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战争》读书笔记 讲稿doc

时间:2019-05-14 22:14: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货币战争》读书笔记 讲稿doc》,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货币战争》读书笔记 讲稿doc》。

第一篇:《货币战争》读书笔记 讲稿doc

货币战争读书笔记

书中提到由罗斯柴尔德家族所领导的国际银行家,即一群世界精英在背后操控着世界金融。他们透过策划和资助暗杀、战争、经济萧条而获得巨大利润,并进一步掌握货币发行权,控制世界的经济和政治命脉。但实际书中有较多的选择性陈述,如书中所属的罗斯柴尔德家族,长达200年的时间里在世界金融市场呼风唤雨、登峰造极,若以6%的回报率计算,到150多年后的今天,他们的家族资产将至少在30万亿美元之上。但通过其他有关信息,得出的事实是,罗斯切尔德家族目前的规模很小,罗斯切尔德家族银行集团一年的营业额不到100亿美元,利润不到30亿美元,估计其资本总额不会超过300亿美元,不到欧美大银行的一个零头。

首先,这是因为罗斯切尔德家族在1865年出现战略判断失误,认为美国经济不会大幅度发展,于是把它在美国的分行都撤销了。这是一个致命失误,直接导致了摩根家族的兴起。

其次,罗斯切尔德家族在一战和二战中损失惨重。它的许多位于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的资产被摧毁了,其中位于法国的办公室甚至于二战结束后被国有化了。作为犹太人家族,罗斯切尔德家族在纳粹统治下受到的打击是惨重的,虽然英国总部基本没有损失,但欧洲大陆的家族势力基本被消灭了。冷战期间,罗斯切尔德家族在东欧的许多资产又被苏联接管了,结果可想而知,这些资产是不会退回来的。

第三,罗斯切尔德坚持家族产业,也阻碍了它的继续发展。从1960年代开始,欧美的大银行纷纷上市,筹集了大量资金。罗斯切尔德则还是用自有资金发展,速度缓慢,逐渐落伍。罗斯切尔德家族兴盛的历史,早已在20世纪结束了,今天的罗斯切尔德只是一家在全球排名十几到二十名的投资银行,规模不大,也没有什么呼风唤雨的能力。

作者对罗斯切尔德家族历史上的辉煌大肆铺张,却以一个没有人曾经实现过的“如果”掩盖了他们今天的没落。即便罗斯切尔德家族仍然掌握大量资产,现代社会中也不能将“家族”作为一个整体对待了——世界上唯一能永远保持意见一致的,只有你自己的左右手。所以我认为作者的想法是旨在表明国际银行家的力量,但有些过分夸大。

另外,作者把南北战争的原因也归咎于国际银行家的阴谋,还有美国各总统的刺杀和莫名死亡,作者都有意无意把矛头指向于国际银行家为大发横财,所实施的阴谋。南北战争的根本原因是南方的三十万奴隶主,在新移民区扩张奴隶制度,威胁了自由州的存在和发展,侵犯了包括南方自由人民在内的联邦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南方州的战争目的不是从联邦中退出,而是要同北方州争夺边境州和其他未开垦地区的土地,要把奴隶制扩展到整个北美大陆。南方奴隶主的生存和发展驱使南方州对北方开战。换而言之,倘若南北战争是银行家的阴谋,那么美国社会的第三次革命——民权运动,是不是也有银行家背后谋划呢?

我们把历史倒退到美国19世纪30年代末和40年代初。那时的美国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西进运动”。大量的白人离开他们东北部原来的家乡,来到了西部这块他们蒙昧欲求的“处女地”。但是,白人的开发史同时也是那里印第安人的“血泪史”。那些土著人不得不离开他们生活很久的家园,被那些白人赶到了不毛之地。从很多西部片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印第安人是如何和白人战斗的。而在当时,美国的一位将军——哈里逊就是屠杀印第安人的领袖。后来这位领袖的弟弟带领了一批巫师下了诅咒:“哈里逊不久将要死去,而从现在开始,每20年就有一位美国总统不能或者离开白宫。”虽然不能说美国总统的死是因为诅咒,但也无法把他们的不断被刺杀归咎为是国际银行家们的蓄意谋划。

