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海漫记》心得

时间:2019-05-14 23:36: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教海漫记》心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教海漫记》心得》。

第一篇:读《教海漫记》心得

读《教海漫记》心得

《教海漫记》是于永正老师数十年教育实践的经验精粹,是于永正老师教学生涯的记录,也是于永正老师内心情感的真实坦露。其中蕴含着理论的活力和人格的魅力。书中每篇文章不长,都有一个中心,几十篇文章又贯穿一个大的中心。内容平实,文笔流畅,像是跟读者娓娓谈心,又像是讲故事。许多生动的实例,不少幽默的话语,能让你忍不住笑出声来。读了此书,我受益匪浅。

于永正老师了解儿童,信任儿童。他常常换位思考:假如我是一个六七岁的孩子。他能敏锐地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懂得用最美的语言去激励学生。于永正老师懂得宽容。他说:“花朵是色彩斑斓的,学生是五彩缤纷的。”可见,学生不可能齐步走,教育不应搞“一刀切”。教师的宽容,不仅是一种教育方法,更是教学生懂得怎样做人。

爱,也是一种艺术。于永正老师和学生也有许多磕磕碰碰,也曾有过苦恼和困惑。正是对学生的爱,使他“吃一堑,长一智”,成为一名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永正娴熟地运用批评的艺术、表扬的艺术,懂得用小纸条的魔力,或在作文本上画一只翘起大拇指的手„„

从于永正老师几十年的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看,于永正老师的教育观是渗透着、浸润着深深的爱的现代教育观。爱,使于老师产生了智慧和力量,使他的生命变得更充实。一位哲人说得好:“一个热爱生命的人,不再靠自己,而是靠他所爱的东西活着。离自己越远,渗透别人越深,就越幸福。”

读完此书,我掩卷沉思:按于老师的才华,本可以另谋高就,但他安贫乐道,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无怨无悔,这是多么高尚的精神境界!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要以于老师为榜样,默默耕耘、不断创新,教出自己的特色。

写于200(789)?

第二篇:读《教海漫记》心得

读《教海漫记》心得

杨仁勤

《教海漫记》是于永正老师数十年教育实践的经验精粹,是于永正老师教学生涯的记录,也是于永正老师内心情感的真实坦露。其中蕴含着理论的活力和人格的魅力。书中每篇文章不长,都有一个中心,几十篇文章又贯穿一个大的中心。内容平实,文笔流畅,像是跟读者娓娓谈心,又像是讲故事。许多生动的实例,不少幽默的话语,能让你忍不住笑出声来。读了此书,我受益匪浅。

于永正老师了解儿童,信任儿童。他常常换位思考:假如我是一个六七岁的孩子。他能敏锐地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懂得用最美的语言去激励学生。

于永正老师懂得宽容。他说:“花朵是色彩斑斓的,学生是五彩缤纷的。”可见,学生不可能齐步走,教育不应搞“一刀切”。教师的宽容,不仅是一种教育方法,更是教学生懂得怎样做人。

爱,也是一种艺术。于永正老师和学生也有许多磕磕碰碰,也曾有过苦恼和困惑。正是对学生的爱,使他“吃一堑,长一智”,成为一名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永正娴熟地运用批评的艺术、表扬的艺术,懂得用小纸条的魔力,或在作文本上画一只翘起大拇指的手„„

从于永正老师几十年的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看,于永正老师的教育观是渗透着、浸润着深深的爱的现代教育观。爱,使于老师产生了智慧和力量,使他的生命变得更充实。一位哲人说得好:“一个热爱生命的人,不再靠自己,而是靠他所爱的东西活着。离自己越远,渗透别人越深,就越幸福。”

读《教海漫记》,也让我深刻体验到于老师身上的那股韧劲。于老师听到学生对自己的板书有意见时,坚持练字,坚持在课堂上一笔一划地写字,一个特级教师如此,我们年轻教师为什么做不到?在一次观摩课上,于永正老师发现学生句子读不通顺,他不急不躁,一次又一次地帮助学生,鼓励学生,直到第八次,这位学生才读得既正确又流利,换作是我,早就叫他坐下了吧?这需要多大的耐心啊?看着于老师的教学故事,我又懂了。教师需要一股韧劲,需要有所坚持。

