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计算机网络学习总结
计
算
机
网
络
学习
总
结
物电学院
级物理学
徐贝贝
10110106410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数据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分组交换网络APRANET的出现;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的标准化的研究,广域网、局域网与公用分组交换网的研究与应用;internet的广泛应用。
从资源共享的观点来说,计算机网络是以能实现资源共享的方式互联的自治计算机系统集合。可分为广域网WAN、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和接入网等。
计算机网络间各计算机是平等的。两台计算机要进行通信,必须高度协调才行,而这种协调是相当复杂的。为了减少网络设计和实现的复杂性,人们提出了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用来指导网络的设计与实现。著名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ISO将计算机网络分为七层,从最底层到最高层依次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由于分层过多,OSI系统在现实中未能得到推广应用。而非标准化的TCPIP系统却得到了广泛应用,这种系统采用四层结构,依次是网络接入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虽然OSI参考模型未能取得巨大成功,但它在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物理层
物理层与物理传输体直接相关,它定义了设备间的物理接口以及数字比特的传送规则。物理层的协议有RS-232、RS-449、X.21、V.35、ISDN以及FDDI、IEEE802.3、IEEE802.4和IEEE802.5等。这些协议主要规定了物理层的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和规模特性等。机械特性:物理层的机械特性主要说明了物理接口、连接器的尺寸,插针的数目、排列方式,插头与插座的尺寸,电缆的长度以及电缆所含导线的数目等。电气特性:电气特性说明了数据交换信号以及有关电路的特性。这些特性主要包括最大数据传输率说明、表示信号状态的电压或电压或电流电平的识别,以及接收器和发送器电路特性说明,并给出了与互联电缆相关的规则等。功能特性:接口特性对接口连线的功能给出确切的定义。从大的方面分,接口线可分为数据线、控制线、定时线和地线。有的接口可能需要两个信道,因而接口线又可分为主信道线和辅信道线。规模特性:物理层接口的规模特性规定了使用接口线传输的操作过程。
二、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协议将网络层数据报在路径中的单个链路上从一个节点移动到另一个节点提供服务。链路层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可在路径的不同链路中用不同的链路协议处理数据报。数据链路层主要实现以下三方面功能:成帧,数据链路层以帧为单位发送、接收、校验和应答数据。所谓帧就是一定大小的收据快,几乎所有的链路层协议都将数据报传送到链路层之上,将网络层数据报封装在一个链路层帧中,一个帧由数据字段和头部字段组成。流量控制,在数据链路层中要处理一个重要设计问题:如何处理发送方比接收方传输能力强的问题。当发送方发送较快而接收方接受较慢,发送方不断发送数据,最终会将接收方淹没。因此,数据链路层必须采取某种措施来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这个功能就是流量控制。差错检测,接收方接收到收据必须进行校验,如果发现差错,则必须重传,这就是差错检测。
数据链路层的一个重要功能是解决如何共享传输媒体的问题。传统的以太网的核心思想是在个工作站之间使用共享传输介质传输数据,其基本特征好是在MAC子层采用载波监听/碰撞检测协议,即CSMA/CD协议。它的基本思想是所有工作站在发送数据之前都要监听信道,确定是否有工作站在发送数据,而且在发送数据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冲突检测,如果信道空闲,站点立即发送数据,如果信道忙,则继续监听,直到空闲再发送数据。如果站点在发送收据过程中检测到冲突,立即停止发送数据,过一段时间再从新监听信道。
三、网络层:
网络层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主机到主机的通信,因此在网络中必须给每一台主机分配一个唯一的地址。在使用TCP/IP协议的网络中,这个地址就是IP地址。IP地址是一种层次性的地址,由“网络标识”+“主机标识”组成。TCP/IP协议规定,每个IP地址必须唯一标示一台主机,每个IP地址由32位二进制数组成,包括网络号和主机号,分为四个八位组,每组之间用点号隔开。八位二进制数由0到255之间的十进制数标示,这种标示方法称为点分十进制。TCP/IP协议规定了五种地址类型,依次为A类、B类、C类、D类、E类。目前用到的地址主要为前三类。A类IP地址第一字节最高位二进制是0,其余7标示网络号,其它三个字节是主机标识,每个网络可承载最大主机数是16777214台,一般分配给
具有大量主机的网络使用;B类IP地址前两位二进制数是10,前两个字节用来标示网络,后两个字节用来标示主机地址;C类IP地址前三位二进制数十110,前三个字节用来标示网络,后一个字节用来标示主机,每个C类网络中最多可有254台主机,一般用于小型网络;D类IP地址是多播地址,不区分网络标标示和主机标示。E类IP地址是为今后网络应用而保留的。
为了充分利用IP资源,方便管理,可用子网掩码将网络划分为若干个子网,也可利用超网掩码将几个小网络构造成一个超网。两台主机要进行通信,必须相互知道对方的IP地址及其下层的MAC地址。若一台主机只知道对方的IP地址而不知道对方的MAC地址,可利用ARP协议发送广播,从而查询出对方的MAC地址;相反,利用RARP协议可由MAC地址年初IP地址。
另外,在网络层其重要作用的还有路由器,路由器的路由表记录了与其相邻的主机及路由器的IP地址,路由器接收到数据后,通过相应的路由算法选择最佳路径将数据转发,从而使个计算机之间能够高速通信。
四、运输层:
运输层的目标是向用户提供有效、可靠、价格合理的服务,运输层的用户一般是应用层的进程。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运输层需要网络层提供服务。运输层提供的服务是端到端的数据传输,也就是进程到进程的数据传输。实际上运输层的主要任务是要把网络层的数据交付给正确的应用进程。运输层采用端口号来识别应用进程,端口号采用16位二进制数表示,所以一台计算机最多有二的十六次方个端口号,用十进制数字表示就是0到65535之间的数。
TCP协议是工作在运输层的一个重要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协议,提供数据分组可靠、按序提交,要求通信双方交换数据之前必须建立连接。TCP协议还有流量控制、差错检测等功能。应用层数据在发送时要被封装在TCP报文中,即在数据前加首部,首部中包含了源端口号、目标端口、发送顺序等信息,保证了数据的准确传输。该层的另一重要协议是UDP协议,它比TCP协议简单得多,不需要去考虑流量和差错控制,只有8B的首部开销,不会造成网络的拥塞。
五、应用层:
应用层是网络用户最熟悉的一层,也是网络设计最终目的层。应用层在OSI模型的最高层,这一层主要是针对用户的需要,开发设计能满足用户需求的应用程序,因此该层主要是面向实际用户服务的。
复杂的网络通信都可简化为两个用户之间的通信来讨论,但实际上网络通信并不是简单的两个用户直接通信,比如聊天时,用户首先将信息发到聊天服务器,通过聊天服务器进行身份确认,然后服务器将用户资料传送到用户主机,用户根据收到的资料查找在线好友,然后才能聊天。这就构成了客户/服务器模式(C/S模式)。客户是指在本地计算机上运行的向服务器发送请求的应用进程,服务器是指在远程计算机上运行的向客户提供给服务的程序。由于客户端请求服务的时间并不确定,因此服务器应当在所有时候都运行。
