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谷定珍老师的《智慧.慈悲》讲座有感
听谷定珍老师的《智慧·慈悲》讲座有感
南田镇小
我有幸在县举办的新教师培训活动中听了谷老师的讲座——《智慧·慈悲》。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谷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深深吸引了我们,一堂讲座下来笑声不断,同时也让我学到了不少。下面我谈几点自己的感悟。
首先,是思想修养上的感悟。讲座是8点30分开始的,但是早上有老师迟到了,谷老师便谈起我们平时学生迟到的时候老师们是怎么做的,如果学生知道自己的老师也迟到会怎么想,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我们当老师的要以身作则来教育学生。一般说到讲座大家都会想到这么一个场景:一个会场,主席台上主讲人滔滔不绝2小时,然后结束了。可是这次有点不一样了,谷老师让我们变成了主讲人,读了一个母亲对学校给予的希望和信任和毕淑敏的《我很重要》。从这里我读懂了即使作为一名普通老师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家长眼里那是他们对我们的信任,在学生眼里那是老师对他一生的影响。
其次,好的教育者首先应该是一个好的学习者。印象最深的是谷老师让我们读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段话,我们读错了弟和汎,谷老师幽默地说没文化真可怕。同时也让我意识到自己读的书不够,“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履行者”一个自己不学习的人怎么去指导别人学习呢?教师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的学习过程。只有在不断学习当中才
能掌握新的知识和新的方法。让你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与时俱进。教育出与时俱进的人才。
最后,是文化修养上的感悟。谷老师的批注法教学就是告诉我们学生需要自主学习。而往往我们的教学中总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节课下来教师滔滔不绝,担心自己讲少了,于是把所有的知识点都罗列出来,一条一条的在课堂上灌给学生。这样的结果是:自己觉得时间不够用教学进度完不成。学生觉得课堂太累,学习效率差。谷老师还例举了一个生动动的例子:体育课如果按照文化课的样子上,老师一直在演示怎么跑步,学生一动不动的听,一学期下来的结果是老师把身体练得很棒,学生就面黄肌瘦,弱不禁风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的工作也变轻松有趣。我想它不仅仅适用于文科的教学。在我们理科教学上同样可用。学生在做完练习或学习完新的知识,都可以有自己的认识和感触。
第二篇:听李圣珍老师的讲座有感
关于差生的转变
—听李圣珍老师的讲座有感
面对问题学生,大多数老师肯定是恨铁不成钢,头痛不已。李圣珍老师确是这方面的专家,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急于一睹专家风范,提前进场挤在前排,细看了手上有关李老师的资料,大量的实例令我瞠目结舌,几百例在家人学习同学眼中不可救药的孩子,在李老师的陪伴下,一个一个回到正常的学习、生 活中,还有许多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说实话,第一眼看到李圣珍老师,感觉实在不象一位传奇人物,衣着朴素,倒象一位邻居大妈,感觉随和而亲切,听到她讲话的声音,温润中带点沙哑。
李圣珍老师的谈话,并不是条条框框的讲,而是用例子串成文章,我把内容大致归结为以下几点:
李圣珍老师认为:世上没有问题孩子,所谓的差生只是在他们的学习或生活上遇到一些困难,而老师和家长就是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渡过难关的导航人。让他们回到正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去。
一、要热爱孩子,设身处地的了解他们的成长和心理要求;努力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的知识和储备,是李圣珍对自己也是对所有老师的期望。泰戈尔有一句名言说的好,我们把世界看错了,却反而说世界欺骗了我们。同样,我们把孩子看错了,却总在埋怨孩子越来越不如人意。泰戈尔以一个伟大的灵魂包容了世界,我们为什么不能以宽大的胸怀接纳孩子,用心里与他们对话,关注他们的每一步成长呢?