很多时候,我们经常埋怨学生上课不认真,其实如果我们的课有足够的吸引力,学生又怎么会不认真呢?于永正老师就非常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他用幽默的语言吸引学生,他用微笑面对学生,用许许多多的教学艺术帮助学生轻松地

学习。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有人说:“于永正老师教学上的成功,多半归功于他的微笑。”于老师在《教海漫记》中写到很多有趣的故事,事过境迁,我在品读时也一次又一次地发出了会心地微笑。是的,“知识好比种子,教师的亲切态度好比阳光,儿童的心情好比土壤,——只有这时的播种,才能使知识的幼苗茁壮成长。”

读完这本书,我感慨万千,又思虑重重,像只迷途的羔羊,却又豁然开朗。是啊,当一位老师,真正把教育事业当作了自己的生命,当一位老师,真正走入了学生的心灵,当他的教学,真正做到了淳朴恬淡,本色天然,当他的文章,真正是用人格、智慧、创造的元素组成„„这样的老师,就可以称之为大师,这样的教育,就意味着成功,这样的文章,就能够像名著一样永恒。

第三篇:读《教海漫记》有感

读《教海漫记》有感

很早就听说于永正老师的大名,也多次聆听于老师的作文指导课。自从有幸拜于老师为师,我再次捧起了《教海漫记》,拜读于永正老师的智慧结晶,我如饥似渴,细细品茗,就像细细地品味着一杯浓浓的香茶。《教海漫记》是于永正老师近几十年教育的经验集粹,是于老师教学生涯的记录,也是于老师内心情感的真实袒露,其中蕴涵着理论的活力和人格的魅力。

于老师的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他对教育的执着,对学生的热爱,我很欣赏于老师的不少做法,这些做法让我体会到,原来教育的魅力,也就在这些小的细节上。

“老师,请翘起你的大拇指。”

本书中写道,于老师在上中学的时候,他的语文老师在他的一篇作文后面批了这样两句话“有老舍风格,此文可以试投《中国青年报》”,就为了这两句话,他把作文在怀里揣了两三天,虽然于老师把作文投寄过去,直到现在也没有发表,但那句话却启发了他对作文的兴趣,激励了他一辈子,这位老师从不吝啬他的表扬,象春天不吝啬他的风,不吝啬他的雨。他用表扬扬起了学生理想的风帆,并把它鼓的饱饱的,不容你松弛。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于老师在作文课上从不吝惜自己的鼓励,当学生读自己的作文时,教师边听边评,既评价了学生的文章,又通过评价指导了学生如何能把文章写好,如当一个学生读到,我对他笑了笑,她也冲我笑了笑,好象在说:“应该的”时,于老师插话说:“这就叫具体,细腻。”这句话既是对学生的肯定,又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告诉学生什么叫具体、细腻。如何做到这一点,当孩子以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写出文章时,于老师给他得了130分的高分,试想这个孩子是怎样的欣喜,其他学生会怎样挖空心思去做到这份“与众不同”呢?于老师的做法不比我们天天苦口婆心的讲“要把内容写具体,写新颖”高明得多吗?而且加之老师鼓励的评价,哪个孩子能不欢欣雀跃,哪个孩子能不对作文充满兴趣呢?

“没有优点,制造优点”,这才能更加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有了内容可写,知道如何去写,再加上老师的鼓励,当然会想写,要写,爱写了,所以,我们作为语文老师也应该在写作教学上,为孩子制造优点,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为学生的点滴进步翘起你的大拇指。

让“我”的学生有个金色的童年。

在《教海漫记》中,让我最为感动的是贯穿本书文章中的一个“爱”字,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儿童的爱。于老师常常换位思考:假如我是一个六七岁的孩子,他和孩子同乐同悲,有感情的交流,有心灵的沟通,他能敏锐的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懂得用最美的语言去激励学生。“当老师难,当小学老师更难,难就难在一个“小”上,因为孩子们小,很稚嫩,需要细心呵护,因为“小”容易受熏陶感染,因此要尽可能地给予正面积极的影响。”于老师50多岁了,依然童心未泯。在课堂上,有时“装猫扮狗”,逗孩子在乐中学,在课外引孩子玩,让孩子在社会交往中感受人生,在感受别人爱的过程中,学会爱别人。

“让我的学生有个金色的童年”回忆起来一辈子难忘。这是我读了于永正《教海漫记》后,始终在脑海中回旋的一句话,使我不断地思考,怎样让我的学生也拥有金色的童年。

同于老师相比,我自身的文化底蕴及教学机智还相差甚远,但我会努力的,因为我还年轻!

