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翻译工作者的必备素养
1.翻译工作者应该具备哪些基本专业素质(不少于500字)。
首先,译者应该具有牢固的双语语言基础。翻译与语言学习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翻译实践的过程,可以说是对源语文字进行深刻剖析,得其义、悟其神,然后用畅达的译语文字将其表达出来的过程。没有良好的源语与译语功底,便无法透彻理解原文,并在其基础上完成高质量的译文。因此,译者首先应具有较扎实的双语基本功。
第二,译者要有广阔的知识面。翻译是传播文化知识的媒介,因而译者除应具备深厚的语言功底外,还应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知识结构越广越好。文化知识从广义上讲应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指文化背景知识,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历史、地理、风土人情、民族心理、自然风貌、文学艺术、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以及由两种语言所反映的中外文化差异;二是翻译工作所涉及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比如翻译科技著作,必须掌握相关的科技知识,翻译人文社科文章,必须懂得相关的人文社科知识,翻译文学作品,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鉴于各门知识都有彼此交叉,触类旁通的特点,每个译者还要广泛掌握与自己的专门知识有密切联系的相关知识,比如翻译哲学著作,需要具有丰富的文史知识,甚至要懂得一点自然科学;翻译医学著作,至少要懂得一点生物学与化学,甚至要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等。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好的翻译应该是一个杂家。
第三,译者要掌握合理的翻译策略。有人说,翻译者只管翻译就行了,用不着去研究翻译理论和翻译策略,那是理论工作者的事情。这种认识有点偏颇。其实,一个翻译者可以不去过问翻译理论,但他决不会没有自己的翻译策略。无论是哪个译者,他若是不去自觉地探讨翻译原理,其经历、学识、性格、审美观等也会无形中帮他形成自己的翻译策略。比如说,在进行英译汉翻译时,一个英语基础好,汉语表达较弱或性格比较拘谨的人,就可能比较喜欢字对字的直译,而汉语基础较好,生性比较自由的人,则可能比较喜欢 “天马行空”式的自由译法。我们认为,译者应通过不断的实践,熟练掌握翻译的规律、方法和技巧。
第四,译者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学风。翻译是一项非常复杂、非常仔细的工作,需要译者付出艰巨的劳动。翻译工作作为中外交流的桥梁,肩负着传播先进文化,促进社会进步和世界文明发展的历史使命。凡有志于翻译工作的人,必须具有对社会负责的精神,对这项工作倾注极大的热情,要耐得住寂寞,做好长期伏案工作的准备,养成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作风。
2.请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论述不同文体的笔译技巧(如应用性、政论性、文学性文体等,不少于1000字)。
翻译技巧与一定的问题相对应,它决定着某一类型的文本应采用的翻译技巧的基本倾向。如翻译产品说明书就不能和电影脚本使用同类技巧,翻译联合国宪章也不能和翻译海明威小说采用同类技巧。
(1)文学翻译技巧
文学的文本特征十分明显,覆盖的范围虽然丰富却容易辨认。它包含了任务传记和古今小说,游记札记和艺术散文,电影电视及各种戏剧脚本,以及古典与现代诗歌,此外,还有各种类型的歌词作品。
