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诚信永驻孩子的心灵
让诚信永驻孩子的心灵
——教师诚信教育案例
【案例背景】
诚信从古代翩翩走来,成为中国伦理思想史的重要范畴。到了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信”是“仁”的体现,他要求人们“敬事而信”。由此看来,传统伦理将诚信作为人的一种基本品质,认为诚实是取信于人的良策,是处己立身,成就事业的基石。也就是说,是一种个人生活的准则。
从哲学的意义上说,“诚信”既是一种世界观,又是一种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无论对于社会或个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对于每个现代社会成员而言,“诚信”是立身之本,处世之宝。人生立于世间数十年,必须不断学习,以获得知识、增进知识,知识既是个人谋生的工具,也是个人为社会服务的工具。但是,要真正做个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光靠“知识”工具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正确的价值观去指导。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教学生如何做人,而诚信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必须从小抓起,也就是说小学生也要做到恪守诚信,就要对自己讲的话承担责任和义务,言必有信,一诺千金。答应他人的事,一定要做到。同他人约定见面,一定要准时赴约。上学或参加各种活动,一定要准时赶到。要知道,许诺是非常慎重的行为,对不应办或办不到的事情,不能轻易许诺,一旦许诺,就要努力兑现。如果我们失信于人,就等于贬低了自己。如果我们在履行诺言过程中情况有变,以至无法兑现自己的诺言,就要向对方如实说明情况并表示歉意。这与言而无信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可是当今社会的小学生中,不诚实守信,说谎现象似乎较为普遍,甚至还出现了不少爱说谎的“问题孩子”。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既是我们教师肩负的历史使命,又是时代的强烈要求。让我们一起用爱来唤醒感化孩子,从点点滴滴做起,点燃和拨亮孩子诚信的心灵之灯。
【案例内容】
“钱老师,唐兆伟又说谎话了。他说语文《上海作业》忘在家里了,可在交其它作业时,他一不小心拿出来了,上面是空白的„„”“钱老师,唐兆伟又拿别人的东西„„”“钱老师,唐兆伟又在抄袭别人的作业„„”每天早晨,我一走进教室,就会听到这样的状告声,嗨,又是这个转学生,一天的好心情全给搅和了,我的火气不由得噌噌噌直往上冒,我真想冲过去狠狠地教训他一顿。可是,看到他那满不在乎的神情,我又犯疑了。他犯错也不是一天两天的,我也教育过好多回了,怎么就一点效果也没有呢?
【案例分析】
经过我平时对其观察和各种形式的谈话,以及与其家长多种方式的接触,我发现唐兆伟同学说谎行为的产生可归因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长的溺爱以及不正当教育方式的影响
唐兆伟同学生活在单亲家庭,父亲又是中年得子,因而特别疼爱儿子,甚至达到了溺爱的程度。
其父亲原是普通的工人,后因单位效益不好,开始做生意,每天辛苦工作,还要接送孩子,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里里外外全是他一个人,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每天回来只是象征性地问问“作业做完了吗?”孩子回答说做完了就完事了。有时为了鼓励孩子好好学习,就允诺孩子“作业做完了就可以看电视、玩电脑;或者带他出去吃肯德基、麦当劳,买好玩的玩具„„”学习懒散贪玩的唐兆伟,作业本时常丢三落四,学习成绩也不理想。但为了玩、为了吃、为了买玩具,就只好用谎话来达到目的。有时因为看电视、玩电脑耽误做功课被其父亲知道就谎称做不来,其父亲也不深究其原因,只是让他第二天到学校里问问同学。老师发现问题与其父亲联系时,其父亲也只是大叹苦经:我忙;我没空;我没文化,不会指导;我说他,他不听我的,我没有办法,老师,你帮帮忙,多操心„„
正因为其父亲的溺爱以及不正当的教育方式,促使唐兆伟同学的说谎成了家常便饭,习惯成自然。
(二)孩子自卑心理的影响
唐兆伟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差,贪玩,造成学习成绩不理想,无法得到家长的肯定,当然也少不了老师的批评,同学们对他也会有看法。为了逃避处罚,为了找回自尊,他就编些谎话,找理由为自己开脱。
【案例矫正措施与效果】
(一)培植良好的诚信教育环境
人的成长离不开一定的环境,不同的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不同的作用。如果学生生活在一个处处讲诚实、守信用的环境里,便会塑造他们正直的人格,正如“鲶鱼效应”的启示。