前面已经提到过在网络中唯一标示一台主机的地址有IP地址和MAC地址。但现实中,这些地址仅是一串毫无意义的字符串,让人难以记忆,因此在网络中采用域名系统(DNS),即用有意义的字符串表示IP地址,然后通过DNS系统将它转换为实际IP地址供计算机寻址。域名是分级的,中间用点号隔开。如河南理工大学的域名是hpu.edu.cn,其中cn是顶级域名,表示中国,edu为二级域名,表示教育机构。
应用层提供的服务时是多种多样的,因此需要不同的协议来支持。常见的协议有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文件传输协议(F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和邮局协议(POP3)。
六、网络互联:
网络互联指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网络设备相互连接,构成更大规模的网络,目的是实现网络通信和资源共享。通过用物理设备将各网络和主机的物理层互连,各层次协调工作,从而实现了网络的功能,构成了现在丰富多彩的网络。
第二篇:计算机网络基础学习总结(定稿)
计算机网络基础学习总结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已经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其影响之广、普及之快是前所未有的。宽带网络的蓬勃发展更是让人们欣喜地感受着共享网上资源的独特魅力。网络的巨大能量为人们提供了强有力的通信手段和尽可能完善的服务。从而极大的方便了人们,剧烈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和习惯方式。人类走进入了信息化时代,通过网络与世界各地的其它用户自由地进行通信、网上视频交谈、各种娱乐活动、多媒体教学、从网络中方便快捷的获取各种信息。
一、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1、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就是利用通讯设备和通信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系统遵循约定的通信协议互连成一个规模大、功能强的网络系统,用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即网络通信协议、信息交换方式和网络操作系统等)来实现交互通信、资源共享、信息交换、综合信息服务、协同工作以及在线处理等功能的系统。
2、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有多种分类方法,常见的分类有:(1)计算机网络按照地理范围划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四种;(2)按拓扑结构划分为: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和网状网;(3)按交换方式划分为:线路交换网、存储转发交换网和混合交换网;(4)按传输带宽方式进行划分为:基带网和宽带网;(5)按网络中使用的操作系统分为:NetWare网、Windows NT网和Unix网等;(6)按传输技术分为:广播网、非广播多路访问网、点到点网。
二、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于发展。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数据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第二阶段,分组交换网络APRANET的出现;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的标准化的研究,广域网、局域网与公用分组交换网的研究与应用;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internet的广泛应用。
传统的通信采用电路交换技术,即两部电话机之间只要用一根电线相连就能实现通信,如果要将N部电话机两两相连,则至少需要N(N-1)/2跟电话线。两部电话机之间通信必须经历建立连接、通信、释放连接等三个过程。由于计算机数据具有突发性,势必导致电路利用率低,因此不适合用于计算机网络。之后就出现了分组交换技术,具体方法是将信息报文分段,在每段之前有地址控制信息的首部,从而构成分组,然后将各分组一次发送到接收端,在接收端去掉首部,还原出信息。各终端连接的中站设备——交换机采用存储转发的方法选择最佳路径发送到接收端。这样能使具有突发性的计算机数据得到分散,因而具有高效、灵活、迅速、可靠的优点,适用于计算机网络。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互联系统APRANET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是美苏冷战的产物,它采用分组交换技术,是世界上第一个稳定的计算机网络,有计算机网络之父之称。
从资源共享的观点来说,计算机网络是以能实现资源共享的方式互联的自治计算机系统集合。可分为广域网WAN、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和接入网等。
计算机网络间各计算机是平等的。两台计算机要进行通信,必须高度协调才行,而这种协调是相当复杂的。为了减少网络设计和实现的复杂性,人们提出了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用来指导网络的设计与实现。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就是指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或计算机网络及其部件所应完成的功能。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存在的目的就是使不同计算机厂家的计算机能够相互通信,以便在更大的范围内建立计算机网络。著名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ISO将计算机网络分为七层,从最底层到最高层依次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每层完成一定的功能,都直接为其上层提供服务,并且所有层次都互相支持。第4层到第7层主要负责互操作性,而1~3层则用于创造两个网络设备间的物理连接。由于分层过多,OSI系统在现实中未能得到推广应用。而非标准化的TCPIP系统却得到了广泛应用,这种系统采用四层结构,依次是网络接入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虽然OSI参考模型未能取得巨大成功,但它在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第1层:物理层
物理层是OSI参考模型的最低层,且与物理传输介质相关联,该层是实现其他层和通信介质之间的接口。物理层协议是各种网络设备进行互联时必须遵守的低层协议。
物理层为传送二进制比特流数据而激话、维持、释放物理连接提供机械的、电气特征、功能的、规程性的特性。这种物理连接可以通过中继系统,每次都在物理层内进行二进制比特流数据的编码传输。这种物理连接允许进行今双工或半双工的二进制比特流传输的通
物理层相应设备包括网络传输介质(如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缆、无线电、红外等)和连接器等,以及保证物理通信的相关设备,如中继器、共享式HUB、信号中继、放大设备等。
四、第2层: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是OSI参考模型的第2层,介于物理层与网络层之间,其存在形式分为物理链路与逻辑链路。