文学翻译要真实地再现原作中的生活映像或心理映像,在翻译是就必须揭示出原作的风格,揭示出原作者在作品中所反映的自身对世界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受。而文学的风格不只反映在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思想上,还反映在作者的语言上。所以在进行文学翻译时,与翻译实用文体不同,不是把内容传达正确就可以,还要尽力传达原作的语言形式,语言的味道,语言的活力等等。文学翻译的关键是要做到 “神”、“形”统一,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正确处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译者在翻译之前,需要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认真研究、理解和体验,努力感受它的“神韵”,要充分了解作者的世界观和审美观,这样有利于在翻译中更好地把握作品的总体思想,不致在翻译中变形。在实际翻译中,有的译者对原作局部进行有意的改动,造成整体风格的改变,这是由两种文化的差异和对差异的可接受程度驱使的。理想的状况是不要有改动。
② 要注重细节的翻译,包括关键字词句的翻译,“传神”须在这些方面下功夫,不仅要注意它们在此语境下的意义,还要广泛联系上下文,做到在整个作品中意义的连贯,不致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文章之精妙不出字句声色之间”。传达原作的字句声色是 “传神”的关键。要保留原作的情味与风格,就得尽量保持原作的句法。林语堂讲究字神句气,“字神”即 “一字之逻辑意义之外所夹带的情感上之色彩,即一字之暗示力”。原作的字句是原作的基础,是原作的外部形式,通过原作的 “壳体”恰如其分地表达原作的精神气质,就得讲究 “练字”、“遣词”,字斟句酌是文学翻译者的基本功。
③ 要把握作者的行文特点,妥善处理作者特有的表现手法,如意识流。在以往的翻译中,有的翻译家把原作中本来比较混乱的意识流翻译得很通畅明晓;有的则将原本混乱的意识流翻译得也很 “混乱”,这是由他们翻译时的策略选择决定的。所谓的策略选择,指的是文学翻译中选择 “归化”策略还是 “异化”策略。用通俗的语言讲,异化法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使用的原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而归化法则要求译者向译语读者靠拢,采取译语读者习惯的译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归化”和 “异化”可以视为直译和意译概念的延伸,但又不完全等同于直译和意译。直译和意译所关注的核心总是是如何在语言层面处理形式和意义,而异化和归化则突破了语言因素的局限,将视野扩展到语言、文化和美学等因素。异化与归化,也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正如巴金先生所言: “我觉得翻译的方法其实只有一种,并没有直译和意译的分别。好的翻译应该都是直译,也都是意译”。的确,翻译的过程中,没有绝对的归化,也没有绝对的异化。异化与归化的运用都应保持一定的限度。当运用异化法时,这一限度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译语语言文化的限度,而是译语读者接受能力的限度。也就是说,译者在运用异化法的时候,既不能超越译语语言文化的规范限度,也不能超越译语读者的接受限度。采取归化译法也要有一定的限度,归化过头的倾向。所谓归化过头,不是不顾原文的语言形式,不顾原语的民族文化特征,一味追求译文的通顺和优美,甚至在译文中使用一些具有独特的译语文体色彩的表达手段,读起来颇像原作者在用译语写作一样。这样的译文,虽然往往会博得一般读者的喜爱,但是可能会产生 “文化误导”的副作用。
文学翻译中一个争论较多的问题是诗歌翻译,有人曾说过 “诗歌就是在翻译中丢失的东西”。因为诗歌更集中地体现了语言与细想内容的完美结合,二者的完全传达难度非常大。因为文化心理的差异,诗歌写作传统的差异,在翻译中即便将原诗歌的思想内容传达出来,可是也往往以牺牲语言的美为代价,反之亦然。所以诗歌翻译需花费更多的精力,也更需要译者有语言天赋和丰富的翻译经验,协调化翻译中的音律、顿步、押韵等问题。
(2)应用文体翻译技巧
应用文体泛指直接用于交际,体现使用价值的各种文体。应用文体翻译没有文学翻译的要求严格,它在翻译中主要任务是传达内容,达到最实际的交际目的,而对语言本身美感的传达居于次要地位。但这并非说在翻译中不用注意语言的特点。在长期的使用中,各种应用文体都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其中包括专业词汇、特色句法、甚至有规律的格式,因此在翻译中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而且更多地需要借助专业词典。下面就科技、经贸、法律、医学、体育、新闻等文体的翻译进行简单论述。
