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委: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调查范文

时间:2019-05-14 23:51: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老龄委: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调查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老龄委: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调查范文》。

第一篇:老龄委: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调查范文

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张恺悌新闻发布稿

为了摸清全国失能老年人基本状况,提出失能老年人照料对策,2010年全国老龄办和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开展了全国失能老年人状况专题研究。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失能老年人规模不断扩大,根据调查预测,2010年末全国城乡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约3300万,占总体老年人口的 19.0%。其中完全失能老年人1080万,占总体老年人口6.23 %。到2015年,即“十二五”期末,我国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将达4000万人,比2010年增加700万人,占总体老年人口的19.5%,失能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其中完全失能老年人达1240万人左右,占总体老年人口的6.05%,比2010年增加160万人,所占老年人比例下降 0.18个百分点。

庞大的失能老年群体,特别是完全失能老年群体,日常生活活动必须有人照料,这就需要大量的社会照料资源。然而,我国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劳动力人口的迁移,家庭规模的小型化,尤其是计划生育政策不断深入贯彻实施,使得建立在多子女条件下的传统家庭照料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我国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研究城乡失能老年人,特别是日常生活活动需要照料的完全失能老年人的基本状况,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积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政治、经济、社会等资源,为完全失能老年人提供必要的基本社会保护,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使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内在要求。以下着重对完全失能老年人的基本状况进行介绍。

一、城乡完全失能老年人基本特征

分城乡来看,我国城乡完全失能老年人占老年人的比例,分别为5.0%和6.9%,农村高于城市。按照国际通行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s)“吃饭、穿衣、上下床、上厕所、室内走动和洗澡”六项指标,一到两项“做不了”的,定义为“轻度失能”;三到四项“做不了”的定义为“中度失能”;五到六项 “做不了”的定义为“重度失能”。完全失能老年人中,84.3%的为轻度失能,中度和重度失能的比例,分别为

5.1%和10.6%。其中,农村轻度完全失能老年人的比重高于城市13个百分点,而城市中度和重度完全失能老年人的比重分别比农村高出5个百分点和8个百分点。

分地区来看,东北地区完全老年人失能的比例最高,为8.8%;其次是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分别为7.4%和6.7%;而东部地区完全失能的比例最小,为4.8%。不论是那个地区,完全失能老年人中,轻度失能的比例都是最高。

完全失能老年人的健康特征来看,城乡完全失能老年人自评差的比例高达近七成。超过八成的城乡完全失能老年人自报患有慢性病。完全失能老年人的孤独感则更为严重,城乡完全失能老年人常常感到孤独的比例分别达到了41.1%和50.9%。城

乡完全失能老年人具有中度以上抑郁症状的比例分别达到 45.9%。特别是中、重度完全失能老年人的心理抑郁状况则更为严重。

二、完全失能老年人的支持网络

(一)家庭的支持

城市完全失能老年人中,有照料需求的占77.1%;农村完全失能老人中,有照料需求的占61.8 %。农村完全失能老年人照料需求从2000年到2006年相对上升了51.0%,显著大于城市完全失能老人照料需求相对增长的15.2%。

城乡完全失能老年人的照料主要依靠传统家庭成员,按照介入和承担责任的顺序依次为:配偶、儿子、媳妇、女儿。不过,配偶在照料中的作用随着失能老年人年龄的增加而弱化。传统照料模式中角色相对恒定,儿子、媳妇在农村中占据最重要的位置;城市中儿子依然占重要的位置,而女儿与媳妇的作用相近。农村中儿子在完全失能老年人传统照料中的位置难以替代。

(二)社区与非政府组织的支持

由于二元结构的性质,城乡失能老年人自身的资源禀赋有很大差异。城市中有便利的交通以及公共产品资源丰富方面的优势,因此城市失能老人在寻求社会支持中还会有更多的选择。居家养老服务已经在各城市社区逐步推广,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在为失能老人提供各种社会服务方面,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农村地区居住分散,传统家庭照料为失能老年人提供的支持单一而且薄弱。传统伦理、熟人关系以及价值交换是农村失能老年人寻求帮助的主要方式。但大多数农村失能老年人,尤其是西北地区农村的失能老年人经济状况不好,缺乏交换的本钱,如果子女再外出打工处境就更为艰难。

不同区域的社区在应对失能老年人问题的时候采用的策略也不相同:东部多数社区的政府资金到位,服务项目可以正常开展,服务向专业化规范化发展;中部地区大多数社区由于面临较多的老年人子女下岗、失业问题,以及社区服务政府投入不足的问题,多采取帮助申请贫困救助的方式,在收入方面而非服务方面进行补偿。西部地区城市社区遇到的问题与中部地区类似,还有针对村改居、征地等敏感问题产生的新城市居民中的失能老人,在解决办法上也多采取救助的方式给予一定的服务补贴,更多的解决途径则是把期望放在国家加快兴办养老护理机构上。

大多数农村社区为失能老人做的事情主要是让失能老人优先享受农村低保。也有些社区能为失能老人提供担水、找医生、拿药、干农活,收种庄稼等服务和帮助,但更多的还是基本依赖家庭成员独力承担失能老人的照料。

(三)养老机构的支持

《2009年民政事业统计报告》显示,全国老年人的收养机构有将近4万家,总床位数为266.2万左右,实际收养老年人的人数为210.9万,其中收养的失能老年人规模约在24万至35万之间,只占全部收养老年人数的17%。抽样调查显示,不同类型的养老机构中失能老年人占全部收养老年人的比例分别为:社会福利院23.8%,城镇老年福利院20.1%,农村五保供养机构5.7%,其他公办收养机构30%,民办养老机构37.6%,家庭自办收养机构 25.2%。

养老机构的设施与人员状况。在养老机构中,配备有医疗室的机构不足六成,其中政府办机构为52.1%,民办机构为56.0%,农村五保供养机构仅占 41.7%;而配备康复理疗室的机构不足两成,其中民办机构高于政府办机构。占比重22.3%的养老机构既没有单独的医疗室,也没有专业医护人员;农村情况最为严重,西部农村的养老机构超过60%缺少专业医护人员。在医生的配备上,有超过五成的养老机构是空白,且民办养老机构的医生平均数量多于政府办机构,城市养老机构多于农村,东部和中部优于东北和西部;经过护理及相关专业系统训练的护理员不超过30%,取得养老护理员资格证书的不足三分之一。