二、耐心、感受和宽容。大多数问题学生心灵都受过创伤,有着各种各样的缺点和怪癖。可李老师说“天生不学好的孩子我想没有,缺点只是孩子的特点之一”。她的宽容和母性使我感觉到,作为一个老师,你的学生即使再不好,在老师眼里,都要把真诚和理解毫不吝啬的奉献给他,围绕他左右,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爱和宽容。老师的耐心将会给孩子带来信心。对待孩子千万不能一味的训诫,要学会蹲下来和孩子耐心交流,了解每个孩子的特性,要给孩子自信。这种自信,不是泛泛空说,而是要让他看到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一种目标和希望,教师应该是给他希望的人。
三、赏识教育。许多特殊的孩子,经过李圣珍老师手把手的调教后,少则数月,多则一年,全部“脱胎换骨”,由原来被父母和老师评判为“教育弃儿”变成了深受学校和家庭欢迎的“希望之星”。这些学生为什么能在她的手中变废为宝?赏识教育,恐怕是最好的答案了。李老师说:“我既然是他们的老师,也是他们的妈妈。”但她并没有什么绝招,只是真诚的对话,总是给他们希望,真实而坦诚的表扬他们,使他们找到自信。尊重他们、爱护他们、鼓励他们,让他们觉得学习是件快乐的事,学习和快乐感会激发出孩子求知的欲望和创造的冲动,从而发掘每个人的潜能。
四、真诚表扬,切实的帮孩子渡过难关。为什么要强调真诚的表扬呢?李老师说,这是因为现在的孩子很聪明,老师胡乱的表扬,会让他们很反感,觉得老师特虚伪,有孩子就说:“你别捧我,我知道你夸我无非就是想让我好好学习,我才不上你的当呢!”这就是为了表扬而表扬的后果。因此我们一定要怀着一颗诚挚的心,发自肺腑地欣赏你的学生,而不是带有某种目的。
五、让孩子大声朗读美文。李圣珍老师强调,一定要让孩子多读那些能够进入他们灵魂的好书,这是让他们迅速成“人”的法宝。她每天都坚持让孩子读一个小时的书,要求他们大声的读,一定不要仅仅只是看一看,而且还要大声的喊出来,因为看书可能仅仅是看热闹、走形式,而没有真正进入到书里的精神世界,而大声的朗读就不同,他需要全神贯注,需要朗读者投入感情,而汉语本身言本身很有韵律感,这样的读书法,不但可以让书籍中的美好因素迅速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而且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为他们说话和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听了李圣珍老师的讲座,细细回想,觉得从头到尾没有一句华丽的语言,平白而朴实,一个个真实的例子,说明了一切。就象她说的:“教育的本质,就是尊重自己、尊重别人。”其实这些道理人人都懂,可不一定人人都会坚持。坚持就会有奇迹。
第三篇:听支老师讲座有感
用生命书写芳华
聆听支玉恒老师讲座有感
在这春意盎然的五月,怀着激动与敬佩之情我有幸来到白塔岭小学聆听了支玉恒老师执教的《太阳》一课和“个性化表达”的作文辅导以及教学案例讲座,亲眼目睹了大师的风采。在此之前我一直认为支老师会是一个威严的“老头”,但没想到我见到的支老师竟是一位和蔼可亲,精神抖擞的老人,虽然已经七十多岁了,但古稀之年的他精神矍铄,依然执着于小学语文课程的研究。就像他今天为我们了奉献了《太阳》一课中的太阳一样,无私的奉献着自己,散发着自己的光芒。
支老师既没有利用炫丽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又无华丽的教学语言,但他用朴实、纯真给学生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课。在朗读上,支老师既要学生懂得作者内心情绪,又要领悟蕴含的深入道理。支老师没有什么特殊的招式,就是诵读、诵读、诵读……可能这就是特级老师的奇特之处,用简略、最常用的方法达到不同的效果。对于诵读的领导,没有花哨的方式,支老师只让学生思考一点:文章写出作者什么样的内心感受,我该用什么样的声音、速度、节奏读出来?对于学生不到位的朗读,教师是不露痕迹的引导:在读到太阳有多热的时候,支老师引导者学生语速要放慢,声音要低沉神秘,要有感情的变化,读起来让人们听起来很害怕。支老师恰到好处的朗读领导,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有所思,让学生的情绪于文章中作者的情绪相融合,达到心神合一的境界。学生在支老师的引导下,从书中读出了自己。整节课师生都在用心诵读,用心灵倾诉,用心灵表达。
在他的课堂上他总是可以把学生的思想在尽情的发散之后,又巧妙的回到教学内容和目的上来;支老师的课,你无法推测他下一步要做什么,而且经常出现谁也始料不及的设计和场面,但每一个点,每一个问题的设计最终都会回到课堂教学上来。就如《太阳》一课中支老师按课文写法理顺序,分清关系让学生按黑板上的知识排队,大
队长,中队长,小队长,说说各部份有什么关系。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参与的同时掌握了知识,将课堂的主动权真正的还给了学生。在第二节的个性化表达中,支老师循循善诱的引导学生发挥着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独特的见解,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发散,更好的写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来。
