小时值班,随喊随到,已协助派出所抓获、处理了多起偷盗和治安案件。明显好转的治安形势和安全稳定的居住环境令群众拍手称快,有力地促进了社区工作的全面开展。
(三)营造商机是确保社区正常运转的基础
社区活动的开展,群众十分拥护和支持,但缺乏相应的财力也
是无法支撑的。因此,社区坚持既要为民服务,也要通过营造商机实现社区正常运转的收入。由于社区广场的新建和精心的宣传、经营,既带来了人气,也带来了商机,形成了广场经济圈,广场周围的烧烤、夜啤、冷淡杯、OK厅应运而生。据统计,去年夏季平均每夜啤酒的消费量达到了32桶之多,与此同时,镇上新增了4家购物超市,加上原来的共有6家超市。仅去年5月至现在,到牟场购房、修房的就有47户,其中有13户为外地人。社区通过摊位服务、卫生服务、职介服务等,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收入,确保了社区的正常运转和各项工作的开展。
(四)选好一把手是社区建设的核心
经过近一年来的精心经营,牟场社区已成为小有名气的社区,我们体会到,选好社区一把手是核心。为了选一把手,专题党委会就开过7次。现任社区主任刘平是一个个体老板,他热心助人、热爱做事、有政治觉悟和组织领导能力,在社区最困难的时候,他个人垫资了2万多元开展工作,甚至放下自己的生意,带着社区成员到处取经。为了节约开支,社区的许多设备都是他开着车到成都买回来的。整个社区领导班子分工明确,各负其责,每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都调动起来了,形成了一盘棋,拧成了一股绳。好的一把手才能带出一个好班子,一个好班子才能创出社区建设的新业绩。
二、几个值得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农村社区建设与城市社区建设有较大区别。我们在实践中
感觉到有些问题值得思考:
(一)社区的管辖范围和对象需要确定。就农村而言,现在社区的管辖和服务范围基本上就是以街道来界定,这其中有居民(原居民委员会)、农民(村上管)、暂住人口,社区与村委会的工作有交叉点,也有不同点(如税费、计划生育等)。如何归口管理服务,需要上级统一协调。
(二)社区的一些公益性建设收费和服务性收费需要法律、法规来保障。目前没有允许社区收费的文件,也没有社区该收费的规定,收与不收,收多收少,在没有政府财力的保障下,要么社区工作难以开展,要么就会涉及稳定问题。
(三)社区干部报酬需要落实。乡镇税费改革后,不可能再有其他的收入来源和开支渠道,但现在划拨给社区的经费还是原来财政局给居委会的每年2400元。
这些问题应该说是在实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当中出现的问题,社区建设也在探索过程中,相信随着政策的配套、经验的积累,发展中出现和存在的问题,会通过加快发展来解决的。以上是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请多指正。
谢谢!
2004年3月10日
第四篇:化工原理教学体会与思考
《化工原理》教学体会与思考
睢宁县中等专业学校艺术1部 徐大鹏
摘 要:在化工原理的教学中,注重研究内容,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运用教学方法,发挥各教学手段的积极作用,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点和知识片断形成知识链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善学生理论学习的效果。关键词:化工原理 理论教学 体会思考
化工原理是化工类专业的主干课之一,是一门以典型的单元操作为主要内容,以传递过程和研究方法论为主线的工程技术基础课。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掌握化工生产过程中各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基本设备形式及其操作、设计的基本计算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打下牢固的工程技术和工程方法基础。该课程除理论教学外,实验、实习等实践环节也是该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并重,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对学生而言,化工原理内容抽象,概念众多,公式繁杂,学起来难度较大,怎样让学生理解、掌握该课程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为此我们在化工原理课程中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的尝试,这里仅介绍教改过程中理论教学的体会与思考。
一、注重把握单元操作的内在联系
化工原理以“三传”为主线,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流体输送、传热、吸收、精馏、干燥等。在讲授化工原理时,我启发学生,单元操作是化工生产过程中共有的操作,不同工艺过程中的同一单元操作,具有共同的基本原理和通用的典型设备。但是,不同工艺过程又各有特点。例如酒精的提纯与石油工业中烃类的分离,都是通过精馏这一单元操作实现的,它们遵循同样的传质原理,并都采用精馏塔,然而所用精馏塔及操作条件有很大不同。这样有利于学生建立起单元操作的基本概念。
化工原理虽然不是将某个化工生产过程作为整体来研究,但它绝不是大量知识的简单堆砌,而是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和很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能量衡算、物料衡算、过程速率等概念贯穿于课程始终。如在流体流动单元操作中,通过对某一体系的能量衡算导出描述流体流动规律的柏努利方程。传热、蒸发及干燥等单元操作中,通过热量衡算计算冷热流体流量、热空气消耗量等。而流体流动中的连续性方程、吸收的操作线方程及精馏段和提馏段的操作线方程均由物料衡算导出。在吸收、精馏和干燥等单元操作中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和相平衡是描述过程的基本方法。过滤、传热、吸收等单元操作均涉及过程速率的概念,即过程速率等于推动力除以阻力。这样,过程强化即提高过程速率,不外乎从提高过程推动力和减小过程阻力两个方面来考虑。掌握有利于对知识点和知识片断的融合,形成知识链条。在教学中把各单元间内在的联系弄清,对相似的公式比较、讨论,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所学内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二、习题课是理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化工原理课程与化工生产实际联系紧密,如何将各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各种工业过程,是该课程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在理论教学中习题课显得尤为重要,上好习题课,既是对教师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检验,也是对教师理论联系实际水平的考验,同时也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途径。