设立数据链路层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在物理层所建立的原始的、有差错的物理连接线路变为对网络层无差错的数据链路,因此数据链路层必须有链路管理、帧传输、流量控制、差错控制等功能。数据链路层所关心的主要是物理地址、网络拓扑结构、线路选择与规划等。
数据链路层的数据传输是以帧为单位。在OSI中,帧被称为数据链路协议数据单元,它把从物理层来的原始数据打包成帧。数据链路层负责帧在计算机之间的无差错信息传递。
数据链路层设备主要包括:网络接口卡(NIC)及其驱动程序、网桥、二层交换机等。
五、第3层:网络层
网络层是OSI参考模型中最复杂、最重要的一层。这一层定义网络操作系统通信用的协议,为信息确定地址,把逻辑地址和名字翻译成物理的地址。它也确定从信源机(源节点)沿着网络到信宿机(目的节点)的路由选择,并处理交通问题,例如交换、路由和对数据包阻塞的控制。
网络层的主要提供以下功能
1.路径选择与中继。路径选择是指在通信子网中,为源节点和中间节点选择后继节点,以便将报文分组传送到目的节点。“最短时间”是选择路径的标准。
[2]
2.流量控制。网络中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等都存在流量控制问题,其控制方法大体相一致。其目的是防止通信量过大造成通信于网性能下降。
3.拥塞控制。当到达通信子网中某一部分的分组数高于一定的水平,使得
该部分网络来不及处理这些分组时,就会使这部分以至整个网络的性能下降。拥塞控制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网络高性能运转,保证子网不被它的用户发送的数据所淹没。
工作在网络层的设备主要有路由器和三层交换机。路由器通过转发数据包来实现网络互连, 其支持的协议有TCP/IP、IPX/SPX、AppleTalk等。三层交换机使用了三层交换技术,解决了局域网中网段划分之后,网段中子网必须依赖路由器进行管理的局面,解决了传统路由器低速、复杂所造成的网络瓶颈问题。
六、第4层:传输层
传输层是OSI参考模型的第4层中,是比较特殊的一层。该层的为源主机与目的主机进程之间提供可靠的,透明的数据传输,并给端到端数据通信提供最佳性能。
传输层从会话层接收数据,负责错误的确认和恢复,以确保信息的可靠传递。如果有必要,它也对信息重新打包,把过长信息分成小包发送,确保到达对方的各段信息正确无误,而在接收端,把这些小包重构成初始的信息。
传输层目的在于它既可以划分在OSI参考模型高层,又可以划分在低层。如果从面向通信和面向信息处理角度进行分类,传输层一般划在低层:如果从用户功能与网络功能角度进行分类,传输层又被划在高层。这种差异正好反映出传输层在OSI参考模型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传输层所支持的协议有:TCP/IP的传输控制协议TCP、Novell的顺序包交换SPX以及Microsoft NetBIOS/NetBEUI等。
七、第7层:应用层
应用层是最终用户应用程序访问网络服务的地方,它负责识别并证实通信双方的可用性,进行数据传输完整性控制,使网络应用程序(如电子邮件、P2P文件共享、多用户网络游戏、网络浏览、目录查询等)能够协同工作。[4]应用层是OSI参考模型的最高层,它为用户的应用进程访问OSI环境提供服务。应用层关心的主要是进程之间的通信行为,因而对应用进程所进行的抽象只保留了应用产程与应用进程间交互行为的有关部分。这种现象实际上是对应用进程某种程度上的简化。
应用层所承处的网络安全功能可粗分为保密、鉴别、反拒认、完整性等。保
密足指保护信息不被未授权者访问。鉴别是指在交换信息之前先要确认对方的身份。反拒认功能主要与电子签名有关,比如对拒绝承认所签约的客户必须惟一的确定电子反拒认,以满足法律手续。完整体是指如何确认白己所收到的信息是原始发来的信息,而不是被窜改或伪造的。
八、网络互联:
网络互联指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网络设备相互连接,构成更大规模的网络,目的是实现网络通信和资源共享。通过用物理设备将各网络和主机的物理层互连,各层次协调工作,从而实现了网络的功能,构成了现在丰富多彩的网络。
在计算机网络时代,人们对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利用必将会渗透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计算机和网络的功能,将会给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开展以及老百姓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在互联网的联系和沟通下,各种信息传播的速度将加快,企业和个人对网络信息的依赖程度也将不断加深,信息需求程度相对较大的部门将成为未来社会中创造高附加值的行业。并通过他们带动相关知识产业的进步和发展,甚至带动全社会的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推动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
计算机网络取得今天的发展成就,是人类文明进入到更高阶段的标志,它推动着人类社会向更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同时推动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通过计算机网络的连接,打破了原先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阻隔,在无形中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我们生存的空间,网络给我们提供了超乎寻常的方便和成功。但是,网络也给社会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它要求我们要以更高的层次去面对新的生活和环境,同时不断地改变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我们要抓住网络时代带给我们机遇,不断努力推动人类社会向更的高阶段发展。
第三篇:计算机网络及应用学习总结
计算机网络及应用学习总结
缘于对计算机网络比较感兴趣再加上公选课还差1.5个学分就选了这门公选课,除了因为重修课而两节课请假,其余的课每次都到了,可惜由于对公选课的一贯忽视,前几节课没怎么听,后来有节课上用心听了老师所讲的课,发现老师讲的通俗易懂,贴近实际,觉得很好,甚至后悔前几节课没认真听,所以对于老师所讲的内容也记得不全了。但我深知知识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当今的信息社会,时不时需要与网络打交道,因此了解基本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尤为重要。
在本次《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公选课中,我学到了很多有关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知识,很多以前有困惑的地方也弄明白了。例如IP地址分配等。具体学习到了以下诸多知识。
首先是计算机网络概论,网络的分类,它可以按拓扑结构分类,网络控制方式和作用范围等分类。例如按作用范围可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互联网(Internet)。接着是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其中主要有层次结构,网络协议,特别讲了TCP/IP体系结构,数据传输方式串行通信与并行通信数据通信方式,各种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IP技术中主要有IP地址的各字段含义和分类,IPv6;IPv6的特点;地址空间分配;地址类型;特殊IPv6地址;地址表示法。然后是无线局域网,局域网标准主要类型接入设备;配置方式;应用,再然后讲了计算机网络设备:服务器,调制解调器,传输协议,网卡,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则主要讲了防火墙的基本特征防火墙的主要功能。网络互连设备有中继器,网桥和网关。Internet组成部分,主要功能,逻辑结构,工作模式,提供的服务和接入技术以及网络连接测试。最后讲了网络系统集成、规划与设计。
