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市空巢老人及养老模式调查研究
河北工程大学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城市空巢老人及养老模式调查研究》
《城市空巢老人及养老模式调查研究》
内容摘要:“空巢老人”家庭是指身边子女长大后,从父母家庭中相继分离出去,只剩下老年人独自生活的家庭,包括独居老人、俩老夫妇和两代老人居住的家庭,也包括虽和子女同村而居、却得不到应有的照料和关怀的老人。从发展趋势来看,随着我区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独生子女家庭的子女迈入社会,“空巢老人”家庭将逐年递增,成为老人养老的主要模式,对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提出了挑战。而且由于“空巢”家庭出现的时间早,老年人的寿命又延长,因此有些老人在“空巢”中要生活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得不引起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关注。
关键词:空巢老人养老模式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在目前城市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的情况下,出现了新型的家庭类型—--“空巢老人”家庭。他们的主要特征是子女在外地工作和外出打工,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家里。有的则把孩子也带到外地去,家里只留下老人看守。为进一步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以此引起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和关注这一特殊的老年群体。以此叶庄居于近期基本摸清了“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现就我区“空巢老人”的分布情况、基本状况、产生的原因、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空巢老人的养老模式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基本状况
截止2009年低,我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有705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3.92%。此次调查的37个居民小组共有1635户5062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705人,“空巢老人”家庭133户,占总户数的8.1%;“空巢老人”为176人,占老年人总数的25%,其中男97人,占“空巢老人”54.9%,女79人占45.1%,60—69岁的61人占34.5%,70—79岁的74人占42.3%,80岁以上的35人占20%;单身老人户为90户,占“空巢老人”家庭总户数的67.7%。按“空巢老人”的意愿分,被迫型的“空巢老人”家庭44户,占总数的33.1%,其中包括无子女家庭39户;自愿型的“空巢老人”家庭60户,占总数的45.1%,多数是夫妻健在,身体比较健康,生活能够自理家庭;无奈型“空巢老人”家庭29户,占总数的21.8%,主要是子女外出经商、打工,留下老人单独在家。
1、31.6%的“空巢老人”家庭生活困难。
老年人自己对经济状况的评价是衡量老年人物质生活质量的一个指标。调查表明,经济较好的“空巢老人”家庭有30户占22.6%,一般的61户占45.8%,他们家庭的收入与支出基本持平,困难的有42户占31.6%。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靠离退休费的有11户占8.3%,自己创收的27户占20.3%,依靠子女赡养的有54户占40.6%,靠集体、五保、低保供养的有41户占30.8%。在住房方面,30m2以下的有30户占22.6%,30—50m2的35户占26.3%,50m2以上的68户占51.1%。有93户“空巢老人”住楼房,占69.9%;40户住平房占30.1%。2、20%的“空巢老人”身体状况不好。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衰退,健康状况有所下降,患病率也随之上升。在这次调查中,有78名44.5%的“空巢老人”身体是健康的,有35名20%的“空巢老人”身体状况很差,还有62名35.4%的“空巢老人”身体状况一般。而每年医疗费用超过1000元的老人有43位,占24.5%。虽然现在叶庄居已经实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但仍有一大部分由个人支付,这对经济收入本来就很有限的老年人而言,无疑是一笔很大的开销。像十六组万启宏老两人都有病,每月买药要三、四百元,尤其万启宏身患多种疾病,目前两只脚疯肿得已不能走路,虽然他们全年有低保金4320元,但若用于生活就无钱医病,若用于医病生活费无着落。另外,农村老年人普遍有“拖”病的心理,他们一方面抱怨医院收费太高,另一方面舍不得花钱看病,最后导致病情加重,使不少老年人过早进入被照顾的队伍,加大了照顾者的强度和难度。在这次调查的“空巢老人”中生活能够自理的有127人,占72.6%,部分能自理、完全不能自理的分别为29人、19人。日常生活照料全靠自己的“空巢老人”
家庭有114户,占85.7%,还有13户家庭由子女来照料,占9.8%,4户家庭由亲戚来照料,2户家庭由集体来照料。
3、36%的“空巢老人”精神生活贫乏。
寂寞老人最痛苦,这是最现实的问题。老人的精神得不到慰藉,整天闷在家里,除老伴之间唠叨几句,和外界接触聊天说话不多。调查显示,精神生活感到丰富的“空巢老人”有28人,占总数的16%,而感到有点孤独、很寂寞的老人有63人,占36%,还有84位老人的精神生活一般,占48%。这些“空巢老人”中,有51.4%的老人是处于无偶状态,生活就更为单调,更缺乏精神的寄托。另外,经常参加各种文体活动的老人有28人,偶尔参加的20人,而基本不参加的有127人,占总数的72.6%。他们迫切需要思想交流、语言沟通,更需要亲情的慰藉。
二、产生原因