在后面谈到中国时,作者强调要高筑墙、广积粮、缓称合并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成立国家金融安全委员会,直属最高决策层。但是维护中国的金融安全不应该被动地依靠作者所提出的所谓“高筑墙”的策略,而是要让更多的中国金融机构通过在竞争中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专业能力逐步加强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的影响力。中国未来的金融安全,不应该建立在把罗斯柴尔德以及花旗和大通银行屏蔽在我们的国门之外,而是要逐步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培养出我们自己的罗斯柴尔德、花旗和大通。同时,作者在后记中极度推崇金本位,我认为当初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并非出于什么国际银行家的阴谋而是由于金本位的货币体系已经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甚至已经制约到国际经济的发展。任何经济组织都是追逐更大利益的,国际银行家们也不例外,他们废除金本位是由于一方面该体系也限制了他们获取更大利益的步伐,但是更加主要的原因是在国际经济迅速发展的前提下,该体系已经无法维持。因此他们不过是顺市而为。如果按照金本位的模式,经济的增长完全受国际金银产量的限制,这与二战后经济的发展和恢复的大环境是相违背的。同时金本位也将经济处于通货紧缩的枷锁之下,也就是新产生的商品价值要低于以前生产的商品价值。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将会有一种食息倾向,社会将会失去前进的动力,金融稳定却以牺牲经济发展的速度为代价,这不是一种本末倒置么?我们所寻求的是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前提下的金融稳定,如果经济不发展了,金融当然稳定了,但是这种稳定还有什么意义?所以恢复金本位不是解决中国经济问题的灵丹妙药。如果中国恢复金本位,必然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那随之带来的社会稳定问题恐怕比金融稳定更加头痛。

但是,虽然这本书阐述的是一场大的阴谋论,但是对于一战二战的解释确实是让人听到了另一种经济利益的解释。很多事很多情况下,我们都应该用不同的眼光来分析,从不同的角度来挖掘,可以更深刻,更有不同的见解。

第二篇:读书笔记——《货币战争》

读书笔记——《货币战争》

这是我第二次读《货币战争》,与上次所不同的是,这次我现在豆瓣上浏览了相关的评论,带着他人的见解去读,也许能有更多的收获。读第一遍时,我只感到金融的强大和不可思议,相比之下,读第二遍,我有些陷入作者的“阴谋论”中了,还好最后还是坚持了自己最初的看法。这第二遍,使我了解了金融的大致发展史,金本位制,一些精英俱乐部,私有的美联储,凯恩斯的“廉价货币”,石油美元,一些金融危机等,当然更主要是人性的贪婪,以及由此带来的深深地思考。

一、关于“阴谋论”

书中,作者关于罗斯查尔德家族的“大道无形”的世界首富让我惊叹不已,那些超级富豪们总是“大隐于市”的。但是,关于其保守估计的50万亿美元财富,及19世纪初统治金融界至今,是我万万所不能接受的,经济与政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经济不可能高于政治。关于美联储的私有,我确实不知道,我也不知道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货币发行局是私有的,但其肯定是受控于政府的。我个人认为,没有哪一个人能在二百年前就规划好一个庞大的金融帝国,并毫无差错地一代一代执行下去,世界上没有这么邪恶的人,也不可能有这么个“大智慧”的人。关于美国总统的被刺杀,自然与其当时的政治、经济利益有关,不过这只是当时那个时代的一些人的贪婪,肯定不是银行家们为建立金融帝国而一手操作的。人性都是贪婪的,作者只是巧妙的将这些贪婪者所各自独立做的事串联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二百多年的“大阴谋”。退一步讲,假设这个金融帝国是存在的,像《黑客帝国》一样,统治者人类世界,即使各国政要都是其内部人员,你又怎么能保证那千千万万的人民受其控制而不反抗、革命?金融再强大,最多控制政客,凌驾于政治之上、人民的权力之上,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有相关文章说,这本书并不是作者一个人完成的,他们是一个团队,由此看来,这个团队是打着“大阴谋”的旗号搞他们的“小阴谋”,增加了本书的卖点。如果非要说“阴谋”,那么我认为其背后的操纵者应该是人的思想,是长久以来形成的那种不满足、贪婪的邪恶思想。

