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世界的第一本书》后感

时间:2019-05-14 22:23: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懂世界的第一本书》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懂世界的第一本书》后感》。

第一篇:《读懂世界的第一本书》后感

经济视角下的近代史

——读《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笔记

杨立博①

《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作者为王伟,由南方出版社出版,最后一版为2011年3月第一版。

本书书名是《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标题党的夸张手法颇让人看不惯,难道以前就没有一个人看得懂世界格局吗?肯定不是,况且作者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伙子。但是我认为本书还是有很多可取之处的,当然,除了这个名字。

首先,作者讲明了“格局”这一概念。格局,通俗来讲就是一个静态分布范围,例如张三在东边;西边是有李四控制的等等。但是中国以前许多战略家向来都不讲“格局”,而是说“天下大势”。我想,如过要现在的人对自己近几年感受加一个关键词的话,那就是“变”。这个势,则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有蓄有发的,有过去有未来的进程。世间万事,知其所来,方能知其所往。我们看到的只是进程中的一瞬。要想对当代的国际格局进行研究并加以分析,并用来进行合理的预期和规划,就必须先了解历史。历史的发展不会重复,但会惊人的相似。要想低限度的展开对战略问题的探讨,而至少需要两样东西:一是逻辑,二就是历史。因此,言势必先言史,当历史的脉络被理清时,格局也就形成了。

第二,作者提出了一个让我心下赞叹的观点:经济,才是世界的关键。按照作者的观点,形成今日世界格局的背后动力,一言以蔽之,就是经济。政治的背后是经济,军事的背后也是经济,政治、军事都只是服务于经济目的手段。已经有很长时间,我们习惯于一种说法:西方列强在世界各地侵略靠的是工业的发达和坚船利炮,只是到了20世纪下半叶,列强才从军事征服改变为经济侵略了。但是本书用富有说服力的分析和综合论述告诉读者,几百年来,无论是列强之间的争霸,还是列强对第三世界的侵略,从来都是从经济着眼的。所有那些坚船利炮的背后,都有着一本经济账。

美国在今天的霸权说到底就是经济霸权。而就是因为他们都是极端务实的,彻头彻尾的经济动物,列强们才能在地球的大餐桌上开怀想用这么多年。而很多盲目被人崇拜的诸如人权理论、自由言论、市场经济等等,其实和列强们的航空母舰或导弹潜艇一样,都只是为他们的经济霸权服务的工具而已。第三世界的人民经常愤怒责问西方列强,为什么你们要在某些问题(例如人权问题)上搞双重标准?其实列强们从来都只有一种标准——那就是为他们的自身经济利益。为了这个利益,其他任何东西都可以朝秦暮楚云雨翻覆。

第三,作者的观点揭示了或者说支持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和“历史是会重演的”两个道理。历史的发展就像普朗克常量中的不确定光子,说不出来它发生的具体时间和地点,但是它总会发生,就像一次意外,一个偶然。但就是这一个一个的偶然,构成了大历史的必然。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是以时间为引线,串连在一起,象蝴蝶效应一般,彼此影响,互为因果。比如今天的经济危机,想要说清楚它的成因至少要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如果要正本清源,那就要追溯到几百年以前,也就是资本主义的开端时期。那么反过来说,要是我们了解了这几百年的历史,那现在的几个主要国家出于什么地位也就一目了然了。

基于人性与生俱来的“理性不足”认识,说到底就是从人不能理性地控制欲望以及不会在前人甚至自己身上取教训的劣根性上来看,历史的重演是必然。人类的发展,飞跃性的理性进步就只有寥寥几个时间节点,其它时间都在原地傻

乎乎地打转甚至堕落退步。此话可能有失偏颇,但是历史是有规律可循的,从未可考的三皇五帝开始,我们已经有了5000多年的历史;从资产阶级革命算起,我们的历史也有三百年了;即便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始也有63年了。如此漫长的时间跨度,却找不出多少“新鲜事”。所谓的新故事只不过是再旧模版上套上几个特定条件而已。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了解,分析历史,把那些“新鲜事”整得“不新鲜了”,就能发现很多很多历史事件其实是“有血亲”的、“似曾相识”的。

