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这两天办公室里都在看《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看了颇有感触。本书介绍的是美国的雷夫艾斯奎斯老师,他创造了轰动全美的教育奇迹,被授予诸多全国性的最高荣誉。他创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变成热爱学习的天使;他热情的教育态度,把教室变成温暖的家。
首先,雷夫在这本书里不避讳美国教育的阴暗面,直言教育的现实,让我看到了真实的美国教育。原来美国的教育也有教师让孩子罚抄,也有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的挣扎,也有老师对定期行政会议的厌恶„„当然,我也看到当美国的小学老师的不容易。他们带班是一人教所有的科目,上课所用的材料都要自己掏钱准备,包括科学实验的器材。另外,雷夫老师每天早上6:30到校,晚上18:00还不一定能回家,他做了很多额外的工作:带孩子排演莎士比亚的戏剧,带孩子出门旅游,带孩子看经典电影„„他说:“我这个老师没有特别突出的创造力,于是,我决定给他们我能力范围内最宝贵的东西——时间。”他对教育投入的热情,花费的时间真是令人惊叹!
在这本书里,雷夫老师的教育理论教育方法也很有价值,值得借鉴。主要是三方面:
一、彼此信任是师生之间最和谐的关系
正如雷夫老师所说,大多数的教室都被一种东西控制着,那就是“害怕”。老师们害怕,学生们更害怕。而雷夫提出,要以信任取代恐惧。他在开学第一天就通过一个游戏,让孩子明白破裂的信任是无法弥补的,人与人之间最宝贵的是彼此信任。从此师生双方就致力于
打造彼此的信任。孩子让老师信任自己,不说谎,守纪律,爱学习;老师让孩子信任自己,用积极的态度和足够的耐心来面对问题。记得在工作初,我和很多新教师一样十分和蔼可亲,以为这才是完美的师生关系。可是现实往往逼迫我们改变,学生的调皮捣蛋渐渐使我忍无可忍,于是跟很多老师一样我采用了强制、高压的管理。这样,似乎班级里井然有序了,似乎我的管理有成效了。但是,稍微离开我的视线,班级还是不自觉。我不喜欢每天凶神恶煞般的面对学生,但是也不可能和颜悦色到班级失控。师生之间究竟应该有什么样的关系?一直是我不明白的。现在看了雷夫老师的文章,我豁然开朗,原来彼此信任才是最高境界!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二、依据“道德发展六阶段”培养学生的人格
书中写到,信任是地基,“六阶段”则是引导学生学业和人格成长的基础建材。孩子遵循道德规范的发展过程有以下六个阶段:我不想惹麻烦——我想要奖赏——我想取悦某人——我要遵守规则——我能体贴别人——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这一理论不仅对于我们做老师有帮助,还对于我们作为家长也有价值,甚至对于我们自己的内心道德发展也很有益处。很多孩子,不,很多人,其实都没有达到第六阶段。而雷夫老师则着力于培养孩子达到道德的最高层次,他认为,激发孩子对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很了不起的理念啊!不是被动的接受管制,而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要求。正因为如此,他的班级才会在各种场合有着得体不俗的表现,谦逊有礼,诚实善良,受到大家的啧啧赞叹;而他的学生才会在离开母校后
有着出色的成绩,纷纷就读于哈佛、斯坦福等名校。
三、采用一个特别的经济体系让学生感知社会
第56号一教室有自己独特的经济制度。简言之,就是学生申请班级内的各种事务,作为自己的工作,并领取报酬——虚拟的钱币,工作多少、工作效果都会影响收入,奖金和罚款都会发生。学生的收入要支付自己座位的费用,也可以买下别人的座位,以赚取租金。每个月班内还进行一次拍卖会,学生可以使用自己“银行账户”上的金额拍到喜欢的物品。这个体系与我们通常在班内实行的打分制度相近,但又远远高明于它。孩子很喜欢这套经济体系。他们从这一操作过程中,初步体验到了社会经济的运作过程,感受到挣钱的不易,进而养成节约的好习惯。孩子们也明白了付出与得到之间的联系,以及合理规划钱财的重要性,从而形成正确的金钱观。更重要的是,孩子从管理账本中,从管理财务中,提高了管理自己各项事务的能力,渐渐地学会做事条理分明、有条不紊。
此外,雷夫老师还从阅读与写作、数学、艺术、历史、自然、体育几个方面,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也都是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值得一学。
一个了不起的老师,一本有价值的书!