科技文体是指以科学技术为内容的各种文章和著述。包括科学观察或实验报告、仪器设备和产品说明,以及科学著作和论文摘要。此外,也可包括有关科技会议的发言记录,声像资料的解说词等。
科技文体的共同特点是:
①客观性:指科技文体以客观实物及其规律为内容,客观地不带个人感情好恶地进行阐述;
②描述性: 科技文体多用于描述事物的性质、特征、状态、过程等,一般采用时间、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进行描述;
③专业性: 就内容而言,可以文体所包含的众多专业主要是根据技术手段的发展和科学 研究对象的知识的积累,对科学门类进行人为划分使然,有时同一文体会涉及若干专 业;
④规范性: 科技文体一般运用规范的书面语体,附之以有关公式、图表等非语言表达方式,其名称和单位具有一定的标准化、统一化倾向;
⑤程式化:有的科技文体遵循特定的表达格式和写作程式,如产品说明、实验报告等。
科技文体的语言运用有如下特点:
①专名术语繁多,词义准确单一。科技文章的专业性首先表现在专门用语上,专业词汇可能脱胎于生活词汇而具有新意。
②句子结构紧凑,形式单一完整。科技文体采用名词化构成以名词为中心的固定词组,多用陈述句,有时用祈使句,英语中非谓语动词使用较广,有时用从句表示各种复杂关系。句子长度适中或偏长,多用完整句,少用省略句。
③章法严谨,逻辑性强。科技文体一般不讲究修辞格的运用,但讲究用词准确和句子平衡。一般来说,其句子所含信息量较大,因而句子和段落都倾向于长,但层次清晰,关联密切,逻辑性很强。
科技文体的翻译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务必弄通文体所涉及专业内容和有关的科学原理。不具备起码的基础知识和专门知识是不可能进行科学翻译的。对新兴学科和学术动向也应心中有数才能译好。设计产品和设备的时候,要搞清楚其工作原理、内部结构、部件功能和操作程序,有时需要参阅图表等其它资料。对于稍微陌生的科技题材的翻译,则更多地需要借助形象思维来理解,借助逻辑思维来推理分析,借助专业人士和查阅资料来印证翻译的正确性。
②准确把握词的指称意义并注意固定词组的翻译。首先要区分一般用语和专业术语,然后再确定其专业范围。要注意旧词新意和新词的创造以及外来语的使用,在正确选用和查阅专业用语词典和综合性科技词典的基础上,尽量沿用现成的译法,除非有充分的理由进行更改。另外,术语的使用也要力求统一化和标准化。
③深入理解句子含义并灵活运用转换技法。翻译科技文章不可拘泥字面,而要深入分析
句子的命题结构、数量关系和逻辑关系,分清句子的主次和搭配的性质,一般可在句子层面上求得对应。要注意句类、成分和句式转换,可适当套用汉语的有关说法。在校核时要特别注意数字、单位、图形、公式等的准确无误,要保证译文从语言、逻辑和专业知识三方面都经得起推敲和检验。
经贸文体翻译经常涉及机构、商标、合同等名称的翻译,多数已经有固定的用法,需要译者勤查资料,避免为已经约定俗成的名称 “另立名目”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经贸翻译的读者对象一般比较明确,就是贸易的双方,译者的任务就是帮助双方顺利完成交易任务,消除贸易来往中的语言障碍甚至文化心理障碍。而其中的商标翻译,读者对象更多的是目标消费者,目的是扩大消费量,在翻译中就要有更多的斟酌,其实这不只是一种单纯的翻译活动,也是一种广告活动。
法律问题的功能是准确无误地表达具有规定性和约束性的信息,以规范和指导从国家政治生活、企业间业务行为到私人间社会交往的各种人类政治、经济活动。法律的语言严谨,有比较强的逻辑,英语法律中大量使用副词如hereby,whereby,hereinafter等,以避免误解,使行文准确。因为法律牵涉到民事责任甚至刑事责任,因此翻译时一定要慎而又慎。要注意不能背离原义,从深层次上理解词义,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准确传达原文中每个字词的含义,选择正确的法律语言词汇来翻译,译文也要避免产生歧义,行文要符合法律语言的特点,便于目的语读者正确使用。
医学翻译中的一大难点是将中医方面的知识译成外语。中医一般以古文写成,语言简洁,含蕴丰富,具有浓厚的古典哲学和文学色彩。但医学的主要功能是治病救人,所以翻译时最重要的是传达其质,对于其哲学色彩和文学色彩可以次要考虑。中医和其它学科一样,具有完整的知识体系恶化严整的概念体系,而这些概念是通过大量术语反映出来的。而外文里一般没有固定的术语对应,因此对于特别重要的中医术语要用拼音加注的方法,并通过对上下文语境的把握使这些术语的译文更加体现原文的真实含义。