第四篇:读《教海漫记》有感

读《教海漫记》有感

读完了这本书,脑海中似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因为这本书的内容太丰富多彩了,像是将一块吃不完的面包覆于一个对教学教法渴望已久的人身上,这本书不是凌驾于课堂之上的理论说教,也不是夸夸其谈的王婆卖瓜,是用质朴的心诉说着于老师教学生涯的点点滴滴。我仿佛看到一个和蔼的老人,站在五尺讲台传播着知识与爱。这本书分为四个部分,教育篇、教学篇、修养篇、其他篇。教育篇

浏览了一下目录,我迫不及待地翻开《给初为人师的女儿“支招儿”》这篇,由于我也是一个新的老师,对于刚要走进的课堂,虽有了一年的代课经历,但心里还是不够有底,怀着期待我打开了这篇文章,一共二十条忠告,我一一的记在自己的本子上,因为这本书是学校图书馆借的,开学就得归还了,我暗自下了个决定,我一定要去买一本属于自己的《教海漫记》。我把这二十条忠告梳理如下:

一、老师要在上课铃声未落之前到达教室门口。

先到达是为了观察班级的情况,对于乱哄哄的教室,一定不能进去,学会用严厉的目光让课堂纪律迅速安静下来。对于高年级的同学可以采用“下马威”和“杀鸡儆猴”的招儿。于老师强调了第一堂课的重要性,就是要立规矩,有了良好的课堂纪律,教学才能顺利的实施,我想这就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吧。记得我去龙文实小的第一堂课,老教师给我支招要我不能看起来像好欺负的样子,要不苟言笑,最好凶巴巴,现在想起来自己当时的模样一定可笑极了。

二、走进课堂,要把90%的注意力放学生身上,10%的注意用在教学方案的实施上。

我理解这是新课程标准里的由注意教学教法转移到注意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一个优秀的老师要眼看四方,耳听八方,观察学生的状态,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促进学生对内容的掌握。

三、尽快地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首先记住表现好和表现差的学生的名字。

不仅是孩子,就连我们大人,被记住自己名字都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而老师就应该善于应用这点,对不认真的学生附近表现好的学生经行表扬就会有一石二鸟之效。初为人师的我也是在一年的摸索中,渐渐懂得表扬的力量比起批评那是大的多了,当然适时的批评也是相辅相成的。

四、注意教学形式、手段的变化。

于老师善于应用教学注意,例如他教授“大”与“小”时,就故意把“大”字写的很大,“小”字写的很小。这让我想起曾读过《教育心理学》里对于教学注意的几点建议,强烈对比能让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我顺便回忆了还有活动的物体比静止的更容易引起注意,以及与背景差距大的物体能够更容易引起有意注意,这样我知道了上课时候还可以做一些色彩鲜艳的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

五、表扬要有实指性,忌空泛,恰当使用肢体语言。

表扬要有依有据,恰到好处,如果过多的表扬就会让表扬没有那么“值钱”。表扬是为了给学生一个动力,让他更加努力的学习,如果变成滋长学生骄傲的资本就不好,所以掌握表扬技巧尤为重要。

六、低年级采用比赛的方法管理纪律。

这个方法我在代课的一年中也用过,一开始效果确实很好,就连平时上课最不认真的学生也都格外的认真,但是后来时间久了,学生也就乏了。我后来反思了下,我应该一个星期给获胜的小组进行一个颁奖仪式,或者换着花样进行奖励,或许会有更好的效果。