二、关于美国国债

诚然,美元是世界货币,是国际支付和外汇交易中的基础货币、主要货币,但不是最安全的货币,最安全的应该是自己所实实在在拥有的东西,自己所掌握、所控制的东西,我国不应该持有美国国债达2万亿之巨。“截止2006年,美国联邦国债总量已高达8.6万亿元,并以每天25.5亿元的速度增加着。美国联邦政府的利息支出已在政府开支中高居第三位,仅次于医疗健康和国防,每年高达近4000亿美元,占其总收入的17%。”[1]美国透支了自己人民和外国人民的未来财富。赤字财政的提出是为了解决1929年到1932年的三年“大萧条”,不是不可用,只是不能过度,凡事都有个度,物极必反。包括联邦政府国债、州与地方政府债务、国际债务、私人债务的总债务已高达44万亿美元。[2]如此庞大的债务,换作任何国家都会头痛不已。我在想,会不会有那么一天,美国政府偿付不了债务利息,政府是破产、耍懒皮?还是靠通货膨胀这一“财富收割机”来没收人民的财富?或者用新债去偿还老债和利息,以维持美元这一“经济永动机”?但这不是赤裸裸的庞氏骗局吗?以债养债,这个循环终究会破裂的。

中国不应该持有太多美国国债,不然就被其“绑架”了,保持适量即可。多余的资金可用于投资国家基础建设、科教文卫、扩大内需,以弥补仅靠出口拉动这一单一经济增长型的国民经济,多样化增长,才能禁得住风浪。当有一天,美元真正出现危机时,人们疯狂的伸手去抓房产、石油、黄金、白银、大宗商品这些救命稻草,美国国债也将会成为垃圾债券,到时候谁也逃不了了。我们可以相信美元,但不能没有忧患意识。

三、自我感受

我最喜欢的两位经济学家是亚当·斯密和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两位经济学界的支柱人物。前者提出了市场这一“看不见的手”理论,是个遗腹子,终生未婚;后者提出政府这一“看得见的手”和“廉价货币”理论,挽救了美国的三年“大萧条”,他本人也是个投资高手。但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当市场这一“看得见的手”无法解释三年“大萧条”时,当政府这一“看得见的手”无法解决滞涨及高财政赤字时,必然有新的理论出现,来解决这些问题,事物是向前发展的,经济学也是,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就长久而言,我们都会死。”(凯恩斯)

资本都是逐利的,人性都是贪婪的。2006年,中国加入WTO已经五年,金

融开始对外开放。虽然我国经济近几年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但是关于金融市场的开放,还是要加强监管,稳步发展,不能操之过急。亚洲金融风暴、日本二十年的停滞都是我们的前车之鉴,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时间短,本来就存在各种缺陷,如果监管再出现大的漏洞,国外资本必定会一拥而入,套取巨额利润,到时候自然是我们吃大亏。这次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不正是其监管不到位而导致的吗?

“M”型社会,这是我在一篇文章上看到的,是一日本经济学者提出的,指的是中产阶级的没落,贫富的两极分化,大多数人越来越贫穷,而只有极少数的人越来越富有。每一次金融危机的爆发,都是那些金融市场中的贪婪者造成的,受伤害的总是中下阶级,上层阶级们不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更加富有。