1、思想观念的改变是造成“空巢”现象的内在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父辈之间以及爷孙之间的代沟的不断凸显,冲击着老人们“一家之主”的传统思想观念以及四世同堂为荣的就得家族式生活观念。思想过于保守的老人越来越受到思想开放的子孙的排斥,而年轻人随着文化知识与思想的进步,不再受“父母在,不远游”旧思想的束缚,纷纷离开父母,从而造成空巢现象。
2、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是早就“空巢老人”现象的主要因素。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年轻的人们将更多的时间花在了工作、学习、教育子女上而忽视了对老人的陪伴,这也将催生了“空巢老人”的推助器。
三、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经济收入低,生活质量差。目前农村老人除了五保户老人补贴及部分老人享受低保金外,绝大部分农村老年人没有社会养老保障。空巢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补贴。老人的劳动主要是种地,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许多农活要请人,成本高,收入低。据调查留守老人的人均纯收入大多数在700元以下。随着孝道观念的不断淡化及子女在外务工压力增大,子女补贴缺乏稳定性且标准低,也无有效的约束机制。
2、无人照料,安全隐患突出,特别是孤寡、独居、与孙辈同住的空巢老人。日常生活尤其是老人生病,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更显得孤独无助,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因此与城市老人相比,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安全问题还有用电、用火不慎而造成安全威胁,还有灾情的威胁等等。
3、“空巢老人”缺乏精神慰藉,感觉孤单寂寞老年人面对“空巢”,会觉得在感情和心理上失去了支撑和依靠,觉得自己的存在不再具有价值。因而陷入无趣、无欲、无助的状态,这些不良情绪还会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在调查中有的老人为此而伤心、哭泣。中国素来有养儿防老的观念,随着老年人的年龄逐渐增大,对子女的情感依赖性也不断加强。然而,正当老人需要儿女做依靠的时候,儿女却不在身边,心头涌起孤苦伶仃、自悲、自怜等消极情绪也是在所难免。
四、空巢老人生活照料的对策建议
1、主要养老模式的转变
大力促进社会化养老, 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 是我国养老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的区别在于承担养老责任不同。社会养老具有社会再分配功能, 从而实现社会范围的公平化。虽然学者们各持其说,但养老模式仍不外乎以下几类: 完整的家庭养老、社会养老、自我养老, 不完整的家庭养老、社会养老、自我养老和居家养老等。而在我国, 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模式还会持续很长时间, 且最终会被社会养老模式所取代。我国目前的养老工作尚需深入研究。
关于养老研究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
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是在探讨养老模式中使用最频繁的、争议最多的两个概念, 且远未达成共识。就目前来看, 较为大家所认同的观点是以“养老的经济来源”作为划分的标准, 主
要依靠离退休金和社会保障生活的为社会养老, 如城市中的离退休人员, 城市和乡村中的“五保户”等。主要由家庭及其成员供养的为家庭养老, 如绝大多数的农民和城市家庭妇女、未就业人员等。但这种划分越来越受到挑战, 因为养老涉及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三方面, 仅仅从经济供养角度界定养老的概念, 很难区分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大量混合型养老模式, 也很难说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之后, 尤其是城市老年人的照料问题、精神慰藉问题将超过经济供养问题的现实。为此, 穆光宗颇有见地地提出了一种以“养老支持力”作为划分的标准, 认为在界定养老概念时;是否考虑二个原则: 一是经济为主要原则, 在分类时考虑经济变量为主, 非经济变量为辅;二是问题感受原则, 这一原则实际上要显示出老年人的个体差异。
2、加强“孝道”文化宣传,提高民众家庭养老意识。
家庭养老仍是我国的传统养老模式,在农村仍占主要地位,老年人最根本、最重要的是靠他们子女亲人的关爱。各级政府要大力倡导敬老养老之风,弘扬传统美德,表彰敬老养老先进,谴责不尽孝道行为。让“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理念深入人心,使子女应承担的赡养和照料老人的义务落到实处。要采取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子女与老人同住,如建房时首先要考虑安排好老人的住房,给照料老年父母的子女每年增加几天假期等。当然,我们强调家庭养老,其主体内涵是子女尽到赡养的义务,而在养老形式上正日趋多元化,不能简单地将“居家养老”看作是家庭养老,或将“敬老院养老”看作是社会养老,因为两者只是养老地点的形式问题,而并没有说明养老的支持来源。在子女恪尽赡养义务的前提下,“分而不离”也是另一种日趋流行的家庭养老模式,但要教育分住的子女“常回家看看”,帮助父母做点家务,沟通情感,照料生活。此外,要在各中、小学开展孝敬主题教育,从小培养孝敬父母以及尊老、敬老传统美德。
3、思想观念的转变
以人为本,多形式、多层次地发展老年服务事业,让老人能真正从家庭里走出来,逐渐淡化老人保守的观念,从而拉近老人与子女们心灵的距离。
⑴成立老年文体组织。各居委会都要成立老年人体育协会,与老年人协会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组织广大老年人参加门球、气排球、健身球等各种文体活动,活跃老年人生活,锻炼老年人体魄。并经常组织开展小型文体比赛,促进群众性老年文化活动的开展。