七、不要追求课堂教学的热闹,老师的提问要有一定的深度、难度,要有价值。

我也曾经犯过这样的错误,尤其是在上公开课的时候,特别希望学生能积极举手回答,我认为举手是因为学生理解了课文,也是对我的上课的一种肯定,所以上课前我甚至还会鼓励他们,想来我还是停留在表面,没有认真挖掘课堂的深度。

八、课间尽可能跟学生一起玩。

原先我不是很赞同与学生走的太近,我怕这样就失去了教师的神秘感。对于熟悉的人,孩子们就会放纵起来,我担心我的威信震慑不住他们,看完了这本书我终于知道,孩子不是用吓的,而且用爱去让他们尊敬你。

九、上好第一堂课

于老师在这本书的开篇就讲到露一手,第一堂课就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让学生们对老师另眼相看,从而在以后的教学中得到他们的信任和配合。

十、肚子里要有几个故事和笑话。

这点我也尤为认同,在我实践的那年跟学生们讲过狼来了的故事,几个不爱做作业的学生害怕失去我的信任,就认真起来了。

十一、组织课堂纪律,苦口婆心地教育学生。

纪律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只有在有序的课堂上,知识的传播才不会受阻,才能顺利的进行,我初为人师的时候在纪律方面吃了很大的亏,一开始没有管理好纪律就开始授课,结果往往事半功倍,在今后的教学,我首先得抓好纪律这关,才进行教学。

十二、经常读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教学论等方面的著作。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着,首先得有理论才能联系实际,理论是站在一个高的位置上指导着实践,如果没有理论的指导,实践起来就会像无头苍蝇到处乱撞,如果好好运用理论则会少走许多弯路。

十三、老师向学生认错、道歉,错误就成了一种教育资源。

我想起在课堂上也曾出现过错误,被眼尖的学生一眼识破,我当时笑着说:“你们真是有孙悟空的火眼精睛,一下子就发现了老师的错误”。而后我随即改正,后来在学生犯错屡次不改时,我就搬出我当时知错就改的做法教育了学生,学生印象就深刻了,犯的错误也越来越少了。

十四、讲到重点部分要组织教学,给注意力不集中的人提个醒。

走神是学生常有的事,在低年级可以喊个口号,如老师说:“一二三”,同学一起说:“坐坐好”,就会把学生们调动起来,走神的学生也会回到课堂上。

十五、不可让学生看出老师偏爱于某个学生。

在我读书的时候,最讨厌的也是偏心的老师,记得当时我们的英语老师很偏心我们的班长,我们都开玩笑说:“英语老师一定认了班长当干儿子了”。所以在今后的执教过程中,我会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做这样的老师。

十六、最好当班主任。

很荣幸我在新学期也成为一名班主任,班主任的责任很重大,首要搞好班级凝聚力,看了这本书我知道最能增强同学之间的团结和凝聚力的方法——搞活动。

十七、对学生严格要求,但不要太严厉。

于老师说的一点很重要,如果今天严厉批评了一个学生,明天一定要找个理由表扬他。这给新老师提了个醒,要注意不要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十八、对所有家长以礼相待。

在家长面前首先肯定学生的长处,不要当家长的面指责和批评学生。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的同时,也能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十九、观摩优秀教师的课。

于老师说自己有这样的成就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而观摩优秀教师就是努力爬到巨人的肩膀,有这样的资源一定要充分的利用起来。

二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拜读完了这二十条经典的招,我翻回第一页细细的品读,从对《露一手》的惊叹,到对《纸条的魔力》的敬佩,当然还有我印象深刻的《堵截与疏导》中水的比喻,尤其形象。水总是要流的,堵只是让它不再流向我们所不愿意的方向。要使它流向我们所希望的方向,最重要的疏导。一语道破教育的规律,让我对于老师的教育之道有了更深的认识。是于老师让我知道用一颗宽容的心,用一颗孩童的心去与孩子们接近,会得到更多更多…… 教学篇