一位精明的挪威船长在捕放沙丁鱼的鱼槽内放入了一条鲶鱼,结果他的沙丁鱼见“异己分子”夹杂期间,便紧张而加速游动,大多能活着返港,且卖价比其他船高,这就是“鲶鱼效应”的作用。
鲶鱼如一块投水之石,击破了平静而死寂的潭水,漾起了圈圈扩展的涟漪,为懒得动的沙丁鱼注入了蓬勃向上的活动;鲶鱼似一针兴奋剂,神奇般地显示了强大的外驱力,调动了沙丁鱼蛰伏的潜能,获得了既在情理之外又在意料之中的奇妙,不失为一副整伤懒散,激励后进的灵丹妙药。捕鱼如此,教育亦然。
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和思想品质的养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所以,我一方面实行班级民主管理模式,让班级每位学生轮流担任卫生督察员,这使唐兆伟同学也有表现锻炼自己的机会,使其体验为集体服务的快乐与责任,不断增长“我能行”的本事;另一方面,我注重班级环境的布置与美化,让教室墙壁“说话”。这种心理暗示,能激励和强化积极行为,促使唐兆
伟同学孕育信心,其他同学学会理解、尊重、宽容等;同时我更注重情境德育,让孩子审视、分析、评价道德现象,参与活动,感悟体验其中的道理,从而提高孩子的是非辨别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如:采用“情境聚焦”法,从书报杂志或媒体新闻报道中找一些关于不诚信的类似事件说给学生听,或利用“十分队会”让学生以小品的形式表演或开展小小辩论会等;向全班同学提出“和谎话说Bye-Bye”的口号,组织学生开展“诚实守信故事大家讲”、“争做诚信小天使”的主题班会与评比活动等)。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与活动,使诚实守信渐渐在班内蔚然成风。而这种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对唐兆伟同学又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起着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
(二)寻找“闪光点”,不断激励
我抓住唐兆伟同学的一次按时完成作业的事,在班上大为表扬,并特意给他家长打电话,表扬他进步了。之后,我发现他对我亲近了许多,平时有事没事跟我套近乎。我也利用这点,经常与其聊天式谈心,并与他进行约定:一天之内不说谎,就争得一颗“进步星”;争得3颗,老师会向你家长报喜;争得10颗,老师会奖给你小礼物;争得20颗,就能轮当上小组长,帮助科代表收本子„„
在这种激励措施下,他不诚信的表现渐渐变得越来越少了,其他各方面的表现也像变了个人似的,进步相当明显。虽然,也有说谎行为的反复,但我不急躁、不嫌弃,关注其每一细节,抓住契机教育。在我对其一次次的鼓励、辅导,一次次的“报喜”与一次次不经意的生活方面的关心下,他终于争得20颗“进步星”,轮当上了小组长,如今,他每天早晨协助科代表收本子,忙得不亦乐乎,做得有模有样。
(三)以身作则,发挥教师的典范作用
要让学生学会诚信,教师必须是诚信的典范,要做到以诚育人、以诚待人、以诚服人,逐步确立诚信意识和行为的形成。教师的一言一行要处处讲究“诚信”,以高尚的诚信人格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作好诚信的表率和楷模。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是发生在英国南部的一所小学里,一位教师所带班级的孩子大都很调皮,爱捣蛋。老师第一堂课就跟他们玩,玩得天昏地暗。下课了,老师说:“孩子们,你们要是能把学习成绩搞上去,我就去吻校外放牧场里的一头猪。”这些调皮的孩子问:“老师,这是真的吗?”老师说:“真的,而且我要吻的是一头你们认为最大的母猪。”孩子们好奇,都希望老师去吻猪。从那天起,他们的课堂纪律好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即使有贪玩的,别的孩子也会提醒“难道你不希望看到老师去吻那头大猪吗?”半年后,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圣诞节的前夜,孩子们对老师说:“老师,你可以去吻那头猪了吗?”老师说:“当然可以。”于是,老师带着这群孩子穿过公路,来到放牧场。孩子们在猪圈里看到一头特大特肥的猪。老师走近那头大猪,轻轻地吻了它。孩子们在猪圈外笑得前仰后合,老师吻了猪也和他们一样大笑了。
虽然这会让我们认为这个老师太无聊了,也会觉得他好像失去了老师的威信。可是,我们能否换个角度去思考一下,正是因为老师的这种行为,才使我们看到了教师诚实守信的一面,而不是一味地欺骗学生而获得暂时的信任。试想:如果教师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编造谎言来欺骗学生,这种信任又能维持多久呢?学生以后又会以怎样的眼光和态度来对待老师呢?