⑵ 设立老年电大教学点。老年电视大学是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广大老年人都可以参加学习,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新的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养生保健知识,既增长知识,又能消除孤独感,丰富晚年生活。目前,路桥区已有4900多人次参加省老年电大秋季三门课程的学习。因此,各级政府要在财力、物力上大力支持当地老年电大工作,就近设立教学点,争取更多的老年人参加学习。各教学点要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在课前、课后开展各种趣味性文体活动,组织学员外出观光,调动学员积极性。
4、促进经济平衡发展,完善经济体制
空巢家庭是人口老龄化的必然产物,空巢家庭增多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同时,经济的发展能够缓解人们的压力,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老人的身心健康。
在步入人口老龄化以后,空巢老人家庭逐步增多,这也对社会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生活照料保障等提出了新的要求。解决这些问题在于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要研究与老年人口相关的宏观问题。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依靠政府和社会力量,增强责任感,加快完善养老、医疗保障机制,让老人欢度晚年。
参考文献:
[1]刘贵平《人口学博士论丛——养老保险的人口学研究》
[2] 陈为雷;论家庭关系变动中的农村老年赡养问题[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刘书鹤《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老年保障体系——论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基本对策》人口研究, 1999
[4]《社会化养老: 问题在哪里? 》,《人口研究》编辑部的人口与发展论坛, 1999
[5]熊巍俊《论我国人口老龄化下的社会养老问题》人口学刊, 1994
[6]杨宗传《老年社会保障与家庭养老层次性分析》,老龄问题研究, 1997
第二篇:城市空巢老人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研究
解决城市空巢老人居家养老服务的探索
2012年2月,北京天桥地区某小区一位空巢老人家中去世多日被子女发现,尸体已经腐烂;2012年9月,湖南长沙某小区一位空巢老人家中去世被邻居发现;2013年7月,重庆石柱县某村一位空巢老人家中自杀多日被亲属发现,尸体已经腐败……,随着空巢老人家庭的增多,老人家中去世多日无人知晓的事例在全国各个地方均有发生,空巢老人居家养老问题已成为我国目前居家养老问题的重要难题。
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女照顾、单居或夫妻双居的老人,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无儿无女无老伴的孤寡老人,另一种是有子女但与其分开单住的老人,还有一种就是儿女远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2008年全国老龄办发布的《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显示,我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的比例已经达到49.7%,并且地级以上大中城市的老年人空巢家庭比例将更高。据2010年公布的一项调查,北京等大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比例已经超过三分之二,数字十分惊人。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转型加快,一方面,在社会转型竞争剧烈的格局下,子女通常无力兼顾事业和老人,以致家庭养老功能日趋弱化;另一方面,人们不断追求精神生活,老少两代人都 要求有独立的活动空间和越来越多的自由,传统的大家庭居住方式已经不适应人们的需求,小家庭被普遍接受,使空巢老人越来越多。
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居家养老社会化水平还不够高,面对着日益严重的老龄化社会,面对着日益增多的空巢老人家庭,我们应该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引导民间组织和企业参与,努力构建以老人自助互助为原则,以家庭支助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的社会支持网络体系,完善空巢老人居家养老服务,逐步解决空巢老人居家养老难题。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积极鼓励、引导民间组织及企业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目前,我国的老龄服务市场还不成熟,靠社会力量来推动居家养老服务是不现实的,为此应该强化政府主导和引领作用,带动居家养老服务业的发展。2013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北京市、海淀区也相继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养老服务业的工作思路、目标,详细制定了推进措施,迎来了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春天。