第二篇:读《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读《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写了关于雷夫和他的孩子们生活在第56号教室,在这块小天地里,他们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奇迹。仔细品味这本书,研究雷夫的奇迹,我认为,雷夫式的教育模式令我心生佩服。
雷夫老师说:我要让我的学生爱上阅读。
新课标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书好,读整本书。”
首先,教师必须激励自己,用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走进名著。只有打动自己的文字才能打动孩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唯有走进儿童文学名著,才能走进孩子的精神家园。教师在阅读了解的基础上,用贴切而精练的语言巧妙地导入新著,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读整本书的内驱力。例如,在引导学生阅读英国作家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时,我说:“如果我们把家搬到荒岛生去居住,周围是无边的海洋,我们还能活下去吗?” “可是有这么一个人,他竟然很顽强地在岛上独自一人生活了28年,你们相信吗?”学生的好奇心油然而生。随后我选择了一段最精彩的故事情节讲给他们听,再用激情洋溢的语言去鼓励他们到书中探寻鲁宾逊生存的足迹,并告诉他们老师期待他们早点读完,共同交流阅读体会。学生的阅读兴趣便立刻调动起来。
我常有计划地以各种方式向学生推荐共读书目。书目的选择重质不重量。我们以一学期三本为原则,每位学生共同读一本书,组建班级读书会。孩子们会不自觉地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阅读体会。
凡是建议学生读的书,作为倡议者,我都会率先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设立了“阅读加油站”。通过提前阅读,我每周都会在“加油站”中提出一些“阅读指南”,大都提前一周的阅读量,给学生提出
一、两个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他们在阅读中寻找答案,并进行竞答。我则根据他们自愿并随时提交的答题纸,为他们在“阅读加油站”中作出标识,以此来不断激励阅读速度快、阅读质量高的学生,同时对阅读速度慢的同学有所促动。这一策略,有效地推动了学生对整本名著的阅读。
在班级读书会中,我还会定期组织读书展评活动,在学生中不断掀起敢帮超的读书风气。读书会中,每个学生都配备一本读书笔记,用于摘抄佳句佳段,编写阅读体会。每月举行一次读书展评活动,进行读书笔记、手抄报评比活动,并通过学生的“民间”评比,评出每期的“慧眼阅读之星”和“小作家明星”。通过打擂台,树立起读书活动的优秀学生典型,激励和推动班级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
其次,倡导亲子共读,开发家庭阅读环境。孩子阅读名著主要时间在家庭,所以在推展阅读活动的初期,拟定计划并寻求家长的支持显得十分重要。无论是书籍来源,还是家庭阅读时间的保证都需要家长的配合。以家长会和意见调查表的方式了些家长的意向。通过家校沟通,让家长明白,要营造“书香家庭”,要培养孩子热爱读书志趣、心向,最好的途径和方法就是家长与孩子一起开展形式多样的亲子共读活动。
实践证明,班级的读书交流会是一个值得师生共同期待的日子。经过几个星期的阅读大家共同读完了一本名著,齿留余香,有太多的话说,有太多的情感要表达。
我佩服雷夫老师的智慧,更惊叹于他的谦和,耐心,毅力和对工作的热情。他提出的许多观点都让我受益匪浅:“随时为孩子们挺起可靠的肩膀,是建立信任的最佳方式。我们不需要对孩子长篇大论地谈我们多么负责任,而是要他们把信任放在我们身上。” “绝对不可以拿某个学生的测验分数跟另一个学生比,一定要用学生自己过去的表现来衡量他现在的进步。”这句话给我的感触颇深,当学生学习困难时,用心等待其自悟。我们不难发现,课堂上常常是一些优秀学生唱主角,他们踊跃发言,积极表现,出尽了风头,享尽了恩泽。而一些后进生只能默默无闻,谨小慎微,甘当陪衬。其实,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被关注,被欣赏。
亮是个内向的小男孩。那堂课上,我发现他犹犹豫豫想举起小手,我毫不犹豫地叫了他。他胆怯地站起来,不知所措。我把问题重复了一遍,鼓励他:“别紧张,好好想想,老师等你!”亮抬起头:“中秋节是一个甜的„„”在同学嗤嗤的笑声中,两紧张地涨红了脸。“中秋节是个甜甜的节日。再说一遍,好吗?”在我充满期待的启发下,他终于圆满地完成了这个问题。我适时夸奖:“说得太棒了!吃着甜甜的月饼,心里也是甜甜的,中秋节真是个甜甜的节日啊!你的答案与众不同!”那堂课上,我发现亮的目光特别透亮,他自信地挺直了身子。在以后的日子里,亮渐渐地能高高地举起了小手,响亮地表述自己的观点,甚至还敢于跟同学争辩呢!