所谓“教育者先受教育”,教师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教师要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规范其行为,使之为自己不诚信的行为负责。学生几乎是整天和教师生活在同一个“圈里”的,因此,教师的有些不诚信行为就为学生所“学习”。比如,不让学生玩电脑游戏,自己却在办公室内玩得热火朝天;要求学生向老师问好,自己却态度冷漠;要求学生遵守公共秩序,自己却在教室内抽烟等等。老师在平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所以,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诚信显得尤为重要,必须言必行,行必果,守时,守法,言行一致,为人师表,决不能为了达到一时的教学或教育效果而轻易地许下诺言却无法兑现。
(四)加强家校联系,使其形成合力
唐兆伟同学说谎习惯的形成,有其家长自身的因素。要想赢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班主任首先要感动家长。唐兆伟刚转来的一段日子里,作业常少做,为了补作业,我常常陪到他很晚,手把手地教他;怕他肚子饿,我还常常把自己准备的点心给他充饥。也许,我的行为感动了他的家长。唐兆伟同学有了一点小进步,我就趁热打铁,通过多种方式及时向其家长报喜,形成良性循环。我还有意识地为其父母找来关于家庭教育指导方面的书籍,对唐兆伟同学说“老师也要奖励给你父母礼物,因为你的进步,与你父母的教育是分不开的。请帮老师带给你父母,好吗?”在同学们羡慕的目光下,他接过我手中的书本,担任起我和他父母之间的联络员。当唐兆伟同学又说谎时,我会与其家长一起认真分析原因,并商讨纠改的督促措施与建议等。家校教育形成合力,使唐兆伟同学已基本改掉了爱说谎的坏毛病。
【案例启示】
“人之初,性本善。”我们的孩子本性是诚实的,可由于作为教育者的家长和老师对他们关爱不够或教育方法不当等因素,使他们逐渐学会了说谎。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首先要以身作则,时刻提醒自己:你的身旁有双天真无邪的眼睛在看着你,他可能会模仿;其次,对孩子的教育不能专制,不能压制。当发现孩子说谎话时,先不要火冒三丈,不分清红皂白严厉批评,要客观分析说谎背后的原因,然后用心与其沟通,并抓住亮点,不断激励。试想一下,如果本案例中,老师对唐兆伟同学的说谎行为一味指责,在师生交往中也不注意调节双方的心理距离,采用高高在上的说教方式,当孩子一而再,再而三说谎时,采取的也仅是一次比一次严厉的批评说教,还一次又一次向其家长“告状”,那么,唐
兆伟同学很可能会在批评责怪声中,在同学们向其投去的鄙视的目光下,丧失自信,破罐子破摔,变本加厉,不仅学习成绩越来越退步,道德品质也会变坏„„后果简直难以想象。
人非圣人,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孩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只要老师和家长形成合力,抓住一切机会,用爱来滋润孩子心田,用爱解读孩子的心灵,用爱来引导孩子的行为,相信定能点燃、拨亮孩子诚信的心灵之灯,使诚信永驻孩子的心灵,成为孩子们成长的指路灯。
诚信教育,任重而道远,我们只有把诚信的种子播撒到学生的心田,才有望看到满园诚信之花,收到满园诚信之果,才能使我们的下一代具备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高尚的道德水准,成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民族的建设人才。同时,也让我们的教育走得更远,走得更宽广。
学校:市光新村第一小学
教师:钱桂华
邮箱:394396130@qq.com
第二篇:让感恩永驻心灵
这是我整合的征文(有自己写的许多),还凑乎,谢谢大家参考
让感恩永驻心灵
凤鸣中学初中部八年级60班xxx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