关于金融衍生品市场,这是一个新生事物,包括远期、期权、期货、掉期等多种产品。凡新生事物,初期必然是强大的,所带来的利益和风险也是不可预测的。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很大程度上由于政府没有对其进行有力监管。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出现,增大了金融市场的活跃度、投机性、风险性,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美林因它而破产、被收购,当然主要是他们太贪婪了,而高盛、摩根士丹利逃过一劫且获利颇丰。我们不能确定金融衍生品市场是好还是坏,但是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政府应该加强对其监管。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当你站在金融市场之外时,它很小,运作很简单;当你处在金融市场之中时,它很大,很复杂,甚至你都不明白它是怎么运作的。我想,真正的投资高手应该是站在金融市场之外观看的,所以才能看的透彻,有全局意识。正如一个国家的治理,国家领导人应该把各省、直辖市、行政区缩小到足够小来治理,各省、直辖市、行政区把各自所拥有的市、县、区缩小到足够小来治理,这样层层缩小,总是站在事物之外观察,不就好操作多了。

在看《货币战争》的同时,我把纪录片《监守自盗》也看了第二遍,两者揭示了共同的一点:人性都是贪婪的,贪婪往往酿成大祸。他们吸毒、嫖娼,追逐豪宅、名车、私人游艇、私人飞机,为了个人的享受,可以昧着良心做事,欺骗广大人民。在金融市场这个大赌场中,他们贪得无厌、永不满足,他们以为自己是上帝的宠儿,然而只是恶魔撒旦的弃儿。他们以为自己可以赢得一切,然而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只有庄家赢钱,大多数人则倾家荡产。

在一个五光十色热闹非凡的巨大赌场之中,人们都在聚精会神地赌着,此时,尚未喝醉的头脑清醒的人已经开始看到赌场的角落开始冒烟了,他们此时悄悄地尽可能平静地走向赌场狭窄的出口。这时火苗已经依稀可见,人们还浑然不觉,只是有更多的人闻到了烟味,他们四下张望,有人开始小声议论。赌场老板生怕大家发现已经出现的火苗,于是大声吆喝并摆出更加惊险刺激的赌局,大多数人又被重新吸引到赌桌旁。火苗终于渐渐成了火焰,更多人的开始骚动,有人开始奔跑,大多数人则不知所措。赌场老板开始喊话,说有一些火苗和烟雾是正常的,能够刺激赌场生意,而且火苗是完全(通胀)可控的,喊话起到了稳定人心的作用,于是人们继续赌钱。只不过,越来越多的人挤向出口方向。此时最怕的就是一声尖叫„„[3]“就目前而言,尽情地在(欲望盛宴的)晚会上狂欢吧,但是,别喝得太多,要站在出口附近。”(罗伯特·清崎《债务的欲望》)

读《货币战争》,我们可以明白金融市场的重要性,了解相关的金融知识,明白人性的贪婪,知道要有风险意识。看书,“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我们不应该只是看热闹,而真正要做的是学会思考。思考使人视野开阔,思维活跃。

参考文献

[1]、[2]、[3]《货币战争》

2012年11月

第三篇:货币战争读书笔记

课题:《货币战争》读书笔记

《货币战争》读书笔记

第一次让我略微领略到金融魅力的,是电影《窃听风云》,但真正引领我逐步走向金融世界,让我建立起对金融世界的框架与对金融世界产生向往的,是宋鸿兵先生的《货币战争》。这本书为我描写了一个从未见过的金融领域,可以说看了这本书使我从另一个方面观察了世界金融秩序和经济运行的方式方法,这是一个独特的视角、一个从未接触过的角度,让我对全球经济又有了深层次的理解。

对于此书,于我可谓爱不惜手,我曾在数年前以及现如今分别再读此书,不同的年代不同年龄的我,亦可谓感受大为不同,但细细总结,《货币战争》带给我的领悟有以下三点。

一、国外主要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货币发行的源头。英国,法国,美国等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都是私有的中央银行发行货币,而这些中央银行就操作在金融寡头手。这些中央银行发行货币是国债或人民的税收作抵押的,而国家永远都不能偿还这些债务并且只会越积越多。银行