在养老机构收住对象的定位上,近一半的机构表示只接收自理老人或以接收自理老人为主,不收住失能老人。城市中有将近三分之二的养老机构,特别是民办养老机构,对老人入住不以失能作为限制条件;但在农村养老机构中这个比例则降为30.4%,有超过四成以上的农村养老机构明确表示只接收自理老人。

在养老机构能否提供专业化的长期照护服务方面,公开表示可以提供专业护理服务的公办养老机构不到四成,而民办养老机构则高达92.9%。从城乡来看,城市状况明显好于农村,超过八成的城市养老机构能提供专业护理服务,农村则仅有四成。当机构收住的自理老人逐渐失能时,近九成的机构继续让老人住在机构中,并提供照料服务,但也有少部分养老机构要求甚至驱逐失能老人退出本机构。

在养老机构的运营管理方面,接受调查的养老机构表示最大困难是资金紧张,包括争取政府资金投入非常困难;其次就是护理方面的困难,包括熟练护工短缺、护理设施设备缺乏等;同时也有相当数量的民办养老机构反映政府的支持政策不到位或者相关制度和规定难以有效执行。

养老机构中入住老年人的状况,在城市养老机构收住的老年人中,近七成是非农业户口,三成为农业户口;85.2%的老人是自费入住,一成多是民政优抚或扶助对象。从入住的城市养老机构性质来看,79.5%民政优抚或扶助对象所住的养老机构是政府办的,而自费入住的老人有七成多入住的是民办养老机构。

在农村养老机构的老年人中,74.4%的老人属于民政优抚或扶助对象,近一成是自费入住的老人。城市地区入住的老年人多是自费,而农村中民政优抚对象东、中、西部都超过了70%,西部农村甚至达到80%以上。大部分城市养老机构入住的老年人都不想给子女添麻烦,且大部分老人由于丧偶而入住机构。从居住条件看,老年人居住在三人以上多人间的比例东部、中部城市高于西部和东北城市,城市又明显高于农村。

三、现有社会支持网络面临的挑战

(一)完全失能老年人规模巨大与区域分布不平衡并存

完全失能老年人规模不断增加,农村高于城市,东北地区完全失能老年人比例最大。由于老龄群体中高龄老年人比例的上升,由此就造成中度和重度完全失能老年人的相对比例增大、绝对数上升,而且这一趋势今后三、五十年内不仅不会缓解,还要进一步加重。加之城乡差异、区域差异凸显,那么对农村完全失能老年人的困境和东北、西北等完全失能比例高发地区的问题尤其应当引起高度关注。

(二)传统家庭支持功能弱化

计划生育政策使得传统家庭照料的人力资源出现匮乏,随着“独生子女”成为家庭主力的时代到来,我国几千年来家庭养老的传统模式将面临巨大的挑战。由于受多元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受家庭规模小型化的现实和发展趋势的影响,不仅空巢家庭老人身边无子女照料,而且大量和子女生活在一起的老年人由于子女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也很难得到儿女和其他家庭成员的精心照护。加之完全失能老人对长期照料护理有较高的专业化、规范化要求,更使得子女对于承担家庭长期照料护理力不从心,难以为继。

(三)社会养老服务的体制性障碍问题突出

当前,社区、老年人收养机构,非政府组织以及政府构成了完全失能老年人家庭以外的责任主体,但从完全失能老年人的整个社会支持网络来看,他们从家庭以外能够获得的支持是非常有限的。

首先是社区养老服务受到资金、场地、人员的限制,服务内容、服务标准参差不齐。各级政府和社会力量对社区服务的资金投入十分有限,城市社区用于照护完全失能老年人的机构设施严重不足,中、西部地区大多几近空白。加之城市中有限的场地空间限制了社区服务的规模和发展。农村社区普遍没有或很少有社区照护服务,邻里之间互助更多是建立在交换基础上的。城乡社区专业化养老护理人员严重短缺,各类志愿服务也呈现出大起大落的波动状态,很难保证服务提供的及时性、均衡性和持久性。

其次是城乡养老机构对完全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服务也存在诸多问题。城市收养完全失能老年人的养老机构主要是民非机构或民营机构,而很多政府办的养老机构更倾向收养健康、生活能够自理的老年人,由此使得政府对于完全失能老年人提供服务支持的定位出现错位现象。农村养老收机构主要执行政府对“五保”的收养政策,基本未能在对完全失能老年人提供社会照护支持方面做出制度安排,也基本没有在设备添置和人员安排上做好收住完全失能老年人的准备。虽然大多民办养老机构虽然愿意收养完全失能老年人,但是由于民办养老机构普遍存在投资回收周期长,在享受政策待遇方面普遍低于公办养老机构,经营环境比较差,这样就使得有些民办养老机构片面追求回报,降低经营成本和人力成本,造成机构照护的服务质量难以

保证。老年人作为全社会最大的弱势人群,整体收入水平较低,服务支付能力不足,势必市场介入程度低,再加上政府投入不均衡且覆盖面过窄,社会慈善捐助不充分,由此在市场选择和政府救助之间就出现了大量边缘化人群。

(四)长期护理服务缺乏系统规划

我国长期照料护理服务缺乏长期发展规划,对完全失能老年人的保障定位还没有形成,长期护理保险还没有进入议事日程。国家的“十一五”规划虽然写入了 “实施爱心护理工程”的内容,但是在实践中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失能老年人的长期照护仍然是困扰亿万家庭和养老事业发展的严重社会问题。由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这一主线的缺失,难以完成对于社区、失能老年人的收养机构以及非政府组织的有效整合,城乡以及区域之间的差距难以弥合,社会基本养老服务的均等化也难以实现。

四、政策建议

失能老年人,特别是完全失能老年人的长期照护问题不仅是老年人个人和家庭的迫切需要,也是一个严峻的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应对这一挑战,需要从更全面、更系统、更深入地推动养老服务发展来破题化解。