第四,作者把本书控制在了一个合理的时代背景下,选择了一个恰当的叙述对象。我们不得不承认,当前的世界是美国主导的,把美国作为整本书的第一主人公有利于解释清楚很多问题。而美国,说到底是英国的私生子,是有着直系的血缘关系的,有着很强的传承性。两国的发展轨迹也是可以互为参照的,现在美国决策层的许多行事方式,和当年的英国几乎如出一辙。工业革命前后较为稳定的世界格局就是由英国主导的,但比起现在的美国,当时的英国政治、经济运行结构更简单,更容易看清楚也更容易分析,因此本书先从英国开始说起。

讲完了我对本书作者观点的基本认识,现在再来梳理作者的行文。第一部分基本为引子,主要提出了一个“资本兔子”的经济定律,十分有意思,下面我会详述。

打个比方,有一只叫“资本”的兔子,这只兔子的胃口超好,有多少草都能一次吃进去,而且生长迅速,理论上说没有极限,越吃个头越大,而个头越大,就需要吃更多的草,然而现实世界上的草地是有限的,而同时“资本兔子”则不止一只……

自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之后,英国逐步建立起来了一套完善的公共借贷制度,也就是公债发行制度。这个东西可真是好得不得了,它使得政府在税收以外又有了一个新的财政来源,而这个来源比税收要广得多。而因为其低风险性和投资性,民众更愿意接受债券而非税收。这样,到19世纪初英国占欧洲债券宗发行额的四分之三还多,可以说英法七年战争英国是拿着大半个欧洲的钱在和对手打仗。西班牙等大老粗以及荷兰等小总量国家自然回到弱者地位了。

同样,一个现象的背后一定是有其历史本源的,之所以英国能形成甩开其他老牌封建帝国的格局也是由其历史原因的。但这个理由说出来似乎很滑稽:那就是源于一个好大喜功要“重建祖先雄风”的亨利八世国王,他被迫出手了刚刚从修道院里没收来的巨额教产,而正是因为亨利八世轻易的用去了这笔财富,导致了英王室失去了一个建立绝对权力的机会。因此,相对于欧洲其他国家,英王室的权利是有限的,有限就有限在:就是国王也不能赖账。巧的是,这又为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买下了伏笔。历史规律就是如此——新的体制往往诞生于旧体制最薄弱的地方。

同时期的法国,相对英国来说,王权的权力则强势的多。特别是“太阳王”路易十四时期,国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政治学课程上,我们也了解到了,“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很显然路易十四的境界也不怎么高。他屡屡运用自己手中权力,失信于民——没有体制约束的权力不被所有者滥用是很难的。官方的赖账,严重破坏了政府的信誉,使得政府债券的吸金能变得很孱弱,反过来,就是法国财政过分依赖税收。而过重的税负,除了破坏了国内正常的经济运行,也加重了人民的不满……

这种实力的对比,说白了就是资本主义对比封建主义的制度优越性。因此,封建主义被取代是历史的必然。

顺便说一下,英法战争中法国的失败,使得路易十五不但没有如愿拿到欧洲霸权和北美殖民地,反而被迫割让了整个加拿大,同时耗光了国库,严重破坏了国民经济。又因为海外殖民地的减少,使得国内矛盾缺少转嫁的空间,各种问题积重难返之下,法国开始了长达10年的惨烈的大革命,而那时又处于工业革命时期,因此法国在和英国的竞争中始终慢了半拍。而英国也并非没有损失,为了转嫁损失,英国随之加重了对北美殖民地的税收和倾销。而这也是有代价的,13年后的1775年4月18日,殖民地的人民终于不堪重负奋起反抗,北美独立战争就此爆发,并产生了一个新的国家——美国。