体育文体多为体育赛事报道,包括现场讲解,赛前赛后采访分析,等等。一般面向的是大众体育爱好者,所以比较口语化,但各个体育项目又有独特的专业词汇,所以在翻译时如果不懂相关专业词汇,难度会非常大。体育翻译既要体现出轻松、大众化的气氛,又不失其专业性,读起来或听起来不能显得 “外行”。译者需要多关注体育报道,多查体育专业词典,不断从现实中积累,现实的体育知识的积累对提高体育翻译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闻文体具有纪实性、时效性、新颖性、广泛性等特点。这样的特点和传播功能决定了它在语言运用上的下述特点:
①用词新奇,出语不凡。为了反映或突出内容的新,新闻问题用词也奇。经常使用一些招眼词,如夸张词、比喻词、生僻词、俚俗词、连缀词、外来词、成语典故等。与此同时还广泛借用各行各业的行话术语,尤其是商业用语、体育用语、科技术语、军事术语等。
②句式灵活,不拘一格。新闻文体中经常出现省略句以节省篇幅;插入语以交代作者、背景或进行解释、评论;直接或间接引语一显示客观性和真实性。
③层次清晰,易懂易记。新闻问题的段落一般较短,段落数目较多,主要是为了层次清 晰和排列醒目。
④讲究程式,注重效果。为了迅速抓住读者并吸引其读下去,新闻报道有其特殊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和正文几部分,组成几个由精到简再到繁的层次序列。新闻文体 还普遍运用新闻套语。
新闻文体的翻译直接起到对外宣传的效果,所以一般进行编译,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译文要符合目标语读者/听众/观众的接受习惯,用词避免生硬,汉译外时避免 “中国式外语”,用词尽量丰富多变,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外国读者,否则外宣的效果只会事倍功半。
②对于有民族特色的词汇,翻译时要再三斟酌,尽量传达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例如: 有些富有中国文化内涵的词可以用拼音加注释的方法翻译,如kongfu(功夫),yingyang(阴阳)等。新闻报道的而翻译尤其要注意在政治、意识形态等方面比较敏感的词汇。要讲究表达程式,合理安排顺序。
当然以上这些文体并不是彼此孤立、截然区分的,而是相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实很多地方都把科技文体列为应用文的一种。就语言特征而言,科技文体、应用文体中也时常有文学的语言,只不过其交际目的与文学翻译不同,因此只传达内容就算是基本完成任务了,语言形式的传达则不是绝对必须的。就题材而言,新闻报道翻译的材料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体育题材的,法律翻译也涉及方方面面,如经贸往来中的法律条款,民事纠纷中的法律条款,等等。所以,各个问题的翻译技巧既有差异又有共性。
3.请列举并说明您在此前三年中的主要翻译工作业绩,重点论述自己的翻
译实践和认识(不少于500字)。
第二篇:浅谈新闻工作者的素养
在怀疑的时代需要信仰
——浅谈对新闻工作者基本素养的认识
十年前,对一个记者提到“新闻理想”时,他或许会不假思索地说,“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那一刻,你会看到阳光照在他的脸上。而现在,这四个字换来的可能是一句“你才有新闻理想!你全家都有新闻理想”的嘲讽。十年前,平媒记者尚被视为“无冕之王”,十年后,这一群体已沦为“新闻民工”。精神蜕化的背后,或许是收入的失落,或许是传统媒体的落寞。
然而,新闻记者是我幼时的梦想,是少年时的理想。多年前曾看过一部记录片,事关战地记者,那是一群与死神经常擦肩而过的人,也是一群与战争无关的局外人,他们冒险、冲动、热情,充满责任感,他们的工作就是力争在被不可预料的枪击、炸弹、导弹或地雷夺去生命之前,用文字、声音或图像将战争记录下来,向世界真实传递着战争的残酷。“如果你没法阻止战争,那你就把战争的真相告诉世界”,这是战地记者永远的格言。那个时候,我便明白,尽管并不是所有的新闻工作者都要面临如此危险的工作环境,但所有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必然有激情与理想支撑,有无法摧毁的不朽信仰。