解决空巢老人居家养老服务问题,我认为应该按照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原则逐步推进。政府要发挥主导和引领作用,通过统筹规划养老服务业发展、建立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完善养老公共服务设施、推进政府办养老机构改革等措施,大力支持社会力量进入养老服务领域,提高养老服务业社会化水平,推动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二、构建以老人自助互助为原则,以家庭支助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的社会支持网络体系。
根据目前我国的国情,我国仍处于发展中国家,完全依靠政府投入远远不能解决老人居家养老问题,我认为现阶段我们要努力构建以老人自助互助为原则,以家庭支助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的社会支持网络体系,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发挥可用资源优势,解决空巢老人居家养老问题。
第一、以老年人自助互助为原则。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各界尊重、提倡和鼓励老年人的自立自助,充分发挥老年人自己的能力和作用,建立一种新型的老年价值观和养老文化。政府应该通过资金、场地等支持,鼓励并推广建立社区老年互助社,使老年互助社成为社区老年人自助互助的载体,实现老年人自助互助。
社区老年互助社要在社区党支部和社区居委会的领导下,通过开展有益于老年人特别是空巢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活动,积极发挥老年人的作用,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反应老年人的呼声,团结本辖区内的老年人,实现社区老年人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保护、自我教育,努力实现六个“老有”(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奋斗目标。
第二,以家庭支助为基础。家庭支助是指家庭成员要为老年人提供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方面的养老支持,以及帮助老年人实现其他合理的需求并维护其合法权益。家庭网的支持系统是老年人可能利用的最直接、最便利、最可靠的资源。以家庭支助为基础就是要以家庭的支持和帮助作为解决生活照顾和养老问题的基本途径,让尽可能多的老年人以居家养老为主,给予老人更好的精神关怀,降低社会养老成本,从而使有限的社会保障投入到低收入、失能、失独、高龄特困等有迫切需求且无力解决养老的家庭中。
目前,社会对家庭养老资源还仅仅局限于子女支助养老为主,在现在空巢老人剧增的年代,我们正确看待并大力支持和提倡“夕阳婚”。婚姻状况是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要支持并提倡空巢老人的“夕阳婚”,使更多的空巢老人构建新的家庭,减轻子女的心理负担,促进空巢老人健康长寿。在社会还完全认可的情况下,政府应该通过媒体、报刊宣传“夕阳婚”,通过组织“夕阳恋”等活动推动“夕阳婚”,让更多的空巢老人切切实实享受到“夕阳婚”的愉悦,使更多的老人健康长寿。
第三,以社区照顾服务为依托。对于生活在空巢家庭中的老人,社区才是他们真正的家,周到的社区服务可以赋予老年人强烈的心里归属感,对于解决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和改善空巢老人的家庭功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社区照顾的服务模式应是一种混合经济的模式,可以整合政府机构、非政府机构和私人赢利机构的资源,提供各种有差异的、不同模式的服务,让老人有一个真正选择的权利,以便更有效地满足老人和护老者的需要。在做好社区目前已有服务的同时,我们应大力推广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项目,通过开办社区老年餐桌,完善社区活动室、托老所等公共养老设施,组建专业服务化队伍提供养老服务等措施,使老人在社区享受到完善、舒适的居家养老服务。同时,我们要将“家庭紧急呼叫器+社区紧急救援队+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结合起来,确保空巢老人居家养老安全;要定期组织社区志愿者服务,建立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定期家访等制度,探索建立空巢老人联络员制度,进一步完善空巢老人服务,尽最大努力掌握老人生活情况,确保老人安全养老。
目前,我国已经跑步进入老龄化社区,基于现阶段我国国情考虑,我们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积极鼓励、引导民间组织及企业参与构建起以老人自助互助为原则,以家庭支助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的社会支持网络体系,更好更快地发展我国居家养老社会体系,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居家养老模式,解决更多老人养老难题。
第三篇: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探讨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探讨
---以江苏省睢宁县何圩村为例
摘要:“空巢老人”现象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产物,是新形势下社会工作面临的一个新情况、新问题。本文以睢宁县何圩村为例探讨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以便社会能够更多的关注“空巢老人”生存状态,给“空巢老人”一定的人文关怀和精神慰藉,使他们的有生之年更加充实而有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更好更快地实现。关键词:空巢老人;家庭养老;养老问题