是的,老师用尊重、关注、激励唤醒受教育者“心中的巨人”,使每个人的潜能都能在自己的起点上得到充分的发挥。当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给他思考的时间,给他努力的机会,耐心地等待,帮助其自悟自得。那么,学生会从“自甘落后”的阴影中走出来,自信地抬起头,在自我肯定的喜悦中,在“我能行”的体验中一步步走向成功。那天,当亮结结巴巴、断断续续时,如果我生硬地打断他,让他灰溜溜地收场,那么,这个原本就缺乏自信的孩子也许会更自卑、自闭,也许会永远合上含苞欲放的花瓣。我庆幸——我等待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做老师,应该向雷夫老师一样,时刻不能忘记爱学生是我们的“上帝”,始终是我们服务的对象,我们要时刻牢记“第56号教室的奇迹”,努力改变自己,用心经营好自己的教室,用真爱对待“上帝”,一定能创造出属于我们教室的奇迹!
第三篇:读《第56号教室奇迹》有感
帮助沙滩上的海星重返大海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2》有感
拿起这本书,我心中涌起的是一份遗憾。如果让我在二十年前读到这本书,那么,在走上教师职业的第一天,我就会从关注孩子们的言谈举止、喜怒哀乐的点点滴滴开始,塑造着孩子们“莎士比亚写诗一样的人生态度”(李希贵)。也许,我就不会在认可“教育无小事”的同时,却在日复一日的学校生活中,忽略了许多发生在身边的风景,而让“教育也没有多少大事”不断上演。
读完这本书,我感到庆幸。雷夫·埃斯奎斯老师把所有教室内外遇到的一切和他所创造的一切都演绎为平凡而动人的教育故事。在平凡简单中,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复杂而又丰富的精神世界;在单调重复中,让我们领略到山重水复、多姿多彩的教育艺术。它让我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能时时找到一个对照、学习的榜样,让我的教育理想变得更为清晰。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雷夫老师探讨的几个问题:他要学生了解时间的重要,学会专注,远离电视,学会如何做决定,为自己制定高标准,无私和利他,以及谦逊。最重要的是,他强调无论是作为家长还是教师,我们如果想教育好孩子,那么首先就要成为我们期盼孩子成为的那种人。
时间的重要性,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永恒命题。珍惜时间无论是对于孩子,还是对于成人来说都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训诫。孩子需要理解:守时首先是一种生活方式。为了守时,我们就要计划好之前的每一件事情,这也从一个侧面训练了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让他们明白,每一件事都不能拖沓,不然就会影响到下一件事。对于教师而言,要成为学生有效时间管理的典范。最杰出的教师懂的和学生相处的分分秒秒都很宝贵,而且能善加利用。这让我想起曾经听过的一场讲座——一堂好课的标准,其中之一就是要准时下课。现在对于我自己的课堂,我也开始要求自己准时下课,正因为我要准时下课,我才更感觉课堂上的每分每秒都如此珍贵,都要更有效利用才好。
专注是成人们最希望孩子具有的品质。在教室里,教师希望孩子能专注得听讲;在家里,家长希望孩子能专心得完成作业。可是雷夫老师告诉我们,比专注于学习更重要的是要专注于自己的梦想与目标,这样孩子们的人生才会变得更美好。许多成功人士都有的一个共同之处就在于他们都对自己的事业保有高度的专注。正是因为这份专注,他们或者是创作了不朽的作品,或者是成就了伟大的事业,而他们的专注换来了更多人的专注。当我们也沉醉于一首名曲,一副名画时,我们的专注正是他们昔日的专注所换来的。要让孩子懂的,在人生的道路上,你的专注有一天会换来他人的专注。
这本书的结尾也引用了我很喜欢的一个故事——扔海星。也许很多人觉得他只是扔了少量的海星回到大海里,比起更多的躺在沙滩的海星,这个数目小的惊人。是的,对于躺在海滩上更庞大的数量而言,扔回一个海星的举动不值一提。但是对于那只获救的海星来说,它的生命重新起航了。作为教师的我们,即使不能兼济天下,至少可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送回一只海星,两只海星,三只海星„„去努力帮助那些沙滩上的海星回到大海,自由自在得追寻他们原本就该拥有的美好生活,这就是每一个教师应该致力于做的事。