(一)建立长期的观测网络。为失能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的责任主体,提供丰富的资讯,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二)积极推进养老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改变单纯依靠国家投入来发展养老事业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借鉴国际社会经验,按照“社会福利社会化”、“养老事业社会办”的发展思路和经办方式,借鉴公有制企业改制、改组的做法和经验,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彻底消除公办养老机构人浮于事、高耗低效的弊端。

(三)加快研究制定促进养老护理机构发展的法规与政策。面对失能老年人的快速增长,现有的法规政策、特别是相关配套的实施办法、地方性法规严重不足,养老服务业的法制建设亟待加强。积极落实已有的国家在土地、资金资助、税收减免、水电气收费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发挥出政策优惠对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的扶持和激励作用。

(四)引导家庭、社区、机构继续发挥应有的作用。

失能老年人照料等为老服务总体上看属于社会公共服务范畴,具有社会福利和公益属性。但就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而言,单独依靠政府是无法满足失能老年人照料需求的,我们要继续发扬中华民族传统孝道传统,强调家庭对失能老年人照料的重要作用的同时,积极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建立社会化的服务机构和机制,培养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员、病患护理员,配置必要的设备和器具,明确补贴标准和评估标准,通过社区照顾和家庭病床的开设,解决大多数失能老年人一般性的照护需求。对于严重失能的老年人,所需的护理档次高、设备设施要求高,就必须要住进专业

化的养老护理机构接收专业化程度更高的护理服务,因此,目前要集中有限资源优先快速发展养老护理型机构。

(五)研究建立长期护理保险。长期照护服务体系的建立需要失能老年人经济支付能力的支撑,因此它强烈呼吁失能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健全。我国应从现在开始加紧研究和探索强制性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并在沿海发达地区或一线城市先行做一些试点,摸索经验。当然也可以先从商业保险起步,待成熟后再逐步向社会保险转型,成为社会保险涵盖的一个重要险种。

(六)加强服务队伍专业化建设。加快养老服务机构对失能老年人护理服务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各地要通过专门院校培养、在职培训、岗位训练等多种途径,把养老服务人员训练成掌握专业社会工作知识和养护服务技能的专门人才。加快培育发展养老服务行业的中介组织和社会团体,承担起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的服务功能。随着养老护理服务机构和设施建设的普遍开展,还必须重视对养老护理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心理疏导。

第二篇:城乡车辆拥堵状况调查

邹凯 法政与经贸学院2010级国贸二班

转眼之间大学的一期就过去了,短暂而又漫长。短暂于眨眼即逝的时光,漫长于生活中的无聊与琐屑。在这朦胧的一学期之后,我迎来了这个充实的假期。在假期里,我做了一次对于城乡车辆拥堵状况的社会实践调查。本次调查针对我所在的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通过问卷、观察以及询问等方法,发现当今城乡交通拥堵状况较之前两年更为严重,车辆数量较之前两年增长了许多。双休、节日、下班高峰期、学校放学,交通拥挤严重,并且道路很多地方不符合规范,大大的影响了交通安全和秩序。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现代,随着城乡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车辆总数也日益增加。在居民生活改善的同时,也反映出诸多问题,如:环境问题、人口密度问题、交通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是交通问题,由于早年城乡规划不是很合理,加上城乡人口密度近年来增大,导致如今城乡交通阻塞严重,经常发生堵车,交通事故等情况。就于当今城乡交通拥堵问题,我们选择在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于寒假期间展开了一次社会实践调查。调查显示,如今城乡交通拥堵问题较为严重。

下面是调查的具体情况:

1.调查目的:根据当今城乡交通状况,选择性调查调查部分地区城乡车辆拥堵状况,并分析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总体归结出当今我国城乡交通拥堵情况

2.调查方法:对于中小学生及有关部门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主要是关于一般拥堵严重程度,拥堵集中时间和询问造成此现象的各种因素。

对于广大市民群众采取询问的方法了解交通情况。

抽样观察部分街道拥堵状况,具体归结于每天抽出中午以及晚上等交通高峰期观察并统计堵车次数和主要拥堵街道。

参考有关部门提供的信息。

3.调查时间:2011年1月25日至2011年2月10日部分时段 4.调查地点: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

5.调查结果:对于城乡等小城市来说,拥堵状况应该算比较严重。部分街道如:中心街、广场街、大桥路、席草田街等平均每日拥堵次数达30次以上,堵车时间并不是很长,一般为3分钟到10分钟不等,主要堵车时间集中在中午和傍晚,至于下午和早上较为舒缓,很少有堵车情况发生。

对于威远县如今的交通情况,我们采访了部分市民,市民所反映的情况如下图所示: 城乡车辆拥堵状况调查

扇面 1扇面 2扇面 3扇面 4

据调查显示:5﹪的市民认为城市交通状况还行,并不是很拥挤;约60﹪的市民反映交通状况不好,市场有拥堵现象发生,并且很多行人和车辆都不遵守交通规则,市场有车辆抢道,市民横穿马路的情况发生;30﹪的人认为不太好,既不是很拥堵,也算不上情况不错;还有5﹪的人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表示不清楚状况。

对于威远县目前的交通状况,拥堵较为严重,其中可能也因为春节来临带来一些原因,但其他因素的作用也很强烈,毕竟主要是因为城乡车辆数过多所致。据市民反映,上述主要交通拥堵的道路都有一些相似的特点:道路不太宽,乱停车现象严重。

如今威远县交通所存在的诸多问题:首先,道路拥堵严重。车辆数目过多还有道路狭窄所带来的拥堵问题,很大的影响了春节期间人民的出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然后是停车困难。这个问题听起来不是那么严肃,但是其影响很大,停车困难不仅为各位车主带来困扰,更有许多人因为找不到车位就暂时把车停靠在道路的两端,这也是造成交通拥堵的一个主要原因。最后一个问题,交通秩序混乱。这个主要是车辆抢道,行人横穿马路所造成的,一般体现在一些交通事故的发生。