“空巢老人”是指那些身边无子女共同生活的老年人,其中既包括无子女的老人,也包括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其分类按照居住形式可以分为夫妇偶居的“空巢老人”和孤老独居的“空巢老人”。“空巢老人”现象的出现成为农村改革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难点。切实关爱“空巢老人”,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真正使老人能够安享晚年,这既是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的具体要求,又是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江苏省睢宁县何圩村“空巢老人”养老现状
何圩村有人口397户,约1100人,老年人占21%左右,“空巢老人”约占19%,约九成的“空巢老人”靠种地养活自己,不愿花子女的钱到相关的养老机构养老。这样一来“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比如就医不及时,心理孤独问题等。近来何圩村“空巢老人”数量有所增加,青壮年进入城市打工,不能长期陪伴在老人身边是主要因素,独生子女政策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增长,带来了老龄化现象的加剧以及转移到城市中的劳动力由于收入少,生活成本高,无法将父母接往城市同住也是一方面原因。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约三分之二的“空巢老人”对儿女不能陪在身边的现状很不满意,约三分之一的“空巢老人”老人觉得过节时儿女能回家团聚就行了,毕竟儿女有自己的事要做,极少有“空巢老人”对现在的生活感到满意。当然我们不能把原因简单地说成是儿女不孝顺,因为老人感到不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二、江苏省睢宁县何圩村“空巢老人”养老存在的问题
(一)“空巢老人”负担重收入低
何圩村的唯一产业就是农业,大部分“空巢老人”靠自己种田来维持生活,有的 “空巢老人”还要为子女种田。走访中发现有一位70岁高龄的“空巢老人”还种着3亩多田,有部分“空巢老人”自己种菜靠卖菜来维持生计,有的“空巢老人”还要照顾孙辈上学接送、吃穿和就医、看家、护院等。大多数“空巢老人”自食其力,靠饲养牲畜来增加家庭 1
收入。何圩村男性“空巢老人”约为56%,女性“空巢老人”约为44%。走访中发现约八成的男性“空巢老人”养牛、养羊等牲口,约九成的女性“空巢老人”养鸡、鹅、鸭等家禽。原因是子女在外打工收入不高,既要自己在城里买房(一般都按揭贷款)、供养子女读书,又要负担父母生病治疗费用。除极个别当老板的,大多数无积蓄或积蓄甚少,不可能给父母更多的经济支持。在走访的“空巢老人”中,月收入在300元以上的就几乎没有,他们经济来源单一,收入只满足于日常生活开支。
(二)“空巢老人”普遍存在心理困境
走访中发现何圩村由于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出,留在家中的老人缺少精神慰藉,经
济供养,生活照料。他们不仅要独自从事农业生产,料理家务,还要照顾同样留在家中的孙辈。因此,他们负担沉重,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陷入困境。造成“空巢老人”心理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走访后总结何圩村“空巢老人”心理孤独的原因,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造成的:首先,外出的子女有80%是年初而出,年终而归,与老人相处的时间很少。在空间上的分离,使成年子女一代与老年父母一代,在思想观念上的差异进一步加大,相互之间无法进行沟通;其次,子女外出后,由于经济不宽裕,工作繁忙等原因,近八成的子女一个月内只与老人通一次电话有的甚至不和老人联系,忽视了对老人的精神慰藉;再次,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单调,没有文化娱乐设施何圩村没有任何一家公共娱乐场所,“空巢老人”只能看看电视,串串门,内心比较空虚。
(三)“空巢老人”老年保障问题突出
第一、目前我国的农村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并不健全,何圩村处于相对落后的苏北,当然问题就更加突出。首先,在医疗保险方面虽然徐州市已在农村实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合作医疗规定的起付线、补偿比和封顶线仍然是“空巢老人”难以逾越的医疗门槛。他们的收入仅能用来维持基本的生活无法筹到越过起付线的钱,也付不起需要共付的医药费。他们中近七成的“空巢老人”往往是“保了饭碗,保不了药丸;保了药丸,保不了饭碗”,处于吃饭与吃药两难的境地;其次,在养老保险方面目前我国农村并没有广泛施行,能参加的就是商业养老保险,但由于商业保险采用多投多保的方式加之“空巢老人”在经济收入方面的不足,它在老年保障方面并没有发挥太大作用;再次,虽然乡里有2个养老院但是其规模小、从业人员技术欠缺不能抵挡未来大规模的老龄化潮流。
第二、土地经营和农业生产分散化,使土地很难发挥其保障作用。何圩村是农业村
土地是广大村民赖以生活的基础。尤其对“空巢老人”而言,土地既是生产资料,也是生
2活资料。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以后,农村老人可以依靠土地收入解决一部分生活来源。我国现行土地制度是在土地集体所有的基础上,根据人口平均分配土地,由家庭承包经营。这虽然保障了农民的基本生活需要,但也造成了土地经营和农业生产的分散化,直接影响了农业土地规模经营的实现,影响了农业的增产和增收,限制了土地发挥养老保障的作用。
三、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建议
(一)家庭与社会相结合共同关爱“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但是它也给一