权利(Rights)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而作为一个清醒的公民,应该明白自己的权利,大胆地使用自的权利,当权利被侵害、被掠夺的时候,应该奋起反抗。面对庞大的国家怪兽时,不能坐等;面对“吃人的”资本兔子是也是一样。最开始,兔子先吃窝边草,这样最省事。15世纪初时的英国资本家们可谓是尽职尽责地上演了剥削者这一角色。拼命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拼命压低工人的工资待遇,而根据利益=收入—成本的简单计算公式,工人工资当然包括在成本中,这样就导致了越买不起东西东西越贵的恶性循环现象。工人忍无可忍,反抗就产生了,从小规模的罢工直到著名的宪章运动。显然,窝边草不能吃了,于是殖民地的草就难逃一吃。宪章运动的直接产物就是鸦片战争。所以说英国工人待遇的改善并非源于“资本家发善心”,而是以其他第三世界国家的灾难为代价换来的。

很简单的道理,事物发展到达顶峰后,衰落就是必然。“日不落”之后的历史就是一部“群雄起而攻秦”的历史。美国崛起了。

美国的崛起,说起来是十分“不负责任的”,他完全不顾及“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谊”以及和“亚非拉国家的传统友谊”。先从背叛不列颠开始,从弱者身上吸血,搞赢者通吃,进行了侵略的体制创新,做成了他自己的超级大生意。其实说到底,美国的独立和什么“正义必胜”、“自由万岁” 压根没关系,美国就是英法斗争的产物,西班牙等也在其中参合。英国无力挽回所以才放手美国。而成立后的美国很快调整了自己的角色,从一个被侵略者转为剥削者。对了,如果问为什么华盛顿没有像拿破仑和袁世凯一样把自己摇身一变成为“华盛顿一世”。我认为和他本身的品质没什么关系,因为当时的美国不同于法国和中国,虽然独立了,它的内部还是有两股政治经济实力相差不大的集体。指的就是北方的资本家和南方的农场主,也就是说正是因为美国独有的“二元经济”存在,才没有上演封建建立的闹剧。而这位美国赢取了时间。

同时期的法国,正进行着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美国却已经拿着刀叉悄悄挤上列强瓜分世界的大餐桌。当然,圆滑的态度是他没有被老牌资本主义帝国干掉,因为他提出了:利益均沾。这样,美国就和列强们一起欢笑着分食弱者,并在世界各个角落部下了许多“闲棋冷子”连美国人都没有想到,这些棋子日后发挥了多么大的威力。

南北战争之后,

第二篇:《读懂世界的第一本经济学书》读后感(精选)

《读懂世界的第一本经济学书》读后感

向往未来 把握当下

撰稿人:高一学部:成嫣苒

最近,我阅读了《读懂世界的第一本经济学书》一书,从中学到了许多有关于经济学的知识,深感此书是一本好书,特此与大家分享。

本书的优点一是在于其语言的朴实易懂,能把经济金融方面的一些专有名词以通俗的语言转化,或是以简单的事例来解释给读者。二是将经济学的内容分为一个一个小节,每小节的篇幅都不长,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来看经济来写经济,这使他不像其他经济金融类书籍那样冗长又枯燥。所以,对于像我们这样的高中生来说,这是一部通俗易懂的工具书,也可以是学习经济的入门书。

在本书中,我最喜欢名叫《未来不是预测出来的》的那一节。当今社会,时常会有新闻报道:“xx研究所声称中国经济将在xx年赶超xx国家”此类言论屡见不鲜。在书中作者明确指出这种对未来经济发展的长远预测是错误的。将这种行为戏称为“画今天的饼,充明天的饥”。长远的未来充满随机变量,经济发展的快慢随着这些随机变量而变化。天灾人祸,不可抗力都会影响经济发展的趋势,于是在这种未知的状态下,对未来的任何长远预测都是不负责任的。作者提到,比长远未来预测好的多的是短期预测,或者说是短期规划。有了短期的规划和目标,我们才能脚踏实地地走得稳。老老实实做今天的饼,总比不着边际地画明天的饼好的多。