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曾经盛开的花朵,被蜜蜂采走花蜜,但依然要做蜜蜂的庇护所。那时缤纷的落英,尽是孤独飘零,可落叶归根,依然要向上蓬勃。——题记感恩,看似复杂却又简单的两个字;感恩,以心为基础的两个字。纵使世态炎凉,但依然有一种感动存在你我的心中;哪怕淡漠无边,仍还是有一种信仰让我们泪流满面。人间不仅仅只有坚冰和火焰,还有我们的那颗热情的心,所以我们要懂得付出;因为人间不仅仅只有冷漠和笑颜,还有你我的那颗真挚的心,所以我们更要学会感恩。
感恩是一种宽容、满足、健康的心态。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如果我们是有智慧的人,就不应该为自己所没有的而斤斤计较,也不应该一味索取和使自己的私欲膨胀。学会感恩,为自己所拥有的而感恩,感谢生活给予你的一切,我们才能更简单而快乐的生活。
感恩,是心灵对爱的一种折射;感恩,是心灵对真、善、美的一种传播。一颗常怀感恩的心灵,是一片价值连城的明镜;一颗常怀感恩的心灵,是霏霏斜雨后澄澈天空中那道七彩缤纷的彩虹。心灵,是通向美好世界的窗口。如果没有感恩之心,那么不管微笑与阳光是多么的甜美和明媚,心灵也不能感到一丝的温暖;不管绿草和鲜花是多么的美丽,心灵也感受不到一点点的灿烂和缤纷。但若我们有一颗感恩的心灵,我们就能在一声轻轻的问候里得到一种温暖与甜蜜,我们就能在一片雪花里看到春天温暖的脚步,我们就能在夜晚揥听到星星
和露珠的絮语,我们就能在清晨听到花朵绽放时那天使般美妙的声音。
所以,人人都应学会感恩。
知恩图报,善莫大焉。学会感恩,就是要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热心善良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学会感恩,就是让我们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他人给予自己的那一部分快乐;学会感恩,首先要拥有一颗知道感恩的心,一个人只有懂得感恩,才会乐于付出,懂得付出后,才能收获感恩。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一棵小草因为对一滴春雨的感恩,所以它拥有了绚烂的花朵;一株幼苗因为对一缕阳光的感恩,所以它拥有了甘美的果实;一只小鸟因为对一片晴空的感恩,所以它拥有了翱翔的翅膀;一颗心灵因为对爱和善良的感恩,所以它拥有了钻石般璀璨的光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应感恩父母。父母给予了我们最宝贵的唯一-----生命。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从我们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到孙子孙女逐渐长大,他们为我们倾注了毕生无数的爱。在我们伤心的时候,是谁认真的开导?在我们难过的时候,是谁不厌其烦的安慰?在我们生病的时候,是谁无微不至的照顾?在我们经受失败的时候,是谁鼓励要大胆前进?······我们喜怒哀乐之后,总有他们的身影。这么多的付出,我们难道连感恩也做不到吗?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我们应该感恩老师。感恩老师,让我懂得真假美丑;感恩老师,教会我无数的知识;感恩老师,照亮我们心中的黑暗;感恩老师,吹醒了我们迷茫的梦幻……我们的老师,没有华丽的舞台,没有簇拥的鲜花,一支支粉笔是他们耕耘的犁头;三尺讲台,是他们奉献的战场。他们的幸福,是桃李满天下。我们拥有的幸福,要感谢他们的付出。
我们要感恩同学和朋友,是他们用诚挚的友情,一次次给予我们慰籍和鼓励,并肩沐浴阳光,也并肩分担风雨,奔跑在成长的路上,给我们留下了青春美好而温馨的记忆。
我们要感恩社会,就像一缕云霞感恩博大而深邃的天空,是一次次陌生而热情的帮助给予了我们一缕缕温暖,是一个个陌生而真诚的微笑给予了我们挑战生活的信心,在成长的岁月里,给予我们明媚而温暖的阳光。
我们要感恩山川河流,感恩黑板粉笔······无论是人事物景,或是生活机遇,都有值得我们感恩的地方。因此,拥有感恩的心,我们还会发现世间更多的美丽。
让感恩走进我们每个人的心灵吧!