个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些问题。因此,要大力弘扬恪尽孝道的传统美德,营造全社会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氛围。对于那些恪尽孝道侍奉老人的子女,社会要给予表彰,引导人们“见贤思齐”。从建立和谐社会、保持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帮助“空巢老人”。通过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以及志愿者组织的通力合作,为“空巢老人”办好事、办实事,想方设法给“空巢老人”带来更多的实惠,充分体现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对“空巢老人”的关怀。子女要尽到赡养的义务,家庭成员要尽可能帮助“空巢老人”。配偶要关心老伴,不仅在日常生活方面,而且要关心老伴的心理健康,多给予精神上的安慰。子女应该帮助老年父母安排好日常生活,保持与父母的联系,常回家看看,伸手帮一把,听听他们的要求和需要,即使不能回家,也要经常打电话问候,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这样才能够缓解老年父母的困难。
(二)为老人建立支持系统帮助“空巢老人”走出心理困境
农村“空巢老人”的心理困境主要是因为缺少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而造成的。因此,当地政府与老人的子女应联合起来,建立一个有效的支持系统,帮助这些“空巢老人”走出心理困境。作为“空巢老人”自己也应发挥自觉能动性,重新找回自我。
第一、当地政府在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中应发挥主导作用
农村的“空巢老人”经济水平低下、社会保障缺乏、生活、心理、身体等各方面具有
脆弱性。作为政府,要积极地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使老有所养,老有所医。2007年两会期间,许多代表就农村问题指出,应加大对农村“空巢老人”的关心,使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具体来讲,应加快农村新型医疗合作制度和养老保障制度的建设的步伐。对于农村生活严重不能自理的老人,政府可以设立老年人生活照料补助金,减轻老年人生活照料方面的负担。
第二、子女要重视对“空巢老人”的精神赡养
由于子女不在身边,以及生活轨迹的改变,对于大多数农村老人来说,他们感觉到社
会与自己的生活之间拉开了距离,常有一种被时代,被社会,被子女抛弃的感觉。所以,他们常常是精神上的孤独者,生活中的寂寞人群,对精神上的关怀有着迫切的需求。因此,外出务工的子女,不仅要在物质上供养老人,给予他们经济支持,还要从精神上“赡养”老人。具体说来,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首先,精神上安慰,满足老人依存的需求。老年人希望享受天伦之乐,得到家庭的温暖。子女要常回家看看,捎一点老人喜欢的食物,重要节日和老人在一起吃团圆饭;其次,人格上尊重,满足老人自尊的需求。自尊心,人皆有之,为了抚育子女耗尽半生心血的老人,更希望得到晚辈的孝顺与尊重。作为子女,生活中遇到大事要多和父母商量,征求他们的意见;再次,与老人进行言语上沟通,排遣老人寂寞的需求。不能常回家看看的子女,要多和父母通电话,或是通信交流。这样可以促进相互之间的了解;最后,满足老年人期待的心理需求。老年人大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美好心愿。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大孝无言”的说法,即儿女要通过自己的人生(事业婚姻家庭)来满足父母的期待需求。所以,外出务工的子女要了解老人的内心世界,勤勤恳恳的工作,踏踏实实的生活。儿女事业上的成功与情感上的良好归宿,就实现了对父母的高层次的精神赡养。
第三、利用社会力量帮助“空巢老人”发挥主观能动性
要想彻底走出心理困境,关键要靠“空巢老人”的主观努力。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
步,“空巢老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改善“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已摆到了重要的位置上来。对于“空巢老人”,能有儿孙绕膝、精神上能经常得到子女的慰藉,享受天伦之乐,当然是很重要的。但毕竟儿孙自有儿孙事,不可能时时刻刻陪伴在老人身边,因此,“空巢老人”要学会关爱自己,建立有规律的生活就显得相当重要。这就要求“空巢老人”在安排好自己养老生活的同时,也要量力而行,投身到社会生活之中,参加有益活动,关心社会,发挥余热,充实新的生活内容。比如:发展庭院经济,利用房前屋后的方寸之地发展种植、养殖等产业,就地取材发展经济,增加收人;增强人际交往,向朋友倾诉自己的苦闷与烦恼,抒发感情,开阔视野;参加各种文体活动,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积极参加社会交往,就地帮助村集体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把自己融入到社会之中;发展“空巢老人”自助产业,满足贫困“空巢老人”的需求,由乡镇政府牵头并按照自愿的原则,组建社会困难“空巢老人”的“老人自我养老所”,让“空巢老人”在此类组织中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做到部分或完全依靠自己的劳动所得养活自己。
(三)建立健全老年社会保障制度
要健全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老人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