寡头每年都能收获高额的利息。人们每天忙忙碌碌,都在为这些银行家打工,这不公平——纳税,利息,通货膨胀„„美国人早就认识到私有银行发行货币的弊端,早就在开国之初就开始抵制这些私有银行,甚至尝试由国家自己发行货币,而林肯的“绿币”就是一个强而有力的证明。罗斯柴尔德的一句名言:“只要我能控制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我不在乎谁制定法律。”所以逐利的银行家们不惜一切都要拿到国家货币发行权,因此制定了多起总统刺杀案,“1837年恐慌”“1857恐慌”“1907恐慌”“南北战争”等,最后,以巧妙地名目成立了美联储,掩盖了私人中央银行的本质。

二、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

1、以债务为货币发行的抵押,而非实物,这样就让有些机构有机会做一些不负责任的滥发货币行为;

2、现在银行的部分储备金机制。美联储就有凭借美元是世界货币的优势而滥发货币的嫌疑。以前美国凭借国债发行美元导致本国的通货膨胀,现在很多国家都有美国的国债,就相当于美国通过国债将通货膨胀转嫁到其它国家。中国也是持有大量美国国债的国家。因此中国的通货膨胀也是跟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持有美国国债的增加)有很大关系的。

三、金本位货币制度的历史与意义。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每单位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包含三种形式:金币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金块本位制。作者主张金本位的货币制度,认为金本位有利于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方便进行国际交易和结算。这样,国家才不会被迫增大货

币供应,引发流动性过剩,导致金融泡沫。这样的货币体系会导致货币具有更强的购买力,而对经济危机免疫,最终受益的还是广大的劳动人民,他们辛苦积攒的财富也不会被外国财团以低价轻易的掠夺。

但同时,在不久前我再次重新阅读时,我带着个人的思考批判性的重温,我也不禁有了自己以下的疑问与观点。

一、金融系统在不断的改变和进化,人们对经济体系的认识也在演变,历史上的争论与可能的威胁也许在现在根本没有意义。书中引用的材料,大多来自美国金融阴谋主义作品,经济资料非常有限,所以我对观点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有怀疑。在书中,作者宋鸿兵先生讲述了以罗斯切尔德家族为代表的“国际银行家”操纵世界300年工业化历史的故事。这些故事听起来让人震惊,但是在世界近代金融史上,罗斯切尔德家族的确曾有过很大的影响力。他们一度呼风唤雨,左右逢源,这些都是有案可查的。不过这个家族目前的情况如何,则不太好说。如果仅按照每年6%的收益率来计算其家族资产,到今天大约有50万亿美元之巨。如此庞大的资产以什么形式存在呢?应该主要是金融资产。可是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估算,截止到2006年底包括各种衍生品在内的全球金融资产总值为 350万亿美元左右。这样算来,仅罗家族就拥有世界全部金融财富的七分之一,那么数字是与事实有出入的。

二、“国际银行家们非常清楚,黄金决不是普通的贵金属,从本质上看,黄金是唯一的、高度敏感的、深负历史传承的“政治金属”,处理不好黄金问题,是会在世界范围内掀起金融风暴的。在正常的社会状况下,废除金本位势必引发严重的社会动荡,甚至是暴力革命,只有在极端特殊的情形下,人民被逼无奈才会被迫暂时放弃自己与生俱来的权力,这就是为什么银行家需要严重的危机和衰退。”根据作者观点,他是对金本位抱以支持的态度。而我的观点是金本位不应该也不可能被复辟,信用货币将会严格限制下继续发展。第一黄金(或白银)的储量根本无法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众所周知,黄金和白银作为贵金属,其已探表明储量可以看作一定值,而人类社会所创造和积累的财富数量和价格总量却在不断的扩张,金银总量难以与社会总体财富量相适应。第二是经济制度本身。假设黄金储量无限,但短期内无法实现大量开采,而且成本极高。这样的话,如果实行金本位,在一定时期内,势必造成金银的高度升值,作为货币的金银一旦升值,那么还有什么人愿意放弃这种既可储备,又可流通的“绝对财富”,来冒极大的风险,从事回报率并不一定能够超过金银升值幅度的投资呢?在如此通货紧缩的情况下,它对经济的冲击不会亚于通货膨胀。如果说通货膨胀可以造成潜在的财富分配,那通货紧缩将会造成社会大众的普遍贫困,因为人们手中持有的黄金固然在一定时期内可作为绝对财富的象征,具有不断升高的购买力,但是如果这些购买力不能迅速实现购买行为,那么所有生产将会停止。当有限的财富无法跟上快速增加的社会财富总值的脚步,许多的劳动生产产品自身应有的价值将无法对应相应的财富。当用黄金白银青铜作为绝对货币,废除法定货币制度,并对货物天然最基本的食品做出定值,黄金白银