在这么多知识点中,我对IP地址比较感兴趣,我以前只是以为ip地址就像一个网络区分的编码,真没想到它还有这么多意义,更没想到自己一直在用上午ip地址原来不是真实的地址。ip地址:互联网协议地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又译为网际协议地址),缩写为IP地址(IP Address)。IP地址是IP协议提供的一种统一的地址格式。IP地址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数,通常被分割为4个“8位二进制数”(也就是4个字节)。IP地址通常用“点分十进制”表示成(a.b.c.d)的形式,其中,a,b,c,d都是0~255之间的十进制整数。整个学习过程中,不仅学到很多实用的网络知识,还了解了与网络各层次相应的物理设备的基本作用。例如网络层的路由器,基本上每个寝室会有一个。
学习了知识,有了理论的基础,接下来就是如何去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相信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经常需要接触网络的是难免的,这样所学的知识就有了用武之地。例如当网络连接不上时,为了查找原因,可以通过ping这个命令来检查网络是否能够连通,用好它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分析判定网络故障。应用格式:Ping IP地址。该命令还可以加许多参数使用。通过ping还可以用来优化dns设置来提升网速。Ping还有许多其它的实用功能。感受到网络日益普及的趋势,以及对物联网的未来猜想,似乎整个世界都会变成一张大大的网,一切存在的都会将信息反映到网络世界,然后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交换。如果把整个人类社会当作一个人体,那么网络就是人体的神经,当然网络所能做到的已经超过了神经之于人体的作用。就像云计算。总之,网络知识会越来越重要,因此学习网络知识也是必须的。
第四篇:计算机网络总结
一.填空题
1.网络覆盖覆盖范围:广域网、城(区)域网、局域网
2.网络传输:网络传输是指用一系列的线路(光纤,双绞线等)经过电路的调整变化依据网络传输协议来进行通信的过程。其中网络传输需要介质,也就是网络中发送方与接收方之间的物理通路,它对网络的数据通信具有一定的影响。常用的传输介质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传输媒介。网络协议即网络中(包括互联网)传递、管理信息的一些规范。3.数据传输
1数据传输技术的两个特性(根据题目来选择最适合的两个)○可靠性、独立性、可扩充性、高效性、廉价性、透明性、易操作性。2数据传输技术: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电力线,无线传输媒体。○4.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为了进行网络中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TCP是一种面向连接服务的协议
IP UDP是一种无连接服务的协议。
数据帧:数据链路协议数据单元(包括:地址字段、控制字段、数据字段、校验码)
网络协议组成要素:语义、语法和时序。
1语义规定了通信双方动作、控制和应答信息; ○2语法规定数据和控制信息的格式; ○3时序指出事件的顺序和速率匹配等 ○二.选择题
1.网络技术的特点
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能实现数据信息传输和集中处理 ○2.可共享计算机系统资源 ○3.能进行分布处理 ○4.综合信息服务 ○2.OSI参考模型:OSI模型概念如分为哪几层?哪些属于通信子网哪些属于资源子网?哪一层起着衔接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的作用或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某一层的数据单元的具体称呼为什么?四类服务原语?
1OSI模型: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2通信子网:在OSI体系中的位置是下三层。○3资源子网:在OSI体系中的位置是上三层。○4服务原语只有4种类型。○请求:用户实体要求服务做某项工作源(N+1)实体—>源(N)实体 指示:用户实体被告知某事件发生目的(N)实体—>目的(N+1)实体 响应:用户实体表示对某事件的响应目的(N+1)实体—>目的(N)实体
确认:用户实体收到关于它的请求的答复源(N)实体—>源(N+1)实体 3.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为了进行网络中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TCP是一种面向连接服务的协议
IP UDP是一种无连接服务的协议。
数据帧:数据链路协议数据单元(包括:地址字段、控制字段、数据字段、校验码)网络协议组成要素:语义、语法和时序。
1语义规定了通信双方动作、控制和应答信息; ○2语法规定数据和控制信息的格式; ○3时序(同步)指出事件的顺序和速率匹配等 ○4.5.IP地址分类与计算
1.以下网络地址中属于私网地址(PrivateAddress)的是C
A.172.15.22.1
B.128.168.22.1 C.172.16.22.1
D.192.158.22.1
2.IPv4版本的因特网总共有(C)个A类地址网络。A.65000 B.200万
C.126 D.128 IP地址 11011011,00001101,00000101,11101110用点分10进制表示可写为219.13.5.238 私有地址的范围:
A类地址:10.0.0.0~10.255.255.255 B类地址:172.16.0.0~172.31.255.255
C类地址:192.168.0.0~192.168.255.255 各类地址范围:
A:1-126 B:128-191 C:192-223 D:224-239 E:240-255 特殊地址:
127.*.*.* 用于本地回路测试 255.255.255.255 有限广播地址 主机号全0 表示一个网络 主机号全1 直接广播地址 6.路由算法
16个路由算法 ○
2总体式路由算法和分散式路由算法。○采用分散式路由算法时,每个路由器只有与它直接相连的路由器的信息——而没有网络中的每个路由器的信息。这些算法也被称为DV(距离向量)算法。采用总体式路由算法时,每个路由器都拥有网络中所有其他路由器的全部信息以及络的流量状态。这些算法也被称为LS(链路状态)算法。
3路由算法的核心是路由选择算法,设计路由算法时要考虑的技术要素有: ○
1、选择最短路由还是最佳路由;
2、通信子网是采用虚电路操作方式还是采用数据报的操作方式;
3、采用分布式路由算法还是采用集中式路由算法;
4、考虑关于网络拓扑、流量和延迟等网络信息的来源;
5、确定采用静态路由还是动态路由。7.8.以太网
以太网是一种计算机局域网组网技术。它规定了包括物理层的连线、电信号和介质访问层协议的内容。以太网是当前应用最普遍的局域网技术。它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其他局域网标准。以太网的标准拓扑结构为总线型拓扑,为了最大程度的减少冲突,最大程度的提高网络速度和使用效率,使用交换机来进行网络连接和组织,这样,以太网的拓扑结构就成了星型,但在逻辑上,以太网仍然使用总线型拓扑和CSMA/CD的总线争用技术。9.Internet协议
Internet参考模型相关概念如分为哪几层?某一层提供了什么服务? 某一层有哪些协议?某一层相当于OSI模型的哪一层?