险等社会保障制度,让更多的“空巢老人”享受社会保障待遇,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针对“空巢老人”就医难问题,要研究采取有效的解决办法。降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偿起付线,提高补偿支付比例,实行将大额的慢性病门诊费用纳入新农合补偿范围等办法,减轻困难“空巢老人”的医疗负担,让他们能看得起病,真正享受到医疗保险待遇。同时,在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基础上,建立村级专项养老基金,用于老年福利设施建设和特困“空巢老人”的救助及养老补贴等。如一些经济条件比较好的村可设立老年基金会,接受社会各界的捐助,每月按年龄的不同发给老年人一定的生活补贴,有条件的村每年还可以组织老年协会会员到全国各地旅游,费用大部分由协会出,自己出小头,使老年人都参与进来。这不仅可以改善老年人特别是“空巢老人”的物质生活,也可以改变他们的精神面貌,甚至整个晚年生活的态度。鼓励发展农村商业养老保险参与农村养老保险体系构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口老龄化程度都呈梯度变化趋势,在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对养老保障的需求也就越高[1]。国家仅能为农民建立最基本的养老保障,对于更高需求就需要通过商业养老保险满足。目前,党和政府正在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有效形式,并提出了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建议,这为商业养老保险开拓农村市场创造了条件。政府可以通过对农村寿险保费减免营业税,个人代理人减免所得税等方式,扶持农村寿险业发展。保险监督机构应加紧制定和完善农村商业养老保险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为农村商业养老保险业发展创造一个宽松有利的环境,鼓励和引导保险公司积极开拓农村商业养老保险业市场[2]。
(四)引导“空巢老人”改变养老观念
家庭养老模式是何圩村现阶段主要养老方式,但在物质生活日益提高,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新型的养老模式必将逐步取代传统的养老方式,社会养老机构将成为越来越多“空巢老人”的主要选择。这是减轻子女照料负担,解除养老后顾之忧的有效途径。为此,要引导“空巢老人”更新观念,鼓励有条件的“空巢老人”到养老院安度晚年,以解除子女的后顾之忧。在被访的“空巢老人”中,有意向到养老院养老的老人不多,除经济上受到制约外,观念上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他们认为:“只有无子女的人才会去养老院”,“自己有儿有女去了养老院会让人笑话”,“除非到生活不能自理,子女又无法在身边照顾的情况下,才选择去养老院”等等。因此,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宣传,我们可以宣传一些[1]
[2] 程天赐:《关注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境》,《人民日报》2008年6月17日。龚文君:《农村空巢家庭的养老保障问题研究》,《西北人口》2008年1月3日。
典型,如被访者蔡爷爷据他所说平时很悠闲,而且还能与其他老人聊天、打纸牌比以前自己在家时好多了不会觉得孤独。可以通过这样的事例宣传逐渐改变“空巢老人”家庭养老的传统观念。我们还要通过多种途径为“空巢老人”创造更好的养老生活环境,切实提高“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胡强强:城市化过程中的农村“留守老人”照料[M].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26期。
【2】杜鹏/杜鹏·丁志宏:农村子女外出务工对留守老人的影响[M].人口研究.2006年第46期。
【3】孙娟鹃:劳动力迁移过程中的农村留守老人照料问题研究[M].人口学刊.2006年第16期。
【4】胡灵红/胡灵红·任咏梅: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养老保障的影响[M].人口学刊2007年第35期。
【5】谢慧娟/谢慧娟·李桂平: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困境及对策[M].邵阳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第四篇:空巢老人
遏制涉老诈骗侵害
近年来,空巢老人受到电信诈骗、非法集资、保健品销售欺诈等案件侵害的比例明显上升,这类案件具有数量大、发生隐蔽的特点,涉案金额也呈不断上升趋势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贾立君 宗巍 曹健 杨一苗 潘林青 周慧敏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年前在全国多地调研发现,由于老年空巢家庭数量不断增加、空巢老人预防犯罪能力较弱,这一群体成为经济诈骗类犯罪活动易受害群体。受访的公安、工商等部门工作人员及专家建议,应当通过加大查处力度、建立相关部门联动机制、改进反诈骗宣传方式等办法,有效减少此类案件对老年人的侵害。
诈骗黑手频频伸向老年人
近几年,空巢老人受到电信诈骗、非法集资、保健品销售欺诈等案件侵害的比例明显上升,这类案件具有数量大、发生隐蔽的特点,涉案金额也呈不断上升趋势。
山东省济南市营市街派出所社区民警吴颖介绍,目前在电信诈骗中犯罪分子通常以换账号汇款、发短信冒充儿女、声称银联卡遭遇盗卡等形式,欺骗老年人特别是空巢老人上当受骗。在日常接警中,每个月都有几起报案,涉案金额从几千元到上万元,且近几年此类案件越来越多。
利用有的老人爱占便宜及迷信特点发生的诈骗案件也较为频发。2011年初,宁夏吴忠市利通区民生街派出所破获了一起涉及到130多名老人被骗案件。骗子通过“小家电推广酬宾”的方式,承诺只要交少量现金,就可以领取礼品并且在第二天全额退回现金。在越来越多的老人参与之下,骗子开始推销高价商品,老年人在交了数百元钱准备第二天领取退款时,骗子却消失了。
此外,借购买原始股、墓地或保健品之名向空巢老人非法集资案件也时有发生。65岁的长春市民刘志是一名中学教师,儿子在外地工作,他退休后又被当地一家学校返聘,退休金加上工资每月收入较高。2011年11月,刘志听朋友说一家将在北欧上市的外国公司在长春卖原始股,每股0.01欧元,上市后股价将翻倍上涨,便投入1.95万元购买了原始股。他在购买后向当地工商部门和证监部门进行咨询时才知道,这是一个非法集资网络诈骗团伙,已有多人报案。
分析涉老案件频发的原因,陕西省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魏和平认为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老人防范意识不强,对电信诈骗等新骗术相关知识缺乏了解,辨别能力差,有的爱贪图小