所以我认为,国家若想要经济发展,高喊“xx年超过xx国家”这样的口号是无意义,规划和目标不会把国家经济向前推动分毫。而是应该清醒地认识自身经济发展的优劣势在哪儿,该怎样扬长补短,这才是正确的方式。诚然,市场经济的规律在发挥作用,引导着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有序运行,我们有个大目标固然重要,作为研究机构,应该把更多的资源和力气花在刀刃上,用他们的专业去指引经济发展,他们这些研究机构应该去探索和研究如何促进经济发展的问题,如何能够从根本的机制制度上保证经济的平稳运行。我们今天的经济,缺少的是创新,缺少的是一种推动创新的温床,能够让经济发展的创新动力。未来很远,我们向往,把握当下,完成当下应该承担的责任。

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以为经济二字与常人的生活太遥远,读了之后才发现,经济二字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货币、GDP、买卖与市场是我们生活的基础,而我们都是经济社会运作的一员。

END

第三篇:书后感

《公司就是你的船》读后感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要经历一段刻骨铭心的航程——在风平浪静,或是波涛汹涌的海面上,一条或大或小的船载着你和其他一些同道的人执着地前行,你如果不是这艘船上的舵手,就是一名船员。船的命运就是你的未来,船的方向亦是你的人生。船在水面上且浮且沉,需要舵手与船员的操纵与掌控;船在风浪里且进且退,关键在于舵手与船员能否给予它足够的动力。至于航期,有的人是几年,有的人甚至是大半生……,是的,你也许懂了,这条船之所以与你息息相关,是因为它承载着你的光荣与梦想,它是你的工作,它是你的公司!因而,你无法不仔细揣摩《公司就是你的船》这本书所传达的理念:公司就是你的船,你不是乘客,而是主人,船的命运就是你的命运。作为大商的一员,我在公司这个大家庭中,公司要发展,而我也要为公司工作;本着将公司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把公司当成大船,把自己当一名船员;尽心尽力的为船上的所有事务而努力工作,这条大船才会在浩瀚的大海中平稳的航行,才能顺利的达到胜利彼岸。我们每一个管理干部,每一个职工,把自己当成船上的海员,把自己融入到的船上海员中去、融入到同舟共济成员中去,时时刻刻的以航海的舵手来思考问题,像驾船舵手一样思考,我们认同和执行公司的价值观和发展远景,一旦我们每个人像老板一样思考自己的工作,就会学会如何使用共同前进动力。因而,在这些前提条件下,公司就会对我们的工作,产生一个认同感,随之也会提供给我们更高的一个舞台让我们发挥,这也是书中提出的船长理论。

工作意味着责任,责任是一名员工的立身之本。每一份职位所规定的任务就是一种责任。责任是一名职工的立身之本,可以说,一个人放弃了工作中的责任,就意味着放弃了在工作中更好生存的机会。工作,是一种责任,自己必须尽自己的最大的热情来对待它,不管它是重要或轻微,是关键还是次要,都以百分百的努力来完成它,这样的话,自己所得到的不仅仅是将工作完成后公司的一个认可,同时有着自己工作经验的一个积累。态度决定一切。工作态度是检验一位员工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甚至比工作能力显得更为重要。工作能力可以慢慢提高,而一个人工作不负责任,不爱岗敬业,就是再大的本事也不会有多大的出息。无论别人怎样看待自己,任何人任何事都动摇不了我对事业的意志和决心,只要我对自己还有信心,只要我没有放弃自己,那么我就有希望重新获得成功和快乐,获得别人的尊重与信任.无论是在哪个企业哪个岗位,作为一名公司的员工,如果不能以积极主动的心态与公司同步成长,不但会使公司的发展受到制约,最终也难逃被企业淘汰的命运。我们公司每一个员工都清楚的明白,在压力和困难面前,工作的态度,显得十分的重要。不仅要学会为自己打气,还要身先士卒,始终保持对工作的热情和激情。不要因为一时的不如意就感叹怀才不遇,自暴自弃,甚至怨天尤人。更不要怕别人否定自己,不要怕被别人遗忘和冷落,其实什么荣辱都无关紧要,要紧的是学会转变自己的观念,调正自己的心态坐标,从自身找问题反省。即使一时的失落或者不被重用、信任和理解,也应该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现实,才华是

