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刘风娇---讲座听后感
讲座听后感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09科学教育090906018刘风娇
记得第一次听的讲座是科学爷爷和科学奶奶一起的实践篇,那一天是2011年10月31日下午,进去之后才知道自己迟到了,两点钟开始的,我两点半才到。仅仅才听两节课的我从教室无奈地走出来时感触颇深。原来科学爷爷和科学奶奶为教育改革努力了一生到现在还是没有放弃。他们的课有声有色充满在我们看来只有小孩才有的激情和兴奋,我自惭不如,尽管我的年龄只有他们的三分之一。
第一节课在座听讲座几乎是中学的物理语文老师,我看到的是科学老师在讲台上拿出他们的科学小制作展示,那些激起不仅仅是学生还有老师的好奇心的神奇小制作——会自动旋转的金属圈(记忆合金)、能吹灭蜡烛的鼓、放出圆形白雾的盒子、自己喝水的鸭子、自动排水的水桶。当时好奇惊讶的不仅仅是我,还有在座的各位老师们,或许这点小小的反应折射的现状却并不小——现在的教育缺少实践,不仅仅缺少让老师多动手多学习还缺少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创造。小孩子的好奇心源自他们天生,而要发展创新能力关键却在于好奇心的强度,于是教育界必不可少的应该是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可是这些对于学校来说的优秀的物理语文老师却缺乏强化孩子们好奇心的创造力,难道不是教育的一大失败点吗?
或许是因为我们的传统教育的影响,使我们无法完全对教育实行彻底的改革。但有一点必须要说的是,我们的教育正在缓慢地进步,赣南师院开设的科学教育专业,沿海城市江苏浙江一带高考制度的变化这些不正说明我们国家已经在为我们的教育事业担忧了吗?
印象不太深刻的讲座感触自然不深我只想说,这些讲座设置的对象是各个县的中学老师让我很是不解,在我看来这些素质培养应该是老师在任教之前就该有的。对的,我就是觉得这些讲座应该针对师范类有从事教育类的学生进行的,回顾以前我所受到的教育,我表示原来我也是教育界的失败成品,或许这只是在为现在对自己不满的我找借口吧,但是有一点一定是正确的,那就是90后的乖学
生一定不会是走在前面的开拓者。
记得最有趣的还是科学爷爷和科学奶奶的儿童科学,因为那些教育是针对现在的小学生,我觉得虽然这讲座对于在座的中学老师作用不大(期间有老师说这样的实践如果放在课堂上那么所花费的时间会是原本需要的好几倍,学校根本不允许,课堂进度也抵制这样的实践),但是对于在座的我们班上的或是其他班级将要做小学老师的学生来说作用却很大,每个小孩子的发展潜力都是深不可测的,而这样的小实践却可以激发他们要去探索的好奇心,让每一位可爱的小孩子都成为小小科学家甚至是拥有成为科学家梦想的花朵。我觉得这点很重要,因为这将会是小孩发现自己爱好的平台,尽管不是让每一个小孩子都要成为科学家,但至少可以让他们懂得科学,学会自己探索未知的世界。
我记得一个理性的讲座给我的印象挺深刻,她的内容是关于人的大脑的发展,具体的内容我不太记得清楚,但这节课挺有意思的,它仅仅是关于人的大脑的发育情况,而且它指引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了解大脑构造及其发育我觉得不仅仅是老师应该了解的,还应该是每个孩子的家长该懂得的,这样才能循序渐进地推波助澜地帮助孩子们以最大的限度开发大脑,并且把他们改造成自己想要的人。这时候我觉得人真的好神奇,尽管被这样改造似乎像是机器,但是被改造后的他们都是有大智慧并且拥有自己思考的能力,完全能够支配自己让自己足够满意。至少这样的改造是积极地向上的,不会浪费国家的人才,让所有人都为自己的国家做贡献。老师介绍了乔布斯所设想的iphone5,无限神奇的人类所能够想象甚至是我们想象的极限超级完美的电子产品,她就是这样让我们认识外界的世界,让我们知道科学所带给我们的力量,创新改变的世界。并不是说乔布斯是神话,而是他的创造他的神奇的想象加上他的动手创造而比仅仅在于幻想阶段。
或许这些讲座所折射出得内容根本让我们现在的中学教师无法接受,但是改革是必须的,只有创新才能是国家繁荣富强起来。
要想教好学生不仅仅需要知识方面的扩展,注意到学生情感的发展,即既要顾及他们知识的丰富,还要关注他们的成长。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还要求他们多接触课后小制作以及他们自己的动手能力,在这方面,老师们也不能闲着,必须加强老师的教学方式以及提高老师的动手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加有效地改造下一代。在刘剑锋老师的讲座中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还有就是在教学中普遍所出现的问题,华东师范大学的化学教授就用学习化学中得元素记忆方面的知识举例,他的例子主要是拿所谓的好生和所谓的差生来对比,其结果是大家所预见的,就是好生的学习情况明显优于差生,但是再加强化双方的学习,好生并不一定优于差生。这点明显地表明了老师的立场——不该把好生和差生区分开来教学。如果一个学生被贴了“劣”的标签,明显会降低学习的积极性甚至是放弃自己。在这点上我很赞同老师的观点,因为这让我想到了我自己,当我被老师重视的时候,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但是如果被老师忽视,便会开始厌学。教授课改的书籍有了新学习方法,它交给老师的不仅仅是学习的知识,还有灵活的教学方法,为老师提供很好的教学平台。他说的不应该对学生太严格说得太对了,回想起我的过去,在实验室被老师控制得似乎所有的仪器都是危险用品。当时老师的话跟我达成了共鸣,实验就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如果老师只是一味地教学生什么什么化学用品怎么怎么伤害人体,什么瘦肉精三聚氰胺等等的对社会对人体自身的危害,那么学生还有谁愿意去触碰或是去用它们去做实验呢?