近些年来,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市民生活不断改善,车辆拥有量大幅增长,城市交通管理难度随之增大。在网上我们查询到这样的一段绕口令: 道路是怪异的,环线是很多的,进去是不易的,出来是很难的改造是经常的,花钱是很多的,收效是细微的,堵车是必然的警察是很忙的,眼睛是很尖的,隐藏是巧妙的,出现是突然的态度是严正的,拦你是没说的,罚款是必须的,其它是不管的司机是猛增的,感觉是良好的,脾气是火爆的,技术是很潮的见缝是要钻的,别人是不管的,限速是不理的,出事是必然的 公交是勤劳的,车站是不进的,起步是很猛的,行驶是很慢的大货是英勇的,多快都敢开的,快行是必上的,翻车是活该的出租是敬业的,行驶是规矩的,停车是突然的,我们是理解的私车是激增的,好坏是都有的,开着是舒服的,出事是心疼的

根据上述的情况,经分析,我们认为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来自多方面的:

1、政府规划部门问题,早年规划不合理。没有考虑到私家汽车会迅速普及,并没有预留车道,导致目前交通拥堵不堪。(代表路段:广场街、席草田街)

2、商业区、住宅小区开发商设计不合理。大部分开发商没有预留车位或者预留足够的车位,导致业主把车停在小区门口或者道路旁边,造成了道路的堵塞。

3、公交公司车辆与路线不合理。公交线路没有做到因路置车,部分拥挤的道路还放置大型的公交车通过,导致公交车占路严重。且部分公交车司机职业操守不良,抢位、急刹、拒客时有发生,导致交通压力增大!(代表公交:1路、8路)

4、交警部门管理力度不够。部分道路在应有时段并没有进行交通管制、或者管制力度不强。部分道路在交通严重时段并没有日常的交警人员进行疏导,导致部分车辆、人员违规操作也无人监督,造成堵塞。

5、市民交通安全意识不够。部分市民走路、开车不遵守交通法则,占道、横跨马路、抢黄灯、闯红灯情况时有发生。(代表路段:中心街红绿灯、城市花园红绿灯)

7、部分营运车辆占道。营运三轮车、摩的聚集于协盛红绿灯拐角处,导致该路段堵塞,人行道严重被占用。

8、许多交通路段存在乱停车现象,导致并不宽的车道变得狭窄,明显城管部门监督不够严厉。

针对以上原因,我们又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结合当今社会形势,分析最后得出了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因素,主要分为4点。

A、城市的经济飞速发展,导致汽车的数量迅速增多; B、大多数市民认为上下班时间过于集中; C、大多数人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不强;

D、一些车辆的违章行为较多,如摩托车和出租车。交通拥堵之所以成为城市的公害,不仅在于它影响城市正常社会秩序,而且还引发城市环境质量的持续恶化。就能源消耗以及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有效利用而言,交通拥堵无疑导致资源的严重浪费。交通拥堵对社会生活的影响首先是出行时间和费用(出行成本)的消耗增加。其次,出行成本的增大,可能会抑制出行,致使城市人口生活质量的下降。交通拥堵对公共交通的影响也是十分严重的。私人小汽车更多地投入使用必然增加道路拥堵,由此殃及公共交通的运营效率。交通拥堵还会引起客货运输的成本增加,从而导致生产力降低;另一方面,城市交通拥堵将危及城市中心区的地位,促使城市的经济活动向外转移(人口及就业岗位向城市郊区的转移),经济规模效应受到破坏。由此可见,交通拥堵是由经济增长引发的经济活动增加所致,适度的交通拥堵是维持城市正常生活所不可少的“伴生物”,而过度的交通拥堵则又必然损害城市的社会生活秩序,阻滞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也许就是交通拥堵的“ 二重性”。交通拥堵对城市环境质量的危害是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据文献资料报道,各类机动车排放的尾气是大气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臭氧以及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交通拥堵会导致尾气污染的加重。此外,交通拥堵还会使噪声污染变得更为严重。

针对我县的交通现状,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1、提高驾驶员、市民素质。

2、政府优化道路,使之通畅。

3、加强对交通的管理。

4、公交等客运公司加强调度。结束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城市道路和交通会产生更大的需求。然而这种不断增长的需求超过道路的供应时就会产生交通的拥挤和堵塞问题。交通拥堵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化进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对交通拥堵的分析及对策具有现实意义。本次报告对威远县的交通拥堵情况做了全面的调查,深入的分析,最后圆满成功。

第三篇:《中国城乡老年人社会活动和心里状况研究》读后感

南通大学法政与管理学院

《中国城乡老年人社会活动和心理状况研究》读后感

《中国城乡老年人社会活动和心理状况研究》这本书是以中国老年人的社会活动和精神心理状况作为研究内容,从人际交往、劳动参与、闲暇活动、社会互动、思想状况、精神心理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进行分析,详细介绍我国城乡老年人口的社会活动与精神心理状况,并对如何加强我国城乡老年人的社会活动,提高我国城乡老年人口的心理健康状况提出对策建议。

这本书主要的研究目的是基于2006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数据,分析了我国城乡老年人社会活动和精神心理的基本状况和主要特点;根据2000年和2006年数据,比较分析我国城乡老年人社会活动和精神心理状况的变化与区别;针对以上研究结论,提出并讨论有关我国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几个理论观点,并对提高我国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水平和精神健康状况提出政策建议。因此这本书未上上述的几个研究目标,将整本书被分为了七个章节。第一章,序论。主要介绍本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确定研究的框架、方法及数据来源。第二章,研究回顾。主要回顾涉及老年人社会活动和精神心理状况研究的相关文献。

第三章,城市老年人的社会活动和精神心理状况。主要介绍我国城市老年人在社会活动,包括人际交往、就业、闲暇活动等方面的状况和变化;城市老年人的精神心理状况,包括思想状况、精神状况、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状况和变化。第四章,农村老年人的社会活动和精神心理状况。主要介绍我国农村老年人在社会活动和精神心理状况和变。第五章,城乡老年人社会活动及精神心理状况比较。主要对比总结了城市老年人和农村老年人在社会生活精神心理方面的异同。第六章,有关我国老年人社会参与问题的理论讨论。针对我国老年人社会活动的特点,对我国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内涵、参与机制和文化特征进行讨论。第七章,总结和建议。总结我国城乡老年人口在社会活动与精神心理状况方面的主要特点,并提出相关建议。

以上就是《中国城乡老年人社会活动和心理状况研究》这本书的主要的内容及文章结构。通读全文,关于城市老人的社会活动和心理状况和农村老年人社会活动和心理状况做一个大体的总结。