青铜等贵金属硬通货财富总值将被占用,这些天然少量的财富总值注定无法让剩余的大量货物服务诸如电子产品、服务业等体现出相应的价值,意味着压榨了劳动成果,极大程度的阻碍社会的发展。

《货币战争》是一本难得的伟大的金融书籍,它引领着许许多多的人初步了解了金融世界,但同时,我认为它自身也具有着一定的缺陷,当我们通过阅读《货币战争》作为启蒙书走进了金融世界后,再回头,我们也需要批判性的回首,金融不是一言堂,对金融世界的定义,需要有自己的看法。以上,为我对《货币战争》的阅读感受。

第四篇:《货币战争》读书笔记

读《货币战争》有感

——国贸3班 王发民学号 : 2011010322

对《货币战争》一书中涉及到的许多具体史实,争议是比较大的,我现有的知识积累还不允许我对其真伪做出判断。对此,可能许多读者和我有同感。不过话也要说回来,至少对相当一部分历史哲学家而言,什么是历史“事实”或“证据”这一问题,始终苦恼着他。尽管在怀疑“证据”这一点上后两者看法相近,但柯林武德不同意波普尔据此声称“历史无意义”的论点,而是代之以“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的主张,也就是说历史学家的基本工作,在于挖掘出影响历史进程之重大事件决策者在做出选择时的真实想法。

一旦讨论行为者的想法,我们便开始讨论动机,而动机及其引发的一切行为后果,便构成了历史叙事的逻辑。《货币战争》的基本逻辑结构是说:时至今日两百多年的人类近现代历史是“国际银行家”攫取财富并支配世界的历史,我们经历的所有重大历史事件以及人类日常生活的演进,都可以依据严密的逻辑还原为“国际银行家”的“动机”。这样一种逻辑框架的优点在于简洁明了,缺点在于在追求简洁的过程中可能会忽略掉一些重要的变量或环节。这里我仅举政府与国际银行家之间的关系为例。自十八世纪以来,特别是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之初,资本主义国家就总体而言,其根本特征是经济主导政治,是资本家或金融家操纵政治家。但进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特别是小罗斯福成为美国总统之后,国家的权力迅速扩大,政治家掌控国家权力的能力迅速提高,结果在包括立法、行政、司法在内的广义政府中,形成了具有独立意识和特定利益的政治家集团。由于这种变化,政治家集团与商人集团的关系就不再是一种主仆关系,而是一种大致平等的博弈关系,换句话说,政府不再是“国际银行家”的玩偶了,而“国际银行家”的个人利益只有同国家利益交合在一起时才能充分实现。我总的感觉是,《货币战争》一书最大的逻辑弱点就在于它对政府的作用考虑的太少。

见仁见智可以说是《货币战争》成为畅销书的一个关键因素。我们不妨把读者做一个粗略的分类。第一类是对货币金融问题感兴趣的普通读者,第二类为政府官员,第三类由货币金融研究与教学者构成,最后一类乃货币金融机构的从业者。面对宋鸿兵先生讲述的触目惊心的故事,给出的振聋发聩的警告,提出的明确大胆的应对政策,以及这本书长时间高踞畅销书排行榜之首的情形,不同类型的读者对《货币战争》的内心感受与言辞回应千差万别,甚至赞颂与诋毁并存,都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这倒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对社会科学研究而言,毁誉参半往往意味着价值的存在。说这句话的人是几年前去世的哈佛大学经济系教授金德尔伯格。他留下的那部厚重的学术著作《西欧金融史》,是很值得那些想进一步了解货币战争背景的读者阅读的。