于老师用了很多的篇幅来写教学,与学生最近的接触就是在课堂,所有的教育方法及个人修养都是为了服务教学,教学篇的开篇是《幽默》,这就是于老师留给学生和蔼,平易近人的这个印象的原因,于老师的幽默也成为一剂润滑剂,不仅在在课堂教学上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在批评学生上达到一个警醒作用。于老师的幽默就是这样,看似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却总能让人顿然有悟,耐人寻味。于老师之所以如此“潇洒自如”,我想,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始终站在孩子的角度,从成人的霸权中走了出来,从成人的主观意识中走了出来,把自己融入了儿童的精神世界,从而使他的语文教学真正地走进了孩子的心灵,他的课是真正的面向孩子的课。如作文课上,小涛在摆弄橡皮,于老师站在小涛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那块橡皮在小涛的心里不是一辆坦克,就是一辆吉普。“当心,别开到山沟里去!”“这可以松一口气了。”“橡皮又没有错误,更不是通缉的罪犯,干吗藏起来呢?再说还要用它呢。”简短的三句话如春风化雨,既使小涛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又使师生关系和谐融洽。这高超的教育机智来自于对学生诚挚的爱心!

其中有两篇《我是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于老师举了韩松的例子,让我们看到一个从作文内容空洞,思维紊乱的的人蜕变成一个爱作文喜欢作文的孩子。连班主任都感慨的说:“如果换个老师教,韩松准是个后进生”。可见于老师多有一套,他是用一颗真心在对待学生,他给韩松送去两本书,在书的扉页上题字。请家长给他做个书柜,增加他的阅读量,韩松的每一次进步他都看在眼里,都要在班级表扬一番。我真是佩服于老师,那么多的孩子,他却那么有精力,力求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身为新教师的我一定要有不怕苦的不怕累的精神,尽量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

于老师还提到很多教学方式,如《低年级造句训练的艺术》、《解词的艺术》、《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指导朗读人物对话的艺术》、《命题的艺术》都是围绕着以学生为本,立足让学生获得听说读写的能力为宗旨,毫无保留将自己几十年来的总结及感悟告诉读者。我仿佛看到一个老者娓娓道来,用知识和爱在感染着一届又一届的人。在感叹于老师的像个智慧老人的同时,我也看到他之所以有这样成就的原因,是由于他的刻苦和思考,他曾为了探究一个问题,自己忘记去参加自己的请客的宴会,丢了最爱的双人伞。就是这样的探究精神,让于老师可以达到这样的的境界。也是他对语文的执着,成就了他的辉煌。

修养篇

于老师的文学修养,从他爱读书的精神劲就可见一斑,学生时代就为了成为张老师那样的人,天天泡在图书馆。工作后更是勤于笔耕,不仅看的书多了,还坚持写“下水文”。他还爱好京剧,那些词儿对他来说都是一首首精美的诗。他热爱生活,会的东西很多。音乐、美术、样样都拿手。不仅时不时的露一手,还鼓励学生学习一样乐器,因为他认为手是大脑的延伸。当然于老师也爱生活,他去各地开课后总是会去当地著名的景区走走,这样才能对生活有更深的感悟,也能更好的上好课。于老师还特别的谦虚,他总是说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他喜欢去听课,无论是优秀的教室还是新教师。从优秀教师的课可以汲取很多灵感,而从一个新老师的课堂也可以反思一些常犯的错误。不骄不躁,这就是于老师的有了这么多的荣誉之后依然谦虚的心态。我作为一名新教师,更是要更加努力的充实自己,有机会多去听听别人的课,做课后反思。还要学好三笔,给学生起师范作用,其身正不令而行。也要多多读书,读好书,才能尽快让自己成长起来。