Inter网协议:①FTP:文本传送协议②简单邮件传送协议③远程登录协议 Internet参考模型分层: 1应用层:应用程序间沟通的层,如简单电子邮件传输(SMTP)○、文件传输协议(FTP)、网络远程访问协议(Telnet)等。应用层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高层
2传输层:在此层中,它提供了节点间的数据传送服务,如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等,TCP和UDP给数据包加入传输数据并把它传输到下一层中,这一层负责传送数据,并且确定数据已被送达并接收。传输层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传输层 3互连网络层:○负责提供基本的数据封包传送功能,让每一块数据包都能够到达目的主机(但不检查是否被正确接收),如网际协议(IP)。网际互联层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 4网络接口层:对实际的网络媒体的管理,定义如何使用实际网络(如Ethernet、Serial Line○等)来传送数据。网络接入层与OSI参考模型中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相对应 10.编码技术 三.计算题
1.规划几个IP网段
子网掩码决定的是一个子网的计算机数目,计算机公式是2的m次方,其中,我们可以把m看到是后面的多少颗0。如 255.255.255.0转换成二进制,那就是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后面有8颗0,那m就是 8,255.255.255.0这个子网掩码可以容纳2的8次方(台)电脑,也就是256台,但是有两个IP是不能用的,那就是最后一段不能为0和255,减去这两台,就是254台。我们再来做一个。
255.255.248.0这个子网掩码可以最多容纳多少台电脑?计算方法:把将其转换为二进制的四段数字(每段要是8位,如果是0,可以写成8个0,也就是00000000)
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然后,数数后面有几颗0,一共是有11颗,那就是2的11次方,等于2048,这个子网掩码最多可以容纳2048台电脑。2.计算信道的带宽
奈奎斯特(Nyquist)准则:信道无噪声理想情况下容量为C=2 F log2N 香农定理(Shannon):在随机噪声干扰的信道中传输数字信号,信道容量为:
C=F log2(1+S/N)(备注:式中F为信道带宽,N为信号的状态个数,C为信道容量(最大传输速率),单位bps)3.网络通信速率
在计算机科学中,bit是表示信息的最小单位,叫做二进
制位;一般用0和1表示。Byte叫做字节,由8个位(8bit)组成一个字节(1Byte),用于表示计算机中的一个字符。bit与Byte之间可以进行换算,其换算关系为:1Byte=8bit(或简写为:1B=8b);在实际应用中一般用简称,即1bit简写为1b(注意是小写英文字母b),1Byte简写为1B(注意是大写英文字母B)。
在计算机网络或者是网络运营商中,一般宽带速率的单位用bps(或b/s)表示;bps表示比特每秒即表示每秒钟传输多少位信息,是bit per second的缩写。在实际所说的1M带宽的意思是1Mbps(是兆比特每秒Mbps不是兆字节每秒MBps)。建议能记住以下换算公式: 1B=8b 1B/s=8b/s(或1Bps=8bps)1KB=1024B 1KB/s=1024B/s 1MB=1024KB 1MB/s=1024KB/s 4.网速,下载一个文件的时间
公式:传输时间=文件大小/传输速率(备注:传输速率按3中的计算)四.解答题 1.数据交换
一.数据交换的概念:数据交换是指在任意拓扑结构的通信网络中,通过网络节点的某种转换方式实现任意两个或多个系统之间的连接。数据交换是多节点网络中实现数据传输的有效手段
二、电路交换:通过中间交换节点在两个站点之间建立一条专用的通信线路。利用线路交换进行通信包括建立线路、传输数据和拆除线路三个阶段。线路交换用户就可以固定的速率传输数据,中间节点不进行缓冲和处理,数据不丢失、不乱序,传输可靠,传输实时性好,透明性好,但线路建立时间延迟较大,传输效率较低;线路利用率低;差错控制能力。
三、报文交换:发方把待传送的正文信息加上相应的控制信息形成一份份报文;再以报文为单位送到各节点;交换节点在接收报文后进行缓存和必要的处理;待指定输出端线路和下一节点空闲时,再将报文转发出去。
四、报文分组交换:简称分组交换(包交换),是把信息正文再分成若干个正文组,每个组再加上相应的头部和尾部控制信息,就形成了报文分组,在线路和节点上是以报文分组为单位进行存储、处理和转发的。
报文分组交换技术是由数据报分组和虚电路分组两种传输方式实现的。数据报传输是一种面向无连接的传输方式; 虚电路传输是一种面向连接的传输方 2.综合布线
综合布线的特点:
① 结构清晰,便于维护管理
② 材料统一先进,适应今后的发展 ③ 灵活性强 ④ 便于扩充
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
① 工作区子系统② 水平子系统 ③ 管理子系统④ 干线子系统 ⑤ 设备间子系统⑥ 建筑群子系统 综合布线的两个标准:
568A标准:绿白,绿,橙白,蓝,蓝白,橙,棕白,棕 568B标准: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 其中568B比较常用直通线一般都用568B标准 五.论述题
1.OSI下四层某一层功能
一.数据链路层(20%可能性考数据链路层)
定义:在物理链路上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使之对网络层呈现为一条无错的,点到点的链路。
功能: 1.物理地址 2.成帧 3.定界与同步 4.差错控制 5.流量控制
6.信道的访问控制
二.传输层(80%可能性考传输层)
定义:为源端主机到目的主机提供可靠的、满足服务质量要求的数据传输服务。功能:
1.传输连接的建立、维持和拆除;
2.向会话层提供独立于通信子网的、可靠的、透明的数据传输服务; 3.多路复用:传输层支持向上复用和向下复用。向上复用是指可同时支持多个进程连接;向下复用是一个传输层使用多个网络连接。
4.寻址:传输层可实现提供上下层的地址映射、端到端的流量控制、差错控制与恢复等。5.差错控制:传输层协议的复杂程度取决于网络提供的服务。对于不可靠的网络服务,传输层协议要很复杂,仅差错控制就要考虑重传策略、重复检测和故障恢复等工作。
1.屏蔽各类通信子网差异,使上层不受通信技术变化的影响。2.弥补应用层和通信子网的差异 3.提供进程级通信能力。三.物理层相关概念
典型的物理层标准:RS232C标准
物理层四个特性: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规程特性
1、机械特性:也称物理特性,规定了DTE和DCE之间连接器的几何参数,包括形状、几何尺寸、引线数目和排列方式等。
2、电气特性:规定了DTE与DCE之间信号线的电气参数及有关电路的特征,如电气接口连接方式、信号源输入/出阻抗、信号电压范围、传输速率和距离限制等。
3、功能特性:对接口各信号线的含义、功能及各信号之间的对应关系给出了确切的定义。
4、规程特性:规定了DTE和DCE间各接口信号线实现数据传输时的控制过程,就是在物理连接的建立、维持和拆除时信号线的动作规则和步骤等。物理层主要功能:为数据端设备提供传送数据通路、传输数据。四.网络层相关概念
网络层是为传输层提供服务的,传送的协议数据单元称为数据包或分组。该层的主要作用是解决如何使数据包通过各结点传送的问题,即通过路径选择算法(路由)将数据包送到目的地。另外,为避免通信子网中出现过多的数据包而造成网络阻塞,需要对流入的数据包数量进行控制(拥塞控制)。当数据包要跨越多个通信子网才能到达目的地时,还要解决网际互连的问题。
2.TCP/IP 一.TCP功能
TCP:即面向连接的、可靠的传输控制协议
主要功能:在不可靠的网络服务上为应用层提供面向连接的、端到端的可靠传输服务。其他功能:
TCP可靠传输:利用滑动窗口机制和选择重传机制保障可靠传输 TCP连接管理:利用三次握手方式来建立或释放连接
TCP流量控制:完成端到端的流量控制,防止接收实体被发送实体发送的数据淹没。TCP拥塞控制:防止发送实体过快地传输数据使接收实体来不及处理。二.IP协议
IP协议是Internet中的基础协议和重要组成部分。由IP协议控制的协议单元称为IP数据报。IP提供不可靠的、无连接的数据报传递服务。
1IP层通过互连网传输数据报,各个IP数据报独立传输。IP从源传输层实体获○得数据,再通过物理网络传送给目的主机的IP层。
2IP不保证传送的可靠性,在主机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它可能丢弃某些数据报,○IP也不检查被数据链路层丢弃的报文。
3在传输时高层协议将数据传给网络层,网络层将数据封装成IP数据报后通过○网络接口层发送出去。
4如目的主机连在本地网中,○IP直接把数据报传送给本地网中目的主机;如目的主机在远程网上,IP通过路由器把数据报转发到目的主机
第五篇:计算机网络总结
1.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原理结构)由哪几层组成的?每一层主要功能及数据传输单位是什么?