让感恩永驻心灵。用感恩擦拭我们心灵的镜子,放大那些滋润我们成长的爱和幸福,就会发现啊,被心灵折射的阳光是多么明媚。
让感恩永驻心灵。因为感恩可以消解内心所有积怨,感恩可以涤荡世间一切尘埃,感恩会使我们拥有无比的幸福快乐。
让感恩永驻心灵。人类的美是以爱来呈现的,而感恩之心,是人类心田中最美的种子,它发芽之后,开出爱之花,结出爱之果。
让感恩永驻心灵。懂得感恩使心灵更加美丽。
我们应保有这永恒的美丽,让感恩永驻心灵!
第三篇:让雷锋精神永驻心灵家园
让雷锋精神永驻心灵家园
每年3月5日,是学习雷锋的纪念日。40多年前,毛主席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一夜之间,雷锋的名字响彻大江南北,一个普通战士的光辉形象,从此深深的刻入中国人民的心中。雷锋精神点亮了中国人民的心灵,刷新了炎黄子孙的精神风貌。千家万户,男女老少,只有一个信念: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城市到乡村,从工厂到学校,到处呈现出一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向上,共克国难的火热场面。
今天,虽然经济发达了,国强民富了,但雷锋从来都没有淡出过人们的视野。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当失控的汽车冲向她的学生,她不是退怯而是义无反顾地冲向前,最终失去双腿再也无法站上三尺讲台,用崇高诠释了师者的魅力;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林秉锋为救落水者,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演绎凤凰涅槃的生命真谛;家住黄河边的渔民孙贵友,8年前,在震惊国内的那场黄河沉船灾难中,和女儿共救起16条生命。因救人,无暇顾及生病高烧的孙女而致其残疾„„。他们,就是雷锋。雷锋,是每个人心底珍藏的那个声音!雷锋精神早已随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一位位伟大的人物,一首首动听的歌曲,融化于我们华夏儿女的血液之中,雕刻在我们炎黄子孙的骨髓之中,不断感染着周围的人们!