支老师幽默的语言,学生精彩的表现,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使听课观摩的老师不时爆发出阵阵笑声和掌声,也让我真正领略了什么是朴实的教学课堂。他那强烈的语言意识,极富人文情怀的语感培养,厚重而深邃的教学艺术风格,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充分发挥语文老师的语言优势,以灵活的教学手段将学生带入情感的体验中,使学生的情感和创作欲望得到升华,写出了一篇篇感情真挚的好作文。整个课堂,支老师信手拈来,游刃有余,丝毫没有让人感到空洞乏味,反而让学生们情趣盎然,也足以看出支老师自身的内涵和底蕴。
听了支老师的课,我不仅感受到了支老师教学风采,还学习到了他优秀教学的方法,更感受到了支老师对小学语文届的热爱和执着,而恰恰是这种精神更值得我们去学习。
第四篇:听陈鹏老师讲座有感
听陈鹏老师讲座有感
2014年3月28日的16:40,我在行知楼201听了陈鹏老师关于“梦想的奋斗”的讲座。当时是室友给的门票,因为不想辜负其好意,所以便去了。但当讲座开始时,我知道我没有白来。伴随着同学们热烈的掌声,陈老师面含微笑的走进了教室。在演讲的过程中,他先与同学们分享他的大学时光,不知不觉中便拉近了与我们的距离。然后,他便讲起了他梦想的开始与奋斗的历程。其中,陈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和平和的态度一度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而他总结的听讲座连锁感受“听时很激动,听后很感动,一觉之后一动也不动”也成了我消灭自己借口的必杀技!
要想成功,首先要有自己的梦想,只有坚持远大的人生梦想,才不会在生活的海洋中迷失方向。托尔斯泰将人生的梦想分成一辈子的梦想,一个阶段的梦想,一年的梦想,一个月的梦想,甚至一天、一小时、一分钟的梦想。而陈老师也给我们忠告,要避免“一觉之后一动也不动”就从完成小目标开始!
前人说得好,“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那些无志之人的“志”,就是美梦,就是所谓的“理想”,他们把自己的蓝图构画得再美好,再完善,也只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罢了。于是陈老师告诉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应该是做决定。再完美的计划方案都比不上一个决定来的重要。
由于教室座无虚席,我同许多同学站在后面知道陈老师讲座结束。在情绪平静后,我才微微体会到俞敏洪曾在北大演讲时说的“不管你是优秀强大的雄鹰,还是弱小的蜗牛,都一定会最终登上金字塔顶的。只是所用的时间不同,雄鹰也许不用很努力,只需轻轻一反就能很容易到达塔顶,但只要蜗牛坚持不懈,不怕苦不怕累,一个劲儿的往上爬,总有一天,也许会很长久,但一定会到达。所以我想说,现在的我们大学生也是一样,一定会有雄鹰,也一定会有蜗牛,但是只要我们奋力前行,艰苦奋斗,蜗牛也会有春天,也会到达胜利的彼岸。”的意义。
游琴
2014.3.31
第五篇:听魏书生老师讲座有感
听魏书生老师讲座有感
欣赏了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的专题讲座,这是一名教师不可不听的讲座,他告诉我们当好老师的奥妙,听魏书生的报告、读魏书生的文章,如同聆听一位智者的心灵独白,举手投足、字里行间无不感受到他质朴的人格魅力与务实的工作作风,如品香茗、如嚼菜根。具体心得体会如下:
首先,魏书生教育思想的总体框架是:
一个核心――育人,以及由此生成的素质观、人才观、质量观、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和学生观。
二个原则――民主与科学,以及由此而折射出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规律。
三个统一――社会本位与以人为本的统一,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统一,主体思想与发展思想的统一,以及由此整合而反映时代精神、强调以人为本、促进主体发展、借鉴与创新相结合的现代教育思想。
四个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人和工作的关系,人和他人的关系,人和自我的关系,以及由此扩展开来的富于哲理的思考。无论任何人,要改变客观世界,都首先要从主观上改变自我、超越自我,方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五个支柱――以培养自学能力为宗旨的学科教学论,以培养自我教育能力为宗旨的班级工作论,以学会学习为宗旨的学习方法论,以养、教结合为宗旨的家庭教育论,以规则与威信相结合为宗旨的学校管理论,以及由此派生的一系列相关的丰富多彩的独到理论和具体方法。