掩卷沉思,于老师在自己的教师岗位上奉献了一生,这一生他过的很充实,也很精彩,他收获到的是数不尽的学生对他的思念,他留下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当他成名后,有人问他:“你当了特级教师后,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他说:“最大的感受是觉得——我应该是一本写着一个大大的“人”字的教科书。”在他看来,当学生用稚嫩的小手轻轻翻开语文书的第一页时,也就翻开了“老师”这本书的第一页。所以,他总是要求自己一方面不断为自己写上新的内容,一方面不断修改过去已经写的那一部分。可见,“老师”这本书,多点知识性、趣味性,学生读起来就会有味道。但是,在于永正看来,一本书光有知识性还不够。中国人更看重的是“道”。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每次班里大扫除,他都以“普通一兵”的身份和学生一起劳动;发现学生的桌子下面有纸屑,他总是不声不响地走过去,弯腰捡起来。他时刻从“学”和“身”这两个方面写好自己这本书。于永正对学生的爱,随着岁月的增长,已经一点一滴地渗透到了他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中。他在课堂上全无一点师道尊严的架子,十足一个大孩子,这位七十多岁的老头又翩翩起舞。只晓得他京剧唱得好,谁料他还有这个本领?一到孩子们中间,他就和“老顽童”一样,全乱了套了。可是,孩子们偏喜欢他这样把他们带入神奇的语文艺术殿堂。他不仅深谙语文教学的真谛,还洞悉学生的心灵世界,对学生倾注了满腔的爱。他了解儿童,研究儿童,与学生同唱、同跳、同喜、同悲,既是学生的老师,又是学生的好朋友。他是所有新教师学习的榜样,也是促进我前行的动力,要成为他这样的老师需要下很多的功夫,我在网上找了很多的于老师的视频进行观摩,希望能在他的课堂中学到他的一点点精髓。另外我有时间还会去看看于老师书中提到的书和那些优秀教师的视频,希望站在巨人的肩膀能进步的更快一点。

记于2013年8月

陈艺莞

第五篇:读《教海漫记》心得体会

读《教海漫记》心得体会

我当教师已经九年,在教育工作中总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读了全国着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使我在教书育人中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于老师的书按“教育篇、教学篇、修养篇、其他篇”的顺序编写,共计68篇文章,从他参加工作一直写到退休。每篇篇幅不长,但都有一个让人着迷的中心,用生动、幽默而风趣的语言讲述着一个个生动的事例。下面是我拜读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用“心”对待学生

给学生以爱心。

“爱”贯穿于永正老师的整个教育思想,是他教育生活的主旋律。于老师爱孩子不仅爱各方面比较好的学生,也爱那些调皮的学生,他提倡要“偏爱差生”,在我几年的工作中,我深有感触:好学生需要培养,而那些后进生,更需要细心呵护,因为他们还小,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如果不好好的引导,就可能给孩子的一生造成不良的负面影响。

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就像于老师那样,当知道有个孩子偷吃了别人东西时,他只是俯下身子,悄悄对他说“偷的东西好吃吗?”是的,有时候学生犯了错误,大多数都会后悔,希望得到宽容、谅解。有些学生只要我们老师拉一把提醒一下,就能成为好学生。如果稍不慎或忽视了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就能毁了一个人。

给学生以耐心。

教师的职业需要足够的耐心,尤其是对于那些调皮反复的学生,不要对他们失去信心,给自己时间、给学生机会,不能轻易对学生发火。于老师说得好:“发脾气容易,忍耐很难。”我们要学会自制。

耐心对于课堂教学来说也很重要,它会为我们的教育带来转机。在给七年级上第一次信息技术课时,上课时纪律都很差,学生们都认为上这种课就是玩游戏,在操作时都忙着找游戏、玩游戏,只有少数人在做我布置的练习,我有些生气,但我忍住了。后来我换了一种教学方法:他们喜欢上网,我就和他们聊网,聊网上的图片,动画,网页,进而介绍制作工具与软件,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当我说要建网站,需要他们的帮助时,一个个都跃跃欲试,这使我很感动,原来课可以这样上的。

给学生以微笑。

记得刚开始任教时,一位老教师曾认真地对我说:“不要对学生们笑,否则你在他们面前就会没有威信。”但于老师却提出了截然相反的观点:“不时送给学生一个笑,很坦然,很真诚。笑,使学生、也使自己轻松了。”这是于老师在《教海漫记》中提到的“微笑教学”的理念:老师带着微笑出现在课堂上,就会在教与学之间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就能让学生在和蔼亲切的愉快的气氛中喝下科学的甘泉。有人说:“于永正教学上的成功,多半归功于他的微笑。”这并不是夸大其词。在教学中于老师总是微笑着讲课,微笑着引导,就连学生犯错误时也是用微笑来做提示。(www.xiexiebang.com)孩子们在这样和谐的氛围中当然敢于思考,勇于创新,对学习自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微笑教学是我们每位教师都要的。