综合OSI和TCP/IP的优点,采用一种原理体系结构。各层的主要功能是: ◆物理层:物理层的任务就是透明的传输比特流。物理层还要确定连接电缆插头的定义及连接法。传输单位:比特序列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的任务就是在两个相邻结点间的线路上无差错地传送以帧(frame)为单位的数据。每一帧包括数据和必要的控制信息。帧
◆网络层:网络层的任务就是要选择合适的路由,使发送站的运输层所传下来的分组能够正确无误地按照地址找到目的站,并交付给目的站的运输层。packet包 ◆运输层:运输层的任务是向上一层的进行通信的两个进程之间提供一个可靠的端到端服务,使它们看不见运输层以下的数据通信的细节。
◆应用层:应用层直接为用户的应用进程提供服务。
2.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就是计算机终端之间通信时,一方发起呼叫,独占一条物理线路。当交换机完成接续,对方收到发起端的信号,双方即可进行通信。在整个通信过程中双方一直占用该电路。它的特点是实时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较低。但同时也带来线路利用率低,电路接续时间长,通信效率低,不同类型终端用户之间不能通信等缺点。电路交换比较适用于信息量大、长报文,经常使用的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
(2)报文交换将用户的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当所需要的输出电路空闲时,再将该报文发向接收交换机或终端,它以“存储--转发”方式在网内传输数据。报文交换的优点是中继电路利用率高,可以多个用户同时在一条线路上传送,可实现不同速率、不同规程的终端间互通。但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以报文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网络传输时延大,且占用大量的交换机内存和外存,不能满足对实时性要求高的用户。报文交换适用于传输的报文较短、实时性要求较低的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如公用电报网。
(3)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3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以及分类方法?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有哪几个方面: 1.硬件的有连接介质和网络连接设备。2.软件的有通信协议和网络管理软件。
总的来说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基本上包括: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传输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如无线网络的传输介质就是空气)以及相应的应用软件四部分。 不同作用范围的网络
广域网 WAN(Wide Area Network) 局域网 LAN(Local Area Network)
城域网 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接入网 AN(Access Network) 从网络的使用者进行分类
公用网(public network) 专用网(private network)
.4.物理层接口有哪几个方面的特性?各包含什么内容?
物理层的接口包含4个特性:
◆机械特性:主要定义连接通信物理介质的边界点,即接插装置(接口)。规定物理连接时所采用的规格、引脚的数量和排列情况。
◆电气特性:规定传输二进制位时,各引脚线路上信号的电压高低、阻抗匹配、传输速率和距离限制。
◆功能特性:主要定义各条物理引脚线路的功能。
◆过程特性:主要定义各条物理引脚线路的工作规程和时序关系。
5.简述主要传输介质的特点? 6宽带接入技术有哪些?
xDSL 技术就是用数字技术对现有的模拟电话用户线进行改造,使它能够承载宽带业务。
2-07 假定某信道受奈氏准则限制的最高码元速率为20000码元/秒。如果采用振幅调制,把码元的振幅划分为16个不同等级来传送,那么可以获得多高的数据率(b/s)?
答:C=R*Log2(16)=20000b/s*4=80000b/s
2-09 用香农公式计算一下,假定信道带宽为为3100Hz,最大信道传输速率为35Kb/s,那么若想使最大信道传输速率增加60%,问信噪比S/N应增大到多少倍?如果在刚才计算出的基础上将信噪比S/N应增大到多少倍?如果在刚才计算出的基础上将信噪比S/N再增大到十倍,问最大信息速率能否再增加20%?
答:C = W log2(1+S/N)b/s-àSN1=2*(C1/W)-1=2*(35000/3100)-1 SN2=2*(C2/W)-1=2*(1.6*C1/w)-1=2*(1.6*35000/3100)-1 SN2/SN1=100信噪比应增大到约100倍。C3=Wlong2(1+SN3)=Wlog2(1+10*SN2)C3/C2=18.5% 如果在此基础上将信噪比S/N再增大到10倍,最大信息通率只能再增加18.5%左右
1.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需要解决的3个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何需要在数据链路层实现透明传输?解释PPP协议的字符填充法? 点对点信道。这种信道使用一对一的点对点通信方式。(1)封装成帧(2)透明传输(3)差错控制. 1.封装成帧(framing)就是在一段数据的前后分别添加首部和尾部,然后就构成了一个帧。确定帧的界限。首部和尾部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进行帧定界。
2.字节填充法(byte stuffing)或字符填充(character stuffing)
发送端的数据链路层在数据中出现控制字符“SOH”或“EOT”的前面插入一个转义字符“ESC”(其十六进制编码是 1B)。
接收端的数据链路层在将数据送往网络层之前删除插入的转义字符。如果转义字符也出现数据当中,那么应在转义字符前面插入一个转义字符。当接收端收到连续的两个转义字符时,就删除其中前面的一个。
Ppp协议的字符填充法。
将信息字段中出现的每一个 0x7E 字节转变成为 2 字节序列(0x7D, 0x5E)。
若信息字段中出现一个 0x7D 的字节, 则将其转变成为 2 字节序列(0x7D, 0x5D)。
若信息字段中出现 ASCII 码的控制字符(即数值小于 0x20 的字符),则在该字符前面要加入一个 0x7D 字节,同时将该字符的编码加以改变。
例如,出现0x03,需要转变成(0x7D, 0x31)简述CSMA/CD协议的特点和工作方法?