不可能被埋没的,世上的伯乐就是自己,好的态度是以企业为家,以企业利益为自己的根本利益,把企业当成是自己的事业,用尽自己的精力与热情,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努力地工作。反之,则是心中无企业,做事以自我为中心,不会从企业利益这个大局来考虑,在工作上只做表面文章,敷衍塞责。而不同态度对待工作所得的结果也会大相径庭,前者,在企业可以实现自身的价值,为企业做贡献的同时,也得到自己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满足;后者,最终被企业淘汰的同时还要被世人所抛弃,态度决定一切。

做一个勤于工作的员工。对待自己的工作,要勤于开拓,勤于创新,做为公司管理人员之一,自身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所带团队的整体素质。只有脚踏实地勤于工作,才能领导好船队向前。无论是在日常的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必须做到严以律己,在自己所负责的部门里,每一名员工的眼睛,都在无时无刻地盯着我们。如果我们自己对自身的要求不严,则会使我们在生活、工作中产生懒散的思想,会使我们失去对公司发展变化的感知能度,从而使我们失去对控制大局的主动权,让自己面对任何事情都慢半拍,就失去了速度,最终跟不上公司的发展速度而被淘汰。

最后,引用书中的一段话作为自己读后感的结束语:“公司就是你的船,我们应该学习老板的敬业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像老板一样对待工作,像老板一样思考,在工作中付出热情,增强责任感,忠于公司,为公司愿景的实现贡献自己的激情和才智。”

第四篇:读书后感

读《弟子规》有感

《弟子规》这本书的内容,是圣人对学生的训示,为人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还要对自已行为约束,诚实可信,博爱众生并亲近有德行的人。百善孝为先,而“孝”和“弟”这两个字则是弟子规贯穿中心的“一条线”。“孝弟”里面还包含一个很重要的态度,就是恭敬之心,对长者的恭敬。而一个人的道德、学问都是从“孝”跟“敬”当中不断地提升。其实一个人只要做到“孝”跟“弟”,相信他就可成为一个受人尊敬得人。

羊跪乳,鸦反哺,为人子女理当“孝”字为先。“孝”就是心怀感激,用爱作出回报。我们的父母大都承担着家庭的负担,每日里,他们用汗水和心血努力回报社会,同时还对我们呵护有加,似明灯引领我们一步一步前行。作为儿女,每天惦记着父母,为父母辛劳,这应该是做人的起码良知,是作为后人应尽的最基本的责任。我们现在年纪还小,有些事情还无能力做到,但按照父母的意愿与希望,每天让父母开心,这无疑是我们今天必须努力去做的。我认为这才是一个人所尽孝道的最好体现。

“入则孝”,一个在家能敬重、孝顺和关爱父母长辈的人,其品格与德性必然会有一颗感恩于博爱之心,就一定会在社会生活中始终善行善为,对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我深信:“心中有爱,就有‘孝’。”父母需要的是“真爱”,而不是敷衍了事的“奉养”。我们要诚心孝顺父母,并化成行动。这样父母一定会非常感动,当然,作为子女这是我们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第五篇:读书后感