对于这几次讲座我的颇深,对于教育学生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教学方式,至少我知道什么该教什么不该教,该怎样把什么知识以什么形式交给学生。希望我们的教育制度会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快速的改进。
第二篇:刘永和讲座听后感
有“思想” 新“思想” 会“思想”
——刘永和讲座听后感
7月23日上午,我们听了南京市教育教学研究室书记、江苏省特级教师刘永和老师题目为“三思而后行”的讲座。刘老师的讲座深刻新颖,颇具思想性,引导我们跳出平常的琐碎,从理论的高度来看我们的工作。
有思想就是我们要去思考,去研究,去分析我们的教育工作以及我们的教育环境,尤其是面临的一次次的教育改革,我们如何能够不盲从,不迷失,能够对教育现状有清晰的认识。我们要思考如何让学生学,也要思考老师要如何教。刘永和老师认为研究教师的教要关注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学行为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的毛病是中断了我们的思维让思维没有体系,他认为所有的内容都设计成探究型学习是不可思议的。一个优秀的教师本身就是一门课程。不管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认真思考,努力实践!新思想就是我们要做一名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善于从平常工作中发现闪光的东西。就像刘老师所说,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精彩的东西,要善于发现问题,从教育现象找问题,问题就是课题,就可以去分析研究。比如我们常做的练习题,练习题的关键在典型性,如果我们每个教师都能对练习题加以分析研究,找到典型的例题,不仅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而且会收到满意的效果。会思想就是我们要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发散性思考。唯有学习和思考才能促进教师的发展。在思考的过程中要质疑,要从不同的角度,要善于问问题,要善于借鉴等等。刘老师一直在强调他所说的只是个人的见解,欢迎大家有不同的意见,但是必须要说出理由。是的,不同的人对同一个问题都应该有自己的看法,如果没有,就是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很喜欢他最后的结束语,是一首小诗《我和小鸟、铃铛》
虽然我伸开双臂
也不能像小鸟一样在天空飞翔
但会飞的小鸟却不能像我在地上欢快的奔跑
虽然我晃动身体
也不能像铃铛那样发出美妙的声音
但会响的铃铛却不能像我唱好多好听的歌
铃铛、小鸟、还有我大家不同,大家都好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有自己的教育信仰,教育理念,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教育风格,这都是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学习思考的,也是刘老师的讲座给予我的最深感受。
第三篇:讲座听后感
博士进校园讲座听后感
本次讲座分为三部分,专家们生动形象的讲解内容令我们深受感触,对自然的奥秘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讲座最后的有奖问答环节不仅强化了我们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让我们在热闹的氛围中体会到学到知识的满足。
第一部分的荒漠化是最贴近我们西北地区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李博士的讲解使我了解了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程建设的破坏风蚀、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因素自然原因)导致了荒漠化的加速,人类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威胁到自然环境的正常循环,土地退化,荒漠化地区的人们应该转变意识,应该有一定的劳动力输出,来缓解靠土地吃饭的局面;该类地区还应该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之外一些经济附加值高的工业,而粮食可通过购买其他地方的产品的形式来解决,节约宝贵的水资源,更好的治理沙漠化,控制荒漠化的发展