便宜而上当;二是积攒了一辈子或退休金较高,不少老人手里有一定存款;三是不少老人属于空巢、独居,缺乏交流对象,比较好骗;四是老人对健康、子女事业等期盼强烈。涉老诈骗案查处难度大
本刊记者调研发现,针对老年人的诈骗案件多发,侦破难度却较大。首先是此类案件取证较难。宁夏吴忠市利通区民生街派出所所长丁振龙分析,虽然保健品诈骗是当前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之一,然而当前对保健品疗效、定价缺乏具体标准,没有确切证据,执法部门也不敢随意执法。
宁夏消费者申诉举报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刘洁说,通常保健品说明书、宣传单上并不存在夸大宣传,销售人员往往口头向老年人肆意夸大功效。除非有现场录音或录像,否则这种虚假宣传很难取证。
其次,犯罪分子采取反侦查手段逃避打击。吴颖说,犯罪分子在进行电信诈骗时,往往在A地开银行账户,在B地开手机账户,在C地作案,在D地取赃款,对E地人实施诈骗,且多为假身份,这造成被害人往往无法提供犯罪人特征,让公安部门很难确定具体的侦查范围与方向。
其三,不少诈骗犯罪分子流动作案。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公安局中山南街派出所教导员孙来宁说,不管是保健品诈骗、迷信诈骗,还是小便宜诈骗,犯罪分子往往是骗一把,换一个地方,等到老人发现报案,有关部门前来查处,犯罪分子已人去楼空。
一面是案件侦破难,一面是老人在财物被骗后承受着很大心理压力。为此,有的老人患病或病情加重,也有的家庭因此父子反目。孙来宁告诉本刊记者,一些犯罪分子有多少骗多少,往往将老人的终身积蓄全骗走,对于平时节俭的老人来说,这等于要了他们的命。“有的涉案子女怕老人受不了被骗打击,只能凑钱请办案人员转交老人,安抚老人说案子破了,钱也追回来了”,孙来宁说。
采取新对策加大查处力度
在采访中,多位公安、消协等部门工作人员建议,加大依法查处力度、多部门联动及改进宣传教育方式等,合力遏制涉老经济诈骗,帮助老人免受不法侵害。
首先,高度重视此类案件危害性,加大查处力度,集中查处一批涉老诈骗案件,对犯罪分子形成一定威慑。吉林省消费者协会副研究员宗守运、陕西省社科院副院长石英等建议,由于发案率高、案值小等原因,不少涉老诈骗案件最终不了了之,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犯罪分子的气焰,实际上此类案件造成的社会危害并不小,应予以坚决打击。
其次,将涉老案件预防和查处列入相关部门职责和考核,并建立公安、电信、银行等部门联动机制。宁夏银川市兴庆区解放西街派出所教导员薛晶东建议,公安机关接到报警一经核实,应凭借简便手续可同受害人一起到银行冻结对方账户。公安部门应协调金融、电信部门,将实名开户关落到实处,对开户人的身份进行准确认证,防止冒用他人姓名在银行和电信部门开户从事违法活动。
西北大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韩养民说,银行柜台是防骗的最后一道关口,一些银行在柜台设防帮助汇款人识别骗局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没少遇到埋怨甚至投诉;建议建立公安部门和银行联手机制,遇到此类事件公安出面佐证银行的做法,这将有利于巩固银行最后关口作用。
再有,针对涉老诈骗案件流动作案特点,建立涉老诈骗案件数据库。公安部门查处一些涉老诈骗案件时,往往只能根据正在查处的孤案判断,案值往往较小,对犯罪分子的处罚也比较轻,一些犯罪分子明白其中奥秘,就扛着不交代其他犯罪事实。如果能建立区域性及全国涉老诈骗案件数据库,就能掌握犯罪分子数地犯罪事实;这有利于全面了解犯罪分子犯罪事实,对其依法处置,这无疑会增加此类诈骗的犯罪风险。
同时,针对老人采取更为有效的反诈骗宣传。宁夏吴忠市利通区民生街派出所副所长魏静建议,改变以往空洞的手册宣传方式,社区民警及工作人员带上犯罪分子诈骗工具进社区、到老人家进行实物宣传。针对辖区涉老诈骗案件呈上升趋势,派出所公安曾带着假金元宝、秘鲁币等诈骗工具进社区宣传,实践证明,老人再遇此类诈骗,辨别能力增强。此外,公安部门应在银行、广场等老年人易受侵害的地方,以卡通宣传画、提示语等形式对老人进行反诈骗提示。
第五篇:空巢老人
2012年江苏省公务员招录面试刚刚结束,空巢老人现象等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出现在试题中。空巢老人养老问题越来越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
昨天,一份最新公布的《“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调查显示,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生理、情感等评估明显低于非空巢老人。其中,近80%的空巢老人感到精神生活乏味、寂寞,“精神空巢”成为“空巢老人”面临的最主要的精神情感问题。
当下,社会化养老机制已基本完成,空巢老人的物质生活已经能够基本满足。但精神上的空虚仍无法填补。越来越多的儿女因为工作或外出打工等原因把年迈的父母留在家中。
在我看来,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我觉得可以参考国外和一些地方的有效经验。一是加大社区活动场所建设,吉林省依托“居家养老大院”,鼓励组建老年人协会,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 在长春市绿园区,一种“代理儿女”的办法赢得了很多空巢老人的赞赏。“代理儿女”就是让政府工作人员、志愿者等与空巢老人一对一结对子。老人生病了、想聊天了或者想外出活动时,都直接打电话给“代理儿女”。这个办法实施一年多来,已经让1000多名空巢老人受益。
二是尝试探索居民互助、老人之间比较谈得来,可以选择一些身体好的老年人上门服务那些行动不便的空巢老人,然后给予服务者一定报酬。这种居民互助的办法,一举两得,实施效果也不错。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宣传孝道,因为让老人安度晚年不能单靠政府,如果子女的养老责任意识不强,单靠政府帮扶或者外在约束机制,不一定有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将“孝”纳入公民教育之中,甚至可以在中小学教材里增加更多的尊老爱老内容,这才是事半功倍的长远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