春风一亩田。心有春风,笑意天成。
这一曲曲雷锋精神的赞歌,唱响了心灵家园之美。今年四川芦山地震大抢救又一次彰显了国家、政府、民众的整体雷锋精神,在国际上树立了中国整个国体心灵美的家园形象。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是新时代的主力军,是未来宏伟蓝图的描绘者,更应该将雷锋精神贯彻到日常学习行为中,将雷锋精神传承并发扬光大!你看:校园内,主动挤时间,钻书本,发愤图强向知识海洋潜游的大有人在;互助互学,结对帮教力争成为品学兼优学子的暗比明赛潮流悄然滚动;助人为乐,友爱他人,尽己之能,解人之急的善举蔚然成风。校园外,我们也有为值班交警递矿泉水表示感谢的人;有尽自己所能给乞丐五毛或一元表示同情的人;有主动到社区做义工传递爱心的人;有看到下水道井盖掀开帮忙盖上,方便别人过路的人等等,不胜枚举。雷锋精神已融入我们的一举一动中了。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雷锋精神就像和煦的春风、就像甜美的雨露、就像温暖的阳光,让你我的心灵绽放了三月的绚烂,播撒了四季的温情。做雷锋传人,永远向前!„ „— —
上饶县七中 八(5)班 钱扬琦
第四篇:让感恩与诚信永驻心间
让感恩与诚信永驻心间
在每年那个最热的季节,都有一群最忐忑的期待,那是对未来纯真的渴望,是似乎伸手可及却又让人止步不前的迷惘,是梦想前进的方向。两年前,我也是其中一员,在经过漫长的等待后,终于到了那个让人心驰神往的地方——大学。
我不能忘记我是怎样来到这座美丽的校园的,那天,阳光很耀眼,天很蓝,微风。在家时,本想一个人拿着我的行李就直奔玉溪的,家人却坚持送我来到学校,我也欣然接受。毕竟,这是第一次离家那么远,他们会有深深的思念,在未来四年的时间里,我将不在他们身边,在这里寻找新的方向,他们只是想看看这片沃土,在思念的时候,脑海中能有能有一幅美丽的背景图片。
两年的大学生活,让我很快成长。我很庆幸自己能够进入大学校园,很多大学生在生活中,总是有很多的抱怨,一点事情不如意,就到处发脾气。可我不愿意做那样的人,我的大学生活不应该是在抱怨中度过的。有人形容大学生说:“颓废的都一个样,奋进的各有各的不同”。我经常在问自己,我为什么一定要上大学?我来到大学的目的是什么?因为我不想做一个平庸的人!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人生的理想,我希望一生中有那么一段时光在回忆起时嘴角带着微笑,我希望知识能够改变我的命运。
是的,我渴望知识。在我的字典中,知识是一个神圣的词汇。它包含能量,取之不尽,然而想要得到它,就必须付出汗水,你能够拥有它,它却不完全属于你。它就是一个调皮的精灵,无时无刻不在你的身边。我坚信,任何一所大学,它能给你的东西都远远超乎你的想象,我要在这个没有冬天的城市,为我的起航蓄积足够的力量。
有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有能够实现梦想的机会,我以为,每个人都应该是懂得感恩的,然而,现实总爱打破你理所当然的幻想。
记得在高中时看到的一段文字,歌手丛飞11年来资助183名贫困儿童,病危时却无一人去看望。他是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在他37岁的短暂人生中,先后参加了400多场义演,收入并不丰厚,但进行长达11年的慈善资助。他资助了183名贫困儿童,累计捐款捐物300多万元,在查出胃癌时,却根本拿不出治病的钱。在他住院治疗时,受资助的孩子却没有一人去看望过他,在他去世后,根据他的遗言,捐献了自己的眼角膜。在2005年他获得感动中国人物时的颁奖词是:从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顾之前,他把所有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没有丝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他曾经用舞台构筑课堂,用歌声点亮希望,今天,他的歌喉也许不如往昔嘹亮,却赢得了最饱含敬意的喝彩。”
我的心被深深刺痛。有记者去采访那些受到资助的人,有人说被人直到会没有面子,有人说说他帮我是另有所图,甚至有学生家长说何时病好出来挣钱。我觉得自己愤怒了。他无怨无悔的帮助别人,得到的不是感恩,而是别有用心的揣测和忘恩负义的冷漠。
我不禁怀疑,这些学生怎么了?但最让我怀疑的,应该是,我们怎么了? 很多人都看过这段文字,很多人都会去鄙弃那些学生,但到了自己,为什么还要重复这样的错误呢?为什么要做一个连自己都唾弃的人?