第二部分的荒漠植物类型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新奇的植物世界,了解了荒漠植物是如何在气候干旱的地区生存。对我印象最深的是依附在红柳根系的一种植物,人们为了贪图利益不顾植物对生态的重要意义,擅自破坏,使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作为生物圈的一部分,我们应该要自觉保护环境,维护生态系统,为社会,为国家做出我们的贡献。第三部分的雪豹是我最感兴趣的一部分,善于隐藏的雪豹是一个优秀的捕猎者,也是个强大的策略家,高超的捕猎技术使他一代一代的繁衍下去,而在新时代,人们的活动不但威胁到了雪豹的领地,而且使他成为了濒临灭绝的动物。人口还在不断地增加,而雪豹的数量却不断的减少,为了生物链的完整,为了我们的地球还能充满生机,人类需要保护动物,保护他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讲座的结束使我们意犹未尽,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应多多了解自然科学,希望博士进校园的活动能再次举办
第四篇:讲座听后感
听盛晓明老师的讲座有感
青马一班王立鹏
“受不得屈,做不成事,受得了委屈才能做成事,成熟从不抱怨开始。”听盛老师的讲座,总是让人感触很深。
5月11日,党委宣传部的盛晓明老师为我们做了一场有关于《新闻写作》的讲座。讲座中,他结合自己从事新闻写作工作的经历,讲了自己的一些体会。他说“做好宣传工作,责任非常重要,同学们要有敢担当的品质和勇气,同时更要有担当的能力”。是啊,我们的校训便是“志存高远,责任为先”,一个人没有一点责任心,能做成什么事呢?将来我们终究是要走向社会的,我们不仅要承担起家庭的责任,更要扛起伟大民族复兴的重担,如果大家都没有一点责任心,那么我们民族的前途又将在何方?
盛老师其次谈到了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新闻写作中,创新就是要凸显特色,有特色的东西才有生命力。是啊,何止新闻写作如此,我们做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我们要时常问一下自己,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以贡献求支持,以创新谋发展,以特色争优势”,这不仅仅应该是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更应成为指导我们每个人成长成才的信条。
当谈到奉献时,盛老师希望我们有大局意识,不要去抱怨。是啊,抱怨有什么用,我们抱怨的时候恰恰突显了自己的无能。当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或者各种各样的困难时,我们首先应当去反思自己,改进我们自身的不足,借机去提升自己。巴尔扎克说“困难对于天才是垫脚石,对于懦弱者却是万丈深渊”,不错,成功者在危机中看到的是机遇,而失败者感觉到到的则是绝望。
我们要有归零意识,《圣经》上说“上帝要先让谁灭亡,首先先让谁狂妄”,这话一点不假。由归零意识我想到了中国晚清历史上的一位完人——曾国藩。曾国藩能够淡看得失,懂得方圆之术,进退之道。所以才能免于“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命运,而清代的另一位重臣年羹尧则不晓得此理,为人太过狂妄,连皇上也不看在眼里,最终引来了杀身之祸,所以我们为人一定要谦卑谨慎,不能太过张狂。无论我们取得了怎样的成绩,我们都要明白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运转,我们不要做历史上的跳梁小丑,搞一出出滑稽的闹剧,贻笑于后世。我们要懂得我们之所以取得了一点成绩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很好的发展平台。所以我们要懂得团结与合作,懂得去感恩,感恩那些给了我们发展平台的老师和同学。
“有时候阻抑你前进脚步的恰恰是你已所取得的成绩”,这句话真如醍醐灌顶,让人恍然大悟。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太去凸显自己个人的功劳和成绩,要懂得合作,懂得将机会让给更多的人,这样我们才能拥有更多的朋友,我们各方面的工作也才能够得以更加顺利的开展。个人能力再强,如果人际关系四面楚歌,那也取得不了什么大的成绩,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我们需要借助于外力。而借助于外力的前提首先就是要学会吃亏,吃亏是福,只有敢于吃亏的人才能赢得更多人的喜欢,也才能拥有更多的机会,这也就是傻人有傻福,大智若愚的原因吧!
讲座中,盛老师还生动地为我们讲了很多有关于新闻写作的具体方法和技巧,但给我感触最深的还是他讲述的那些为人处世的道理,这些必将成为我们这些青马学员的一笔财富,而使我们终身受益!
第五篇:讲座听后感
讲座听后感
5月30号下午的两节课,我们听取了来自中河街道社区主任的关于社区工作的讲座。听完之后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对社区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