因此,在这个怀疑、暴动的时代,新闻这一特殊行业的工作者,若想经得起环境的动摇,收入落差的影响,一切基本素养的养成首先来自于信仰。为了近一点再近一点,凤凰卫视航拍记者赵群力总是驾驶着他的那架“小蜜蜂”一次次创造飞行记录,在一次航拍任务中,面对复杂的地形,赵群力依然选择无限接近,撞在高压线上坠毁,不幸殉职。他身上,是对工作由衷的热爱,对新闻理想坚守的信仰。唯有在追求真实面前始终怀揣信仰,新闻工作者才有讨论基本素养养成的可能性。
新闻工作者的基本素养应包括政治素养、道德素养以及业务素养三方面。
一、政治素养
在中国,新闻工作者的宗旨是为党、为社会主义、为工人阶级、为广大人民群众而工作。因此,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新闻的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是新闻工作者必备的素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是对中国新闻人的要求。维护党的尊严、社会的稳定都需要新闻业的支持,这就注定党的新闻工作者不能自由信仰。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新闻宣传工作的特殊性,也是党对新闻工作者的特殊要求。这种特殊性和特殊要求,决定了党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二、道德素养
就我个人观点而言,心怀悲悯、坚持真理是新闻工作者两大必需素养。汶川地震发生时,曾有诸多不良媒体为博取关注度,不停询问采取孩子诸如“失去了父母你现在什么感受”“你想念爸爸妈妈吗”这类严重伤害儿童心理的问题,这不得不称之为是一种职业道德的沦丧。同样的媒体失常行为,还出现在富士康跳楼事件中。在“媒体越关注,跳楼越密集”的怪圈形成后,有人反思了“富士康事件”中的媒体责任:“媒体报道时应保持负责任的克制。我们不奢望沉默的关注能够引发更多的思考与行动,至少希望在目前阶段,别让如潮而又无结果的议论,不断激起富士康员工更大的委屈与不满,以至于发生更多的悲剧。”新闻线索会永远不断地冒出来,新闻事件会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当然,对于媒体的考验也在同时进行。但我相信,这项考验不光会包括反应速度、报道篇幅、更新频率,还会包括媒体责任、人性关怀,以及悲悯之心。
新闻记者职责的神圣来自于坚持真理。范长江老先生曾指出,“新闻工作者要坚持着真理的火炬,在夹攻中奋斗,特别是在时局艰难的时候,新闻记者要坚持真理,本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实在非常重要。”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坚持真理是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却也是最难以坚守的信仰。
三、业务素养
新闻工作者与社会方方面面打交道,工作性质决定了新闻工作者要有较强的业务素养,这不仅包括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还应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学习、进步,提升个人业务水平。
近十年来,互联网以及手机的普及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报纸、杂志就像交卷一样,成为黄昏,终有一天会进入博物馆。但新闻不死,信仰不灭。总会有一代又一代的孩子,走进风中,毅然而然的选择艰难,选择真理。
我们得相信,总还有些残存的理想,不休,不止。
第三篇:谈党务工作者的学习与素养
浅谈党务工作者的学习与素养
党务工作者能否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培养和强化自己的文化意识,致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这对于提高工作水平,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具有良好的政治理论素养。政治理论素养是党务干部素质的核心和灵魂。党务干部应当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较强的政策水平和较宽的知识面。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它对党务干部政治上的坚定性、敏锐性、预见性以及大局意识具有重要的影响。