我想,每个农村的孩子在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都是喜忧参半的,对于一个农村的家庭来讲,学费是一个大问题。但现在没有人像多年前那些上不起学的孩子一样放弃上大学的机会了,因为从1999年起,国家就有了助学贷款的政策,只要符合贷款的条件,都可以申请贷款,让学生顺利的进入大学。
可是,进入大学之后,很多人都忘了,很多人把这事都抛之脑后了。他们用贷款剩余的钱请同学吃饭,去ktv唱歌;他们每天沉迷于网吧,在虚幻中流连;他们不喜欢在教室上课,喜欢利用上课时间东游西逛;她们可以给男朋友买一双300的鞋,却在给父亲买一条60块的香烟时都犹豫不决;她们可以每天晚上和男友你侬我侬的打电话到夜深人静,却在给父母打电话时不耐烦的挂断;她们可以无休止的向父母伸手要钱买电脑、旅游,却从不考虑父母在家是否安好。
我的身边就有这样的人,每当别人说起他时,他说他也不想这样,他也很爱自己的父母,他也想在大学有自己的天地,可是仅仅是说说而已。
有谁可以理所当然的认为国家就是应该给你钱的,父母就是应该给你钱的。现在的大学生很多都已年满十八周岁,都应该学会自己养活自己。
国家助学贷款的目的是要让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得起大学,让那些辛劳的父母暂缓困境,父母都会说:“ 现在国家政策真好,我们那个时候,上不起学啊!”父母是苦日子里出来的,他们知道感恩,很多大学生却不懂,得到了助学贷款,还一味的压榨父母。
感恩是什么?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一个智慧的人,不应该为自己没有的斤斤计较,也不应该一味索取和使自己的私欲膨胀。学会感恩,为自己已有的而感恩,感谢生活给予你的一切。这样你才会有一个积极的人生观,才会有一种健康的心态。一个不知感恩的人是永远得不到不会知道这个世界的真正摸样。
不管有没有真正懂得感恩,我们都要去反省,自己做得是否够好。
我记得去年去贷款的时候,那个负责办理的工作人员面对家长和一群大学生,苦口婆心的说:“我知道今天来贷款的都是家庭有些困难的,国家的助学贷款就是为了帮你们减轻困难,大家要记住,这个钱在你们这些学生上大学期间是不要利息的,你们毕业了,就要开始还利息,一个季度只要110块钱,大家想一想,这比银行借款的利息少多了,这是国家最少利息的借款了,但是很多学生一毕业了就没有音讯了,连最起码的利息也不还,如果不及时还款,你的诚信档案上就有会一笔抹不去的痕迹,以后在银行你是绝对不能借到钱的,这样值得吗?”
是啊,这样值得吗?大家都知道诚信是齐家之道,诚信是交友之基,诚信是为政之法,诚信是经商之魂,诚信是心灵良药,诚信是立人之本。失去诚信,在这个社会将寸步难行。可是,所有我们都明白的事理,在做的时候,都偏离了方向。
我们在困难的时候得到了国家的帮助,在度过困难以后,我们想到的应该是什么呢?有一个女大学生,在毕业后努力工作,连一顿饭都省着吃,就是想尽快还清国家的助学贷款。有人说她傻,她却说自己已经读完大学了,有能力养活自己了,就应该把钱还上,因为还有比自己更需要帮助的人。
她是一个懂得感恩,而且有诚信的人,但并非所有人都拥有这样的思想。有时候,我们会疑惑,一个在新时期接受教育的大学生,一个具有高素质的人群,往往会做出一些让人无法理解的事情。这是每一个人都要反思的问题。
大学应该是一个让人学会感恩,懂得诚信的地方。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无论何时何地,感恩与诚信都不能脱离我们的心间。
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感恩祖国,感恩父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内心的虔诚。感恩是我们的动力,诚信是做人的准则,只有心里装着美好,才能让世界充满芬芳。
四年的生活会转眼即逝,还没有把脚步走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还没有来得及将一些情感表达,还没来得及多读一本名著,时间就会将我们的青春剥夺。希望在毕业后,每个人都能交一份圆满的答卷,让感恩与诚信永远传递下去,让感恩与诚信永驻心间。
第五篇:帮困助学:让爱永驻孩子心间
帮困助学,让爱伴我成长
贵门乡是一个山区小乡,经济基础薄弱,企业少,农民收入低,因而贫困生、留守儿童相对较多,因此,我校始终把帮困助学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努力做到“不让一个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失学,不让一个思想上有困难的学生落伍”,为贫困生、留守儿童提供物质上、精神上援助,使他们不因家庭困难而失去求学机会,不因父母不在身边而孤单自卑。现将我校在帮困助学方面的做法汇报如下:
1.调查摸底建立贫困生名册。每学期初对全校学生进行调查摸底,贫困生填写资助申请表,并由村、校签署意见,盖上公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贫困学生名册。目前我校共有贫困生51人,占学生总数的18.9%。留守儿童34人,占学生总数12.89。
2.多渠道筹措助学资金。学校关工委积极动员机关干部、全校师生和社会各界捐资助学。2014年至今,共收到各类资助款(含物品)114900余元,其中市《今日嵊州》传媒记者裘冬梅召集组织的“爱心公社”捐助近五万元,2016年红十字会物质捐赠1.3万余元,绍兴市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朱重阳先生援助贰万元,今年“六一”活动,曹学东捐助一、二年级学生价值2万元的礼品,乡领导班子成员共结对9人。
3.建立爱心助学基金。为确保帮困助学工作长效进行,通过“政府拨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干部师生献一点,勤工俭学挣一点”的办法建立了爱心助学基金,用以帮助因灾、因病、因残等原因造成困难的学生,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目前有爱心助学基金22300余元。
4.积极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学校积极开设勤工助学岗位,如废品废纸回收,引导贫困学生走自立、自强之路,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圆满完成学业。
5.对贫困毕业生实行跟踪服务。贫困学生毕业升入高一级学校后,要求他们填写《贵门乡中心学校贫困毕业生跟踪服务登记表》,使他们能继续得到我校关工组的关心和帮助,以便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或升入高一级学校深造。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教育便成了是我校德育的一道亮丽风景线,逐渐形成感恩实践教育的长效机制。
1.注重日常感恩教育引导,创新感恩教育多元模式
通过教育让贫困生了解贫困的父母正节衣缩食地供养他们上学,要比正常人付出更多的艰辛,引导其正确认识事物的归因,端正自己的心态,坦然面对问题和挫折,让他们在享受资助的同时懂得回报,在看到自身努力的同时,也要看到别人的付出,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结合生动的事例对比打动人心。如通过对“感动中国”中到贵州支教的贫困大学生徐本禹,自强不息的贫困大学生洪战辉,以及身边其他不畏生活艰辛、努力成材的贫困学生事迹的大力宣传,来唤起学生的孝心、爱心和责任心。
2.建立良好校园感恩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好氛围
“润物细无声”。环境是无声的教育,氛围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积极建立以“感恩”为主题的良好校园环境,让学生的心灵在充满感恩的氛围中接受洗礼。如通过宣传栏,黑板报、多媒体等校园的宣传阵地,开展讲述感恩的故事、创办感恩小报、编排感恩节目等活动,使感恩教育有声有色,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3.开展实践感恩的多项活动,使感恩教育知行合一
从小事、实事做起,增强其针对性、时效性、吸引力和感召力。我们结合孝敬教育作业本,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感恩教育:帮助父母做家务,节约父母的血汗钱,我当一天小主人等活动,使学生懂得:感念父母之恩,就要刻苦学习,珍惜父母血汗钱,以优异学习成绩回报父母;感念社会之恩,就要学会与人和睦相处,懂得回报。
4.建立稳固的长效机制,培养知恩报恩的优秀人才
建立感恩实践教育的长效机制,使“感恩教育”日常化、长期化、制度化”,如班班开展孝敬教育课,人人争选孝敬之星,期中期末后给资助的叔叔阿姨打电话汇报成绩,写感恩信,节假日互访等,让受资助学生在活动中蓄情、在生活中践行、在文化中熏陶。
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展,努力探索和建立制度化、长效化、公益化机制,更好地帮助贫困家庭和学生,促进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