首先是城市老年人,通过对第三章的阅读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城市老年人在人际交往、经济参与、闲暇活动等社会活动方面,在社会互动、思想状况、心理状况、生死观以及宗教信仰等精神心理方面主要有一下几个特点:

(一)、人际交往方面,在我国城市中老年人人际交往具有“交往面窄,程度浅,层次单一”等特点。

(二)、经济参与方面,我国城市中老年人就业的主要特点有:“就业意愿高,实际参与低,适合行业缺,劳动报酬少” 等特点。

(三)、参与闲暇活动方面,我国城市中老年人的文化娱乐的主要特点有:“活动参与率高,形势较为单一,以经济投入少、体能消耗少的活动为主” 等特点。

(四)、社会互动方面,我国城市中老年人的社会互动总体比较好,城市中老年人愿意参与社会活动和愿意为其他老年人提供服务的比例都比较高。但是城市老年人愿意提供服务的比例明显低于愿意参与公共活动的比例,而且在提供服务方面更侧重精神或心理方面的服务。

(五)、思想状况方面,我国城市中老年人的主观生活感受良好,主要的思

想特点是“政治觉悟高,积极向上,乐于助人”。绝大多数的人对自己的生活和社会的满意度都比较高,但同时也有一部分老年人对生活的态度存在一些消极方面。

(六)、精神心理方面,我国城市中老年人的精神心理状况可以集中概括为“满意度高,安全感强,有自我疏离倾向”。

(七)、生死观和宗教信仰方面,我国城市中老年人“有过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的比例较低,但也有一部分老年人有过自杀的念头和行为。在宗教信仰方面,城市老年人信仰宗教的比例有所上升,以信仰佛教为主。

其次是农村老年人,通过对第四章的阅读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农村老年人在人际交往、经济参与、闲暇活动等社会活动方面,在社会互动、思想状况、心理状况、生死观以及宗教信仰等精神心理方面主要有一下几个特点:

(一)、人际交往方面,农村老年人的人际交往总体上来说是比较频繁的,但是大多数集中在基本的、主动的人际交往活动上,高层次的、被动的、反映老年人的受尊重程度的人际交往活动不够。

(二)、经济参与方面,目前我国农村老年人中继续“干农活”的比例是相当高的,但是我们应该看出来农村的老年人的高劳动参与率和低劳动参与能力的巨大差异,这些反映出农村老年人在经济收入少、社会保障低的背景下,为了维持生活“不得不”继续劳作。

(三)、参与闲暇活动方面,我国农村老年人的活动场所、服务设施还是非常滞后的,有关老年人的活动设施非常缺乏。而且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水平比较低,其基本需求还主要是吃、穿、住等基本需求方面,精神文化、娱乐休闲的意思和需求还没有完全凸显出来。

(四)、社会互动方面,从总体情况来看,农村老年人的社会互动情况还是比较好的。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参与到各项社会活动中来。

(五)、思想状况方面,从整体情况来看,我国农村老年人的思想状况是比较好的。多数老年人认为自己目前的生活很幸福,对社会的满意度也比较高。但同时也有一部分农村老年人有孤独感,对自我价值判断低,表现出消极的生活态度。

(六)、精神心理方面,我国绝大多数农村老年人对目前的生活状态感到满意,但也有相当程度的老年人表现出了抑郁的症状。

(七)、生死观和宗教信仰方面,从整体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农村中老年人“有过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的比例较低,但也有一部分老年人有过自杀的念头和行为。在宗教信仰方面我国农村老年人信仰宗教和风水的比例都有所降低。

最后总结城乡老年人在社会活动和精神心理状况方面的异同,一方面反映了老年人群体的差异,但更主要的确是反映了城乡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服务水平等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不同,给城乡老年人生活和心理方面带来的差异影响。解决我国老年人的问题,不仅需要考虑到整个老年人群体,更主要的事要从城市和农村的角度,分别针对城乡老年人的特点的区别,做到分类指导、分类解决。

针对我国城乡老年人口社会活动和精神心理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就提高我国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水平和精神心理健康水平,提出以下建议。

(一)、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解决我国的老龄问题,加强对“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的宣传

“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从整个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待老年人问题,强调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是他们应有的权利,也是整个社会发展的积极推动因素。我国正在深入贯彻落实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正是解决我国老龄问题的战略思想。它强调从老年人的需求出发,强调代际和谐和可持续的健康发展,为我国老年人参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社会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战略指引,需要进一步深入学习和贯彻,更好地运用到解决老龄问题的实际工作中去。

(二)、进一步完善与建立各项政策、制度与措施

1、经济保障,不仅要进一步加强城乡老年人,尤其是农村地区老年人的养老保障制度,而且要加大对城乡老年人自主创业的资金支持,鼓励银行可以根据情况对那些有技术、有能力、有创业想法和实际操作计划的老年人给予小额的贷款支持,为老年人参与社会、发挥余热创造条件。

2、医疗健康保障,要继续完善和加强城乡老年人口的医疗保障制度,继续推进医疗制度改革;要大力推进老年服务业的建设,尤其是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和护理业;加强中老年人身体保健的意思;进行心理健康工程建设。

3、教育培训,要进一步加强有关老年人教育设施建设;要鼓励老年人接受教育和再教育;鼓励老年人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老年人参与社会的能力;要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开展教育;在社区内构建老年教育网,开办社区图书馆开展读书活动。

4、社会环境,广泛宣传参与社会发展是老年人应有的权利;为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提供精神动力,使老年人正确认识自己的人生价值;为老年人参与社会提供更多的机会。

(三)、加强与完善老年人的活动设施建设

加强与完善老年人的活动设施建设应做到:加大对老年人活动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尤其要极强农村地区老年人活动设施的建设;多组织开展一些老年人喜欢参与和乐于参与的活动;政府、借到、社区等腰加强开展相关的老年人活动。

(四)、积极发挥借到和社区的作用

社区在提高老年人社会参与和精神健康水平方面,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作用:意思社区通过不断完善的围绕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参与社会的机会和精神危机的服务;二是将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和社区建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社区本身的发展和建设中纳入老年人的社会参与。