合上这本书,我深深感叹这位老师为孩子们付出的一切。作为一名教师,孩子的学习成绩并不是全部,也许那风光了一时,可是最美的风景在于孩子们的未来,藏匿于他日后漫长的人生道路。正如书皮上那句话——点燃孩子们的热情,那么,一切将水到渠成!
第四篇:读《中国教室的奇迹》有感
读《中学教室的奇迹》有感
华龙区四中冯焕芬
读完关于孙维刚老师《中国教学的奇迹》—书,令我佩服、感慨之余,也收获很多,孙维刚老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广博的学识、高超的教学技能等,对普通老师而言都难以通过短暂的学习而达到那样的高度。但他充满奇迹的教学生涯可以让老师明白努力的方向。他总是以欣赏的眼光看学生,让学生心中充满着阳光,学生们也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周围的环境。他说话声音并不洪亮,但常以饱含真情的语言感染着学生。他有时宁愿做学生的学生,学生感受到的是他博大的胸怀与谦逊的品格。
孙维刚要求学生做题时只要有自己的想法,就应该举手回答,人心中没底时,一定要勇敢,迫使自己上梁山,就能把自己的勇气和能力都发展起来。孙维刚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他说如果不运用这种方法,而只是死记硬背,数学教学就活不起来,师生之间就没有沟通与交流,没有思维的碰撞与相互启迪,就不能形成探究。他常说,知识本身并不重要,通过教学,让学生追问数学上的为什么,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才是最重要的。孙维刚认为:老师给学生讲题,如果只把题目的解法过程一步一步讲清楚,哪怕再细致明白而讲不出这些解法步骤是怎么想出来的,这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效果是不大的,甚至起消极作用。
他为学生开创了解题“三级跳”——一题多解(达到熟悉)、多解归一(寻找共性)、多题归一(寻求规律)我把这些规律应用到自己的教学,收益颇多。在孙维刚的每堂课上,无论是学生们上讲台讲题,还是老师讲题,都有一个例行公事,那就是必须讲出自己是“怎么想出来的”。
孙维刚把舞台让给学生,自己退居幕侧当导演,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发现、去归纳、去证明、去总结、去完成。有想法的同学会到 1
讲台上来,到黑板上来讲,孙维刚则审时度势,从造就一个强大的头脑和眼前的实际出发,不时地点拨,但不是提示更不要提示。开始时课堂进步跟不上,耽误时间,但学生的能力会随着这番过程而提高,进度也将大大加快。
孙老师告诉我们,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知识基础、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性格气质、交友情况、喜怒哀乐的深刻了解。这是避免教育盲点、因材施教的前提,也是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是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 师时,师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为有了师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师爱要全面、公平,学习好的要爱,学习一般的要爱,学习差的也要爱。
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对待后进生要多给一些温暖,用爱字改变他们,理解尊重信任他们。平时我就是这样做的。举一个例子,我班宋怀昆,担他课的老师都知道,他是一个毫无课堂概念的学生,也是一个以搞恶作剧来引起别人关注的学生,自习课他把所有书本铺在教室地上睡觉,课堂上他总是发出怪声扰乱课堂,就连喊起立,他也是妆模作样,拉着长音喊到出不来气儿为止。就这样一个毕业班的学生,我们大家都没放弃他,一如既往地做他的思想工作,关爱他,我给他说,宋怀昆你不管怎样老师都不放弃你。发现他趴桌子上睡着了,我就拿旁边的衣服给她盖上,又一次我让学生板书知识点,他也主动写了,字体龙飞凤舞,虽有故意捣乱之嫌,我抓住机会大加表扬,经过我们全体老师努力,不知从哪天起,他有了很大改变,课堂有许多收敛,名次也加速进步,由原来倒数上次考到了年级第九,数学成绩开学初考了40多分,这次竟考了106分。这就是教育的奇迹,其实我们每天都在创造着奇迹。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需要在教学上自我修炼,打造课堂中的精彩。教育需要等待,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耐心等待的过程。