在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前,美元按固定的比价与黄金挂钩,同时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显然,布雷顿森林体系意味着美元等同于黄金,持有美元就等同于持有黄金。为了进行贸易,各国必须持有一定量的美元。而为了拥有美元,这些国家就必须保持对美国大量出口,换言之,美国只有通过贸易逆差或对外援助的途径才能够为全球提供国际贸易所需的硬通货。各国提供商品与服务,美国提供美元的基本交换格局,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产生的。这种为美国向全世界攫取利益提供方便的机制,其可持续性是有疑问的。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写过一部题为《黄金与美元危机》的书。正是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特里芬两难抉择”,其含义是靠美国贸易赤字为全球提供世界货币,很可能会遇到两个局面:或是因为美国贸易赤字不足而导致“美元荒”并最终殃及全球贸易与经济增长,或是因为美国贸易赤字过大而引起美元过剩并迟早危及美元与黄金比价。历史实际进程吻合了特里芬的预言。由于欧洲各国纷纷用手中的过剩美元按固定比价向美国兑换黄金,这使得美国黄金储备大幅度减少,1971年尼克松总统宣布美元脱离黄金自由浮动。为了说明的方便,我在这里引入一个概念,叫铸币税。在金属货币时代,西欧各国金币或银币的铸造权掌握在国王手中。在铸币过程中,他们常常利用降低金银成色的办法获取额外好处。对铸币的接受者或使用者来说,铸币的标值和实际含金量之差,无异于向国王又交了一笔税。这就是铸币税的来历。进入纸币时代,由于纸币印刷成本大大低于金银价值,铸币税的获利前景极度拓展。根据劳伦斯·怀特在1998年出版的《货币制度理论》中所说,美国小面值纸币的印刷成本为3美分,新版20美元和100美元纸币尽管采用了先进防伪技术,其印制成本也只有区区的6美分。在让别国持有美元过程中铸币税数量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不过用收取铸币税的方法牟利也是有条件的,其中基本条件是别人愿意持有你发行的货币,并且持有者的数量不断增加。从这个角度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坍塌其实就是一场美元信用危机。美元过多,人们不愿意让美元砸在自己手里。当时对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存废争议很大,像弗里德曼和蒙代尔这样的货

币问题专家,据说都被请到美国国会出席听证会。大家关心的实质问题,是现行体系寿终正寝后世界对美元的需求究竟会增加还是会减少。增加意味着美国获得的铸币税增多,反之反是。后来的历史似乎表明,对美元的需求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而增大。其中的原因,恐怕主要是在一个浮动汇率的世界中,各国为了保持本国币值的稳定而不得不储备更多的美元。

第五篇:货币战争 读书笔记

货币战争读书笔记

阅读本书的最深刻的感受:

这个世界的财富往往被不创造财富的人把持和拥有,而其中的主力是:金融巨头(他们在永远存在的资金需求中获取实际财富涨落产生的差价)、报界巨臂(最终的经济利益来自于公众的信心,只有媒体大腕才能控制它)、法律泰斗(非物质流的财富非常依赖法律的保证)、具有金融头脑的企业家(以自身的财富渴求对国家改革的干预)以及参与了核心俱乐部的政论家(把以上全部内容作整合,获取团体或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发动战争、控制石油、搅乱股市、调整币值及兑换比等往往成了获取财富的主要手段,其最终表现则常常是对国家核心资源的合法化占有(如抵押、收购)。尽管许多专家学者对此书颇多诟病,但对我来说,读完后还是很有收获的。

第一,该书提供了一个看待西方政治和解读历史的新思路。以《货币战争》第二章和

第四章为例,该章节讲述了在美国南北战争和一战期间,国际银行家与美国政府、欧洲列强之间的博弈。书中,“国际银行家”神通广大,他们凭借手中数量庞大的资金和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力甚至可以操纵战争。因此,战争的起因并非战争中宣扬的那样是为了民主和自由,也不仅仅是政治家们代表的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而是国际银行家们为攫取民众血汗而进行的“剪羊毛”活动。