(1)适配器从网络层获得一个分组,加上以太网首部和尾部后,组成以太网的帧。然后放入适配器的缓存,准备发送。
(2)若适配器检测到信道空闲(96比特时间内在信道上没有检测到信号),则发送帧。如果检测到信道忙,则继续检测并等待信道空闲,然后发送帧。
(3)发送过程中继续检测信道,若一直未检测到碰撞,就顺利将帧成功发送出去。若检测到碰撞,终止发送帧。
(4)终止发送帧后,适配器执行指数退避算法,等待r倍512比特时间后,返回步骤(2)。
3-28 有10个站连接到以太网上。试计算一下三种情况下每一个站所能得到的带宽。(1)10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Mb/s以太网集线器;(2)10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0Mb/s以太网集线器;(3)10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Mb/s以太网交换机。答:(1)10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Mb/s以太网集线器:10mbs(2)10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0mb/s以太网集线器:100mbs(3)10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mb/s以太网交换机:10mbs
3-32 图3-35表示有五个站点分别连接在三个局域网上,并且用网桥B1和B2连接起来。每一个网桥都有两个接口(1和2)。在一开始,两个网桥中的转发表都是空的。以后有以下各站向其他的站发送了数据帧:A发送给E,C发送给B,D发送给C,B发送给A。试把有关数据填写在表3-2中。
发送的帧 B1的转发表 地址 接口
B2的转发表 地址
接口
B1的处理
(转发?丢弃?登记?)
B2的处理
(转发?丢弃?登记?)A→E C→B D→C B→A A C D B 1 2 2 1
A C D 1 2
转发,写入转发表 转发,写入转发表 写入转发表,丢弃不转发 写入转发表,丢弃不转发
转发,写入转发表 转发,写入转发表 转发,写入转发表 接收不到这个帧
3-29.一个自治系统有5个局域网,其连接图如图4-55示。LAN2至LAN5上的主机数分别为:91,150,3和15.该自治系统分配到的IP地址块为30.138.118/23。试给出每一个局域网的地址块(包括前缀)。30.138.118/23--à30.138.0111 011 分配网络前缀时应先分配地址数较多的前缀
题目没有说LAN1上有几个主机,但至少需要3个地址给三个路由器用。本题的解答有很多种,下面给出两种不同的答案: 第一组答案 第二组答案
LAN1 30.138.119.192/29 30.138.118.192/27 LAN2 30.138.119.0/25 30.138.118.0/25 LAN3 30.138.118.0/24 30.138.119.0/24 LAN4 30.138.119.200/29 30.138.118.224/27 LAN5 30.138.119.128/26 30.138.118.128/27 3-30.一个大公司有一个总部和三个下属部门。公司分配到的网络前缀是192.77.33/24.公司的网络布局如图4-56示。总部共有五个局域网,其中的LAN1-LAN4都连接到路由器R1上,R1再通过LAN5与路由器R5相连。R5和远地的三个部门的局域网LAN6~LAN8通过广域网相连。每一个局域网旁边标明的数字是局域网上的主机数。试给每一个局域网分配一个合适的网络的前缀。见课后答案P380 3-41.假定网络中的路由器B的路由表有如下的项目(这三列分别表示“目的网络”、“距离”和“下一跳路由器”)
N1 7 A N2 2 B N6 8 F N8 4 E N9 4 F 现在B收到从C发来的路由信息(这两列分别表示“目的网络”“距离”): N2 4 N3 8 N6 4 N8 3 N9 5 试求出路由器B更新后的路由表(详细说明每一个步骤)。路由器B更新后的路由表如下:
N1
A
无新信息,不改变 N2
C
相同的下一跳,更新 N3
C
新的项目,添加进来
N6
C
不同的下一跳,距离更短,更新 N8
E
不同的下一跳,距离一样,不改变 N9
F
不同的下一跳,距离更大,不改变
网络层的主要协议及主要配套协议是什么?简述这些协议各自的作用。
答:网际协议IP是TCP/IP体系中两个最重要的协议之一,它主要有4个配套协议:1.解析协议ARP:物理地址是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使用的地址,IP地址是网络层和以上各层使用的地址,是一种逻辑地址。IP地址和硬件地址由于格式不同而不存在简单的映射关系,地址解析协议ARP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在主机ARP高速缓存中存放一个从IP地址到硬件地址的映射表,并且这个映射表通过广播(ARP请求分组)和(ARP响应分组)响应经常动态更新2.逆地址解析协议RARP:已包含在DHCP协议中,现在已没人单独使用RARP协议了3.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ICMP允许主机或路由器报告差错情况和提供有关异常情况的报告。ICMP报文作为IP层数据报的数据,加上数据的首部,组成IP数据报发送出去。CMP报文的格式。4.网际组管理协议IGMP:主要用于多播。路由器的分组转发算法?
答:1)从数据报的首部提取目的站的ip地址D,得出目的网络地址为N。2)若N就是与此路由器直接相连的某个网络地址,则这种交付为直接交付,即不需要再经过其它的路由器。这时就直接通过该网络将数据报交付给目的站D(这里包括将目的主机地址D转换为具体的硬件地址,将数据报封装为MAC帧,再发送此帧);否则就是间接交付,执行(3)。3)若路由器表中有目的地址为D的特定主机路由,则将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下一跳路由器;否则,执行(4)。4)若路由表中有到达网络N的路由,则将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下一跳路由器;否则,执行(5)。5)若路由表中有一个默认路由,则将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默认路由器;否则,执行(6)。6)报告转发分组出错。
划分子网情况下,路由器的分组转发算法?
答:从收到的数据报的收不提取目的IP地址D。先判断是否为直接交付。对路由器直接相连的网络逐个进行检查:用各个网络的子网掩码和D逐位相与,看结果是否和相应的网络地址匹配。若匹配,则把分组进行直接交付,转发任务结束,否则就是间接交付,执行3.3若路由表中有目的地址为D的特点主机路由,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下一跳路由器;否则,执行4。4对路由表中的每一行,用其中的子网掩码和D逐位相与,其结果为N。若N与该行的目的网络地址匹配,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该行指明的下一跳路由器;否则,执行5。5若路由表中有一个默认路由,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默认路由器;否则,执行6。6报告转发分组出错。
RIP协议的特点?简述其工作步骤?
答:特点:1仅和相邻路由器交换信息。2路由器交换的信息是当前路由器所知道的全部信息,即自己的路由表。3按固定的时间间隔交换路由信息。步骤:1对地址为X的相邻路由器发来的RIP报文,先修改次报文的所有项目:把“下一跳”字段中的地址都改为X,并把所有的“距离”字段加1。2对修改后的RIP报文中的每一项,进行以下步骤“若原来的路由表中没有目的网络N,则把该项目添加到路由表中。否则若下一跳路由器的地址是X,则把收到的项目替换元路由表中的项目否则若收到的项目距离d小于路由表中的距离,则进行更新,否则什么也不做。3若3分钟还没有收到相邻路由器的更新路由表,则把此相邻路由器记为不可达的路由器。即把距离置为16。4返回。
5—39 TCP的拥塞窗口cwnd大小与传输轮次n的关系如下所示:
cwnd
n 1 2 4
cwnd
n 14
(1)试画出如图5-25所示的拥塞窗口与传输轮次的关系曲线。(2)指明TCP工作在慢开始阶段的时间间隔。(3)指明TCP工作在拥塞避免阶段的时间间隔。
(4)在第16轮次和第22轮次之后发送方是通过收到三个重复的确认还是通过超市检测到丢失了报文段?