我认为,习题课应达到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提高的目的。所以,首先从选题上应注重题目的思想性和真实性。我们上习题课或让学生做习题,如果选择的题目只单纯地考虑帮助学生掌握某个公式和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必然会使学生拿到题目就机械地套公式,只要答案对了就算完成任务,毫无乐趣和成就感,且容易造成互相抄袭的现象,起不到促进对基本概念、重要观点的理解和吸收的作用。一次好的习题课,选题是关键。实践证明选题应该本着有近及远、由浅入深、因材施教的原则。其次,习题课也需注重授课方式,习题课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且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引导、解疑。经过不断的尝试,我认为课前给出题目是较好的做法。这样学生和老师会一样精心地准备习题课,在课前试做过程中学生可以复习相关的公式和知识点,且可留给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充分的时间,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最后重要的一环是总结,恰当的总结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总结不能是习题课内容的机械复述,应是引导学生对习题课内容进行整理归纳,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使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更为清晰的过程。
三、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常言道:兴趣乃智力之母。兴趣是形成好奇心的基础,是一切创新动力的重要源泉,化工原理作为化工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初学者具有很大难度。因此,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首要任务,而理论联系实际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在化工原理教学中,适当的将授课内容与实际相结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简单管路、分支管路及汇合管路时,为了说明管路阻力对流体在管内流动的影响,可以引入城市供水的具体问题,提问学生如果你的邻居一用水就使得你的用水量受到较大的影响,这是怎么回事?应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对上课的内容也产生了兴趣。又如在讲翅片式换热器联想到暖气片,并提及室内供暖暖气片的设计问题;讲蒸馏原理联想到实验室中无水酒精的提取,学习蒸发原理联想到粗食盐的提纯实验等,这些直观实例,都能大大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四、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内容
充分、恰当使用现代教学手段,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利用化工过程单元操作录像片、动画库、化工原理多媒体教学软件、课程设计软件等媒体资源。把过去很难描述的设备结构、图解过程等利用动画和录像的形式清晰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图文声并茂,教学过程直观明了,引人入胜,使教学内容实感性增强,留给学生以深刻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大量信息通过视觉系统传授给学生,在精简授课学时的同时提高了教学效果。黑板和展台的辅助使用增加了教师的形体语言,方便了师生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学课件、课程设计软件、习题课课件等软件充分体现了人机交互和网络交互,提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也为欲深入学习该课程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辅助作用。同时,良好交互作用的教学软件和网络的使用,使教师从原来的讲解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并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
在化工原理的教学中,注重研究内容,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运用教学方法,发挥各教学手段的积极作用,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点和知识片断形成知识链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善学生理论学习的效果。参考文献:
[1]姚玉英,等.化工原理.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
[2]王娟、钟秦、杜炳华.化工原理习题课教学方法的讨论.化工高等教育,2004.3 [3]孙炜、唐正娇、陈中.化工原理教学点滴.职业教育研究,2004.7 ·
第五篇:驻村工作体会与思考
驻村工作体会与思考
XX年3月,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和***推荐,我被安排到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担任工作队员,同年5月任**镇党委副书记(挂职),主抓**村新农村建设工作。近一年来,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荣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和“指导、协调、配合”的工作要求,积极发挥支村两委作用,恪尽职守,履行职责,在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常怀感恩之心、时存敬畏之念和恒立进取之志,才能真正服务好新农村建设,才能实现自我的进步和升华。