第五篇:读《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
——读《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莎士比亚说过:“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而现在的孩子却对此“营养品”不屑一顾,厌学、辍学的事例屡见不鲜。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贫穷落后、满目疮痍、任人宰割的旧社会,现在的家庭很多都丰衣足食,生活富足的学生不需要用靠知识来改变命运,所以他们学习不那么刻苦努力,老师们常常抱怨说:“现在的孩子不好教了。”
《56号教室的奇迹》中提到:“现代文化是一场灾难,想要在这个只重视高薪运动员和流行明星的世界里,培养出仁慈、杰出的科学家和消防员,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们的老师经常教育学生要勤勉、谦虚、要品格高尚,可是我们无法与社会脱节,毕竟,我们的孩子不是生过在真空里。所以怎样教育孩子?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这是我当教师以来一直困扰我的问题。一年以来,我认真阅读了美国“全美最佳教师奖”获得者雷夫·艾斯奎斯的著作《56号教师的奇迹》,希望从这本书中寻找答案。
现在的学生有的因畏惧师长而学,有的为取悦师长而学,有的为获得某种荣誉而学,也有点的厌学或根本不学。所以我们的老师非常辛苦,为了让学生遵守纪律,好好学习,每天绞尽脑汁和学生斗智斗。可是,现在学生学习的源动力是什么?怎样做才能让学生爱上学习?《56号教室的奇迹》中的第二章《寻找第六阶段》和第三章《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给我的启发很大。
“老师可以带班级,但决定这个班级优秀或平庸的,是班上的学生。”所以解决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关键还在学生本身,要让学生寻找道德的第六阶段。“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第三阶段:我想取悦某人;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原则并奉行不悖。”所以要想让学生们热爱学习、遵守规则就要让他们学会自觉、自律。
我们教师常常给学生设立目标,或是让学生自己设立目标,像考上北大、清华之类,现在孩子也许会努力学习,考上北大、清华,但等他们上了大学之后呢?最近不断有名牌高校学习自杀,或杀人的报道,这证明了有些学生让了大学之后人生没有了方向,精神空虚。由此可见,我们如果单纯把学生考上某名牌高校作为学生学习的源动力是多么的荒谬可笑。《56号教室的奇迹》中指出:“我自己每天都阅读,从来都不是为了参加测验,或是想用成绩单上的分数来显示我学业上的进步。我阅读,是因为我喜欢这么做。”“我要让我的学生爱上阅读。阅读不是一门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轨的人们乐此不疲的一项活动。”“要让孩子在长大后成为与众不同的人-—能考虑他人观点、心胸开阔、拥有和他人讨论伟大想法的能力——热爱阅读是一个必要的基础。”学习文学,孩子们会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敞开心扉接受新观念,踏上光辉大道去远行;学习科学,孩子们会了解这个世界的种种纷繁奥妙,迸发出无数的奇思妙想,用智慧让生活更美好。
正如书中所说:“热爱阅读的孩子将拥有更美好的人生。”身为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热爱阅读、热爱学习,培养孩子终身阅读的习惯,让他们收获美好的人生。如果我们的学生都收获了美好的人生,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收获和谐、发展,而作为教师,我们也会收获自身的价值。