党务干部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概括地说,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而奋斗,这无论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始终是我们共产党人包括党务干部不可动摇的理想和信念。党务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培养和造就“四有”公民,我们在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时更应始终以此为着眼点。凡是对做直思想政治工作有用的书,决不可少看,更不可不看。我们不仅要看、要学,还要正确地掌握和贯彻落实,要学会从理论武装入手,从正确导向入手,从改善环境入手,从营造氛围入手,从典型引导入手,学会以实事求是之心,科学朴实之理,真切感人之语,经久不衰之势,增强针对性、生动性和有效性;
学会处理各种矛盾,辨别是非真伪,坚持不懈地构筑精神支柱和灵魂工程。
二、具有坚持理论学习的韧性和意志。学习是智慧的源泉,是创新的基础。一个干部不爱学习,思想就缺少灵气,讲话就缺少底气,行动就缺少朝气,工作就缺少锐气,就有可能成为时代的落伍者。可以说,学习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第一位的任务。为此,要按照创建“学习型”企业的目标要求,把学习作为提高自身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全体党务工作者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传统文化是一种富矿,是历史积累的财富,对于我们每一名党务工作者的自身素质的培养,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无论是在人生观和道德观方面,都会对我们有很大帮助。其间,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方面。这里所说的人文精神,是指具有我国民族优秀文化的传统,同时也指现实所需要的高尚精神境界。人文精神的培养正是文化修养的任务。人文精神既是知识体系又是价值体系,其中特别是文学,也是人学,它是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涉及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诸多方面。“腹有诗书气自华”,党务工作者阅读文学名著,能够做到“灵魂之壮游,智慧之攀登”,把外在获得的人文知识消化于本人的身心,升华成为稳定的“基因”和深厚的“质地”,能够展示良好的教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更好地传播先进文化和塑造美好心灵,提高精神境界,让人格高尚。2
但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能为了学习而学习,应弃其糟粕,取其精华。
三、具有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精神品格。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日益加快,真是“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层出不穷,给党的建设提出了许多新课题。要做好新形势下党的工作,党务干部必须树立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精神,积极探索,大胆改革,开拓创新,善于发现新情况,研究新问题,采取新举措,把党务工作抓好做实。宋朝诗人黄山谷说:“士三日不读,则其言无味,面目可憎”。这句话成为古代读书人的格言。他的本意是,不读书、不学习,必然言之无物,风度、气质、修养就不会提高,人就会变得粗俗。尤其党务工作者对知识的融集能力,将影响到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改革和创新是党务工作充满生机活力的力量源泉,也是党务干部完善自我、提高自我的动力所在。党务干部如果思想守旧、僵化,没有改革精神和创新意识,就不可能适应党的工作新形势和新任务的需要,也就不可能做一个新时期合格的党务干部。因而其文化素养的提高过程,应该是一个传统文化垫底到现代文化冶炼的转化过程。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加快注入越来越多的现代文化知识,努力使自己成为先进文化的拥有者。博纳新知,更要注重与现代科技相融汇,与时代精神相 3