一是常怀感恩之心。今年是我市新农村建设“百村示范工程”的第二批示范村建设的第二年,也是出成绩之年,在这样一个时候我被安排到**村服务,这是各级领导对我的鼓励和信任。因此,我十分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怀着一颗感恩之心,牢固树立深入基层、主动服务的决心,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以不负各级领导和村上的关心和期待。其一,认真学习、宣传中央1号文件。今年已经是中央连续第七个1号文件聚焦“三农”工作,且突出了农民增收和城乡统筹,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作为一名农村工作的门外汉,我把学习1号文件当作首要任务,并将宣传中央1号文件精神作为今年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开局举措。在市农办的指导下,将中央1号文件提出的与当地群众密切相关的一些重要惠农举措,概要成若干条具体措施,形成《中央一号文件宣传提纲》,发到各家各户,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其二,充分了解我市农村工作实际。3月16日,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明确XX年继续实施“百村示范工程”,继续实行“领导办点,后盾单位、企业帮扶,干部下村,社会共建”的办点模式和“五大工程”、“五改一整治”的建设模式,为驻村工作队员开展工作提供了准确有效的指导。为此,我在下村前认真学习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讲话以及市农办的工作报告,并搜集了我市农村工作的相关资料,一并随身携带备查,及时理解消化我市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其三,全面掌握村情。到村的当天下午,我便与支村两委人员座谈,对村上进行了初步了解。同时,通过翻阅村里的资料文件,从面上掌握了村上的一些基本情况。从到村第二天起,我陆续深入全村8个村民小组,走访了村民小组组长和部分村民,广泛听取村民对村上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记录和分类,为村上制定全年工作计划做了充分准备,并以此为重要基础筹备好联点领导的现场办公会,获得了领导的肯定。
二是时存敬畏之念。作为一名从学校到机关的“三门干部”,对基层工作缺乏认识和了解,而先前的驻村干部经验丰富并且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深感责任重大,始终揣着一缕对农村工作、对农民群众的敬畏之念,将农村民生时刻牢记心头,尽自己所能,做了一些努力和尝试。其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村是典型的山区农业村,276户村民散居在约2.5平方公里的山地,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有限。我和支村两委干部从村里实际出发,在认真听取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继续完成4千米道路硬化、加快**学校提质、建设村民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作目标,得到了联点领导的认可。截止到11月,4千米道路硬化工程已经全部完成,率先基本实现了“户户通”;更新了**学校150套标准课桌椅,并增添了讲台、电脑、办公桌椅等设备,大大改善了教育教学条件;村民服务中心选址工作已经完成,一旦设计规划获批就可动工。其二,主动服务民生。群众疾苦始终是工作队员必须并首要关注的重点之一,我和支村两委干部一致将“五保”集中供养工作、建设“五保之家”列入今年计划,并得到了有关部门的支持。到目前,“五保之家”已经竣工,春节前有望入住。在此基础上,我还在“六一”儿童节组织**区地税局到**学校慰问,为学校赠送了一批课外读物和工具书,并为当时115位同学每人赠送了一套文具;向市妇联争取“春蕾计划”2个指标名额,村上2名贫困女生获得该关爱计划资助;开展重阳节慰问,从个人紧张的工作经费中为村上9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慰问金200元/人。其三,着眼村上长远发展。近几年,**村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良好发展,怎样在此基础上更上一个台阶是必然面对的问题。鉴于此,我和支村两委提出从编制一个综合性发展规划、加强党组织建设入手,以实现增强龙冲村发展的生命力和战斗力之目的。根据联点领导的指示,由市规划局负责的村上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完成,与市农办组织专门人员编制的《**村产业发展规划(XX-XX年)》一道经专家评审后已送市领导审定。考虑到村上党员老龄化现象严重的现状,我多次向支委提议加强村后备干部培养,积极发展年青党员,被支委采纳。经民主推荐,已初步明确了2名拟发展党员人选(分别为返乡农民工规模养殖户和退伍军人),并参加了镇上的积极分子培训班。
三是恒立进取之志。工作队员普遍反映,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工作既好搞又不好搞,好搞是因为有领导联点,心里有底;不好搞是起点高,难出成绩。然而,包括我这个新人在内的所有工作队员都没有畏缩,全身心投入到这些有意义的工作中去,因为大家心中始终有一股进取之志未泯。其一,注重提高自身形象。不懂就问,不懂就学,这是我近一年来的重要感受,而且受益匪浅。除了利用空余时间阅读一些“三农”工作的书、报知识外,我虚心向村民请教,向镇里的前辈请教,向其他驻村工作队员请教,以及向本单位及其他单位有关的领导、同事请教,不断积累农村工作经验,增强判断是非、处理问题的能力。驻村期间,我认真遵守市新农办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纪律,没有参与赌博、请吃、请喝、请玩、请钓等任何损害党和政府形象的活动,没有在所驻村报销任何应由个人负担的费用,在支村两委及各村民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其二,反复协调汇报。驻村工作任务完成得好不好,以后的后续支持跟不跟得上,除了联点领导的重视外,还必须依靠各后盾、支持单位的大力支持。我充分扮好“协调员”角色,克服往返交通不便的困难,单独或陪同支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多次、主动到相关单位汇报村上工作,时刻谨记并做到,就是每次汇报都不仅限于是为完成今年的工作任务,同时还在为以后的村级发展争取理解和支持,延续帮扶感情。其三,积极做好信息报送。自己做了什么,做得怎样,是否禁得起检验,这是每个工作队员担心并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为及时反映驻村工作进展,以期从中发现差距,让上级领导全面掌握情况科学决策,我结合**村发展实际,积极主动向市“百千工程办”、市新农办报送各类信息10余篇,被采用7篇次。其中,《办实事凝民心
强服务建新村——“百千工程”新农村示范村**村建设纪实》被市“百千工程办”《简报》第26期单篇刊发,有力推介了各级领导、各相关部门对龙冲村的支持成果以及驻村工作队、支村两委的工作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