其次,对魏书生的语言的评价: 魏书生老师是位极具人格魅力的人,他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你看别人都是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中;你看别人都是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中。他从来都是站着演讲的,不管演讲时间是半天还是一天;他的面容一直是平和亲切的,就像在跟你面对面谈心;他从不讲多么高深的大道理,也不用什么华丽的词语,只是谈一些身边的与生活、工作、学习有关的小事情,幽默有趣,有时还带着一点点自私的念头,却很有一番见地,让人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于是,你迫切地想了解他,接近他,为他身上的那种难以言说的魅力所吸引。没有豪言壮语,没有空洞说教,从容中蕴含巨大的凝聚力与感染力,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把普通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与时代的脉搏紧密联系起来,是心与心的交流,也是一首爱国敬业的颂歌。魏书生是个实实在在的人。
第三,魏书生对教师职业的迷恋,源于教师是最有利于培养真诚、善良、美好的职业。带着这份朴素的情感,他放弃许多机会、经过多次申请,终于成为一名教师、一名终身教师,以至在担任众多的行政及兼职工作时都不曾离开三尺讲台。教育的理想主义,体现在教育教学中,是那些闪烁人性光辉的举措:对待犯错误的学生,唱歌、写说明书、做好事、写心理病历,坚持每天做100次仰卧起座、俯卧撑,“一分钟竞赛”、“学会使用‘边角余料’”等等行为习惯的养成,对教育、对教学、对学生,魏书生有着真真实实的情感。
第四,魏书生对学生爱的教育.自爱爱人的魏书生,魏书生爱自己,爱家人,爱他人,尤其是爱学生。魏书生爱学生,尤其是爱那些差生。魏书生认为差生最不容易。每天课听不懂,还要硬着头皮听,不懂装懂,装模作样,天天如此,日日如此,年年如此,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因此给他们一些关爱,帮助他们进步也应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魏书生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不是简单地加以训斥了事,而是通过让学生写心理病历和说明书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
第五,魏书生的语文教学方法。对于语文教学本身,魏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采取了出奇制胜的策略。一般常人教语文或研究语文 教学往往从“同处”着眼,从如何趋同方面着
手,未教或未研究之前,总习惯于先定下一个方针、一个框来,然后按力索骥,依样画葫芦。这样的教学与研究,一般不会产生多大的“轰动效应”。魏书生不同。他和常人 一下子拉开了较大的距离。他常常让别人对他产生一种扑朔迷离、时隐时显之感。他的教学总是从“异”处着 眼,从“立异”上着手。比如以下策略和做法:
(1)一般人都是一课一课地教,而魏书生是“一学期的教材”“只有30多节课就讲完了”。
(2)一般人都是对学生的作业精批细改,至多只不过是研究如何改法,比如是少作多改还是多作少改等,从 来就没有想到“不改”。而魏书生则是“1979年以来,我没批改过一本作业,没批改过一本作文”。
(3)一般人都是注重于对学生的学习考评与测试的。依常理,测试是十分必要的;不单是应试,即使是抓素 质,也无法离开或摒弃考试。“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已成共同认识。而魏书生居然“反其道而行之”,他说 :“除统考外,我没有搞过测验、考试。”
(4)一般人都是遵循课程标准,十分注重课时的,教师不上课堂,怎么说都不对,这是普遍认识。而魏书生 居然不管这一套,他彻底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了。他说过:“十年来,每年还是要有四个月以上时间外出开 会。”除节假日不算,这四个月多少还要占去较多的课堂教学时间。对于一般教师来说,这简直不可思议。
(5)一般人教课都是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学生逐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而魏书生也是一反常理,让学生“自学整册教材”。效果是怎样的呢?居然是新学期一开学就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期末考试”。照常 规来看,这实在让人感到太越轨了。
魏书生就是这样,他有哲学家的头脑,改革家的胆量,科学家的严谨;有儒家的礼让,有释家的胸怀,道家的超脱;有社会活动家的阅历,演讲家的口才„„这一切,成就了他作为一代教育家独有的魅力和风范,以一颗平常心快乐地生活、工作、学习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