二、用“真”对待教学

要有真才实学。

打铁还得自身硬——教师首先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这点我深有体会,有一次我利用自己在软件方面有特长,给学生上了一堂制作动画、网页的归纳总结课,使学生对我产生了好感。真正有能力的老师不会用威慑镇住学生,而是用才干吸引学生,走向学科去掌握知识与技能。那我们就应该在各方面不断充实自己,成为一名有真才实学的教师。

对于教学要求真务实。

首先要吃透教材。教材是教师上课、学生学习的依据。“教得好”的基础,是教材把握得好。吃透教材,是备好课上好课的根本所在。

其次,注重积累资料与经验。把学生学习状况的各种数据,典型事例,其他教师设计的各种教学方案都集中起来,以作备用。每上完一堂课都要反思,写下自己的感受,体会教学的成功与不足。

我是个球迷。我深深地感到,做一名职业球员真是不容易:必须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必须兢兢业业地打好每场比赛,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能力……否则就可能输掉比赛。我是职业教师,也应该表现的职业些。孩子们视野开阔、思维活跃,他们在许多方面可以做我们的老师。虽说“师不必贤于弟子”,但我们总不能以此为借口而甘愿落后吧。所以我们必须读书。书读的越多,我们就越智慧,学养就越深厚,孩子们的收益就越多。我们可能天天上课,批作业,很忙、很累,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但任何时候都有学习的意识,重压之下仍能挤出时间学习,这才是职业教师的本色。于老师说:“老师,也是一本教科书。”要使自己这本书厚重,具有“可读性”,就要不断学习。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开展教育教学。以无私的爱心来赢得学生的喜爱、以认真地工作来实现个人的价值。这是我在《教学漫记》中的体会——因为我们是职业教师!

下载读《教海漫记》心得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教海漫记》心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教海漫记》有感(精选)

    读《教海漫记》有感 南方三小刘清凤 有一本好书,值得我们这些当老师的反复阅读咀嚼,读一遍有一遍的收获,读一遍有一遍的成长。这本书没有缤纷的色彩,豪华的包装,情趣却是清新雅致......

    读《教海漫记》有感(模版)

    读《教海漫记》有感人人都说教师是阳光下最灿烂最神圣的职业,但又有多少人会知道,这所谓的灿烂和神圣更多的时候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有幸拜读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后,我......

    《教海漫记》读后感

    《教海漫记》读后感盐城市神州路小学史益飞《教海漫记》按“教育篇、教学篇、修养篇、其他篇”的顺序编写,共计68篇文章,从他参加工作一直写到退休。每一篇文章都那么朴实,没有......

    《教海漫记》读后感(合集)

    《教海漫记》读后 几年前曾听过永正老师的一节作文课,前段时间有意买一本于的《教海漫记》,打开书,竟感觉爱不释手。这本书是于老师多年教育实践的集粹,是他教学生涯的记录,又......

    教海漫记读后感

    教海漫记读后感 教海漫记读后感1 有一本好书,值得我们这些当老师的反复阅读咀嚼,读一遍有一遍的收获,读一遍有一遍的成长。这本书没有缤纷的色彩,豪华的包装,情趣却是清新雅致;没......

    《教海漫记》读后感

    《教海漫记》读后感3篇 《教海漫记》读后感1 由于信息闭塞,没有学习的机会,踏上三尺讲台好几年我都不知道有一位特级教师叫于永正。一次县教研室组织的语文教学观摩活动,让我聆......

    《教海漫记》读后感

    《教海漫记》读后感夏持利由于信息闭塞,没有学习的机会,踏上三尺讲台好几年我都不知道有一位特级教师叫于永正。一次县教研室组织的语文教学观摩活动,让我聆听到于老师的古诗教......

    《教海漫记》读后感

    近日来,我拜读了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就像细细地品着一杯浓浓的香茶。《教海漫记》是于永正老师几年教育的经验集粹,是于老师教学生涯的记录,也是于老师内心情感的真实坦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