结合,与市场经济相联结,增强对各种新知识的理解力,使自己不断保持创新的精神和思想上的持久活力。
第四篇: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责任与素养
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责任与素养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新闻工作者,我们应该具备良好的品德素养,在当今社会应该注重职业道德,不要用自己的权利去报道一些与事实不符的事,这样一来将会给社会很多不良的风气。
作为新闻工作者的我们,应该以国家形象的利益为中心,不要做有损国家形象的事,同时我们也要是有敏锐的洞察力,更要坚定自己的立场,不要像恶势力屈服,更不要把个人的利益放在首位。
既然选择了当一位新闻工作者,那么我们就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言行,要把公平公正的一面展现给大众,不要对报道添加个人的看法,要以公平、公正的角度对待每一篇报道。
在报道过程中更不要夸大事实,也不要伪造虚假报道。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们应该负起社会责任,不管面对什么事我们都应该以沉着冷静的态度去应对。
处理突发事件时要果断,要勇于冒险,不要只是退让,更不要以新闻工作者的身份在公共场合为所欲为,要时刻铭记新闻对社会的你影响。
作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不仅要具备以上的条件,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以一颗积极乐观向上的心去面对身边的所有人才能更好的服务与社会。
第五篇:国际翻译家联盟《翻译工作者章程》
国际翻译家联盟《翻译工作者章程》
来源: 中国译协网
编者按:《翻译工作者章程》(The Translator's Charter)是由国际译联于1963年9月6日在南斯拉夫杜布罗夫尼克通过,并于1994年7月9日在挪威奥斯陆修正的文件。尽管中国译协有自己的章程,我国翻译工作者有自己的特殊条件,但这一文件中的许多内容,包括所列翻译工作者的义务和权利,对我们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章程的英文原文见国际译联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en/charter.php)。
国际翻译家联盟(国际译联)注意到翻译工作已发展为当今世界一项普遍存在的必不可少的永久性活动;它使国与国之间的思想和物质交流成为可能,进而丰富了人民的生活,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尽管在各种情况下都运用翻译,但翻译本身应作为一种有自己特色的独立的职业而得到承认;国际译联希望以正式文件形式规定一些与翻译工作密切相关的普遍原则,特别是为了:
——强调翻译的社会功能;
——规定翻译工作者的权利和义务;
——规定翻译工作者的基本职业道德规范;
——改善翻译工作者的经济状况及其工作的社会环境;
——向翻译工作者及其职业性组织推荐一些行为准则;
并由此推动社会承认翻译是一种有特色的独立的职业。
兹发布本章程文本作为翻译工作行业之指导原则。
第一章翻译工作者的一般义务
1.翻译作为一种将文学和科技文本从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脑力活动,本身就对从事该项工作的人规定了具体的义务。
2.翻译工作者任何时候都应对其译文负全责,无论译者与译文使用者之间处于何种关系或合同如何规定。
3.翻译工作者应拒绝采用其不赞成或与其职业责任相背的译文。
4.译文应忠实于原文,准确表现原作的思想与形式——这是翻译工作者应尽的道德与法律义务。
5.但是,忠实于原文并不等于逐字逐句的直译;译文的忠实性并不排除为使原作的形式、气氛和深层意思得以用另一种语言在另一国再现而进行的适当调整。
6.翻译工作者应熟练掌握原文的语言,尤其应能自如地驾驭翻译的目标语言。
7.翻译工作者应具有广博的知识,对所翻译的主题要有充分的了解;应避免翻译超出自己理解能力的材料。
8.翻译工作者在工作中应避免不公平竞争;尤其应争取公平合理的报酬,不应接受低于法律或行规所制定的收费标准的报酬。
9.一般地说,翻译工作者不应寻找或接受有损其本人或其职业尊严的工作。