(5)在第1轮次,第18轮次和第24轮次发送时,门限ssthresh分别被设置为多大?(6)在第几轮次发送出第70个报文段?
(7)假定在第26轮次之后收到了三个重复的确认,因而检测出了报文段的丢失,那么拥塞窗口cwnd和门限ssthresh应设置为多大?
答:(1)拥塞窗口与传输轮次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课本后答案):(2)慢开始时间间隔:【1,6】和【23,26】(3)拥塞避免时间间隔:【6,16】和【17,22】
(4)在第16轮次之后发送方通过收到三个重复的确认检测到丢失的报文段。在第22轮次之后发送方是通过超时检测到丢失的报文段。(5)在第1轮次发送时,门限ssthresh被设置为32 在第18轮次发送时,门限ssthresh被设置为发生拥塞时的一半,即21.在第24轮次发送时,门限ssthresh是第18轮次发送时设置的21(6)第70报文段在第7轮次发送出。
(7)拥塞窗口cwnd和门限ssthresh应设置为8的一半,即4.TCP协议和UDP协议的特点比较
答:TCP是面向连接的运输层洗衣,每一条TCP的连接只能有两个端点每一条TCP连接只能是点对点,TCP提供可靠交付的服务,TCP提供全双工通信,面向字节流。UDP是无连接的即发送数据之前不需要建立连接,因此减少了开销和发送数据之前的时延。UDP使用尽最大努力交付,即不保证可靠交付,因此主机不需要维护复杂的连接状态表。UDP是面向报文的。UDP没有拥塞控制,因此网络出现的拥塞不会使源主机的发送速率降低。UDP支持一对一,多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的交互通信。UDP的收不开销小,只有8个字节,比TCP的20个字节的首部要短。
TCP协议如何实现可靠传输,以连续ARQ协议为例阐述?
答:位于发送窗口的5个分组都可以连续发送出去,而不需要等待对方的确认,这样,信道利用率就提高了。连续ARQ协议规定,发送方每收到一个确认,就把发送窗口向前滑动一个分组的位置。接收方一般都是采用累积确认的方式。这就是说,接收方不必对收到的分组逐个发送确认,而是可以在收到几个分组后,对按序到达的最后一个分组发送确认,这样就表示:到这个分组为止的所有分组都已正确收到了。
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网络资源拥塞?拥塞控制与流量控制的区别是怎样的?
答:在某段时间,若对网络中某一资源的需求超过了该资源所能提供的可用部分,网络的性能就要变坏,这种情况就叫做拥塞。所谓拥塞控制就是防止过多的数据注入到网络中,这样可以使网络中的路由器或链路不致过塞。相反,流量控制往往值点对点通信量的控制,是个端到端的问题。流量控制所要做的就是抑制发送端发送数据的速率,以便使接收端来得及接收。
简述TCP连接的建立和释放过程?
答:在TCP/IP协议中,TCP协议提供可靠的连接服务,采用三次握手建立一个连接。第一次握手:建立连接时,客户端发送syn包(syn=j)到服务器,并进入SYN_SEND状态,等待服务器确认。第二次握手:服务端收到syn包,必须确认客户的SYN(ack=j+1),同时自己也发送一个SYN包(syn=k),即SYN+AC包,此时服务器进入SYN_RECV状态。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ACK包,向服务器发送确认包ACK(ack=k+1),此包发送完毕,客户端和服务器进入ESTABLISHED,完成三次握手。本次由服务器提出关闭连接请求。TCP连接的释放需要进行四次握手,步骤是: 第一次握手:由服务器提出关闭连接请求。服务器将fin置为1,fin=1,seq=u ,ack=u+1。第 二次握手:客户端tcp协议层接收到服务器关闭连接的请求报文段后,就会发送一个确认报文ack,表示收到了关闭请求,并已经终止了数据传输。但如果 ack确认发送后服务器仍然有数据传输的话,客户端仍然可以接受数据,只是服务器不可以在接受数据了。此状态称半关闭状态(Half-colse)。第三次握手:客户端确认服务器没有数据传输,将fin置1,要求关闭连接.第四次握手:服务器接收到关闭请求,发送确认请求ack,客户端收到确认后,整个连接完全关闭。简述DNS查询的主要步骤? 答:主机向本地域名服务器的查询一般都是采用递归查询。而本地域名服务器向根域名服务器的查询通常是采用迭代查询:1,主机先向其本地域名服务器进行递归查询。2本地域名服务器采用迭代查询,它先向一个跟域名服务器查询。3根域名服务器告诉本地域名服务器,下一次应查询的顶级域名服务器的IP地址。4本地域名服务器向顶级域名服务器进行查询。5顶级域名服务器告诉本地域名服务器,下一次应查询的权限域名服务器的IP地址。6本地域名服务器向权限域名服务器进行查询。7权限域名服务器告诉本地域名服务器,所查询的主机的IP地址。8本地域名服务器最后把查询结果告诉主机。本地域名服务器只需要向根域名服务器查询一次,后面的几次查询都是在其他几个域名服务器之间进行的3-6,只是在步骤7本地域名服务器从根域名服务器得到了所需的IP地址。最后在步骤8,本地域名服务器把查询的结果告诉主机,整个查询也是使用8个UDP报文。
简述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的主要步骤?
答:1发件人调用PC机中的用户代理撰写和编辑用发送的邮件。2发件人点击屏幕上的“发送邮件”的按钮,把发送邮件的工作全部都交给用户代理来完成。用户代理把邮件用SMTP协议发给发送方邮件服务器,用户代理充当SMTP客户,而发送方邮件服务器充当SMTP服务器。3,SMTP服务器收到用户代理发来的邮件后,就把邮件临时存放在邮件缓存队列中,等待发送到接收方的邮件服务器。4,发送方邮件服务器的SMTP客户与接收方邮件服务器的SMTP服务器建立TCP连接,然后就把邮件缓存队列中的邮件一次发送出去。5,运行在接收方邮件服务器的SMTP服务器进程收到邮件后,就把邮件放入收件人的用户邮箱中,等待收件人进行读取。6,收件人在打算收信时,就运行PC机中的用户代理,使用POP3协议读取发送给自己的邮件。
简述FTP协议的工作过程?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