读书有感

书是朋友,是生活的必需品,它带给你快乐,安慰你的心灵,来让你了解自己。书是伴侣,它与你随行能聆听你的心声,在寂寞是给你带来欢乐。像鸟儿飞上了蓝天,像花儿定然开放,像微风轻拂着绿树,像小草第一次展望世界,那种愉悦,舒服,惊讶是我们体会不道德。

小时候的我聪明,上进,努力,好学,又机灵可爱,多才多艺,成了幼儿园的班长,这是小时候读书改变了我的一切,放假时,你不会看见我在玩耍,而是坐在小院的一角读书,那时我真正爱上了读书,有一点一日无书,百事荒芜的味道,那时书就是我的全部,一有书,我就忘了吃,忘了睡。后来上小学了,我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茅,醉心阅读是我得到了报偿,三年级开始,我的作文夺得全班之冠,成了我班的学习委员。现在我是一名四年级的学生了,书对我更是不言而喻。现在书不仅走进了我的生活,还融入了我的生活,越来越多得数像磁石般吸引着我,我爱书不仅仅喜欢它给我知识,更多是它带给我的欢乐。书是朋友,但朋友却不是书,朋友会背叛你,可是书不会,书还会告诉我怎样做人,自打书走进我的生活后,我渐渐变了,变得阳光了,可爱了,最主要的是它陶冶了我的情操,它充实了我的生活。读书让我有了浓厚的感情,读书让我有了坚定的信念,读书让我有了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勇气,读书让我有了正确的做事准绳,读书充填了我的漏洞,读书倍增了我的信心,读书增长了我的智慧,读书让

我体验到了快乐。是书让我变得阳光,让我活得潇洒,读书生活虽然单调却并不乏味,读书虽然平淡但意味深长。

书是知识的来源,是心灵的门窗,是一切东西包括感情的根。

作者介绍:

我叫邹怡辉,是一个自信,开朗,友好,积极向上的小女孩,我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看书、弹琴、下棋、听故事,也对主持和表演也有着浓厚的兴趣。

教师评语:小学生把书当做挚友,既能找到看书的益处,又能让书给自己带来益处。文章的语句优美,中心突出,语言流畅。

下载《读懂世界的第一本书》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懂世界的第一本书》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书后感

    读细节决定成败后感这本书是汪中求写的,作者在书中,不断强调,不论做什么工作,都要重视小事,关注细节把小事做细,做透,细中见精。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

    读书后感

    做最好的自己 ---读《把事情做到最好》有感读了《把事情做到最好》,感触颇深。书中所说的“要把事情做到最好,就一定要能做事、会做事、敢做事、善做事、做对事、做成事、做好......

    读书后感

    如何成长为一名好校长长发展》有感 ——高市乡中心学校校长廖巧明 读《校长角色与校引言:陶行知先生说:“做一个学校校长,谈何容易!说得小些,他关系千百人的学业前途;说得大些,他关......

    读书后感

    读书后感现代人都知道“健康是第一位的”。但怎么样的人才称得上“健康”,则并不是每个人都合得上来的,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概念是指: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的完整状态。......

    倡议书后感

    《关于诚信的倡议书》读后感“诚信、执行、创新、共赢”是我们xxx有限公司的营销理念,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一个企业的立身之本。近日拜读了张科长《关于......

    读一本书后感

    读《用心做教育》一书后有感 顾长鹤 今年我有幸拜读了张思明撰写的《用心做教育》一书,这本书主要列举了作者亲身经历的一个个真实鲜活的事例,读起来让人感觉非常轻松,有一种亲......

    麦肯锡读书后感

    愿得好风凭借力青云信步迎朝霞——读《麦肯锡卓越工作方法》有感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失得,事倍功半。行事之方法,犹如“风”。方法得当乃顺“风”,凭借此风可扶摇直上青云;方法......

    读《超越上海》书后感

    实现“超越自我”的教育结构优化 ——读《超越上海》一书感想 PISA测试结果不仅引起了国内教育界热议,在国际上的影响也非常惊人。这本《超越上海》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