10.翻译工作者应尊重译文使用者的合法利益,对因翻译需要了解到的任何信息应视为职业秘密而守口如瓶。
11.作为“第二”作者,翻译工作者应承担对原著作者的特殊义务。
12.译者在翻译前必须取得原作者同意或译文使用者的授权、必须尊重原作者已获得的一切其它权利。
第二章翻译工作者的权利
13.所有翻译工作者都应对其翻译作品享有其进行工作所在国给予其他脑力劳动者的一切权利。
14.翻译作品作为脑力劳动的结晶应享有给予同类作品的法律保护。
15.因此译者对自己的译著拥有版权,并享有与原著作者相同的各种特权。
16.翻译工作者还应对其译文享有其作者身份赋予的所有继承的精神权利。
17.因此译者在有生之年,其译著作者的身份均应得到承认,而这种承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当其译著被公开引用时应明确无误地提到译者的名字;
(2)译者有权反对别人对其译文的歪曲、肢解或其它修改;
(3)未经译者事先许可,出版商和其他译文使用者不得修改译文;
(4)译者有权禁止对其译文的不当使用,而且,一般地说,有权抵制任何有损其人格和声誉的攻击。
18.译者对译著的出版、发行、播放、再译、改编、修改和其它处理享有全权。总之,对译文的任何形式的使用均需经过译者同意。
19.译者对于译文的每次公开使用均有权获得报酬,报酬的多少根据合同或法律规定。
第三章翻译工作者的经济和社会地位
20.翻译工作者的生活条件应有保障,使其能有效地和体面地完成社会赋予他们的任务。
21.译者有权分享译著的成果,特别是有权从译著带来的商业收益中获得相应的报酬。
22.必须承认,翻译作品也可以以委托的形式出现,因此译者除了从译著所带来的商业收益中分成以外,还应收到另一份报酬。
23.翻译工作与其它职业一样应通过集体协议、标准合同等方式享有与该国其它职业同等的保护。
24.各国翻译工作者应享有国家给予脑力劳动者的一切权益,特别是各种社会保险计划,如养老金、健康保险、失业津贴和家庭补助等。
第四章翻译工作者的社团组织
25.翻译工作者应和其它职业的成员一样有权组建职业社团组织。
26.此类组织除了维护翻译工作者的精神和物质利益外,还应维护翻译水准的提高及处理其它与翻译有关的一切事宜。
27.在官方制定和推出有关翻译工作法规的过程中,此类组织应施加其影响。
28.此类组织应尽力与翻译作品使用者组织(出版商协会、工商企业、官方和私人机构、新闻界等)保持长期联系,以便研究共同的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
29.在监督本国所有翻译作品质量的同时,此类组织应与文化组织、作家协会、笔会各国分部、文学评论家、学术性团体、大学以及科技研究组织保持联系。
30.当译者和译著使用者之间出现任何纠纷时,此类组织应有能力作为仲裁者和专家采取行动。
31.此类组织有权就译员的培训和招聘提出建议并与专业机构和大学配合以达到此目的。
32此类组织应努力从各个渠道收集与本职业有关的资料并通过图书馆、资料库、报刊和简报等形式提供翻译工作者查用。为此目的,它们应建立理论和实用的信息服务系统,并组织召开学术研讨会和各种会议。
第五章全国性组织和国际翻译家联盟
33.如一个国家内按地区或类别分别存在几个翻译工作者团体,则这些团体最好建立一个全国性组织来协调它们的活动,同时依旧保持各团体自身的特色。
34.对于尚不存在翻译工作者社团或协会的国家,建议该国翻译工作者在符合本国有关法律规定的前提下,联合起来建立此类组织。
35.国际翻译家联盟(简称国际译联)呼吁各国翻译工作者组织,在国际译联的旗帜下团结起来,齐心协力在全世界实现其目标。
36.翻译工作者应在自愿的原则下加入本国翻译工作者组织,同样地,各国翻译工作者社团也应本着自愿原则加入国际译联。
37.国际译联应在国际上维护翻译工作者的物质与精神权利,关注翻译理论与实践的进展,努力促进世界范围内文明的传播。
38.国际译联应作为翻译工作者在国际上的代言人,特别是以采取与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和跨国组织建立联系,参加国际上可能与翻译工作者和翻译有关的会议,出版译作,组织或协助组织大会来研究与翻译或翻译工作者有关的问题等方式,以实现上述目标。
39.一般地说,国际译联应扩展各国翻译工作者社团组织在国际上的活动,协调他们的工作并确立共同的政策。
40.翻译工作者之间的团结精神以及翻译作为一门促进国与国之间相互理解和世界范围内文化传播的职业而享有的崇高地位,是各国翻译工作者社团组织及其核心组织——国际译联——追求其行业目标的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