第四篇:农村老年人养老及生存状况调查2

农村老年人养老及生存状况调查---以安阳县马家乡为例

摘要:目前,农村人口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如何解决好广大农村人口的养老问题已成为事关和谐社会构建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事。与城市相比,我国农村绝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即使是农村新型医疗制度也还处于试点阶段,因此造成了目前农村养老缺乏必要的保障。因此,深入了解和分析农村养老所面临的困境,探讨现阶段农村养老的可行路径,是理论和现实都需要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由于农村外出务工人数较多,很多老年人都是自己在家生活,了解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和日常情况,也是对老年人的关心和应尽义务。为此,我在安阳县马家乡进行了一次农村老年人养老及生存状况调查。一:调查背景

(一)社会背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7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农民的生活水平、生存状态如何,关乎整个社会的文明发展程度。而由于受生活环境、经济状况、文化素养等方面的限制,农村老年人更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如今老龄化日益严重,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如何做到使广大的农民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解决好农村养老问题,不仅是关系着尊老、敬老美德能否得以继承发展的精神文明建设,而且更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外出务工人口较多,很多老年人都是独自在家中生活,了解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以及子女对老人的孝敬情况,也是我们开展下一步工作的需要。

(二)宏观政策背景

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提出,到2009年已经在全国10%县市开展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从2010年开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由试点开始逐步推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影响逐步扩大。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顺利开展的指示精神,各试点县市在研究各自具体情况的基础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逐步解决农村居民老有所养问题,改善民生,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

2009年9月1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标志着全国新农保试点工作正式启动,以后逐步扩大试点,2020年之前基本实现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以解决广大农村居民老有所养问题,从而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三)当地实况

截止2012年底,马家乡有人口总数约26598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3186人,约占总人口的12%;其中70岁以上的老人1221人,80岁以上的老人538人,相对来说,老年人数量已经占了较大比例,因此养老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由于外出务农民较多,老年人大多都是独自在家中生活,他们的生活状况如何,值得我们了解。而另一方面,很多农村人教育程度不高,对养老问题了解不够深入,对养老保险认识不够,依靠家庭养老仍占主导地位。

二:调查内容:

(一).调查时间:2013年7月 10日------2013年8月6日。

(二).调查地点:采取每日一个村庄的调查方式,先后对河南省安阳县马家乡马家村、交口村、垴后村、李家庄村、领头村、大堰村、大桥村、南堰村、东坡村、东垴村、北齐村、横岭村、池坡村、沙井村、王家岗村、科泉村、贾家村、赵家村、赵河村、郭家窑村、龙尾岗村、丁庄村等村进行问卷和访谈调查。

(三).调查对象:马家乡各村人口,其中被调查人数中60岁以上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60%左右,50岁至60岁占30%左右,50岁以下占10%左右。

(四).调查方式:先通过文献研究,了解老年人养老和生活基本状况后,对老人们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其中问卷调查人数占总人数的50%左右,通过和老人们交谈,了解调查情况的人数占总人数的50%左右。

(五).调查目的:通过了解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子女对老年人的孝敬情况,老年人在养老、医疗等方面的问题等,切实关注老年人的基本问题,深入了解和分析农村养老所面临的困境,探讨现阶段农村养老的可行路径。,切实维护农村老年人利益,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三:调查结果

(一)老年人生活状况

农村老人,18%左右老人有退休工资或养老金,44%老人靠子女提供生活费用,10%左右老人办有养老保险,20%左右只依靠务农获得生活费用。目前,多数老人的工作是帮子女带孩子,另外,务农、家务、个体经商的老人也占一定比例。绝大部分老人不担心子女不会履行赡养义务,一部分老人担心没钱治病及年老孤独寂寞。在“子女不孝,不履行赡养义务”的假设下,少数老人会向村委会或组织反应,让其出面说服教育,而多数老人会选择忍气吞声,自谋生路。生活中,老人经常倾诉的对象是老伴、子女及周围的邻居亲友,也有少数老人会向孙子女和村干部倾诉心声。老人的娱乐活动多为打牌、麻将、下棋以及跳老年健身操,几乎所有老人都会选择的娱乐活动就是看电视。60%老人都表示生活中存在感到孤独的情况。

(二)子女孝敬情况

95%以上的子女都能够做到对老人比较孝顺,关心老人的生活状况和健康情况,自主承担赡养义务等,其中有10%左右的子女为老人办理了养老保险,但主要养老方式还是以家庭养老为主。

(三)老年人身体情况及医疗情况

.在访问调查的老人中,有93%的老人认为自身健康,能够自理,7%的老 人部分或不能自理。其中经常体检(一年一次以上)的老人仅占十分之一,而其余的老人很少或从未体检,未体检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费用较高。在医疗保障方面,80%的老人参加了新农合,12%的老人选择了商业保险或其他医疗保障,但仍存在8%的老人没有选择任何医疗保障。在就医的问题上,98.5%的老人选择“大病去医院,小病在家吃药”,而1.5%的老人生病立即就医。不就医的主要原因是医疗费用过高和手续繁琐。

(四)养老现状及特点

在访问的老人中,94%以上的老人依托家庭养老,而入院养老及居住社区

养老仅占6%左右。老人大部分与子女住在一起,另有相当多的老人单独居住,而他们感情与生活上和子女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大多数老人希望可有子女照顾日常生活,另有很大比重的老人能够自己料理,请家政保姆及住养老院者只占很少比例。有以上数据分析,农村养老方式以家庭养老为主要形式,以社会养老为补充养老形式。

四.结论分析

(一)生活情况分析

由于农村在外务工人数较多,大部分老人都是单独在家居住,且农村娱乐设施较少,导致大部分老人都在一定程度上感到比较孤独。

(二)医疗情况分析

由于农村人口文化素质较低,对医疗保险缺乏了解,导致参加医疗保险人数较少,同时,农村人口普遍存在有病再治,无病不检的思想,对定期体检的必要性缺少认识。另一方面,农村人口生活质量普遍不高,高额的体检和医疗费用也是一部分老人拒绝体检和就医的重要原因。