第二,该书对“货币战争”的到来做出了警告。书中言道,日本的衰退是华尔街“金

融核弹”造成的,而且07、08年次贷危机导致的金融海啸,使中国、俄罗斯、冰岛等欧洲国家损失巨大,也是由国际银行家们一手策划的。更需警惕的是,中国是国际银行家们的下一个目标,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来应对即将到来的金融、货币战争。

第三,这本书教给我们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作者宋鸿兵曾言,自己最喜欢的事情就

是对别人已经盖棺定论的说法进行权威思考。这种精神使他能够独辟蹊径写出这本风靡全国的畅销之作。我们很早就被告知,经济危机是随机产生的,无可避免也不可预测;而本书却大胆提出,经济危机是大资金施展阴谋的结果,是可以被预测的。且不说究竟哪种理论是正确的,这种敢于挑战权威、挑战人所共知的“常识”的勇气值得我们学习。

第四,从反面讲,这本书也给我们一些启示:要避免成为阴谋论者。所谓阴谋论,是指

把一切利益分配都看做有人阴谋操纵的结果。把自身受到的委屈和不平都看做别人的阴谋,这是一种愤世嫉俗、一厢情愿的看法,会使自己的判断脱离客观和公正。判定某个事件由阴谋操纵并非不可,但必须有确凿的证据来支撑这个观点,否则很可能沦为毫无根据的歪曲。《货币战争》此书中的一些观点显然证据不足,很多都是作者的推断,这本书也因此多受诟病。正所谓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提出一种观点要令人信服,必须提供证据,做出证明,否则学术著作难免沦为演义小说。

下载《货币战争》读书笔记 讲稿doc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货币战争》读书笔记 讲稿doc.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货币战争》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之货币战争 只要我能控制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我不在乎谁制订法律。 我不在乎什么样的英格兰傀儡被放在王位上来统治这个庞大的日不落帝国。谁控制着大英帝国的货币供......

    货币战争3讲稿

    一个引言,一个故事(定表) 开题。 先上,占了个便宜,吃了个亏。便宜:大家精力充沛,我讲你听,互相激发;亏:气氛没有打开,基调没有奠定。昨晚没去唱歌,不好意思,“舍得”。我就讲两个东西,不讲......

    《货币战争》读书笔记1500字

    《货币战争》读书笔记1500字 《货币战争》——比战争更可怕的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全世界造成了永远无法抹平的伤痛,而操控两次世界大战的幕后黑手却是少......

    货币战争读书笔记2000字

    作为生长在和平年代中的一代,我们没有对战争刻骨铭心的记忆,也丝毫体味不到在战争岁月中人们的苦辛,天真地认为和平才是人类史的常态。《货币战争》一书则赋予了我们一个独特的......

    大学读书笔记-货币战争

    《货币战争》读后感 今年暑假,我读了《货币战争》这本书。这本书就是破译美元的“达芬奇密码”,事实上、作者的一些观点是非常新颖的。 《货币战争》是一本引起很大轰动的书,长......

    货币战争背景读书笔记

    《货币战争背景:中国经济与应对方略》读书笔记一本看了让你不再郁闷的书! 《货币战争背景(中国经济与应对方略)》不仅抽丝剥茧般厘清复杂表象下的内在规律,点明当今世界经济动......

    《货币战争》读书笔记1000字大全

    《货币战争》读书笔记1000字大全 随着国内房价的不断攀升,我们也在向通货膨胀不断前进,《货币战争》读书笔记1000字。是什么主导了这个过程呢?前两天看完的《货币战争》已经给......

    货币战争2读书笔记(五篇)

    《货币战争2.金权天下》读书报告 刘梦扬 德语系0121104065内容介绍: 《货币战争2.金权天下》是2006年出版的《货币战争》的延续。事实上《货币战争》系列目前为止共出版4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