(三)对养老保险了解情况分析

一方面,村民对于养老保险概念相当模糊,甚至不清不楚。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险五大险种中最重要的险种之一。然而调查情况却不那么令人高兴,当向村民们提及“您是否有办理养老保险?”时,他们大都面带疑色,并不了解究竟何谓养老保险。有的以为农村医疗保险就是养老保险,有的以为是一般的商业保险,当地居民对于养老保险的概念还相当模糊,甚至不清不楚。

分析原因,主要还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太小,宣传力度不够。中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老年人口,其中百分之七十在农村,据统计,未纳入社会保障的农村人口还很多,建立社会保障网络的乡镇1998年仅占全国乡镇总数的百分之四十一。而现在农村的老人其文化水平也并不高,多数是小学都没有毕业,既不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也无法阅读相关文献,电视上的新闻有时也是一知半解,没有专人的讲解,使得他们对农村养老保险的事知之甚少。大大的减少他们应有的福利。

另一方面,村民对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实行工程不信任。当我们试图使村民了解何谓农村养老保险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则表示如果有养老保险,他们也不愿意购买。有的人是认为自己无法负担参保的资金,有的人却说要儿子养或者自己劳动养活自己,而更多是的对这个政策实行的不信任。村民担心自己交了钱到时候自己反而拿不到一分钱养老。

从中可以看出这样一项十分惠民的政策,村民并不十分给面子。这也主要还是率先实现该政策的地方在资金筹集和基金的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让村民感到害怕。农村养老保险需求水平相对较低,但是如果考虑到城市化、社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等诸多因素,今天为自己的晚年生活投保的人在二十、三十甚至四十多年后进入老年期时,现在交纳的数额很少的养老保险金,就会出现养不了老,保不了险的情况。而有些地方筹集的养老保险金不能专款专用,少数地方以种种借口,擅自挪作他用,引起风险,损害被保险人的利益。基金的管理级别太低,不能使基金有效地保值增值。这也不禁让人要想,连那一笔钱都没有办法保住,又哪里有钱来养老呢?

(四)对养老方式分析

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主要还依赖家庭养老,家庭养老占92% , 社会化养老的实行很有限。所谓家庭养老,即以家庭为单位,由家庭成员主要是年轻子女或孙子女赡养年老家庭成员的养老方式。家庭养老实际上是以终身积累为基础,在家庭内部进行代际交换的反哺式养老。目前农村家庭养老有以下特点: :

(1)绝大多数老年人依托家庭养老;

(2)老年人绝大部分与子女居住一起,且三代同堂家庭居多;

(3)分而不离的家庭居多。

就现阶段中国农村养老的实践结果来看,家庭养老已被证明是切实可行的养老方式。它既能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满足老年人安享天伦之乐的宿愿,又能缓解并不富裕的中国社会所要承担的养 老社会压力。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一方面农村人口流动幅度加大,子女不在老人身边的空巢家庭日渐增多, 家庭养老已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另一方面,农村人口出生率明显下降,家庭的规模趋向小型化、核心化, 这使家庭养老的负担加重,再加上农民收入水平较低, 致使部分年轻人可能无力承担或不愿承担养老重任。总之, 传统意义上的家庭养老功能呈现日渐削弱的趋势, 这就要求社会化养老的普及和加强。

五.存在问题

(一)生活状况问题

竞争压力增加,现代社会人口流动越来越快,大量农村的年轻人进城打工。迫于岗位的竞争压力,忙于工作和事业,使他们无暇顾及老父和老母;同时,一些青年夫妇较重视子女的教育和成长问题,有限的时间、精力和财力都向独子或独女倾斜,产生了“重幼轻老现象”,这对老年父母的心理健康和实际的生活质量都产生了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老年服务业滞后,农村老年人享受社会公共服务相对较少。一是乡镇老年福利服务设施数量少。二是居家养老服务欠缺。村庄养老服务设施不全、服务组织欠缺,能够提供的服务项目很少,不能适应老年人的需求,面向农村老人的社会服务更是严

(二)养老问题

一方面,老年人平均寿命延长、患病率、伤残率上升、自理能力下降。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的寿命也在不断延长。同时,随着年龄增长(特别是超过75岁之后),老年人口健康状况有所恶化,患病率、伤残率会上升,自理能力下降,将更多地需要日常护理、生活照料和社会服务。这一切必将加大家庭的负担,也必将导致年轻人消极拒养老人情绪的增加。

另一方面,全社会老龄意识不太强,社会支持力度不够。有些地方和单位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老龄工作没有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措施不力,成效不大。

另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年人中卧床老人大量增多,无人护理、照料的问题越来越严峻。特别是对于丧偶、子女都不在身边的独居老人和空巢老人无人照顾的问题也十分突出。空巢老人突发疾病时抢救不及时,生命也时常受到威协。因此,在当前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健全的情况下,老龄问题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重大社会问题,将直接影响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对县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三)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问题

首先,农村养老保险统筹级别低。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实行县级统筹,这使得养老保险关系在省际甚至县际转移很困难甚至不可能,这实际上也就是限制了

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如农民工群体,长年在外使得他们不能在户口所在地参加养老保险。现有的这种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忽视了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脱离了现实情况,这也是多年来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举步维艰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政府资金支持力度不够。目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的筹集方式是以个人交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政府给予政策扶持。实行减免农业税改革后,农村集体经济与从前相比变得薄弱,集体分担的那部分养老金很难兑现。而政府那部分养老资金的投入有限,对大部分农民起不到太大的现实意义。

六.改善方案

(一)生活方面改善

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农村娱乐设备,开展文化活动,使老人们能够有较多时间在一起进行沟通交流,减少他们的孤独感。

(二)医疗方面改善

一方面,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参保人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医疗费用,使农民摆脱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另一方面,提高农民收入,加强养老支持力度。提高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社会和政府要真正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并积极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和专业技能,以扩大农民就业面。

(三)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首先要建立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贫困人口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行差额补助的制度,是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基本生活的措施。因此,建立和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于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老年人作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值得我们的关心和帮助,这次调查在了解农村老年人养老及生存状况的同时,也激励我们更多关心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

[2]何晶晶.浅析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农村的养老问题[J].安徽农学通报,2007,(18).(免费论文网)。

[3] 崇阳县老龄工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2011-8-10 10:39:05 23()。

[4]李珍.社会保障理论 M ].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 2001。

[5]王树新.中国养老保障制度研究.华龄出版社, 2003。

[6]熊必俊.人口老龄化与可持续发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2 [7]于学军.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学研究.中国人口出版社,1995。

农村老年人养老 及生存状况调查

班级:B110708学号:B11070815姓名:邢国强

第五篇:2014年全国职工职业道德状况调查问卷(定稿)

2014年全国职工职业道德状况调查问卷 填表说明:

1、请用钢笔或签字笔填写问卷。

2、请将与您的情况相符的选项号码填写在右边相对应的方框□中,不要在左边提问区的相应位置打勾。

3、本问卷所有选择题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单项选择。

4、除特别注明外,各题均填写调查时的情况。

[以下为问卷正文]

1、您的性别是Q1□ ①男②女

2、您的年龄是Q2□ ①20岁(含)以下②21-30岁

③31-40岁④40岁(含)以上

3、您的文化程度是Q3□ ①初中及以下②高中、职高③中专、中技

④大专、高职⑤大学本科⑥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4、您目前的岗位是Q4□ ①一线工人(含班组长)②技术、研发人员(技术岗)③生产车间管理人员④企业机关管理人员

5、您的就业身份是Q5□

①正式工②合同工

③临时工(含季节工、轮换工、小时工)

④劳务派遣工⑤其他(请注明)

6、您所在企业的性质是Q6□

①国有企业(含国资或者地方国资控股企业)

②民营企业③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④外商投资企业⑤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

⑥其他(请注明)

7、您目前平均月收入是Q7□

①2000元及以下②2001至3000元 ③3001至4000元

④4001至5000元⑤5001至7000元 ⑥7001元及以上

8、您是否信仰宗教Q8□

①是②否

9、您的政治面貌是Q9□

①中共党员②民主党派③共青团员④群众

10、您认为社会生产生活中是否需要职业道德Q10□

①不需要②需要但非必要③非常需要

11、您认为职业道德建设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如何Q11□

①非常大。②有一定的作用③毫无作用

12、您认为职业道德范畴中哪一项最重要Q12□

①职业诚信 ②职业规范 ③职业技能 ④职业责任

⑤职业荣誉⑥职业理想

13、您认为现在人们的职业道德状况是Q13□

①很好②较好③一般④不好⑤基本没有

14、您认为当前人们的职业道德与过去相比是Q14□

①有很大提高②有所提高③没有提高

④有所下降⑤下降很大

15、您认为目前企业的诚信程度如何Q15□

①很高②较高③一般④较差⑤很差

16、您身边是否有不讲职业道德的现象Q16□

①很多 ②比较多 ③偶尔有 ④几乎没有⑤完全没有

17、您认为是否需要继续加大职业道德建设力度Q17□

①很有必要②无所谓,可有可无③没必要

18、您对推动职业道德建设是否有信心Q18□

①非常有信心②有信心③一般④没有信心

19、您主要从何种途径接受职业德道教育Q19□

①单位(企业)教育②师傅引导③自我修炼

④社会舆论和媒体宣传(包括网络新媒体)

⑤其他(请注明)

1、您所在单位是否开展了职业道德教育活动Q20-1□

①是②否③不清楚

[如果选②③,请直接回答21题]

2、您对本单位目前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活动的形式评价如

何Q20-2□

①好(形式多样、容易接受、富有创新)

②一般(中规中矩,比较容易接受)

③不好(死板的说教形式)

3、您对本单位目前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活动的内容评价如何Q20-3□

①好(内容生动活泼,容易理解,和现实结合紧密)②一般(中规中矩,比较容易理解)

③不好(都是些死板的内容,和生产生活实际脱钩)

21、您对选树劳动模范、道德模范、职业道德建设标兵等先进典型的态度是Q21□

①赞同②不赞同③说不清

22、您是否想成为劳动模范、道德模范、职业道德建设标兵等先进典型Q22□

①想②无所谓③不想

23、您认为自己在职业道德方面最需要改进的方面是 Q23□

①职业诚信 ②职业规范 ③职业技能 ④职业责任

⑤职业荣誉⑥职业理想

24、您认为当前企业在职业道德方面最缺乏的是Q24□

①职业诚信 ②职业规范 ③职业技能 ④职业责任

⑤职业荣誉⑥职业理想

25、您认为当前最需要加强的职业道德内容是(选择三项并按照重要程度排序)Q25-1□ 2□ 3□

①职业诚信 ②职业意识 ③职业技能 ④职业责任

⑤职业纪律⑥职业理想⑦职业培训

26、您是否参与职业道德教育活动Q26□

①主动参与②不主动,单位硬性规定才去。③不参与

27、您认为加强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最重要的时机在于 Q27□

①入职教育②职业教育③升职提任前教育

④社会教育⑤其他(请注明)

28、您认为加强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最有效的手段是(选择三项并按照重要程度排序)Q28-1□ 2□ 3□

①先进典型示范②社会宣传教育③企业规范管理 ④岗位职业培训⑤严厉打击不讲职业道德行为

⑥健全社会法纪和保障制度

⑦其他(请注明)

29、您认为影响职工职业道德行为最重要的因素是(选择三项并按照重要程度排序)Q29-1□ 2□ 3□

①社会典型案例②社会舆论③企业生产状况

④个人收入⑤周围人和事⑥社会分配

⑦社会就业⑧社会法纪⑨其他(请注明)

30、您认为加强企业职业道德建设最重要的环节在于(选择三项并按照重要程度排序)Q30-1□ 2□ 3□

①加强媒体宣传②加强监管和制度建设

③加强职业品德教育培养④加强企业管理

⑤加大打击力度⑥其他(请注明)

31、您认为工会在职工职业道德建设中的地位是Q31□

①非常重要②重要③一般④不重要

32、您认为目前职业道德存在问题较多的行业是(选择五项并按照重要程度排序)Q32-1□ 2□ 3□ 4□ 5□

①教育行业

④食品生产业

⑦交通运输业

⑩建筑行业

⒀金融服务业

③餐饮服务行业⑥快递服务业 政府部门⑨医疗服务业⑿药品生产业(请注明)

②零售行业⑤电子商业⑧ ⑾旅游行业 ⒁

下载老龄委: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调查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老龄委: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调查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